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2024-10-27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通用11篇)

1.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篇一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

姓名:陈群香 08级法学二班 学号:200814220210 内容摘要:随着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各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和治理,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人居环境;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树立文明风尚。狠抓各项惠农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实,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环境、资金以及农民思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这些问题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让新农村建设事业得到更好发展,各相关机关、组织需采取有效措施,让我国新农建设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问题 建议

正文:

一、几点问题

1、农村建设规划滞后。长期以来,村级规划建设处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状态,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有的虽然有了规划,但过于简单,或是适用性不强,难以指导建设;或是有了规划不按规划建设,存在乱搭乱建、建设水平低、杂乱无章、重复建设现象,并且大多农民受封建迷信等陋习的影响,不靠科学规划,而是依靠风水先生选址定向,严重阻碍了村庄科学规划和有序建设,也增加了农村管理的难度。

2、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由于农民的环境自律意识差,农村大部分村庄普遍存在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苍蝇乱飞、污水乱流、摊点乱摆、牲畜乱放等脏、乱、差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废水处理等问题较为严重,同是,由于在农业生产中不正当使用化肥、农药等,也造成农村环境不同程度受污染。

3、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随着现代文明不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但部分农村居民封建思想、宗族观念及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小农意识浓厚,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法律知识贫乏、法制意识淡薄,违法违纪行为仍有出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村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部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村民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偏低,安于现状,缺乏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个别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的本领不高,领导管理能力不强,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办法不多,缺乏对如何结合本村实际推进工作的主动思考意识,发展的路子不够宽,往往是等上级部署、等上面给钱。

5、农民收入不够稳定,增收后劲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及城市化建设,我区大量耕地被征用,农村耕地日益减少,失地农民日趋增多,后续产业基础薄弱,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任务艰巨。

6、全区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城带乡能力低,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总体还比较薄弱,特别是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分散、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只能依靠政府投入或其它渠道融资。如,各村在新村建设上资金需求缺口大,支付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导致新村建设工程进度慢。

7、部分村新村建设规划面临重重困难。当前,部分村在新村规划中都存在迫在眉睫的现实困难,需要政府积极协调省、市有关部门予以尽快解决。如:在办理施工图纸时,遇到政府性收费问题以及新村土地置换、规划问题等。特别是路家庄村新村土地规划和拆迁村民的安置问题,如果不尽快落实安置问题,会发生村民因拆致贫现象,村民情绪波动较大,照此下去,会造成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8、农村建设资金匮乏。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巨大,县乡村财力薄弱,尤其是在农村“三减免二取消”后,镇、村二级只能够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根本没有财力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二、几点建议

1、加大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力度。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大量资金的投入作为物质保证,这不是农村集体经济自身能够一力承担的,因此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倾向、两个支持”的论断,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城市和工业对农村农业的反哺力度,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一方面要加大中央、省、地级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农村改水、改厕、改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确保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各项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形式、多类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在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研究并通过贴息、税收、补助等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农业农村建设。

2、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要加大对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做好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规划,规范农业产业化与集约化生产模式,有效控制工业化与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要使用科技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大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可降解地膜的力度,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排污情况的监督管理,减少农业自身导致的污染。

3、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当前,大多农民素质不高,观念陈旧,思想落后,对建设新农村缺乏足够认识,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地方存在干部热、群众冷的现象,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充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农村居民知足长乐、固步自封、怕冒风险、不讲效率的生活生产态度,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对接、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抓紧全面实施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制度,研究解决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问题。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5、要细化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标准和基本内容。要细化和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内容,如何建、怎样建,建些什么、建成什么样才算是新农村,结合各地实际,要有一个指导性标准。同时,要强化示范,实行打造亮点和整体推进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要建立新农村

6、加大对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多种形式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意义、标准和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区营造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发展农村经济上调整思路,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多想办法,因地制宜,指导各村以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养殖业、农家乐等形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

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垃圾处理、公厕、道路硬化、水、电、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文化室、老年活动室、医疗卫生室、幼儿园等社区服务场所建设,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

9、弘扬农村新风尚。要以全市正在开展的“创城”、“创模”活动为契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倡导邻里和睦、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10、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针对我区耕地少、失地农民多的现状,区农牧、劳动就业等部门把农民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一方面,利用现有的技能培训学校等资源,进行多途径、多形式、多种类的短、中、长期培训,同时,找准劳务市场需求,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加大对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素质;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法规、疾病预防知识、道德素质等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个人综合素质。

