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

2024-09-03

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精选8篇)

1.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 篇一

中国畜产品出口形势分析

以来,在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的情况下,畜产品贸易却出现了滑坡。1~6月份,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2.9亿美元,比下降3.6%。其中,出口额13.3亿美元,下降8.5%;进口额9.7亿美元,增长4%。畜产品贸易额占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7.5%,比上年下降0.7%。

作 者:蔡萍 作者单位:农业部信息中心分析处刊 名:世界农业 PKU英文刊名:WORLD AGRICULTURE年,卷(期):2002“”(10)分类号:F7关键词:

2.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 篇二

近年来, 一些专家学者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但关于中国水产品对日本出口波动因素的分析甚少。段媛媛等[1]对十几年来中国水产品出口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竞争力是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市场分布效应成为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抑制因素。胡求光等[2]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增长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竞争力效应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促进作用, 说明中国水产品是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出口行业。孙琛等[3]对2004~2008年中国冻鱼片出口欧盟市场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 结果表明中国对欧盟冻鱼片出口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规模的扩大, 市场分布的不合理以及竞争力水平低下阻碍了冻鱼片的出口。

该文以日本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 (CMS模型) 分析1998~2009年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波动情况及影响因素, 并根据实证结果, 为进一步扩大出口提出相应的对策。文中数据均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署的贸易数据库。

1 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概况

近几年, 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增长显著, 出口额从1998年的14.2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2.05亿美元, 增长了54.88%, 中国水产品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从1998年的11.55%上涨到2009年17.58% (见图1) 。

按HS分类方法, 1998~2009年中国出口日本的产品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鱼制品 (鱼制品主要指烤鳗;甲壳动物制品主要包括制作或保藏的小虾、对虾及蟹;活鱼类水产品主要包括活鳗鱼、活鲤鱼及观赏鱼) , 在全部水产品中占40%的份额, 其次是鱼片及鱼肉, 占全部水产品出口额的16%左右;出口额最少的是熏鱼及盐腌鱼, 所占比重还不到3%。从时间序列上来看, 甲壳动物制品和活鱼类水产品以及鱼片及鱼肉的增长幅度较大, 年增长率分别为30%、19%以及13%。占中国对日本出口水产品总额比例最大的鱼制品出口虽呈增长趋势, 但波动较大, 占出口水产品份额从1998年的46%下降到2004年的32%, 2009年回升到38%。软体动物的波动也较大, 1998~2002年一直处于增长趋势, 占全部水产品出口额的15%左右, 而后逐年下降, 2008年这一比例已下降到8%, 2009年才有所回升。甲壳类水产品出口贸易在1998~2004年稳步增长, 但在2005~2008年连续下降, 而2009年又出现了大幅增长, 与2008年相比涨幅达到了87%。鲜冷鱼类水产品下降趋势明显且降幅较大, 2009年的出口额较1998年减少了65%, 在对日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也由2000年的5%降到1%。熏鱼及盐腌鱼出口额最少, 但1998~2009年始终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 平均年增长率超过8%。此外, 活鱼类和冻鱼类水产品2000~2009年对日出口增长趋势均较为平稳 (见图2) 。

2 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的变动因素分析

2.1 模型介绍

恒定市场模型 (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 简称CMS) 是用来反映影响一国或地区出口增长诸因素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的模型, 一般包括两个层次的分解, 但是国内的研究基本上都只限于第一层次的分解。由于第一层次的分解指标比较综合, 难以更具体、更全面地分析各种因素的作用。因此, 该文将运用Jepma (1986) 改进后的二阶因素分解的恒定市场份额扩展模型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增长进行实证研究, 以期更全面地分析影响中国水产品出口变动的各种因素。

2.2 模型构建与解释

Jepma (1986) 改进后的CMS模型第一阶分解公式表示为:

二阶分解公式表示为

式中, q是一国产品出口数量, s表示一国在目标市场的份额;si表示一国的产品i在目标市场全部i产品进口中的份额;sj表示一国的出口在目标市场进口中的份额;sij表示一国的产品i在目标市场j全部i产品的份额;Q表示目标市场的进口总额;Qi表示目标市场对i产品的进口额;Qj表示目标市场j的总进口额;Qij表示目标市场j对产品i的进口额;△表示是两个时期的变化量;上标0表示基期数据;上标1表示第二期数据。

此时, 引起一国的出口贸易波动因素有以下几部分:增长效应, 整个世界市场进口规模的扩大而导致一国出口额的增长;商品效应, 出口的商品结构变化而导致一国出口额的变化;综合竞争力效应, 一国出口在世界总进口中的份额变动而导致一国出口额的变化;特定竞争力效应, 在特定市场中特定商品的份额变动而导致一国出口额的变化;纯次级效应, 一国出口结构的变动与世界进口规模变动的交互作用导致的一国出口额的变化;动态结构效应, 一国出口结构变动与世界进口结构变动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一国出口额的变化。

由于该文研究的是对日本单一市场的出口, 因此模型不考虑市场结构的影响, 此时式中的市场结构效应以及结构交互效应不存在。因此, 单一出口市场的CMS模型的二阶分解公式为:

2.3 数据的来源与选择

该文采用1998~2009年的数据, 一方面是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 另一方面以期模型能够反映加入WTO前后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以及竞争力等方面的变化趋势。该文按HS分类原则, 选取活鱼、鲜冷鱼、冻鱼、鱼肉及鱼片、熏鱼及盐腌鱼、鱼制品、软体动物及制品、甲壳动物及制品几类水产品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使模型能反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水产品出口呈现的最新变化趋势, 研究区间选择为中国加入WTO后的2002~2009年, 同时还选择了1998~2002年的数据进行对比。为了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采用4 a数据的平均数值进行计算。

2.4 结果分析

2.4.1 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时序对比分析

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 将中国对日本出口的水产品变动因素进行分析 (见表1) 。

(1) 第一层次分解:由表1可知, 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贸易波动是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以及结构与竞争力的交互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1998~2005年, 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增长表现出了明显的弱结构、强竞争力的态势。结构效应指数仅为1.33, 而竞争力效应指数高达800.41, 次级效应指数为18.63, 说明这个时期由于日本市场进口规模和进口结构变动而导致中国水产品的出口增长极小, 而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同世界进口需求结构的适应程度才是引起中国水产品对日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从现实来看, 1998~2005年中国与世界其它水产品出口国的竞争中体现了较强的竞争力, 水产品的出口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水产品进口增长率, 甚至在2001年世界水产品进口出现负增长时, 中国水产品的出口额仍比上年增长了11%。这与中国水产品明显的价格优势也有很大关系, 1998~2002年中国对日本出口的水产品平均价格为0.22万美元t-1, 远远低于同期日本从世界进口水产品平均价格0.43万美元t-1。2002~2009年期间, 结构效应指数有大幅上升, 达到了255.94, 而竞争力效应指数却下降为-77.25, 次级效应指数更是下降到了-278.69, 说明日本市场进口规模和进口结构的变动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日本产生了正向带动作用, 而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结构的变动与日本市场进口规模和进口结构变动的交互作用对中国水产品出口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2) 第二层次分解:首先, 从结构效应的分解来看, 两个不同时期的增长效应均为负值, 商品效应均为正值, 并且都有较大变化。其中, 增长效应从一期的-9.88下降到二期的-296.03, 商品效应从11.21上升到551.97。1998~2009年日本水产品进口规模下降呈下降趋势, 在2005年提出减少进口提高自给率的“倍增计划”后, 水产品进口规模的缩减更为明显, 甚至在2007年将世界水产品第一大进口国的位置让与美国, 退居其后。这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日本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另一方面, 1998~2009年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市场需求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对日本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的品种适应性也越来越强, 更多地向日本出口了适销对路的水产品。这种基本符合日本进口需求的出口扩张使得商品效应有了巨幅提高, 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日本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 从竞争力效应来看, 中国水产品的出口额占世界总进口的份额一直保持逐年提高的态势, 因此, 由综合竞争力效应带动的出口增长提高很快, 效应指数从一期的113.53上升到二期的205.42, 明显高于特定竞争力效应指数, 说明中国水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竞争力效应主要来自于中国水产品在世界进口市场中份额的提高。从特定竞争力效应来看, 两个时期中国出口日本的水产品特定竞争力效应指数均为负, 并有大幅下降, 严重影响了中国水产品对日本的出口。近年来, 中国出口日本的水产品虽然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 且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 但从中国水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平均单价来看, 远远低于同期日本从世界进口水产品的平均价格, 说明中国水产品在日本市场的高占用率以来于低价竞争, 整体竞争力相对低下, 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次级效应的分解来看, 中国对日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波动主要受到了动态结构效应的影响。从一期到二期, 动态结构效应由21.2下降到-282.22, 表明该阶段中国水产品在日本进口需求增长较慢的产品市场上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而在日本进口需求增长较快的产品市场上, 中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缓慢, 因而占有较小的市场份额。

