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致命伤 作文(共17篇)
1.“看不见”的致命伤 作文 篇一
故事的最后,我看到小英子终于长大了,带着一份懂事与气质上的成熟,就那么在银幕中同我告别。四周弥漫开去,忧伤与明媚的气息,连同我的微笑一起,慢慢隐去。
那满山的红叶带着秋的独特气息,携着她落寞的语气被尘封在回忆里,以致使那回忆中的美好一同染上了忧伤。
那一瞬,我似乎看到她成了少女时的模样,脸上有着浅浅的笑,带着那些个十七八岁少女所独有的明媚与温暖。只是,我依然觉得,那笑容下隐去了些许哀愁,并不浓,那意味只是淡淡地浮着,漂浮着,似穿越了时间的界限,带着她出现在我眼前。是的,她一人。
那些曾出现在她生活中的人啊,秀贞,宋妈,蹲在草地里的人,她的父亲,还有许多,曾是多么希望她长大呀!只是他们都不见了,那样突兀,就那样不见了。
那些发生的事儿,似走马灯一般,浮现,然后再消失。只那么一遍,便是悄悄然退场了。小英子渐行渐远,那童年的事儿也渐行渐远,回忆将会慢慢模糊吧?
我没有出声,只盼着她,走着走着,会突然回忆起那些事,再回眸一笑,最终带着儿时的纯白无暇的心,消失在历史的洪流。
时间静静的淌,小英子的笑颜却定格在我的眼前,依然是那张可爱的脸,但眼里却已多了一份坚强与独立。那小小的身躯却给我留下坚强的背影。
忽然想起,在她父亲去世时,她是那样的冷静,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自制力,就那样安静的接受了这一事实。
没有眼泪,没有哭泣,就那样安安静静的,安静到我都不得不替她担心。只是,我依然没有出声,我知道,英子是个坚强的孩子。
那么,再见吧!与你的童年告别!这是我想对她说的。
只是,我没有说出口,因为我希望她永远是林英子。
希望她不要被苍白的忧伤所湮灭。
2.“看不见”的致命伤 作文 篇二
《荷花淀》这篇小说, 长时期地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相信每个人都对它的开头留有印象:
月亮升起来, 院子里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 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 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
在这里, “女人”这个词本来是一个集合性的名词, 但被用作特定的指代:水生的女人。她无名无姓, 甚至面目不清。她在这个开头里, 仅仅是等待。
重读这篇故事时, 我产生了极大的疑惑:为什么她是“女人”?而不是有名有姓的“王玉梅”、“李晓娟”之类的名字?是因为她不需要名字呢?还是她作为一个指称对象, 在故事的后面, 还需要得到虚化?在故事里, “女人”这个词一共出现二十三次。其中十七次指代“水生的女人”, 六次是泛指“女人们”。这篇故事, 从一开始, 就对“女人”的从属地位, 做了明确的交代———她们不仅是无名无姓, 从属于自己的丈夫, 而且, 她们的思想还落后于自己的丈夫。丈夫们偷偷参加了队伍, 怕女人们拖后腿, 干脆全都留在镇上, 共推水生一个人回村里做思想工作。女人们都知道了, 她们默认了这个事实。但是,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过了两天, 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 商量着要去找丈夫们见一见他们。在小说里, 这也是她们思想落后, 拖战士们后腿的证据之一。本来, 丈夫们参加队伍, 就必须通情达理、甚至兴高采烈地送他们上战场的。但是, 这些女人们顾及自己的“私情”, 脑子里还保留着落后的“家庭”观念, 每个人各自想念自己的丈夫, 有想送衣服的, 也有“有句要紧的话和他说说的”, 都不是“觉悟”很高的行为。
作家在这里保留了一个伏笔, 为这些青年妇女们日后能够抛弃私人的、家庭的情感打基础。这样, 小说里一开始的那个貌似“花前月下”的温馨小院, 就变成了一个必需被批判的描写。既然战争中, 人们必需抛弃家庭的观念, 而且, 侵略者和他们发动的战争也是实实在在包围着他们村庄的, 那么, 这种气氛就不合适了。
根据故事的背景交代, 读者可以得知, 这个村子属于白洋淀地区, 在日本兵和伪军扫荡范围之内, 说不定什么时候, 他们会突然闯进来烧杀抢夺, 无恶不作。革命的老百姓, 在反围剿反扫荡的斗争中, 早就积累着丰富的经验, 他们会时刻警惕着, 而不会像故事里的女人这样, 敞开着院门, 还似乎漫不经心, 那么恬静地编织着苇席, 专心致志得似乎都“物我两忘”了, 以致“苇眉子在她的怀里跳跃”。这种情形, 只有环境极其美好, 社会极其安全, 内心极其平静时, 人们才会有的感受。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里, 安安静静的田园生活, 乡村劳动, 炊烟四起, 鸡鸣狗叫, 孩童追逐, 老丈闲聊。这些是和平时期普通老百姓平静生活的日常景象。但是, “女人”所处的白洋淀山村, 确是一个周围有敌人凶恶环伺, 随时都有可能前来袭击的危险环境。在这种环境中, 如此安静, 如此专心地编着苇席, 确实在气氛上, 有些诡异。
从前的革命战争片的记忆, 让我一看到这种月夜, 安静, 女人等待的场景, 就会产生紧张感。我们小时候一遍遍地观看《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革命电影, 脑子里保留了太多鬼子们趁着安静的夜晚悄悄摸上来的记忆了……虽然我们明明知道, 最后他们总会陷入我队伍的埋伏中, 而落下可耻的下场, 但是, 他们进村时, 我们还是心里砰砰乱跳……
《荷花淀》里却相反, 这个院门大敞的女人, 似乎是无忧无虑地等待着自己的男人下地劳作回家, 因此, 场面气氛温馨……这种气氛, 令人联想到了是传统小说里的“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的意境, 是“花前月下暂相逢”的美好向往。这跟我在革命电影和其他小说里感受到的紧张气氛完全不同。要不是后面轻轻地提到“队伍”、“鬼子”等词汇, 我会错以为这是一篇爱情故事, 而不是描写战争的小说。
然而, 这的的确确是写战争的。
我对这篇小说到底是写战争还是写爱情, 产生了极大的疑惑。
如果写战争, 这样开头, 到底真实不真实?
我解不开这个疑问。如果是战争中的状态, 故事的开头, 也许应该是这样的:
……夏天的一个深夜, 月亮高悬, 没有风, 连虫子也已经沉睡了。一个女人坐在院子里, 一边织着苇席, 一边留心地注意着虚掩的院门。……突然, 一个人影闯进来了, 女人猛地站起来, 她的心砰跳……
然而, 这仅仅是我戏拟的另一种开头。有经验的读者, 还会反驳我, 说孙犁的文笔就是以优美而著称的, “荷花淀派”就是写这些美好事物的。但是, 到底是山水田园诗是恬静的、美好的, 还是战争是恬静的、美好的?
