初中化学创新教育探究

2024-06-29

初中化学创新教育探究(共8篇)

1.初中化学创新教育探究 篇一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切实落实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更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关键词】化学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受教育者为中心,通过形式多样和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不同禀赋的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材。初中教育是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创新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现象生动逼真的化学实验,或用曲折多变的问题情景,或用动画与视听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来吸引学生、刺激学生。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例如在初中化学绪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这样设计:课一开始,我先设置一种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说“现在,我来表演几个小魔术,请大家欣赏”。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下,我将四个事先已沾有不同液体(都是无色的)小烧杯摆在桌上,然后将一瓶无色液体分别注入四个小烧杯中,奇迹出现了,四个无色杯子中分别出现了红、蓝、白、黄四种不同颜色的“饮料”。此时,全班沸腾起来了。学生们既惊讶又不可思议,个个以期待的目光望着我,希望立即得到答案。我说:“这魔术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我边说边扬起化学课本,开始正式的讲课。这一课上,学生由于急于知道问题答案,精神集中,思维活跃。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去学习、去研究、去设想、去探索、去创新。

二、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营造创新环境

传统的师生关系严重摧残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在这个环境中,不是你讲我听的简单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时拘谨的场面,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如在讲“分子”这节内容时,我在演示酒精与水混合总体积缩小的实验,以分析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的时候,就有一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都缩小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我就感觉到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我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保护活跃的气氛,并驾驭其中,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不断挑起思想的火花,创新能力也得到不断的培养。

三、巧妙设疑,设置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来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创新之母,问题孕育着创新,问题是创新之始。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才能启迪新的思路,开拓想象的空间,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教师平时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问,敢于质疑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满足于书本提供的现成答案,要去发现、去追踪概念和理论的形成过程。例如,初中化学教学中讲授一氧化碳还原性时,涉及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但教材中并没有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这时巧妙地对学生设疑:实验室如何操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这一实验?这时学生会想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而回答:⑴通入纯净的CO(排净试管内的空气)。⑵加热。⑶停止加热(继续通CO防止Cu重新被氧化)。⑷停止通CO。我作进一步启发设疑: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步骤是否相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会想到CO和H2不一样,因为CO有毒,尾气必须处理。因此,在上述步骤上应加上:⑸尾气处理。当讲到尾气处理时,进一步提问如何处理剩余的CO。学生经过思考会想到几种处理CO的方法,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得出最佳方案。

四、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探索性实验教学是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思维异常活跃,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开发,当他们探究成功时便会产生愉悦感,从而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兴趣提高。例如:在讲到铁生锈的条件,可按科学探索的思路: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进行探索性实验。首先出示一只生锈的铁钉,然后⑴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铁制品最烦恼的是什么?那么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⑵对问题进行分析:铁的生锈可能是与氧气作用的结果;可能是与空气中水分作用的结果;可能是与氧气、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⑶实验:根据上述分析,设计如下实验:a、在第一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水接触。b、在第二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刚煮沸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c、将第三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放入一枚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将三支试管放置在教室中,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这样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展现智慧和才能。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独立思考,大胆发问,勇于探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初中化学创新教育探究 篇二

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的课前准备

第一, 实验预试。相比于实验演示和讲课与实验同时进行的预试, 探究性实验课的预试难度更大,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在进行实验预试的过程中, 不仅要把握好影响此次实验顺利进行的多种因素, 而且要将实验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着重进行演示, 使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制定好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指导方案, 注意事项可以每个学生发放一份, 包括仪器操作、药品配置、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废物处理以及安全等方面的事项, 而指导方案是教师用以巡视用的, 包括巡视的路线、依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的需要指导的内容等。

第二, 实验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实验器材等, 在准备的过程中要确保仪器与器材的可操作性, 并且要保持实验室干净、卫生。

