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考题解析全国卷

2024-08-22

数学高考题解析全国卷(共8篇)

1.数学高考题解析全国卷 篇一

2022高考全国甲卷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有什么

1.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拿到试卷,首先填写好姓名和考号,快速浏览试卷,把握全卷的难易,高中英语,把容易的题的题号写在草稿纸的最顶端,再做题,遇到卡壳,马上跳过去做容易的题。这样保证最大限度发挥你的实力,也解决了由于过度紧张导致的暂时遗忘影响考试发挥的问题。注意机读卡的填涂问题,做完一道大题就填一部分,把第一卷做完后及时填涂,以避免全部做完再填时没时间。

2.把握好审题关。

很多学生练习了很多题,题与题之间有些相似,但又有区别,做题一不小心就会习惯性主观附加已知条件,导致最终出错。要求“字字看清,句句读懂,理解题意”,审两遍题,明确已知条件和隐含的已知条件。

3.深刻理解“长题不难,难题不后”。

一般高考试卷中总会出现题干很长,语句环绕的试题。乍一看很难理解,摸不清意图。但往往多读几遍,把其中关系弄清,做起来就比较简单。这种题主要是考你的审题能力与心理素质。做长题的关键是审题。“难题不后”,主要是说最后一题一般不是最难的,所以要学会总体把握全卷,先做简单的后做难的。

高考数学冲刺复习技巧

要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不要盲目地做题,不要急于攻难度大的“综合题、探究题”,复习要以中档题为主,选题要典型,要深刻理解概念,抓住问题的本质,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高考题大多数都很常规,只不过问题的情景、设问的角度改变了一下,因此,建议考生在首轮复习中,不要盲目地自己找题,而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做题。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搞题海战术的方式、方法固然是不对的,但离开解题来学习数学同样也是错误的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对待题目的态度和处理解题的方式上。

2.数学高考题解析全国卷 篇二

例.[2012年全国高考大纲卷理科数学第 (22) 题 (本小题满分12分) ]函数f (x) =x2-2x-3, 定义数列{xn}如下:x1=2, xn+1是过两点P (4, 5) 、Qn (xn, f (xn) ) 的直线PQn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1) 证明:2≤xn<xn+1<3;

(2) 求数列{xn}的通项公式。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递推数列的意义、等比数列的概念、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综合考查考生运用数列知识进行运算求解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试题评价:试题不落俗套, 大胆创新, 没有直接给出数列{xn}的递推关系, 而是巧妙地以过两点P (4, 5) 、Qn (xn, f (xn) ) 的直线PQn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给出{xn}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第 (1) 问中, 要求证明不等式, 实际上是证明数列{xn}的增减性和取值范围, 根据题设条件, 只能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同时, 归纳法也为第 (2) 问求数列{xn}的通项公式奠定了基础。与以往的求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试题相比, 该题没有给出辅助数列, 对于所求数列的通项完全需要充分发挥考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也是本题一大亮点所在。这是近十年高考数列通项公式的最高要求, 看似超出了中学教学要求的范围, 实际上正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所倡导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体现, 这也是专家的匠心独在。该题对高考选拔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很好的检测功能。

思考:高考备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打好高考这一硬仗, 与平时扎实有效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十年寒窗, 功到自然成。仔细分析今年的高考数列解答题, 如果剥去该题的外壳, 我们还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那就是2010年高考全国卷一理科数学最后一道压轴题:

(2) 求使不等式an<an+1<3成立的c的取值范围。

如果把上边例题中的第 (1) 问和第 (2) 问的设问顺序换一下, 在解答时就可以按照常规思维, 且求数列{xn}的通项公式时考生就可以联想类比2010年的这道考题, 并且可以借鉴其解法做如下变式:

2012年全国高考大纲卷 (22) 题变式:函数f (x) =x2-2x-3。定义数列{xn}如下:x1=2, xn+1是过两点P (4, 5) 、Qn (xn, f (xn) ) 的直线PQn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1) 求数列{xn}的通项公式;

(2) 证明:2≤xn<xn+1<3。

解题思路: (1) 先由已知条件得出数列{xn}的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 再通过巧妙构造新数列, 化归转化成我们熟悉的等比数列, 进而求出数列{xn}的通项公式。 (2) 既可以利用第 (1) 问数列{xn}的通项公式的结论, 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证明其单调性, 确定范围;也可以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解题过程:

(2) 从数列{xn}通项公式出发, 证明数列{xn}的单调性, 并确定xn及范围xn+1的范围。

3.数学高考题解析全国卷 篇三

二、教学启示

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带给教学的反思是:深化理念,回归基础.学生答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说明,学生缺少的不是技巧,而是基础和转化问题的能力.“鲜花还需绿叶衬”,长方体是立体几何中最重要的基本模型,无论是三视图,还是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证明,构造一个长方体“衬托”,则其中的线面位置关系和相关量就明显了,这样为建系设点的向量法也找到了着力点.

