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共11篇)
1.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一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
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这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中的第一课《捐书活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三位数的连加计算,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习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2.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呈现三、四年级捐书情况,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算的问题展开教学,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未计算前先要求学生估计哪个年级捐的多,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在强调基本算法的前提下,还渗透了估算和简算,把笔算,估算,简算巧妙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三算独立的现状,同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运用”中获取知识。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在“数与代数”中提出的要重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加强估算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4、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我采用情境教学法。
本节课我创设了为灾区孩子捐书的情境,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估算,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猜想,探究,交流。比较每种算法的特点,突出竖式计算的优点,让学生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基础和经验,在探索连加算法时,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把新知纳入到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更有效的掌握新知
识。
三、说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
创设为灾区孩子捐书的情境导入新课(2)、探究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
通过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想一想、做一做。
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正确渠道之一,教师启发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3、算一算,汇报交流。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肯定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体现出的自主选择。
4、总结算法,及注意事项
及时引导学生对新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把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3)当堂检测
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必不可少。通过当堂检测来了解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4)课堂总结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教学内容的说明。由于年纪较轻,对北师大版的教材挖的也不是太透彻,再加上开校时学习了局里的例会精神,领导的建议是咱们不能生搬硬套原来“271”的教学模式,但也不能走以前传统教学的老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上出自己的特色,现在我们还在探究阶段,根据自己的理解上了这样一节可能不是太成熟的课,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还请各位老师开诚布公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也帮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好的发展。
2.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二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与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为后面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也已熟练, 但是让他们用一种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数一数, 剪一剪, 移一移, 拼一拼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能力.
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体验学习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
三、说教学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我认为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引导的特点在于含而不露.因此,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引导探究, 引导发现, 组织讨论等教法,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帮助他们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
四、说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渗透转化、设疑引入
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课一开始, 课件展示我县西滩广场的美景, 接着出示形状各异的花坛平面图, 让学生直观地比较花坛面积的大小, 那么对于不规则花坛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学生认真思考, 最终想到了割补的办法, 自然地引出转化的数学方法.引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这样的设计, 旨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
(二) 动手实践、多维探究、推导公式
1. 初步探究、寻求方法
小组讨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该如何计算?
汇报方法:a.数方格法.b.剪拼割补法
2. 动手操作、验证方法
(1) 用数方格法求面积.
(学生全员参与, 指名代表在展台前操作, 先数满格, 再数半格, 每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数完后, 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的设计, 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同时让学生在经历数方格的艰难之后, 萌发出寻求解决问题的简捷办法.】
(2) 用转化法求面积.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想方设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并选取小组代表在展台前展示各自不同的剪拼办法, 这时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为什么要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
【这一环节的安排, 旨在使学生经历图形转化的整个过程, 促使学生深入地思考相关问题, 为面积公式的推导积累感性经验,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3. 深入探究, 推导公式
(1) 课件再次演示剪、移、拼的过程.
(2) 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 小组讨论:
A.是不是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 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B.你还发现了什么?
(3) 归纳小结:小组通过讨论, 达成共识, 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同时板书.
【这一环节的教学,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 在学生剪、移、拼的基础上, 借助多媒体课件, 再次使学生经历图形的转化过程,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经历了新知从具体到抽象, 从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过程, 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突出重点, 突破了难点.】
4. 运用公式验证课前平行四边形花坛面积计算三种方法的正确与否
质疑问难:为什么不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邻边相乘求出其面积?
师演示推拉平行四边形框架,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推拉的过程中, 平行四边形的邻边没变, 而面积却发生了变化, 如果用邻边相乘, 必须再乘一个变量, 这将在以后的高中课程中学到.