第三, 实验分组。实验分组的依据是实验的内容及其难易程度, 同时也要考虑实验仪器的数量等情况。分组的原则是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自主操作的机会。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确保学生掌握本次实验的相关事项, 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 然后进入实验前的自由讨论时间, 使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有关实验的互动交流, 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之后进行实验仪器及药品的检查阶段, 由学生自主进行, 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最后进入到实验阶段, 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操作, 但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进行巡视, 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三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教师指导重点

第一, 实验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实验结果成功呈现、学生人身安全的根本保障, 因此长期以来, 实验操作问题一直是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师面对学生的不规范操作, 应在巡视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 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操作不规范的现象, 教师要耐心进行示范和讲解, 让学生意识到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的后果。

第二, 实验观测。教师要针对实验过程中需观测的现象及要点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 以依据这些现象让学生判断实验是否成功。实验成功后引导学生结合观测的现象以及实验原理对实验的内容进行理解, 使学生弄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种现象在生活的什么地方有应用等,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如若实验不成功, 则依据失败的现象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原因, 并依据可能出现的原因重新对实验进行调整, 直至实验成功完成,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 实验记录。实验记录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 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等内容, 到实验后的分析、结论以及学生对此次实验的感受等都属于实验记录的范畴。

四实验总结

实验结束之后, 学生需做的工作包括实验仪器清洗、实验药品整理、实验废物处理、实验室打扫、实验报告填写等。教师需做的工作包括: (1) 总结实验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看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 如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将其归入注意事项内容中; (2) 总结实验过程中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指导之后依然效果不佳的问题就要列入重点内容, 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多种措施予以解决; (3) 对每个学生的实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和缺点、实验操作是否具有自主性、是否成功将理论运用到实验过程中、是否从实验中学到了知识等; (4) 总结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仪器或药品等问题造成实验失败的现象, 对仪器或药品予以调整。

总而言之, 按照以上几点进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的设计, 不仅能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科.谈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N].甘肃日报, 2012.4.16

[2]王绍成.初中化学实验课改探究[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7)

3.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思维方法探究 篇三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思维

G633.8

前言:

为了使得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获得更加充足的创新思维发展空间,现笔者将结合化学教学经验在下文的研究和讨论中提出几点建议。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与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师也应该随之明确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传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做出一定从程度的创新与改进,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起化学实验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及时的指导与纠正,培养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技巧,为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高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溶液酸碱性检验”这一化学实验的时候,便需要首先明确告诉学生酸溶液在化学实验中指的是酸的水溶液,能够致使紫色石蕊溶液发生颜色变化的我们称其为酸性溶液,所以酸溶液肯定是标准的酸性溶液,但是酸性溶液却不能够统称为酸溶液;同理可知碱性溶液与碱溶液的实际区别。除此之外,我还会联系学生的实际日常生活,并在其中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引导学生对其酸碱性进行检验,如牛奶、椰子汁、豆浆以及鸡蛋清等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东西,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化学实验室中对生活常见物品酸碱性进行检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化学实验创新思维的激发。

二、明确制定化学实验目标,训练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开始之前,化学教师应该对实验目标进行进行设计与改良,尽量减少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负担,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化学实验中得到更多的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能够在操作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得到点燃与碰撞,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为初中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要求教师能够将化学实验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从而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探究能力等全方位均衡发展。

例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实验进行学习的时候,便需要首先将教学目标清晰明确的制定出来:掌握并熟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其实际用途;了解并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且学会向上排空气法的操作步骤。在化学实验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将化学实验的完整操作演示给学生进行观看,并且在实验进行的同时告诉学生那些实验操作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演示实验结束后,鼓励学生对刚才教师演示的化学实验尝试进行亲手操作,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同时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验进展,鼓励学生多向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三、确保初中化学实验的环保与安全

由于化学实验本身具有着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与危险性,在化学实验中由于化学剂量掌握不当、化学条件不严谨或是化学操作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甚至会危害学生的生命安全。那么为了使得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在安全环保的环境下,实现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锻炼与提高,便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有关化学实验进行一定程度的安全性改良,从而有效保证化学实验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另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节约意识,避免化学药剂由于随意排放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且还需要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态度,从而使得学生在每一次化学实验动手操作中,都能够获得丰厚的成长与收获。

