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精选8篇)
1.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篇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素
学术水平(分值22)
围绕本学科文献整理与研究、内涵与外延的确定及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开展研究的工作情况,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同类学科中所处的水平和地位,其学术创新与特色,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学术水平提高的意义与作用,学术交流开展的情况。
学科队伍(分值16)
学科队伍结构状况和发展潜力,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的学术水平、学术思想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学科队伍人才的培养措施和效果。
人才培养(分值16)
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规模和水平;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课程建设水平。
科学研究(分值18)
承担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数量;科研成果的水平及国际国内对其的评价;科技成果、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显示度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条件建设(分值18)
仪器设备的数量、水平和管理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状况;部(局、省、区、直辖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图书信息、情报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情况;后勤保障的力度;学科自身建文史及自我发展的能力。
管理水平(分值10)
对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组织、运行、经费管理的状况与效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分值及内涵解释
一、指标体系分值
1.学术水平(22)
研究方向(3)学科水平(4)*创新与特色(6)学术影响(6)学术交流(3)
2.队伍建设(16)
队伍结构(4)
*学科带头人水平(4)学术带头人水平(3)
后备学术带头人水平(2)培养机制(3)
3.人才培养(16)
*高层次人才培养(8)课程建设(8)
4.科学研究(18)
*科研课题(6)
*科研成果与转化(7)论文及论著(5)
5.条件建设(18)
*基地建设(8)公共辅助体系(3)经费筹措能力(3)
仪器设备水平与应用(4)
6.管理水平(10)
*目标管理(3)
组织管理(2)运行管理(3)经费管理(2)
二、指标体系内涵解释
按A、B、C、D级打分,共100分。
A级:满分 B级:80%A C级:60%A D级:0分
1.学术水平(22)
研究方向(3)
A级:有3-5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有系列的国家级或省部级高级别科研课题及成果作为支撑。
C级:有3-5个研究方向,但仅有1个方向明确而稳定,有系列的国家级或省部级高级别科研课题及成果作为支撑。
学科水平(4)
A级:①完成了本学科文献的基础性整理和研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名词术语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工作,促进了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②研究生学位点建设健康发展;③学科水平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
C级:①完成了较少部分本学科文献的基础性整理和研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名词术语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工作,对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贡献较少;②研究生学位点建设有所进步;③学科水平达到国内较先进水平。
创新与特色(6)
A级:在中医药理论或实践或方法学方面有较多创新点,并在医、教、研领域创出特色,优势及成绩突出。
C级:在中医药理论或实践成方法学方面创新点较少,在医、教、研领域特色优势及成绩不明显。
学术影响(6)
A级:①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有较大贡献;②对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及实际运用有较大贡献(基础类学科在解决重大理论问题方面优势突出;临床类学科在业务工作量、质量与效益综合评价上优势突出;药学类学科中具有产业化能力的学科其产学研结合优势突出)。
C级:①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贡献较小;②对临床中医药水平提高与实际运用贡献较小(基础类学科在解决重大理论问题方面优势较小;临床类学科农业务工作量、质量与效益综合评价上优势较小;药学类学科具有产业化能力的学科其产学研结合优势较小。
学术交流(3)A级:①有完善的学术活动机制;②积极开展完全满足学科建设需要的国内外学术交流。C级:学术活动机制不健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较少,某些带头人或骨干人员在建设周期中从未外出参加过学术交流或学习。
2.队伍建设(16)
队伍结构(4)
A级:①学科人员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②45岁以下副高以上职称队伍整齐,在医、教、研方面具有较强能力。
C级:①学科人员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中有2-3种结构不合理;②45岁以下到副高以上职称队伍不齐。在医、教、研方面能力较弱。
*学科带头人水平(4)
A级:①具有高级的的职称、学历、研究生导师资格和学术团体任职;②具有很高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和培养指导能力。
C级:③具有较高的职称、学历、研究生导师资格和学术团体任职;②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一般,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培养指导能力。
学术带头人水平(3)
A级:①具有高级的的职称、学历、研究生导师资格和学术团体任职;②具有很高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具有很强的指导能力。
C级:③具有较高的职称、学历、研究生导师资格和学术团体任职;②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一般,指导能力一般。
后备学术带头人水平(2)
A级:①具有较高的的职称和学历;②具有较高学术能力、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较强参与协作能力。
C级:①职称或学历较高;②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和参与协作能力。培养机制(3)
A级:①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健全;②制度得以有效落实;③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水平提高较快。
C级:①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不完善;②制度落实不充分;③人才结构改善较慢,人水平提高较慢。
3.人才培养(16)
*高层次人才培养(8)A级:①积极探索本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健全制度和档案;②制度得以有效落实;③导师队伍强大,培养高层次人才师均数量合理;④人才培养质量很高。
C级:①各类制度和档案不够完善;②制度落实不充分;③导师队伍建设进步较慢,培养高层次人才数量较少;④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课程建设(8)A级:①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取得成绩,开展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改革;②重视教材和教参的层次和特色建设,重视新成果进教材工作;③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满足教学的需要;④制定完善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
C级:在以上四大项内容中虽均有所建设,但取得的成绩不明显,或在以上四项内容中有二项缺如。
4.科学研究(18)
科研课题(6)A级:①科研水平较高,研究思路和方法较新;②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或承担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③科研经费充足,满足科研需要。
C级:①有一定的科研水平;②未承担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但承担有一定数量的省部级普通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③科研经费不充足,部分满足科研需要。
*科研成果与转化(7)
A级:①高级别、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丰硕;②至少有一项国家级成果或两项省部级二等科研成果;③科研投入与成果产出合理而效益明显;④成果具有较强的转化能力,较好地直接或间接服务于中医药临床,属应用学科者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C级:①高级别、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较少;②无一项国家级成果;仅有一项省部级二等科研成果;③科研投入与成果产出合理;④成果具有一定的转化能力,能够间接服务于中医药临床,属应用学科者取得经济效益较少。
论文及论著(5)A级:①学科内骨干以上人员每年人均公开发表论文三篇,其中包括在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一篇;②被SCI、EI或ISTP收录一定数量的论文;③出版满足学科发展需要的、代表学科学术及发展水平的学术专著。
C级:三项内容两项未达标。
5.条件建设(18)
*基地建设(8)
A 级:①拥有支撑本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室或科研基地或工程中心或专科专病基地;②基地建设达到国家相关基地建设标准;③基地能够提供人才培养或科学研究或医疗保健的开方服务,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C级:①有研究室或科研基地或工程中心或专科专病基地,但建设相对滞后,未充分支撑本学科建设与发展;②基地能够提供人才培养或科学研究或医疗保健的开放服务,但社会和经济效益较少。
公共辅助体系(3)
A级:①拥有保证本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先进的图书、资料、网络及后勤保障辅助体系;②公共辅助体系的管理与运行完全满足本学科的需要。
C级:①学校的图书、资料、网络及后勤保障辅助体系部分保证本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②公共辅助体系的管理与运行部分满足本学科的需要。
经费筹措能力(3)
A级:①具有较强的经费筹措能力,渠道多;②开放服务民创收经费回投学科建设的比例大;③筹措经费充足,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自我发展的需要。