【此环节的设计, 既与课前产生的问题相呼应, 又是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应用, 使学生不但知其然, 并知其所以然.】
(三) 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例1的学习, 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对于公式的应用此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因此对于例题的解答可以交给学生, 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 分层训练, 理解内化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我本着“重基础, 验能力, 拓思维”的原则,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即: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 虽题量不大, 却涵盖了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 题目呈现方式多样, 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对挑战充满信心,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反思交流,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畅谈在本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学会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
3.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 篇三
张红杰
一、主题分析
活动的生成: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水污染》这一课后,有位同学跑到我跟前悄悄说:“老师,你说光能不能污染我们?”我诧异了:光污染,这可是个新名词。于是追问:“你是怎么发现光污染的?”这位学生有点得意地说:“星期天我去徐州,发现许多高楼大厦上的玻璃经太阳一照,刺得人眼睛睁不开。”多好的发现,看来,小孩子也能发现大问题。于是我决定采用“调查光污染”作为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并且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三、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 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流程设想:
这节课分三个阶段:一为启动阶段。在学生听了一个真实的报道之后畅谈感受,这样靠事实说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入光污染的话题然后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污染,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结。二是调查体验阶段,指导学生考察光污染情况,在考察前让学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去考察,预测一下将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考察报告表。讲清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及周日进行实地考察;第三阶段是汇报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们展示汇报成果,汇报考察情况,一定会兴致盎然。在本课结束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本次光污染活动的调查,你们懂得了什么?你们还想为环保做些什么?)把活动开展下去。
4.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四
活动教案1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活动主题:纸
一、教学目标:
教师:
1.将学生引向生活,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明确活动意义,了解纸的发明及变迁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
1.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调查、收集、讨论,让学生获得与纸有关的知识。
3.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方式:收集、调查、访谈、讲座、宣传、三、上课时数:6课时
四、教学的过程:
一)课题的提出
谈话:同学们打开书包一定会发现我们的学习用品中纸最多。纸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纸最初是做什么用途的?现在又有那些用途?
除了书上图片里的纸制品,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用纸做的?
当代的纸产品已不单纯是书写和印刷的文化用品,它有了更广泛的用途。让我们走进纸的世界,了解纸的诞生、探索纸的发展和未来。
(板书:纸的变迁)
(二)课题的确立
谈话:你对纸有那些了解?哪些与纸有关的问题是你感兴趣的/
引导学生把想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经过整理后,最后确立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大体确立了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
1.纸是谁发明的,发展史是怎样的?(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查找)
2.纸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在生活中观察、并通过调查、访问等)
3.造纸的原料有哪些?过程是怎样的?(查阅图书或上网查找)
4.纸的浪费(1)学生用纸的浪费(2)教师用纸的浪费(3)由于垃圾分类不当而引起的纸的浪费(调查问卷、实地采访并和暗访相结合)
5.节约用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三)自主合作、确立小组
1.思考:确定研究主题和相应的方式后,如何将课题付诸实施呢?
2.分组 让全班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特长及家庭住址等因素,从五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凡是选择同一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并推选出一位组长和副组长。最后老师对组成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协调。在组长、副组长的召集下,小组讨论,并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需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请教有关老师。
3.各小组制订活动计划
4.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活动二:资料交流
(一)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做好资料交流的准备
1.资料汇总
2.分类
3.汇报方式
(二)各小组汇报调查研究成果
活动三:小组汇报
一、各组汇报
生生互评、教师评价。
资料:纸的发展历程
(一)通过那些途径查找到资料并通过多次整理而得出纸的发展史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5.小学综合实践课说课稿 篇五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包饺子》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合理分配任务,准备好包饺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组一块桌布、两块案板、2个擀面杖、一把菜刀、三个盘子、六个小碟、6双筷子、电磁炉及锅各一个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习包饺子。
六、教法 、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 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平,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设计理念:实践是理论的指导,为了更好的掌握包饺子的方法,我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说教。)