例如:

在對“化合物与混合物的区别”这一化学内容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由于硫和铁这两种化学物质不能实现彻底反应,那么教师便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如利用原铁粉替代普通的试验用铁屑,并且颗粒尽可能小,如此一来,便可以使得该实验能够更加环保;其次,铁与硫如果实现完全反应,那么它们的质量比便会是56:32,这期间便会有部分硫会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为保证试验质量,便应该适量增加硫的使用;此外,为了可以很好地保护化学实验仪器,吸取铁粉的时候可以在磁铁上包住一层纸,如此一来,即实现了对磁铁这一实验器材的保护,又很好的避免了细小铁粉吸附在磁铁中难以取下的难题发生。

四、布置家庭实验作业,拓展化学实验

除了上述方法以外,教师还通过布置家庭化学实验作业的方式,将化学实验学习有实验室向课外进行延伸和拓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强化实践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开发,由此可见,家庭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也是具有着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例如:

在对化学序言课进行学习之后,教师便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为学生布置下家庭化学实验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自主完成“观察蜡烛时的化学现象与点燃之后的色态构造”,并且在作业本中记录下化学实验流程与实验现象,如此一来便会使得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深化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开发的空间。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培养,便需要初中化学教师积极地对化学实验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化学实验动手操作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单玲.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 学周刊,2016,28:182-183.

[2]蔡小彬. 浅谈初中化学的实验创新教学[J]. 赤子(中旬),2013,08:243.

4.初中化学创新教育探究 篇四

概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探究式教学提出的背景,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六个层次,以及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科学探究 探究式教学 探究性学习最近发展区 科学素养 教育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提出的背景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成为我国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二、科学探究和探究性学习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探究的定义是:“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与研究杂染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 “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它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通过实验或其它方式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并且交流探究成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它可以替代的解释”。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王景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1

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体现在探究式课堂中。

学生的探究可以分成六个层次:

1、教师提问、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2、教师提问、教师启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3、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4、学生提问、教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5、学生提问、教师启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6、学生提问、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简而言之,探究式教学就是不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教师与学生共享获到知识的过程。

四、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化学探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涉及化学知识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化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精神。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

科学探究作为新课改的突破口,既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是基于探究教学的开展。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下面就我参与由市教研室曹发根主任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初中化学探究式典型课例实验》的一些经验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1、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提倡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尊重并鼓励不同的学生在解决相同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2、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创造良好、有效的学习环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也就是现有的知识水平,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驱动性的、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维持和促进探究活动的展开,达到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如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说明空气的存在?②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证明这些气体成分的存在?③要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所含的氧气,可用什么方法?除去时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④有哪些因素可能对结果的测定有影响?当然,探究教学中仅有教师提出问题是不够的,因为这是较低层次的探究。教师还必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灵活的氛围中通过各种途径,如实验、观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等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认知,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

3、明确探究目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次上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每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有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应达到的探究技能水平(最近发展区),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实际(学生知识的现有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帮助和指导学生明确每次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使探究教学沿着教学目标的轨道不断向前延伸。如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取过氧化氢的分解时对催化剂的选择,通过实验比较使用和不使用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的温度、速率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再如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实验的装置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要相对完整

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这八个步骤是实验探究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但对于有限的教学时间来说,对于某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来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成所有的探究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分析某个环节的能力因素和可以培养的目标,取其中一、二个环节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某个环节相对完整,让学生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环节,这样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就会把多次不同的探究环节逐渐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意识,自然而然地,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水平就会在一定量的基础上(量变),达到一个质的飞跃(质变)。

5、用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教学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果探究活动多侧面、多形式,探究学习难度大、复杂性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此时学生可能因老师不经意的责备而放弃,也可能因老师的刻意性鼓励而不懈努力。因此我们对学生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可以采用活动表现性评价、肯定性评价、全面化评价,实事求是、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促进其发展,从而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

