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与安全发展(精选8篇)
1.安全生产与安全发展 篇一
中国国防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与兴衰荣辱的根本大计。进入新世纪以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主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虽然表面缓和,但潜在的安全威胁却从来没有消除,“天下仍很不太平”,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所以,必须居安思危,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这是我们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赢得战争、维护和平,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一、国防的含义
“国防”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孔融传》。孔融在给皇帝上书时说:“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孔融针对当时国内可能发生**的征候,向汉献帝进谏说,国家要减少祭祀等大规模的集会活动,以维护安定,巩固政权)这里的“国防”是指为维护国体,严明礼义而采取的防禁措施。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防已与古代所说的国防有了根本的变化。也就是说,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是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而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有国才有防,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源于“或”,“或”者,“邦”也,“邦”者,“国”也。“或”字结构中,“口”代表着人口,一横代表着土地,“戈”字代表着武力。它寓意着:一邦或一国,有人口、有土地、还需要有武力保卫。到春秋时期,在“或”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代表着一定疆域“□”,“就形成了会意兼形声的“國”字,于是战国时期便有了 “诸候治疆域为国,大夫治疆域为家”的说法。1955年简化汉字,以“玉”代“或”而形成现代的“国”字。“玉”字既是吉祥美好的象征,也称“玉玺”,“玉玺”代表着国家的权力。
什么是国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一组材料:1842年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了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把香港岛这一主权领土割让给英国,还要赔偿他们用来攻打中国的军费2100万银元。这一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1997年7月1日,在全世界瞩目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飘扬了一个世纪的“米”字旗,被五星红旗所取代,香港这块紫荆花盛开的地方,又回到了祖**亲的怀抱,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履行香港防务职责。1999年12月20日,离开我们四百多年的澳门,也顺利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几百年沧桑,被人家夺走了的香港和澳门,今天我们又收了回来,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国家的富强,但只有富强,英国人能痛痛快快地把香港交还给我们吗?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我国国防的强大!大家可能会问,国富民强了,国防不就自然而然强大了吗?我们再来翻翻宋史。两宋之际,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较汉唐大幅增加,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基础较前朝提升了一个量级,国家财政和民间财富的聚集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来看一个数字:宋代煤炭广泛使用,使钢铁产量猛增,单是铁一项,据美国宋代经济史专家罗伯特·哈特威尔估算,神宗时期年产量达到约15万吨,相当于整个欧洲18世纪初时的年产量总和。而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北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汇票性质的准纸币——交子,南宋发行了真正的纸币——会子,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金融创新,也是经济发达的直接证据。然而,由于宋朝创立者赵匡胤是兵变起家,为维护统治基础,对武将极其不信任,将“崇文抑武”作为家训传承,军事无能,军威不振,处处防范将帅,处处分兵防守,使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当面临辽、西夏、金的外患时,又采取消极防御,输送岁币的办法,换取暂时的和平。及到靖康之耻,徽钦二宗北俘而去,南宋建立,高宗偏安杭州,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金议和,杀掉正准备直捣黄龙的岳飞。在强大的外敌连续打击下,作为一个先进的政权和文明,宋朝终于被元蒙所灭,只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声叹息。
由此可见,富国不强兵,终究一场空。国防是国家和民族安全利益的根本保证,它维系着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尊严和社会的进步,甚至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说,“国防,乃国家生死存亡之道”,有了国家就必须有国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将国防的概念界定为: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决定国防的性质。通过这一概念,我们应该明确,国防行为的主体是国家。国防是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为自身的根本目的。它是以确保国家的生存为基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保障国家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的重要的国家行为。国防是以军事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总体防务活动。
什么是国防呢?1997年3月14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二条规定:“三句话概括”:“
1、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
2、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3、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这条规定界定了我国“国防”概念的基本含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国防作为国家的防务,其根本职能就是保卫国家的安全,国家的安全利益是国防行为至高无上的准则。也正因为如此,不同性质、不同制度、不同政策和不同利益标准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防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扩张型。奉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打着防卫的幌子,对其它国家进行侵略、和渗透。如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0多个军事基地,以实现其军事力量的对其它国家进行牵制。足见其侵略扩张和全球霸权主义的野心。
二是联盟型。也就是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从联盟国之间的关系来看,还可分为一元体联盟和多元体联盟。所谓一元体联盟,就是有一个大国处于盟主地位,其他国家则从属于他,目前的日本、韩国的国防属于此种类型,都是以美国为盟主建立的国防。所谓多元体联盟,则是各国基本处于伙伴关系,共同协商防卫大计,如北约组织和独联体组织。
三是中立型。就是采取和平中立的国防和外交政策,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建立相应国防体系,以保障本国的安全。如瑞士、瑞典,就属于典型的中立型国防。
四是自卫型。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属于全民自卫型国防。我们的国防目标是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谓自卫型国防,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方面一贯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公开向世界承诺,永远不称霸,不做超级大国,不侵略别国。在战略上采取防御态势。我国国防建设的宗旨是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在国防力量的运用上,坚持自卫立场,实施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因此,我国属于自卫型国防。