2.4.2 中国对日本不同种类水产品出口贸易波动分析

对1998~2009年中国各类水产品对日CMS (2) 。, 一期来看, 竞争力效应对中国水产品对日出口增长起到了很大作用, 其中, 鱼片、鱼肉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 竞争力效应达到了31.0;出口份额最大的鱼制品竞争力效应也很大, 为19.4;冻鱼的竞争效应较小, 仅为0.7;而鲜冷鱼和甲壳动物两类水产品的竞争力效应呈现出负值, 成为该类水产品对日出口贸易的阻碍因素。1998~2005年活鱼、鱼片、鱼肉、熏鱼及盐腌鱼这三类的水产品的结构效应为正, 其余四类产品的结构效应为负, 这是日本进口规模与我国出口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段时期内, 日本进口各类水产品的规模发生了变化, 增加了活鱼、鱼片、鱼肉、熏鱼及盐腌鱼和甲壳制品的进口额, 减少了其它5类水产品的进口额。与此同时, 由于我国水产品出口结构不够完善, 除了冻鱼、鱼制品以及鱼片和鱼肉类水产品外, 其余种类水产品的出口增长率均小于日本总体的进口增长率, 从而导致了结构效应成为一些水产品出口的阻碍因素。因此, 若进一步调整我国的出口结构, 以更好地适应日本进口规模和进口结构的变动, 我国对日本水产品的出口仍有提高的空间。

从第二期来看, 除鱼片及鱼肉类和甲壳动物制品外, 其它几类水产品的结构效应均为负值。结构效应对这7类水产品的出口都产生了负向的影响作用。从现实来看, 2005年日本提出的减少进口提高自给率的“倍增计划”、2006年6月开始执行的肯定列表制度以及2009年的金融危机都严重影响了日本各类水产品的进口规模。在此期间内, 除了鱼片鱼肉类及甲壳制品外, 其余水产品的进口额均有大幅缩减。因此, 尽管出口结构得到优化, 我国大多数水产品的出口增长率均大于日本总体的进口增长率, 但仍无法改变结构效应对水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 肯定列表制度的执行对许多种类水产品的竞争力也有很大的影响。鱼片及鱼肉类产品的竞争力指数由第一期的31.0下降为-713.5;鱼制品的竞争力指数也下降到了-188.5, 使得这两类水产品出口均出现了负增长, 成为出口下降较多的水产品之一。我国出口日本的主打产品鱼片及鱼肉类以及以鳗鱼为主的鱼制品类, 在日本市场的竞争优势严重下降。而在此时期内, 甲壳动物及其制品和软体动物及其制品的竞争力有了很大提升, 表明甲壳动物、软体动物以及它们的制品已经成为中国出口日本市场的最具竞争力的水产品。

3 结论及建议

从整体上看, 中国水产品在日本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但从两个不同时期的对比来看, 竞争力效应在下降, 已经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日本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出口日本的大部分品种的综合竞争力效应指数较高, 但某些品种由于缺乏竞争力已经基本失去出口优势。再加上日本水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产品繁多, 要求严格, 体系复杂, 对我国出口日本的主要水产品品种影响广泛而深远。因此, 中国应当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联动的贸易促进机制, 提高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同时要立足优势产品, 拓展精深加工, 开发新产品, 进一步提高中国水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竞争力。

增长效应在两个时期都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日本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第二期负作用更大。说明日本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直接影响了中国水产品对日本的出口。因此, 要进一步扩大中国水产品的出口, 必须注重进口国的需求增长。中国一方面要立足现有市场, 针对市场需求特点, 重点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水产品的出口,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市场结构转变, 努力开发新市场, 填补市场空白。

商品效应在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增长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并有增强的趋势。因此, 在对日水产品出口贸易中, 中国应继续重视水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 把握好日本市场的需求和其国内生产状况等信息, 应需而供。比如日本市场对鳗鱼需求量每年一般在12万~13万t, 酷夏年份会达到14万t, 而日本国内生产量一般在每年2万~3万t, 不足部分主要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进口。但如果鳗鱼超量流入日本市场, 影响到其国内产品价格, 也会遭到日本入关检查过严而导致“命令检查”等一系列限制措施的限制。因此, 把握日本市场消费信息和其国内生产状况信息, 应需而供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段媛媛, 万荣.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增长效应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 2008 (4) :58-61.

[2]胡求光, 邱晓红.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因素的恒定市场模型分析[J].财经论丛, 2008 (7) :8-14.

[3]孙琛, 张黄花.中国冻鱼片出口欧盟市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10 (8) :123-127.

[4]霍尚一.中国水果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 2008.

3.中国市场产品高端化趋向 篇三

在许多快速消费品品类中,本土品牌比国际品牌有更快的增长。诸如奶茶和乳酸菌饮料等“跨界产品”近几年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当下中国消费者的变化,使得每一个品类的产品更加多元,进而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尼尔森购物者趋势分析表明,消费者的购买频率在下降,2008年每月平均去大卖场或超市的次数为7.4,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降到了6,同比下降了19%。由于通货膨胀率的存在,即使平均每次购买的总体花费增多,但是真正的购物花费并没有增加。

随着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如今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对于产品品质感的追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企业推出高端产品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品质感的追求。这是一种蓝海战略,也是多元化发展的一种表现。而产品的丰富多样则推动消费者更加追求生活品质。

面对中国市场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品牌如何应对?产品高端化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高端产品更有吸引力?为此,《新营销》记者采访了尼尔森大中华区创新咨询副总裁许丽平、尼尔森大中华区创新咨询副总裁安京梅、尼尔森中国在线研究高级总监洪恒隆,分享尼尔森中国市场高端化的研究成果及消费者洞察。

消费升级与高端产品

《新营销》:消费者的升级轨迹是怎样的?

许丽平:从1999年开始,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显著提高,手机、空调、电脑等非必需品增长有力而迅猛,小件商品向高端延伸。

在多数快速消费品的增长中高端化成为主导因素。其中,肌肤护理产品消费升级49%,价格提高16%,销量增长35%;牙膏消费升级55%,价格提高18%,销量增长27%;液体牛奶消费升级48.5%,价格提高32.4%,销量增长19.1%。可以说,消费升级推动了快速消费品一半的增长率。

许多高端产品在小城市的增长速度比大城市快。农村消费升级体现为购买的产品从无品牌到品牌产品,购买渠道从村里的杂货铺到就近城市的大商场。

在过去的4年里增长幅度最快的就是高端豪华车。这是因为繁荣经济、财富效应以及产品多样化促使高端轿车销量在5年内增长3倍。从2008年到2012年,多用途汽车的年平均混合增长率为36%,普通休旅车的年平均混合增长率为46%,豪华休旅车的年平均混合增长率为70%。

产品力与品牌力

《新营销》:关于高端产品,企业营销的误区是什么?

