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学生郊游作文

2024-10-27

三年级小学生郊游作文(16篇)

1.三年级小学生郊游作文 篇一

我们全家加上爸爸同事全家一起去乡下下郊游。

这一天,爸爸、叔叔还有哥哥都很兴奋,因为他们要去钓鱼,而卧是去看风景的。乡下的毛豆已经丰收了,家家户户都拿出一大堆的毛豆在门口剥。汽车开着开着,终于到了他们要钓鱼的地方。我下车赶紧朝四周望去,开心地喊:“这里的风景真美啊,还有这么新鲜的空气。”刚刚说完,之间一辆拖拉机向着我这边开过来,我还没反应过来,妈妈就把我拉住了。这里有褐色的芦苇,一阵微风吹过,她就像一个小姑娘在美滋滋地照镜子;还有嫩绿的小幼苗,五颜六色的小花儿……我号开心啊,这里看看,那里看看,池塘里面有已经长城的鲫鱼,也有刚刚放羊的小鱼苗。

爸爸他们从车里拿出钓鱼工具去钓鱼了。之间探秘想在鱼钩上装上鱼饵,再把鱼线穿在鱼钩上,然后把浴缸王水里一扔,等了好一会儿叔叔的鱼竿动了,他用力一提,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鲫鱼就被钓上来了,慢慢的爸爸和哥哥也陆陆续续地钓到了鱼。

今天真是大丰收啊!

2.三年级小学生郊游作文 篇二

一、读——指导读书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习作语言进行积累,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 只有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量”, 才能够得到“质”的提升。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提高。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 每读一篇都会有收获, 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 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累。语言积累光靠课内是不够的, 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积累。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合适的课外书, 让他们饱览群书, 从中积累写作材料。课外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 定期检查。另外, 我们也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 逐步加深对语言极其应用的印象。

二、导——激发兴趣, 树立习作信心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在兴趣的促使下积极练笔, 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作文水平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那写作文的最好刺激也就是对写作材料感兴趣吧!”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透彻了解教材内容, 挖掘其中的趣味因素, 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导入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 故事式导入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常常会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进行写作前, 先讲一个小故事, 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会听得很认真。故事讲完后, 教师再让几个学生复述, 然后让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写下来, 这样学生就会很顺利地写完。批改时, 只要故事较完整, 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 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 活动式导入

小学生生性好奇, 精力旺盛。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或者小游戏等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通过他们亲身的参与和设计, 学生都会有感而发,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内容写下来, 就会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三) 情境式导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作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设置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 成语故事或开展活动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听、看、说、议、想、写,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练——设计练笔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用好教材安排的小练笔外, 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

(一) 随文仿写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时, 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天空、小河和原野的语句, 感受文章的色彩美和语言美。之后, 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结构进行《家乡的秋天》的仿写。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 所以, 稍作引导, 文思便喷涌而出:“家乡的田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金黄金黄, 饱满的豆荚笑得咧开了嘴。稻田里像是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 漂亮极了。……”

(二) 随文续写

可以续写的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 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三袋麦子》就可以进行续写。当然, 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三袋麦子》一文给学生介绍了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 学完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第三年三个小动物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既发挥学生的想象, 也给学生创造了一次练笔的好机会。

四、评——注重讲评

提高习作水平作文讲评是指导和批改的延续。长期以来, 学生写作文, 老师改作文, 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实际上, 作文的讲评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 也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脑、动口,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每次作文讲评, 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 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两三篇, 进行集体讲评。讲评时, 出示习作, 由教师或学生朗读一遍,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 然后教师针对文章实际, 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把握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作文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以便今后更好地作文。集体讲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并提出修改意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特别是三年级的起步作文, 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关键在于教师持之以恒的善导、善诱。只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我们才能留住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习作之路上顺利起步。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 《语文课程标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出版社