2.安全生产与安全发展 篇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社会中介组织已经成为与政府、生产经营单位并列的三大社会组织之一, 它具有社会性、权威性、服务性的基本特征。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市场经济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安全生产社会中介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的绝大部分社会中介组织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遍布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其业务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领域, 其中, 经济鉴证、公证类、审计验资、评估评价的社会中介组织几万家, 专业从业人员达数十万人。各种社会中介机构活跃在政府、企业、公民之间, 发挥着它的经济鉴证、决策支持、服务、沟通、协调、自律和监督的功能, 减少了各社会主体之间的摩擦和矛盾, 维护了各市场主体的利益, 加速各生产要素的流动, 保证了社会经济活动在公平、公正条件下顺利进行。通过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证明, 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最重要主体之一, 其独立、客观、公正是其基本特性, 形成了经济鉴证与评估、社会监督、政府决策技术支持、协商、沟通和服务等基本功能。
安全生产中介组织是伴随着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改革逐步发展起来的, 是政府改变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 成功的引入社会各界的专业技术力量, 充分发挥并利用好全社会的可用资源共同参与到安全生产工作中来。
1.1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
2004年以来,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首先从煤矿入手, 逐步探索对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设备安全性能实施检测检验, 并充分利用社会上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国有大型企业等现有的实验室和检测检验机构, 逐步形成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的主体力量。目前, 检测检验工作的重点是在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劳动防护用品等领域。主要从事涉及生产安全的产品型式检验、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检验、在用设施设备 (特种设备除外) 检验、监督监察检验、作业场所安全检测和事故物证分析检验等业务。
截止2008年5月底, 全国共有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136个, 其中:甲级机构39个, 乙级机构97个。业务范围涉及:矿山 (含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 、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场所电气安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等。围绕资质管理,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了《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检测检验资质管理制度。
1.2安全标志管理
我国自1990年起对涉及煤矿安全的设备、材料、仪器仪表等煤矿用产品实行强制的安全标志管理。国家安监局成立以来, 加大对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管力度。2006年7月,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认证机构完成了在国家工商总局的登记注册, 被特准为带有“国家”字头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机构——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围绕安监总局所规定的基本工作程序,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力求认证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机构内部管理运行制度;基本上做到了每种产品都有相应可遵循的技术审查、评审准则和检验规范;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公信力不断增强, 认证的效果得到广泛认可, 成为我国矿用产品重要的安全认证制度。
1.3安全评价技术服务工作
安全评价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入, 在我国经历了探索、起步和规范发展三个阶段。安全评价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包括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 也包括现状安全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其内容涵盖了安全设计、资金投入、设施装备、安全系统、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方方面面。2002年以后, 《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进一步明确规定安全评价机构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 严格规定强制实施安全评价的行业和领域、安全评价机构的法律责任, 依法进行安全评价成为企业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十三个必备条件之一。2004年10月后,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先后颁布了《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及一系列配套制度及实施办法, 进一步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监督管理, 对安全评价机构的资质审批行政许可也成为国务院批准国家安监总局实施的16项行政许可项目之一。
目前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许可实行甲、乙两级分级管理, 颁布实施了《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三项安全生产标准, 规范安全评价过程管理。安全评价工作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在规范中得到发展。截止2008年12月, 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全国共有165家机构取得了甲级资质证书, 业务范围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省级安全监管局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批准的乙级资质机构500多家。吸引了社会各界大量的科技优秀人才和具有经济、专业技术实力的机构加入到这支队伍, 大多数评价机构管理规范, 认真执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 专业技术从业人员老中青结合、技术骨干力量趋于稳定, 已成为安全生产重要的技术服务支撑保障力量。
2安全中介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社会中介组织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出现结构相对完整、成熟的社会中介组织。目前, 美国有150万个, 德国、英国各有50万个, 法国也有40万个。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中介机构产生的背景条件不同, 我国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 则是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积极推动的结果, 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依附性比较强。与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联系比较紧密。因此, 我国现在的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缺乏自主独立性是其重要特点, 不具有独立性, 导致了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的客观性、公正性受到限制, 权威性受到怀疑;加之, 我国安全生产中介技术服务工作实施时间不长, 经验不足, 从业机构和专业人员从业素质和水平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政府监管部门和中介机构的职责界定不清
从对近期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 反映出一些政府监管部门过多参与了本来应该由市场或社会中介机构承担的工作;对本应该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具体权利义务, 政府出面进行过多干预, 而在加强对企业的依法监督监察方面缺乏或监督不到位, 尤其是在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亟待完善的初期阶段, 某些政府监管职责方面过多的依赖、或完全依靠社会中介机构, 把本该政府承担的监督管理职责, 推到了中介机构, 同样是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政府监管部门“既不能越位, 也不能缺位”。
2.2一些安全评价机构责任意识差、技术水平不高
一些安全评价机构法制观念淡薄, 社会责任心差, 不讲职业道德, 只讲经济效益, 一味迎合某些企业的要求, 没有严格按照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要求开展工作, 致使评价报告质量不高, 甚至出现提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虚假报告的现象。一些评价机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专业能力差, 缺乏自主创新技术能力, 评价报告照抄照搬现象严重, 没有能够起到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作用。
2.3一些政府监管部门、中介机构的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
