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总结报告(080902)

2024-09-28

督导总结报告(080902)(4篇)

1.督导总结报告(080902) 篇一

家纺督导实习总结报告

从今年2月17日进入公司以来,我在公司学习了行业知识、产品基础知识,了解了公司的发展以及未来规划、各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在门店和公司实习的过程中,也认识了一群朋友,感觉到公司的氛围很融洽,适合于自己的未来发展。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在转变,这与实践密不可分,在实践过程中,我又一次感受充实,感受进步。

1、找准自己的定位,确定自己的责任范围。一开始,我不熟悉自己的职责范围,有时会依照以前的工作思维和习惯做事,结果是可能做了不属于自己负责范围内的事情,与本该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没有很好的衔接。

2、要有很强的岗位意识

每一个岗位都有它特有的作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一种岗位职责,是一种职业品质,用人单位很注重这种品质。这种岗位职责是一名员工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3、要不断积累社会经验 增强社会经验,也是增加工作经验。这点的感触由来是接触到督导这个岗位而引发的。先前的思维方式让我在做一份工作的时候,只让我看到了“节流”,没有更多的去思考“开源”,而现在督导的工作正好在这方面开拓了我的眼界和思维,让我觉得自己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

4、认真学习企业的科学管理技能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第一次尝试了以教室授课的方式做了员工培训,知道了自己在演讲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也学习到如何上好一堂生动的员工培训课程。在出差的几天里,也学习到很多关于床品陈列的知识。

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完善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

黄倩

2012年5月2日

2.新课程改革专项督导评估总结报告 篇二

活动的总结

2008年3月21日至4月3日,由临夏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临夏州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州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等部门组成的新课程改革专项督查调研组,深入各县及部分中小学,对全州八县(市)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督查和调研,此次督查调研活动本着“督政督教”并举的原则,主要围绕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对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落实新课程改革在面上进行督查,二是每个县(市)分别选了一所初中、一所小学,对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从点的角度进行督查,通过听取县教育局、学校汇报, 查阅有关资料、教案作业, 深入课堂听课、师生访谈、教师问卷等一系列措施,可喜的发现:我州新课程的实施已初见成效,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观念有了较大转变,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改进,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正在不断提高。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努力使我州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现将本次全州新课程实施的专项督查和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可喜的变化

临夏市于2002年起作为国家的第二批新课程实验区,率先在新 华小学和前河沿小学实验新课程,拉开了全州实施新课程的序幕;2003年整个临夏市和各县的部分学区中心校实施新课程;2004年大部分学校相继走进新课程;到2005年全州各地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全面进入新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部门和广大的教职员工,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和有益的探索,全州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方案 健全新课改的管理机制

新课程实施以来,八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基本上都制定了新课改实施方案,相继成立了新课改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等机构,不间断的开展业务指导工作,加强行政和业务管理;从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划,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定期深入基层学校开展专项调研和综合督导,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筹措资金,积极为新课改创造条件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来,各县(市)在新课改工作方面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基本保证了教师培训、资料购置等新课改方面的经费开支;特别是在教师培训方面,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采取专家辅导讲座、依托各种项目等方法,开展了全员培训,狠抓了教师的继续教育;积极总结推广新课改实验经验,编辑印发了新课改方面的论文集;组织教学能手、省州级教学骨干等送教下乡,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教研支持活动。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为新课改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新课改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有力的推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教研与培训,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教师。面对新教材、新教法,教师普遍反映新课程不好教了,他们开始注重专业学习,渴望专业成长,积极努力的探索适宜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各县(市)及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一方面,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省、州培训,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组织开展了县(市)级新课程、新课标的全员培训和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另一方面,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通过学区与学校间的教师交流、集体备课、校本教材的开发,尤其是以州上统一安排布署的“五课”活动等形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四)校长在新课程实施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校长是新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本次督导、调研,共深入8所初中和8所完全小学,兼顾到了城镇和农村学校,从校长汇报,教师问卷和访谈等情况看,各县(市)初中、小学校长基本上做到了组织领导,学习指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行为,保证教研、培训、购置资料等方面所需经费的投入,并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发挥了引领导航的作用,尽到了第一责任人应尽的责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管理理念,已逐步成为校长们的共识。

(五)新课程实施带来的变化

一是教师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教师过去“一言堂”的教法,逐步被“问答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所代替;教师不再唱“独角戏”,而是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概括、探索;老师不再完全依赖教材上课,普遍重视了教学信息搜集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改变教学方式。二是学生变得活泼大胆了,自信心有了较大提高,不仅能说、会说,而且也敢想、敢说了,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有了提高。三是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自主意识提高了,师生关系明显改善,平等地位正在形成。四是注重了学生发展和人文关怀,学校普遍关注快乐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校容校貌有了较大改观;环境育人的氛围已经形成。

(六)值得肯定的有益探索

首先,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部分县(市)和学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知难而进,在评价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和政县教育局制定的《和政县促进中小学教育发展评价办法》在学校评价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较好地渗透了新课改评价理念,评价内容多元(从八个方面对学校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多样(查看资料、统计数字、访谈、问卷等),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现已实行两年多,效果较好。其次是部分县(市)和学校还根据当地实际,尝试开发了一些校本教材,已出版成形的如:康乐县教育局开发的《小学生生活技能》、《美丽的康乐》等;三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和体艺特长的培养,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办了学生兴趣小组活动,有代表性的如: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组建的200名学生参加的腰鼓队、250名学生组成的少年合唱团,东乡县创办的《东乡少年》刊物及网站、东乡少年活动中心等,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才艺、素质教育取得的成果,还在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应该说以上这些探索,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值得肯定和借鉴。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现状