2、总结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包饺子的经验,我先让学生谈谈擀皮和包饺子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在大屏幕上总结出注意事项让学生齐读领悟。
(设计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学生集体的智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包饺子方法。)
3、激活灵感 引发创新
为了能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创作饺子的欲望,我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形状独特、样子逼真的饺子图,有三菱饺子、鱼饺、葵花饺、蛤蜊饺,学生欣赏着一幅幅饺子作品图,口中连连称赞,不停的发出惊讶感叹之声,脸上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我趁热打铁,展开包饺子比赛。学生在包的同时,我巡视、指导、协助学生完成。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有好的作品。多种多样的饺子图为激发学生灵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经过我的提示,再通过进一步加工、改进、推陈出新,包出了有自己创意的饺子。)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利用投影将各小组的饺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并由小组长向大家介绍饺子的形状,拼出的图案、作品的名称。有的组拼出一盘开口笑饺子,有的组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开,还有的饺子作品被命名为五谷丰登。饺子作品既有创意又有深刻含义。我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我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如对第一组的饺子作品我是这样评价的:“瞧,你们的作品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
学生看着一盘盘来亲手做的饺子作品,更是兴高采烈。最后大家一致推举出最佳创意奖的获得者。此时,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激动。
(设计理念:本环节中,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
(四)品尝成果 畅谈感受
学生看着这一盘盘自己包的饺子垂涎三尺,当我宣布把饺子下锅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尝着香味四溢的饺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借此,我抓住机会,让学生畅谈感受。有的说:“原来包饺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后可要在劳动技能方面多锻炼。”有的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比平时香,我心里真是太高兴了。”还有的说:“通过活动,我明白了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劳动最光荣。”还有的说:“包饺子是一件高兴的事,尽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课堂中满是学生饱含深情的话语。
(设计理念:学生的情感在此升华,让本次活动的意义在此沉淀。)
(五)提出希望 延伸活动
在学生说出活动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营造了一个师生沟通的机会。“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掌握了一种劳动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动手、勤动脑、争取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6.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篇六
爱辉区新生乡 曾庆玲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教材,基于对整册教材的把握理解我将着重从:课标、教材的编写特点、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教材整合以及教学评价与建议五方面进行研说。
一、课标与教材内容:
一说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以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下面我将从四个学习领域解读课标对教材的基本要求:
在造型表现领域要求:认识与理解美术基本造型要素,通过对各种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主要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在对设计应用领域要求: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而对欣赏评述领域的要求则是: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使学生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综合探索领域的要求: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从而达到体验探究的愉悦和成功感。
2、教材的编写特点: 编写意图:
人美版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在科目编制中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养成,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与尝试,强调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美术学习活动的体验与认识。在 1
教材中,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美术创作活动,让学生选用多种媒材进行尝试美术创作,鼓励学生勇敢去做、去表现,音美结合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了熏陶。
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共有23课分为四大学习领域,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造型表现领域,《我们的社区》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画中的线条》、《会动的线条》让学生认识绘画的基本语言,体验线条绘画造型的特点;《大嘴怪》通过对怪物刻画、拓印了解版画的特殊效果;《橙色的画》、《绿色和紫色的画》学习间色的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彩墨游戏》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恐龙世界》、《吃虫草》、《一张奇特的脸》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要求学生能尝试不同工具材料的美术造型练习;《电脑美术——模板帮我们作画》通过欣赏感悟,初步认识电脑美术,学习利用电脑模板进行美术创作,《节日礼花》、《冰灯》体验了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有趣绘画技巧。
设计应用领域《卵石动物造型》、《威武的盾牌》两课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吉祥图案》、《有趣的造型》、《自制笔筒》、《交通工具》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的方法,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材料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领域属于审美教育,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中国龙》,引导学生欣赏、认识龙的造型特点,感受不同材料龙的美术作品的艺术效果,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合.探索领域里安排了《会变的盒子》、《变垃圾为宝》、《镂版画》三课内容,让学生通过纸盒的收集、观察、研究、制作等教学活动,了解相关知识,学习综合材料的运用和立体造型的方法。
3、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
