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听力康复家庭训练

2024-10-28

聋儿听力康复家庭训练(精选6篇)

1.聋儿听力康复家庭训练 篇一

聋儿语言康复训练 过程之我见

聋儿语言康复是一门集耳科学、听力学、电声学、心理学、语言病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更显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内容是: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由于聋儿和听力正常儿童形成发展语言的条件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正常儿童可以通过自然途径学习语言,而聋儿只有通过特殊的训练才能形成完整的语言。要改变聋儿因听力障碍带来的语言障碍,就要对聋儿进行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聋儿康复的特点。聋儿通过这三项基本训练,学会聆听,辨别周围的声音,辨别语音;学会发音的方法和技巧,发出响亮清晰的语音,学会理解语言,并用语言表达。

聋儿听觉和语言的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耳聋发生的时间,耳聋发生的年龄越小,对语言的形成影响越大;二是耳聋的程度,听力损失的程度越重,语言障碍越突出;三是语言环境,康复教育,康复方法都能影响聋儿语言的形成发展。聋儿的早期干预要抓好“三早”,即早发现;早植入人工耳蜗或者佩戴助听器;早进行科学系统的听力语言康复,使极重度聋的孩子也获得语言。

显然聋儿的耳聋时间与耳聋程度已成为不可变项。故康复干预,成为聋儿术后走向主流社会的关键,康复干预十分必要,最好是家庭与康复机构共同干预,康复机构要担当起培训家长的任务,让家长学会对聋儿特殊教育的方法,家长回家对聋儿进行训练,然后定期共同制定计划进行训练。

下面将主要从心理学知识角度阐述我们对康复训练过程的理解和观点,主要包括:残障儿童在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训练方式、师幼关系促进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亲子关系等三个方面内容。

一、残障儿童在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训练方式

㈠1-3岁聋儿训练方式及特点

1岁半到3岁,是儿童语言快速发展期,也是说话能力培育的关键期。从1岁半开始,婴幼儿对语言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自己说话也从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过渡。那些无意义的发音现象已经消失。如果聋儿的病理病症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在这个时期加以辅助训练,将对康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电子耳蜗植入术的出现使那些重度耳聋的患者重新获得听力和语言的能力成为可能,尤其对那些先天性的重度耳聋的患儿,是一次重获新生的机会。但对于这类重度耳聋的患者,手术的成功,仅仅是治疗的一个开始,繁絮而艰苦的后期康复过程,显得更加重要。

手术前,应该让患儿的家长了解人工耳蜗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使其对小儿改善听力具有强烈的愿望,但由于人工耳蜗装置只能给小儿提供重获听觉的基础,应让家长对术后的康复教育有心理和物质的准备。手术后,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术后均要进行调试。为了使调试准确,首先要积极配合听力师对患儿进行听声反应练习,使调试结果适合患儿的需要,每次调试完毕,要清楚所存的每个程序及应用,观察患儿对声音的反应,是否感到舒适,调整使用程序,并把患儿的平日的表现在每次调试的时候反映给调试师,使调试结果尽量达到最佳。

这个阶段聋儿的听觉言语训练应符合小儿语言发展规律,按聋儿“听力年龄”分阶段从浅到深逐步进行。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听觉训练阶段,词汇积累阶段,言语训练阶段。

听觉训练阶段主要是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去倾听各种声音,唤醒其“沉睡状态”,并经常给予刺激,反复训练,反复强化,使聋儿逐渐适应日常各种声音,步入有声社会。

术后听力训练过程大致遵循声音观察、分辨、确认和理解几个阶段。

声音观察是指让小儿感觉声音是否存在,即声音的“有”与“无”。在开机后的最初一个星期,应开始注意小儿对声音的反应。分辨是指分辨两组声音是否相同,“一样”与“不一样”。在有选择或无选择的情况下,确认是什么声音,如封闭项试和开放项测试。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确认数目(一、二、三)、形状、颜色、大小、长短、多少、高低、万位等,以后逐渐过度在无选择的情况下进行开放式训练。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总结多年语训的经验在听觉训练阶段基本遵循以下几个过程:察觉声音的存在,即有声无声;分辨声音;确认,能说出听到的生字、句子;理解,既能明白所确认生字或句子的意思,理解是听觉学习的核心,它是其他的基础,不管如何分解、组合,对听觉进行研究,没有理解是无意义的。理解能力的训练包括聆听和思考能力的训练,可有交往形式的对答,增加听力记忆等。

词汇的积累阶段是在听觉训练基础上辅佐以视觉和其他感觉使他们知道更多社会事物,把看到触到的东西与声音信号结合在脑子里形成信号,使他们逐渐理解言语含义。

语言训练阶段是在词汇积累的基础上,训练聋儿多说,由单字到短句,由简到繁,由少到多,逐渐做到能听懂别人的语言,使别人能听懂自己的语言。

㈡3-5岁聋儿训练方式及特点

这个阶段是康复训练的黄金期,因为在此阶段儿童的各个心理特征:认知、注意、记忆等多方面快速发展,这时,正常儿童可以使用简单句和较复杂的句子,掌握了大部分的语法结构形式,而且能够有一点点理解词语的抽象关系。因此对聋儿的康复训练注重多方面结合,通过认知、注意的训练,从而达到对语言的训练进行促进和加强的作用。

⑴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应包括听觉功能各个方面的训练,听觉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让聋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声音,无论是自然声响还是言语声,要注意在音调、音强、音长、音质等方面有丰富的变化,让聋儿认识多种多样的声音,切忌单调的声音。

2、听觉训练应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多听有意义的声音。在听觉训练时,不要总是敲击物体发出声响,应让他多感受有实际意义的声音,让它把各个声音和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如:电话铃声、脚步声、敲门声、落叶的声音等等。