(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严重

在新课改刚开始实验和实施期间,各种方案、计划、制度等制定的比较充实和切合实际,各项工作开展的也比较扎实,有效,但新课改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后,出现了前紧后松、穿新鞋走老路、搞形式走过程、应付检查,甚至于干脆走老路等现象,如:大多数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几乎没有新的、结合当前要求的具体安排,局、校领导有变动,组织机构名单仍为原样;部分学校各种计划当中根本体现不出新课改的任何迹象;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依然保守、传统,满堂灌现象严重,课堂气氛沉闷;听课、评课及教研活动仍然是肤浅的、低层次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仍然是以成绩为主;受应试教育、评价倾向和社会舆论的影响,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新课改仍持观望和怀疑态度;个别领导和校长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还阻碍着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二)对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执行不力

部分地方和个别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计划的比例开设课程,地方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开设不够,综合实践课基本没有落实,对课程标准认识模糊,具体表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执行监督不够,很多学校没有做到人手一册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谈不上学习和执行,甚至有的领导和教师不知道课标是何物;对课程设置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任学校安排,课时随意增减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音、体、美及地方课程开设不全或干脆不开设;对综合实践课到底如何开设、其内容是什么,校本教材如何开发、主要应包括哪些方面等,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都不很清楚,基础教育和督导部门缺乏应有的督查和指导。校长在新课标的学习,新课改理念的贯彻落实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学在前、想在先,没有发挥引领者、实践者和专业带头人应有的作用。

在经费开支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也无具体的要求,学校在新课程实施方面难以保证经费支持。

(三)新课程的开展情况极不均衡

一是新课程的实施在区域分布上,城市片的学校实施的情况较好,农村片区较弱;小学实施情况良好,初中学校比较滞后。二是在学科分布上,语文、数学和英语科开展较好,艺术、体育课程和综合实践等课程存在的问题较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缺乏专任教师,艺、体课程依然被视为“小三门”、“副课”,教师多为兼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只重视考试科目,“考什么,就上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语、数、外地位显赫,一部分非考科目,长期以来,受到歧视和排挤。三是学校间的师资力量、新课程的资源配置方面不均衡。

(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充分

随着远程教育模式

三、模式

二、模式一设备的配备,给老师们提供了有力的教学资源,目前,初中学校均有专用的教师备课室,大多数学校开通了校园网,但由于培训工作没有跟上,会用和善用的教师很少,也有的学校管理机械,只供极少数教师使用;各校都比较重视图书室建设,通过自购,中英、中欧项目配发,图书总量均达到和超过要求标准,但普遍存在着借阅率不高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阅读需求,更没有对学生阅读方面的指导和要求;还有的学校的仪器和实验室或作他用,或长期被闲置,也无人过问;部分学校和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明确,也就谈不上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更谈不上课程资源的开发。

(五)教学评价仍以“分数挂帅”

一是学生评价方面,各县(市)、各学校虽然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大都不够深入,新课改评价理念有所反映,但评价的方法、措施都不到位,操作层面上的工作是零碎、肤浅的,真正意义上的新理念评价很少。如,大部分学校的《家长通知单》仍以成绩为主,缺少全面的素质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内,有的学校只有成绩单,缺少学生成长过程中各方面的内容等。二是教师评价方面,各县基本上没有统一的评价办法和方案。各学校虽有课堂教学评价表之类的办法与措施,新课改理念的渗透程度深浅不一,但大都是重教轻学,重环节,轻活动。教师综合评价基本上仍以考试成绩分优劣。三是考试评价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它起着指挥棒和导航作用,考试制度改革进程缓慢,严重制约着新课改的实施。全州大部分县(市)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仍以学生考试成绩来录取,忽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水平。考试内容传统题较多,缺少能力题、开放性题,与新课标、新教材联系不紧。基层学校教师企盼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改考试制度的诞生,以促进新课程顺利实施。

(六)对综合实践课程认识模糊

综合实践课程是由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是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也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的独立课程。但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及校长普遍对综合实践课程理解不深,课程意识模糊,具体表现为:一是把综合实践课程仅仅看作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没有当作独立的课程形态;二是由于认识模糊,往往把综合实践课程与兴趣小组、第二课堂混为一谈;三是没有综合实践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教学的课时计划,更没有专职的教师。综合实践课程在我州的实施不容乐观。

(七)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较低

部分县(市)和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工作在促进教师发展、新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重视教育研究活动,经费投入不够,教研资料缺乏,甚至个别基层的教研人员不懂教学,难以开展正常的教研工作。校本教研仍处于听课、评课等低层次、表面化的水平,教师自主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调查问卷显示:252名教师中撰写论文2篇以上者50人,只占总人数的19.2%,承担和申报课题者,更是凤毛麟角,少之甚少。

