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

2024-10-22

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精选12篇)

1.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 篇一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以偏远农村为例)

一、农村幼儿混龄教育现状

1、师资欠缺,硬件设施差

幼儿园的管理规定按不同年龄分班的,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计划;可是农村大多数幼儿园是小学附设的,没有多余的师资和的教室,更无游乐设施。一个学校就一个教学班,更恼火的是学校只安排一位老师(每学期不固定,多数是受照顾的)管理这些大大小小的混龄孩子。孩子们也只能四岁多才能上幼儿园,因为年龄太小了,老师照顾不过来,2、活动难开展,管大舍小,在开展活动时,幼儿的变化大、情况问题多,有时根本无法按照计划走。大孩子注意力时间长,甚至可以超过一个小时,而小孩子,再有吸引力的活动,一般呆个十多分钟还是抬屁股走人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迥异,即使是处于中间年龄段的孩子,他们也经常需要更多额外地关注。甚至还出现过多次大孩子模仿小孩子,看小孩子不上课了走掉了他们也跟着走。在活动内容的编排这一块最让老师头疼了,内容太简单的活动吸引不了大孩子,同时小孩子也要乱跑,太难了又只适合个别的大孩子。比如诗歌朗诵,大的孩子都会背诵,而小的还不会认;讲故事的时候,大一点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可以讲字多图少情节曲折的故事,而小一点的孩子根本静不下来;画画问题尤其突出,一般3岁左右的孩子仍处在涂鸦期,而大孩子可以画出一个故事来。所以多数时候老师只照顾大孩子的活动和学习,小孩子管管安全就行。理由:①、大孩子年龄大好管理。②、大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老师应该多用一点心,让他们学点东西。③、小孩子年龄小,并且在幼儿园时间还长,老师机会把他们照顾好,让他们学好。什么叫混龄班呢?就是一个班里有不同年龄段的大、中、小班孩子,这就叫做混龄班。那混龄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育者对混龄班的教育就叫混龄教育。幼儿混龄教育对于我们老师的要求很高,因为在混合班中的孩子年龄不一样,势必要求老师只能开展因材施教的方法,也就是说老师必须关注每个个体,用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方法进行教育,这包括年龄、兴趣、能力水平等特点。

二、农村幼儿混龄教育策略

在西方一些教育家已转向混龄班教学研究,萨特利(1975)根据任何同龄儿童的发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一不真的事实,认为同龄编班所依据的成熟论和发展阶段论仅仅是一种逻辑模式,并不是每一年龄阶段幼儿思维的实际情形,认为混龄编班模式是符合儿童个性发展的有效组织方式。近年来,混龄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现行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我国大中城市也有试点。而农村幼儿混龄教育不是搞特色拉生源,更不是必赶潮流走前端,而是势在必行,可怎样使农村幼儿混龄教育在现有情况下上一个台阶呢?

1、教育者不断学习,利用有限资源创建优秀的混龄教育。

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单单依靠自己的能力是没法改变幼教师资、教学设施和环境的;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只有不断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而不是一味的要别人改变来适应自己。”所以我们农村幼教工作者就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俗话说:“因为专注所以专业”,不管是不是专业老师,只要在幼教岗位上,都要努力改变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能力)来适应农村现有的幼儿混龄教育现状,利用有限资源创建出特色的幼儿混龄教育。

2、做通做好家长思想工作,提升家长的意识。

首先,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教育者利用孩子间的同龄互动、异龄互动,共同促进的方法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幼儿的年龄差距导致现有水平的高低,这就可以发挥混龄教育的优势,让年龄较大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幼儿带动年龄较小的幼儿,让其相互促进,不同龄年龄的孩子的交往能力都可得到锻炼,同时对孩子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次混龄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混龄班的孩子有大有小,大孩子的能力和接受水平肯定会比小孩子强。他们生活学习在一个大集体中,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关心照顾帮助小孩子,为小孩子做榜样,教小孩子学本领等等,一种无形的责任悄悄地落在了他们的身上。

最后,混龄教育能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很多孩子都从入园时的“弟弟妹妹”变成了“哥哥姐姐”,从被人照顾到开始照顾别人。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没有哥哥姐姐,他们就缺少生活和游戏中模仿的榜样。毕竟,大人的教育和小孩子间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事物有不同的观点,年龄小的孩子更愿意接受哥哥姐姐们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在一起有一种亲情,彼此承担责任和义务,在与同龄孩子相处时往往没有这种感觉。大孩子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逐渐忘掉在家时接受帮助的特殊地位.小的孩子怀有崇拜心理,会用感激的态度服从大哥哥大姐姐的要求.大孩子不会像父母那样全面包办,他们会要求小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一起收玩具等.如果不服从就不让参加活动,这是最伤心的惩罚.为此,小的孩子必须“听话”,不敢像在家那样,以发脾气来要挟大人.3、根据不同年龄段对班上幼儿进行位置的编排及分组

混龄班与同龄班不同的不止是因为年龄的差异,它每年都有新入园的和

离园的。所以老师要根据年龄大小不同把班上幼儿分成大、中、小三大组。刚入园的孩子挨着没有门的那面墙坐,因为是刚入园的,行为习惯很不好,一不留神就会溜出教室;那么让他们坐在里边,这样跑出去的机会就会很少,因为等他走到教室门口时,老师已经注意到了。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挨着有教室门的那面墙坐,这些孩子已经上过幼儿园了,基本了解幼儿园的常规知识。最大的孩子坐在中间,这些孩子只有最后一年就要毕业了,那么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就会高一些;大班孩子上课的时间长一些,内容深一些,坐在中间就更容易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4、混龄班级的教学实施

教育者的教学原则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而教育都是相通,混龄班的教育也是一样。从日常操作到幼儿感官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在进行活动时,可以不按幼儿的年龄分组,而按幼儿的能力、爱好、发展情况以及上课状态来进行分组,比如跳绳是大班幼儿进行的体育活动,如果中班的幼儿很喜欢就让他们跳,鼓励他们去尝试,对于那些能力弱的老师也不过多强调。在进行数学活动时,一般分组活动多一些。而语言、科学、艺术活动时,可分组也可不分组,但是老师要对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幼儿愿意做那个层次的要求就做那个层次的要求。如:音乐活动‘伞的世界’老师可以对每一个组提出不同要求和共同要求。小组的幼儿主要是参与游戏,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中组幼儿重点掌握一种乐器的打击节奏;大组幼儿能掌握两种以上的打击节奏,最后全体幼儿能跟随音乐较为合拍地合作游戏。

假设每个儿童在上午的大多数时间内可以在幼儿园的任何一个活动区域活动,或画画、或制作、或阅读、或表演,在这样的一种组合方式中,儿童或以兴趣相同为一组,或以年龄相同为一组,或以能力差异不大为一组,这一组孩子的学习进度大致是一样的。

(2)、在班上经常开展一些关爱他人的主题教育。例如:“找朋友”、“一帮一,一带一,一教一”、“我的好朋友进步了”、“学做大哥哥和大姐姐”、“关心生病的小朋友”等主题教育。不论是小的孩子还是大的孩子,其实在混龄班都是一种锻炼:年龄小的孩子要学会与人沟通从而在社会群体中寻求帮助;年龄大的孩子就要学会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这样才能帮助那些能力比自己弱的孩子。

