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答案(共8篇)
1.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答案 篇一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
(一)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
3.多元文化课程
4.鹰架教学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哪些?
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3.简述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4.为什么心理学不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唯一基础?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你是如何理解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2.举例说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
2.在课程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中,()反对把人作为物而把课程目标技术化的倾向,并把课程看作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过程。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预设性目标
3.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过程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B.过程模式绝对反对课程目标的存在。
C.过程模式是由布鲁纳提出的。
D.依据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4.()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预设性目标
5.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这反映了()的价值取向。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D.课程内容是教学计划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目标模式
2.生成性目标
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4.形成性评价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行为目标的运用价值和局限。
2.简述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对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作用。
3. 泰勒提出的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分析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2.举例说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直线式组织和螺旋式组织的特点。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4.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它体现了()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5.()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A.瑞吉欧教育体系 B.凯米和德弗里斯课程方案
C.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D.海伊斯科普课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
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
3.光谱方案
4.单元教学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长处和弱点是什么?
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3.简述单元教学和方案教学的差异。
4.低结构教育活动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根据综合课程的特点及设计原则,评价目前幼儿园综合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状况(也可根据教材中提供的课程内容和教育活动示例)。
2.试分析“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的涵义及对课程和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启示。
B在方案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始终处于多种形式的积极互动中。
C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D方案教学强调孩子要主动参与他们的研究方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行为课程
2.五指活动课程
3.课程的全纳化
4.DI直接教学模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简述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教师的作用。
2.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需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4.如何评价蒙台索利课程模式?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结合实际,谈谈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2.试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2.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答案 篇二
作业是任何一个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教学的一个常规行为, 但作业的效果如何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话题。从人的发展性来讲, 数学作业与数学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 从学习数学第一天开始, 数学作业就在整个学生数学素质提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作业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 正如柯朗所言:“作业的整个博弈是极端复杂的”。如果运用得当, 作业不仅能对所学的内容起到及时强化的作用,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反之, 作业会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 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修改稿) 》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小学阶段的数学素质包括基本的数学知识、计算能力, 以及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实践中的能力, 同时也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数学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等。这意味着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改变传统的“以量取胜”而不关注作业的内部结构、层次的理念。
以应试为中心的数学教学理念使大多数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在课堂传授知识和解题, 缺乏对数学作业如何促进学生数学素质、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的深入思考。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不仅剥夺了学生的课余时间, 使学生不堪重负, 也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作业变成低效的、异化的教学环节。[1] 形成有效的作业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重要要求, 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 必须深入思考作业的意义和价值, 提高自身设计、布置和评讲作业的能力, 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 结合小学数学学习的实际, 探讨了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相应的对策, 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设计作业, 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作业作为数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本质是学生在课外时间所从事的, 旨在促进其身心完满发展的学习活动。[2] 作业首先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与完成一定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密切相连的学习活动。作业的形式包括与学习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 而不仅仅是书面练习。好的作业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我们曾对两所小学的数学作业布置进行小范围的调查, 发现当前不少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量大大超过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些学生往往需要1 h才能完成。从形式上看, 大部分作业除了课后的巩固练习外, 还包括其他辅导练习册, 有的还有家长规定的额外任务。这些作业大部分都是知识型的, 尽管都冠之以不同的名称, 但本质上还是以知识为本位。按照这种理念, 掌握了数学知识, 会做题就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追求, 显然, 这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概括起来,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 仿例题做的题目太多, 创新运用的题目少, 很多学生简单重复地应付完成, 不求甚解, 因此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巩固, 很难推陈出新,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 单纯计算的题目较多, 应用表达的题目少, 缺少对数学应用价值的体现。作业内容乏味重复, 学生态度消极,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这与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数学素质发展相去甚远。第三, 要求单独完成的题目多, 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 忽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 没有充分地利用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 没有让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此外, 单纯地追求知识的机械掌握也使部分学困生会对数学作业产生恐惧心理, 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三、《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作业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阐述, 关注学生的“经历、体验、探索”。这意味着, 数学作业必须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 有利于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发展思维、进行创新运用和解决问题, 这是数学素质的具体体现。而要实现这一目的,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必须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因素。美国教育界的研究发现, 作业对高中生的确明显有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对于初中生的效果只有高中生的一半, 而对小学生效果更小。因为小学生存在喜新、好奇、爱动的心理, 作业的单调、枯燥、量多只能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 失去兴趣。
因此, 小学数学的常规性作业设计应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认知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来实施完成, 把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于一体, 让学生以极高的兴趣参与学习活动, 让作业的积极功效充分发挥。此外, 作业的设计应当纳入小学数学教育和学生数学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之中。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关注学生数学素质、数学思维的发展, 必须真正通过作业完成的过程帮助学生体验数学, 探索知识, 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 推动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探索如何让作业的设计有利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作业是实现《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立足于《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素质的要求, 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尤其要关注如何通过作业实现学生的数学经历, 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的逻辑、思维, 探索通过数学解决问题, 从而形成数学素质, 培养数学情感。
1.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挑战性的。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 不是复杂的游戏, 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数学知识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因而, 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设计应从生活实际中寻找例子, 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的开放性和探究性题目。题目本身应当是实际生活中实实在在可以发现和探索的, 提的问题切合实际, 同时具有层次, 由简入难, 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思维能力。例如:在让学生认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的作业中, 除了让学生熟悉四个单位的概念外, 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并探索所测量物体长度在几个单位上的关系, 最后再进一步巩固对这四个单位关系的认识, 用眼睛、手去体验长度单位, 通过“估一估、画一画、比一比”等作业, 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事实上, 数学知识存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生活, 设计富有趣味的数学作业, 既符合教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又能让学生在对丰富的生活资源 (如建筑、家具、电脑) 的观察测量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从而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2.坚持质与量的有效结合
实践证明, 作业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的作用程度如何,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量[3] , 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国际上, 北美国家学生作业量相对要少一些。我国在减负的要求下, 也明确规定学生作业量不能过多, 但即使这样, 学生的作业量也超过国际上平均水平, 这正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所关注的问题, 也是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 因而小学生的作业量不能太大。过量的作业不但剥夺了学生的娱乐休闲, 也会造成学生睡眠不足和厌学、学习质量不高等问题。要确保教育质量, 作业的设计必须注重质与量合理结合。所谓质量合理, 主要指作业的布置要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 要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不能过于偏生偏难。一般来说, 小学生数学作业应该以用时30 min以内为宜, 超过30 min的作业, 学生就会感到烦躁, 注意力不集中, 作业的效率下降。“质”的合理要求作业的重难点分布合理, 不能平均着力, 应该首先让学生抓住基础和重点, 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能直接明了地把握知识, 形成能力, 并树立学习积极性, 提高他们对数学课程的认同感。量的合理并不意味着作业的绝对减少, 而是要提高效率, 避免重复、低效, 让学生在规定的适宜的练习中学会、体验数学知识, 实现作业的最大效益。
3.体现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数学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小学生处于知识的起步阶段, 能否通过知识的学习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分析、推理和形成模型的逻辑思维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思维应当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素质。因此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尤其要注重通过练习实现对思维的体验和感知, 并通过大量实践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学生也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数据、运算、推理的思维。因此, 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中必须关注学生如何通过完成作业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需要合作或探究的作业题, 如结合所学过的知识, 在关于三角形的构成要素的作业设计中,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结构、稳定性如何等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 并体验如何与他人一起合作, 解决问题, 拓展自身思维。
再如, 教师也可设计下面这样一道思考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一项工程, 甲、乙两人合作5天完成, 如果甲独做10天完成, 乙独做几天完成?”根据教学经验, 学生在解这种应用题时, 可能存在思维混乱, 抓不住规律, 究竟该用“+”“-”“×”“÷”哪种方式计算?该题目必须经过有效的分析和综合才能得出答案。因此, 在作业的批改中,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分析、综合等思维发展的程度, 在随后作业的讲解中, 则要据此引导学生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抓住核心:求乙独做几天完成即是求乙的工作时间。根据工程中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乙的工作效率, 这样, 就能较容易地解决问题。在类似的处理过程中, 学生的分析、综合的思维素质也能逐步得到提高。
4.满足不同需求的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学必须关注每个有差异的个体, 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 部分学校一个班的人数多达70人, 因而教师面临着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的难题, 这使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以及作业设计成为必须的要求。学习目标的分层设定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益的表现, 其目的是要同时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性发展需要之外, 也要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 以及从较低层次如何发展到较高层次的问题。
一般来讲,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 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 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提升数学品质。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 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 可适当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 使其能继续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 让其能经常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树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例如, 教师可以从学生差异、作业难度、作业要求和作业发展来实现分层的作业设计。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 教师应在对班级中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基础, 将学生分为水平不同的层次 (小组) , 同一层次学生的作业量、难度和要求基本一致。例如, 新课上完后, 教师可根据分层设定的目标将作业分为难度逐次发展的三至四级, 包括基本题, 即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提高题, 即基本题的扩展, 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后才能完成, 形成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桥梁;综合运用题, 需要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开放性较高。作业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已有知识的综合、归类,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充分练习, 逐步发展和拥有自由选择的空间。教师要注意采取措施, 使学生逐步从低水平发展到较高水平, 而不是一直保持这种差异。通过分层次作业,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都能感受学习的成功, 体验数学的魅力, 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五、结语
作业的设计与处理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 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通过作业得以锻炼和巩固。《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 真正的数学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密切相关。数学内容都是在生活中能够发现原型的, 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作业不是为了练习而练习, 作业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更是一个学生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过程。作业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本,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 要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更要在数学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促进学生数学素质、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基本技能和对数学语言的表达, 同时能把数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 并通过学习和做作业的过程, 使他们喜欢数学课程, 在对数学的喜爱和感受中发展数学情感和态度, 逐步形成较高的数学素质, 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深入思考《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努力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途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不仅要提高自身对教材的娴熟驾驭, 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环节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也能逐步实现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宝贵.家庭作业观之反思与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 2010 (7) :44-47.
