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7教学设计

2024-10-11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7教学设计(精选7篇)

1.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7教学设计 篇一

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7》教学设计苏

教版

www.5y

kj.co

m 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7》教学设计苏教版

习作7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习作要求,了解书信的格式。

2.借助习作要求的提示,使学生懂得可以通过书信来表达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通过具体情景,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4.按照习作要求,给老师写一封信。

二、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通过具体情景,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习作要求,了解书信的格式。

2.借助习作要求的提示,使学生懂得可以通过书信来表达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通过具体情景,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通过具体情景,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明天,我们毕业》这篇感人的课文,作者通过对一幕幕往事的回忆,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对老师、同学的眷恋之情,我们都被那纯真的情感所打动,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即将毕业的我们,也要告别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也一定会有许多心理话要对母校,老师和同学说吧,今天我们就来给亲爱的老师写一封信吧!

(二)交流回忆。

1.你打算给哪一位老师写信?

2.在信中,你有哪些话要对老师说呢?

(三)明确要求。

1.复习书信格式:称呼、问候、正文、祝福、署名、日期

2.提出习作要求:

(1)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和老师交往的事情、动人的场景。

(2)给老师写一封信,把要对老师说的话写出来,抒发自己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3)书信格式要正确,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写完后认真修改。用信笺纸誊写,可以亲手交给老师,也可以寄给自己的老师。

(四)创设情境。

书信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情与情的交流、思与思的碰撞,所以,写信最忌空话、假话、虚情假意,一定要带着真挚的感情来写。真情实感是交流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一点,这种交流就没有了意义了。六年了,老师为我们的进步不辞辛苦,对我们的成长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一起选择那些印象深刻、特别感人的场景写下来。

创设情景:

1.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讲着,我——?

说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

2.下课后,老师欢快地和同学游戏,或埋头批改作业,我——?

谈谈自己当时的想法。

3.放学后,老师与我促膝谈心,我——?

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这样的情景有很多很多,请学生自己回忆和老师交往中的一两件事,全班交流,相互启发,选择素材。

A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B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C写完后认真修改。

(五)组织交流。

1.写出自己和老师交往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情;

2.同学间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补充,提出修改意见。

(六)指导习作

1.表达真情实感。

2.通过具体情景。

3.注意格式,规范表达。

(七)学生习作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评点。

2.了解学生习作情况,强调习作要求。

3.指导学生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这次习作内容是写成长中的烦恼。要写好本次习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真情实感。本篇习作要以感情为线索,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习作过程中要写自己熟悉,最好是亲身经历并留下深刻感受的事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几件事;要用准确、恰如其分的语言进行描述;要说真话、心里话,不说假话、套话。感情要真挚。

2.本篇习作是给老师的一封信,因此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并用尊敬的口吻来写,语言使用要得体,要符合写信人的身份。

3.在写法上要以叙述为主,并适当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这些议论和抒情能够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修改作文

1.读给自己听,自己修改

师: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读给同学听,合作互改

师:谁想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请一名同学读习作。)

师:你听后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修改。)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谁写得清楚具体,哪些地方写得好,也可以互相交换改一改。

(三)学生誊写作文。

要求书写端正。

管宇宏:

课前思考:

我们学习了《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一幕幕往事的回忆,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我们都被那纯真的情感所打动,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哪位老师说,题目补充完整。再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要把心里话写给这位老师。

(一)品质

1.因为他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那善良、热情、无私的品质,永远铭刻在我心怀。

2.因为我们无数次清楚的感受到:当**老师无私地奉献出一切时,幸福的光圈也就降临到她和我们的眼前,因为她常说:“这世间真正的幸福,不是接受而是给予。

3.她给予我的爱与温暖,更使我终身难忘。

(二)个人魅力、学识修养

从我入校的第一天,我就被她的个人魅力和生动的课堂深深吸引,我暗暗发誓:“今天我们以你为偶像,明天,你一定会以我们为荣。”

(三)情感故事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可以打破年龄的界限获得升华,犹如淘尽流沙后只剩下真金;我们也终于明白:岁月纵然将随风远去,留下真挚的师生情谊却将终生长忆。

这就是我们本次要有的明确的中心,它已经随着感情植入我们心底。相信,这次的信件交流,将谱写一曲曲富有真情实感的师生之间的感人篇章。因为,我们都在用心灵倾诉和倾听,我们全体老师都期待着收到毕业班学生临别信件的那感人一刻早早到来。.1.本次习作可以写人,可以记事,也可以适当描写一下自己感恩、敬畏甚至不满的心情,甚至融会贯通写。但是,所写内容应该体现信的原则“真情真意,格式正确”。

2.信上内容要具体,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来说明,就不会太空泛了。不过,记事的话不仅要注重事情的经过,更要把自己的体验心情跟老师交流,写时适当突出外貌与性格特征,可以体现你对老师的关注和了解,重在突出“真挚”,使你的书信成为对方乐于一辈子收藏的珍品。

3.说心里话,把自己心里最想说的倾吐给对方,假如自己或对方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怕对方对自己有看法,这种顾虑是多余的。你的情真意切一定能够感动老师,让对方成为你的朋友和知心人。

范建中:

课前修改:

给老师写一封信,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关心,写出自己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

作前准备:组织交流讨论,寻找最具深意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二、讲座回忆。

1.你打算给哪一位老师写信?

2.在信中,你有哪些话要对老师说呢?

三、明确要求。

1.复习书信格式:称呼、问候、正文、祝福、署名、日期

2.提出习作要求:

(1)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2)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3)写完后认真修改。

四、创设情境。

1.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讲着,我——?

2.下课后,老师欢快发和同学游戏,或埋头批改作业,我——?

3.放学后,老师与我促膝谈心,我——?

