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母爱的散文

2024-08-11

初中母爱的散文(精选15篇)

1.初中母爱的散文 篇一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每当这首歌响起,我便会想起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并告诉我:母爱是伟大的!

记得一年春天,一栋楼房不知何缘故发生了一场火灾。这时楼里的人们不知所措,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不要惊慌,下面有一张毯子,都集在楼房顶上,然后背着地跳下去。”

人们慢慢镇定了下来,在楼房顶上已经排好了队伍,就等着跳了。终于,警察和消防队出现在了下面,人们终于有希望了。警察抬起头大声地喊:“快跳下来吧,再迟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话音刚落,一位男子走了出来说:“让开一下,我先来!”于是那位男子站到了第一个。他毫不畏惧,按警察说的去做了,终于跳了下去了,毫发无损,平平安安地跳下去了。

这时,所有人都往前走了走,鼓起勇气,一个接一个地跳了下去。第一个、第二个……动作一个比一个规范。可到了一个妇女的时候,这个妇女却犹豫了。底下的人说:“快跳啊,后面的人都等着呢。”那个妇女还不肯跳,时间在不断地流逝,楼房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倒塌,这样会造出很大的伤亡。突然一个人说:“你怎么这么笨啊,前面那么多人都跳了你难道还没有学会吗?”那个人接着说:“你不跳先让后面的人跳,你再看一遍。”

于是,这位妇女退了几步,后面的人也像前面的人一样,一个接一个跳了下去。现在最后一个人就是妇女了,她迟疑了一会儿,做了一个跳水的姿势,头朝下跳了下来。“咚”的一声那毯子被撞破了,那位妇女的头碰到了地面,顿时血淋淋的。警察走过来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跳?”她回答说:“我只有这样跳才能保住我的孩子!”

这种跳法对那位妇女来说很危险,但对她肚子里的孩子来说却是安全的。每当回想起来我就觉得眼前好像蒙了一层雾,母爱真伟大!

作者|六三班 李天佳

公众号:青草之争

2.初中母爱的散文 篇二

散文教学美育包含的内容:

散文配乐朗读的音乐美。音乐美可以运用到散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比如,在课程伊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课程相关的背景音乐来引出课文,提起学生们听课的兴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配乐朗读一下课文,让同学们对文章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散文的语言呈现形象美。教师要善于去捕捉语言文字中富有形象性的词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所蕴藏的美的意蕴。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长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涨开似的。”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将整张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更加生动形象的反应生活,表达作者的感情,陶冶读者的情操。

散文具有绘画美。散文与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互融通的美,好的散文就像是一幅流动的画卷,而美的绘画作品又像是在向世人诉说着一篇美文。初中语文教师若能在教授散文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散文课的教学效果。

散文寓有情感美。散文大多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以此言志,所以散文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情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感情,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比如在讲授《背影》这篇文章时让同学们体会弥足珍贵的亲情,体会父母对孩子的舐犊之情。在讲授《敬畏生命》这篇文章时,让同学们体会生命的伟大和珍贵,让同学们学会活在当下要常怀感恩之心,要让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有意义。

如何将美育教学引入初中散文课堂,需要讲求美育教学的策略。

一、改善教学方法,创造散文情境

要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教师首先要破除传统教学法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要改变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散文教学创造适合的意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文章的学习中来。比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散文的时候,可以在上课伊始,给同学们播放一段春天鸟语花香的视频,并配上鸟儿啼鸣的音乐,让同学们先静下心来,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

二、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关键词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大声朗读课文,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更深入地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们调动多种感官,让他们对文章有更立体的感悟。而且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更准确的去把握一些关键词所传达的情感。比如,在同学们学习莫怀戚的《散步》这篇散文时,可以让同学们分角色进行朗读,让同学们深刻感悟“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尤其是“整个世界”这个词语,让同学们体会着其中饱含的亲情,让学生感受家庭美德的熏陶,让他们感悟尊老爱幼的美德给这世界带来的平和、美好以及温馨。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散文教学不要局限于课本内容,讲课场所也不要局限于课堂,散文的魅力本在于描摹、塑造纯美的意境,所以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们切身去体会作者所描摹的那种美。比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同学们走出课堂,去感受自己家乡的冬天的美景,北方的同学可以亲身去感受毛泽东笔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场面,可以让同学们搜集相关的描述冬天美景的美文,尤其鼓励学生自己写一篇描述家乡冬天美景的文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感悟美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描述美的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3.母爱的光辉散文 篇三

手头正忙着呢,实在走不开,但是,中饭不能不陪客人吃啊,要不然太失礼了。于是吩咐婆婆,到餐馆点好菜吧,我一下班就赶过去。

结果,电话刚挂,婆婆又打了过来,说,客人说了,就在家随便做点吃,你要是忙,就不用回来了。

这怎么能行呢?这太不像话了!