造型表现领域包括《我们的社区》等14课内容,通过观察、回忆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设计应用领域包括《卵石动物造型》等6课内容,通过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多种特殊材料,掌握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创作能力。综合.探索领域里安排了《会变的盒子》等3课内容,培养学习综合材料的运用和立体造型的能力。欣赏.评述领域安排了《中国龙》1课,主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逻辑关系: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色彩知识;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等 8大方面的23课内容,以学习领域展开教学,教学的目标性明确,教师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把握。从这棵知识树不难看出每一个领域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密切相连的呈现。
就像教材中的《大嘴怪》、《一张神奇的脸》等几课主要体现了“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之间的联系这些课既强调自由表现又强调形成创意。而“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中国龙》、《彩墨游戏》这几课不仅体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又注重通过欣赏感受,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课件)又如《威武的盾牌》既体现“设计应用”的知识,也包含了“欣赏评述”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设计制作各种造型的盾牌还要求在欣赏基础上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领域”不仅容纳了以上三个学习领域,还整合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之间的联系,旨在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因此四大学习领域不仅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4、教材的整合:
本册教材以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由浅入深展开教学,以某一学习领域为主设计课题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加以升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学习才可能是生动的,才能真正把艺术溶于生活中去。
本学段与其他学段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个关系图可以看出,比如“设计应
用学习领域”:在第一学段中,针对低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多次提到“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各种“简单的组合和装饰”。到了第二学段,随着学生年龄和认知的增长,递进为“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第三学段,再递进为“进行设计与装饰”,意味着进入较高一级的层次。因此,三个学段在分段目标上则逐步形成“尝试”“学习” “运用”“体验活动乐趣”、“感受活动区别”、“美化身边环境”这样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深度的递进关系,三年级在整个学段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5、教学建议与评价:
1、教学建议:
本册教学重点是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教学难点是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在“读教材”时注重了学科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以局部为主;从图片到文字,以图片为主,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游戏规则,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活动。
针对三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
在造型表现领域里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备课,教具准备上,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在把握教材上,始终以引导学生观察为主,突出学生自主探究。
设计应用领域里教师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创设一定文化情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锻炼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资料的习惯,我们不能怕麻烦,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尝试电教化美术教学,开阔视野。
比如《卵石动物造型》可以让学生探究观察收集到的自然界中形态各异的卵石来代替我们的讲解,让学生看看、摸摸,并说说感受,如卵石给人光滑的感觉,4
通过形态比较想象不同卵石可以设计出的动物造型。课件欣赏自然界中各种形态的卵石。可以采用“魔术”的形式示范两种表现技法,给学生以神秘感,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感悟技法,这样不仅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学生还能积极的参与到美术课中来激发学习的兴趣。
综合探索领域非常注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
“欣赏·评述”领域多在随堂教学时提供给学生,重在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教师可以对作品中的内容、形式等要素进行指导性赏析,采用合作学习、完成作业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内在因素中的:触摸、看看、想想、说说、画画。
2、最后是对教学评价建议:
(1)首先是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是否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2)过程与方法上的评价: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是否尝试各种技法,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3)在情感价值观上: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4)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如在自评上我们可以采用问卷的形式,用星级来表现学生活动达成的程度。
这样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7.小学三年级英语说课稿 篇七
《My home》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家”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展开的。这节课为新授课,是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也是A部分的第一课时,有Let’s learn和Let’s do。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要学习有关房间的五个单词及进行简单的对家的介绍。句型Go to…和五个房间有关的动作短语,这些短词汇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与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本节课掌握程度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本单元后阶段有关“描述和询问东西在哪里”的对话和故事的掌握,在本单元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依据本单元的话题,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能够听说,认读五个新单词“study living room. Kitchen,bathroom,bedroom.”