从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考生答题的情况看,不少理科考生太依赖坐标系向量法,但却因为找不到原点的合适位置而导致不会建立坐标系,许多文科考生对于新颖的构图不适应导致无法着手解答. 同时,不少考生对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很模糊,这样,就导致他们解题不细致严谨,所学知识不能较好地迁移,在遇到陌生问题时也就不知道如何运用已学习的知识去合理地展开联想,进行有效的探究.他们可能解答了大量的习题,但“大运动量的训练”并没有使他们获得专家那样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个人认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必须回归基础,把关注点牢牢放在基础上.无论是概念、定理、公式、命题教学,还是解题训练,都必须紧紧围绕基础去展开,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真正成为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基础.因此,在 “双基”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既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又重视问题的抽象表征,使所学的知识是容易被激活的、迁移性好的知识,而不是对知识的简单罗列、机械重复,也不是死记硬背. 不要让所学的知识成为“死”的知识,“惰性”的知识,不能迁移的知识.另一方面,在数学解题训练中,应围绕数学基础知识的合理组织、运用与基本思想方法的不断深化来展开,而不仅仅只是题目类型、解题技巧的归纳与训练.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盲目地解题训练非但无益,甚至有害,“一类题目一种解法”的训练,使学生养成“填鸭式”的解题习惯,造成了他们的知识惰性,即只从形式上去思考,而不从本质上去探究.再者,精确、严谨是理性思维的重要特征. 在平时的教与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严谨、精确的理性思维,宁可让学生少做几道题,也不要使学生养成“大致如此”的解题习惯.

4.数学高考题解析全国卷 篇四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

III卷)

理科数学

一.

选择题

1、已知集合,则()

A.B.B.C.C.D.D.答案:

A

解答:,所以.2.若,则()

A.B.C.D.答案:

D

解答:,.3.《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瑰宝,并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情况,随机调查了100位学生,其中阅读过《西游记》或《红楼梦》的学生共有90位,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80位,阅读过《西游记》且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60位,则该校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与该校学生总数比值的估计值为()

A.B.C.D.答案:

C

解答:

4.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A.B.C.D.答案:

A

解答:

由题意可知含的项为,所以系数为.5.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

A.B.C.D.答案:

C

解答:

设该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由已知得,因为且,则可解得,又因为,即可解得,则.6.已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则()

A.,B.,C.,D.,答案:

D

解析:

令,则,得.,可得.故选D.7.函数在的图像大致为()

A.B.C.D.答案:

B

解析:

∵,∴,∴为奇函数,排除选项C.又∵,根据图像进行判断,可知选项B符合题意.8.如图,点为正方形的中心,为正三角形,平面平面,是线段的中点,则()

A.,且直线,是相交直线

B.,且直线,是相交直线

C.,且直线,是异面直线

D.,且直线,是异面直线

答案:

B

解析:

因为直线,都是平面内的直线,且不平行,即直线,是相交直线,设正方形的边长为,则由题意可得:,根据余弦定理可得:,所以,故选B.9.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出为,则输出的值等于()

A.B.C.D.答案:

C

解析:

第一次循环:;

第二次循环:;

第三次循环:;

第四次循环:;

第七次循环:,此时循环结束,可得.故选C.10.双曲线:的右焦点为,点为的一条渐近线的点,为坐标原点.若则的面积为()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由双曲线的方程可得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在中过点做垂直因为得到;所以;故选A;

11.若是定义域为的偶函数,且在单调递减,则()

A.B.C.D.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意函数为偶函数且函数在单调递减,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因为;又因为;所以;故选C.12.设函数,已知在有且仅有个零点,下述四个结论:

