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师大学生的观后感(16篇)
1.嗝嗝老师大学生的观后感 篇一
《嗝嗝老师》观后感 说起《嗝嗝老师》这个电影,我并不陌生,因为之前李老师课上的课前分享小麦同学为我们分享过嗝嗝老师的故事,当时听完之后觉得这位老师既伟大又成功,心中有很多感慨,所以印象也比较深刻,但是我没有自己看过这个电影,这次通过自己切实的去观看这个电影,我又有许多不一样的体会。
在电影刚开始,我也特别不理解这位老师。因为在我看来,老师这个职位对于她来说并不是特别合适,打嗝难免会让学生嘲笑她模仿她,从而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但是嗝嗝老师并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一次又一次的爬起,一边是面试的屡次失败,一边是爸爸已经给她安排好的工作。即使面对了那么多次失败的面试,她还是坚定的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这时,我对于嗝嗝老师是钦佩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她是由衷的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更看出嗝嗝老师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在面对挫折时,我们能像嗝嗝老师一样,总往好的方面想,心里充满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不轻言放弃,那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过的很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嗝嗝老师的坚持终于的到了回报。由于学校实在特别缺一位老师,而且别的老师又不愿意教 9F 班的学生,学校给了嗝嗝老师一个机会,和想象的一样,这群来自贫民窟学生成绩差的9F 班学生,调皮捣蛋,嘲笑她戏弄她,但是嗝嗝老师并没有选择放弃他们,终于再又一次戏弄她的时候,学生在教室里不小心制造了“爆炸”,这件事甚至惊动了校长,嗝嗝老师把这个责任担了下来并恳求
校长给她和 9F 班学生一次机会,也许从这个时候学生对于嗝嗝老师已经有了一定好感。接着嗝嗝老师让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让同学们在纸上写下最难做到的事然后放飞,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方面,从而进行正面的引导。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帮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还有她独特的教学方式,因为她知道 9F 班的学生长期都没有认认真真的学习,所以传统的课堂方式学生们可能并不会感兴趣,她采取室外教学,从生活入手,将教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由于 9F 班的学生都来自于贫民窟,父母整天忙于生计问题根本无法再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在一次家长会时,竟然没有一位家长来到学校开家长会,嗝嗝老师并没有大发雷霆,相反,她亲自对每一位同学进行家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她更了解这群孩子的生活也使她和孩子们的距离更近了。“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就像《地球上的星星》一样,小男孩也是遇到了一位理解他关心他引导他的好老师,才能够活出真正的自己,成为耀眼的星星。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真的是能够影响学生一辈子的人。可能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就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把学生分等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本事,要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在历经各种考验和艰苦之后,9F 班所有同学都通过了期末考试,并且还有两位同学赢得了往常只有 9A 班才能获得的“荣誉之牌”。看到这里,我更加觉得嗝嗝老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她的伟大之处不仅
在于她能够因材施教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更来自于她对于教师事业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才能使她一直坚持下去,才能使她获得成功。
2.嗝嗝老师大学生的观后感 篇二
有所经历后, 我才发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个学生喜欢的师长是多么的难。经历了几次挫折后, 我的信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一次次不经意的事件却让我发现了为人师的真谛。
一.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21世纪的到来, 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 在教学活动中, 教育方针能否贯彻, 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 如何提高教师素质, 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素质, 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 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十分紧迫的问题。
(1) 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做知识的富有者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便是教师一问三不知或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 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信息途径。因此学生并不会因为教师年龄大而信服和尊重教师, 而要教师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服。如果没有真才实学, 是很难在学生中实施有效地教育和管理的。因此, 教师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 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 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我常想:自己要加强继续教育, 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新信息, 经常去研究教育科学理论, 深入教学实践。这样自己知识较扎实, 讲解知识比较准确, 促进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 加强品德修养, 做学生为人的楷模
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应当爱护学生, 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要求学生做到的, 班主任首先做到。如班主任模范地维护班级环境卫生, 不吐痰, 不随手抛杂物;学生遇到困难班主任首先慷慨捐助, 在各种场合下都要维护学校声誉。大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 小到在班级中和各种场合下的言谈举止, 处处给学生以表率, 潜移默化, 增强他们的班集体责任意识, 维护班集体的良好的形象。
(3) 具备多种能力
教师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 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 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新时期还应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 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 把握他们真实态度, 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 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 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 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等等。还有更重要的要求是老师的公正。老师公正与否, 直接影响老师的威信。每个老师都有特别喜欢, 和不喜欢的学生, 我也有。所以我特别列了一张表, 把我心里不太喜欢的学生的名字罗列了一遍, 平时多注意给他们爱护, 批评的时候多长一个心眼。对喜欢的学生, 老师的爱已经很多, 这时, 老师应多注意自己的行为, 有无偏袒, 对喜欢的学生不应姑息、包庇, 因为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
二.懂得师生沟通的技巧
(1) 关怀、理解和尊重, 而非嘲讽、说教与藐视
老师应放下教师的架子, 别以为自己最大, 要讲民主, 讲道理, 做学生的朋友。特别是现在的学生, 你的简单的教育方式只会找来学生的不满。下课后, 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 但要注意适度, 有些老师就是忘了适度, 而变的难以控制学生。当你和学生做朋友时, 你应时刻提醒自己, 自己毕竟是他们的老师, 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中有无对老师的过分接近。如有, 应马上进行处理, 不能使学生觉得你这老师不凶, 是他们的朋友, 而忘了是他们的老师。明锐的观察力还应是老师能看透学生的心, 知道学生的性格、优点、缺点, 对待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应一样。比如, 我曾对一位组长训话时, 说话很“粗”, 有失为人师表的语言风范。
(2) 学会倾听
在农村中学, 学生打架也是经常发生的, 作老师的只能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比如在打架之后许多老师的做法就是把学生叫来狠狠地批评, 这样只会把事情做的更糟糕, 我的做法是让一个学生先讲,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一下, 然后让另一个学生讲讲, 如果没有太大的分歧, 我就会分析道理, 让他们知道打架不是解决的唯一方法。谁的道理站不住多一点, 谁就向另一方道歉, 这样问题就很好的解决了, 许多老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说知道了, 给他们责备。这样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不但不会解决问题, 反而会使得事情越来越糟。
(3) 学会宽容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犯错误, 如果教师对他们多一些宽容, 定会取得悬崖提缰的良好的教育效果。宽容是爱的甘露, 通过教师耐心地引导, 犯错的学生得到滋润和营养, 必将使他们在教育中转变。爱因斯坦小时候, 把一个指南针拆坏了, 却末受到父亲任何指责。拿破仑·希尔小时候被父亲称为是“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 而他的继母恰恰认为他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 对他倍加关爱, 在他犯错时宽容, 拿破仑后来才有了巨大成就。写到这里, 我想起了一则伊索寓言:风和太阳比赛, 看谁能使戴着斗篷的游客脱掉斗蓬。冷风拼命地吹, 想吹掉斗蓬, 结果游客反而戴得更紧了。太阳出来了, 暖洋洋地照着那位游客, 只一会儿工夫, 那位游客就自动地除去了斗篷, 坐在树阴下纳凉。以上的故事和这则寓言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为人应该宽容, 用专制、暴力的方法, 对于解决问题往往无济于事。只有温和、宽容地对待一切, 采用正确的方法, 才能把事情办好。
三.诚恳、言行一致
教师的事业, 是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因此, 教师的坦诚、诚恳便成了为人风范与有效开展育人工作的必备品格。教师的诚恳, 要求教师为人要真诚坦荡, 体现在教书育人方面, 对待学生, 不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 不以谋取私利为目的, 开诚布公, 坦坦正正, 这既是教师良好的为人品格, 又是育人事业所必备的美德。以诚为先,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师生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彼此尊重、以诚相待的基础上。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要做到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决不做一个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不做那种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拍马奉承的人, 而要做到言行一致, 光明正大, 实事求是的人。如果老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言行脱节, 心口不一, 那么就会给学生造成极坏的影响。
