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

2024-10-21

校园文化建设(精选12篇)

1.校园文化建设 篇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我国整体社会发展前进的步伐也更加迅速。我国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传统的思想文化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对以前比较封闭的大学校园冲击尤为明显,为了进一步引导高校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高校教育要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学习。这其中,校园文化建设是功不可没的,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国家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全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觉悟。因此,高校必须适时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不断加强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集合,反映了师生们的信念和奋斗目标、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奋斗的目标与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学府,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沿,是培养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为核心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根本任务决定的,是时代发展的大方向。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性质,必须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时间活动,体现自身的办学方向。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建设高雅、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所指导的政治方向,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把握社会发展方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时要以人为本,符合青年特点,维护青年利益,服务和团结青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子。高校的最基本任务就是为党的事业育人,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有生力量。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多元的文化,新时期要加强文化建设,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适应新要求、研究新情况、谋划新思路、推进新举措、探索新机制、实现新突破。高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魄力、发展的办法、创新的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实际,深化校园内部的比如教学、科研、管理、制度等改革,营造优良的校园育人环境。通过改革,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吸收和辐射的功能,教育和导向功能,还有激励和凝聚作用,创新和愉悦身心的作用。这样,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又具有自己个性、掌握现代化技术的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用创新的精神开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要积极的推动文化创新,才能体现文化的先进性,使先进文化不断扩大思想文化阵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挥造就创新人才的育人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所产生出的任务,要以党的先进性为指导,不断的变换思路,创新改革,实事求是;以改革、发展、创新的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文化的新局面。

2.校园文化建设 篇二

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在一次讲演中谈道:“给我10个北京大学的学生和10个清华大学的学生, 再给我10分钟的交流时间, 我就能根据他们身上所凝聚的精神气质, 告诉你哪些是北京大学的学生, 哪些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我们知道, 有的中学既有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 也有升入清华大学的学生, 何以到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之后, 他们的精神气质就有所不同了呢?这是因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园精神在学生的身上打上了不同的烙印。由此可见, 校园精神对人的影响之巨大。

何谓校园精神, 就其内涵来说, 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诉求, 是一所学校在各种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是激励全校师生为自己的美好目标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从其外延来看, 它体现在全校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 体现在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价值准则和性格特征之中, 表现在学校的政治生活和文化形态之中。

培育和弘扬校园精神是学校发展的主题,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文化的力量在于改变一个人, 营造一种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环境氛围, 而使校园文化总是充满清新的气息和澎湃的活力的正是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的载体。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 不论是校园建筑的布局, 还是规章制度的制定乃至办学目标的确立, 都应该明确地反映出这所学校所倡导的校园精神。校园精神具有巨大的号召力, 它对于师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 校园的魅力就来自于学校的校园精神。

3.校园文化建设 篇三

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普及校园安全知识及加強校园安全建设之间达到和谐,笔者以为可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在育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中渗透安全知识,体现和加强校园安全工作。

一、校园环境育人文化建设。

建筑物外墙以板报、橱窗、标语、宣传栏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加强校园环境育人文化建设。

1、室外环境文化建设。校门至操场走廊两边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卫生宣传栏;教学楼对面文化墙上书写有“崇德、敬学、尚技、强身”的校风理念;教学楼外墙书写有“走创新之路,塑一流师资;育技能人才,铸特色技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楼走廊有名人头像、名言警句、学生作品、安全提示、消防标识及温馨提示等;运动区墙面有“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三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标语及科学锻炼、安全、卫生小常识等标语。

2、班级文化建设。各班主任负责个性化、人文性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有切合各专业实际的实施方案,凸显主题,个性鲜明,渗透安全,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教室文化建设评比。

3、宿舍文化建设。各寝室围绕“温馨家园、你我共建”的主题,安全第一,学校负责整体规划,各宿舍成员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布置,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寝室文化建设评比。

4、部室文化建设。根据学生会各部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便于指引学生开展工作,引起大家的重视。

5、文化长廊展现特色。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充分发挥特色作用。在校门口到操场走廊的两边及操场的四周设有阅报栏、宣传栏、公示栏、光荣榜等,结合时事及学校工作,将学生安全教育、专业知识介绍、学生技能大赛、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介绍、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等内容不断更新。