对于近期媒体反映一些地区安监系统腐败案件频发问题, 据初步了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安监系统的少数领导干部在评价机构中入股, 或以入干股, 或以亲属名义入股; (2) 安全评价机构通过向安全部门领导行贿, 承揽安全评价项目; (3) 有的安监系统干部把推荐介绍安全评价业务收取回扣当成潜规则。
从以上违法违纪的现象看, 主要问题是在评价机构实施安全评价过程中产生的。除了日常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一些政府监管部门、中介机构负责人法律责任意识淡薄, 利用手中行政权力, 干预或参与中介机构, 因而产生违法违纪和腐败现象。
2.4个别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实施地方保护主义
个别地方安全监管部门一些人对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对外来安全评价机构采取备案、登记甚至刁难等方法。擅自设立法律法规之外的行政许可事项, 实行地方保护政策, 设立种种关卡, 有个别地方甚至明确表态不欢迎外来评价机构, 采用行政手段实行地区封锁、地方保护, 或指定企业接受特定的评价机构服务, 干预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 甚至成为产生腐败的温床。
2.5缺乏综合监督管理机制
目前, 安全评价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 不是安全评价机构资质审批部门单独可以解决的事情, 对安全评价工作监管由于涉及多个部门职责, 安全评价实施过程中问题较多, 监管机制上存在薄弱环节, 也使得对一些评价机构出具评价报告的弄虚作假行为没能及时得到处罚。如:安全评价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监察、评价报告的弄虚作假作为、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政府公务人员的廉洁自律等各方面, 需要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部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纪监监察部门等多个部门缺一不可, 加强综合监管, 形成综合监督管理机制, 共同加强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管理。
3创新安全中介监管的对策与措施建议
(1) 对安全中介机构建设总体规划, 适量发展。根据安全中介工作需求,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有序、适度发展的原则, 重点发展专业能力较强、工作规范、服务质量好的机构, 促进现有中介机构进行资源整合, 加快形成一批技术实力雄厚, 具有评、学、研于一体成规模的安全中介机构, 对安全评价机构总量实行控制。
(2) 推动并加强安全中介行业组织建设, 发挥行业自律作用。要通过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和行业收费指导价格等, 进一步加强安全中介机构行业自律, 推动诚信建设, 加强对从业人员行为的监督。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行业组织的业务指导, 全面建立起能够有效调节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通过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能够达到自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3) 推动安全中介法制建设工作, 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和细化安全中介工作法制化建设, 依法保障安全评价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同时, 加大安全评价标准化建设的力度, 全面加强和完善安全评价技术标准体系, 从法律和标准两方面尽快促成安全评价机构依法开展工作、按技术标准规定编写评价报告。修订完善《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及相关配套制度。提高安全评价机构的资质准入门槛, 强化评价机构的法律责任, 加强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对评价机构资质管理工作的作用。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 抓制度落实、基础建设和监督管理。研究制定并出台《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检查规范》。进一步做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工作。
(4) 严格规范安全中介机构行政审批, 强化监督管理。资质审批部门应严格执行准入条件, 严把质量关, 进一步加大机构抽查力度和比例, 严格规范机构年审制度, 强化对安全评价机构日常监管, 发现违法、违规现象及时进行处理。业务主管部门在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安全评价报告质量的监督与抽查, 发现评价机构弄虚作假、评价报告与实事不符的, 依法及时进行行政处罚, 对情节严重、需撤消资质的, 与安全评价资质许可部门一起进行处罚, 共同加强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监管工作。同时, 不定期的组织实施对各地安全评价行政审批和日常监督管理的检查工作, 督促各地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评价法律法规和有关管理制度。
(5) 不断研究探索与创新安全中介技术服务新机制。研究探讨如何建立健全既符合市场化运作的中介技术服务机制、维护好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又能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科学、可靠、客观公正的技术支持。鼓励和支持安全中介机构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 广泛开拓技术服务领域。
5结论
在近几年来安全中介组织迅速发展过程中, 应清醒的认识到, 虽然我国的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工作起步时间不短, 但真正发展是在近几年, 其运作机制尚不够完善、技术力量弱等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安全生产工作牵涉面广, 业务范围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极高,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对于安全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负面和不利的影响, 要下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加以解决。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中介技术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 积极探寻安全中介技术服务工作的切入点以及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工作方式和手段, 积极推进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步好转。
参考文献
[1]周天勇.呼唤社会中介组织的更大发展.解放军报.2006.05.25
[2]范国模, 李宗华, 曾艳.加强对我国社会中介机构监督管理问题研究.重庆税务, 2003 (11)
[3]戈秀萍.试论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4 (3) :13~14
[4]吴瑞坚.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规范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研讨会论文集, 2006
[5]卢六清.试论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社会工作.2006, (11) :60~62
3.企业网络安全与发展趋势 篇三
【关键词】企业;网络安全;发展
一、前言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离不开网络,企业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分析企业网络安全问题,提高企业网络安全性能非常重要,这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企业网络安全性急需重视
企业已经越来越依赖网络以及企业内部网络来支持重要的工作流程,内部网络断线所带来的成本也急剧升高。当这一刻显得迫在眉睫时,如何确保核心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就变得非常重要,即使一个企业的虚拟网络或防火墙只是短暂的中断,也都可能会中断非常高额的交易,导致收入流失、客户不满意以及生产力的降低。尽管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对安全性加以关注,但其中一些更要注意。那些存储有私密信息或专有信息、并依靠这些信息运作的企业尤其需要一套强大而可靠的安全性解决方案。通过一部中央控制台来进行配置和管理的安全性解决方案能够为此类企业提供巨大帮助。这类安全性解决方案使IT管理员们能够轻松地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升级,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商务需求,并帮助企业对用户访问保持有效的控制。例如,IT管理员能够根据最近发现的网络攻击行为迅速调整网络的安全性级别。此外,用户很难在终端系统上屏蔽掉由一台远程服务器控制的网络安全特性。IT管理人员们将非常自信:一旦他们在整个网络中配置了适当的安全性规则,不论是用户还是系统的安全性都将得到保证,并且始终安全。而对于那些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企业来说,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例如个人防火墙以及防病毒扫描程序等)都不够强大,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因为即使一个通过电子邮件传送过来的恶意脚本程序,都能轻松将这些防护措施屏蔽掉,甚至是那些运行在主机上的“友好”应用都可能为避免驱动程序的冲突而无意中关掉这些安全性防护软件。一旦这些软件系统失效,终端系统将非常容易受到攻击。更为可怕的是,网络中的其他部分也将处在攻击威胁之下。