3.学生喜欢的老师≠好老师 篇三
为此,笔者特意将“学生喜欢的老师就一定是好老师吗”的问题发在微博上,仅几个小时,就有50多人参与了讨论。参与讨论的有中小学乃至大学教师、专家教授,也有高中生和大学生。大家提出了许多可供借鉴的观点。阅后,我在电脑上写下了如下文字。
现在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考核教师都要到班级去搞个调查,这倒也无可厚非。但是,这里确实有许多技术性的问题需要明确,尤其是对行使考核权力的领导者来说,更有深入学习、了解和掌握这门技术的必要。不然的话,这个调查结果就很可能会失之公允,甚至滋生腐败,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不同学段,身心发展的水平不同
小学一、二、三年级,属于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期。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
小学四年级,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对复杂的是非问题常常分辨不清。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而时常变化。这时可以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
六年级,学生接触社会的面比以前广,吸取的信息也更多,对社会现象和国内外新闻比较关心,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还不善于对事物进行是非判断与辨析。
初中一年级,是适应中学生活的过渡期。学习科目增多,压力加大,叛逆心理逐渐萌发。接触的人、事或社会现象越来越多,虽然也能够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不够成熟,有些事还属于似懂非懂的阶段。
初中二年级,是心智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心理呈现动荡性,存在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冲突,社会性的约束与自我独立的矛盾冲突往往又会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
初中三年级,随着中考的临近,有了紧迫感,对事物的认识也比较现实和清晰。已能够独立判断大是大非问题。
高中生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自主性、闭锁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道德认识表现出较高发展水平,道德行为表现出不稳定性。
身心发展的水平不同,判断是非的标准也不同
有许多调查显示,小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形象佳、会讲故事、会说笑话、会带着大家做游戏;老师要像个微笑天使,在老师的引导下,每节课他们都能在愉快中度过。
中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公平公正、和蔼可亲、学生犯错误能够在私下里说服教育、尊重自己的意见、性格幽默、风趣温柔。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判断力也在日益增长,老师对日常事物的处理能力,以及教学水平,也就成了他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一个处事公正、说话算数、知识渊博、上课生动的老师,也必定能够得到中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在比较成熟的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又可具体概括为:上课有幽默感、随和、有启发性,但该严厉时还是不能放松;给学生一个充分的空间去交流和表现;关注学生们的情感世界;善于表扬与鼓励;善于对待学生的差异性;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有责任心;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理解学生,坦诚相待等等。
综上所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高尚的师德,才是学生心目中好教师的重要判断依据。一名教师一旦形成了高尚的师德,往往会散发出巨大的能动力量,这有助于深化教师与学生心理交融的程度。
优秀的教师要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养;要实现专业的高度发展,获得广博的专业知识;要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确保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系统;要具备条理清晰、有质感、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具备管理能力;具备对话、分享、团队合作的能力;具备反思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及国际化视野等等。
有人说:“能讲述知识的是平庸的老师;能阐释事理的是良好的老师;能引导学习的是优秀的老师;能启发学生的是伟大的老师。”
不同学段,考核的参考价值和分数比重应有所区别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定下“学生喜欢的老师就一定是好老师”的结论是有些武断的。年龄越小,判断力就越低,偏差也就越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判断是非能力的提高,他们对教师的评价也越趋向于理性和准确。
为此,考核教师,不可以不看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但又不可以全凭满意率的高低来判定教师的优劣。低年级、低年龄段的参考价值和分数比重要相对低些,高年级、高年龄段则相对要高些。从各地实施的学生满意率占考核总分的比重来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满意率所占考核总分的比重应以5%左右为宜,高年级的学生满意率所占考核总分的比重应以8%左右为宜,初中生应以10%左右为宜,高中生应以12%左右为宜。
在学生中开展对教师教育教学满意率的“民意测验”,一般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档次。满意率的计算公式为:满意率=(满意票数+基本满意票数)÷参加民意测验的学生总人数×100%。
为避免弄虚作假,学生民意测验操作方式要有所创新。不要一律采取问卷的形式,可以采取问卷、走访、座谈、小作文等多种方式来进行。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严格考核各个程序,保证让学生客观、公正、自由地评价老师。
编辑 王 慧
4.《嗝嗝老师》观后感 篇四
《嗝嗝老师》这部电影,从其内容的实质,反映的是一位妥瑞氏综合症病人从其童年到其青年的一段生活经历,但给人的启示却是极其深远并沉痛的。电影它留给我们许多的想象空间,也给了观影者更多的启示。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身负有残缺的弱者,如何成为强者,又带动偌大的弱势群体,成为各自生命的主宰者。给我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的角度,我们通过电影中主人公的人生历程,看到了一个从受教者到施教者,如何的角色转换。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不计得失、全心奉献的教学理念。在人生受到极大的挑战时,如何与命运抗争,与自己的合作伙伴,从对手到队友,从对抗到聚力,每一种的悲欢离合,其撕心裂肺的背后,总能让人感受到人性的魅力。我们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何尝不是每天都在为我们的幼儿做着无微不至的关爱行动。用我们加倍的努力来换得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嗝嗝老师的特殊病因,虽然在生活、工作中又遇到各种挫折,但她却做到了对孩子们的全方面的交融,她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跟着她的心一起跳跃,这是何等的不容易。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我觉得,只要我们与孩子们的心都在一起了,相信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人与人之间,要建立这样的信任,是何等的重要。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当下,有必要与我们的施教对象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树立良好的老师形象,给孩子们带个好头,不能言而不信。并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真诚与理解。让孩子们在我们清河幼儿园的美丽校园里,处处传递真诚与相爱,那么,我们的校园肯定会变成爱的海洋。所以从电影诠释的内容分析,我感觉,人与人之间,包括老师与幼儿之间,信任很重要。一旦失信了,很多工作都会很难挺进的。
另外,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觉得,接纳每一位孩子比什么都重要。面对每一位不同的孩子,虽然其智商及情商都不会一样,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得对一些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产生歧视或偏见。往往这些小孩子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照顾。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在校园大家庭里,每一个人都在感受到幼儿园老师带给他们的幸福与快乐,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校园的主人翁,给予他们足够大的舞台,让他们插上美丽的翅膀尽情飞翔。我们用心去给孩子们搭台,孩子们就会全力去演绎他们的美好未来。虽然工作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不尽不意的地方,但我们一定要鼓起勇气,树立必胜的信心,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每个人都有其优点与缺点,孩子们也不例外。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自身的短处,那么我们的团队才会有夺得胜利的希望。我们教学工作也是一样的,我们只有看到我们的短处,知道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才会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所以,孩子们有问题,都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我们不敢直面问题,想办法去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有足够的耐心与担当,能够有一种忘我的精神,能够多奉献少索取,能够换位思考,把孩子们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
最后,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要放低自己的架子,俯下身子来教学。我们基层教学一线的老师,不能有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能目中无人,以上欺下。我们只有多与孩子们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那么,我们的教学才是接地气的,才会有其鲜活的生命力。不懂得幼苗的特性的园丁,教不出优良的苗子。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理念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给幼苗施怎样的肥,浇多少量的水,我们都要掌握得当,不能盲目与冒进,否则教学工作都会出笑话及洋相,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所以,只有我们放下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臭架子,牢固树立“甘当孺子牛”的精神,那么我们的教学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我们的家长才会放心和安心。
哦,老师!
