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

2024-10-07

再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精选8篇)

1.再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 篇一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学习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更为自主学习的实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就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意义、条件、途径和方式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任何的学习活动都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而环境是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活动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构建一种有效支持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并能够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毫无疑问,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时还促进课程体系及教材的观念与形式的变革,促进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变革,推动新一轮的教育的巨大改变,在这种巨变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为自主学习的实施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一.对“自主学习”内涵的理解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也即自主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定计划,自定节奏,自我调控,自主选择媒体和资源,自我评价,应该是一种意识观念和行为控制上的自主。通常情况下,自主学习是以外显的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出现,但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自学。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对学习的各方面或者学习的整个过程主动作出调节和控制,它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征。自主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过程为监控对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反复、耐心、详密、周到的引导和帮助,加强对学生的责任心、意志力和恒心等的历练,激发学生对学习投入的情感,并保持持久性和相当的自控力。

衡量自主学习的指标有三个:学习目标的建立、学习方法的把握和学习评价的实现。自主学习者可分为高自主学习者和低自主学习者两类,高自主学习者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知道怎样通过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能够长期评价和量规自己的学习成就;低自主学习者难以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难以把握学习方法和进行自我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自我识别能力、自我选择能力、自我组织规划能力、自我培养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我反省调整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基础和关键。目前,世界各国都意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发展综合国力的战略性措施和立国第一要务,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质量的竞争必将成为新世纪各国竞争的焦点。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学校的学习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他更多的知识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终身学习。因此,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求知是基础,“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已成为各国教育的热门话题。中共中心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学会学习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成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变为自主活动时,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人的发展,同时,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取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从而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不但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发展,而个性的发展是创新精神的前提,所以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治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等,支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并促进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与交流以完成学习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多样的认知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资源媒体和工具,如光盘、因特网等,光盘的容量之

大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与之相比,网络更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爱好,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究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为多种学习策略的实施提供条件,促进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自主学习不是一种完全独立和孤立的学习,而是主动和个性化的学习,它需要学习环境中有组织良好的反馈系统,以帮助学生做出自我决策。同时它需要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与协作的手段、策略和氛围。Internet网络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要成为一种交流中介,让它能够为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提供机会,以便学习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使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都有提高,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转变教育观念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对学校、教师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实现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召集人和观众,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搜寻者、策划者和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精通本学科知识和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进展的先行者、倡导者和学习者;当然,教师不能把现代信息网络资源只简单的当成寻找教学素材的来源,也不能把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教学用具及其工具性伸延,而应把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转变成学生受中的纸和笔,并最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知道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生成、转化、扩展的,是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互动建构的,从这层意义上来讲,转变教学观和学习观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互动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模式转变的需要,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各学科的有效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媒体的刺激、超文本特性及网络传递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学习以及师生互动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演示型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以辅助教师讲解为目的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演示的模式。教师在课前采用Authouware、Powerpoint、Flash等工具制成课件,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逐步展示,营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将微观过程和实验进行模拟,使本来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和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类模式一般主题明确,条理清楚,内容详尽,重难点突出,而且节奏也较易控制,在现在实际高中各学科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

2.自主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严格地讲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发的多媒体软件,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爱好和学习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是实质意义上的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它的主要特征是开放的学习环境,即答应学生自己决定需要什么信息,采取什么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只作为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师在这里充当主持人、召集人和观众的角色。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设计与制作、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它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这种模式目前在高中各学科的实际教学中还是极少数的,处于探索阶段,是教学模式的高级形态,也是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发展方向。在现在的高中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组织引导学生到网上寻找一些所需的资料和内容,其实这种初始阶段的各种尝试,势必会引起更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自主型教学模式的建立。

所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各学科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的表现能力及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的特点,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高中学习成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效率的学习。

监控学习过程实施多元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及指导者的作用,以促进学生自由、独立的学习。而学生则需改变以往依靠教师学习的方式,主动的监控学习过程,即使反思,合理调整原定的学习策略和步骤。同时,改变评价手段,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从我国目前教育状况来看,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是考试的分数,学生更多地依靠于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满足于机械的学习方式。

有研究指出学生使用最多的学习策略为复述与记忆复习两种策略。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探索和建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把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否真正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和内容;重视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育过程、教育人格方面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只有如此才可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氛围。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和提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学生不再仅仅依靠于教师的讲授和局限于书本的学习,而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广泛的信息资源,并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等方式进行更为有效的自主学习,从而更加增强和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爱好,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习成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同时,由于这种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再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 篇二

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入语文教育领域之后, 向师生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丰富的、广阔的教学大课堂, 能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益。因此, 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听说交流能力等方面,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助力语文自主学习。

一、让学生从“浅阅读”到“深阅读”

现在, 很多初中生阅读文本变得越来越简单随意, 看时一目十行, 看后过目即忘。这就是时下被批判的“浅阅读”。其实, 所有作家反复斟酌编写的作品都值得认真细读。在语文教学中, 信息技术的应用, 多渠道地充实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感受, 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深阅读”的良好习惯。