[3].杨九俊,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3.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三年级;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97-01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作文起始阶段的三年级语文教师,更应该深思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写作意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让学生轻松畅游于习作乐园,也成了我们作文教学的追求目标。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五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时,可先以石榴为例,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一种水果的方法。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可以从多种渠道入手,如:观察感知、利用教材进行想象、练习说话中进行想象等等。我们可结合课文,在“写”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仿写。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是让学生举一反三。”好的仿写就是在创作。如:我们在教完《听听,秋的声音》一文后,就要求学生仿照文中描写大树、蟋蟀声音的语句格式,写一写其他事物的声音。这种仿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分析、抽象、探究、类比思维和创造想象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续写。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可选择结尾含蓄而有较大想象余地的课文。如:寓言《守株待兔》一文结尾,种田人的庄稼全死了。可启发学生:种田人见到庄稼全死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有没有醒悟过来等。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短文。这样,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文结尾的妙处,加深理解课文,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想象能力。

3、改写、扩写。如:古诗《小儿垂钓》,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启发学生,将古代文学语言改编为现代文学语言。适当展开想象,注意行人和小孩的语言、神态、对话环境、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将一首简单的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文学故事,在改编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又如:《新编乌鸦喝水》,由原来的一只乌鸦改编为四只小乌鸦排着队去喝水,它们将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喝到水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形象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要求学生每天看一、两篇童话故事;要舍得每堂语文课前五分钟用来给学生上讲台读或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可按学号顺序开展,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四、同学间互相批改作文

学生打好草稿后,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互相批改作文。为了鼓励学生多积累和运用好词好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要求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多看优点,少看缺点。同学会用一个好词就给十分,会用一个好句子给十分,就这样加上去,不限分。互改下来,有的同学得了二百多分,有的得了一百多分,有的只得了几十分。得分高的同学让他到讲台上去读自己的作文,让大家听后说说自己喜欢他作文里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这样,写得不好或偷懒的同学也会自觉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慢慢学会去完善自己的作文。学生互改后再把自己的作文誊写在正本上给老师批改,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就会逐步完整和完善了。

五、教会学生细心地感受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多彩,写作素材就越充足,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具体,具有真情实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作文素材的习惯,我每周一都会给学生画一个表格,表格里记录着一个星期里自己每天最有趣、最难忘的事。比如:星期一,在学校早餐店里我与同学发生争执。到了周末,我就会给学生从表格里选一件事来写一篇日记。慢慢地,学生就逐渐变成生活中的有心人了。

4.郊游三年级作文 篇四

又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好日子,天瓦蓝瓦蓝,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种植园。一到种植园映入大家眼里的是一草一木片一大片绿油油的田地。大家争先恐后的来到园地里,植物们有的特别欢迎我们,伸出小脑袋不停的给我们打招呼呢!可有些植物害羞似的低着头,一声不吭。

一家摸摸白菜,瞧瞧萝卜,即兴奋又好奇,我不例外,也跟着摸了起来。那萝卜好像刚出生的婴儿,白白的、嫩嫩的,还有那白菜,十分光滑。最吸引我们的植物要数大葱,在植物世界里,它算高大的了,大葱顶如针一般细,而末端十分宽大,葱的上端碧绿无比,绿里稍带点白,像一位穿着军装的军人,注视着远方。

同学们边走边说笑,欢笑充实着天空。

5.三年级郊游作文600字左右 篇五

这儿的人真多啊!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做游戏,还有的在小河边捉鱼……小头爸爸铺开餐布时,大头儿子看见了好多小蝴蝶,便拿了网兜去捉。到吃午餐的时候,大头儿子才满头大汗地跑回来,“哇!有好多好吃的啊!我真是饿死了!”大头儿子说道。他们开始大吃起来,吃完了还拍了好多漂亮照片……

玩了一天,他们收拾完东西,准备走时,大头儿子看到地上有好多垃圾,想起月牙老师说的,吃完东西一定要把它们清理干净,不然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他眼珠一转,说:“小头爸爸你看,绿油油的草地上全是垃圾,我们把这些垃圾扔进垃圾桶吧!”小头爸爸说:“嗯!这个主意不错啊。”

小头爸爸拿起垃圾袋,准备把它们捡起来,这时围裙妈妈笑着说:“你们父子俩比赛,看谁捡的又快又多,还要分类扔进垃圾桶哟!预备——开始!”小头爸爸和大头儿子争先恐后地跑去捡垃圾,不一会就把地上清理完了。大头儿子开心地跳起来说:“哈哈,我赢了!太好了!”这时小头爸爸看到一支钢笔,就把它带回了家。大头儿子问:“小头爸爸,你把这支钢笔带回来做什么?”小头爸爸说:“这支钢笔还挺新的,修一修还能用,不要浪费!”大头儿子说:“小头爸爸这支钢笔送给我吧!我好喜欢!”

