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古诗论文

2024-07-21

幼儿学古诗论文(通用8篇)

1.幼儿学古诗论文 篇一

谈幼儿古诗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现在的幼儿物质生活丰富,学的东西也很多,如:乐器、舞蹈、绘画、书法等等,但值得幼儿背诵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而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古诗篇幅短小,工于音韵,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幼儿期学习古诗、诵读古诗,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陶冶情操。

古诗教学,是我们班这一年来开展的特色课程。虽然古诗对于幼儿来说是很深奥的,但也有其理解之处,那就是读起来朗诵上口,句子简短,语言精练之处无一不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为此,我们以每星期教一首古诗,由简单的到复杂,为了让古诗的含义容易理解,让古诗变得通俗易懂,而结合了图片、文字、音乐等多种措施进行教学。在近一年的古诗教学中,我逐步总结出了几种方法:

一、选择适宜的、艺术性和情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让幼儿充分感受古诗的画面美、意境美

1、分主题选择、整理适合幼儿特点的古诗

如春天:《江南春》、《咏柳》、《春夜喜雨.》、《清明》;夏天:《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秋天:《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行》;冬天:《冬景》《江雪》。

2、选择语义浅显、用字自然、意境美妙、感染力强的古诗

如《咏鹅》、《一望二三里》、《悯农》、《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登鹳雀楼》《相思》等。

选择这些音韵优美、意境美妙、语言凝练的作品,使幼儿欣赏到一幅幅富有色彩和流动感的四季画面,让幼儿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引起幼儿强烈的情感共鸣,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了情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也让幼儿知道了古代的一些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杨万里、孟浩然、贺知章、王之涣等。

3.选择与幼儿生活接近的古诗内容

与幼儿生活接近的古诗幼儿学起来易懂、感兴趣。如骆宾王的《咏鹅》,鹅是小朋友们最熟悉最喜欢的动物之一。熟悉它的外形特征,白毛、红掌、长脖颈,熟悉它高吭的叫声,熟悉它在河中戏水的景态。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诗句也就自然而然印在脑海里。又如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是比较接近幼儿的生活、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好作品。

二、古诗教学环境的灵活性

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离不开周围环境的作用,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灵活利用周围环境来学习古诗。

1.在自然环境中学古诗

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当我带幼儿户外活动时,会随时选择情景教幼儿学古诗。如在学校里观察柳树活动,让幼儿看看讲讲柳枝、柳叶的颜色,学习贺知章的《咏柳》,高高的柳树像美女一样,袅娜多姿,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我启发说:“小朋友们,你可知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风啊!”然后教幼儿朗读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接着进行解释,这样幼儿玩玩、看看、念念学得轻松愉快。

2.在正规教学活动中学古诗

课堂活动是老师有目的地选择好古诗内容,准备好教具,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由表及里,让幼儿在自觉状态中学会、学好。如中班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我先出示四幅画,让幼儿观察画中人物形象的变化,想象这是怎么回事?然后用故事解说古诗含义,让幼儿理解。再出示有节奏的文字,学习有节奏的朗诵。接着创编动作加深印象,最后倾听配乐吟唱古诗,体会它的意境,这样的学习过程幼儿轻松愉快,兴味盎然。

3在日常生活中学古诗

我将古诗教学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学习,受到教育。如每天吃饭时幼儿会将米粒洒到桌子上、地上,无意中浪费了粮食。于是餐前我与幼儿一起学习古诗《悯农》,让幼儿了解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我们小朋友要懂得珍惜劳动果实。以后小朋友在吃饭时不小心把米粒掉在桌子上,会情不自禁地说:“粒粒皆辛苦”并将桌子上的米粒捡起来吃掉。

三、古诗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古诗内容比较深奥,而幼儿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教师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使幼儿对古诗感兴趣的关键。在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讲述故事法

故事是幼儿百听不厌的,我常把一些幼儿难以理解的古诗内容编成一个个易懂的小故事,有感情地讲述,让幼儿从故事中理解古诗内容。

2.图示、图文结合法

图示、图文结合法是将所要学的古诗的图片、图示、文字先后出示在幼儿面前,给幼儿以直观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幼儿理解接受起来容易。如我教古诗《一望二三里》先出示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幼儿感受一下自然优美的田园风景画,然后讲述画中的自然景色有些什么,再出示图示,这样幼儿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同时出示文字,让幼儿看看有几句,数一数每句有几个字,并用空格表示出节奏,让幼儿有节奏地诵读。

3.动作表演法

动作表演法是教师在幼儿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用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现内容,既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可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且能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