在有且仅有个极大值点

在有且仅有个极小值点

在单调递增的取值范围是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A.B.C.D.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草图,由图可知,由题意可得,解得,所以,解得,故对;

令得,∴图像中轴右侧第一个最值点为最大值点,故对;

∵,∴在有个或个极小值点,故错;

∵,∴,故对.二.填空题

13.已知,为单位向量,且,若,则

.答案:

解析:

∵,∴,∵,∴.14.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答案:

解析:

设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故,∴.15.设、为椭圆的两个焦点,为上一点且在第一象限,若为等腰三角形,则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

解析:

已知椭圆可知,,由为上一点且在第一象限,故等腰三角形中,,,代入可得.故的坐标为.16.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如图,该模型为长方体挖去四棱锥后所得的几何体,其中为长方体的中心,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D打印机所用原料密度为,不考虑打印损耗,则作该模型所需原料的质量为

.答案:

解答:,..三.解答题

17.为了解甲,乙两种离子在小鼠体内的残留程度,进行如下实验:将200只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只,其中组小鼠给服甲离子溶液,组小鼠给服乙离子溶液,每只小鼠给服的溶液体积相同,摩尔溶度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某种科学方法测算出残留在小鼠体内离子的百分比,根据实验数据分别得到如下直方图:

记为事件“乙离子残留在体内的百分比不低于5.5”,根据直方图得到的估计值为0.70.(1)

求乙离子残留百分比直方图中的值;

(2)

分别估计甲,乙离子残留百分比的平均值(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答案:

见解析

解答:

(1)

依题意得,解得.(2)

得到甲离子残留百分比的平均值为4.05,,乙离子残留百分比的平均值为5.7.18.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求B;

(2)

若为锐角三角形,且,求面积的取值范围.答案:

(1)

(2)见解析

解析:

因为;结合正弦定理,得,即;得到;

(2)

因为,所以又因为,;又因为(因为为锐角,若越大越大,则越小越小;越大);所以,所以.19.图1是由矩形,和菱形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将其沿折起使得与重合,连结,如图2.(1)证明:图2中的四点共面,且平面平面;

(2)求图2中的二面角的大小.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证明:(1)由题意知,,又,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2)分别取,的中点为,连结,则,四边形为棱形,且60,又平面,即平面,以点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令,则,得到,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故二面角的大小为.20.已知函数.(1)

讨论的单调性;

(2)

是否存在,使得在区间的最小值为且最大值为?若存在,求出的所有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

当时,此时在单调递增.‚当时,令,解得或,令,解得.此时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ƒ当时,令,解得或,令,解得.此时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综上可得,当时,在单调递增.当时,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当时,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2)

由(1)中结论可知,当时,在单调递增,此时,∴,满足题意.当时,若,即,则在单调递减,此时,∴,满足题意.若,即,则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此时

∴当时,‚,由‚可得,与矛盾,故不成立.当时,ƒ,由ƒ可得,与矛盾,故不成立.综上可知,或满足题意.21.已知曲线,为直线上的动点.过作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是,(1)证明:直线过定点;

(2)若以为圆心的圆与直线相切,且切点为线段的中点,求四边形的面积.答案:

见解析;

解答:

(1)当点在时,设过的直线方程为,与曲线联立化简得,由于直线与曲线相切,则有,解得,并求得坐标分别为,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当点横坐标不为时,设直线的方程为(),由已知可得直线

不过坐标原点即,联立直线方程与曲线的方程可得,消并化简得,∵有两个交点∴,设,根据韦达定理有,,由已知可得曲线为抛物线等价于函数的图像,则有,则抛物线在上的切线方程为①,同理,抛物线在上的切线方程为②,联立①,②并消去可得,由已知可得两条切线的交点在直线上,则有,化简得,∵,∴,即,即为,解得,经检验满足条件,所以直线的方程为过定点,综上所述,直线过定点得证.(2)由(1)得直线的方程为,当时,即直线方程为,此时点的坐标为,以为圆心的圆与直线相切于恰为中点,此时;

当时,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联立化简得,,则中点坐标为,由已知可得,即,解得,由对称性不妨取,则直线方程为,求得的坐标为,到直线距离,到直线距离,则,综上所述,四边形的面积为或.四.