五、组织交流。

1.写出自己和老师交往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情;

2.同学间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补充,提出修改意见。

六、完成习作。

1.拟写初稿;

2.正面引导,鼓励修改;

3.评议赏识,表达心声。

施红英:

课前思考:

三、回忆过往,找准切入点

刚才我们看到了小作者的心声,其实在我们小学生活的六年中,老师的关心和教诲,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太多了!

此刻,请你怀着最崇高的敬意写下那(几)位老师的名字,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把你心中最难忘记的一幕幕倾诉出来吧!组织交流: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哪些老师、哪些事情或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给你的感触最多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师生生活的画面,拓展学生的选材思路。

我的设想:

只要孩子们能够在中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那么这篇习作就一定会是成功的。比如说通过一件小事,引发小作者很多的感慨;又如孩子们回忆老师给予自己的真诚帮助,真切关怀,都可以尽情挥洒于文字之中。

葛格:

课前思考:

作为小学阶段的结束,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旨在巩固学生习得的写作知识,提高学生掌握的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和习惯,为第四学段奠定基础。习作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多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本次习作是小学阶段教材安排的最后一次习作训练,内容是“给母校老师写一封信”,要引导学生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再现老师诲人不倦的形象,激起学生心中对老师的情感,用一个个具体动人的情景表现对教师的感激与眷恋。通过本次习作训练,引导学生向“得心应手”“自能作文”的境地迈进。另外,本单元的教材还有意地安排了几篇课文,都与母校或老师有关,便于“读写结合”,利于激情和仿写,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积累习作的前经验。

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景,以深情的语言调动起学生内心的情感积淀,唤起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再现与老师朝夕相处的情景,让他们敞开心扉相互倾诉、实现情感与思维的碰撞,产生想说、要说的强烈愿望,在学生没有任何写作负担的情况下将学生引入书面表达中。然后在学生自主回忆、相互倾诉的同时,教师顺势挖掘细微感人之处,使学生自己感受到怎样表达真情实感;并且教师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表达浓浓的师生情。高年级的学生,书面语言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他们学习范文的方式,不再停留在“模仿”,而是借鉴。出示习作例文,不仅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范例,而且还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打开思路,丰富了习作的素材,逐步实现吸纳与倾吐的交融与互相促动。这样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到先说后写的的习作状态,使学生真正做到新课标中的八字方针——易于动笔、乐于写作。

课前修改:

一、激情导入,积淀情感

1.亲爱的同学们,不知不觉,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六年的光阴似箭,一路有老师的陪伴;XX多个日子,从蒙昧无知到学有初成;六年的时光里,老师的关心和教诲,依然历历在目。此时此刻,即将走出小学校门的你,内心有怎样的感受?(生自由说:不舍、难过、怀念、百感交集……)

2.人生有聚散,师生情,难隔断!面对即将分别的老师,你内心的感受最想对谁说?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酝酿情感,倾诉惜别之情)

3.是啊,同学们,在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老师给了我们多少期待、多少关心、多少帮助、多少鼓励啊!老师的音容笑貌伴随我们每一天,亲密无间,老师诲人不倦的身影,都已深深地烙在我们心头,在记忆中显得如此珍贵。即将离别之际,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亲爱的老师写一封信吧。

二、联系生活,打开思路

1.组织交流: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哪些老师、哪些事情或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给你的感触最多呢?(学生自主回忆,同桌相互倾诉)

2.通过学生回忆、倾诉,确定给哪一位老师写信。

3.在信中,你有哪些话要对老师说?(学生回忆和老师的交往,老师令你最难忘的事,告诉老师的小秘密,对老师的建议,自己的理想等。)

4.全班交流。为调动记忆,拓展思路,可以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师生生活的画面,拓展学生的选材思路,并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说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三、例文引路,学习表达

1.有一个叫蔡泽洲的同学,他把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与回忆都写进了一封信里,大家都来读一读吧!(例文见教参)

2.出示例文,学生自读。(对于借鉴到的表达方法可在书上圈圈点点)

3.组织交流,集体评议。

例文中,小作者写了哪些事?表达了小作者对老师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你领略到了那些写作方法?

4.根据学生汇报,老师小结。

围绕中心,写出真情实感。

选取具体事例,典型场景。

注意详略得当,写清细节。

5.请大家再回顾一下:如果你来写,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来表达你的感情?(指名说说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或场景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与眷恋之情。)

6.集体交流,教师有代表性地进行点拨。

四、回忆格式,下笔成文

1.复习书信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

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

名字写在右下方,紧接一行写日期。

2.出示温馨提示:

(1)要围绕中心,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2)内容要真实,详略要得当,抒发真情实感。

(3)写完后认真修改。

3.难忘和老师相处的那一幕幕!在这离别的时刻,让我们把心中最难忘、最美好的记忆写下来,把心中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写下来,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

4.学生下笔成文,师巡视,相机点拨、指导,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

姚娟:

课前修改:

习作要求:

1.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和老师交往的事情、动人的场景。

2.给老师写一封信,把要对老师说的话写出来,书法自己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3.书信格式要正确,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4.用信笺纸誉写,可以亲手交给老师,也可以寄给自己的老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六年的小学生活,不知不觉中已接近尾声了。在这个集体中,大家朝夕相处,亲密无间,老师诲人不倦的身影,都已深深地烙在我们心头,在记忆中显得如此珍贵。即将离别之际,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亲爱的老师写一封信吧。

二、讨论回忆

1.你打算给哪一位老师写信?

