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2024-10-06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9篇)

1.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篇一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识字兴趣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最好老师,只有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不仅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者从教学理念、汉字的特点、教材的特点、教法、学法等各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稳定学生兴趣,并坚定学生识字的信心。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

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学习,深入探究。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例如:爱迪生很小就喜欢实验,最后成为科学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界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属于学习者主观上的东西,在某地种程度上它可以培养。学生只要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他就能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对于学习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帮助,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字课留给学生神奇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它能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学习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识字的兴趣,认为汉字充满神奇、趣味,使学生每一次接触就喜欢识字,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好,为以后成功的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想把第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必须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首先,从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来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主要通过汉字传承下来的。而且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因此,识字的过程,是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的过程。

在第一堂识字课中,不是向学生宣布,今天我们学习生字,跟我读­­生读­­抄写。而是先让学生欣赏一次真、草、隶、行四体的书法大赛,大赛的会标是一个行草的‚书‛字,而‚书‛的一竖是一支毛笔。和着中国民乐的回肠荡气,欣赏着大赛中每位选手的一笔一画,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

让儿童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汉字的美、汉字的神韵,是我们识字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初步感觉汉字的形体美,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2更是儿童识字的原动力。

其次,从汉字的形体结构来看,象形字是汉字的母体,它具有图画性,具有形体美的特点。

我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可以告诉学生,古人根据物体的形状画图,这些图就是最早的文字。有一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

字如‚禾、羊、火、月、日‛,第四单元第四课中出现的会意字如‚明、休、众、品、鲜‛。

新课程教材彩色套印、图文并茂,教材设计了识字、写字、读词的许多内容,采用了游戏、活动的方式,如摘苹果、涂色彩等。‚语文园地‛中有‚我会读,我会找,我会认‛类似的识字巩固题。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

(二)》的‚我会找‛树上挂着13个带有‚氵‛‚辶‛的字苹果,要求学生将这一些苹果放进合适的篮子里,其它课文中,如在《小小竹排画中游》这课,课后就有大量的词语,让学生练读。

这些都符合儿童喜欢活动的天性,保证了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语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教育的第三个特点中强调也应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

三、灵活多变的教法,加强学习兴趣

有趣,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识字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识字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识字以特殊的特点变得富有魅力;二是在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鉴于有趣对小朋友学习识字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教材,尤其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任何一种学习,儿童如果不能感受学习之妙,换言之,如果儿童在识字过程中不能越学越积极,那么最终儿童对于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会厌倦,要使识字课堂充满智慧,为了巩固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变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

读。又如:‚找找朋友‛如在教学‚棵‛字中,我根据合体字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木’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果’水果的‘果’,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木‛字旁,水果的‚果‛组合成‚棵‛字,接着让学生说说‚棵‛字为什么带‚木‛字旁,棵一般指一棵树一棵草,所以带有‚木‛字旁。让学生明白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识字规律,让学生整体地识记汉字,使其在有了三、四百字的汉字积累后,自己能发现和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形声字等提高识字效率。

还有‚选难认字‛,各组商量选出本组的两个难认字后,各小组长在本组难认字的字卡上打‚√‛。先请几个慢生开火车读没有打‚√‛的生字,再请几个中等生开火车读打了一两个‚√‛最后,请几个学生读打‚√‛较多的生字,鼓励学生争做‚聪明娃‛,开动脑筋想办法记忆难认字,例如记‚望‛字,可以说‚一个姓王的人逃亡在外,望着十五的明月想念着家乡、亲人。记‚雪‛时,我就用猜字谜的方法,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大雨冲倒一座山。‛学‚坐‛时,两个人‚坐‛在土上。‚你们现在的动作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

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先进电教法:电化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新教育理念的树立,传统教育精华的积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介

①‚亲子学字‛

让小孩子把所学的生字做成卡片(家长的指导下),回家后不是抄写而是角色互换,由孩子当小老师,爸妈当学生,对所学生字加以巩固,避免了孩子们回家五遍、十遍地抄。这样,不但让孩子树立自信,而且能培养父子、母子间的感情。

②‚小博士‛

低年级学生还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喜欢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已。初始阶段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敢于说、敢于教,这样,就会越识越爱识字,如以一周为期,让每个孩子充当一次‚小博士‛,把自己所学到的字展示给大家看,然后由老师打分,这样,就激起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孩子就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字。避免了死记硬背所带来的诸多的不良影响。

四、授之以渔,稳定学习兴趣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3 1教师构建生活识字大课堂

识字的目的在于应用,反过来说,结合生活的需要识字,就会增强儿童识字的动力,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会汉字。教育学生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地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比如:一个班的学生少则三十,多则四、五十个,每个孩子的名字加起来,就相当于一年级半学期的识字量,这样,不但让每个孩子没有识字的压力,还激发了儿童识字的兴趣,努力去认识每个小朋友的姓名。例如上街去买东西,一路上店铺鳞次栉比,商店里、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我就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店铺的招牌,商品的比如在学习‚小、吃、爱、鱼、牛、草‛这些字时,先出示‚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肉,小马和小牛爱吃草。‛这样的材料有童趣,吸引学生乐意去读,借文识字有兴趣,压力小,识得快,理解得深,记得牢,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愉悦、轻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随着学生阅读识字能力的提高,适当增加阅读识字材料,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识字的积累与应用。加大阅读量是轻松阅读识字的主要形式,但阅读量的加大须与学生的兴趣性相联系,这不仅仅是一、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要求,更因为兴趣性是轻松阅读的根基,无兴趣,便无轻松可言。

当学生学会拼音后,就可借助拼音工具进行慢慢阅读了,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读书,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又巩固和扩大了识字量,而且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在阅读中不断地巩固,重复所学的字,理解字义和认识新字,我便开始向他们推荐相应的有趣的拼音读物:《幼儿古诗》、《儿童诗歌》、《安徒生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等。在班上,定期举办故事会,诗歌童谣比赛,剪一些剪花奖励那些多读书的学生,这样,儿童既会认了字,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通过以读促识,以识促读;多读多识,多识多读的途径,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识字,互助识字,注音识字,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尽快进入独立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以本为本,束缚、限制孩子们的能力,要以人为本,要以‚上不封顶‛的要求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扩大识字量,挖掘他们的最大潜力,为日后的大量阅读做准备。

趣为先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篇二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

在识字教学中,老师需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伴、老师或家长,不能不懂不问。在学校,可以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大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都摆出来,一起交流、讨论好的识字方法。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际上,这正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识字氛围, 让学生觉得识字不再是个人的事,在小组中充分发表意见,受到别人的肯定与鼓励,使自信心增加,那么,识字又有何难?