(八)新课程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次督查所查的学校都是各县选出的新课改工作做的比较好的学校,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学校管理者(包括县教育局的领导)新课程意识不强,不重视校本培训,对新课改的理念、具体内容不太了解、把握不准,显而易见,对管理者的新课程培训非常必要;各县(市)教育部门和学校虽然重视教师培训,也做了一系列新课程培训计划和培训工作,但因缺乏长期的规划和安排,培训形式随机单一,内容不切实际,培训只是走了过场,没有达到培训目的;经访谈得知,由于师资短缺,近一两年入校的年轻教师未参加过系统的新课程培训者较多,还有部分新上岗的教师未接受岗前培训就上岗的现象依然存在,新课程 “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新课改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各县(市)教育局要按照州教育局《关于调整临夏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临州教基[2007] 号)要求,尽快调整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和专家指导组成员,进一步明确基教、督导、教研等股室的职责,迅速开展实施新课程的工作。并专题讨论研究有关新课改、新课标、课程设置、校长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及新课改现状等方面的问题,出台新的实施方案和计划。要对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地方和校本教材开发、综合实践课开展、经费保障等诸方面提出指导性的意见。督导、基教部门要将新课改政策的宣传落实、新课改进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督促、检查纳入工作重点,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督导、评估工作,通过有效措施,改变“新坛装老酒”“换汤不换药”的不良举措和现状,推进全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步入正规、顺利实施。

(二)各级各类学校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足、开全课程,课程的调整绝不能超出国家容许的比例范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课程实施的管理与督查,并统一制定适宜地方特点的、指导性的课程实施方案和要求,杜绝任学校安排课程,课时随意增减的现象,确保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教育部门、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要清楚的意识到艺术、体育课程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创造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方面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艺术、体育课程,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观念,明确认识,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对近年来的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要回头看,要善于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新课程实施中的亮点和成功经验,并注重资料的保存与完善,从舆论上给予引导与支持,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要深入调研,对条件比较薄弱的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偏远学校,要给予师资力量、资源配置和资金投入方面的政策倾斜,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学科方面和学校间的差距,努力实现新课程的均衡发展。体现教育公平。

(四)各县(市)教育局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教学资源短缺、实验条件薄弱校的建设,使城乡学生都能享受到同样的教学资源,能力得到均衡发展;各学校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为老师们接收大量先进的教学信息,供参考和使用;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学会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应配置专职实验员,为科任老师按时准备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使实验室真正发挥其功能。大力倡导教师的阅读活动,了解教师阅读需求,让各科教师分年级提供与课标和教材相适应的参考书目,努力做到新购图书贴近学生、贴近教师、切合教学实际,吸引更多的教师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逐步使教师自觉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教学的一切资源,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加大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力度,州上应派专人走出去向新课改先进地区、学校学习,借鉴先进的评价机制、体系,引领指导我州评价改革顺利发展;督促各县(市)、各学校尽快研究制定渗透新课改理念的、并符合本县(市)、本校实际的学校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形成机制,在本县、本校贯彻实施;加强考试研究,改革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尽快建立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升学考试制度,通过指挥棒的正确引导,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六)综合实践课程本质上是一门非学科域的基于生活实践的活动课程。因此,它没有现成的教材,是由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要求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高度重视,必须认真研读国家课程标准,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并加强学校和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规划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2、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要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要着眼于学生的“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和“体验”,还要注意与各学科之间,在内容上的渗透、交叉和综合;

3、活动时间安排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可以是短期的实践、探究,也可以是较长期的调查研究;

4、利用不同形式的活动和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各县(市)教研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不断提高对教研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和教研的长效机制,要努力使教学研究聚焦课堂教学,以州上开展的“五课”教研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教育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八)各县(市)要继续深入进行对管理者的新课改培训,使他们高度重视新课程,校长要进一步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和领会,转变观念,进入角色,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努力引领本校教师顺利走进新课程,切实发挥“新课改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新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观念、水平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业务学习和新课改培训一定要常抓不懈,内容上,通识培训、课标培训、新教材培训、新教法培训应系统进行,形式上,要积极寻求适宜成人学习特点的学习方式,不断改进培训方法,提高新课程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坚持教师“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新课程的培训工作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

(九)州教育局要利用教师培训机构或临夏师范学校,对新课改实施中的薄弱学科,如音乐、美术等师资,从各县(市)选拔一些比较有经验、有能力的兼职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强化培训,以解决大多数学校没有艺术专职教师的问题,保证初中、小学艺术课的正常开展。

(十)各县(市)要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制。

四、本次调研的总体印象及评估得分

临夏市97分;和政县95分;永靖县93分;康乐县93分; 积石山县91分;临夏县90分;广河县88分; 东乡县87分。

附:教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临夏州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

3.督导总结报告(080902) 篇三

作者: 来源: 添加时间:12-01-10 10:53:10 点击: 53

让“体验教育”在爱与和谐中渐行

威海市千山路小学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

2011 年,对千山路小学来说,是厚积薄发的一年。学校在经历三年的创建期后,顺利进入内涵发展期,在常规工作中重“精细”,在特色创建中突出“体验”、“人文”、“关爱”、“创新”。丰富多彩的体验特色活动在让学生实实在在受益的同时,已成为千山路小学日益鲜明的“文化”名片。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仅就学校在如何结合以上整体工作,落实我区“爱心行动”“个教育”以及“和谐团队”建设的一点做法,在此与大家做一分享: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 让“体验教育”在爱与和谐中渐行》

一、让爱心回归本位,构建以人为本的“体验教育”

爱是一种行为,更是一份责任。教育之爱必须以人为本,回归细节,影响学生,受益家庭。

这是通过问卷以及走访等方式对我校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结果:

针对这样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做最好的自己?是我们一直思考并实践的。经过不断摸索,我们已初步形成了由“习惯养成---塑造人格---分层辅导”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一)习惯养成----回归常规教育细节

面对学生习惯养成参差不齐,我们一直“重入学,抓巩固、紧跟踪”,在常规教育细节上下功夫。本学期,学校还将“常规礼仪教育”纳入品德课程,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行为导训课”。(一年级《行为导训手册》,二年级《礼仪,让生活更美好》)课堂上,老师主要通过让学生“做”习惯、“做礼仪”的方式,强化目标达成。

应该说,孩子们在学校的习惯其实是好培养的,难的是将这种好的习惯带到家里、社会。为此,我们 编印了《这样走过每一天......》的家校课程,对学生一天的行为进行指导。通过家长会发放课程手册并上传校园网,让每个家长对此也了然于心,有效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接轨。

(二)人格塑造----依托体验教育特色

自信 是一种人格魅力,更是一种能力,它不能靠空洞的说教,只能在实践中培养。为此,我们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内校外体验来锻炼孩子: .校内常规体验

学校定期开展“国旗下经典诵读”、“千山童声想唱就唱”、“清明远足”挫折体验、“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国庆红歌赛”、“少先队礼仪展示”等丰富的体验活动。每次活动,我们更关注的是学生们行为上的变化:孩子由最初上台的不敢出声到现在的有声有色,改变了原来不自信的状态,变得从容镇定、落落大方。

2.校外基地体验

我校近六亩的“千小劳动实践基地”进一步拓宽了体验教育的空间与平台。如今基地建立已经三年,我们也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基地体验,在培养习惯,提高素养方面比较成熟的做法:

①劳动与探究中,塑造品行

综合实践课,我们就依托基地,带孩子进行农作物生长情况的观察、记录,撰写观察日记,收集和制作植物和昆虫标本,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课余时间,班主任也会带学生到自己班级的责任田,浇水、施肥、清理杂草。学生们都比着干,谁也不甘落后,谁也不喊累,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抬水的时候,他们懂得自己挑选个头差不多的合作伙伴,种辣椒、茄子的时候,他们自发的三人一组,分工合作,非常默契,交流、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每年,我们都组织全校学生开展花生、玉米收获节。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工合作,谁有困难,大家相互帮助,不一会就完成了浩大的工程。平日有些在家不干活的同学,在大家的感染下也撸起袖子使劲干,生怕落在后面。虽然辛苦,孩子们却干得很开心。之后,学校食堂把收获的花生、玉米煮熟了分给孩子们吃,他们吃的特别香,没有一个人舍得浪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真正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每年的重阳节,孩子会将亲手种植的玉米和蔬菜,送到双岛敬老院。这样的活动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②推销与买卖中,提高素养。每年 6月底 7月初,启动大型“买卖节”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带着亲手种植的作物到市场上销售。为了卖出好价钱,他们提前进行市场调查,搞清楚各种蔬菜的价格。他们会上网查阅资料,头头是道地推销自己的“绿色食品”。买卖时,他们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进行了合理的分工,能言善辩的负责推销,计算能力强的负责算账,细心稳重的负责收钱。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体验着成功和自身存在的价值,真切地感受到礼貌、沟通、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③创作与实践中,陶冶性情。

今年,我们在玉米皮编织基础上,又开发了《田园美术》,大家看:

这是麦秆画。学生们用基地的小麦秆,刮料、拼料、烫料、剪料后完成的作品。

这是自主研发的“玉米皮画”。它比麦秆画的工艺简单,深受学生喜爱。

这是五谷画。用基地的作物为原料,以学生的校内校外生活做素材,做出来的画。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真切地发现:只要给孩子一个舞台,他们就会创造惊喜,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上。

在开发劳动实践基地资源以外,我们先后还开辟了“孝老爱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等四处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能走进社会,更全面的了解社会,在做“好孩子、好学生”的同时,也能做一个“好公民”。

(三)分层辅导----深入实施“个教育”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存在较大差异的,我们深入实施“个教育”,以此来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获得不同的进步:

1.在对象上实施“分层”“分类”指导。

①“面向每一个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手册》

手册以有效的评价载体,从“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做个社会好公民”三大方面对学生进行引领。

②“关心呵护特殊家庭”---成立“校园志愿者团队”

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自愿组建了“校园志愿者团队”,重点对那些家庭教育环境困难(特别是留守家庭)的学生实施关心、帮助、教育。除了平时在学校里对这些学生尤为关心外,更关注他们双休日、假期里的学习与生活。比如 11月份,我们就开展了 “关爱体验行动”。另外,学校还 加强了家访制度,建立“特访学生工作手册”,做好家教指导工作,想方设法为这些学生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在过程中推行“分层”“分项”落实。

①关注学生学业—--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学困生”成长导师制。教师全员参与,每位老师带 3名学生,为其提供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帮助和指导。自开学以来,这一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学校先出台了《成长导师工作机制》《成长导师考评办法》《受导学生评价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多次召开了班主任会议和全体教师会议。目前,全校已有 100余名“学困生”与 35名教师喜结对子,发放了《成长导师工作手册》,对受导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真正把关注后 1/3学生学习的工作抓实抓细,把“学困生”的引导工作“导”出实效来。