选做题(2选1)

22.如图,在极坐标系中,,,弧,所在圆的圆心分别是,,曲线是弧,曲线是弧,曲线是弧.(1)分别写出,的极坐标方程;

(2)曲线由,构成,若点在上,且,求的极坐标.答案:

见解答

解答:

(1)

由题意可知,的直角坐标方程为:,,所以,的极坐标为,.(2)

时,,时,或,时,,所以点的极坐标为,,.23.设,且.(1)求的最小值;

(2)若成立,证明:或.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

根据柯西不等式,故,当且仅当,即,时,取最小值;

(2)

5.2018高考作文全国卷Ⅱ解析 篇五

2018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的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位置,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此作文回归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必须在完整读懂材料的基础上,不能脱离材料立意。

2.材料叙述一反传统的人文关怀、感性认知,而选择军事题材理性思考,突出科学性和思辨性,要求写作更具思辨性。3.材料中“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因此沃德的推理分析为正面立意,而材料中“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的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是常规思维,综合材料来看是反面立意。

4.材料中“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位置,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启发考生分析未返航的飞机坠落与弹孔位置的关联性,有较高的思维推理能力要求。

5.作文要求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综合”二字提醒考生必须全面分析解读理解材料,而不能只抓只言片语。

开放性

1.材料中“英美军方”、“ 沃德”不同的判断处置,“幸存飞机”、“ 力排众议”、“ 数据被忽略”、“ 事实证明”,就可以从多角度立意,思维的丰富性让更多的考生有话可说。

2.要求中“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对文体不做硬性限制,只要文体特点分明即可,自拟题目也给考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

3.作为材料作文,没有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限制,考生思维可以更为灵活,有了较大的自由写作度。

解题

在分析材料题目中,我们要善于抓住题目的矛盾所在。题目中的矛盾双方非常明确,即英美军方和沃德的观点冲突。抓住了这个矛盾就是抓住了审题的“牛鼻子”。

我们对材料逐句分析: ①“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这是事件背景。

②“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这是个复句,与前句构成转折关系,提醒考生本句话异常重要。这句话是关键词“力排众议”。力排众议,就是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意见。沃德力能力排众议的力量来自何处?因为他是“统计学家”,拥有科学的力量。所谓科学的力量,在这里至少是可以推理出“独立思考”、“突破惯性思维”、“坚持真理、不盲从”等。

③“沃德是正确的。”这是结果。告诉考生可以由果溯因的去立意。综上,命题人当然是想考生从沃德的正确决定中提炼出其决策正确的原因。那么,我们就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沃德“力排众议”是个人坚持己见的结果。这会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陷阱。要注意厘清的是,英美军方的结论同样也来自于实践中的调查,绝非拍脑袋的决策,但事实上他们的调查却出现重大的失误,即样本遗漏。沃德力排众议的观点中,最重要的是指出了“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的样本遗漏的事实。所以,沃德观点的正确原因主要并不在于“力排众议”,而在于他认识到了众人没有认识到的问题。

由此出发,探讨沃德超越众人的原因当是上乘立意。

这更是一个批判性思维的问题。批判性思维就是审慎地运用逻辑推理去断定一个观点是否为真。求真,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理念,所以它科学的判断信息,洞察事实真相,不盲目信从他人结论,采取行动考虑所有的相关信息(全面看问题)等。今年的全国Ⅱ卷一改去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又回归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一反平常的人文关怀、传统文化,而更关注理性思考和科学精神。事理逻辑严密,又留有思考空间:“坠落的未返航的飞机”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深入思考问题,并可联系现实生活现象进行阐述。整个材料对考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较强,必须先读懂材料再立意,拓展了思维广度,加深了思维深度,素质教育导向明显,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是一个导向。但作文要求是考生平时熟悉的,这也保证了命题的稳定性。

参考立意 最佳立意: 1.英美军方的角度

①惯性思维影响我们对事情的判断 ②表面现象会蒙蔽眼睛 2.沃德的角度 ①不盲目从众 ②打破常规思维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 ④透过现象看本质 ⑤提倡独立思考精神 ⑥尊重科学探究精神 ⑦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⑧为科学精神的求真务实点赞 次佳立意: 1.军方调查参考统计学家建议角度: ①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②科技服务人类 2.感情角度

表现对科学及科技工作者的敬意 偏题立意: ①关注细节

6.数学高考题解析全国卷 篇六

2012年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等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撂倒,结果人赃俱获。....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2013年