“围裙妈妈,今天真开心,我不仅学会了保护环境,还明白了物尽其用,节俭生活!下次我能约棉花糖,小明一起去郊游吗?”

围裙妈妈高兴地说:“大头儿子,你真棒!当然可以约他们了,大家一起玩更热闹啊!”

作者:海光小学三(5)班 刘殷梓诺

6.郊游小学六年级作文 篇六

星期天上午八点半我们全家骑车去郊游作文,我们沿着河堤向北走,刚到那里,一辆汽车就像喝醉酒了一样,朝我开过来,幸亏我及时躲避,这时候爸爸说:“你应该看着马路,小心点。”

我们在郊游作文的途中,看到了红叶李,它有的一整棵都是红叶子,有的上面是红叶子,而下面是绿叶子。不过到了秋天绿叶子也显得嫩黄,远不如春天的叶子。而且落叶很从树上慢慢的落下来。不像夏 天很少有落叶。在红叶李的背后是那叶子很大的梧桐树。在梧桐树的背后是那高大无比的白杨树。我看白杨树有三层楼高。不过我发现了树上的枝杈都朝东方。这时候爸爸问我:“为什么树上的枝杈都 想东方。”因为上课讲过,所以我很轻松地回答出来:“因为植物都有向阳性,而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爸爸说:“错,因为西边是白杨树,它在西边得到的阳光很少,所以才向东方。”

我们随后休息了一会儿,然后骑着车就回去了。

7.浅谈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指导策略 篇七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喜欢, 就会积极地去写。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向学生展示高一年级学生发表在刊物上的作文,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激趣, 还可以运用游戏、故事等方式, 甚至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觉得写作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对于学生的第一次作文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 无论写得好差, 都要给予肯定, 及时地进行表扬。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 有了自信心, 有了成功的体验就不会怕写了。

二、引导学生模仿, 让模仿带领学生起步

我们不能天真地认为, 学生兴趣有了, 一切便成了, 其实, 学生写作的“成品”是否精彩还得看学生表达功夫的深浅。因此, 习作还得从模仿起步,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做“学徒”。模仿首先是善于发现美、认识美。书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的范文佳作, 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 并要求其背诵。如我们的学生在写秋天这方面的作文时就将《北大荒的秋天》中的精彩语句运用迁移并模仿过来了。“大豆开心地笑了, 笑得咧开了嘴巴, 高粱也开心地笑了, 笑红了脸蛋, 稻子也开心地笑了, 笑得弯下了腰。”除了模仿语文书上的课文, 我还善于从学生作品中找出优秀的作品来, 一边读一边和学生分析文章好在哪里, 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拄着别人智慧的拐杖, 我们走上写作的道路就会走得很远。

三、用表扬激励学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语文课堂上,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 表扬能让学生精神愉悦, 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对于学生的作文, 要努力寻找闪光点, 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写得好, 都要用夸张的口吻表扬一下。表扬的方式有很多种: (1) 语言表扬。如“你写得真棒!”“你真是一个小才女!”“你的作文与众不同, 很有新意, 老师为你竖个大拇指。” (2) 动作表扬。如对学生笑一笑:摸摸他的头;拍拍她的肩;为他竖起大拇指;为她拉好衣服的领子, 甚至还可以为小女孩梳一个漂亮的发型。 (3) 送礼物。可以在学生的本子上画一颗五角星或一朵美丽的花儿或一个汽球等;也可以用蜡光纸折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如小兔、青蛙等送给学生。当然, 我还会选择一些漂亮的小纸片, 在上面写上我的祝福语。我也会在黑板上画上一棵大树, 取名为“智慧树”, 在树上画许多智慧果, 在果上写学生的名字, 然后作为礼物送给学生们。当学生有了这些礼物, 他会开心好多天, 学起来会很带劲, 他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就这样, 廉价的礼物引导着学生在写作的路上快乐前进。