1. 发挥多媒体视听效应, 创设经典情境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视觉、听觉等的感官刺激, 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如果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它, 就能与教材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如经典古文郦道元的《三峡》, 只要仔细品味, 就会感受到那充满诱惑的奇特风景。笔者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配上插图, 学生的配图能从各个角度出发。课堂上,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和欣赏自己的作品, 同时用自己的语言去翻译课文, 最后, 结合老师网上搜集的真实画面, 赏析课文。一篇枯燥的文言文, 在生动的实情实景中变成了有声有色的活教材。多媒体和网络阅读材料是呈网状的, 它们构筑的新课堂有利于张扬个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加快个体进入文本获取知识的速度, 建立所学知识与自身已有知识的联系[1], 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自主理解观点, 解决问题, 学会全面阅读作品, 这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2. 借助网络便捷的搜索, 拓展阅读内容

随着“深阅读”不断发展, 需要教师从“纵向深入”和“横向延伸”两个方面来拓展, 目的则是把话题延伸到课外, 开发课程资源。在预习或者是阅读教学结束后, 笔者通过布置更加具体复杂的任务, 让学生通过网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 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这一优势, 探究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 对文本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这样, 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 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为信息技术进入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和思考的对象不再仅仅是文本语言, 还有大量的文外语言、图像、图片等。网络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点击的茫然和筛选的困难。因此, 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如根据阅读内容建立信息库, 让学生共享;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优秀站点;指导学生对网络信息快速浏览, 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学生培养了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这是适应终身教育体制的关键性能力, 将使他们终身享用不尽[2]。

利用信息技术优势 , 让学生自主咀嚼蕴涵在文字中的实用的工具性和丰富的人文性, 获得了更深的感悟, 对文本进行实实在在的“深阅读”。

二、让学生从“不愿说”到“乐于说”

1. 现场演示资料, 助力自信地表达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换角色, 这就要求教师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 走到学生当中, 同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与教师在一种亲切平和的氛围中一起探究, 从而完成学习任务[3]。在上公开课《南京大屠杀》时, 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走上讲台将自己搜集的资料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因为“台下三年功”的支撑, 学生三分钟的解说词说得分外有力。有的学生展示的是南京大屠杀事件前后的文字资料;有的搜集的是图片和录像;还有找到的是现在的日本右翼分子企图否认南京大屠杀, 企图修改历史教科书, 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件。在这个环节, 笔者听到了学生对战争的愤怒和控诉, 以及他们对和平的向往。学生慢慢地养成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甚至有同学做到即席演讲。社会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运用信息技术挖掘生活积累, 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 走上讲台去解决问题, 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而且更能提高他们组织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教育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台前走到幕后, 开拓交际互动环境

很多学生不愿意跟家长说心里话, 不愿意跟老师说心里话甚至是除学习之外的任何话题。而对于学生热衷于网上聊天, 人们往往只看到其副作用, 而不知道这些副作用恰恰是我们由于没有加以引导、放任自流才产生的。所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还应该跟学生之间建立“网友”般的关系, 让更多的话语, 从台前走到幕后。

笔者在网上建立一个班级QQ群体, 每个学生都可突破老课堂的时空限制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 资料彼此共享, 也可以提出问题与大家一起思考。网络环境还使那些性格内向、平时不大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也会大胆地与别人讨论甚至争论, 在互动中互补, 得到大家认可, 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教师的引导下, 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多维阅读交流和协作互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样, 一方面既能对学生网上聊天加以引导, 另一方面在交流与反馈过程中, 学生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 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从“不愿说”到“乐于说”,

三、让学生从“被动写”到“主动写”

1. 设置多维作文环境, 提高感悟实效

写作时,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学生的生活面又相对比较狭窄, 倘若遇到没有这方面的观察、思考和想象, 这就形成“被动写”、“被强加”的写作局面。信息技术在写作新课堂中的应用, 可以使我们摆脱上述困境。其一, 信息技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自然环境等进行多媒体视听再现, 可以拢风云山川于形内, 撮世事人情于“屏”端。比如, 在写“感动”为话题的作文时, 笔者播放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的视频, 营造氛围, 学生融入情境, 唤起写作激情, 联系身边一人一物, 都写出了真情实感, 大至国家情怀, 小至个人情丝。其二, 甚至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对关系作文素材或能够激发学生创作激情的事物进行虚拟, 设置出多维作文环境。通过听觉、视觉、说话、操作、角色扮演和体验等全方位的感官刺激, 深切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让学生从“被动写”到“主动写”。

2. 在线发布交流, 实现作文活动成果化

成就动机学说认为, 在较高成就动机的状态下, 人们愿意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承担责任, 控制自己的命运, 寻求定时的反馈, 且愿意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取得成果。学生的作文成果在线发布, 广泛地和读者 (教师、同学、家长) 会话讨论, 全面客观地认可学生作文取得的进步。交流是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通过接收各方的反馈意见, 对自己的文稿进行修改, 最终定稿, 并存放到个人文件夹里面, 形成个人电子作品集。写作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实现了“作文即作品”、“文成即发表”、“写作即交流”和“电子作品集即成果”的作文教学理想化目标[1]。这种作文活动的成果化, 使信息技术环境成为学生发表作品和表现自己的舞台。

总之, 笔者在实践探索中, 发现学生喜闻乐见, 爱写会说, 得益于信息技术能够创设一个引发学生思考的新课堂, 让学生置身其中, 产生探究的愿望、热情和责任感, 主动寻找、确证、评价甚至开发信息资源, 主动开辟出个性化的独特的思维和表达的路径。只要教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助力语文自主学习, 必然能培育出学生勤于动手动脑、乐于自主学习的智慧之花。

摘要:信息技术进入语文教育领域之后, 向师生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丰富的、广阔的教学大课堂。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助力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了学生阅读、写作、沟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吴克勤.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9) .

