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2024-06-18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精选5篇)

1.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一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共计5篇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一:《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922字)

《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是我买的第一本育儿书。吸引我的是书名,还不是作者孙瑞雪其人。第一次知道敏感期这个术语是看央视宝贝一家亲节目中了解到的。后来在当当网上看到这本书,想都没想就买下来了。六月底买的,断断续续地看,直到现在才算是看完。由这本书了解到孙瑞雪,然后是蒙氏教育,又在网上搜了几本书入货,结果麦爸笑我除了武侠书和漫画书,只有育儿书能吸引我。

这本书严格的说是由孙瑞雪编著,而不是由她写的。书的内容由200多个家长和蒙氏教育机构老师写的案例加上孙瑞雪的点评组成。案例是按儿童0-10岁的顺序编排而成。

第一次泛读的时候,我有点失望,习惯了看定义、总结的理论模式书让我想象这本书会解释定义什么是敏感期,什么年龄就会经历什么敏感期,会有什么具体表现,成人应按什么步骤来解决应付。拿到书发现不是这样的时候就有点失望。

第二次精读后,我喜欢上了这本书。其实儿童的敏感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小孩会有不同表现,出现的先后和表现程度也各自不同,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没有按传统写书模式,观点+事例+总结来传授方法。而是以丰富的案例加上就事论事的分析告诉成人如何解读儿童的行为,从而进入他们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成长。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不用按章节来读,因为都是由案例加分析组成,没有很强的连贯性,可以从任何一个章节进入来阅读,所以适合任何时候、在任何地点来读。尤其适合翻阅型读者。

这本书最大的缺点也在于它的分散性特点,习惯直接接受理论,喜欢按甲、乙、丙、丁和一、二、三、四点来看书的人不适合阅读这种书,也许会觉得这本书不知所云。

总的来说,这本书看起来轻松,但要吃透其中的观点则需要靠个人的悟性。

我个人观点是这本书值得拥有,且需要反复阅读。

摘抄其中一些论点分享:

走路敏感期...成人该放弃自己走路的节奏去配合孩子。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只有当我们尽可能细腻起来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感受到孩子细腻美妙的情感溪流。

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让儿童学习他年龄不能承受的东西,用成人的学习方法和强制手段给孩子灌输知识。

永远不伤害孩子,相信他们都是好样的。遇到问题就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一种人性的、科学的解决方法。

由此涉及到如何把握爱和自由的问题,这是另外一本书所谈到的,还在阅读中。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二:《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1837字)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所编著,该书收录了200年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孙瑞雪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看起来这本书很适合幼儿园的老师看,可是该书中提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而且我们会发现,自己对儿童的密码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的孩子问什么会蛮不讲理,因为在执拗敏感期的那段时间里,家长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读完书我们就可以发现,小学阶段有些孩子出现的问题都是因为他的敏感期因为被打扰所以滞后了。关系到小学阶段的有这几个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具有巨细无遗、综理密微的习性的好时机。儿童对某事物感兴趣的时候,如果长时间不被打扰,就能形成高度专注的品质,老师和家长不会观察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就会轻易打断孩子的认知过程,这样孩子很难形成专注的品质。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文化敏感期(6~9岁)

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因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有时孩子会故意犯个错误,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试探老师和承认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儿童犯了错误是很难为情的,尤其是承认错误的时候,如果能让孩子体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那是最好的。

家校共教,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校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书籍,我们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并充分认识孩子的敏感期。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看了之后不但可以在敏感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让孩子在充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不过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还有点欠缺,还需进一步的阅读分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三:《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1560字)

每一次读孙老师的书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一次也不例外。之前只听说过青春期,更年期等,对于儿童敏感期还是第一次了解。原来儿童的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构成的,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而敏感期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能否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优秀的人。

以下是我根据此书对哥哥的女儿——睿嫣,处于儿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进入口腔敏感期时,睿嫣喜欢在床上抱着大可乐瓶翻滚,并尝试用嘴咬开瓶盖。当时她还不到一岁,做这个动作有些费劲,但她并不气馁,可以持续做十几分钟,时常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睿嫣有一只黄色的小熊,每次给她小熊,她都会去咬小熊的鼻子。去超市看到娃娃时,也是抓过来咬一通;有一次,家里的地上放了一袋芒果,睿嫣抓起来就往嘴里送,芒果皮的味道可不好吃,她马上做出难受的表情,迅速的把嘴里的东西往外吐。哈哈哈,小家伙口的功能已经建立并独立起来,正在用口来认识世界呢!

