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皮肤反应及护理

2024-07-26

放疗皮肤反应及护理(共9篇)

1.放疗皮肤反应及护理 篇一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占全世界鼻咽癌患者的80%,作为首选治疗手段的放射治疗在控制鼻咽癌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放疗相关照射野范围内的颈部皮肤损伤也成为最常见并发症,轻者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脱屑,重者可致皮肤组织坏死甚至并发感染而被迫暂停放射治疗,不但延误患者疗效,而且增加患者痛苦。

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放疗相关的皮肤损伤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针对我科于03月~08月收治的98例鼻咽癌患者,通过分阶段的有效护理干预,放疗相关的皮肤损伤均在可控范围内,效果满意,所有鼻咽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收治的98例患者均经鼻咽镜取活检且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鼻咽癌,其中男性7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34岁。

根据分期不同,部分患者给予以铂类为主的诱导化疗两周期再行放射治疗。

1.2方法 模拟机定位,6 MV直线加速器常规分割照射,以面颈部联合野、耳前野为全野,颈部照射以半颈切野、全颈切野为主野,2 Gy/次,5次/w,共30~35次。

1.3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诊断标准[1] I度反应:皮肤出现红斑、色素沉着;II度反应:皮肤发黑、干性脱皮;III度反应:皮肤湿性脱皮、水泡形成,甚至出现糜烂、渗液、表皮脱落;IV度反应:皮肤血、坏死、溃疡,侵犯至真皮,损伤较难愈合。

2结果

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其中I度皮肤反应61例,II度皮肤反应34例,III度皮肤反应3例,未见IV度皮肤反应。

皮肤损伤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

3例III度皮肤反应发生部位均位于颈部淋巴结转移处,且该处淋巴结已经切除活检明确为转移性癌。

3护理

放射治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鼻咽癌治疗尤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放疗在到达控制疾病发展的同时,与此相关的皮肤损伤具有潜在性、进行性、长期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特征,如何有效改善放射性皮肤损伤不但要坚持专业化、个体化原则,更要人性化。

3.1心理护理 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采用“一廊、二传、三听、四说、五教、六导”六步法,帮助患者全面认识鼻咽癌,消除其对肿瘤的恐惧,增强治疗信心,争取患者主动配合,所谓一廊就是建立科室宣传长廊,二传就是向患者发放宣传册,三听就是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四说就是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所想所需;五教就是一对一亲自示教,指导患者做好日常防护;六导就是全面做好患者心理疏导。

3.2皮肤观察与护理

3.2.1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 放疗前指导患者做好理发、剃须准备工作,衣着以宽松、柔软、无领、棉制品为宜,忌高领、硬领以及化纤类服饰,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涤用品,温水冲洗为佳,忌局部搔抓,勤剪指甲,尽量保持皮肤完好无损。

3.2.2放疗的一般皮肤护理 每次放疗前清洁局部皮肤,局部涂抹新鲜芦荟汁并自然晾干后再行放疗,每次放疗后用温开水清洁皮肤,局部涂抹比亚芬乳膏,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

遇有局部皮肤瘙痒不适时,应使用消毒棉签棒沾适量莫匹罗星局部涂抹,既可止痒又可杀菌。

3.2.3放疗的分期护理 皮肤发生干性脱屑时,千万不可撕剥皮屑,应待其自行脱落。

皮肤出现湿性脱皮、水泡形成,甚至出现糜烂、渗液等反应时,水泡不要刺破,应采用暴露疗法,尽量保持局部干燥,局部给予3%硼酸湿敷等。

一旦皮肤出现溃疡并发感染时,应暂停放疗,每日加强局部换药,并全身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4讨论

研究发现[2],负性心理和恶劣情绪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弱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症细胞的作用。

而护理人员若能合理应用治疗性沟通[3-4],帮助患者进行身心的全面调整包括合理膳食、改善睡眠质量、稳定情绪等,则可有效缓解肿瘤患者的这种不良抑郁情绪。

放射性治疗属于物理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鼻咽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放射性皮肤反应是肿瘤患者接受放射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所谓放射性皮肤损 伤[5]是指生物体因电离辐射而产生的自由基损伤生物膜、酶和核酸等,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损伤过程。

除去治疗本身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困扰外,基于患者相关知识的匮乏,造成了患者对放疗的恐惧、怀疑、担忧甚至放弃治疗。

因此,我们护理工作者要采用“一廊、二传、三听、四说、五教、六导”六步法,加强宣教,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协助患者了解相关治疗手段的利弊,做好患者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疾病的信念,通过全面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患者及时有效救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晓霞.头颈部肿瘤患者使用面罩放疗后的皮肤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16(9):1096-1097.

[2]Nan KJ,Wei YC,Zhon FL,et al.Effects of depression on parameters of cell-mediated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cancers [J].World J Gastroenterology,,15:268-272.

[3]焦安秀,高伟,杨敏.心理干预对肿瘤放疗患者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6):1-71.

[4]李碧玉,李艳辉.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活治疗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9,(4):32-34.