但是,婆婆一报出客人的身份,我就坦然了。客人是母亲,既然是母亲,那也就不必讲究繁文缛节了,怎么着都行。

于是,那天的午饭,是婆婆和母亲一起吃的,两菜一汤,极其简单,而我,则约着同事们一起用餐。

晚上下班回家,母亲已经离去,客厅里,留着一大堆她带来的东西,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有。

我看着那些东西,想着母亲在我家吃的那顿简单的饭菜,心里,忽然就难过起来。

和朋友谈起这件事,没想到,一下子勾起了朋友潮水一般的回忆。

朋友说,她是个不喜欢做家务的人,平时在家里,连茶杯都懒得拿,但是,家里一旦来了客人,她就脱胎换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她会给客人沏一杯茶,即使别人说不喝,她也一定要坚持沏上,那些水果零食,她也鼓励客人随便扔,不用讲究。她觉得,人家到自己家做客,就必须让人家感觉舒服,不然,下次谁还来呀。

于是,每次客人一离开,她就要忙乎半天,拖地,洗茶杯,收拾茶几,虽然这些事她不爱做,但为了客人开心,她忍了。

那次,母亲来看她,一进门,她就要求母亲换拖鞋,给母亲拿出水果,却又生怕弄脏了客厅,就不停地嚷嚷:“妈,小心点,别把汁儿弄到地板上。”吃饭时,也不停地说,别把饭粒洒到地上,别把汤洒到桌子上。

总之,她的要求无止境,弄得母亲有些手足无措,为了保持地面干净,不让女儿清扫,索性,早早地离开。

母亲离开后,看着一尘不染的家,她忽然开始自责起来。

还有位朋友,是个热心肠,只要有客人来,哪怕只是泛泛之交,她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全心全意相陪,把当地的小吃吃遍,把名胜古迹游遍,生怕客人不能尽兴。

这样的热情,自然让她人缘超好,找她当向导的人,也越来越多。她从来不拒绝,人家千里迢迢奔你而来,怎么能让人家扫兴而归呢?

那次,母亲从老家来看她,不巧,那几天她正为工作焦头烂额,母亲就不停地说:“别请假,工作要紧,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不想出去走,你每天晚上回家陪我说说话就好了。”

整整一周,她没有陪母亲逛过一次街,没有陪母亲去看城市里那些美丽的风景。她以为母亲真的不需要,直到母亲回家后,她打电话回去,弟弟问:“有没有陪妈出去转转啊,妈说了,这次出去,要好好地看看风景!”

她忽然悲从中来,眼泪大颗大颗地落在电话线上。

每个母亲,最喜欢去的地方,恐怕就是女儿家吧,因为那里,有她最温暖的牵挂。作为家庭主妇的女儿们,总是尽一切努力,让客人开心快乐,让客人感到舒适,感到被重视。可是,当母亲来做客时,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让她开心快乐,让她觉得舒适觉得被重视。反倒是母亲,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客人,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麻烦主人。

4.描写母爱的散文 篇四

其实,哪怕像美国作家克里腾登所说的六万美金,也没有多少子女可以支付得起。

母亲是一项工作,一项任劳任怨而又不图回报的工作。

母爱是一种细节,只要留心它无处不在:清早一杯香浓的牛奶是母爱,冬天一件温暖的大衣是母爱,伤心时的一个微笑是母爱,出门前的一句叮咛是母爱……

母亲们用毕生的爱和热情去做这些工作,乐此不疲。而我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些工作的艰辛,只是对辛苦劳作的母亲报以漫不经心的一瞥。

对我来说,母亲是温柔的,也是严厉的。

当我生病时,总是妈妈照顾我,为我端来一杯温热的水,为我掖掖蹬乱的被。

当天气变凉时,总是妈妈不住地提醒我多穿衣服,小心着凉生病。

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总是母妈妈细心安慰我:“没关系,还有下一次。”

这时候的妈妈,是温柔的。

当我犯了错误时,妈妈总是严厉地训斥我,让我低头认错,悔过自新。

当我因贪玩而误了学习时,妈妈总是气愤地将我拉到一旁,看着我写完作业。

这时候的妈妈,是严厉的。

妈妈的温柔,让我一次次感受到温暖;妈妈的严厉,让我渐渐地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习惯。

妈妈是我人生的第一位导师,也是伴我快乐成长的贴心朋友。

所以我说:母爱是春夜的小雨,轻轻的来,悄悄地去,润物细无声;母爱是三月的阳光,静静地奉献,默默地付出,虽轻如鸿毛,却又重如泰山。

假若你是一只航船,母亲就是温馨的港湾;假若你是一只风筝,母亲就是轻巧的线轴。

5.冰心母爱的散文 篇五

我的最小偏怜的海上漂泊的弟弟!我这篇《南归》,早就在我心头,在我笔尖上。只因为要瞒着你,怕你在海外孤身独自,无人劝解时,得到这震惊的消息,读到这一切刺心刺骨的经过。我挽住了如澜的狂泪,直待到你归来,又从我怀中走去。在你重过飘泊的生涯之先,第一次参拜了慈亲的坟墓之后,我才来动笔!你心下一切都已雪亮了。大家颤栗相顾,都已做了无母之儿,海枯石烂,世界上慈怜温柔的恩福,是没有我们的分了!我纵然尽写出这深悲极恸的往事,我还能在你们心中,加上多少痛楚?!我还能在你们心中,加上多少痛楚?!

现在我不妨解开血肉模糊的结束,重理我心上的创痕。把心血呕尽,眼泪倾尽,和你们恣情开怀的一恸,然后大家饮泣收泪,奔向母亲要我们奔向的艰苦的前途!

我依据着回忆所及,并参阅藻的日记,和我们的通信,将最鲜明,最灵活,最酸楚的几页,一直写记了下来。我的握笔的手,我的笔儿,怎想到有这样运用的一天!怎想到有这样运用的一天!

前冬十二月十四日午,藻和我从城中归来,客厅桌上放着一封从上海来的电报,我的心立刻震颤了。急忙的将封套拆开,上面是“……母亲云,如决回,提前更好”,我念完了,抬起头来,知道眼前一片是沉黑的了!