3、听觉训练应和语言训练相结合。听觉训练的内容除了听自然声响外,还要大量地听人的言语。聋儿康复的最大目标是让聋儿掌握有声语言,与正常人交往,所以听觉训练中要采用大量的语言内容,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4、学前儿童听觉训练应采用游戏形式。根据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各种学习和训练活动都应尽可能让孩子在玩中学,这样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效果。

5、在进行听觉训练中,要尽量减少视觉线索的帮助,如手势或口型的提示。由于聋人的听觉障碍,他们很快就会学会手势或唇读。有些聋儿在佩戴人工耳蜗或助听器后,虽然能够听到不少语音,但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唇读,因此会忽略听觉信号,这样就不能把残余听力很好地利用起来。通过听觉训练,就要让聋儿最大限度地通过“听”来获得信息,这对日后进入正常小学和正常人的社会有很大帮助,因为在课堂或很多交往过程中,都无法保证交流双方一直能看到对方的嘴.6、听觉训练应每天进行。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一样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对聋儿刚开始康复训练时,可安排多一些听觉训练活动;当他学会聆听,能够较好地运用听力时,听觉训练的时间可减少一些,可与语言教学灵活地结合起来。

7、听觉训练要循序渐进,设定合理的阶段发展目标。如果一名聋儿对语言的察觉还不稳定就急于让他听辨词语,要求就太高了。训练者应熟悉听觉训练的系统发展阶段。

8、听觉训练要求因人而异。对于不同残余听力水平的聋儿,听觉训练的目标和要求是不同的,在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聋儿目前的听力情况,设定个体发展目标。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聋儿在听觉训练方面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当你给聋儿进行听觉训练时,应具有针对性。

⑵发音训练

1、发音基本功训练的学习:包括嗓音训练的学习(也叫声带训练的学习)、呼吸训练的学习和口舌操。

正确地运用声带是正确发音的基础,通过基本元音的发音训练的学习可帮助听障儿童了解、感受声带的紧张、松弛,体会正确发音的感觉,从而逐步学会自如地控制声带运动。

呼吸是发音的动力,说话时呼吸量不足或控制不好都影响语言的清晰度和流畅度。通过做呼吸操、呼吸游戏等可帮肋听障儿童掌握呼吸要领,增强肺活量,自如地控制呼吸,为发出宏量有力的声音打下基础。

口舌的运动是区别各种音素的关键,口舌的细微变化致使发出的音有所不同,它决定发音的清晰度。通过口舌操的练习,帮助听障儿童体验口型、舌位的各种变化,增强听障儿童口舌的力量和灵活性,为发出正确、清晰的音打好基础。

2、发音协调能力的学习:通过声气结合练习、音素练习、四声练习、拼音练习、语言节奏练习及语气、语调练习等,对听障儿童进行声带、呼吸及口、舌、鼻等进行协调性训练的学习,使听障儿童了解、体验并掌握发音部位及方法,从而培养正确发音的习惯。

3、正音训练的学习:通过帮助听障儿童寻找、分析发音不清、不流畅的关键问题,不断地加以纠正,逐步培养听障儿童掌握、利用多种感官来学习正确语音,并发现、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

⑶语言训练

一是理解性语言能力的培养,二是表达语言能力的培养。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步是理解语言,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在语言训练中应当使聋儿在获得大量的语言刺激的同时,与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发展聋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启发聋儿把口型、语音、实物和词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明白每个词都是有所指的。只要聋儿理解了语言的意义,他就会逐步懂得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相应的词为代表。在理解了语言的条件下让聋儿先学一些短句后,再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教他们说完整的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学会表达的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以及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复合句。要注意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多聋儿的语言实践,时时鼓励聋儿用他所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和交往。

㈢ 5岁后聋儿训练方式及特点

5岁后聋儿经过在康复中心的几年治疗后,达到一定程度即可离开康复中心回到正常学校跟班就读,虽然这个过程非常困难,但是对于聋儿日后能够走上社火,融入正常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聋儿后续教育的任务与形式聋儿后续教育既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就必然有其内在规律,我们应认识规律、遵守规律、促进发展。聋儿后续教育的任务有两重性,既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又有继续康复的任务,在聋儿早期康复的基础上,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注重聋儿个体间差异,提供适宜的帮助,继续发展聋儿听觉功能、言语能力,进行心理康复,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培训各类就业技能,逐步使聋儿成长、发展,接近或融合在正常人之中。

二、师幼关系促进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

㈠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互动的外部体现,同时,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应讲究一定的语言策略,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的指令和建议。可以发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指令必不可少,因为幼儿是直觉思维时期,不容易克制自己,特别是对于语言障碍的儿童,更容易集中不了注意力,课堂过于活跃或过于呆板,为了让活动顺利的开展,教师只能通过发出很多指令使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老师应该告诉幼儿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事实证明,积极的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师幼互动。

2、富于童趣的语言。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特别是对

于语言障碍的儿童,要采用形象的语言,特别是要积极的运用肢体语言。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

3、适时的鼓励,表扬。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幼儿完成了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特别是对于那些语言障碍的儿童,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语言障碍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信心百倍地参与到康复活动中来。

㈡师幼互动是幼儿语言康复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康复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康复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互动的外部体现。同时,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应讲究一定的语言策略,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康复训练。应注意一下几点: ⑴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虽然语言障碍儿童不同于正常幼儿,但在很多心理发展阶段,语言障碍儿童同样具有各阶段的特征和需要。幼儿语言发展需要平等、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需要和谐默契的师幼关系,新的教育观要求幼师将自己定位在与幼儿平等的地位,真正做到和幼儿有心灵的沟通和对话。