5.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篇五

大连市第四中学 王婷

新的形势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为此,我们这些初中化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下面就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谈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现以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说明“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1、提出问题。首先向同学们提出: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同学们可找出课本中所有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参考课本第五章第四节内容,探究课本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写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现象、结论及体会,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分工合作,用家中的小实验室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

2、实验探究。周末的两天里,各科学小组都行动起来,我用电话摸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较弱的小组,到现场辅导和鼓励。

3、成果展示与交流,上课开始后,各小组开始展示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陈述探究的过程。学生有酒精灯有小药瓶做的,有玻璃胶水瓶做的;反应容器却用医用吊瓶、各式各样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水笔芯、圆珠笔芯、自行车气门芯、细软管代替;而橡皮塞只有这些具有原创力的、可爱的学生想得出:用橡皮擦、捏成小动物的橡皮泥、小木块加橡皮筋代替。实验过程中针筒、衣服架、风钩、回形针、瓶盖等,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家里的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蜡烛、泡沫、雪饼中的干燥剂等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这不仅使他们理解了二氧化碳的制法装置和原理,而且回顾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装置,还掌握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4、反思与评价。当一个“科学小组”展示完毕后,先由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后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总体评价。

二、体会

(一)学生探究的内容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本次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我的体会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择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因为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帮助指导学生用家里的废弃物、儿时玩的玩具和少量化学药品建立小实验室,以便为开展完全的科学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6.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篇六

崔学深

关键词:初中

化学

探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的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一、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面向全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化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方式来完成学习,可促使每个人都能得到积极的发展。

近些年来美国在化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考虑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强调科学为大众的思想。美国的《教育周刊》报道:“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在理科课堂中使用身边实验的学生和参加问题解决小组的学生,比那些通过讲授和阅读教材的方式学习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好的态度。年龄在10-17岁的中学生中,60%的学生说,如果他们能做更多的实验,并且和同学极其他人进行交流,就会觉得科学更加直观。有54%使用以探究为基础方法的学生说理科是他们感兴趣的学科之一。相对而言,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这样认为的比率为45%。同时,在传统教育中接近25%的学生认为理科是他们比较难学的学科,而经历探究教学的学生这样的情况仅占18%。”

2、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探究式教学,在一定情景下进行科学知识学习,可有利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可以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加深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可以对科学在环境、能源、健康等方面的作用的两面性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历史,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合作,形成自己的观点,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和经验。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按不同层次设计问题,分组既注意组内间的配合,更注意组际的合作,相互关注,共同感受探索的焦急、艰辛,承受探索失败的挫折。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3、有利于学生在体验成功经验的同时体现自我价值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Waslow)认为:人类的所有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了自我价值。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中,学生探究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后,对探究结果是否可行还有疑惑。此时让学生亲自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制取出气体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根据观察的现象学生马上就可以马上判断自己的探究结果是可行的。当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后,自我体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种满 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的影响。

二、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通过对探究式教学内涵的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特征。

第一,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思维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开端。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麽办”的时候,思维才真正启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通过实验、观察、阅读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景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强调自主参与

探究式教学不是教师直接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自身主体构建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成为主体构建与发展的主宰者,并在每次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生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的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联系,从而他们面队实际问题时,能更激活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第三,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认知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教学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能是主动的。

例如,做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开展探究时,让学生从已掌握的“化学反应时常会看到气泡”这一知识,在探究实验时从金属和大理石分别与酸反应放出气泡,探究出酸雨对金属制品和建筑物等会造成腐蚀。第四,注重合作交流

在探究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探究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经验来构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有着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合作学习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五、重视收集实证资料

实证是科学与其他知识的重要区别。科学探究学习中,学生要根据实证资料作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如开展“酸雨对植物的危害”的探究时,除了部分同学的资料介绍,教师还可以准备好用“酸雨”浸泡时间较长的植物叶子,让同学们观察到较为明显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认识就更真实了。