11、积极协调,尽快解决路家庄村等拆迁村民的住房安置和失地、无业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要积极向省、市反映路家庄村民的拆迁安置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加大规划力度,尽快选址,尽快建设村民安置小区,切实解决拆迁村民的过渡困难;今后凡涉及到省、市重点项目在东区的拆迁安置,从东区实际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先做好规划安置,再进行拆迁,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将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失地、无业农民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范围,有效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一条漫长的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无疑也会遇到重重问题,但只要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不好的工作方法、态度,并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培养新型农民 始终把“三农问题”放于发展新农村建设方针的重要位置,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把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2.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篇二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问题,解决措施

1 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缺乏人性化

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中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多, 大片的草坪和树林虽然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以及城市噪音, 释放出大量氧气净化空气并调节水分平衡, 但在设计中却缺乏人性化。凉亭、长廊、座椅等可供游人休息的设施逐渐减少, 垃圾箱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全,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园林发挥其作用。

1.2 模式大同小异

我国城市园林建设雷同现象越来越严重, 无论是园林名字, 还是整体园林设计, 均体现出大同小异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园林建设没有从所在城市的地形地貌、整体城市规划设计、历史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丧失了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应有的独特风貌[1]。

1.3 施工行为不规范

为了能够在招标环节中一举中标, 很多园林建设工程承包商选择压低价格, 而为了扩大建设利润, 尽可能地压缩建设成本, 个别园林建设工程选择使用低端的材料, 甚至偷工减料。建设设备迟迟未能得到更新换代, 同时, 部分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不熟悉先进的科学技术, 导致整体施工技术水平较低。

1.4 缺乏有效监管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 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缺乏严格的监督与管理, 部分施工人员存在偷懒、消极怠工等情况, 严重影响了城市园林建设速度。另外, 监理人员自身缺乏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有效的监督方法, 未能全方位科学检测与评估整体城市园林建设质量。

2 解决我国城市园林建设问题的措施

2.1 建立评分淘汰制度

为有效规范城市园林建设行业, 从根本上提升和保障城市园林建设质量, 在招标和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评分淘汰制, 邀请专业的园林专家, 将整体工程项目细分为招标、设计、施工、竣工、养护等各个阶段, 并且对各阶段进行量化评分, 分数较低的施工单位将取消其本次参与城市园林建设的资格。比如, 在招标环节中, 若施工单位单个项目分数低于40或者连续2个项目的平均分数低于60, 将取消其本次投标资格[2]。此种评分淘汰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单位的准入门槛, 防止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等行为, 进而有效保障城市园林建设的整体质量。

2.2 加强监督与管理

监理单位需要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 敦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制定完成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同时, 严格管控施工人员的资质和工作过程。施工人员在正式上岗前, 监理人员需要检验和认定其从业资质, 凡是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允许其参与工程建设。另外, 在施工过程中, 监理人员需要监督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标准规范的施工流程进行操作, 一旦发现施工人员存在消极怠工、偷工减料或是野蛮施工等行为, 需要及时责令其进行改正。而在园林建设竣工之后, 建立人员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仪器, 全面严格地检查整体的园林质量, 同时, 预验收现场的乔灌木以及其它半成品, 从而有效保障施工质量。

2.3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 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首先, 设计人员需要实地考察与审核施工场地, 同时结合园林附近的建筑风格以及整体城市规划要求进行人性化设计, 既需要保障有足够的绿化面积, 同时也需要预留出可供游人休息玩耍的地方, 并且合理设计安排垃圾箱、照明设备等公共基础设施的位置和数量。鉴于城市园林中需要栽种大量的花草树木, 设计人员还需多方面考量植物品种、种植时间, 以便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且极具审美性的设计图样。

2.4 融入当地文化特色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 因此,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 需要充分挖掘当地城市的地域文化以及植被特色等, 将其融入进园林设计中。比如, 在苏州的城市园林建设中, 以温柔多情的江南风格为主, 沿着人工河的流向种植绿色植被, 并且在河塘中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 营造出一步一景、美轮美奂的景色。

3 结论

总而言之, 城市园林本身具有改善空气环境和城市面貌等重要作用, 加之靓丽的城市园林能够为所在城市增添一抹亮色,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增长, 因此, 还需要加大城市园林的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王东, 杨森, 闫妍.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现代园艺, 2015 (12)

3.城市路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三

【关键词】路灯设施;设施维护;设施管理;路灯监管

当前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长足的改善,对于物质之外的精神享受也有了需求,因此在夜间的活动也处于快速增加之中,正是基于此,城市夜间照明状况也有了很大的需求和很高的要求,因此要有效的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夜间照明的需求,城市路灯建设必须从以往的单纯照明需要,多方面发展,不断美化黑夜。路灯是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在人民生活和城市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使用范围也是不断扩展,但是当前,由于我国在城市化发展中的起步十分晚,因此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针对城市路灯的维护和管理,必须要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要,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1.我国路灯设施管理和维护现状分析