1、慎用否定性评价,给予解释沟通的机会。语言障碍儿童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往往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语言障碍儿童对教师一般是权威性的认同。教师对其评价,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语言障碍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和自信心的建立。因此,教师用什么样的语言对语言障碍儿童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关键。处于弱势地位的语言障碍儿童,还需得到更多解释沟通的机会。经常不给语言障碍儿童解释的机会,他们很可能会减少甚至不再进行解释,养成不与教师沟通的习惯。

2、满足交往需要,抓住师幼间互动时机。“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这些对普通幼儿的需求语言障碍儿童更需要注意。有些语言障碍儿童性格外向,希望与教师及同伴积极互动;有些患儿性格内向,但对教师及同伴的互动行为却常常用动作、手势回应;有些患儿对于同伴及教师的互动则表现得十分茫然、无动于衷。这就需要教师主动的捕捉互动时机,给幼儿不同的展现舞台。

因此,教师要对语言障碍儿童的交往需要进行必要的关注和积极的回应。和患儿交流时,弯下腰来,拉着他的手,看着他的脸说,让患儿感受到师幼之间的平等,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在这样平等的对话中,患儿的交往需求得以满足,情感得以激发,有利于语言的康复训练。

三、亲子关系

亲子活动是根据教育对象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指导性、互动性的活动,通过带领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

聋儿亲子活动是聋儿早期康复训练的有效途径,聋儿亲子活动的开展,使家长成为康复活动的参与者,教育方法的学习者和早期康复的实施者,解决了聋儿早期康复训练中以家庭为重要的康复问题。通过聋儿亲子活动的开展,既能使聋儿获得早期听觉言语能力的开发,有可能做到聋而不哑,回归主流社会,又能使聋儿家长获得聋儿康复知识培训和实际的训练方法,有能力负起家训指导的责任

聋儿家庭康复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历史。随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日益受到关注,聋儿家庭康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错误观念和盲目行为,所以间接地影响了家庭康复教育的质量。

(一)、聋儿家庭学校的课程设计:

1.宗旨:学校不仅要帮助家长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建立正确的康复教育理念,了解听力语言训练的基本知识,掌握初步的家庭训练方法;而且应对聋儿进行定期训练和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关键在于帮助聋儿家庭建立一种家长与孩子之间畅通的渠道,使得家庭康复教育能够顺利进行;为在家庭开展训练奠定基础。

2.采取亲子同训、家园共建的形式,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培训。医生、听力师、康复教师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与家长一起同共制定适合孩子的家长康复训练计划。

正所谓“亲子同训”,就是聋儿在父母(或其家人)带领下,每天按时到学校,由专职康复教师按聋儿个体情况,在家长的参与下为其制定个别训练计划,并按计划对聋儿实施听觉、言语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与此同时,也将训练的方法及有关知识传授给家长,并接受家长的咨询。让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教师、家长、聋儿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

(二)家庭亲子课程内涵: 1.尽量使小儿感到快乐和有趣

教语言不是枯燥的模仿。那种父母说,孩子学的单调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而且常常遭到孩子的拒绝。因为有些语言,特别是那些较难理解或较难发音的词语,儿童一时半会儿是讲不出来的,如果父母硬逼着他们“鹦鹉学舌”,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正是因为这个道理,父母先要发现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这可能包括吃的东西,如冰淇淋、糖果或饮料等。当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项任务,父母就可以用这些东西奖赏他们,但更多的是要有语言、用父母快乐的表情、用拥抱或亲吻的动作来对孩子表示鼓励。还要注意的是,父母一是要根据小儿的年龄特点安排游戏时间的长短;二是要不断变换游戏内容,以此吸引孩子的注意。2.控制教学情境

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学习新的语言,首先要学会控制孩子学习的情境,使小儿能够配合,注意力集中并感兴趣。其实,年幼儿童在学习时的分心是很常见的,关键是如何把握住孩子,切忌硬逼或训斥。比如,当孩子在学习中不合用或表现不好时,父母可以不予理睬,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也不说,自己只管继续游戏;如果孩子此时把玩具乱扔在周围,父母可以取走他手中的玩具,离开房间几分钟后再继续;如果小儿仍然调皮捣蛋,父母就收拾好全部玩具,结束游戏。这样,孩子会很快懂得自己做错了,不等玩具收拾好,就会回到父母身边再安静下来。

3.教语言的同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父母在教孩子学语言时,一则自己不要自顾自地说,因为这会使孩子只听而无机会说;二则不要提问题太多,因为孩子在诸如“这是什么”一类的问句中,并不能学到什么语言,反而增加他们的紧张;三则不要使用复杂的语言教孩子,而要使用短句,并且突出所教的单词,把它放在每句的句子中;四则是不要只说不演示。在教孩子说话时,父母要充分调动视、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还要辅以相应有尽有动作,使孩子懂得说话的意思。4.选择最佳的学习时机

父母应当安排孩子在最佳的学习时机进行语言教学。所谓最佳的学习时机,就是孩子精力最充沛、注意力较集中的时候,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孩子学的东西也会更多一些。如果在孩子疲乏困倦的时候教语言,往往事倍功半。5.重点突出,反复练习

父母在一段时间内只教小儿学习一个特定的词语,并且让孩子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6.小步骤前进

学习语言时,父母要把目标化整为零,每一步要分得较细,使孩子在学习中容易获得成功。如果步骤与步骤之间跨度较大,孩子就会遇到困难,挫伤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例如,当小儿只会少数称呼时,父母就着重于叠词或单词的教学;当小儿不会发“K”音时,父母可以训练孩子的口舌运动,先发“a”或“e”的音,逐渐过渡到“K”音等等。

7.不要轻易打退堂鼓

即使在一段时间内,父母尚未看到明显的效果,也不要急躁。因为孩子的开口,是需要“千呼万唤”的,父母要耐心地观察,并促进这个过程的发展,哪怕短时间内可有看不到孩子在语言上的丝毫进步,也不要气馁。

