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学古诗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6-16

英英学古诗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9篇)

1.英英学古诗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

英英学古诗简案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1)小朋友们看看图,说说图上的人是谁?她们在干什么?

2、3、认读生字:英、诗

揭示课题

3、英英学古诗

(生齐读)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和英英一起也来学习这首古诗吧!

二、初读指导1、2、3、请大家打开语文书,小组内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件出示生字词,小组汇报。

这篇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师讲解文包诗的课文特点,分角色请同学朗读课文,正音。

4、5、课题能改成“英英背古诗”吗?小组讨论

一段一段出示课文,读一读,想一想英英说了几次话?每次说的是什么?

三、学习古诗 出示《静夜思》齐读题目

(一)聪明的你通过读题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解题

(二)齐读古诗,这首古诗共有几句?

(三)你读懂了其中的哪一句,还有什么不懂的。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分别请几个学生进行汇报,相机指导

(四)让我们来看看英英对这首诗的解释,你能分别找到英英对两句诗的理解吗?

1、出示第一句,在书上找到对应的解释勾画出来。

(1)学生汇报,出示图片,瞧,图上的什么最能引起你的注意?(一轮明月,十分明亮)诗中的哪个字说明这月光十分明亮?(找到“明”字)

(2)照在诗人的床前的地上就像什么?诗中哪个字告诉我是就像铺了一层白霜,而不是真的铺了一层白霜。(找到“疑”字)(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夜晚,这么明亮的月亮,让我们也来美美的读一读。

2、出示第二句,在书上找到对应的解释勾画出来。

(1)学生汇报,什么时候才会有这么圆的月亮呀?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可是诗人呢?对呀,英英说远离家乡的人就是指诗人。(2)他看到这象征团圆的月亮会想到谁呢?诗人会想到什么事?在小组中说一说。什么叫“不由得”?指导读好书。读出思念的语气。

(五)这首诗是谁写的?教师简介李白。(课件出示介绍)

(六)背一背,还有哪些诗是李白写的。小组交流

四、写字教学1、2、3、出示生字认读,组内讨论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全班交流。在书上描红。

《英英学古诗》教后反思

本课的学习是结合文包诗的特色设计的,既重视古诗的学习,也注意对话形式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弄懂诗意,同时也体会角色的情感,读好英英与奶奶的对话。

教学由插图入手,引出课文,学生分组自学生字新词,并以小组形式汇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充分展示出了小班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合作意识。之后进入初读部分,我以“文章能以英英背古诗为题吗?”这个问题理出课文提纲,以引领学生下面的精读。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能马上说清理由。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在我的预想之中,因此我就引导小组讨论英英学古诗学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个环节的设置略有一定的高度,在学生完不成任务的时候教师要适时的点拨,化难为简。

精读课文时我主要分了两个部分,一是让学生自主的解释古诗,这时我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已的话去说一说意思,有问题可以在自已的小组中提出,并让他们在小组中解决问题,实在不懂的在全班交流时让大家帮助解决。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会较有成就感,本身诗句并不难,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说,让孩子们自由的组织语言,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举”的含义自然得到了解决,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充分互动的环节。二是在书中找到对应解释诗句的句子,读一读,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解决“明、疑、思”字的意思,体会诗人思乡的情感,重点放在读上。是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三方互动的过程,在这里我设计了“如果你是李白,此时你会想什么?”这样的问题,填补文章的空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最后是对诗人李白的介绍,我并不是通过大段的诗人生平的介绍来让学生了解李白在我国古代诗坛的杰出,而是在课前让他们每人再背诵一首李白的诗,课堂上交流时,自然而然的学生就会感受到这位伟大的诗人的诗作丰富,许多诗脍炙人口

2.《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篇二

这是苏教版小语第三册语文教材中第3篇课文《英英学古诗》。课文记录的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通过对话让学生学习《静夜思》这首诗。这篇课文的特别之处就是既是一篇对话形式的课文,有时一篇文包诗。总的来说,这堂课上得很失败。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文本钻研不透,对《静夜思》的诗意理解得浅显化,思路也不清晰。没有抓住诗题与诗意的联系,其实上两句可以抓住月光引导学生体会秋夜的静美,下两句扣“思”,引导学生体会望月思之内容、思之愁闷。没有抓住这一点来展开我的教学,这是我最懊悔的地方。为了弥补这一个缺憾,我课后特地又去查了《静夜思》的资料,果然有了新的发现,“窗前明月光”的“床”,我们一般把他理解为是诗人睡的床,然而对于这个“床”字,人们还存在这令一番解读。有人认为这个“床”指的是室外的井床,因为古代的窗户是不透明的,月光很难照进屋子,即使是把窗户打开,月光也只能照进一小片,很难让人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从这一角度看来,把“床”解释为井床似乎更加恰当,一大片的月光照在井床边,诗人走到屋外,看见这样的情景,还以为是地上结了一层白霜。