安京梅:企业的误区主要是:高端产品面向富人,高端产品销量取决于特定的消费人群,高端产品等同于情感和非理性,高端产品的沟通渠道非主流,新品牌就要与中低端品牌相区隔,降价是提升销量的有效手段。

《新营销》:如何让高端产品吸引消费者?

安京梅:提供独特的受益点或者特殊的功能。例如,没有控油功能的男士护肤品价格指数仅为100,有控油功能的价格指数为273。信用卡可以提高信贷限额和更多的消费积分,提供全球机场贵宾登机服务,以及高尔夫、芳疗会员和医院贵宾挂号服务等吸引消费者。

《新营销》:高端产品面向特殊的人群,如何营销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安京梅:首先,高端产品要有竞争优势。可以通过比较性阐述,让高端产品更有力地支持它的价格定位。例如,平板电脑比高清电视显示多出100多万个像素。

其次,高端产品要建立可信度。要利用现有的品牌价值,或者使用专业、科学认证与推荐来建立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信任。例如,一知名口香糖品牌利用品牌价值进入相邻的营养补给品品类,然后强调是与科学家、营养专家合作的成果,提高可信度。

最后,品牌可以在包装上下功夫。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包装评价产品是否高端的。例如,奢华型智能手机通过高雅的设计和极高端的材质,售价高达4万元。

消费者在使用高端产品前对它的期望较高,因此突出的产品表现是高端产品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此外,高端产品走向天然与环保也是一个大趋势,因为消费者非常注重保健与健康。

《新营销》:如何管理产品线组合?

安京梅:企业要利用现有的品牌进行消费升级。中国消费者更乐于接受现有品牌高端化。与此同时,要避免定价过高。高端产品的价格也是有极限的,不同品类有不同的价格范围。例如洗衣机的价格指数范围是83-174,55寸智能电视的价格指数范围是70-200,洗发水的价格指数范围是81-228,5寸智能手机的价格指数范围是32-300。

在市场执行上,一个成功的高端产品可以推动整个品牌。

战略与战术

《新营销》:推出高端产品容易,但要快速打开市场并不容易?在开拓市场方面,高端产品要注意哪些事项?

洪恒隆:要专注于沟通,为高端产品提供广告支持。因为高端产品需要更多的时间阐述功能与益处,证明高定价的合理性。在非电视广告方面,要为高端产品分配更多的非电视广告预算,获取最佳的投资回报率。

中国县级城市非常多,这些地方的人购买的产品都是在央视打过广告的,如果没在央视打过广告,他们认为没有公信力。假设某个品牌推出一个高端产品,那么第一步就是打开知名度。要打开知名度,在目前的中国电视是比较有效的渠道。但针对某些特定的族群,可能需要新媒体进行搭配。

除了央视,还有其他电视台,比如省级卫星台,地方有线电视台。重点是这些电视台的收视族群与品牌主打的消费族群相吻合。

货架定位也很重要。要有好的货架位置以及货架排面,充分展示高端产品的包装优势,在店内截取消费者的目光,在最后关键的6秒中让消费者把手伸向你的产品。

在消费者购买高端产品的过程中,企业要提供整体性的服务体验。比如,奢侈品牌要对人文因素进行投资,满足消费者对服务日益增长的期望。

高端产品促销,要充分利用捆绑装,尽量避免短期降价。因为在促销方式上,短期降价的促销效率是25%,而捆绑装的促销效率高达73%。

《新营销》:如今是多屏时代,但是如何进行多屏营销监测,是企业普遍关注的。

洪恒隆:目前多屏监测比较困难,除非一个人看的电视、用的手机和电脑都装有相应的监测软件。如今市场上对多屏监测的数据是缺失的,也就是说同源的样本库在市场上是缺失的。

我们会建立互联网监测样本库,在电视收视率方面有央视在做,尼尔森试图进入,但是这几块还没有整合起来。对此,我们考虑依托消费者购买建立样本库,在消费者的电脑及移动终端安装相应的监测软件,让我们采集他们浏览的信息,然后整合消费者看什么、买什么等信息。

《新营销》:本土品牌在推广高端产品时,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洪恒隆:本土品牌在战术上更加倾向于做出区隔,把打击面扩得更广。但是,国内品牌有一个先天的限制,在扩大战线的时候可能会失焦。也就是说,他们在资源的分配上铺得太开,比如,他们有低端、中端、高端产品,如果不能制定恰当的战术,一下子铺得很开,要兼顾低端、中端、高端产品,很有可能考虑不周全。

国内品牌对待市场营销数据与外资品牌不同。国内品牌更多依靠对市场的直觉,而国外品牌的做法比较科学,比如产品概念、市场测试等等,如果没有经过严谨的市场调研印证,国外品牌是不会贸然推出新产品的。

国外品牌常规的做法是,先做最前端的产品概念测试,进行优化产品。当产品确定之后,如果要做电视广告,就要做电视广告测试,进行追踪。其他活动要搭配广告,也要做测评。也就是说,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调研都可以切入,以数据进行印证,确保产品拓展市场能够成功。

4.中国婴幼儿产品市场调查 篇四

在强劲的可持续性增长因素驱动下,中国的婴幼儿产品市场在去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然而,要在这日益增长的庞大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必须理解中国家庭在育儿中迥异于西方的消费行为并善加应对。除了考虑中国的社会结构,企业更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市场差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深入了解这一市场,波士顿咨询公司消费者洞察智库(CCI)在2010年上半年开展了一项规模庞大的消费者定量调查。调查内容针对0-3岁婴幼儿市场的九大产品类别,调查样本达数千例,涵盖28个1到6级的城市。

即将腾飞的市场

中国婴幼儿产品市场去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目前规模已达1000亿元人民币(约合148亿美元)。无论从短期还是中期来看,这个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的市场对任何企业都极具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妈妈们为了确保婴幼儿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而显示出强大的升级消费意愿,同时也受到中国庞大的5,600万婴幼儿数量和快速的收入增长的直接驱动。

基于这些持续的驱动因素,以及中国新兴中产阶层不断扩大的消费能力,BCG预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婴幼儿产品市场。其中婴儿配方奶粉品类的市场价值约为74亿美元,其规模全球居首,也是引领中国婴幼儿产品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BCG研究发现,由于长期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们对独生子女的关注与日俱增,这导致中国家庭在婴幼儿产品上的支出占比高于西方国家。同时,这一市场的消费支出不同于电子消费品和奢侈品等其它品类,不易受到低迷经济的影响。再加上极具吸引力的价位点和有利的利润率,这一市场对企业来说绝不可忽视。

理解中西方他*的差异

中国妈妈为婴幼儿产品市场的竞争企业展示了巨大机会,但要把握这个巨大而快速增长的市场,就必须理解中国独特的育儿方式,这对西方竞争者来说尤为重要。

在中国,一对夫妇有可能在婚后或者怀孕后仍与父母共同居住,并期望长辈在养育孩子上提供帮助,这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情况。此外,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的年轻夫妇通常缺乏第一手的婴幼儿护理经验,因此亲朋好友之间口口相传的育儿经验非常重要。这些人都影响着孩子的养育方式,因此使得婴幼儿产品的消费中存在诸多决策主体。企业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施加影响。

BCG 也发现,相较于西方国家,中**亲更希望孩子更快地成长。这让某些婴幼儿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所缩短,从而为相关品类的企业带来挑战,但也意味着早教市场的巨大机会。例如,中国婴儿通常在四个月时就开始吃固体食物,这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时间要早两个月;不

到两岁时,他们就开始学习怎么上厕所。重视婴儿早期快速发展并将此视为孩子未来的竞争优势,促使中国父母更新婴幼儿产品的速度比西方父母要更快。因此,企业必须想办法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充分发掘早教市场的机会。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向是生育方式和产后护理方式变化所带来的新产品需求和品牌接触点。例如,剖腹产深受欢迎,自2007年以来超过50%的妈妈选择了剖腹产。由此带来的相关症状(如哺乳期推迟),直接导致对吸奶器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需求增加。又例如 “坐月子”的传统。这种独特的产后护理方式要求产后一个月内的新生儿妈妈必须尽量待在家中,避免从事户外或者任何体力活动,还要多吃营养补品或食物以加速产后的恢复,甚至对年轻的八零后妈妈来说也是如此。它使得一些新兴的服务(例如坐月子中心、月嫂或坐月子餐)正日渐受到欢迎。而这些新兴服务,对企业来说正代表了潜在的品牌接触点或者影响媒介。小城市的购买力