藻安慰我说:“这无非是母亲想你,要你早些回去,决不会怎样的。”我点点头。上楼来脱去大衣,只觉得全身战栗,如冒严寒。下楼用饭之先,我打电话到中国旅行社买船票。据说这几天船只非常拥挤,须等到十九日顺天船上,才有舱位,而且还不好。我说无论如何,我是走定了。即使是猪圈,是狗窦,只要能把我渡过海去,我也要蜷伏几宵--就这样的定下了船票。

夜里如同睡在冰穴中,我时时惊跃。我知道假如不是母亲病的危险,父亲决不会在火车断绝,年假未到的时候,催我南归。他拟这电稿的时候,虽然有万千的斟酌使词气缓和,而背后隐隐的着急与悲哀是掩不住的--藻用了无尽的言语来温慰我;说身体要紧,无论怎样,在路上,在家里,过度的悲哀与着急,都与自己母亲是无益有害的。这一切我也知道,便饮泪收心的睡了一夜。

以后的几天,便消磨在收拾行装,清理剩余手续之中。那几天又特别的冷。朔风怒号,楼中没有一丝暖气。晚上藻和我总是强笑相对,而心中的怔忡,孤悬,恐怖,依恋,在不语无言之中,只有钟和灯知道了!

杰还在学校里,正预备大考。南归的消息,纵不能瞒他,而提到母亲病的推测,我们在他面前,总是很乐观的,因此他也还坦然。天晓得,弟弟们都是出乎常情的信赖我。他以为姊姊一去,母亲的病是不会成问题的。可怜的孩子,可祝福的无知的信赖!

6.初中母爱的散文 篇六

在现行初中教材中,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散文特别是现代散文这种文章体裁在其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从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有关散文特别是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一直是我们中学语文老师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众所周知,现代散文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与其他文章体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从鉴赏文学作品这个角度来进行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提供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从而促进了他们有关新课改所要求的学科能力的形成。以下就结合本人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来具体谈谈如何搞好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以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有关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一)重视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所固有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阅读中常用的技巧和相关的知识来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为激起学生对阅读现代散文的兴趣,我们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完全融入现代散文的情境之中,以发自内心深处的那种饱满、强烈的感情,通过对作品当中的那些精华进行感知,对作品中那些最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来进行感悟,以这种方式来感染学生和传导知识,促使学生与我们教师一起感受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成功营造了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现代散文的兴趣。例如,当我在进行《背影》这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首先我以一种饱含深情的语调向全班学生介绍了有关这篇著名作品的一些背景及作者——朱自清的一些生平事迹,接着我把自己完全融入这篇作品的情境之中,以最真挚的感情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通过这种方式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深厚之情,以这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导读”,不仅促使学生对这篇课文产生了兴趣,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语文与我们家庭生活之间的那种密切联系,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研读细读、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生动形象、语言准确以及整篇文章通俗易懂,这是现代散文的一大特色,所以在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研读、细读,并且启发学生对于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疑问进行相互讨论,做好这些工作后,再引导学生结合整篇散文的表现形式及其作者所要体现的思想内容,来感悟、感知对于课文里那些人物的精神面貌,作者是如何既生动又形象地来体现课文里的那些景物、场面的描写和渲染气氛的。例如,当我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现代散文教学时,首先就是要求全班学生进行多次的有感情朗读,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讨论:①为突出百草园的丰富多彩和情趣盎然这些特征,作者在文章里用了哪些富于表现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来进行描写?②有关百草园里那些有趣的景物,作者是以哪种方式使它们逐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③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极力渲染百草园极其有趣、好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在研读、细读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讨论,不仅让学生深切领悟到了百草园的有趣性,同时通过对比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三味书屋的那种枯燥、无味性,最终也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一个主题思想——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严重束缚。通过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研读、细读,并加以交流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进行细细品读,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鉴赏能力

现行初中教材里,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其中的每一篇现代散文,都是一篇能很好陶冶学生情操的散文、美文,因此,在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强调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进行细细的品读,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不断地进行推敲和揣摩,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应付了事。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能静下心来,对作品中那些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潜心且专注的研究,以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对文章做到真正理解,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对现代散文的鉴赏和比较能力,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讲究策略、讲究方法,既注重诵读,也重视鉴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吃透教材,而且也让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凸显个性化,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有关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的教学已经日益引起许多中学语文老师的关注。现代散文,与其他文章体裁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搞好初中语文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形成相关的语文学科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敏.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方法研究[J].沙洋师专学报,2005(6).

7.母爱的伟大散文 篇七

为了您毅然放弃事业。

可能当我们不再为了事业而奔波的时候,

您已经不在了。

”夕阳如同一朵玫瑰,再好终有凋零的一天”

让我们珍惜她“开放”的时候,

不要到”玫瑰花”凋零的时刻再来惋惜。

珍惜我们能够呆在一起的时光,

生活让您饱经风霜,

那美丽的容貌已不复存,

那纤细的双手也已因生活的操劳变得粗糙,

我不会让您成为那带着忧伤的夕阳,

我不会让您成为你带着凄凉的夕阳,

我会用真心去关爱,孝顺您,

让您的黄昏之美不是凄凉与无奈,

8.歌颂母爱的散文 篇八

每个人都是由妈妈带到世上来的,我也不例外。我的妈妈有着一份令人尊敬的工作——教师。她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十几个年头,心地善良,待人诚恳。妈妈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

记得上次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妈妈生病了,白天不能耽误工作,下班回家还要帮助我复习功课,我不禁责备自己:妈妈生病了,还要耽误休息时间,她一定很难受。我把这种自责转化为力量,拿出自己全部的精力备战考试。结果,妈妈的心血没有白费,我取得了年级第一的成绩。妈妈没有过多的夸奖,只有不断的鼓励。“胜不骄,败不馁”,她是希望我向更高的台阶迈进。在我内心深处由衷地感到:有妈真好,有妈真幸福!