――观《嗝嗝老师》有感
------来自吴志慧老师
哦,老师!――观《嗝嗝老师》有感
“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这是主人公奈娜作为一位教师所说的话,也是一句呐喊吧!作为教师 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她对教育有着怎样的憧憬与梦想,可见她有着怎样的、“为人师而育人”的决心和信念!
能说出这句话的老师很了不起!因为这是直面教育中各种问题的开始,当老师不再把责任试图推卸给家长甚至是学生的时候,他的力量才能够真正发挥,那么每一个孩子才都能更有希望!教育不能只是指针对资质和原生家庭资源比较好的孩子,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向上走,尽管有的孩子会慢一些,但他一定是向着光明、向着梦想迈进!而不是通过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多么不堪,有多么垃圾或不可救药,不是吗?!可一些老师恰恰不仅永远不会认同“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这句话,甚至在用各种尖锐的语言和行为证明这某某孩子有多么的差劲,仿佛孩子真的认识到自己很差了,()那么她就是个优秀的教育者了!就像“A班”老师一样的诸多老师。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有勇气说出奈娜所说的这句话“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
当然,并不是努力就一定会如愿以偿,可如果不努力就一定没有希望!太多的老师并非不努力,只是,老师也都是普通的人,也都要面对“柴米油盐”,也都有“喜怒哀惧”,作为良心教师,我们可以要求自己“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社会与家长需要给予老师的更多应该是理解与接纳才对。正如奈娜给予孩子们的“理解、接纳、陪伴”!只有被“理解”,被“接纳”了,人才能够正常发挥自身的力量,教师有力量了,孩子才能够从老师那里得来正能量!
看《嗝嗝老师》的时候,我流下了很多眼泪,其实,在之前看预告的时候我就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流下了很多眼泪。因为,感觉自己与奈娜有着许多的相似。我生来就是个“瘸子”,曾经因此而不用上体育课;曾经因此,有老师告诉我,为了照顾我,让我在家附近的学校再复读一年一年级;曾今因此,有位老师告诉我不要做课代表,来回拿作业本不方便;曾今因此,师范学校要把我退学回家,让我半个多月的时间,一个人在学生宿舍里流泪煎熬;曾经因此,有位班主任老师剥夺了我竞选学生会干部的权利;曾今因此,有人预言我不能找到另一半成家……总之,一个个刻骨铭心的记忆被深深地埋藏起来,本来,我以为我已经把它们彻底忘记了,可今天看电影的时候,这些记忆又莫名其妙地回来了!曾经,我以为我总是把自己当成与别人一样的健全人,周围的人也都配合的很好,今天我才发现,其实是我自己还没有从心底彻底的接纳自己。身边会有一些人说我“有才”,说我“能干”,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依然是个“瘸子”!所以,当我看到专题片中自己一瘸一拐地走着对别人来说无比平坦的路时,我的心总会酸疼,我是在心疼自己还是在嫌弃自己呢?现在想来,其实最可怜的就在于这里,连自己都不能接纳自己,那么我的内心该是多么的孤单和悲凉!是的,正如奈娜所说,每个人都会生病,我的“瘸”并不会影响我的聪明;正如奈娜所说,她可以第一时间教会与她相处的人什么是“妥瑞氏症”,的确,很多时候,困难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家长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去把孩子改变成你想要的样子,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去“接纳和陪伴”自己的孩子,正如奈娜的母亲那样,如果没有这位伟大的母亲,奈娜或许就没有机会碰到那位伟大的校长,那么贫民窟的孩子们很可能就不会有机会遇到奈娜这位好老师!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伟大的父母,我感谢他们,所以,我要尽我的全力,让他们晚年幸福!
观看影片的过程中,虽然一再的抑制,但仍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因为里边有太多触动我心弦的元素。观影前曾看豆瓣评论,说影片过于理想化,学生四个月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我说完全可能,就如同那句被说烂了的话“只有你想不到的, 没有做不到的!”奈娜之外的老师之所以不能做到,就是因为大家之前就认定了不可能!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如果不能做出努力,也请不要随便评判!
5.《嗝嗝老师》观后感 篇五
经典的语录让我印象深刻:“一般的老师教授知识,优秀的老师教人理解,如果他更优秀,那他会告诉你如何运用它,有些老师也会激励着我们”。中间有两个片段被骗眼泪了,第一个是小女孩被校长叫上主席台,是感同身受的委屈,生病的不是小女孩,是那些缺乏同理心的老师和同学。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而作为教育者,选择成为一个教育者,只有尽心尽力。
一开始接触这个班,有各种不听话调皮的孩子,也有很内向的孩子,让我有些手足无措,嗓子发炎,失眠,但慢慢的,都变得很乖了,我觉得最内向的那个女娃娃,每天站队都最大声的配合着,在哪里看到都要大声叫着朱老师,平时发卡掉了,要我帮忙卡好,完了之后在那儿又蹦又跳的;还有个小女娃,一看到我就是各种亲,亲手亲衣服帮按摩,每次都让她不要这样,但一看到我就会黏上来,也给这个原本很是辛苦的职业,增添了些许安慰。
6.嗝嗝老师观后感 篇六
电影(Nilkin Tucson)中的主人公是打嗝老师。她患有一种疾病,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这种疾病使他发出奇怪的声音。完成学业后,她历尽艰辛,最终被圣保罗中学聘为9F班班主任。9F班的学生总是受到歧视和不公平的对待,这让他们调皮捣蛋,脾气暴躁。嗝嗝老师用有趣的方式带领大家走向提督之路。这一刻,两件事带来了毁灭,悄然逼近9F级
有一次,9A班的同学得罪了阿蒂斯。于是,他和所有9F班的同学把一个玻璃瓶塞进9A技术模型,让它在运行时爆炸。没想到,9A班班主任瓦阿斯发现了,严厉惩罚了他们:考试前不能来学校。于是嗝嗝老师就专心在户外上课了。但是没有持续多久。9F班有一个人答错了,但是没人看。然而,他被校长误认为作弊,将被永久停职。这时瓦阿斯老师发现并说出了真相,让9F班继续下去,并授予了徽章。9F班的同学也知道不足,主动做出新的模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开始,嗝嗝老师在9F班遇到了四个爱写剧的调皮学生。我打碎过一次教室玻璃。但是老师没有抱怨,不像前七个班主任,因为他们的恶作剧而被迫辞职。嗝老师也吃了恶作剧:粉笔加了火药,椅子不结实。他们犯错的时候也为他们求情,让老师和学生越来越情绪化,越来越渴望学习,直到拿到徽章。结果14个同学在仪式上长到感谢嗝嗝总统。
人没有天生的能力,也没有绝对的智力。后天培养出来的。每个孩子一出生就像一张白纸。老师不好好指导,学生再努力有什么用?嗝嗝老师为什么会成功?因为她坚持,真的爱学生,她成功了。而其他老师却无法在教育上取得成功。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学生的性格。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为什么同一个学生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
7.做学生眼里的好老师 篇七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学生爱上自己呢?我思考着, 试着把自己积累的点滴经验总结出来。
一、从心底里爱他们, 关心他们的身体与生活, 尊重他们的人格