6、实训车间文化建设。根据专业的不同,我们进行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车间文化建设,首先是针对不同的工种制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及安全操作要求,课前的第一件事必讲安全,我们还在实训车间里张贴了“ 树信心,誓拼搏,多付出,必能成功;懂理论,重实践,勤演练,定有收获。以技能创造价值,用智慧点亮人生。勤思、勤学、勤练,修机、修业、修身。”等激励或警示标语。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高追求,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我们以活动为载体,融安全、德育等教育于活动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等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系列主题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的领导讲话和学生的演讲制度,认真开展好“元旦、红三月、红色五月、禁毒、建党、教师节、国庆节、一二·九“等主题教育庆祝活动。

2、利用班、团会、读报课,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专题教育。坚持开好“两会”(晨会和班会),精心组织主题班、团会。

3、办好“校园之声”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内外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课余时间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加强教育的同时让师生在学习之余得到美的享受。

4、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举办文艺汇演、艺术节和运动会,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渗透安全知识。

5、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育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6、邀请消防专家、公安民警、成功人士及心理辅导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安全、治安、就业等专题教育。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师生外出活动安全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

2、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务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教师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各功能教室安全管理制度、体育课及各类教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考评制度等。

3、建立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课堂教学日志制度、学校楼道安全管理制度、学生请假销假制度、假期离校签字制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等。

4、建立和完善校园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包括:食物(饮用水)中毒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治安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简明、科学、实用,并根据情况在实施中不断修改完善。

四、坚持精细化过程管理,规范校园安全行为 。

1、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工作原则;坚持把安全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实行校园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2、规范安全教育行为。聘任社区民警担任法制副校长,有安全教育计划、总结和教材,挂图和宣传标贴,班班有学校安全教育兼职教师,安全教育融入课堂。通过安全教育日、文娱汇演、安全文明岗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在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场合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规范教职工的管理行为和教育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辱骂和歧视差生。

4.校园文化 浅谈校园楼道文化建设 篇四

一、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功能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兼具文化建设和育人环境建设的两大功能,即“以文化人”的目的,同时也具有教育功能,我们要让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成为思想、精神、德育和文化的教育基地和前线。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应展示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包括校风、学风、校训、学校标识、名人字画、名人箴言等从而增强归属感、成就感,增强向心力、凝聚力,使学校的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它们也是校园楼道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更应该注意各年级、各班级和学校自身的优势、特长、两点,并生动呈现,从而增强全校教职员工、学生以及校友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还应对学校的各种制度进行相应的文化成果展示。它们是校园楼道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各项管理、教育、服务的制度章程,各类导视、指引标牌,各种文明警示牌等

二、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几大原则

育才育德,育人优先的原则。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首先功能就是教育,要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

以师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树立共建共享的思想,要以人为本,从而让全体师生都能参与进来、融进来

协调和谐的原则:在布局上统一并形成健全的校园楼道文化建设体系,在色彩调性上统一,切记杂乱无章;在风格上要变化中统一,或统一中变化,避免不伦不类,不土不洋,不中不西。

全面建设,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原则。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要在全面的基础上,进行重点与主次区分,切忌平均主义;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主次之分,要明白内容服务于形式;

5.校园文化建设 篇五

——松桂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材料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精神,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怀找美好的理想走向人生之路。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表现,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它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外在体现,更是学校响应时代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累累硕果。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落实到位

学校制定了我校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总务主任为副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并把相关任务安排到各教师室、各班级,从而营造全校上下认真贯彻《实施方案》的思想氛围,打造了校园文化建设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物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每一块绿地都会抒情,让每一个角落都有美的闪现,让每一个时刻都有美的熏陶,这是我校校园文化的总体追求。在学校教学楼的正面张贴着学风、校风、校训;新教学楼 左侧墙面上分别镌刻着“办学宗旨”、“办学目标”、等内容,一方面增强美感,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另一方面也对上述内容作了适当的诠释,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

学校每一处都是宣传的阵地,从校园的橱窗、到走廊的名人画像、再到班级的黑板报、校园板报,每处都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宣传教育气息。根据学生年级、班级特点设计不同的文化方案:教学楼北面围墙有《弟子规》,让他们了解“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等人生准则; 《三字经》使他们回到初衷找到自己学习的真谛,然后再重整旗鼓,扬帆起航。

每个班级根据本班特点,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认真美化班级文化,各有特色,耳目一新,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每一个楼层的走道及墙壁上都有文化气息,可以说,文化教育的图、文、声、像已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师生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可以说富有特色的楼层文化,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营造出深厚人文底蕴。