聋儿语训之我见

在几年来进行聋儿语训的时间内,接到大量聋儿家长的反馈,在聋儿初始语训过程中家长的心情也随之变而不论是在康复中心或以其它康复训练形式,初期家长每天都感觉到孩子的进步其喜悦之情久久不能平复,他们的困惑往往在结束了在康复中心的陪训进入小学之后,他们感觉到孩子在数学、语文等课程有学习吃力的现象,以为孩子在智力上存在问题。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在语训过程中,只完成了第一阶段训练所造成的。

众所周知以我们国家大规模学习英语为例,不论是广播英语还是电视英语参加第一册学习的中国人都有上亿人参与,而最后真正能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又有多少呢?我们不能否认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一些优秀的掌握英语的人才,但这样的方式来让聋儿进行康复就不太合适了。

对于聋儿康复,我们以为应该将他们的训练在最适宜进行语训的年龄段一举突破到多重复杂句的水平,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好的语言基础。

前面聋儿家长感到困惑的情况,主要是聋儿在初期语言只掌握了简单句的表达方式,往往我们会将一件事情用多个简单句与聋儿进行交流,他们也习惯了这种交流方式。

一旦进入小学进入下一段学习,正常的学校的教育要求使老师讲课时,追求的学习概念的完整叙述不会将一个复合句分解为几句话来表述,这就造成了聋儿的理解混乱,不知道老师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时家长也不了解孩子的问题,只以为孩子没有掌握这段学习,反复按教材给孩子补课,仍然没有显著进步,造成孩子智力有问题的表象,严重就将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使孩子早期语言训练的成果毁于一旦。

所以我们认为,在聋儿语训的阶段几十个字词地掌握和简单句子的交流,不是聋儿语训的结束,而只是聋儿语训的第一步,虽然离开了语训班我们的家长,仍然要继续强化孩子的语训。

使孩子在转入常规小学校前(或同时)突破用高级复合句和人进行交流的阶段,这样您的孩子就真正进入了正常孩子的行列,他今后的一生才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

我们近几年的观察,只经过我们称之为初期语训的孩子在进入下一段正规学习的时候,都有这个问题,中残联调查结果,只有2%左右的经过康复训练的聋儿进入正常的小学学习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用过的聋儿康复教材中,有中聋的《咿呀学语》、北京联合大学主编《听障儿童言语训练标准教程》等,感觉《标准教程》在这一点做得比较好,家长也容易上手操作。

2.聋儿听力康复家庭训练 篇二

一、耳聋儿童的类型划分

毋庸讳言, 儿童成长的每个阶段, 都需要有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听力, 以此获得正常的发音。我们知道, 儿童是依赖听觉刺激来学习语言的, 一旦听力受损, 不能正常接受声音及对声音作出反应, 便容易造成语言障碍或者语言发音延误。

按WHO 1980年耳聋分级标准, 将平均语言频率纯音听阈分为5级。

轻度聋:近距离听一般谈话无困难, 听力计检查纯音和语言听阈在26d B~40d B;中度聋:近距离听话感到困难, 听阈41d B~55d B;中、重度聋:近距离听大声语言困难, 听阈56d B~70d B;重度聋:在耳边大声呼喊方能听到, 听阈71d B~90d B;全聋:听不到耳边大声呼喊的声音, 纯音测听听阈超过91d B。

我们在对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之前, 必须通过观察检测, 对聋儿听力状况、致聋原因、家族病史等多方面情况作出准确判断, 并对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形成正确结论, 为制订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早起康复训练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据有关权威部门研究表明, 除部分智力迟缓的儿童以外, 听力有缺陷的聋儿, 他们的发音器官是健全的。在大多数聋儿中, 他们的视觉、触觉以及智力也是比较正常的。据此, 研究者们认为, 尽早对聋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是完全可能的。

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 从出生到6岁前的孩子, 正处于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 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 所以必须抓住这一时期。倘若错过了这个时期, 康复训练的效果无疑会大受影响。因此, 应当特别提倡尽早开展听力语言训练。

三、常用的训练方式与方法

我们在对耳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前, 应为聋儿采取辅助性措施, 如配戴助听器。此外, 对于双耳听力损失大于90d B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儿, 可以考虑在患儿耳蜗内埋植人工耳蜗假体, 代替耳蜗功能, 完成对声音信号的感知、分析和处理, 也是完全必要的。但最为重要的是进行听力语言训练, 如何进行, 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培养聋儿听觉的习惯

聋儿另一个不能适应主流社会的原因是, 他们没有主动聆听世界的习惯。聋儿通过几年的康复, 的确学会了不少听的技能, 他们能轻易辨别声音的有无、声音的方向、声音的大小。然而, 对于辨别语气、理解语言的内容却无从下手。听觉的辨别能力是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和提高的。因此, 首先要训练聋儿辨别声音的内容, 教会聋儿主动去聆听。要在聋儿不注意时, 叫他们的名字, 训练他们随时随地运用听觉的习惯。因为, 许多聋儿在游戏、做事时, 常无意识地“关闭”自己的听觉, 当你在他旁边同他说话时, 他并没有意识到是在同自己说话, 因此也没有注意去听。他们非要在一本正经的谈话环境, 才会用心去听, 只有这时, 他们的听觉才是苏醒的。然而, 正常人并不只在正式环境中才进行对话, 他们随时随地进行着对话。因此, 我们必须随时随地唤醒聋儿的听觉, 训练他们在众多的声音中突破各种干扰, 获得自己需要的声音的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 聋儿才能自觉去聆听身边发生的一切, 聆听世界上一切美好的声响。