战争是什么样子的?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
在这篇文章里, 我无法对此深入探讨, 也不想给出一个明显的答案。
《荷花淀》这篇故事不是不知道战争的本质:在临别时, 水生郑重地嘱托自己的女人,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 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这里面, 年轻夫妻的谈话, 触及到战争的残酷本质:死亡。
水生这位参加队伍的积极分子, 临走了, 还不忘让自己的女人跟敌人和汉奸“拼命”。可见, 当时的村庄气氛和背景, 都极其不适宜进行诗情画意的描摹。这种描写, 给我带来了一种极其矛盾的理解:要么这个村庄是山水田园诗里和平的世界, 要么作者认为战争是美好的。这是一种极其不协调的气氛, 然而, 在这个故事里, 这种不能解开的矛盾, 却得到了专业和普通读者的交口称赞。
一九八五年夏天, 抗战胜利四十周年时, 南京的大屠杀纪念馆刚刚落成, 于八月十五日开馆。军队作家在北京开了一个会, 会上, 有老作家忧心说, 苏联卫国战争只有四年, 却出现了那么多的大作品, 我们抗战八年, 却没有出现。老作家经历过战争, 却写不动了。年轻作家却没有经历过战争。
当时的年轻作家莫言站起来, 说:“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
他的发言, 在当时被认为是狂妄。
中语文教学第二年底, 莫言就根据自己家乡旁边发生一个真实的孙家口伏击战的故事, 创作了中篇小说《红高粱》, 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的《人民文学》第三期上, 其中粗砺、残酷、血腥的描写, 一反过去革命小说里的平和与诗意, 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真实的孙家口伏击战, 由国民党游击队曹克明等实施, 发生于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五日, 经过艰苦残酷而牺牲重大的作战, 游击队击毙了日军三十多名, 其中包括日军中岗弥高中将。曹克明的游击队也牺牲惨重, 胞弟曹正德, 族弟曹焕德、曹平德都壮烈捐躯。这部小说第二年被导演张艺谋改变成同名电影, 由姜文和巩俐主演。电影里的红色基调, 粗野生存和惨烈的伏击画面, 同样给观众以强烈的冲击。对战争的理解,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早期, 改革开放, 思想激荡之下, 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战争的本质, 是残酷的。死亡, 也是残酷的, 而不是一种赞美诗般轻佻的迷醉。
俄罗斯的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历时都很短, 但是产生了布尔加科夫的《白卫军》、巴别尔的《骑兵军》、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等享誉世界的巨著, 在这些作品里, 作家的立场或有不同, 但是他们对战争的认识, 基本上都是残酷的、非人性的。个人的生命, 在战争中, 无意义地牺牲。庄稼被焚烧, 房屋遭轰炸, 百姓流离失所。天才作家巴别尔的《骑兵军》里, 百姓遭到几乎是无聊的屠杀, 父子兄弟骨肉相残, 家庭惨遭分崩离析, 这些作家几乎是本着人类基本良知和本能而得到的认识, 使得这部作品集《骑兵军》产生了不朽的价值。有良知的伟大作家巴别尔, 也在壮年时期, 遭到了斯大林主义的清洗, 英年早逝。
对于一部不朽的作品来说, 人性是最为基本的因素。
莫言的《红高粱》, 通过惨烈的战斗场面, 把对“现实主义”的理解, 深入到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最深处。
相反, 孙犁的《荷花淀》里, 我读到的是一场游戏般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般模糊而近乎不真实的战争。在这场伏击中, 男人们埋伏在荷叶下, 敌人的火轮高速追过来, 而敌人, 也是面目不清的, 小说里仅仅出现过这么一句: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 你看那衣裳!”
“衣裳”是鬼子的唯一印记。到底是什么衣裳?什么火轮?敌人有多少, 装备怎么样?这些, 全都被隐去, 让位于水墨画的荷花淀景色。战士们的伏击也跟电玩游戏差不多:
枪声清脆, 三五排枪过后, 他们投出了手榴弹, 冲出了荷花淀。
在《荷花淀》里, 战事就这么简单。战争的极大简略, 听命于作家的小说美学:觉悟、伏击、荷花淀。这些外在的景物, 要比对战争本质的思考更加重要。在战争中投注强烈的审美精神, 这种哲学思考的背景到底是什么?也许, 有种超越战争, 比战争更加重要的正确思想, 才是小说所需要关注和强调的。而战争本质的思考, 反而变成了次要的因素。因此, 我们在小说里看不到真正的战争场面的描写, 是因为这小说并不思考战争, 而是思考思想正确性。在这里, 水生女人们经过伏击时的遭受鄙视, 回到村里后, 也自己成立了组织:
冬天, 打冰夹鱼的时候, 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 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 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 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作家要强调的正是这种“女人”由普通家庭村妇, 经过战斗的洗练, 提高了觉悟, 成长为女战士的过程。当“女人”不再是原来的女人, 女人扔掉了自己的性别特征, 通过变形而成为跟男人一样的中性的士兵时, 小说里就不再称她们为“女人”, 而是获得了身份的认同, 被称为“水生嫂”, 到了最后, 成了他者, “她们”这个相对中性的词, 取代了阴性的、带着传统文明中柔弱取向的“女人”。因此, 与其说《荷花淀》是描写白洋淀的抗日战争, 还不如说是描写一种思想的抽象升华。从这个意义上来阅读, 才会明白, 《荷花淀》作为红色经典中发表时间仅次于《小二黑结婚》的代表性作品, 共同的特点, 都是在《讲话》之后重新理解和再度定位的中国抗日战争的产物。在这种重新定位中, 普通村民, 乃至家庭村妇的觉醒, 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根本保证。而这个思想的最伟大根源, 可以一直追溯到《讲话》中。
中国红色经典作品的作家们这种通过文学作品来努力接续传递“超级正确性”的写作出发点, 跟前段文字提到的俄罗斯伟大作家对战争的思考确实有本质的不同。在那些俄罗斯作家的作品里, 他们听从于人性的召唤, 听从于文艺真实的召唤, 在他们的作品里, 真实的、残酷的战争, 高于斯大林主义的片面正确性。
2. 从荷花小说中离家出走
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和之二《芦花荡》, 于一九四五年五月十五日和八月三十一日, 分别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上。这两篇小说里, 一少一老, 水生和老头子两位超人式的抗日英雄形象, 一直是革命浪漫主义小说的典范。
第一节我分析了《荷花淀》里的核心诉求。对普通民众的觉悟升华的期待, 在《芦花荡》里, 推进到了六十岁的“老头子”身上。在故事里, “老头子”负责为“芦花荡”根据地里的同志们运送枪械食品等各种物质, 他和他的小船, 是在敌人警戒线上进进出出如入无人之境的超人。跟他这个六十岁的“老头子”相比, 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用现代化军事理论组建起来的日本军队, 曾在太平洋战争初期, 以旋风般恐怖的力量重创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击溃英国军队, 占领了太平洋西部以致南太平洋, 打通了印度洋的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地区, 其军事训练的强度和作战能力的凶悍, 令与之为敌的英军无法抵抗, 也让强大的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付出了数倍于欧洲和北非战场的巨大伤亡, 这么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 在《芦花荡》里, 变成了像韩少功中篇小说《爸爸爸》里的“丙崽”一样的白痴, 任由“老头子”设陷阱, 诱捕, 然后拿着竹竿敲打他们的脑袋玩。
这个故事发表时, 日本在中国大陆被消耗了大量的军力, 其太平洋力量也已经被麦克阿瑟将军的跳岛进攻消灭了大部分的有生力量, 并且, 在美国两枚毁灭性巨大的原子弹的威慑下,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了。———在五月份发表《荷花淀》时, 日本还没有无条件投降的迹象, 那时水生们还要放四五排枪, 扔一排手榴弹;到了《芦花荡》, “老头子”消灭其白痴一样的日本兵, 简直就像现在电脑玩吞食鱼游戏一样方便。这种故事在根据地里, 确实显得让人长劲, 也鼓舞人心。
《荷花淀》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发表之后, 不久就被其他解放区报纸转载。一九四七年, 周而复在香港编纂“北方文丛”, 选入了孙犁的六篇作品, 结集名为《荷花淀》。
从未在正式场合表扬过根据地作家的毛泽东, “曾称赞孙犁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转引自樊星主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出版的《永远的红色经典》第二节) 。