四、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环境创设得好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墙面上,我布置了“我们一起学唐诗”专栏、图文并茂的“中国名画与明诗”专栏,集美、雅、趣为一体,视觉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利用上午来园、中午餐后、下午离园前的时段,播放不同作者的古典诗词磁带、碟片,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在学习中得到巩固。

同时我们还在区角游戏中,“快乐小舞台”为幼儿提供表演配乐诵读古诗的舞台;在“语言角”,投放了多样性的古典文学丛书,时常更换的图文并茂的古诗经典丛书、认读诗句中的字等;还让幼儿观看有古诗诵读或是歌唱的vcd,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古诗充满的兴趣,让幼儿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

五、亲子共读古诗,陶冶情操

为了使幼儿古典文学课堂更广泛,我们努力取得家长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利用家园栏,联系册等与家长沟通,达成教育的共识,构建了家庭学习共同体。在我们的指导下,家长到书店购买了相关书籍,和孩子共同学习,还教孩子认字。孩子与古典文学的接触天地更广泛了,文学熏陶的时间多了,喜爱之情和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家长在孩子进步的表现中感受到了读古诗词的好处,对我们的教学倍加赞赏,更加关注。家园的情感也由此得到了沟通。

经过近一年来的古诗教学,我惊喜地发现,幼儿在朗诵古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在我们班每位幼儿基本上都能背出3-5首古诗,并且知道古诗的大概含义,大部分幼儿能够知道五言、七言的含义,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古诗教学也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让我更深地走进了中国优秀古典文化艺术的殿堂。

(中国大学网)

2.幼儿学古诗论文 篇二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读书有方法, 小学生学古诗当然也有方法。怎样发挥课文例子的作用,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古诗呢?

一、吟诵诗文, 感受音韵美

王崧舟老师说:“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保护诗作为一种“完形”的存在的最佳策略就是诵读。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吟诵 (看图画读诗句、读诗句想画面、读诗句感悟意境、画配诗……) , 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

诵读诗文环节可分成三个层次处理:第一层, 字正腔圆, 读准字音;这是学习古诗文的基础;第二层标出诗句的停顿, 读出节奏, 诗的节奏感和旋律感非常突出, 旋律和声音总有语言无法表达的妙处;第三层, 学习古人吟诵诗文, 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 读出自己的感觉和味道, 读出诗的音韵美。

吟诵也是由声入画入情的最好通道。优秀的古典诗文意蕴深远, 传统诵读方法的引领, 让孩子得到诗的浸润, 是民族文化的觉醒, 是民族心灵的回归。

二、注释加插图, 理解诗文意

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根据注释自学古诗, 理解诗文大意的方法。因为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诗作语言通俗易懂, 学生理解起来一般都不会太困难, 基本上都可以根据课本注释并结合课本插图大概了解诗意, 教师在课堂上只要引导学生把这种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即可。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 课文插图上被皑皑白雪覆盖的连绵起伏的群山是背景环境, 是远景;飘雪的江上有一叶孤舟, 孤舟上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正独自在垂钓, 是近景。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文大意是不难的, 难的是让学生把看到的图与读的文结合起来, 口头表达诗文大意。此环节旨在“提供语言实践平台, 促进语言能力发展”。课堂上利用文本, 给学生营造一个言语实践的环境,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理解的准确性、表达的流畅性, 才是教学的难点。

三、品读诗文, 体味用字妙

在教学中, 体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是教学难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体悟是一种方法。如学习《池上》, 为了感受“偷采”一词的精妙,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及做这些事时的心情, 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 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 和童年的快乐自由、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诗中还有哪些字、词让你体会到小娃的天真无邪、调皮可爱?学生就“不解”、“藏踪迹”展开了讨论。课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供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

体味诗人用字“妙”, “妙”在哪?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来咀嚼文字的味道, 感受言语的芳香。如教学《池上》时, 透过“偷”字想象小娃偷采白莲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透过“开”字想象“浮萍一道开”的画面, 想象诗人驻足观看的神情等。通过想象, 学生感受到池塘的美, 感受到小娃的天真可爱。在诵读中想象, 学生运用形象思维, 品味语言文字, 心中发生内心视像, 感悟课文情感, 达到情感的升华, 体会出小娃的“天真、可爱、顽皮”, 在自身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吟咏, 体味用字的妙, 体悟作者的情。

课中还可以借助媒体资源, 紧紧抓住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如教学贺知章的《咏柳》, 可以借助多媒体画面展示春天的柳树颜色的翠绿晶莹, 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万千条丝带轻柔曼妙, 以此来直观形象地解读学生难以理解的妙词佳句“碧玉妆成”、“绿丝绦”。尾句“二月春风似剪刀”, 妙在把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出来, 这“剪刀”是自然活力的象征, 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这“剪刀”还裁制出了什么?在学生充分想象后出示春天大地上或嫩绿或鲜红或艳丽或素雅的花花草草, 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从而对“剪刀”一词有了更生动、更形象、更深刻的理解。