2. 引导聋儿找到获得发展语言的途径

我们只有教给聋儿学习的方法, 引导他们找到自觉获得知识的途径, 那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的语言生理基础是由声带振动发声并由呼吸器官、咽腔、口腔、鼻腔等器官协调活动所产生。耳聋使聋儿缺少听觉的反馈, 不能及时校正自己的发音, 发音时存在许多缺陷, 比如:发音不准, 发音音量小, 缺少声调变化, 有时发假音、冒高调, 有时又发低音等。面对这些问题, 要使聋儿清楚流利地说出每一个字音, 就要训练他们掌握各种发音的技能, 并利用听觉、视觉、触觉其他感官的代偿作用, 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训练。包括: (1) 呼吸训练; (2) 舌部训练; (3) 口部运动训练; (4) 嗓音训练; (5) 鼻音训练。

3. 提高聋儿使用语言的能力

在多方面获得大量知识后, 要及时创设情境, 激发聋儿抒发内心的情感。让聋儿将生活体验, 通过学到的知识、积累的句式表达出来。使聋儿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学会运用这些语句, 从而真正提高聋儿使用语言的能力。聋儿有了大声说话的欲望, 养成主动聆听的习惯, 找到了自觉获得发展语言的途径, 提高了使用语言的能力, 才能真正回归主流, 成为主流社会的一员。

4. 训练必须多样化

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因此我们在学习安排时就要灵活多样, 尽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知、理解、强化语言。当然还可以在教育教学中适时安排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 让他们从游戏中学习语言,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 助听器保养与维护

我们要帮助并教会孩子做好助听器的保养与维修, 经常检查助听器的功能是否正常, 要及时更换电池。每隔十天左右就用酒精棉球细心清除耳塞、耳膜、传声口等处的污垢, 不用时放在专用的盒子里。

6. 如何让家长配合

争取家长的配合, 要做到真情沟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既是最亲近的人, 也是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家长的表情、语言、行为, 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聋儿。而教育聋儿又是一项长期艰辛的任务, 孩子送入听力语言训练的专门机构以后, 父母仍然要不断关心孩子的听力, 要认真学习孩子的教学内容, 了解学习进程, 要经常参加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活动, 随时接受他人的成功经验, 调整训练方法。

3.聋儿听力康复家庭训练 篇三

【关键词】 现实;模拟;语言康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方式。每一位父母在教导牙牙学语的幼儿语言能力时,总是会从幼儿感兴趣的一个玩具、一种喜欢的物品、一部爱看的动画片或者在亲子游戏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从刚开始的一个字到完整的一句话,父母通过孩子的兴趣来开发、引导孩子的语言能力。而聋儿作为社会上一群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造成了听力障碍,听力的受损使他们无法接收到语言和信息,导致了也无法通过发音来表达意愿。他们不同于正常孩子们,聋儿无法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那该通过什么教学方法来康复聋儿的语言能力呢?

一、传统语训与情境教育对比

作者有幸观摩过几节聋儿语言培训课。绝大多数课堂上,教师们使用已经制定好教学大纲,利用固定的多次使用的图片或实物机械地重复课堂的教学内容。

传统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循环运用大量的固定性图片或画面反复教学及练习。聋儿由于听力障碍造成反应较慢、记忆力较弱、学习效率低,而传统课堂“图片教育”与实际事物相脱节形成学生学习地恶性循环,学不会记不住不愿学。因此,在聋儿语言康复过程中尽量寻找使用情境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刺激课堂的活跃度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育法,主要是指在语言康复过程中通过观察聋童心理特征,利用其生活中可遇见、感兴趣的事物再与课文实体内容相结合创建模拟情境、想象情境、实体情境等多种相应情境模式,让虚拟环境激发聋童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语言概念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模拟场景,为语言康复学校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及具体的实践教学。相比健康的孩子,聋儿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引导。把情境教学带入到语言康复中,让聋儿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对学习的渴望,帮助他们完成听力康复的心愿。

二、寻找、发展理解性语言

语言来源于生活,带聋儿走出课堂去户外体验小桥流水、花鸟虫鸣、山川田野等这些以自然事物为原型的实体情境。也可以将孩子带到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的场景,不仅能刺激语言康复,也能让聋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比如:教“水果”就把孩子超市或水果店挑水果、买水果在实实在在的情境下学习“苹果”“香蕉”“梨”等观察它们的形状,认识它们的颜色,尝尝它们的味道;需要教到衣服时把孩子们带到商场“外套”“裤子”“衬衫”“西装”“连衣裙”告诉孩子们这些衣服穿在哪,什么季节穿;来到动物园“老虎”“狮子”“大象”“长颈鹿”“大熊猫”讲给孩子们听这些动物来自哪里,多高多重。情境体验让聋儿们看的见,摸得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知识点有易理解、易掌握的特点,学习地全面而深刻。这也是情境教学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地一大优势。

聋儿语言康复过程中,需要眼、脑、耳、手等运动神经协调运作,让他们看到、想到、摸到,而不是机械、大声地重复纸片上单调的词语或画面。学生们通过走出课堂,接触原来只能在“图片”上的事物,刺激了聋儿的学习兴趣。凭借实体情境,极大丰富了物体表象,积累了词汇量,加深对物体的理解。加快聋儿进入表达性语言发展阶段。

三、创建模拟情境

实体情境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具有真实而生动的优势。但实体情境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客观上,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语言都有相对应的实体场景;主观上,并不是所有语言都需要以实体情境的模式出现。在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模拟情境,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事物的主要特征在课堂上进行场景再现,生动形象地反应出事物事件的重点。角色扮演、图画再现、游戏活动等等都属于模拟情境。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进行模拟情境的训练,比如通过老师角色扮演老奶奶,“老奶奶摔倒了”“李老师扶起了老奶奶”“老奶奶说,谢谢”“李老师说,不客气,不用谢”然后再由学生分组练习对话。通过模拟场景的教学,让学生学习了“摔倒” “谢谢”“不客气,不用谢”等词语,培养了聋儿描述事情场景的能力,传授了助人为乐的精神。聋儿们通过眼前所看到的场景和有参与感的自我体验,结合以前学习的积累,充分地发展孩子们想象的空间,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期望更好地发展聋儿的发展性语言,须加强模拟情境的教学理念及把模拟情境融入课堂教学。