我校是云南省“文明学校”、“三优单位”,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将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去。近年来,学校加大绿化、美化校园的力度,对新教学楼和校园原来的绿化区进行重新规划和绿化,在不同的区域种植不同的树木花草,绿化面积大大增加。学校将校园卫生区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严格执行每日两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制度;厕所、食堂、寝室卫生工作有专人负责,保证校园的每个角落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食堂,设立健康饮食宣传板,在餐桌上摆放不锈钢小盘子,让学生的剩菜饭有处,干净卫生。在食堂醒目处设立 “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等宣传标识,引导学生养成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宿舍内外均有名言警句,学生用具规范有序……学生们把自己的宿舍美化成一个个可爱的家,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寝室文化。

“花草墙楼总关情,文化建设暗中行”。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有限的物质条件,赋予它们以文化内涵,徜徉在校园里,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氛围,每分每秒都能领略到美的熏陶,每处每地都能体会到爱的气息。

三、精神文化建设彰显特色

1、学生文明礼仪方面。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每学期通过用视频、讲座等形式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开展“塑造文明学生形象”、“文明礼仪知识”、“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系列演讲比赛和 “爱心捐助”、“美化家园”、“环保卫士”、“学雷锋讲奉献”等活动。我校还充分利用《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在学生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通过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归属感与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参与率达到了100%。通过这些活动,净化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校园文化生活方面。为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使每位学生发挥他们的优点,我校合理安排,组织开展各项社团活动。通过分析调研,照顾学生兴趣,我们共设立编织、绘画、书法、科技、诵读、象棋、乒乓球、电子琴、合唱等小组,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发展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提高同时学校篮球队、排球队等球类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学生们积极踊跃参加,课余时间全校教师还在舞蹈教

师进行健身活动,增进交流,强身健体,何乐而不为?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让学生远离平时学习枯燥、上完课就无所事事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学生们校园生活更显丰富多彩,在县、镇组织的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

校园文化校报方面。“雅致”校报是我校文学社和宣传部的同学共同给我校校报取的名字。虽然刚起步,但学生的热情是不减的,全校师生欢欣雀跃,“校报”的诞生,将进一步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3、我校在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的同时积极打造校本文化特色。

我校制作园丁谱,展示教师风采,宣传典型,举办师生书画,手工作品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年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注重参与、分气热烈,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四、制度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1、办学思路指引文化方向。近年来,学校提出 “狠抓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正确的办学思路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文化制度促成良好校风。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制订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实施方案》、《文明班级评选方案》、《松桂镇中心小学教学成规考评方案》、《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学校坚持每周日晚的政治业务学习不动摇,每学期派出老师赴外学习,开展教学比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同时狠抓教师学生仪容仪表,规范升降国旗仪式,进一步明确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目标,为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方向和制度保证。

总之,经过领导班子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校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达到了促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的目的,现在,我校环境优美宜人,文化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良好的校已经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我们是当之无愧的。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文明和谐校园

——松桂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材料

6.校园文化建设 篇六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看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汇报,汇报的主要内容有工作摘要、内容、花费时间、对应任务、完成情况、总结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完成汇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园安全及校园文化建设检查工作汇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过不断的思考后,写出了XX年我的工作计划,新我拟定三方面的销售人员个人工作计划:

一、实际招商开发操作方面

1、回访完毕电话跟踪,继续上门洽谈,做好成单、跟单工作。

2、学习招商资料,对3+2+3组合式营销模式领会透彻;抓好例会学习,取长补短,向出业绩的先进员工讨教,及时领会掌握运用别人的先进经验。

3、做好每天的工作日记,详细记录每天上市场情况

4、继续回访xx六县区酒水商,把年前限于时间关系没有回访的三个县区:xx市、x县、x县,回访完毕。在回访的同时,补充完善新的酒水商资料。

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1、努力打造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根据本地社会发展、人才市场及同行业薪酬福利行情,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薪酬成本预算及控制。做好薪酬福利发放工作,及时为符合条件员工办理社会保险。

2、根据公司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参考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推陈出新,建立健全公司新的更加适合于公司业务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做好公司XX年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规划,协助各部门做好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4、注重工作分析,强化对工作分析成果在实际工作当中的运用,适时作出工作设计,客观科学的.设计出公司职位说明书。

5、公司兼职人员也要纳入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6、规范公司员工招聘与录用程序,多种途径进行员工招聘(人才市场、本地主流报纸、行业报刊、校园招聘、人才招聘网、本公司网站、内部选拔及介绍);强调实用性,引入多种科学合理且易操作的员工筛选方法(筛选求职简历、专业笔试、结构性面试、半结构性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心理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文件筐作业、管理游戏)。