全国卷Ⅰ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气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全国卷II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2014年

全国卷Ⅰ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________ 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_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全国卷II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検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杨销,也要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A.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B.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C.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D.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防徽杜渐 2015年

全国卷Ⅰ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 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 经过几天的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 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全国卷II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优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从来不敢越雷也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煥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B、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C、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D、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2016年

全国卷Ⅰ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全国卷II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全国卷Ⅲ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2017年

全国卷Ⅰ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全国卷II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全国卷Ⅲ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2018年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这是个长句,提取句子主干为:这艘船经历多个调查航次和多个航次的任务。这是个明显的病句,经历……任务,搭配不当,错误。应为执行任务或完成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此处需要填入句子,注意上下文)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各种实验室,自然是应有尽有),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____(千里眼,自然可以一览无余),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____(很容易的意思,成语有轻而易举)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____,(更上一层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都可以,如果是成语,用再接再厉即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中国人民的贡献。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全国卷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子断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 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断,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井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全国卷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徒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 的迁徒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桃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徒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辈遗传给它们),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徒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 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 的故事出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高考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

1.误解词语,望文生义;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3.色彩失当,语境不分; 4.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5.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6.特定用法,形近混淆。

高考真题组合(成语)参考答案

2012年 B 2013年 卷Ⅰ【答案】B 【解析】 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多用为贬义。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此处恰当。电光火石: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此处应为“豁然开朗”。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句中为“几家”,显然不合语境。

卷II B 2014年 全国卷Ⅰ C 全国卷II B 2015年 全国卷ⅠC.解析:老谋深算: 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考虑。全国卷II B 2016年 全国卷ⅠC 全国卷II D 【解析】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望文生义。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望文生义。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不合语境。

全国卷Ⅲ B 2017年 全国卷Ⅰ B 全国卷II A 全国卷Ⅲ D 2018年全国卷1 B

7.2014年高考全国卷压轴题浅析 篇七

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三份理科数学试卷比较平稳, 遵循“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有利于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试题涉及知识点覆盖面广, 思考容量大, 重点考查基础知识 与基本技能, 突出基本方法, 特别是知识点与方 法的融合, 体现综合性与灵活性.相比往年, 2014年的难题分值明显减少, 由过去的20多分变为10分多, 总体上让考生感觉到没有“不可一试”的题目.三份试卷凸显导数应用特色, 突出考查转化与化归数学思想方法, 体现灵活探究与变式构建, 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积淀以及数学素养要求较高, 发挥区分、承载选拔的功能.笔者根据自己的解答撰文对三个压轴题作评析, 供读者参考.

所以, h (x) max=h (1) =1/e,

即h (x) ≤1/e, x∈ (0, +∞) .

评注:对大多数考生来说, 本题第 (Ⅱ) 问有些出其不意, 这与笔者寻访的结果一 致.事实上, 平时这种应用最值比较来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是常见的, 譬如2012年我在自主招生培训时引领学生证明过不等式, x∈∈ (0, +∞) ” (详见2012年第35期《考试》 (周刊) P68:导数与单调性问题归类解析, 例7) , 就完全是这道题, 因此, 第 (Ⅱ) 问应该是命题组推陈出新之作.

试题2 (新课标卷Ⅱ) 设函数f (x) =ex-e-x-2x.

(Ⅰ) 讨论f (x) 的单调性;

(Ⅱ) 设g (x) =f (2x) -4bf (x) , 当x>0时, g (x) >0, 求b的最大值;

(Ⅲ) 已知, 估计ln2的近似值 (精确到0.001) .

解析: (Ⅰ) 第 (Ⅰ) 问考查基础知识.由导函数f′ (x) =ex+e-x-2≥0知, f′ (x) 有唯一零点x=0, 且在x=0两侧都取正号, 所以, f (x) 是增函数.

(Ⅱ) 第 (Ⅱ) 问凸显应用单调性与最值逐步接近目标, 考查综合探究能力, 同时, 也适宜应用直击目标的极端性思维方法.

令δ (x) =f (2x) -4bf (x) , x∈[0, +∞) , 则δ (0) =0, 且导函数δ′ (x) =2e2x+2e-2x-4-4b (ex+e-x-2) =2 (ex+e-x-2) · (ex+e-x+2-2b) .