四、个性解读, 读写牵手行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帮助学生记录下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解读, 我要求学生通过圈圈画画、批批注注、想想写写等形式, 把读写结合起来, 引导他们把自己读书思考的过程固化, 在情境中动笔写写练练。如学习《江雪》时, 有的学生这样批注:“天地之间除了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 就只剩下眼前的这一片冷冷清清, 这就是与京城长安远隔千里永州的雪呀”;有的学生这样批注:“江上如此寒冷, 难道真的能钓到鱼吗?如果真的能钓到鱼, 江面上怎会只有蓑笠翁一人呢?这句话是否还有言外之意呢?”在读诗的过程中, 引发思考, 思维的火花稍纵即逝, 只有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才能把他们阅读时碰撞出的灵光、倾吐的欲望、表达的热情持续保持。这不仅让他们在诗文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方法, 还养成“手动才有所得”的习惯。

在教学中关注“语言文字运用”, 由读懂诗文, 感受诗人笔下丰富鲜活、情趣盎然、绚丽多彩的画面、形象与意境;到“知妙”, 通过品赏词句, 体会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 产生情感共鸣;再到言语运用, 在习作中展开想象学习表达, 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 使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得意、得言、得法, 是教给学生个性化读书思考的方法。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认为, 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利用教材这个言语范例, 带领学生深入文本语言, 在品读与感悟中聚焦动作、表情、心理活动, 聚焦画面、场景、情境, 体会诗人表达的妙处。让学生学习品词析句赏析诗文的方法, 得到人文滋养, 从而实现“例”的增值。

五、拓展延伸, 课外积累活

语文学习是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方法指导、语言实践的。古诗是汉语言璀璨的珠串, 特别适合诵读、欣赏、揣摩、记忆、积累, 因此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到课堂之外, 大量读记, 那古诗教学就会洋溢着鲜活的魅力。如“渔翁”形象是古诗词里特有的文化现象, 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在学了《江雪》一诗后, 就可以推荐阅读《渔歌子》、《题秋江独钓图》, 体会这两首诗中的“渔翁”形象。在教学中, 还可以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同一诗人的其他诗作等, 结合“课标”推荐篇目, 扩充阅读容量, 拓展古诗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丰富学生的积累”, 是老师的意愿, 还是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 还得看学生是否感兴趣, 愿意主动去做。在语文实践课上我经常播放一些或唯美的、或生动的、或有趣的画面, 请学生为它配诗句,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又能使他们背诵的诗句有了色彩, 有了声音, 有了意境。实践证明, 这种“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活动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积累的兴趣。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做“拍客”, 拍完照片, 为照片配上恰当的诗句, 发送到班级博客上, 定期评出“最佳拍客”;还鼓励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引用诗句……

3.有情有趣学古诗 篇三

一、设法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學习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古诗的学习更需要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古诗教学初始,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在学习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时,可先讲述趣味故事《“推敲”的来历》———话说那日,小贾骑着毛驴在街上转悠儿,想起那天诗中“僧敲月下门”一句,“敲”字好,还是“推”字好呢?边寻思边念叨,还不停地在驴背上又敲又推比着手势。这下弄得毛驴一头雾,这什么意思啊?嫌我走得慢?还是……于是也跟着主人“寻思”起来。驴子毕竟不如马,它没受过专业教育,这一跑神儿,连人带驴地冲撞了一位官员的轿子!本来正在“狂汗”,不知如何是好。谁知官轿里的大人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韩愈。一问缘由,竟也跟着“推敲”起来,并且做了判断:“用‘敲’字更佳”——经过这么一番闹腾,二人还做了好朋友,说来真是佳话。毫无疑问,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题李凝幽居》 一诗的兴趣。又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讲述王安石作《泊船瓜洲》的过程:先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他觉得“到”字不好,就改“过”,接着又改为“入”“满”等字,经过十多次修改,都不太满意。最后他从“春风何时至,已绿湖山上”这句诗受到启发,才决定改用“绿”字。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联系起来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感受到诗人作诗的严谨。

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我就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可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千古佳唱入手,设疑激趣,从而激发学生读诗的渴望并欣然诵读。

采取“激趣”的方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饱含深情,陶醉其间,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兴趣“保鲜”

古诗距离现在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言尽而意无穷”的特点,若条分缕析,逐字逐句分析,课堂教学时间过长,多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就会淡化。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兴趣“保鲜”,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学习元代的“秋意之圣”白朴的《天净沙•秋》时,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天净沙•秋》的内容拍摄“秋之画卷”,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再深入指导,选择哪些物,哪些景,哪些静,哪些动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再播放一段声情并茂的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真正领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意境。