三、网络结构的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使用网络的不同方面,以及对系统信息的安全使用将网络安全风险分为如下几类。
1.来自与公网互联的安全威胁
由于中心网络与Internet相连,而Inter-net公网是基于开放性、国际性与自由性的,所以中心内部网络连到INTERNET公网,则内部网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将增大。因为,每天黑客都在试图闯入Internet节点,并寻找一些目标试图进行攻击。假如对网络不保持警惕,可能连黑客的闯入无知,甚至会成为黑客入侵其他网络的跳板。假如内部网络的一台机器安全受损,就会同时影响在同一网络上的许多其他系统。透过网络传播,还会影响到与本系统网络有连接的外单位网络;影响所及,还可能涉及法律、金融等安全敏感领域。因此,对有特殊要求的网络系统必须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内部网络互联安全威胁
网络安全风险不仅来自外部网,内部网及不信任域同样存在着对内部系统网络的安全威胁,内部网络容易造到来自内部或不信任域用户中一些不怀好意的入侵者攻击。攻击方法比如:
入侵者通过Sniffer等嗅探程序来探测扫描网络及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如IP地址、应用操作系统的类型、开放哪些TCP端口号、系统保存用户名和口令等安全信息的关键文件等,并通过相应攻击程序对内网进行攻击。
入侵者通过网络监听等先进手段获得内部网用户的ID、口令等信息,进而假冒内部合法身份进行非法登录,窃取内部网重要信息。
入侵者通过发送大量PING包对内部网重要服务器进行攻击,使得服务器超负荷工作以至拒绝服务甚至系统瘫痪。
内部不怀好意员工,通过上传一些破坏程序,也可能危机经济信息中心内部网络的安全。
入侵者通过发电子邮件或内部人员自己投放病毒软件,感染某主机,进而通过网络传播,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并可能破坏网络系统。
3.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
所谓系统安全通常是指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安全。目前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无论是Linux还是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统以及其它厂商开发的应用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后门。而且系统本身必定存在安全漏洞。这些”后门”或安全漏洞都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但是从实际应用上,系统的安全程度跟对其进行安全配置及系统的应用面有很大关系,操作系统如果没有采用相应的安全配置,则其是漏洞百出,掌握一般攻击技术的人都可能入侵得手。
4.应用的安全风险分析
应用系统的安全涉及很多方面。应用系统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应用的安全性也动态。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同的应用,检测安全漏洞,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应用的安全风险。
5.资源共享
网络系统内部办公网络可能存在着:员工有意、无意把硬盘中重要信息目录共享,长期暴露在网络邻居上,可能被外部人员轻易获取或被内部其他员工窃取并传播出去造成泄密,因为缺少必要的访问控制策略。
6.电子邮件系统
企业网络系统连入互联网,电子邮件应用将是应用比较广泛,内外用户间的信息传递,就存在被黑客跟踪或收到一些特洛伊木马、病毒程序等,由于许多用户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对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没有警惕性,给入侵者提供机会,让黑客掌握了系统的主动权。给系统带来不安全因至素。
四、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1.PKI技术
PKI(PublicKeyInfrastucture)技术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是一种适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的密码技术,它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问题。一个实用的PKI体系应该是安全的、易用的、灵活的和经济的,它必须充分考虑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它是认证机构(CA)、注册机构(RA)、策略管理、密钥(Key)与证书(Certificate)管理、密钥备份与恢复、撤消系统等功能模块的有机结合。
2.防火墙
基于防火墙的网络安全结构主要有三种:双宿主机结构、主机过滤结构和子网过滤结构。双宿主机结构可以提供很高程度的网络控制,它从物理上将内部和外部网络隔开,但该结构在防护资料包从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时很容易失败,无法有效地预防,而该结构中的主机很容易成为网络瓶颈。主机过滤结构较前者安全、易操作,但是一旦堡垒主机瘫痪,整个系统上的信息部一览无余。子网过滤结构是主机过滤结构的变形,只是紧贴内部网络加一层过滤路由器,仍然存在安全问题。
五、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障
管理是企业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保证。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只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并和安全技术手段结合,网络系统的安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只有制定合理有效的网络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网络平稳正常的运转,例如禁止员工滥用计算机,禁止利用工作时间随意下载软件,随意执行安装操作,禁止使用IM工具聊天等。最终制度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得以具体体现,管理平台使得制度被严格的执行起来。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企业只有做好了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才能够更好的使用网络,进而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石淑华,池瑞楠编著.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4.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篇四
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概括为“八个是”和“三个关系”:
八个是:
1.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国家安全除了需要国防抗御“外患”外,在“冷战时期”,更需要重视“内忧”――技术风险(生产安全、信息安全)、自然风险(灾害、卫生事件)、社会风险(邪教、恐怖事件)、人为风险(治安与食品安全)等。
2.安全生产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是人民最基本的利益;先进生产力需要较高的生产安全水平体现.
3.安全生产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要求:人民需要“安居乐业”,人民需要“平安吉祥”,员工要求“劳动保护”,企业需要“安全生产”。因此,安全生产需要成为各级政府的执政“要务”。
4.安全生产是宪法及国家性质本质的要求: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也是宪法明确的国家本质要求。
5.安全生产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不仅要看经济和物质的指标,更需要用社会安全水平和生产、生活安全标准来体现。
6.安全生产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以人为本就需要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以人为本就要遵循“生命第一”的.原则;以人为本就要将安全纳入优先发展的战略;以人为本就要将安全目标置于全面小康的重要地位;以人为本就要协调好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7.安全生产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对于社会,安全能够吸引人才和资源;对于企业,安全扩大商誉、保障效率、促进效益、减少损失。
8.安全生产是生活质量的体现:人类的生活基本需要一是生理的,二是安全的。在满足温饱基础上,安全必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三个关系:
1.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
2.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5.安全生产与安全发展 篇五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名称】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编制《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颁布部门】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查看
【发文字号】 吉安监管规划字[2004]121号
【颁布时间】 2004-08-12