综上所述, 满足条件的实数b的取值范围是 (-∞, 2], 即bmax=2.

(Ⅲ) 考查以不等式逼夹方式求ln2的近似值, 是一个新颖别致的小题.

由 (Ⅱ) 的结果可知, 当b≤2时, 有f (2x) >4bf (x) , x∈ (0, +∞) .

当b>2时, 由 (Ⅰ) 的推证可知, f (2x) <4bf (x) , x∈ (0, a].令, 即 b-1+, 所以,

综上所述, 0.6928<ln2<0.6934, 按精确度要求ln2≈0.693.

评注:尽管探究恒成立不等式中参数条件的 (Ⅱ) 遵循近些年导数应用的命题规律, 可以按部就班陈述解法, 但是, 喜欢分离参数的考生很容易陷入困境:化为, 再求的最小值 或“下确界”, 这样下去 不可避免 地要求函 数的导函数, 其中运算 极其复杂, 导致半途而废, 这一点务必重视, 引导学生认识分离参数通常导致函数复杂, 运算烦琐, 甚至无法求解.

试题3 (大纲卷) 函数f (x) =ln (x+1) -ax/ (x+a) (a>1) .

(Ⅰ) 讨论f (x) 的单调性;

令f′ (x) =0, 得x=0, x=a2-2a>-1.

若a>2, 则列表如下:

∴函数f (x) 在区间 (-1, 0) 上递增, 在区间 (0, a2-2a) 上递减, 在区间 (a2-2a, +∞) 上递增.

若a=2, 则f′ (x) 有唯一零点x=0, 且两边均取正号, 所以f (x) 是增函数.

若1<a<2, 则a2-2a<0, 列表如下:

∴函数f (x) 在区间 (-1, a2-2a) 上递增, 在区间 (a2-2a, 0) 上递减, 在区间 (0, +∞) 上递增.

(Ⅱ)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由数学归纳法可知, 不等式得证.

评注:本题第 (Ⅱ) 问考查数学归纳法递推证明的同时, 也向试题2第 (Ⅲ) 问一样考查应用 (Ⅰ) 寻求放缩不等式.经历递推传递之后, 如何从 (Ⅰ) 中选取特定的参数a得到有用的放缩不等式仍是一大难点, 据笔者寻访, 学生普遍找不到相应的a, 递推传递之后继续推证目标需要两个放缩不等式.

总之, 三道试题以导数应用为特色, 延续近几年的压轴试题模式, 但都有创新.试题1形式上完全延续以往命题形式, 以考查转化与化归思想立意, 有误导学生上套之嫌.既承载选拔功能, 也指导中学数学教学要不断地形成思维定式 (解题模式) , 更要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发散思维) , 不断打破已有定式以创建新的思 维定式, 但它基于2012年的文献资料设计, 似有失公平.作为原创型试题, 是否该避开时间上太近的文献资料?试题2的第 (Ⅰ) 问与第 (Ⅱ) 问完全延续以往命题形式, 第 (Ⅲ) 问以不等式夹逼近似值立意, 实属创新型试题, 但让学生找不到目标, 难以破解题意.试题3第 (Ⅱ) 问把数列不等式引入导数应用, 以应用数学归纳法与构建放缩不等式立意, 凸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题新颖别致, 实属原创试题, 但它对第 (Ⅰ) 问的依赖程度较高, 也要求对第 (Ⅰ) 问的理解深刻到位, 才能应用于第 (Ⅱ) 问.笔者一直在想 (教学中的考试命题也是这么做的) , 高考命题是否可以更多地植根于教材, 即使是原创性试题也明显基于教材素材立意, 更好地指导中学教学, 以触动“高中三年用一年备考”的 (极大浪费) 教学模式, 引起基础教育重新思考与谋划, 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更有利于探索素质教育.