二、准备不充分。对二年级学生已有的只是经验不是很了解,而且一开始自己没有进入状态,因而当学生的回答超乎了我的预设或者根本不着边际时,我就乱了阵脚,,忽视了课堂是一种动态的生成,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就很生硬。还有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就是连板书也遗忘了.三、没能很好地做到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把自己预设的答案强加给了孩子。整堂课我都以我的教案为中心,用我的视角和思想,把学生框死在一个狭窄的空间。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并没有与学生达成一种愉悦的精神的交流,整个气氛比较紧张,也许我的话中要透露给学生的信息很明确,但学生始终没有跟上我的步调。在后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了,纪律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为了抓紧时间上课,也没有好好的去管制。这一点后来想想做得非常不好,课后仔细想想,当时如果停下来,表扬一下表现好的同学,学生的注意力相对会集中很多。

四、还有一个问题是我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的,但是没有去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朗读评价。我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朗读完了以后,我只会评价有感情没有感情,经过了这堂课以后,我决定好好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发现老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情况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评价这一个层面上,而是应该对学生有一种正面的强化,例如:老师听了你的朗读,仿佛真的看到了„„你真是一个朗读高手,老师觉得你哪个词读得特别好等等,这样老师不仅评价了学生的朗读,还对学生好的方面进行了一种肯定。

3.《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篇三

而是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先观察图中的月亮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这大概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你家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假如你一个人在他乡,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进入了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中来了。

于是,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古诗《静夜思》,让同学们了解李白在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后能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同时也充分迎合了他们富于想象的这一心理特点。

4.《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之一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本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学生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四、板书设计

英英

学古诗

背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讲意思

说作者

唐代诗人

5.英英学古诗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 兴趣。4.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朗读课文。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主要板书安排:

英英学古诗 明月光疑是霜

背 静夜思(像)听懂 望 思 乡 奶奶 作业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字词、写出带有偏旁的字、说话。课外: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以前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里学了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解题 二.初读指导 1.看图。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奶听了会说什么?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3).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 明亮 意思 不由得 家乡 月光 唐代 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3).通读课文。(4).分角色读对话。4.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2).英英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第三次说了什么?(3).奶奶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 5.小结。第二课时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诗题,解释诗题。2.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第一句 a.指名读。

b.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c.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呢? 第二句 a.指名读。

b.“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c.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时有些什么感受?(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4).齐读这首诗。4.朗读指导。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学习这篇课文后,对古诗学习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4.同桌交互背。四.写字指导。五.作业 1. 2. 抄写字词。比一比,再组词。

古()自()代()故()首()袋()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6.3、英英学古诗 篇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饶有兴味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教材有意创设具体生活情境,使离现在孩子生活比较远的古诗贴近学生,把古诗的意境用一种生活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使学生学习到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又体会到古诗的内涵,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一举而数得。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可以利用它创设对话情境,使教学更加直观、富有趣味;文后下面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诗人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初读课文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字词,了解古诗的大体意思,懂得对话书面表达形式;再读课文时,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结合图画,感受古诗所描绘地意境,在读中,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有目的地读,以读促悟。“白霜”是本课的新词,在生活中有,但学生不一定留心、明白。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化抽象为形象。“疑”通常理解为怀疑,而在古诗里是好像的意思,要引导学生理解清楚。《静夜思》学生基本都会背,因此背诵这首古诗不再是学习的难点,明白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倒是这课的难点。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知道多音字“背”在不同语境中的不用读法,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白霜”是本课的新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突出对“静、举”的书写指导。“白霜”是本课的新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明白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思乡之情。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古诗的大体意思,懂得对话书面表达形式。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突出对“静”的书写指导,认识1个偏旁,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字词。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古诗的大体意思。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突出对“静”的书写指导。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把你印象最深的一首古诗来背给大家听好吗?

2、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到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出示课题<<英英学古诗>>.英英是位小朋友的名字。个别读、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平时老师常利用阅读指导课,引导孩子背诵古诗,让孩子在无形中感受古诗的美。孩子们对古诗已有了一定的积奠,这一设计充分让孩子一展身手,孩子们肯定会高举小手跃跃欲试,充分激发孩子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挂图,提问:图上有谁?她们在做什么?