毛泽东的评价, 对这部作品的流传和地位评定, 无疑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毛泽东评价过的现代作家, 都成了“巨匠”。鲁迅是“硬骨头”, 朱自清是“不吃救济粮”, 都在“民族性”的基础上被阐发出强大的道德感召力———而道德感召力和政治正确性, 从此之后就成为评判一部文学作品优劣的根本性标准。
毛泽东一九四二年五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 “红色经典”的奠基作品第一部是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革命小说、赵树理创作于一九四三年五月的《小二黑结婚》, 在大陆各个统编的文学史教程里, 这部作品都被称为是“赵树理是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 与新的时代, 新的群众相结合, 创作成就卓著的人民作家”。这些是大陆通行的评价模式, 同样也暗示着《小二黑结婚》是《讲话》播种、孕育和催生政治小说, 具备了充分的政治正确性。
孙犁的《荷花淀》紧随其后, 受到了高度的赞扬。在政治正确性的前提下, 孙犁的作品加入了抒情性的笔法, 提升了文艺创作趣味, 在以农民作为写作对象的前提下, 骨子里包装着知识分子审美———《荷花淀》开头对月色、院落、苇席、女人的静态描摹, 中间对荷花淀风物的景物写意, 都弥漫着山水田园诗的传统文化趣味。《讲话》后的典型文学作品, 大多有这种奇特的、二体合一的现象———小二黑和水生虽然是农民, 读者却很难看到他们的具体劳动场面, 小说里也缺乏对乡村具体风物和生活细节的生动描写———小说描述到这些人物的居所时, 读者们会发现, 大都干净得如同飘在云端上一样纤尘不染。这些《讲话》后小说, 一边声称要改造知识分子, 让他们的脚踝上“沾上牛粪”, 一边却不自觉地在农村的生活里, 悄悄地加进知识分子的情调。我曾认真研究过很多《讲话》后作品, 包括后来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赵树理的《三里湾》等有定评的红色经典篇目, 非常惊讶地发现, 这些作品里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牛粪”。除了《暴风骤雨》偶有相对生动的劳动场面外, 其他作品, 乡民们和同志们几乎都不劳动, 天天忙于开会和斗争了。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里的那个富农顾涌当时在桑干河旁吃苦耐劳地劳动了三十多年, 两头摸黑地努力干活, 一分一厘地辛辛苦苦地积攒, 才攒出来一百多亩地的家产。没有想到, 土改队一来, 他却成了落后分子了。农民所信奉的辛苦劳动的传统价值观, 全部遭到了抛弃和替换, 新的价值标尺变成了进步和落后。有地即落后, 无土则先进, 是顾涌所无法理解的新世界观。顾涌是真正的劳动者, 真正每天脚踝上都沾着牛粪的善良的农民, 但是他却在新的世界观里, 变成了落后分子, 变成了被团结的、思想还没有能够改变过来的对象。
这种价值尺度的变化, 才是真正的翻天覆地。进步和落后这两种思想的对比, 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展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 家庭、父母、儿女的关系, 全都被打乱了。世界上只有“进步/革命”的关系和”落后/反动”的关系这两种, 即便是家里有三姑六姨、堂兄表妹一大堆, 也只需一刀切成“进步/落后”两大部分。人们根据这种割裂, 来选择自己的同志。而在革命青年的眼中, 他们的亲生父母常常是落后分子, 因此, 跟自己的血亲“划清界限”这种人伦颠倒的人间惨剧, 就变成了一种混乱世界的鬼魅怪象。
回过头来再看《小二黑结婚》和《荷花淀》,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原来, “进步/落后”的选择模式, 在这里就已经强烈地出现了:《荷花淀》里, 水生副排长们胜利伏击之后, 对自己的女人非常“鄙视”: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
原来, 她们关心和想念自己的丈夫, 冒着被敌人和汉奸捉去的巨大风险给这些男人们送去包裹, 却因为这种私人的、家庭的观念, 违背了“进步”要求的规范, 因此, 她们就被正确性的一方遗弃了:
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 丢给了他们, 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 箭一样飞去了。
在这里, “战士们”跑得飞快, 比追击敌人或者战略撤退时还要快, 仿佛自己家里来的这些女人, 这些落后分子, 会给他们带来晦气似的, 必需立即逃开, 跟她们隔离, 否则很有可能被染上“落后”的病毒。
跟《荷花淀》里的战士们鄙视自己的女人一样, 《小二黑结婚》里的小二黑和他的对象小芹, 则把鄙视的目光, 投向自己的亲生父母。
“小二黑”是思想进步的民兵队长, 简直进步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他的父亲“小诸葛”和他未来丈母娘“三仙姑”, 他都不认, 他认的只是“进步”。这也是“未来新世界”的“新人”典型形象之一。
小二黑的脑子里, 有一个更高的正确性从云端深处召唤他, 使他听命于这种超越性的力量。这样, 小二黑的“进步”性就不仅表现在对革命的热情上, 还体现在跟他的封建思想顽固的父亲“小诸葛”的斗争上。这部小说的最了不起之处在于, 小二黑不仅斗争了父亲, 还斗争了丈母娘。在他的“新人”社会伦理中, 父亲和丈母娘都是次要的因素, 而听从至高“正确性”召唤的“进步”要求和“进步”举动, 才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力量。在根据地, 这种力量体现在组织的支持上, 也体现在“新人”的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畅想的强力预支上———即便是“小诸葛”和“三仙姑”顽固到底, 把他们赶出家门, 他们也无所畏惧, 因为有一个更大的家庭在召唤他们, 接纳他们, 施惠他们。
小二黑这个故事本有原型。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日, 山西左权县发生了一起命案:某村民兵队长岳冬至和村妇女主任智英贤自由恋爱, 因为他们双方都曾有娃娃亲, 遭到人们的歧视。这天晚上, 他被四个村干部叫出来“教训”身亡, 留下了一桩离奇的惨案。 (详见《中国新闻周刊》二零零八年第四十七期) 。赵树理调查了此事, 赋予一个“反封建”的内核, 一个月后就把它写成了大团圆结局的《小二黑结婚》———这时, 距离《讲话》诞生恰好一周年。
“水生”这个人物形象的形成, 则是孙犁听冀中根据地的同志讲故事得来的灵感。在《关于<荷花淀>的创作》里, 孙犁说起了缘由:“……从冀中平原来的同志, 曾向我讲了两个战斗故事:一个是关于地道的, 一个是关于水淀的。前者, 我写成了《第一个洞》, 后者就是《荷花淀》。”
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孙犁的《荷花淀》的故事都是听来的。从创作的角度看, 这都是别人的故事, “他者”的材料。这些材料, 这些人物, 这些东西, 从写作之前开始寻找材料时, 就有有一种明显的倾向性主题。
从创作出发点来说, “他者”的故事总是陌生的、具有某些先入为主的主题性外壳, 但很难有活灵活现的生活细节和日常情态。
调查和道听途说得来的故事, 如果没有真正地跟自己的内心和记忆产生共鸣, 这种他者的排异性质, 对小说就会具有伤害性的破坏。
作家总是对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忆深刻, 故事在故乡的土地上展开, 总是更加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
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中, 带有自传性的作品以及以自己熟悉的故乡为描写、表达对象的, 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中国古代的《红楼梦》、现代鲁迅的“鲁镇”、萧红的“呼兰河”、沈从文的“边城”, 当代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美国的托马斯·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福克纳的“约克纳塔帕法县”,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的《童年·少年·青年》……这个名单可以一直开列下去。这些作品, 以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为作品人物的活动世界。人们对自己少年儿童时代的记忆, 总是难以磨灭, 对那时自己身边出现的人们, 对花草树木, 猪马牛羊, 都在自己的记忆里, 贮得满满的。打开这个童年记忆的宝藏, 是一名作家成为好作家的主要秘密之一。好作家发掘了童年生活的宝藏, 反过来, 他们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的巨大表现魔力, 复活了这个世界, 使之变成了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没有脱胎于绍兴的“鲁镇”作为背景, 鲁迅的全部作品将会褪色大半。
跟鲁迅有着紧密关系的女作家萧红, 其最重要的、至今影响深远的作品, 也都是写她的家乡世事和情态, 写历史在这些土地上的变迁, 写自己熟悉的人物的悲欢离合。
孙犁在《读萧红作品记》里说:“萧红最好的作品, 取材于童年的生活印象, 在这些作品里, 不断写到鸡犬牛羊, 蚊蝇蝴蝶, 草堆柴垛, 以加深对当地生活的渲染。”