[2]徐丽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3.新课程背景下作业与练习的设计 篇三
[关键词]作业与练习 生活体验 合作学习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目前由于面临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很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制出适合学生兴趣的作业。教师的教育教学仅停留在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为应试服务基础之上,作业设计与布置缺乏科学性和深刻的教育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该如何设计作业与练习,真正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作业与练习世界,使学生的作业成为学生在知识海洋里扬起风帆的桨和船。
一、作业与练习的材料要来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
新课程理念所指导下的作业与练习设计,不应只是关注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与否,而更要关注学生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在问题领域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的意向和程度等方面。作业和练习不仅是让学生与课文文本的对话,更是学生与同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自我的对话,甚至是延伸到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的对话,学生对作业的解答和实践本身是对自我生活的一次尝试、一种解读、一份体验。现代课程引导我们,对作业与练习的设计应走出封闭的课堂和书本,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学以致用,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例如讲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内容时,结合学生平时生活中所喝的果汁饮料,设计一个作业与练习:不同的饮料浓度不同。浓度低的饮料可以用来补充体内水分,浓度高的饮料可能使机体细胞脱水。生产高浓度饮料的厂家如何宣传他们的产品也能够解渴?在饮料的包装说明中应当给消费者哪些关于浓度的信息?假如现在你是某一广告公司,请你给这个高浓度饮料的产品写一段广告词。
这种作业与练习的布置,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紧密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作业与练习,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够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作业与练习的内容要体现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忽视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作业与练习的设计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设计的作业与练习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要能够应用作业指导学生的自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到“饥饿”而去积极“觅食”,实现由单一的机械重复地训练走向主体探究的自我建构的转变。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强调合作性作业,教师要考虑完成作业的方式。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地结对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完成作业,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例如笔者在讲授《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前设计了一个作业,该作业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预习、识记细胞中各结构名称,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分组合作制作细胞的结构模型,结果学生自行分成四组,各组都出色地完成作业,在下一节课进行了汇报:
组1代表:这是一个动物细胞结构模型,我们做的也是一个剖面。细胞膜是用我们踢破的足球剪起来的。线粒体是用矿泉水瓶做的,内质网是用硬纸板绕成的,高尔基体是用纸剪的,细胞核是用小气球做的……
组2代表:(拿出一个放苹果用的纸板箱,学生见了笑)我们做的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型;它有细胞壁,这纸板箱的四壁就是细胞壁。我们在这箱内衬有白色的薄泡沫纸这表示细胞膜。这个白色的气球用来表示大液泡的
组3代表:我们做的是细菌的!(拿出了一个可乐瓶),瓶中同学们看到的淡黄色的液体是细菌的细胞质,固定在瓶内壁上的细丝是它的遗传物质,瓶中的红色小颗粒是核糖体,瓶塞上细长弯曲的是它的鞭毛。这个模型最大的特点是制作简单而且是流动的。
组4代表:我们与第三组的原理相近,做的是蓝藻的。(拿出一个平底小碗里面有一些不同颜色的细丝和黑色小颗粒)小碗里面的细丝是两面胶上面粘有用毛笔涂黑的小纸团,代表核糖体粘在内质网上,在中间还有一团红色的细丝,是DNA。碗的外面用黑颜料涂的表示细胞壁。
通过这种的作业布置,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细胞结构模型的制作、最后汇报交流,再通过学习细胞结构知识,让学生对各组制作的细胞结构模型进行评议。既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评价能力。
三、作业与练习的形式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
作业与练习是连接教与学、实现教学目标的纽带和桥梁,也是教学信息在师生间交流反馈的最重要途径。教师的主导意图和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学生作业和练习匠心独运的设计中,这种设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完成作业和练习的活动中,这些活动中时时有教师的意图起引领作用。如果每次作业与练习都是以一样的形式要求学生的话,作业与练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完成作业和练习活动中的主动性、自觉性、主体性就不能够发挥。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多尝试一些不寻常的形式,根据学习的内容来运用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可以布置调查、走访等“实践性作业”来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可以让学生一人(或几人合作)自编知识的专题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变“单向性作业”为“综合性作业”,来加强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过的知识编一些问题的方式来强化对知识的领悟的“过程化作业”。
例如我在讲授《基因工程》时引导学生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设计成一个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在学生之间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展开辩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课内与课外得到有效的结合,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又如在高三的复习课教学中经常用让学生自己编问题的方式来布置作业,数量由学生自己定,这样就促使学生去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在思考中编出问题,在思考中学会学习,巩固知识,增强本领。这样的作业也给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有灵活性,使学生乐于做,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需要我们教师用新课程理念审视教学中的作业与练习的设计思想和形式,推陈出新;需要我们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不断的进行作业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作业与练习世界,使学生的作业成为学生在知识海洋里航行的桨和船。
4.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答案 篇四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
试题
2015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正确的字母填写在括号中)1.在广义上,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以下陈述错误的是()。
A.它是指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关的经验
B.它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优异的学习经验
C.它包括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
D.它是指幼儿园的教学科目 2.课程的核心问题是()。
A.课程的价值取向
B.课程内容
C.课程目标
D.课程计划
3.以下不属于幼儿园课程基础学科的有()。
A.心理学
B.社会学
C.哲学
D.教育学
4.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幼儿园课程()。
A.应重视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活动的权利
B.应该既能适合儿童的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
C.应通过强化塑造儿童的行为
D.应该为儿童提供文化工具,帮助儿童适应所处的外部世界和文化情景 5.蒙台梭利设计的课程反映的是()哲学思想。
A.存在主义
B.实用主义
C.唯理论
D.经验论 6.在幼儿园活动的某段时间内安排幼儿进行纯游戏活动,教师不进行任何干涉,这属于
()
A.游戏与教学的分离式结合B.游戏与教学的插入式结合 C.游戏与教学的整合式结合D.游戏与教学的复合式结合 7.关于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B.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各学科(领域)课程的学习
C.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中各学科(领域)教育的整合 D.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得到了其应有的地位 8.在设计低结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时,()。
A.活动内容往往会比较具体、确定,并强调学科的逻辑性
B.会以儿童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的经验为优先点,活动内容往往具有可变性
C.活动设计者心目中应有很强的“目标意识”,“自上而下”地根据教育活动的目标选
择和组织活动内容
D.活动设计者常会仔细分析和研究教育活动的目标,以及该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其他
教育活动目标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活动目标选择相应的活动材料 9.下列不属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的是()。
A.能进行lO l:g内数的计数活动和加减乘除运算
B.初步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量
C.能区分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
D.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
10.属于相互渗透或整合地选择和组合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优点的是()。
A.减少儿童活动转换的困难
B.使领域课程能为幼儿提供各领域教育中的关键概念
C.使各领域形成平行关系,容易使不同领域之间达成平衡 D.使教育活动的设计简单化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划“X”)
11.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低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2.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指幼儿园课程实施主体根据自身的教育理念和需求,对课程的目标、属性、功能等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13.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游戏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14.按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分类,可以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分成无结构活动、低结构教育活动、高结构教育活动和完全结构化教育活动。()
15.与目标模式相比,过程模式的目标是生成性的,更多地表现为教育过程中各阶段的方向或教育情境的产物。()
16.根据成熟理论,当儿童尚未达到“准备状态”时,教师应该人为加速儿童的发展。
()
17.“数学是知识的建构”,此观点强调数学是系统化的训练。()
18.罗恩菲尔德主张,美术是一种教育工具,能够耕耘人的感性、促进合作、减少自私,而最为重要的是,它能发展儿童创造性地工作的全部能力。()
19.独立选择和组合幼儿园各学习领域教育活动强调为儿童理解社会和世界提供关键概念、探索的工具以及认识的方法。()
20.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一些客观的标准和指标,以量化的方式进行。()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什么?
22.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学科性质,可以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分成哪几类活动?
23.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哪些?