[5]刘树铮.医学放射生物学[M].3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编辑/张燕

2.放疗皮肤反应及护理 篇二

1临床资料

本组乳腺癌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10例, 均为女性, 年龄30~70岁。。早期放疗皮肤出现红、肿、热、痛, 但无水疱形成或破溃7例, 有水疱但无破溃1例, 有水疱且已破溃2例。

2护理方法

2.1 药物准备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2片研碎, 20ml生理盐水, 地塞米松5mg (1ml) 3支。用无菌注射器混匀药液, 注入250ml生理盐水中混匀备用, 复方鱼肝油软膏1支。

2.2 治疗方法

根据情况抽取适量药液, 注入换药碗中。 (1) 对于早期皮肤反应, 先用生理盐水清洗皮肤, 切忌摩擦, 用棉棒蘸湿, 轻轻清洗, 涂以复方鱼肝油软膏, 将纱布在药液中浸湿处敷于皮肤上, 每天2次。 (2) 对于有水疱者, 先用无菌注射器抽净渗出液, 再用生理盐水清洗, 涂以鱼肝油软膏, 将药液纱布外敷于皮肤上。 (3) 对于有水疱且已破溃者, 先抽净渗出液, 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清洗, 然后用棉棒蘸药液, 轻轻涂抹患处, 最后涂以复方鱼肝油软膏, 每天3次。上述治疗7d为1个疗程, 可连用几个疗程。

2.3 健康宣教

当照射皮肤出现结痂脱皮时, 禁用手撕剥, 以免感染溃烂;放疗结束后应注意照射野皮肤的保护, 避免感染、损伤及物理性刺激, 防止强风、雨淋及阳光暴晒。凡是潮湿不透风的部位, 如腋窝、皮肤皱褶处, 在放疗中要经常保持干燥, 注意通风, 禁粘贴胶布和涂刺激性药物。

3结果

经上述处理后, 7例早期皮肤反应的患者2~3d反应消失, 1例有水疱的患者和2例有水疱且已破溃的患者5~17d (平均9.1d) 皮肤破损愈合。

4注意事项

配制抽吸混合溶液、换药及外敷药液纱布时均应注意无菌操作。药液配制后, 在常温下 (15~20℃) 可保存2d, 冰箱内可保存5d, 若患者皮肤已有水疱或破溃, 则应现配现用, 以免引起继发感染[1]。

关键词:乳腺癌,放射治疗,皮肤反应,护理

参考文献

3.放疗皮肤反应及护理 篇三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局部皮肤黏膜损害;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52-01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其5 年生存率为58.3%-62.5%。由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在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会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引起局部皮肤放射性皮炎、口腔及口咽黏膜、鼻粘膜损害等放疗反应, 使部分患者放疗中断或影响放疗后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导致死亡,积极做好鼻咽癌放疗期间的护理,最大程度地缓解放疗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顺利完成放射治疗。本科对68 例鼻咽癌放疗期间的患者进行了针对并发局部皮肤黏膜损害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 年1 月至2012年12 月我科共收治了68 例鼻咽癌患者,男46 例,女22 例,年龄10 岁至72 岁,平均年龄41 岁,均病理确诊为鼻咽非角化性癌。

1.2 治疗方法 首先进行CT 模拟定位,在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终端,根据CT 定位图像由医生设定不同的治疗靶区范围。技师根据医生要求进行计划设计,经医生确定放疗剂量后实施治疗。治疗周期一般6-7周完成。

2 临床观察及护理

2.1 临床观察

2.1.1 口腔黏膜炎分级标准急性口腔黏膜反应采用TOG/EORTC 标准,分为4 度。I 度: 临床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轻度疼痛。Ⅱ度: 临床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点状溃疡,中度疼痛。Ⅲ度: 临床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片状溃疡,疼痛严重并影响进食。IV 度: 临床表现为黏膜大面积溃疡,剧痛,不能进食[2]。

2.1.2 放疗皮肤反应:放射期约第2 周开始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照射区内皮肤一般出现红斑、色素沉着、瘙痒、脱皮等干性皮炎,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溃疡、渗液、糜烂,导致湿性皮炎。

2.2 护理

2.2.1 做好入院宣教和健康指导

主动热情接待患者,有目的地做好宣教工作,介绍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介绍病室环境、讲述陪护制度、探视制度、物品管理及安全防卫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介绍一些效果好的病例,使其认同癌症不等于死亡,并说明放疗时间、剂量、疗程和注意事项,对接受能力差的患者反复讲解、强化意识,直至理解。

2.2.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肿瘤病人的护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不同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等特点,耐心热情地进行解释和疏导,介绍治疗机的性能特点和有关三維适形放疗的优点及放疗的注意事项,以解除其忧虑心里,稳定他们的情绪,增强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让病人怀着希望,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2.2.3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禁烟、酒,避免食用刺激性强及粗糙的食物。注意放疗前后避免患者过饱或过饿,要均衡、规律饮食。对于口腔、食管黏膜损伤较重的患者,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对于进食困难、呕吐严重者应及时根据医嘱补液和对症处理。

2.2.4 放射性中耳炎及鼻腔黏膜反应护理

放疗会造成眼部、耳部及鼻腔等部位损伤,严重者可并发中耳疾病、视力障碍、听力下降、鼻腔干燥、出血等,要做好耳、鼻护理,指导患者勿挖鼻、挖耳,注意耳部勿进脏水、脏物,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放疗中易造成鼻腔、鼻咽腔分泌物增多、坏死组织堵塞引发感染,易造成口腔黏膜的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3]。进行鼻腔冲洗,2次/d,注意有无鼻出血。对于鼻腔少量出血局部,麻黄碱或0.1% 肾上腺素液棉球填塞; 大量出血时可用凡士林纱条及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发生出血时,嘱患者勿将血咽下,以防呼吸道不畅,引起窒息。

