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法赏识教育论文赏识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2024-07-10

谈话法赏识教育论文赏识教育论文教育论文(15篇)

1.谈话法赏识教育论文赏识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篇一

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在现在的小学教学尤其推广,从我校骆老师第一个提出“赏识教育”的教研方向的时候,我自己也从自己所教的学科中、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渗透赏识教育。但有些教师可能会说,对于一个智障的同学来说,怎样赏识他(她)也不会懂得你所说的,确实啊!对于一个正常的学校来说,智障的、或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聋哑盲的比较严重的学生),毕竟是很少一部分,不必为了一两个这样的学生而花费其它学生的时间。但其实也不是,因为作为小孩还是喜欢别人的赞同和赏识的。所以就本人的一些遇见写下一点心得。案例:

今年,我接手的一年级共53名学生,其中,女同学有23人,男同学30人。他们各有自身的特点,其中有一个叫戴振耀的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的主要问题只是自卑。

戴振耀是家里的独生儿,一开始,戴振耀的表现和别的学生差不多,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相处也很融洽,算得上是个好孩子。可后来不知为什么总是“小练笔”回家不做,为此,戴振辉经常受到家长的责骂,于是“破罐子破摔”,干脆连学校的作业都不做,上课也不认真听讲了,成绩一路下滑,甚至到了下游。因为他已经跟不上原班级的进度,因此,老师和家长也多番沟通试图从某一方面帮组他,希望他在班级能够找回自信,找到自我。

为什么戴振耀的表现差距会这么大?在一次与他的交谈中,我发现:他最爱说的话是“不行”,最常用的手势是用小拇指指着自己说:“我不行,我很差”。我明白了他的这一切都是缘于自卑,可要想对症下药必须了解自卑的起因。

在与他父亲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一天早上,戴振耀在家写作业,刚上一年级的他写得很慢,写得也不是很工整,而且电视开着,桌上还放着零食,父亲见了很生气,于是一把抢过本子撕了,还把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命令他午饭之前一定要完成作业,否则就不要上学了。戴振耀“哇……”的大声哭了起来,很不情愿地拿出新本子,拼命地写啊,可到时间还是没能完成作业,父亲一怒之下又把本子扔进锅膛烧了,这次戴振耀表现得非常冷静,表情麻木,就这样他的作业就再没写过。

我决心要帮助他。先想办法让他完成作业,把他的学习搞上去,让他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让他和别的同学一样抬起头来走路。

教汉语拼音“a”时,我先在黑板上范写,然后请人到黑板上写,其他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只有戴振耀没有,但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也想写。我喊出了戴振耀的名字,他愣了一下,然后慢慢地走到黑板前,在大家的注视下吃力地写下了“a”。由于紧张,“a”写的不怎么自然,但可以看出是认真的,于是我在他“a”的右侧打下了大大的

2“√”。在我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戴振耀低着的头慢慢地抬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嘴角透出微笑。

打铁还需趁热。在离下课还有5分钟的时候,我把作业本发到每个人手中,交代了作业的书写要求,并希望大家像戴振耀那样认真书写。作业完成了,我当面批改,当我看到戴振耀的作业时,他的作业很工整,我给他“优”的评价,在旁边加上了两个大大的星星。渐渐地,戴振耀被表扬的机会越来越多。在第一次家长接送的时候,我特地当着我班学生和家长的面表扬了戴振耀,并向大家展示了他的作业,希望戴振耀回家后认真完成作业。戴振耀果然不出我的所望,当他把满意的作业送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为有戴振耀这样的学生而自豪。在班上我大大地表扬了他,并不断地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不断地鼓励他,赏识他。

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戴振耀作业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业能按时完成了,并且写得很认真。成绩进步很快,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大家都说戴振耀像换了个人似的。在学期末的时候,戴振耀还被大家评为“三好学生”。

案例反思

赏识教育强调: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让孩子越来越好;也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我想我们教师要坚信孩子能“行”,同时要承

3认人与人之间都是有差异的。案例中,开始我并没有觉得戴振耀与其它学生有什么不同,他既然成为我们一年级的新生,那他就是一张洁白的纸,至于他能画什么,需要我们老师去指引,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他的不是,因为批评只会让他陷入我“我不行”的深渊。在“a”写得不怎么自然的时候,我看出他是认真的,所以打了大大的“√”,并在他的作业上给予“优”加两颗星的奖励,再带领全班同学为他鼓掌,营造了一个友好、和睦的氛围。鼓掌是赏识他成功的一种方式,教师的赏识给了他精神上的滋润,使他产生了自信,拥有了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风格,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拥抱一切孩子,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用全身心去拨动每一根琴弦,让他们弹奏出动人的曲调。

记得有本书上有这么一段话:教师的目光像阳光,孩子好比一棵果树。果树上有“果枝”(优点)和“风枝”(缺点)。教师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旺,最后颗粒无收;教师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果实累累。那些随班就读的学生,他们也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有着自己的人格,需要他人的欣赏。我们教师应睁大眼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发自内心的欣赏他们,而且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他们!受到赏识与鼓励,他们会更进一步发展自己,形成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

4“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我们教育更需要赏识教育。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和赏识学生,让他们的心灵得以舒展,快乐而轻松地飞翔。

2.谈话法赏识教育论文赏识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篇二

一、学校外部因素

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这就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长认为只有文化成绩好才有机会跳出农门。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长此以往,孩子自己也认同这样的观点。

二、学校内部因素

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或者美术课就是照葫芦画瓢。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变革、创新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很多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地度过45分钟,缺乏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违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导致学生个性扭曲,不自信,认为自己不会画画,画不好。尤其是农村中学美术课堂中,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大多在小学就没有上美术课,或者就是“照葫芦画瓢”,升入中学后还是“老一套”,导致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对美术的兴趣,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如此无功而劳,实在可悲,美术教师只有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的诸多弊端,树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才能在美术教学中改变学生怕画画,不喜欢画画的现状。我认为,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最好不要一开始就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而适合进行放松的、自由的、鼓励发现的趣味练习,这是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怕画画,画不好,不自信的状况。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认知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明创造的源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才会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兴趣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情景之中。教师要善于动脑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被情境感染,处于积极探究的氛围中。