再如教学杜甫的《春夜喜雨》,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诗意后,他们学诗热情不再高涨,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赏图片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保鲜”的方法是很多的。小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想象,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展开联想,或描述景物,或讲述故事,把孩子引入写作的殿堂。脱离孩子的生活情景、情感体验的写作教学是枯燥无味的。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从学校、家庭、社会中观察、积累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写。毕竟是小学生,只能说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提高写作的兴趣,至于水平,需要多加训练。

三、兴趣延展

兴趣延展主要是为了使古诗的课堂教学趋于完美,并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的特点很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之际,针对不同类别的古诗,采取演小品、编故事、改原作等延展学生兴趣的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五名学生,分别扮演一家五口,像演小品一样,感悟古时农家人的生活情趣。这样表演,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展现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

古人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诗歌对于提高人的气质素养大有裨益。不过,光靠书本中区区几首古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方能达到“源头活水滚滚来”的目的。在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之后,我介绍了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时期,内忧外患,国势飘摇,山河破碎,仁人志士追求报国理想,寻求报国道路,造就了无数爱国诗人,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因此,我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摘录几首陆游诗或南宋爱国诗,感受那个时代志士们忠怀忧国,关注国家命运的时代精神,学生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学生在此间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或者是爱国情感的感染,而且更是诗人气质,志士胸怀的熏陶。

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学习古诗既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也是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语文积淀的重要途径。

4.英英学古诗 篇四

第二课时

本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三个生字“英、思”,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培养学生主动与家长交流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三课《英英学古诗》。课文里的生字词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2、英英知道了这首古诗的意思,你们想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想)那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它。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细细的品一品,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二)学习《静夜思》。

1、多媒体出示诗题 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思念”的意思,静夜思的意思就是说在宁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

(3)外面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又圆又大)什么时候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这么大?(中秋-----)

(4)中秋节的月亮圆又亮,马上中秋节要到了,同学们说说你们中秋节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

(5)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6)我们如果一个人在外可以打电话回家,可以上网和朋友聊天,可以看电视,等等。可是在诗人李白生活的的那个年代是没有电话、没有电脑的。中秋佳节,和朋友、亲人在一起说话聊天,吃月饼,共赏这明亮的月色,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啊!可是,在这样一个夜晚,李白却远离家乡,窗外的月色那么皎洁。同学们想想看,李白站在窗前,他看到了什么?又会想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出示古诗内容:

(1)一共几句话?(两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丛书中找出英英的答案。(①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②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 英英怎么会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地上霜这里为什么加上的“疑是”这个词?“疑是”这个词英英是怎么解释的?

△ “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既然是“举头”,那为什么又要“低头”思故乡啊?(无心再看下去,不忍看月,睹月愈发思乡,怕承受不住,可见思乡之情之深沉。)

△ 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诗人望月望得好好地,怎么突然思起乡来了?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三)指导朗读,读出意境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李白的心里面的想法,能够体会到他的感情的同时,同学们又有了很多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我们也来做一回李白(王白、张白、孔白„„),把《静夜思》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①《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②“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③“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四)总结

1、怎样才真正学会了一首诗?(会背、知道作者、知道意思、能够有感情的朗读)

2、课后找一首思乡的古诗,按照四个标准自己学习。

(五)学习生字

学习两个生字:“英” “ 思”

1、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字?交流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六、唱歌谣

《静夜思》(课件演示)

5.英英学古诗教案 篇五

(第二课时)

实小

樊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 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学过很多古诗吧?谁来给大家吟诵一手呀?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学了这么多古诗,而且还把它们牢牢地记在心里了,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叫英英的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她奶奶听。这篇新课文是——《英英学古诗》。

1、开火车指名读生字词。

师:同学们在这些生字中还藏着两个 多音字(同学们发现出示多音字)

2、指名说图意:英英在和奶奶对话,英英在背古诗。

3、题目是英英学古诗,我们能不能把它改成“英英背古诗”呢?(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一说:A、英英说了几次话?B、每一段话都说了什么?(3)小结:从对话中我们了解到英英不仅背好古诗,而且还懂得了古诗的意思,同时还了解了古诗的诗人是谁,那你们说题目能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与背的意思,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好的进行学习。】

二、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师:你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理解,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组织能力。】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感悟,体味诗情。(出示插图《静夜思》)

(1)师: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教学“李白”

(2)师: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么圆,这么亮?(八月十五中秋节,元宵节的晚上。)