二、探究式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一)创设情景,诱发探究

这一点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一切化学知识对于他们都是新奇而陌生的,但是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接近社会的实例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实验时,先出示给学生一束白颜色的绢花,就像魔术师在变戏法一样先给它喷上一点“水”(无色的酚酞试液)然后再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白花变成了红色,带着悬念继续上喷稀盐酸,红花又奇妙地变成了白色,这一反一复的颜色变化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了酸碱反应的欲望。

(二)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学生只有善于质疑、提出问题,才能形成善于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条件。例如,第一个探究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按教材中的做法,检验水时烧杯发烫,且学生难掌握倾倒石灰水的时机,看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有的学生提出: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最后师生经过不断的尝试,研究出不同于课本的实验方案:(1)将蜡烛放在装有石灰水的烧杯中点燃。(2)在三角架上放一张铁丝网,将蜡烛点燃放在铁丝网上,蜡烛另放在一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中,在小烧杯和火焰上方罩一个大烧杯。两套实验装置都能看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学生第一次体验到创新的喜悦,这种喜悦要比学生照方抓药做完实验后的感受更加猛烈和持久,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利用管理策略,促进科学探究

在管理、教学和学习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应用有效的管理技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允许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去创造,但学生的探究应该在一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利用管理策略为学生提供良好、积极、和谐的环境框架。在这里,学生能学习和理解核心内容。

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的走动和与个别学生谈话的方式来积极的管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在多样化的学习的前提下,与尽可能多的学生进行合作,教师强调学生要积极的参与,并选择保证他们积极思考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查找资源。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去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完成任务,知道什么时候进行讨论和转化新的问题,保证课堂进程向学习目标前进。

(四)通过教师对话,鼓励学生探究

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诉说与表达。教师的听和说同等重要,有时教师的听比说还重要,教师真诚的倾听,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价值得到肯定,即使教师没给学生什么指点和帮助,但有了耐心的倾听,教师就是心灵上给了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它的意义原远远不是仅仅给了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更深层次的意义,它带给了学生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是思维的火炬,铸就的是价值与信念的追求,倾听是理解,沟通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教师与学生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宽容,允许学生出错,不求全责备,不能使学生感到气馁,要使 探究性学习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对话要善于等待,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取得成功,对学生要说“你能行”,对于学生说错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再想一想,用另一种方式再试试。

所以,我们在实施化学新教材,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提升,改变传统的教师一桶水,注满学生一碗水的教学行为方式,让学生自己取水,而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水源在哪里,自己寻找取水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7.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情感教育例探 篇七

一、“有趣”的探究, 培养兴趣品质

兴趣性是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出的突出情感特征。注重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正是教师在化学课堂中贯彻情感教育的首要目标。学生实际是教师开展探究教学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参与化学课堂的兴趣, 能促进他们养成乐于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1. 在巧设情境中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情境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日常化学探究教学中, 经常创设一些问题性情境,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启发他们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或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创设一些富有趣味的生活化情境, 指引他们参与探究, 让他们在感受生活中体验探究过程, 培养探索能力。如, 在九年级下册的《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中, 新课一开始笔者就以“亚硝酸盐中毒事件”视频资料来导入, 在学生观看之后设置了问题:“你们知道食盐、工业盐和化学中的盐有什么关系吗?”在此, 引导学生通过认知观看视频, 让他们了解工业盐的中毒症状, 并利用问题情境的导入设计, 激发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明确了食盐和化学中的盐的联系, 从而初步实现了新课导入的设计意图。紧接着, 当教学进行到“食盐的用途”环节时, 教师展示了自己在生活中亲手拍摄或借助网络资源收集起来的有关食盐在生产、生活、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的图片, 以丰富多彩的图片信息为学生展现了食盐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使他们深深感受到食盐的应用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趁此时,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食盐有哪些用途吗?”学生们纷纷举了不少例子, 不一而足。可以看出, 学生在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和生活化情境指引下, 表现出浓厚的探究积极性, 学到了很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培养了探究的能力和素质。