C级:①具有一定经费筹措能力,但渠道单一;②开放服务创收经费回投学科建设的比例低;③筹措经费部分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自我发展的需要。
仪器设备水平与应用(4)A级:①仪器设备根据建设需要能够及时更新和添置;②拥有满足本学科建设需要的基本仪器设备;③本学科仪器设备运转使用充分;④所在单位大型精密仪器的开放、管理与运行完全满足本学科建设的需要。
C级:四项内容二项未达标。
6.管理水平(10)
*目标管理(3)
A级:①制定出严谨、科学和具有战略意义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②规划中阶段性和中长期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书于对性强,能够突出本学科特色和解决本学科的关键问题;③实现目标的分解与任务分工工作落实。
C级:①制定有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②规划中阶段性和中长期的目标和任务较明确,对本学科特色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把握不足;③实现目标的分解与任务分工工作部分落实。或以上三大项内容中有二项缺如。
组织管理(2)A级:①学科建设领导组织健全;②领导小组积极发挥作用,倡导学术民主;③带头人、学术骨干团结协作;④学科带头人在第一线组织学科建设。
C级:以上四大项内容中有二项缺如。运行管理(3)A级:①在不同的组织管理层面均有完善的重点学科的管理规范;②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落实,运行协调有效;③实现围绕学科建设的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财务工作的多位一体;④落实协作建设单位的协作建设制度。
C级:在以上四大项内容中有二项未达要求。经费管理(2)
A级:③制订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制度;②落实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制度;③落实经费的投资与配套;④经费投入的重点突出。效益明显。
C级:在以上四大项内容中有二项不完备。
2.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篇二
随着现代高、新、特等建筑物的兴起,建筑企业施工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大。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体现在了建筑企业的各个环节,一些大的建筑企业通过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投入资金成立技术中心等方式来支持企业的科技项目研发。科技项目逐渐增加,科技项目完成情况及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建筑企业的重视。尤其随着我国科技项目管理体制的日臻完善,对科技项目的评估已成为提高项目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专业技术水平、改进科技项目决策和管理的重要途径。
后评估是科技项目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科技项目结项一段时间后项目成果的效益和影响逐步表现出来的时候进行的,是对科技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估。在科技项目后评估过程中,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估的关键。建筑企业科技项目主要为应用技术研究,如:超前或储备性科技研发项目;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项目;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与产业化项目等。因此,本文所指的科技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应用技术研究。
1 建筑企业的特点
由于建筑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技术及经济特点,决定了建筑企业存在许多行业特征,因此,建筑企业的科技项目后评估也应结合建筑企业的行业特点来进行。科技项目后评估中主要考虑建筑企业的以下几个特点:[1]
单件生产、订货生产决定了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多样性。每个建筑项目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功能,形成的外观、结构、形状都不尽相同,各具特点。因此每个建筑产品都有不同的规模、结构、造型和装饰,需要选用不同的材料和设备构成,施工的每一道工序又各不一样,产品的内容随着工程的不同,其复杂程度也不相同。
由于是露天作业且生产周期长,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建筑产品体积大,施工周期长,依附于土地,不可移动。建筑施工会对周边的环境、周围居民造成一定影响,有些环境影响甚至是长期的、永久的。因此,建筑业是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比较明显和突出的行业。
建筑产品对能源的消耗性大,节能是实现经济利益的关键因素。施工项目的投资额随项目的不同而不同,少则几百万,多则上亿元,建筑产品需要消耗和长期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筑产品的这种不动产决定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大,如果管理不善,容易造成工料的严重浪费,损失巨大。
建筑产品的社会性,时代性。一般的工业产品主要受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建筑产品除此之外还受到当地的社会、政治、文化、风俗以及历史、传统因素的综合影响。产品社会性的特征,也决定了后评估社会性、动态性的要求,并且对产品的环保需求特征十分明显。[2]
2 科技项目后评估原则
根据建筑企业的行业特点,设计建筑企业科技计划项目评价指标系统时,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
系统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从不同侧面构成整体结构,这种结构体现出复杂、相关、递进的关系。形成的指标体系从系统的角度,能全面地、综合地反映评估项目的整体情况。指标的主要因素既能反映直接效果又反映间接效果,保证综合评估的全面和可信度。
可比性原则。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综合评估只有通过科技项目之间、指标之间相互比较,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而建筑产品又具有单件性、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必须考虑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和通用性,还要考虑后评估与前评估、过程评估指标之间的可比性。
可行性原则。设计指标系统既要从理论上注意它的完整性与科学性,又要注意到它在现实中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所设计的指标系统应该能准确、可靠、简洁地描述评估对象和实现评估目的。
整体优化原则。对科技项目的综合评价也面临着多目标的决策,因此不能用局限性较大的单一指标进行评价,而要建立一套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的指标系统来反映科技项目的总体绩效。突出有限目标,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就是整体优化原则的核心。
动态完善原则。对科技项目的评估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完善的动态任务,特别是针对社会性较强的建筑行业。坚持动态完善原则,根据科技项目管理的新要求和科技评估方法的变化,逐年修订指标系统和权重系数,就可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各科技项目执行的总体绩效,就可以避免因仅仅关注某一年份的评价结果而出现的偶然性结果。
3 指标体系[4,5]
通过对建筑企业的特点分析以及项目后评估原则分析,得出科技项目所涉及的组织、人员、资金、文档、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等内容是后评估的主要内容。同时,建筑企业科技项目成果有很强的社会性,社会效益也是考察重点。因此,建筑企业科技项目后评估体系应包括:技术价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这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3.1 技术价值[6]
技术价值是反映项目成果价值的重要指标,技术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大小。对应用技术成果而言,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又集中体现在其创新程度和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上。技术价值指标体系,主要是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市场价值及应用推广前景、项目成果奖项等指标。
3.1.1 技术先进性
技术的先进性主要从科技成果本身达到的水平、研究与实验方法的先进性上考察。包括项目起点水平,指项目在该技术领域的研究起点;技术指标水平,由该指标水平需与同类技术相比较得出;研究与实验方法先进性,指所采用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法的先进程度,需与已知研究与实验方法相比较得出。技术的先进性水平可用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等来衡量。
3.1.2 创新性
创新性主要从技术的创新深度、创新难度和创新广度三个方面来评估。
创新深度,指研究本身的新见解,考察成果本身新见解所占的份量。除研究成果本身的创新深度外,还包括研究方法创新深度,研究方法伴随着项目研究的始终,其创新程度往往影响成果的水平和研究效率等,该指标主要从对已有研究方法可借鉴的程度去评价。技术创新是国际首创、国内首创或是重大技术改进、一般技术改进,由此来反映技术创新的深度。
创新难度,由问题研究难度和相关研究可借鉴程度来衡量。课题研究难度主要是指所提问题已被解决或攻破的程度,它对考察创新难度有一定意义。相关研究可借鉴程度,指其它研究成果可为本研究所借鉴的程度。
创新广度,通过创新点涉及面和创新点影响力两方面来考察。创新点涉及面,指创新点所影响到的领域,如是跨学科领域的研究、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还是仅限于单领域内的研究;创新点影响力,指创新对建筑领域影响程度的大小。
3.1.3 实用性
实用性指标反映研究成果的实用程度。一项成果的实用性如何,主要从四个方面考察评估:社会需求、技术成熟度、技术数据准确性、技术资料完整性。
社会需求。一项成果是否具实用性,首先要看社会是否需求,考察的标准是看其社会需求的程度。该指标结果可通过社会调查问卷、相关专家咨询、相关技术成果类比等方式取得。
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度如何,将决定成果是否具有实用性。成熟度是指成果所处的阶段,是实验室初步结果、中试结果,还是最终成果等。技术成熟度关系到建筑施工的成败,由于建筑工程投资金额巨大,只有完全成熟的技术才有可能被应用。
技术数据准确性,评价标准是看其数据是否完整,所缺乏数据的重要性及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技术数据准确性关系到建筑施工的安全性,缺乏重要性数据、误差过大等,均不可应用到建筑中。
技术资料完整性,主要看其成果所需资料是否齐全,对指导推广应用是否有影响等。
3.1.4 应用推广前景
应用推广前景是反映技术应用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潜力的大小用推广领域的范围、技术寿命的长短、推广应用难度及负作用来评价。这项指标大多数属于预测性指标。
成果推广应用领域,评价标准是看其在建筑施工或社会系统推广应用的面积程度。