一个儿童在混龄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到成为“强者”。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自信心不是被削弱,二是越来越强了。

三、追随先进教学理念,为农村幼儿混龄教育开辟一片蓝天。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合作与交往,儿童向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更加自然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而且不感到受压抑,年长的儿童不但可以巩固加深自己的知识,并且还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一切被年幼者重复,从而督促他们会做得更好。

我国的混龄教育近年来也受到一些重视,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行,独生子女增多,在家庭中处于娇惯地位,普遍认为混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所以有的幼儿园效仿蒙氏混龄教育,有的为了增加办园特色吸引家长而混龄班,当然也有认识到混龄的教育好处而正在尝试的。

结合农村现状和文献综述仍然看到混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更多的学前教育学者去学习与研究更好的解决农村混龄现状与城市独生子女问题。

2.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 篇二

一幼师的素质

在混龄教育当中, 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观察技能以及教育的机制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种混龄教育的活动组织和教育实施不仅仅对幼师的授课内容有一定的要求, 还对幼师的观念和行为有很高的要求。在混龄活动中, 教师面对的是年龄不同、发展水平不相同的孩子, 这就要求幼师本着以幼儿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要根据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制订教学计划, 对幼儿进行适宜、有效的个别指导, 还要针对所有孩子的共同特点和需要进行全面的教育。在混龄教育的应用实践中, 幼师要以幼儿为核心, 为幼儿提供足够丰富的材料和有效的指引, 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混龄教育师资的建设是有效开展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基础保障, 所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混龄教育师资队伍是很有必要的, 这也是幼儿园能顺利开展混龄教育的最基础的要求, 因此幼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提高观察、指导能力来对幼儿进行帮助和教育。

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设定

中国实行新课改之后, 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实践形式就分为两种, 一种是混龄编班, 也就是把不同年龄的幼儿放在同一个班级里进行生活和学习;另一种就是开展混龄区域活动、游戏活动, 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游戏环节中产生互动。这种活动可以是全园的, 也可以是跨班的。在中国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是按照传统的年龄来划分幼儿并进行分班的, 如今混龄教育的实施对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更多、更细致的要求, 针对各个幼儿园的混龄编班和混龄区域的活动, 要对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一定的了解, 根据水平的高低来设定适合幼儿的课程内容, 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向。尽管每个幼儿的年龄不同、身心发展不同, 但是幼儿本身也还是具备一些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的。所以在对混龄教育的目标进行设定时, 要注意相对整体性的目标, 还要考虑幼儿发展的共同目标。对目标的设定不同, 教学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 要设定适合每个幼儿的教育教学内容, 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选择适合幼儿自身兴趣发展要求的内容, 从而选择合适的混龄教育模式, 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和小伙伴互动的机会并加强对其指导。总之, 幼儿园对课程内容的设定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格外注意对幼儿的适用性。

三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幼儿是在跟环境、小伙伴之间的交流互动里进行全面发展的, 所以幼儿园的环境非常重要, 学习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载体。混龄教育的创始者蒙台梭利, 非常重视对幼儿环境的创设, 在他的理论概念中, 认为幼儿是混龄教育的核心人物, 环境则是混龄教育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 所以说如何创造出丰富的物质环境和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的一个大挑战。幼师通过提供给幼儿丰富的、不一样难度的材料, 指导幼儿在自己的发展空间中选择合适的材料, 通过和材料的互动达到幼儿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爱与尊重”是混龄教育的灵魂, 幼儿园实行混龄教育最大的价值就是提供了一种近似生活的学习环境, 弥补了一些独生子女的同伴缺失感。因此, 幼师要给幼儿创造一种充满爱、包容、关心和温暖的学习生活环境, 让幼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混龄教育的关键, 所以幼儿园的环境建设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 从环境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家长和幼儿园通力合作

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的实际困难有一部分来自于家长的不支持, 因为有些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 不同年龄幼儿的家长对混龄教育的价值没有足够的了解, 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跟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学习会跟不上学习节奏, 容易受欺负。所以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一定要开家长座谈会, 跟家长做好沟通, 让他们不要有顾虑, 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家长和幼儿园通力合作,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幼儿更好更快地成长。

五结束语

国家实行新课改之后, 对幼儿的教育也抓得更紧了, 所以我们要跟随国家教育教学发展的脚步, 积极热情地促进混龄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尽管这当中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但是我们都要去解决、研究和克服。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和指导工作, 使幼儿在幼儿园中能获得很好的教育。混龄教育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发现其中的问题, 解决问题, 使我国的幼儿教育更上一层楼。

摘要:混龄教育的优势就是能让幼儿有多种身份, 多种身份可以使幼儿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混龄教育无论是在理论中还是实践中都有利于幼儿的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本文就幼儿园在开展混龄教育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做了详细的分析, 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教育,问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曹鑫莉.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面临的挑战[J].教育导刊 (下半月) , 2013 (12) :71

3.混龄教育中幼儿的别样“分享” 篇三

关键词:混龄教育;分享行为;真善美

现代学前教育界对“混龄教育”的理解是将幼儿园里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组织在一起游戏、生活和学习,实现推进幼儿社会、语言等各项能力发展的教育。正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谚语突出的正是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特征的稳定性,因此,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混龄教育”的提出者玛丽娅·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认为在混龄教育环境中幼儿能够扩大交往的空间,扩充交往的技能,让他们吸取更多层次的交往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如帮助、合作、分享、秩序、谦让、负责等)。在混龄教育中,幼儿社会方面的发展应该显得尤为突出。我们幼儿园的特色就是混龄教育——班级内以“家庭式”模式进行编组,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每个家庭都有老大、老二和老三,即大班、中班和小班三个年龄段的孩子组成,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大部分以“一家人”为单位开展。混龄教育中的“大带小”,推动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中社会化的发展,提高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分享,作为亲社会的一种,它对个体品德与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混龄班的孩子较平行班的孩子相比,独占行为减少很多,每天都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分享故事,这些故事里孩子们的分享行为正丰富着他们人格中的真善美。

故事一:零食共享时光

上午组织了孩子们第一次户外写生活动,我和孩子们是一样的兴奋。来到目的地滨江龙腾大道卢浦大桥组织孩子们安坐好后,家长老师就带领孩子们开始了户外写生。孩子们学得很认真,能够按照家长老师教授的方法来绘画,画出来的效果很好,吸引了很多围观的爷爷奶奶来观看,还连连赞不绝口!

绘画作品收集好之后,就组织孩子们进行了“零食共享时光”——大家按照一家人的位置坐好,将自己带来的零食都拿出来放到了野餐垫上,迫不及待地开始享用起来。原本以为在家里面是“小太阳”的孩子们会独享自己带来的零食,可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出乎意料:

情景一:“哥哥,你的好吃的呢?”“我没带,我只带了一瓶水。”“那你和我一起吃吧!我妈妈给我带了好多蛋糕和薯片,还有水果呢!”“好啊,谢谢!下次我一定带,然后咱们俩一起吃!”

情景二:“浩×,你尝尝我的这个葡萄,可甜了!”“好的,谢谢哥哥,很甜!哥哥你也尝尝我的这个面包,里面有水果的!”“呵呵,我刚吃饱,谢谢!不过我可以吃那个薯片吗?”“好呀!我来帮你打开吧。”“谢谢,我们的东西可以互相吃的,随便拿哦!”