孙犁在《鲁迅的小说》里, 再次表明了他的这种认识, “……鲁迅的小说里表现的, 主要是关于故乡农村的丰富知识。这种知识, 在鲁迅幼年的时期就开始积累了。幼年的感受, 故乡的印象, 对于一个作家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正像母亲的语言对于婴儿的影响。这种影响和作家一同成熟着, 可以影响他毕生的作品。”
在《荷花淀》里, 孙犁也调用了自己熟悉的白洋淀周边的景物和生活情态的一些零碎的记忆。孙犁在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七年间, 曾在白洋淀附近当过一年多的乡村教师, 对这里的乡土风物也有些熟知。但这是他成年之后的生活世界, 而且还为时短暂, 他所观察到的乡村生活, 只能是零碎的、表面的。如果在这篇小说里, 孙犁是在描写自己记忆中的世界, 而不是局限于渲染进步抨击落后这种套路, 也许他的灵感之源会喷涌而出, 源源不绝。而《荷花淀》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 欲言又止, 不能爽快。
在《荷花淀》里, 孙犁笔下的这些人物并没有多少具体的日常生活, 也缺乏对日常生活情态的细腻描摹。
孙犁是一名有天赋的作家, 但是他的天赋不能像泉水那样喷涌, 因为他不得不像同时代的大多数前辈和同辈的作家一样, 在自己的脑袋里四处筑坝来阻拦这四溢的水流, 并且要把童年记忆、情感记忆里的那些过于日常、过于琐屑的细节磨灭, 以便自己的作品符合更高的准则和要求。
作为对比的是, 萧红在香港沦陷期间, 抱病创作出令人惊羡的《呼兰河传》。她在那个困顿的世界中, 却能拥有一个自由的思想天地和表达空间, 可以毫不控制地为小镇马路中的一个水坑而洋洒写上好几千字, 也可以为几根丝瓜而不厌其烦地描写自己的后院, 从而极大丰沛地为读者呈现出了那个时期的东北呼兰河家乡的情感真挚, 细腻感人的生活面貌。
孙犁的初衷, 显然也不是要呈现白洋淀的生活情态, 而是要以白洋淀为人物活动的布景, 来写一个普通民众在组织的领导下, 在新思想的感召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新人”的故事。因此, 他的小说里, 景物的描述是他者的、间离的、客体的、静态的、朦胧的。
小说的一开头, 月亮、院子、苇席, 都是不明朗的意象, 而是静态的写意。通常把这个朦胧的开头看作是诗意的, 是“诗意小说”的流派“荷花淀派”的开始。这些景物, 包括后来的荷花, 跟小说的人物内心没有相互交流的关系, 而仅仅是点染环境, 犹如传统水墨中的稀疏的墨点。这些景物跟故事的核心结构没有太大的关系, “伏击”的故事, 既可以发生在白洋淀, 也可以发生在太行山, 彼此之间相互置换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水生也可能是生活在左权县的一名进步的民兵队长, 在这样一个夜晚匆匆回家跟自己的“女人”告别。
《荷花淀》和《小二黑结婚》里描述到的这些景物和它们所营造出来的环境气氛, 外在于小说人物, 无论作家多么有天赋, 语言运用多么优美, 这种外在的、营造出来的气氛, 却是不真实的。阅读《呼兰河传》时, 读者会发现, 做粉条的那一家只能在呼兰河镇这样的生活世态下才活灵活现, 他爬上屋顶摘蘑菇时, 把一只破鞋掉在煮粉条的大锅里, 也只能是在呼兰河镇才会发生的细节。鲁迅笔下的人物, 迅哥儿、双喜、阿发们, 摇着船去看“社戏”, 返途中, 上岸去摘豆等的细节, 也只能发生在水乡的绍兴, 发生在“鲁镇”的环境里。
《荷花淀》却不需要这些具体而微的情态——或许有读者会用水生和女人的对话、以及四个女人的简洁对话来反驳———因为在这篇小说里, 环境和风物, 都只能为水生们的战斗故事服务, 为女人们误打误撞进入了战场, 并由此产生了自己也要亲自参加战斗的“进步”、“升华”的思想服务。这些风物, 仅仅是摆设, 就像酒馆里集尘的屏风, 只有象征意义, 而不像鲁迅的《社戏》、萧红的《呼兰河传》那样, 紧密地跟人物的情感和生活融为一体, 不可分离。
孙犁运用在冀中生活的经验和记忆, 后来还写了《芦苇荡》和《风云初记》等作品, 构成了他的早期的红色系列作品。经历过“文革”之后的孙犁, 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 开始了写作的第二时期———像大多数同辈作家一样, 中间的二十年是空白时期———这个时期的孙犁, 经过长期沉默的阅读, 具有了反思和超越的精神——他的《书衣文录》里收录的图书篇目, 提到的外国作家寥寥无几, 只有泰戈尔和库普林等———主要是中国传统的文艺作品。在一些敏锐的作家眼中, 孙犁后期的作品, 具有更加鲜明的个人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孙犁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 在七十岁前后, 连续做了好几篇关于童年记忆的文章, 收在《乡里旧闻》集里。他的散文里也谈到看戏, 谈到自己第一次读《红楼梦》, 谈到故乡的滹沱河。可惜的是, 这些珍藏着的记忆, 未能更早地进入他的小说里去, 只能零碎地、散乱地出现。
孙犁的创作力, 在他年近七十岁时, 忽然因为精神上的相对自由, 而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作品。除了写童年、忆旧等散文之外, 他的《耕堂读书记》等, 都留下了很有价值的个人思考的痕迹。并且, 孙犁在那个时期, 还热心地奖掖新进, 对那时候的年轻作家铁凝、贾平凹、莫言等人的作品都做过评论, 拳拳之心, 老而弥坚。
前后对比, 令人唏嘘。
3.看不见的功臣 篇三
像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它们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个体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肉眼直接看到的,只是由大量个体形成的群体,如发霉的食品上生长的菌落。
由于微生物的“生存能力”极强,所以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在地球的两极和高山寒冷地带、在高达90℃的温泉中、在万米高空的大气层和万米以下的海底、在深层的土壤里,以及人和其他高等生物的体表和体内,都有微生物生存。
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在分解死亡的动植物尸体的同时,还为地球上的植物提供90%的CO2和氮素营养物质,以保证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及物质的循环和转化。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与植物、动物和人是密要相关并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约的,但是,相比之下,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生物对微生物的依赖性要远大于微生物对高等生物的依赖性。如果地球上没有了微生物,那么,地球上所剩下的只是各种生物的尸骸,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微生物对于人类来说,有些是有害的。例如,一些致病细菌和病毒,可以引起人类的许多疾病。但更多的微生物是有益的:酿造业和饮料的生产都离不开微生物;很多微生物可生产抗菌素、维生素等药品,帮助人类治愈疾病;还有很多微生物可作为污染物的净化者,例如,目前大多数的污水处理厂都是采用微生物净化污水的方法。
4.看不见的“风景”作文 篇四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深秋的凌晨,寒意阵阵,街道异常冷清,只有桔黄色的背影,遍布街道的每个角落。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干净整洁的大街,其乐融融的行人,灯光闪烁的霓虹灯,构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在这五彩缤纷的风景背后,桔黄色清洁工人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却被众人遗忘和疏忽。
舞台的缤纷与美丽是一种风景;商界的叱咤风云与成功是一种风景;竞技场上的喝彩与欢呼也是一种风景;但美丽晨曦的小巷中、灰尘滚滚的街道旁、恶臭熏天的垃圾边,无数桔黄色清洁工人辛勤劳作的身影,却是无数风景中被人视而不见的最美丽的“风景”!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幕在眼前历历在目:数九寒天,冰封雪地,整个世界成了个大冰箱,山冷得在颤抖,白皑皑的雪花,象鹅毛般地飘落。我兴致勃勃地站在街边看雪景,忽然发现垃圾堆边一个老人的身影。他上身穿着黄色短褂,下身穿一条灰色的裤子,蓬乱的头发上飘落的雪花已结成了冰,一双粗糙的大手青筋暴突,上面裂了几道深深的口子,口子旁边是几个小山一样的冻疮,隐隐的血水正从豁口中流出。他用红肿得象萝卜一样的.大手,正费力地将垃圾转运到自已的小推车上,这时,正好一对母子从他身边走过,只听那母亲恶狠狠地对旁边的儿子说:“你再不用功读书,长大就象这样,天天扫垃圾!”说完向老人投去蔑视的眼光。老人闻言,抬起头,刻满皱纹的脸上,肌肉因激动而抽搐,干涸的嘴唇张开,停顿了半秒钟,终是一声叹息,低下了头,在瑟瑟寒风中继续自己的劳作。
多么伟大的清洁工啊! 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一年365天,从不间断。当人们还在梦乡中酣睡时,他们已披星戴月开始一天的工作,当人们万家灯火合家满堂时,他们才满身疲惫地回到自已的家园,其间不但要时刻维护城市容貌,随时清理不讲卫生的人乱丢的垃圾,还要忍受众多鄙视的眼光,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了我们生活环境的美好,他们“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他们是城市文明的美容师!