成果技术寿命,根据成果的创新程度、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来预测。技术寿命是一个相对时间,应与其他技术成果的寿命相比较,得出一个技术寿命区间来评估技术寿命是否符合要求。
推广应用难度,指推广应用的条件是否具备,包括理论、实验和基础条件两个方面。对应用而言,理论上及实验上需改进的程度;是否需要有较多的配套条件,现实是否能解决这些条件等需要进行评估。
负作用,是决定应用前景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考察负作用的影响程度及弥补的可能性。若一项成果预期其推广应用后将产生重大而现实又难以弥补的负作用,例如环境污染、安全性低、破坏历史古迹等,即使其经济效益很大,也失去了实际应用的意义。
3.1.5 成果奖项
项目成果奖项主要包括参与人员发表或出版的与成果有关的论文,获得的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专利、工法、标准、著作等知识产权。这些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项目的成功度,成果奖项越多说明该项目得到国家、行业、企业的认可越多。论文、科技成果奖励、工法和技术标准,根据其等级高低评分。著作、专利根据数量多少评分。没有得到相关认证的成果不予评分。
论文分为:三大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国际期刊或会议录上发表论文;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其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的论文。
科技成果奖励分为国家级奖励,省部级奖励和公司奖励三个等级。
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工法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国家级、二级为省(部)级、三级为企业级。[7]
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管理体制。
著作包括:文字作品及口述作品;摄影、录像作品;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包括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单项技术、成套技术等);工程施工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形式作品。
3.2 经济效益
经济盈利是企业进行科技项目研究的直接目的,因此经济效益评估是科技项目评估的一个重要部分。一项研究是否有经济效益,直接决定着该研究成果是否能被应用。经济效益指标主要评估项目成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3.2.1 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是反映项目为企业带来的财务收益,包括研究开发方和成果应用方的投入产出效果、投资回收期。
研究开发方投入产出效果,指研究开发方为该项成果的研究开发所投入的资金与产出效益之比的大小及绝对产出效益的情况。
成果应用方投入产出效果,指应用用户为使用该成果(包括购买该成果及配套条件所需的费用)所投入的资金与其产出效益之比的大小及绝对产出效益情况。
研究开发方投资回收期,指研究开发方为项目研究所投入资金的回收时间。
成果应用方投资回收期,指应用方为购买成果及使用成果所投入资金的回收时间。
投入产出的高低可参考其他项目及开发方、应用方的预期评估。因此,财务收益后评估指标还应在同度量的基础上与前评估中预测的财务效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偏离的原因,得出财务评价结论,以吸取其经验教训,提高今后项目财务预测水平和项目科学化决策水平。
3.2.2 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包括:科技成果所带来的客户满意度提高,技术对提高安全生产所发挥的作用等。
客户满意度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才能提高企业知名度,进而实现企业品牌效应。客户满意度指标可间接反映企业潜在收益,该指标可通过客户调查取得。
安全生产是建筑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更重视的一项指标,考察科技成果能否运用到安全生产实践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主要体现在建筑施工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
3.3 社会效益
建筑企业科技项目社会效益评估主要评估项目成果对建筑业和对社会的影响。项目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环境的影响、对资源的利用、对就业机会的影响和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等方面。
对推动我国建筑业进步的影响,评价标准主要从对我国建筑业技术突破的广度和深度,对我国建筑业发展影响及贡献的大小来考察。给我国建筑业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显著积极影响、一定积极影响、影响不大。
对环境的影响,反映技术成果能否改善施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的影响。具体包括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治理,对自然景观、绿化的影响,对森林植被的影响等方面。这些方面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来考察:改善环境、保护环境、对环境无污染。
对资源的利用反映技术成果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综合利用、节约资源的程度,是体现绿色施工、节能减排的关键点。包括节材与材料资源的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等方面。对这些资源的利用可分为三个层次来考察:利用污染性废物、利用再生资源、利用有限资源。
对居民的影响主要评估应用技术成果对周围居民的影响程度。建筑施工对居民的影响主要包括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放弃物污染、光污染等。对居民的影响程度可分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对居民生活质量无影响、降低居民生活质量。
3.4 组织管理
评估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建设与落实对科技项目的影响。评估和分析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与科技项目各种产出关系的关联度。组织管理是以立项决策、过程管理、经费使用、科技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来设置评估指标。
立项科学性主要从立项依据充分性、应用的科学原理准确性、研究目标合理性、技术路线可行性、技术能力与研究基础保障性等方面来衡量。
过程管理考察项目进度是否按计划执行,是否如期完成阶段目标。主要考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经费使用主要考察经费开支的合理程度,指经费开支与研究难度、规模、重要性的匹配程度。
资源优化配置,指人员、设备、科技信息等公司内外部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效果和效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情况。
3.5 人才培养
建筑企业的技术中心是为企业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技术人员通过参与各种科技项目不断提高科研能力,进而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人才培养分指标体系主要分析科技项目实施对企业人员技术水平水平提高、人才储备的贡献情况,充分体现“科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人才战略思想。考察技术水平提高和人才储备这两点,可通过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员的职位晋升情况、年龄结构来评估。因此,人才培养分指标体系主要评估项目参与人员由于参与该项目后职位晋升比例和中青年参与项目的比例。
4 总结
系统地分析和评估建筑企业科技项目,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既是对企业已完成工作的总结,又是对今后工作的指导借鉴。开展科技项目后评估,对于建筑企业考察科技项目开展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科技项目管理方法、激励企业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积极创新、促进企业创新工作良性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研究了科技项目后评估理论及建筑企业的行业特点以后将两者结合,提出了符合建筑企业特点的科技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但只有评估指标还不能完成整个后评估工作,对于建筑企业不同类型的应用技术研究型科技项目,如:超前或储备性科技研发项目,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项目,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与产业化项目等,对各指标的倾向有所不同,各指标的权重也不尽相同。下一步将针对指标体系提出合适的评估方法,并以实证分析验证有效性,进而形成完整的建筑企业科技项目后评估。
摘要:以建筑企业应用技术研究型科技项目为研究对象,提出科技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以提高建筑企业科技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项目管理科学性。分析得出技术价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是建筑企业科技项目后评估的五个重要指标体系。五大指标体系分别下分二级、三级指标,形成了系统而全面的科技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对建筑企业实施科技项目后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企业,科技项目,后评估
参考文献
[1]曹玉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09:12-13.
[2]侯起阳.建筑施工企业环境管理措施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2009:1-7.
[3]于成刚,梅姝娥.科技项目后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J].经营管理,2008(6):84-85.
[4]丁宝奎,张力晨.电力企业科技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与例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197-198.
[5]刘海贤等.电信运营企业科技项目后评估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0,9(9):70-73.
[6]林强.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179-194.
[7]建筑施工企业工法管理办法1996年3月22日建建[1996]163号文颁布.
[8]方小东.事先、事中、事后、跟踪评估在料技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江苏科技信息,2005(3):20-21.
[9]宓众.科技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后评估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20-31.