(3)师:月圆之时,同学们,你们都在干什么呢?对,正是家人团圆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聚集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假如这个时候,你独自一人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觉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感受作者内心的孤单、寂寞之情,可以更好的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4)师:是啊,别人团聚,自己却孤单一人,心中肯定非常难受。你们看,此时此刻,诗人李白就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一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可以自主学习,各抒己见,更好的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5)师: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让我们一起当一当诗人李白,读一读《静夜思》。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师:这首诗有几句?(两句)依次来学一学。

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师: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

③师: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就像”? 第二句 ①指名读。

②师:“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③师: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4)齐读《静夜思》。

4、指导朗读。

(1)师配乐范读《静夜思》,生体验朗读节奏,并在书上做记号。(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光”“霜”“乡” 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3)学生配乐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把古诗的朗读要点分析清楚,而且先范读,而后让学生配乐朗读,非常恰当的激发了学生的思想感情,朗读就会比较到位。】

三、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为分角色表演课文做准备。同桌两人自由朗读课文,尝试表演。

四、分角色表演课文

1、出示要求:说话自然、流利,用讲话的语气来对话,而不是背诵课文。

2、师生扮演角色示范引路。

3、同桌互相练习。

4、指名对话。(教师多鼓励,善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总结深化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会了《静夜思》这首古诗,知道了诗的意思和作者,也理解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优秀的古诗,希望大家在课下多读多学,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

八、作业设计

请大家模仿课文对话形式,与父母家人对话学古诗,可以是《静夜思》,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其他古诗,如:《悯农》《锄禾》《咏华山》等,像英英一样介绍一首学过的古诗,好吗?

板书设计:

英英

学古诗

背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讲意思

说作者

唐代大诗人

6.古诗所见教学反思 篇六

古诗小学语文《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情趣,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可牧童的生活隔学生远,当然的情境也难能把握,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让学生扮演小牧童,去捉蝉,体会那种妙趣„„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真正达到了物我一体,为更好地学文打基础。

针对低年级的课堂教学,本课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前几组的教学中已积累了很多学习生字的方法,针对本课生字少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认字方法,也可以在学习古诗时纠正个别发音强化认字,了解诗意的过程中学会组词,学会词语的灵活运用,积累语言。

2、古诗教学学生毕竟见得少,所以学习一首古诗时要从朗读、背诵、领会诗人的感情入手,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以此拓展开,学习更多的古代诗词。

篇二:古诗所见教学反思

当我再重新审视古诗《所见》的教学时,心中有了许多的想法。

这是一首充满了童趣的古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古诗还是初步接触。学习古诗,重在吟诵。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所见》这首诗包含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认识“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牧童“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那么,怎样把这么多的学习内容融于一节课中,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呢?

我把这节课分成了四大块:生字教学,朗读教学,诗意感悟,拓展学习。但这四大块并不是独立成块的,而是互相融汇,只不过有时是突出了生字的认读,有时是突出了朗读的感悟,有时突出了对诗意的理解,有时又注重了拓展学习。

当然,古诗教学重点在于朗读。整节课中“读”应当占较大的比重,更应该体现出读的层次性,读的有所收获。首先让学生初读,要求大声朗读,读准读通。纠正字音后,读正确。第二步听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初步感悟,粗知诗意。第三步自由朗读,指导划出节奏及韵律,读出语感。第四步的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读出夏天的有趣,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读的方式也可多样化,如齐读,指名读,配乐读等,适当让学生互相点评,学生将读得更有滋有味。

抓文眼感悟诗意,是我的最大启发。这首诗要感悟牧童“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我认为可以扣住“歌声振林樾”的“振”字进行理解,为什么牧童歌声响亮?(因为牧童高兴、活泼可爱。)那为什么又“忽然闭口立”呢?(因为牧童要捉知了,怕惊吓了知了。)一幅天真可爱的牧童捕蝉图就展示在了学生眼前。

古诗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创设了学古诗的意境;在学完《所见》后,又展示了课外的一首描写小孩童趣的古诗让学生读一读,加深感悟童趣;课外又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描写童趣的古诗,学习积累古诗。这样就不是为了教古诗而学古诗,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

篇三:古诗所见教学反思

《所见》是一首充满了童趣的古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古诗还是初步接触。学习古诗,重在吟诵。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教学这一课的重点及难点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诗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捕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是这样做的: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1、利用课文插图,把学生带到绿色的树林中,林荫小道上,牧童和黄牛是那样的充满田园的气息,感受着初夏的新绿和泥土的芬芳,学生的情绪瞬间萌动起来。

2、借助录音带,播放《快乐的小牧童》,在悠扬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缓缓走来,一下子让学生融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3、与此同时,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走在这林荫小道,你仿佛听见什么?很多学生一下子就说,听到了牧童的歌声,还有的说听到知了的叫声。我继续追问,还有耳朵灵敏的同学还听到什么?学生们楞了一会儿,马上就有人回答说,听到了黄牛的叫声,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甚至还有的学生说听见山涧溪流的哗哗声。他们在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来到了诗歌的情境中,和牧童一起骑牛,玩耍。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7.古诗教学学段目标的思考与重构 篇七