5.看不见的爱作文 篇五
记得小时候,妈妈每次过生日,我都会送给她一幅我的大作一幅我精心画的画。到现在已经几年了,从未间断。我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她会把这些画挂起来,可我从未见过那些画,所以我一直以为她把那些画都扔了,心里不禁有暗暗的失落。直到那一次,我才发现妈妈,是那么的爱我。
我们家里,有一个上了锁的床头柜,妈妈每天都会在那坐上一会,一边看里面的东西一边笑,笑着笑着还抬起头来偷偷看看我,然后又低下头,飞快地关上柜子,好像不想让我看见里面的东西。可妈妈越不让我看,我就越来越好奇。有时候,我就在家里面想: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是一百元大钞,还是妈妈是一个间谍,里面装着国家机密?我越想着,好奇心就越重。可钥匙在妈妈手里,那串钥匙,她从不离身,妈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理,就是不想让我看到里面有什么?
终于有一次,妈妈出门忘带钥匙,我心想:太好了!我终于可以看这里面藏的宝贝了,可我开还是不开呢?开,可这是妈妈的秘密啊;不开,可这是我的心愿呀!算了,开吧!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来到了柜子前,用手里的钥匙轻轻地打开了柜子。瞬间,我被震惊到了,原来所谓的宝贝,是我小时候的照片和我这几年来送给她的生日礼物。顿时,我心里的抱怨、失落全都烟消云散。
我拿起这些照片和画,一张张的翻看,那些和妈妈美好的回忆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呈现出来。看着看着,我的鼻头突然一酸,泪水不争气的流下来。我一直以为妈妈对我的祝福视而不见,可我没想到妈妈对我的爱远比我想得要厚重。原来妈妈对我的爱是藏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啊。
6.看不见的门外初中作文 篇六
大概是太久还没开门,门铃声又响了,还带着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吓坏了,连滚带爬地跑回房间,心想:不理你,你迟早会走的。又过几分钟,门铃还在叫个不停。我的心越发慌乱,我房间的窗户好像能看见走廊,只要是熟悉的邻居或大人的朋友,就让他进来好了。我把窗户打开,整个身子都探出去,还是没打探到一点“军情”。大概是角度不对,我又试了试,还是不行,便放弃了。只得看门外那个人的反应了。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粗暴的吼声,“喂,你们家有没有人啊!他妈的!”我吓得大气不敢出,敲门声越来越响,但我却只能强装镇定,默不作声。终于,门外没有了动静,那人走了,大概是走了。我不禁说了一句,“谢天谢地,世界终于和平了!”
7.猪场看不见的浪费——饲料浪费 篇七
四季气温不同, 猪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 但现在无论是饲料厂推荐的配方, 还是请专家设计的配方, 都不可能在一年四季都适用。如冬季用高蛋白配方, 会造成蛋白的浪费;夏季用高能配方, 会造成能量的浪费等。如果能适时调整配方, 使全群料肉比从3.5降到3.4的话, 对1个万头猪场来说, 1a就可节省饲料10 000×90×0.1=90 000kg, 折合人民币12万元以上。
2 使用高水分玉米而不改变配方的浪费
秋冬季节, 常有养猪户反映预混料或浓缩料质量不好、猪光吃不长。其实, 造成猪生长缓慢的原因并不是预混料或浓缩料的质量, 而是由于当时玉米水分过高造成的。因秋冬季节, 气温偏低, 猪对能量的需要量要大于春夏季节, 而这时的玉米多是新收获的玉米, 水分多在20%以上, 所配出的饲料就存在能量不足问题, 如不修改配方, 且按固定程序进行饲喂的话, 必定会出现能量不足、影响猪正常生长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很简单, 一是在其他原料不变的情况下, 加大玉米比例, 同时加大饲喂量;二是在使用湿玉米的同时, 配合高能量饲料, 如油脂等, 这适用于需要能量浓度大的乳猪料或仔猪料中。
3 不按配方加工饲料的浪费
一是加工料时不称重;二是缺乏某种原料时, 轻易用其他原料代替;三是原料以次充好, 如用湿玉米代替干玉米等。以上3种情况, 都会破坏饲料配方的合理性, 影响饲料利用率。
4 搅拌不均匀的浪费
搅拌不均匀, 在许多猪场出现过。手工拌料自不必说, 即使机器拌料, 也常出现搅拌不均匀的情况。有的边粉碎边出料;有的搅拌时间不足;最容易忽视的是, 在饲料中加入药物或微量添加剂时, 不通过预混就直接倒进搅拌机, 而在几千公斤饲料中加入几十克药品, 很难做到搅拌均匀。
5 大猪吃小猪料的浪费
8.看不见的微笑 篇八
One Friday, 12-year-old Janet was going to stay all night with her friend Amy. They had to walk by Dawson’s house on the way to Amy’s house, but as they got close Janet saw him sitting on his front porch3)and suggested they cross over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et. Like most of the children, she was scared4)of the old man because of the stories she’d heard about him.
Amy said not to worry, Mr. Dawson wouldn’t hurt anyone. Still, Janet was growing more nervous with each step closer to the old man’s house. When they got close enough, Dawson looked up with his usual frown5), but when he saw it was Amy, a broad smile changed his entire face as he said, “Hello Miss Amy. I see you’ve got a little friend with you today.”
Amy smiled back and told him Janet was staying overnight and they were going to listen to music and play games. Dawson told them that sounded fun, and offered them each a fresh picked apple off his tree. They gladly accepted. Dawson had the best apples in town.
When they got out of Dawson?on earshot6), Janet asked Amy, “Everyone says he’s the meanest7)man in town. How come was he so nice to us?”
Amy explained that when she first started walking past his house he wasn’t very friendly and she was afraid of him, but she pretended he was wearing an invisible smile and so she always smiled back at him. It took a while, but one day he half-smiled back at her.
After some more time, he started smiling real smiles and then started talking to her. Just a“hello”at first, then more. She said he always offers her an apple now, and is always very kind.
“An invisible smile?”questioned Janet.
“Yes,”answered Amy, “my grandma told me that if I pretended I wasn’t afraid and pretended he was smiling an invisible smile at me and I smiled back at him, that sooner or later he would really smile. Grandma says smiles are contagious8).”
If we remember what Amy’s grandma said, that everyone wears an invisible smile, we too will find that most people can’t resist9)our smile after a while.