3.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形成之探讨 篇三
摘要:本文初步归纳、总结和构建了项目管理的认证评估体系架构,按层次逐一叙述了项目管理各项认证评估的简要内容,阐述了它们在实际活动中的作用和应用。
关键词: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项目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应用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和艺术。项目管理的实践性、应用性的体现是多维的,但不论从内容、规模,还是从结构性、科学性上看,它特别突出地表现在项目管理认证评估方面。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形成速度之快、所显现出的完备性和综合性,是管理领域其它任何学科都相形见绌的。
本文拟对目前发展和形成中的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做一初步的归纳和概括。
一、项目管理评估体系架构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自古有之,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项目管理,是上世纪80年代,以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发布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简称PMBOK)为标志后,方被人们所认可。项目管理共性标准研究的初衷之一,是为认证评估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资质能力而引发的。自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对第一批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进行资格考试到现在仅25年,项目管理的认证评估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相对于其它评估最完备的认证评估体系。下面我们从结构化、系统化的观念出发,试图对项目管理的论证评估体系作一总结和归纳(详见图1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结构)。从图可以看出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个对象及五种形式。
由于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与实践层面的密切联系,加之项目管理认证评估对象不同与认证评估机制的内在需求,项目管理认证评估首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管理的主体一一项目管理专业人员,二是项目管理的客体一一项目。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从这两个方向出发,进行了极具开拓性的实践,同时在理论层面对认证评估的内容、流程、指标、形式、方法和评估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开发,使得项目管理认证评估在顶层构建上体现出了体系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无论从内容构成还是从实践发展的顺序上,都十分清晰地显示出结构上的多层次性和逐级递进的特点。一是项目管理认证评估首先从对项目管理专业人员本身的认证开始,然后逐渐发展到对单一项目管理能力的评估和对组织级项目管理能力的评估;二是对应这三个层次,再作进一步的开拓,表现为五个层次的内容,即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最初是对项目管理主体——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知识能力的认证,然后发展到对项目经理胜任能力的评估,再发展到对项目管理客体——单一项目管理水平的评估,最后是对项目集、项目组合管理综合水平的评估。
针对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的五个层次,项目管理的认证评估在具体实施中表现为四种形式和做法:一是目前在世界多个国家开展的对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如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PMP认证,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IPMP认证。二是建立在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颁布的项目经理胜任能力发展构架及标准(简称PM CD),所提供的对项目经理个人能力发展的评估。三是对单一项目管理水平的评估。四是对项目集、项目组合管理水平的评估。
二、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认证
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认证评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这是对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知识及资质的认证,二是对项目经理胜任能力的评估,主要是对项目经理实际能力的评价,前者以静态考试评测为主要形式,后者则以实际工作表现的动态评价为主要形式。
对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资质认证,目前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启动了这项工作,很多国家结合本国实际建立了项目管理认证体系,但从全球范围看,权威且影响较大的,尚属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PMP认证和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IPMP认证。
(一)PMP认证
PMP认证是全球范围内启动最早和认可度较高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首家获得了ISO9001认证的项目管理培训与评测。PMP考试命题遵循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制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这是国际公认的项目管理标准。PMP认证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高度的垒球一致性,PMP认证考试以11种语言在150多个国家实行。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PMP不断增强认证的严密性和信誉度,近年来对认证机制作了全面的改进,在衡量被认证人员知识水平的同时,加强了实践经验、实际能力和职业规范的考察和评估。一是对报考者的资格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二是更加严格的审查申请过程和内容,三是考试增加了基于情景问题的数目,四是采用了不记分的预备考试问题。
(二)lPMP认证
IPMP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在全球推行的对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资质认证。1992年,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开始建立国际性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证书制,1996年开发了国际项目管理能力基准(IPMA Competence BaselineICB),1998年正式在各会员国实施。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项目管理能力基准ICB3.0包括:技术能力、行为能力和环境能力三个相关的能力模块和46个要素;技术能力的20个要素,涉及专业人员从事项目管理所进行的工作内容;行为能力的15个要素,涉及管理项目、大型项目、项目组合中个人以及团体之间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力的11个要素,涉及项目管理与项目环境,尤其是长期性组织间的交互作用。对每一个能力要素,都进行知识和经验的评测,采用了从O(没有能力)至10(最好的专家)的分值度量方法。 IPMP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有4个级别:分为A级(国际特级项目经理)、B级(国际高级项目经理)、C级(国际项目管理)、D级(国际助理项目经理)。IPMP是以对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能力水平的综合评估认定,特别强调:能力=知识+经验+个人素质。
(三)项目经理胜任能力评估
该评估是对项目经理在实践层面的考核与评价,具体主要体现在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所开发的项目经理能力体系。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于2002年推出了项目经理胜任能力发展框架(PMCD),它由三部分组成:项目管理知识、项目管理应用、个人能力。其中项目管理知识和项目管理应用方面的要素,是根据项目管理的5个流程和9大知识领域交叉所组成(见表1)。评价操作时,针对每个交叉格的内容分为4级进行评估。
表1项目经理胜任能力知识,应用评价表
个人能力划分为六个方面,针对每个方面,又进一步细分,共有19个能力元素。在每个能力元素上,也按照四个级别进行评估(见表2)。
三、单一项目管理评估
项目管理评估体系对单一项目管理的评估,集中体现在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开发的项目管理“卓越模型”。卓越项目模型分为项目管理和项目成果两个部分,各占500分值,其中包括9项评估标准,根据权重配以不同的分值(见图2)。
四、组织级项目管理评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项目集、项目组合管理越来越成为影响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对此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开发了项目集、项目组合管理标准。这两个标准对于项目集、项目组合管理的水平具有一定的评估功能,但严格地说它是一个项目集、项目组合管理的实践标准,对组织级(项目集、项目组合)管理能力的评估,主要体现在“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简称OPM3)的功能和作用方面。
2003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推出了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PM3是一个三维模型,一维是项目管理成熟过程的标准化、可测量、可控制和持续改进的四个梯级;二维是项目管理五个基本过程和九大知识领域;三维是既包括单一项目管理成果成功交付,更主要的是指项目集、项目组合管理能力在内的项目管理三个层次。0PM3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开发了586种最佳实践模型,2109种核心能力,2184种关键产出结果。
OPM3特别关注组织层面的项目管理,它不仅描述了组织获得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系和过程,还提供了对组织级项目管理能力度量与评价的途径和方法,其基本结构和内容(见图3)。
纵观人类管理史,“评估或评价”问题,历来是人们社会实践及相关理论或学科。所关注与研究的一个热点难点,而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却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性为驱力,似乎在不经意间便以近似完整形象凸显于世,让人们有一种呼之欲出和水到渠成的感觉。随着社会需求和项目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认证评估体系,必将在从业人员和理论工作者的努力下,变得更加科学、规范和完善。
4.党建评估指标体系 篇四
1.党委对学校工作的领导150分 1-1 办学方向 与决策 60分
1-1-1[1] 全面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校定位准确,事业发展目标明确,符合实际。(30分)1-1-2[2] 坚持党委在学校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认真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行使职权。(30分)1-2 改革和事业发展 90分
1-2-1[3] 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握高等教育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坚持以改革与创新促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适时推出改革方案,不断解决学校发展建设中的实际问题。(15分)
1-2-2[4] 有学科专业建设规划,重视重点学科建设,学科结构合理,符合学校实际,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形成若干特色明显和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15分)1-2-3[5]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强校战略,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发展环境良好,引进、培养、管理、服务工作到位。(10分)
1-2-4[6] 有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措施有力,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已经形成。(15分)1-2-5[7] 重视学生培养,办学层次合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学校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15分)1-2-6[8] 重视知识创新,加强科学研究、科研基地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产、学、研相结合并协调发展。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重点大学有一批影响大的科研成果,并实施转化与服务,为北京和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15分)1-2-7[9] 重视和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时通过网络、简报等多种形式将学校党建工作信息等报上级有关部门。(5分)2-3 干部队伍建设60分