睿嫣一岁左右时,恰好家里的沙发破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洞,她发现了,便开始用手指去抠。小洞被抠大了,棉絮露了出来,她便把棉絮往外掏,于是那段时间她总是专注于这份工作,乐此不疲。接下来我发现她对纸箱子很感兴趣,于是便把她放到纸箱子里,她时而蹲下,时而站起,有时还会扶着箱子不停地摇晃,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一不留神,箱子摇晃得太厉害了,她就面朝地板摔了个大马趴,继而哇哇大哭。无奈,我开始为她留心更安全的地方。然后我发现,每次打开洗衣机时,睿嫣都喜欢往洗衣机里扒拉,但是她个子够不着,什么也看不到。于是我把她抱进去,当然我事先拔掉了电插头。进入这个空间,睿嫣有时手舞足蹈,有时又安静得出奇,她可以自己在里面玩上30,40分钟。很显然,她对这个空间很满意,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吧。当时,我只是想带她的时候省些力气,没想到恰好满足了她在空间敏感期时对空间探索的要求。

3岁左右,睿嫣到了剪纸敏感期。每次握起剪刀,她都会拿起纸张剪个不停。我们会拿一些废报纸给她剪,有时她会要求要一些白纸,我们提供的条件应该是满足了她的需求,所以她并不会拿剪刀去剪衣服啊,窗帘之类的东西。其实,我并没有认真看过她剪的过程,只是每次剪完,她都是一副很满足的样子,我觉得这样就够了。但我妈妈是个爱干净的人,面对睿嫣剪了一地的纸,妈妈会不高兴,会不允许。但我不这么想,因为小时候我也喜欢剪纸,我喜欢把纸张先剪成一条一条的,不完全剪断,然后再一排一排的剪下去,剪得碎碎的。我喜欢听剪刀剪在纸上的“沙沙”声,让我觉得很舒服。我不知道睿嫣是出于什么目的来剪纸,但我看得出剪纸带给她的愉悦感。于是,为了保护我们感同身受的愉悦感,我和睿嫣约定,自己收拾掉废纸是允许她剪纸的唯一条件。睿嫣爽快答应了,也如约做到了。就这样,我俩共同帮助了她自己度过这段剪纸敏感期。

以上是我对睿嫣处于部分敏感期的一些记忆,但是当时自己是没有儿童敏感期这一概念的。完全是处于保护孩子爱好的心理。因为,小时候,妈妈总是限制我做这做那。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多痛苦,我不会忘记。所以,我不希望哥哥的女儿和我一样,在没有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于是,我会尽量满足她的想法和要求,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儿童时期的遗憾。没想到,却误打误撞的帮助了睿嫣。真是让人欣喜。

很感恩能读到这本书,使自己有机会探索儿童成长的秘密。从前不明白哥哥的女儿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沙子?不明白哥哥的儿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儿子为什么每天早晨起床都要看同一集奥特曼?现在总算是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了。当然这些都不足以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导处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么。但至少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有更多的宽容和爱意去善待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最终长成正常的,快乐的人,感恩!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四:《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1114字)

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们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在读了资深幼儿教育学家孙瑞雪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才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这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通俗易懂,孙瑞雪老师针对每个不同案例都作了点评,她认为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 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我们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期而至。成长中的儿童有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师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他们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自闭症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

在这本书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从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间敏感期、人际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对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

在读这本书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和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未来的一名幼儿教师,我认识到教师重要的品质之一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孩子爱和自由的空间。教师学会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五: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1273字)

阅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的案例和孙瑞雪老师对案例的深入点评,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想起了以前在迎宾幼儿园时发生的一些和书中案例相似的事情,那时都会错误地理解孩子的一些做法,甚至扼杀了孩子的某个敏感期。

本学期构建区角,小朋友带了自己的玩具来幼儿园。有的小朋友,老师通知家长多次,但都没有把玩具带来,后来经询问才知道孩子坚决不让带。每次妈妈想偷偷带来,孩子发现后都会大哭大闹一场,妈妈还说孩子很小气,怕东西带来后别的小朋友玩,他从不让别人玩他的玩具,就算是他不喜欢的也不行,真拿他没办法,也许是独生子吧,特自私。”我认同了孩子妈妈的话,同意“孩子很自私”的说法。