心理学中暗示、移情、扮演等理论运用在聋儿的情境教学法中,更好地促进了聋儿对于环境的参与、融入、表达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活动与周围环境的统一理论,也运用于聋儿康复教学中。聋儿在学习中强化感受,积极参与拉近了与老师和同学之前的距离。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去参与、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聋儿由于自身缺陷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常常难以融入社会,与实际生活脱节造成对学习及生活的排斥。实体情境由于真实性、具体性能把聋儿带入大自然,带入日常生活中,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及社会融入感。通过感官去感受四季的变化、日夜的更迭在生活中学习,完善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模拟情境,透过生动的音乐旋律、有趣的游戏、互动的交流各种形式的虚拟环境,引导孩子们精神与意识上的建设,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让孩子们学会对周围的事物环境去留心、去感受。开启了聋儿自身对学习地渴望,提高了聋儿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能力,为下一步培养孩子们的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敏.浅谈日常对话活动在聋儿语言康复中的作用[C].//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届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11

[2]李玲.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实践与探索[J].中文信息,2014,(4)

4.聋儿听力康复家庭训练 篇四

每当接触到聋儿家长时,他们提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我的孩子什么时候能说话?”“孩子什么时候能上学?”“为什么别的孩子学会了,我的孩子不会?”等等,很显然家长把很大的希望都寄托给了语训老师,无形之中就给老师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要说聋儿语训康复的成败,一方面是语训老师的辛勤工作,另一方面家庭康复也至关重要。

经过了一天的在校学习,家长把孩子接回家后,就会很机械地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草草地结束了家庭康复教学,仅仅做这些是不够的。那么,聋儿家长在家庭康复中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呢?

首先,家长良好的心态是家庭康复的基石,康复训练是一条漫长而艰难之路,家长应正确面对现实,及时调整好自身态度,以轻松、乐观、积极、坚持不懈的心态进行家庭康复。不要盲目地与其他聋儿比较。

第二,助听设备是聋儿的第二对耳朵,助听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康复学习的效果,所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佩戴助听器和爱护助听器的习惯。帮助聋儿学习自行感知助听设备工作状况的能力和自行反馈助听效果的能力。

第三,有些家长在孩子结束康复中心的学业后就会很迷茫,不知道应怎样指导孩子的学习,所以家长要自身提高康复理论水平,多渠道学习康复教育方法,多与其他家长交流康复经验,把理论与自身教学相结合,把被动的复习工作变成主动的教学活动。

第四,多与语训老师沟通,了解康复教师制订的语训计划(日计划、周计划、年计划),完成课后布置的语训内容。孩子的学习过程只有在游戏中,在兴趣中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而家长最了解孩子的自身特点,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当孩子的注意力被所感兴趣的事物吸引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趁此进行康复训练,更能增加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杜威曾经提出“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而家长在生活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康复是聋儿回归主流社会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5.2015年聋儿康复工作自查报告 篇五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内江市聋儿语训中心积极按照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完善基础设施,实施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康复质量。现就2015年的机构业务建设做以下自查报告:

一、取得资质,建章立制,完善基础设施

1、为了能更好的开展聋儿语训工作,在市残联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合法的机构设置.2、聋儿语训工作是一项抢救性的康复工作,语训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回归主流社会的希望。所以为了做好聋儿康复方面的相关工作,我中心先后制定修订了《教师岗位制度》、《康复评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家长工作制度》、《语训中心交接制度》、《健康检查制度》、《环境卫生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做到有章可依,严格要求

3、为了给聋儿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不断完善专业基础设施建设,重新对房屋进行了翻修,对所有教室做了吸音处理,增加了一些康复教学设备

4、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配备

二、团队合作,形式多样,家长参与,提高聋儿语训质量

1、助听辅具是聋儿康复的重要工具,我中心有专业的维护人员定期对聋儿的助听辅具进行检测维护,确保助听辅具每日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教师和家长也做到每日一检,及时发现助听辅具问题并解决

2、制定完善的康复计划,根据每个聋儿的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断制定长中短期计划,实施并及时调整康复策略。并根据聋儿情况开设了集体课、单训课、亲子训练、点训等康复形式

3.家长是聋儿语训工作中的重要参与者,我中心努力做好家长培训工作,每月组织家长培训并配发家庭语训资料

三、科学评估,规范管理好康复档案

1、在聋儿康复学习后,我中心组织了专业的评估人员对其康复情况做科学的评估,以此作为聋儿随班就读的依据及指导

2、从聋儿入园开始就按照《档案管理制度》建档,直至聋儿离园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康复教师的辛勤努力下,我中心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规章制度还不完善

2、聋儿康复设施设备匮乏

3、无户外活动场地

4、教师配置不足,没有定时开展专业教师培训

5、教研工作开展不够

6、家长培训工作不足

7、未定期对离园及随班就读幼儿进行跟踪指导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聋儿语训工作中,做以下整改:

1、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增加一些教研工作方面的制度

2、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更多的专业设备设施

3、改善幼儿户外活动场地配备

4、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解决人员不足,定期开展教师专业培训

5、多开展教研活动,相互讨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技能

6、加大家长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家长对于聋儿康复工作的认识,更好的配合教师开展语训工作

7、做好家长回访工作,并对随班就读聋儿做好跟踪康复指 导

内江市聋儿语训中心

6.聋儿听力康复家庭训练 篇六

聋儿言语康复教学工作探究

潜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储昭生

摘 要:聋儿言语康复训练一直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让聋儿能听会说需要用关爱和良好的环境来激励,更需要教师不断探究创新的应用型教学方法。根据医教结合的聋儿康复理念,结合听觉、言语训练的方法和手语等示范辅助手段,在聋儿康复教育中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聋儿言语康复训练 学语环境 激励 手语 医教结合