We’re always on the go10)trying to accomplish so much, aren’s we? Getting groceries, cleaning the house, mowing the lawn — there’s always something. It’s so easy to get caught up in everyday life that we forget how simple it can be to bring cheer to ourselves and others. Giving a smile away takes so little effort and time, let’s make sure that we’ve not the one that others have to pretend is wearing an invisible smile.
道森先生是个坏脾气的老头子,镇上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小孩们知道不能到他的院子里摘美味的苹果,甚至掉在地上的也不能捡,因为据他们说,老道森会端着他的弹丸猎枪跟在你后面追。
一个周五,12岁的珍妮特要陪她的朋友艾米过夜。她们去艾米家的途中得路过道森先生的房子。当她们离道森家越来越近时,珍妮特看见道森先生坐在前廊,于是她建议她们过马路从街的另一边走。跟大多数孩子一样,珍妮特听过他的故事,对他很是害怕。
艾米说别担心,道森先生不会伤害任何人。但每向前走一步,离老人的房子越近,珍妮特就越紧张。当她们走到房子那儿,道森抬起了头,一如既往地皱着他的眉头。但当他看到是艾米,一个灿烂的笑容让他整个表情都变了,他说:“你好,艾米小姐,我看见今天有位小朋友陪你。”
艾米也对他微笑,告诉他珍妮特会陪她过夜,她们要一起听音乐玩游戏。道森告诉她们这听上去很有趣,给她们每人一个从他的树上刚摘下来的苹果。她们很高兴地接受了,因为道森的苹果是镇上最棒的。
走到道森听不到的地方,珍妮特问艾米:“每个人都说他是镇上最不好打交道的人,但他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呢?”
艾米说当她第一次路过他家时,他不是很友好,这让她害怕。但她假装他有着看不见的微笑,所以她总对他回之以微笑。终于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他也对她露出了一点笑容。
再过了些日子,他开始真正地对她笑了,并开始和艾米说话。开始只是打个招呼,后来越来越多。她说他现在总给她苹果,总是很友善。
“看不见的笑容?”珍妮特问。
“是的,”艾米回答道。“我奶奶告诉我如果我假装不害怕,假装他有着看不见的笑容,我对他微笑,总有一天他会真正微笑起来。奶奶说笑容是可以互相感染的。”
如果我们记住艾米奶奶说的,每个人都有着看不见的笑容,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人在一段时间后是无法抗拒我们的微笑的。
9.看不见的幸福优秀作文 篇九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冬日的一抹暖阳;幸福是炎炎夏日的丝丝凉风;幸福是手中的一缕细沙,我们渴望抓住幸福,幸福却在不知不觉间从指缝悄然消失。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幸福我们看不见,抓不住,但它却在我们心中的某个角落默默绽放。在早己逝去的童年时代,一颗水果糖,一根奶油冰棍都可以在我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那时候,为了能天天吃上颗甜滋滋的水果糖我们发奋读书,憧憬着幸福的未来。
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就在我们的脚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努力向前,幸福就在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幸福不在于你取得多大的成就,也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你是否懂得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秒、每一个感动的瞬间……
10.看不见的才是真理作文 篇十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既有欢乐又有烦恼。爸爸妈妈常说:“小孩是无忧无虑的。”可他们却不知道我们也有许许多多成长的烦恼。
自从上六年级以来,爸爸妈妈给我买了很多课外书,还给我报了语文补习班、数学实习班、英语实习班、特长班。妈妈说:“如果你不学,就别指望上重点初中。”虽然我自己也很想学,但是我一直都改不掉疯玩这个毛玻星期天,妈妈为了我学习,特地向单位请假,专门看着我,辅导我学习,我像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没有自由。妈妈说:“把这三张语文试卷写好,写好后再写一篇写景作文,不能少于500字,中午完成《轻松15分钟》上的第五单元练习、《课时金练》上的第五单元练习,下午去英语实习班,晚上回来听录音磁带半小时,明天早上去数学补习班,中午完成《课课通》第20课,下午去语文补习班,晚上回来完成数学《金钥匙1+1》5页。”我一听腿都发软了。不过,我还是完成了这些作业,为了成绩,只好付出了。
11.看不见的爱 篇十一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处,看他练习,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一颗颗接过来,一颗颗打出去,当然,他都浪费掉了。从那妇女的眼神可以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没有罢手的意思。
我走上前去,对那位母亲说:“让我教他怎么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说:“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孩子悄悄对我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的,不是吗?”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石子,微笑着,只是递石子的节奏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射出一弹,向右边移一点,射击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地反方向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弹弓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但是男孩仍在尝试。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我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向回走去。
12.酱腌菜:看不见的安全隐患 篇十二
有媒体报道, 山西省新绛县食药监局与县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近日联合出击, 对辖区内古交镇南李村一无证生产酱腌菜的黑作坊进行了查处。该作坊位置相对隐蔽, 生产现场蚊蝇乱飞。据参与查处的新绛县食药监局有关人员介绍, 该作坊没有任何证件, 使用工业醋酸腌制糖蒜, 加工车间切片机、切丝机已生锈。在现场腌制酱腌菜的池子污浊不堪, 院子里一个浴盆里落满苍蝇, 这就是作坊主用来拌辣椒酱的设备。经查, 该作坊共有酱腌菜腌制池14个, 存有大量腌制的芥菜、糖蒜、黄瓜等。加工车间有切片机、切丝机、包装设备, 部分成品已经装箱, 包装箱上的标志冒充天津、重庆等地厂家。执法人员在现场还发现工业醋酸及二十余种食品添加剂, 作坊主无法提供任何食品加工许可手续及工作人员的健康证明。执法人员对该作坊生产的各种假冒酱腌菜及工业醋酸、食品添加剂全部予以扣押, 共计1633箱。该作坊酱腌菜账单记录销售金额已经有约30万元, 产品主要销往河津、侯马、稷山、新绛等地干菜批发店。目前, 该黑作坊已被依法查封。
全国各地像新绛县查封的这家酱菜作坊还有多少呢, 这样的作坊加工出来的酱菜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之大, 是不容质疑的。
记者在北京丰台区一个集贸市场上见到有不少无包装、无卫生防护措施的酱菜出售, 这些酱菜看上去色泽暗淡, 装盛器皿简陋不堪, 但仍有许多消费者购买。北京各大超市中都设有散装酱腌菜的专柜, 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散装酱腌菜不仅会发生氧化, 受到污染的可能性也较大。
据专家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酱腌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过量使用苯甲酸防腐剂、过量使用糖精、山梨酸含量超标等。腌制品一般都含有过量的亚硝酸盐, 由于腌制品的生产方法限制, 一般还会过量含有铅、无机砷、镉、汞等重金属, 以及过氧化值、酸价、三甲胺氮、硫化物等超标。针对不合格酱腌菜, 专家指出, 如果大肠菌群超标, 则会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苯甲酸超标则会引起胃肠不适, 还会对肝脏造成慢性损害;日落黄等色素含量超标的酱腌菜, 如果摄入量过大, 色素会在体内蓄积, 从而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伤害。酱腌菜中还有安赛蜜等人工合成的甜味剂, 如果经常食用合成甜味剂超标的食品, 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当然, 合格的优质酱菜是可以食用的。比如说北京市民家喻户晓的六必居酱菜, 就是优质酱菜的代表。六必居酱菜有480年的悠久历史, 六必居酱菜有六条操作规则: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的酱菜所以出名, 与它选料精细、制作严格分不开。六必居酱菜的原料, 都有固定的产地。黄酱和甜面酱是腌制酱菜的主要原料。
六必居制作的黄酱, 特选河北省润县马驹桥和通县永乐店等地产的颗料饱满、油性大的的好黄豆。做甜面酱, 则专门从河北省涞水县购进粘性大的小麦为主料。制作六必居酱有很严格的工序, 要历时一个伏天发酵, 才制成优质味美的黄酱。六必居用这样的好酱制出的酱菜, 味道自然香醇无比。
13.“看不见”的致命伤 作文 篇十三
喜欢幻想的女孩往往沉醉在小中并找到乐趣和发现
看,写完作文的表情是不是有一种小小的得意与满足呢!尽管当时已晚上十点
平安夜晚上,我躺在床上想:夜里圣诞老人会不会给我送礼物呢?全世界那么多孩子,他怎么送呢?他会不会把我给忘了!想着想着,我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当我醒来时,我发现自己站在一个堆满了玩具的大工厂,周围都是穿着红色衣服小矮人还有许多礼物。我又惊喜又疑惑,原来这里是圣诞老人制作礼物的地方,难怪我们都可以得到礼物!