然而,人世间,还有没妈的孩子。难道没妈的孩子真的像歌中唱到的那样“像根草”吗?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所在的班里有个小男孩,刚开学的那些日子里,他整天默默无言,在他的眼中看不到一丝快乐。“大概是由于每天他都穿着一身脏衣服的缘故吧!”我心里暗暗这样想。“为什么每天他都会穿着一身脏校服来学校哪?难道他的妈妈不给他洗衣服吗?”后来我得知他的妈妈去世了,他只能和父亲相依为命。更可怜的是父亲不在身边,平实没办法照顾他。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他突然变了,衣服干净了,人也精神了。我更加疑惑不解了。后来妈妈告诉我:“最近他的班主任一直在照顾他,而且最近学校里很多老师也在默默地关心他,大家都希望他能过得好一些。”一头雾水的我一下子恍然大悟。他身边的人都在默默地帮助他,希望这个“没”妈的孩子可以感受到妈妈般的温暖。看来,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爱可以让一个人发生改变。

茫茫人海,母爱最无私爱、母爱最纯洁、母爱最伟大。

9.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方法 篇九

一、抓住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素有美文之称。它融合着自然美、诗情和哲理美, 同其他文体相比, 散文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形散而神不散”, 做到形散神聚, 和谐统一。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应用灵活多样, 不拘一格。“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么自由, 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文章的主旨) 。理解这一特点, 对我们把握散文的构思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白杨礼赞”, 它的中心词就是“赞”, 无论作者怎么写, 形式怎么变化, 最终都要归结到“赞”上。因此, 抓住散文的特点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二、把握文中情感

感知文章的形象只是对文本内容的形式感知, 接着要深入解剖, 通过联系背景、捕捉动情点、连接感悟线,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一般的散文有几种类型, 如语言优美, 情景交融, 清新婉约。以《济南的冬天》为例, 老舍的这篇散文感情真挚, 优美动人, 因此在教学时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幽雅的氛围, 使学生慢慢体会济南冬天的美丽。另外, 还有慷慨激壮类型的, 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 作者在文中寄寓了深厚的情感, 语调沉痛, 深沉肃穆借纪念刘和珍抨击时政, 针砭时弊, 使我们感到了慷慨悲歌的气氛。另外还有活泼明丽, 如《春》, 这是散文中的名篇, 文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热情洋溢、清新明快的春景图, 给人一种活泼向上、轻松惬意的感觉, 等等, 在朗读这些文章时, 应了解文章主题, 以相应的语调和态度进行学习。

散文是情的文学, 诗的文学, 如果只是无声的接受的话, 无法真正感知其中的美。因此在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精读, 大声读,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 感受美带给自己心灵涤荡般的快乐。

三、在探究中鉴赏文本表达的技巧

散文的一大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因此其构思及表达是自由的、灵动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略、欣赏作品的构思意图和技巧, 以及选用表达方式的技巧。成功的散文往往都会充满着情感, 会通过意境深远的画面、优美的语言、神奇的想象表现出来, 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散文时, 要训练学生从中品味出散文中的情感, 善于从语言表达中发现美。

四、抓住细节, 品出其味

生动的细节是散文富有感染力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个细节的刻画, 往往凝聚着丰富的情感, 把握细节的内涵, 往往能很快地走进那一片情感世界。以《背影》为例, 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但是在文中, 我们却一再发现, 作者一次又一次的泪流满面, 那一种强烈的情感, 一次次撞击着读者的心, 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父亲深沉的挚爱和他那颗水晶般透明的赤子心”。“四次流泪着墨不多, 情意深长, 儿子的一种无可排解、无从宽恕的自责、愧悔之负疚感受, 一种不能去怀、无可慰藉的惆怅、失落与感激思念之情, 更衬托了父爱的恳挚无私、弥足珍贵和无可报偿!”抓住了这一细节, 品评这一细节, 谁能不为这一片深情所打动呢。

五、咬文嚼字, 欣赏语言

领着学生走进了散文这情与景的美妙意境中去, 对学生来讲, 这样的教学任务已大部分完成了, 但是, 仅停留于此, 显然是不够的, 因而, 我们还希望学生能咬文嚼字, 欣赏语言。浅浅地流于对课文走马观花般的理解很难消融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必须直接地深入到文中, 学会咬文嚼字, 读出自己的味, 感受语言的生动和情韵,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描绘的意境。首先要对于表现力丰富的字、词深入品析。比如《春》这一课, 其中的一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 园子里, 田野……踢几脚球……”这段描写春天的小草, 一个“钻”字就把尖尖的草破土而出的情状写活了, 春草那绿绿的情态, 多种多样的姿态仿佛触手可及。其次对于文中修辞语句, 学会展开想象进行美化。

任何好的作品, 都是经过作者一番工夫, 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遣词用句而得来的, 因此读者要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敏感度, 细细品味这些词语, 体会研究文章的内容和语言, 与主题有什么样的关系。如朱自清的《绿》中开头那句话:“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细心品味这里的“惊诧”, 除了字典上的意义“惊奇、诧异”之外, 还有深深的情味, 作者用它衬托了梅雨潭无比的奇异之美, 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美和喜爱, 抒发了作者浓郁的喜悦之情。