(二) 能听懂“let’s do”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能用“Thisis my home,This is a living room...”句型简单介绍房子。
(三)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自己未来的家居。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三维”目标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而且目标具体,可检测。
由于本课是第四单元的新授课,将训练学生听、说、认读新单词的能力以及听懂“Let’s do”部分中指令并做相应的动作为教学重点。
《My home》part A Let’s do通过单词及指令的学习和掌握,能综合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并描述卧室中的物件,并能据此编出对话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利用直观,实用的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许文胜兴趣,制作了课件,利用多媒体优势,创设佳境,在教法总体构思上注重学生听、说、唱、玩、演几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采用直观教学法,TPR活动教学法,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训练和形成学生的英语能力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仔细听音,观察老师发音口型,认真模仿,让学生分组练习,用玩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运用英语交际沟通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在整个教学过程预设分为“复习热身—新课呈现—趣味操练—扩展练习”四个环节。
1、Warm—up(复习热身)
放一曲歌曲《Hello》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引出本课主人公Amy向大家打招呼。
设计意图: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复习学过的英语,一是舒缓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准备上课的兴趣,使他们能尽快地融入英语课堂学习的氛围,为新课的导入作铺垫。
2、新课呈现(Presentetion)
(1)导入“Everyonehas a home,Iove my home,do you love your home?”的提问·引出课题“My home”。
(2)呈现PPT一栋房子,通过老师提问“This is my study,it’s so big”通过引导,引出“study”,使学生认读,并作出“Read a book”的动作,使“study — read a book”相结合。
(3)、T:Finish reading I’m tired(作累状)引出“living room”并做出“watchTv”使“living room — watch Tv”相结合。
(4)、T:After a rest.I’m hungry(作饿状)引出“kitchen”并做出“have a snack”使“kitchen — have a snack”相结合。
(5)、T:It’s too late.I want to sleep,But first,I’ll take a shower(作洗澡状)引出“bathroom”单词,使“takea shower—bathroom”.
(6)、T:“Where there is the bed”?we sleep in a bedroom(作动作)引出“bedroom”使“bedroom —have a sleep”相结合.
意图设计:整个新授环节,我采用了英语学习生活化、情景化等方式,由学生熟悉的家引出新单词的教学,使单词新授子自然的生活规律中完成,利用多媒体生动画面,给学生以视觉享受,从而结合语境自然地理解了单词词义,同时,单词教学有效地结合了“Let’s do”部分,并结合句子教学,使单词教学部枯燥乏味。
3、趣味操练(practice)
(1)看谁反应快,教师出示单词卡,学生抢读
(2)同学表演“Let’s do”其他同学猜单词
(3)5个同学上台表演动作,猜他在哪个房间
设计意图:单词的教与学是基础,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戏活动有着天性的喜爱,变换几中活动形式,由易到难,极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发团队精神,促进和巩固单词的记忆,限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掀起课堂学习的高潮。
4、扩展练习
(1)设计自己的房子,并对房子进行说明
(2)老师示范,引导学生用“This is my home / you kan see a / Iove my home ”句型描述自己的设计。
(3)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单词及以前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统一。
5、说板书
8.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八
这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主题为“细心观察”,而《花钟》这一课紧扣主题,按照“描述现象——揭示问题——生活运用”这样的思路行文。第1自然段说明了一天当中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第2自然段说明各种各样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也各异,第3自然段讲述了植物学家将这个原理用在实际生活当中,修建了一个有趣的“花钟”。
三年级的孩子对时钟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能认读时钟所表示的时间,所以也就有自行整理和理解文中花开的时间顺序及其原因的能力。但是,对于文中描绘花钟的词语、句式等方面的欣赏,还是需要老师的引导。
基于对课文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花钟》一文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具体的课时目标是:
1.认识“芬、芳”等10个生字,会写“斗、芬、芳”13个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苏醒”等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通过学习,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
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教学重点:感悟描写鲜花开放所用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词句表达同一意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将语文、数学、科学三门学科知识进行巧妙的融合,由动态的视频以及色彩鲜艳的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识字学词。在课堂中淡化老师教的痕迹,更多的让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在和老师的对话中有所收获。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积极展开思考,着重推敲、品读重点句段,并尝试着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2.学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整体把握文章、仔细品读词句、反复朗读感悟等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的双方面收获。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采取的教学手段是视频的播放和图片的欣赏,在视觉、听觉上让学生感受花开的过程和花的种类繁多,并且能够用一个形容词或一句话来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真实想法。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能会说出本篇课文中的“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词语,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花钟》。