2.2.5 口腔护理

放射治疗时常有口干、咽部干痛、口腔溃疡等症状,为减轻症状,可备饮水瓶,经常湿润口腔,每日饮水量>250ml;为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漱口,4-5 次/d。对于出现I, II 级口咽粘膜炎的患者, 辅助口服维生素A, B, C, E, 多数可耐受放疗。III 级口咽粘膜炎患者, 主要是口腔溃疡, 疼痛,口周严重肿胀,流涎, 不敢进食,此时鼓励患者大胆进食高热量, 高蛋白, 高维生素, 易消化饮食, 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使放疗能坚持进行。同时根据医嘱静脉补充氨基酸, 葡萄糖, 维生素, 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IV级口咽粘膜炎患者应停止放疗, 口腔护理4 次/日, 先给予0.9%氯化钠棉球擦洗, 清除脓性分泌物, 观察粘膜溃疡修复情况, 再用0.05%甲硝唑溶液含漱2min, 然后喷桂林西瓜霜于患处, 8-10 次/日。合并霉菌感染者, 用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含漱, 局部涂抹克雷唑或制霉菌素药4 次/日。局部及全身抗感染治疗, 补液, 输血浆及其它营养品, 以增强抵抗力。

2.2.6 放射野皮肤反应的护理

放疗前向患者说明保护放射野皮肤对预防放射野皮炎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保护放射野皮肤的清洁、干燥,不要抓挠放射野皮肤,禁用肥皂水及过热的水擦洗皮肤,避免日光直射放射野皮肤,禁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外用药物、衣服以棉质宽松柔软为宜,避免穿着化纤及衣领较硬的衣服,防止皮肤檫伤。

3 讨论

放射性局部皮肤黏膜损伤是放疗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已成为目前鼻咽癌放疗中严重的制约因素。本组患者通过早期采取心理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鼻腔冲洗等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明显推迟皮肤口鼻腔黏膜反应的时间,减轻反应程度,当出现口腔黏膜溃疡后,加强局部给药,可有效减轻及控制局部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但如何避免放疗引起的皮肤口鼻腔黏膜反应仍是我们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于飞,张红雁,吴韦炜,等.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6例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3):2480.

[2] 梁小敏.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口咽反应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 11) : 141

[3] 殷丽萍.应用创口净冲洗鼻腔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杂志,2007,4(3): 38-39.

作者简介:

4.放疗皮肤反应及护理 篇四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28例鼻咽癌放疗病人为对照组, 其中男18例, 女10例, 年龄19岁~74岁 (45.6岁±3.68岁)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26例鼻咽癌放疗病人为观察组, 其中男19例, 女7例, 年龄14岁~69岁 (44.7岁±3.17岁) 。纳入标准:病人不存在其他心、肝、肺等其他重大脏器疾病;病情稳定;了解本研究内容、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 包括生活护理、疼痛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全方位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 1 放疗前护理

(1) 口腔护理:建议病人到正规口腔医院清洁口腔, 做好清除牙结石、色素斑及拔除龋齿等口腔清洁工作;向病人讲解口腔保健知识, 指导其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口腔卫生习惯。 (2) 心理护理:病人在接受反射治疗前普遍存在恐惧、不安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向其普及相关疾病的知识, 纠正其错误认知, 并讲述成功救治的病例, 激发其积极治疗的勇气[3]。

1.2.1. 2 放疗期间护理

(1) 口腔检查:每次放疗前后对病人口腔的pH值进行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漱口液, 以保证口腔pH值为6.5~7.5, 发挥口腔最佳的防护功能。 (2) 口腔运动:指导病人做叩齿运动, 主要步骤为上下牙齿轻轻叩打, 每天做2次或3次叩齿运动, 每次100下;也可训练病人进行张口运动, 主要步骤为张口至最大限度, 保持5s后再闭合嘴巴, 坚持连续做5min张口运动, 每天3次。 (3) 饮食护理:指导病人注意饮食清淡, 多进食易消化、易吞咽的食物, 多补充富含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蔬菜及水果。

1.2.1. 3 放疗后护理

(1) 口腔护理:由于放射线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唾液腺造成损伤, 会减少唾液的分泌, 护理人员应提醒病人多饮水, 并继续坚持练习张口叩齿运动。 (2) 功能锻炼:放疗后可引起头颈部功能障碍, 如张口困难、颈部活动不便等。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可建议病人多做深呼吸、散步等运动。

1.2.1.4家庭支持

告知病人及家属出院后家庭护理的意义, 并细致地向其解释口腔护理、功能锻炼等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医护人员通过口授、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法, 使病人家属掌握口腔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技能及要领, 以便能在病人出院后给予其指导和监督。

1.2.2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口腔黏膜反应及生活质量方面情况。 (1) 口腔黏膜:评定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规定分为0度~Ⅳ度。0度:口腔黏膜正常;Ⅰ度:口腔黏膜出现红斑, 病人有疼痛感;Ⅱ度:口腔黏膜出现红斑及溃疡, 病人能正常进食;Ⅲ度:口腔黏膜出现溃疡, 影响正常进食;Ⅳ度:溃疡严重, 不能进食。 (2) 生活质量:两组病人均于干预后第2周末接受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进行测评, 该量表包括10个因子, 本研究评价了其中的焦虑、恐惧、抑郁、敌对和躯体化5个因子。