四、论述题(16分)24.请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际分析如何按结构化程度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五、案例分析(20分)
25.请分析以下案例。
(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幼儿园大班李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测量方法时,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扔沙包比赛”:李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沙包扔了多远?你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在李教师反复要求和提示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可以用跨步、可以用绳子、可以用布条等方法来测量„„同时,老师还组织幼儿们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最后李老师汇总了幼儿所举的办法。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说说,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幼儿真正掌握测沙包扔多远的方法了吗?为什么?并说说应如何改进。
试卷代号:1335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幼儿园课程-9活动设计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5年7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D
2.A
3.D
4.C
5。D
6.A
7.D
8.B
9.A
10.A
二、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X
12.√
13。√
14.√
15.√
16.X
17.X
18.√
19.√
20.X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1.答:
(1)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幼儿园课程被看成一门门的教学科目;(2分)
(2)幼儿园课程即教育活动。泛指为儿童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的总和;(3分)
(3)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该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3分)
22.答: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学科性质,可以根据编制课程和组织教育活动的需要,将幼儿园教育活动相对划分为语言教育活动、(1分)计算教育活动、(1分)科常教育活动、(1分)音乐教育活动、(1分)美术教育活动、(1分)和体育活动。(1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这种分类方法,是编制幼儿园课程和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常用分类方法,也是思考和陈述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和实施的一种常用分类方法。(2分)
23.答: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同与健康有关联的自身需要;(2分)
(2)认同自身对维护健康的责任心;(2分)
(3)区别安全的行为和有危害的行为;(1分)
(4)初步获取改进或保持自身健康的策略和方法;(1分)
(5)初步学会预防受伤害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策略和方法;(1分)
(6)初步运用处理紧急事件的技能。(1分)
四、论述题(16分)
24.评分标准:
(1)要点部分10分,结合实际部分6分,满分16分;
(2)仅回答要点,且所答内容完善者,一题最高能得10分;
(3)结合实际密切、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有独到见解者,结合实际部分最高可得8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6分。
答题要点:(10分)
按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分类,可以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分成无结构教育活动、低结构教育活动、高结构教育活动和完全结构化教育活动。(5分)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际,游戏活动是“无结构”教育活动,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是“低结构”教育活动,集体教学活动“高结构”教育活动。(5分)
结合实际:(6分)
五、案例分析(20分)
25.要求:
(1)结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
(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评分标准:
(1)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字以上,酌情给分;
(2)不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但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字以上,扣6—10分;
(3)不足300字,在可得分数中扣5分。
要点:
(4)答:①如此组织教学活动,幼儿并没有真正掌握测量沙包扔了多远的方法。
②幼儿的思维发展是具体的、形象的。而且幼儿是通过实际操作材料进行学习的。幼儿能说出测量的方式,并不代表幼儿真正掌握了具体测量的方法和要点,更不能断定幼儿能将之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如果要让幼儿真正掌握日常测量的方法,就应该让幼儿真正动手进行测量。
③实践性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幼儿园课程应注重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
所以,这个活动还应该安排幼儿通过多种方法测量沙包扔出多远,或者通过测量来比比沙包谁扔得远等活动,让幼儿在亲手测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各种测量方法。
试卷代号:1335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
试题
2015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正确的字母填写在括号中)
1.课程即师生的对话,这种课程定义()。
A..认为只有把儿童当下活生生的经验看作课程本身,这样才能把握住课程的基本内涵
B.强调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
C.重视课程目标并根据目标来组织教学活动
D.强调课程的计划性
2.课程是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这表明幼儿园课程具有()。
A.个体适宜性
B·整体性
C.实践性
D.标准化
3.根据成熟理论,()。
A.幼儿园应通过强化塑造儿童的行为
B.幼儿园应尊重儿童自然成熟的规律,在不施加不适当压力的情况下让儿童得到发展
C.课程应该能够通过提供支持,对儿童的思维提出挑战,并使儿童获得成功
D.幼儿园课程应开展游戏、艺术等表现和表达活动
4.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Reggio Emilia Approach)主要受()的影响。
A.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成熟理论
D·精神分析学说
5.课程编制时,应尽量避免系统化的知识和结构化的学科?要让儿童自由地从多种学习
情景中做出选择,从自己所期待的过程中去学习,反映的哲学思想是()。
A.存在主义思想
B.实用主义思想
C.唯理论思想
D.经验论思想
6.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更强调幼儿自然发展的教师会()。
A.进行更多的游戏活动
B.进行更多的非游戏活动
C.进行更多的教学活动
D.更重视知识和技能
7.在设计高结构教育活动时,()。
A.活动设计者往往会采纳生成性目标取向或表现性目标取向
B.教育活动设计者所陈述的活动目标往往比较宽泛,活动目标并不指向幼儿即时可获得的行为变化
C.是—个先内容、后目标的过程
D.活动设计者心目中必须有很强的“目标意识”,以幼儿教育目的和幼儿园课程目标为中心,将上位的课程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中
8.在幼儿园高结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时,()。
A.教师不过多控制活动的环节,多让幼儿在可选择的范围内自主决定活动的过程
B.活动形式以个别为主,活动方法以幼儿的主动活动为主
C.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和过程中的观察和与幼儿的互动
D.设汁者会以自身为中心,按照周密的预设环节开展活动 9.关于主题语言教学活动的设计,理解错误的是()。
A.活动设计具有结构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弹性
B.活动以教师为主体的设计,有益于幼儿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C.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的兴趣和经验
D.自然地渗透和结合了不同学习领域的教育
10.独立选择和组合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优点是()。
A.为儿童提供有关联性的经验
B.较好地适应儿童的个体差异
C.减少儿童活动转换的困难
D,使各领域形成平行关系,容易使幼儿在不同领域之间达成平衡
二、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划“X”)
11.幼儿园课程是指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关的活动,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12.杜威主张将课程与儿童的经验结合起来,通过活动,使教育机构成为儿童生长的地方,而不是学习现成教材的地方。()
13.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学科性质来分,可以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大组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14.20世纪以来,影响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目标模式,——种是行为模式。()
1S.生成性目标指向是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强调儿童反应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16.在设计低结构教育活动时,活动设计者往往会采纳“活动内容即学习活动”或“活动内容即教师教学的材料”的取向。()
17.幼儿园科学教育旨在通过为幼儿提供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让幼儿获取与生活经验相贴近的科学常识,为学龄期科学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18.达尔克洛兹的音乐教育思想强调让儿童能意识到身体的不同部位,以及各部位运动的方式。()
19.独立选择和组合幼儿园各学习领域教育活动强调为儿童理解社会和世界提供关键概念、探索的工具以及认识的方法。()
20.综合课程往往使幼儿失去足够的参与时间去接触对幼儿发展有益的各学习领域。
()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1.什么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
22.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结合的方式有哪些?
23.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四、论述题(16分)
24.联系实际谈谈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20分)
25.(字数不得少于300字)从所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化程度的不同出发,来说明该一日活动的组合与安排是否在结构化程度上保持了平衡。
案例:某园一日活动安排:
7:45—8:45来园、桌面游戏、吃点心
8:45—9:00生活活动
9:00—9:15集体体育游戏
9:00一9:45生活活动、集体学习活动
9:45—10:15分散体育运动
10:15—11:00区角游戏
11:00—11:30午餐
11:30—12:00散步
12:00一14:30午睡
14:30一15:00生活活动和吃点心
15:00一15:30户外活动
15:30—16:00个别化学习
16:00一16:15生活活动
16:15离园
试卷代号:1335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5年1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B
2.B
3.B
4.A
5.A
6.A
7.D
8.D
9.B
10.D
二、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l.√
12.√
13.×
14.×
15.X
16.×
17.√
18.×
19.√
20.√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1.答: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1分),各个课程要素在课程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构成——个有机的整体。(1分)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指幼儿园课程实施主体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及自身的需要,对课程的目标、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2分)它是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在幼儿园课程实施时所持有的价值理念。(2分)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性和面貌。(1分)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表现在幼儿园课程各个要素的价值取向上,但重点表现为选择课程目标时所持的一种倾向。(1分)
22.答: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结合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三种。(2分)
(1)游戏与教学分离式的结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完全分开进行,即在幼儿园活动的某段时间内安排幼儿进行纯游戏活动,教师不进行任何干涉,或在某段时间内对幼儿进行完全结构化的教学活动。(2分)
(2)游戏与教学插入式的结合。游戏与教学插入式的结合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融人游戏活动,或在游戏活动中融人教学活动。(2分)
(3)游戏与教学整合式的结合。整合式是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结合的一种高级形式,它使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有机地融合成——体,活动中常常难以区分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教学。
(2分)23.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1分)(2)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生活自理能力、有规则的生活习惯、清洁卫生习惯、学习卫生习惯。(2分)(3)环境卫生教育。(1分)(4)生活方式教育。
(1分)(5)心理卫生教育。(1分)(6)性教育。(1分)(7)安全教育。(1分)
四、论述题(16分)
24.评分标准:
(1)要点部分10分,结合实际部分6分,满分16分。
(2)仅回答要点,且所答内容完善者,一题最高能得10分;
(3)结合实际密切、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有独到见解者,结合实际部分最高可得8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6分。
答题要点:(10分)
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注重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提供大量的活动材料,让儿童主动参与操作活动,鼓励儿童探索和发现,强调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儿童的自我调节和反省抽象,促进儿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此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5分)
皮亚杰理论使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主张教育应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的发展,并突出以同化为主的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机构中的重要性。(5分)
结合实际:(6分)
五、案例分析(20分)
25.要求:
(1)结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
(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评分标准:
(1)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字以上,酌情给分;
(2)不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但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字以上,扣6—10分;
(3)不足300字,在可得分数中扣5分。
要点:
答:该一日活动的组合与安排,除了生活活动外,分别计算高结构活动、低结构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时间长短,其中低结构活动,如区角游戏活动、个别化学习、分散体育运动时间较多,集体体育游戏、集体学习活动次之,自主桌面游戏活动时间也有30分钟左右。大致可以说明该一日活动的组合与安排在结构化程度上保持了平衡。
试卷代号:1335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
试题
2014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正确的字母填写在括号中)
1.下列不属于我国对幼儿园课程典型定义的是“课程是()”。
A.教学科目
B.教育活动
C.学习经验
D.交互活动
2.课程是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这表明幼儿园课程具有()。
A.个体适宜性
B.整体性
C.实践性
D.标准化
3.下列不属于幼儿园课程要素的是()。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课程内容
D.课程评价
4.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幼儿园课程()。
A.应开展游戏、艺术等表现和表达活动
B.应重视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活动的权利
C.幼儿园应尊重儿童自然成熟的规律,在不施加不适当压力的情况下让儿童得到发展
D.应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会注重布置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提供大
量的材料,让儿童主动参与操作活动,鼓励儿童探索和发现 5.蒙台梭利设计的课程反映的是()哲学思想。
A.存在主义
B.实用主义