一次我尝试在七(一)班学生上《静物写生》一课。课前,我布置好静物台:一块白色衬布,一个褐色砂罐,一个乳花色汤碗,一个淡黄色雪梨,剩下的静物(如草莓、甜橙、蛋糕等)就放在旁边。当我来到写生教室,发现静物台边挤满了同学,正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我一看静物台,不禁怒从心起:雪梨竟变成了三颗草莓。原来是班上的一位“调皮大王”干的。然而,经他这样改变,雪梨换成草莓后,台面似乎全“活”了。我转怒为喜,趁机引导:“原来的雪梨拿走,配上草莓,大家觉得怎么样?”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看多了啊!”我面向全体学生,说:“大家说说看,为什么有了草莓之后,画面活跃起来呢?”“红色的草莓和灰绿色的衬布产生了对比。”“大的和小的产生了对比。”大家踊跃发言,气氛异常活跃。草莓、甜橙和蛋糕一放到静物台上,原先沉闷的画面突然变得明快、艳丽起来。学生作画的热情也被激发起来。我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构图、着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这位“调皮大王”,我给予了认同与赞赏的鼓励。自那以后我发现平时在课堂中喜欢破坏课堂纪律的“调皮大王”变得认真听课,喜欢美术课了,课代表告诉我:“李明说在美术课上找到了自我。”激发中学生的情感与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上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安排欣赏课这一环节,利用幻灯片,利用文学性的语言,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学生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如毕加索、塞尚、凡·高、马蒂斯、夏加尔、杜尚等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的名作,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色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想象潜能,拓展思想,提高欣赏能力,将自己的情感自觉地倾注在技能训练过程中。

(二)适时鼓励,少批评

自古以来,父母抚养孩子就在潜意识里运用了“赏识”。若孩子学话晚,则认为“贵人迟语”,说得再差、再迟,都不抱怨,只会不断鼓励;孩子学走路摔跤多,父母绝不嘲笑,只会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用赏识的目光呵护好学生心中的艺术之芽,以满意的态度对待学生微小的进步,以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读”为“乐学”,使美术教学充满和谐愉快的气氛。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失去了自我探究的动力和习惯,严重压抑了自身潜能的发展,把技术混同于艺术,使教学成为毫无兴趣可言的机械运动。

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巩固兴趣,可以在学生绘画中适当地进行静物写生训练。既不失中学生绘画的趣味性,又为以后的专业训练打下基础,作必要的衔接。在素描的初级阶段意在树立素描观念,不要进行长期正规的写生训练,应以短期小幅的画为主。不能时时、事事都让孩子成功,因为兴趣的巩固需建立在绘画技能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只有提高对绘画内在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才能使对绘画的兴趣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时期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要多为学生提供展览、比赛、交流、发表的机会。这种“赏识方式”能让学生受到奖励和好评,使其自信心得到满足,做到初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增强自主创作的欲望,巩固绘画兴趣。初中生大多在文化学科中没有太强的自信心,在美术课中的表扬、肯定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在农村美术教学活动中适时运用赏识教育,不但能开拓绘画题材的空间,有效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还有利于美术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在美术学习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生兴趣。“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美术课中的赏识教育价值不仅仅在于美术本身。我们要慎重地对待每个学生,使他们树立自尊、自信,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网.

[2]美术教育.

3.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 篇三

一、赏识教育的奥秘

赏识教育的奥秘是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他可以是让老师成为教育家、使学生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教育好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是让老师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思想和方法。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教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能否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热情的鼓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爱满天下。”而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无论哪个学生,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的优点,即使他做错了事,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爱,是人类所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如果说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那么老师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因为教育是无选择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有责任获得爱,爱才是老师最美的语言。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培养孩子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孩子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孩子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二、赏识教育的典范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的孩子需要赏识,是赏识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要注意孩子的优点与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千万不要只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正因为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就绝不能对孩子整天以抱怨,而應该依据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倍加赞赏、以表扬。在每位教师的心目中,一定要坚信:“每个孩子与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牛顿等人一样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就蕴藏在每一个幼小的生命个体中。对发展良好的孩子,我们要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使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而对待不幸的孩子,我们更要满怀热情地拥抱他、欣赏赞美他。哪怕孩子跌倒一千次,我们也要激励他一千零一次站立起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充实的、难忘的学习生活空间,使他们的心灵空间得以释放。如果任由孩子的心灵继续压抑下去,他就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行;反之,他们才能有美好未来的可能,我们的教育也才有成功的希望。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叙述过自身的一段经历:小学时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曾留级三次。庆幸的是,上初中后遇到一位教语文的吴老师。吴老师对其毛病似乎总是视而不见,倒常常夸奖他的字写得好,并多次把他那字写得好而文章本身不好的习作张贴在教室,让全班的同学观摩。而钱梦龙老师在接受了吴老师赠予的“成功”桂冠之后,不得不去琢磨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不至于有朝一日被同学们笑话。有了这种渴求获得新成功的内部需求,加上吴老师的鼓励、指导,钱梦龙老师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写作水平提高到老师要求的水平,甚至还超过了老师要求的水平。可以说,如果没有吴老师的赏识,就没有钱梦龙老师的今天。这样的例子当然还很多:苏步青小学数学考年级倒数第一,牛顿、爱因斯坦小时也倍受歧视,但他们都在赏识光环的照耀下,最终都取得了成功。赏识的魅力可见一斑。当然 ,教师在教育中,不能一昧无原则地赏识学生,迁就学生,而应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有效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践证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学校通过举办专家讲座、个别交流、家访、家园互动等形式,可以帮助家长掌握学生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