2.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首先,我会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提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然后,多媒体展示生字词。生字词分为会认和会写两部分,会认的部分只要求会组词,能够准确地拼读,会写部分是语文工具性的重要体现,按照新课程标准要
求,必须熟练掌握,包括准确拼读,正确书写,应用组词。
3.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首先,还是学生的自主阅读,因为阅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理解文意的重要方式。接着,抛出第一个问题:美丽的“花钟”上有哪些花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会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找有几种花。几分钟后,提问学生,并在课件上展示课文第1自然段提到的9种花,让学生一一辨认。此时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应该会十分高涨,顺势抛出第二个问题: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让学生再一次读第1自然段,这次的重点是找到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分别是几点。先让学生同桌交流,再请几位学生个别朗读,并展示花钟图,询问全班学生几点钟各是什么花开放,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接下来,在“说一说”的环节里,着重解决教学重难点,即感悟课文描写鲜花开放所用的不同表达方式,这也是课后习题的要求。我会以牵牛花的描述为例,启发学生进行比较、推敲、朗读,使学生感悟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并自主、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描写其他种类花的开放的。
4.激趣拓展,片段仿写。
我找到了各个时段开放的各种花的图片,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意在让学生感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初步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与此同时,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也来写一种或两种花的开放,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深入学习,分析原因。
9.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 篇九
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留住秋天》一课属于“造型 表现”课。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撕、折、画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动手拼一拼,贴一贴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形式。本节课通过展示秋天的景色,突出叶子的形态与色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
视频短片,各种形态的叶子,贴画作品集、胶水、剪刀等。
四、教学重难点
a、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感知秋天叶子的色彩及其形态,感受秋天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留住秋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b、本节课的难点是:通过变换、拼摆、涂色进行拓印等多种形式来表现秋天。留住秋天,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学生对美的表现力。
五、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从三个领域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橘子园,柿子林,枫叶林 让学生寻找不同的叶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秋天。
2、操作领域:学会用拼、贴、摆、涂色、拓印等方法来拼贴成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六、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引导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学法主要是采用观察与动手制作。
七、说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引入部分
用视频短片引人,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充满诱惑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进秋天的景象中去。从而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热情。
(二)指导教学
1、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叶子,说说都收集了哪些形状的树叶?(这一目的是让学生对形状的了解与判断,学会观察)
2、师出示几种树叶,请学生观察叶子的外形,说说你觉得像什么?
(鼓励学生多说,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展开学生的联想。)
3、说说秋天的主要色调是冷的还是暖的,以什么颜色为主。(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4、你知道这些叶子能做成什么图案吗?课件出示范画。想知道怎么做的吗?
5、教师示范
这个环节在整堂课中尤为重要,教师应分步讲解树叶拼贴画的具体制作步骤,以金鱼的制作步骤为例(根据叶子外形联想,找合适的叶子反复尝试组合,最后拼摆成形,分析树叶颜色搭配,利用剩余树叶进行环境添加)
首先课件出示制作的步骤:
①:压平、观察。
②:拼贴、修剪。
③:整理、完成。
然后讲述树叶贴画的几个注意事项:
①:构图要饱满
②:画面要完整
③:颜色搭配好。
最后提出制作要求:
①:制作过程中注意整洁、保持良好环境。
②:展开联想,每人制作一幅与众不同的树叶拼贴画。
③:完成后给你的作品想个好听的名字,用树叶拼贴或绘
画的形式装饰在你的作品上。
6、按要求,自由发挥制作一幅以树叶为材料的拼贴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对美的追求)
10.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感恩于心 回报于行》。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评价、活动反思、活动延伸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活动背景
古训云:“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但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娇生惯养,百般呵护。致使他们: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接受,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感恩。为了擦亮学生蒙尘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并结合学校正在开展践行的《感恩》德育教育活动,我决定开展一次以“感恩于心 回报于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了本次活动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观察、表达、倾听、习作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采访记录、调查问卷等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感悟到父母之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主题确定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一)主题确定阶段