8.数学高考题解析全国卷 篇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命题解读】

这个题目内容突出思辨性,不在审题上设置较高门槛,但在素材的选择和运用方面,由于题干中“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的提示,考生普遍反映对素材的运用有些不充分,素材选择也有一定难度。

但只要确定立意后,打开思路,由此即彼,由浅入深,由自身的语文学习经历拓展开来,就能融会贯通,信手拈来。

1.热点素材

前不久去世的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就十分酷爱阅读。她认为:读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能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她通过大量阅读,文学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日后翻译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2011年福建高考作文唯一满分作文获得者、著有《为生命松绑——一个高考满分作文学生的阅读笔记》的白杏钰,她从大量阅读中收获了思考力、汲取了精神的营养,学会了理性阅读,最终实现从应试写作中突围获胜。

2.人物素材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堪为典范: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词、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3.名言素材

写作此文时,考生可联想从题干中这三种语文学习方法方面有关的名言,必能使文章充满哲思。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语文生活的外延相等”,强调社会生活实践对语文的重要意义。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阅读能力,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课本只是举出些例子,以便指示、说明而已”,强调课外大量阅读对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性。朱熹说“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也”,也都强调了阅读对提升思辨能力的意义。课堂的学习和积累同样重要,俗语说“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开拓,语文素养才能提升。

4.经典素材

如能选择一些较为陌生化的经典素材,反而会给人全新的视觉冲击感。这里试举一例,儒家文化典籍《礼记》中就有“无征不信”的话,意思就是没有实践的东西和理论不能使人信服,这恰恰说明社会生活实践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价值。著名的诗歌《观刈麦》和《悯农》,就是作者深入社会观察之后有感而作的,强调了文学与实践的关系;还比如读《1984》加深了我们对自由的信念;读《月亮与六便士》,让我们懂得了理想与超脱。这些都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高分作文一】

腹有诗书气自华

柳怡泽

东坡居士曾在《和董传留别》中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欲有“气自华”,必先“腹有诗书”。课堂有效学习保证了阅读能力,社会实践则建立在广博阅读培养的独立人格之上,我以为:课堂有效学习是大量阅读的基础,大量阅读能有助于参与社会实践,博览群书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素材运用亮点1】引用苏轼的名言,为“博览群书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这一中心论点的引出和展开做铺垫,提升文气,先声夺人。

古往今来,儒士孜孜求学,却只因“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渴望以学为径,一朝腾达,终成富贵。而如此功利名誉驱使之下,被动受之,化为己用,浮躁于句读斟酌,自然无益于语文素养。《大学》中有八目之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课外阅读是对新天地的开拓,格物致知,笃学思辨,提高语文素养,就在此潜移默化之中。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学府求学,嗜读若命,五年来,合衣而睡,废寝忘食。苦读中彻悟经学,启蒙思索现世,立志兼济天下,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由此观之:孜孜嗜读,提升素质,腹有诗书,胸有大志。

【素材运用亮点2】通过分析素材“《大学》八目”,揭示课外阅读是潜移默化、提升语文素养的基本方法,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人思考。后又用范仲淹的例子强化印证,最后通过两个例子的合力,得出论点。

广博阅读,绝非粗浅涉猎打发时间来求得内心自我认可。荀子《劝学》有言:“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课外阅读正是一种学习,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毫无效果,面对受启发的文字观点,勤于记录,勤于思索,将课外阅读大大“有用化”。老子《道德经》尝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外阅读重在积累,大事作于细,利用好边角料时间广泛阅读。即使是片段时间的阅读,也要端正态度,虔诚谨慎。博览群书,无时不刻,重视思辨。

【素材运用亮点3】本段用《劝学》和《道德经》两个先秦诸子的例子展开剖析,用《劝学》中的句子从反面论证广博阅读,绝非粗浅涉猎,又在此基础上深化,用《道德经》中六句强调阅读重在积累。以上两例的分析,适切性强,内容充实,论辩有力。

教育家陶行知有言“生活教育,社会即学校,知行合一”。大量阅读为基础,有了广博的知识、独立的思想,方可指导行为,知行合一。而社会中的实践又可以引导你发现知识所缺,引领你开拓更广袤的知识世界,阅读研究未曾涉猎的领域。《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民国时期教育学家陈寅恪博闻强记,留洋十三年勤勉学习饱览经纶,二十六岁便立志将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此后笃行其志,未曾废止,即使日后年事已高,双目失明,依旧挥汗三尺讲台数十载。故曰:若无“博学之”,何谈“笃行之”?社会实践提升语文素养,必须有强大的知识体系作为后盾。沉迷盲目的社会体验只会忘却初心,迷失自我。由此,开拓创新,知行合一,前路可期。

nlc202309091326

【素材运用亮点4】结尾进一步引用大量事例,尤其是陈寅恪的例子,彰显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并和前面的《中庸》事例结合进行分析,对“社会实践提升语文素养,必须有强大的知识为后盾”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孜孜嗜读,腹有诗书,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无时不刻,重视思辨;开拓创新,知行合一,前路可期。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素养之提升终水到渠成。

【阅卷总评】

1.素材丰富,充满传统文化气息。作者在本文中大量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素材,如《老子》《荀子》《中庸》《大学》中的一些句子,凸显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后文又使用陶行知、陈寅恪等民国先生的事例,使文章充满文化韵味。整篇文章来看,不就是作者通过阅读建立起丰厚的语文素养之体现吗?