10.感恩母爱的散文 篇十

无论你走到那里,背后都又一双慈祥的眼睛跟随…者你。

―――-题记

当你啼哭于襁褓时,母亲的拥抱是最温馨的呵护;当你耍玩忘记归来时,母亲的担心时最无私的感情;当你熬夜备战时,母亲的劝阻是浓浓的香茶,温暖于心中;当你病卧床前时,母亲的焦急是徐徐的清风,凉爽于感触;当你离别远行时,母亲遥望的眼神是声声的呼唤;当你取得佳绩时,母亲激动的眼泪是句句的赞叹。

母爱是一首无法唱完的神歌,母爱是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母爱是一团温暖于心的明火,母爱是一生无法忘记的真爱。

记得小时候,懵懂的眼神凝望着划破天际的流星,小手硬拉着妈妈不停地问着什么;一次不幸地被老师留下写作业,让妈妈跑遍了整个村西头;耍赖地拳头弄哭了三个邻家女孩,妈妈被婶婶说的唯唯称喏;一次偶然的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妈妈一口气从家里跑到乡医院。

中学时离家很远,犹记得风雨交加中母亲给我送伞;大考时,母亲陪我一起熬夜备考;还记得一次母亲把我遗忘在家里的练习本送到了学校。

大学离家更远,更清晰的记得母亲送我走时的眼神,不停的询问者、嘱咐着;由于学业稍重,时常忘记给家里打电话,总能听到电话那旁母亲关心的询问。

母爱是世上最无私的真情,是你永远的依靠,此生的牵挂。母亲辛苦操劳一辈子,她包容了我们许多错误、多少缺点,而我们却在有意无意的伤害着她,从童年的依赖到青春的叛逆,天真烂漫的我们有时却把最爱我们的人给忽略了。学业、事业、家业无情的现实总能给我们找到搪塞的借口,而不平庸的我们这时却显得平庸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爱的伟大总会让我们感动的。瘦弱的双手不停地缝补着衣物,瘦小的身躯时常在风雨中晃动,到家时的嘘寒问暖,临行时的遥望驻足……

11.闪光的母爱散文 篇十一

母猪和猪儿分窝,家人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分开。当天半夜,母猪忍受不了奶憋和分离的痛苦,冲破门槛跑进猪儿所在的窝圈,这是爱的急于赠给。家猫幼小可爱,一天,禁不住她可爱小身子的诱惑,忍不住俯下身子抚摸了她。她刚是一惊,看我没恶意,顺从地任我抚摸。仅一次,默契般地,每次回家,总孩子似的叫着迎来,用她的身子在你腿上蹭来蹭去。急于要你的爱抚。我会爱惜地用手轻抚她细细的绒毛,她总会闭上眼睛,似乎在享受这一爱护似的,你的手想要停下来,她便渴求地叫着朝你手里钻,一副一刻也离不开你的抚爱的可怜神情,我在给予中感受到温热和对她更加的爱怜。

动物表现出的纯粹的爱与渴求常常在我心中激荡,并让我汗颜。智商最高的.人类,患得患失之时,早已习惯用外衣掩饰自己的喜怒,笑时心有时在哭,哭时有时心在笑。想要找个真心真意,互爱互依的爱侣,多少人一生徒留空。有幸遇到一个,又时时试探设防,怕虚情,怕受伤,怕得不偿失,往往两手空空。对于父母,总是一味地理所当然般地索取,给予仅是大海中的一滴,等到懂得珍惜时,父母已是将僵之年,或已安然,徒留缺憾。

每个人或许都不是慈善机关。但作为一个人,良知总或浅或深地永存着,你真心实意,换来的往往也是真心实意,即使虚心假意,也总会有几分真。除非他不是人。

电影或电视剧总会有类似的故事,有过作恶多端,终有一天悔悟念佛,或洗心革面,这难道不都是良心的召换和回归吗?乡村朴实的农民总爱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问心无愧,活得坦然,才能心安理得,睡得好,吃得踏实,不知不觉地得到人前人后的赞许,潜移默化地延年益寿,这是多少财富难以买到的呀!

我一直对“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存有余辜,总联想到刀光剑影,流血牺牲的场面,显得太过残酷,难道相互退让一步,少取一舀水,共同生存就不能吗?如果真的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双双赴难不是一场感天动地的悲壮?况且今天的我们能够有这一天的可能性已是微乎其微。

常也看到动人的一幕幕,公共汽车上青年人给老年人让座;放学路上,高年级学生帮助小学生过马路;好心司机把别人的遗忘物归还……小事见真情,每这时,总有春风拂面,阳光高照般地舒心。

12.初中散文诗教学“三部曲” 篇十二

然而, 很多教师在长期的散文诗教学中仍存有不少困惑。他们总说散文诗上不出味道, 因学生总喜欢叙事性比较强的文章, 所以散文诗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多教师仍以传统的串讲方式为主, 着重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分析讲解。有些教师虽然注意到了散文诗语言的独特性, 在教学中加强了对语言的品评, 但只停留在局部语句修辞手法运用的品析上。其实, 散文诗的教学, 我们可以从品味课文语言、解读课文意象、汲取精神营养这三个层级上展开。

一、品味课文语言

我们阅读一篇散文诗, 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它独特的语言魅力。在体会课文所营造的意境美、音韵美、情趣美的时候, 无不感受着散文诗与众不同的语言美。为此, 散文诗诗化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必定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

散文诗的语言是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是带有作者思想情感的鲜明的倾向性表达, 是作者内心世界或直白或曲折的体现。叶圣陶先生说:“作者的努力是从旨趣到符号, 读者的努力是从符号到旨趣, 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 那就只看到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 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由此看来, 品味语言文字要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来。