C.唯理论
D.经验论
6.越强调重视过程的教师,会进行更多的()。
A.高结构教学
B.低结构教学
C.完全结构化教学
D.标准化教学
7.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模式,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以教育目标为活动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
行教育活动设计的模式
B.先预设具体化的行为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设计和组织活动内容
C.目标模式以教育目标为统领,使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活动的评价都有一个
中心
D.注重幼儿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心理素质方面发生的变化
8.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看作是教师教学的材料的取向,()。
A.强调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知识的建构
B.会使教育活动设计者设计和安排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C.关注的是教材和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递
D.强调教育活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9.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不包括()。
A.词汇
B.口语表达
C.讲述与朗诵儿童文学作品
D.书写
10.相互渗透或整合地选择和组合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优点是()。
A.减少儿童活动转换的困难
B.使领域课程能为幼儿提供各领域教育中的关键概念
C.使各领域形成平行关系,容易使不同领域之间达成平衡
D.使教育活动的设计简单化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划“X”)
11.“课程即学习者所获得的经验”这种课程定义的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
12.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独立行为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需要帮助水平)之间。()
13.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学科性质来分,可以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大组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14.由在连续体所处的位置可知,“单一科目”教学活动是低结构教育活动。()
15.与目标模式相比,过程模式的目标是生成性的,更多地表现为教育过程中各阶段的方向或教育情境的产物。()
16.受皮亚杰的影响,幼儿园课程开始强调儿童探索与发现,教育应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儿童的发展,要促进儿童自主建构知识。()
17.幼儿园数学教育主要是为幼儿提供有计划的,与数、量、形、时间和空间有关的学习活动。()
18.目标取向的评价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景的交互作用,特别注重过程中幼儿的表现、兴趣和需要。()
19.总体而言,综合课程抹杀或者淡化了每个学科科目或领域的独特性。()
20.广义的说,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由游戏和教学两大类活动。()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2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22.如何按幼儿学习的领域性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23.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原则有哪些?
四、论述题(16分)24.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的基本平衡主要有哪些模式?
五、案例分析(20分)
25.(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请根据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分析以下案例。
·
案例:爬滑梯
体育活动时间,3岁的滔滔在操场上玩滑梯的游戏。滔滔选择了一木质滑梯一格一格地手脚交替爬,一边爬一边数着梯子的格数“1,2,3,4„„”。很快他就爬到了梯子的顶端并滑了下来。在随后的爬滑梯过程中,滔滔一边爬一边在念老师教过的爬滑梯儿歌“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爬到一半时,他低头看着地面,还大声叫着地面上同伴的名字:“看,我多高呀!”。爬了几遍后,滔滔换了操场上一塑料的滑滑梯,又开始自己玩起了游戏。
试卷代q-:1335
·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4年7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D
2.B
3.B
4.A
5.D
6.B
7.D
8.C
9.D
10.A
二、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
12.√
13.X
14.X
15.√
16。√
17.√
18.X
19.√
20.X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1.答:幼儿园课程在许多方面有别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
(1)幼儿园课程的首要特点是个体适宜性,幼儿园课程应努力做到适宜于个体幼儿的发展,注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地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2分)
(2)幼儿园课程还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表现在课程是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而不是仅仅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发展。(2分)
(3)实践性是幼儿园课程的又一特点,幼儿园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2分)
(4)幼儿园课程除了以上这些显著的特点外,还表现出在课程内容上的基础性和启蒙性的特点,在课程实施上表现为游戏性和生活性的特点。(2分)
22.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学科性质,可以根据编制课程和组织教育活动的需要,将幼儿园教育活动相对划分为语言教育活动(1分)、计算教育活动(1分)、科常教育活动(1分)、音乐教育活动(1分)、美术教育活动(1分)和体育活动(1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这种分类方法,是编制幼儿园课程和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常用分类方法,也是思考和陈述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和实施的一种常用分类方法。(2分)
23.答:目标定向、关注过程的原则(1分);生活化原则(1分);活动化原则(1分);游戏化原则(1分);综合化原则(1分);动态性原则(1分);创造性原则(1分);师幼互动原则(1分); 资源开发与利用原则(1分)。(回答以上任意l点即得1分,总分不超过8分)
四、论述题(16分)
24.评分标准:
(1)要点部分10分,结合实际部分6分,满分16分;
(2)仅回答要点,且所答内容完善者,一题最高能得10分;
(3)结合实际密切、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有独到见解者,结合实际部分最高可得8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6分。
答题要点:(10分)
(1)总体较低结构化程度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活动组合方式,在一日活动中,活动设计者主要是安排幼儿自由的游戏和活动区活动,配以一定比例的探索性主题活动,只有少量的集体教学活动。(4分)
(2)中等结构化程度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活动组合方式,在一日活动中,活动设计者主要是安排是主题教学活动和幼儿自由活动,辅以活动区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3分)
(3)较高结构化程度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活动组合方式,在一日活动中,主要是集体教学活动和幼儿自由活动,辅之以活动区活动。(3分)
结合实际:(6分)
五、案例分析(20分)
25.要求:
(1)结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
(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评分标准:
(1)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字以上,酌情给分;
(2)不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但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字以上,扣6—10分;
(3)不足300字,在可得分数中扣5分。
要点:
答: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各学科(领域)课程的学习;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中各学科(领域)教育的整合。
材料中爬滑梯的游戏直接发展了幼儿手脚交替向上爬的身体基本动作,丰富了幼儿身体运动的经验,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并让幼儿从中体会到了快乐。
同时,在爬滑梯的过程中,幼儿也同步练习和发展了数数的能力。促进幼儿早期数概念和数感的发展。在爬梯的过程中幼儿还一边念着儿歌,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5.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答案 篇五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请分析必修一的教材编写,举例说明课程编写宗旨的体现。
一、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 “面向学生”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
这些理念,只有通过教师在实践中的全面贯彻,才能得以落实。
二、新课程强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所谓科学素养,简单的讲就是公民对科学的理解。
1986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制定的2061计划中,把科学素养定义为:“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做出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
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总目标,它根据学校教育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重要的是使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东西很有趣,这样在将来他们才会继续正式或非正式地学习科学知识。在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对科学素养的内涵做出非常明确的界定,只是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课程改革,就是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科学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科学素养中有一些是纸笔测验等考试方法所无法涵盖或无法充分测查出来的。如果教师在实践中只重视考试所关注的那些方面的素质,势必使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均衡、和谐发展这一课程追求最终落空。
三、新的课程规定了全体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在学习内容总量上做了严格控制,删减了大量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或理论性过强、对多数学生来说偏难的内容,使新课程的内容在量和难度上有所降低,有利于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有利于促使大多数学生走向学业成功。
因而,教师要注意领会改革意图,在面向全班学生开展教学时,不要随意地把砍掉的内容再拾回来,不要轻易地把降下来的难度再提上去。实验区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精神领会不深,感到不适应,总觉得知识讲得不过瘾、不到位,而在各项课程内容的教学中费力地去补充、拓展、加深,这势必会再次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新课程又进入另一个误区。
四、新课程加强了选择性,关注学生个性
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时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留下不少空间,不仅降低必修课程课时比例,增加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的学习时间,还在必修课程中提供学生自由选学的内容(如阅读材料)。对于选择性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决定,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因此,教师要注意正确处理选学的内容,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新课程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因此,教师教学中不应一味地追求讲完讲透,一竿子到底。教学中要注意突出新课程关注的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而对于一些非重点的概念,如酸、碱、盐、化合价等,教材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描述,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理解
五、新课程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校资源,开展本土化教学和校本教学。
新课程特别强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和科技新进展,如教材中大大增加和加强了与当今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尤其那些与当前学生生活、当今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尤其是那些最新的技术难题)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从而在宏观上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拓展学习广度。
另外,新课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引出新内容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面临实际情境或实际问题时首先能够判断:这一问题与所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可以应用哪些所学来加以解决。
3、在我国学校通常采用的是班级教育模式,有的班级人数可能高达五六十人,请问在班级人数纵多的情况下,如何为多样化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要更多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行之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多种评价方式的选择,充分发挥了不同评价方式的优势,同时还兼顾了学生的差异。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我们把学生放置在一个宽松、和谐、积极的环境中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微笑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希望和鼓励中汲取成功的动力,在快乐的评价中得到全面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评价中感受到成功和被关注的快乐。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确如此,两年来我校师生的实践就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今后,我们将以更大的热情,不断完善制度,创设更好的环境,依托多元评价这一平台,为孩子们撑起更广更蓝的天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对我校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为保证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高质量地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全面发展;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遵循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通过特色卡给予关照和偏爱,倡导“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得有所长,无论哪一个学生作出成绩,都予以肯定,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促使其不断进步。
2、全面性原则
新课改下,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特色卡”也正是为了实现这个三维目标而设计的,从体现能力的“优秀作品卡”到注重过程的“精彩发言卡”,“创新意识卡”以及培养正确情感态度评价观的“文明礼貌卡”和“积极合作卡”,基本涵盖了课程目标,突出了评价的主体性,综合性、形成性,并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3、平等性原则 首先,“特色卡”中的十四项内容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从客观上肯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特色卡”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设计内容宽而广,承认学生的差异。这样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一点长处,就有得卡的机会,而不必考虑学生是否是“优生”,是否是“班干部”,是否上节课已经得过卡,也就是说“特色卡面前人人平等“,从而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促进全面发展。
4、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时效性非常强,评价越及时,激励作用越大,这就要求评价的操作必须简单易行。课堂上学生妙语连珠的发言、灵感火花的碰撞、精美作业的展览、创新思维的表述,亦或课外文明的表现,老师签字后就可以发给表现优秀的学生了。
4、高中化学采用必修与选修模块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现螺旋递进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做好两者的衔接?