[2]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2) .

3.再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 篇三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资源仅仅依靠课本和书面材料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以自己学校为实例,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研究做了一些简单的探索,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应用的意义和作用

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以其交互式、即时通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它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决定了它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交互式学习方式,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借助网络、多媒体手段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2.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习者全体参与、全面参与。使优秀学生得到了自我发展和表现的机会;学习水平较差的同学在团队的带动下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讨论、展示中找到了自信,得到了鼓励。

3.通过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集思广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锻炼,小组成员团结一致,合理分工,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心得,相互解答遇见的学习问题,大家协调一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4.促进了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在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同时,作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教师也会随之而成长,可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革新,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主要应用方式

“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环节是:

1.教师导学——学案导学,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导学环节,借助多媒體课件让学生明确主要学习目标,并提出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动画、音频、视频等,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教学内容的情境之中,激发求知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然后把学习目标和主要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2.分组自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答疑

分组自学环节,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资源平台,把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汇总给学生,同时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协作为单位,通过计算机进入自主学习探究资源平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阅读探究平台中所提供的相关资料,从中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完成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等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其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引发思维定向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良性发展。

3.学生展示——小组展示,师生点评,修改完善

学生展示环节,各学习小组在分组自学的基础上针对课程重点问题,分别安排一名学生进行展示、讲解,随后由学生和教师跟上点评和修改;展示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生组互动的过程,这就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在展示的过程中,需要跟上合适的老师评价和学生点评,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在自主探究资源平台中建立自评、互评、师评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使他们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促进信息的获取。

4.总结提升——总结规律,生成方法,拓展应用

总结提升环节,各学习小组在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专题发言,随后教师跟上点评、补充,并组织各学习小组对拓展应用题进行操练,完成自我评价过程。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在这专门设立电子题库,让学生直接通过计算机答题,然后交卷后可以直接得出结果,方便老师、学生做出客观评价。最后,对整节课学习内容的总结也可以借助学生互动交流平台进行交流,让学生在相互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形成思想的碰撞,完成学习任务。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可以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思考,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鼓励学生养成撰写日志、写个人、班级博客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袋,实时掌握自己的学习动态,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以上是我的一些简单探究,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为了我校“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实施,我们建立了专门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网络多媒体教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满足人手一台、小组式分布)、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多媒体录播系统、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资源平台、学习协作互动交流平台等,相信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下,我们的“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会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怀着激情在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提高,我们仍然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周华.点燃教育激情,赢在高效课堂:山东省胶南市第五中学“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侧记.语言文字报.

[2]童春,杨贯中.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设计模式.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14).

[3]南国农.电化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2010(6).

[5]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南市第五中学)

4.再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 篇四

一、课题名称及关键词界定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界定:

信息技术环境是指对一切自然资源与人文社会现象在空间位置上的统一的数字化表示。具体说来,是指以高速宽带网络通信技术为特征,在统一的规范标准环境下,全面系统地解释和反映自然、社会和人文现象的信息系统体系。本课题的“信息技术环境”是指以现代电教设备、校园局部网、多媒体网络课室以及能连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共享化、学习互助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计算机认知工具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尤其是因特网、校园网在中小学的广泛普及与使用,许多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果。但在信息技术的运用层面,还存在着“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量与实际需要不符合”、“多媒体应用不流畅”、尤其是“„信息技术只存在于教师的用‟的单向效应”等误区,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甚至制压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但现在在我国,教育科研网已启动,将建成包括全国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在内的三个层次的结构网络。在省内,新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里也提到,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网络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进一步整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如何让学生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变革自己的学习方式,就有待于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去探索、补充、深化和拓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将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全面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所应具备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构建自主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和支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跨上新台阶。

本研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让教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主动积极地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潜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开发利用各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育教学网络。

进一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以网络技术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提高和改进教育环境、教育方法乃至教育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与理论的支持。

四、本课题研的创新之处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顺应知识经济和和信息社会的发展,给中学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体现了信息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信息技术除了应用于自身学科外还可以深入到其它学科中去,改变学生的学习。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而且促使学生形成这种学习方式的方法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本课题研究是建立在新课程学习理念下的实践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补充、不是调和,而是一场在新理念指导下、新载体支持下的前所未有的学习革命。