【实施时间】 2004-08-12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编制《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省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有关企业: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编制<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安监管规字[2004]5号)和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2004年“十一五”规划工作的通知》(吉计规划字[2004])459号)的部署,我局决定组织全省各市、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直属机构、省国有控股公司、有关中央驻吉和省属企业集团公司编制《吉林省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
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范生产安全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各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总体规划,提出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对指导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十分必要。为此,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局内成立了吉林省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及《规划》编制工作办公室,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见附件1);要求各有关单位也要切实重视安全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和管理范围,尽快研究制定各自的编制工作方案,迅速开展编制工作。
二、编制原则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04〕12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法制和执法队伍建设,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快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力争在“十一五”末期实现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二)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具体要求,提出《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规划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及安全重大项目(工程),使《规划》既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积极做好发展规划衔接,争取将安全生产领域中切实需要和可以组织操作实施的重大项目(工程)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各部门(系统)、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使安全生产得到更加有力的支持。
三、内容要求
原则上应包括:前言、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发展方针、规划目标、主要任务、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重大项目(工程)等。文字要求准确精练,数据要求翔实可靠。对有关专题的概括要简明、准确,力戒空话、套话;目标要尽可能量化,具体指标应以国家或行业统计指标为依据;主要任务要明确、突出重点;明确重点安全建设项目(工程);保障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
为使各地区、部门(系统)、各企业顺利开展《安全规划》的编制工作,将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拟定的《吉林省编制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参考提纲》(见附件2)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参考。
四、编制工作步骤
编制《规划》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调研、收集资料阶段,工作时间为8月30日前。第二阶段为《规划》初稿起草阶段,工作时间为9月1日至9月20日。第三阶段为《规划》衔接与征求意见阶段,工作时间为9月21日至10月20日。第四阶段为《规划》补充修改阶段,工作时间为10月20日至11月1日。
五、《规划》编制任务分工
(一)各市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区域《规划》编制工作;
(二)省直有关部门(系统)、企业负责各自领域的《规划》编制工作;有职责交叉的,由一个部门为主、有关部门配合。(见附件3)
六、《规划》报出时间要求:
6.中国食品安全与企业发展 篇六
中国食品安全与企业发展
摘 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源性疾病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大多数国家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而且也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中国;食品企业;食品安全;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13-0004-02 一、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概述 危机管理是从危机防范到危机后重振的全部活动,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是对危机全过程的控制。其特征: 1.突发性。危机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危机发作的时候一般是在企业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瞬间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是混乱和惊恐。 2.破坏性。危机发作后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物质损失和负面影响,有些危机用毁之一旦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3.不确定性。事件爆发前的征兆一般不是很明显,企业难以作出预测。危机出现与否与出现的时机是无法完全确定的。 4.急迫性。危机的突发性特征决定了企业对危机做出的反应和处理的时间十分紧迫,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危机的迅速发生引起了各大传媒以及社会色彩引起各方的关注。 二、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所有危险都不存在,是一个绝对概念。其特征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危害性、非线性、敏感性。 (一)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 1.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中国是一个食品安全事故多发的国家,全国每年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故达到达到百万以上,其受害者达到亿人次。而且食品安全事故在逐年的增加。而在这些安全事故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13个省连续十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食物中毒的如下规律:动物性食品是中国主要的食物中毒高危食品,其中以肉及肉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为21.9%;其次为水产品占10.1%,这与各类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具有一致性;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比例均小于1%。中毒的原因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居首位,占39.6%;化学性食物中毒占38.6%。对责任单位的分析表明,食物中毒发生在集体食堂占27.1%、饮食服务单位占23.6%、家庭和食品摊贩各约占10%。从分析中可以发现,在众多的食品安全事故中以动物性食品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最为严重。 2.中国食品安全死亡率高。山西朔州、大同等地连续发生多起甲醇毒酒事件,296人中毒,27人死亡。江苏、安徽省爆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中毒二万余人,死亡177人。从这些食品安全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在每一次的安全事故大都伴随着重大的人员死亡。 3.危机处理不及时。中国的大部分的食品安全事故在发生是都没有及时的处理,以至人员伤亡大,事故影响很广,对企业的影响重大。 (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严重,激素、抗生素、农药及化肥残留超标,非法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中国检测技术落后导致生物毒素和环境污染严重,假冒伪劣与变质食品是导致中国事物中毒的一大根源。 三、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的危机管理 (一)食品安全危机前期的处理 完善食品安全危机预防体系的建设。最好的危机管理方式在于预防,也就是将危机尽可能地扼杀于摇篮之中。危机预防的方法如下:(1)建立食品安全危机预警系统。食品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并非是完全不可预知的。依据长期经营管理的经验,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是完全能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许多危机作出成功预警的。