1.2.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目前放疗依旧是鼻咽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由于放射线无法区分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 往往使正常细胞也遭到损伤。放射治疗野区包括整个或部分唾液腺, 常引起唾液腺功能障碍, 造成一些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并发症, 最常见的就是口腔黏膜反应。全方位护理以舒适护理为基础, 强调在护理的各阶段进行全方位护理, 在护理病人身体系统的同时兼顾其心理系统[4]。此理念已赢得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青睐, 以此理念为基础制定的相应护理方案, 能有效帮助病人构建相关疾病的知识体系, 减少其心理及精神压力, 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口腔黏膜反应轻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全方位护理不仅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放疗病人口腔黏膜反应, 而且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放疗前护理、放疗期间护理、放疗后护理及家庭支持。其中放疗前护理涉及口腔护理与心理护理, 口腔护理可以引导病人做好放疗前口腔清洗工作及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而心理护理可以缓解病人放疗的紧张情绪, 有助于提高放疗效果;放疗期间护理包括口腔检查、口腔运动及饮食护理, 口腔检查可实时监测口腔环境, 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相应治疗及护理, 通过张口叩齿的口腔运动可锻炼牙齿功能并促进口腔空气交换, 对减少口腔黏膜反应起到一定作用, 饮食护理则可促进病人预后恢复[5];放疗后护理包括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 有利于改善因放射线不良反应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在本次家庭支持中向病人家庭成员普及口腔护理知识, 有利于在家庭护理中及时给予病人帮助, 提高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全方位护理有效减轻鼻咽癌放疗病人口腔黏膜反应,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冬英.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9) :843-844.

[2]黄卫红.120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口腔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 15 (5) :76-77.

[3]陈丽君, 唐忠敏, 常鑫.集束护理干预对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3, 27 (4C) :1087-1089.

[4]刘琳, 李庆华, 赵枫林.87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6) :185-186.

5.放疗皮肤反应及护理 篇五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内蒙010017)【摘要】文章介绍了肿瘤患者放疗与化疗期间发热反应的护理方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关键词】肿瘤;放疗与化疗;发热反应;护理【中国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54-01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及生存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但由于先进的技术或化学药品还没有达到特异性阶段,所以对正常组织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使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同形式的不良反应。笔者重点对83例肿瘤患者出现的发热反应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我院自2006年10月~2009年6月在放化疗期间出现发热反应较重的83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50例,女33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3岁,平均49.2岁。鼻咽癌患者62例,喉癌18例,鼻腔癌3例。放疗与化疗同时进行者25例,单纯放疗40例,单纯化疗18例。发热程度:38 ℃~39 ℃者50例,39.1 ℃~40 ℃者33例,时间短者5 h,长者达1周。二、护理(1)明确发热的因素:虽然放疗及化疗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是对肿瘤患者而言,出现不良反应并不少见,只是不良反应症状有轻有重,特别是患者出现发热反应尤为多见,多数患者低于低热状态,体温在37 ℃左右。上述83例体温处于高热状态。出现发热反应原因是多方面的,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及肿瘤组织本身的坏死成为致热源,由于放疗、化疗引起造血系统急骤改变,白细胞大量的下降或三系细胞同时减少,都可致患者出现发热反应。化疗患者多数是由于化学药品毒性反应,也有个别患者出现上述因素。总之导致发热的因素较多,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查明发热原因,才能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时有序地进行放疗及化疗。(2)放疗与化疗前的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经常遇到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发热反应。实践经验告诉护理人员,为减少不良反应,特别是对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必须做到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精心护理,尽最大的责任心来关心护理患者,才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较为常见,但如果能做好放射与化疗前的准备工作,患者不良反应就可明显减少。特别是初次接触患者时,如何与患者沟通好,是护理人员非常重要的技巧问题。多数患者在接到诊断书后,会经历一个心理失衡的过程:由否认、疑虑到无奈地接受,随之而来的是紧张、焦虑、不安、孤独和恐惧等心理,这种心理致使患者陷入十分无助的困境。因此,应及时掌握患者的思想動态,从患者的语言、行为特征去了解其内心活动。根据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职业状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放疗与化疗的作用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要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疾病,去理解为什么要放疗与化疗,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也要树立战胜不良反应的信心。随着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心理安慰、精神支持、生活上的鼓励等,使患者尽快减少或消除心理上应激反应,从消极低沉的心态转向为积极向上的心态,嘱患者吃好、睡好,保持良好的精神和机体状态,为放疗及化疗打下较好的基础,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3)放疗与化疗期间的护理: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转移肿瘤患者一般采用化疗。目前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往往是两种治疗同时进行,部分医院采用化疗与放疗间断进行。总之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及治疗条件而定。尽管肿瘤患者治疗条件越来越先进,但目前仍未解决放疗及化疗药品对正常细胞杀伤作用所带来的全身或局部反应症状。当出现不良反应时,部分患者情绪波动,顾虑多,特别是出现发热不退时,患者更加恐惧,精神状态差,导致患者有时不配合治疗。在这非常时期,护理人员要配合好医生,共同与患者架起沟通的桥梁,做到用诚恳的语调,语意明确,表达到位,使患者感到温暖。反复的向患者解释放疗、化疗的重要性,出现不良反应是暂时的,设法让患者消除顾虑。同时指导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如有白细胞下降明显的患者,多指导其食用动物肝、排骨、鸡汤、菠菜及增白细胞较好的食物。对化疗反应较大的患者,鼓励他们战胜恶心、呕吐、厌食等难关,维护机体正常代谢,完成放疗与化疗的全过程。参考文献[1]李毓馨.恶性肿瘤病人临床化疗的全方位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康秀文等.子宫体癌症者的心理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陈金风等.癌症化疗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及饮食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1;17