当前,针对我国的路灯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需解决:

1.1路灯管理多头化导致路灯维修不及时

在城市路灯的管理工作之中,存在最为普遍也是最让管理部门头疼的问题就是路灯的多头管理问题。本文以玉林市的路灯管理状况为例子予以分析:在玉林市景观照明和功能照明分口管理,而功能照明又分别由道桥处、市路灯处、开发企业等各个不同部门进行管理,而与此同时,在同一布局各类的路灯则很有可能分别归属其它不同的部门管理。例如,小区的灯有的是由开发商管理,有的又是由市路灯处管理;道路路灯也要区分是属于在建单位管理的未交接工程,还是属市路灯处管理的。正是此类不明确的路灯设施多头管理的状况,对于人民群众在对路灯坏损和不明问题进行反馈之后,有关部门的维修和维护工作不够快速、及时,给人民的日常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1.2 路灯建设和管理缺乏统一规划

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已然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但是在路灯建设和管理这一个环节,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缺乏了有效的统一规划,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城市路灯建设环节的管理不规范。在某些城市由于缺乏路灯统一规划,“一路一灯”这样的不合理现象在城市之中大量存在,另外一方面由于路灯建设和管理的无序,使得路灯颜色各异,很大程度上也使得城市形象有所影响。这对于当前,人民群众对于美的追求,对于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十分不匹配。城市形象和面貌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当前审美水平的提高,必须要不断重视城市路灯的建设和管理,有效对城市路灯建设和维护进行合理、统一规划。

1.3 路灯监管方式落后,设备和电缆盗窃严重

城市经济和规模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之中路灯的数量和质量快速发展,而与此同时,对于路灯的监管手段和方式却无法及时跟上路灯数量和质量的发展。虽然城市化已然发展这么多年,对于路灯的监管方式还依旧维持在传统的、依靠人为巡查和群众监督的监管方式,这样落后的监管手段使得路灯设备和电缆被盗窃的问题十分严重。而路灯设备和电缆故障出现之后,单纯依靠群众反映很难及时促使路灯管理部门及时解决问题,从而给人们的夜间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2.加强我国路灯设施管理与维护的主要途径

路灯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每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备条件。针对我国路灯设施管理与维护的现状,有关部门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采用有效办法,以保证城市健康而稳定的发展。

2.1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路灯管理部门

在城市路灯的管理工作之中,存在最为普遍也是最让管理部门头疼的问题就是路灯的多头管理问题。而针对这一问题,解决的主要方式就是要靠有关部门能够切实将路灯设施管理和维护的责任、权利和利益统一、协调好。可以将市路灯处划归到地方管理,并与排水、道桥等设施管理实行同样模式。同时也可以考虑将路灯管理划作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直属单位,路灯的建设和维护此时则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政府必须要加大路灯设施管理力度,规范城市路灯管理多头化现象,对其管理职能和管理水平进行了解和把握,从各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出发,进行量职分权,从而从管理的源头促进路灯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2.2制定统一的路灯设施建设和管理规划

城市路灯建设造成的混乱不堪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路灯建设和管理没有统一规划和标准。对于任何事情,必须要首先分析其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其特征分析得出相应解决方式。所以针对各个地区的人民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城市的发展重点的不同,城市路灯建设和维护必须要根据当地特点提出相应的路灯管理方法。例如,在路灯建设过程中,对于小城镇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对路灯的实用性能更加的注重,而对路灯具体规格选择和颜色的确定没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必须建立统一的规划,在路灯的具体建设过程中,为了促进路灯的有效建设和管理,必须首先确定整个城市的路灯分布情况,从而确定路灯的隶属单位。

2.3 加强路灯监管,建立路灯远程监管系统

对于城市路灯的建设和维护,路灯监管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的提高路灯建设和维护的质量,必须要对路灯这类基础性设施布置系统的、有效的、严密性高的监管方法。众所周知,单纯的人工巡查对于路灯监管极为不便,也会造成很多监管盲点,给盗窃分子以可乘之机。另外,由于人工巡查主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遇到节假日,则会对人工巡查以时间真空。针对以上原因,因此发展信息化的路灯远程监管系统是大势所趋,也是城市路灯监管所必须的要求。而现下,各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产业的飞速发展,也为路灯的远程监管系统的建设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3.总结

当前城市进程日益加剧,因此路灯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都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着工作内容和形式。各个部门必须要对城市路灯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切实解决路灯建设和维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的夜间出行营造出一个安全环境。 [科]

【参考文献】

[1]杨梅.新型智能路灯节电管理的设计分析与发展趋势[J].电测与仪表,2010.