食品企业危机预警方法之一是采用可量化的预警指标,即根据食品企业危机表现形式及其后果,采用对一些“关键值”取样测量的方法,来反映企业运行是否安全,是否存在潜在的危机。(2)完善追溯体系。产品的召回离不开产品的追溯体系,而追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应该通过建立以原料批为单元的产品流向登记记录,以便从原料追溯到产品,查找到不合格产品的去向,并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通过追溯体系还可以运用查阅产品的相关记录等方法分析不合格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3)构建媒体良缘,构建企业危机处理机制。传媒是一面镜子,更是一个危机快速传播的通道,因此时刻保持对媒体的关注和研究对危机的识别和预防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应该积极向媒体报告整个事件的经过,如果是企业的责任,企业则要快速启动整改措施,勇于承担责任,把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不是企业责任,企业则要努力获取媒体信任,通过媒体向公众传达真实信息,避免引起公众的误会和猜疑。(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迫切需要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保护体系,特别是对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完善。而且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往往与相关行政监管部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渎职犯罪相伴随而发生,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发达国家,安全卫生已经成为食品行业的规则。一般来说,食品企业要通过三项认证,才能取得外国消费者的信任:管理上要通过ISO9000认证,安全卫生要通过HACCP认证,环保上要通过ISO14000认证。 (二)食品安全危机中期的处理 1.遵守危机发生后企业处理的原则。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坚持及时性处理危机;坚持真诚对待公众,重新获取公众信赖;及时向公众公布事实真相;全方位的处理危机 ;分工负责,协同合作;发挥全体员工的宣传示范作用;坚持人道主义,以人为本;吸取经验,大胆创新;维护信誉营销危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2.食品安全危机发生后企业积极的处理步骤。(1)首先要迅速成立危机公关小组。在处理安全事故是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绝对领导”准则强调的是“绝对集权”,凡涉及危机事件管理的一切工作,危机事件管理者都拥有决策的权力。甚至有的时候,连企业最高领导者也应接受危机事件管理者的建议,为缓解危机做出贡献。2)公关小组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面对媒体和公众。3)让人们看到机构最高负责人在事后亲自采取了行动,包括发布新闻和表态(对公众,形象胜于事实,感觉重于事实,态度重于行动)。4)救人胜于救物,人的生命和尊严高于一切,以人为本,以情动人。应当确定专人与受害者进行接触、确定关于危机责任方面的承诺内容与承诺方式、制定损害赔偿方案和善后工作方案等。5)对所发生的事表示遗憾和关心;需及时把握舆论,使组织行为与公众期望尽量一致,积极姿态。6)绝不说谎,不编造理由(但不等于把真话和盘托出),不发表不准确消息。7)以组织作为唯一权威的信息发布源头,且只有一个出口(新闻发言人),避免自相矛盾一些细节,如新闻发布会在组织外的地方开(便于控制人员),尽量避免组织名称和商标的出现(减小对形象品牌的损害),提前公布召开发布会时间(给自己一个应对媒体轰炸的缓冲)等。(2)坚持快速响应,道歉先行。(3)确定危机性质,制定危机处理战略。1)了解突发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性质和程度;2)组织内部发现产品中有危害物质,应立即报告质管理部门及生产部门,并同时通知现场进行隔离剩余产品;3)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汇报的事实状况进行鉴别,并具危害分析意见(紧急状态下先口头汇报;4)质量管理部门立即将意见反馈给上级领导和生产门;5)对危害进行团体评审,并确认发生危害的产品批次;6)上级领导根据危害鉴别意见,立即下达是否进行急回收的意见,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生产部门、营运部门营运和销售及各相关部门;7)由质量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参加召回行动。(4)及时向公众说明事实的真相。(5)妥善追踪,回收问题产品。1)根据发生危害的产品批次,立刻查看出货记录,查产品的出货方向;2)由生产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通过客户紧急联络名联络外部第一客户,告知发生的危害,并使其立刻隔离产品等待处理;3)外部客户根据销售的途径,立刻追踪产品的去向;4)对从发现危害到联系客户的时间进行限制;5)第一外部客户需向组织报告隔离的产品数量,组汇总各区的隔离品总数,隔离总数若小于发出数,还应继追踪剩余产品的销售去向,并观察食用者的食后反映,一发生问题,立即妥善解决;6)必要时起草应急处理报告。(6)为企业制造舆论、恢复声誉形象。 (三)食品安全危机后期的处理 1.适时开展实证宣传,消除市场怀疑心理。为消除顾客对食品市场怀有的不安和怀疑心理,同时结合企业实施的概念营销策略和绿色食品工程建设活动,企业可适时采取实证诱导的方法,通过公开透明的运作方式,诱导顾客的信任。 2.开展终端促梢,进行品牌推广。企业应充分利用当前食品市场重新整合的机会,积极开展终端促销活动,促进产品品牌的推广。通过进社区、下乡镇,巡回开展多种形式的销售促进和公关活动,使企业贴近终端,沟通与顾客的感情,促进顾客对企业、品牌的情感向积极的、肯定的方向转变,进而实现顾客认牌购物的推广目的。 3.改进渠道管理,强化对经销商的滋励与监督。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销商见利忘义、不法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所致。对于饱受假冒伪劣之苦的知名食品企业而言,要想挽回市场声誉,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向市场,就必须及时改进渠道管理,强化对经销商的激励和监督。 参考文献: [1] 栗玉香.公共关系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2-65. [2] 张炜.企业危机成因与处理[J].管理现代化,,(5). [3] 吴睿鸫.食品安全标准何时告别双轨制[N].中国财经报,-09-01. [4] 杰弗里・R.卡波尼格罗.危机顾问[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5] [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3.[责任编辑 吴高君]
7.信息安全发展构架与规划研究 篇七
公司自成立以来, 全面推进业务经营转型, 价值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控制力持续提升。提高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水平已成为当前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是衡量财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 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控制体系, 识别、降低、控制或排除可能影响信息系统的各类风险, 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等产生的各类相关风险, 继续提高财务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 已成为当前财务公司信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信息安全建设方针和目标
总体规划:在信息安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 对财务公司信息安全工作需要全面考虑, 进行总体规划, 加强信息安全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根据信息安全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专项规划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分步实施:按照信息安全规划, 制定信息安全工作总体目标和阶段工作计划, 分阶段分步骤有序靠在工作。将信息安全工作分解到各个部门, 分解到各个工作岗位, 并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考核指标。
以人为本:人是信息的载体, 是最重要的信息资产, 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信息安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核心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机制。
预防为主:安全事件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 并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改进, 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以及安全事件发生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管技并重:信息安全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的基础, 安全管理是保障。