确定活动内容,安排时间一课时。
(二)活动准备阶段
学生按照兴趣、特长自由构建合作小组,并给小组命名。制定活动计划,探讨活动方法。安排时间一课时。
(三)活动实施阶段
各小组采访、调查、搜集、整理资料。安排时间2个星期。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我始终用灵活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保持较高的热情和信心,快乐地去实践,去活动。并且经常强调: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小组同学团结合作。
(四)总结交流阶段
汇报交流,成果展示。安排时间一课时。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我班的《感恩于心 回报于行》成果汇报。本次班会分为三个环节:
1.创设情境 引发话题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恩情怀,活动之前,我播放了一段地震中的感人视频,以此激活他们的交流欲望。(播放视频)由这则视频让学生深刻地感受(播放班会视频)从大灾大难中的母爱壮举过渡到平常生活中的父母之爱,自然而然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汇报交流 真情互动
在两个星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快乐地忙碌着、体验着、探索者、收获着。各小组分别展示汇报了他们的探究成果。
知恩组的同学根据任务设计了“我对父母知多少”和“父母对我知多少”的两份调查表,全班学生和家长根据调查表认真填写并制作了爱心小档案,这是知恩组的同学统计爱心小档案情况写下的调查报告。知恩组的同学还采访了部分家长并写下了记录。通过采访、调查,他们感觉父母太操心、太辛苦而自己对父母却缺乏了解、关心不够。忆恩组的同学也没闲着,这是他们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籍收集的感恩父母的名言和故事;颂恩组的同学也是忙得不亦乐乎。瞧,孩子们正在入情入境地吟咏诗歌《谢谢您,妈妈》,讲述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有他们的真情告白《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鲁冰花》和《妈妈我爱您》。报恩组的同学更是忙得热火朝天,他们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倡议同学们拿出实际行动,感恩父母,报答养育之恩,并精心制作了感恩卡、手抄报。
3.感恩宣言 唱响感恩
展示汇报后,全体学生发自肺腑地宣读了《感恩宣言》,并真情演绎了《感恩的心》。
四、活动评价。
最后,同学们彼此交流着此次活动的体会和感受,并填写了活动收获卡,孩子们这样写道:“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懂得了要多关心、体贴父母,感恩父母。”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我的胆子变大了!“我养成了查阅资料的习惯。”“我提高了处理信息的能力”“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家长也深有感触地说:“这种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体验、交流中受到了教育。而我们做家长的也在这一过程中知道了孩子的心声,更明白了自身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此基础上,我们共同填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星级评估表》,上面有自评、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最后还评出了“孝敬星”5名。
五、活动反思:
一个个永恒的瞬间记录着孩子们那一颗颗真诚的感恩之心。他们真的懂事了,真的长大了!这次活动也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科整合并不难,而且整合后的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如:收集有关的资料,撰写心得、倡议书和调查报告等,这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通过上网查资料,这是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还有的学生统计调查各种数据和绘制统计图表,得出有用的信息,这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吟咏、歌唱,又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制作贺卡、心语卡,手抄报,又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当然,这一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不太受小组同学的欢迎;有的小组的展示形式简单单……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加以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天空中一定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六、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一位孩子送给我一束鲜花和一张贺卡,上面写道:“敬爱的石老师,谢谢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我要学会感恩生命中的一切!”是呀,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你的心志……于是,我
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可以生成新的课题。如: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11.小学综合实践一分钟说课稿 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江西省XX中心小学的刘XX。我说课的内容是省编综合实践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一分钟》。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共分为:选题背景、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 四个方面。本次活动共用时2周,约4个整课时完成。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一、选题背景(课件)
对于小学生有没有对一分钟的概念,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的价值是什么?一分钟看起来很短暂,可能不够做一道数学题,不够吃一顿饭,因此不被人重视,很少有人按分钟来计算时间。可是无数个一分钟加到一起,会等于什么呢?因此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受一分钟,从而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二、活动目标(课件)
根据确定的主题,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的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一分钟的长短,学会珍惜时间,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2、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3、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研究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课件)为完成上述的活动目标,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二是实施阶段,三是成果展示阶段。
三、活动过程