另外,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告诉学生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查字典过程中学生不仅动脑,而且动手动口,多种器官一齐调用,记忆会更深刻。只要学生持之以恒,那么不但能收获好习惯,还能丰富汉字积累。

二、激发兴趣,发展智力

(一 )编故事 ,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字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游”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在黑板上逐个写出笔画:一个小孩子(子)戴着一顶游泳帽(丿一),在方形水池里游泳。如学“呆”时,有个学生说:“一个人张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是发呆呀。”在这样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又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 )借助字谜,乐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时我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如教“王”字时告诉学生:“王”就是“一”加(+)“一”。怎么写呢?孩子们动手动脑拼拼凑凑,已经掌握了。此外,我还设立了“编字谜有奖”作业,激励学生观察字形、展开联想,自编字谜。这样的作业避免了学生单调枯燥的重复抄写,有趣味性,有创造性。如“头戴一顶帽,忠实又可靠———实”;“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思”“山上山--出”;“工人力量大,建功立业少不了他———功”等。

(三 )利用多媒体技术识字

多媒体技术就很好地解决了教师单一的讲解方式, 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以此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具有刺激的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难记字时,教师可把字体放大,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观察笔顺演示,或者将这个字的演化过程播放给学生看,那么,对于这个字的形、音、义,学生会更容易加深印象。如果个别学生存在识记困难, 那么, 再次演示笔顺是比较节约时间的,比教师让学生反复书空,反复讲解注意点来得有趣。多媒体技术能化抽象为具体, 变枯燥为有趣, 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这些优点体现在设计的习题上,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的习题,不但画面精美,而且形式多样、非常有趣。如“走迷宫”,这是为了巩固学生识字效果而设计的。在迷宫内设了几道“关卡”:学生需识记的生字。只有读准生字读音,才有机会向前一步,抓住学生好玩好胜的特点,这道练习自然合他们胃口,让他们不得不说:“老师,再来一道! ”学生自己感兴趣,乐于学勤于学,还有学不好的道理吗?

三、丰富想象,鼓励创新

(一 )给生字配画 ,让生字充满活力。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运用想象,让字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 )见生字质疑 , 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一天,一个学生问我“老师 ,‘篮球’不是用竹子做的 ,可‘篮’为什么是‘竹 ’字头的呢?”我趁机说:“这么平常的一个字你就能提出这样高深的问题,老师真佩服你! 如果你能解答出这样高深的问题,你就更不同凡响了。回去想想好吗?”第二天,他告诉我通过上网找资料,他果然找到了其中的奥秘,而且在全班同学面前当起了小老师,感到十分自豪。

四、拓宽途径,培养能力

(一 )自制“识字课本”。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食品 、饮料包装、家用电器广告、各种报纸杂志的刊头等。这些都是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正是创造的过程。

(二 )开展实践活动。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 ,从儿童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动手、动脑收集有关材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 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识字活动。

五、识字与写字教学结合

写字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不仅直接关系识字教学效果,而且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在搞好直观示范教学的同时, 还要按照写字教学规律和教学要求对学生执笔方法、写字姿势、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等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和严格有序的训练。低年级语文课以识字教学为主,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且细致的写字指导增强识字教学效果。第一,指导学生写字做到细致全面。每次上写字课,教师就把所要学的生字写在画有“田字格”的黑板上,逐个讲解字的音、形、义。要讲清楚每一个字的一笔一画应占田字格的哪个位置。对于结构比较复杂和不易写好的字,要重点指导。第二,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特征,引导学生说出生字笔画、笔顺及间架结构,通过说,每一位学生对生字有进一步感知。第三,书空练习。通过书空练习,学生对所学生字在头脑中形成完整轮廓。第四,临摹范字。让学生临摹书上“田字格”中的范例,使之在写字之前对每个字如何下笔,怎样设置用多大力度等基本要领有所了解、有所掌握。第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边教识字、边教写字。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练习写字的时间。既不能用识字教学代替写字指导,又不能只顾理解字的含义而忽视写字基本功训练。只有做到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识字效果,提升写字水平。

3.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篇三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能力培养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小学阶段的大部分识字任务要在低年级完成。一篇课文,往往包含了七八个生字。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如何在多识字、巧识字的同时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一个都不少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一、辨一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汉字,美丽而神奇,极具神秘感。她源远流长,独具魅力;虽是方块字,但形体活泼灵动,横竖撇捺点等笔画的组合更是错落有致。尽管字的笔画有多有少,但布局匀称。汉字中若有重复的笔画必然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因而在指导学生识字时,不仅要让学生把字记住,更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的美,感悟汉字的美,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如“川”字只有三笔,笔画虽少,却把河流流动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笔的不同之处,结合河流图,通过河流水势的起伏,感受“川”字三笔布局的精妙,体味汉字造字的独特。

又如,汉字中许多偏旁与原字相比有了细微的变化,像木字旁变捺为点,提土旁变横为提,单人旁变捺为竖……都是为了在书写时给旁边的那部分留出书写的位置。在识字时,教师可根据这一点启发学生想想:如果这些笔画不作改动会怎样,字还会像现在这样美观吗?