要在中国的婴幼儿产品市场取胜,较小城市的消费群体正日益成为企业必须占有的重要细分市场。较小城市的购买力随着消费者不断跨越中产门槛(家庭年收入在人民币六万元至十万元之间)而日益加强。BCG预计到2020年, 中国将会有1.34亿户中产及富裕阶层家庭,其中70% 将来自三级或三级以下的城市。这些小城市的中产及富裕阶层家庭要比大城市的同类家庭更有可能增加或者升级消费。例如,在三级和三级以下城市,80%以上的妈妈表示为了给孩子最好的产品,她们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花更多的钱。在三级城市,一个母亲花200多元人民币(约30美元)购买一罐900克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并不少见,尽管这甚至高于美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平均价格。

然而,小城市中产及富裕阶层家庭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行为相对独特且充满变化,企业必须为其量身打造适当的营销方式。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与大城市同类家庭的显著差异。举例来说,很多小城市的消费者不太容易理解先进的产品设计指标,很难以此区分产品差异,但是更容易受到促销员和电视广告的影响。他们还容易被一些本土品牌的营销战略迷惑,把它们错认为是国际品牌。另外,这群遍布中国的庞大人口中也存在高度的地理差异。例如广州等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带的消费者一般青睐国际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而西安和成都等内陆地区的消费者则更倾向购买本土品牌。

客户关系需要提升

除了地域拓展,BCG研究还发现,婴幼儿产品企业还有机会通过提升消费者关系、提早创造接触点、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等领域在中国市场获得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消费者对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CRM)服务的需求正日益提高,他们期待更频繁的互动。然而目前并没有任何一家本土或跨国企业,能够真正满足这一需求。

以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为例,BCG 研究显示,CRM工具并未在中国市场得到充分利用,仅有12%的受访母亲表示自己拥有某个品牌的会员资格。即使是那些目前已提供CRM服务的领先

企业也不能自满,因为在这一领域还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举个例子来说,中国妈妈最喜欢参与互动式的消费者活动,这可以让她们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护理技能和经验。这些新妈妈们期望每年大概能参加9次这类活动,但实际得到的机会还不到两次。

BCG研究也发现品牌忠诚度的持续性可以从产前一直延伸到产后阶段。例如调查显示,尽管目前孕妇奶粉的渗透率仍然较低,但该品类的品牌偏好度很高,一半以上购买过孕妇奶粉的母亲们在婴儿出生后的头三年仍一直选用同一品牌的产品。这显示出消费者在消费初期阶段所培养的忠诚度最为强大,如果把品牌与孕妇的接触时间加以提前,企业将更容易充分把握这一机会。

互联网对中国影响日益增加

互联网的作用正在从产品信息平台转向销售介质,它作为营销工具和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这是一个明显的新趋势,但很多企业并未充分把握这一机会。

网购巨头淘宝网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它目前是中国最重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平台之一。2009年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大约有10%是从淘宝卖出,每周在这个网站搜索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的用户可能高达100万。但在伊利、蒙牛、贝因美和光明等众多中国本土品牌早已开始利用淘宝的时候,多数跨国公司却忽视了这一重要平台,目前仅有一个跨国公司的品牌——惠氏建立了自己的淘宝旗舰店。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充分利用这一新渠道,企业将需要对假冒产品、产品流通以及价格统一性维护等问题采取更为谨慎的管理方式。品牌延伸策略的可能性

BCG 研究显示,对于小型的新兴品类,如婴幼儿喂养产品或婴儿护肤品,将其延伸至相邻品类或许是驱动品牌增长的一个重要杠杆。BCG研究发现,超过80%的中国妈妈不反对制造商通过品牌延伸的方式提供各种新产品,因为她们将品牌视为信任和质量的保证。这显示出伞形品牌战略在中国婴幼儿产品市场可能具有可行性。由于营销成本日益增加,而中国消费者对伞型品牌的接受度很高,因此对较小品类的经营企业来说有机会通过品牌向其它品类拓展获得规模增长。

在中国,我们已经能看到成功的案例:一家本土婴儿车制造商成功地将产品延伸到了奶瓶、婴幼儿服装、一次性纸尿片以及婴儿护肤等产品细分领域。

总结

中国婴幼儿产品

市场正日益显现出其诱人的吸引力,然而随着新的本土企业不断出现,获取消费者的成本日益提高,跨品类经营的碰撞也逐渐升温,这个市场的竞争正不断加剧。面对巨大且快速增

长的机遇和激烈的竞争,企业必须放眼未来,抓紧时间审视自己的扩张战略,制定清晰的经营策略以强化竞争力。

5.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 篇五

一、基本现状

目前,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约4300家,其中产地市场1500家左右,销地市场2500家左右;2006年,中国交易额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1497家比2005年增加了272家,其中,交易额亿元以上农产品综合市场811家,亿元以上专业批发市场686家。亿元以上专业市场中粮油、干鲜果品、水产品、蔬菜、肉食禽蛋、土畜产品、花卉等专业市场所占比重分别为12.5%、17.3%、16.0%、33.2%、12.1%、6.7%、2.2%。已初步形成了产地市场、销地市场、集散市场统筹发展、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互补互进的市场格局,以大中城市为核心,遍布城乡,多层次、多门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具有重要地位。2006年,中国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约为9300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7%,对确保中国农产品供应,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70%以上,并且这一比例仍在继续升高;在中国大中城市中,经由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比例约占80%,以北京、深圳、上海、成都为例,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2006年交易额约为150亿元人民币,其供应的蔬菜占北京地区总和的60%以上;深圳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2006年交易额约为160亿元人民币,其经营的水果、蔬菜、粮油、副食品分别占深圳市居民消费总量的90%、85%、50%、30%以上;上海、成都地区农产品批发交易总额约分别占到城市农产品消费总额的75%、80%以上。

二、主要特点

当前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仍处于功能变革完善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呈现以下特点:

(一)行业在成长中逐渐走向规范化。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行业协会的培育引导下,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化。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初步形成分区域、分层次、分类别的市场体系;行业标准法规体系逐渐建立健全;实施了第三方体系认证;以点带面推动标准化市场建设。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全面升级改造时期。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已经趋于陈旧不能适用现今的发展形势。为适应市场竞争和食品安全的需要,国家政策对加强市场管理规范的全面展开,使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普遍进入升级改造期,目前亿元以上交易额的市场已经全部进行了升级改造。

(三)检验检测和信息提供等服务能力得到增强。随着近年来国务院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视,原国内贸易局、农业部、发改委曾先后对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检测设备和信息化设备提供了资金和国债贴息支持。据相关报告显示,2006年56.1%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质量检验检测室,比2000年的0.4%大幅提高了55.7个百分点;2005年,建有电子屏幕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占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总数的21.36%。

(四)民营资本比例上升。2000年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民营资本所占比例不足25%,2006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0%左右。尤其是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近5年民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大幅增长,超过当地批发市场总数的50%。

(五)股份制改造发展步伐加快。大型市场加快了收购兼并的步伐,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股份制的比例从2000年的13%,上升到近40%。一些大型批发市场,充分利用地方的有利政策,大力整合优势资源,加快行业收购、兼并步伐。如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以前仅收购了南昌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一家企业,2007年已达到17家。

三、发展方向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食品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在相当时间内不会动摇。农产品流通贯穿食品供应链的始末,是农业产业化的先导性力量,是保证农产品顺畅供应的先决性因素。