2.使用恰当,层层深入揭示论点。行文中作者适当引材料,分析材料也围绕论点展开,如第二段先通过《大学》揭示课外阅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又用范仲淹的例子强化印证,最后得到第二段分论点,在事例分析中不断印证深化。

3.首尾呼应,结构圆融,深化中心。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首尾呼应,起到强调作用,深化了文章中心,使全文得以升华。

【高分作文二】

语文“三部曲”

陕西一考生

从菁菁校园走出,我们风华正茂,求知若渴;涉入浩瀚的古今名著之海,我们书海拾贝,寻求灵魂本源的共鸣;问鼎河山,师法自然,从一鱼一雁中悟出禅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学习语文得用一生的时间。的确,大至晴空万里,小至滚石沙砾,所指之处,语文的内蕴无处不在,广博的语文的确让人学及一生,也用及一生。

【素材运用亮点1】开篇运用排比,巧妙结合材料展开,对“语文内蕴无处不在”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出写作的中心。

课堂的学习无疑是学习语文的基石。句读之法,赏析之术,字形字音,病句辨析,虽说诸事巨细,但也千万不可马虎大意,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仲永会无师自通,尚未识字便提笔作诗,况且仲永最后也并非学有所成。

【素材运用亮点2】结合语文知识分析,引用仲永等经典人物素材,鲜明典型,更能引起共鸣。联系经典素材展开深入分析,揭示出写作的中心,有很强的说服力。

高山起微尘。任何一座大厦都是一砖一瓦堆砌成的,语文同样如此。身为学生,课上有良师相授、有同窗共勉,畅游知识的汪洋,此为一大幸事。但更重要的是坚持。“不积小流无以至千里”,不积累就不能学好语文。语文需要的是厚积薄发,只有积累够了,学得多了,遣词造句之间才会有胜于他人之处,字里行间才会更能让人折服。

【素材运用亮点3】名言素材能够彰显文章的文化气息,本文运用荀子的名言展开剖析,写出积累的重要性,语句锤炼,可谓文采和经典相结合。

语文之学习,到了一定境界便贵在思考,思想胜于词藻华美下的空谈,优于金玉其外的浅显之句。然古人书籍,今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当思多览。

伏尔泰曾说:读书使人心眼明亮。书中有我们前所未闻的故事,有我们永远无法经历的人生。而思想便在阅尽书中百态后自然而生。

有学者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自然,语文也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每个人的老师。但同时也不可囿于生活,不为生活所拘,师于生活而不可泥于生活。纵使生活有千百种姿态,取其最为动人处记之;纵使生活千磨万难,也可像塞万提斯的笔触幽默而又深刻。

课堂、书籍、生活三点成线,便可建成高耸的语文大厦;坚持、思考、感受便能得心应手,体味语文博大精深的魅力。

【素材运用亮点4】结尾扣住主题,对“课堂、书籍、生活三点成线”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主旨升华。

【阅卷总评】

1.巧用名言素材增强底蕴。作者文章开篇引用叶圣陶的名言,由此引出中心论点,“语文的内蕴无处不在”,观点的位置鲜明,给阅卷教师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行文中,巧妙引用荀子、伏尔泰等名言,说明语文学习与课堂、书籍、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引用巧妙,增加了论证力度。

2.借用经典素材显文采。行文中作者适当引用材料,分析材料也围绕论点展开,精炼而生动。在围绕论点选择素材方面,作者精心构思,选取了大量教材的例子,突出了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让论据材料充分燃烧。尤其在论及课堂学习方面,从“怎么样”提升深入挖掘,引出了积累和坚持的观点,足见作者观察生活之细,思考问题之深。

编辑/于智博

上一篇:初中历史世界古代史下一篇:关于生病的叙事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