情景三:一个老大在野餐开始之前说:“我们这边有好多人,大家都有这么多好吃的,不如我们一起分享吧,这样我们吃的东西就好多了,你们觉得怎么样?”“好!你们先吃我的,我这个海苔很好吃的。”

情景四:“老师,老师,给您吃一口我的饼干,很好吃!”“老师,您尝尝这个黄色的猕猴桃,妈妈说这里面维C很多的,女孩子吃很好的。”“玖×妈妈,您吃我的薯片吧,很脆的!辛苦您啦!”懂事的孩子们看到一上午老师和家长义工们的辛劳,纷纷拿出自己的零食与关爱、照顾他们的大人一起分享。我们真的是甜在嘴里,美在心里。

“分享”启示:

在这个“零食共享时光”里我看到了已经渐渐远离成人的别样儿童世界:这一幕幕的“分享”已经彻底颠覆了社会对这些独生子女霸道、自私的“小皇帝”形象的舆论,“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分享着美食,趣事。这个分享,它的真正含义并不是使孩子能够获得更多种类的食物,而是在分享的这一过程中感受彼此的尊重、互相依赖的友情,感受用食物的“分发”换来的精神上的快乐享受,增进“一家人”越来越和谐的感情。在混龄教育模式下,小班孩子可以在老师和中大班孩子的提醒下注意、了解他人的渴望和情绪,大班孩子会站在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角度来考虑问题,体验他们的感受,并且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和帮助。在混龄环境中,孩子们的分享行为更具层次性,并非平行在同龄孩子之间,而是交叉发生在各年龄段孩子们的身上。

故事二:编织“爱的礼物”

期末“中国文化节”的脚步近了,为了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百善孝为先”的精神,全园的老师都在组织孩子们为自己的家长准备一份“爱的礼物”——幼儿自己手编围巾送给家长,我们班级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一周是轮到了8号和9号家庭开始编织围巾。由于前几天的学习,动手能力强的老大和老二已经能够比较熟练上手了,老三由于大、小肌肉发展水平稍差一些,编织起来显得有些费力,对编织方法掌握的也不是很熟练。在自主学习期间,这两个家庭的小朋友就被召集到娃娃家里来编织围巾。当我过来进行指导的时候发现8号家庭的老三果×不是很会织,对毛线的缠绕方法掌握得时好时坏,随即我便对他进行了指导。教过一遍看到果×已经掌握方法后,我就开始指导其他小朋友了。不一会,我听见了8号家庭的老大“小眉毛”的声音:“弟弟,弟弟,你弄错了,线不能那样缠,要一个小牙齿挨着一个都换的,不能跳着弄,你先停下来,看看我是怎么编的。”原来果×又编错了,有些脱线了,他的老大正在对他进行纠正。果×很有耐心地看完哥哥的指导,自己又开始正确编织。

可是,没过多久,“小眉毛”的声音又出现了:“弟弟,你这里也错了,我先来编你的,你看着啊!用点心,老师说过眼睛不要看别的地方。”原来老二萌×一边看着建构区的小朋友一边编围巾,有好多地方脱线了。这个老大就一边自己工作一边观察自己家的弟弟有没有出错。果然,在“小眉毛”哥哥的纠正之后,果×和萌×的围巾已经编出了一段,看来大家的收获都不少啊!

在我看到9号家庭老二琨×对编织方法掌握得不牢时,便随即对他进行了指导。“琨×,你这样编是有些吃力的,速度会比他们都慢一些。现在像我这样,将线放到垫子的后面,抓住下面的线将它绕过这个齿轮,然后下一个也是这样就可以了,你试试。”琨×在试编几下之后还是有些慢。看到这个情景后,他的老大“淡定哥”开口了:“老师,我觉得你给他换的那种方法不适合他,他应该要看到线才能抓到,应该将新线放到肚子那面,看着绕会更好,我就是这么做的。”说罢便示范给我们看他的创编方法。果然,这种方法更适合他的老二,琨×也很快就上手了,编织的速度提上来了。

“分享”启示:

用心编织爱的礼物,同时孩子们也在分享他们的经验:大班的孩子将自己习得的编织方法和技能与中班、小班孩子交流中进行分享,在教授他们的同时,大班孩子自己对这个技能也获得了巩固与深化,从编织出的围巾中孩子们感受着分享经验的乐趣;老大对我教授方法的更正,完全是将他自己在操作实践中改良的经验贡献给我和其他的孩子,在这一分享的过程中他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多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获得如同做了“好事”之后的自我满足感和自尊感。哥哥对弟弟经验的分享,已然超出同年龄段孩子们彼此的经验分享,这种分享并不单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总结,更是“大带小”的经验传授,一种心智的互相吸收。

混龄班这种小社会,小家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传统大家庭式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环境。混龄教育融合了多层次、更加丰富的同伴交往资源,能够让幼儿更加主动地与异龄同伴尝试交往,获得更多学习与发展机会,可以主动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弱化独生子女“独占”“自我中心”的倾向,充分发挥了这种模式的优越性来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与年幼幼儿的交往,能培养年长幼儿的责任心、自主感和上进心,他们会设身处地为弟弟妹妹考虑问题,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与年长幼儿交往,能获得社交技能和知识经验的学习机会,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与渴望,学会主动关心他人。

参考文献:

[1]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发展,2004,12(1).

[2]牛玉柏,李占星.混龄教育和同龄教育幼儿分享行为的对比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1).

[3]成洁萍.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孟小晨,女,1989年3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现就职于上海市闵行区依霖幼儿园。

4.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篇四

开学一个月后的一天早上,我和其他班的几位老师站在幼儿园大门口迎接入园的孩子,从校车上下来的亮亮一看见我就兴奋地大喊:“刘老师你看”,一边喊一遍扬起手里的玩具就向我跑来。我连忙将他迎在怀里:“拿的什么呀?” “我的小汽车,你快看!”说着他蹲在地上将手里那辆黄色的惯性小汽车轻轻一摁,“嗖”地一下,小汽车已跑在三四米以外了。他红扑扑的小脸上荡漾着好得意的神情,我摸摸他的小脑袋,用夸张的语气说:“好棒的小汽车啊!”他开心地揉了揉鼻子。这时站在旁边的志浩也从书包里拿出自己的玩具大卡车:“老师看,我也有。”说着蹲在地上将大卡车一推,大卡车便跑起来,亮亮一看也将自己的惯性小汽车再次放在地上轻轻一摁,又是“嗖”的一下,小汽车跑得又快又远,比大卡车跑得远多了。紧接着出现的一幕让我深深感动,只见亮亮拿起大卡车,对志浩说:“咱俩换!”刚刚才三岁的孩子,竟然懂得如何与人交往以及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真是不简单。三岁的孩子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还很欠缺,遇到问题更多的是抢、夺、争执,这两个孩子都是我园混龄班的孩子,混龄班的教育环境能够扩大孩子的接触面,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孩子相互交往,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学会关心、分享、轮流、合作、谦让、同情、助人、宽容等社会行为,可以让孩子初步认识社会、熟悉社会,为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望着两张灿烂、稚气的笑脸,一抹暖流从我心中轻轻流荡。

三年前我们园开设混龄班,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们虽然明白混龄教学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但教师们已经习惯于原有的教学模式,还是感到困惑、忐忑,同时还有一丝跃跃欲试的尝试冲动。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

