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上半年双向转诊工作总结

2024-09-20

医院上半年双向转诊工作总结(精选11篇)

1.医院上半年双向转诊工作总结 篇一

大都医院双向转诊保障措施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下发的“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的指导意见”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协作互补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医疗服务格局,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实施

(一)成立组织。成立双向转诊管理小组,加强双向转诊管理,由主管领导亲自负责、由医务处具体负责双向转诊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与协调。

双向转诊管理小组成员名单:

长:唐德云

副组长:王协华

成员:白银丽、孟凡军、高迎华、郭军、崔东升、马占东、袁庆雯

双向转诊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处,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工作。

(二)实施保障措

1、医务处制定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及有关双向转诊工作细则等管理措施,并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

2、医务处确定专人负责接待双向转诊病人,并完成有关事务及有关资料登记、整理工作。

3、本院各临床科室指定名医务人员为双向转诊接待联络 员,负责本科病人的具体接待事务。

4、对双向转诊病员认真做好接待工作,明确流程,渠道畅通,减少环节。

5、对协助转诊工作的外院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积极配合,提供方便。

二、明确转诊指征

上转指征:临床各科疑难杂症或限于技术、设备条件或超出当地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等原因需转诊进一步诊治的病人。

下转指征:各类疾病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康复治疗的病人;手术后需较长期康复的病人;为节约医疗资源,诊断明确,不需要特殊治疗的病人,但需要长期对症治疗的 慢性病人;各种恶性肿瘤晚期需临终关怀的病人;需长期护理和照顾的老年病人;自愿要求回乡镇后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严格把握上、下转诊指征,按照“患者自愿,分级合理,技术共享,连续服务”四个原则,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三、加强医疗技术指导、提高双向转诊病人诊疗质量对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技术支持,指派专家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会诊、教、培训,并为下转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技术指导及必要的跟踪服务。同时为下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来我院学习进修提供方便。

四、工作要求

1、医务处负责协调和规范管理转诊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措施,畅通渠道,减少环节,明确流程,为转诊患者提供方便。

2、门诊和急诊(危重症和非正常工作时间如:中午、夜间、节日由急诊科室接诊)接诊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必要时通知相关科室双向转诊联络员,及时安排会诊、住院等事宜。要求相关科室优先接收转诊病人,尽量保证持有转诊单的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

3、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转送病人到我院时,需填写“双向转诊单”(上转单),简要注明初步诊断、患者病史及诊疗情况、转诊原因等。

4、本院向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转送病人时,由经管医生负责填写“双向转诊单”(下转单),并明确治疗评估、后续治疗建议方案等,存根联保留病区,定期上交医务处,副联交病人带回下级医疗卫生机构。

5、建立双向转诊登记本,所有双向转诊的病人由急诊科负责接待登记。

6、本院双向转诊管联系电话

0314-7510120

2.医院上半年双向转诊工作总结 篇二

1 双向转诊实施的意义

1.1 医疗费用得到降低

现阶段我国很大一部分城镇居民首诊都选择在医院中进行, 但是很多大型医院的医疗级别是很高的, 医疗级别越高, 疾病诊治的费用就会越高。据相关研究学者统计, 在治疗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的条件下, 家庭病床、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费用之比为1∶9.7∶14.1[1]。由此可见, 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具有非常优越的经济性, 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1.2 卫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现在我国很多医疗机构配置都是以部门、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为依据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因为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 在卫生资源配置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配置合不合理的同时存在着资源不足与浪费两种现象并存的现状。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应该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制定出一种双向转诊的医疗制度, 以此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使现有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这样患者就可以得到合理分流, 达到患者就医盲目性有效减少的目的, 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有效利用使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同时还可以有效减轻大医院过高的诊疗压力, 使大医院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急危重症的诊疗工作中, 同时与临床相结合开展教育与科研工作。

1.3 医疗机构职能更加分明

每所医疗机构中都有可能会缺少某种职能, 在这种情况下, 不能仅仅通过自身使居民全部的卫生需求得到满足, 这也是需要通过转诊来加强医疗写作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我国政府已经提出了需要建立并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以及医院合理分工的医院服务体系。在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的过程中, 各级医疗机构应该签订合作协议, 这是非常必要的, 从而对这种协作方式带来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确定。全科的医生都要参与到患者转院治疗以及出院照顾之中, 同时专科医生应该积极听取全科医生提出的反馈性意见, 与这些意见相结合对治疗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正, 使双方的诊疗水平得到提高[2]。