在化学选修与必修中,许多内容有重叠,如在新课程模块教材的设置中,“必修2”中的第二章为《化学反应与能量》,重点介绍了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及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选修4”中的第一章为《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四章为《电化学基础》。从内容上看,两个模块的设置有重叠,而两个模块都是高考的必考模块,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实际性的问题:如何处理“必修2”与“选修4”的内容关系,才能做到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使我们的教学提高效率。解决策略;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真正理解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设置目的是正确处理此问题的关键。课标指出: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必修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而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对“必修2”和“选修4”有所重叠的内容,教师要明确各阶段的教育目标,分清层次,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把握好教学中的节奏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渐入佳境,学得顺利,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流畅有序。
一、“必修2”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基础、过程方法
必修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以后学习提供基础,因此在必修课程的内容学习中,不要追求高、深、难,在题目的练习中也不宜要求马上与所有高考题型接轨,应侧重于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意义、解决 问题的思路方法、解决该问题所建立或需要的基础理论、类似问题的研究发展方向等,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选修4”内容学习更注重应用性、具体性
进入选修课程学习时,学生已基本形成了化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掌握了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积累了较多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化学用语的使用也比较熟练,有条件进行具体化、应用性的学习了。此时,应在必修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对各项内容的实质、操作、应用、练习进行完善学习,要和高考要求接轨。
例如,电化学基础原电池部分可按如下方式顺序学习。
1.按必修中学习层次组装原电池进行实验(可用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发现不仅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上也有气泡产生,说明锌失去的电子并没有全部从导线流入铜片,能量转化效率偏低,应想办法提高效率。
2.引导学生根据原理设计装有盐桥的原电池,并学会电极反应的书写。3.结合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见过电池,与学生系统归纳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各自的特点,训练学生各种电池中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的书写,真正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让学生了解目前电池研究发展方向及使用电池时需注意相关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环保意识。
在选修内容的学习中,理性多于感性,要将必修中学到的过程方法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不光要有热爱科学的情怀,更要有应用科学为人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5、结合教学实践,请阐述教学方式的理念。
探究活动是目前比较提倡的一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的手段,理但探究实验耗时往往较长,而根据课标安排给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请问,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
教学方式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和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处理好。不可以叫他们看到你就感到害怕,像老鼠见到猫。
但探究实验耗时往往较长,而根据课标安排给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请问,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
一、课前预见,奠定科学探究的基础
课前预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学习基础知识,初步了解课堂探究目标的一个途径。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快地进入探究状态,节约有限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探究前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做好预习笔记,概括理清知识结构、探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并围绕探究目标,从日常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中搜集一定的素材作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背景。同时,为解决问题,布置做好资料搜集和检索工作,选择实验器材,初步设计科学探究思路。这样,不仅为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做足准备,为顺利开展科学探究,节约课堂时间奠定了基础,而且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和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新理念。
二、精心设计探究的组织形式,是课堂科学探究的关键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课堂探究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以下四种: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学习;分工和分层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式探究性学习和完全开放式探究性学习。但在课堂探究的组织形式的设计时应根据探究的具体内容、特点、学生情况和课堂任务来科学、合理地设计。
三、科学调控课堂探究秩序,为科学探究提供有力保障
课堂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既要课前的精心设计,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随机把握,做到适时适当、自然流畅,科学有序地调控课堂秩序,才能保证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首先,优化组织探究小组成员。课堂探究通常都是以小组为单位,以4~6人为宜。小组成员应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来优化组合,防止探究活动出现“一边倒”现象。并要求他们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1名,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遵守课堂纪律,发挥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探究任务。其次,小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协调与指导。再次,注重探究活动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奖励,都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对探究活动有辅助作用
时间似乎一直是制约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因素。我们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开展物理探究性学习,仅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的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和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索,但我们提倡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赢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和传授知识的高密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物理问题。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由静变动,由抽象变形象后,就可以使教学中表现的对象更突出,更生动,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也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媒体对信息加工、获取、传递的速度慢、容量小的教学特点,从而成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探究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进行物理的课堂探究性学习,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内,还要依靠课外“战场”。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时,要坚持部分探究与全部探究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探究内容和课堂教学时间、任务实际情况,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过程时,要站在整体和全局高度用系统观念进行有意识的设计,系统安排,不一定每个探究活动七个要素齐全,也不一定课本所有内容都要探究。对有些探究环节、有些内容完全可以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小组探究。
6、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的编写理念,在教学中应根据每个课程模块的不同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请查找并总结教学方式的类型,各自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
1、教学方法的分类
(1)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 巴班斯基:
——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拉斯卡:
——呈现方法、实践方法、发现方法、强化方法。威斯顿和格兰顿:
——教师中心的方法、相互作用的方法、个体化的方法、实践的方法。
国外务虚少,务实多,学者和教师普遍比较注重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阐述也比国内深入细致。如讨论法谁不懂?但美国学者把它的作用、步骤阐述的与众不同。(2)国内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 李秉德: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互动交流法等。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同伴教学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陶冶法等。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以内容辨析为主的方法:比较法、比喻法、类比法、比兴法等。
——以引进课外教学资源为需要的方法:想象法、联想法、情景再现法、潜意识体验法等。黄甫全:
——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技术性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操作性教学方法
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张媛、蔡明: 原理性教学方法: ——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一般教学方法:
——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图示法。
——以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学科教学方法:
——社会科学学科教学方法 ——自然科学学科教学方法 ——数学学科教学方法 ——外语学科教学方法 ——人文学科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
(1)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在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难重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师那里效果差异很大的原因,除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态度外,关键就是教学方法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大都受益于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刻意探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改革创新。教学改革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但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却总是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为什么呢?主要在于三个原因:第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需要通过教学方法来体现;第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第三,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是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2)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例如讲“反馈”、“种族歧视”问题时,中国教师习惯用讲授法,美国教师却用演示法和情感体验法。——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3)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多样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特点(1)两重性
两重性指的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如讲授法的好处是节省时间,便于教师控制时间,难易度。但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如讨论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气氛。但需要时间多且不易控制教学。(2)多样性
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的教学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3)受制约性
受制约性指的是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要受教学目标、内容、教师素质、学生特点、教学环境、时间和设备等制约。如多媒体教学。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如有艺术素养的教师教地理,会唱当地民歌,会画图说明。(4)发展性
发展性是指教学方法随着时代发展,随着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变化。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新的教学方法出现。如计算机辅助教学。二是传统教学方法被赋予新内容。如现在的讲授法不同于过去的讲授法,不再是简单生硬的灌输。三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上升为教学模式。如自学——指导学习模式、引导——发现学习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等。
7、怎样做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一、从生活走进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知识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更好的化学知识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牢牢地牵住学生的“兴趣”这条线,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尽量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在讲燃烧的三个条件时,我们在家里烧火的时候,火苗小,我们可以向柴火里吹空气,就是为了给它充足的氧气,让它燃烧的更旺,更充分;吃松花蛋直接吃会有涩味,如果在煮的时候放些食醋,就没涩味了,这是以为酸中和了其中的碱;自行车用后,特别是在雨天用后要擦干净水,不然很容易生锈;铝锅不能用钢擦擦;灯泡用钨丝不用铁丝;电线用铜线,不用铁线等等,在教学中我们要多从这些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成功地体验化学学习是个快乐的过程。
再次,从学生的亲自体验中走进化学。比如:我们要进入久没人进入的窑里,要进行灯火实验,点一支蜡烛,看蜡烛燃烧的情况就可以判断里面的二氧化碳的多少;我们要除去暖水瓶里的水垢可以用食醋;填写长期保存的文档要用碳素墨水等,从这些生活体验中让他们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更好地理解化学是从我们生活中来的。
最后,鼓励学生多动手,从创造中走进化学。比如;有条件的让学生多点到实验室去完成一些小实验;可以叫学生在家里完成家庭小实验:比如自制净水装置等等。
二、从化学走向社会
现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了,化学科也不再关注学生能考多少分,而是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化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人类进步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健康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让社会上的人们不再谈化学色变,万事有好的一面也要坏的一面,化学也是一样,它能给人们带来快乐,也能给人们带来灾难。所以我们要更加好好地学习化学,掌握化学,造福人类。
在化学教学中,注意多运用大量真实的事实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山西佛像雕刻很多表面都出现了斑点,这是因为酸雨造成的,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要怎么预防呢;有辆满载浓硫酸的卡车撞车了,导致管道破裂,浓硫酸泄露到路面,路面被腐蚀,很快浓硫酸就要流到路边的池塘和农田里了,如果你是负责人,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呢。通过这是实例,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社会,从科学探究中走向社会。
8、请阐述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创造良好的实验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景,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作为化学教师应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最佳的教学情景,特别应当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景来开启学生心灵的窗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燃烧”这节课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后,教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一根竖放,一根平放,学生就会观察到竖放的火柴火焰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换出学生心灵深处的求知欲望。经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讨论,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看得出,此时同学们学习情绪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明显。