三、赏识教育的评价

教师提出积极的期望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只是实施成功教育的一部分,要想使教育获得预期效果,还有赖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赏识性评价。“赞扬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实施赏识性评价,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尽可能以赞扬代替批评,以多赞扬代替多批评。赞扬对学生起着一种导向作用,它往往能促发学生有益的行为。在赞扬过程中,无形地传达了教师的价值、是非观和美丑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这些观点的内涵,便会逐渐遵循这些内涵去指导自己的具体行为。著名心理学家史金纲的实验证明,当批评减少而赞扬增多时,人所做的事会增多;相反,比较不好的事因受忽视而萎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B?F?斯金诺通过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认为,鼓励不仅仅是奖赏,它还是和某些行为的发生相联系的东西,它有着促进某种行为重复出现的趋向。当动物的大脑接受到鼓励的刺激,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调动起各个系统的“积极性”,潜在的力量能动地变成了现实,行为就发生了改变。因此,老师不管是热烈的鼓掌、热情的喝彩,还是只言片语的赞美、微笑点头的认可,在学生那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教育者应该确立这样的教育理念:受教育者人人都能成功,处处都有成功,时时都可成功。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勤反馈”的原则,尽可能多地创造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乐趣,增强成功的信心,培养获得成功的能力。从而使教育者的愿望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的浅层次需要更为强烈、充实,并不断向深层次扩展,推动学生积极行动以达到预期目标,进而步步前进,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功教育是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进行的教育改革,是从外压式的强制教育转变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它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

4.教学反思之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 篇四

我们的学生到底应该赏识教育还是挫折教育?以前看电视说现在的孩子缺乏挫折,特地让孩子们去参加一些挫折教育的活动。那我们的孩子们是不是也应该挫折教育教育?有一本书叫《 挫折教育让孩子受益一生》。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育中,增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与美、日、英、德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日本青少年的俭朴和吃苦训练、美国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自立精神,以及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对我们的学生不能总进行挫折教育,我觉得他们已经经受了很多的挫折教育,现在我们提倡赏识教育。过去总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表扬加鼓励。其实赏识教育不仅仅是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这个教育过程中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

5.赏识教育 篇五

百科名片

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目录[隐藏] 基本信息基本理念本质奥秘方法特色作品评价世界六种著名教育方法基本信息 基本理念 本质 奥秘 方法 特色 作品评价 世界六种著名教育方法

 赏识教育四部曲

[]

基本信息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

赏识教育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是周弘老师首倡并全身心倡导、推广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脉相通的。周弘老师曾用这种教育方法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留美博士生,并用这种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周婷婷”,被新闻媒体称为“周婷婷现象”。

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总结的“花苞心态”调整了无数家庭教育中的“功利心态”,总结的“生命像一条河”、“全纳思维”、“先骄傲、后成功”等思维方式使

许多家庭走向了和谐、幸福、美满。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它是实现自身和谐、家庭和谐、亲子和谐、团队和谐的秘方;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

[]

基本理念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

[]

本质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

奥秘

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孩子觉醒,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每一位孩子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教育家、使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

[]

方法

赏识教育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和简单易学的三字经操作方法,从而对教育规律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

[]

特色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

[]

作品评价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素质教育好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是让天下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思想和方法。

[]

世界六种著名教育方法

卡尔威特:天才教育法

卡尔威特是德国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师,对教育富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的理论实践于自己的儿子卡尔威特,使之成为传奇般的天才。于1818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该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MS斯特娜:自然教育法

MS斯特娜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法教授,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在推崇卡尔威特教育法的同时,提倡根据孩子自身的习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于1914年写成《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一书,在书中,她结合自己教育女儿的亲身经历,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

蒙台梭利1870年8月出生在意大利安科地区的基亚拉瓦莱,自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1907年开始在各地建立蒙台梭利儿童之家,致力于为孩子提供发展机会环境的教育方法,她不仅是伟大的教育家,还是著名的科学家,一生为了儿童和人类精神的复兴奉献了一生。著有《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手册》、《教育人类法》、《高级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等书。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铃木镇一出生于1898年的古屋,其父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工厂。22岁赴德国学习音乐,回国后对如何通过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他抱着每孩子的能力成长,都有一种培养方法的信念,立志于对孩子天才教育。培养出大批的天才儿童,为了进一步发扬才能教育法,著有《早期教育和能力培养》一书。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多湖辉是日本二战以后的杰出的教育家,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研究造诣颇深。与许多以理论见长的学者不一样,多湖辉的教育思想更具实践性。直指儿童教育的具体实际问题,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著有《母爱促进身心健康》、《管理孩子的技巧》、《使孩子聪明的心理战术》、《学习指导法》等书。

周弘:赏识教育

周弘是中国南京市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用赏识教育法教育自己全聋的女儿,使之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用赏识教育法培养了一批早慧儿童,也改变了成千上万健全孩子的命运。起著有《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一出版即风靡全国。

[]

赏识教育四部曲

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教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能否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热情的鼓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幼儿教育不单单是幼儿园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可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进行赏识教育呢?