1.4 社区卫生服务特色得到了体现

为患者提供持续性、协调性的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之一, 一旦双向转诊体系建立之后, 就应该使全科医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确定双向转诊制度, 并将其有效实施, 在社区截留大部分的患者, 在医院中病情明确诊断和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返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继续的康复性治疗, 这样可以有效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全科医生一定要对各种医疗机构、专家信息、医疗保险等信息和资源进行全面的掌握, 如果有需要就可以及时调动这些资源, 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经济、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支持[3]。

2 双向转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发展社区医疗是我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措施。要想使社区医疗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就一定要有效解决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医院之间双向转诊的相关问题。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现在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之间装箱转诊通道似乎并不通常。

2.1 出现转诊一边倒的现象

因为在竞争中下级医院处于劣势地位, 不能和上级医院之间进行有效的转诊, 他们不仅没有机会接诊上级医院转下来的患者, 还不能与上级医院进行出院患者信息的共享。管理利益争夺的矛盾一直都存在, 这直接导致了上下级医院之间转诊通道不畅通。相关研究显示,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上转诊的比例已经高达60以上, 但是由上而下的转诊比例却低的可怜。对于双向转诊的管理工作需要医疗保险直接为其提供有效的经济手段, 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之中以及医院中进行治疗时, 如果患者参保那么就可以对患者进行引导, 引导其在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进行诊治, 通过这种手段加强对患者的约束, 只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不了才会将患者转到大医院中, 对大医院的统揽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4]。

2.2 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缺失信任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转诊执行人员的业务水平也会对转诊制度的实际运作造成直接的影响。在一些西方国家的转诊制度下, 上一级医院的医生要将患者直接送到病房之中, 但是在我国, 现阶段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医护工作人员并不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不能与综合医疗保健服务的实际工作需要相适应。与此同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也不高, 很多居民不愿意从大型医院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直接导致了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水平与技术水平的不信任, 双向转诊制度由此变成了单方面的行为[5]。在社区卫生服务中, 全科医疗是其重要标志, 所以一定要制定出非常健全的配套政策和培训规划, 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有效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以此吸引更多的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2.3 通过对现有资源的调整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区域卫生规划与设置一定要合理, 通过卫生规划与设置建立起卫生服务系统, 在组织与领导之下对各卫生机构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 实行分级治疗, 同时还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双向诊疗制度, 在制度建立的同时对转诊的规范和各项标准进行确定。例如可以在医院中建立起转诊协调中心, 派专门的人员主要负责转诊的工作, 同时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行使监督管理权。

综上所述, 在未来我国卫生改革和发展过程中, 双向转诊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它可以对合理有效流动进行有效引导, 对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在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关的双向转诊制度, 但是健全该制度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双向转诊制度健全与落实的关键在于做好区域卫生机构自检利益的合理分配。该制度一定要与医疗保障制度相吻合, 从政策上对患者的就诊进行合理的引导, 从经济上将不同级别医院的诊疗收费标准拉开, 从技术上对各兵种治疗的标准进行规定, 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之间的行为进行有效指导, 最终有效保证双向转诊制度的有效落实。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双向转诊实施的意义,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双向转诊方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针对引导患者进行合理流动以及卫生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双向转诊,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天红, 葛志斌, 苗榕生.加强医疗资源整合完善双向转诊制度[J].医院管理论坛, 2013, 12 (2) :11-13.

[2]聂梦溪, 李伯阳, 张亮.我国城市社区纵向连续性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 2013, 31 (3) :30-33.

[3]段其义, 尹青, 何晓娟, 等.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3, 23 (1) :31-33.

[4]李东霞, 杜雪平, 李放.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管理及其影响因素看法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24 (36) :3590-3593.

3.中心双向转诊工作总结 篇三

为适应医疗体制改革,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环境,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住中心难”的问题,适应群众对现有体制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水平、诊断、治疗质量都提出的更高要求,促进中心可持续发展。我中心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2012年来开展了双向转诊工作,加强与上级医中心合作,提高病人满意度,现总结如下:

一.我中心双向转诊工作取得的成绩

自2012年2月1日至今,我中心与第二人民医院签定了双向转诊协议,建立了松散型的双向转诊合作关系,实现了转诊功能。为配合双向转诊工作,我中心成立了双向转诊联络部,统一管理中心的转诊服务。据不完全统计(由于目前转诊登记制度还不完善及部分医元的转诊是直接通过双方的专家联系而未通过双向转诊联络部门),转诊病人自双向转诊工作开展以来,我中心共收治了通过各种类型、各种转诊渠道转来的病人381人次。二.我中心双向转诊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中心地处文化街,在地理环境上限制了医中心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另外,我们在工作中还发现,在应对合作医院提出的急会诊、门急诊转诊病人及病人的转出等方面,我们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是:如何加强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如何接合双方实际,制订更完善的合作计划,进一步对合作议员进行技术、管理方面的交流;如何制定更细致、更流畅的转诊流程,使转诊病人更方便到我中心就诊。