[2]张军.路灯监控系统实用性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道路照明,2005.

4.金融行业信息建设存在问题 篇四

2、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如国内众多的银行卡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似乎需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其实,为了实现银行卡的互联互通,中国人民银行早就牵头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以解决各银行之间的 ATM和POS机的共享问题。可是真正要实现联通的时候,各银行又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因为银行卡的联通意味着小银行可以分享到大银行的资源,大银行当然不愿意了。因此,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必须找到一种市场驱动机制来谐调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

3、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同时,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在金融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层次较低,许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还处在半信息化的阶段。

4、网上金融企业的认证中心建设速度缓慢。目前中国各金融企业的客户很多,都是网上的潜在客户,然而由于国内金融企业在建设认证中心的意见上难以实现统一,使得网上金融的认证标准没有统一。而外资金融企业又虎视耽耽,一旦外资进入,美国标准、日本标准将在中国大地上大行其道。分析人士认为,网上认证中心不解决,那么网上金融将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金融。

5.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 篇五

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有大量艰巨的工作需要去做。

第一,党风建设方面,地方领导缺乏民主,喜欢任用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善于吹拍的人。造成部分地方政治环境紧张;

第二,廉政建设方面,贪污、行贿、受贿现象屡禁不止;

第三.在干部任用上,有的地方违背组织程序,用人失策;

第四,一些地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屡禁不绝;

第五,直接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也非常严重,存在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职工利益以及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医疗服务中收“回扣”和“红包”等等问题。

二、原因

第一,封建传统文化中不良习气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文化中的人治理念、特权思想、等级观念、裙带关系、人身依附以及封建主义的官场恶习等,导致了“官本位”、特殊化、以权谋私、家长制、关系网、人情风等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甚至发展为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等腐败犯罪。

第二,部分官员价值观发生变化。随着市场经济这种文化理念向其他领域的逐步渗透,重个体利益轻集体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价值诉求不断被强化,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在一些地方泛滥成灾。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中消极因素的侵入,社会的价值观不断发生变化,对于某些社会行为的评价失去普遍公认的准则,因此对不少腐败现象的界定和甄别也就不那么明晰了。

第三,反腐败法规制度中存在政策、文件比较多,国家立法偏少的现象。一方面法律规范真空太多,让腐败分子有空子可钻;另一方面,对反腐败专门机关的授权不够和职责规定不够,对公民反腐防腐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不够,加大了当前反腐败的难度。

三、对策

第一,结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探索和创造出一套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贯彻和体现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要把民主集中制贯彻好,培养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习惯。要加强对一把手的教育,上级对下级的教育。

第二,规范政务公开制度。对原有的政府工作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确定以财务、工资、奖金为重点的公开内容。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继续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卫生、教育、农业部门要签订纠风专项治理目标责任书,有关部门要对卫生、教育和农业系统的纠风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应及时发现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群众上学难、上学贵,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和各类资金的管理使用。认真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行为

第四,继续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重点是核查有无违规行为,抓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措施。

第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级党委、行政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和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要求对腐败问题进行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对确属领导干部负有责任的,要坚决依据责任追究的规定处理。对于有问题不去检查、有责任不去追究的纪检监察机关,要追究其责任。

第六,加强监督制度。我国目前的监督机制主要有党内纪检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察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等,应该探讨多种监督机构的合作可能。

6.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六

新农村政策是一种将农村和城市分割开来然后谈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我们是站在城市的立场上来谈的新农村建设的。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问题日益凸显。因为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之下,单单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发展政策已经无法满足农村人民的生存要求。生存问题已经开始逼迫农民,而国家此时并没有为农民找到出路。在次种情况下,大家可以看出民工潮正是农民自发选择的道路。民工潮的崛起及其扩大,表明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政策的破产!然而民工潮的扩大引发的很多社会问题。最明显最集中的并不是农村的萧条问题,而是城市的出现的承载漏洞。城市虽然比农村要发达,但是资源也是有限的,新移民的涌入,在各种资源上譬如住房工作岗位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教育等上同城市市民展开竞争。久而久之,城市势必难以承受。现在我们国家的农村已经崩溃了,而城市正在面临极其的考验。那怎么办呢?到底是想方设法来容纳这些移民,还是将这些移民送回农村?国家采取了第二种策略。这种策略是,最高限度地开发农村资源,然后在农村不足的地方城市给农村以补充。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农村对农民的容纳能力。这就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质。

然而很明显这种政策目标有漏洞。

一来农村能不能容纳八亿的农民?我个人认为是不能的。你能使农村的住房条件卫生条件改善,但这不是根本的问题,根本的问题是农村有没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不仅能满足八亿人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根本不可能。 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你必须满足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成为正式的城市居民。如果把主要的方向放在新农村的建设上,就算你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成了新农村,就业以及发展的问题解决不了,农民还是要自发的想城市进军。到时候不仅要继续面临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城市问题,而且农村的那些设施也会成为一种浪费!