2-3-1[16]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做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20分)2-3-2[17] 重视中层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坚持干部上岗培训和在岗教育,中层干部任期内必须参加集中学习培训,学习教育计划严密,学习培训措施落实。干部培训有制度、有计划。(10分)2-3-3[18] 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管理、监督。坚持定期考核,各项考核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谈话制度、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述职述廉等管理、监督制度落实到位。(10分)2-3-4[19] 中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规划,培养措施明确、落实,队伍结构合理。(10分)2-3-5[20] 本着高效、精干的原则,按规定要求配备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党务政工干部队伍相对稳定;重视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和素质的提高,党委有规划和措施,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党务政工干部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有论文、有成果。(10分)3.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150分 3-1 党委领导和指导 20分
3-1-1[21]党委重视院(系)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建设,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坚持检查考核制度和表彰先进制度;定期听取基层组织工作汇报并专题研究,及时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党委书记、副书记每年定点联系1-2个院(系)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20分)3-2 组织机构设置20分
3-2-1[22] 合理设置党的工作机构,保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检工作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等工作部门健全;独立设置部门应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合署办公部门,党委各职能部门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10分)3-2-2[23] 党的工作机构部门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健全;有工作计划、总结及落实措施;贯彻执行党委的决定,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成效较好。重视改善职能部门的工作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10分)3-3 党总支、党支部建设与作用 35分
3-4-1[28] 定期调研分析党员思想状况,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确保党员每年的理论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主题,突出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这一重点,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落实教育责任,确保教育效果。(10分)3-4-2[29] 党内生活制度健全,每月至少一次组织活动,每学期初或期末一次集中的组织生活。领导干部按规定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要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8分)
3-4-3[30] 发展党内民主,逐步推行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的正当权利,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关心党员的成长成才,为党员解决实际困难。(7分)
3-4-4[31]认真组织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拓展联系途径,丰富服务内容,努力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分)3-4-5[32]做好党内信息管理工作,及时准确上报党内统计报表,并做好党内统计分析报告。按照规定认真做好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工作。(5分)
3-5 发展党员工作30分
3-5-1[33] 校党委有党员发展规划,院(系)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有发展计划;规范发展程序,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环节、手续完备,保证党员质量;加强培养教育,把培养教育贯穿发展党员工作全过程;按规定配备专、兼职组织员;入党积极分子经党校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10分)3-5-2[34] 校党委、院(系)党委(党总支)、教师党支部有青年教师发展党员专项计划,思路明确,措施落实;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党员比例不低于35%。(10分)3-6 党校建设10分
3-6-1[36] 党委重视党校工作,定期研究。党校各项工作有保障,办学方向明确,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干部各类班次健全,有教学培训计划及工作总结,教学培训效果突出。(10分)4.党风廉政建设90分 4-1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40分
4-1-1[37]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结合实际,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纳入党委计划,并与学校工作一起部署、落实、检查和考核。(10分)4-1-2[38] 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政正职做到“五个亲自”、班子成员做到“三个抓好”、牵头部门做到“三个必须”、协办单位做到“两个确保”。(20分)4-1-3[39] 建立健全校、院系(处)两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其配套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10分)注:“五个亲自”为:亲自组织分解当年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亲自主持召开两次以上领导班子专题会议、亲自批阅重要信访件、亲自检查一至两个下属单位执行责任制的情况、亲自组织召开本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三个抓好”为:抓好自己分管的党风廉政建设专项工作的落实;抓好分管部门、单位党政“一把手”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分管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突出问题的解决。“三个必须”为:必须结合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必须从自己的实际业务出发,有针对性地作出具体安排,真正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必须与各协办单位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责任追究问题。“两个确保” 为:确保责任主体工作到位,确保协办任务按时保质完成。4-2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15分
4-2-1[40] 严格遵守“三重一大”制度,模范遵守各项廉洁自律规定。管好自己的亲属和分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以权谋私。(15分)4-3 查处案件和纠风 15分
4-3-1[41] 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避免重复访、越级访的发生,办结率高。有案必查,依纪依法办案,确保办案质量,办案综合效应显著。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措施得力,效果显著。(15分)4-4 源头治理20分
4-4-1[42] 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廉政文化建设规划和措施具体,效果显著。结合实际开展校务公开,规范运作。强化对权、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作用。(20分)5.宣传思想政治工作150分 5-1 工作体制20分
5-1-1[43] 党委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及时贯彻中央和市委有关精神,定期研究,有明确的思路、计划、总结;规章制度健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师生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分)5-2 教职工思想教育 50分
5-2-1[44] 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师德教育,学习教育制度健全;及时了解和分析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动态,并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师德规范》等管理制度健全并有具体的工作方案,效果明显;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各种宣传媒体能有效运行,新闻宣传工作有力,学校的政治环境、舆论环境和文化环境好。(25分)5-2-2[45] 围绕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及时做好思想动员、统一认识工作,充分调动教职工投身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积极性。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方面上的共识度高。(15分)5-2-3[46] 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正确处理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矛盾,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10分)5-3 德育工作80分
5-3-1[47]认真落实加强和改进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不断完善教育内容,拓展德育途径,改进教育方法,针对性、实效性强。(30分)
5-3-2[48]认真实施中宣部、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方案,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建设,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教学效果较好。(20分)
5-3-3[49]德育队伍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经费投入和基本设施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状况良好,学生服务体系健全。(20分)6.安全稳定工作60分
6-1 领导重视及工作体制机制 12分
6-1-1[51]党委和行政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及时贯彻中央和市委有关精神,安全稳定工作列入学校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组织机构健全;按规定要求配备安全稳定工作干部。(12分)
6-2-1[52] 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科学;责任追究制落实。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12分)
6-2-2[53] 建立开展师生员工安全教育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日常安全教育活动不断线;大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实现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6分)
6-3-1[54] 安全防范基础设施齐全、完备、有效;有明确标准要求的要达到要求,没有明确标准要求的要做到有效、发挥作用;安全稳定工作经费得到保障;安全稳定工作机动经费落实。(18分)
6-4-1[55]学校突发事件处置机构健全、运转有效,快速反应队伍配置合理;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健全,信息报送及时准确。(12分)7.统战工作40分
7-1-1[56] 党委重视并定期专题研究统战工作,宣传贯彻上级统战工作精神,党校培训干部安排统战理论课。工作思路清楚,目标明确,每年有计划,有措施,有布置,有总结。(10分)7-2-1[57] 制定并落实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选拔和教育措施;有计划地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物担任校内各级领导职务;做好党外代表人物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推荐工作,各项工作深入扎实。(10分)7-3-1[58] 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支持和协助他们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他们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按照中国共产党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切实为民主党派开展工作创造条件。(10分)7-4-1[59] 宣传和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注意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关心和照顾少数民族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宣传执行国家和北京市有关维护归侨、侨眷权益的法规,组织归侨、侨眷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开展港澳台和海外的统战工作。(10分)8.老干部工作 40分