中国目前有2.3亿农户,400万不同类型的食品生产者,1万多家肉类屠宰加工企业,每天将中国各地各种农产品送到43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交易,近1000家农产品运输企业为其提供运输服务。农产品在流通中形成比较完整的供应链条,包括农产品的保鲜、加工、运输、贮藏、产地批发、销地批发、配送、零售等环节,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是这个链条的中心环节,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承担着中国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

在一些发达国家,生鲜超市也是主要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近年来,中国生鲜超市发展迅速,目前已经达到2700多家,它们的扩大,不仅没有影响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相反又进一步巩固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地位。据2004年和2005年对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显示,城市超市生鲜农产品的采购成为近年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了附加值服务,健全了农产品的分拣、包装、配送等功能,解决了超市进货必须标准化、规格化的矛盾,这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向第三代批发市场方向推进。

(一)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带动农产品物流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农产品物流水平和物流机构还很不健全,正处于从传统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服务摸索、转换阶段,多数农产品物流仍停留在简单装卸和干线运输的层次上,低水平的物流现状带来了中国农产品的大量损耗和浪费以及物流成本的快速上升。以果品为例,果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在25%—30%之间。建立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是提高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必经之路。目前中国还无法大规模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集散,大多农产品物流中心都是建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内,依靠市场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农产品批发市场将成为带动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将推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中国地域广袤,物种丰富,为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提供了大量的品种选择以及可靠的产量保障。加入WTO后,中国加快了农业产业开放步伐,利用资源优势,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200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30.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88%。其中,大豆、棉花和植物油是中国主要的粮油进口品种,2006年3项累计进口3868.9万吨,总额接近农产品进口总额的49%。果蔬、水畜产品在农产品贸易中占重要地位,2006年果蔬出口1102.9万吨;水畜产品出口130.9亿美元。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国外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以泰国香米为例,中国已成为泰国香米最大的进口国之一,进

口量占泰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从泰国进口优质香米25万吨左右。

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贸易份额仍然不高,约为200亿人民币,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6%左右。中国少数大型批发市场经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但单个市场的贸易规模较大,仅湛江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全年出口对虾的贸易额就达到20亿人民币,可见经由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利用批发市场平台,打破原来的传统农产品贸易模式,建立市场与国外进出口商对接的新型贸易模式将是中国未来农产品贸易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之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将以其巨大的产品吞吐量、丰富的产品种类、完善的加工、包装、贮藏、物流功能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新宠,在推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话题。为进一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今后农产品批发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通过进一步实施协议准入、索证索票、经销商管理、购销台帐、不合格产品退市等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对检验检测设施的标准化完善,提高市场检验检测人员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来提高市场对食品安全的监控能力。

(四)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加强市场“品牌”建设

6.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 篇六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基于对医药市场的分析以及对国内多个制药企业的咨询经历,我们认为:目标市场的结构优化是产品结构策略和产品线策略的基础。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医药检测服务市场前景研究与行业运营态势报告》

产品线是企业的生命线。国内医药企业,尤其是产品多,产品结构复杂,产品线长度、宽度、深度值较高的企业,普遍存在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分线效率低的问题,直接导致了企业在各级市场的营销策略不明。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短期难以通过高效的营销推广充分释放产品潜力,中期难以实现对终端的掌控和销售队伍的培养,长期难以实现大品牌产品的培育和企业品牌力的提升。

基于对医药市场的分析以及对国内多个制药企业的咨询经历,我们认为:目标市场的结构优化是产品结构策略和产品线策略的基础。充分细化目标市场、在合适的市场选择合适的产品是产品策略的前提。根据用药习惯、贫富水平等因素,国内医药市场目前可分为高中低3层。

大医院:重盈利和学术

高端市场可定义为主要城市的医院市场,这个市场的用药金额最大、品种最全,也是城市患者看病的主要渠道。据统计,在医院市场,患者对医生的依从率达到65%以上。所以,医生的处方选择是高端医院市场营销的核心,也是企业选择高端医院产品的关键依据。

适合高端市场的产品具备较多特点,如上市时间较短、价格较高、竞争厂家较少等,但其中最核心的特点可归纳为2个,即盈利能力和学术性强,这和高端医院市场的核心营销模式“关系营销 学术推广”紧密相连。在高端市场销售的产品由于盈利能力较强,能创造较高利润并树立高端品牌。

所以,企业在规划产品线策略时,若把高端市场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市场,其产品必须满足盈利能力和学术性的条件,具体体现在产品的医院操作空间和处方量等对医院和代理商的盈利能力,及其学术在国内外的先进性和可塑性等因素。

县级医院:高端以下,普药以上

由于在县级医院就诊的人群以县级市患者较多,用药发展相对一级城市较为落后,其对产品的学术要求也相对较低。从消费水平来看,相对高端市场,该

市场对应的患者经济能力较弱,对产品的价格承受度较弱,而且药品在县级医院销售需要一定的开发成本。因此,县级医院的产品价格不宜过低。然而,相对低端市场的普药来说,县级医院产品通常在低端市场的认知度不足,市场基础较弱,难以达到较好的销售。

所以,由于上市时间长、招标降价、产品更新换代等原因造成的产品盈利能力和学术性下降,在高端市场面临逐步淘汰,但不至于成为普药,仍有一定操作空间的产品,适合在县级医院销售。但由于区域贫富差距较大,不同区域的县级医院的患者贫富水平和医院门诊量跨度较大,县级医院市场既有高端市场,又有低端市场的特点。因此,企业针对县级医院市场的产品往往涵盖部分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的产品,需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县级医院产品。如在广东和江浙沪的县级医院产品应该包括肿瘤产品,而在广西、山西的县级医院则可纳入一些低端抗生素。

10月出炉的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影响力,意见稿在“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部分中明确表明“要加快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未来,县级医院除了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扮演县级市的主要医疗机构的角色外,还将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政府对低端市场的投入也将以县级医院为核心,向乡镇扩散。县级医院对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性体现了县级医院市场不仅是一个单独的市场层级,更有影响低端市场用药习惯的作用,是企业发展低端市场的必要部署。

第二终端:培养大品牌

OTC市场定义为城市连锁药店、单体药店和超市。是否拥有OTC批文和产品所在的医保类别首先决定了产品在零售市场的可推广程度。很多企业的OTC产品虽然在其他市场层级拥有很强的影响力,但在老百姓中的品牌认知度却往往不够。尽管国内大企业拥有的OTC批文产品较少,但它们一直致力于通过丰富OTC产品组合,以进一步完善其市场结构,并通过扩大在老百姓中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

因此,产品的选择尤为重要,OTC对市场基础、价格等有一定要求,应选择具有市场基础较好、价格易于接受、安全性高且可重复使用等特性的产品。而且,OTC作为企业的品牌产品线,大品牌OTC的培育尤为重要。我们认为,企业可通过以下几个标准选择1~2个大品牌OTC:特异性、疗效、适用人群、重复使用、价格、市场基础。

乡村诊疗机构:流通或深销

低端市场主要包括两种产品:一种是不需要推广或稍作推广就可以销售的流通型普药,一种是需要对渠道和终端进行推广的深销型普药。流通型普药由于上市时间长、市场认知度高、价格低、附加值低,此类产品应以渠道为主、借助

商业平台进行销售。深销型普药则需要在渠道推广的基础上,直接面对终端或终端的直接掌控者,需选择在低端市场认知度低、市场价格不透明、附加值高的产品。虽然流通型和深销型产品的渠道相似,目标市场相似,但采取的推广手段和营销策略重心截然不同。

对于企业来说,既能创造规模又能创造利润的产品称为规模利润产品,这类产品不仅能消化产能、摊薄成本,还能通过其规模效应,带动盈利品种的销售,并创造品牌影响力。规模产品是贡献销售额、创造现金流的重要产品,但不能创造利润。培育产品反之,通常处于低端市场的成长期,包括部分从临床退下来的半新药和较为先进的普药。拥有较高的毛利、较大的附加值和较好的成长力的产品可作为企业的重点培育对象,所以,也可从中筛选第三终端深销型品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普药做庄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用药量较低,所承担的治疗比重也较小,此类市场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较低。但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要下移首选就诊渠道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所以,无论社区治疗中心未来全部使用基本药物的建议是否成立,其必然将承担为城市医院分摊治疗常见病的任务,此市场层级将在短期内进入快速增长期,所占的治疗比重也将越来越大。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一个重要的市场层级,是企业新的增长点。