一、混龄编班先从幼儿园最突出的两个年龄段开始

从原有的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到两个年龄段,大班和小班的孩子进行混龄(5岁、3岁),这两个年龄段孩子各方面的特征比较突出、明显,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他(她)们在一起游戏与生活,小班的孩子有机会向大班的孩子学习,并得到大班孩子的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多合作的机会,而且,他们喜欢模仿年龄、能力与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同样,大班一些孩子也可以帮助小班的孩子,在帮助的过程中获得心理的满足感与荣耀感,体验快乐。有时异龄之间引起的示范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更加便于教师的指导,进一步促使每个孩子在异龄互动中获得跳跃性发展,能力得到飞跃性提高。

二、混龄教学需循序渐进地进行

教师在制订一日活动计划时必须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要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施教育,达成课程目标。在刚开始混龄教学时,首先从生活环节(晨检、进餐、午休)进行,教师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并做记录,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两个星期后,逐渐将游戏活动环节也进行混龄(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室内自由活动、离园活动等),孩子们在一起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逐渐建立起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奠定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如:老师们每次带着幼儿到户外活动课时,就会设计出不同分工形式的游戏,让大组和小组的孩子共同来完成。组织体育游戏《过小桥》,老师们就让一个大孩子领着一个小孩子共同完成一个游戏,两个小朋友拉着手,小孩子负责走独木桥,大孩子就负责走梅花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游戏中就学到了分工和合作,对其团队意识也是很有帮助的。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也会从幼儿身边的小事挖掘素材,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规教育,并从自身做起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两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同样的环境中融洽、和谐相处,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成长,养成习惯性的良好行为。

三、混龄教学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

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必须得到家长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混龄教学的创新,需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混龄编班中不同年龄的孩子,彼此之间如兄弟姐妹一般,这种类似于家庭的编班方式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角色经验,通过与不同年龄孩子的相互交往、共同生活与活动,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引导家长将孩子在混龄班学习生活的变化、问题、困惑等记录下来并与教师及时沟通交流,使孩子在语言表达、体能、观察、模仿、交往、适应等方面的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通过两个学期的实践与探索,混龄班每个孩子身上明显的发展变化,让教师和家长无比地感动和欣慰,主要体现:

1.混龄教学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混龄编班为幼儿创造了更多交往的机会,提供了自由交往和游戏的环境,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体会交往的乐趣。如:区域活动时,表演区中,5岁的丝丝、亮亮和3岁多的妞妞、小样、点点在玩“抢救病人”游戏,妞妞和点点是护士,扶着小样边走边喊,“病人来了,病人来了”,丝丝和亮亮马上走过来:“怎么啦?怎么啦?”丝丝边问边摸摸小样的额头,又翻翻她的眼皮说,“阑尾炎,赶紧做手术。” “我来做,你们给我帮忙,快把他抬到桌子上”,亮亮指挥着她们,孩子们有模有样拿着玩具剪刀、捏子、纱布等道具进行着,还看见妞妞趴在小样耳边说:“不怕不怕,一会儿就回家了。”果不其然,摆弄了几下手术就做完了。“好了,可以回家了。”亮亮边说边扶起小样。“不行不行,还要挂吊针消炎呢。”丝丝边说边和妞妞、点点将小样扶到小床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角色游戏中更加真实,虽然孩子的有些行为与现实生活不合常理,但孩子们在直接参与中享受着被呵护、被崇拜、满足、愉快的心情,体验了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家长也会将孩子在家的突出表现及时反馈给我们,就如三岁点点的妈妈告诉老师:“我经常带着孩子外出,感觉到小孩子很喜欢找年龄比他们大的孩子玩,因为跟着大孩子,小孩子可以学到很多游戏新鲜、多变的方法。上混龄班后,有一次点点回家当小老师,跟我们表演小小主持人,而且表演得绘声绘色,我当时还以为是幼儿园老师教的呢,没想到在跟老师聊天的过程中才知道是她跟大班的小朋友学来的,小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很有趣”。

(2)混龄编班教学有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极大减轻了小年龄幼儿的入园焦虑感,缩短焦虑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在混龄班中,经常能看到年龄大的孩子在各方面很有担当地帮助年龄小的孩子,如:有一次孩子们在喝水,3岁的小雨端着水杯轻手轻脚、小心翼翼地往自己座位上走,5岁的小浩张开双臂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地挡着,唯恐别的小朋友碰着小雨。小浩平常性格外向,喜欢调皮捣蛋,此时他却像一个大哥哥保护着小妹妹。去户外游戏下楼梯时,经常看到五岁的孩子牵着三岁的孩子的手,一副小大人的摸样。年龄差异和能力差异,使能力强,年龄大的孩子有了更多帮助他人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岁左右的孩子在刚入园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会哭闹不止。有的不吃饭,有的不午休,还有的背着自己的小书包不放下,没有任何安全感。也有部分孩子哭并不一定是来自第一次与家庭分离的焦虑,而是因为心理趋同性,因为看到其他的孩子在哭,所以也会跟着一起哭。而在混龄编班中,由于五岁的孩子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一开学就能正常地学习生活与游戏,当三岁的孩子进入了这样一个环境中,基本都能很快地融入,很少有哭的现象,也就大大减少了入园焦虑。

2.混龄教学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景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在温馨的混龄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是这大家庭里的一份子,在自由、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中,孩子们更明显地想说、愿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为了多给孩子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老师经常性地组织“我是小小主持人”“谁的故事最精彩”“今天我最开心的事”“我会说绕口令”“我们喜欢的小品”等活动,并鼓励和支持孩子们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让孩子们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近三年的混龄教学实践,教师教育理念转变了,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混龄班的孩子们大多性格乐观,善于与周围人交往,他们独立性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良好品质,家长对混龄教学也积极配合,大力支持,高度认可。

5.幼儿园混龄教育是好还是坏 篇五

混龄教育天津市早有试点

幼儿园混龄编班的形式在天津其实并不是件新鲜事,早在6年前,南开区久华里幼儿园就实行了混龄编班,3到6岁的孩子在一个班级里生活、学习。在班里面,孩子们以兄弟姐妹相称,每个年龄大的孩子都有责任照顾弟弟妹妹们。在户外活动时,大孩子要带着弟弟妹妹们玩儿;在吃饭、睡觉时,大孩子要帮助弟弟妹妹们端饭、穿衣服,还要教弟弟妹妹们读书、做手工。而在哥哥姐姐们学习时,弟弟妹妹们也要保持安静。由于这种编班的方式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很多孩子都从入园时的弟弟妹妹变成了哥哥姐姐,从被人照顾到开始照顾别人。

专家 独生子女难知手足情深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机会体会手足之情,让孩子产生了很多性格弱点。儿童教育专家卢稳子教授认为,很多孩子由于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不会谦让、不懂容忍,更不会主动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孩子们得不到被人需要的快乐,也没有为他人着想的责任感。而且,独生子女大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没有哥哥姐姐,他们就缺少生活和游戏中模仿的榜样。毕竟,大人的教育和小孩子间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事物有不同的观点,年龄小的孩子更愿意接受哥哥姐姐们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在一起有一种亲情,彼此承担责任和义务,在与同龄孩子相处时往往没有这种感觉。混龄教育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家长和老师可以尝试着多创造一些这样的机会。

家长 混班教育家长忧虑多

久华里幼儿园曹园长告诉记者,这种编班方式推出后受到了很多家长的反对,也有家长为此转园的。家长们最担心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学习的问题,因为不同年龄的孩子学习进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二是孩子受欺负的问题,孩子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年龄大的孩子如果要谦让,家长会认为不公平,而年龄小的孩子如果吃了亏,家长们就更觉得接受不了。

现状 绝大多数园所不认可

6.论礼仪教育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 篇六

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一切要从娃娃抓起,很多家长从小就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在幼儿园见习的时候,那边的老师告诉我们你们别看这些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就是吃喝玩乐的,他们晚上的时间都被安排的很满,学钢琴啊,奥数啊,英语啊等。那么礼仪教育是否应该从幼儿抓起呢?