2.在信中,你有哪些话要对老师说呢?(回忆和老师交往,老师令你最难忘的事,告诉老师的小秘密,对老师的建议,我的理想等)

三、明确要求

1.复习书信格式:称呼、问候、正文、祝福、署名、日期。

2.提出习作要求:

(1)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2)要写真人真事,书法真情实感;

(3)写完后认真修改。

四、创设情境

1.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我……(说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

2.下课后、,老师欢快地和同学游戏,或埋头批改作业,我……(谈谈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感)

3.放学后,老师与我促膝谈心,我……(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这样的情境有很多很多,请学生自己回忆和老师交往中的一两件事,全班再交流,相互启发,选择素材。

五、组织交流

1.写出自己和老师交往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情。

2.同学间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补充,提出修改意见。

六、完成习作

1.拟写初稿。

2.正面引导,鼓励修改。

3.评议赏识,表达心声。

姚震宇:

课前思考:

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最头疼的一项工作便是作文教学——部分学生确实不会写作文,绝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写作文!每到作文课,总能看到学生愁眉苦脸,因为他们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感情可发,在老师的强硬规定下,他们只好不情愿地挤出一篇味同嚼蜡的“陈芝麻烂谷子”。问题的根源究竟何在?是作文远离学生生活,是作文缺少情感的碰撞!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节课注重让孩子们通过课前搜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通过阅读迁移,习得写作方法,并通过情感的碰撞,激发习作的激情。

部份环节修改如下:

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当小学的生活从我们身边悄然消逝时,当我们的感情负载得重重的时候,也许,就是我们同学间师生间分别的一刻了。你想对朝夕相处的同学或老师说一句什么话呢?

生说话练习。

2.(背景音乐《送别》)师:同学们,当我们读着《明天,我们毕业》一文时,当《送别》的曲调响起时,多少往事一一涌上心头:第一天踏进校门,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第一声同学们好在我们耳畔响起,昨天的往事历历在目。今天,在我们即将毕业,告别母校,告别老师、同学时,你一定有许多心理话要对他们说吧,下面,我们就来写一篇话别作文——《话别——写给××》。

指导选材: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阅读了例文,知道了写出自己真情实感的关键,大家也已确立了习作的对象,现在,请大家再来回顾以下: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有具体事例吗?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请大家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学习、生活的照片,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3.师:现在,请大家就你准备写的对象,就你与他之间发生的事情,写一段你最想对他说的话,时间5分钟。

4.生:写作。5分钟后交流

5.师:点评。

www.5y

kj.co

m

2.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7教学设计 篇二

把厚书读薄———由“二”而“一”的专项训练, 落实材料

古人说, 可以把厚书读薄, 对于我们的习作教材来讲同样适用。貌似篇篇不同的习作, 有时实质上是同类的专项训练, 这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识别, 并且据此加以反复的训练, 以夯实习作刚入门的学生的基础。

比如, 苏教版第六册习作5要求选用材料, 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 习作6要求学生针对周围发生的事发表看法, 同时还提供了一幅拓展思路的插图:一个孩子正在写文抨击买卖益虫青蛙的现象。

这两篇文章从话题上看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 但是前一篇学生要学习的是如何选择、处理材料, 后一篇学生要学习的是如何根据需要搜集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说, 这两篇文章的训练是一脉相承的。在这两篇习作训练中, 一以贯之的是围绕一个中心组织材料的能力训练。从长远看, 这是学生形成选材意识的初步训练, 可以为避免将来出现较大面积的学生习作中心模糊、选材散乱这一根源性问题服务。

此外, 习作5从语言文字的训练上来说, 侧重于过渡段的训练。这样, 一方面有效避免学生把文章组织成由所提供的一段段孤立的材料抄写成的支离破碎的“材料袋”;另一方面也为习作刚入门的孩子们树立了一种段落之间必须连贯的意识, 培养了他们连贯段落的能力。习作6从写作方法上来说, 要求学生学习使用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有力证明青蛙对人类的贡献。无疑, 学生将在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中获得一种全新的认知———这样的方法有助于提升自己论点的可信度, 并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运用———而这恰恰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

把薄书读厚———化“一”为“四”的系列训练, 写实对话

书能够“读薄”, 自然也是能够“读厚”的。当然, 这样的“厚度”需要老师们有明确的习作训练目标, 把握好每一篇习作训练的尺度,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让学生在每一篇习作中都能有所得。

比如, 苏教版第六册习作4是一篇看图作文:写一段对话。习作提供了三幅图, 要求从中选择一幅展开想象。老实说, 这三幅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了极为明显的难度差异, 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分别为: 买文具—采蘑菇—污染。老师们纷纷反映:这篇习作不好教, 选择“买文具”吧, 实在是没话可说;选择“污染”吧, 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 画面还很复杂, 孩子们很难说得清;就只剩一个“采蘑菇”, 又容易“千人一面, 众口一词”。

事实上, 从对话训练的角度, 把“买文具”训练的侧重点放在对话内容上, 能够围绕一个中心———购买合适的文具, 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乃至最终总结全篇。该篇训练的目的是对处于习作入门阶段的小学生, 从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 学会以对话的形式、描述性的语言展开情节, 构思文章。因此, 指导时可启发学生从文具的品牌、质量、效果及性价比上入手, 重点关注情节的完整性和对话分段写的要求, 解决小学生习作入门过程中时常出现的没有分段写作的意识和叙述缺乏完整性的问题。所以, 本篇习作指导的重点在讲评课, 即针对学生的草稿中不会分段写对话及情节不够完整的问题进行评讲、讨论和练习。

“采蘑菇”训练的侧重点放在提示语出现的四种位置, 以及对话内容对于推进情节发展的合理性的推敲上。提示语出现的不同方式牵涉到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以及对人物当时的心境、说话语气和客观环境的理解。 训练得法, 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阅读理解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 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孩子来说, 也是个学习难点。因此, 本篇课堂指导的重点就落在这样的坡度训练上:

(1) 例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对话? (第2~7自然段)

出现了几种提示语的不同方式?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 来看这两段, 思考:这样写好在哪里? (显示) 教师范读, 引导比较体会。

(提示语的不同方式取决于对话人当时的心情、语气以及性格、年龄)

再来看 (第3自然段) , 比较:去掉提示语好吗? 指名读。

(表现了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 语气) (板书:恰当运用提示语)

(2) 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 从哪里知道? (通过对话, 文章第7自然段)