二、演一演———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一篇课文往往有十二、三个生字需要识记。如此大的识字量对小学生是一个挑战。小学语文课本,特别是低年级课本中大部分生字是动词,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他们的手势、肢体来表现汉字,帮助记忆。

学习“大”字时,启发学生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身体来展现这个“大”字吗?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展开双臂,伸开双腿,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手、脚伸得长一些。

在教学“出”“入”“开”“关”“坐”“卧”“立”“走”等字时,只给了他们很少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识记,告诉他们等会儿要看卡片做动作。学生一个个十分激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在看卡片、做动作时,他们时而站、时而立,动作做得又快又对,玩得不亦乐乎。演一演生字,促使学生的大脑从多方面对生字进行分析综合,学生运用想象,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短短的四五分钟就记住了八个字,不仅识字效率高,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

三、编一编——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顺口溜琅琅上口,通俗易懂。以往经常是老师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后来我也尝试着引导学生参与编说顺口溜。如,教学“请、清、晴、蜻、睛”时,没有局限于书上的“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蜒,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而是加入已经认识的“情”字,编成:“池水清又清,说话先说请。太阳出来天气晴,用心想事情。目字旁是眼睛,虫字旁是蜻蜒。”在编顺口溜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去寻找形近字之间字形的区别,练习用简洁的语言强调字形的特征,而且顺口溜生动形象,避免了识字的单调乏味。学生在朗诵自己编的顺口溜时充满了成就感,兴趣浓厚,对生字的记忆较深刻。

四、找一找——培养学生的归类整合能力

低年级的识字量虽然很大,但许多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抓住联系,把生字串联起来,就成了识字教学的重点。比如说“口”字吧,仅仅在第二册语文课本中,含有“口”这个部件的生字就有32个。为了帮助学生牢固地记住这些字,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练习:

“口”在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在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在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在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兴致勃勃地查找、填空、交流,把书上出现的含有“口”这个部件的生字先分类再整合。通过活动加深了对这些生字的识记,并对“口”这个部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初步学习将有联系的字进行归纳,为他们今后归纳知识点、整合信息打下了基础。

五、闯一闯,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对于好奇心重、好胜心强的低年级小朋友来说,闯迷宫是一件充满挑战的游戏。的确,闯迷宫既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又可以促进他们推理能力的发展。闯出迷宫时的骄傲与满足更是让许多小朋友沉迷于其中。那么闯迷宫这个活动能用于识字教学中吗?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造了几个简单又不失趣味的迷宫,让我们班的小小探险家们闯一闯。

如:

要求:从“跳远”走到“踢球”,只能上下左右移动。在走迷宫时学生首先要把这些词语都认明白,知道词语的意思,并对“跳远”与“踢球”两个词语进行分析推理,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才能顺利地走出去。这样的迷宫既具有刺激性,又具有知识性,深受学生的喜爱。

4.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篇四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体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对写作知识的传授、写作技能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只抓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培 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以人为中心,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德育中的心理素质最为重要。心理素质是 否过硬关系到学生能否主动、正确、全面地提高自身素质,能否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过去的“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忽视了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作文教学中只传授“套题”功夫,考试前让学生背熟一些优秀例 文,考试时便按作文题“移花接木”,把内容搬进试卷,抄袭现象严重。片面追求分数,忽视了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培 养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缺乏必要的过硬的心理素质。 一个人的先天禀赋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才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决定因素,我们必 须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摆在首位。 在作文教学中要重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1)多写日记 学生平时用“日记”的方式把一天天的.生活见闻、感觉,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描述下来,发展其观察能 力,提高写作技能。养成学生常动笔、爱动笔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写作,一改以往被动 的“要我写”为主动的“我要写”。 (2)独立完成 作文课要让学生自己多观察多思考,每次作文都要作好充分准备,上课写作时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发现抄袭要重写。这样学生便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实事求是的品格,自己应该做的事自己做,并把它做好。 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对儿童来说尤为突出。兴 趣,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儿童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坚持做好几点: (1)愉快感染 以愉快的情绪去感染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自觉地提高学习质量。 (2)诵读品味 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经常挑选好文章,有目的地进行朗读,在诵读中品味优美词句,体会美的含义、 美的写作方法和美的精神境界。 (3)精心评讲 每次评讲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读一遍,然后组织学生评议,进而教师总结,让学生学有榜样;特别要关 注差生的作文,对他们的一些好词好句、好的开头、结尾都应给予表扬并登记入册,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1)把握素材 语文的精髓是文章,文章的精髓是生活。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打开联系生活的通道,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创 作空间,提高创造力;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一事一物、一情一景,把握好作文素材。 (2)以师为范 教师要以良好的行动感染学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有一次有个学生上完体育 课后身体不适,头晕呕吐,吐物满地。我把脏物处理好后就把他从五楼背到楼下,并请车送他回家。这样虽是 一件小事,但却让学生领悟到不少的东西。他在一篇习作中写道;“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断问自己,胡老师的 胃这么痛,但她还是咬紧牙关把和她一样的高大的小俊同学背到楼下,她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鞭策着我。我决 心要改掉自己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气,做个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的少先队员。” 从这可以看出,生活是人的写照。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正确评价自己,正确分辨是非,最终促使他们养成了 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

[1] [2]

5.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篇五

体育教学有机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学中处于形体的动态之中。他们的个性、情感、意识等更能显示出来,这便于体育教师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学生的社会心理、集体观念、人际关系、合作精神等。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助合作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此,在体育学科教学中如何拓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可以在以下四方面来加以培养。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务必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合理的体育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和纠正个性的心理、情感缺陷。如有的学生胆怯、怕羞,可安排并鼓励他们多参加跳山羊、垫上活动等项目的锻炼,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使他们不断地克服胆怯、害怕心理,以勇敢的精神跨越心理障碍。还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则动员他们多从事一些接力跑、游戏,组织教学比赛等集体项目的锻炼活动,使他们融合在集体之中,用团体精神帮助他们克服孤僻、不合群的个性,使他们体会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由此,逐步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针对急躁、易怒、遇事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则让他们多参加慢跑或者游戏等一些缓慢、持久的运动项目,以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稳定被动情绪,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一定的改善。面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遇到重要事情极易出现紧张、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平时多组织他们参加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如球类、田径等项目,使他们在失败与胜利之间,得到锻炼,慢慢的克服自身心理障碍。

二、根据学生各自的体能特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应结合学生技能、体能、兴趣组织教学形式,可以进行循环练习、不等时轮换和交叉练习。例如,完成实心球前抛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不同的体能组,要求学生的训次数都是10次,这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达到了锻炼的目的。有的学生运动技巧方面表现的潜力较大、在教学中领悟快、技能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地让他们多做示范,使他们有自我表现和发展特长的机会。而面对少数技能训练不达到要求的学生,则进行个别辅导,反复练习,帮助他们领悟动作要领,树立信心,这样就能充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密度和广度。

三、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要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学