从开学第一天起, 学生交到我手中, 我就像他们的家长一样对他们负责, 从学习到生活, 真诚地关爱他们, 只要他们遇到困难, 我便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们。寄宿生远离父母, 生病了耽误不得, 我总是扔下手中的工作, 以最快的速度带他们去看病。由于班级人数多, 常常有学生生病, 而我们老师的工作又的确繁忙, 于是, 我发动学生帮助照顾生病的学生, 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又让学生增进了友谊, 培养了学生的爱心。有时, 他们带的钱少或不小心丢了, 没钱买菜, 只要我知道了, 我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让他们感觉到温暖与方便。
每一届的学生当中都有调皮的, 他们调皮贪玩有时让你忍无可忍, 我会非常严厉地指出他们的错误, 但从不伤他们的自尊。孩子的自尊与人格不可以轻易地受到伤害, 如果伤了他的自尊, 会在他的心灵上留下阴影。
二、风趣、幽默、大度, 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记得在2006年时, 我接了四 (1) 班, 人数达到53人。其中有四五个学生是学校赫赫有名的“调皮捣蛋鬼”。凡是教过他们的教师都能说出一箩筐关于他们捣蛋的故事, 也让老师们头痛不已。当时我接班时, 心里也隐隐担忧, 不知我能否管理好这个班级。
第一个星期, 也许是因为学生与老师都不很熟悉, 还处于新奇当中, 班上风平浪静。第二个星期, 他们的真相渐渐显露出来了, 开始午休吵闹, 不让同学睡觉, 然后, 那“五大金刚” (同学们为他们取的外号) 开始欺负女同学了。星期二是班会课, 我先批评了这种现象, 然后我问同学们:“如果以后再发生这些现象, 我们该怎么处分他们?”这时同学们都不说话, 或许是怕他们吧。沉默了一会儿, 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 我仔细一看, 是“五大金刚”之首刘晓。我以为他要给我献什么好计策, 便高兴地说:“请站起来讲。”没想到他文不对题地问:“老师, 您怎么那么矮?”此时, 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 同学们一边笑一边在看我这个老师作如何反应。我知道“捣蛋鬼”在向我发难了。
通常情况下, 老师会觉得学生在取笑污辱自己, 可能做出的反应是勃然大怒, 大声地训斥这个发难的学生, 但这样的结果可能是让调皮的学生更不服气, 从此跟你更加公开地对着干。我若无其事地笑了笑, 问道:“你真的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长得矮?”他嘻皮笑脸地答道:“是!”“我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 但是你必须保证, 以后不再违反纪律。”他顿了一下, 然后又笑着说:“好。”我又进一步说:“光你一个人保证不行, 其余同学也得保证不违反纪律, 能做到的举手。”其他同学也陆陆续续举起了手。
其实, 我的目的是要拿捏住那几个调皮的学生。看到全班都举了手, 我故作郑重地说:“同学们, 当我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 也就是正长身体的时候, 我家里很穷, 我每天都吃不饱, 吃的是地瓜煮稀饭, 充一充饥而已, 根本谈不上营养, 所以身体想长高也长不高啊!”我说的其实是实话, 但长不高也许不完全是这个原因。我的学生们听了这些话, 个个都睁大了眼睛, 好奇地望着我。
这时, 另一个调皮的学生又站了起来, 这一次他没有举手, 也没有经过我同意, 而是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老师, 您怎么长得那么胖呢?”教室里又是一阵哄笑, 我稍微愣了一下, 立刻答道:“等到我吃得饱时, 骨头已停止生长, 不能长高, 便长胖了呗!”这时, 教室里又发出了一阵哄堂大笑。我又问:“老师的回答你们是否满意?”这时, 有的同学还沉浸在刚才的问题中, 不出声, 有的学生却嘻笑着。我言归正传:“老师已回答了你们的问题, 你们可要遵守诺言, 以后不准违反纪律。”
此时, 下课铃响了, 那几个调皮大王直冲到我的讲台桌前, 你一言我一语:“老师, 您很幽默。”“老师, 您很风趣。”“老师, 您不会斤斤计较, 我们喜欢您。” (我知道四年级学生也许还不会用“大度”这个词, 所以用成了“不会斤斤计较”。) 从他们的表情、语气, 我看得出这是十一二岁少年真情流露所特有的方式。从那以后, 他们一改过去调皮捣蛋的习气。虽然, 偶尔也会重犯一些错误, 但我反复批评后, 他们已经很努力地改正错误了。到下半学期, 几乎全班都非常遵守纪律了。有些同事故意调侃我:“龙都被你教成了虫了, 还说你会教书!”
三、课堂生动有趣, 教学水平高超, 对学生完美吸引
作为一个教师, 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人, 你只是成功了一半, 那么另一半呢?生动有趣的课堂, 高超的教学水平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长期以来, 我都是担任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在所有的科目中所占的课时数是最多的, 但学生并不觉得厌烦。相反, 还常常叫我:“老师, 劳动课早已上完了你来上语文课嘛!”偶尔有别的老师出公差或有私事, 学校安排我代课时, 学生总是显得异常高兴, “噢, 上语文课喽!”
我想:“学生为什么总喜欢上我的语文课呢?”除了我能认真钻研教材, 把课讲得生动流利、深入浅出外, 我常把生动有趣又富含哲理的故事带进课堂。有时, 我能结合现实, 把同学们熟悉的东西拿来运用。例如, 2008年四川发生了大地震, 不久, 课文中学到一个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我就结合大地震发生后, 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如何支援灾区人民, 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对这个事情比较关注, 也比较熟悉, 因此, 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词。
还有一次, 我记得是进行句型变换的训练——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种语法知识的训练上起来较枯燥无味, 又临近盛夏, 天气炎热, 学生听了20分钟左右后便懒洋洋, 昏昏欲睡。有几个学生已不顾老师的提醒伏在了课桌上。我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再怎样提醒, 批评都无济于事。我于是灵机一动, 利用课堂上的情况出题目。我先口头出了一道题:“孙悟空把瞌睡虫弹到了黄小明身上, 黄小明怎能不打瞌睡呢?请同学们改成陈述句。”同学们听了我出的题目, 都转头看着黄小明, 并窃窃地笑着。正伏在桌上打瞌睡的黄小明同学听到老师说他的名字, 又听到同学们笑声, 便睁开了惺忪的睡眼, 奇怪地望着老师。然后, 我又问:“谁来把刚才老师出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时, 王小兰站起来回答:“孙悟空把瞌睡虫弹到了黄小明身上, 他一定会打瞌睡。”这时, 教室里传来扑哧扑哧的笑声。我又问:“王小兰改对了吗?”“对!”同学们异口同声。我说:“那就掌声鼓励!”当掌声响起时, 教室里不再有昏昏欲睡的同学。我又出了一道题:“上课怎么能打瞌睡呢?请改成陈述句。”这一次, 我故意点了黄小明来回答。黄小明思考了一会儿, 回答道:“上课不能打瞌睡。”我又问同学们:“他改对了吗?改对了的话就给点儿掌声。”同学们又把掌声送给了黄小明, 我又对黄小明说:“你刚才说得很对, 上课不能打瞌睡, 你可要遵守诺言。”这样一来, 教室里的气氛活跃起来了, 同学们个个都精神抖擞, 不再打瞌睡了。
我称这种课为“课中课”, 在后来的教学中, 我常运用, 都很奏效。我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每学期期末考试都能名列学区前茅。
8.《嗝嗝老师》观后感 篇八
对于教育问题的关注,在印度电影里已经屡见不鲜了,从《三傻》到《起跑线》,再到这部《嗝嗝老师》,总是能在轻松的叙事中,深刻反映顽固存在于印度社会中的阶级不公、体制僵化等问题,寓教于乐,虽然有些套路,但丝毫不妨碍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
电影其实是设置了“双重反转”,其一是女老师,她先天有身体缺陷,患有无法治愈的雷图特氏综合症(面部神经间歇性抽搐,不时发出怪声),按照常理,她做老师这件事近乎天方夜谭,但她的自信和不肯放弃,为她赢得了这样一个机会,最终她用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尊重。其二是9F班那些被认为无可救药的“差生”孩子们,他们曾一度自暴自弃的态度终于在女老师的不懈坚持下而不断激发出自身潜力,最后成功逆袭。这样的“双重反转”,传达了“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无论是工作还是受教育,没有人应该被歧视,机会平等。当然,现实也许远比电影里要残酷得多。