6.皮肤过敏反应类型及作用机制 篇六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皮肤敏感人群不断增多,舒敏类化妆品成为当前化妆品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皮肤过敏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机制,为舒敏类化妆品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过敏性疾病在近几十年发病率持续升高,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其研究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据2005年钟南山院士介绍,目前全球有22%的人群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并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预计2010年将达到全球人口的40%。另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37.3%。其中皮肤过敏性疾病在3%左右。受近年来大气污染程度、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增高、日常生活压力的增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过敏反应的发病率呈现增加的趋势。皮肤过敏反应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困惑,而且敏感人群的数量日益增加,对皮肤过敏反应的深入了解、改善和治疗显得任重道远。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皮肤过敏的抗原有花粉、紫外线、化学物质、粉尘、异体蛋白等数百种。皮肤过敏反应症状一般表现为皮肤表面干燥、红肿、起斑、脱皮或生暗疮等。

超敏反应类型及特点

根据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的不同,超敏反应通常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性或细胞溶解型)、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I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性或速发型变态反应。由于过敏原使机体产生IgE抗体,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受体Fc RI结合,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的IgE受体特异性结合,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化学过敏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这些介质能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腺体分泌增多。根据这些过敏介质作用的靶细胞不同,可发生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有花粉或尘埃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炎、药物引起的疱疹、青霉素过敏、食物导致的过敏性胃肠炎等,皮肤过敏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一种。

Ⅱ型超敏反应

I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变态反应。过敏原进入机体后附着在细胞膜上,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IgO和IgM等抗体。细胞上的抗原与该类抗体结合时,由于补体、吞噬细胞或 K细胞的作用,细胞会被破坏。如血型不符的输血会产生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或药物会导致溶血性贫血等。

Ⅲ型超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也称为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它是由中等大小的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到毛细血管壁、血管壁或组织中,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产生过敏毒素,吸引中性粒细胞在局部浸润,并激活甘露糖受体(MR)释放出IL-1等细胞因子。属于Ⅲ型的疾病有链球菌感染后的外源性哮喘、部分肾小球肾炎等。

Ⅳ型超敏反应

IV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性变态反应。是由T细胞介导免疫的一种病理表现。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有:过敏原与机体蛋白结合或改变其组成成为抗原,使T细胞致敏。再次接触该抗原时,T细胞成为杀伤细胞,并释放淋巴因子引起接触性皮炎。Ⅳ型超敏反应之所以称为迟发型过敏反应,是因为该反应发生较慢,当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需要经过1~3天的时间才能表现出过敏症状。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包括接种疫苗后的脑脊髓炎、器官移植的排斥现象等。

皮肤过敏的发生机制

皮肤过敏反应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皮肤产生过敏时会出现红肿、疱疹等症状,对美观有一定的影响,如皮肤干燥、疼痛、瘙痒难耐等。通常情况下的皮肤过敏反应发生比较迅速,如不及时得到缓解,会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本文主要对速发型超敏反应即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进行归纳和整理。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可大致分为致敏、发敏和效应三个阶段。

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交联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刺激这些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使机体处于发敏状态。在效应阶段,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快速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哮喘、皮疹、腹泻、休克等局部或全身性过敏反应。其中在效应阶段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包括两类,一类是预先形成储备在颗粒内的介质,主要为血管活性胺(组胺和5-羟色胺)和蛋白酶(激肽原酶和缓激肽类);另一类是细胞活化后新合成的介质,主要有前列腺素D2(PGD2)、白三烯、多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这些化学物质和多肽类成分可引起各种与过敏相关的局部和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其发生过程如图1所示。

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机制

IgE受体Fc RI与Ⅰ型超敏反应

高亲和性的IgE受体Fc RI在一系列速发型和迟发型超敏反应中重扮演重要角色,其不仅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表面,而且在朗汉斯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树突细胞、定向造血干细胞等表面及血小板中均有存在。Fc RI是启动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的重要因素,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后者与Fc RI交联,形成IgE/Fc RI复合物,进一步活化Fc RI表达细胞,使其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发I型超敏反应,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Fc RI 为一个包含一条α链、一条β链和两条γ链的四聚体结构的蛋白质,这种四聚体结构并非人类专属,三聚体αγ2为受体Fc RI的另一种形式,Fc RI的α链大多数延伸到Fc RI细胞外区域与IgE的Fc端具有高亲和性,γ链可以使得Fc RI的α链在细胞膜表面表达,在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β链具有信号增强和提高细胞膜表面非主要受体表达的能力,但为人体细胞Fc RI受体的一个非必要表达的成分。对与Fc RI受体α链基因敲除的小鼠,IgE不能与肥大细胞表面结合而引起脱颗粒反应,因此下调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Fc RI受体α链表达可以显著降低IgE介导的过敏反应。endprint

常见Fc RI受体抑制剂

在对茶多酚类成分EGCg和EGCG3Me对Fc RI受体表达调控的研究中发现,Fc RI交联在细胞膜表面可使Ca2+内流,从而使得炎性因子组胺等释放增加,而EGCg和EGCG3Me可抑制Ca2+诱导的组胺释放,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Fc RI受体表达来实现。

研究表明,黄酮类成分柯因和芹菜素可以通过抑制MAPKS通路的ERK1/2蛋白磷酸化,使得Fc RI受体下调,同时可以与PPARγ结合并对其进行激活,从而发挥下调Fc RI受体而发挥抗敏的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异黄酮类成分染料木素、大豆甙元或(顺、反)—雌马酚作用于大鼠BMMCs细胞后FcεRI α受体表达,结果表明这三种黄酮类成分均可以降低BMMCs细胞FcεRI α受体的表达,同时还可以降低KU812细胞膜表面FcεRI α受体的表达。其中(顺、反)—雌马酚的抑制效果较其他两种成分更加显著。研究这三种黄酮类成分作用的分子机制中发现,细胞膜受体FcεRI α的mRNA表达的降低与FcεRI α受体表达降低并不完全一致。染料木素使FcεRI β的mRNA表达降低,而大豆甙元和雌马酚使FcεRI γ的mRNA表达降低。导致β和γ链mRNA表达不同的原因主要为黄酮类成分A环上是否存在羟基或是因为染料木素的酪氨酸酶抑制特征所决定。