三.针对双向转诊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应对措施

现在,双向转诊医疗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医疗市场的“阵地争夺战”愈演愈烈,给各中心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作为目前黑河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特色的中心,我们应该加强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致力于打造我中心的服务品牌,完善“以转出带动转入”为目的的双向转诊网络体系,使转诊患者感受我中心双向转诊的优越性,方便患者就医。1.加强院际合作,加大与上级医院合作的力度

定期邀请上级专家到我中心提供坐诊,典型病例讨论、会诊、指导等;每年派部分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请上级医院的管理人员来本中心进行管理培训,更新管理理念,提高其管理水平。如是这般,各项工作不能只流于形式,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技术上、管理上提高中心水平。

2.加强双向转诊患者管理,提高双向转诊患者满意度 双向转诊是我中心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根据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的重大战略,是我中心未来长时期内的重要工作,必须取得全中心职工及有关职能处室的大力支持,通过加强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双向转诊客户满意度。

3.优化服务流程,使病人获得更优质、更快捷的服务

门诊流程优化门诊流程是指患者到中心就诊的全过程。优化门诊流程旨在不增加中心资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患者就诊过程,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等候时间,提高门诊服务水平。优化门诊流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合理调配医疗资源。通过对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②分析现有门诊流程,进行流程再造,以减少门诊流程的中间环节为突破口,重点是要简化流程。

我中心预约挂号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医中心医疗资源的使用状况,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检查的时间,使患者比较均匀有序地到医中心,从而减少患者在中心不必要的停留时间,缓解中心的拥挤现象。

我们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必须生活得更健康、更长久。现在,双向转诊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各项制度还不完善,能否成功,能否达到改革的目的,全赖于政府、社会和媒体是否大力支持。双向转诊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营造上下级医院的区域利益共同体,不仅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双向转诊”,而且要达到“双赢”乃至“三赢”的结果,实现我国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开展双向转诊工作情况汇报报告 篇四

一、健全双向转诊工作制度及组织机构:

(一)制定了《双向转诊制度及流程》,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成立了双向转诊领导小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科主任为副组长,各临床科室科主任为成员。

二、陆续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工作联系,按照协议稳定开展双向转诊工作。

三、转诊情况:

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了50人次,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了7人次,医院转诊了55人次,医院转诊了44人次,医院转诊了99人次,医院转诊了21人次,医院转诊了52人次,医院转诊了45人次。

四、存在问题:

1、受开放病床数所限,床位极度紧张,在没有事先沟通与准备的情况下,转诊来的病人很难及时落实好床位,对保证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的顺畅有一定困难。

2、我院还没有成立双向转诊办公室或客服部,转诊工作暂由医务科兼管,转诊来的病人需到急诊科先登记、然后办理入院等相关手续,对于保证双向转诊的服务水平有一定影响。

3、我院医务人员人力紧张,本院医疗工作的开展已经出现人力不足的状况,对于派出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或指导诊疗工作,存在较大困难。

4、目前医疗风险高,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检验检查水平达不到三级医院要求的情况下,对检查结果实行同城互认,会增加误诊漏诊风险,不利于为病人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5.双向转诊制度 篇五

一、为加强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及上级医院的医疗技术协作与业务交流,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实现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工作目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二、逐步建立服务规范、运转有效的双向转诊网络。医院患者下转以乡镇卫生院及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转以省内外三级医院为依托,加强技术协作与交流,达到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院医疗与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双向转诊原则。

1、患者自愿的原则:从维护患者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切实当好患者的“参谋”。

2、分级诊治的原则:小病、常见病在基层、社区,危急重症在上级医院。

3、就近转诊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和医疗机构服务可及性,就近转诊患者,做到方便、快捷。

4、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选择地将患者转诊至专科、专病特色明显的医疗机构,提高患者诊治的有效性。

5、无缝式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患者提供整体性、持续性的医疗服务。

四、双向转诊临床标准。

1、上转标准。

(1)本院临床各科急危重症,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②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③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④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⑤需要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⑥其他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2)下转标准。

①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例。②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例。

③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④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例。⑤老年护理病例。

⑥自愿要求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者。⑦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