8-1-1[60] 学校重视老干部工作,认真落实《北京市老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成立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老干部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10分)8-2-1[61] 按规定认真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加强老干部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鼓励老干部自愿量力在学校改革发展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中发挥作用。(10分)
8-3-1[62] 按规定落实老干部的生活待遇,为老同志办实事,确保老干部“两费”和生活补贴及时发放,帮助老干部解决生活中的特殊困难,使老干部分享改革成果。(10分)
8-4-1[63] 老干部活动经费按规定拨付使用,老干部活动站室建设好,达到人均1平方米,管理有序,利用率高,老干部活动丰富多彩。(10分)
9.群众团体工作70分
9-1-1[64] 党委重视教代会工作,认真落实《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和《北京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试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程序规范,按期换届,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大会;学校依法保证教代会正确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权,学校关于办学思想、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教职工队伍建设以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能提交教代会讨论;代表比例合理,素质好;提案质量高;重视提案落实,提案处理落实率达到70%以上。(25分)9-2-1[65] 党委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研究工会工作,贯彻落实《工会法》,支持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按规定配备专职工会干部并落实有关待遇,工会负责人参加或列席学校有关重要会议;经费落实,活动场地有保证;工会履行职责良好,组织健全,“建家”规范,作用明显。(15分)9-3-1[66] 党委每学期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或专题研究共青团工作至少一次;团的各级组织机构健全,人员到位;经费和活动场地落实;团组织能充分发挥作用,推优工作好,学生社团管理规范,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30分)
10.特色工作100分
5.班干部评估指标体系表 篇五
为了使班级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使班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如下体系对全体班干部进行一次评估,望全班同学认真填写.A(优)B(良)C(差)
班长∶
1、不缺课,不迟到,不提前下课,包括早操晚自习()
2、团结全班同学,协助辅导员工作,领导全班建设良好的班风、使全班同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模范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协助任课老师维护教学纪律()
3、了解班内各种情况,并召集班委共同处理。()
4、每2周督促班委召开一次班委会或班会,认真处理班级内存在的一些问题;()
5、带领全班同学及时完成辅导员及其他有关部门和教师安排的工作;()
6、以身作则,督促、检查、指导各委员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7、关心学生,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调动同学的积极性,组织开展对同学切实有
益的各项活动。()
8、维持课堂的自习纪律、课间纪律及集会纪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并及时进行登记,上报辅导员。()
9、管理好班上的请假事务,完成辅导员交办的其它工作。()
团支部书记:
1、按团委规定,以身作则,督促团员在班上起好带头作用;()
2、组织管理好本班团员,指导团支部工作;认真执行校团委开展的各项工作;()
3、负责班内团费及各种捐款的收缴与记录工作()
4、了解掌握团员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经常 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做好团员的考核测评工作。()
5、组织 “推优”(推荐优秀的共青团员为入党积极分子)和评优工作。
6、做好班级团员证注册、团员档案整理、团费收缴工作;()
7、不缺课,不迟到,不提前下课,包括早操晚自习()
8、协助班长抓好各项工作,班长不在时代理行使班长职权;()
9、协助班长维持课堂的自习纪律、课间纪律及集会纪律,发现问题及时向班长反应。()
10、具体协助各班委抓好班上的文体、生活、卫生、劳动、宣传等工作。()
学习委员:
1、热爱学习,刻苦努力,在班内起好带头作用;()
2、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班内学习情况;认真了解、分析本班学
生的各种学习情况、态度、方法等,并及时汇报班主任。()
3、根据本班学生情况,组织开展对同学学习有帮助的各种活动,如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等
一些有关学习方面的活动,丰富科学文化知识;()
4、不缺课,不迟到,不提前下课,包括早操晚自习()
5、检查督促科代表按科任教师的要求及时把本科的作业收集,并做好不交作业人员的记录()
6、掌握班级同学学习情况,学习上要开展互帮互助,()
7、负责收缴有关资料等费用,并领发教材。()
文体委员职责:
1、组织和带领本班学生参加学校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有关文育方面的各种学习、培训及
赛活动。()
2、组织好本班学生参加运动会事宜;()
5、不缺课,不迟到,不提前下课,包括早操晚自习。()
6、组织班级内部各项文体活动,增强同学艺术修养和身体素质。()
7、协助班委做好本班其它工作。()
宣传委员:
1、做好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班内各项活动的义务宣传员。()2学校规章制度宣传校、班的好人好事等工作。;()
3、做好班会记录()
4、协助系团总支指导班级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宣传工作;()
5、不缺课,不迟到,不提前下课,包括早操晚自习()
组织委员:
1、主要负责班内的各类活动人员的组织;()
2、组织和带领本班学生参加学校有关文艺方面的各种学习、培训、表演及竞赛活动;()
3、协助班主任组织并领导本班同学参加学校安排的公益劳动()
4、组织好本班的文艺活动
1、协助班长分发、收取、整理各项证件及资料,保存好学院下
发的管理规定和文件;()
5、负责班级班会情况的记录,并接受系团总支、院团委的检查;()
6、不缺课,不迟到,不提前下课,包括早操晚自习。()
7、组织委员应尽职尽责,积极组织配合各项工作。()
生活委员:
1、做好班费的收支记录与管理,每学期公布一次班费收支情况;()
2、不缺课,不迟到,不提前下课,包括早操晚自习()
3、协助辅导员负责各项费用的收缴,负责管理好班会费,认真登记班费收支情 况并给予公布。()
4.积极配合校医室做好各种卫生保健工作,做好疾病防治的宣传工作。
心理委员:
1、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成长()
2、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情况,根据学院、系里的指示,结合本班级的思想实际,提出思想
教育意见和建议()
3、在班上开展心理活动教育()
6.工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篇六
皖国税发„2007‟168号
关于印发《工业企业所得税纳税 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
各市国家税务局:
为规范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加强工业企业所得税管理,现将省局制定的•工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书面上报省局(所得税管理处)。
二○○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工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工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提高纳税评估质量,根据•关于印发†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皖国税发„2004‟172号)和•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皖国税发„2007‟41)的规定,结合工业企业的行业特点,制定本评估指标体系。
第二条 本评估指标体系所述“工业企业”,是从事工业性生产的经济组织。该组织具有固定或相对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员,利用科学技术、合适的设备,将采购的原材料加工,使其改变形状或性能,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产品,同时获得利润。
第三条 工业企业纳税评估原则上按开展。企业汇算清缴结束后,主管国税机关应按照工作安排对工业企业开展所得税评估,并根据企业财务核算方式、生产经营特点选择确定评估指标。
第四条
工业企业纳税评估的环节、程序和评估处理按照•关于印发†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4‟172号)的规定执行。
38.投资收益情况。
第十条 成本费用信息资料收集
1.长期借款利息支出资本化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增减同步变化情况;
2.资产计价办法调整情况,固定资产原值与折旧增减变化情况;
3.大修理项目的分类和发生额,使用材料的分类、数量及计价情况;
4.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营业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财务费用明细表;
5.企业在职人员名单及在岗情况,临时工工资列支情况; 6.企业资产评估报告; 7.技术开发费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 纳税申报信息资料收集
1.企业所得税年(季)度纳税申报表及附表资料; 2.增值税、营业税等纳税申报表;
3.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营业税收入申报的差异情况; 4.以前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处理情况; 5.涉税审批、备案资料; 6.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报告;
7.企业接受财务检查、物价检查以及审计等结论; 8.其他涉税资料。
第十二条 关联方交易信息资料收集
企业股本结构,产品购销、资金融通、提供劳务、转让财产、提供使用权或其他业务交易的方式、价格、数量、金额等情况。
第十三条 历史数据信息资料收集
近几年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其他业务净利润增长情况,实现税款增减情况,税负率、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变动情况,企业历年对外投资或接受投资变化情况。
第三章 纳税评估方法
第十四条 主管国税机关可根据所辖税源和纳税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估分析方法,包括:
1.对收集的纳税评估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
2.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相比较;
3.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关数据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4.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5.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钩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7实、准确和具有可比性。
第十九条 纳税评估峰值的计算方法
1.额度扣除指标。不设置预警值。对于计算出的多列支税前扣除额,应全额计算补缴企业所得税。
2.变动率分析指标。如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预警值计算方法是将同行业评估期各个体数据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并将平均值减标准差设置为预警值下限。
3.比率分析指标。比率分析指标预警值计算方法是将同行业评估期各个体数据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并将平均值加标准差和平均值减标准差分别设置为预警值上限和预警值下限。
4.配比分析指标。一般将预警值上限设置为(1+α),预警值下限设置为(1-α),α为可调整变量。
第五章 一般指标分析
第二十条 工业企业纳税评估通用指标分析,参照•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具体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工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主要指标和分析方法,参照•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皖国税发„2007‟41)的具体规定处理。
第六章 特定指标分析
第二十二条
工业企业特定指标分析包括企业内控制度分析、会计制度分析、收入指标分析和成本费用分析等方面内容。
第一节 内控制度分析
第二十三条 内控制度分析侧重于定性分析,目的在于确定财务会计信息和涉税信息的可信赖程度,确定评估重点领域和范围。
第二十四条 采购及支付环节内控制度分析
1.采购业务是否由独立的采购部门负责,是否根据存储或其他授权部门填制的请购单,并经适当授权人批准后进行采购;
2.验收部门是否检查货物的数量和质量,并填写验收报告;验收报告是否直接报送会计部门;
3.购货短收、损坏或退回是否通知会计部门,并由会计部门按规定履行有关手续;
4.收到的货物与劳务,是否与材料入库单进行核对,期末财务材料明细账是否与仓库保管账进行核对。
第二十五条 材料领用及储存环节内控制度分析
1.材料领用是否授权具体人经办,并有领用部门主管审批; 2.材料保管人是否审核领料单,并具以点发材料; 3.材料发出成本的核算方法是否变化,计算是否正确;