FcεRI β链为导致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口服染料木素可以抑制NC/Nga小鼠特应性皮炎的发展。使其发挥抗敏作用的主要途径为下调FcεRI β表达,这些异黄酮类成分下调FcεRI各组分表达的机制尚未明确,它们对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调控值得深入研究。

雌马酚为具有两种对映异构体(S)、(R)的手性分子,而异黄酮类成分的代谢产物为(S)—雌马酚。这两种异构体对特应性过敏反应的作用是不同的,他们对FcεRI各组分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结果显示,可以同时降低α和γ链的mRNA表达,对β链无影响,且两者对FcεRI的调控结果一致。

异黄酮类成分下调FcεRI α表达的作用机制与其他黄酮类成分如儿茶素类,芹菜素,柯因等成分的作用机制不同,其对KU812细胞膜ERK1/2磷酸化影响较小。异黄酮类成分如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和雌马酚抑制FcεRI α的表达,是在ER-independent方式下减少FcεRI α 的mRNA表达的部分后果。

结论与展望

7.放疗皮肤反应及护理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为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进行放疗的98例鼻咽癌患者, 其中男55例, 女43例, 年龄21~67岁不等, 平均年龄 (43.5±3.5) 岁。鼻咽部肿物明显的患者48例, 鼻咽部微小病变8例。肿物稍小的患者42例。发生在后上壁的患者35例, 发生在侧壁的患者34例, 发生在下壁的患者29例。随机将98例患者分成两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9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1) , 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后的常规护理, 包括病情观察, 生活护理等。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放疗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早期综合护理, 具体包括: (1) 对于能进食的患者, 要鼓励其进食高热量, 高蛋白, 高维生素 (特别是B族维生素) 易消化的饮食, 少量多餐。同时指导患者加强营养, 多食用一些补血益气的食物, 平时可多饮用清热解毒的凉茶, 如菊花, 甘草等茶。同时随身携带保温杯, 备温开水, 口干时随时饮用。而对于化疗胃肠道反应大的患者要遵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 根据患者的情况补充离子, 白蛋白, 氨基酸, 脂肪乳等药物。 (2)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 如做操, 散步等, 除此之外要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病室的温度, 同时嘱咐患者注意防寒保暖, 防止感冒等并发症的发生。 (3) 在化疗开始的早期, 护士要指导患者保持放射区皮肤的干燥清洁, 避免阳光的暴晒, 不要用肥皂水等擦洗。最好穿敞口的软领棉质的衣物, 防止接触粗糙衣物。同时嘱咐患者如要瘙痒, 不要用手搔挠。而对于中干性皮肤的患者, 不要涂抹润肤膏及含碘, 汞等刺激性大的药物。 (4) 化疗早期, 告知患者保持口腔的卫生, 早晚用软毛牙刷, 含氟牙膏刷牙, 用餐前后用漱口液漱口, 同时也可进行雾化喷喉2次/d。并做好口腔护理及牙齿保健, 并指导患者坚持功能锻炼, 如叩齿, 鼓腮等。除此之外对于口腔有感染倾向的患者用消炎漱口液 (500mL生理盐水, 10mL地塞米松, 0.8g利多卡因, 25g碳酸氢钠, 16U庆大霉素) 漱口[3], 严重者可给予抗炎对症治疗。 (5) 告知患者不要用手抠鼻腔及用力擦鼻涕, 同时护士可将薄荷油涂抹在患者的鼻黏膜周围防止干燥, 对于严重黏膜干燥的患者, 护士可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等进行鼻咽冲洗, 一般1次/日。 (6) 患者在入院时, 护士做好入院宣教, 并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 交流过程中护士的态度要和蔼, 注意语言的运用, 解除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同时向其讲解疾病的知识及化疗的作用, 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资料分析应用SPSS13.5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1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 观察指标:全身反应, 皮肤反应, 腮腺反应, 黏膜反应及情绪变化。 (2) 评价标准:根据WHO推荐的分级标准进行放疗不良反应的分级, Ⅰ级:反应轻, Ⅱ级:反应较重, Ⅲ级:反应重, Ⅳ级:反应严重。

2.2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1

3 讨论

鼻咽癌的放疗有很大的不良反应, 在临床治疗中, 有一部分患者由于不能耐受放疗的不良反应而不得放弃放疗治疗, 延误了病情, 因此如何降低放疗的不良反应, 保证鼻咽癌患者的全程放疗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难点[4]。在本次研究中, 我们通过早期综合护理减轻了鼻咽癌患者的放疗不良反应, 保证了患者的放疗, 总结其原因在与: (1) 放疗会对患者的消化系统及造血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 呕吐, 纳差等消化道症状及贫血, 白细胞下降及乏力等全身症状。本次研究针对这些, 加强了护理, 如鼓励患者进食及进行适量锻炼等, 因此, 减轻了患者的全身放疗反应。 (2) 鼻咽癌患者放疗的皮肤会出现瘙痒, 红斑, 色素沉着等干性反应, 而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水泡, 糜烂等湿性皮炎反应, 针对这些我们也加强了护理, 如指导患者保持皮肤的干燥及不用手搔痒等, 从而减轻了鼻咽癌患者放疗的皮肤反应。 (3) 鼻咽癌患者放疗的的侧腮腺区会出现疼痛, 肿胀等症状, 处理不及时甚至会出现感染症状, 严重影响了化疗患者的健康, 针对这些, 我们告知患者早期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并指导其保持口腔卫生的方法, 大大降低了腮腺反应的发生。 (4) 黏膜反应是放疗患者非常重要的反应, 很大一部分患者在放放疗的过程中出现咽喉干燥, 口腔溃疡, 鼻黏膜出血等, 针对这些, 我们也加强了口腔护理及鼻黏膜等的护理, 从而减少了放疗过程中黏膜反应的反应。 (5) 癌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5], 因此鼻咽癌患者非常容易出现不良情绪, 严重影响了其治疗的信心。同时由于对放疗知识的缺乏, 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 这对患者的放疗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 而我们通过加强心理护理, 减少患者的情绪反应, 为放疗治疗提供了坚定的心理基础。