一、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

“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爱满天下。”而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的优点,即使他做错了事,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爱,是人类所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如果说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那么老师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因为教育是无选择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有责任获得爱,爱才是老师最美的语言。

二、“赏识——成功”教育

“赏识——成功”教育的核心含义是“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方法。“赏识”体现了父母教孩子说话时的最大奥秘——承认差异;而“成功”则体现了父母教孩子做鲁是的最大奥秘——允许失败。

三、多方引导,培养幼儿自赏能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幼儿形成自信心、培养幼儿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幼儿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幼儿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四、家园同步,家长参与赏识教育

家庭教育必须与幼儿园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

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

6.学生需要赏识教育 篇六

武汉市九峰中学谢正荣

关键词:赏识关注赞赏

摘要:赏识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资料:中国教育报

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灵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大。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父母从不会报怨孩子说话迟、说得差,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而只会再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个事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赏识是成功的教育。”

在我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我不断反省自己,并不断学习。作为一位老师和母亲,在长期实践中,我深深认同赏识教育的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去做。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赏。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在工作取得成绩而没有得到赞赏时,心里非常郁闷,做事也没有原来那么积极。孩子们也是如此。当他做好一件事,老师和家长给予赞赏时他会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做起事来很积极。反之他会觉得自己很没用,什么都做不好,以后做这件事就不积极,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什么也不愿做。经常鼓励孩子,赏识孩子,他就会越做越有信心,越做越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事情就会越做越好。我班有个学生叫周畅,七年级期中考试后,周畅考了三十多分,这已经是很差了,几乎可以不管。我没有向以往那样放弃,而是找他谈话,问他愿不愿学好数学。这孩子表示愿意学好。我也告诉他数学很简单,只要愿意学,一定能学好。以后上数学课时,我总是有意让他回答问题,课后经常询问他,不懂的给他讲解。结果这孩子一次比一次考得好,在这两次期末模拟考试都取得八十多分的好成绩,全班只有五个八十分以上。真没想到,一次小小的谈话,会让这孩子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周畅一向贪玩,习惯不好,字写得很差,小学成绩不好。父母已经放弃了。可以说周畅没什么特殊的地方能让老师注意的闪光点。但从那次谈话之后,我经常提问,鼓励他上课要踊跃发言,要认真做作业,字要写工整。经过两个月的时间,他这些毛病都改掉了,并且取得巨大的进步。

在教学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也许很多老师都有和我相同的感触。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自然是我们赏识的对象。对于后进生,为了維护班级的正常抶序,老师往往更是加倍关注,用最大的精力压制他们,对他们没有学习上的要求,只要他们不闹事,能保持课堂纪律就可以了。对于那些不太起眼的让人省心的学生,教师常常不自觉地忽略了他们。这种教育模式,让我们的班级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让我们的成绩很糟糕,及格率和平均分都很低,教学效果很差。鉴于这种结果,我陷入了深思,我们的教育思想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与观察,我发现有两类学生存在巨大潜力。一种是我们忽略的学生,一般有以下特点:成绩一般;行为良好不犯错;性格内向;平时安静。如果让你在脑海中搜索自己班的学生时,最后几个被你想起来的基本就是被自己忽略的学生。但这些孩子自身有着很大的潜力,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在他们身上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在班级里,这部分力量的觉醒,将会对优等生构成一种带动,班级的气氛也因此会有较大的改善。还有一种就是后进生,这部分孩子有以下特点:学习成绩很差;行为习惯很差;性格活波;平时多动;上课纪律很难安静下来。如果让你在脑海中搜寻自己班的学生时,首先蹦出来的就是他们。这些孩子对课堂纪律起着决定性作用。她们自身也有很大的潜力,他们聪明、活波,老师要用最大努力去赏识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时机表扬、鼓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力量。这部分力量的觉醒,将会带动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的正常序,对班级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赏识教育,我强迫自己去关注每一位孩子,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并努力找出他们的优点,针对性地了解他们的情况,与家长联系,进行个别谈话。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反思一下忽视了那些孩子,并及时进行补救。每个孩子都是发展的主体,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及其心理发展需要,因此,每一个孩子在老师心中都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此,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赏识教育的巨大力量。我们要学会赏识。在各类活动中抓住一切机会,去捕捉每一个学生某一处或某一刻的闪光点,坚信每个孩子心灵深处都有一盏可以点亮的灯。让每一位学生都成班级的主人,发挥它们的长处。让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当班干部,成为老师的好帮手;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当领头羊,为其他同学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让热情负责、工作主动、积极肯干的学生作各种工作的推动者,使他们既能想方设法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还能自行搞一些丰富有趣的知识性,问提醒比赛等活动。教育学生上好每一天,做好中学每一天,上好每一堂课,参加每一次活动,为做好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奠定基础。

7.家庭赏识教育新论 篇七

关键词:儿童,赏识教育,家庭教育

赏识教育是唤起自信、激发潜能、快乐成长的教育, 也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儿童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认识并赏识儿童, 使儿童增强自信、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实践证明赏识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 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恰当实施赏识教育, 可以让孩子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世界, 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 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 发展自尊、自信等优秀品质,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促进亲子和谐及家庭和谐,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儿童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 它是建立在众多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

1.需要理论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 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层次, 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后才能实现高级需要。赏识教育正是抓住了需要层次论的本质, 当孩子被肯定、被欣赏、被鼓励, 也就是他们受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他们就会相信自己的力量与价值, 这样就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相反, 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 孩子就会变得消极、自卑, 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面临的问题。

2.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当有机体出现某一种行为后给予积极的强化, 会增加行为的频率。凡过去受过强化的行为, 比过去没有受过强化的行为更有可能发生。赏识教育从强化理论出发, 提倡多给孩子肯定和鼓励, 不仅及时肯定和赞赏孩子的成绩和进步, 而且努力创造机会让孩子尝试成功, 体验“我能行”, 竭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并加以肯定强化, 以激发他们的行为动机。

3.期待理论

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 罗森塔尔把教师期待的效果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成人的期待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会发生很大作用。儿童心理学表明, 儿童时期尚未形成对自己稳定的评价, 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大多是依据父母和教师对自己评价而得来的。常常受到表扬、鼓励的孩子更有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它能激励孩子战胜自我、完善自我。成人对孩子寄予某种希望时, 就用赞赏的目光看待他的一举一动, 在不知不觉中给以肯定与鼓励, 这样日积月累, 孩子也就产生了对成人的信赖, 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向成人期待的目标发展。