对话不仅使文章具体生动, 也能够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分段描述使得层次清楚。

(3) 仔细观察 :这毒蘑菇什么颜色? 像什么? 妈妈篮子里的蘑菇什么样子?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 小白兔看到了什么? 它会怎么想? 兔妈妈会怎么说? 怎么做? 小白兔又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合理想象他们之间会说的话, 并使用恰当的提示语。

指名说前两行。自由练说。指名说全段。 (不一定要按照提示填空, 要准确运用提示语, 揣摩人物语言, 适当关注人物动作、神态及说话时的语气。 )

(5) 写下他们之间的对话 , 注意灵活运用提示语,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可以分段描述使层次更清楚。

“污染”由于话题的沉重、画面的复杂, 分为两次习作训练:第一次命名为“回家”, 第二次为“回家”续写。“回家”首先以听写形式解决文章的开头, 在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的同时, 创设语境, 为下文展开对话服务。正文部分对话形式的训练重点在提示语中人物的动作、 神态的描写上, 并且再次强调对话推进情节的逻辑性。实际操作中, 我们发现小学生对于人物的神态、细微动作的观察很难到位, 但是通过本文的训练, 学生逐渐意识到这种观察的重要性。要知道, 这不仅是对本篇习作, 更是对将来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 乃至记叙文的写作起到基础性的建设作用, 进而意识到悲剧对于所揭示主题的不可替代的震撼性作用。第二篇续写提供“现 代公冶长”这个人物, 成全学生乃至国人“大团圆”的阅读完美心理, 提供正面树立环保意识的教育渠道。本篇习作对这一对话系列的习作训练的几个侧重点加以回顾和综合运用, 努力落实训练目标。

把书合起来读———“俯瞰全局”的递进训练, 重新发现

“胸中有沟壑”对于习作教材来说, 就是对于所有教材中出现的习作教材有“纵横格局”的认识。什么是“纵横格局”? “横”即为能够横向联系, 深入理解本册教材各个习作之间的编排意图;“纵”即为能够纵向联系, 深入理解各册教材之间编排的递进意图。无论是把书读厚还是读薄, 都是针对同册教材中各篇习作训练之间, 乃至同一个习作训练的横向联系的理解、运用, 而“把书合起来读”则是针对各册教材之间纵向联系的把握与运用。

第五册习作4要求写自己对一处景色的“发现”, 当然关于这一发现的描写要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而第六册习作3“发现”的视野要求宽泛了, 当然对于所发现的事物描写也具体了。这样的训练貌似雷同, 实则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把书“合”起来读, 以动态的眼光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 从俯视的角度把握每一次习作训练的标准, 以螺旋上升的方式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于是, 就有了这样的《秋天的翡翠谷》, 更有了后来的《蜜蜂的发现》:

秋天的翡翠谷美在它的溪水。谷里那清澈见底的小溪, 像一条透明的绿绸子, 欢快地流淌着, “叮咚叮咚”地演奏着它的乐器。秋天的翡翠谷美在它的落叶。徐徐秋风, 吹拂着花草树木。抬头望去, 树叶黄了, 挂在树上, 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不时有片片落叶飘落下来, 仿佛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崔钰璇)

我们按捺住紧张的心情, 被它吸引住了, 只见它不停地抖动着头上两根长长的触角, 最终, 选中了一朵迎春花。接下来的一幕我们都惊呆了: 它竟然从下颚上伸出了一条又红又长的“吸管”直接插进了花蕊中间, 啊! 它开始吸花蜜啦! 它的身体一缩一缩的, 好像在用力地吸又用力地吞咽。哇! 太神奇了! 我们瞪大眼睛, 不敢出声。小蜜蜂享受完迎春花口味的蜜汁, 又抖了抖触角, 转向了一朵桃花, 看来这只小蜜蜂不挑食哦!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我们激动不已! (陈昱如)

同样的, 第五册第一篇习作例文《好阿姨》讲的是买牙膏的经过, 而第六册习作4中的插图则是《买文具》。两者从内容上看是一致的, 但是从习作要求上看, 前者侧重于叙事的完整性, 后者侧重于人物对话及分段写对话的形式。显然, 后者是在前一篇基础之上的递进。

单册的习作2《自我介绍》与双册的《我的同学/家人》在同样写人这一题材的限定下, 如何进行递进训练? 前一篇侧重于外貌这一片段描写的训练;后一篇则一方面要求有初步的记人的篇章结构, 另一方面侧重于举例描写人物的性格、爱好的训练。

3.浅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 篇三

关键词:习作意识;生活化;体察思考;大胆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69-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内容是“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植物研究”、“话题讨论”、“一次体验活动”。从习作训练的内容来看,所要写的以“感受”为主。要让学生写出感受,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需要做足课前准备的。没有感受有什么好写的,如何做到有感而发呢?无感受可写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使得学生对生活的体察能力、思考能力不够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习作教学当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来引导学生体察感悟,并把这份感悟能真切地透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只有当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在有了体察力、思考力后才能写出有感受的文字来。

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就要利用好习作内容的训练点来让学生体察生活,思考生活。笔者发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内容在安排上欠妥当,从难易程度上来讲:“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这两个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因为一二三年级学生就有着春游和争章的经历。“一次体验活动”显然也容易让学生从生活尝试中获得思考与感悟。只要教师把体验任务布置下去,孩子认真地去尝试体验就能很轻松地完成了。所以“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安排在前期进行教学。最难的要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了,如果没有长期的对生活的关注度,敏感度是不会对生活中的事有所想法的,故可以把这两内容安排在后期进行教学。至于“生活中的新发现”、“植物研究”难度上要弱于“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但要有“新发现”和“研究”是需要学生花时间去体察和思考的。可将这两内容放在中期来进行教学。从上述难易描述中,笔者感受到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教学内容是对教师习作教学的一次真正的考量。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根植于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的体察和思考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地展开习作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明确习作生活化的意识