品味散文诗的语言文字, 是为感受其魅力, 进而领悟其内涵。当然, 在体验课文语言精美、用词精当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 也是在丰富学生对精彩词汇的积累, 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 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和洞察力。散文诗的语言文字教学, 无外乎两条途径:朗读法和品析法。

(一) 朗读法

朗读法是直接面对作者及文本的语言形式的实践活动, 是指导学生通过出声阅读以理解课文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 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吕淑湘、于漪等许多名家也都谈到了朗读的重要性。朱自清的《匆匆》这样写道:“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段文字乍一看上去, 除却语句的自由舒展没有任何的明显的音韵秩序, 只有在静心反复地吟诵中, 才可以感受到语段流动着的“匆匆”如行云流水般内在的音韵旋律, 体验到作者内心情绪的丝丝波动和时间的轻曼变化。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教师要让学生多读, 从读中品味语言的格调、情味, 从读中感悟课文的情感基调和抒情方式, 从读中领悟语言的内涵和内蕴。

如郭沫若的散文诗《雷电颂》的教学, 朗读尤为重要。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抒情独白, 句式整齐, 节奏和谐, 呈一泻千里之势, 有不可遏止的雄浑气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 劈开, 劈开, 劈开!”课文多处运用这样音韵洪亮、排比反复的短句, 节奏感强, 而且课文还成功运用了拟人呼告的直接抒情手法, 从语音的节奏、语气、声调来看, 朗读起来短促、高昂而宏亮, 传达出主人公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活动。教学中一定要调动学生最激越的情感, 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语言的沓复回环的重复美、抑扬起伏的音律美, 体会屈原的激烈之情。

朗读通过用声调、重音、停顿、语气、速度来传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应着重从这几方面对学生加强指导, 让学生知道朗读要如何随表达的需要而变化, 以便做到语音与文意相一致, 从而生动自然地读出蕴涵在散文诗中的感情。如朗读散文诗《雪》中江南雪的优美和朔方雪的壮美时, 处理应是不一样的。在朗读“江南的雪, 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语段时, 语音应该温婉柔和, 带着满心的喜悦和赞美, 语速轻快, 声调上扬, 分句内基本上不要做停顿处理。在朗读“晴天之下, 旋风忽来, 便蓬勃地奋飞,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旋转而且升腾……”这一语段时, 语气要刚劲、果决, 尤其要在“蓬勃地奋飞”“灿灿地生光”“旋转”“升腾”这些词语上要放慢语速, 加大力度, 尽量读出图景的壮美, 力求在声音中表现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形象。

(二) 品析法

这里的品析法, 指的是在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基础上做细部的品味和分析。抓住那些最能够体现课文语言特点的语言片段、修饰性词语、限制性词语、句式、修辞格等等进行品味和分析, 可以潜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及作品蕴涵的永恒的艺术魅力。

品析法主要针对的是词句的品味和分析。对词句的品析要注意从“三个角度”入手, 做到“四个联系”。“三个角度”是指内容角度 (体会词句的深刻含义, 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 探究蕴涵其中的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结构角度 (分析词句的表现形式, 揣摩词句的韵律节奏, 品析标点的妙用) 和艺术效果角度 (感情色彩, 词句的情味感) 。“四个联系”是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情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文中要体现的意象。

在鲁迅的《雪》的教学中, 有一教师放弃了惯有的教法, 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几对虚词以展现作品的细节之美, 于“词”的品味分析中开辟了一条绝妙的道路。比如课文第一段中的两个“还”, 一是“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二是“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有“还”无“还”, 情趣是大不一样的, 惊喜和快乐之情都体现在这两个“还”字中了, 作者对南国雪的“滋润美艳”的赞美之情是一展无遗。还有两个“也”, 一是“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让学生仔细体会体会, 就会发现“也”字后面藏着大人小孩同心协力的欢乐劲儿, 二是“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好一个“也”字, 含蓄又有力地传达了作者的怜惜之情。又如一个“终于”, “但他终于独自站着了”, 这和全文的“拍手、点头、嬉笑”相对比, 淡淡的愁绪也就表达出来了, 而它又和后文的“也褪尽”与过渡词“终于”相呼应, 作者的感情变化也就在文字之间淡淡地流动着了。

二、解读课文意象

袁行霈说:“语言是诗歌意象的物质外壳, 由语言分析深入一步就是意象的分析。散文诗的艺术不能停留在语言的表层上, 它的艺术奥妙, 从它的意象上可以得到不少。”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融合就形成了散文诗的意象, 由此看来, 我们要领悟作者的情感, 散文诗中意象的解读是不可少的。

散文诗中的意象类型有很多种, 如有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等。象征性意象是散文诗创作中应用最广泛的类型, 即诗人通过联想赋予意象象征含义以拓展意象的深度和广度, 增加意象的暗示性。如瞿秋白的《一种云》以“天地”比喻人, 影射与抨击黑暗的旧社会, 而“虹”则是象征革命根据地, “雷电”是象征人民的武装力量。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诗课文也是以象征性意象为主。在此, 笔者仅就象征性意象教学展开讨论。

在教学中, 学生一般能理解课文选用了什么意象, 但对意象的蕴涵把握不准。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意象来领悟其中的象征意义呢?