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休育课中的表现也不一样。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较胖,不愿动;有的学生体能差,不想动;有的学生懒,怕跑,特别是当教师站旁边看着他们训练时,显得更加紧张。根据这类心理因素,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给他们以示范和领会的机会,采用肯定、表扬、鼓励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组织地把他们同体能好的同学安排在一起,使他们多看、多思考,并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按图形跑、放音乐、接龙游戏等方法,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情绪,及时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肯定,提高他们练习的热情,从而激发他们练习的能动性。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给学生一定的自动选择训练项目的时间,让他们调整学习心态,确定自己的训练目标,内容上做到一主多副,让他们更多的选择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四、根据学生教学活动的需要,要灵活地创设教学氖围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比一般学生更有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业余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终生受益。为此教师要创设—种让学生表观的环境和氛围,使体育课成为—个小社会。如在体育教学中多增加一些自锻和自我创想的练习,使学生在课堂里生动活泼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这过程中,学生所产生和表现出来的情感、兴趣、特长等可以进行文流,互想帮助,从而培养他们学会各种人际关系和处事能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竞争自强的活动场所。

6.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篇六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农村学校的音乐课堂一方面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只让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另一方面为追求音乐课的形式,花样的创新,忽视学生演唱,鉴赏等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新课标不断创新音乐课堂教学,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质过程中就教会学生会唱歌和学会欣赏乐曲这两个方面简单地谈了自己的体会.[关键词]音乐素质 培养

音乐是一种用鲜明的节奏,优美动听的和声和丰富的情感去教育人,启迪人,感染人的特殊艺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她更赋予音乐课堂特殊的魅力,但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足,认为音乐无外乎是唱唱歌,跳跳舞,与培养学生的素质关系不大.实践证明音乐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课程,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音乐位于第二.现代社会教学中,音乐已成了各个国家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它对新世纪的接班人,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做了一些认真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在乐曲的演唱中学会唱乐曲

1.由教会学生唱歌曲向学生会学习唱歌转变

过去,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课程仅仅停留在教歌和唱歌单一化 的状况上,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虽然会唱几首歌,但大部分学生既不会识谱视唱,又毫无音乐基础知识,更谈不上音乐艺术素养,能不能改变这种状况 在音乐教学中,我从自学引导入手,培养学生音乐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提高了学生音乐素质.如教学《咱们从小有礼貌》这首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步骤:(1)视谱读拍节奏:“5 1 5 |3 4 5 |……”读拍成“ti ti da |ti ti da |……”让学生流利地读拍谱中的节奏;(2)学生随琴声进行音准练习,采用音阶,音组,音程,模唱,构唱等形式进行;(3)将音符的唱名代替节奏符进行初步视唱,在琴声中学习唱谱,形成唱谱能力;(4)将歌词的每个字代替相应的音符,自己进行模唱;(5)采取“能者为师”的方法让学生相互教唱乐节乐句,在互教互学,共同探讨中完成初步唱词能力.这样处理后,就改变了从教会学生唱歌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学生怎样去处理歌曲,会唱歌曲的教学轨道上来.2.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意境美激发学生情感,真正地会唱歌

怎样演唱歌曲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主要内容.在教学生演唱歌曲之前我先认真分析教材,做到抓住歌曲的情感核心以及速度,力度综合处理要点,使自己心中有数.在教唱歌曲时我一改以往要求学生记背歌词,一句句听琴模唱的方法,而是首先让学生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从而启发学生自主表达,这种表达也是一种对旧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如教学《小雨沙沙》这首歌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分析:《小雨沙沙》是一首天真活泼,娇嫩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2/4拍子,一段体分节式,由自然音域中的六度内的三度流向进行展现,乐句之间节奏方整,旋律相韵,体会出一种对话般的呼应感.整曲短小精致,琅琅上口,易学易会,符合儿童乐感发挥的自然天性.教学这首歌,我设计了如下演唱教程:(1)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乐曲对唱,在对唱中,引导学生处理好力度,使学生产生呼应感,从中体会到旋律中所表现的儿童情趣;(2)启发学生分析词意,激发他们演唱之情.我在启发中设计了这样一段话:小朋友都喜欢吃汉堡包,假如只有两片面包,中间夹肉,这样的汉堡包好吃吗(不好吃)假如夹点卷心菜呢(要好吃些)假如先将面包烤黄,再放进适量的沙拉,番茄酱等佐料呢(好吃极了)!是的,我们唱歌就像吃汉堡包一样,没有感情唱歌就像没放沙拉的汉堡包一样,不好听,不动人.唱歌的感情从哪里来呢 是从歌词的意境,旋律展现中来.《小雨沙沙》是采用拟人手法写的,“小雨沙沙”的“沙沙”是象声词,“种子在说话”,种子在地里“说话”的声音很小,请同学们想象他们在说“悄悄话”,演唱时采用轻声地力度表现.至此,让学生尝试着演唱,再通过老师的范唱进行修正,完善.这时,学生们才真正学会了这首歌.这种教学方法,改变原来纯粹教唱歌的单一感性教学,转变为学生用情感去体会学习演唱歌曲.二,在乐曲中学会欣赏音乐

1.选增作品,触发爱国情感

选增作品,我认为必须注意:(1)作品必须富有艺术表现力,能为学生的感受提供形象性基础.如欣赏声乐曲《保卫黄河》时,补充《黄水谣》,《渔光曲》等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不仅使学生了解独唱,轮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和特点,而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从感性上感受和体验《保卫黄河》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选增一些学生较不熟悉的“经典”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如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通过补充欣赏,学生对民族乐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借助美妙的音乐,让学生闭目聆听,进一步的入情,入境地去体验和感受作品的情绪,使学生在从平静低沉转为激动昂扬的旋律中,进一步感受到瞎子阿炳对旧社会的不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充满的坚定信心.聆听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课的主要途径是以“听”的方式来仔细品位音乐作品的,我认为采用“比较欣赏”是一种有效的聆听方式.如将《牧童短笛》第一部分中的复调音乐进行比较.(1)上下两个声部中,音色,节奏,力度进行比较;(2)把第二声部改为和声伴奏与复调式的演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聆听使学生感受到该曲的上下两声部犹如红花绿叶,相互映衬,紧,收,疏,密巧织成章,才能使旋律变得这样优美动听,使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放牧的情景.通过聆听和比较使学生了解了复调音乐的知识,也感受到复调音乐的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了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欣赏中对比的范围是很广的,有题材,体裁,曲式等之间的对比,如童声合唱《植树歌》与童声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也有同一首作品各乐段之间的对比,如《快乐的小熊猫》……从对比中儿童可以感受到不同音乐形式,不同音乐风格的表现特色,这样既能增强儿童对作品的感受程度,又可以增加音乐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讨论作品,洞悉音乐丰富的内涵