二、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学生亲自做实验比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时学生由观看者变操作者,其心情之激动、态度之积极、思考问题之主动都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学生做随堂实验既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即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当多采用这种形式。一般来说,对操作简单、费时不长、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的演示实验都可以改成随堂实验。例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酒精和水的混合”、“浓硫酸的稀释”等。在课堂上教师提出要求,及时给学生以帮助,让学生通过做实验,逐渐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及原理。在这样的随堂实验中,同学们逐渐学会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反思。同时实验的技巧和技能也得到提高。
三、改验证性试验为探究性试验,能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中心,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验证性演示实验中走出来,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实验。在做探究性实验时可以借鉴教材中的探究性试验,先不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结果,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首先制定出学习目标,其次提出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通过猜想或假设,制定出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试验,观察出现的现象,对产生的结果一一记录。学生动手做、用脑思、做的积极、学的主动,能力得以提升,思维得以激活,智慧得以彰显。使同学们学到了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
四、补充有趣实验,改进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绪言》课时,除了做好课本中的几个实验外,还可以增加“神水化石”、“水中生血”、“水能使棉花燃烧”等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后,有的学生会提出活泼金属和酸作用生成氢气,为什么实验室中常用锌而不用其他金属呢?这里可以补充一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铁、镁、锌等活泼金属和稀硫酸或稀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对比反应的快慢,明白选择锌为最佳,从而消除困惑。再如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不妨补充“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氢氧化钠溶液的喷泉”、“密闭瓶内的小球胀大”等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此外,在做演示实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仪器装置、药品及操作方法做进一步的改进。如“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等,就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在使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必须让学生明白,这样改进的优点是什么?同时思考还可以怎样改进等等,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及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创新并不神秘,只要用心研究,创新便会伴随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五、安排适当的实验习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验习题即是化学教学上的一种特殊习题,又是要求较高的特殊形式的学生实验。实验的原理、使用的仪器和药品、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都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完成,这对于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了H+、SO42-、CI-、OH-、CO32-的鉴定方法后,可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习题:现有盐酸、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五种溶液,请你从中任选两种溶液,用五种方案进行鉴别。要求所依据的化学性质不能雷同,所用试剂在上述五种溶液之外。本题的特点选择的自由空间大,如果学生任意选择五种溶液中的两种,这样组合方式有十种,每一种组合按五个方案计算,最少也有五十种方案。下面是一位学生鉴别两种溶液的五种方案:以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为例。
第一种:用指示剂,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可以鉴别出盐酸或氢氧化钙溶液。
第二种:在两种溶液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另一个为盐酸。
第三种:分别加入碳酸钙粉末,鉴别出盐酸,;另一个为氢氧化钙溶液。
第四种:分别加入氯化镁溶液,鉴别出氢氧化钙,剩下的是盐酸。
第五种:根据盐酸的易挥发性,鉴别出盐酸,剩下的就是氢氧化钙溶液。
象这样的实验习题,学生子自由选择的余地越大,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越大,学生学习的激情高、兴趣浓、劲头足,创新精神自然得以培养。
六、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家庭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例如,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吸管等,制作反应仪器;用各类蛋壳、小石子代替碳酸盐,用食醋代替酸等,均可设计出一系列的家庭化学小实验。例如,讲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家庭小实验:利用身边的材料,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体积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回家后,大部分学生会用茶杯代替钟罩,用小盆代替水槽,用蜡烛头代替红磷,反复进行实验。实验成功了,总结出操作的要领;实验不成功,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即使是同一个实验,同学们根据选用器材的不同,设计出的方案也不尽相同,通过实验,比较出不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在这样的家庭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选择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其中就蕴含着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9、你是如何立即“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探索者”这句话的? 进行课程改革之前,我们存在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教材的应用,让过去老师一个人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被动局面变成教师参与、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互动局面。因此,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学会学习;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论之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教育实践需要正确的教育理论作指引,所以,转变教师观念是关键。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通过学习,让每一个教师明确自己角色的转变:教师要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育行为中已不是过去的一个单一的角色,而是一个多元的角色。
一、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来,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2)教师是学生综合活动探索方法引导者。好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在这方面,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增强综合性活动总体设计指导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根据教师的示范,学生活动互动的情绪与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教师在综合性活动的设计、方式、方法上加以指导,学生才能在其原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不至于无所适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构建高质量的师生互动提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转变,语文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体现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应该说,新课标上师生所建立的平等合作,对话沟通、师生互动的关系中,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点拨者,是学生解决阅读问题的引导者,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针对语文学科来说。
二、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教师要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渡发挥桥梁作用,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要让学生有兴趣走上“桥”来,也就是要激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即使“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因此应从减轻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学习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是要他感到学习是为了感受一种乐趣。
三、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扮演“母亲+朋友”角色
母亲角色是主要针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脱离家庭这个小环境,投身到学校这个社会大环境中,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关怀。他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纯粹的老师,他们更渴望一个母亲般的老师。教师自身要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作为一个教师去爱学生,所付出的爱是有底限的,而作为一位母亲去爱学生,所付出的爱是无限的。朋友角色主要运用于和学生日常的交往中。朋友的身份对学生而言是平等的,没有隔阂的、互悦的。在这样的角色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灵魂的象征,高高在上,而是显得真实而亲近。学生们可以和这样的“朋友”谈一切自己想谈的东西:对事物的看法,对他人的评价。在这样的土壤里,个性的芽苗开始慢慢冒出来。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参与学习
课堂上,我们真正抛开“师道尊严”走下神坛,和学生一道学习,教师和学生一样,再也不是绝对权威,学生也允许教师出错,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因为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时代,教师更不是万能的了。因此师生共同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师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各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因此课堂上,我们教师在彻底转变角色的同时,也特别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课堂40分钟传授角色中走出来,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新课标改革实施中,教师要逐步完成以上角色转变。完成教育改革赋予我们的责任,做合格的新时期教师。
10、对比新旧教材,体会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社会为中心”的不同教材编写理念,思考融合型教科书应该具有的特点。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这个大课题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子课题,而教与学又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对主要矛盾。近年来,人们对教师究竟如何教,学生究竟如何学,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思考和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实这并不奇怪,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包含着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许多要素,这些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各自的地位、作用和功能,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产生的整体功能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学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师和学生则是这个动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要素。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研究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相互联系及其功能,而且首要的是研究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教学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教得怎么样,不能只从教的方面做出评价,关键要看学生学得如何。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质量才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学习质量则要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而不是、也不能单纯看考试的分数。凡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主体精神的实现,那么这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学生群体在课堂学习中参与意识的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我认为,以讲授为先、视听为主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难以从情感上调动起小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在教师精心安排下,学生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更多的是机械的记忆,“依葫芦画瓢”的做题水平。如果长期在这种缺乏生气的环境中学习,被动的学习心态驱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更大的依赖性,学生的个体缺乏独立思考,群体中没有多向交流信息的渠道,必然妨碍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这与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所产生的效果恰好相反。有的老师说:“课堂教学任务这么紧,没有时间让学生参与,参与以后,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持有这种看法的教师,显然是把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对立起来了。我们的观点是,只有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道理很简单,教学过程就是教师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特殊认识规律,引导他们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而实现这个转化过程的主体,不是别人,而正是学生自己。
由此可见,陈旧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要确立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着手,建立起科学的“学生观”,是教学方法改胍院螅萄挝窬屯瓴怀闪恕?持有这种看法的教师,显然是把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对立起来了。我们的观点是,只有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道理很简单,教学过程就是教师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特殊认识规律,引导他们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而实现这个转化过程的主体,不是别人,而正是学生自己。
6.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答案 篇六
《微机系统与维护》课程作业
(二)第3章 微机组装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避免人体静电损坏微机部件,在维修时可采用()来释放静电。
A.电笔
B.防静电手环 C.钳子
D.螺丝刀 2.不是主机箱内部必备的部件是()。
A.主板
B.CPU
C.Modem卡
D.内存
3.安插内存条时,要保证内存条与主板构成的角度是()。A.30° B.60° C.90° D.120° 4.内存插槽两端的白色卡子的作用是()。A.只是装饰
B.具有开关作用 C.具有连接主板的功能
D.固定内存条,使内存条与主板插槽接触良好 5.CPU插座傍边的固定扳手的作用是()。A.只是装饰
C.具有连接主板的功能
B.具有开关作用
D.固定CPU,使CPU与主板插座接触良好
二、填空题
1.机箱面板连接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主板电源连接线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装机时一般先将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安装到主板上,然后再把主板固定在机箱里。4.组装微机的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
5.安装多条内存时,内存条的容量和型号最好保持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组装微机需要学习基本的硬件知识。()
2.在安装CPU散热器时,为了使散热器固定需要在CPU上涂大量的硅脂。()3.安装CPU时,需将CPU与CPU插座的缺口标志对齐才能正确安装。()4.5.6.7.SATA接口的硬盘数据线两端完全一样。()
主板上有多个PCI插槽,安装声卡时可从中任意挑选一个安装。()CPU的散热器可装可不装。()
主板的固定螺丝不要拧得过紧,不然会使主板印制电路出现变形开裂。()8.所有的硬件设备直接连接上电脑就能正常使用。()
9.在拆卸主机之前必须断开电源,打开机箱之前可以双手用触摸地面或墙壁释放静电。()
10.CPU无法安插到位,需使劲按压,使其与插槽接触良好。()11.安装时,主板背部的引脚可以接触到机箱的金属外壳。()12.在主板上安装各微机组件时,可以打开电源,给主板供电。()13.目前,部分功能强大的显卡安装有散热装置,用来给CPU芯片散热。()14.指示灯和开关信号线的插头上标有英文的功能说明,可以对应安插到主板上。()15.如果要安装两条内存,则内存条的安插位置可以任意,并对微机的性能发挥没有任何影响。()
四、简答题
1.微机配置一般分为哪些类型?