②关注学生思维---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

为了。开发了。。丰富的校本课程。以数独为例

我们开设“数独”的目的,是看重它对学生是一种数学思维的训练。通过数独,激发对学数学的兴趣。虽然,实施数独课程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但是孩子对数独的兴趣令人惊讶,尤其是数独的段级达标,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让幸福驻入内心,构建轻负高效的和谐团队

学校一直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大家看,这是我们学校教师年龄分布图:

这种情况与很多全区其它合校、换校的学校不同,我们纯属“新人新校”。这样一支年轻的团队,在面对工作、学生、家长都存在很多经验问题,如何树立其幸福感?试想:老师每天工作任务重、临时性工作多、天天磨学生成绩上不去、晚上再批改作业......虽然尽心尽力的干,但效果却不明显。老师和学生都很累;如果是这样的生活,何谈幸福?为此,结合教师实际,我们以:为教师“减负”,引导其“高效”工作为主要途径,让其轻松工作,幸福生活。(太硬)

(一)人本管理的“减负”思想,为团队和谐提供保障。

作为学校领导,必须有对工作整合的能力,做事有计划,尽量减少临时性地委派。只有这样种“减负”的人本管理理念,才能使学校工作得到教师支持。

(二)打造个人的“高效”素质,是团队和谐的基础。

工作中干得“游刃有余”,教师才能体会教育的幸福。因此,提高专业素质是必须的:

1.体验式校本研训,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业务方面:扎实开展“外出培训”、“教师读书”、“推门听课”、“同上一节课”等校本教研活动。本学期,充分利用录播教室,每月一次“新教师微课”研讨,通过给自己的课堂教学“照镜子”,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班级管理方面:主要通过录像跟踪的方式,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鲜活事例进行管理实例培训,效果显著。

2.做实《三册》跟踪,在反思中积淀成长。

一个有心的教师,就是要随时掌握学生情况,对教学情况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跟踪到位。只有这样,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这是教师《教学工作手册》:里面有教师对教材资源的积累、有对学生作业问题的反思、还对自己教学跟踪的反馈。

这是《班主任工作手册》:里面详实地记录了本班学生的信息和每天的表现情况,对当天班级管理问题的剖析与反思。

这两本工作手册虽然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格式,但是学校通过引导教师抓《两册》以后,感觉老师们会关注自己的教学及管理了,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并想办法解决。这种成长才是最真实、最有效的。

这是《教师生命自主发展手册》,今年我们对其进行了内容的调整与完善,通过自我规划、每月反思,每学期评价等,引导教师真实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

(三)树立团队共进意识,是团队和谐追求的目标。

个人和团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个人要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必须全校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团结共进的和谐集体。本学期,学校在做好“青蓝工程”、“今日有约”、“每周有约”等团队同研活动基础上,着力打造“组长培训工程”。

针对组长们都是“新手”,缺乏管理方法,我们的做法是:一方面,让组长们边干边学,通过召开级部组长、教研组长会议,放手给组长去组织本级部、教研组的活动;另一方面,开设了“组长课堂”,明确组长权利和职责,针对各组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组长提高组织能力和管理技巧。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各位组长在引领、管理、互助等方面有了较大进步,逐渐成为凝聚组员的核心力量,教研组的心齐了,有干劲了,整个教师团队也更加和谐了。学校也通过与绩效考评挂钩的方式对教研组实施捆绑,让教师成长从“一枝独秀”发展到“百花齐放”。

一路求索一路艰辛,2011,我们在付出汗水的同时也收获着:

千山路小学 2011年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报告 千山路小学 2011年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报告

督导员:周涛 汪玮 丛培敬 时利波夏克花

丛丽莉 陈文献 王晓英 李 静 吕向华

为全面落实教育局重点工作目标,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区教育局根据《环翠区中小学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实施细则》对千山路小学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督导评估。现从规范管理工作、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学区建设、和谐校园建设五个方面将主要的评价意见反馈如下:

一、规范管理工作

(一)主要优点

1.综合实践课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根据自身资源,建立实践基地,依托基地,引领学生进行亲手种植、观察、记录等多种活动,在收获的同时理解劳动的艰辛。

2.依据实践基地,开发了《田园美术》校本课程,自编教材《科学基地实践》《“躬耕”体验行心语话成长》等,培养学生多种实践能力。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进一步增强规范办学的意识。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虽然在校园网上进行了公布,但需要经过网上注册才能阅读,不便于家长查看。

二、德育工作

(一)主要优点

1.爱心家访搭建了家校合作的桥梁。通过带着问题家访、突出重点家访、团队合作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2.建立了“学生成长导师制”。坚持整体、合作、优化的工作思路,成立了“爱与责任同行”学生成长导师团队,有重点地为特殊学生聘请成长导师,通过思想引领、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没有建立分类档案。建议在全面了解不同层面学生不同需求的基础上,从家庭、学习、心理、习惯、特长、爱好等多个方面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关注个性差异。

2.进一步加大家校合作的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活动,拓宽育人的渠道。

三、教学工作

(一)主要优点

1.自设文本备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备课。设置了“本课基础知识要点”及“本课阅读与习作方法渗透要点”两栏,凸显了语文学科特点;开发的《数独》校本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2.针对校情“实”上下功夫。教师生命自主发展手册、工作手册、班主任手册三册的建立,方便教师及时把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即时记录,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也养成及时反思的好习惯;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内容丰富,对受导学生从个性特点、品德行为多方面进行评价,还包括该生发展规划、导师的工作职责、奖惩制度等,都做了明确的界定。