4.儿童观理论

如何认识和对待儿童,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是每一个家长都要面临的教育的核心问题。现代的儿童观要求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 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 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 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发展规律, 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卢梭认为, 儿童首先是一个“人”, 他们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受社会上功利思想和浮躁氛围的影响, 当前的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教育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 许多家长缺乏爱的能力和艺术。赏识教育正是解决了当前家庭教育的诸多弊端, 提倡科学认识儿童、正确对待儿童, 提倡在对儿童的尊重、理解、信任、激励、宽容的基础上开发儿童潜能, 使儿童增强自信, 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

二、在家庭中实施儿童赏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家庭教育的特点决定了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儿童年龄越小, 可塑性越强, 越无法抗拒家庭教育给予的一切影响, 因而儿童早期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家庭环境中多种教育因素的综合影响和渗透有很大的关系。在家庭中实施赏识教育, 就是要求家长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 在爱的情感支配下, 通过表扬和激励等方式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 鼓励儿童发挥潜能, 为儿童的发展创设出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

1.爱和尊重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 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 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 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父母对孩子的爱属于人之常情、天性使然, 但是真正的理智的爱需要学习, 需要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往往以爱的名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儿童身上.不承认儿童的主体地位, 有意无意地挫伤儿童的自尊心, 有时当众羞辱甚至苛求孩子。儿童是在爱的环境中获得安全感、满足感, 获得激励和信任, 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理智的爱应该是包含着热爱、理解、尊重、信赖、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在内的复杂的情感体验。赏识教育要求父母一定要懂得爱和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人格,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理解他们的行为, 看到他们的努力, 欣赏他们的成就, 在尊重、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的同时, 也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2.激励与宽容

在家庭中实施赏识教育, 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 主动地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给予赞许并适当放大, 激励孩子发挥优点、克服缺点或弥补不足, 让孩子一直有取得成功的动力。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 为孩子设定一个个“够得着”的小目标, “跳一跳, 够得着”, 不断地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 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赏识。在孩子遇到了困难和失败时, 对孩子要宽容, 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要积极鼓励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 尽快让孩子从沮丧中摆脱出来。家长只要把握好时机, 赏识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赏识有度

赏识教育提倡正面强化, 但也不是对儿童的行为无原则地表扬和鼓励, 其实批评、处罚同样也有利于激发儿童的上进心、自尊心, 提高学习热情。如何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尺度, 讲究赏识的策略与艺术, 是赏识教育的关键。鼓励和表扬必须注意时机、分寸, 讲究方式方法, 要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 鼓励孩子对自己的行动做出正当的评价。如果家长只是为成绩、为名利、为虚荣而赏识孩子, 那么, 这样的赏识只能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一种成长阻力。

4.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

人的成长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赏识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 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多给予鼓励和赞扬, 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我能成功”的心态中成长。在家庭中实施赏识教育, 要为孩子创设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 营造融洽的亲子关系和和谐的家庭氛围, 使孩子的个性、兴趣、特长和创造精神得以充分释放, 这样才能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 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 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的快乐并创造快乐的生活, 在家庭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将会使儿童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8.幼儿教育中赏识教育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 赏识教育 教育 策略探讨

一、 幼儿园赏识教育的实例分析

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作为教师,如果他拥有赞美学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发挥潜能的能力,那么,他离教育家也就不远了。在工作中,我充分运用赞赏与肯定的教育方式,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下面举例说明之。

李小薇是我们班的一名后进生,作业不是数量不够,就是乱七八糟,检测成绩班中倒数一二名,我曾经与家长沟通过,家长说;“孩子自上学以来,被老师留下是常有的事。为了她的学习,我放弃了工作,每天检查作业,辅导她,还是很差,我早就对她没信心了。我很失败,我教一个孩子都没教好。您教这么多学生,对李小薇这么关注,我们很感谢您。”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望着家长一脸的无奈,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说道:“李小薇其实一点也不笨,只是对学习没有产生兴趣,自觉性差些,我们的教育方法不适合她,我想只要我们肯定她,鼓励她,她会进步的。”家长的眼神由暗淡转为光亮。通过观察,我发现李小薇素质并不是很差,作业本上开始的几行字,写的很漂亮,可是后面就不堪入目了,查字典选字义,不是不会分辨,而是根本没查,自己瞎写的,数学题也是,不给她讲,她自己也能改对。更有意思的是,上课让她发言,发言前她先左看看,右看看,说话时的声音都是颤抖的,说完后还要如此地看一辫。由此,我找到了李小薇学习差的原因,是学习态度以及自卑心理造成的。

我对李小薇采取了赏识教育的方式,拿出作业本,找到书写工整的地方,欣赏地说:“你看这些字写的多好看,后面的如果也像这样,该有多好,老师相信你以后能从始至终都写好的。”她露出了惭愧又充满信心的表情。随后我又表扬了书写进步大的同学,她是首当人选。课堂上我更加关注她,她发亮的眼睛看着我,我会用微笑向她示意,她欲言又止,我会鼓励她大胆把话讲,发言后我总会附上欣赏与鼓励,课堂上能够看到她高举的小手了,耳目一新的发言,让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了,课间她不在独处了,座位边也围上了同学,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李小薇进步了,是尊重与赏识开启了她的内驱力。儿童幼小的心灵是十分脆弱的,任何打击都会使它畏畏缩缩,自卑自怜。而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却能让它充溢向上的力量。

二、如何正确的开展赏识教育

1、与家长协作展开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展开形式,首先,幼师可以与孩子家长进行协作来有效展开赏识教育。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非常重要,父母给孩子们营造的家庭环境与家庭氛围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个性塑造,家庭也是毫无疑问的儿童成长的第一阵地。一方面,幼师可以多和家长进行沟通,多了解孩子们的各方面情况;另一方面,幼师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邀请家长们参加的教学活动,并且和家长进行有效协作来深化赏识教育。这是一种很值得尝试的教育模式,将会让赏识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一次在母亲节的时候,我要求小朋友们自由组合编排节目,为自己的妈妈献上最好的节日礼物。母亲节当天,我邀请了家长来参加“家长会”,当家长们进入“会场”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祝福妈妈节日快乐!然后,孩子们献上了自己精心编排的节目向自己的妈妈表达祝福。这时,台下的不少家长都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2、尊重孩子感受,让他们自由成长