现在我明白了,这个时候的孩子跟自私毫无关系,而是自我意识逐步形成。此时的父母和老师应满足儿童的需求,不要谴责孩子的行为。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因为这是儿童建构自我的开端。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总喜欢拾地上的小东西,把它当成宝贝一样捧在手心,或装进口袋,被我发现后,告诉孩子们不许捡地上的东西,它不卫生,并要求孩子把它扔掉,看着孩子们扔东西时依依不舍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做法太残忍了。如今阅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便知道了一些正确的做法,那就是给幼儿自我发展的空间,给他充分的自由。

婴儿从一出生进入了第一个敏感期:口的敏感期,现在我明白了婴儿最初是用口感知世界的,首先用口唤醒了自己的手,用手去探索。以前不知道孩子们专心反复地做他喜欢的事时是他的某个敏感期到来了。自从阅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我特别喜欢去捕捉班上幼儿的敏感期和书中对照深刻体会一下。

一天,孩子们喝完水后送水杯,把水杯摆回杯架后,其他小朋友都回座位了,只有琦琦小朋友站在杯架前边看边说。原来杯架上的数字吸引了她,想起近几天她总是喜欢问我一些字的事,我知道她认识数字的敏感期到了。她边读边问:“老师,这是‘8’吗?那是‘19’吗?这是什么?”我依次告诉她,并一一读给她听,她边听边小声跟读,我放慢速度把每个数字读清,生怕她听不清楚读错了。

这时期的孩子对敏感的对象因为感兴趣而投入,因为投入而专

一、持久。成人千万不要打断孩子,而是应该先观察再判断,否则会扼杀孩子敏感期的萌芽。虽说孩子失去的敏感期有些可以弥补回来,但毕竟有缺憾。希望老师一定要细心观察,为幼儿的敏感期多做准备。班上已经有明显的教具:班上的物品和门窗都贴着相应的词语,还有识字家园。也可以在发作业时让识字敏感期中的幼儿对应着小朋友的名字去识字。让儿童把文字和语言与它对应的对象在自己的生活中联系起来,以便孩子能深刻地记住并理解地识字。成人要多给幼儿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更要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

我非常感谢王老师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阅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我感到非常幸福。这本书会让我更爱我的孩子,我也会把我的爱传递给我遇到的每个孩子。我呼吁所有父母不要光用嘴说爱孩子,要用实际行动来表示吧: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多观察孩子,多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多关注并捕捉孩子的每个敏感期,让我们的孩子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来自: 书通网(/2015318/78535.htm

2.分年龄细解儿童敏感期 篇二

一天,一个6个月大的女孩,看到一位女性走进房间,将一把阳伞放在了桌上。孩子盯着这把阳伞,凝视良久,竟哭了起来。这位女性摸不着头脑,她想:她是想玩伞吧?于是就把伞递给孩子。谁想孩子哭得更厉害了,还尖叫了起来。她又急忙安抚,可任她使尽浑身解数,却毫无用处。这时,女孩的母亲进来,把伞拿到另一个房间,孩子立即不哭了。

孙瑞雪这样解释孩子的表现:这个孩子正处于秩序的敏感期。这把放错了地方的伞,严重打乱了她记忆中东西摆放的模式,给她造成了很大痛苦。如果我们不理解,就可能像那位女性一样手足无措。而理解了,对症下药,也就萌生了那位母亲的智慧。

敏感期,是孩子感受事物的最佳时段

蒙台梭利认为,敏感期是指孩子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一个阶段,会对外界某些事物产生超乎寻常的感受性,比如对书写、秩序等。这是一种灵光展现的秉性。在那一阶段,孩子会对这个特定事物产生无法遏制的热情,要维护它、获得它。在这种热情指引下,他能很容易地学会相关的事情,而且每一个成就的到来都使孩子的能力和幸福感更为增强,如果孩子受到阻碍而不能工作,他的能力就发展得缓慢,心理也会变得紊乱,甚至乖戾。所以,从这个理论来说,孩子生来就是爱学习的,反倒是我们可能在无意中打扰了他。下面,就孩子各阶段的敏感期来分别说一说吧。

0~3岁

感觉敏感期

感觉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若感觉迟钝,收集的信息就少。思维加工没“材料”,人也就不聪明了。因此,想让孩子聪明,先训练感官。0~6岁,都是孩子的感觉敏感期。

视觉敏感

在刚出生就有所体现。比如将孩子的眼睛蒙住几天,剥夺感受,他就会因为视神经突触无法建立联结而失明。同时,孩子也有视觉偏爱,比如喜欢看人脸、活动的物体、明暗的交界处等。