影片节奏明快流畅,近两小时的片长完全没有拖沓之感,细节丰富,情感真挚,每一个角色的表演都很到位,女老师的坚强自信不服输,学生们从顽劣不堪到自我醒悟的转变,乃至“反派”老师从歧视刁难到为9F班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亲手戴上奖章,都表现得细腻生动,充满趣味性。教育原本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没有坏学生,只有差老师”,就像中队的队员们一样,正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训练成绩不理想的、有思想不稳定的,作为政治指导员的我们,就应该向电影里的嗝嗝老师一样,耐心地帮助他们,用真情去感动他们,尽可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难题,指导他们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有的队员,入伍几年退役后,发现在部队没有学到任何东西,步入社会后倍感压力,发现部队的一切都与地方格格不入,出现这样的情况,中队干部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这部影片里找准自己的定位,正视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好中队执勤战备的同时,让我们的队员们再学习一些实用的技能,给自己“充充电、加加压”。例如人际交往和沟通,步入社会后肯定是非常实用的,或者是驾驶、烹饪、摄影之类的技能,要引导队员们培养自己的爱好,找到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一到休息时间就抱着手机打游戏,虚度光阴。
9.《嗝嗝老师》观后感 篇九
先天的尴尬病灶,身患图雷特氏综合症的奈娜从求学到求职,饱尝了一般人无法体验、甚至难以承受的失败——无数次被拒之门外。的确,一个连语言表达都做不到连贯的人,即使具备教育学学士、心理学硕士等高学历,似乎也不适合做教师啊!然而,哪怕被自己毕业的母校拒绝了5次,哪怕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持续置疑,奈娜却依然不改初衷,立志要当一名教师。
为什么如此执着呢?还得从影片的片名说起。从小,奈娜就患上了一种罕见的怪病,这个病让她说话时不停发出类似打嗝的怪声,这,就是片名“嗝嗝老师”的由来。因为这个病,她一直遭受同学和周围人的嘲笑,甚至还有父亲的嫌弃;也是因为这个病,她年少求学时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最终是圣蒂克校长的一句“我们会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你”,让奈娜获得求学机会,并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平等待遇,于是在心中种下了当一名好教师的种子。
学有所成的奈娜整整求职5年,在经历了18所学校无数次的拒绝,终于等来了母校给她递出的橄榄枝,不料这背后是更大的困境。因为她面对的是一群因土地征用,暂时被并入圣蒂克这个“高端私立学校”的14位“贫民窟问题学生”;是一群在七个月里气走八名老师的“超乱班级”;是一群遭全校师生唾弃白眼而自暴自弃的叛逆少年。然而,也是14个有思想、有自尊、爱憎分明的鲜活少年。
所有的残缺裂缝,都是为了吸取爱的能量。从小就饱尝歧视的奈娜,特别感同身受这些孩子的遭遇。面对着他们一次次不怀好意的恶作剧,奈娜慈悲的选择了接纳和包容,并坚定的站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帮孩子们向学校争取公平公正的待遇,不惜替他们背黑锅,受排挤。
奈娜坚信,这些“贫民窟问题学生”的根本问题,不是孩子们自身的问题,而是社会、家庭,还有学校环境等多重因素,扭曲了孩子们原本纯真向上的天性。他们之所以如此叛逆,正是他们变相表达对爱与平等的呼唤,渴望得到公正的关注。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不是一桩优胜劣汰的工程
近年来,印度电影热在我国持续发酵,特别是有关教育题材的电影,常引发国人的共鸣与热议,比如这部《嗝嗝老师》。虽然是翻拍自美国人布拉德·科恩的真实经历,但由于文化语境和人物性别的转换,产生了不一样的表达效果。在充满喜剧元素的前提下,影片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迥异的人物塑造和严格可控的高潮收尾,让观众在收获欢笑和感动的同时,也带出了大量社会性的探讨,事关阶层与教育体制等,依旧拥有直击印度现实社会里“歧视”与“阶级疼痛”等阴暗面的力量。
影片中,在贫民窟眺望时,会发现距离这片破败之地最近的就是高楼林立都市。随着嗝嗝老师挨家挨户的家访,这部电影再一次为我们展现了印度典型的“格差社会”,类似于我国的“阶层分化”现象。
在印度,1%的人拥有全国财富的50%以上,而50%以上的穷人阶层只拥有全国财富的4%。随之,经济、教育、社会地位差距甚大,阶层区域固定不流动,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是极难的事。很多印度底层人民的生活就处于“再拼命,也无法逾越贫富的鸿沟”的状况。富人坐享丰厚的物质资源,贫民窟里的人却连日常用水都要抢。但其实上,我们的国家,何尝不也面临着教育资源随阶层倾斜的问题?
如何帮助这些缺爱的孩子,找回正确的人生航向,激活他们向善向上的内驱力量?如何春风化雨因材施教,照亮孩子们迷惘的青春,点亮他们的真善美心灯?成了“嗝嗝老师”最苦心积虑的事。
她擅用启发式教学,将操场改造成了“另一种教室”,自由发散的思维让学生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她知道如何维护孩子们脆弱的自尊,因为自己从小到大就活在周遭的目光里,她更能走近孩子们的内心;她鼓励孩子们直视自己的出身和天赋、缺点,写下自己的恐惧并做成纸飞机来放飞,并以自己饱受质疑的不幸遭遇,激励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不是一桩优胜劣汰的工程。在永不言弃的守望中,奈娜终于引爆了孩子积极向上的小宇宙,F班的同学开始学会积极处世,而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差距也在缓慢地弥合与冰释,甚至突围了阶层的壁垒,活出了崭新的生活天地。奈娜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自我和对群体的双重拯救。
没有最差的孩子,只有最差的家长
影片中有一句反复出现的台词:“没有最差的学生,只有最差的老师”,这应该是嗝嗝老师的名言,然而更理性的说法,应该是“没有最差的孩子,只有最差的家长”。老师本身也是家长。毕竟一个人的成长,家庭教育的烙印更入木三分,特别是孩提时的印记,可能潜藏一生。
作为的父母,不仅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还要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将科学的家教观念和先进的家教方法应用到家庭教育中来。分享8条科学的育儿观点:
能力大于成绩——让孩子成为独立、完整的个体;
身教重于言教——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
尊重优于权威——不贬抑、不纵容,让孩子自然长成;
吃苦好过吃补——适度磨难,是对孩子最好的锻炼;
规则大于宠爱——宽容而不纵容,建立规则比说教更有效;
放养优于圈养——这个不行,那个不准,怎么教出好孩子;
自由大于限制——给孩子独自空间,发展才会无限:
自制甚于控制——从小建立理财观,教会孩子存到第一桶金。
10.小学生需要“漂亮”的老师 篇十
我通过访谈提问、直接观察、问卷等方法进行调查, 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漂亮”一些, 他们想看到老师最美的一面。不过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老师“漂亮”的要求各有不同。
当我问一年级的小朋友:“你们爱漂亮的老师吗?”“爱”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为什么呢?”