不少父母在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上都存在一些偏差,很多父母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就有着很高的要求,孩子们一旦行为不得当或者是课业上做的不够好,父母就会极力否定甚至用语言中伤孩子。这对于孩子构成的伤害非常大,甚至会给他们心里留下阴影。因此,父母首先要纠正自己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点,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让他们能够自由快乐的成长,这同样是赏识教育的重要构成。家长应当平等的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要让批评变为鼓励,这样才能够帮孩子重拾信心,在下次做的更好。不少家长对于孩子都过于苛刻,只要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就骂“没出息!”“不中用!”等等。这严重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使得孩子们不仅失去了快乐的欢笑,而且失去了孩子特有的创造力。因此,推行赏识教育需要家长们学会尊重孩子,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3、巧用语言渗透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可以以各种形式展开,其中,教师巧用语言来给予学生们一些积极的鼓励与认可,这种方式不仅最为普遍,往往也能够收获很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注重平时和孩子们的沟通方式,对于孩子们不好的行为表现不要一味的指责批评,而要注重引导。对于孩子们一些好的行为表现等则要及时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认可,这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将会有着很正面的意义,这也是赏识教育的作用与价值所在。例如,在让孩子们画《我的梦想》时,有的孩子构思非常的精巧、画得也很传神,这时候,我就不吝自己的表扬和赏识,给他们以鼓励和支持,肯定他们的构思和技巧;而有的孩子虽然非常用功,但是结果却并不理想,这时候我也不会冷落他们,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用功,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期望。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也是赏识教育能够充分得以渗透的教学过程。

三、结束语

正如周弘说过,“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得到尊重和欣赏。不是好孩子需要欣赏,而是欣赏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赏识,能让孩子发现自我的价值;赏识,能开启孩子的奋斗之心;赏识,还是教育成功的法宝。作为幼儿教师请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赏识”。

【参考文献】

[1]史丽晶,李茜星,翟月.幼儿教师课堂教学奖励活动的个案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7)

9.赏识教育心得 篇九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魏老师赏识教育的讲座。说实话,我在实小的时候,曾经也看过、学习过这个讲座,但当时只是看了,没有像今天这样,提出问题后,大家在一起讨论,畅所欲言。因此,以前的学习就像是蜻蜓点水,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而今天的讨论学习感受颇深,现谈谈自己学习后的一点点不成熟的心得体会:

我们要学习赏识教育,就要知道它是什么?吴校长给我们列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它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解释,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在学习中,当大家讨论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的时候,我有点困惑,同时,突然在心底冒出了“享受学习”这样一个词:我个人认为赏识教育和享受学习似乎应该是因果关系,当你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因此,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赏识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快乐中学、是孩子们享受快乐学习的一个过程。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赏识教育不是一味的表扬,它和耐挫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包融的,我们应该学会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但过多的表扬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引导孩子,使其能够更好的成长。

在学习的过程中,“服务、民主、个性化目标”是我听魏老师讲座中印象最深的三个词。作为老师,要树立服务的意识,只有以服务为中心和出发点,才能更好的关心每一个学生。何谓“民主”?在班级管理中,我应该和孩子们商量“这事应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做的更好?”等等。而不是类似“你应该怎样怎样”这一类告诉孩子怎么去做,这就是魏老师提出的“民主”。而“个性化目标”就是当你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向前进的时候,针对不同孩子自身的能力,给每个孩子定出的都能向前迈进的目标。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多一份对孩子们的爱心、耐心、热心和诚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走近赏识教育真正的能够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的享受学习!

摘了几句魏老师的原话和大家共勉:

1.“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2.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自己快乐的阵地

10.赏识教育的反思 篇十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育过程中同样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教育方法。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教会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优缺点,从而使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价值的肯定,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面对今后的道路。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习惯则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在学校大的文化背景感染下,反思自己在赏识教育方面的收获与不足。

孩子气的我在和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十分愉快,面对孩子们所犯的一些错误,私底下耐心地和他们交流时也能够理解他们,毕竟自己也曾经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在班上,他是一个多动的孩子,上课没有几分钟是安静的,哪边有一点点小的动静,他保证第一个关注,甚至不怎么好笑的事他也会哈哈大笑起来。每次耐心的私下和他交流,他总是点点头说知道自己错了。可是到了上课时,他还是老管不住自己,有一次甚至钻到桌子底下,我当时非常气氛并毫无耐心地说他:你是不是多动症啊?其他同学笑了笑,而他低下头说:我爸也说我多动症。这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假思索的一句话也许伤害了他弱小的心灵。我没有多

说什么,让他坐下继续开始讲课。

课后,我和他[交谈,当然也采取了迂回战术,没有因为责备他当堂课的表现,而是说了一些他的优点,后来我问他什么是多动症,他说是一种病。看来我的那句话真的是刺到了他的心。于是我摸摸他的小脑袋跟他解释,纠正他的一些想法。他还天真的问我一句:老师,那我没病啊?看,多么单纯的孩子,差点因为我的没有耐心而伤害到他。

上周的读书节上,我发现他非常认真的表现着,坐得端端正正大声地背诵。后来我在班上表扬了他,那节课上虽然他还是动来动去,但每次和他进行眼神的交流或给他一个微笑时,他就会不好意思的坐端正些。