聋儿言语康复学是集耳科学、听力学、电声学、心理学、语言病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聋儿言语康复训练不仅需要语训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奉献精神和专业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造科学的语言训练方法。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一直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近些年来,在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研究的专家以及一线从事语训工作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前段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有残余听力的学前听障儿童尽早地进行听力补偿,并对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实践证明,这些孩子回归主流社会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越早干预的,回归主流的可能性越大,康复的效果也越佳。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更显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据。康复成功,让聋儿能听会说并回归主流社会,是聋儿及其家长梦寐以求的夙愿,是广大聋儿康复工作者竭尽全力不懈追求的奋斗梦想。结合几年来的工作经验,现分享如下:

一、用爱创造良好学语环境。

语言是在一定环境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和心理有关,爱的环境能激发聋儿的语言行为,激发聋儿说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聋儿与正常儿童一样对周围生活充满新鲜感、好奇感,并同时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我们若能以正常心态对待聋儿、尊重聋儿,关心关爱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并参与他们的活动,聋儿就乐意参与、乐于交流。

自从与听障孩子们朝夕相处以来,在教给他们各种知识的同时,一点一滴地感受到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看着他们一天天变得懂事、一天天快乐成长,心中时时涌动着对生活的感动和激情,学习上我努力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生活中我和孩子们更是情同父子,每天都有温馨的小故事。聋儿开口说第一句话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必须要用科学的指导方法和爱的感化激发聋儿说话的欲望,提供语言刺激,营造良好的学语环境。孩子们能开口说话,给了我们充分的信心,只要我们全身心的爱着他们,不放弃,不气馁,就没有孩子们做不到的事。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了聋儿说话的内容,又为他们创造了说话的情景,只要我们注意挖掘聋儿的全部活动,可以作为学习发展语言的“教材”,结合生活和聋儿心理,引导、教说聋儿所看到的新鲜事物,或有目的的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引导他们边玩边说,发展聋儿语言,开拓思维,发展想象力。

平等和谐的环境能激发聋儿的语言行为,当聋儿说话时,要认真倾听,可以亲切地把他要表达的意思用简单明了的话重复一遍,鼓励他们用语言与同伴游戏玩耍,用语言和身边亲人及教师多交流,细心观察,随时指导聋儿的语言,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巩固和强化学得的语言,在充满乐趣和爱的环境中让聋儿学习和发展语言,并引导他们礼貌用语,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也培养他们良好的交往能力及与伙伴友好相处的良好品质。

二、语训教学。

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指导下,研究聋儿言语康复训练其一般过程如下:首先,制定相应的案例和主要措施;其次,根据实际完善教学模式并总结出适合聋儿语言康复策略;再次,按照已经总结出的策略方法,完成一个教学循环,总结成果。

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形式短小、言简意明、顺口易学的儿歌、趣味合作游戏、反映聋儿生活思想感情的故事等方式教学,聋儿拥有快乐的情绪,就会拥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去探究环境、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发展智力。因此,通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造轻松快乐学习氛围、鼓励每一名学生,让聋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他们能够轻松自如地掌握课堂内容,而且纠正孩子在语言学习中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及时评价,鼓励坚持,有效的提高聋儿的会话水平,提高沟通与交往能力。

语训教学中注重在现有听力基础上,对聋儿进行听觉训练,让其通过后天学习获得感知声音的能力,尤其是感知言语声的能力。从中综合地、协调地调动其他一切能力,使听觉能力经过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和听觉识别,最后发展到听觉理解水平。在听觉技能训练中,主要采用分解式听觉技能训练和综合式听觉技能训练两种方法。其中综合式听觉技能训练以聋儿交往活动为主线进行。训练时,要求聋儿快速进行听觉处理,迅速实现音义联结,形成听觉理解,进行口语交流。如儿歌《小手爬》(改编):“小手爬,小手爬,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头发上;小手爬,小手爬,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小脚上;„„”教师可以根据聋儿对肢体五官的掌握情况进行。让聋儿在说儿歌的过程中,也能够听明白教师的指令“爬到××上”,形成听觉警惕,做出相应的动作。

科学的语言训练包括很多内容,但建立聋儿的声音和语言意义而言,语言训练教学发声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语训发声方法问题已

成为制约聋儿语言康复训练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作为一门科学,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必须从言语呼吸、语言发声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结合实际不断改进,才能提高语训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和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正确引导和影响聋儿家长,才能使聋儿语训取得突破性发展。语训发声不仅仅是要表达思想、情绪、愿望和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还要给接受者提供声音标准和样板,使声音接受者能够学会说话并对听到的声音进行重复,其中既有教与学之间的反馈,也有聋儿发声的自我反馈,语训发声要求圆润响亮、吐字清晰准确、送音集中持久,在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以及发声力度、爆破、摩擦和共振腔的不同开合程度等方面都要配合聋儿特点。例如许多聋儿在说话时,响度不是过强就是过弱,响度异常不仅影响发音功能的正常发挥,长此以往还会使声带产生小结或息肉,从而造成器质性病变,言语矫治中的响度训练包括增加响度、降低响度和增加响度变化训练。如儿歌“我是一只小猫,小猫喵喵喵(小声)。我是一只大猫,大猫喵喵喵(大声)。我是一只小狗,小狗长大啦,汪汪汪汪汪(逐渐增大响度)„„”通过声音大小和渐变的模仿让聋儿得到响度的练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然而由于学生个体自身的差异性,如听力补偿的效果,自身生理的缺陷(下颌松弛、咬肌肌力不够、唇不能完成园展唇运动,舌不能自如运动等),自身认知水平的高低等必然导致聋孩子在课堂上的语言康复效果存在差异,有些聋孩子仅在课堂上必然“不饱”,这时个别化康复训练需要及时跟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该聋孩子的个别化康复方案,对其进行个别化康复训练,以巩固该聋孩子的语言康复水平。根据聋儿的特点因材施教,并多给他们讲说小人书、故事等,让聋儿受到良好的语言刺激。