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总会关注的是写作的大主题、大方向是什么?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景等来着手引导学生该如何写作,而忽略了人、事、物等和作者的联系,故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就是太程式化了,要么是假话连篇,要么是干瘪苍白毫无感情的。学生对于所书写的文字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其实是无知和被动的。可以说习作中就是缺了那么点生活化的气息和情感。

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写他们的生活,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需要对习作内容进行重组,要依据学生的生活感来指导,故一开始我就把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的内容罗列出来并组织学生探讨,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本学期的习作训练是贴近自己的生活,是需要通过亲身尝试和体验的,只有经过切身的体察才能在体察中有所思考,有所感受,才会有话想说。在交流探讨中我先让学生选择想写的习作内容,班中38位学生三分之二的选择是写“春游的建议”,问起原因大伙都说我们就爱玩,对于春游想要说的话太多了。看来“爱玩”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爱玩”的意识十分强烈,自然就愿意去把自己在玩乐中的那份感受写出来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有选择“一次体验活动”、“植物研究”、“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问其选择的原因,有的说我做过体验活动,有的说我有过对植物的观察,还有的说雏鹰争章我们就在争。显然学生的回答依然是建立在生活的体验上。至于为何没有人选择要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学生说我们不知道写什么,不会写。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关注过生活中的事,可能平时也知道些生活中的事,如最近的重大新闻什么的,但我们的学生不会进一步地去了解相关的事件,也不会想去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当然不是人人都会有关注周围事件的敏感度、观察力、思考力的。对于我们的中年段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既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中需要写这一内容,就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有对周围事件敏感度、体察力、思考力的生活化意识。

我们老师可以利用晨会的时间,班队的时间组织并探讨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使学生有关注周围事件的生活化意识。

二、在生活中体察思考,丰厚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有时学生往往有感受却不会表达,表达能力弱,表达能力弱了也就缺乏语言的创造能力了。从中年级的学生习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体察力、思考力是有的,可体察、思考的角度比较单一,所以牵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

1.大视角体察思考

我们都知道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会带来思考。但视角的狭隘会阻碍体察和思考。为了有效地教学好“生活中的新发现”和“植物研究”两堂习作课,我故意以自己为学生观察的对象。上课前我把一个红笔套夹在了头发上就这么走进了教室,当然好多学生都发现了,但能质疑我为什么要夹“红笔套”在头发上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他们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原因。以此为例我告诉学生有了发现还要思考,要从大视角体察思考才能有所新发现。我先让学生去研究植物,因为从大视角来说,“植物研究”的体察和思考更有针对性,而“生活中的新发现”范围太广了。但哪怕有针对性的植物研究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如从植物本身的形、色、味等去体察思考;从植物生长的时间节气上去体察思考;从植物与人、动物环境的关系上去体察思考等等。要让学生明白观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才能有新发现。我除了提前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充分观察和发现的时间外,还结合相关的课文学习来体察思考。我们都知道有时新发现是直接性的,直接性的好处是目标明确会主动地留心观察。但大多数的新发现都存在着间接性是偶然的,正如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那样,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新发现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时,就鼓励学生可以学学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里所要传达的意思,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可以写真的事物被你发现了,某个人的性情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写,还可以写写事物中有着科学的道理被你发现了,也可以写写透过发生的事件被你发现的道理等等,只要是你的发现,就可以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透过我这么一讲,学生体察的视角、思考的方向就开阔了。学生在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就会显得没那么难了。当然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2.规律性体察思考

规律无处不在,如何引导学生规律性体察思考呢?其实在引导学生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中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如在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中,班中大部分人都想谈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定有原因,这个原因也必定有它的规律存在,因此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热播的原因,告诉学生带着规律性体察思考更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到热播的原因。基于学生已经有从大视角体察思考的意识方法后学生借助网络,向家长咨询等途径去展开研究和探寻。经过学生自己的体察和思考,他们找到了热播的许多原因。如:人气明星参与效应、节目拍摄场地的生活化、游戏节目的悬念和刺激性、笑料多解压了观赏者的生活压力等。看来这些热播的规律性原因被学生体察和思考出来了,那么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就有底了。另外在引导写“话题讨论”之关于“打不打野猪?武松是不是英雄?”中让学生体察思考出“话题讨论”要么发表赞同的看法,要么发表反对的看法。这也是规律。在从这一“规律”中去找出其他的连带关系,发现其他的规律。这有这样学生才会去体察思考的更深入,深入的体察思考才会发现规律,这样所写的文章就不会内容简单,不够具体了。

三、大胆表达,热爱生活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记得2012年一篇名为《我和爸爸的便当盒》的日本小学生作文在微博上被累计转发了3万余次,连姚晨、任志强等都忍不住转发挥泪推荐。那是因为日本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的真情打动了无数人。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情感。小学生爱幻想,有时想法往往会有一些不切实际,但学生愿把这些话说出来时,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而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喜好、阅历、习惯等去批评指责。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并批评指责他们的作文。因为,学生作文中的表达都是出自真情的流露、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运用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是写作的第一手珍贵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表现出来,能展现出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爱。

4.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6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例文,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运用有力的事实和数据,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的。

2、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

3、能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搜集和整理有关材料,写成一篇观点清楚、说服力强的短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给以正确的是非观的引导;在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挥笔成文。

难点:

1、引导学生对周围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兼顾全体学生,引导适度适时,避免习作的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2、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生活是一座大舞台,不同的人,每天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上演出一幕幕精彩的生活剧场,我们的世界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对于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人们各有各的看法,让我们来听听不同的声音:

教师为学生读两条新闻极其评论。

2.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对哪件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来议一议:

看到有人拖拉作业,我想说:“()。” 看到有人乱吃零食,我想说:“()。” 看到有人违反交通规则,我想说:“()。” 看到有人(),我想说:“()。” 生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要发表的各种事件。出示习作要求:到底有那些事情值得我们去说一说呢?