五、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倾向于依靠教师的帮助,而不是自己主动采取措施。许多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习惯于 老师安排学习任务,“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非常淡薄。这种被动、消极的学习观念势必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已经成为本课题组成员的共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能靠自身的水平来进行,不能教条的强迫学生去学某些知识;教师只对学生学习的意义构建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追求目标。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主动地得以实现。

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自主学习应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确立目标、确定学习内容、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控制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和进度、评价学习结果。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和研究假设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动机及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总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现“师生互动、资源共享、学生互助、信息共用”的信息流多向交互传递,并将所学方法转化为能力与习惯,以期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提高。为了实现这样的构想,我们将着重进行几个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1、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网络工具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2、探索英语学科在内容与形式上对网络环境的需要程度,从而优化课程整合的过程。

3、借助优化的网络环境,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编写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适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4、研究在网络环境下调控学生心理的方法,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研究假设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我们假设:网络是促进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多媒体和网络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英语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七、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从相关理论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下,针对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探讨如何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从而推动学生课内外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并根据学生学习方式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目标。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分析研究,制定出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具体计划;构建学习资源库,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其学习效果开展研究;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品质。

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机制,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服务。

3.经验总结法。组织学生总结学习方式变革的成功经验,鼓励教师及时总结教学方式改进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完善学习资源库。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5.实验法和个案法。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帮助个别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并对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方式变革取得应有的进步。

根据学科特点,我们的研究活动除了渗透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结合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兴趣的活动来进一步开展和研究。

(三)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约为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6.10—2016.12)

主要是理论学习,学习我国各地的相关研究,并进行比较宏观的了解和把握,进一步制定详尽的计划和方法。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意义,制定计划。

(2)组织课题实验的教师参加相关理论学习和培训,申请立项。实施阶段:(2016.12—2017.08)

继续进行理论学习,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学习。搜集和制作开发教学方案,运用网络上实验课;

在实验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召开中期汇报,开展有计划的研究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课堂教学、教学论文、阶段总结等等。

总结阶段:(2017.08—2017.12)按课题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力争出一套成果汇编,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的成果作好准备。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绩优异。学校教科研风气浓厚,每年都有上百篇文章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我校已经建成运行稳定的校园网,有多媒体教室160个,课题组成员每人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为课题组在每个年级准备了两个实验班,便于做对照实验。学校每年拨出一定的资金投入课题研究,补充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和设备。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研讨及购买资料所需经费由学校审批报销。为激励研究人员出成果,对课题研究做出较好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的奖励。

九、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学习手册:《前期学习资料汇编》

2.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 3.课例:《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写作能力提高》 4.课例:《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5.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口语交际提升》

6.研究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十、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及分工

本课题组成员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完全能完成本课题的各项研究任务。李柯,课题主持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高中英语高级教师,邯郸市骨干教师,年富力强,多年一线教学和研究经验。夏志平,贾菊芳,文勋,李智超四位教师都是中学一级教师,武安市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他们曾撰写《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方式》《也谈MOODLE辅助高中英语协作式写作教学的可能性》等论文数十篇。他们能将本课题研究成果在全校推广,甚至通过示范课、讲座等形式在县内外交流,能较好的发挥课题研究的辐射作用。

李柯:负责课题总调度 夏至平:理论研究 贾菊芳、李智超:课例研究 文勋:资料收集整理

十一、参考文献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2)。

《信息技术》—陈

纯—浙江教育出版社。

“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高文—《上海教育》2001年第4期。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刘向永—中小学电教。傅德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教育技术研究,2000(4)。兰宏生《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思考》中国教育报,2001-12。张建伟,卢达溶《网络协作探究学习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曹

5.再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 篇五

陈靓   余江韬奋学校

摘  要:本文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做了总结和概括,提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观点,试图抛砖引玉,找出一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  初中数学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教师将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教学情景的设计师。创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即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要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创立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和谐的自主创新教学环境正是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教育需要技术支持,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为历史的发展所证实。正是由于造纸和印刷术的支持,才有今天的教科书,它是现行的教育离不开的。录音录像语音教室为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电视广播卫星通信则为实现远距离教学提供了技术保证。由此看来,在信息社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介入教育更是不可避免的。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即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以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主义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由于学习的模式、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认知的主体位置,这就不仅有利于建构意义的形成,而且非常有利于建构意义的保持。

当我们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始终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理应按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并注意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创建出真正的教学目标统一的学生课堂。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建构主义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经过不断的探索,建立了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如下图),作为实验研究的基本模式。

这样的模式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现代教育技术全过程地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发现、探索、表述,直到意义的建构;而教师除了与学生共同创设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境,提供学习线索以外,还需要在必要时点拨学习,指导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指导者。模式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属性――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位置,教师对此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为保证学生学习顺利推进,必须要使电教媒体的学习功用尽可能丰富起来,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高涨起来。这种高涨,不是指一般课堂上学生能圆满回答问题、完成练习,而是能够沿着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学习线索自由攀升,能够在教师提示下,自主自我反馈,自行弥合学习的不足与差异,让一个学生的学习智慧,

成为集体所共享的学习成果。实践证明,运用该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确能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践探索

㈠.按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

1.传统教学,糊涂的“讲堂”