011(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 提示:计算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与同行业平均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比率进行比较,差异较大的,找出原因。
2.负债比例指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提示: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如果计算的比值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则企业偿债能力有问题,要考虑由此对税收收入产生的影响。
(2)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提示:一般情况下,长期债务不应超过营运资金。因此,长期负债/营动资金≤1。
第三十一条 资产管理比率指标
1.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100%。其中,平均存货是指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平均数之和
2.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100%。其中,销售收入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平均应收账款是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期初、期末金额的平均数之和。
提示:该指标反映内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次数。通过与同行业平均数值、本企业历史的数值和实际预算控制数进行比较,差异较大,查明原因。
第三十二条 盈利能力比例指标
1.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其中,资产平均总额=(年初资产+年末资产)/2 2.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其中,平均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年末净资产)/2 提示:指标反映企业净资产的获利能力,通过与同行业平均数值、本企业历史的数值进行比较,差异较大且低于预警值下限[同类(同行业或同行业同规模)本年(上年)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标准差],企业可能存在隐匿收入或多转成本、多摊提费用以及抽逃资本等问题。
第三十三条 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指标 1.资本公积余额变动率
资本公积余额变动率=[(本期资本公积余额-上期资本公积余额)÷上期资本公积余额]×100% 提示:通过对资本公积余额变动率变动分析,发现企业是否存在将应税收入及接受的捐赠等,直接转入资本公积,未进行申报纳税等疑点。
2.减值准备余额变动率
减值准备余额变动率=(本期减值准备余额-上期减值准备-1415通过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定额指标,评估产品实际产量和销售额,进而评估出纳税人是否存在有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定额可以根据产品配方中的定额直接确定,既可以是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定额,也可以是单位产品耗用辅助材料和包装物定额等。分析应用时要灵活运用,关联分析,及时查找企业可能存在的线索和问题。
第三十七条 能耗测算评估指标 1.计算方法
评估期销售收入测算数=评估期产品销售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其中:
评估期产品销售数量=评估期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期末库存数量;
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生产能耗量/评估期单位产品能耗定额。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2.评估方法
根据生产耗用的电力、水、煤、气等能量耗用定额指标,测算产品产量,进而测算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与同行业数据、企业历史数据和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查找纳税疑点和线索。
第三十八条 工时(工资)耗用评估指标 1.计算方法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产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其中:
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生产人员工时总量(工资总额)或某一主要生产环节工时总量(工资总额)/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或者工资)。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2.分析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位产品耗用工时或者工资基本稳定,工资或工时记录完整、核算规范的工业企业。通过生产耗用的工时或者工资测算产品产量,进而测算其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并与同行业数据、企业历史数据和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查找纳税疑点和线索。
第三十九条 设备生产能力评估指标 1.计算方法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产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其中:
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若干设备的日产量或时产量×评估期正常工作日或工作时。
问题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2.分析方法
819计算的指标高于预警值[同类(同行业或同行业同规模)本年(上年)平均值+标准差]时,可能存在少计收入或虚列工资问题。
第四十四条 单位产品耗电量指标 1.计算方法
单位产品耗电量=本期耗电总量/(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单价)
2.分析方法
计算的指标高于预警值[同类(同行业或同行业同规模)本年(上年)平均值+标准差]时,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
第四十五条 单位产品耗煤量指标 1.计算方法
单位产品耗煤量=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中燃煤成本/(本年内主营业务收入/单价)
2.分析方法
计算的指标高于[同类(同行业或同行业同规模)本年(上年)平均值+标准差]时,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
第四十六条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耗电量变动率配比值
1.计算方法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耗电量变动率配比值=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耗电量变动率。其中: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耗电量变动率=[(本期耗电量-上期耗电量)/上期耗电量]×100%;
耗电量=电费金额/单价。2.分析方法
正常情况下,企业销售额变动率与耗电量变动率是处于正相关的关系。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负后者为正时,或当比值小于[上年配比值平均数-标准差]且二者都为正时,应注意核查企业生产情况与耗电情况是否同步,是否存在产成品、半成品不入库、少入库的情况,或者少计收入的情况。
第四十七条 期间费用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配比值 1.计算方法
期间费用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配比值=期间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其中:
223
第七章 重点行业评估内容
第五十条 烟草生产行业
1.应税收入评估。重点评估产品销售数量,通过耗用主要原料、包装物、动力的数量,用行业定耗估算产成品数量,据此测算评估期产品销售数量;对卷烟礼品和宣传支出,是否作应税收入;对收到的补贴收入是否按税法要求进行纳税调整。
2.成本费用评估。评估期生产耗用烟叶数量,各项成本、费用指标是否正常,成本结转方法是否一致;产品成本费用与期间费用、公共成本在在产品与产成品之间划分是否准确;对广告费支出、商业保险支出是否按照要求做纳税调整,各项税前扣除限额费用纳税调整是否准确;有无利用关联企业虚列工资性支出或其他费用;视同销售有无多计成本。
第五十一条 火力发电行业
1.应税收入评估。重点利用企业煤电转化率、煤热转换率等指标,评估测算发电量;根据机组生产能力,以机组的理论发电量和申报售电量之间的差异为切入点,对企业售电量进行终点评估;定期采集企业发电量、厂用电量、售电量计量数,确定售电量与销售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成本费用评估。评估重点为燃煤成本、修理费、固定资产折旧、工资等。采取定额耗用的办法,通过发电标准煤耗指标,对煤炭的成本进行评估;通过对折旧费用历史同期数据的比对,发现企业当期折旧列支是否正确,有无多提、少提折旧。
第五十二条 煤炭采选业
1.应税收入评估。以单位生产成本耗能、吨煤生产耗用电量等指标为切入点,评估煤炭的产量;迟记销售,自用产品未视同销售;低价销售,企业将产品低价销售给关联企业进行冲抵往来结算;煤炭副产品销售收入是否全额纳税申报。加强与煤炭市场管理部门、技监局的协作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小煤窑明停暗采、夜间销售从而隐瞒申报收入的现象发生。
2.成本费用评估。摸清该行业固定资产划分的特殊性,注意维简费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得提取折旧;安全生产费用、塌陷费的支出范围是否合理;允许记提的各项预提费用(安全生产费用、维简费等)年末余额是否作纳税调整;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是否准确。
第五十三条 水泥生产行业
1.应税收入的评估。调取企业化验室•水泥陪比(调整)通知单‣中的熟料配比,利用投入产出比方法;或通过从电力部门取得的耗电数据,利用单位产品定耗方法,估算评估期的水泥产量。通过税负率查看收入是否真实;通过包装物破损率推算实际使用数,核实包装水泥数量是否真实;通过成品库上车费推算水泥销售数量,并通过现金流量,查看与收入是否匹配;通过设备-26274.各项损失的评估。食品制造企业的商品保质期限和包装都有严格规定,因管理不善或包装问题很容易造成商品破损、变质不能上市。重点评估企业商品出库的用途,是非正常损失的应做转出进项税处理,没有报税务机关审核批准的,不得在税前扣除。
第五十六条 家电生产行业
1.应税收入评估。通过投入产出比和能耗测算等方法,测算评估期内产品产量是否真实;结合企业银行对账单,逐笔核实企业资金来源和用途,发现异常资金流动,以此为线索,追查有无账外经营行为;企业与其关联方关联交易价格是否合理。
2.成本费用评估。有无将购入的模具作为低值易耗品在当期费用中扣除,租赁费支出是否真实、合理,行政性罚款支出是否做纳税调整,有无将以前的费用在本年扣除,有无虚列人员工资,从关联企业借款费用支出税前扣除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第五十七条 木材加工行业
1.应税收入评估。根据出材率测算企业的产品产量;根据企业机器设备的功率,测算企业使用的电量,与企业实际发生的电量相比较,查找销售收入可能存在的问题值;根据出材率测算企业下角料的产量,推算企业其他业务收入变化情况。
2.成本费用评估。评估重点是原料成本、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等。根据企业往来款项,发现有无长期挂账现象,是否为虚增收购成本;通过产成品产量与出材率测算企业原料的购进数量;根据机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定额,分析企业职工数量;通过对折旧费用的比较,发现有无多提折旧费用现象。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本指标体系由安徽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第五十九条 本指标体系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部分工业企业行业特点
7.科技项目评估指标的AHP赋权法 篇七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决策方法,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著名运筹学家萨蒂(A.L.Saaty)教授首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主要特点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科学处理。AHP不仅适用于解决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问题,而且能较好地把握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在我国,AHP广泛应用于政策分析、发展战略规划、产业结构研究、科技成果评价和人才评测等领域,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和较多的研究成果。
AHP过程主要有五个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4.层次总排序;5.一致性检验。
AHP分析法首先将决策的问题看作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大系统,将那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按照隶属关系排成从高到低的若干层次,通过对同一层次的诸因素两两比较,确定该层对上一层目标的权重系数,逐层求解并将各层次权重排序和一致性检验,最终获得综合权重系数向量矩阵供决策参考。
许多问题表现为一组方案或不同分析结果的排序与取舍问题,AHP分析法为该类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二)项目评估指标赋权的AHP求解
一般地,评估指标的权重主要依赖评估专家、学者的实践经验和主观判断直接确定,由于评估专家、学者的主观随意性,赋权的准确性无法检验,科学性与正确性难以保证。AHP分析法通过对评估专家、学者主观判断的数学处理,极大地避免了赋权中可能存在的失误,提高了指标赋权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本文以图1指标结构示例为分析对象,阐述当评估指标方案确定之后(AHP分析法的层次结构模型随之建立),评估指标赋权的AHP分析法。由于评估指标方案已确定并为单一方案,只需进行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即可,减少了计算量,属于AHP分析法应用的特例。
1. 构造判断矩阵B