11.学会赏识教育 篇十一

1孩子的成长需要赏识

知心姐姐卢勤对孩子的成长做了很好的概括:(1)孩子的成长需要尊严。心灵的世界是靠尊严支撑的,不怕没有钱,就怕没有尊严。尊严的丰碑一旦倒塌,心灵就会被践踏。(2)心灵的成长需要宣泄。每个人都会产生不满,这种不满就要有发泄的渠道。如同皮球一,只充气不放气。迟早会爆炸。人如果不及时将不良情绪宣泄,同样会爆发。(3)心灵的成长需要肯定。孩子的心灵像干涸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孩子的自信也来自于老师和父母的鼓励和肯定。(4)心灵的成长需要磨难。人要经历磨难之后方能成大器,“自古英雄多磨难”。(5)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孩子需要自由新鲜的空气,需要松开翅膀的束缚,展翅翱翔。(6)心灵的成长需要包容。包容孩子,是给孩子一个自省的机会,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在面对挫折与失败时能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7)心灵的成长需要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能创造奇迹。不要为孩子打破他们的梦想,让他们在美好的世界里大胆去追求,去涉猎。

2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倡导者周弘老师把赏识教育的内涵归纳为以下几点:(1)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2)赏识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3)赏识教育是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舒展,尽展潜能的教育;(4)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5)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平等沟通的教育;(6)赏识教育是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

二、赏识教育的实施

1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断加以表扬鼓励并肯定,以克服孩子的自卑和怯懦。增强其自信心

笔者的儿子起初挺努力,但笔者没有及时加以表扬鼓励,总希望他会更棒,所以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自信,并且产生了自卑心理。不管怎么努力,总是达不到要求,于是就失去了上进心,也失去了自信。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的自信是教师和成人树立的,尤其是当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时,如能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就会使孩子感到“我行!”——这种感觉十分重要,这就是自信心。而赏识教育就是承认差异,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教育者要维护孩子的自尊,让其学会自爱,引导孩子的行为,使他越来越好

以前,笔者的儿子不爱洗脸、洗脚,不爱刷牙,回家脱了鞋就赤着脚乱窜。笔者天天说他,可他一句也听不进去。笔者总是很无奈,不得不用更恶毒的话刺激他:“你这种行为就是缺乏教养,这样下去没有人会喜欢你。”可他仍然我行我素。自从他姥姥来了以后,竟然珍惜两人。姥姥总是对他赞不绝口:“这么好的小孩子真是难得,小小年纪就懂礼貌,要能自己洗脸,刷牙,一回家就换拖鞋,这样的小孩就更让人喜欢了。”孩子果然天天坚持洗脸、刷牙,进门就喊:“姥姥,我回来了,我要换拖鞋了。”同一个孩子,却有如此大的反差,不能不令笔者深思。其实原因很简单:孩子需要的是被肯定。姥姥总夸他,于是,越夸越好;而笔者老是训斥他,越骂越糟。

所以,当孩子取得成绩或受挫失败时,家长和教师就要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进行赏识。但当孩子犯错误时,采用批评性言语就会有一定艺术性,如孩子的画画得很脏,教师就不能直言不讳地说:“画得太脏,重画。”而应婉转地启发孩子说:“如果这幅画再干净点就好了。”这样既帮助孩子找到了不足。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感到成人对他的尊重、信任,会让他充满信心。

3赏识教育要持之以恒,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要宽容、和善、耐心,时刻不忘去赏识孩子,给孩予以希望。赏识教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另外,望子成龙是家长们共同的愿望和追求,但过高的期望只能带来孩子的绝望。所以,家长和教师更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时应当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同样的,教师对所有学生的要求也不能整齐划一。学困生更需要教师持久的赏识与鼓励。具体一点说,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也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适当把握赏识力度。

4注意赏识的方法和力度

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讲“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采取这种与别人比较的表扬方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以为是、自满、瞧不起别人等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也有的家长在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情后。都要“真乖”、“真好”、“真聪明”的赞扬个不停,其实这种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也会使孩子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

另外,有些教师彻底摒弃了“惩罚”手段,只想方设法去发现、寻找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甚至在为学生写操行评语时也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去寻找最美妙的字眼夸奖和称赞学生,而对学生的缺点,却避而不谈,甚至任其发展。这只能使孩子像个膨胀的气球。一点批评和挫折就足以使气球胀破,这样的赏识走人了“误区”。

12.谈赏识教育 篇十二

关键词:赏识教育,具体表扬,赏识努力,挫折教育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对学生多加鼓励, 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 使他们的学习心境保持愉悦, 从而使他们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 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机, 增强他们的心理体验, 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赏识教育是对学生个性尊重的教育, 是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少责备和惩罚学生, 尤其是那些所谓落后的学生, 取而代之的是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赏识, 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 并公开予以肯定, 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每一个人, 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 他的爱心、善心就会不断被强化, 他的自尊、自信也就会逐渐提升。因此, 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点也不夸张。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学生, 我们最好的礼物, 是多给他们一些欣赏和期待, 多给他们一些赞美和鼓励。

事物都有两面性, 学生在得到肯定和赏识后会增强进取心和自信心, 但过度的赏识也会使他们变得自负和脆弱, 一旦遇到挫折, 有时甚至是一些无足挂齿的小事也会令他们不知所措。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 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 以强化学生的行为;是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 以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 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 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正如人的成长是需要多种营养成分一样, 天天面对阳光、鲜花、掌声的心灵也是不能健康发展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实施赏识教育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赏识要具体

实施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能多了解学生, 到学生中去, 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同时对学生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了解、帮助, 认真发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根据需要进行表扬、鼓励。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 也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正确对待成绩和不足。比如, 在课堂上让学生读课文, 如果一味地夸学生“你真棒”, 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 如何努力。

二、赏识努力

“你真聪明!”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 结果只能是让学生觉得好成绩与聪明画等号的, 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 另一方面, 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 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聪明与努力其实是一种归因方式, 聪明是一种内在的先天的不可控制的归因因素, 而努力是一种外在的、后天的、可控制的归因因素。如果每次学生考试考得好或者做什么事情做得好, 家长或教师就夸奖他聪明, 这会让学生产生不正确的想法:我优秀是因为我聪明, 与其他因素无关。这是十分有害的, 一旦失败, 他们就会找种种借口。而如果家长和教师夸奖他努力, 在他心里就产生一种念头“天道酬勤”, 努力就会改变命运, 如果失败了, 那是自己还没有做好, 通常这种学生更容易成功, 更能经受住挫折!