现在我们在课堂里传授的各科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最后结果,课堂教学就是把人类认识的最后结果教给开始认识的学生。众所周知:人类认识的最后结果是高度抽象化、概括化的认识结晶,充满分析推理的理性思维形式。而人类认识的开始阶段则充满着混沌、模糊以及伴随而来的诸多矛盾、冲突,甚至痛苦。无数事实证明:人类认识某个新事物,接受某个新概念经历了多么曲折而又漫长的道路。但这一切在我们的`教科书里都被严格的逻辑筛选得一干二净,看不到半点踪影了。我们的学生正是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青少年,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认识是以形象思维为其主要特征的。什么“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对他们来说简直象天方夜谭一样。正因为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冲突导致教师“滔滔不绝”、“津津乐道”;学生却“迷惑不解”的比然结果。问题就产生在自己已经学过多遍且又教过多遍的教师往往很难体察一个初学者在接触一个新概念、新知识时可

能产生的种种错误和误解,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代替学生的客观实际,教和学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原因就在于我们对学生怎样思维?学习怎样进行?这些根本性的问题知之甚少所造成的盲目性。只有掌握规律才能赢得主动,因此教学的全部科学和艺术就在于解决好两种不同认识方式的接口和匹配的问题。

2. 现代媒体,变“讲堂”为“学堂”

当代高新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使我们传统的用“一张嘴”、“一支粉笔”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这就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人类认识的最后结果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必将大大提高课堂信息传输的效率,足以帮助我们把一个颠倒的课堂颠倒过来。比如:数学是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抽象,所以数学教学中更应引入多媒体教学。在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先显示实际中的抛物线如篮球运行的轨道、桥拱的横截面示意图等。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来自于我们身边,如何抽象成数学中的抛物线呢?从学生已有知识“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图象”中找到知识的增长点:满足二次函数y=axbxc(a≠o)所有自变量和对应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轨迹是什么?用《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当场制作出动点的轨迹,测量出长度,观察数值的变化,学生抽象出的抛物线数学定义。这样,通过把“数”和“形”的潜在关系及其变化动态地显现出来,使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从而很自然地抽象成数学知识。

㈡.唤醒学生的主体

人是能动的个体,学生的学习和个体的发展如同人的身体的成长一样是机体自组织的过程,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任何人所代替不了的。但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另一个颠倒和角色错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了被动的“填鸭”,课堂的“满堂灌”、“一言堂”,一切由老师说了算。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当成一个个简单的容器,可以任意灌注,任意填充,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教师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疲惫不堪,而学生这一批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却被白白地闲置和浪费,教师则由于寡不敌众而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在我们对“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构建学生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中,应特别注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积极配合老师搞好教学改革。我听过这样一堂数学公开课,该课件是用《3DS》制作,《AUTHORWARE》连接的。整堂课,教师没写一个字,全部由电脑和幻灯展示,教师只动动鼠标、播放幻灯片。练习时,学生错了,电脑发出一种怪声音;对了,声音悦耳。教师原本的讲解变成电脑的播放,课堂上似乎也挺热闹。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 “辅助”的地位不能变.无论电脑有多么强的交互性,“人机对话”决不能代替“人际对话”。 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细腻的过程,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必将把“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引向反面。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社会更需要智力型的富于创造性的人才。他们将面对迅速的变化与激烈的竞争,他们应该有更强的自信心与能力以应付挑战,应该有坚实的基础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他们的学习任务是终生的。从教育的角度看,教学生学会学习比教学生学会某个具体内容显得更加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考试过后不久就被忘得一干二净的知识没有任何意义,使大多数学生屡遭失败并扼杀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更是有害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在他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强调:“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遗憾的是,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正在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恶学习,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使课堂显得毫无生气,学生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大,缺少学习动力,懒于思考问题。不少学校出现了教师家长干着急,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反而不着急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自学。例如,数学的某些内容,借助计算机学生是能够基本通过自学学会的。例如,初三几何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我们尝试了学生两人一组用一台计算机互助讨论式地自学,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在整堂课上,教师只是在开始提出要求,临下课的十分钟进行了总结,其余的时间都是深入学

生之中面对面地辅导,参加他们的小组讨论;学生则对照教师开发的软件思考、阅读和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学生十分活跃,他们积极参与的程度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

(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要培养开拓性、创造性人才,就要着力于学生的创新素质,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绝大部分高中生而言,创新素质并不体现在有多少小发明、小创造上,而更多的是体现在积极思维中认识事物,发现知识;提升感受力、判断力、联想力和创造力;富有学习热情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在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解决学习、实践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学的特殊要求。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媒体的开发,对优化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是概念教学,则可以利用计算机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式的教学情境,能设计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使用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如果是接题教学,则可利用计算机把班级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这时的数学教学已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来代替教师的“讲”,由学生更多的观察、实验和主动思考来代替学生的“听讲、记笔记”,既突出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如何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进行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计算机成为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有效地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指导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四、教学建议

信息时代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因此,在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中获取资料和信息,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样,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㈠在中学开设选修课

几十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分科教学,教学改革也沿着分科教学之路纵向延伸,分科教学在我国已形成一种思维和行为定