二来,就算农村的问题通过新农村建设的途径解决了,然而农村的发展模式是远远滞后于城市的发展,现在我们从某种程度上阻滞了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联系,当将来有一天城市再次比农村高度发达的时候,现在的新农村又会变成落后的旧农村。生活成本的提高,农村再次无法满足农民的生存……现在的问题将在未来的某天重演!国家的发展不是要权宜之计,而是长远的发展战略。就是需要我们正面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全心全意地实现移民的城市化。当前的问题是怎样将农村移民容纳而不是将他们送回农村。而我至今没有看到国家在这方面的有关的政策出台。

7.城市建筑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七

关键词:城市建筑规划,存在问题,分析,对策

前言

城市文明建设, 是在城市居民生活的前提下进行以人文本的城市经济建设, 为了发展城市文明、宣传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 城市建筑规划任务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城市建筑的规划, 展现城市特有的建设风格, 同时对城市建筑的规划, 合理、有效的利用城市内部空间, 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当前城市发展, 在进行建筑规划时, 重点要考虑的是城市环境问题, 保证城市正向发展。

1 城市建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城市建筑规划, 在执行的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规划的局限性问题

在城市建筑规划中, 城市的发展目标要始终保持一定年限内完成, 同时还要针对城市未来经济建设发展需求, 提前进行规划。然而,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城市建筑规划的局限性, 不能很好的满足城市建设需求, 由于城市原建筑或者一些基础设施等原因, 使得规划不能够按照实际的内容执行, 导致建筑规划实施困难, 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 达不到规划的理想目标, 有力而无处施展。

1.2 居民对城市建筑规划支持力不足

城市建筑规划目的是为了城市居民更好的居住生活, 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休闲、购物、教育等环境, 可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会有一部分居民不支持城市建筑规划, 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阻碍城市建筑规划的发展实施, 不考虑以后生活的需求质量要求, 对城市建设发展缺乏进度意识。

1.3 城市建筑规划设计问题

在城市建筑规划中, 设计就是执行的标准, 设计根据需求进行, 而有些设计内容不能够很好的把城市建筑规划按照长远和现阶段的城市发展需求进行, 只针对一个项目的建设进行规划, 不能全面的根据城市发展状况和动态进行分析, 导致建筑在完成后不但不能发挥作用和阻碍了城市整体建筑规划的发展实施。

1.4 城市建筑规划缺乏法制保障

法制保证是城市建筑规划实施的依赖和证据, 通过法律手段实施规划说明规划的真实性和必要性。而在规划过程中, 城市规划的处罚和违法行为不符, 不能正确的进行违法建筑制裁。还有就是在规划中, 有些关系户, 通过各种渠道得到规划信息, 乱建私建建筑, 好在规划中谋取最大利益, 这也给城市建筑规划带来困难, 缺乏法律保障。我国新闻或者报纸中可以看到, 在城市建筑规划中, 受到最大伤害的就是普通百姓, 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政府职能运用法律力度不够, 从而城市建筑规划就不能相应的按照要求去实施。有的规划项目甚至被搁浅停止。

1.5 城市建筑规划的不系统问题

在城市建筑规划中, 规划是将整个城市发展动态进行分析, 根据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和整个城市建设蓝图进行规划设计, 确保城市在未来很多年内都能持续的发展和完善。而在实际的规划中, 勘察不够仔细, 盲目进行规划建设, 导致工程资金的浪费, 一些烂尾楼停摆在城市中, 不仅不能美化城市, 还给城市整体形象造成影响, 阻碍城市正常的发展规律, 满足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政府部门也不能形成统一的系统管理, 根据自身的政府工作职能, 规划要考很多部门进行审批确认, 导致城市建筑规划程序复杂, 实施困难。

2 城市建筑规划问题的应对对策

根据城市建筑规划问题困难, 要想更好的持久的发展城市建设, 美化城市, 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有效发展, 城市建筑规划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对策, 推动城市建筑规划发展和顺利实施, 以满足城市居民和务工人员的生活居住要求, 促进城市文明建设发展, 实现城市建筑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1 完善城市建筑规划的法律法规, 并有效的执行