2. 在优化实验探究中激发兴趣。

演示实验是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重要部分, 是教师激发学生化学探究乐趣、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实验探究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实验兴趣是学生化学认知兴趣中的重要体现。在化学探究教学中, 教师善于借助演示实验的形象直观教学, 对指引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分析化学现象, 激发探究的热情,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形成尊重化学、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起到重要作用。优化化学实验探究, 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如通过精心设计、启发引导、突出观察重点, 引导学生由“观看”实验到主动“观察”实验的转变;加强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训练, 注重学生自主实验, 增强探究体验;活化教材实验, 重视生活实验开发, 增添富有趣味性的课外实验活动, 培养学生探究思维和能力。如, 笔者曾在九年级上《水的净化》一节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到“过滤”环节时, 设计了“污水净化”小实验, 指导他们细心观察和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将污水中的不溶物彻底分开呢?”这看似浅显易懂的实验激起了他们动手实验的欲望。笔者适时播放了“过滤操作”视频, 让他们先细心观看并要求注意过滤操作中的要点, 并将他们分成每两人为一小组, 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动手实验。学生在这样的简易实验活动中, 通过教师指引, 学生细致观察、互助合作实验, 不仅熟练了实验操作, 提高了实验技能, 在交流互动中还能总结出“一贴、二低、三靠”的实验要点, 突破和实现了学习重难点, 而且在参与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拓宽了知识面, 增加了生活经验, 增强了化学实验探究的兴趣。

二、“有情”的探究, 激励成功体验

“有情”即体现为教师富有“人情味”, 在探究教学中重视学生差异性, 平等对待学生, 善于激励他们参与体验、获取成功。在此, 成功性体验是情感教育的又一特征。《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 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 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独特性、差异性是学生个体的本质特征。学生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情绪等智力与潜能方面的不同。差异性是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笔者主张在化学探究教学中贯彻差异性原则, 并不是特别强调学生个体先天的智力和潜能的差异, 而是注重结合学生已有的差异性学习表现来做好后天的引导, 积极优化化学探究的方式方法, 让“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能得到关爱, 他们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如, 笔者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活动时, 特别注重联系他们的不同学习程度, 并有意识地把中等生和后进生搭配同桌, 完成不同的探究任务。首先, 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时, 先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来完成问题:“CO2的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达到“温故知新”的带领作用;接着, 在进入“CO2的物理性质”知识点时, 让同桌的中等生帮助后进生, 从CO2的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由后进生来回答, 使得他们都有表现的机会。当然, 笔者不能明显地把他们在学习上的差距明显地表露出来, 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而是巧妙地将他们合理搭配, 特别把平时较为友好的学生安排在同一桌。结果是, 那些后进生都能较好地回答出CO2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课堂气氛也变浓厚了, 学生积极性也得以激发了。到了学习“CO2的化学性质”环节时, 笔者更加注重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 在“CO2与H2O”、“CO2与澄清石灰水”、“CO2与炽热的碳”等化学反应探究中, 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还在相互配合中顺利写好了化学反应方程式。

所以, 认识差异性、重视差异性是情感教育的前提。在化学探究教学中, 面对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需要的是“有教无类”的教育情怀和态度, 要充分重视和激励每一学生主体的参与, 营造互帮互助、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发挥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开展分层施教, 这对激发他们参与探究、体验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使每一位学生在化学探究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都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这是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追求, 更是化学探究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原则。