二、习作引路: 1.导入:

同学们刚才只是简单地说一说,要把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内容还要再具体些,道理讲得再充分一些,这样的文章才有说服力。有一天,夏志成同学看到有些小朋友捕捉蜻蜓,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自由读例文,想一想:例文题目是《保护蜻蜓》,围绕保护蜻蜓这个中心,夏志成是怎样发表自己看法的。

3.请同学们读读例文,思考:这篇稿子分几段,每段写什么?先写?在写?最后写? 4.再读第二小节,看看夏志成同学在介绍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时,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然后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交流。(先概括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除害飞行家”。接着,从它可以连续飞行,眼睛锐利,捕食害虫数量多三方面具体展开论述。)

5.出示“一只蜻蜓一小时可以吃20多只苍蝇或840 只蚊子,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哇!” 说说这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列数字,说明蜻蜓吃的害虫多)

6.师小结。齐读最后一节。点明最后一节作用:发出倡议,点明中心。

三、指导习作: 1.夏志成同学们的文章虽然简短,但是很有说服力。老师相信,同学们也能够像夏志成一样,写出具有说服力的文章。我们来看一组图。

2、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1)出示文本插图:一个老大爷叫卖青蛙。师:请同学们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2)拟定内容,明确写法。师:对这种伤害有益动物的做法,同学们有了自己的看法,该怎样把自己的看法写下来?写什么内容?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可以写写青蛙对人类的益处;捕蛙后造成的危害等等。提醒学生用一些生动的事例和具体的数据来说一说。

3、拓展话题,明确要求。

师:除了例文和图上的事例,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事儿,你还想对哪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呢?想好以后,再写下来。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身边的这些情况。

1、看到的现象,自己的感受

2、这样做为什么不对

3、对此我们在这里呼吁,号召大家怎么做?

教师可引导学生仿照例文的方法,用一两句话把自己关注的事情交待清楚,并表明自己的态度,或痛心、或憎恨、或赞赏、或喜爱。

附板书设计:

发表看法

一、概括事件 表明观点

二、具体说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5.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7教学设计 篇五

一、想像练习,引入习作内容

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说说听的时候自己想到了什么。

二、指导观察,画画习作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

大家说的办法很好,老师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每一位同学都动手画一幅自画像,这可以让参观的老师很快就认识每一个人。怎样才能画得像自己呢?

学生讨论后,总结观察方法:

一个人物的外貌,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头发——脸——眼睛——鼻子——上身——下身——脚,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这样,人物外貌就清晰、有序。

2.学生口述,说说你观察到的外貌特征是什么。

学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外貌。

3.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有重点地观察,有重点地描写。

同学们把自己的眼睛、鼻子、嘴都说了出来,可老师觉得大家好像都差不多,人总有自己的特征,不可能长相都一样,不一样了就有区别了。怎样找到自己的特征呢?就是要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与众不同就是你的特征。这样,大家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哪儿跟别人不同。

4.学生自己画自画像。

5.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及喜好。

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画画水平不高,画的不像怎么办?没关系,可以在画的旁边写一段话,介绍一下自己,让人读了如见其人。除了可以描写自己的五官之外,你觉得还可以写什么,让人一看就了解你:原来是这个孩子呀!

6.学生写《我的自画像》。

你觉得写哪些内容,能让别人记住你,最能反映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你喜欢写哪些内容,就可以写下来。

7.同桌两人交流,修改习作。

同桌两人互相读一读写的《我的自画像》,要求:

(1)找出自己写的最成功的地方,读给同桌听,让他听听这些语句是不是写出了自己的特点,并认真听取同桌的意见。

6.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7教学设计 篇六

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 叶宝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3、通过朗读品位语言文字,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海底世界内容的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上网访问有关旅游、科普网站或专题摄影网站,下载反映与课文相关的海底景观(动物、植物、地貌、矿藏等)图片,以备在课堂上适当的时候展示。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选择录像带或光盘教学。

2、学生课前自学生字词,读课文,标注出疑难问题。通过读书、上网、到海洋馆参观等,了解有关海洋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揭示课题

假期里,有些同学跟着爸爸妈妈游览过大海,欣赏了美丽的海水,海滩,不过,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乘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儿的奇异景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1)自学:读读生字和新词——特别是小黑板上的这些字(小黑板或投影)有的要注意读音,有的要想想怎样更快更好地记住这些字。

(2)反馈:

读准平舌音“缩”(suō)、“梭”(suō);翘舌音“产”(chǎn)、“属”(shǔ)

“否”:不读“fǔ”,要读“fǒu”

3、初读指导。

(1)学生再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学生再把感到难读的句子读通。

(3)听读全文,初步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听配乐的课文朗读,一边听一边想想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4)听了课文的朗读录音,同学们说说看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神奇、有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5)自己再读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海底世界的神奇、有趣、奇异、物产丰富„„?一边读一边画出来。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连续安排了四次读书,每一次读的要求不一样,但有着内在联系。这样的结构安排正是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学生,遵 循母语读书内化的学习规律而安排,文贵自得。]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交流记字的方法。(“旅”和“族”“旋”的字形进行比较)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到10个生字中有6个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是要注意左窄右宽。教师重点范写“缩”,提醒学生除了注意要遵循“左窄右宽”的原则外,还要注意右半部的比例,“宿”字要写紧凑,上窄下宽。

4、学生练习钢笔描红,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四、练习

1、继续完成《习字帖》上所有生字词的描红临写。

2、比较组词。

枉()机()旅()底()功()旺()肌()族()低()攻()汪()饥()旋()抵()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课后习题3)

2、学生互查,自己订正。

三、精读课文

1、说说看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海底世界的神奇、有趣、奇异、物产丰富„„?把画出来的语句和同座交流,好好读一读。

2、全班交流:你觉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从哪里读出来的? [点评:在“精读课文”环节中,从学生的学出发,以“你觉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从哪里读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自悟。]