7.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篇七

一、融入多元智能理论, 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 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把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化学课程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提着实验用品进教室上课, 学生必然很高兴, 积极性也很高;当学习一些贴近生产、生活, 联系实际的知识时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 还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以及学校与周围环境的特点开设校本课程和内容丰富的活动课, 也可以将化学与社会、环境、食品、生活等联系的素材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深入的研究。另外开放化学实验室, 鼓励学生多做实验, 改进或设计一些新的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可以搞一些化学趣味知识和趣味实验的竞赛活动, 并进行评比和奖励, 鼓励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 制作一些小模型。定期出一些化学知识方面的小报和黑板报, 鼓励学生踊跃投稿等。学生在这种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化学, 各种优势智能得到了发展,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二、增强学科间的渗透, 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它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科学知识随社会的实践、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千变万化, 未来的科技必然更加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和国际化, 因此, 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化学教学中, 应该有效地与一些相关学科联系起来, 增强学科间的渗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 在学习氨气的喷泉实验时, 可以有效地加强化学和物理知识的相互渗透。教师指导学生做了氨气的喷泉实验后可提出问题:烧瓶中为什么会产生喷泉?学生经过分析会知道原因是产生了压强差。接着再提问题:用其他气体能否产生喷泉?学生经过分析知道只要烧瓶中的气体易溶于溶液, 因此可以设计出二氧化碳、氯气等。虽然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但是可以采用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提出问题:除了减小烧瓶中压强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形成压强差?学生可以分析出还可以增大下面的压强, 比如—些景点的喷泉就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压强差有两条途径:减小烧瓶中压强或增大玻璃管底端压强。再结合化学知识, 学生就可以想到产生喷泉的方法可以有: (1) 减少烧瓶中的气体的物质的量, 使气体溶解 (溶剂可以是水, 也可以是其他液体) , 或使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少。 (2) 降低烧瓶中的气体温度, 使气体体积减小。 (3) 在玻璃管底端处密封的装置的情况下, 增大玻璃管底端的气体的量, 如通入气体、使液体气化产生气体等。

化学学科教学可以很好的与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知识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使各学科知识交叉渗透、互相配合、协调发展, 提高学生对各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的意识和自觉性, 以及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激发思维活动, 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是科学素质的核心, 中学生基本的科学能力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 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 训练学生的科学能力。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设置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

如学习铁与水蒸气反应时, 一直以来学生很难准确地掌握好这个反应。现在的新教材采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分析评价, 动手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经过这样的学习, 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很难忘记的, 即使忘记, 还可以进行分析、推理, 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经过上述学习,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掌握了结论, 还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主动探究知识, 总结规律, 学会思考, 学会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思维,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

四、引导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 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 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分析, 有效地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就能更快地获得知识, 更透彻地理解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例如, 学习铁的氢氧化物时引导探究过程如下:1、演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实验,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2、氢氧化亚铁为什么会出现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 最后变成红褐色呢?学生很容易回答:因为白色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3、怎么样才可以防止生成的氢氧化铁被氧化呢?学生分析可知必须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与空气接触。4、设计能防止被氧化的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可以设计出许多比较有思想的实验方案, 但是否可行呢, 这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讨论, 然后指导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上述分析, 学生初步尝试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发挥学科优势,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是各种价值观念、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道德与意志品质的总和。在化学教学中, 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敢于超越现状的科学精神。为充分发挥化学教学的自身优势, 突出对学生严谨和创新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科学精神:

1、执着的探索精神。

科学精神强调的是不确定性, 科学精神就是强调怀疑、强调批判和强调创新的精神, 就是要善于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 在没有现成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

2、无畏的创新精神。

这是科学的生命, 科学活动的灵魂。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多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要让学生自己表达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个人的分析, 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争论, 大胆地提出哪怕是教师都未曾想到的一些新的想法和做法,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

3、严谨的求实精神。

科学必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 实事求是, 克服主观臆断。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多进行分组实验和设计一些微型实验, 尽量使学生都能亲自体验到动手做实验的乐趣。对于一些仪器设备较简单的实验尽量开展分组实验, 一些装置较复杂的实验可以采用微型实验简化仪器, 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

4、精确的分析精神。

科学不能停留在定性描述的层面上, 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良好的协调合作精神。

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 必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 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现在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开展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 这些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调合作的精神。

总之, 化学教学应尽可能优化课堂教学, 有效地对学生激发科学兴趣、丰富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训练科学方法, 同时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观、价值观、道德观。只要教师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在教学中多用心、多思考, 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广大中学生的科学素质, 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大量优秀人才。

摘要:本文根据科学素质的含义和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就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五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科学素质,科学兴趣,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 (第三版) I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篇八

关键词:整体观;人文素质培养;完整人格;整体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175-03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为高校加强人文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高校教育工作者,掀起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热潮。目前,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重要性及其人文素质培养方法上。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主要集中于课程安排、校园文化建设,但对具体方法研究不够。整体观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运用:一要培养完整人格的学生,二要注重完整人格通过整体的方式来培养。把整体观运用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角度新颖,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

一、何为整体观

在西方,从亚理士多德以后,整体概念就成为美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传统概念。为人熟知的有所谓“杂多中的整一”或“寓变化于整齐”,实际上远不止这些。时至今日,研究者总结了西方哲学里整体观包括的六个派别思想:①本原论。从某种物质性的本原说明世界的整体性是古代哲学的一个特征。②构造论。构造论者设想世界是某些基础“构件”的组合,正是这些元素以某种方式的结合,建构了作为整体的世界。③浑一论。把整个存在视为完全不可分割、浑然一体的自我同一之物。④动力论。着眼于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动力学机制,亦即揭示组成整体的各种要素是怎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为一个统一体的。⑤共相论。把世界的整体性归结为所有的个别事物中所贯穿的共同居性——共性。尽管世界上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别对象,但由于都以同样的共性而发生种属关联,因而世界才结合为一个整体。⑥预设论。肯定世界的整体性是先定的,由于某种特设性的原因和机制,在现实世界产生之前,就存在某种潜在的、有序的图式,现实世界的整体性只是这种预设的整体图式的映射。