三、“有美”的探究, 增强审美情感

化学探究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审美性特征体现于师生之间的“有美”的互动过程, 是教师的情感施教与学生审美素质养成的和谐统一。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化学探究活动, 体验探究过程, 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资源、人类健康的关系, 理解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培育应有的科学态度和基本的环保素质, 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不断提升实践能力, 正确、理性、科学地处理现实生活中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这与笔者所主张的环保教育是相一致的, 化学探究教学中学生的基本环保素质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特质的日益彰显的过程。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 可用来开展环保教育的素材是非常多的。如, 教师在《爱护水资源》教学中, 可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现状和严峻形势、爱护水资源两个环节的探究学习, 让学生明确养成注重节水、爱护水资源的良好生活品质的重要性;还可以尝试让他们走出课堂, 去参观一下所在生活社区的自来水厂, 了解自来水公司的“居民阶梯水价”情况, 关注本校中学生的用水情况, 向当地环保专家咨询所在城市河流的水污染情况以及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等等, 都有利于学生养成关心水资源、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优秀品质。又如, 在《化学肥料》教学中, 教师设置了学生辩论的环节, 指导学生针对“如何辩证地看待使用化肥的利与弊”, 引导学生通过对使用化肥的利与弊的全面辩证认识, 锻炼了辩证思维能力, 养成了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树立起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环保观念。

应该说, 学生在化学探究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也是关注环保、热爱环保的审美情感的不断发展。所以, 学生的审美情感不仅体现在他们通过化学教育掌握了化学知识和原理, 训练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而且体现在通过实践活动培育了绿色环保理念, 深化了环保的自觉性。

四、结语

教师在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 重视化学技能的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且应注重在探究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体验中激励学生发展进步、在环保教育中提升审美素质。当然, 化学探究教学中情感教育何止这些, 如何把情感教育切实地与探究教学相结合, 努力构建有趣、有情、有美、更有效的化学课堂, 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不断去探索。

参考文献

[1]于得娟.浅谈初中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J].新课程研究 (上) , 2011, (03) .

[2]严西平, 王伟群.初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化学教与学, 2013, (6) .

8.初中化学创新教育探究 篇八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思维;重要性;问题;策略

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初中化学是初中阶段学生的重点科目之一,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外,要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课程,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思路和思维的培养。在实际的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在进行基本知识点的学习之外,还要通过一定题目的训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从而使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但在实际的题目训练中,考查的是对知识点的准确及合理的搭配应用,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以使学生对题目能够进行正确的解答。此外,如今社会最看重的就是创新,通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带动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毕业工作时能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目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我国传统教学思想中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一教学现象带来的弊端,在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逐渐暴露出来。虽然相关人员采取措施,使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如今大多数教师在实际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仍未做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完全重视,甚至一些教师仍遵循传统教学中重视教师地位的教学思想,这就无法对学生缺乏的能力在本质上进行专项教导,从而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缺乏科学的教学模式

在教育部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断强调及新课程标准改革提出后,越来越多的初中化学教师,认识到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上所带来的帮助,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采取教学措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这就导致出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使得不能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实现此教学目标。如果在“金刚石、石墨和碳60”的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措施

1.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组成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帮助和引导的作用,真正决定学生成绩和学习成果的主要因素来自学生,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及学生的利益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健康的培养。如,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二课时“氧气”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双氧水加催化剂二氧化锰分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分解及电解水的方法等。教师可以将这些氧气制取方法的原理教授给学生并向学生介绍这些反应所需药品的状态、所需实验器材的操作注意事项等,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到氧气在不同方法、不同条件下制取的现象及原理,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氧气制取过程提出疑问,然后由老师进行解答,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创新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对教学方式进行科学的创新

针对因缺乏科学的教学模式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阻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以及对教学方式的科学创新进行解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师生间良好的互动交流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准确,从而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及对知识、能力需求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创新,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讲解“元素”一节时,对元素周期表进行学习,元素周期表中隐含着许多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如元素周期表每个周期中的元素具备相同的电子层、每列元素的最外层电子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有序的增加等,教师在该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感兴趣的地

方,从而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学生对其感兴趣的知识的推测、猜想和验证的环节,进而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不仅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目标,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童舒陶.基于科学素养提升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22).

[2]文涛.略论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途径[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

上一篇:利用炒作高考成绩学校通报批评下一篇:中国电信xx分公司员工奖惩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