我好奇的看看四周:到处都有大工厂,制造着许许多多的礼物,五颜六色、各种各样。而满大街则是上万个小矮人和小黄人,它们有的手里抱着礼物盒,放进圣诞老人的雪橇上;有的在工厂里做指挥,忙的不亦乐乎;还有的在包装礼物,动作十分麻利……
我看得入了迷,突然听到一声“圣诞老人来啦!”我马上站得笔直,看着他手里拿着一个闪闪发光的银玲,银玲发出的声音令我的心轻轻颤动。那声音如此轻脆,悦耳,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我多么渴盼得到这个银铃啊。
可是,圣诞老人环视了一周,并没有把我最期盼的小铃铛给我,我的心情顿时坠落谷底。
午夜的钟声响了,大门开了,几位穿军装的卫兵走了进来。原来,只有拿到礼物的人才能乘冰棒火车回家。轮到我时,我紧张极了,其实我可以说个谎,只要回答卫兵有拿到礼物就行。可我还是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声:“没有”,然后我就一下子晕了过去。
当我睁开眼睛时,已经是早上了,我发现自己居然躺在了自己家的床上。我这才明白刚刚是一场梦。这时,妈妈走了进来,“你枕头下面那是个什么东西?”我才发现枕头下面有个礼物盒。我打开一看,里面有我想要的小铃铛和一张纸条。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那张字条,上面写着:
孩子,你通过了我的考验,你是诚实的,这个银铃送给你。
圣诞老人
我摇了摇铃铛,它便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太动听了,可妈妈却说:“这铃铛怎么坏了?”我兴奋地叫道:“没有坏啊,这是圣诞老人送我的铃铛。你看这是他给我写的纸条!”。
“别说梦话了,这不过是一张白纸,快去洗漱。”妈妈说着,扭身就走出了房间,我突然明白,原来像父母这样长大的成人是看不见圣诞老人的这张纸条,也听不到这铃声的……
作者:陈敏怡
14.倘若我看不见作文 篇十四
倘若有一天,我失去明亮的眼睛,我会怎么办?
海伦凯乐从小失明且听不到任何声音,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反而她更加的拼搏,后来成为了一位名作家。可她还是渴望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从《只要给我三天光明》就能看得出来,可她还是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她出了很多书,不断地鼓舞着人们无畏于前进,鼓励着失败的人们,拾起信心,继续前进。
倘若我看不见,我会怎么办?乐观的像海伦凯乐一样勇往向前进,悲观的自暴自弃或自杀,还是封闭自己的内心呢?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想我应该会好好活者,毕竟是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我不能让他们伤心。但是我会沉寂一段时间,我要让自己接受这个事实,慢慢适应这个黑暗的`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不再有光彩,只有黑暗。这个世界里充满着恐惧,充满着孤单,没有安全感的世界一切都无助……
倘若我看不见,我会怀念以前看得见的时光,我会回想绿葱葱的树林,五彩缤纷的花朵,身边忙碌的人……
倘若我看不见,我会开始劝告我身边的朋友,要他们注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物,因为它拥有自己的小幸福,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它们,没有珍惜宝贵的眼睛。
15.维也纳:“看不见”的城市规划 篇十五
相对于那种通过大规模的拆除和新建、急剧改变城市面貌的规划而言,维也纳的城市规划往往是“看不见”的。它更关注城市与市民生活的联系,关注城市活力的激发与可持续,关注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衔接与共生。
谁在使用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这个词,关键在“公共”而非“空间”。是谁使用城市空间,如何使用?这是城市空间的本质需求。以此来看,可以理解为什么包括罗马的波波洛广场、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和巴黎的凯旋门广场在内的很多著名广场,尽管设计得美轮美奂,却因活力不足,并未成为“美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而沦落为“服务游客的城市空间”——中国很多重金打造的城市空间也有同样命运。而那些“美好”的城市空间,如意大利锡耶纳的坎波广场、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和维也纳的圣斯蒂芬广场,其基本特征是——与市民日常生活相联系。周边城区充满商业、文化、宗教和教育等各种城市功能,尤其重要的是,有足够居民区存在,以保证城市空间的日常使用和活力的可持续性。
维也纳的很多城市空间,是很“公共”的。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游客,但更多的是维也纳本地市民,他们往往居住在附近城区。城市空间是他们聚会、休闲、购物的场所,是生活的必需品。在由“指环路”环绕的“一区”里,经由漫长的中世纪形成的有机的城市街道,和密集分布的大大小小的广场一起,形成了一张网络,覆盖着市民生活区域,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张网络不仅包括凯恩特纳大街、斯蒂芬大教堂广场、鼠疫纪念碑广场、炭火市场广场和米切尔广场这样著名的城市空间,更包含了无数不那么有名的广场和街道。大部分街区尺度很小,住宅和办公都紧邻街道和广场,底层和二层就是商业和各种服务设施。咖啡店都有自己的铁杆顾客,往往是自家楼上或隔壁街区的居民,这些人每天来买一杯咖啡,点一块蛋糕,打开报纸,一坐就是一下午。漂亮的水果摊、烟草店、书店、裁缝店更是附近居民喜欢光顾的地方。
对整个城区的功能比例和它们的组合方式进行细致研究和规划,这就是一种“看不见”的城市规划。维也纳对每个城区都规定了功能混合的指标要求,并对每个特定的城市设计区域进行进一步详细规定,避免单一功能的大面积开发对城区造成的不良影响。其中非常有意思的是对“社会保障住宅”比例进行规定。这个规定要求,在每个城市区域,包括那些最“贵”的区域,都必须配备一定社会保障住宅。这类住宅由国家出资建造,提供给具有本国国籍的低收入人群租赁或购买。这保证了规定覆盖的城区有足够量的居民,且居民社会阶层组成是混合的。
这是非常有“魄力”且令人钦佩的规定。对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开发而言,该规定意味着政府或私人开发商要损失土地出让和房屋出售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但它带来的是城区社会结构的健康组成和旺盛活力。
步行城市的背后
适合步行的城市空间才是好的城市空间。然而,我们的城市已渐渐变得不那么适宜步行了。20世纪城市人口激增和交通方式的转变,是改变城市形式的最重要推动力。亚洲的新建城市中,多层、小尺度的城市建筑被夷平,随之消失的是承载城市记忆的街道和广场,代之以可容纳更多人的高层建筑和服务小汽车的笔直宽阔的道路。这种由20世纪上半叶以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规划师们提出的城市模式,没有在欧洲实现,却在渴望发展的亚洲城市遍地开花,在中国达到巅峰。
以维也纳为代表的众多欧洲城市,向我们证明,传统的城市形态和路网结构,辅以精细化的、“修修补补”式的城市规划,建立起适当的体系,在维持传统城市适宜步行特点的同时,也能很好地满足当代城市的交通需求。传统路网的特点,一是断面小,二是路网密度极高。实践证明,对高密度城区来说,相比大断面低密度的路网形式,高密度路网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仍以“一区”为例。1970年代以前,为满足机动车交通的需要,曾有多条交通干道穿越区域内部,造成步行环境严重恶化。经过几十年逐步改善,整个区域已成为非常适合步行的区域。