然而,此市场层级必然竞争激烈。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承担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治疗,而针对此类疾病的产品多为上市多年的普药。所以,在全部使用基本药物的假设尚无定论的前提下,针对社区市场,这些产品对学术要求则相对较低,但应以治疗常见病为主,而且此类产品的竞争厂家较多,需通过规模和利润模型分析,选择在规模和利润上或企业有独特优势的产品。

7.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 篇七

一、文献综述

针对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效应评估的文献可以分为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 在目前大部分属于事前评估。

在CAFTA效应评估的文献中, 亦是事前研究多。徐婧 ( 2009) 基于1999 - 2006年中国和东盟五国早期收获产品 ( EHP) 贸易流量数据, 应用贸易比重指数和行业贸易引力模型, 对中国与东盟的早期收获产品进行了全面评估, 得出CAFTA对成员国内早期收获产品出口具有贸易扩大效应、对区外国家与成员国的进出口存在贸易转移的结果。陈雯 ( 2009) 考察了中国与东盟2002年至2006年与包含东盟国家在内的133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数据, 用单国模式的引力模型对CAFTA的贸易效应进行分析, 结论为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的行业也有局限。但是如今自贸区的发展已经又跨越了一大步, 不同领域的商品贸易在自贸区的贸易所产生的效应是不尽相同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海产品越来越受各地消费者喜爱, 中国与东盟的水产品贸易是双边经贸往来、共同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年学者针对水产品的研究往往集中于技术壁垒、贸易区域特征、竞争力比较等方面。孙琛 ( 2008) 将水产品的贸易与自贸区建设联系起来, 分析了中国自加入自贸区后与东盟水产品贸易的变化, 细化到国别之间的贸易指数分析, 最后比较了关税水平、生产和出口潜力及贸易关系的趋势变化, 但是其还缺少了实证分析。

本文将引用UN comtrade数据库关于水海产品的HS编码03类贸易流量数据, 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探究CAFTA双边水产品贸易的创造净效益以及我国在出口和进口分别的净效应, 并针对不同种类的水产品分析中国与东盟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这方面的研究对我国与东盟今后在水产品双边贸易上的福利创造有着积极的影响, 也对今后我国和东盟的水产品贸易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有着现实意义。

二、贸易创造净效应实证分析

( 一) 模型的设定及数据来源

1. 模型的设定。本文采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就CAFTA对于双边水产品贸易的效应做出分析。首先用字母G表示为进口国家或地区的GDP值, 代表当地的经济水平和贸易潜力, 预期符号为 + , 即经济水平越高贸易可能性越大; 用D代表两国的地理距离, 表示双边的交易成本, 预期符号为 - , 即两国距离越远则贸易的可能性越小。以上为传统引力模型上所需的两个变量表示。

由于在CAFTA下关税调整是双边贸易额变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2004年制定以农产品为主的“早期收获计划”以来, 双边调整了包含水产品在内的约600种农产品的关税, 水产品的总体关税于2004年下降到10% 以下, 2005年降为5% , 除越南在内的四个国家于2010年才实现零关税以外, 本文提及的其他几个国家早已在2006年就将水产品的关税降为零。因此, 本模型将引进T作为关税水平变量, 预期符号为 - , 表示关税水平越高双边贸易额越少; 同时也考虑到国际贸易中的汇率因素, 用R表示 ( 如表1所示) 。

在本文的模型设计中, 另外设定两个与自贸区相关的虚拟变量, 其中CAFTA在出口国和进口国均为CAFTA成员国时取1, 否则为0, 预期符号为 + , 表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水产品的贸易扩大效应; EXFTA变量则在一方是CAFTA成员国而另一方是CAFTA非成员国时取值为1, 否则为0, 预期符号位 - , 表示一方向另一方口的贸易转移。若是以享受关税优惠待遇来区别是否为CAFTA成员国, 文中CAFTA取值以2005年为临界点。模型设定为:

其中: i表示贸易商品; j表示出口方; k表示进口方; β0为常数项; β1- β5为变量系数; ε为模型误差。

2. 数据来源。由于东盟国家中有些国家的贸易数据不全, 因而大部分文献均采用主要贸易国家的数据作为代表。2012年中国与泰国、越南、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这五个国家往来的水产品贸易占出口至东盟水产品总额的95% 、进口自东盟的84% , 因此本文引用该五国的数据作计算分析也可见一斑。CAFTA以外的国家选取中国出口水产品最多的美国和日本, 以及中国进口最多的俄罗斯和挪威为代表国。

文中水产品种类根据联合国创立的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的分类方法, 采用2001 - 2012年的中国与东盟五国及其他几个国家的水产品进出口双边贸易总额 ( 单位为亿美元) 作为样本; GDP以中国宏观数据库 ( 引用世界银行数据) 的各国GDP数值 ( 以不同年份的万亿美元换为现价为统一单位) 为基础, 计算成贸易双方的GDP之和。距离D以查询geobytes网站 ( www. geobytes. com) 两国首都直线距离 ( 单位为千米) 作为样本; 汇率R选用世界银行公布的各年汇率水平数据; 此外关税水平是依据CAFTA进程中关税的数值变化设定。以上这些为双边模式, 若是要分别预估中国的出口效应和进口效应, 则需要将数据相对应的拆分成出口或进口贸易流量数据, GDP值也无需加总, 改成贸易国本身的GDP即可。

( 二) 实证结果

以CAFTA双边贸易为视角, 本文借助E VIEWS6. 0软件, 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 ( GLS) 对双边贸易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在初次验证包含汇率因素R在内的模型时, 汇率水平R显著性水平没有通过检验, 剔除该变量后得到方程 ( 2) 。如方程所示, 该线性方程整体通过了1% 的F检验, 拟合程度 ( 调整后的R2) 为0. 813, 所有自变量也都通过了1% 的t检验水平, 模拟效果可信。数据结果表明, GDP与双边贸易额成正比, 两国GDP总值每增加1万亿美元会促进双边水产品贸易额1. 145亿美元的增长。总体经济水平发展越好的国家, 消费者对水产品有一定的偏好倾向, 国外水产品正好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距离D和贸易额TR的线性关系与预期一致, 两方距离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双边水产品的贸易。实证说明关税变量T与水产品贸易额呈负相关, 关税水平每提高1% , 则会降低0. 604亿美元的水产品贸易。方程 ( 2) 结果如下:

针对双边的贸 易扩大效 应, 验证结果 显示CAFTA变量系数为8. 321。在以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拥有大量人口的自贸区中, 东盟与中国消费者结构和饮食习惯相差不大, 双边市场可以利用地理优势扩大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在此情形下, 双边的扩大效应就显现出来。

而贸易转移效应变量EXFTA系数为 - 3. 1212。美国和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以及东盟出口水产品的主要市场, 俄罗斯和挪威则是世界上水产品输出大国, 产品质量较高, 贸易合作较稳固。在我国与东盟建立CAFTA过程中, 由于关税的降低或贸易壁垒的消除, 鉴于经贸合作需要, 双方贸易可能由原来的贸易伙伴国转向CAFTA内部成员国。然而成员国中往往有些国家并非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实力和价格优势, 贸易条件有时比非成员国的恶劣。因此我国与东盟双边的总体水产品贸易福利会遭受损失。

最后将两个虚拟变量的系数相加仍为正值, 因此在目前的经济合作格局下中国与东盟的水产品贸易的创造净效应仍为正。

以上结果是以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为角度, 贸易转移包含东盟国家内部的转移, 可能是转移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交换, 也可能是与CAFTA之外的国家产生的贸易。若要针对中国单方的净效益, 则需将模型拆分为中国出口和中国进口两种情况做进一步解析。