势。而综合科学课程是目前国际上被受关注的科学课程形式。综合科学课程一般是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经典自然科学之间的综合。在我国分科教学的大气候下,一方面这种综合很难具有普遍性,很易走极端;另一方面在考试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综合科学课程的教学实效很难提高。针对这种局面,学校应开设一些选修课或活动课,把课程横向联系起来,给学生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时代对人才提出了高要求,同时也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给各类人才提出了两项最基本的要求: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必须具有识别、选择、吸收和运用新知的能力。青少年渴求新知,对一切新事物充满好奇,这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互联网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学生们对其很着迷,但如何让他们从互联网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健康成长,是家长教师和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我们有责任让学生们全面了解、会正确使用互联网,让网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首先自己必须要了解互联网。那种把自己置身于网络之外“隔岸观火”的干巴巴说教,是无法令学生信服的。

网络的发展为新型教育模式提供了可能。网络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的信息平台。在互联网的信息面前,所有人是平等的,只要你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具备获取信息的工具,每个人都可以是研究者,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成功,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网络的真正乐趣。

五、结束语

要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还须各级主管部门,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并不断给自己“加压”,不懈地学习和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来,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中国教育曙光网

2、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昌平教育信息网

3、《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 张建伟 著

6.再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 篇六

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是:《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形式与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二、问题的提出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时,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原因在哪儿呢?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这些教改只注重了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学生学习模式的改革。诚然,这些改革确实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对推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这类改革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就是忽视了学生学习模式的改革。因此,我们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形式与策略的研究很有必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这段话贯穿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教学的任务不只是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知道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形式与策略的研究有其现实意义。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结合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整合和融入,考虑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整体效果,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在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近几年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但就目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的实际情况看,其理念还基本停留在片面理解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践中,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媒体和工具,强调的是辅助,即考虑强化某一个知识点,它考虑的只是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一部分教师把网络教学当作一种媒体的演示手段,没有达到网络教学应有的作用。同时缺乏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件和数学课型。数学课件大部分注重课件外在设计,忽略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贯穿于课件之中,体现不出数学教学的特点,仅仅是把网络当作是一种简单媒体的文本播放。还不能够全面、系统、深层次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通常表现为“我要学”、“我想学”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主动的、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本课题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从教学关系角度研究中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强调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认知程度评价体系的创新和教学效果反馈形式的创新,注重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其研究成果将使数学教学改变传统的、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个人智慧的数学天地,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提升信息素养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从而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四、本课题的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课题研究的重点(1).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通对各种学习、研讨、交流等途径改变教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使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以学生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着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及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构建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自我探究、教师点评”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真正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揭示获取知识的发生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学会”到“会学”,直到“想学”的过程,让每位学生的替力都能得到最佳发挥。

2.课题研究的难点

(1).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及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为一体,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使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进而构建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并提高适应信息时代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应加强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发现、探索探究性的自主学习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上经历发现、探究、合作交流、质疑、倾听、回顾反思等活动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学会自主学习。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为学生长期习惯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习惯,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常常受到教师“主导性”的排斥、羁押而被架空,学生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惰性强,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严重阻碍着学习自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抑制,因些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教会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共同探究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3.课题研究的内容

主要研究数学的学科特点与信息技术的关联;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能力的培养;以学为中心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明确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内涵,比较数学传统教学与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区别,探索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实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和教学软件,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配套教学课件,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走素材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新路,以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达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大幅提升,使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向更深层的方向发展。4.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1)信息技术环镜下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2)高中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借助课件发挥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功能,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听掌握,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3)信息技术环镜下从教学操作层面逐步扩展到观念层面,借助于教学设计,促进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背景下的不断融合。(4)信息技术的作用从重教到兼学,整合从教和学的两大领域先后展开。在促进教学方式改变的同时,特别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化,形成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与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互为补充的格局,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

(5)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以内容信息的整合为基础,逐步深化到与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的协调以及与传统教学过程和结构、方法和模式的整合。用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功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二)创新之处

1.在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理念与操作技能两个层面都提高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制作课件、共同研究教法,改进教学方式,在我校数学教师自己创设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完善和共享素材资源库,教师、学生与媒体三者的相互作用,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习积极性,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成绩。2.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形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构建“自主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中学生共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地接受结论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地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收集近几年来有关高中数学教学、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资料以及与本研究有关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为避免重复性而保证创造性,另一方面还可借鉴前人的观点、理论、方法和科研手段,使本研究更具说服力。

(2)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数学理念转化作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3)经验总结法:在结题阶段,对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地揭示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从更高层面为课题研究服务;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最后以总结形式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技术路线

2.1培训:(1).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制作、相关教育理论学习)

(2).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2.2实施:(1)学生调查

(2)不同课型下的模式探讨,阶段性检测,对比分析,进行微调。重新检测。

(3)中期学生调查,适应性检验。(4)形成初步实施报告。

2.3总结:对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出论文、案例、课件集、学习反思,准备并形成成果进行推广。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2年5月——2012年9月