学生甲说:“我们海老师很漂亮, 长长的卷发, 大大的眼睛, 我很爱她。”“我觉得董老师漂亮, 她说话可轻了, 有一次, 我写不上字, 她还把我抱起来让我在黑板上写呢!可像我奶奶啦。”学生乙不甘示弱;学生丙说:“我喜欢音乐老师, 她会弹琴、会唱歌。”有人反驳:“那美术老师还会画画呢!他漂亮。”好几个学生喊:“美术老师是男的!”学生丁争辩道:“男老师也漂亮!”学生戊很不服气:“我们老师才好呢!那次我妈妈没来接我, 她送我回家。”又有学生慢吞吞地说:“我们老师可爱笑了, 她笑起来眼睛眯成一个月牙儿, 好漂亮。”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你们老师没有我们的好, 我们老师穿的可时尚了, 她才真正的漂亮呢!”……“我们的好!”“我们老师漂亮!”大家争论起来。
我把这些学生的观点归纳起来, 发现低年级的学生不大会描述自己对老师的看法, 但他们知道, 只要谁爱他们更多, 他们就觉得谁漂亮。正如黑格尔所说:“教育如果不从爱出发, 那么一开始便结束了。”低年级学生认为“漂亮”老师要平易近人、温和、宽容, 教师更是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才艺美、仪表形象美的天使的化身。
中高年级学生则较之含蓄了, 他们认为教师的美是内在美和品质美的结合。因此, 我们应注意在学生面前的自我形象, 把美带给学生。学生甲:“我们的王老师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谈古论今, 能使我们了解到许多知识, 听到许多新鲜事。”学生乙:“我喜欢狄老师的讲课方式, 每节数学课她都上的轻松有趣, 偶尔讲个幽默的笑话, 严肃的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丁:“乔老师头发又黑又亮, 眼睛里充满着智慧的光芒。她经常摸着我的头鼓励我。王老师既温柔又严厉, 我庆幸遇到了两位好老师。”学生戊:“教数学的周老师教学方式独特, 讲课声情并茂、妙趣横生, 使我们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 还学会了创新。我认为她很漂亮!”学生庚:“我觉得王老师像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的女教师一样纯朴、善良, 她有着严谨的教学态度, 豁达的理想追求, 她教的我班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是呀, 谁说他们不漂亮, 我们的老师又有谁不“漂亮”呢?
我认为要成为学生心中的“漂亮”老师, 教师应具备如下品质:
(1) 老师给人的印象应该是自然的, 无论她的长发、眼睛、衣着、还是谈吐, 都要让学生感到自然、清秀、淳朴。
(2) 老师是温柔的, 普通话标准, 说话语气温和, 不打骂学生, 能够耐心地给学生讲解难题, 一遍又一遍, 从不怕麻烦。
(3) 新时代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是学识渊博的长者, 课后是位善解人意的朋友。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伸出援助之手, 不讽刺后进生, 对后进生多激励性, 使他们感到, 每天的点滴进步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
(4) 学生眼中的“漂亮”老师还应该幽默风趣, 能在紧张的学习中开玩笑, 活跃课堂氛围, 提起学生精神, 提高课堂效率。
(5) 学生希望老师从爱出发, 严格要求, 用心灵去理解、去欣赏学生。
(6) 学生希望老师有错就改。如果老师说错了或者很无心地冤枉了某位同学, 应当着全班同学面向对方道歉。
(7) 新时期的老师还应该充满朝气和活力, 有着宽广的胸怀、扎实的教学基础、渊博的知识、独特的教学方式、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技巧、豁达的理想追求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棵草去”。只要老师心中有一片爱的海洋, 具有对学生的关注, 关注他们的学习, 关注他们的身体, 更关注他们的心灵。那么, 神奇的爱会令你在学生的心目中竖起高大而又美丽的形象。这就是老师的奉献精神诠释的师德之美。
摘要: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期待“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相结合的“漂亮”老师。这就要求教师严爱有方, 用爱心与学生沟通, 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要求教师知识渊博, 自我形象能够体现语言美、风度美、举美止、礼仪美等内在美和品质美。
关键词:专业素养,人格魅力,平等,民主
参考文献
[1]段俊环.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版) , 2009 (09) .
11.电影《嗝嗝老师》观后感 篇十一
前几天,陪孩子一起去看了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它由西达夫马贺拉导演,著名印度影后拉妮玛克赫吉主演。整部喜剧电影,剧情丰富诙谐、画面精致优美,加上演员们逼真完美的演绎;还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电影极具真我带入感,内容感人且有内涵,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以及灵魂与灵魂间的相遇,不仅我,还有大多数观众都在欢笑中暖哭。
影片描述了患有妥瑞症的女孩奈娜如何乐观地在别人瞧不起的眼神中成长,并当上了一名老师,用她的爱心、恒心和毅力,以及积极乐观有趣的生活和教学态度创造了把一个学渣班改造成学霸班的故事。
妥瑞症可能大多数人不了解,就是神经系统不受控制、时不时抽搐痉挛打嗝发出声响的一种病,这种病终身无解。但女主人公乐观面对一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12.电影《嗝嗝老师》观后感 篇十二
在影片中,最让我想象不到的是当他们往白桶里倒液态氨的时候,并在上面放上彩色球,结果使得班里窗户爆炸,也差点让老师受伤。因为这些事,校长和瓦迪阿老师要让9F班集体休学,在奈娜老师对校长的力争和保证下,孩子们可以学到期末考试,但是如果他们考得不好,就连同老师一起离开学校。大家回到了教室,老师严肃的说:“如果你们想学习,明天9点我在教室等你们,如果你们不来,9:10我去交辞职信”。可以说,奈娜老师已经开始找到如何教育这些孩子们的方法,通过老师的一言一行体现出老师对他们的耐心和不放弃。
9F班的同学一直被9A班的同学歧视,直到9F班的同学进入全国科技项目的实验室,看到9A班科学小组的实验基本完成,但是还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比如说,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等一些问题,9F班的同学发现并提出修改意见,但是9A班的同学根本不予采纳,在她们给校长和学校的老师们演示时,实验发生了爆炸,瓦迪阿老师把失败的原因推到了9F班的同学身上,使他们被撵出了学校,校长认为他们不可救药。可是,奈娜老师还是没有放弃,让大家在各自家里学习,他们有的在打渔船上学习,有的在打水后学习,还有的在卖菜时学习,同学们日夜苦读,有时间一起汇聚到奈娜老师家上课,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老师的爱和对老师的愧疚。他们害怕辜负老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正如欧露指着阿蒂什说:“老师的口吃在嘴上,而你的口吃在心里。”大家从刚开始让老师教不过一天的想法到认为老师还行再到对老师感激和愧疚,将老师视为北斗星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9F班的同学都及格了,欧露还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他们的实验在全国科技比赛中获奖。奈娜老师把“师德”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正如可汗校长对奈娜老师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一般老师教你知识,好的老师教你做人,而伟大的老师,会带你领悟人生”。