3.采用游戏式课堂教学方式,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训练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紧紧围绕学校“体验教育”特色,巧妙利用特色资源,开发了“田园美术”系列校本课程,教材内容较为完整、贴切,活动开展较为丰富。

5.设立“今日有约”问题调查卡,开始关注教师常规教学中的困惑,并利用网上论坛进行研讨寻求解决策略。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进一步优化教学常规各项工作。

2.教师工作手册分成版块,固定一些共性的必备栏目,让一册多能体现得更清晰一些,分管领导定期予以检查点评,教师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一些。

3.备课卡设计的不够科学,建议增设学情分析、学法指导、课堂小测及反馈等。

4.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注意教学设计上的梯次性,化难为简,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能正确识读。

5.未建立艺术、体育档案;艺体常规工作管理不规范;课外艺术活动资料较少。

6.规划课题没有实验资料,尚未真正展开;小课题研究还处于最原始阶段,还未真正提升到小课题的范畴,建议进行小课题方面的专题讲座与培训。

7.没有科技创新计划,活动太少,建议加强组织管理,注重全员参与,加强过程资料的积累。

四、学区工作

存在问题及建议: 因二小学校的特殊性,本学期没有进行交流。建议及时将千山路小学的学区进行调整。

五、和谐校园建设工作

(一)主要优点

1.各项培训制度健全。制定三年规划、计划、外出汇报制度、青年教师培训计划、骨干队伍建设方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等,各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对内教师参训经费进行统计。

2.校本培训内容较丰富、开展较扎实,培训内容包括:高效课堂、个教育、心理健康、教师礼仪、班级管理等。能依据学校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特点,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教室内增加一些生活元素和温暖元素,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用来装饰教学楼,进一步丰富教师教师的文体活动。

4.督导总结报告(080902) 篇四

以责任强内涵以内涵促发展

——塔山中学 2011 年工作汇报

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内在追求,并强调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人的发展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 2011 年区教育局工作要点和我校实际,确立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打造和谐校园为塔山中学 2011 年工作要点。回顾一年的工作,我校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

一、完善各项常规制度,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

“没有比脚长的路,没有比人高的山”,人本观念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教育是一种服务,因而学校管理的灵魂应该是“以师立校”,唯有此才能真正服务于教师的发展,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根据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工作原则,完善并改进各项工作制度,如: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代表的民主监督职能,我们采取了“现场答代表问”的形式,由各处室负责人当场回复,不能立即回复的,则由校长负责督促限期整改或回复。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大家都把学校的工作当成自己的日子去经营,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越来越强。

强化各项工作机制,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而不是只检查不指导,没有解决问题思路,如办公会改变了以往只总结不反思、不改进的简单方式,各自交流的主要内容变为了一周以来分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下阶段落实、改进、解决的措施。管理不再仅仅是检查,更多的是指导、是服务,是“发现问题、随时调整、解决问题、指导改进”的管理理念的转变。

再比如,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发现老师们的常规落实总是存在差异,我们就完善了“周工作反馈制度”、“月常规展评制度”,给老师们的工作提供了借鉴的平台,明确了改进的方向;再如,在管理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质量检测流于形式,有的不会做根据检测数据做分析,我们就完善了“质量检测与评价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制度”,指导教师结合数据做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有效制定改进措施等。

二、教学管理显内涵,以培训提素质,以科研促发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的常态工作,需长抓不懈。规范教学管理,抓好常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搭建教师培训平台,促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教师培训一直坚持“外出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今年,除先后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外,如:后备干部培训、名课程团队培训、名班主任培训、学科优质课观摩培训、音体美教师专题培训等,更注重挖掘校内资源优势,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为了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主要依托“三工程一主题”培训模式,实现了校本培训常态化,切实解决了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做到了实、效并举。

读书工程——丰富教师的内涵。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因此,教师要提高

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多读书,我校已连续多年利用寒暑假向教师推荐教育专著,读书亦是福利的观念深入人心。今年,仍通过周读——“每周一妙文”,净化心灵、期读——专业书籍,提高专业水平等多种读书形式,引导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享受教师的幸福。不同的是,以往的期读都是由学校推荐书目,今年变为由教师推荐自己想读的书,学校根据教师推荐择优购买,暑期学校从教师推荐的 70 多部教育专著中选取了 7 部书共购置 150 余本供教师选读。因为是都是自己想读的,老师们读书的热情空前高涨,以往“你推我让”的读书交流会变得争先恐后,用政治名课程团队负责人 姜书香老师的话说,一个假期读书的感慨和想法不吐不快呀!

为不断更新班主任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寒假期间,我校根据不同年级特点为班主任提供了四套丛书。读书交流会上,班主任就读书的感悟进行了交流,他们纷纷感受到书籍的力量和作为一名班主任的责任的重大。

“青蓝工程”——教师成长的摇篮。实施青蓝工程是我校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有效途径。今年在落实原有《塔山中学“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和《塔山中学“青蓝工程”考核细则》的基础上,主要是拓宽了徒弟的范围,即除了教龄未满三年、新调入的青年教师、交流的青年教师外,增加了第一次教中会考学科的教师。像 宋淑霞老师是一名有 20 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了,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没有送过初四毕业班,宋老师主动要求拜 张淑敏老师学艺。她的学习劲头丝毫不逊色于青年人,而作为师 傅的张老师虽年五十,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和英语教研组长职务,却从来不以此作为托辞,总是主动听评徒弟的课,常常因一个小环节的处理不当而认真对徒弟进行“批评”,在教学相长中,师徒情谊更深了。这样的感人事例数不胜数,吕晶老师常常拖着颤巍巍的身体去指导杨涵夫的课堂教学,夏斐老师指导徒弟孙雅静参加新教师亮相课至深夜,然后与徒弟合挤一张床„„正是有了这些可爱无私的师傅们,有了这些好学向上的徒弟们,我校的教师队伍才有了飞跃的发展。