四、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

我们在作文课上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让他们调动各种感官, 去亲身体验。这样写起作文来才有话可写, 笑过闹过之后写出来的作文才有血有肉, 才不会空洞, 没有体验, 凭空捏造写出来的作文肯定是干巴巴的。

我带着学生玩“抢椅子”“添嘴巴”“成语接龙”“滚雪球”……玩了好多好多游戏, 一个学生对我说:“作文课还这么好玩, 我们喜欢。”全班同学都大声附和“我们喜欢!”我因势利导, “我们不光为了玩, 你们还得认真观察同学们的语言、动作、表情。”在愉快的笑声中, 在亲身的体验中, 大家都能轻松地完成作文任务。在作文本上我看到光是写笑就写得五花八门“郑彩月捂着肚子笑, 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陈扬笑得钻到桌子下面去了。”“张薇趴在桌上, 眼睛笑成了一条线。”“张仕杰真好玩, 一边笑还一边拍桌子。”……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写作的路上越走越开心。

五、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为求有创意地表达。”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 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 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到生活中去。

春天, 我们走出教室, 去看迎春花、桃花, 看小草, 闻花香, 捉蝴蝶……秋天, 我们走进田野, 去感受成熟的味道, 去体验收获的快乐, 去欣赏画一般的景象:稻子黄了, 棉花白了, 高粱红了, 大豆咧开嘴了……

汶川、玉树地震了, 同学们都哭了, 纷纷掏出零花钱。

会操获得了第一名, 个个都笑了, 笑声响彻云霄。

引导学生走出教室, 感悟生命, 感受生活, 为习作积累素材, 这样就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有言可议。大脑中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写作的“活水”。

多姿多彩的生活装点着学生的心灵,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写作成了一种享受。

六、帮助学生日积月累

叶老曾指出:“写文章是运用语言来写的, 因而语言方面也须下工夫。”

1. 多读书, 多储备

我们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要摘抄在笔记本上, 并熟读成诵, 融会贯通。课间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博采众长, 把看到的优美的词、句、段进行摘录, 并在作文课上进行交流、展示。

2. 日记伴我成长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各不相同。要求学生写日记, 做生活的有心人, 随时注意生活的积累, 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

3. 我心写我想

让学生自由表达, 不受课本的限制, 不受老师的限制, 题目自拟, 内容自选, 做到形式多样化, 取材生活化, 语言儿童化, 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 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只要我们用心呵护着学生的进步, 用心牵引着他们, 他们就会跟着我们快乐地向前走, 令人头痛的作文就会变得快乐起来, 作文就会成为语文学习的一方绿洲。

8.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初探 篇八

关键词:小学起步;作文初探

作文起步阶段,兴趣重于技能,追求学生用愉悦的心情、快乐的方式完成作文,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作文的途径,让其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表达真心实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一、淡化作文概念,用手写心

作文是句子的有机组合,语句通顺、准确地表达意思是作文的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确定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应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应放手让他们去写,让他们自由发挥,按照由说到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要求,形成一种听说读写的作文训练模式。因此,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让学生认识到原来作文就是,“用我的手写我的口,用我的手写我的心”。

二、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也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让学生愿写、爱写,也就是顺应儿童的天性,不拘形式,自然写作。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也就是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到写作并不难,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叮嘱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要写作文了,一定要认真学!”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我们要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入手,从一句到一段,从一段到一篇的过渡,日积月累,一篇成功的作文就诞生了。

三、抓住生活契机,积累素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累素材对于学生写好作文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学生觉得作文难的原因之一是胸无成竹,头脑空空,无话可说,无米下锅,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除了学生语文课本上的基础语言知识外,教师平时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很多,学生可以在背诵课文的同时,把优美的语句记录下来,以备自己在写作中使用;课外的时候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警句、古诗词、儿童诗歌并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在平时的实践课程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并要求把活动情况写下来,在写时要减少具体的约束,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具体指导要做到: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小到大;由放到收;由宽到严;由扬到抑;由活到死。