实现信息安全目标主要包括:支持财务公司业务发展和战略发展的需求;保护财务公司的信息资产安全, 防止因为失泄密、虚假信息等对企业造成影响;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加强企业信息安全文件建设, 建立和培养一个水平较高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队伍, 为公司信息安全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为财务公司更好的满足银监会、国资委、公安部、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集团的各项监管要求, 提升公司信息化、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网络基础设施、资金系统、网银、财务等核心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实现企业日常安全运营, 为公司各项业务的健康、安全、稳定发展保驾护航。避免由于财务公司网络、主机受到攻击而导致业务经营过程中断给公司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
三、信息安全建设依据
财务公司信息安全工作需要多方面的要求各项内外监管的要求;建立财务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夯实基础。内外合规及相关要求主要包括:
(一) 金融监管类。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PCI DSS数据安全标准》;《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二) 国资监管。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
(三) 国资委、公安部等级保护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
(四) 国际标准最佳实践。
ISO 27001: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ISO 27002:2005《信息安全管理实践规则》;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TILV3;BS25999《业务连续性管理》。
(五)
集团公司管控要求。
四、信息安全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架构设计主要从根据财务公司的实际情况, 设定信息安全战略目标, 对信息安全策略体系、安全组织体系、安全运行体系、安全技术体系及应急恢复体系进行架构设计, 如下图所示:
参照国际最佳实践并结合多年的经验积累, 设计信息安全架构, 如上图所示:
(一) 宏观: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应首先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业务需求、内外合规等, 从而明确信息安全总体目标, 制定信息安全战略、信息安全规划, 然后建立信息安全综合管理体系 (策略体系、组织体系、技术体系和运维体系) , 利用先进的成熟的IT技术将安全管理体系平台化、智能化。
(二) 中观:
信息安全综合管控体系建设应首先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业务需求、内外合规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企业内部控制规划、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T服务体系) 等, 然后建立信息安全综合管理体系 (策略体系、组织体系、技术体系和运维体系) , 从而全面保障IT资产安全 (物理环境、网络、主机、系统、数据) 。
(三) 微观:
信息安全防护应该从身份认证、放开控制、内容安全、监控审计、备份恢复等技术手段对IT资产安全 (物理环境、网络、主机、系统、数据等) 进行全面防护。
财务公司信息安全架构可以概括为“1-2-3-4-5安全框架”:
1. 套风险评估系统方法:
是指按照科技风险、信息安全管理体系、GB/T20984等有关要求, 建立统一的风险评估系统方法。
2. 层安全组织架构:
基于财务公司实际情况, 信息安全组织建构按照决策管理层、执行检查层进行2层设置。
3. 道安全防线:
按照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要求, 财务公司应建立事前预防、事中运维和应急保障、事后审计与综合评价三层安全防线。
4. 个主要体系:
信息安全综合管控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运维体系, 而标准体系、应急体系、考核体系可以分别隶属于技术、运维、组织体系等。
5. 层安全保护:
信息安全技术防御应该通过身份认证、放开控制、内容安全、监控审计、备份恢复等对物理、网络、主机、应用及数据进行全面防护。
五、信息安全决策、管理和监督职责
对与信息安全管理有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包括安全组织机构调整、信息安全关键人事变动、以及信息安全管理重大策略变更、确认可接受的风险和风险水平等。负责起草信息安全政策, 制定信息安全标准, 以及建立、实施和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督促各部门对于信息安全政策与控制措施的贯彻与落实, 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信息安全工作及与外部组织相关的信息安全接口工作;负责规划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信息安全技能培训和信息安全专业教育, 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具体实施对员工的信息安全的绩效考核;负责建立各部门、集团、监管部门等之间的定期联系和沟通机制。
六、信息安全执行检查职责
信息安全策略体系设计。进行财务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划, 包括信息安全组织、运作、技术体系标准化、制度化后形成的一整套财务公司对信息安全的管理规定。
此部分内容包括建立财务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针与策略, 描述对财务公司信息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 规定人员安全操作流程与规范, 制定系统配置规格、使用指南等。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安全总纲—信息安全总体要求、安全方针、安全内容、安全组织、安全机制及管理层承诺等纲要性规定。信息安全制度规范—按照集团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参照相关安全规范, 制订财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基本制度与规范, 阐述信息安全控制目标、内容与方法;信息安全细则指引—制订相关安全控制指引与细则, 是实现安全规范与标准的具体控制措施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为相关人员进行具体操作提供指导。信息安全记录表单—补充细则指引的相关安全记录与操作表单, 以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 记录信息安全操作状况。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设计。综合利用各种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 采用纵深防御的原则, 结合“横向隔离, 纵向认证”的要求, 实现不同层次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和抗抵赖等安全功能。在对财务公司整体安全架构进行设计的基础上, 对财务公司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从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内容安全、监控审计、备份恢复这五类主要信息安全技术方面, 贯穿终端、应用、系统、网络、物理这五层数据活动的层面进行架构设计。
在设计技术架构时, 首先, 应体现技术架构的整体作用与功效, 避免堆砌技术措施。应能够论证技术架构在基础防护、事件报警、运行支撑、关键应用/数据恢复、事后追查等功效上发挥的整体作用, 以及各项防护技术间协同配合的关联关系。其次, 技术架构设计应能够体现全财务公司整体防护思路, 明确财务公司纵向安全控制手段。再次, 所设计的每一项技术措施应是主流技术、切实可行。
信息安全运维体系一般包括安全规划、安全建设、安全运行、安全监控、安全改进五个过程。
为确保信息安全运维体系的有效性, 需要在信息安全运维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 对信息安全的规划、建设、运行、监督、改进的各个环节识别出关键目标、活动步骤和流程, 以明确信息安全工作的目标与职责, 定义相关活动与KPI指标, 便于把信息安全落到日常工作中。
七、总结和展望
8.安全生产与安全发展 篇八
关键词:畜产品;安全生产;生态畜牧业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畜产品对于人类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频频出现的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影响,主要包括生存环境污染、动物疫病威胁与滥用饲料添加剂等。
1 畜牧产品安全生产与生态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生存环境污染
随着工化进程的发展,工业垃圾越来越多,很多工厂由于监管不严,将未经处理的尾气与废水直接排放到空气与水中,不仅为畜牧产品赖以生存的土壤、水源、空气带来极大的污染,也给畜产品生存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畜牧产品摄入的受污染的水与食物最终也经由市场传播由人类食用后,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重大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产品采用了先进的合成材料与化学成分,很多废弃物未经过处理便被丢弃到土壤水源中,这些工业垃圾也是水源与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畜产品赖以生存的土壤水源一旦被污染,将会通过食物链直接传播给人类,直接进入到人体内,给畜产品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
1.2 动物疫病威胁
近年来,动物疫病问题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对于畜牧产品安全生产来说是一大致命威胁,若是不妥善处理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畜牧产品的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另外,动物疫病自身还带有一定的传播性,不仅可以传播给同类畜产品,还能直接或者间接传染给人类,其传播范围非常广,带来的毁灭性也同样不容忽视[1]。在通常情况下,往往动物疫情的爆发都是大规模大片区的,其杀伤力与危害性非常强,且因疫病死亡的畜牧产品身体处理不当,污染空气水源等生存环境会被继续破坏,所以动物疫病对于畜产品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1.3 滥用饲料添加剂