一、 解读课标的学段目标,厘清古诗的教学目的

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之所以随性, 是因为对小学古诗教学的目的认识不清。 而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与表述。 因此,可以回到语文课程标准,从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中厘清古诗教学的目的, 明晰小学古诗教学的基本方向。

纵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诗歌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的描述是“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1]。 描述的重点词语是“ 诵读、想象、获得体验、 感受优美”, 从描述的顺序来看,“ 诵读、想象”是具体做法,而“ 获得体验、感受优美”则是在这样的做法下应获得的结果。 第二学段的描述是“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诗文大意”[1]。 关键词是“ 诵读、诵读过程、体验、想像、领悟”,可见诵读既是方法,也是目的,体验情感、展开想像和领悟大意是诵读要达到的三个目标。第三学段的描述是“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1]。 这个目标的描述较具体,把握诗意、想像诗境、体会情感是阅读诗歌要完成的三个目标和任务。

通过以上梳理, 可以看出诗歌教学目标是“ 诵读、想像”———“ 诵读想像,领悟诗意”———“ 阅读并把握诗意,想像意境,体会情感”,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并且每个学段的教学侧重点不同,即第一学段以诵读和想像为主要目标,第二学段以诵读、想像和理解诗意为主要目标,第三学段则以想像意境、体会诗情为主要目标。 这样的层次性、逻辑性以及不同的教学侧重点, 说明了诗歌的教学是从带着学生读诗到让学生自己读诗, 是一个逐步带领学生学习阅读诗歌、走向诗歌深层阅读的过程。 由此可见,小学古诗教学是一个古诗学习经验不断累积、 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读懂每一首古诗,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累积阅读古诗的经验、 发展阅读古诗的能力。

二、 设计能力发展的层级,重构古诗的学段目标

既然教学古诗就是儿童累积经验、 发展能力的过程,那么,古诗教学就应当“ 教”经验“、 教”能力。 这样的经验和能力是哪些呢? 从上述对古诗教学意义的梳理中,我们大致可以归结为“ 诵读能力”“ 翻译能力”“ 想像能力”和“ 情感体验能力”等四个方面。 而“ 经验在课程中是生成的”,并“ 在课程中通过理解不断改组和不断更新的”[2],“ 每一阶段的课程都是以前一阶段的课程所形成的经验为基础, 并且以引导学生经验的发展为目的”。 因而,明晰“ 诵读能力“” 翻译能力”“ 想像能力”和“ 情感体验能力”发展的层级,有助于突出能力训练的重点, 使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能力和经验的发展。 然而,由于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对此缺乏具体的描述, 使得一线教师很难把握每个学段能力发展的重点, 以致古诗教学常常游离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之外。 因此,设计古诗阅读能力发展的层级,建构古诗教学具体的学段目标,能突出学段的特点和儿童发展的主体地位,使教学重点突出、课程推进清晰化,利于学生有效地累积经验,形成和发展阅读古诗的能力。

1.设计诵读能力发展的层级,建构儿童诵读能力的学段目标

“ 诗歌、音乐、舞蹈原来是同源的。 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 ”[3]当三种艺术分化后“,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后来变成它的传统的固定的形式”[3]。 诵读则是感悟古诗节奏最传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只有通过诵读感受到了古诗节奏的变化,才能借助想像走进诗境,体会出古诗中流露出的情感,进而获得对古诗深层次的理解。 因而,诵读是古诗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更是一种童子功。 而对于诗歌的诵读而言,朱光潜先生在《 诗论》 中认为诗歌语言的节奏由三种影响合成,分别是发音器官构造的影响、理解的影响和情感的影响。 可见,诵读古诗能力的发展应该经过“ 诵读出语音的节奏———诵读出理解的节奏———诵读出情感的节奏”三个层级。 所以,在培养学生古诗诵读能力方面, 可以将学段目标相应地设计为:第一学段能正确诵读古诗,并能诵读出古诗的语音节奏; 第二学段能较为熟练地诵读古诗的语音节奏,并能用诵读表达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第三学段能诵读入境并能用诵读表达出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2.设计翻译能力发展的层级,建构儿童翻译能力的学段目标