三、适当进行挫折教育1

人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路坦途, 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历史, 除了鲜花和掌声外, 面临更多的恐怕是挫折, 这完全符合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因此, 我们在赏识学生身上的优点, 教会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快乐、享受鲜花与掌声的同时, 也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面对问题、错误和挫折。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过程中, 要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 避免一味、空泛的夸奖;赏识学生的努力, 避免学生依赖聪明;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避免学生自负、脆弱, 更利于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柏荣.赏识教育的作用及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2 (01) .

13.赏识教育法 篇十三

周弘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地的农民。庄稼长不好,农民从不埋怨庄稼;孩子学习不好,家长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中国目前的教育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淘汰教育,95%的家长希望孩子考上大学,但只有一米左右的孩子可以圆这个梦,这个矛盾注定很多孩子成为“失败者”,这个阴影笼罩着家长和他们的孩子。

事实上,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在教他说话、走路时,就会用“赏识教育”,认为孩子什么都能学会。随着孩子长大,家长的心态慢慢变了,这主要是从同别人的孩子的比较,而又对自己的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开始的。

赏识教育就是打破这种心态,它教你学会注意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这样你就会留意孩子的长处,会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

赏识教育就是把孩子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还给他们,是家长和孩子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生成的功利主义和扭曲心态回复到平常心态。而孩子的心态是家长心态的反射,家长心态正了,孩子心灵才会舒展,才会欢乐而轻松地飞。

14.联合国际:赏识教育 篇十四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教育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新课程中指出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小有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无论是社会、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改变观念,把表扬带给每一位学生。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不是也是由赏识走向成功的吗?在学校,神父把他的喜欢问看成是故意难为老师而愤怒地把他赶出教室,知子莫如母,祖父把他的母亲叫到了学校,母亲把“不成器”的儿子领回了家,如果他的母亲当时像现在有些母亲那样把儿子训斥或暴打一顿,也许就会在黑暗之中摸黑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母亲不愧是一个赏识教育的专家,她不但没有责怪儿子的调皮捣蛋,而是悉心呵护他,在家里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重任,当儿子在火车上由于做实验而引起了火灾被辞掉工作时,母亲还是支持儿子的实验,倾尽其财在家里办起了实验室,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与母亲的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母亲的赏识也就没有发明家爱迪生。可见赏识教育是助人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注重细节是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再顽劣的学生也有闪光之处。赏识学生哪怕是小小的优点,也会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我曾遇到过一件事。一位学习成绩在中下等的学生,在一次小测试中得了58分,可是我发现这58分里面有一个问题是其他学生都没做对的。我抓住这一点,在课堂上对他进行表扬,他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讲给大家。有的学生恍然大悟给予掌声。我及时地表扬了他独特的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能力,并鼓励他如果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成绩肯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之后,每次在上政治课,当我提出问题时,他总是用企盼的目光看着我,希望能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学习态度真是比先前有了很大的转变。有了学习的兴趣或说是动力,成绩提高就是自然的事了。

要想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必须从“心理”改变,要想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必须接受“自主学习”能力训练。“问题学生”不能离开学校坏境,只能在学校接受训练,才能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15.赏识教育是一座桥梁 篇十五

一、赏识教育是满足学生自尊心理的需求

职中学生的年龄多在16岁至20岁之间, 正处青春期, 拥有强烈的自尊心, 如果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自卑感和失落感, 赏识教育正好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达到教育目的。

一次课后, 作为一个“赏识”的小尝试, 我专门找到上课时经常趴在课桌上的那位同学, 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经过观察, 看你这段时间上课精神不太好, 我想你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或者是身体不舒服, 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能跟我谈谈吗?”那位同学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但从此以后, 他上课状况有了明显改变。我又趁热打铁, 去和他沟通, 尽力地为他排解现实中的困扰, 他对我渐渐地产生了信任感, 对我所带科目也用心去学, 成绩提高很快。这让我更加坚信赏识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力。

二、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需求

职业中学招收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失败和责怪声中, 家庭、社会都有不同程度的歧视和偏见, 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在入读职业中学前就早已降到了冰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浓厚的兴趣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而赏识教育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剂良方。

班里有位淘气的男同学, 他在一次数学测验中, 做了一道全班只有他的答案正确的题目, 我就表扬他:“你的数学潜力不小, 很有发展前途, 是我们班未来数学王国的佼佼者。”一句赏识的话, 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 产生了学习的巨大动力, 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赏识教育使奇迹不断在我身边出现。这就更激励我面对学生一个微小的闪光点时, 都毫不犹豫地竖起大姆指;面对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 都毫不吝啬地用赞美的语言给予鼓励, 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你得到了老师的注意和称赞。”

三、赏识教育是磨炼学生顽强意志的需求

职业中学受现有招生制度的限制, 不少生源是普通高中的“淘汰者”。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饱受挫折, 尝到的是无尽的失败, 随着自信心的逐渐消退, 他们的意志, 特别是对待学习困难的意志几乎消磨殆尽。而赏识教育正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的有效途径。

在一次爬山比赛中, 只有一个学生落在后面, 吃力地迈着步。爬, 还是不爬, 学生的思想在斗争。这时, 我带领全班同学齐声呼喊他的名字, 为他欢呼:“你真棒!你真行!加油啊!”他心头一热, 擦去额头上的汗, 迈开艰难的步伐, 终于到了终点。在爬山的过程中, 学生的意志得到了提升, 而这意志的提升来源于对他的赏识和肯定。在教学过程中, 许多同学遇到难题、畏缩不前时, 我就多说几句:“我相信你行的!我知道你一定能解决的!”

上一篇:服务礼仪讲义下一篇:在全区党建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