5、双向转诊管理规范。

(l)双向转诊医院应签订双向转诊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转诊的畅通,转诊协议时效自定,过期应再续签。

(2)双向转诊协调由医教部具体负责,急诊科、门诊部负责上转患者的登记与统计。

(3)医院应对协作单位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免费为其培养卫生技术骨干。

(4)对于在协作单位抢救的患者,如需要医院支援,医院在接到邀请后应立即派出医务人员出诊,就地参与抢救。需要转院的患者可直接送医院治疗。协作医院对疑难杂症提出会诊要求者,医院委派相关专家前往会诊,无特殊原因不得推诿。

(5)医院对上转来的患者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及优先安排住院。

(6)实行资源共享,对上转来的患者根据病情合理检查、合理诊断、合理治疗,不作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7)患者转诊期间,转诊医生和患者保持联系,以便开展连续性的照顾与服务。

(8)严格遵循双向转诊临床标准合理转诊患者。

(9)对于病情较重患者转诊必要时派医护人员护送,以确保患者途中安全。

(10)为转诊患者在就诊流程上提供一定的方便,患者持转诊单无需门诊挂号,由门诊医生初步诊断后,开具住院证办理住院手续。对转入的急诊患者,由急诊科出诊后,与住院部科室联系。

(11)本院对集团医院、对口支援单位转来的患者,治疗结束后下转时不提供住院治疗情况,没有下一步治疗、康复计划的,一经核实对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

6、双向转诊评价。

6.双向转诊表态发言 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

建立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机制,构建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区级医院在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中间枢纽,为了给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连续性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我院与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联系,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转诊网络,我做如下表态: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双向转诊管理,将其作为医院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成立双向转诊领导小组,业务副院长为组长,医务科科长为副组长,各临床科室科主任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专科、专人、专项管理。

二、进一步规范转诊程序和转诊条件。

(一)对于只需进行后续治疗、疾病监测、康复指导,护理等服务的患者,医院会结合患者意愿,宣传、鼓励、动员患者转入相应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下级医院完成后续康复治疗。

(二)对于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患者,上级医院转回的病情稳定患者,医院接转诊病人后,在急诊科进行转诊登记,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需住院者优先安排,使转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三)对于需要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在征得科室主任同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科室医生进行登记、填写转诊病情介绍单,联系好上级医院,医护人员要护送患者转院,确保患者安全转入上级医院,并做好病情交接工作。

三、设立医院转诊预约专线电话。如遇急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协议医院拨打我院急诊科急救电话或将病人转入我院急诊科,急诊科任何医务人员不得延误及推委病人,要保证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

四、高度重视双向转诊工作。定期与签订双向转诊协议的上下级医院进行沟通,加强联系,改进转诊协调配合能力。遇危、急病人和大批伤员时直接沟通,建立急救绿色通道。

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双向转诊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全院各部门互相配合、沟通协调,作好双向转诊衔接工作。各科室医务人员要做好转诊登记。医务科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双向转诊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检查考核情况纳入月考核。

7.双向转诊协议书已经做好 篇七

甲方:

乙方:

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管理水平,体现分级诊治的原则,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按照双向转诊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决定,建立双向转诊协作关系。为了规范各自行为,现签定协议如下:

一、甲方责任:

l.乙方承诺对甲方转诊住院的患者实行免收挂号费;化验检查费减免10%;治疗费减免(不含材料费)5%;优先安排就诊、检查、交费、取药、住院等;

2.乙方对甲方医护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学习和管理人员培训;

3.乙方对甲方提供及时的会诊或急会诊,协助甲方处理疑难病症;

4.乙方定期到甲方免费开展健康教育、保健咨询;

5.甲方上转病人时要填写《双向转诊单》,同时做好就医宣传工作;

6.乙方对康复期、诊断明确且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应及时转回甲方,下转病人时,填写《双向转诊单》下转单;

7.若甲方有危重症病患不能转院,乙方可派专家到甲方进行会诊和实施手术;

8.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自签订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为一年;

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负责人:负责人:

8.会诊及双向转诊制度(doc2) 篇八

(一)会诊制度

1、凡遇危重、疑难病例,经治医师应立即请上级医师或专科医师会诊。急重、危重病人可直接电话联系,申请急会诊,后补写会诊申请单。

2、被邀请的科室(医师)必须随请随到。紧急会诊应在5-10分钟内到达。普通会诊应在24小时内完成。

3、经治医师应做好会诊前的各项准备,介绍病史及抢救治疗经过和有关辅助检查的情况,并认真做好会诊记录、签名。

4、会诊医师明确提出会诊意见,对急危病例急诊科主任应与会诊医师一起会诊,共同协商制定抢救治疗方案。

5、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应根据会诊意见尽快予以实施。

6、如遇危重或特殊病例,需组织人员抢救或邀请院外会诊,必须及时向医务科报告。

(二)双向转诊制度

1、医院限于技术或设备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可以转院,门诊病人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签署转诊证明,到医务科审批加盖公章;住院病人经科主任同意,到医务科审批加盖公章后方可转院。转院病人一般要与接受单位联系征得同意方能转出。

2、如病人病情较重,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转院,转院病人要有医护人员护送,并写一份病历摘要,交接收医院参考。

3、院外病人要求转入我院,应经有关科室同意(必要时先行会诊)安排好床位,方能接收。

4、因慢性病反复住院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可考虑予患者出院,交由社区卫生服务站跟踪随访,必要时可设立家庭病床。

9.医院上半年双向转诊工作总结 篇九

2005年,在医院与社区互动的新型就诊模式下,复兴医院准备研发以分处异地的门诊、住院、社区和老年公寓医疗信息共享为目标的卫生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以双向转诊、慢病管理等为主要功能的信息共享建设,逐步形成医院与社区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互动的共享机制,为居民创造连续的医疗服务环节,最终实现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在实施信息系统进行双向转诊之前,复兴医院与社区之间已经进行过手工的双向转诊的研究与实践,开展了以纸介为传递凭证的双向转诊工作。在这种条件下,为使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成为更加体现“以人为本”贴近实际的应用系统,课题组对社区全科医生及部分患者进行了有关双向转诊方面相关问题的调查,情况如下: 1.全科医生观点

● 100%的全科医生知道双向转诊机制; ● 88%的全科医生知道双向转诊的流程;

● 全科医生普遍认为手工双向转诊存在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其中认为方便的占12%,认为不方便的占88%; 双向转诊中最不方便的环节

● 全科医生认为手工双向转诊过程中最不方便的环节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社区转诊患者到医院取三级医院用药或做检验检查,需要找医院专科医生转录处方或检查检验申请单(79%);

(2)社区全科医生看不到上转三级医院的用药目录和诊疗信息目录,不能准确地开具处方或检验检查治疗单(67%);

(3)社区转诊到医院取药或做检验检查的患者,需到医院交费(67%);(4)在社区看不到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信息(63%);(5)在社区看不到门诊医生对患者做出的诊断(54%);(6)在社区看不到住院患者的出院日志(54%);

(7)社区转诊做检验项目的患者必须到医院抽血(54%);(8)转诊患者到医院就诊需重新挂号(50%);

(9)转诊患者需要办理医院就诊卡,持多种卡看病很不方便(38%);(10)在社区看不到医院床位情况,联系住院患者床位困难(25%)

● 对于现在双向转诊流程需要改进的环节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社区转诊患者应得到优先就诊服务(占全科医生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关心的问

54%);

(2)转诊零挂号(42%);

(3)应设专职医务人员负责转诊事宜(40%);

(4)对转诊业务的咨询(8%)。

● 全科医生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关心的问题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需要及时看到专科医生对患者病症的诊断(83%);

(2)上转医院的检查、检验等结果能够及时与社区共享(83%);

(3)专科医生对患者的用药信息(75%);

(4)转诊过程中患者个人信息在系统中的安全性(29%)● 全科医生认为最需要提供双向转诊服务的患者(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按病种: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外伤患者、妇科病; 双向转诊需要改进的环节(2)按类型:需要进一步到医院做检查检验的患者(67%);

(3)需要进一步到医院做治疗的患者(67%);(4)需要进一步到医院住院诊治的患者(63%);(5)需要使用社区疗机构一级用药范围外的患者(58%)。2.社区居民观点

● 被调查的患者大多数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病;

● 被调查的患者都能知道双向转诊业务,其中的33%还清楚知道自己享受;过双向转诊一次或多次,其他患者没享受过或是不清楚自己有没有享受过;

● 57%的患者认为现行的手工双向转诊有很多

不便之处;

● 对于手工双向转诊流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有些药品不能在社区取用(47%);(2)转诊需要到医院重新挂号(43%);

(3)有些需要到医院做化验的项目,患者不能在社区抽血(37%);(4)转诊医院的药品检验检查费用不能在社区交纳(33%);(5)有些三级医院用药需要到医院取药(33%);(6)需要办理医院就诊卡(27%);(7)需要到医院取检查检验报告(17%)。