幼儿的行为方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影响很大,民主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儿童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幼儿从小进行礼仪教育,也是可行的。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和家长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礼仪和修养,才能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爷爷奶奶跟外公外婆都很疼爱他们,很多事情都不会教育他去做,而总是替他弄好一切,这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就比较差,被子也不能好好叠,饭也不好好吃,不太听老师的话。

幼儿的礼仪教育内容可以涉及一些基本的礼仪,像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推他人,小手扶着楼梯;大小便后,饭前饭后要洗手;礼貌用语;接听电话的礼仪等等。还可以是交往礼仪,和一些我国和其它国家的风俗习惯。这些幼儿园都做得挺好的,从小班到大班儿童们已经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习惯,上课也有问题会举手发言,来园和离园的时候会和老师打招呼。没到传统节日的时候,幼儿园总会举办与之相关的活动,让小朋友了解我国的风俗习惯,像端午节举办自创的赛龙舟比赛。在礼仪教育的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像交通规则,煤气泄漏,地震等等紧急情况该如何进行处理。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应该遵循幼儿的思维特点,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特点。一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二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像情景练习,记得在电视节目里看见有小公主比赛,就是教幼儿一些公主的礼仪,还有就是让她们发挥爱心去社会上进行活动;又一次父亲节,我和朋友走在路上,一个小女孩在妈妈陪伴下当小记者采访我们,问了我们两个问题:“你们知道爸爸的生日吗?你们知道爸爸最喜欢吃的是什么吗?”最后送了我们一个气球写下最想对父亲说的话。这个活动挺有意义的,不仅让她学会交往技能,而且学会感恩;第三在教学活动中贯穿礼仪教育,这次见习的时候,有一节课是爷爷奶奶的一日生活,让他们了解爷爷奶奶的一日生活,并让他们讲小乌龟看爷爷的故事给爷爷奶奶听,在教学中慢慢进行引导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7.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 篇七

1 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身体机能的影响

1.1 有利于幼儿骨骼的生长

幼儿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在这段时期幼儿的生理机能发展的非常迅速, 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他们进行专业的舞蹈教育教学, 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骨骼发育和身体各机能的发展。比如练习手指手腕等舞蹈动作就可以加强手腕关节及肘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1]幼儿时期幼儿新陈代谢较快, 倘若经过正确的舞蹈训练, 能对身高增长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1.2 塑造幼儿完美的形体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人体艺术, 它既可以塑造人体外在的身形, 也可以培养幼儿内在的气质。[2]科学系统的幼儿舞蹈训练方法, 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姿态以及高贵的气质, 增强身体对节奏的控制感和敏捷度, 给孩子美和艺术的熏陶。同时培养他们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内在张力, 正确的舞蹈训练方法不但可以拉伸幼儿四肢的肌肉线条, 还可以塑造他们的形体美、姿态美, 避免与纠正了一些弯腰、驼背, 端肩等不良习惯。

1.3 促进幼儿心肺功能的发展, 提高身体素质

进行幼儿舞蹈练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全身运动的过程, 幼儿在进行舞蹈动作时, 呼吸加快, 心跳加速, 对他们的心肺功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特别是在排练快节奏的舞蹈时, 这个时期幼儿的心跳加快, 肠胃蠕动的次数增多, 心脏及心肺功能频率也增加, 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加速运转。

1.4 促进幼儿肢体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发展

在幼儿舞蹈训练中, 幼儿的每一个动作的训练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 需要手眼身法步的协调才能完成动作。在舞蹈的一系列动作训练中, 幼儿身体更加灵活, 通过完成高难度的动作, 身体的柔韧性也将大大提升, 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也相应增强。舞步更加轻盈, 姿态更加优美了。

2 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2.1 塑造幼儿完美的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不完全是天生的, 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及艺术实践对性格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幼儿舞蹈的学习对其良好性格的养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舞蹈教育可以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热情的性格特征。幼儿舞蹈的培养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 使他们学会聆听音乐, 并边歌边舞, 体会舞蹈给他们带来的知觉体验和情感乐趣。[3]特别对当前独生子女中存在的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和交往恐惧症、自闭症的孩子, 都有很好的帮助。

2.2 增进幼儿的道德品格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 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也无甚用。”[4]幼儿舞蹈教育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特别是幼儿的道德培养, 如舞蹈《采茶女》中就把幼儿爱劳动, 勤劳友爱的品质给完美的体现了出来。幼儿舞蹈作品中的语言、情感等对孩子影响深刻, 催生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能鼓舞斗志的精神品质, 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让幼儿感知生活, 从而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 进而热爱生活, 学会发现美、理解美和表现美。

2.3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及想象力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会通过对孩子的年龄阶段所产生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着重培养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充分运用自身多变的身体姿式来吸引幼儿的观察能力, 运用幽默亲切的话语和鼓励的目光直视他们, 这些无声的语言可以使孩子们产生自信心、让他们对舞蹈产生兴趣的同时又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通过幼儿对舞蹈的学习、观摩、排练和演出等活动, 既能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还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5]。

2.4 磨练幼儿坚强的意志力

幼儿从练习舞蹈基本功开始, 就要纠正不良的习惯。肌肉韧带的拉伸训练, 这些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痛苦, 但经过老师同学的鼓励, 他们都能坚持下来, 通过这些练习, 培养了幼儿不怕苦、不怕累, 坚持到底的精神。既磨练了他们坚强意志, 又培养了毅力品质。使孩子从小就懂得, 做任何事情都要面对困难和挫折, 才能获得成功。

3 当今幼儿舞蹈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3.1 幼儿舞蹈教育受培养模式的束缚

幼儿期本身就是人一生中心理、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候要以“锻炼”为主, 以“审美”、“娱己”为目标来进行一系列的培训活动, 不应该以专业专职的舞蹈规格来严格要求和束缚她们, 应赋予她们更多思想上的自创力和想象力, 给予肢体更大的释放感和空间灵动感。教师在教学上才能得心应手, 教学成果事半功倍。[6]其实, 舞蹈更多的时候比较讲究“放”, 这个“放”需教师自己掌握限度, 合理的“放”, 合理的“收”, 才能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2 教师教学中的主导性, 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

因受传统舞蹈模式的制约和对舞蹈认识方面自身的局限性, 如今还是存在许多的教师“以我为中心”而忽视了“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自我阶段, 对幼儿舞蹈兴趣的培养程度重视不够, 而且方法陈旧, 教学效果不明显。[7]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 不够注重基础教学细节, 过于强调学生的动作模仿, 并以学会规定动作为目标, 禁锢了孩子的创新思维,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创造。[8]因此, 笔者认为, 幼儿舞蹈教师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幼儿学会多少动作, 而应该在舞蹈教育过程中不断培养幼儿个性, 让其在舞蹈之中释放自身语言。