如果说整体论是西方哲学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整体论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灵魂。归纳起来,中国哲学的整体论传统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①以“一”为本,万法归一,以整体为指归,从不把个体、部分视为整体之外的独立存在,绵绵不绝,浑然一体。②强调功能谐和、会通流转,不注意定域构造、要素取析。③着眼于整体的动态生成、周期循回,不关心瞬时定格、过程、剖面。③由“显”入“潜”,不拘于“有”,返“实”入“虚”,所谓“无极而太极”。简而言之,中国整体观包括了天人合一、生命循环、人性自然等观点。Ⅲ

二、整体观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运用内容

如果把整体观运用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其内容是:①培养完整人格的学生。②完整人格要通过整体的方式来培养。

一个人心理素质如何,与其人格因素息息相关。个体的人格,作为诸多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构成的体现个体品格的独特反应系统,其一旦形成便表现出个体的思想、情感与行为的特有模式,可以说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源”特质。因此,具有完整的人格,不仅有效地抵御和克制可能出现的心理危险,而且能促进个体等方面出现危机。因此,没有完整的人格,就不会有健康的心理。

从对心理健康的界定来看,专家认为,心理健康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心身症状出现与否及其严重程度是最直接的标准;二是行为风格,即某些稳定的行为风格或模式,虽然不一定直接引发心身症状,但却会增加出现某种心身疾病的概率;三是内心体验特点。因为心理健康的特点之一,就是个体经验积极情绪的频率和强度比较高,而体验消极情绪的频率和强度比较低;四是积极、健全的心理品质,如幸福感、自我与环境的和谐、自尊、成熟、人格稳定、适应环境并保持独立等。也就是说,心理健康作为个体的一种心身状态,可以表现为行为风格或行为抑制,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或心身症状,或某种积极的人格特点模式。但从这四个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并非平行关系。心身症状是心理健康水平的最终表达方式,行为风格或自我和谐也会以某种方式促进或减少症状出现的可能性,自我和邪恶即会受到行为风格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心身症状的出现,而积极的人格特点模式则提供了是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

大学生的完整人格,一般是学生的人格结构中所有特质都得到健康、全面和协调的发展,使青少年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表现出人际关系和谐、情感稳定积极、心理健康等发展状态。学生的整体人格具有结构性、意义性和发展性的特征。结构性特征,即学生的人格心理特质应是健康、全面的、而他们的发展性特征,即在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年龄、环境及知识结构的改变,其整体人格也应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从整体人格的心理特征方面来看,具有整体人格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各种人格特征相互协调、全面发展,能够正确处理校园及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妥善待人接物,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用在学习上。

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整体的人格,既是实现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体人格对心理健康具有本质的促进作用。

培养整体人格的学生,需要通过整体的方法来进行。所谓整体方法,即利用各种形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人格。

1.树立整体的教育价值观

大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地方,同时是给予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场所。整体的教育价值观以学生整体人格发展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宗旨,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校的教育行为,彻底深化教育改革,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学业发展为基本育人活动,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其中,让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推动优良人格形成的精神动力,也是构成整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教育中,如能很好地解决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问题,也就根本解决了人健全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此,应高度加强认知训练,通过教学、理论讲座、专题报告、社会调查与研究等形式,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分析和理解客观事物与社会现象,学会以冷静、稳妥、积极的态度审视人生、认识环境和对待生活。笔者身为高校辅导员对此深有体会,所带四个班级,以主题班会为主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活动:“春运实践经验交流”、“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祖国在我心中”、“谁不说俺家乡美”,等等,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增强学生人格建构意识,引导学生自我完善

人格教育是强化与内化的统一,需要学生具备强烈的自我构建意识。在自我意识建构中,要正确处理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关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特长”,合格即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质量合格;特长即指学生在全面合格的同时,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有独特之处,达到较高的水平。所以,必须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合格的基础上,允许他们有个性、有创意地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学校教育,也有利于个人发展,二者不可偏颇。人不可能是全才,某些方面的特长,将掩盖其它不足,特长教育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促进学生自我肯定。现代青少年人格结构中,普遍地少了进取锐气,其原因就是少了“自尊、自重、自强”,少了对健全人格渴望与追求的重要的内部动力。所以,可以通过多渠道组织有针对性的创造活动、志趣活动以及有助于个体特长发挥的活动,激励和推动学生去获得成功,使他们逐渐树立起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欲,克服和消除他们人格结构中的自悲、懦弱、不敢进取等消极特征。笔者常使用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在公共场所讲自己的优点或者进行特长表演。

3.积极组织交往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格教育,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交往学习。丰富多彩的交往不仅可以扩充认知领域,优化认知结构,增进相互理解,而且可以开阔胸怀,淡化冲突,净化不良情绪。健全的人格总是离不开交往的,离群独居必然导致心胸狭窄,互不沟通往往滋生疑虑心理和对立情绪。因此,一定要注重学生社交能力和社交意识的培养,可有计划地组织文娱联欢、体育竞赛、社会调查等活动,从中增强他们主动社交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交习惯,锻炼其社交能力,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笔者给学生布置这方面的作业是:每个月到他人宿舍串门5次、与任课教师谈心3次,并写下交际心得,许多学生反馈,交际能力得到了提升。

综合上述,整体观运用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旨在通过整体的方法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目前研究者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认识上比较零散,没有形成整体性。整体观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理论,如果能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作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的指导理论,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理论价值。

9.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篇九

轻松识字,快乐学习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识字

内容提要:

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影响着阅读和写作教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识字量大,内容枯燥。为了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识字的愿望,我针对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实际,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积极探索识字教学的新方法。我从创设和谐氛围,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孩子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巧用多种方法,轻松愉快识字;拓展积累运用,巩固识字效果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努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识字能力,让孩子们轻松识字,快乐学习。