2.组装微机硬件前要注意哪些事项?
3.微机硬件组装一般要进行哪些步骤?
第4章 微机软件系统安装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要从光驱启动,需在BIOS设置的【Boot】菜单中把第一个启动设备设置为()。
A.Floppy Drive B.Removable Drive C.Hard Drive D.CD-ROM Drive 2.对Windows XP操作系统进行更新时,以下方法不正确的是()。A.购买操作系统更新安装盘 B.在网上下载补丁程序,然后进行安装
C.利用Windows Update进行更新
D.利用原安装盘中相关选项进行更新
3.以下关于硬件设备驱动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A.硬件设备驱动程序一次安装完成后就再也不需要更新了
B.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时已经自动安装好一部分设备的驱动程序 C.所有硬件的驱动程序在安装好操作系统后都需要手动安装 D.硬件驱动程序一旦安装完成后,将不能更新而只能重新安装
4.在用安装盘安装Windows XP前,必须做的工作包括()。
A.启动DOS系统
B.对磁盘的所有空间进行分区
C.对磁盘分区进行格式化
D.在BIOS中将第一启动设备改为光驱
D.Ext2 5.以下不是文件系统格式的是()。A.NTFS B.FAT32 C.DOS 6.一个硬盘最多能够分成的主分区个数为()。
A.4 B.3 C.2 D.1 7.当要求设置用户密码时,需在BIOS设置的【Security】菜单中设置()。
A.Setup Password C.User Password
B.Boot Password
D.Supervisor Password
D.Security D.系统优化 8.BIOS设置中对硬盘参数的设置选项是()。A.Advanced B.Main C.Boot 9.以下不属于BIOS芯片的主要功能的是()。A.上电自检 B.系统启动自举 C.设定中断 10.以下信息中不存储在CMOS芯片中的是()。
A.CPU的类型
C.硬盘的类型和基本参数
二、判断题
1.BIOS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用于上电自检、开机引导、基本外设和系统的CMOS设置。()
2.尽管BIOS芯片的种类繁多,但都可以在开机未启动操作系统时按“Del”键进入设置程序。()
3.在BIOS中可以更改系统日期和时间。()
4.在安装Windows XP前,必须通过专门的分区软件对硬盘进行分区。()5.NTFS文件系统格式不能应用于Windows 98操作系统。()
B.内存的容量 D.操作系统版本 6.安装应用软件时,通常可以由用户设置计算机名。()7.一个硬盘最多只能划分一个主分区。()
8.驱动程序一旦安装后,只能对其更新不可卸载。()
三、简答题
1.如何将硬盘设为系统的第一启动设备?
2.Windows XP有几种安装方式?
3.如何利用Windows XP的磁盘管理功能删除硬盘的扩展分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科)《微机系统与维护》课程作业
(二)参考答案
第3章 微机组装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6.B
二、填空题
6.扬声器线缆(SPEAKER)、复位开关线缆(RESET SW)、电源开关线缆(POWER SW)和硬盘指示灯线缆(H.D.D LED)7.20/24针ATX 12V主电源插头电源线、4针ATX 12V辅助电源插头电源线 8.CPU、内存 9.十字螺丝刀 10.一致
三、判断题 16.√ 17.× 18.√
四、简答题
4.答:微机配置比较典型的有:专业图形设计型;游戏发烧友型;商务办公型;家庭娱乐型。
(1)专业图形设计型微机配置优先考虑的是高效的图形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显示效果。应配备高性能的CPU和主板、大容量的高速双通道DDR内存、适应专业图形处理需求的高性能显卡和显示器、大容量硬盘以及带刻录功能的光驱和操作灵敏的鼠标、键盘等。
(2)游戏发烧友型微机配置优先考虑的是良好的游戏效果和操作性能。应配备较高性能的CPU和主板、中高档的显卡和显示器、较大容量的硬盘以及声卡、音箱、操作灵敏的鼠标和键盘、游戏手柄等。
(3)商务办公型微机配置优先考虑的是稳定的性能。CPU和主板的性能要求不高、硬盘容量要求不大,但质量要稳定。应配置液晶显示器、光驱、鼠标、键盘,也可配置摄像头、耳机或者音箱等,但显卡一般利用集成显卡即可。
(4)家庭娱乐型配置优先考虑的是良好的影音效果。对主机性能要求一般,应配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C
8.C
9.D
10.D 置性能良好的显卡和声卡,较大容量的硬盘,DVD光驱、鼠标、键盘、摄像头、音箱等。
5.答:微机组装前要注意以下事项:
(1)防止人体所带静电对电子器件造成损伤。在安装前,先消除身上的静电,比如用手摸一摸自来水管等接地设备;如果有条件,可配戴防静电环。
(2)对各个部件要轻拿轻放,不要碰撞,尤其是硬盘。
(3)安装主板一定要稳固、平整,同时要防止主板变形,不然会对主板的电子线路造成损伤。
6.答:微机硬件组装的一般步骤:
(1)安装CPU及散热器(2)安装内存(3)固定主板(4)安装电源(5)安装各类板卡(6)安装驱动器(7)连接电源线(8)连接机箱面板线
(9)连接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等外设。
第4章 微机软件系统安装
一、单项选择题 11.D 13.B 15.C 17.C 12.D 14.D
16.A
18.B
二、判断题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9.D 20.D
三、简答题
4.答:进入BIOS设置程序的【Boot】菜单,更改系统启动设备顺序,将【Hard Drive】(硬盘)置于首位即可。
5.答:安装Windows XP一般有全新安装、升级安装、修复安装等方式。
(1)全新安装适合在硬盘上没有安装任何操作系统的时候使用。
(2)升级安装适用于对原有操作系统进行升级,能保留原来系统中用户的程序、数据、设置,硬件兼容性方面的问题也比较少。
(3)修复安装适用于已安装某个操作系统但系统发生崩溃或出现问题时以修复安装的方式覆盖被破坏的系统文件,并保留原先安装的软件和设置。6.答:一般可采取以下步骤:
(1)打开磁盘管理程序,即单击【开始】按钮,右击【我的电脑】,选择【管理】命令打开【计算机管理】界面,单击【磁盘管理】选项。
(2)右键单击要删除的扩展分区,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逻辑驱动器】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后原分区成为“可用空间”。
7.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答案 篇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定位教学中的作业,在作业的设计、批改、讲评三个环节上,采取减负增效的有效措施。
一、作业设计要精挑细选
1. 作业题量要适当
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作业量过大,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作业量太少,就达不到练习的目的。那么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需多长为宜呢?一般以3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太长,学生会产生厌烦感。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慎重,坚持少而精,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和繁琐的运算,保证质和量,精选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
2. 作业难度要适中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层次性的。同一班级学生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所以都做同一难度的题显然是不科学的。作业设计应该因人而异,并兼顾全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化和处理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教具、材料。然后,在测量时,需要两个同学拿着卷尺进行合作,一个同学负责压住卷尺的零刻度,在教室墙上标示好高度的具体数据。请另一个同学拍皮球,第三个同学负责观察,记住皮球下落及反弹的高度,第四个同学负责登记,且每个组做三次,然后完成统计表,写出“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三、发挥学生自主性,在实践中提升合作能力
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需要,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进合作的实践性数学活动。例如在学习了《升和毫升》这个单元中的《美妙的“杯琴”》(苏教版4年级第8册)数学实践课时,首先,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一起完成准备工作,自主进行设计。有的组将一些常用容器如水桶、碗、玻璃杯若干准备好,将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每个同学都拿着筷子敲击盛着水的容器,可以采用一起敲或轮流敲的形式,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有的组准备的全是玻璃杯,每个杯子里的水不同,并按照杯中水的多少,排成一排,然后进行敲击,可以听到有规律的不同的敲击声。在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小组成员自己商量决定活动设计的方案,十分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通过这样的不断合作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大多数学生应该掌握且必须掌握的基本练习题,同时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3. 作业形式要“丰富”
目前作业布置的形式和内容大多是统一的要求,这种统一的作业形式不能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要求,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就要求作业设计应该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有思考性和诱导性。在教学中可尝试设计:
A.绘画型作业练习: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手工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
B.游戏型作业练习: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二、作业批改要形式多样
单一的作业批改方式,不能及时地反馈教学的效果和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在反思错误中成长。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作业批改方式。
1.教师当堂巡回批改
教师批改作业大都是在课后进行的,这不利于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巡回批改的方式。教师在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手批改,看到错的题目及时指出错误,让他们立即订正。这样,教师既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又能减少课后批改作业的时间;学生既能及时知道对错,又能提高学习积极性。
2.教师重点当面批改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无论在教学还是在作业过程中,都会有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对待作业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教师采用当面批改方式,能获得更实践,学生的合作能力就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起到组织引导者的作用,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活动时,应该随时关注全班各组的学习动态,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合作,及时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和启发,确保数学合作实践活动稳步有序地进行。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合作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杰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6):115.