● 患者中33%能够了解双向转诊的流程,认为其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1)转诊零挂号(30%);

(2)转诊过程中的优先就诊服务(27%);(3)病情咨询服务(23%);(4)在社区交转诊费用(17%);

(5)专职医务人员负责转诊事宜(17%);(6)医务人员陪同(10%);(7)心理咨询(10%)。

● 患者在双向转诊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有(按照选择频率多到少排序):

(1)医院专科医生诊断结果(33%);

(2)医院专科医生用药情况(23%);(3)转诊过程中个人信息安全(23%);(4)在医院的检查、检验等结果(23%)。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手工操作的双向转诊已经实行多年,并且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但是,手工实现双向转诊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便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全科医生需要及时了解转往医院专科医生回馈的患者信息。其中包括:检验、检查、诊断、康复建议等重要信息。而手工转诊中,患者在医院的上述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地传递,对病情的及时诊治不利。

(2)社区医生不仅需要了解患者在社区的健康档案信息,还需要了解患者在医院的就诊信息,若使二者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患者的疾病预防,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而手工转诊无法实现;

(3)对患者而言,患者非常需要建立畅通的双向转诊通道,特别是需要零挂号机制,方便的转诊服务、咨询服务、多种就诊卡并存等问题,给患者在转诊中带来不便。

(4)在政策宣传方面,对双向转诊工作宣传不够,甚至有些患者已经享受双向转诊却还不清楚自己已经受到了这项服务。

(5)实行手工双向转诊的工作环节还不够顺畅。社区医生上转到医院的环节还比较顺畅,而由医院转回社区的环节还不够顺畅,造成社区全科医生不能及时接收到患者在医院的就诊信息,由于医院专科对患者的诊断、化验结果、检查结果、出院小结等信息传递不顺畅,直接影响了患者慢性病情的持续监控和及时治疗。课题组针对双向转诊需求调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发现:许多在手工转诊流程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来解决。实现 “以患者为中心”的双向转诊

(1)确定目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双向转诊业务流程为核心,建立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实现在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双向转诊业务,解决社区居民与全科医生的实际需求。

(2)建立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流程。课题组针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需求和手工双向转诊存在的不顺畅等问题,与医院及社区管理部门进行了多次交流,结合需求调研情况,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及社区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的条件下,以医院双向转诊手工流程为基础进行医院与社区互动的系统设计,在设计中结合医院与社区管理政策,优化并设计了双向转诊的信息系统实现流程。

(3)确定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三个路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门诊之间的转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住院部之间的转诊、社区患者来医院做检验、检查的转诊。

(4)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享网络平台。分别建立并逐步规范了医院与社区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实现了医院(门诊、住院)与社区(一个中心、十个社区站)信息共享网络,采用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与机制。

(5)建立并逐步完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社区信息系统,同时,逐步完善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6)研究社区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接口;研究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信息传递的流程;研究社区与医院信息管理的信息安全及其可操作性。(7)建立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的中间平台。通过中间平台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与医院系统进行连接。在中间平台上建立“注册数据中心”,注册数据中心系统针对新患者自动生成(患者唯一主索引),将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信息、医院患者信息与注册中心中的EPMI进行关联,注册中心记录患者历次转诊信息。中间平台存储与电子转诊单相关的检验结果与检查报告,供相关人员查阅。中间平台提供转诊单的保存、校验、状态变更以及检验检查结果上传下载服务。(8)开展试点工作,以社区中心及一个社区站开展试点工作,进行系统测试和试运行。

(9)2009年7月20日,复兴医院医务处、门诊办、信息中心、月坛社区中心联合发文《关于规范我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流程的通知》,(附件:《复兴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检查检验流程》;《复兴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门诊流程》;《复兴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住院流程》),从此,复兴医院与月坛社区间应用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进行双向转诊工作正式启动。社区中心药房

复兴医院与社区转诊实施效果

1.实现双向转诊流程电子化

(1)通过医院与社区互动平台,应用双向转诊系统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责任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在医生工作站开出电子转诊单,向中间数据平台提交申请单。

(2)数据平台审核患者信息是否已经存在,如不存在,创建EPMI,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生成对照信息。

(3)患者到达时,根据申请列表在HIS系统中登记、挂号,并将HIS系统患者身份信息与数据平台关联。(4)医院专科医生接诊后,转诊单状态改编为接诊,并且医院各个工作站能够显示该患者为转诊患者。

(5)将患者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治疗过程完毕,医院门诊医生填写回转单,HIS系统自动回传回转单与各项检验检查结果。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可根据转诊单调阅回转单与各项检验检查结果。检验结果,检查报告自动上传、下载。2.实现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