四、培养观察能力,多读多写

罗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告诉我们,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学生要用心去观察,要用自己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体会生活中的美。有了丰富的观察、积累,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学生在写作时才可能有话可写、文思泉涌,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留心观察,同时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重要的是坚持下来,形成习惯。对于观察的对象和途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互联网上查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外出旅游的所见所闻等都是学生观察并获得写作素材的方式,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利用空闲时间多练笔,在练习的过程中,多写一些想象、幻想类的可以发挥创造性的文章。

五、拓宽教学途径,灵活教学

作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资源丰富,应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累、感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自然,面向未来,实现内容选材的综合化、多样化、人文化。在教学中要通过以下途径教学生作文。即在生活体验中教学生作文;在游戏活动中教学生作文;在观察想象中教学生作文;在阅读实践中教学生作文;在合作互动中教学生作文;在社会交往中教学生作文;在问题探究中教学生作文;在课程开发中教学生作文。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把观察大自然、游览名胜古迹、参加社区活动、了解民情风俗、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关注热点问题、网络信息的搜集等,让这些成为作文选材的内容。

六、重视讲评艺术,享受成功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无论学生写得怎样,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在表扬之后,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他们才会乐于多读多写。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是太好,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让其产生写作兴趣。如果教师在讲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好材料,丧失写作的兴趣与信心,以后,这些学生就会“望文止步”,对写作文失去自信,不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对学生较少的班级力求一篇作文讲评两次,学生把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教师先粗略地看一遍,对于写得差一点的学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指导,要求他们再写一次。讲评时,除了表扬写得好的,还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学生,特别是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坚持正面引导,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他们用的一个好词、写的一句好话,都给予表扬,学生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称赞,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位教育家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面对“起步作文”这只拦路虎,相信我们只要善于思考、勇于尝试,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俯下身子教作文,相信我们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9.郊游小学四年级作文250字 篇九

星期二,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到二七区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我们都非常激动,怀着一颗好奇心出发了。

一下车,老师便带领我们走进教室,给我们讲防灾知识和自护自救的方法。然后,老师带领我们去了植物园,她指着一个像皮球一样圆的叶子,告诉我们它叫:“黄阳球”,“黄阳球”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树木,叫:“法国梧桐树”,它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净化空气。还有“摇钱树”,它的.花像一个个“大元宝”。我们还认识了“大叶女贞”和“广玉兰”等其它植物。

接着,我们走进了菜园,菜园里有白胖胖的大白菜;有绿油油的生菜和香菜;有又细又长的大葱;还有像鞭炮一样的红辣椒。

10.郊游六年级作文 篇十

在阳光明媚的星期天,爸爸妈妈计划我们全家去公园里郊游。我高兴的一大早就起床了。一直在妈妈的旁边嚷嚷着:“快点准备出发。”

到了公园门口,我眼前一亮,好漂亮的公园。周围的风景很优美,高大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鲜花。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真是新鲜啊!接着我们来到一块大草坪上,已经有许多小朋友在那里玩了。 有的小朋友在跟大人打排球,有的小朋友在一起嬉闹,有的小朋友在跟大人一起拍照。这时那位打排球的叔叔不小心踩到了一块香焦皮摔倒了,大家都笑了。这时我的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了,妈妈知道我 肚子饿了,妈妈把准备好的塑料纸铺在地上,妈妈拿出两大瓶饮料,几个汉堡、一些面包和一些水果。我们正准备吃的时候,一只小狗跑来了,把一个小男孩的鞋子叼走了,小男孩紧追不舍,大家看见 都哈哈大笑。

我们一直玩到中午,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公园,这次郊游真好玩。

11.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作文 篇十一

关键词:指导;创设情境;点拨和鼓励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48-1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要写简单的作文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何况作文是一项最有创新性的语言思维表达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作文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虽然小学生在一二年级就已经接触了说话、写话的训练,但那些训练都是比较简单、零碎、不成系统的。把话写完整,写具体,是三年级小学生作文入门的一项能力。面对新事物,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既要授之以渔,更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不能掌握恰当的方法,他们有可能从此不知该如何作文,甚至害怕作文,更不要说提高作文水平了。根据三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遵循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进行如下指导:

一、引导学生从熟悉事物入手

只要留心,身边事事皆可作文。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写作文,开始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人或事,如:布置学生们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母亲。作文课时,就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情景,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形式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如教师可以问:“你的妈妈长什么样?她在干什么?怎么干的?”还可以再具体些,如:“妈妈的眉毛长什么样?眼睛、鼻子、嘴巴长什么样?”等等,因为这是学生们通过自己观察而发现和感受到的,所以,他们就有话可说,而且说出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慢慢引导,学生们不会再觉得写作文是什么难事,也不会再认为写作文就是编故事,教师们也不再为小学生的作文入门而发愁了,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教师要学会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

二、创设情境,强化说话、写话训练

1.扩充练习,培养能力

通顺、简明、连贯是对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如要文章更美,还应对语言有更高的要求:即准确、生动、具体。莫泊桑说过:“不论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一个词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三年级的小学生初学作文时,往往写出的都是简单的词句,文章读起来干涩,不生动。教师急于求成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如扩词,扩句的训练,时间长了,同学们就会掌握如何将句子说具体了。例如:“花”,可以引导学生们如此扩词、扩句,“鲜花”→“一朵鲜花”→“一朵美丽的鲜花”……长此慢慢引导下去,学生们的语言能力一定会有很大长进的。

2.巧用成语,生动语言

有人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把文章点亮。我想,成语就是“萤火虫”,用好了这只“萤火虫”,相信它一定会为你的作文增添绚丽的色彩。

我们语文教科书的单元练习中一般都有读背成语的内容,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积累了许多的成语,新课标要求学生们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使用这些成语,如:学生写雪,就可以用上“鹅毛大雪”、“翩翩飞舞”、“银装素裹”等成语,在文章适当处使用成语,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这样的语句就比不用成语时生动得多了,令读者回味无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在无形中就变得生动了。当然,不该用成语的地方就不要用,以免造成画蛇添足的后果。

3.修辞运用,丰富内容

在三年级学生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们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恰到好处地使用修辞,能够让学生的语句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趣,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也能更传神、凝练地表情达意,增添文章的风采,让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4.课文依托,掌握结构

对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应该是写作的最好的范例了,每一篇课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所以,教师在学习课文时就要渗透写作教学,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如何选择题材,如何安排结构。

三、及时点拨和鼓励

作文本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学生写出的有可能并不是最好的作文,但只要是他们真心的感受,教师都不要随意加以否定,而应尽量给予肯定。教师更不要教学生从小讲套话,这种扼杀个性的劣举我们不能做,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写出自己的风格,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这就要求教师看到每一位“小作家”的可挖掘之处,及时、正确的给予点拨。三年级小学生刚接触作文,所以教师要用鼓励的方式让他们对写作文充满信心,让他们不再畏惧作文,甚至要让他们喜欢上作文。

12.三年级小学生郊游作文 篇十二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教学探索,想象空间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作文, 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 因此有很多学生便对作文心生畏惧。为了让学生爱上写作, 喜欢上作文, 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能在作文的世界里遨游。

一、鼓励学生有多种想法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作文, 未免会想“我要怎么写?我这样写对不对?”脑海中会一直想着老师对大家的作文要求, 从而限制了自己的想法。殊不知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求只是一个大概范围而已, 并不是一定要学生遵从老师的要求、想法。因此, 在教学中不妨对学生多鼓励, 鼓励其发散思维, 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一次以自我介绍为主题的习作课上, 我先让学生自行交流, 然后上台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刚开始, 学生说出的想法几乎和我给出的范文差不多, 都说自己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性格开朗活泼、很粗心马虎等, 千篇一律, 让人觉得毫无特色。于是我提醒同学们:“这世上只有一个‘我’, 这个‘我’是与众不同的。因此大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一个真实的自己, 表现自己的新奇有趣就可以了。”接着一些学生就开始寻找自己的特点, 说说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了:有的说自己长得很特别, 扁扁的头像是火柴人, 自己很喜欢这样有特色的自己;有的说自己很自恋, 最喜欢唱歌给别人听, 是个名副其实的麦霸;还有的说自己不走寻常路, 别人写信给爸爸、妈妈, 他却喜欢写信给大树、小鸟, 尽管知道它们都收不到, 但是写起来却停不下笔……孩子们越说越有趣, 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形象就在我们的眼前。我还适时地肯定和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在一个个有特色同学的引领下, 全班同学也逐渐放开自己想象的空间, 从自己的外表、喜好、性格、脾气、优点等方面介绍自己。那节课后, 学生的习作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二、肯定学生的想法, 树立写作信心