3.3 教师在教学中对幼儿过分追求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幼儿天生比较活泼好动, 如果过分追求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那么这就导致了幼儿对一个物体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比较短, 作为舞蹈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 在短期内调动她们的兴趣爱好, 发挥主观能动性, 而不是死抓住一个动作, 重复又重复, 规范又规范, [9]这样会导致幼儿对舞蹈重复动作的厌倦和反感, 失去对学习舞蹈的愉悦感和新鲜感。这些学习误区都不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舞蹈技能, 更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 这也是如今大多数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学中的短板。

4 结论与建议

美国著名舞蹈家肖恩曾说过:“真正的舞蹈教育也是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得到滋养、熏陶和锻炼。”本文着重讲述了幼儿舞蹈对于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从深层次上剖析了当今社会制约幼儿舞蹈发展的影响因素。作为幼儿舞蹈教育普及工作者, 我们应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努力, 立志为发展幼儿舞蹈教育, 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着重从以下两点出发:一是, 未来的幼儿舞蹈教育必须从幼儿的身心特征出发;二是, 未来的幼儿舞蹈教育还要满足幼儿的心里需要。

摘要: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文化教育的不断进步, 新课程的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推动, 幼儿舞蹈教育已经作为一种动作艺术的表现形式, 迅速注入到主流文艺教学教育中, 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纳并喜爱。经研究发现, 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良好的舞蹈教育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肢体动作去感受音乐的听觉美和舞蹈给她们带来的肢体愉悦感。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育,身心发展,影响,价值

参考文献

[1]资华筠.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42-43.

[2]刘玉琴.幼儿舞蹈教育[M].吉林:北方妇女出版社, 2004:98-104.

[3]朱宇红.少儿舞蹈教育浅谈[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 2007, (07) .

[4]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9.

[5]隆萌培.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 (4) .

[6]刘建.身体对思想的扩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8, (3) :83-85.

[7]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5:42-48.

[8]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4-24.

8.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 篇八

【关键词】 幼儿园 混龄教育 混龄运动环境 户外运动

【中图分类号】G613.7

一、幼儿园混龄运动环境创设的必要性

幼儿园混龄教育就是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按一定比例组织在同一个班级的教育模式。混龄教育,注重的是对孩子各种习惯的养成,而不像传统教育的单项教育模式,传统的教学是显性的,混龄教育则是提倡幼儿自身的互动,对孩子的培养是隐性的,让其自主的游戏、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活动学习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开展混龄运动的前提是创设与之相应的运动环境,促使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与环境产生对话、发生互动,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

二、幼儿园混龄运动环境的现状及问题

幼儿园混龄运动环境的创设在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实际上,很多幼儿都表现出对混龄运动区漠然或不感兴趣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区域面积较小

在幼儿园整体户外活动面积较小的情况下,要想建起一个规模适度、满足幼儿运动需求、实现混龄活动教育目标的混龄运动区域,就显得十分困难。

(二)活动时间不足

大部分幼儿在室外混龄区域只有最多半小时的时间,很多幼儿还没熟悉环境,就不得不离开。而且由于大中小班幼儿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对外界天气环境的适应程度不一,所以受天氣影响很多时候户外混龄活动会终止或减少,改为室内活动。

(三)场地设计流于形式

在幼儿园的运动场地设计中,往往以塑胶平地居多,其他场地配置较少,有的区域设计过于形式化,幼儿园划分出一些固定的区域,放上固定的器材、玩具等,而且忽视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的自然性元素,没有实现自然因素与人造因素的协调搭配。

(四)材料投放不够科学

幼儿园混龄运动材料投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主要包括材料投放指向不清晰,材料投放缺乏新意,材料投放没有层次性。

(五)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在角色定位不是很清晰,往往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谁对谁错,没有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解决。而且教师对幼儿的户外活动给予了过多的限制,幼儿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遏制了幼儿成长天性。

三、幼儿园混龄运动环境的创设优化

(一)拓展混龄运动区域面积

幼儿园要根据自身规模来招收幼儿,确保户外活动场地面积达到国家要求。将室内混龄活动与户外混龄运动相结合,创设室内-室外混龄运动环境,减少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给幼儿活动带来的影响,保障户外混龄运动目标的完成。

(二)合理安排混龄运动时间

幼儿园要有明确的科学的活动时间安排,并建立合理的规则,规范幼儿活动秩序,保证足够的运动时间,保证每名参与混龄户外运动的幼儿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满足。

(三)科学配置混龄运动场地

应进一步明确混龄活动区与一般户外运动区的分工,健身性活动场地要求地势平稳开阔,可适当减少混龄运动场地内健身性活动场地所占比例,适度增加其他娱乐性、益智性、探索性活动场地面积。要充分利用自然空间,设置沙地、丘陵、高山、盆地等地势地貌,与场地配置相结合,进一步增加趣味性。

(四)采用多元混龄运动材料

材料投放数量。材料和设备的数量影响幼儿交往,当设备和材料增多时,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行为减少,攻击性行为也减少,所以材料投放要将多元目标隐含在材料选取之中,使幼儿通过在同一环境的互动得到发展,合理调整材料数量,促进幼儿和谐交往。

废物综合利用。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幼儿运动器材,并鼓励幼儿一同参与,增加材料的亲切感,并将废旧材料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拓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挖掘民间材料。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地理条件,让幼儿了解自已的生活环境,发现当中的美。日常生活中的晾衣杆、作古的杯子,都可以作为与运动相关的材料。

(五)切实提高教师指导能力

幼儿园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最新的学前教育理论以及关于混龄活动环境创建方面的指导培训,进行集中学习。提高教师在混龄活动、户外环境研究的有效程度,促进教师的成长。转变教师角色,幼儿园教师定位于指导者兼教育者。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幼儿的运动能力不同进行合理的搭配,以小组共同解决为目的的形式,实现相互合作。此外,要加强家园合作。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到混龄活动中,开展“亲子挑战赛”,让家长为混龄活动提出意见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燕霞.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D].广州大学,2011.

[2]吴育红. 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异龄交往现状与建议[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04:60-63.

[3]孟英志. 浅论幼儿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开展[J]. 才智,2010,23:257.