13.如何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 篇十三
一、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1. 练就一副好口才。
吐字清晰, 表达流畅, 简洁生动, 干脆利落, 是一个语文老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语言功底。生动流畅的课堂语言既减轻学生的听力负担, 又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可谓“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学生最反感老师有习惯性的重复啰嗦, 可有可无的话无谓地重复两三遍;一节课“啊”“喔”地拖音拉尾上百次;极清楚的问题, 没完没了地问“是不是”、“对不对”、“理解了吗”、“懂了么”。这样的课让人心烦意乱, 昏昏欲睡。为避免这类毛病, 我一直以来坚持每天与学生同步早读, 练溜嘴皮。每学期听完我的教研课, 同组的老师都给一个评价:韦老师的课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2. 能写一手漂亮字。
俗话说“字如其人”, 一手好字是教师的门面和形象。工整美观, 端正大方, 如能再提升一个台阶, 笔画流畅, 刚劲有力甚至飘逸洒脱, 带有书法艺术更佳。书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作为语文老师, 如果连字都写不好, 如何令学生信服?所以从大学至今, 我坚持抽空练字, 或钢笔, 或毛笔, 或粉笔;或楷书, 或隶书, 或行书。上课时, 努力做到每节课的板书就是一幅书法作品;张榜上墙时, 还能拿起毛笔当众挥毫泼墨。既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又给学生一本活生生的“字帖”, 激起学生把字写好的兴趣。此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3. 具有良好的朗读能力。
喜怒哀乐、爱恨情愁是永久不变的人性, 语文教材无不饱含作者浓烈的情感。“老师读出味来, 才能教出味来。语文的精彩、亮点在朗读里。” (于永正) 因此, 课堂上我时常范读文本, 披文入情, 激昂之处还它个激昂, 委婉之处还它个委婉。《沁园春·雪》读出磅礴的气势;《再别康桥》读出淡淡的哀愁;《<琵琶行>并序》读出同病相怜的感伤;《赤壁赋》读出豪放旷达的胸怀……通过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 把学生带入文本世界, 让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的情感, 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师长期激情朗读的熏陶下, 学生自然而然也练就了朗读的内功。2008年“校园艺术节”, “诗朗诵”所设的四个一等奖全归属我所教的学生。
二、具有厚实、广博的知识内功
1. 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储备。
“学高为师”, 只有储备厚实的专业知识, 人才能自信从容地站在讲台上。《唐宋词鉴赏》、《说文解字》、《字源谈趣》、《诗词格律概要》等诸多专业书可以使你储备丰厚, 让你讲课厚积薄发, 信手拈来。
一次我上“字形辨析”专题复习视导课。课堂上对易混字的字源字义, 我娓娓道来。“功亏一篑”与“溃于蚁穴”中“篑”“溃”的辨析:“篑”, 竹字头, 本义用竹子编制的盛土的筐。“功亏一篑”出自“为山九仞, 功亏于篑”, 意思是筑九仞高的山, 由于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只差最后一点而不能成功, 含惋惜意。“溃”, 三点水, 本义是水冲毁贵重、重要的东西, 后引申为“冲破” (如溃堤、溃决) 、“毁坏” (如溃烂、溃疡) 、“失败” (如溃逃、溃军、溃败) 等义。之后我顺带讲解了“匮”“馈”“愦”“聩”的字义。以此总结:根据边旁部首推断字义, “据义辨形”是辨析字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类似的辨析还有:稗、俾、婢、裨;掇、缀、辍、啜;戌、戍、戊、戎等等。整节课不仅学生听得专心, 在场的领导、老师也听得入神。评课时, 教务主任高度评价:“这是一节厚积薄发的课。”主管教学的郑副校长则说:“当年我读书的时候怎么没有遇到这样的好老师呢!”
2. 具有广博的课外知识内存。
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 便面目可憎, 语言无味。”语文课程涉及的面极广, 上至天文地理, 下至市井风俗。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 现代的教师更要有长流水, 不断充实自己, 丰富自己。这样你在学生眼里永远是个“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的万事通。老师的知识越多、越广、越深, 在学生中形成的影响力就越大, 而广泛阅读是扩大内存的有效途径。所以我的案头常放一些“杂书”: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季镇淮《司马迁》、周汝昌《红楼小讲》、李长之《孔子的故事》、周作人《我的杂学》、竺可桢《天道与人文》、翦伯赞《史料与史学》、费孝通《乡土中国》、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等等。睡前读读看看, 收益颇丰。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智者, 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 从而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
三、具有适时拓展课堂内容的硬功
每次作教学调查时, 总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希望老师上课的时候能够联系课外, 不要只讲课文中的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也注意到, 每当教师把课外知识引进课堂时, 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尤为集中, 课堂氛围倍加活跃, 教师受欢迎度也远超单纯的课本分析。由此可见, 适时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必将如有源之水, 带来几许清新和活力,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授《六国论》, 介绍作者苏洵时, 我先引入诗句:“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告诉学生“三词客”指苏家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指唐宋散文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 (三父子合为一家) 。后延伸至1995年高考题: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诗中“三父子”指:A.杜甫杜牧杜荀鹤;B.曹操曹丕曹植;C.苏洵苏轼苏辙;D.班彪班固班超。学生众说纷纭后, 我告诉他们答案为C的理由:A项三人生活时代不同, 首先排除。D项虽为三父子, 但班超“投笔从戎”, 是军事家而非文学家, 其次排除。B项三父子称得上“都是大文豪”, 但家乡是安徽亳州而非四川“峨眉”, 最后排除。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特点, 适时拓展有关的课外知识, 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石二鸟, 何乐而不为?