要想保证城市建筑规划的顺利实施, 法律是最有效的执行手段, 通过法律手段, 把规划内容透明化、合理化、人性化。

2.1.1 透明化

城市建筑规划的透明化, 就是要让每一个参与者有明确规划的意义, 通过正规的途径宣传规划内容, 而不是为了谋取利益而进行违法的规划建筑, 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 同时相关部门也会在透明化的原则上进行管理和落实, 有利法律的保护, 得到大家的关注, 规划建筑才能正确进行下去, 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2.1.2 合理化

合理化进行城市建筑规划, 就是按照实际的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规划, 保证规划内容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和居民生活需求, 在保证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时, 对一些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进行合理处理解决, 运用法律手段和要求, 完善城市建筑规划工作, 落实规划内容。

2.1.3 人性化

人性化建设才是城市建筑规划的基础, 城市建筑规划, 就是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而进行的, 没有人的支持, 城市建筑规划也就不能进行, 所以, 在法律的呵护下进行城市建筑规划发展, 要时刻考虑人的需求, 而不是盲目的进行规划建筑。

2.2 完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

完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就是要按照城市的发展目标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 而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区或者某个区域进行, 要考虑城市自身的整体情况, 通过不断的、细致的、认真的设计规划, 完善城市整体规划目标, 这样在城市不断发展时, 新旧建筑协调统一, 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和城市居民生活不受影响, 为居民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又不进行破坏。

2.3 完善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制度, 协调统一

为了城市建设的正确发展和实施, 城市建筑规划要得到相关部门的不大支持和协调统一, 规划不是为了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管理部门, 是为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 所以, 在规划中, 要得到参与部门的认可支持, 管理部门要认真审核规划手续和建筑拆迁工作的落实,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 执行城市建筑规划, 政府部门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 对私建、乱建工程进行法律处理, 在保障群众利益不受损害的同时, 维护法律制度, 宣传政府工作, 对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进行公证的处理, 不强拆也不保护强建行为。对规划进行统一管理和部门职能分工, 建立健全规划制度, 协调和统一规划职能部门责任和义务, 促进规划的安全、有效、正确、顺利发展。

2.4 执行生态城市建筑规划发展目标,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现代城市发展要以生态环境发展为目标, 在保证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根据城市自身的地理环境特点,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筑规划要与城市环境协调映衬, 自然资源与人文共同发展, 打造出经济、环境、建筑都标新立异的城市文化, 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最好的条件。

3 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建筑规划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城市建设中, 要坚持国家的发展目标, 运用国家执行的各项法律法规, 以人为本, 以环境为目标建设城市, 文明城市。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政府部门的管理, 解决城市建筑规划问题和困难, 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宋子龙, 张谦.当前形势下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住宅设施, 2010 (6) .

8.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篇八

关键词:社区建设;管理队伍;资金投入;社区职能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72-01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社会的细胞、前沿和缩影。随着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和居民自治的兴起以及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已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而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我国的社区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日渐显露,现就其中几点问题做如下论述。

一、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建设职能混乱。

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居委会行政化趋势严重,居民民主自治被行政化工作覆盖。目前社区不仅要履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劳动就业、文化体育、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社区教育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同时还要承担名目繁多的临时性的统计、调查、统治、检查等任务,造成社区超职能、超权限、超负荷运作,而社区的自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能够很好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在承担很多行政事务时,一些单位和部门将职能部门工作无偿摊派给社区,“费随事转”无法得到落实。

(二)社区管理队伍建设不足。

社区工作者来源庞杂,但总体上年龄结构偏大,男性比例太低。各街道通过招聘等方式,充实了不少年轻的大学生。但从目前的形势看,社区工作者人员组成比较混乱,整体结构还很不均衡。表现在:部分社区工作者由于年纪轻,缺乏经验,工作能力不强,对社区工作的专业技能未较好地掌握;有的年轻社区工作者不够安心工作,对工作不够主动,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男性工作者偏少,对某些工作开展带来不利;部分年纪大的,虽然在工作上有一定的经验,但由于文化程度差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任职前普遍没有接受培训,任职后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部分社区工作者工作效率不高,知识更新较慢,缺乏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社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社区服务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只有把载体利用得好、作用发挥得好,各项工作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社区服务的开展大都依赖于区政府、街道办筹集资金,缺乏自身发展的能力。由于基础政府组织财力有限,导致社区服务硬件设施服务项目及经费周转明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影响社区服务的发展。