接下来我向大家重点汇报一下准备阶段的活动思路和具体做法。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活动,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但也不能忽视教师在活动中所起的指导作用,没有教师参与指导的放任自流的综合实践活动,必然是盲目无效的。因此我特别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生成性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提供解决方案。
1、游戏导入、生成主题(视频)
开题课上,我通过让学生做一个坚持一分钟伸直手臂的小游戏,并说说做完游戏的的感受,从而体会到一分钟的长短。这个游戏意在让孩子们知道一分钟的长短,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想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一分钟”的欲望,带着这种热情我和同学们确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生活中的一分钟”。
2、主题分解、确定子主题
接下来,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发言(课件),说一说自己想要了解生活中的一分钟的哪些内容?这些问题很杂很乱(课件)我指导学生将它们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四个小主题,(课件)分别是:一分钟的作用、自己体验生活中的一分钟、自己的一天、关于时间的名言和故事。
3、成立活动小组
4各子主题确定后,我们开始成立活动小组。
对同一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学自由结组,(课件)民主推选组长,这样四个小组就成立了。(课件)1组研究一分钟的作用,2组选择自己体验生活中的一分钟,3组研究的是生活中的一天,4组搜集关于时间的名言和故事。
4、制定活动计划(课件)小组成立后,我们开始制定活动计划。
一份合理的计划能使活动有目的、有顺序达到预定效果,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了活动计划的制定上,同时我引导学生应该从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时间、人员分工等方面细致地计划,并提供了活动计划表。介绍完活动计划表的填写方法后,各小组讨论活动方案,在这里我主要侧重于策略的指导,如:每一小组研究哪方面的内容,采用哪种方法等.5、小组内交流、设计计划(视频)
学生在小组间相互交流、互相补充。通过小组内交流,设计本组的计划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形成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6、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组内交流完成后,组长作为代表上台汇报,全班交流。(视频)
就这样各组分别汇报了活动计划,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发言、献计献策。(课件)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或问题,各组对计划做进一步修改,使活动计划更加完善、合理。
7、活动注意事项
为了使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更顺利,我提醒孩子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准备的过程中,除了及时了解各组的进度情况并加以指导外,我还提前对组长进行了培训,(课件)明确组长的责任,交给他们组织活动的方法。同时对小组或个人的表现及时评价,给予鼓励,使孩子们增添自信,体验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
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各组均陆续进入了活动的实施阶段。(课件)有的观察记录、有的外出采访、有的亲自实验„„收集了大量宝贵的材料。经过有效的整理成功地展示了他们的收获成果。(课件)
四、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的开展,我进行了如下反思:(课件)
在本次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自由结组,自行收集材料,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从而获得许多关于珍惜时间的知识。让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课堂﹑学校而是到生活中,到社会上,到人们中间去实事求是的调查了解在共同的活动中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学生们听说读写,口语交际,信息技术,美术等多方面知识的到了综合运用,真正体现了多学科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团体合作精神,使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会了真诚的与人沟通,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总结、实践、研究问题的学习方法。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领悟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自己决定活动成果呈现的方式,全面依靠学生、全面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探索、学习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做到“充分的放”。
但是,作为教师,在课程实施时,不能一味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造成指导缺失,而成为活动的旁观者,严重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本次活动在自由结组部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开始让学生凭兴趣选择小组,但自由结组后大部分学生集中在收集名言警句一组,而对于亲自体验一分钟这部分学生较少。原因是学生认为名言、故事好找,任务很轻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整,适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有一个培养的过程,自主能力不是老师一放手,学生就具备的,要经历有意识、有目标、长期指导的过程。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本课程的学习,只有在教师细致的指导下,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自主能力。因此教师也要做到“适当的收”。教师要适当发挥主导作用,做一个很好的引导者、一个友善的帮助者。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的任课教师应不断学习,为学生活动提供更优秀的方法指导和活动平台。不断地总结、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相信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一定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以上是我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过程的准备阶段的一些不太成熟的做法,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指正。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10-19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10-24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10-12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06-16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亿以内数的认识》09-21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期末考试试卷08-12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