A. 中国出口模型

在此EX表示为中国出口到贸易市场的水产品贸易数据, 其中EXFTA国家选用美国和日本作为参照国家 ( 其他参数解释同上) 。中国出口模拟结果为:

将三次的模拟方程 ( 2) 、 ( 4) 、 ( 6) 结果做一比较分析, 如表2所示。由表2数据分析可见, 中国与东盟双边水产品贸易在CAFTA下创造的贸易效益为正。就单国模型而言, 我国出口创造的净效应为正, 扩大效应大于转移效应。这主要得力于我国近年经济水平得以提高, 渔业经济发展迅速, 近年水产品竞争力也逐渐增强, 水产品的出口行业水涨船高, 优势渐强, 借着双边经贸合作的拓宽, 对东盟的水产品出口形势好转。

然而我国从东盟进口的水产品要基于东盟国家水产资源的丰富与否以及水产业的发展水平。从中国进口的模拟方程结果可以看出, 在GDP的系数上与预期符号不一致, 这主要是由于东盟国家出口到我国的水产品并非是由于GDP决定的, GDP越高的国家, 国内水产品消费能力越强, 因此出口到国外的配额就随之减少。而且近几年部分地区的水产品贸易额出现萎缩, 尤其是欧盟。一般情况国家或地区难以在第一时间将贸易结构调整到位, 在与国外贸易中, 由于信息不对称因素等最终导致贸易转移。于是在方程 ( 6) 中EXFTA的系数绝对值比CAFTA的系数大, 可能就是由于近年我国增加了从水产贸易优势并不强的一些国家的产品引进, 对我国而言这其中的贸易福利就大大减少。

( % )

注: 0301 活鱼; 0302 冷藏整鱼; 0303 冻整鱼; 0304 鱼片、鱼肉末; 0305 熏鱼、可食用鱼粉; 0306 甲壳类; 0307 软体动物 ( 下同) 。数据来源: 根据 UN COMTRADE 数据计算而得。

三、双边水产品贸易潜力分析

以上验证说明我国与东盟的水产品贸易总体上是有贸易扩大效应的, 但是仍存在贸易转移的可能。为了深入挖掘原因, 需要对双边的贸易产品结构加以分析不同品种的贸易潜力, 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贸易结构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以提高双边的福利。在此本文主要通过不同国别贸易数据计算种类间 贸易互补 性 ( TC) 和出口相 似性 ( XS) 两个指数加以分析, 用互补程度和竞争强度进而分析种类间的贸易潜力。

( 一) 贸易互补性分析

互补性指数 ( TC) 表示, 当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完全不吻合, 该指数为0表示两国在该产品上几乎不可能发生贸易; 当两国之间进出口结构的供需完全匹配时, 该指数为100% , 意味着两国的贸易完全互补, 贸易潜力越大。计算公式为:

其中: Xij是某种或某类水产品i在j国全部水产品出口中的比重, Mik是某种或某类水产品i在k国全部水产品进口中的比重 ( 本文i = 1, 2…, 7 ; 下同) 。

由于本文以双边贸易为基点, 因此需要将贸易互补性分为中国出口和中国进口的两种情况。

1. 以中国出口到东盟为视角。由表3可见, 0301类、0302类和0305类指数保持在97% 左右, 说明我国出口的水产品种类需求结构与东盟需求的水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互吻合, 产业内贸易可能性较大。我国与东盟国家的水产品贸易中0303类冻整鱼的贸易互补性相对较低, 仅有马来西亚的互补 性较强为92% , 越南为68% 左右;2012年泰国在该品类上与中国的出口结构互补指数为37. 9% , 印尼和菲律宾为50% 上下。0304类鱼片、鱼肉末中国的出口与对方进口需求较吻合的国家是菲律宾, 互补指数约77% , 其他国家在70% 之下。最后0306和0307大类贸易也能得到很好的互补, 在80% 到90% 之间浮动。

2. 以中国进口自东盟为角度。由表4的显示数据分析, 中国进口的水产品中在0301类、0302类、0305类和0307类的互补性指数相对较高, 总体在90% 之上, 意味着我国对该类的进口需求东盟国家基本能满足, 我国在该品类的需求比重基本上是东盟国家的出口比重。在0303类互补性上, 菲律宾的互补指数相对较高, 约60% , 2012年与印尼的进口互补率为57% , 其他几国的互补率为50% 以下; 0306类也是如此, 菲律宾的互补指数也是最高的, 2012年高达98% , 其次为越南为87. 85% 。对于0304类而言, 仅有越南的互补指数相对较低, 2012年为52% , 其他国家与中国的互补率均在85% 之上。

( % )

数据来源: 根据 UN COMTRADE 数据计算而得。

( % )

数据来源: 根据 UN COMTRADE 数据计算而得。

( 二) 贸易竞争性分析

贸易竞争度可以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分析 ( XS) 表示, 当两国的出口结构完全不同时, 该指数为0; 当两国的出 口结构完 全相同时, 该指数为100% , 意味着两国贸易的出口产品结构完全一致, 进而竞争力度也极强, 将影响贸易潜力。计算公式为:

其中: Xij是某种或某类水产品i在j国的出口份额, Xik是某种或某类水产品i在k国的出口份额。

从表5数据可见, 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的五个国家中, 出口相似性指数相对较低的主要是0301类活鱼、0302类冷藏整鱼、0305类熏鱼和可食用鱼粉。其中0303类印尼和菲律宾两国的指数比其他国家的高, 2012年印尼与中国出口0303类水产品的出 口相似性 为18. 97% , 菲律宾为20. 34% 。对于0304类鱼片、鱼肉末, 中国与越南的出口相似性颇高, 2011年为40% , 2012年为37. 69% , 可见两国在该品类上的竞争较烈。2011年和2012年中国出口0306类甲壳类的贸易额是出口水产品总额的12. 59% 和13. 09% , 而其他国家在此品类的出口比重均高于中国, 基本在30% 之上, 尤其是泰国和马来西亚出口的0306类的比重更是在50% 之上, 因此该类产品的出口相似性体现为一致约13% 的数据, 即我国在0306种类上的竞争力也不强。而0307类软体动物的出口相似性相对较高的为泰国和菲律宾, 但也仅在15% 左右的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 1) CAFTA成员国的水产品贸易创造净效应为正值, 但是仍存在贸易转移的可能性, 主要是由于我国与东盟国家的水产行业虽有量, 质不高, 在贸易条件上优势不明显。即使在政策优惠贸易环境友好的条件下, 也很难取得长期稳定的高福利效益。

( 2) 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产品出口结构基本类似。从出口和进口的两个互补指数考虑贸易潜力, 0301类、0302类、0305类和0307类为进出口互补性较高大类, 属于贸易潜力较大的种类; 0306类中国进口的互补率低于出口的互补率; 0303类和0304类的进出口互补指数较低。

( 3) 在出口竞争力方面, 从相似性指数分析得知0303类中国与菲律宾的出口 相似性较 高、0304类与越南的出口相似性较高, 我国在该两类水产品的贸易中还应提高竞争力, 减少市场份额被挤占的可能。

根据我国与东盟国家水产品的贸易情况, 总结出了以下建议:

( 1) 水产品具有一般商品不具备的易腐蚀特质, 距离越大物流成本越高, 产品变质风险越大, 贸易摩擦的可能性也越强。因此应该鼓励我国水产品企业在引进先进物流技术的同时, 继续发展稳固主要贸易市场, 挖掘东盟国家中更大的水产品贸易潜力, 减少由于长途运输后食品败坏导致的贸易壁垒,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 2) 积极发挥我国的渔业资源优势, 增加高互补性水产品的贸易力度, 大力推进先进养殖技术发展竞争性强的品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双边贸易, 针对互补性低、相似性高的种类 ( 如0303类和0304类) 培养贸易竞争力。而且该两类均属于加工产品范畴, 还应发挥行业组织的优势, 鼓励水产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 发展高新养殖技术并提高加工水平, 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

( 3) 加大双边协定的宣传力度, 协助企业取得原产地认证, 通过追溯系统提高企业的出口产品的质量。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平台, 减少信息不对称因素引致的损失。减少非关税壁垒, 建立水产品贸易的法律法规及检验条件, 为成员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基础。

( 4) 积极参与双边经贸合作, 努力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 刺激水产企业在成员国地区投资, 一方面可以促进经验交流和经贸合作, 一方面能刺激良性的公平竞争, 使得资源能够更迅速更合理地在市场上寻求最佳配置。

( 5) 推动CAFTA产业分工新格局的建立。由于东盟国家中水产行业发展呈现程度不一的现象, 为避免发展不协调、合作效率低所引致的损失问题, 还应协调各国的政策, 促进贸易分工的合作效率, 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和产品竞争力的下降, 使得区域内水产品贸易朝着更高层次的产业内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婧.CAFTA早期收获产品的贸易效应评估[J].国际经贸探索, 2009 (3) .