首先, 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列出诗人在此诗中选用的意象, 可能是单个意象, 也可能是多个意象, 如果是多个意象, 请学生考虑这些意象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哪个意象是本诗的中心意象。

其次, 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概括出所列意象的特征, 再启发学生思考意象的意蕴, 它或它们是否超越了它或它们本身, 是否于另外的意思有一种同构的对应关系, 如果是, 那学生必须通过联想和讨论, 把诗人更深层的含义一点点地探索出来。

在引导学生领悟意象的象征意义时, 有一点还是相当重要的, 那就是向学生介绍课文相关的时代背景。教材中所选的这些课文是作者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观察研究和剖析的产物, 其中包含着作者对这些生活的态度和评价。了解时代背景, 有利于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倾向, 有利于让学生读懂、读透意象中的思想感情以及情绪, 领悟其象征意义。

例如高尔基的《海燕》的教学, 《海燕》中有多个意象:海燕、海鸭、海鸥、企鹅。学生可以轻易指出海燕是本文的中心意象, 通过阅读, 还可以明确作者对不同意象的不同感情倾向。不同的意象作者给予其不同的特点, 海燕是海上的勇敢者, 无畏、坚强、乐观, 充满战斗精神;而海鸭、海鸥、企鹅则胆小、怯懦、蠢笨。基于教师讲述相关的创作背景, 学生就很容易抓住它们的特点, 从而领悟它们的象征意义:海燕象征俄国革命即将爆发时勇猛刚强、大智大勇的革命先驱者;海鸭、海鸥、企鹅则象征在革命风暴来临前害怕革命、反对革命的俄国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

三、汲取精神营养

意象问题解决了, 就得透过“象”看“情”, 捕捉作者的情感内涵, 深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有这么一个说法, 叫“由言立象, 由象而生情”。一个文学作品是不以“象”为指归的, 它的真正的目的在于“情”, 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感内涵, 意象的创造不过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而已。

真切捕捉散文诗的“情”是感悟性十分强的心理活动, 要深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师就得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挖掘出课文中的感情因素, 审察课文中的具体意象, 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让学生体悟其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还要让学生理性地审视自己是怎么被感动的。

当然, 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我们不可仅停留于对作者思想感情感受的层次上。新课标对文学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 “要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可见, 在散文诗教学中,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初中教材选进的散文诗, 有的是深入现实生活反映真诚与虚伪、善良与丑恶、崇高与卑劣, 有的表现刚毅与坚强的浩然之气, 有的抒发沉郁而细腻的敏锐的情怀。总体而言, 它们往往带有作者独特的精神魅力和价值取向。鲁迅的《雪》表现了作者追求独立和张扬的个性精神, 郭沫若的《雷电颂》积淀了作者热爱祖国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 巴金的《日》和《月》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信念和希望。所有的这些, 教师是不能撇开不谈的。

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开启学生的心扉, 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 让他们与作者的感情相通。还要引导学生跳出课文, 审视作品, 汲取精神养分, 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品味课文语言、解读课文意象、汲取精神营养这三个教学层级是相互递进的。散文诗的语言有着无比丰富的意蕴, 它创造了无比丰富的意象, 只有用心去感悟语言、穿透语言, 才能领会语言背后的意象, 进而穿透意象去领悟其背后的底蕴。同时, 我们的教学不能在感受作者的感情下就戛然而止, 我们必须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层的教育价值。所有的这些促成了以上的三个教学层级。

13.写母爱的散文 篇十三

它没有历史的动人心魄;它没有大海的惊波逆转;它只是像春雨,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 母爱就是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

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

母亲是最爱你的那个人,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是失败是的伴侣。

儿女一天天的长大,母亲却在一天天衰老,那额头上被岁月刻下的皱纹;那双鬓被岁月染色的白发;是最好的见证。韶华易逝,流年似水,那从指间溜走的岁月,却不能改变母亲对儿女的爱。当儿女灰心丧气时,想起母亲,就会意气风发;当儿女无依无靠时,想起母亲,就有了栖

息的家园;当儿女虚度年华时,想起母亲,就会豪情万丈。母亲是儿女的支撑柱。

在文学上以母爱为题,那么这文章定是文采飞扬,缠意绵绵;在音乐上以母爱为题,那么这歌曲定是温柔轻柔,含情脉脉。

高尔基曾说:世界上一切的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是母亲用爱来浇灌了那待开的花朵。所以世界上最美的呼唤便是“妈妈”。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来歌颂母爱。当孟郊游离在外时,母亲的笑容却令他魂牵梦萦,他时时刻刻在想念他的母亲。回想那时,母亲做在昏暗的油灯下,替他做新衣。母亲一丝不苟的缝着衣服,那针针线线是母亲的爱。这件衣服里包涵了母亲对儿子的不舍,当他穿上这件衣服的时候,心中是一阵酸楚,热泪盈眶,感慨万千,于是铸造了这篇《游子呤》: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4.母爱沉重的散文 篇十四

最近发现母亲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常年困扰的支气管炎好像也好了很多,精神状态和气色也好了,这是我很感欣慰的事情。但是,同时我也发现,母亲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多,头发也越来越稀疏开始泛白,步履也开始略显沉重蹒跚。而最让我看着心酸的,则是母亲嘴里的牙齿也是越来越少了,大牙基本没了,仅剩的几颗门牙还因为最近缝扣子咬线时被拉掉了一颗,每次看着她吃饭的样子,心里极为难受。勤劳、节俭的母亲总是想尽力不给儿子增加任何负担,任凭我一再劝说,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仍然坚持要耕种着一亩田、一亩地,还有三分亩菜地。一来老人家闲不住,二来知道儿子喜欢吃家乡的大米和新鲜蔬菜,只要是她能够做得到的,再辛苦再劳累也要为儿子的做点什么。