诗意既包括古诗的字面意思, 即所谓的诗歌大意,也包括古诗的内在意蕴。 要真正读懂诗意,则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字面意思,翻译出诗歌的大意,更要领悟古诗的内在意蕴。 翻译诗歌大意是理解古诗的基础,悟出内在意蕴则是理解古诗的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翻译诗歌大意是他们理解古诗的桥梁,翻译能力影响着他们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而儿童翻译诗歌大意的能力首先是理解字词的能力, 其次是将字词意思组合成诗歌大意的整合能力。 可见,儿童翻译能力的形成是以理解字词的能力为基础, 不断提高整合能力,由不熟练到熟练的一个发展过程。 因此,在培养儿童翻译能力方面,可以将学段目标设计为:第一学段能借助图画或故事大体理解古诗字词的意思,并能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能借助注释、图画理解古诗字词的意思,并能连起来大体说出诗歌大意; 第三学段能借助注释较为熟练地说出诗歌大意,基本把握诗歌的内容。

3.设计想像能力发展的层级,建构儿童想像能力的学段目标

诗是想像的表现。 写诗是诗人运用想像将形象与情感融合而创造诗境的过程; 读诗则是读者利用想像将文字还原成形象,再造出诗境,感受诗歌情感的过程。 因此,从阅读的角度来讲,想像意境是一种有意想像,是阅读古诗的一项重要能力。 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认知水平和言语水平的不高,不经过训练的小学生还不能自主地从古诗精炼的语言中想像出古诗的意境。 可见,学生意境想像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想像的方法,让他们由能从诗句想像出画面,到由诗句想像出情境,最后再到由诗句想像出诗歌的意境,不断地累积经验,习得方法,提高能力。 因此,在想像能力方面, 可以将学段目标设计为: 第一学段能借助故事、图画等媒介想像古诗描写的情境;第二学段能借助古诗的语言想像诗歌的画面并能简要描述; 第三学段能扣住关键的诗句和诗歌意象想像古诗的意境并能具体描绘。

4.设计情感体验能力发展的层级,建构儿童情感体验能力的学段目标

古诗是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而“ 思想、情感和语言是一个完整连贯的心理反应中的三方面”[3]。 所以, 古诗的语言就是诗人的情感。 但儿童因为生活经验、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等不足,会将古诗的语言与情感割裂开来。 所以,对于儿童来说, 体验古诗情感的能力就是从诗歌语言主动感悟出情感并展开体验活动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经过“ 能感受到诗中的情感”———“ 能感悟出诗中的情感”———“ 能体验诗中具体的情感”三个阶段。因此,在培养儿童情感体验能力方面,可以将学段目标设计为:第一学段能借助故事、图画等媒介大体感受到古诗中的情感;第二学段能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出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学段能借助意境和资料,扣住关键的词句体验诗情,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厘清小学古诗教学的目的,能让我们明白古诗教学的意义所在, 而从古诗教学的意义出发重构古诗教学具体的学段目标, 则能清晰地呈现出学生古诗阅读能力发展的层级, 使每个学段教学目标的指向更加凸显。 有了这样清晰的目标指向,教师教学古诗的学段意识就会得到增强, 从而使古诗教学呈现出学段性, 以求最大成效地促进学生古诗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金生鈜.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8.快乐学古诗 篇八

一是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多半是介绍时代背景、作者、讲解词语及内容,再要求学生背诵默写。二是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古诗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热爱古诗,主动地学习古诗,运用古诗。可如今的小学生除了能背几首老师教过的古诗外,恐怕再也说不出多少有关诗的知识了。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效率,让学生喜欢学习古诗呢?我们不妨将教学的模式性过程淡化,转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来教学侧重点不同的古诗。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元日》教学片段】

教学“总把新桃换旧符”句:

师: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人们走出家门,更换着桃符。看,人们换上了哪些桃符呢?(课件出示课外的5副春联)

请你读一读春联。

师:你会选择哪一副贴在门上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师:是啊,不管选择哪一幅,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谁愿意朗读一下?

评价:希望你一切顺利。

评价:希望你全家和睦。

师:在温暖的阳光下,人们张贴着大红春联,心里多高兴啊!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读好这两行诗。

教学“春风送暖入屠苏”句:

师:人们在元日这一天还要干什么?

师:喝屠苏酒的顺序可有意思了。要小孩先喝,代表着成长;老人后喝,意味着拖延一点时间,含有延长寿命的意思。如果你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你会对爷爷、奶奶说什么呢?爷爷奶奶又对你有什么祝福呢?