关键词:轻松

快乐 学习兴趣

方法

积累

运用

轻松识字,快乐学习

——浅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识字

汉字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汉字的形体结构具有直观性、象征性等特点,其形 2

体构成与人的思想、情感、生活和行为往往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充溢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一个汉字,往往就是有关人的一种智慧:一种生存智慧、情感智慧、生命智慧和伦理智慧。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也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可见识字是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低年级的识字目标是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由于低年级识字量大,课文篇幅多,每课要求认识的字多,学生的识字水平差异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他们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为读书打好基础。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识字教学,让孩子轻松识字,快乐学习。

一、创设和谐氛围,调动学习热情。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民主氛围,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就是课堂中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人格,真诚对待学生。

构建良好氛围,重要的是对学生充满爱心。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缺乏自主性的学生,让他们受到积极氛围的影响和激励,从而积极主动学习。对识字较多的孩子要多表扬,对识字有障碍的同学,不歧视,老师要多鼓励、帮助。让每一位孩子都乐于识字,勇于识字,愉快识字。

2、关注学生情感,让生体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教学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语文,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积极主动识字阅读。教师要适时恰当地评价,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的坐下。诚恳地评价,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取得前进的动力,以更好的姿态参与自主识字。

3、尊重学生差异,相信学生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一《春天来了》时,课前布置自主性作业,让学生画自己眼中的春天,并写上一个有关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又体现了层次性,学生有了自主权,小组交流,分层展示:“春暖花开”、“我喜欢五彩缤纷的春天”、识字时引导学生尽情读自己认识的字,然后不经意一问:“还没学呢,你们怎么认识的?”学生自豪地说:“我自己预习的。”“妈妈教的。”从而推动了学生自主识字。

4、师生合作交流,共建和谐课堂。

《课程标准》实施下的课堂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课堂的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十分灵活。课堂是学生与老师活动的共同场所。学生可以自由的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向老师提问,获取答案。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为学生服务,更重要的是以丰富的知识,恰当的事例,引导、调整与学生的关系,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相互尊重,积极合作的最佳状态。事实证明:合作的师生关系无疑能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产生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交往还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得以加强。

二、激发识字兴趣,培养读书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也可以说是个体意识的倾向性。学习兴趣是在好奇心和求知欲基础上产生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了求知的需要,学生会如饥似渴的学习。

低年级阶段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只要孩子对语文有了兴趣,识字朗读就易如反掌。

1、运用课前故事,激发识字兴趣。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生无一例外。一年级的学生自己读的书很少,有的学生在入学前甚至自己从未读过书,但是他们的求知欲望却不比大孩子们低,喜欢听故事,喜欢探求新知。我在一年级开学一个月内,在每次语文课前都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简单易懂的,或童话,或寓言,或成语故事。每次讲故事之前,我用投影投出故事题目、图画,指导学生识字,4

看图听故事。一段时间后,我在上语文课前,问孩子们老师讲的故事好听不好听,想不想听。孩子们就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听,还想听。于是,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从书中直接读故事。想自己读故事,就需要自己多识字。识字多,自然而然就可以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了。这样,由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与兴趣,为以后的识字、阅读做下铺垫。

2、参与快乐游戏,提高识字能力。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把快乐带进课堂,让孩子通过有趣的游戏,来快乐地识字。

例如,在教学“红、花、草、们”时,我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帮助孩子识字。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四个学生拿着偏旁卡片说:“谁是我的好朋友?”另四个学生分别跑上来找他们的朋友。还通过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走迷宫等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

3、自编谜语儿歌,巩固识记生字。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语、听儿歌,我把识字内容编成谜语、儿歌。通过猜谜语、听儿歌来巩固所学知识。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跃的思维。在教学中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编儿歌、猜谜语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如: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午)。再如:白儿左边虫无脚(貌),重心靠边戴草帽(懂),二十一日有金钱(错),己见反文尾巴小(改),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很字两人离,木棍左边立(根)。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一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大口里面一个才(团);心字离开,木目相伴。在学习“热”时,读出:“左手拍了九下球,四滴汗珠往下流。”时间久了,学生自己就会自己创编谜语,儿歌,进行创造性地识记生字。

4、学编顺口溜,创造性识生字。

“顺口溜”是形象化的,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语言简短明朗、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5

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如:学习“聪”时,读出顺口溜“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学生既掌握了生字,又受到专心听课的教育。在学习“清、情、晴、请”时,编顺口溜:“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久而久之,学生自己就会自己编顺口溜,进行创造性地识记生字。

三、巧用多种方法,轻松愉快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朗读,培养阅读能力是个难点。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对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

1、动作演示,在体验中识字。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还应注意学生的情境体验。情境体验是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的心理活动。从多角度、多方面体验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学生的认知体验、经验体验、情感体验就能得到发展。教学中,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尝试学习新知识。

在进行第一册《操场上》的教学时,根据这课表示动作的词较多的特点,如“打、拔、拍、跳、跑”等字,先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来掌握新字,再通过偏旁归类的方法来加强识记。例如:学习“坐”,我让两个学生在地上坐下,引导学生体会识记“两人在土上”就是“坐”。

2、读说结合,口语训练中识字。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插图较多,我们可以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词识字的方法。看图说话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

如:在第二册识字1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仔细看图的基础上,把“春天来了,__________。”这句话说具体。根据学生的话,相机出示有关词语,并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字形。

首先,教师示范说话: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醒来。再出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指导读准“苏”,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万、复、苏”。最后,学生看图说话,教师相机出示“柳绿桃红、莺歌燕舞”等词语。相机指导识记“柳、歌、舞”等字。

还可以运用词语说话识记生字。在学习《松鼠和松果》这一课时,在识记生 6

字后,让学生从“聪明、活泼、忽然、如果、以后、主意”选择喜欢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说句子。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这样,孩子们既认识了生字,又积累了语言,还锻炼了表达能力。

3、读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但是语文教学还担负着对学生阅读指导,培养阅读能力的任务,这又是一个难点。所以我指导学生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

(1)听读课文,认识生字。

小学低年级语文每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有些生字笔画多难认,只要求看到后能正确读出来,不抄写。首先,将本课生字词全写在黑板上,老师范读课文,在读到生字词时就在黑板上做上记号,让学生清楚认识字形,听清字音。然后,让学生自由读生字词,没听清楚或没记住读音的,可利用拼音再读或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读,还可以小组交流难字识记方法。最后,利用生字词卡片检查,掌握情况。可采用开火车读、个人读、齐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2)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识字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