7、把绩效管理作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对绩效工作计划、绩效监控与辅导、绩效考核(目标管理法、平衡计分卡法、标杆超越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绩效反馈面谈、绩效改进(卓越绩效标准、六西格玛管理、iso质量管理体系、标杆超越)、绩效结果的运用(可应用于员工招聘、人员调配、奖金分配、员工培训与开发、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进行全过程关注与跟踪。

7.校园文化建设 篇七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和谐校园, 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 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 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它是围绕师生群体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产生的。物质文化是浅层次的校园文化, 是校园内各种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 是高校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 它体现于学风、教风和校风, 表现为师生的价值观念、课外文化、人际关系、道德规范等,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和根本, 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和追求的最高目标;制度文化是中层次的校园文化, 完整的制度、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 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校园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有利于提高学校声誉。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

目前, 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上, 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想政治部门的工作而与教学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无关或相关性不大。同时,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很多高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还将思想局限在校园文化仅仅是搞搞活动, 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导向、塑造、调适等功能, 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文化建设, 轻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 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目前, 我国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太重实用, 强调做一些能拿出来作为资历和政绩的工作。这导致许多学校只重视物质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塑造, 大学校园内忽视人文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有些高校虽然重视精神文化的作用, 但却产生认识偏差, 将校园文化活动停留在一些浅层次的文化消费活动上, 从而使高层次的精神建设陷入困境。

3.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管理和导向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大部分高校重视相关制度建设, 特别是对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应有尽有,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有时却显得无力。表现在校园文化的研究不够, 文化活动内容单调贫乏, 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 不足以吸引学生, 更谈不上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

4.校园文化建设形式不新, 学校特色不突出

我国许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高校文化建设中从众、跟风现象比较严重, 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在走“统一”路线, 缺乏学校特色。不同的大学因其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不同, 校园文化应保持学校的个性特色而不是趋同。学校个性特色的塑造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要求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给学校的形象准确定位, 借助于各种物质和精神载体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独特形象, 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关注。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1.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基本内容。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以学生的成才需求为内在动力, 用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 教育和引导学生, 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使他们自觉地为祖国的富强、社会的进步而发奋学习, 努力成才;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吸引、熏陶、凝聚广大师生员工, 激发他们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热情。

2.坚持三种文化形态协调发展, 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意义

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保证, 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层次的建设要体现精神文化意义。校园文化从内在看是一种精神, 是校园人格风貌和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校园文化, “校园精神”一旦形成, 就能对校园人产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力, 并且有持久的继承性。

3.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在不同时代每个高校都会留下许多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它是长期形成的精神底蕴和办学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不但要总结挖掘优秀的校园文化, 而且要发扬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这样既能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又能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如果说研究和继承文化是高校的基础性活动, 而创新文化则是高校的历史使命。根据时代要求, 坚持正确的方向进行校园文化的创新, 是繁荣校园文化, 永葆校园文化先进与活力的基础。

4.积极探索高校定位, 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校园文化

探索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科研定位、培养人才定位等, 从高校的具体校情出发, 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新目标, 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特色既可以从高校历史轨迹中归纳, 又可以从未来的发展方面中能动地营造。既可以从高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得到启发, 又可以以高校已经成功塑造出的社会形象作为蓝本。营造不同风格和特色的校园文化, 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 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 还必须具有世界眼光, 使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和中坚力量。

四、结论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高校应把其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 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每一位高校管理者都应该提高文化意识, 树立起强烈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不断推进科学化管理, 创建高雅的环境氛围, 进一步加强、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使高校真正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 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

摘要: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是高校提升办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在正确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的若干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内涵,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史悦.高校校园文化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 10 (1) :97-99.

[2]时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及对策研究[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07, 9 (1) :18-0.

[3]卢景辉, 高云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高教探索, 2007, (6) :92-93.

[4]方美波.把握先进文化方向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教育导刊, 2007, (20) :12-13.

[5]吴明永.高校校园文化与学生社团的时代使命[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7, (10) :127-128.