[2]陈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单国模式”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9 (1) .

8.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 篇八

2012年行业整体环境更趋严寒的预期,来自圣象地板的声音值得关注。

2011年12月30日,北京,飘雪。中国林科院礼堂里,来自全国的地板界翘楚以简朴务实的方式了发布了《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白皮书》,为地板行业填补了空白,为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生产、选购、铺装提供了标准指导。2012年1月14日-18日,在德国汉诺威国际地材展上,以圣象为首的中国地板企业用与全球同步的产品和技术征服了欧洲客户,而三层实木复合地板持续保持欧洲热销。这些无疑给了我们一个信号:全球化市场竞争下,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以产品创新为主导的企业方能稳立市场潮头,无论行业处于波峰还是波谷。

环保才是硬道理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热点,对于地板行业来说,绿色、低碳、环保更是不变的关键词。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装饰效果及绿色、环保、低碳的特点已经成为高档实木类地板的主流。在欧洲,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约占有76%左右的实木类地板市场份额。而在我国,由于市场环境等因素,三层实木复合地板起步较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三层实木复合地板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从2003年开始,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内销市场快速增长。不过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在国内消费者中认知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层实木复合地板面层多采用优质天然硬木木材,具有独特的色泽、花纹,表面手刮、烟熏、手工着色等表面工艺则营造了自然、仿古、乡村等多种装饰氛围,同时染色技术的引入,使其装饰性能更加丰富多彩。木材是一种可固碳、可再生、可循环、可降解的天然材料,是当今世界四大材料(钢材、木材、塑料、水泥)中最具可持续利用优势的绿色材料。三层实木复合地板采用实体木材和环保胶粘剂,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加工制成,因此环保性能优异。

为进一步提升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在国内市场上的认知度,增强消费者对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认可度,2011年12月30日,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三层实木复合地板消费白皮书》和《中国三层实木复合地板消费调研报告》,为三层实木地板订立了规范的行业标准,同时也为地板行业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心理提供了全面的数据依据,帮助行业抓住新的契机,获得新的发展。

圣象集团早在2005年便与世界上最大的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制造商瑞典康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策划,共同规划,全套生产线引进瑞典康树集团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生产技术,到目前为止拥有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生产线之一,具有年产600万平方米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能力。圣象现有2000多家地板展厅销售网络,在中国一、二级市场逐步建立了400多家专门销售圣象康树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专卖店,并以每年新建120家专卖店的速度抢占市场。在国内的三层实木复合地板领域,圣象极有发言权。

顾客需求是创新原动力

自2003年开始,三层实木复合地板销售额每年以30%~50%的速度增长,目前在中国市场占有200万平方米以上的市场份额。圣象集团副总裁张翔伟在发布会上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市场发展依然存在瓶颈,主要问题表现在,首先,国内的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国内生产厂商水平不均衡导致产品的品质表现不一;其次,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对品类的认知不深,消费者对于三层实木复合地板价值认同感不强;再次,由于三层实木复合地板技术含量高,制造技术复杂,设备投入大,所以它的价格本身也会高一些,价格因素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原因之一;第四,我们的导购人员缺少专业培训,误导消费者的情况依然存在,比如三层实木复合地板最大的价值是环保,而不仅仅是耐磨;最后一点,施工人员的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铺装技能欠缺,铺装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产品使用效果,目前这个市场缺少专业的铺装指导,而消费者缺乏使用常识则影响实木地板使用效果和寿命。”

都说标准化行业产品的创新难度很大,不过创新一直是圣象不懈的追求。由于北方冬季严寒干燥,对实木地板的物理性能存在很大挑战,地板必然承受“温度”、“湿度”的双重考验。供暧时地面温度骤然升高,非采暖季节又要承受各种潮气,对实木类地板的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再加上实木地板安装与使用中的质量问题和使用问题难以界定,商家和消费者责任不清,使得不少商家不敢涉足地暖地板。圣象康树率先将FDT应用于地暖地板的打造,制造出具有超强稳定性、导热性、耐潮性、安全性四大优势的“暖2代”系列,全面升级地暧地板稳定性,更适合中国北方市场的地暖环境。简单地说,“FDT”技术的处理过程就是在高压半真空环境下用超高温将木材中的“活性纤维”予以固化,降低木材的吸湿性,减少膨胀和收缩的可能,彻底改变了实木的物理属性,大大降低了高温变形概率,使地暖地板稳定性升级。圣象康树地暖地板具有不易变性、不易开裂、不易受地暖系统的温差影响等特性,同时木材中原本吸潮的半纤维素在绝氧高温的处理下变成了不吸潮的纤维素,热阻性也大大降低,使地面热量可以更快经过地板传导至空间,室内升温更快且更节能。另外,由于产品采用了纯正的物理技术处理,无甲醛添加,无有害物质,是真正的健康绿色环保产品。

圣象康树地暖地板有效解决了北方地暖消费者对实木地板的需求,引领地暖地板行业全面升级,同时,凭借其丰富的花色和材种,为空间搭配、和谐人居提供了多样选择,地热采暖无法安装实木地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可以说,用产品创新撬动2012中国地板市场,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将是地板行业的下一个春天。

对话圣象集团副总裁张翔伟

《和谐之旅》:2011年,在地板行业入冬的大背景下,圣象康树的全年整体市场情况如何?

张翔伟:2011年,圣象康树三层实木复合地板销售略有增长。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大量主营出口的地板企业返回国内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地板行业进入综合实力比拼的阶段,竞争主要靠品牌营销、产品不断创新、完善的服务体系、可靠的产品质量以及专业的地板生产技术。

《和谐之旅》:您如何看待目前地板市场的竞争环境?

张翔伟:目前的产能严重不饱和,大小企业几千家,严重供过于求,结构性重组将不可避免。而如果产品无特色、产能不行,企业就将退出市场。

《和谐之旅》:地板行业2012年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产品趋势又有哪些?

张翔伟:因为受2011年房地产下行趋势影响,我预计2012年的市场环境会比较低迷,特别是上半年。企业在这个时候更要做好产品服务,特别是在困难的市场环境下,应该变粗放经营模式为集约经营模式。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定位是面向中高端客户。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采用实木地板是必然的趋势,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十年前中国市场是强化复合地板为主,十年后将会是三层实木复合为主。

《和谐之旅》:您怎样评价目前圣象康树的产品竞争力?

张翔伟:地板产品需要满足不同地域消费者的需要,比如北方地板的使用环境对地板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而实木地板很难适应地热环境,消费者迫切需要新产品。南方由于环境湿热,企业需要改进地板产品的含水率。如果一个企业的产量大,许多问题可以解决。而产量小的企业则无力解决这些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圣象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因为我们很好地解决了消费者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和谐之旅》:圣象康树技术、产品持续创新的原动力是什么?有怎样的工业背景和平台做支撑?

上一篇:金针菇种植技术下一篇:南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