医院专科医生通过转诊单,了解患者健康档案信息,更加快速准确做出临床诊断,给予治疗方案。经过安全授权的患者电子病历可以作为回转单的附件通过系统平台传输给社区全科医生,使得全科医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电子病历信息不仅包含了必要的检验检查结果报告,同时还包含了患者的医嘱信息、病程记录等。通过系统平台EPMI实现与其他不同级别的医院、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患者各种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奠定扎实基础。实施体会

(1)医院与社区管理部门协调、相关政策支持、配套设施到位是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实施的关键。

(2)双向转诊规范的业务流程与先进信息技术的优化组合是系统顺利实施的保障。从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需求出发进行系统流程设计,可以使信息系统源于应用并高于应用。

(3)建立完善的社区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是实施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的前提。

(4)通过使用医院与社区互动的信息系统实现双向转诊,建立医院与社区信息共享机制,从多方面改善双向转诊工作中的不利现状,规避不利因素,提高双向转诊的成功率,同时给医生以及患者带来便利。

(5)医院与社区的医务人员普遍愿意使用互动系统,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信息,提高诊疗效率。

(6)通过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使医院为患者诊疗提供更优良的服务。系统可以准确定位检验检查项目,患者可在社区查看诊疗结果,提高转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7)复兴医院社区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因此,可以吸引大量的患者愿意到社区就诊。许多社区全科医生资质偏低,可能造成患者不信任或误诊现象。(8)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路径还不够畅通,还应有相应的政策激励机制,特别是医院转回社区的环节还不够顺畅。

(9)医院与社区互动共享信息的范围、条件、安全等方面还需要明确的政策法律规定,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0.医院上半年双向转诊工作总结 篇十

(征求意见稿)

脑卒中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神经科专科处理已经结束。

3.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

4.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较重的功能障碍和(或)并发症,如意识或认知障碍、气管切开、心肌梗死、重度吞咽障碍等,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2.无应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无功能障碍或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二、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出现肺水肿、肺感染、脓毒败血症或重度压疮等;

(二)意识状态变差,如再次进入昏迷或植物状态等。

(三)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四)出现严重的心理-精神障碍,需转精神科或精神病医院治疗。

(五)躯体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

脑外伤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神经外科专科处理已结束。

3.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4.24小时内无发热或癫痫发作。

5.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较重的功能障碍和(或)并发症,如意识或认知障碍、气管切开、心肌梗死、血栓脱落、重度吞咽障碍等,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2.无应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无功能障碍或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三、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出现脑积水进行性加重或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

(二)出现肺水肿、肺感染、脓毒败血症或重度压疮等;

(三)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四)意识状态变差,如再次进入昏迷或植物状态等。

(五)出现严重的心理-精神障碍,需转精神科或精神病医院治疗。

(六)躯体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

脊髓损伤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骨科或神经外科专科处理已结束,脊柱基本稳定。3.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

4.无重度肺部感染、呼吸功能障碍、泌尿系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或以上并发症已得到较好控制。

5.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功能障碍,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2.脊柱稳定,无需应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无严重功能障碍或存在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 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二、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转回三级医院处理。

(二)躯体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

周围神经病损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骨科专科处理已结束。

3.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

4.合并骨折、血管损伤、肌腱损伤等功能障碍,受损神经功能经康复治疗后仍存在功能障碍,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2.无需应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受损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或功能障碍较轻,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二、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经处理无好转或需 要再次手术治疗。

(二)受损神经功能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骨科专科处理已结束。3.无严重关节疼痛、肿胀。

4.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假体位置和稳定性满意。5.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

6.手术关节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功能障碍,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骨科专科处理已结束。3.关节疼痛轻微或无疼痛。

4.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假体位置和稳定性满意。5.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6.无并发症或并发症无需临床特殊处理。

7.手术关节无明显功能障碍或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 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二、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人工关节假体松动、脱位或假体周围骨折,局部血管神经损伤。

(二)手术关节严重疼痛、肿胀,疑关节感染。

(三)发生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无效。

(四)骨化性肌炎影响关节活动需进一步处理。

(五)关节功能恢复未达到预期目标,需转回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六)发生需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治疗的其它疾病和并发症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骨科专科处理已结束。3.无严重关节疼痛、肿胀。

4.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假体位置和稳定性满意。5.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

6.手术关节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明显功能障碍 或并发症,需住院康复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骨科专科处理已结束。3.关节疼痛轻微或无疼痛。