在班主任青蓝过程活动中,我校的 孙永清老师年近五十,作为首席班主任,与其他三位中年首席班主任一样,分别带领 4 名徒弟,毫不吝啬地传授班级管理先进的经验和作法。徒弟们全程跟踪学习,学习中无不感受到了师傅们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徒弟。

“名师工程”——树立教学的典型。名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他们时时处处都是学生的楷模,同行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名师的在青年教师引领、课堂诊断、教研带动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本学年,组织了塔山中学名师系列评选活动。这一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评选校级教坛新星(范围: 35 周岁以下青年教师),通过自主报名、说课、打分,最终评出了 14 名校级教坛新星。结合这一活动,我们再次组织教师学习李正涛教授暑期培训所做的《如何说课》讲座,使老师们对“说课”说什么、怎么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二阶段,评选校级骨干教师(范围: 35 周岁以上),评选方式主要是听评课,学校组织以分管领导牵头、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的听课小组,历时

3个周,听评课 28 节,最终综合评价,确定了 22 名校级骨干教师。借此活动,各教研组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了学习,将活动与培训进行了有机整合,充分利用了校内资源。

第三阶段,评选校级名师(范围:校级骨干教师中的优秀者)。共有 10 名教师自主报名,参加了教育技能答辩,同时借助课堂诊断契机,特邀教研中心全体教研员做评委,现场打分。最后按现场答辩平均分占 50%,上学期考核占 50% 的计算方法,确立了 8 名校级名师。

“主题培训”解决教师的困惑。本着“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培训,及时解决”的原则,结合上级各项工作和学校实际,本学期开展了内容、形式多样的主题培训,例如:“如何促使教研组高效运行?”“如何进行单元质量分析?”“如何规范考查科目的检测?”“中会考学科的研讨活动?”等等的专题研讨

(二)落实教学常规要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认真落实区教育局 29 号文件的基础上,我校结合校情制定了《塔山中学教学常规要求》,对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与批改做了详细的要求,在保持原有常规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

做好两个“三备”。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落实教师的备课,今年我们主要进行了两个三备的完善:“三备”一: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三备”二:自主备、集体备、上后反思备。其中,我们主要完善了集体备、上后反思(显性反思、隐性反思)备环节的落实。

教师集体备课严格按照区教研中心“四定、五议、六统一”的要求组织,落实中主要是抓好了三个途径:一是规范集体备课记录;二是教导主任参入教研组集体备课,起督促指导作用;三是检查后的教师按要求的自我整改。

另外,强调有实验的学科要备好实验课,在常规检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能够按照要求备好实验课,从备课检查、平时的巡课和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等方面可以看出,老师们对实验课的管理更有章法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跟扎实了,实验课不再仅仅是学生“向往”、教师“迷惘”了。

打造有效课堂。倡导老师向课堂 45 分钟要质量。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修改完善了《塔山中学课堂教学常规》,并通过每天值班领导巡课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规范;二是以活动促规范,继续深化“对话式”特色课堂的改革。4 月份、11 月份“课堂诊断月”、10 月份骨干教师课堂引领、12 月份课堂开放周,平日的备课组同研诊断、骨干教师诊断指导、推门听课随机诊断、薄弱学科诊断、青蓝师徒诊断„„多阶段、多课型的课堂诊断活动,这些活动为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增强教师的工作热情,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奠定坚实根基。

规范作业教学。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批改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求作业设计要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体现科学性。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落实的:一是教师教案设计中作业布置要体现分层;二是通过不定期抽查作业及批改情况,通过教研组长例会和常规展评进行反馈;三是开展问卷调查(包括学生问卷和针对家长的学情问卷)。

(三)高扬科研风帆,促学校全面发展

教育要迅速、有效地发展,有赖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引导,而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对于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有何极其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个省级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两个市级课题《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两个区级课题《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的研究》《利用身边资源拓展作文教学的研究》都顺利结题。60 多名课题研究教师的论文被发表到区、市级以上刊物上。我校被评为威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林日萍老师被评为威海市十一五教科研先进个人。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的关键年,我校作为市级课题“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重要实验基地,确立了“教学即科研、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教师即专家”的教育科研理念,以根植于教学“田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小课题研究思路,引导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快乐的投身课题研究中”。

如研究课程开发,让学生个性的音符在校本课程实践中跳跃。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使课程资源呈现多样化和特色化,从而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本着“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原则,我校根据现有教师的特长,结合学科特点开发了书法、剪纸、国画、陶艺、经典诵读、英语世界、生物科学、乡土历史、乡土地理、安全教育、趣味电脑、机器人、科技小制作、小心理咨询师和急救培训等校本课程,学生采取选修走班制,开课时间统一为周一下午第三节课。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师生创作潜能和创作精神,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研究实验教学,让学习的快乐在探究中得以升华。规范实验课管理,提高实验课课堂教学效率。创新实验室开放,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丰富多彩的实验技能比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外拓展的研究,让学生的智慧在研究性学习中放飞。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校永恒的课题,平时的研究性学习主要与学科整合。课上无法展开的内容,各学科利用小长假、寒暑假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研究中获取知识。