所以,过去坐月子时蒙上厚厚窗帘的做法就不利于孩子的视觉发展,同时,孩子喜欢看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比如黑白靶形图、波浪纹、看墙上的影子,还有慢慢从他眼前晃过的玩具、妈妈微笑的面庞等。

嗅觉敏感

我们都有感受,当鼻子不通气时,大脑就闷得慌,思考力欠佳。是的,嗅觉影响大脑。

所以,我们可以锻炼孩子用鼻子闻嗅各种气味的事物,辨别它们气味的差异。

听觉敏感

出生后,孩子在复杂的声音环境中有所选择,他对人的声音最敏感,在人的声音里,他对快乐的、抑扬顿挫的声音又更敏感。

所以,我们要多对宝宝说话,并用他喜欢的方式说话。这里教您个窍门,您可用问话的方式与宝宝沟通,比如你肚子饿了吗?你是不是又尿床了啊?发问时,结尾的声调是上扬的,宝宝很爱听;并且您问完后会自己回答,这也让宝宝能逐渐了解语言的意义。

味觉敏感

孩子的嘴不仅能品尝味道,还是认识世界的第1个工具。他什么东西都先放进嘴里,不是在吃,而是在感受,感受它的大小、形状、软硬……

所以,不妨准备一些可以吮咬、材质安全的玩具,洗干净让他玩;宝宝出牙时,准备一些磨牙食品,让他磨磨牙龈;随着辅食添加增多,各种味道都应让他尝尝。

触觉敏感

抚摸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身体的发育、皮肤的健康,同时也带来爱的感受。幼年缺乏身体爱抚的孩子,成年以后也不愿意去爱抚别人,分享心灵。

所以,我们要多给宝宝拥抱、抚摸。抚触已成很多家庭的必修课,但也请记得,不要把它当成任务,而是用爱的手法操作。洗澡的时候,用不同的物体,如柔软的丝绸、粗糙的毛巾、圆圆的小球……轻轻摩擦孩子的皮肤,带给他不同的触觉感受。

秩序敏感期

从出生几个月到第2年,孩子就进入了秩序敏感期。秩序感让他认识到物有所归、事情有序;也让他感受到世界是可以预期的,他能够把握环境,支配细节,这就是安全感的来源。当外在的秩序慢慢走进孩子心里后,便内化为他最初的逻辑和自律。孩子生来就有对秩序的要求,当被打乱时会带来不安。

所以,请给孩子一个井井有条的家吧,每一样东西都有它该有的位置。当他处于秩序敏感期时,趁机培养他物品用完归位的好习惯。同时,孩子的生活作息要安排得有规律,到什么点做什么事。每件事最好也都安排成同样的仪式,比如睡觉前,要先洗澡、再讲故事、吻别,那就每天都按这个顺序做,别颠倒、别忘了。或许即便这样,孩子还会不满呢,那就请检查一下你抱他的姿势、你坐的位置……总之,他可能比你还认真。

提问时间

Q这会不会让孩子变成一个刻板的人呢?

A不会。一个人先要有原则,才懂得变通。孩子的内心,也要先建立起秩序。当不可变的东西成为本质后,可变的东西,才能变成形式。那时,孩子就能把握变化的“度”了。

细节敏感期

智慧有时候是一种见微知著的能力,能观察到细节是这个能力的基础。孩子在1~2岁左右,会出现一段对细微事物发生兴趣的阶段。比如:床上有被子、有玩具、有衣服……一大堆东西里,孩子可能却指着缝隙里的一根头发说“你看”;或者您在给孩子讲一个好有趣的绘本,可孩子却被主人公帽子上的一个绒球吸引了。或许孩子的举动让您觉得不着边际,但您要记得:观察微小的事物,需要专注和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所以 ,在这个时候,您要对他的发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趁孩子细节敏感期时,不妨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比如地上的纸屑,请他帮忙捡起;请他来找那个丢失的笔帽;请他检查桌子擦得干净不干净……同时,您也要引导他观察细节,比如花盆里新长出的叶子,皮肤上的黑痣等。

口语敏感期

学一门语言,对成人来说很艰巨,但对孩子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0~3岁是孩子的口语敏感期。其中,0~1岁,宝宝的“功课”主要是语言输入,所以,他对人的声音、口型的变化非常敏感。8~10个月,是宝宝理解语言意义的关键期,他能够听懂简单的话了,开始对成人的言语做出反应,但说不出;1岁半左右,则是宝宝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能说出来了,虽然只是用一个单词,或者两三个不相关联的词汇代替完整句子的意思。