牙齿也是,我跟老人家说过好多回了,想带她去看看牙医,好好整理一下,能补的补,能镶的镶,可老人家就是不听,她舍不得花那钱。本来母亲就是吃素食的,牙齿功能再一丧失,能吃的东西就更少了,营养跟不上不说,胃的负担也会越来越重,不利健康。

这次国庆回家,母亲的一个举动更是让我感受伟大母爱的震撼。

刚到老家院门口,还没来得及进门,我照例欣然接受了母亲的邀请,参观母亲种植的稻田的长势情况——这是老人家引以自豪的杰作(要不就去参观她的菜地)。在母亲的带领下,来到了田边后,我发现田间垄道杂草丛生,几乎覆盖了整个垄道。于是我抢先走到了母亲前面,我担心垄道杂草之下会有坑洼容易崴脚,每走一步我都会使劲踩一下确认路况。

一边走,母亲一边给我介绍谷物的品种、长势特点,言语中对自己劳动成果是相当满意的。这时,脚下出现一截被水浅漫过的.路段,我正担心会打湿鞋子、母亲过去时会不会打滑,抬眼看了看有没其它垄道可走。犹豫之间,突然身后一个坚决的身影“蹭”地一下趟了过去。是母亲!随后母亲弯身在路边连扯了好几把草,迅速地帮我厚厚的铺垫在路上,确定水不会淹到我的鞋子,才告诉我说,“可以过来了”。

最近也听母亲说,现在坐车上下车的时候,挪动身子是越来越困难了,往往下个车子要费力老半天。

母亲很清楚,面对“大是大非”,以老人家的能力可能无力为我承担,但是在老人家力所能及的“小风小浪”面前,母亲是那么的一往无前!为了保护儿子,就算这样的小事,她也不愿意儿子去冒险。

15.初中母爱的散文 篇十五

一、问题的缘起

近期,我听了几节同课异构的《端午的鸭蛋》 (选自人教版),在这几堂课中我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像《端午的鸭蛋》这一类的散文如何教,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能发现一些策略。

二、问题的分析

(一)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了对文本的解读,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学什么,而很少关注让其怎样学。如果对学生回访,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或学到最多的是什么,相信大多学生会说,端午节有很多好玩的事情,高邮的鸭蛋又是如何的与众不同。但如果学完后,学生还知道了怎么分析文本,散文语言怎么赏析,怎么表达。那就学到了阅读分析的方法。

(二)在备课中,教师往往把散文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主题的挖掘与理解上

面对一篇作品我们都会不假思索的考虑:这篇散文要反映一个什么主题,并且希望能从作品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明确的回答出来。这种教学的惯性使教师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解读强加给学生,课堂上千方百计的让学生往自己预先设定的这种结论上靠拢。而忽略了散文这种文体独特的地方,散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作者独特的个性化的情思。

(三)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更为注重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少顾及学生的“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而学习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为学生之间的理解和感受在互相交流和促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递升和丰厚,如果教师的教学着眼点放在了“教的活动”,往往就忽视了学生活动的整体设计。

三、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学得更有效,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在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中曾提出一个教学的“模板”,比较明晰的体现了“学”的活动,我觉得用在散文的教学中同样适合,具体的策略和操作步骤如下:

(一)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目标,明了教学的终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篇文章的体式,是一篇带有回忆性质的文艺性散文,重点叙述了端午的一些民俗和家乡的鸭蛋,由此我们可以明了该课教学的一个“终点”:能够体认汪曾祺散文平淡有味的语言风格。

(二)根据学生学情,明确教学起点

在课前预习中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前测:①你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地方是哪些?②你自己读这篇文章有什么困难?③用一段话说说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学生对文章中感情把握的还是比较准确,但对于文章如此安排结构感到疑惑,对最后一段的作用难以体会,这些都是学生的阅读困难。而学生对于语言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比如标点的运用,通俗化语言的运用等。由此我们可以把作者独特的情感品味作为一个次要教学目标,而把学生感到困难的和感兴趣的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中间设计 2-3 个教学环节

主要就是组织学生较充分的进行“学的活动”,搭“台阶”意在说明教学流程是逐层深入的,必须是有梯度的,即学生的学习经验是逐渐丰厚的。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通篇朗读,并讨论全文写了哪些内容。朗读后让学生在全文筛选出端午各种风俗和活动,再让学生来说说这些事、物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哪个,最疑惑的地方在哪?由此来了解到文章的逻辑脉络,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第二个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品读和点评,来体认作者散文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在这一环节,先展示一段其他名人对于汪曾祺语言特点的介绍,由此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语言平淡而有味的特点,再让学生思考你觉得文中哪里的语言让你感觉“很有味”、很特别?

例1:“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个“吱”字,一个破折号就能写出高邮咸蛋的质细而油多的特点,声音的延长表现出油多并且在筷子的挤压下被迫出油的情形。

例2:“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杂夹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让学生读一读,读出语气和语调,其中蕴含的感情一目了然。

(四)考虑与教学相一致的课前预习以及相关后续活动的设计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写一写其他传统节日的民俗、食物或者你在节日里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等。

四、结语

该课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不仅要在“教”的方式、内容上着力,更要在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学习活动,让其通过学习能掌握一定的散文阅读方法,了解到散文阅读的独特之处:不仅要体味精准的语言表达,更要在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的基础上,琢磨出自己独特的情思。

摘要:散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以《端午的鸭蛋》为例,通过对几堂课的问题剖析来归纳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力求通过“依体式,定终点;缘学情,明起点;中间搭2-3个台阶”的教学策略,来探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散文教学的方法。

上一篇:楼房转让合同协议书下一篇:销售管理之锁定市场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