1.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为辅的课题组成员。2.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论证工作,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全面了解本课题的实际意义,明确研究任务,明确各自的职责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2年9月——2015年1月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将教师的精力从对“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的研究,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要求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摒弃以往教学习惯,教学方法,彻底转变教育理念,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因此在课题实施初期,我们采取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从理论层面进行学习研究,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通过阅读教育专著与上网学习相结合,学习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研究信息技术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方法。

2.课堂实践。进行“展示—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并定期进行公开研究活动,以点带面,滚动发展; 3.阶段总结。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不断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做好阶段总结。

4.从学校实际出发,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课题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脚踏实地进行课堂自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形式讨论研究中的问题。除此之外,我校集中开展了青年教师“评优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并举行了青年教师的“说课比赛”,所有任课教师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之中。这些活动,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合作信息技术的整体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2015年1月——2015年9月

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1—6月)。主要工作是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自主学习形式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形成课题研究物化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发现新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提出结题申请,写出结题报告,接受总课题组的结题并就结题成果进行总结。

六、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1.1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由南康二中中青年优秀教师组成,有多年从事数学教学设计的教师,课题组成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他们有丰富的科研经验,经常在国家级、省级等教育类杂志发表论文;有不少论文获省级奖;课题组成员教师承担过不少省级、地级课题的研究;有课题研究的经验,课题组成员完全有能力、有时间完成此课题的研究。1.2主要参考文献: [1]《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整合本)》第一、二、三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建跃 《中学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2002年11月 [3]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1998年9月 [4] 周晓红主编 《教师学与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5] 李春萍主编 《教育研究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6]《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3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目前课题组成员已开展了与课题有关有的研究工作:(1)课题负责人刘福亮同志,199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现已完成两轮高中循环教学,成绩显著,富有开拓精神,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自工作以来,一直扎根于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始终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身感受课改,实践经验丰富,并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及教学设计。

(2)刘建华同志,大学本科学历,南康二中高三数学学科组组长,中学数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多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经历了两次高中数学循环教学,理论基础扎实,教学能力强,并积极投入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在新课程标准理论指导下,大胆课改,敢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研究能力,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开展。(3)刘钢生同志,大学本科,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南康二中数学学科组组长,思维敏捷,善于学习和钻研,教学能力强,精通计算机编程及多种数学软件的运用,精通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热衷从事教研教改工作。

(4)方宣海同志,大学本科,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工作积极主动,为人处事严谨踏实可靠,教学上颇有钻研精神,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成绩突出。

(5)刘兵同志,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是本学科的骨干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并热忠教研教改,对数学实验有较深的研究,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教改实验充满热情,教学手段多,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改革。

(6)黎明元同志,大学本科,是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总结归纳,工作细致,非常适合资料内容的收集及数据处理等工作,同时指导课题研究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1.4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刘福亮,刘建华:1.制订研究方案和计划;2.确定实施步骤;3.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4.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及反思;5.收集数据整理研究成果;6.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其他教师分工:1.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刘钢生、方宣海、刘兵);2.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及反思(刘福亮、刘建华、刘钢生、方宣海、刘兵、黎明元);3..进行对比分析,收集数据,写总结报告等(刘福亮、刘建华)。1.5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南康二中是江西省“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重点高中,是一年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历史悠久,办学规模大,现总计教学班90多个,在校学生有5000多人,学生来源广泛。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营造出了教师勤教,学生勤学的严谨、和谐的育人环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一流,有校园网,拥有多个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中心。本校还建有校园网系统,国内外教科研的前沿信息和珍贵资料都可以很方便得在网上查询和下载,这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学校现占地面积达150多亩,建筑面积44218.4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23900多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规划合理,建筑错落有致,环境优雅;学校馆藏图书15万多册,另有电子图书30万册;教学设施先进,拥有设备齐全的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学与外语教学系统、理化生实验室和音体美教学设施等。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改革,重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近几年来学校形成了“科研兴校”的热潮,教研教改氛围异常浓厚,现有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重点课题6个,地级课题21个,为教育科研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学校政治课题组成员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高中教学经验,有着敬业、精业的精神和团结,拼搏的工作作风,为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非常重视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年几年来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好的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重视课题的研究,经请示学校,学校表示愿意承担因课题研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切费用,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活动经费,如:外出学习、参观交流、培训等。这些都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7.再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 篇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实验的教学和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以《浮力》一课为例, 《浮力》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学生是在学习了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学习浮力的。在学习浮力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应用到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 如果仅通过单纯的传统教学易使学生造成枯燥、乏味的感觉, 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同时学生只能对所学的内容生吞活剥, 没有经历探究的过程, 没有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结合、社会结合、科技发展结合, 从而逐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与现代教育理念及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学习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了解科学方法、发展探索自然的积极情感态度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相孛。