所以,在宝宝口语敏感期阶段,我们主要做的是给宝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当您为他做事时,不妨边做边告诉他您在做什么;同时,也抓住他感兴趣的事物及时“唠嗑”,帮他储存充足的语言信息。当他开口蹦词或电报句时,要积极鼓励;当他因为语塞而指手画脚时,要耐心地等他说完,而不是替他说“哦,要奶瓶是吧,给”,因为那样做就剥夺了人家说话的机会啦。当宝宝说得不完整时,我们再补充,用完整的话再说一遍。

动作敏感期

从出生到4岁,是孩子动作发展的敏感期。它主要包括手的敏感期和行走的敏感期。

手的敏感期

当孩子第1次有意识地向外界物体伸出手时,小手的敏感期就已经到了。因为手在此刻已经成为他探索世界的有利工具。孩子会凭借本能,不厌其烦地使用他的手,拍、插、揉、捏、穿、拨……他能见到的任何东西。您会看到他的手指功能越来越精细,拇指与其他手指的配合也越来越协调。

所以,在手的敏感期,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提供能锻炼小肌肉运动的材料。球、积木、橡皮泥、七巧板、珠子、纸、沙、小瓶、盖子……都是既简单又富操作性的玩具。同时,您还可观察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他手发育水平的材料,比如孩子已经会三指抓了,您就提供一些比他现在能拿起的东西更细小的东西,促使他抓得更努力,并且向二指捏过渡。另外,孩子能做的事不要包办代替,在生活自理中锻炼手的功能。

走的敏感期

坐、爬、站、走,每前进一步,孩子的视野就开阔一步,活动范围就大一步,因此,能做下一个动作时,孩子也会出于本能拼命练,而不愿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

所以,如同手的动作,我们能做的也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束缚。为了让动作练习更有趣,可以多借助游戏形式。

3~6岁

感觉敏感期之延续

3~6岁的孩子仍然处于感觉敏感期,它与0~3岁的区别是:3岁前的儿童,通过无意识的“吸收性心智”来吸收环境中的信息;3~6岁的儿童,能具体地通过感官来有意识地分析、判断环境中的事物。在3~6岁,孩子还是有充分练习各种感觉的需要,父母可以在这些方面加以训练:

视觉

利用搭塔的方式引导孩子区别物体大小,认识一个比一个大/小;类似地,利用摆阶梯的方式帮助孩子区别物体的长度、厚度,颜色深浅等;让孩子观察一种大小/颜色/形状,然后凭记忆,去另一堆材料里找出相同的。

触觉

放不同重量的物体在孩子手中,让他试试,谁轻谁重?放冷水、温水、热水在盆中,让孩子辨别、感受;让孩子摸摸细软的东西,再摸摸粗糙的东西,区分质地。

味觉

用舌头接触各种味道的溶液:酸、甜、苦、辣、咸等。

听觉

先敲击房间里的事物,让孩子记住声音;再让他闭上眼睛,辨别您敲的是哪个。

嗅觉

将食物或物品(比如香皂、花瓣)等藏在口袋里,让他闻一闻,猜猜是什么东西?

书写与阅读敏感期

书写敏感期

大约3岁半至4岁半,但也没那么严格。当孩子在纸上画不规则的曲线、画“毛线团”时,当他拿着笔,认真地在纸上涂画好久也不走神时,他就进入了书写敏感期。

所以,处于书写敏感期的孩子,保护他书写的兴趣永远比教他正规写点什么重要。父母不妨给他提供丰富的书写材料,比如用湿的毛笔在地上写;用小棍在土里写;用水彩笔在餐巾纸上写等,既激发孩子的书写兴趣,也让他认识不同材质的性状。如果他感兴趣,您也可以教给他数字的书写或者简单的字,但这绝不是书写敏感期的重点,实际上,过度练字对三四岁孩子的手部肌肉发育并没有好处。

阅读敏感期

大约在4岁半~5岁半之间,但现在随着父母对早期阅读的重视加强,这个敏感期普遍在提前。好的儿童文学读物能够为孩子打下精神的底色。

所以,为孩子构建一个书香家庭,父母树立爱读书的榜样,并且和孩子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行为敏感期

社会行为的敏感期大约在2岁半至5岁左右。过去孩子倾向于独自玩耍,现在他开始关注身边小朋友的一举一动了,并产生了结交朋友、融于集体的愿望。为了获得同伴的青睐,孩子会自发约束自己的一些不恰当行为,也愿意模仿能让他们更好交往的行为。