预案一:奇异、有趣(1)海底的声音

“当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波涛澎湃”是波浪很大,互相撞击的意思;“宁静”是非常安宁,平静的意思。从海底和海上景色的差异,可以看出大海深处景色真是很特别,很不平常,奇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窃窃私语”是指动物在宁静在的海底发出的各种声音,像许多人私下声说话。这正是海底奇异之处,也是物产的表现。而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一种动物在不同时候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有时多么有趣。)

学一学海底那些轻微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学生轻轻地模仿“嗡嗡”„„再抓住“窃窃私语”这个词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海底动物的活动 动物的这些活动方式奇异在那儿?(有慢有快,有进有退,有动有不动。)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对哪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呢?读过之后,可以四人一小组交流交流。

交流:读一读、说一说、评一评。【片段实录】

师:哪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你最感兴趣呢?读一读。

生1:我对梭子鱼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我抓住“几十公里”、“比„„还快”来读出梭子鱼前进的速度非常快。(生读)

生2:我想读一读海参的爬行(生读),我一边读,一边想象出海参它那胖乎乎软绵绵的身体在一点一点挪动的样子,很可爱。

生3:我觉得贝类的活动方式也很有趣,它们巴在轮船的底下旅行,自己不费一点劲。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有关贝类活动的语句)师:他读得怎样呢?

生:我觉得他“免费”这个词读得好,让人听了似乎能看到这些贝类悠闲自得地跟着轮船旅行的样子。

生:我建议他读的时候还应该突出“巴”这个字。“巴”就是紧紧地贴在轮船上,这就写出了贝类很聪明,借助轮船的力量前进。

师:你真是他的“一字之师”,就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4: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也与众不同,别的动物都是朝前游,而 他们却是向前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后退,而且是迅速后退,很特别,我很想读一读。

„„

[点评: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悟,在读中展开想象,透过语言文字看到形形色色的海底动物各自富有特色的活动方式,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令人惊喜的。](3)海底植物的差异

海底植物的色彩多样以及形态的各不相同向我们呈现出海底世界又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预案二:物产丰富

(1)海底动物、植物种类的丰富。

(2)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稀有金属。

补充阅读:

海底大量的石油和镍、锶、钴等稀有金属矿藏,能改变我们对地球以及生命演化观念的科学发现;还有,从深海细菌、矿物和鱼类中能提炼出对付人类疾病的奇特的新药物。使科学家们倍感惊奇的是在这些深海热流孔附近竟繁殖着大量海底微生物,以及长达2.3尺长的蚯蚓、餐盘大小的蛤蛎贻贝和一种奇异的红皮肤蓝眼睛的鱼类。

3、品读欣赏。(1)分自然段读课文。

(2)听了他们的朗读,在海底世界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3)把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课文

1、课文从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行动和迁徙、海底地貌和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海底世界。

2、这里有一首小诗,谁来读一读,出示:

陆地有山,海底也有山。海底的山也像陆地一样连成片。

海底山上也长树,一簇一簇的叶珊瑚;海底山上也长草,海草随着水流摇啊摇。

海底树上有鸟儿,五颜六色飞不高。海底鸟儿不生蛋,可它们也在现瑚树上做鸟巢。

海底还有海狮、海马和海豹,可它们从来不打架,大家相处很友好。海底有山,海底也有城市。海底的城市就像一幅画,就像一首诗。

3、现在,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吗?

五、课堂小结及课外延伸

1、师生交流:

(1)海底景色的图片集。(2)有关海底知识的文字资料。(3)相关海底的网站推荐。(把你喜欢的资料收集到你的文件夹里)

2、海底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和宝藏来等你们这些未来的勘探家、发明家、生物学家去探索、去发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7.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复习建议 篇七

第一板块美丽风景令人醉

可将这一册课本中描写自然景色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古诗两首》 (《山行》《枫桥夜泊》) 以及描写城市繁华景象的《“东方之珠”》组成一个新的单元, 根据这些课文以写景为主的特点, 抓住“美”来设计并推进复习进程:

一、踏上美的旅程。通过启发谈话, 向学生介绍这一次“旅行”将要游览的地方:到北大荒看秋天的田野, 到杭州领略西湖美景, 途中还将观赏到秋天的枫叶, 体验夜泊枫桥的意境, 然后到西藏看湛蓝、透亮的天空, 最后去繁华的都市———香港, 感受“东方之珠”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这次假想旅行的兴趣, 进而对复习充满期待。

二、描绘美的景象。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一路的景致, 让学生对照着诵读文中的相关段落, 并适时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对于背诵较为困难的段落, 可与学生讨论, 摘录段落中最能体现层次关系的关键词语, 绘制成简明扼要的“背诵路线图”来帮助记忆。如《北大荒的秋天》的第4自然段, 就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绘制出这样的“背诵路线图”:原野热闹非凡→大豆 (摇动豆荚、发出笑声) →高粱 (扬起脸庞、演唱) →榛树叶子 (红得像火) 。当学生背得较为熟练时, 再去除括号里的内容练习背诵。

三、积累美的词汇。利用板块组合的优势, 整合原本相互孤立的课文, 进行词语的复习。课前可布置学生将文中描写色彩、湖水、天空、丰收景象、繁华街景等方面的词语分类摘录下来, 并将在课外阅读中掌握的词语一并归入其中。课上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汇报, 比一比谁掌握的词汇最丰富。

四、赏析美的文字。突破课文的限制, 选取表达方法相近的句子集中展示, 强化训练。根据本板块课文的语言特点, 可将课文中较为典型的比喻句集中出示, 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比喻句独特的表达效果, 强化练习并运用。如《北大荒的秋天》中的“小河清澈见底, 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西湖》中的“平静的湖面, 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拉萨的天空》中的“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 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等等。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欣赏哪一句以及为什么, 然后选取一些常见的事物进行说写比喻句的练习。除了句子的复习外, 还可以对精彩段落进行赏析,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让美景跃然纸上的, 并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为后面的习作练习作好铺垫。