四、具有灵活激趣的软功
没有幽默感的语文老师, 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的生活, 则是一潭死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师在课堂上能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激趣, 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 驱散学生的疲倦感,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趣的语言好比一串鞭炮, 一点就响, 一讲就笑, 而课堂上的笑声是“解压”的“良药”, 使教与学变得轻松有效。这样的课堂, 必然受学生的喜爱。
教授《道士塔》时, 一位音乐艺术生在“垂钓”, 提醒几次仍“欲醒不能”, 我灵机一动, 由正在讲的“落后就要挨打”之话题, 引出电影《霍元甲》, 点将该生来一小段“昏睡百年, 国人渐已醒……”的主题曲, 曲中, 我打断:“昏睡百年的国人渐已醒, 你醒了吗?”一语双关, 该生睡意全无。有时个别学生不免“溜号”, 哼一句“对面的女孩 (男孩) 看过来”, 既不乏幽默风趣, 又起到点醒的目的。此外, 我还经常以时下重要新闻、热点问题作为激趣点。比如就2008年奥运会, 我讲了“从奥运会看祖国巨变”、“未来的中国与未来的世界”;从2008底的全球金融危机, 我讲了“全球经济一体化”;面对当前泛滥成灾的伪劣商品, 我讲了“海尔的成功与海尔文化”等等。
我觉得, 教师幽默、趣味的讲课, 使课堂充满笑声, 充满和谐, 充满愉悦,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的老师, 必定获得学生的喜爱。
14.嗝嗝老师观后感600字 篇十四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患有打嗝症状的女老师(奈娜)从小遭受旁人的奚落和嘲笑,是老校长的博爱给了她重返课堂的机会。因为心怀感恩,所以勤奋学习,经过不懈努力,奈娜取得双学位证。以她的实力,随便去哪里都能找到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可她却偏偏意志坚定地想去当老师,只因她想做一名像老校长那样优秀的老师。就这样,在一次次碰壁中愈挫愈勇,历时五年锲而不舍的坚持,母校在别无选择的困境下决心冒险聘用她。
从这部电影,我感受到震撼心灵的两股力量:师爱的力量,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且能代代相传,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持的力量,不仅能达成心愿,而且能创造奇迹。奈娜的精神就像北斗星,指引贫民窟的14个孩子摆脱恐惧,勇敢地放飞梦想。我被奈娜的教育情怀深深折服。
从奈娜身上,我领悟到优秀老师的必备素养:第一,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诚;第二,要对全体学生充满信心;第三,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第四,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15.《嗝嗝老师》观后感 篇十五
谈了一点对于印度电影的感受,回归到今天要说的主题上来。《嗝嗝老师》主要讲了一个有着无法治愈疾病缺陷的老师,以执着的信念,成为了一名老师,并以真情和执着,得到了9F班14个差生的认可,她用特立独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考出了好成绩。可以说剧情很简单,可能很多人在看的时候就能猜到接下来发展的剧情,但是要说的是这部电影无疑是传播着一种正能量。
首先我感受到的一种精神就是坚持的信念,常说一个人能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影片女主人公患有图雷特综合症,一种抽动秽语综合征,这一罕见病让她说话时不停发出“哇哇哇”的声音,这也是片名“嗝嗝老师”的由来。她不仅从小受到同学的嘲笑,读书时还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后因校长在全校师生面前给予的尊重便励志要当老师,女主人公坚持了5年,一直应聘做老师,一直被拒绝,学校的面试官都直接表示这种情况就不适合做老师了,不过奈娜也是反击得漂亮:如果你们之前没听说过这种病,如果我刚才的解释有让你们认识到这种病,那么我相信也能教学生认识新事物。正是她的这种坚持的信念,才让她有了实现目标的原力。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坚持的道理,当一件事开始做的时候不知道是行还是不行时,随着客观规律发展变化,可能就不行了,不能做了,这时候放弃,这件事失败了。坚持做一件事,坚持往前走是对的,随着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只要这件事认真分析过后是正确的、可行的,便成功了。
其次,对待弱势群体需要深刻反思。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和F班的“坏”学生都可以说是弱势的一方。一个是因为患病,造成的终生缺陷;一个是一群受到老师和学生共同抵触和排挤的来自贫民窟的学生。影片中不管是女主人公从小就受到嘲笑,还是作为对立面的A班,优等生们表现出来的高傲和鄙视,以将F班赶出学校为己任,都体现出了一种对弱势群体的轻视。
这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冷漠综合征”,冷漠像是冰冷的水,浇灭公平与正义的火种;冷漠像是源源不断汽油,让无耻者无畏愈演愈烈。冷漠,让好心人扶起摔倒的老人而惹上官司,却无人愿意作证和声援;冷漠,让那些本就是弱者在公交车上没有让座而遭受欺负,让倚老卖老更加横行;冷漠,让家长不敢灌输善良给孩子,老实人吃亏已然成为社会的共识。冷漠,就让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任由发展,成为狂妄之徒无所顾忌,却让受欺者欲诉无门。冷漠让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发挥到了极致,誓要消灭善良和正义的声音!冷漠,让正义的声音感到凄凉和后怕,一次次地暗下决心,不再捧着正义而形影单独、孤寂!
16.小学生作业潦草与老师的责任 篇十六
一、作业适量, 理解孩子
教育大师傅任敢在《改进作业检查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一文中讲到:1953年, 北京市53中学教师布置作业情况是:“每堂都留作业, 作业分量15—20分钟做好, 复习题也只能半个小时的分量, 如果书上习题多, 可分二、三次留给学生。并上堂留作业, 下堂课前改。”师生都觉得轻松愉悦, 教学效果也不错。事实说明, 中国早在五、六十年前素质教育就已经萌生。然而, 现在有些地方陈旧的“题海战术”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 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小学生学习仍然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教师布置作业仍然偏重, 就家庭作业而言, 这种现象尤其突出。在学生放学后一点点仅有的休息时间里要完成老师那么多的作业, 就必须加快速度。可想而知, 这一“快”必然会带来“草”。特别是农村孩子, 学习压力更大。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 家庭主要是老人带养孩子。学生回家后不得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甚至有时还要侍候生病的老人。因此, 我们老师既要关心孩子, 又要理解孩子。作业应适量.让学生在宽松的时间里, 愉快地认真地完成作业。
二、培养审美能力, 建立“美”、“丑”观念
生活需要“美”, 因为“美”会给人带来舒心, 带来快乐, 带来幸福;同时生活也需要改变“丑”, 因为“丑”会给人带来郁闷, 带来烦恼, 带来痛苦。那么,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让他们知道生活中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 逐步形成美与丑的观念。进而在生活中去发现美, 去创造美, 去发现丑, 去变丑为美。这样, 可以为学生形成一种办事认真, 讲究形象与美观的习惯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师做好示范, 树立学生典范
教师不要总责怪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马虎、潦草, 仍然要从自己身上找毛病, 是不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好楷模。大家都知道, 老师在学生眼里是崇高的, 老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一个行为习惯好, 办事认真的老师, 一定会带出一班行为习惯好, 办事认真的学生。我们要求学生作业工整、规范、美观, 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 要给学生做好榜样。譬如, 板书字迹工整, 格式规范, 作业批语一丝不苟。这样, 老师的楷模在学生中自然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如此, 老师还要树立学生典范, 经常讲一讲好的作业格式如何, 字迹如何, 给人的感觉如何。评一评差的作业有哪些不足, 以形成鲜明对比, 这样会以好促差, 逐步提高。
四、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生作业潦草,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是作业不讲究格式、布局与美观。对这类学生除老师面对面指导外,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问题, 改正其缺点。可教给他们“先看”、“再比”、“后感受”的改正方法。
“先看”, 就是学生经常看人家的优秀作业。
“再比”就是把优秀作业与自己的作业相对比, 人家的作业优秀在哪些地方。自己的作业哪些地方不及别人, 找出差距。
“后感受”, 就是从整体感受人家的作业给自己的感觉如何, 是不是工整、美观、清心悦目;再感受一下自己的作业如何, 会不会给人一种模糊、混乱、烦躁不安的感觉。
其次是作业字迹潦草。有的学生字写得太大, 有的学生字写得太小, 有的字写得太条, 有的写得太瘪, 有的歪歪斜斜, 有的大小不齐, 有的写连笔, 写叠笔, 甚至写意向笔 (即一笔没写现, 没写到位的笔画) 有的把笔画写变了形。等等怪字, 无所不有。针对这类学生, 可教给他们作业书写“五字法”, 即“方”、“正”、“适”、“齐”、“清”。
“方”, 要求学生把字写成方块形, 不条不瘪。
“正”, 就是把字写得端端正正, 不歪不斜。
“适”, 就是把字写得既不过大, 也不太小。
“齐”, 就是把字写得大小一致, 整整齐齐。
“清”, 就是把每个字笔画写清楚, 写规范, 写到位。每个字必须看得清清楚楚, 字与字之间不少于半个字的距离。
【嗝嗝老师大学生的观后感】推荐阅读:
电影嗝嗝老师观后感07-09
嗝嗝老师影片观后感作文07-14
《老师好》电影观后感影评精选 观看老师·好学生心得体会10-06
《张丽莉老师的故事》观后感09-01
老师的眼睛读后感11-06
不识字的老师读后感11-06
93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06-24
我的老师是怪物读后感09-06
我这样做老师的读后感10-17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 读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