所以,这个阶段,父母需要教孩子一些社会规范、生活礼节;可以带他去参观、聚会、看演出等,增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努力扩大孩子的交往圈,让他跟社区、公园里的小朋友以及亲友的孩子多交流;当孩子与小伙伴发生冲突时,先不急于调节,给他自己处理的机会,在必须介入时再介入;当别的小朋友有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也要及时与他交流点评。当然,父母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友好、真诚,为孩子做好榜样也很重要。

温馨提示

100多年来,蒙台梭利的观点一直受到尊重并接受着检验。近年来脑科学的兴起让科学家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究“敏感期”这一概念。

敏感期并不是短暂的,而是相对较长。人的一生中,大脑始终具有可塑性。

营养不良、环境污染、受忽视和虐待会严重影响大脑发育。

3.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三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做为一名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就象一张纯洁的白纸,要在上面绘画绚丽的色彩,规划美好的人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生活环境,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之中逐渐认识世界,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知道到知道这个成长过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因此,做为孩子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成为胜任的第一任老师。书中有好多常见的案例如:“涂色”、“破坏性行为”、“秩序成习惯”等,分析的非常好,家长们很值得一读。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四

该书中提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我曾在两次假期(去年的暑假和今年的寒假)接触到了关于儿童敏感期的话题,刚开始只是稍微有些了解,并不真正了解其内在的含义。但在寒假的这个假期里,我从头到尾的好好看了这本关于《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有所感悟。也引发了我对我园现行“个性化追踪式的教育方法”的一些思考。

我园现行的“个性化追踪式的教育方法”,无疑对孩子的个体发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老师们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家都在朝着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道路前行。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老师们在观察跟踪幼儿的发展时,一般是根据幼儿的前测和平时观察的表象来判断孩子的发展情况,并围绕幼儿的弱势项制定跟踪的教育方案。我认为除了以上方法外,我们还可以从幼儿年龄段所表现出的敏感期上分析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真正找到幼儿的“症结”所在,标本兼治效果可能会更好。

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说某某幼儿难管难教。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除了爱和自由,“等待”是教育方法的又一“绝招”。敏感期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进和引导而来,它是不期而至的。而成人的忽视、强制则使儿童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迟。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

5.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五

对比其他理论书籍的枯燥空乏无意义,《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书里收录了200多个关于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简单易懂,再配上作者的详细点评,深入地揭示了敏感期的意义。我通过书本的阅读,清晰的了解了孩子成长的规律性,知道了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渡过关键期,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记得曾经有一次美术活动,我们绘画小丑鱼,恒恒画得很漂亮,我还在集体面前表扬了他,但是他一下去却把绘画随意折成了纸飞机,在教室里随意地飞,当时我很生气,想着他不仅破坏了绘画作品,而且还在教室里捣蛋,引起教室的混乱。可是转而又一想,他的这种顽皮的行为,是不是就是他这个年龄阶段的小朋友应该有的呢?而这次通过阅读《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我更加的肯定了,确实对于那个时期的孩子,一个作品的价值其实就是玩,玩才是儿童时期的主题。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常常会抱怨,孩子难管、顽劣无比,那是不是真的孩子天生就爱捣蛋?不不,是我们自己对孩子的密码了解的太少了,一味地用成人的眼光去判断孩子的行为价值,只看到了孩子的破坏行为,缺不知道孩子是在探索和发现,就这扼杀了孩子的创造。

书里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叫缇缇的女孩子,说话很“放肆”,人家好好的说“再见”,她说“臭见”,还叫姥姥、姥爷为“乡下佬”、乡下爷,把马老师叫成“马老”。缇缇说话没轻没重,有时候还骂人,骂人的方法也稀奇古怪,有时候还像个小大人一样说正经的道理。实际上她并非真的要骂人,处在语言敏感期的她,只是对新鲜词汇有着特殊的爱好,喜欢探索各种各样的新词,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来缇缇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语言天赋的孩子,她对词汇不仅会举一反三,重组创新,甚至创造出新的词汇,而且在这个创造过程中她也会很有成就感。所以在这时候,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要给予她更多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一方面指出在某些场合运用某些语言是不对的,要求她及时改正,另一方面要给她创造更好更利于她语言发展的环境,在语言的敏感期,事半功倍地促进她语言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企业调研个人总结下一篇: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下教案13 琴声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