生生表演互动。

师:这一句句祝福的话如同春风一般温暖着每个人的心,就让我们带着阵阵暖意来读这句话。

师:阵阵爆竹声中,人们举起屠苏酒,互送祝福,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行。

【思考】《元日》是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古诗。春节,对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会浮现许许多多美好欢乐的画面,放鞭炮、贴春联……因此在学习“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古诗时,我出示了5副课外的春联,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说说自己会选择哪一副贴在自家的门上,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诗的意思,更让学生感同身受,体味到了那份浓浓的年味。而对于有难度的“春风送暖入屠苏”句,我创设了一定的情境,给学生一个角色,说说对长辈、小孩的祝福。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感受到那份欢乐,自己的实际生活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学生学得快乐、轻松,而古诗的诗意在潜移默化中就理解了。

二、多元教学,渲染意境

【《江雪》教学片段】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江雪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你轻声读读古诗,想一想:如果将这首诗画成一幅画,画面上会有些什么景物呢?

生:我会画上一座座山,山上没有鸟;我会画上一条条路,路上没有人的踪迹。

师用简笔画绘制一座座山,一条条路。

师:你从诗中哪里看出山有很多,路也有很多呢?(千、万)

师:是啊,千和万就是表示数量很多,黑板上没办法画那么多,老师就远远近近画上几座连绵起伏的山,弯弯曲曲画上几条小路。

师:刚才你所说的画面中说没有鸟的身影(看不到小鸟),诗中哪个字告诉你没有呢?(绝)

师:是啊,这么冷的天,鸟儿们早就飞到远方或躲起来了,哪里还能看见它们的身影呢!

师:那路上的行人呢?(也看不见了)

师:这两句诗句虽然没有出现一个雪字,但是却让我们从山中没有一只飞鸟,路上看不到行人的踪迹这两句感受到雪很大。看来我们还得在山上、路上画上什么?(厚厚的积雪)

师:还会画上什么?

生:江面上有一条小船,船上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钓鱼。

师:那(独钓寒江雪)你准备怎么画出来呢?

师: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不一会儿,老渔翁的身上,小舟上就都是雪了。

师:刚才同学们边读边想象,《江雪》在我们眼前就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看简笔画)

【反思】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短短二十几个字的诗往往呈现的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四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将《江雪》这首古诗的诗意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因此,在初读古诗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江雪画成一幅画,你会在画上画些什么呢?然而,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画面上有什么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从诗句的字里行间去理解,去想象。如“千山、万径”的多,“绝、灭”的没有、看不见,“独钓寒江雪”那漫天飞舞的雪花等。紧扣语言文字,将画面准确、形象地呈现出来是理解这首古诗的第一步。最后,让学生通过说话面、谈感觉、读古诗等形式体会到《江雪》带给我们的这种寂静、荒凉之感。

三、组诗教学,培养诗趣

新课改提出“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尤其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当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教师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这样的整合,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对中国文人的文化进行了一次探索,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

nlc202309081643

【《绝句》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在写这首诗之前,杜甫所生活的唐代正经历着长达七年之久的战乱,百姓们为了逃离战乱,纷纷背井离乡,杜甫为了躲避战乱,也不得不带着家人远离家乡,来到四川成都。多年来,他一直盼望着战争平息,盼望着回到自己的家乡河南,所以他曾在《草堂》这首诗中写到: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

师:当他听说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七年多的战乱彻底平息时,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师:现在国家终于安定下来了,老百姓终于可以好好过日子了,就连成都到东吴的水路也通航了,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激动啊!他仅仅是因为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色高兴吗?如果不是,还因为什么高兴?

师:对了,国家不再打仗,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安居乐业了。有了这样的心情,春天的景色在诗人的眼中更是美不胜收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好这首古诗。

【《江雪》教学片段】

师:清代诗人王士祯也作了一首关于垂钓的诗。

(出示古诗《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师:你想自己读一读吗?

学生自读古诗。

师:你能看着下面的注释自己读懂这首古诗吗?

蓑:蓑衣 笠:斗笠 扁舟:小船 丝纶:古时候钓鱼所用的丝线 樽:古代盛酒器

师: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喝着酒,大声地唱着歌,一人独享这一江的秋色,多么惬意,多么豪爽啊!)

师:你觉得王士祯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很愉快,很惬意)

师: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师:王士祯很得皇帝看重,经常受到皇帝的召见。写诗之时正任刑部尚书,正是官场得意之时。而柳宗元被贬永州,官场失意,亲人离别。同是独钓,心情却截然不同。一个借钓鱼表现不屈的傲骨,一个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

师指名读,读出两首诗的不同。

【反思】学完《江雪》后,教师引入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依然以画面为抓手,让学生想象这幅画面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并通过与《江雪》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心境不同,以古诗表达的情感也就不同,在对比读中进一步诠释了《江雪》所体现出来的这一份孤独与坚强,并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读关于垂钓的古诗,由此形成一个系列,让学生在学习这一类古诗时,学会想象画面,了解背景,感悟诗人的心情。

总之,古诗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有效地进行古诗教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引导学生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这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上一篇:2022干部作风大会下一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