4.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假体位置和稳定性满意。5.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6.无并发症或并发症无需临床特殊处理。

7.手术关节无明显功能障碍或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二、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假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

(二)手术关节严重疼痛、肿胀,疑关节感染。

(三)发生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无效。

(四)手术关节功能恢复未达到预期目标,需转回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五)需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治疗的其它疾病和并发症。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骨科专科处理已结束。

3.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或平稳。4.无严重关节疼痛、肿胀。

5.手术关节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明显功能障碍或并发症,仍需住院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生命体征稳定,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2.伤口愈合良好,手术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无应继续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3.手术关节无明显功能障碍或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二、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出现手术侧感染或手术部位严重疼痛、肿胀等,经治疗无好转,需回三级医院处理的。

(二)发生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三)手术侧膝关节不稳,关节功能恢复未达到预期目标或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以及发生其他需三级综合医院处理的情况。

骨折术后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骨科专科处理已结束。临床检查及影像学骨折对位对线满意,固定稳定。

3.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4.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红肿、渗出及感染。5.骨折肢体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后仍存在功能障碍和并发症,需要继续住院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临床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基本正常。2.无应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局部肿胀和疼痛基本缓解,骨折固定稳定,主要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能够基本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4.无明显功能障碍或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二、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发生骨折固定松动、感染或再骨折,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骨折局部并发症或其他全身严重并发症,需回三级综合医院处理。

(二)骨折肢体功能障碍加重,疼痛、肿胀经处理不能缓解。

(三)骨折肢体功能恢复未达到预期目标或功能障碍进 行性加重,需要在三级综合医院处理。

手外伤双向转诊标准

一、转出标准

(一)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转入康复医院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骨折复位固定,屈、伸肌腱或血管、神经修复术后, 再植肢体存活,伤口愈合良好,手外科专科处理已结束。

3.外伤侧手部无严重感染。4.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

5.外伤侧手部或上肢再接受系统康复治疗后仍有明显功能障碍,需继续进行临床处理和康复治疗。

(二)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入社区或家庭的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骨折复位固定,屈、伸肌腱或血管、神经修复术后, 再植肢体存活,伤口愈合良好、已拆线。

3.外伤侧手部或上肢无明显功能障碍或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进行社区康复或居家康复。

三、转回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一)发生再植肢体血管危象;手部骨折固定松动;肌腱再次断裂;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局部并发症或 其他全身严重并发症,需回三级综合医院处理。

(二)肌腱粘连或瘢痕增生,外伤侧手部或上肢功能障碍加重,经处理不能缓解。

11.双向转诊改进措施 篇十一

一.双向转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转上”不“转下”,双向转诊变单向转诊,目前大多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将急危重症,疑难病人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和手术后的康复病人,可以转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治疗的却非常少,由上转下非常困难。

1.2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挥运作,重形式不重实质,几年来,各级医疗部门没有看参照执行的各项转诊标准,转诊程序和规章制度,卫生管理部门对转诊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和监督。

二.双向转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政府方面存在的几个瓶颈问题

(1)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现行政策瓶颈: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人定点范围,一些符合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规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仍未纳入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

(2)完善的标准和程序瓶颈:由于社区医疗水平也不一,尚未制度一套完善的转诊标准和程序,造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之间的转诊障碍。

(3)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瓶颈: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机构设置规划是实现双向转诊的基本条件,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功能定位,分级分工,职能互补的一个基本前提。由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在城乡之间差距极大,还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城市

位,组成适宜的卫生服务系统。要及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完整统一的双向转诊体系,具体规定向上转诊和向下转诊的基本标准,程序,并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规范转诊中各项规章制度。

3.2“双向转诊”与医疗保险制度相结合“双向转诊”健康而通畅运转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保险部门的共同参与。政府应适当拉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就诊时可实行不同的医药费用自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一般常见病。

3.3加强与病人的信息沟通,实现全过程服务

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宣教,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多种方式,改善人们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同时要在转诊的整个过程中做好服务工作,以便更好地开展双向转诊工作。

3.4实施社区首诊制,发挥医疗“守门人”在双向转诊中的桥梁作用

社区首诊制是指规定居民在患病需要就诊时,须首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全科医师诊疗的一种规定。社区首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病人进行了合理分流,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在社区进行,而对于疑难重急症的治疗可以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还可对双向转诊之后的病人在社区进行康复和恢复性的双向转诊的关键环节,在双向转诊制度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实现双向转诊的有效途径之一。

3.5建设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信息平台

上一篇:《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反思下一篇:点滴真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