8.校园文化建设 篇八

一、更新理念,科学规划,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争创文明校园,既是实现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要求,更是质量兴校、名牌立校的需要。一所学校没有厚实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文气息,不可能有特色,不可能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有个性、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氛围,对开阔视野、启迪心智、陶冶性情、完善人格、升华灵魂,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濡养,对主体意识、人本意识的确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研究市教育局下发的《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参观考察学校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学校,召开各层次的会议,发动大家动脑筋、想办法、集思广益。在市、县教育局主管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了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即按照“全方位、高标准、创新性、独特性”的目标要求,抓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按照“深层次、多角度、生动性、先进性”的要求,抓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按照“全面、严格”的要求,抓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二、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

创造优美、舒适的学校文化环境,不仅是发挥环境育人作用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充实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办学水平提高、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提高师生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针对学校的实际,提出了以“建优美校园,促名师成长,创一流名校”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工程建设”。在这其中,我们把改造校园环境作为首先要开展的工作。我们根据经费情况,制定了“有条不紊、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的校园建设改造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組长,班子成员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学校经多方筹资,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完善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幼儿园扩建工程。

现在整个校园绿草铺地,一年三季繁花争艳,四季苍翠欲滴,而且有亭台阁榭,假山喷泉,各种景点疏密相间,师生流连其间,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校风、校训、名言警句,字字玑珠,时时警策学生自省,鼓励学生进步。整个校园真正达到了“一草一木见精神,时时处处都育人,每面墙壁会说话,每个景点育人心”的育人新境界。

三、加强制度建设,创建一流校风

校风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我们在不断加强学校环境建设的同时,注重健全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和人文管理,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施教,把创建一流的校风纳入学校文化建设重要内容。

首先,我校不断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强化师德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形成良好的教风。我校积极开展以“树师表形象,创文明校风”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每年都开展“师德规范教育月”专题活动,认真落实师德规范要求和教职工“十注意”“十不准”“十禁语”等师德制度,强化“学生工作无小事,教师行为无小节”意识,从小事抓起,从自我做起,抓好监督奖惩,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人人敬业爱岗,爱校爱生,人人争当师德标兵的大好局面,塑造了良好的教师群体形象,我校先后被评为泰安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泰安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二是狠抓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为了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紧抓实,我校规定: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为行为规范教育课,每学期第一个月为行为规范教育月,充分利用宣传板面、橱窗、结合军训、报告会、文体活动等形式,加强学生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理解。我们还把《规范》、《守则》细化为“宁阳二十七中学生行为规范评比细则”,日检查、周总结、每月一评比,形成了政教处、团委全面抓,班主任跟班靠上抓,学生会、文明岗值勤具体抓的全方位督查模式。

四、以常规化的校园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在原摔跤训练队、柔道训练队、篮球队、田径队的基础上,增设舞蹈训练队、合唱队、科技制作小组、读书协会、书法班、美术兴趣小组、器乐演奏队等,还可以利用周末组织专题讲座、辨论会、音乐欣赏等活动。组建耕耘文学总社,创办《耕耘》期刊,下辖三个学段文学社:小学低段幼苗文学社、小学高段春华文学社、中学秋实文学社。三个学段各自编辑自己的社刊。

2、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传统教育活动,如迎五一书画展、迎国庆朗诵比赛、庆元旦书画比赛、三月学雷锋系列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经常性的学校传统教育活动,如每年新学期初的感恩教育活动、争当小绅士、小淑女活动。

3、各班利用班团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9.校园文化建设 篇九

光华学校校园广播站计划

为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教育作用,本学期以来,校领导非常重视校园广播站的建设,不仅充分利用了学校现有资源,同时更注重校园广播的质量建设,要求在内容上,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文化教育人,以先进的事迹感染人。通过表扬好人好事,播放优美诗文和歌曲,介绍学习经验和方法,宣传信息化教改理念,积极倡导文明礼貌之风,陶冶了师生的情操,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为促进校园文化的综合建设而发挥作用。而聆听校园广播,已经成为校园师生每天在校生活的一部分。校园广播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是师生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依据我校实际,现将我校广播室相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一)总站长 熊建军(老师)

站长 强赟(高中)站长(剑桥)站长廉宇灏(初中)站长(王嘉楠)采编 各年级站长

审稿 杨晓慧 陈上平杨立新 曹伟 夏宏宇 张必博 季雪莉

(一)二播音员选拔

各学段站长负责,本着公平公正的选拔出能吃苦,勤奋上进的优秀播音员。1高中广播艺术类学生中选拔:为艺术生创建练习近平台。2全校师生公开选拔:提高广播质量。

3个体选拔:重点培养,保证广播室的持续性。三 广播内容

以一天为限,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进行。

(一)早间主题:《历史上的今天》,时间:06:35分——06:55分。1礼貌语(音乐)2介绍今天 3历史上的今天 4评述(音乐)5结束(音乐)

(二)午间主题《校园之声》,时间:11:40分——12:00分。1礼貌语(音乐)