综上所述, 早期综合护理可以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的不良反应, 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进行放疗的98例鼻咽癌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8例患者分成两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9例, 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综合护理, 对照组采取放疗的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后的全身反应, 皮肤反应, 腮腺反应, 黏膜反应及情绪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可以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的不良反应, 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鼻咽癌,放疗,不良反应,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刘翠萍, 吕莹莹.早期综合护理对减轻鼻咽癌放疗不良反应临床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2009, 10 (2) :618-619.

[2]朱巧凤.早期综合护理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36 (6) :443-445.

[3]彭希琳, 陈南珠, 谢惠清.不同护理方式对鼻咽癌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影响的探讨[J].现代护理, 2010, 3 (10) :569-570.

[4]金玉莉, 郑玉琴.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副反应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9) :1323-1325.

8.放疗皮肤反应及护理 篇八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行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87例, 男53例, 女34例, 年龄38~75岁, 中位年龄45岁。其中鼻咽癌35例, 喉癌23例, 舌癌5例, 脑转移癌11例, 甲状腺癌13例。本组病例经放射治疗后出现皮肤反应26例, 其中1度皮肤损害16例, 2~3度皮肤损害8例, 4度皮肤损害2例。对此26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与积极护理、治疗, 观察患者皮肤反应恢复情况。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当患者出现皮肤反应时, 如皮肤变黑, 渗液, 造成患者心理负担, 如焦虑, 抑郁, 思恋亲人, 希望得到各方面的帮助时, 常用高领衣服遮挡画线野。我们应该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 耐心倾听, 根据患者的性格、文化、经济状况、心理状态, 耐心讲解相关的放疗知识及重要意义, 介绍成功病例, 使患者正确认识放疗反应, 增强信心, 鼓起勇气, 积极配合治疗。

2.2 临床护理

(1) 放射野局部皮肤尽量暴露, 防止任何形式的搔抓与太阳照射。 (2) 适宜的着装, 避免紧身、化纤内衣、高领套衫, 减少局部静电刺激与摩擦。 (3) 不宜私自搽药及使用护肤化妆品, 防止金属离子刺激到皮肤上产生潜在的损伤因素。 (4) 有刺激时, 要给患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防止私自购外用药, 外出避免日光照射, 紫外线直接灼伤皮肤, 同时避免局部过热, 减少毛细血管充血、渗出, 防止红、肿、痛、痒, 刺痒时给于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中药内服。 (5) 指导患者使用温和的洗浴用品, 照射液皮肤宜用温水和柔软的毛巾轻轻蘸洗, 忌用肥皂, 不可随意涂抹药物, 包括乙醇。 (6) 保持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 如腋窝, 颈部, 耳后, 照射野不可贴胶布, 以免所含氧化锌产生二次射线, 加重皮肤损伤。

2.3 治疗方法

1度皮肤损害应做好宣传指导工作, 让其了解皮肤反应的必然性, 掌握原则, 积极配合。2~3度皮肤受损面积小, 渗液少时, 采用暴露法, 用0.9%氯化钠溶液棉球清洁创面, 或用0.05%碘伏消毒局部, 保持局部干燥。受损面积大, 渗出多时, 先用0.9%氯化钠溶液棉球清洁创面, 待干后用表皮生长因子或成纤维细胞因子 (贝复济) 喷雾创面, 每天3次。2例严重反应主要发生在颈中部, 皮肤溃烂面积7cm×15cm, 周围皮肤红肿, 溃烂, 表皮脱落, 剧痛, 反应发生后暂停放疗, 及时给于相应治疗:降低病房温度, 减少出汗, 减轻局部刺激, 头向后仰位, 保持颈部皮肤的干燥, 每天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创面后用康复新10ml加庆大霉素10ml交替湿敷患处, 每天3次, 中间用无菌纱布包裹创面, 下次换药时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浸湿后轻起纱布, 防止新生肉芽组织损伤, 并全身用维生素C促进康复, 泮托拉唑抗酸感染, 静脉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皮肤颜色变红润, 渗出减少, 新生肉芽组织, 疼痛减轻。1个月后痊愈。

2.4 全身护理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出现皮肤反应后, 由于疼痛, 溃疡, 容易发生发热、感染, 加快机体消耗, 食欲差, 营养低, 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 所以放疗期间应供给充足热量, 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为宜 (如蛋类、鱼类、动物瘦肉类)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饮食宜清淡, 避免油炸、烟熏食物, 禁烟、酒。