二、城市社区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规范社区职能,明确具体权责。

一是要对部门转移延伸给社区的有关工作进行清理和规范。对确需社区居委会协助完成的行政性和临时性任务,可按照社区管理人口数量制定统一的社区工作补贴标准,由相关部门及时向社区拨付工作经费;二是要明确社区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责、权,尽量将社会公益性的工作交由社区,而政府部门做好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同时要避免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避免社区承担本应由政府部门履行的职责。

(二)加强社区管理队伍建设。

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造就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是扩大居民对社区选举的参与面,把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队伍中,在年龄结构上形成老、中、青梯次结构合理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二是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可以采取正规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通过专家授课、现场考察、交流经验等方式,促使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体系,通过个人述职、组织民主测评等方式,对社区工作者进行考核,促进社区工作。

(三)加大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

按照社区内居民人数及党员人数确定资金投入标准,将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辖区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长。社区管理工作复杂而艰巨,单社区工作人员一支力量是无法很好完成该项工作的。因此,社区内的各单位、各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群众,只要与社区发生关系,就应当主动关心和支持社区管理工作,认真配合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建立共建联席制度,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模式,努力做到优势互补,尽量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社区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闫怡,李萌,金微,宗家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社区建设问题研究——以南宁市望州南社区为例[J].数字化用户.2013(08)

[2]张璐.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3]郎晓波.城市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以杭州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06)

9.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篇九

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在加强推进建设北京新城区进程中,进一步加强我区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北京新城区战略目标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从重建轻管到建管并重的理性回归,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是一个涉及面极其广泛的领域。本文仅就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的产生背景、相关实践及对应措施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与思考,以期多年来形成的重建轻管、建管失衡的现状,能在体制改革上、机制运作上、实践操作上逐步回归建管并重良性循环、相辅相成的发展轨道。

一、重建轻管到建管并重原则产生的背景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运作模式发端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这两个不同的领域,事实上走的是一条建管合一的捆绑式发展之路,由于城市经济的需要,城市建设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为了缓解城市建设供需矛盾日趋紧张的状况,城市管理基本上处于依附式或从属于城市管理的次要地位,因此,无论从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上,还是两者的具体实践上,长期以来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重视和研究,基本上走的是一条有建无管、先建后管、重建轻管的非均衡发展之路,城市管理一直处于若有若无的境地。从具体实践看,城市建设优于城市管理的非均衡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所产生的诸多矛盾也是无法回避的。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问题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而城市管理始终在依附与从属于城市建设的大潮中蹒跚而行,未能形成严格法律意义上的规范体系而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第一个发展阶段出现在完全按计划经济运作的1978年以前,时间跨度达30年之久。由于长期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与干扰,这个阶段的城市发展主要集中于大型城市和工业设施基础较好的城市;中小型城市主要是为了缓解市民住房紧张的矛盾,进行的是初始阶段的小规模扩张;由于当时的建设体制尚不完备,这个阶段的城市建设形态上基本上处于一种行政命令式的状态。尽管如此,相对于城市管理而言,这个阶段的城市管理工作,从严格意义上说还未被列入议事日程,处于有建无管的状态。第二个阶段即改革开放之后到1996年之前,时间跨度近20年。这个时间的明显特征是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的规模扩充时期,从建设体制、运行机制到具体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从立法的角度讲,逐步出台了城市规划、建设等法律法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从这一阶段的城市建设具体实践看,其发展无论在总体规划上,还是在具体建设上,仍然是处于一种政府主导,市场垄断及企业运作的混合型发展阶段,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城市规划上,缺乏前瞻性。由于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缓和日趋严重的住房紧张矛盾,一时间圈地盖房、开办市场,兴建商场等成了这个阶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其次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城乡结合部地域大量违法建设临时建设呈规模发展之势;加之农村旧城改造,一方面是新村高楼的拔地而起,另一方面是旧村平房的大量富余,因此出租房屋成为一些人的体制外灰色收入,给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同时城市建设中综合配套设施功能不完备,一定规模人口区域范围内的小区建设,在满足居民购物,学生上学,休闲娱乐,绿化美化,垃圾处理等基本需求设施上相对滞后,这也从一个侧面增加城市管理工作的成本和管理难度。

上述问题的存在,相对客观反映了城市建设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螺旋式上升、曲折中前进、探索中发展的过程,就其总体而言,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1997年我区撤县设区之后,**区的城市建设步入了正规化、目标化、法制化发展轨道。特别是区第三次党代会确立建设北京新城区总体目标以来,未来新城区的功能定位,城市布局、人文指数,环境目标给人以极大的振撼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10.中国冷库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议 篇十

独家发布: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 中国物流产品网

存在问题:

1、不能满足需求;

2、各地冷链物流与冷库建设发展极不平衡;

3、现有冷库利用率有待提高;

4、冷库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5、根据对中美日三国比较,按人均占有冷库容积对比,美国是中国的8.58倍,日本是中国的7.34倍,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6、我国冷库主要商品为肉类与水产品,在淡季利用率低;季节性商品对冷库利用率影响较大;

7、在冷库建设中请示水果蔬菜冷藏库建设。

建议:

1、国家振兴计划大力支持;

2、政府财政政策支持;

3、加强规划与指导;

4、因地制宜,因需要而建;

11.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城市建设管理 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114-0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加强城市化建设从而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逐渐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而目前在我国城市建设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大大影响了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从而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

1 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滞后

目前,我国城市存在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的现象。(1)道路设计不完善。由于一些施工车辆的通行造成市政路面的出现裂缝以及下沉的现象,这不仅加大了管理成本,而且也为人们的正常出行埋下安全隐患[1]。(2)一些地下管网规划不合理,还存在很多重复建设的现象。(3)对于一些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公交站点等设施的建设也缺少长远的规划,存在重复建设以及建设成本过高的现象。

1.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规范

一些城市道路基层还存在碾压不密实的问题,这样会造成后期道路出现坍塌。而且一些路面的平整度较差,路面高的地方就会受到更大的压力,易于出现裂缝与破损等现象,而路面低的地方还会由于下雨出现积水现象。此外,在配合比上也不能达到相关要求,这样就会造成后期出现严重损坏,增加了维修养护成本。

1.3 城市基础设施损坏与丢失现象严重

在城市基础设施后期的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丢失或者损坏的现象。特别是井盖的丢失与损坏现象更为严重,这为人们的正常出行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造成井盖毁坏或丢失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井盖被盗窃。这是造成井盖丢失的最主要原因。其次,重型车碾压。由于一些大型车辆的碾压,造成井盖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第三,一些人偷采井内的积水之后并没有及时地将井盖复位,这样也造成了井盖的损坏。

1.4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在我国环境建设中还存在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例如为了提高城市化进程,施工单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但是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另外,一些单位为了满足自身利益,任意的扩展以及挤占地盘,侵占公共用地。而且一些企业的污水以及污染物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排放。还有一些建筑方忽视了节能标准,没有进行节能部分的建设或者是节能部分的质量不符合标准等等。

2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对策

2.1 制定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

首先,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建设与长远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做好城市规划。不仅要进行短期的规划,同时还要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做好长远的规划。城市规划要和社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2]。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布局、综合的开发以及科学的配套建设。

2.2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规范化建设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于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与监督。施工单位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一旦出现违反相关标准与规范的操作,就要及时纠正,并加大处罚的力度。对于改建工程要进行综合管理。要科学、规范化地管理相关的资料与图纸。除此以外,还要建立健全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社会监督体系以及信息化管理体系等,从而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坚实的体系保障。

2.3 科学界定城市建设管理中的责任主体

在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协调与组织领导作用,加强监督与检查。相关的产权单位也要积极地处理与本单位相关的事件,不能推卸责任。要使得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共同管理。要根据法定的职责,加强内部责任管理,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与个人。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不履行责任工作与不达标的部门或者个人要追究其相关责任。

2.4 防范城市基础设施损坏与丢失现象

对于城市基础设施丢失以及损坏的现象,要给予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对于井盖丢失现象,可以安装防盗井盖,这样可以降低井盖被盗的概率。也可以在检查井内安装防护网,从而防止井盖给人们带来的安全隐患。对于路面损坏现象,要加强对大型运输车辆司机的培训与教育,防止其满负荷和超载运转,从而有效降低大型运输车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坏。

2.5 加强生态城市建设

针对目前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我国地区要根据国情,加强生态城市建设。要充分贯彻落实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与指导思想。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在城市农业方面要转变经营方式,要努力从传统的城市农业经济模式逐渐向高效、先进的生态农业经济模式转变[3]。在城市工业方面,要以生态产业为龙头,采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充分重视环境保护、高效利用生态资源的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不只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是一个社会综合体。城市的发展不单是以GDP增长为指标,而且还要综合考虑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因素。因此,要综合地分析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城市建设管理。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创建生态城市;要实现各部门的联动,尽可能地降低城市基础设施的丢失与损坏;要明确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要严格规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各个环节等,从而有效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江生,邱丁,许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J].观察,2013,6(5):77-78.

[2]赵新宇.论经济体制转型下的城市建设管理经济[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9):47-49.

上一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查报告专题下一篇:建筑笔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