[2]林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88.
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胡俐娟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整个专家系统功能的实现进行分析和研究,将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应用于英语教学和科研中,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研究与开发英语教学和科研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现代英语教学中,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兴趣,推动着英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迅速成为英语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
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语言沟通工具,已成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关键一环。利用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效结合,应用于英语教学和科研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专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
英语辅助教学专家系统是智能的计算机推理系统,主要由人机界面、推理机、解释机、知识获取和管理接口、工作存储好的效果。当面批改,是师生的单独交流,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沟通。当面批改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
3.学生互批互改
互批互改,即学生先将作业相互交换,相互判断对错,并要求学生在错误之处批上记号,然后还给本人。通过互批,学生既可了解自己作业中的问题,又能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学习到新颖的思路和方法,锻炼提高其改错和辨析能力。
4. 学生自我批改
这种方式是在作业完成以后,教师当场公布答案,学生对照答案,改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学生自我批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减轻教师的负担,但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容易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因此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复习题,或答案比较机械的作业。
另外,还可以有小组批改、网上批改等方式。灵活地运用批改作业方式,能及时、真实地获取信息反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能使教师有足够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减轻课业负担,学得愉快。
三、作业讲评要实用高效
作业讲评是作业批改的延续,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讲评前的检查与订正
讲评前先把作业分发下去,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自查错误并自我纠正。要求学生先行思考,挑自己能订正的题目自行订正。这样学生有了自行反思的机会,就会印象深刻。对那些自行解决不了的错题,可以尝试分小组讨论并互相订正,找出原因并交流心得,完成部分的试题订正。讲评前做好统计,还有
周游
区及英语知识数据库组成,具体的结构图见图1,箭头方向为数据流动的方向。
2.2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图中人机界面提供了学生和专家系统之间的接口,并将人机接口界面化,使学生们能方便地通过人机接口访问和使用辅助教学专家系统;通过知识获取和管理接口交互,英语领域的专家和教师们能对英语辅助教学的推理规则进行修改和对已有的英语知识数据库进行增加、删减、修改,使专家系统的功能和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英语知识数据库用于存储书本知识,英语领域专家及英语教师们的经验和知哪些题目没能订正好,哪些学生不会自己订正,哪些是讲评课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这对提高作业讲评的实效起着决定性作用。
2.讲评中的重点讲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充分做好讲评前的准备后,教师应有重点地选择讲解的内容。帮助学生找出其错误的根源,剖析错误是作业讲评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辨析,找准错因、错源,探究正确思路,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教师讲评,学生就能明确错误原因和解答问题所必备的知识点和方法。讲评不仅要帮助学生找到答案,还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讲评后自我整理
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他们就完全掌握。因此,每次讲评后,要求学生对错题加以订正,做好错误记录,建立错误档案,并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以便学生在下次练习或复习时有的放矢。可尝试根据作业中出现知识遗漏,布置相关的练习,通过强化练习,巩固讲评的效果,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掌握。
总之,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只有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往往成为学生和教师的沉重负担,并且收效不佳,作业的减负增效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业,应该有新的定位、功能和方法,具体措施包括作业的设计、批改、讲评三个环节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作业,设计,批改,讲评
参考文献
[1]丁惠祥,张芳英.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与评价.上海教育科研,2011(6).
[2]葛灵光.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例谈.教学与管理,2011(8).
8.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答案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措施
G623.5
一、引言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小学数学教学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出现一定的难度。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检验自己学习的有效性,通过试题的选作,提升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在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相关作业的时候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不高,不能有效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作业量较多
由于现代应试教育在义务教学阶段的影响还是很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学校可以加大对学生的教学,同时相关的作业也随之这一教育思想而不断加大。另外还有一些数学教师思想比较传统,他们还是比较喜欢题海战术,运用量到质的变化,加大对学生相关知识的练习力度,做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相关知识点了。一些学校的小学生在家的数学作业经常需要花费的时间都是很长的,这种高强度的作业练习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点进一步降低。他们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由于畏惧巨大的作业量,可能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扭曲心理。抵触情绪不断增加,是数学学习的桎梏。因此作业量的增加只能使得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种做法与实施作业教学的初衷出现抵触[1]。
(二)作业的形式缺少创造力
作业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课堂上教授的相关知识。然而长期的数学作业需要具有创造性,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才能持续性地激发,保证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点。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设计相关的课后作业的时候,没有更多的考虑,设计的相关内容基本上都到千篇一律,试题形式,作业方式上面没有更多的创新。最为主要的作业形式就是做习题,这种单一化的数学作业形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的意义。学生对其感到枯燥的感觉也就不断加大,他们开动脑筋的欲望也就进一步加大。这种缺少创造性的作业形式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难以被激发。
巨大的作业量使得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削减,缺少创造力的作业形式使得学生所剩的数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被激发。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使得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大。
三、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具有措施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灵活,与生活贴得更紧。新的教学理念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数学教学的需要。教师需要进一步创新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到作业互动之中,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升。
(一)作业内容融入生活化的案例
小学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都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为它是生活的概括、抽象,这样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麻煩,需要进一步拓展其教学的有效性,将其进一步还原到生活之中,运用大量生活中的作业任务,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这样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回到抽象之中的教学作业方式,可以实现学生做数学作业的积极性提升,不断激发他们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加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将其拓展到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布置关于自己家庭一个月的开支统计。在超市里帮助家长核算购物小票等,这些生活的作业都是需要数学加法知识,在进行小学三年间的加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生活中的案例进一步运用到数学学习之中,实现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形式融入游戏化的元素
游戏教学是情境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游戏化的作业形式可以实现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一组,布置给学生寻找生活中小数运用的作业。现在的小学生可以运用网络形式将其相互联系起来,在家里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因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存在差异性,他们在收集有效性信息方面具有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我们参与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各自的优势,寻找在生活中的小数运用的案例。最后教师在总结归纳、补充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不足[2]。
(三)作业方式融入思维导图的思想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上,教师不再需要详细讲解相关知识点,而是需要将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构建相互之间的关系网,即思维导图,这一知识网络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的数学知识点认识系统化、模块化。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需要不断发现只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相关知识点进行相互联系,构建一套多元化的知识群,使得学生在站在整体的角度考虑相关问题。同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复习知识点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另外还有一些知识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其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一个知识点的思维发散可以复习更多的知识点。思维导图在这一复习过程中就是将学生的这种知识点的发散具体成一个图表。当他们出现思维卡壳的时候,这种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学生捋清思维中的盲点和不足[3]。例如:五年级下册的复习教学中,因数与倍数、分数等概念性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可以实现一些综合性的作业习题,将相关知识实现横向联系,实现学生从一道数学习题中发散出多个知识点的复习,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实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四、结语
生活化的案例、游戏化元素、思维导图思想等创新元素融入小学数学作业之中,实现作业内容、形式、方式的不断创新。这种创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琼.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究[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01:166-167.
[2]朱晓洁.作业设计须“有的放矢”——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116-117.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答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课程平时作业08-21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操》培训课程教学大纲10-28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07-15
幼儿园教师作业一《活动方案》11-06
民间艺术与幼儿园教育课程的融合论文08-15
幼儿园语言课程实施活动方案07-14
幼儿园小班生活与健康活动10-21
幼儿园三年规划与设计06-27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组织与探索08-08
第三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