2结果

87例患者经宣教指导, 均掌握了放射野皮肤护理的相关知识。对出现皮肤反应的26例患者, 经及时、合理的治疗与护理, 皮损均痊愈, 且未对放射治疗进程产生影响。

3 讨论

正常皮肤分为表皮层和真皮层, 基底细胞是表皮层唯一的再生细胞。放射线破坏基底细胞的有丝分裂, 是基底细胞生长移行的速度与表皮脱落需修复的速度失去平衡, 再加上炎性介质的渗出, 真皮层的毛细血管受损并膨胀, 于是皮肤出现红斑, 并伴有水肿。放射线还抑制毛囊和汗腺原始细胞的有丝分裂, 是汗腺及皮脂腺的分泌功能受到抑制, 出现毛发脱落, 干性脱皮。如放射治疗继续进行, 皮肤会出现水泡, 水泡泡皮脱落会导致表皮层缺失, 即湿性脱皮。如再行2周放疗, 皮肤将随时出现溃疡。

放射性皮炎按时间先后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反应通常在放射治疗开始后2~3周出现, 依次分为4个阶段:红斑:主要表现为局部烧灼感、刺激、毛囊区扩张, 照射区皮肤出现红斑, 并有色素沉着。干性脱皮:主要表现为照射区皮肤充血、水肿、水泡、伴有轻度疼痛。、湿性脱皮:主要表现组织液体渗出, 疼痛。溃疡:溃疡加深可累及皮下及深层组织, 疼痛加剧。慢性反应在放射治疗结束后数月甚至数年内发生[3,4]。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皮肤反应时应根据皮损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估, 制定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患者的痛苦, 降低放疗中断率, 提高放疗效果,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文娟.放射性皮炎的护理[J].东南国防医药, 2006, 8 (4) :294-295.

[2]张月娇, 邵小玲.急性放射性皮炎预防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 2013, 12 (1) :17-20.

[3]刘锋, 张伟建, 陈秀英, 等.335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晚期反应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 24 (6) :517-521.

9.放疗皮肤反应及护理 篇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5年12月—200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112例,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 男38例, 女18例, 年龄18~71岁, 平均年龄42.1±7.6岁, 病程24天~33年, 平均病程6.3±4.5年;湿疹32例, 接触性皮炎10例, 荨麻疹8例, 药疹6例。对照组56例, 男36例、女20例, 年龄17~72岁, 平均年龄43.2±7.7岁, 病程20天~30年, 平均病程6.1±4.4年;湿疹30例, 接触性皮炎11例, 荨麻疹8例, 药疹7例。两组患者首先出现皮肤瘙痒, 随即出现风团, 风团大小和形状不一, 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也可有皮炎、湿疹样表现, 主要为皮肤红肿, 剧烈瘙痒、丘疹和水疱等。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使用门冬氨酸钙10 ml加25%葡萄糖注射液20ml, 静脉推注, 于15 min内注射完毕, 1次/天, 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息斯敏片, 10 mg/天, 1次/天, 1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及皮损全部消失;显效:症状消失, 皮损消退80%以上;有效:症状显著改善, 皮损消退30%以上;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皮损消退不足30%。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由表1可见,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皮肤病类型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对两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2 两组治疗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痊愈22例, 显效17例, 有效10例, 无效7例, 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痊愈12例, 显效13例, 有效15例, 无效仅16例, 有效率为71.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6) ,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出现轻度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困倦感、口干和心律不齐等现象, 不良反应症状均比较轻微,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和9.2%,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组炎症性皮肤病, 又称过敏性皮肤病, 在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 过敏性皮肤病约占44.0%[2]。变应原可通过食入、注射、吸入与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等途径而引起机体过敏, 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变态反应参与大多数皮肤病的发病, 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 有时危害性很大, 虽然在一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可以查出致敏源, 如食物中的动物蛋白 (鱼、虾、蟹、肉、蛋) , 吸入物中的花粉、动物皮屑、真菌孢子和某些气体, 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到的日光照射、干燥、化妆品、肥皂和洗衣粉, 甚至紧张疲劳等, 但尚有很大一部分疾病查不到病因, 使得疾病反复发作。过敏性或变应性皮肤病属Gell和Coommbs分型的各型变态反应, 常见的有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特应性皮炎、接触过敏性皮炎、药物性皮炎、湿疹、多形性红斑、自身敏感性皮炎、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虫咬皮炎、麻风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硬皮病等[3]。常见的临床表现, 首先出现皮肤瘙痒, 随即出现风团, 风团大小和形状不一, 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有的患者有皮炎、湿疹样表现主要为皮肤红肿, 剧烈瘙痒、丘疹和水疱等, 一些病史比较长的患者有皮肤变厚、表面粗糙及色素沉着等表现。

门冬氨酸钙在人体内分布迅速, 可快速发挥作用, 3 h后即排泄。钙离子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 降低其通透性, 减少渗出, 钙在形成抗体的显微结构中具有重要意义, 能减轻炎症和非特异性抗过敏作用。观察组使用门冬氨酸钙注射液有效率为87.5%;对照组口服息斯敏片进行治疗, 有效率为71.4%, 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 ,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说明门冬氨酸钙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有轻度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困倦感、口干和心律不齐等, 但症状均比较轻微,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如果发生心脏严重不适, 应立即停止, 必要时可用门冬氨酸钾镁10~20 ml溶于5%葡萄糖液500 ml, 缓慢静脉推注[4]。

综上所述,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没有哪一种药物对所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作用都显著。使用门冬氨酸钙治疗湿疹、荨麻疹和药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 值得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特点,门冬氨酸钙注射液

参考文献

[1]曾碧冰, 李俊杰, 张静, 等.112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J].中华全科医学, 2008, 6 (12) :1301-1303.

[2]潘建国, 韩娜.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三级预防[J].中华临床新医学, 2006, 6 (7) :642.

[3]王景山.变态反应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J].中国社区医师, 2003, 19 (20) :19.

上一篇:花木销售合同下一篇:女权主义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