2校园新闻(校内外即时新闻)3诗文赏析(音乐)4评述

5结束(音乐)

(三)晚间主题《校园歌声》,时间:17:20分——17:40分。1礼貌语(音乐)2歌曲欣赏 3作品介绍 4歌唱家事迹 5评述(音乐)6结束

10.校园建设论文:刍议和谐校园建设 篇十

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校园,有助于大学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建设和谐校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好和谐的大学校园就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因素构成了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证。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求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长抓不懈的工作重点,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大学不同阶段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采取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把德育寓于各类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体现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各类媒介,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彻底改变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三是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自身修养,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保证德育教育的顺利完成,保证向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

2.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有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把学校凝聚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例如,在师生教职工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这样不仅促进了大家思想情感的交流。在交流中形成统一的和谐氛围。也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和科技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有利于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学术的前沿动态,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优良校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以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以教职员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者,以领导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要把师生员工看作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调动所有人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建设和谐校园做贡献。

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实践能力一般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基本技能,二是专业技能,三是综合创新技能。如何将这三个层面统一起来就成为摆在每位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处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学生的满意度。

二、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

1.建设和谐校园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体系。

和谐的教育体系,广义上是指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之间、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分工明确、相互促进、高度协同、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一种良性体系。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构建和谐优化的教育体系成为构建和谐学校不可或缺的方面。构建和谐优化的教育体系,就是要按现代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学习。

学会自我管理,需要探索特色的成人化教育,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他们的社会定位,并尽快转换角色。培养学生勇于面对竞争和挫折的品质以及健康坚定的人格,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引导他们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

学会自我学习,重点是研究学法,改进教法,精讲精练,优化教学过程。摒弃陈旧的“填鸭式”教育,倡导以网络技术为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各种媒介的使用,激发兴趣,引导思维,探究问题,走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2.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努力营造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

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树立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的价值取向;在高校里,人际关系主要由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同学、教师与教师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成。人际关系说穿了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联系,所以人们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建立起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友好、协作的班级氛围对学生心理发展以及增强集体凝聚力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改变管理模式,优化人际关系,积极创造育人环境,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等等,都有利于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

三、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科研水平。一切事情都要靠人来办,人的素质是事业优与劣、成与败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素质是学校办得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队伍的建设要体现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搭建工作平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使之成为具有职业精神、科研实力、教学水平、更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教师。

2.学校人才的培养标准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学校要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努力方向,也为用人单位在全面了解学生整体情况的基础上选拔更合适的员工创造便利的条件,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赢。

11.校园文化建设要提升校园生活质量 篇十一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学校文化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情况还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校园生活的单调贫乏,使学校文化缺少存在发展的土壤;二是学校自主发展的意识、环境、机制还没有真正的确立。校长往往忙于应付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应景应时的各项任务要求的冲击,使长期、一贯、系统的学校文化建设很难得到保证;三是作为一种亚文化,在文化理想、精神、文化倡导者方面都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从而使其在面对社会文化时难以彰显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学生和教师难以自觉服膺。没有扎根于校园生活和师生心里的文化精神,这样的学校文化往往会成为一种标签,毫无生命力可言。

在当前关注学校文化建设时,我认为首先从关注校园生活,建设高品质的校园生活着手。文化的形成一定伴随人的生活和各项活动。然而,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知识学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没有给学校文化留下多少存在发展的空间。道德、情感、习惯好像都可以通过认知来解决。不少学生抱怨,走进学校,迎来的是单调、乏味的一天又一天,做不完的作业,交不完的试卷。他们没有时间好好地感受校园环境的美,体验师生情、同学情的清纯,无法从容地思考、阐发自己的思想。对许多学生来说校园生活是重压下的疲于奔命。花季年华已经褪色。不少学生无法承受校园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校外世界千姿百态的反差,他们常常表现出厌学。据一项权威调查资料显示,高中生有14%的人不适应现在的校园生活,45%的人学习很少感到快乐。而我们的教师中也有不少人常常感到工作压力大。在这样一种充满竞争、压力的校园生活中,我们很难想像,这样的学校文化会让人产生多少好感。如果我们有了现代而气派的大楼设施,也在苦心孤诣地建设学校文化,但我们的学生还是不喜欢来校园生活和学习,那么我们的学校文化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我们提倡从关注校园生活开始建设学校文化,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文化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文化生长和发展的土壤;二是学校文化是以校园生活为客体展示的,学校文化的精神应该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学校文化的存在意义在于人的教育和发展,而文化对人的影响不能靠认知来解决,需要人参与到校园生活中来亲身感受。

