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史学习心得体会

2024-09-10

现代设计史学习心得体会(共12篇)

1.现代设计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世界现代设计史》学习心得

起初对这门理论课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就像上所有的大学公共课那样,睡觉、发呆、乏味。但是在谭魏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下,我顿时又对世界现代设计史有了几分油然而生的亲近感。通过这段时间对《世界现代设计史》系统的学习,我也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些关于设计方面的知识。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到来,全球化、工业化、标准化进程的加快,艺术设计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明创新大师刘东利先生说过:“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无论是杂志《木马》、《工作室》、《青年》、《风格》的创办,还是“世纪行会”、“艺术工作者行会”、“手工艺行会”的兴起,都见证了现代设计史从古至今蓬勃发展的变化。可以是一层不变的延续,也可以是在技术基础上的创新,但无一例外的宗旨都是为人们现代生活所服务而发展的。当老师提到我们学校的综合理工大楼所采用的建造就是中世纪的代表风格——哥特式,包含了古希腊的多力克、科林斯、爱奥尼克这三种柱式设计。每每经过那几座威严气派的建筑物时,对世界现代设计师们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不必说对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产生深远影响的拉斯金主张的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当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既强调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式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的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证据。也不必说莫里斯在实践中实现拉斯金设计思想的第一个人物,他反复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大众,希望振兴工艺美术的传统,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认为哥特式、中世纪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虽然工艺美术运动对于设计改革的贡献是重要的,它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的结合”的原则,反对“纯艺术”,强调“师承自然”,但是工艺美术运动也有其先天的局限性,它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随着新艺术运动的兴起,各个国家的新风格在欧洲流行,这其中个当然包括受到苏格兰“格拉斯哥学派”影响,带有理性成分的德国——青春风格,更接近于现代主义的维也纳——分离派以及美国建筑派——芝加哥流派的。说到这,不得不谈谈美国建筑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和弗兰克·L赖特,他们所设计的建筑已基本上脱离了欧洲传统建筑的模式,开始往现代建筑造型方向发展,为现代都市摩天大楼的建造提供了先例,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成为现代设计运动最有影响的信条之一。

有些人天生就是设计界的宠儿。无论是作为德国工业联盟先驱,现代设计之父的彼得·贝伦斯,还是作为俄国构成主义代表人物的李西斯基,他们对早期的设计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筑设计师柯布西埃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这句话很受非议,他发现了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即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这些特点资金仍被世人沿用。当然我最欣赏的要数美国的第一代设计师雷蒙德·罗维,在他的设计思想中充满了美国市场经济的商品味。他能够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市场的需求,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及时地为市场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通过他的设计,雷蒙德·罗维奠定了他在20世纪美国设计领域至高无上的地位。他是美国最成功的设计师,他的设计创造了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他的成功是美国梦的现实版本。

在经过了后现代思潮的洗礼后,设计的发展已渐趋于丰富和平缓,开始进入到一个多元化时代。在多元化的背景下,设计不再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原则,成了一个开放的、各种风格并存的、各种学科交汇融合的学科。设计已经被理解为一项系统的工程,而不再是设计师单独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工程师、环境工程师、环保专家,甚至是社会学家和美学家的共同参与。有关设计风格的争议似乎也随着一个世纪的过去而结束了,人们对设计的认识已经更多的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消费者,大家都把生活在一个更健康、更安全、更舒适的环境里作为共同努力的目标。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信息化社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设计的形式和内涵都在发生变化。在提倡多元化的今天,设计在体现高新技术、提供良好功能的同时还充当着表现民族传统、人文特点、个性特点的多重角色。

在信息时代,设计已经成为连接技术和人文文化的桥梁,抒情特点和诗意情感的表达成为优秀设计作品的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设计已不再满足某种功能的理性工具,设计师开始在产品中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丹尼认为“设计应该是被认为是一个技术的或艺术的活动,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活动”。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消费者,都应该理解时代的变化和新时代的特点对设计产生的变化和提出的新要求,把设计看成是理解我们时代的一部分,也把设计看做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设计是我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它的表面,不是肤浅和简单的理解它们的形式,而是要深刻的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时代和文化信息。对于设计师来说,尤其不要盲目的信奉什么主义,简单的复制和模仿一些风格造型,而是要把为大众创造一个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学识和才能设计出品质优良的设计。

2.现代设计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西方现代设计史,中国设计史,设计规律探索

一、西方现代设计史中流派产生的主要原因

现代设计流派风格不断变化和发展与许多因素有关, 比如社会背景、相关流派思想影响、设计人员等因素, 最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背景, 分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

(一) 经济的影响。18世纪工业革命推动着现代设计, 而工业革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比如英国, 工业革命的起始国, 由于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化, 所以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强国, 最先开始工艺美术运动。

(二) 政治的影响。政治影响设计的例子在家具设计上体现的比较明显。如新古典时期的设计, 其设计风格为了体现君王的权威, 设计都相对繁琐复杂些。除此外, 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和日本, 其设计都是政府扶持发展。