9.幼儿园开展混龄自主游戏的思考 篇九

朵朵班组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由于我园园舍较小,游戏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在 室内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因此,我园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挖掘游戏材料的最大价值,积极开展全园混龄自主游戏活动。

混龄自主游戏采取的是分段混龄。即一周两个时(周三和周五下午)全园混龄自主游戏活动。这样的混龄自主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同龄教育的补充而存在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幼儿园混龄游戏的有序开展,为幼儿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成为我园的办园特色。

一、混龄自主游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混龄自主游戏中教师面临的是多元目标的挑战,教师同时面临的是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他们的指导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混龄自主游戏中迫使教师提高了环境的创设能力,并且对教师的教育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从刚接到游戏任务是的一片茫然,经过大家商讨、上网查阅资料,确定每个自主游戏活动由一到两名教师负责,确定游戏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创设环境需要,在时间和反思中对游戏方案进行调节和整改。一边探索、组织,一边创、新、充实。甚至全部否定重新再来。经过一次次否定——充实——肯定——再否定——再充实——再肯定,终于创设出来了《友幼电影院》《小人国》《小小军事训练营》《中医馆》《木工坊》《荡绳》《棋苑》等二十多个区角自主游戏和户外自主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长了,孩子们玩起来了,教师和幼儿从不会到会,从无创意到创意丰富。

(一)转换了角色——从教师角色转换为幼儿玩伴。

在混龄游戏中,教师不再是教者,而是孩子的玩伴,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游戏规则,创设情境一起玩。

(二)学会了观察——大、小不同的幼儿。在教师面前的不再是自己熟悉的幼儿,而是大小不同的幼儿。教师不仅学会了观察幼儿,而且也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与材料的互动。与同伴互动、游戏的情节、解决问题的过程等等。

(三)学会了如何指导游戏——直接、间接的在混龄游戏中进行指导。

游戏时教师以角色身份直接参与游戏指导,通过语言活动或动作示范促进幼儿游戏的开展。当游戏情节枯燥、单一时,教师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给予方法的指导、材料的支持以及其它帮助。

二、混龄自主游戏促进了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一)幼儿体验了快乐

通过开展混龄自主游戏游戏,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幼儿在游戏中玩得很快乐,孩子们总是说:“玩美了!”“还想玩!”在大带小的过程中,促进了大幼儿的能力,能照顾小同伴,对小的来说,榜样的示范作用、协调、配合,形成了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二)发展了幼儿的能力,完善了个性

俗话说:“聪明的孩子会玩。”混龄自主游戏不仅仅满足了幼儿好玩的天性,更重要的是会玩了。每当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创造出新的作品,都会喜形于色。宝贝越来越自信,小手越来越能干,头脑越来越灵活。游戏充分挖掘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锻炼了他们体格体魄。混龄自主游戏让他们更聪明、更懂事、会交往、会合作、会欣赏。

(三)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开始和结束时幼儿能够自己去选择自己想参加的活动,能够自己选择活动材料和器械,能将自己的材料器械妥善使用,能将自己的活动场地合作保持、收拾。能将所使用的器械材料放回原处。

混龄自主游戏的开展,使幼儿的活动空间,教师的教育空间、幼儿的创造空间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但依旧说刚刚迈开了成功的第一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解决,许多方法和途径还需要进一步的尝试和探索。

10.幼儿园混龄活动方案 篇十

进行大、中、小班混龄活动,发展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拓展幼儿的交往范围。

小班:认识一个新朋友,能知道新朋友的名字,年龄,班级,主动赠送自己制作的礼物,感受哥哥姐姐对自己的关怀。

中班:能比较积极主动的去认识一个弟弟妹妹或哥哥姐姐,能主动告之自己的姓名、班级、年龄,主动赠送自己的礼物,对朋友说一句悄悄话,能较友好的参与活动。

大班:主动认识弟弟妹妹,告诉他自己的姓名、班级、年龄、爱好,主动赠送礼物,并能说出礼物是什么,对朋友说一句祝福语,和弟弟妹妹相处友好,有身为哥哥姐姐的自觉。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前,教师让幼儿自己准备一份自制的礼物。

2、能清楚的讲述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年龄、姓名、班级等。

3、激发幼儿良好的交往欲望。

4、小4班前橡胶地毯上。

活动过程:

1、各班在教室里,教师谈话,提出交往按求(能讲述自己的年龄、姓名、班级等)及友好交往的态度。

2、到场地上,幼儿自己交往认识新朋友,互赠礼物,交谈,介绍。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自主交往,请交往能力强的幼儿,帮助个别不主动的幼儿交往。

3、各班幼儿回教室,教师请小朋友介绍自己认识的朋友。

4、教师小结孩子交往情况。

活动结果:

混龄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不同年龄幼儿的促进作用。

活动案例:

大4班:王传丹小朋友找到一个小班小朋友,一会儿她走过来,说:“老师,小弟弟不说话,他是不是嘴巴坏了?”师:“你告诉他,你的名字了吗?有没有告诉他你要和他作朋友呢?有把礼物送给他?”王传丹:“没有,我忘了,我马上去告诉他!”

11.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园 蒙氏 混龄教育 指南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46-01

引言

混龄教育的概念:把三至六周岁的学龄前孩子组织在一个创设好的区域一起学习、共同生活及游戏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类似于生活实际,能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会理解和关心别人,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针对当下独生子女家庭较多的现状,幼儿之间缺乏一起活动及感情交流的机会混龄教学模式可以为幼儿创造情感交流的机会,在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大有裨益。蒙台梭利教育是意大利女教育家玛丽娅·蒙台梭利博士所创建的。它以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和富有成效的教育魅力风靡世界,并受到普遍的欢迎,影响了整个20世纪。人类进入21世纪,蒙台梭利教育依旧存在于世界东西方100多个国家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蒙台梭利的许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已经为我们所实践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一、我国幼儿园实施蒙氏混龄教育的困境

(一)没能充分认识到混龄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蒙台梭利非常反对将儿童按年龄分组。她认为,社会生活的魅力在于一个人可以遇到不同类型的人。按年龄分组是一种人为的隔离,它打破了社会的契约,剥夺了生活对儿童的滋养,会阻碍儿童社会意识的发展。在心理上,儿童需要成人或年长的儿童协助他们进入社会,需要与有权威的人一起学习、成长。儿童生活的世界越宽广,接触到的异质物和刺激越多,他们获得交流、学习的机会就越多,社会性得到发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传统的理念认为,混龄班恰似个大家庭,不同年龄的儿童如同兄弟姐妹。在兄弟姐妹似的组织中,一个儿童的角色是固定不变的,即是兄姐的永远是兄姐,是弟妹的永远是弟妹。如果是兄姐,就一直是处于照顾他人的领导者地位;而是弟妹的则始终处于被照顾、被关爱的弱者地位。但在蒙台梭利教育的混龄班中,一个儿童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的被他人照顾,发展到照顾他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到成为“强者”。角色的动态变化,促使其要不断适应和接受新的角色,在变化中孩子的交往能力得到飞跃性提高。同龄促进、异龄促进、角色换位等,为儿童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使每个儿童身心同步发展。因此,混龄编班对于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发挥出了独特的作用。

(二)没能充分认识到混龄对儿童人格形成及认知发展的特殊作用

孩子间的心智比成人更接近,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自然发生的“渗透作用”。小的孩子能从大孩子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学会与人相处;活动中知道等待、轮流、不打扰他人,学会许多成人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们的东西。大的孩子在教导小孩子的过程中,会自发的要求自己为小的孩子作出更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并能分析、综合、重组、总结自己的知识,增强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大孩子在生活上也会照顾弟弟妹妹,这样他们的组织和领导才能也会得到发挥和培养。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年龄的孩子身上,寻得自己过去以及未来的成长轨迹。因此,在孩子的人格形成及认知发展的过程中,混龄的环境所提供的良性社会互动要素更为多元与丰富。他们像一家人一样,感受到了同伴间的亲情、友情,生活在温暖的集体中。

二、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研究蒙氏教育的精髓,本土化实践研究

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外受到青睐,有其可取之处,但是由于文化和地域的差异,不能采用拿来主义,必须立足实际,理性借鉴,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设计符合本土的模式。首先,在实践教育中,注重教学案例的整理归档工作,把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和存档,以利于本校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为教师提供可贵的经验。其次,实施混龄教育班级的教师要善于积累教学中的经验吸取实践中的教训,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的素材。再次,在网络资源丰富的今天,我们通过微博建立自己园所的资源交流库,使园内有意向参与混龄教育的教师随时随地查阅参考。