应该看到校园生活是学生生命发展的过程,学习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生命发展的各种需要都应该受到重视。从生命发展、认知、交往、审美、创造,全方位地关注、思考建设校园生活。

良好的校园生活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让学生身心舒展、思想活跃地生活。这是主体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有其规范性的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压抑学生的身心舒展、思想活跃。就如同法律和自由的关系,有法律并不意味剥夺自由,相反应该是更好地保障自由。在规范有序的条件下保证学生身心舒展、思想活跃地生活,这是高品质的校园生活应当努力做到的。二是充实而有成就感的生活。校园生活为了学生的发展,发展就意味着有收获有成就。所以良好的校园生活,应该让学生有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收获和进步。三是随时可获得各种关爱和帮助的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就学校文化建设来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好的学校文化。

12.校园文化建设 篇十二

切实抓好灾难教育、生命安全教育, 打造平安校园文化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创造了奇迹, 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 毫发未损, 而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 除桑枣中学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 全因他们有一位居安思危的校长叶志平, 他担任校领导后, 不仅下决心对学校有危险的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的加固, 消除了隐患;更为重要的是, 从2005年开始, 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几次紧急疏散演习, 工作做得非常仔细, 各班的疏散路线、楼梯的使用、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到操场上的站立位置等, 都事先固定好, 力求快而不乱, 井然有序。5·12地震发生时, 所有学生都迅速趴在桌子下, 震波一过, 学生们立即冲出教室, 2300多名师生, 仅用1分36秒就全部跑到操场, 成功逃离险境。桑枣中学创造的奇迹告诉我们, 加强灾难教育、生命安全教育, 打造平安校园文化, 应成为永恒的教育主题。

第一, 灾难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开展应常规化、制度化。“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战争年代, 我们经常教育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要有危机意识, 那时的人们, 时刻准备着, 随时准备应对一切, 随时准备消灭一切来犯之敌。可到了和平年代, 人们的这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逐渐淡薄了。其实, 在和平年代, 我们也应该培养忧患意识、危机意识, 因为天灾离我们并不遥远, 地震、海啸、台风、火灾、泥石流、雷击等, 各种各样的灾难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作为学校, 我们应把这些灾难教育作为常规教育, 形成制度, 常抓不懈。我们要从娃娃抓起, 从幼儿教育开始, 让灾难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融合在各学科教学之中, 时刻引起师生的广泛关注, 让人们在孩提时就逐渐懂得自然灾害等的常识, 懂得珍爱生命, 学会逃生、学会自救, 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 一旦灾难来临, 才可能把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二, 灾难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形式应多样化、普及化。近年来, 洪水、雪灾、地震等灾难不断出现, 造成了的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给我们和谐的生活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 它也暴露出人们安全逃生、安全自救等各种安全知识的匮乏、安全意识的淡薄和对安全教育的麻木。作为学校, 在抓常规管理的同时, 安全教育管理要时刻不放松, 让灾难教育等得到广泛普及。学校应制定和完善学校突发事件紧急预案, 经常开展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时刻贯穿生命教育、安全常识教育等内容,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经常性的演练和娱乐活动中, 学到知识, 增长能力, 遇到突发事件能机智勇敢, 处变不惊, 能有序、有效、及时地应对。同时, 还可通过发放安全知识教育手册、宣传资料、义务宣讲等多种方式, 让灾难教育等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增强公民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等, 让灾难教育等成为大众教育、常规教育, 成为永恒的教育主题, 打造平安校园。