传统的饲料喂养办法使得饲料转化率降低,很多营养成分还未被吸收,便被排出体外,所以饲料添加剂若得到合理的使用,则能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虽然饲料添加剂在畜牧喂养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很多时候能够弥补使用天然植物带来的营养不够问题,但是很多饲养主却只看到了饲料添加剂的催生作用,忽视了其大量使用的不良作用。由于畜牧产品自然生长周期较长,投入的成本较高,所以很多饲养主大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喂养畜产品,使得其生长周期大大缩短,有的甚至还在其中添加了激素和药物等成分来催生,使得其生长迅速同时能很好地避免感染疾病,大大提高了畜牧产品的产能转化。可是,短时间看来是利大于弊,一旦时间长了,畜产品所服用的激素与药物会长时间停留在体内,经由过食物链下一环节将直接传播到人类身体里,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也给畜产品安全生产带来阻碍。
2 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畜牧产品安全保障问题,首先要提高饲养者的产品安全意识,需要饲养主科学使用饲料添加剂,其次要政府部门加强畜牧产品安全监测与疫病监控。
2.1 提高养殖主的安全生产意识
很多畜牧业养殖主在养殖环节上只注重产品的产量,而忽视了畜牧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一些安全生产的措施上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安全生产问题都是偶然性的,却不知一旦安全生产环节没有抓紧,其中存在的隐患危害性一旦传播开来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所以政府要定期对畜牧业养殖主开展安全生产培训与讲解,宣传畜牧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要组织专家对其科学养殖进行专业指导,使其在畜牧产品养殖,喂养标准以及废物处理上都遵守严格的标准,真正做到科学标准化安全畜牧产品生产。
2.2 科学使用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与药物中含有大量激素,虽然短时间内能使得畜牧产品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是其残留物会长时间停留在畜产品体内,直至被人们食用,最终将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要求对于畜牧产品的饲料添加剂与药品使用量要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同时需要兽医定期记录下药品剂量与畜牧产品用药后的症状,以便为其临床研究与研发药物提供参考。与此同时,政府要制定规范的监督机制,对养殖场的饲料添加剂与药品食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一旦发现便要严格进行处罚,使得养殖主在养殖畜牧产品的時候严格按照合理科学的饲料添加剂与药品标准来添加,保证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安全。
2.3 加强畜产品安全生产监测
政府部门要对畜产品生产进行严格的监测,首先要对畜牧产品养殖场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查,严格地把控好饲养这一环节,从产业链的顶端开始进行监测,将安全生产的问题消灭在源头上。除此以外,还应把控好从养殖到供应尚到最终销售终端所有渠道环节上的卫生问题,阻止一切可能发生的阻碍畜产品安全生产的隐患[2]。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加强畜牧产品生产的卫生监测,除了对畜牧产品销售制定严格的卫生监测标准外,还要不定期地通过抽查方式对畜牧养殖场的产品进行监测,保证畜牧产品在上市之前畜产品品达到严格科学的标准。
2.4 加强疫病监控
疫情监控,首先是对畜产品养殖场的疫情监控,政府除了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严格监管畜产品养殖场的疫情监控,同时还要定期组织部门人员对疫情监控进行突击检查和定期检查,以确保国内各畜产品不要在生产源头上感染疫情。其次很多畜产品采用进口的方式进入市场,这就需要海关通过严格的制度来检查进口的畜产品。除了检验其是否有疫病外,还有严格按照规定对其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在入关之前没有任何安全隐患。最后要及时对各畜牧场进行免疫防控,督促各畜牧场每年对人与畜产品一起进行疫苗注射与疫病防控,通过政府和养殖场的共同努力来对疫情进行严格的监控。
3 生态畜牧业发展措施
生态畜牧业是畜产品安全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解决了畜牧产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所采取的缩短更加重要。
3.1 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视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视与执行力度。首先政府应制定出相应的完善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与规定,通过合理完善的法律途径来规范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宣传生态畜牧业的优点,通过培训、演讲等方式向畜牧业养殖主讲述生态养殖的好处。还可以大力鼓励生态畜牧业发展,借鉴国外对生态畜牧业的有效鼓励措施,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畜牧场进行奖励减税或者是资金鼓励,通过一定的资金投入来建设生态畜产品养殖场。
3.2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传统的畜牧业生产过程存在着极大程度的浪费,首先是饲料转化率的低效,很多畜牧业主在饲料喂养的过程中不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搭配饲料,从而使得饲料在畜牧产品体内的转化率低下,很多营养成分未经合理吸收利用便被排除体外,造成了饲料转化的浪费[3];此外,动物粪便、尸体等生产垃圾往往会采用直接丢弃的方式来处理,因为很多个体养殖户对于此类垃圾的处理并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转化,从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若是采用科学手段,对畜产品粪便、尸体回收加工处理,可以提取出其中成分做成土壤增肥剂,对于牧草的生长帮助也是极大的。
3.3 治理环境污染
畜牧产品的污染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而畜牧产品的污染源则是水土等动植赖以生存直接接触的物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工业废水与废气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向空气与水中,造成了畜牧产品赖以生存的水源与食物遭到污染。所以首先,政府要制定政策大力治理污染,政府要对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监控,确保其不影响环境。其次,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对畜牧产品排放出的被污染的粪便以及尸体进行净化处理,使其不再继续经过食物链传至下一环节。
4 结语
畜产品的安全生产与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问题直接关乎到人类的生存健康,而如今生存环境污染、动物疫病威胁与滥用饲料添加剂等问题给畜产品安全生产与生态畜牧业发展带来了阻碍。解决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不但要提高养殖主的安全生产意识,科学使用饲料添加剂,政府部门还要加强畜产品安全生产监测。除了加强畜产品安全生产检测外,还要加强疫病监控,以确保畜产品的安全生产。为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政府首先要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视,通过制定政策法规以及宣传来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其次要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将废弃垃圾变废为宝,最后,要治理环境污染,真正做到生态畜牧养殖,这是最关键的。
参考文献
[1]姜丰慧.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的对策与分析[J].现代畜牧兽医,2012(5):20-21.
[2]韩猛立.浅谈畜产品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三师畜牧兽醫工作站,2013(3):87-90.
[3]韩景辰.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2(9):69-70.
【安全生产与安全发展】推荐阅读:
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生产制度08-18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06-25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促进企业良性发展08-18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加强电力应急管理 努力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08-29
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07-02
安全生产与责任意识11-19
坚持改革创新 确保安全生产 促进转型发展08-31
电力安全生产论文: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思考ZAH08-27
安全与生产重要性07-14
疲劳生产与安全的关系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