其主要的规划在于:第一,将外围“指环路”规划成高等级道路,沿主要交通接入口设置地下停车库出入口以及与公共交通用的接驳点;第二,区域内部的历史城市肌理全部保留,规划由步行街、单向车道、分时单向车道和双向车道构成的高密度路网,这个路网体现了极高的效率并极大提高了步行舒适度;第三,建设高效率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有轨电车、公交系统和地铁系统,提高整个区域的可达性;第四,采取全市统筹规划的限时分级停车收费系统,运用价格杠杆,提高停车选择度和效率。上述这些规划,除了“指环路”工程,都是一些“看不见”的城市规划,涉及交通系统规划、地下空间规划、路牌及标示物和各种相关管理软件。其效果是,尽管维也纳中心区的人口密度非常高,维也纳却拥有着世界首屈一指的城区步行舒适度,而机动车拥堵的现象不明显,堪称交通规划的典范。
老城市,新内容
维也纳的美好更体现在,它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老城的美丽仍在活生生地呈现,期待着当代生活的融入和重新诠释。比如,大部分的古老公寓都被改造更新,加入电梯和其他无障碍措施;在不改变原建筑总体结构的基础上,户型被改造以符合当代的需求。这样,城市建筑的保护与居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相结合。相比搬进新建小区,市民更愿意选择住老式公寓,因为这里各种生活设备设施并不落后,又具有历史建筑的特殊感觉,居住在此是一件非常“Cool”的事儿。
在城市风貌保护方面,有个关于屋顶加建的规定非常有意思,即允许已被纳入世遗的老城中心区住宅的业主对屋顶加建,以增加老城区的居民密度,对加建的建筑风格不加规定,只有一些框架性规定。在这个看似随意却实际是精心设计的规定下,维也纳诞生了一大批当代、前卫和富有创意的屋顶加建项目。其与其他建筑的协调关系是通过恰当的体量、与周边建筑的相互关系形成的。这种“看不见”的城市规划,让城市发展获得了一种弹性,一种过去、当下和未来共生的可能性。
维也纳还证明,公共空间的内容策划是多么重要。博物馆区改造自原皇家马术学校,在一个三进围合的大院里,塞进了两个极其前卫的当代博物馆,再加上覆盖全年的艺术表演计划,这个“大院”成为维也纳最富艺术气息和青春活力的公共空间。美丽的老市政广场曾受困于活力不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一度的夏季维也纳市政厅电影节、冬季的圣诞市场和溜冰场,将这里变成全世界游客向往的胜地,大量周边城区的市民来此休闲娱乐。
Naschmarkt露天市场在90年代之前一直是比较萧条的区域。规划决定不对该区域进行物质改造更新,而是指定三项政策:一是允许土耳其人在此摆摊,二是将一部分市场功能转换成餐饮功能,三是制定详细的建筑维修更新导则。第一项政策提高了市场小业主的积极性和商品的特色,实现文化的多样性;第二项保证了广场活力的充足;第三项则将地区发展与建筑保护结合。基于此,Naschmarkt实现了华丽复兴,游客和市民络绎不绝,同时带来市场的经济活力,业主积极性也很高,自筹资金进行改造装修,而详尽的规划导则保证了建筑物更新的总体协调和历史价值的延续。相比我们司空见惯的“先拆除再重建”的方式,这样的规划多么富有智慧。
16.看不见的手 篇十六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对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情况的监测显示,新建住房销售价格6月环比上涨0.8%,5月环比上涨了0.6%,3月环比0.2%的涨幅及4月环比0.4%的涨幅,涨幅逐月扩大0.2个百分点。二手房方面,5月房价同比、环比均为上涨,其中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一句话,房价又涨了。
很显然,房价大幅下降的场面,是很多人不情愿看到的。很多专家总是能拿出很多理由来论证:房价大幅下跌的后果是灾难性的。7月2日,万科因采取强硬降价手段引领退房潮,还被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院长点了名。据称,上海房地产价格每下降1个百分点,房地产信贷总不良贷款率就增加0.178个百分点。若房地产价格下降20%,房地产信贷不良贷款率将增加3.56个百分点。若房地产价格下降30%,房地产信贷不良贷款率则超过5%的国际警戒线。
而与此同时,另外一些无形的大手,也在逐渐的显露了出来。6月30日,北京广渠路15号地被央企中化集团下属的房地产公司以40.6亿元的总价拍下,成为北京新“地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夏天前后,总计将有超过100亿元央企资金进入北京的土地市场。在“四万亿”的背景下,可以想象,在“不差钱”的央企带动下,土地价格的又一轮飙升已然拉开序幕,在“面粉价格高过面包”的状态下,房市实在是难有下跌的“动力”。
在此之前,从来不缺乏新闻的房地产市场,还密集的曝出了很多重磅新闻:位于上海闵行区的“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幢已接近完工的在建13层商品楼突然横着倒下了;郑州保障房用地上居然长出了别墅,规划局官员逯军面对媒体高声质问“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武汉经适房摇号居然出现“六连号”的奇迹,温州则曝出了“购房门”的丑闻——143套剩余安置房以低于市场价3000多元的“暂定价”作商品房出售。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事件背后所显露出的权力的影子:据调查显示,上海“莲花河畔景苑”楼盘的开发商——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被曝出多名股东与政府工作人员同名同姓,最终发现这些同名同姓者皆为一人,官员参股房地产公司的传闻得到证实;而逯军事件中,别墅开发商河南天荣置业有限公司背景曝光:大股东的丈夫曾是郑州国土局领导,二股东的丈夫是项目所在区的公安人员;武汉“六连号”的调查结果是:社会中介人员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利用经济适用房摇号进行舞弊、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温州“购房门”则涉及到了几十名市、县级干部及一批关系户。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官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不得在企业或者其它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光法律文件就出台了有40多个。但现实中仍然是“有的开发商不惜乘坐飞机追着官员送钱”。
17.细雨湿衣看不见作文 篇十七
它不同于高大雪山的壮丽之美,不同于杭州西湖柔软的美,不同于草原那一望无际的辽阔之美。单说那江南细雨,就给人一种既空灵,又飘渺的美,让人难以忘怀。
我独自一人走在那小路上,任那细细的银丝溅在我的身上,渗进我的体内。往前望去,却找不到它的身影,可是又分明看到那碧绿的叶子上盛着一滴晶莹剔透的水 珠;分明看到小草早已润湿,让人感觉十分娇嫩与幼小;分明看到小溪微微地泛着蓝的波纹,不时发出“哗哗”的响声,宛若在奔腾,在跳跃。
雨一直在断断续续地下着,它在空中自由的飘洒,慢慢的下落,降临在树上,地里,河中,把所有的雨中物笼罩其中,拉开了人们的眼帘,让人们朦朦胧胧地看见了 那雨中其物。小舟在溪上慢悠悠的飘过,自由自在,这不正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吗?牧童无忧无虑的牵着牛,吹着笛子从草地上走过,那欢乐的乐曲打开了人们的 思绪,唤起了人们的想象,那欢乐的曲调飞扬在所有人的心中。再看看远处的园林,披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纱,让人心旷神怡。
那闲花繁多,却也不甘在枝头待坐,纷纷落了下来。那粉红的桃花,那雪白的梨花,连那五颜六色的鲜花也在其中伴舞,色彩缤纷,一点也不单调,一点也不枯燥。
五彩缤纷的花朵在空中飘舞如美丽的蝶,它们又似一个个快活而又调皮的小精灵,一会儿在旋转,一会儿在追逐嬉戏,一会儿在跳舞。那些可爱的小精灵宛若给细雨点缀的一颗颗耀眼珍珠。铺在地上,宛如一层花毯!
【“看不见”的致命伤 作文】推荐阅读:
《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作文650字08-06
看不见的战争观后感10-02
致命魔术观后感字作文11-05
求职者简历的致命弱点08-24
简历中种种你想不到的“致命”细节06-16
简历中你想不到的“致命”细节10-01
英文简历写作致命错误07-20
初二作文:好久不见07-02
致命旋涡读书心得体会08-24
好久不见作文600字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