五、学写美的景色。在学生复习完本板块的内容之后, 可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景物指导他们写一篇写景短文, 如《家乡的小河》《校园一角》等。这样可使学生及时运用本板块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实现读写迁移, 同时也对习作进行了复习。

第二板块大自然是位好老师

可将本册课本中以“人与自然”为话题的五篇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让我们荡起双桨》《石榴》《石头书》《做一片美的叶子》组成第二板块, 按照在大自然中观察学习、探究发现、描绘表达的顺序来安排复习。不过, 这五篇课文虽然都可放在“人与自然”这一主题里, 但每篇课文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具体主旨却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可以根据课文不同的侧重点将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梳理。

一、在大自然中学习语文、感受快乐。可将《学会查“无字词典”》《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第一组, 以在大自然中学习语文、感受快乐的思路来统领。可事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随家人到绿地、公园等地方走一走, 看一看, 并提出要求:用词语描绘几个看到的景象, 细致观察一种事物, 围绕看到的事物提出一个“为什么”并寻找答案。复习时, 可让学生汇报看到的景象和想到的词语, 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绘各种景象。在引导学生回忆游玩的快乐时光时, 可相机让学生背诵、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体会童年生活的幸福美好。

二、在大自然中悉心观察、探究奥秘。可将《石榴》《石头书》《做一片美的叶子》作为第二组, 复习时应各有侧重、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石榴》一文应重点让学生懂得要想了解一种事物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观察, 并多途径、多侧面地去感受它;《石头书》一文则重点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隐藏着秘密, 要揭开这些秘密就需要我们细致地观察, 认真地思考, 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做一片美的叶子》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从对叶子外形的美写到其内在的美, 最后升华到人生感悟这一心路历程。复习时, 可结合课前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 让学生汇报所见、所思、所感、所悟。

三、学习描绘自然界中事物的方法。在表达方式的复习上, 可对板块中的不同课文各有侧重。如《石榴》可重点赏析描写石榴熟透的片段, 体会作者是怎样使石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 同时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片美的叶子》主要应让学生体会作者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篇章上, 可侧重学习《学会查“无字词典”》中根据地点的变换组织材料以及《石榴》中按植物生长过程描写植物的方法。

四、用心记录自己的发现。本板块的习作训练可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可以写冬天的松树、水仙花等植物, 冬天的蛇、麻雀等动物, 也可以写雪花、冰凌花等冬天特有的景物, 还可以写冬天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等人物。要求细细观察所写对象, 并有感受和思考。

第三板块奇丽的想象世界

我们可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童话主角的《蒲公英》《小露珠》, 以说明道理为主的童话《三袋麦子》, 以及侧重于知识介绍的童话《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组成童话单元, 并将神话故事《哪吒闹海》纳入其中 (对小学生来说, 《哪吒闹海》完全可以被视为一个奇特的童话故事) 。复习这一板块时, 可根据童话的特点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进入童话世界。可通过启发谈话把学生带进奇幻的童话世界, 引导学生一同回顾本学期学的童话故事。

二、感受童话情趣。让学生说说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最有趣, 哪个情节最有意思, 以此帮助学生回忆故事中的精彩部分并感受童话的五彩缤纷, 同时也可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

三、对话童话人物。可让学生说说最喜爱哪个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以及为什么, 然后让学生选一位文中的童话人物, 说说想对他说些什么。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童话角色的理解。

四、创编童话故事。可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童话以及平时所读的童话故事概括出童话故事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幻想丰富奇特、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等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出示一组题目, 如《小小树叶船》《大老虎和小灰兔》《小音符漫游记》《云娃娃变魔术》《勇敢的小溪》等, 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编写一个童话。

第四板块生活告诉我

本板块由课本中的生活故事组成, 包括《掌声》《金子》《每逢佳节倍思亲》三篇课文。对于这组课文, 可以以感受生活为线索来安排复习任务。

一、感受生活的温暖。《掌声》一课记叙了身患残疾、忧郁自卑的小英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 鼓起生活的勇气, 走出生活的阴影, 最后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我们可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回忆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帮助的事来引导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

二、感悟生活的真谛。《金子》这个关于淘金者彼得的故事, 告诉我们要想有收获必须脚踏实地、辛勤劳动的道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应该脚踏实地。

三、体会生活的滋味。《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根据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编写而成的, 作者想象了诗人王维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景, 表达了王维身在异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根深蒂固的亲情。

四、领悟生活的哲理。针对本板块三篇课文的特点, 可将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集中出示。如《掌声》中的“是啊, 人人都需要掌声, 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 同时,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金子》中的“五年以后, 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 等等。对于这类以感悟生活为重点的文章, 应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

五、讲述生活中的故事。在写作方法的复习上, 可引导学生梳理三篇课文的大致内容, 将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作为重点。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听到的, 或是经历过的生活故事, 说说这些故事带给自己的生活启迪。

第五板块像他们那样闪亮

可将《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军神》和《孙中山破陋习》五篇课文放在一起, 组成名人故事板块。

一、感受人物的神采。让学生回顾本学期认识了哪些名人, 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为什么。

二、提炼人物的品格。在充分感受人物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提炼出人物的品格。如王子普鲁斯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精神;雷奈克医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创造的品格;军神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孙中山敢于跟封建思想作斗争的精神。

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可从文中选取描写人物的典型段落, 如《军神》中沃克医生在做完手术后与刘伯承的一段对话;《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中雷奈克发明听诊器过程中的心理描写等。让学生从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并懂得写人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来写。

四、描写熟悉的人。让学生写一位自己最熟悉的人, 如妈妈、老师、同学等, 要求选一件事来写, 初步学习一人一事的写法。

上一篇: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一篇:电力设计施工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