如图1所示,假设指标层共有n个指标,分别以C1、C2、C3…Cn表示。根据AHP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的定义,矩阵元素bij采用1~9数值标度法对指标层的各指标进行两两对比分析,并以表1为标度准则构建n阶正互反判断矩阵,如式 (1) 。
其中,bij为Ci与Cj重要性对比的结果。判断矩阵B有下列特征:bii=1, bij>0, bij=1/bji (i, j=1, 2…n) 。
判断矩阵B中的元素bij可根据资料数据、评估专家、学者、权威人士等的经验和意见确定。
2. 层次单排序——权重系数矩阵
层次单排序是本层次各因素对上一层的重要性排序即权重,在AHP分析法中,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即为判断矩阵B的特征向量矩阵。
求解判断矩阵B的特征向量矩阵可用和法、根法及特征根法,其中特征根法较方便快捷,本文采用EM特征根法。
由于BW=λW, (B-λE) W=0
即|B-λE|=0
其中,W为B的特征向量,λ为特征值,E为单位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B的最大特征值λmax,即可求出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矩阵:
式 (2) 特征向量矩阵W的归一化即为与指标C1、C2、C3…Cn相对应的权重系数矩阵。
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检验判断矩阵B的一致性是AHP分析法的最后环节,以CR表示一致性比率。一般而言,CR愈小,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愈好,AHP分析结果愈准确。通常认为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如果CR≥0.1,则判断矩阵不合理,此时的权重系数有较大偏差,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和调整,重新计算权重系数矩阵W,直至CR<0.1。
CR的计算方法如下。 (3) 式和 (4) 式中,CI为一致性指数,n为判断矩阵B的阶数,RI为随机指数,n与RI的关系(见表2)。
(三)AHP应用注意事项
AHP分析法的重点是构造层次判断矩阵B,层次结构与判断矩阵的合理性决定AHP分析法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深入分析问题、找出各指标及其相互关系,是成功应用AHP分析法的关键。
1. 合理确定评估指标及相互关系
在图1指标结构示例的科技项目评估活动中,评价层与指标层需有明确的关联性,指标层是评价层的基础。在构造指标层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指标层与评价层的内在关系,构造的层次纵向关联性高,指标横向关联性低,则AHP分析成功率高;如果所选的指标不合理,评价层与指标间的关系不正确,则AHP分析的质量不高,甚至导致AHP分析失败。
2. 合理分组
在AHP分析法中,对于各种要素的总个数及总层次数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或要求。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组事物个数较多(如9个以上)时,人类对事物属性特征的辨别将出现模糊。因此,在同一层次指标数较多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分组归类,或增加层次数的同时减少每组指标个数,以保证进行指标两两判断时有较好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王莲芬.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2]靳景玉, 朱永贵.基于AHP的风险投资环境各层次因素权重确定[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 (2) .
[3]赵玮, 岳德权.AHP的算法及其比较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95 (1) , 25-46.
[4]叶德平.AHP法在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与管理, 2004 (5) .
8.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篇八
关键词:部门行业培训培训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9-148-02
教育培训评估是教育培训管理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衡量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施教育培训评估,对总结教育培训经验,发现教育培训不足,探索新的教育培训需求,满足事业发展对教育培训提出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教育培训评估也是加快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全面、快速的推进培训机构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1柯氏评估模型简介
柯氏模型是培训评估领域一种比较成熟可行并广泛应用的方法。它将评估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反应层评估、学习层评估、行为层评估和结果层评估。
反应层评估(一级评估),主要是及时了解学员对整个培训项目或培训有关环节的真实感受。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以弥补培训工作中的不足,积累培训经验,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学习层评估(二级评估),主要是了解学员在培训前后,知识及技能方面深度与广度的掌握程度和提高程度;行为层评估(三级评估),主要是评估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结果层评估(四级评估),其目的是评估学员经过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为的改变,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
2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效果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柯氏评估模型为部门行业教育培训评估工作的科学性提供了保证。同时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为柯氏评估模型的深入应用提供了可能。
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它们承担着两项主要任务;一是为本系统和行业培养人才队伍,二是就本系统和行业的工作问题进行专题研讨。而国家级部门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干部院校处于本系统培训工作的龙头和中心,承担着辐射和带动本系统培训工作的重任。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责定位,决定了其培训目标既是为本系统和行业人才培养服务,教育培训对象明确,为本系统的职工。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为柯氏评估模型在部门行业教育培训评估中的深入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部门行业教育培训为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评估数据获取提供了保证。获取评估数据是培训评估进行的最基本条件,部门行业教育培训对象固定,为本系统的职工,固定的培训对象,为原始数据获取提供了条件。
其次,部门行业教育培训为评估数据的客观科学性提供了条件。部门行业职工队伍稳定度高,岗位关联性强,通过他们反映培训效果的评估数据更具可信度,评估结果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三,部门行业教育培训为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保证。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有专门的研究队伍、保证了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更有利于使评估工作符合本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尤其对于国家级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其评估工作的开展,更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促进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整体能力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使得评估工作更具生命力。
3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柯氏评估模型,本文将部门行业教育培训评估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次。
反应层评估主要是通过学员对培训设计与安排、师资、学习材料、培训环境、培训保障等方面的看法,来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总体反应和感受。
学習层评估主要是通过测量学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及培训对工作岗位和个人能力提升的帮助。
行为层评估主要考察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岗位工作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行为的转变,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带来的贡献。
结果层评估上升到部门的高度,即判断培训是否由于学员行为的变化,对促进部门科研业务发展的贡献程度。这个层面效益的发挥也是组织培训的最终目的(见表1)。
3.1反应层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反应层的评估目标,针对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以下评估项目,包括:培训设计与安排、授课教师、培训班主任、学习材料、培训l教学条件、饮食条件、住宿条件7个项目,并细化了每个项目的具体评估指标,以衡量学员对参加培训所做出的总体反应,全面评价部门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及保障工作。
3.2学习层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学习层的评估目标,针对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以下评估项目,包括:学习内容收获和学习效果两个项目,从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培训内容对岗位工作的帮助和培训内容对个人能力提升的帮助三个指标来测量学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及培训对工作岗位和个人能力提升的帮助。
3.3行为层评估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行为层评估的任务,本文设计了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三个指标来对学员行为的转变程度进行评估,以判断学员在多大程度上将培训中所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
3.4结果层评估评估指标体系
结果层评估是指参训学员参加培训项目之后,能够实现的最终结果。根据结果层的评估目标,本文从部门行业效能、部门行业战略目标、投资回报率三个指标来评估培训对组织效能和目标的促进程度(见表2)。
4结论
教育培训评估是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加强教育培训评估工作的研究及实践,是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必然要求。但是培训评估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管理活动,尤其是评估指标的设计和客观评估数据的获取与积累。
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最为经典的培训l评估模型是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但大部分评估工作只进行“反应层、学习层”两阶段的评估。对于“行为层”与“结果层”的评估使用与实施的相对比较少,大部分集中在理论方法探讨与实践摸索阶段。
较少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很难找到特别合适的数据对培训行为及结果进行评估;二是即使知道怎样做,用充足的理由证明积极有效的结果是通过培训项目取得的也有一定的困难;三是通过培训效果或效益取得的程度如何。
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困难,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以上几点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是,进行行为层与结果层评估关系到进行培训的根本目的,培训人员应该尽可能找出一些实实在在的证据,根据培训目标,设计一些科学合理的指标,找出合适的方法,证明培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本文基于柯克帕特里克模型,结合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特点,尝试构建了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部门行业教育培训评估指标体系。但是,由于培训目标的差异性,在针对某一培训项目的专项评估工作中,还需进一步细化和调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充实评估方案。
参考文献:
[1]“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组,论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能力——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建设研究报告[R],现代企业教育,2008(13)
[2]张凭博,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6
【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推荐阅读:
项目评估工作方案10-26
投资项目评估报告06-17
项目申请报告评估11-07
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07-01
如何评估项目工作量07-04
项目社会效益评估案例07-13
住宅项目后评估的作用07-29
项目立项评估管理办法08-06
项目评估模拟试题(附答案)06-23
土地评估项目工作计划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