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 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一些学生很有想法, 但往往不够自信, 以至于不敢想象, 不敢下笔写作。为此, 我先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 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在一次童话作文课上, 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并说明自己喜欢这篇童话故事的原因。然后再利用课间展示动画人物、动物等可爱形象, 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编撰故事。刚开始他们不敢动嘴说, 只是根据老师给的范例说了一些差不多内容的对话。于是我开始提示他们:“想象是没有正确答案的, 你想怎么想、怎么说都可以。只要你们的想和说都符合注意要求即可。”这时候学生兴奋起来了, 他们觉得没有“正确答案”的想象实在是太好了。他们开始围绕乐于助人、刻苦学习、孝敬老人等主题讨论起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想象思维得到充分引发和锻炼, 写作兴趣也提高了, 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注重作文评讲课, 让学生积极参与, 激发思维的交流

从说到写,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是评讲作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而在评讲阶段, 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尤为重要。要给学生交流的空间, 激发他们的思维, 这样他们才能在以后的写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于是在评讲作文课上, 我常常让学生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听完后, 同学们可以向作者提问, 作者也能就这些问题和大家展开讨论。还记得一次讨论上, 学生还为了童话习作中小狗为生病的狗妈妈偷药行为的对错讨论得热火朝天。而写这篇作文的学生还感到非常骄傲, 自己的作文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更加激起他的写作信心, 表示要更多地练习习作, 写出让大家都喜欢的作文。其他学生更是跃跃欲试, 想让自己的作文也能读给大家听。

这样的一个评讲课上, 学生作为一个主体积极地参与进来, 评讲课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在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评讲中, 学生能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也能向写得好的同学学习他们的优点。

13.郊游二年级作文 篇十三

我家附近有废弃很久的铁路,我很早就想去那里玩,可最近忙于复习功课期末考试,答应我等考带我去,可等我考试结束后,天天阴雨绵绵的鬼天气心情也像天气糟糕透了。

好不容易熬到天晴了,是阳光的好日子,我和死缠烂打非得逼爸妈带去。没办法爸妈带我去。很快来到目的.地迫待地玩起策划的“独木桥”游戏。决定分俩组,爸妈一组、我和一组。先由爸妈来挑战,分别站上铁轨往前走、刚开始还算走得稳可没走几米就摇摇晃晃,因失去平衡而掉了。

该是我和来挑战的了,交头接耳了半天终于好办法。来到铁轨上手拉着手、一步一步翼翼地往前走,快有二十几米的我和有点得意忘形了,身体也开始摇晃,好状态好险差点掉。最后终于了,爸妈都给鼓掌。

14.郊游二年级作文 篇十四

假日,爸爸妈妈、我和我的一些亲人,组成一个团队一起去红海湾旅游。

来到红海湾,阳光灿烂,天蓝蓝的,水碧蓝碧蓝的。忽然我想起的一句话叫做“天连水尾水连天”。海浪拍打着礁石,把一块块礁石打磨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海面白浪翻滚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海浪像一波又一波的水墙漫天卷地般向岸边涌来。沙滩金灿灿的,有的人把沙子变成了一座座大山,有的人把沙子变成一座座城堡,还有人把沙子堆成一排排水坝。

夜晚,天空黑乎乎的海也黑乎乎的,只听得见海浪的声音,亮晶晶的星星在天空一闪一闪地。

15.三年级小学生郊游作文 篇十五

1. 激情导入 (有益、有效的环节)

那次听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五”, 内容是举例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还可以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那节课开始, 教师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讲解:同学们, 想必大家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五六岁的小男孩颤巍巍地端着一盆清水请妈妈洗脚, 这情景让多少人热泪盈眶!同学们, 这是一种美好心灵的体现, 一个五六岁的小孩都懂得感恩, 那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以“感恩”为话题, 写写自己与父母的事。