2、请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着重读一读。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时间,与课文零距离接触)

3、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课文中表示说话人的名字应与他说的话分开,第一行 “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以对话的形式表达的课文,学生在平时常会很自然地和别人进行对话,但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的课文不多,因此要强调,让学生明白这表达形式,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4、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纠正不当读音,注意“霜、层、背”和轻声词“英英、意思”的读音指导。

5、指导读好古诗和长句“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6、请学生分自然段指名读,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从读好文中的字词,尤其是后鼻音的字读到位、多音字“背”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读音和轻声词的正确朗读,再到读好古诗、读好长句,从而读好课文,一步步走来,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由词到句到文,真正读好课文。)

7、组织学生分角色读对话,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分两大组读。

(设计意图:分角色读可以使学生直白的明白本课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8、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的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从她们的对话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学生的读就有目的性,这次的读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话形式的书面表达方式,也大体明白了古诗的意思)

三、学习生字,师生共写

1、出示本课生字认读并找找词语朋友,突出“首”与“手”的比较。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本课生字正确地组词,既是对生字的理解,也是相互词语的积累。)

2、指导书写“英、诗、首、静、思” 认识偏旁“青”

充分利用笔顺表,识记生字的笔顺 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方法可多种多样。师范写,生书空,突出对“静”的指导。

生自由描红练写,师巡视了解情况,及时肯定好的。

(设计意图:正确、规范地写好字是低年级识字的重点,我们要舍得花时间教孩子写好每一个字,因此,我每个字都范写,在范时稍侧重对“静”的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田字格中的4个生字,突出对“举”的指导。“白霜”是本课的新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1、正确、规范地书写余下的4个生字,突出对“举”的指导。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小火认读、齐读

2、请两个学生读对话

(设计意图:复习生字词语,通过朗读对话,简单回忆课文内容,为下面的学习作下铺垫。)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设计意图:题目是整首古诗的灵魂,明白题目的意思,就知道古诗的主旨是什么,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就由难到简了。)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侧重于形象直观思维,由图把学生引入古诗情境。)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① 指名读。

②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

③这一句里的“疑是”怎么理解?(疑通常理解为怀疑,而这里是好像的意思,好象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会令人怀疑,因此这个词用得非常精当。)英英怎么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联系“白霜”来明白那是秋天,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白霜”。)

(设计意图:古诗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引导学生默读静下心去体会古诗的意思。理解“疑”运用的精当,通过生活实际知道“白霜”是什么东西,也由“白霜”知道那是秋天,从而引导学生会抓重点词去解决问题,使学生会学习。)

第二句

① 指名读。

②“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 ③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④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 思念起故乡来”?(设计意图:由表面词句的理解,再走到诗人的内心,猜猜诗人看到天上的月亮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一猜猜,学生就自然的理解月光照在诗人的身上,也会照到故乡人的身上,诗人由月亮寄托相思之苦,从而体会诗人见到月亮会忍不住思念起故乡亲人的那份感情。)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4)齐读《静夜思》。

(设计意图:这一读,使学生对全诗有一个深入的完整的理解感悟,还学生一个完整性。)

三、写字指导

出示余下的4个生字“举、意、照、层”

1、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2、师逐个范写,生书空,突出对“举”的指导

3、生描红练写,师巡视了解情况,及时纠正不当的,表扬好的

(设计意图:正确、规范地写好字是低年级识字的重点,我们要舍得花时间教孩子写好每一个字,因此,我每个字都范写,在范时稍侧重对“举”的指导)板书设计

3英英学古诗

英英

奶奶

静夜思

望明月——思故乡

教学反思

7.《英英学古诗》练习评测试题 篇七

一、看拼音,写词语。

ān jìnɡ ɡù xiānɡ yuè lianɡ jiào shī

ɡù shi yì si yì cénɡ dī tóu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爸爸是一位教(jiāo jiào)师。

老师手把手教(jiāo jiào)我写字。

2、这篇课文我背(bēi bèi)出来了。

早晨,我背(bēi bèi)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

3、王小宁是个好(hǎo hào)学上进的好(hǎo hào)孩子。

三、按要求写词。

1、近义词

明亮——( ) 思念——( ) 故乡——( )

2、反义词

夜晚——( ) 明亮——( ) 举头——( )