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 创建和谐校园文化

5·12地震发生时, 10岁的小女孩唐沁, 尽管倒塌的校舍砸断了她的左腿, 她却能忍住剧痛露出甜甜的微笑;聚源中学女学生高莹面对永远失去的双腿, 也总是微笑着;年仅9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被压在了废墟之下, 能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 他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 爬出废墟后, 并没有惊慌地逃离, 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 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可也有一些学生, 面对灾难, 束手无策, 失声痛哭。据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 地震形成的人的恐惧心理主要是由人们对以往灾害性地震产生的房屋倒塌、人员丧生的恐怖情形的记忆, 在一定的地震地面振动诱发下产生的, 它起源于心理原因。俗话说“心病尚需心来治”, 学校是学生接受健康心理教育和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 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等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 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让学生的心理疾病能有效得到诊治。据北京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表明: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 中度的占3.9%, 重度的占0.1%。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但我们面临的现实是, 不少学校虽设有心理咨询室, 但门前冷落, 无人问津, 心灵信箱布满灰尘。探究其原因, 与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教师有很大关系。这些学校, 虽安排有心理教师, 由于心理学等知识欠缺, 也只是装装样子, 应付检查而已。为解决学校心理咨询辅导教师奇缺的现状, 学校要配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抽调部分教师,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等方式, 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培训, 做到“培训一人, 带动一片”, 促进学校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以更及时、更有效地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诊治,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 学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和观念的转变, 让他们能及早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 并及时、主动去接受心理诊治。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不少家庭和学校等仍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 片面追求升学率, 过度的“题海战术”等课业负担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也造成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淡漠和缺失, 他们有的不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 有的即使知道自己心理不健全, 但羞于情面, 不愿意找心理辅导老师咨询或去医院去看心理门诊。因此, 学校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知识等教育, 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矫正意识, 变无知为有知,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咨询。一是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等教育。如, 语文课, 要充分利用其思想性和文学性相统一的特点, 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内容,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个性修养、健康心理和意识行为的教育, 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生命意识和人性意识等。自然、科学、生物课, 要通过介绍大自然、介绍各种生灵等,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命, 同情和珍爱各种小生命。物理化学课, 要教育学生认识各种药品的作用和危害, 有效地利用它们造福人类, 如此等等。各科教师密切配合, 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人性意识、健康心理和意识行为等教育。二是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 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学校是德育教育活动的主阵地, 我们要以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活动为载体,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 利用“国际禁毒日”开展“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宣誓、签名等主题活动, 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利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 加强学生感恩意识和健康心理行为等教育;利用“植树节”等节日,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保护自然生灵, 保护有益和珍稀动物等等。通过各种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入脑入心, 从而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健全人格。三是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家长学校等舆论阵地, 调动家庭和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 共筑学生心理健康等教育大堤。学生心理健康等教育, 要从娃娃抓起, 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携手。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等舆论阵地, 大力宣传, 同时通过家长学校、社会团体、印发宣传资料的形式, 让全社会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道德行为等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而众志成城、步调一致, 共筑教育大堤,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创建和谐校园。

充分开发利用学校资源, 构建文明书香校园文化

蓥华镇中学初一女生邓清清, 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 人穷志不穷, 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5·12地震时, 被压在废墟下的她竟然还打着手电筒看书呢。她说:“下面一片漆黑, 我怕。我又冷又饿, 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有人这样说过,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 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 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培根也说“阅读使人充实”。可见, 构建学校书香文化环境, 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我国实施基础教育改革, 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 我们应该加强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现在的学生, 酷爱各种流行歌曲、网络游戏, “追星族” (视流行歌星、影星、网络游戏高手为心中偶像) 应运而生, 且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作为教师, 我们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经典名著, 适当介绍其中的精彩部分, 让他们事先对这些书籍有初步的了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竞赛和读书讨论活动, 交流阅读体会、介绍阅读方法等, 久而久之, 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就会主动去阅读, 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二是开展文学等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拔几个写作能力强、书法绘画好的同学组成编辑组, 成立班级读书社、文学社。组织全体学生交流自己收集、阅读到的精美文章或小知识, 介绍自己总结出来的阅读方法等, 然后编辑成报, 供学生阅读学习交流。久而久之, 学生养成了阅读和查阅资料的习惯, 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就会主动去阅览室阅读,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三是开展写读书笔记活动。教师可给学生推荐一些中外名著、科普书籍等课外读物, 让学生利用节假日等课外时间去阅读, 写好读书心得体会, 定期组织交流、讨论, 从而激励学生自觉走进阅览室去阅读, 以此开阔他们的视野, 丰富他们的大脑, 增长能力。

第二, 加强学校图书阅览室、网络室的管理,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图书的管理、更新等工作, 注重图书的质量。一是注重思想性。用时代感强、思想积极向上的作品, 促进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二是注重知识和趣味性。有趣味, 他们才爱看, 有知识, 他们看了才有收获。三是注重科学和创新性。科幻和传奇作品, 有利于加强学生科学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发明创造的动机和行为。四是注重时代和生活性。要有时代感和生活情趣, 既要贴近生活, 又要有时代引领作用。同时, 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的培养, 提高图书、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加强其环境、硬件设施建设,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让学生喜欢来, 经常来, 让这里成为他们的乐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转变观念, 将学校教育资源设备有效地利用起来为师生服务, 不仅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和提高, 更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加强学生阅读、实验操作、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构建文明、健康的书香校园。

上一篇:复韵母总复习教案下一篇:法院致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