(二)加强蒙氏教育思想的宣传,转变家长观念

我园开始尝试成立了蒙氏混龄班,在最初开班时有很多人不理解,担心小孩子会受到欺负,大孩子在带小孩子的过程中会误了自己的学习所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同家长进行交流,分享在教学实践中对混龄教育这一模式的体会和收获,使他们熟悉混龄教育的目标和组织形式,使家长在观念上和我们达成共识,增强家长的信心和参与热情通过三年多的推行,家长都理解了,并从中看到了自己孩子得到的益处。

(三)创设一个实施混龄教育的和谐环境

为配合混龄教育,我们在幼儿园环境设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我们将原来整齐划一的办公格局用各个教具隔断成各种特色活动范围,幼儿会按自己的喜好和特点选择各自的活动范围。对于教学用具的设置,要考虑各个龄段幼儿的喜好对于大龄幼儿,有能力的,要给予角色领导的表现机会;能力弱的可以和小龄幼儿一同学习,又能得到角色领导的帮助,充分发挥混龄教育的作用,让幼儿在此能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针对小龄儿童,能力发展较快的儿童可跨龄学习,和大龄幼儿一起学习;能力较弱的小龄幼儿在混龄班中,会受到大龄幼儿的格外关注,认知及社会经验可以从和大龄幼儿的交往中模仿所以,不论对哪个年龄段的儿童,混龄班的弹性化环境兼顾了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龄教育对于幼儿成长有着重大意义。由于混龄教育属于“舶来品”,受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以及地域背景的影响,混龄教育不能完全符合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国内外经验,推进混龄教育的本土化工作。因此,幼儿教育的同仁们必须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教育不能太过商业化,否则其后果不堪设想。

参考文献:

[1]霍力岩. 蒙台梭利教育法与幼儿教育改革——借鉴蒙氏教育法的两个基本思路[J]. 比较教育研究,1999,05:55-58.

[2]刘文,魏玉枝. 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J]. 学前教育研究,2010,08:33-38.

12.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 篇十二

摘要:在幼儿园中,混龄游戏是最常见的,也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作为幼儿园一项经常性的活动,不但能够丰富幼儿生活、增强幼儿体质,而且可以培养幼儿沟通和合作等方面的优良品质。游戏中会经常展现出合作,幼儿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沟通配合与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查询,注重从混龄游戏内容选择、环境创设、教师指导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讨论,争取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龄游戏 幼儿合作意识 培养

引言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与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能够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这些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于家长、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这种现象在幼儿中比较普遍。

一、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意义

合作是幼儿未来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是十分重要的。

(一)合作学习有助于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养尊处优,惟我独尊。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每个幼儿同其他伙伴配合,积极主动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又要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协同完成任务。

(二)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一生赖以生存的能力,这是幼儿的宝贵财富。因此,幼儿园教育必须注重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三)有利于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师幼之间,幼儿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与评价,使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合作中,幼儿是活动参与主体,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活动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贡献者和分享者,能充分体验共同完成任务的愉悦,从而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二、混龄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方法

(一)以混龄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习惯

有句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让孩子有和别人合作的好习惯。这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让孩子无时不刻的处在合作的环境当中。认识到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小班的孩子通过一年的集体学习和生活,他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有了一点合作的意识。因此,我们要将这种意识强化,成为一种习惯行为。我们在幼儿混龄游戏中,每次都要有一次合作的环节,使他们养成习惯。例如《两人三足》孩子们必须通过配合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在《开火车》游戏中,孩子们想要火车不断掉,必须合作完成等等。通过这些游戏是孩子们知道,混龄游戏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二)注重混龄游戏的连续性,巩固幼儿交往合作意识

为了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我们要不断地加以巩固,随时随地对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情景教育。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并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混龄游戏或学习时,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能一起完成,真棒!”“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通过给孩子一些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幼儿通过老师的这些行为,感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但是,有一些孩子由于个性的原因,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教师在这个时候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和他一起完成也许会更棒哦!”“想想,你们要是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玩,结果也许会不一样哦。”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三)创造轻松的混龄游戏氛围,促进幼儿交往意识的培养

在活动中,教师往往起到到了一个代表性的中心人物,教师的一言一行分别影响着幼儿的行动,于是在活动中,我不提超越幼儿年龄特点的过高的要求。每次游戏,我都参与且与幼儿进行互动,给幼儿一种安全感,简单的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达到,减轻其焦虑不安的情绪并在活动中不存在任何的压力,自然幼儿的心灵轻松了许多与同伴交往的愿望也就更强烈一些,如:有时幼儿自己提出“老师我们玩吹泡泡吧,老师我们一起开小火车吧”!教师应孩子的要求开展游戏,让孩子体会到受老师尊重的愉快,孩子们玩起来更显得欢快

自如。

(四)通过混龄游戏,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幼儿通过合作,会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这是,要让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以后,会有这样的快乐。这就是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当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有协商,有询问,有建议,有共享,有给以帮助,有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另外,我们对于孩子们的合作行为要给予正确的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使孩子们知道伙伴之间应该进行怎样的合作才是最好的,当遇到问题时应该怎样解决。在进行以上方式方法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论述教育的四大支柱时,突出地谈到了“学会共处,学会和他人共同生活”,并认为这种学习是今后教育的重大问题。实践也证明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一个人要发展,一定要学会与人合作。要使幼儿形成友好交往的合作能力,绝不是一两次的活动或教育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细致、反复地训练和教育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开展培养幼儿混龄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五)在混龄游戏中注重情感交流,进一步增强交往合作的意识。

在活动中我不失时机的渗透一些情感教育的因素在其中。例如,在找朋友的游戏中一排幼儿一起去找另一排幼儿并且要边练儿歌边找,除了做简单的您好握手的动作之外,我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如“敬个礼,抱一抱” “敬个礼,贴贴脸”“拉拉手,说句话”等,孩子们在互相拥抱、贴脸和说话的过程中,接触更亲密,游戏兴致更高,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许多幼儿提出“老师我还要和他们一起玩”。于是在反复玩的过程中幼儿轻松快乐有无拘无束,既丰富了幼儿的情感又增强了幼儿交往合作的意识。

交往合作能力贯穿人的一生,是一个人能作为一个自然人在社会中不断成长的必备条件,因此,我园开展“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晨间户外混龄游戏”课题研究对幼儿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以上是我在小班对幼儿初期交往合作意识的培养中的一点小小探究,很明显体会到我班孩子已慢慢的有所意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对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相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加上我们有目的培养,我们的孩子在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方面都占一定优势。

三、结语

幼儿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而合作又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二十一世纪已经到来,今天的孩子就是新世纪的小主人,他们必须学会共同生活。以混龄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使之懂得协调好自己与

他人的利益,不但获得良好的身体锻炼而且学会了与人沟通交流。在活动中,教育幼儿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和平共处,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从而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经常性开展混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作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2)许丽萍:《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上海托幼》期刊,2006年(3)《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1999年9月浙江《幼儿教育》。(4)《家长应重视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幼教博览》。

(5)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上一篇:创新工作思路 改进服务方式 有效服务示范区下一篇:爱学习爱读书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