四、选词填空。

1、首 手

一( )古诗 一( )字

2、望 往

一( )无前 一( )无边

3、思 丝

雨( ) ( )想

五、默写古诗并填空。

静夜思

床 , 疑 霜。

,低头 。

这首诗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明亮的__________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上一层________。远离________的人望着那天上的_________,不由得思念起_______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六、你还读过李白写的其他古诗吗?请选一首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英英学古诗 教案教学设计 篇八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3英英学古诗苏教版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静夜思》这首诗绝大部分同学早就都能背诵,但却并不真正理解诗的意思。对于对话这种形式也没见过,更不会读对话。因而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让学生理解唐诗《静夜思》的意思,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能读出课文对话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范读引路,以读促悟,利用插图,创设情境的做法,取得了很不错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意到了教学的层次性,在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时,先进行范读,让孩子们体会出节奏,读出节奏。接着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再进行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感情,韵味。这样,孩子们易于接受,学得轻松。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话特点时:先进行师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对话的特点,然后再指导读自然、流利,要像平时说话一样。

在课前,我还进行了问题预设,如李白在万家团聚的日子,仰望明月会想到谁?学生可能会说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妻子儿女……想到这里时,我考虑李白当时是不是有孩子,有几个孩子?此时李白离家多久了?经过上网查资料我了解到,此时李白虽已26岁,并且离家两年了,但还没有结婚,他是在27岁时结的婚。所以,如果有学生提到他在想念他的孩子,要及时纠正。另外,通过查资料我还了解

xiaoxue.xuekeedu.com

到,“床前明月光”句中的“床”在当时其实指的是座位,唐朝的床叫“榻”。虽然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 中并没有牵扯到,但因为了解的清楚,透彻,使我觉得上课很有底气,很自信。

这节课板书虽总共只有十几个字,当年头一天放学后我在教室练了将近一个小时,力求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学生。

我想,这节课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

有人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这节课上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太过随意。

其次,自己范读的次数有些多,应多给学生们机会。

第三,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处理的有些不到位,应该引导学生把意思背一背。

9.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方案 篇九

雨亭

《英英学古诗》是苏教版第三册的第三课。这篇课文用了和以往课文不一样的形式——“对话”来表现的。这篇课文些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饶有兴味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教学经过: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师:在课前,小朋友都读过第三课了吧?请问,课文的题目是什么?

生:(齐答)英英学古诗。

师:请你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谁能像英英那样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

[在导入新课时,我没有按平时的程序来上,理由有二:1、孩子们对《静夜思》这首诗很熟悉,基本都能熟练背诵了。2、在教学前,孩子们早就读过这篇课文了,何必在导入时绕个圈子兜到课文上,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么?]

生:(齐答)英英学古诗。

师:请你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谁能像英英那样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

[在导入新课时,我没有按平时的程序来上,理由有二:1、孩子们对《静夜思》这首诗很熟悉,基本都能熟练背诵了。2、在教学前,孩子们早就读过这篇课文了,何必在导入时绕个圈子兜到课文上,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提出问题,激起兴趣。

师:请小朋友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看谁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生:好啊!(很有兴趣的`样子)

师: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篇课文中有一首古诗!

生:不,我们以前也有学过有古诗的课文。

生:这篇课文中古诗的意思已经告诉我们了。

师:上学期学过的《咏华山》在课文中也有意思的,还记得吗?

生:(作思索状)记得。

生:这篇课文写的是奶奶和英英两个人在说话。

师:是呀,两个人在说话叫做什么呢?

生:对话!

师:对啦!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不一样,它是以奶奶和英英两个人之间对话的形式出现的。我们以前也练习过分角色对话朗读,现在请小朋友同桌练习分角色对话,好吗?

生:好!(非常投入地读课文)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抛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虽然花掉了一点时间,但孩子们自己发现的答案,比起老师简单的“告诉”,我却认为很值得!]

三、角色问答,深入理解。

师:现在我来做“奶奶”,你们做“英英”,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

(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如果我是奶奶,我还会问英英一些问题呢!

生:你想问什么呢?

师:奶奶年纪大啦,英英说话一长串一长串的可听不懂。慢慢说,奶奶才能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

师:那奶奶更不懂了,为什么非得说“秋天的夜晚”呢?

生:因为秋天的月亮很亮。

师:是呀,秋天天高气爽,云淡风清,所以感觉秋天的月亮特别亮。

生:秋天,有一个中秋节!

师:中秋节又怎么样呢?

生:中秋节吃月饼!

师:净想着吃的!

(众笑)

生: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大最圆。

生: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奶奶明白了。那下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远离家乡的人……

师:谁远离家乡了?

生: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写这首诗的人。

师:哦,这下,奶奶才真正听懂了,谢谢你,我的好孩子!

上一篇:快乐的劳动节小学生作文下一篇:镇城管环卫奖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