因而对于本课教学笔者尝试创建了主题网页, 运用多媒体信息的基本功能, 实现信息学习资源的提供和网上交互空间的支持。网页的创制采用了FrontPage、Flash、Photoshop等教学软件, 力图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开发信息潜能, 为信息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实践途径。本节设计理念是针对初中生年龄较小, 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好玩好动的特点, 教师有收有放, 创立几个学习主题, 提供开展学习、研究活动的基本素材, 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教师的组织引导有机结合, 使学生的学习目光和思维活动按照合理的方向运行, 避免时间和思维的失控。使研究过程体现定向与自主、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辩证统一, 达到学习活动的科学性、有序性和实效性。通过对事先创立的学习主题的自主学习、研究, 同时利用信息的无障碍交流, 学生既可以得到教师的全方位指导, 又可以和任何地方的学友交流学习体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学生真正可以改变学习方式, 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对于信息教学, 教师的任务为如何引导学生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按照设计思想, 收集相关资料。由于笔者设计的课程面向接受基础教育的初中学生, 尽可能搜集一些生动活泼、由多种媒体展现的资料, 如关于浮力的动画小故事, 搜集一些图片, 增强可视性和趣味性。通过实验动画演示, 培养科学思维过程;通过小故事, 展现科学家的科学精神;通过学生自行查找身边的浮力故事, 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 引导他们关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关系, 真正使物理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信息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使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 它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强调在师生平等交往、多元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更加关注学习者, 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学习资源, 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 同时也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 才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实现自我发展。真正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对学习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 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学科,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朱宏雄.物理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张家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教育研究, 2001, (10) .

8.再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 篇八

关键词 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中学生

1 信息技术环境下影响中学生学习的因素及其学习存在的问题

1.1影响因素:信息技术环境下影响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知识基础、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外部因素主要有教师的因素以及技术。外部资源和技术因素也是影响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个环境具备组织良好的反馈系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完善学生的认知策略。信息技术提供良好的交流与协作的平台,支持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协商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协作交流能力。

1.2存在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中学生不仅要处理学校给他们的压力,考虑各种各样的考试以及名次,同时还要面对家长对自己的过高期望,接受着学校和家里为他们安排的各种学习任务。被动的听从安排,导致中学生身心俱疲,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学习恐惧心理,从而生成了形形色色的问题。

(1)上课时不能够专心听讲、总是走神:有些学生刚开始上课还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可是听着听着就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了,思路就跑到其它事情上去了,再回过神来时已经跟不上老师的节凑了。如果学生的自制力差的话,课上听不懂的东西课下就很难自己主动的去搞懂。

(2)学习时,情绪不振,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很难专心:学生学习,除了课堂以外,平时的学习也是关键。平常学生自己看书或自习时,他们的目光和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外来的事物或声音所干扰。相对于不知明的东西,书本和习题作业显得更加枯燥乏味,学生对其也是兴趣缺缺。

(3)总觉得老师留的作业太多,总是完不成作业:学生每天做业到很晚的时间。因为自己看电视、听音乐写作业等,容易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花了好多时间还完不成,时间长了以后就对作业产生了厌恶感,每次看到作业对烦,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经常受老师批评,成绩还上不去。

(4)平时见到老师也没有什么问题问,可是老师问的问题总是不会:每次老师问还有什么问题的适合,自己总感觉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看到其他同学问的问题,自己也不明白;而且老师提问的时候,自己也答不上来。长此以往,自己就对知识点理解出现了误区,掌握不好,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造成隐患。

总之,中学生在学习的指导思想和学习目标、学习意识、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和问题。

2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这主要是指教师与学习者共同努力,在充分考虑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营造一种友好的、和谐的、开放的,以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氛围。

2.1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考虑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学质量达到理想成果的过程。教学过程的优化是否优化,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的教学媒体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不振,效率低下。传统教学对于板书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教师对于板书何时用、用在哪块内容等方面要做出考量。对于视力不好的同学,或者天气不好等情况下,学生上课更心不在焉,这些反而使得板书影响了教学进度和质量。而网络环境的教学具备形象性和多样性、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了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和自主构建的精神,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2.2利用新型教学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改变应试教育课堂中压抑的氛围,也可以从多种感官上对学生进行授课,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展现学习内容,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灵活记忆课堂知识,避免学生既要听课,又要记笔记的矛盾事件。而且它使得各块知识关系明朗直接化,帮助学生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摆脱了盲目学习和浪费时间的现象,最大程度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热爱学习。

2.3寻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最优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诸多不足。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的运用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新鲜活力,相较于传统教育,利用信息技術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乐趣,使学生摆脱了枯燥的课堂,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始终跟随着老师的思路,从内心对学习的兴趣,快乐学习,享受学习。

2.4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规律,获得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会与他人合作与分享、会自主查阅、搜索资料,并学会对自主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等。还要培养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各种条件进行学习,丰富知识面,拓展思维力,有效地促进课业知识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自己的求异思维和敢于大胆创新,探索真理。

2.5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面对无际的信息海洋,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掌握所有的信息,而应该掌握“关于信息的信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能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抽取出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而且,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使学生避免遇到考前面对厚厚的笔记本却不知从何处下手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应付考试。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学生不再仅仅依靠于教师的讲授和局限于书本的学习,而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广泛的信息资源,并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等方式进行更为有效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习成为一种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彦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1)

上一篇:红岩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下一篇:昆明市现行户口政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