例如:《春雨的色彩》是一篇童话故事,课前让学生听着优美的音乐感受春雨美如画,在美丽的动画中感受小鸟的天真可爱,体会大自然的美丽、神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生字较多,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可以巧妙运用识字方法,帮助学生降低识字难点,突破识字难关。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初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把躲藏起来的生字朋友找出来,把它们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引导学生联系以前的识字方法,利用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等各种方法来识字。如:“题”字是“是”加“页”。“钱”和“线”,“底”和“低”,“欢”和“吹”等可以通过换偏旁的方式识记。还可以用偏旁归类的方法来识记,如:淋、洒、滴、油等字。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后,在朗读中着重体会“落、淋、洒、滴”等字词的表达效果。读懂读熟课文后,可让小组分角色表演课文。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生字的记忆。

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 7

容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植、扶、栽”等字的含义,这样识字问题也就解决了。

4、辨析字形,在书写中识字。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对于要求“会写”的字,在学生理解音形义的基础上,指导书写规范。

在教学识字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分析比较不同之处,再识字写字。如“女”与“妈”进行比较。“女”的第三笔横要长,第二笔撇稍微出头,“女”做偏旁时,横不能超过撇,这样书写才规范。学生可在正确规范的书写中加深生字印象。例如在教学“岛”字时,孩子特别容易和“鸟”字相混淆,就将“岛”字的字理和现代化的手段结合起来,挖掘“岛”字这个字本身的文化底蕴,让汉字开口说话,感觉到“岛”下面一座“山”,就是鸟飞累了,到小山上停下来休息。这样会让学生感到识字更生动有趣,孩子也会记得更牢一点。

5、表扬鼓励,在竞争中识字。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我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喜欢表扬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鼓励表扬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我随时注意心理效应,善于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例如,在学习第二册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时,我让学生分成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识字多,就能夺取胜利的红旗。在平时上课时,只要学生积极识字,我就用各种方式进行鼓励,如:奖励小红花、练习本、小玩具等,这样,有效发挥了表扬的促进作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6、小组合作,在互助中识字。

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合作,人与自然合作,群体与群体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让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团结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习会与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检查、督促,帮助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如在教学第二册识字4时,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请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由组长领着学习,每一位成员都读一遍,比一比谁读的最好,不认识的字 8

多读几遍。小组合作学习,借助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的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真正做到了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看不到陪客,找不到观众,人人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大家都是学习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7、运用体态,在观察中识字。

体态语是另一种教学语言。它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它是教学口语的重要辅助手段,补充教学口语的不足。恰当的手势、和蔼的表情、惟妙惟肖的描摹,可以创设和谐多彩的语言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如果教师能运用体态语创设恰当的动作、表情,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有“渴、喝”两个生字,我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表情,舔着嘴唇,咧着嘴,无精打采的样子。此时,让学生说说老师这时怎样?(很渴)渴了需要什么?(水)我把渴中的“三点水”描红。让后拿起茶杯喝水,让学生说说老师喝水用什么?(口)我把喝字的“口”描红。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神情,分清了“渴和喝”的意思,也识清了字形,以后学生用“渴和喝”写词语和句子时也没有发生混淆。

8、会查字典,训练技能中识字。

语文课程总目标提出:学生应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利用工具书可以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教给孩子识字的能力。会查字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查字典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识字工具。二年级学生学习了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无论那种方法,都要多给他们创造练习的机会。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孩子出难题,不认识的字问别人,多查字典。这是一项需要反复强化的技能。掌握了这一技能,无疑等于配备了一个全程陪伴的识字教师,孩子们学起字来更加得心应手。

课堂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由识字的空间。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识字方法吗?”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

四、拓展积累运用,巩固识字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 9

中学习、运用语文。在教学中要积极挖掘课程资源,把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1、搜集资料,广泛识字。

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方法、规律并迁移到课外中去自己识字,在生活中广泛识字,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如:学习《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事先让学生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汇报。通过实践,学生不但认识了图片上的字,还知道了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天安门、北京大学、升旗场面……这就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地识读新字。通过图片直观形象地了解了北京的美丽壮观。从而理解了一个从来没走出大山的孩子,多想去北京看看的思想感情,学生也就能读出“多想”的心情,识字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2、逐步积累,自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还特别重视加强积累,因此,我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积累文字。

(1)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平时,我极力引导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见字识字的习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树立一种见字识字的意识。在上学放学路上看标语、读广告纸、认店名,在家中看电视字幕、读书报。在学校看宣传栏、校训、课程表、同学姓名。不论什么时候,只要见到认识的字就读一读,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说一说,这样逐步积少成多,增加自己的识字量。

(2)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引导每个学生都制作一个“识字本”,把自己从广告纸、报纸杂志上认识的字整理、粘贴在识字本上。这样,学生识字的兴趣增强了,班里的每个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去做。其中有一名叫周泉的同学,做得非常漂亮,他用厚的白纸订成一本像基础训练那么大的书,设计了精美的封面,并在每张纸上都贴上了自己认识的字,并且还把每张认识的字都排列成了一个个图形。如:心形、“工”形、“2008”、奥运五环等。孩子的每份作业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剪报,将阅读物上认识的字剪贴收集,这样就避免因字形复杂而给他们带来的麻烦,便利了他们识字。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3)在班级开辟“生字超市”,把有关的汉字制成卡片,分类摆在“超市” 10

里,如:生活用品类、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断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识字量增多,识字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3、读讲故事,巩固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统一,强调扩大阅读空间,努力扩大阅读视野。讲故事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能力在自主中高效构建,学习便成为轻松愉快的事。

我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每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书识字,在语文课前轮流让学生讲一个自己读过的故事。学生为了熟练地讲述故事,展示自己,就会积极地读书识字。这样,既提高了识字、阅读水平,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学写日记,写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记录下来。学完《在家里》,我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家庭情况:家中有几口人,都干什么。一开始,写得几乎都是拼音,错别字也较多。后来学完《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我让孩子们回家帮爸妈做事,坚持做一星期,每天记下自己做事的经过和感受。渐渐地,每个同学都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也能记录自己见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时间长了,通过写日记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使学习成为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的轻松,记得牢。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鼓励学生积极地识字、阅读、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基础,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山东教育》

《语文教学用书》

上一篇:社交礼仪个人礼仪下一篇:高校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