基于这样浓厚而常态的研究氛围,我校在上一届同研一节课成果评选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上交的 27 篇论文,10 篇获一等奖,14 篇获二等奖。

教师的科研能力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师生命的成长,成就的必将是成长的学生。

三、育人为本,以真爱促知性,以知性促发展

强化德育工作实效性,重点是关注师生的生命教育,强化责任担当的培养,全面开展各项活动。我校对于学生的发展,从长远目标做规划,努力达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要既有健全的身体,又有丰富的精神;既有理性的思

想,又有人文的情怀;既有符合社会要求的一面,又有变革社会的一面;既有共同的社会性,又有独特的个性。为发展学生智慧多彩的人生,我校德育处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播撒善行的种子

学校编写《学生责任观“八要八不要”》、《学生“五心五负责”》、《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小册子,购买 500 本《普法教育读本》,自编 300 多页的法制读物,组织防震减灾、卫生健康心理讲座和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城市签名活动等,让学生认识到爱自己就要为自己负责。

(二)课堂谱写真情

课堂是培养学生责任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总是根据教材内容适时的展开教育话题,如政治课上专题责任教育,语文课上的爱国责任情感教育,历史课上不忘国耻的教育,理化生实验课上的安全责任、小组合作共赢教育,数学课上的周密严谨的数字责任教育等等,教育素材很多。同时在课堂上开展专题责任情感教育,如 2 月份低级部语文学区组织了《写理想》书法比赛,5 月份德育处组织了学生“父亲节”征文活动,9 月份,结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组织各级部活动,让学生明白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依然是我们的责任。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学生责任意识深入人心,如今他们能明晰的感知,我目前的责任就是学会学习,让老师放心;学会做人,让家长放心;学会做事学会共处,让社会放心。

(三)处处弘扬真爱

初一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行为习惯和情感价值观受环境影响起伏波动大,为积极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学生内涵,我校初一级部通过开展弟子规知识竞赛、开展“诵读中华经典争做文明少年”弟子规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真爱内需。清明节学区组织初一学生 30 多人到天福山烈士祭扫活动、端午节与塔山居委会殷树山老红军一起参与活动,懂得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理解到创业还需传承,传承的使命就是师生的使命。五四青年节组织入团积极分子到海警支队感受国防的强大和海军的使命,到火车站义务劳动、到老年公寓慰问演出、到福利院关爱儿童,学校搭建多种平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六一”儿童节,初一级部还举行了“我运动 我合作 我担当”亲子运动会,由班主任指导学生自我策划的亲子活动。此次活动不同点在于:活动运行之后一切由学生按照既定方案进行,遇到问题教师、家长不许出面解决,由学生自己合作解决。“六一”亲子活动,学生亲身体会到开展工作的不易,在今后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中,他们组织纪律性和参与热情都显著提高。

(四)在施爱中成长

学生责任教育经过不同形式的渗透,已经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动。开学初,我校举行了“与春天有个约会”压岁钱捐献活动。学生在得知 07 级学姐曾经向四川灾区一次捐出 4200 元时,学生感受到关注弱势群体是爱他人爱社会的表现,慷慨解囊捐出压岁钱。学期初,校领导和学生代表利用爱心基金走访慰问了本校 8 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共计 8000 余元。2 月份,音乐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慰问部队官兵 共话鱼水深情”演出活动。另一支志愿小分队来塔山社区,为孤寡老人送新年慰问品,张贴“春联”、打扫卫生、与老人谈心,关注老人精

神生活。3 月份,我校红十字会 30 余名志愿者带着总价值约 2600 元的食品、文具、大号纸尿裤等生活用品到威海市儿童福利院,亲切看望了孤残儿童。5 月份,区教育局张艳春副局长等出席了我校向四川、泰安、文登贫困学生的捐款交接仪式,共捐款 1.1 万元。

四、优化学区资源,以共享促均衡,以均衡促发展

我校认真落实教育局《关于依托学区平台,构建城乡教研培训共同体的指导意见》,加强团队建设,完善教、研、训三位一体的学区工作模式,加强教学管理、教研、培训、活动一体化的实施,打造和谐学区,共享优质均衡教育。本学年,侧重打造资源的共享。

(一)贯彻一个思想,营造良好氛围。在学区教师专业发展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思想,为每位教师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满足教师自身的发展和需求,支持他们实现积极的人生价值。全体教师基本认可并达成共识,形成了关心、理解、尊重、支持的工作环境,教师队伍在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不断成长壮大。

(二)加强区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教研、培训、落实”三位一体的培训原则,针对教师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从学区读书到学区青蓝,从学区名课程团队辐射带动到学科教研组常态同研、集备,在资源的共享上,老师们都做到了心无芥蒂,毫无保留。这些活动提 高了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最终提高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区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乃是对自己负责,如今我们全校师生都具备这种大局观念,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建成的生命教育室、生命训练室、生命教育长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学校投巨资自编自录的安全教育卡通片,植根于学生安全行为中。本学期,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低碳与气候变化知识网络优秀组织奖、全国现场心理科普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红十字优秀学校、威海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十二五重大课题实验基地、环翠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环翠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等。

上一篇: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论文参考下一篇:大雁塔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