聋儿在接受语言康复训练期间对正常人的依赖性很强,聋孩子需要在正常人的提醒与督促下来完成言语康复训练,在学校里,老师就是聋孩子的依靠对象,那么在家怎么办?家长们必须充分发挥作用,根据训

练材料内容以及孩子已有的语言水平巩固聋孩子的语言康复训练。聋儿是在教师与家长共同的努力下来完成语言康复训练的,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是聋孩子语言康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作为教师而言,除了尽职尽责地在校开展语训工作外还需将聋孩子的语言康复情况及时向孩子的家长反馈,指导孩子的家长及时做好家庭康复。作为聋孩子的家长,应该树立起对聋孩子康复的信念,积极地配合教师给还孩子做好家庭康复工作。只有这样,聋孩子的康复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三、手语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聋儿学语是从看、听和模仿开始的,聋儿因听力受损,可以边说边结合看话,加表情、动作演示等,积极引导,注意示范,语速要适当,吐字清晰,可夸大口型,让他们看清口型、舌位的变化,便于聋儿的模仿。其中手语是聋儿自幼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习得的第一语言,符合聋儿思维习惯和认知方式,科学规范的手语可以促进口语与书面语的学习,但手语对主流语言的学习也表现出强烈的干扰,只有处理好手语、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关系,三者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聋人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们的思维活动带有明显的形象性,手语代表着所有儿童在语言形成之前对世界的认知习惯,直接从视觉上来认知世界,即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是形象的事物,然后才是抽象的动作。手语没有固定的语序排列规则,比汉语句子要松散得多,这样原始而质朴的思维认知方式虽然在手语当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是将其直接套用到主流语言中就会闹“我灯开。”“他糖买。”之类的笑话。但是单纯用手来“思维”,对抽象事物的把握是缺乏能力的,而且不利于融入和适应社会,只有将手语结合主流语言才可能达到更高的思维水平,对主流语言掌握得越好,感知经验越丰富,思维水平就提高得越快。如何以科学规范的手语来促进口语训练,以发展主流

语言能力为目的,以规范系统的手语为辅助手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根本上提高聋人运用语言的水平。

四、医教结合。

教师乃传其道解惑者也,然而从事一线的语言康复训练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这时的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道解惑了,还需要充当一个做“医生”的角色,很多的聋孩子之所以不能正确地构音,是因为他们对发音的部位和发音的方式把握不好,更有些是对唇、舌、下颌的运动无法控制,这时需要教师充当“医生”的角色,借助辅助工具,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构音方式方法,以达到聋孩子正确构音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教结合的内涵更为明确,而且外延不断扩展。目前聋儿康复中的医学康复已不仅仅局限在对聋儿进行听力补偿或重建上,康复教育工作者除了承担聋儿教育康复的任务之外,还要承担聋儿医学康复的任务,如听觉康复、言语矫治等。“医教结合”是国际上聋儿康复中的主导理念,是聋儿康复教育的立身之本。离开医教结合理念,聋儿康复教育的方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论在集体康复教育、个别化康复还是家庭康复中,处处体现医教结合的精神,这样,聋儿康复才能事半功倍。

通过配戴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电子耳蜗,对聋儿的听力进行补偿或重建,然后通过听觉康复、言语矫治促进聋儿整体听觉言语功能的恢复与发展,使他们能自然、舒适地发音,并尽可能准确地构音,为学说话奠定基础。聋儿康复中的教育康复是:遵循聋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每个聋儿的自身特点,在语言教育的同时促进聋儿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聋儿康复教育工作者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已获得了许多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在创设聋儿语训班过程中,十分注重从理论上对聋儿康复教育经验进行总结与梳理,并将其中优秀的康复教育经验与现代康复理念相结合。

结束语:

聋儿言语康复工作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并不是光教师一人就能完成的,只有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才能做好。聋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能正常地进行语言交流是一个很大的不幸,但是目前社会各界正在努力地探索研究语言康复,而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实践证明我们一直努力从事的语言康复实践工作是有效的,让我们的聋孩子开口说话已经不是“铁树开花了”,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有大家努力的方向,比如据调查表明,我国14岁以下的聋儿有171万,其中学龄前儿童74万,而且农村的人数远比城市的孩子多,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聋孩子在学龄前无法被送到专门的语言康复机构接受语言康复训练,学前段的聋孩子语言康复已经相对成熟,而学龄段聋孩子的康复还正在探究中,这对从事聋孩子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龄段聋孩子的语言康复工作将有一个新的突破,再上更高一个台阶。另外,聋儿最终都要走向社会,还需探索为聋儿后续教育提供方法,为聋人融入主流社会提供和谐环境。

言语康复“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只要有好的康复条件和教育手段,只要有特教工作者和家长的投入与配合,聋儿康复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宋彩霞.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中的语训教学发声[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01):53-55 [2] 黄年春,刘玲琍,李静.浅谈游戏在聋儿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09(z1):88-89 [3] 王常娥,刘金玲.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聋儿的语言[J].现代康复,2001,5(08):93-93

[4] 孙喜斌,郭占东..聋幼儿听力语言康复评估[J].现代康复,1999,3(11):1288-1291 [5] 郑璇.浅论手语对聋儿主流语言学习的影响[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02):51-53 [6] 龙墨,黄鸿雁.人工耳蜗入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2,10(4):238-240

上一篇:《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生作文同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