点评:教师以学生们熟知的公益广告导入课题,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达到了引发爱的共鸣的良好效果, 为本课教学的深入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2. 互动交流 (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先是组内同学互说, 然后学习小组推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代表小组进行交流。要求表达有条理、语言生动、表述的内容清楚。有的同学讲为父母端杯热茶, 有的同学讲为父母洗袜子、手绢, 还有的同学讲在“母亲节”为妈妈送康乃馨, 当爸爸劳累时为爸爸捶背……当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师因势利导, 又进行了情感调动:我被你们的真情打动了, 同学们是如此地孝敬父母, 用自己实际行动为父母献上了一份孝心。现在让我们再为父母献上一首感恩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师边说边播放歌曲录音。

点评:互说、交流以及教师进行情感调动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课的亮点所在。但是, 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语言引领, 使亮点不亮, 导致下面的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

3. 从叙到写出现“断层”现象 (问题显现)

教师启发: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写的是一篇写事的文章, 写事的文章应写清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现在请大家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是听到的关爱父母的事情。

当真正拿起笔要写的时候, 我发现有的学生东张西望, 有的学生把本子翻得哗哗响, 有的学生一脸茫然。20分钟后, 只有几个学生完成了作业。

点评: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训练, 使得从叙到写时, 学生遇到了“不会写”的障碍。

二、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笔者认为, 教师应补充以下环节消除作文教学中出现的“断层”现象。

1. 将阅读中的体会、感悟渗透到作文教学中。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是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方法的过程。当教师做好情感的铺垫后, 应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描写叙事情节所用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欣赏的某种描写方法将自己平淡的叙述变得更加生动。如, 引导学生将“妈妈那天下班了, 说累得很, 就坐在沙发上休息”这句话改写成比喻句“妈妈那天下班了, 进门就‘倒’在沙发上, 像一根软软的面条, 显得疲惫不堪”。

2. 出示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赏析、借鉴。

由叙到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才能实现这个跨越。为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师必须给学生出示数篇文章中的精彩片段, 引导学生掌握片段中的描写方法和布局谋篇的技巧。

3. 激励学生交流, 为学生搭设互动的平台。

初次脱稿后, 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其他学生听, 让其他学生评析。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对于评价的学生和被评价的学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被评价的学生能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评价的学生能看到别人作文中的精彩部分, 进而汲取精华为自己所用, 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4. 二次修改, 鼓励学生追求作文的更高境界。

16.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篇十六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掌握的词汇不多,认识的事物不丰富,见识也少,普遍存在怕写作文,怕作文写不好,作文无处下手等问题。因此,必须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突破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想方设法指导好初学作文的学生,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研究作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树立作文的信心。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指导学生的。

一、善于积累词句,丰富习作语言

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如果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积累优美的词句,就会造成词汇量少,语言贫乏,等到写作时感觉无话可说,不知道用什么词句表达更清楚、更生动,这就需要平时勤于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言的储备量,丰富自己的语言。

首先,课文内容是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最好资源。语文课本上的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好词佳句相当丰富。我们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材料。

其次,课外阅读也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好资源。 在我班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课外书半小时以上,要求家长监督配合。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好还是选一些让学生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感兴趣的书籍,如可以是一些成语故事、儿歌、童话、寓言;还可以是谚语集、歇后语集、名言警句集等。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要做好笔记,摘抄好词佳句,并且要熟读成诵。

只要坚持下来,经过长期慢慢的积累和内化,这样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就会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孩子们在写作时就会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了,也就会“文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办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地方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部分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紧密结合阅读,提高习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是习作的最好例子”。语文教材所精选的每一篇阅读课文,可以说都是经典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不仅题材和体裁都很广泛,而且内容也相当丰富,特别是在思想感情、写作技巧、文笔文风等各方面都是学生学写作文的最好材料,也可以说是学生习作的最好 “样本”。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巧妙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习得写作方法和技巧,注意把平时的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辅导,使学生得法于阅读,得益于写作。

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的感受“黄色的、红色的、金黄色的、金色的、橙色的等词语,深刻地体会秋天的特点,到学写“秋景”这类作文时,自然而然的就能做到眼中有秋景,笔下有秋文。

阅读教学,要持之以恒地把读与写的训练有机结合,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了写作方法,为写作打好基础,做好铺垫。提高写作能力。

上一篇:党员自荐下一篇:大雪之后400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