二、西方设计史主要流派发展的线索解析 (时间)

按时间为线索详细概括

三、西方相关流派发展的影响 (联系)

首先, 艺术流派的风格影响到艺术设计产品的外观。比如新古典主义与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品之间就具有明显的形式上的相似性。再有美国的流线型设计和商业性设计都是形式上的设计, 表现在产品上都是形式第一, 功能第二。其次, 艺术流派的主张和观念成为指导艺术设计的原则。艺术史上许多艺术流派在形式方面并没有统一或稳定的风格, 将它们定为一类往往是因为有共同的主张。比如荷兰风格派和构成主义设计师都不约而同地找到了现代设计的形体特征——理性的几何形式, 这种实用产品的设计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

四、总结与思考

了解西方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学习其设计的经验和理论, 以便“西为中用”。同时, 探讨中国传统设计的发展演变, 总结其得失, 由“借古思今”来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发展适合中国的设计之路。

(一) 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状况 (按时间) 。中国设计历史悠久, 其内容博大精深, 涵盖面广。根据设计风格主要分四个阶段:1. 秦以前的艺术 (距今约7000年) 。这时期的艺术设计有比较鲜明的宗教性、政治性和象征性;2. 秦汉艺术 (公前221- 公元220年) , 秦汉时期作品围绕美化生活的目标从事艺术创作, 构思非常巧妙;3. 魏晋以后的艺术 (公元3世纪 -1840年) 。魏晋期间艺术风格呈现不断强化和丰富的趋势, 形成具体的画论和乐论;4. 近现代艺术 (1840年 - 改革开放) , 由于闭关锁国政策, 这段时间中国的艺术可谓是完全滞后。

(二) 联系西方现代设计史进行中国设计史规律思考

1. 设计的目标——造物宜人。英国工业设计和工业协会在1935年阐述纲领时说:“艺术设计和工业协会的主要原则和主要关注是符合功用。”而中国传统设计, 同样是以生产为人所用的产品为主要目的。虽然在中国的历史上, 出现过宗教祭祀造物时期, 但生产为人所用的器物一直是主流, 其它目的的设计为支流。

2. 设计的特色——天工意匠。中国传统设计将自然因素和人的创意、巧思融合发挥到极致。古代陶器、漆器、瓷器和明代家具等都是不同时期自然因素和人的创造思维的代表设计。但是中国的设计技巧, 在古时候传男不传女而阻碍了技术的发展。所以, 在设计发展的今天, 天时地利人和的特色精神对于现代设计仍有意义。

3. 设计的文化特征——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的文人将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提高了较高的层面。像宋代瓷器、明式家具集中体现了文人的特征和意蕴。这里值得提到的是, 中国古代也有宫廷文化, 其产品设计上和西方新古典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造物功能上, 满足豪华生活需要外, 产品突出等级, 身份, 地位;在装饰上, 突出错彩镂金之美;在工艺上, 也是以豪华刻雕为主。

4. 设计的科技特征——科学设计。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而且制瓷技术直到18世界中期还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从明末开始, 中国的科学开始落后于西方。随着西方近代科技和工业革命的兴起, 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很快步入机器化的大生产时期, 而中国闭关锁国, 所以中国现代设计落后西方是必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张婷.西方现代设计史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J].山西建筑, 2007 (28) .

[3]钱凤根.世界设计史的中国设计史板块构建[J].装饰, 2008 (06) .

3.现代设计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摘要】随着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加强,学习环境逐渐丰富,使得教学成为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将这个过程单一化或简单化的倾向都是错误的。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既可以通过基于网络的课堂进行教,又可以课后完成备课、答疑等教学活动。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可以自主在线学习、在线做作业、讨论协作、在线答疑等学习活动。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教学体系 构建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17-01

一、背景与意义

2016 年10月12日“2016年新疆混合式共享课程研讨会”在新疆农业大学顺利召开,来自疆内高校近200人参加了研讨会。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刘政江率队参会,并应邀在会上做了《石河子大学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大会报告,分享了石河子大学教学信息化探索的历程。自治区教育厅巡视员王长新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新疆高校存在着引入高层次人才困难和优质师资流失的问题,网上共享课程或许是一个较好的解决途径,在线教育绝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不单是技术的应用,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蜕变,理念的转变才是关键。

二、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

1.主要思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是把网络化学习的优势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主要措施及经验:

(1)教学准备环节。网络资源建设的3个板块:①构建网络平台。首先建立起教学资源库,将教学内容碎片化,以知识单元为单位,将PPT、视频等上传构建起网络平台的素材资源库。其次设计教学网络平台的结构框架。教学过程框架设计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跟踪服务等环节。每个环节设计为一个模板,每个模板要实现网上教学互动与学员互动。最后,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源服务网络的技术支持,使学员可在家中、休闲场所等场所都可以随时登录资源服务平台开展自主学习。②建立学习内容技术支持。网络学习的一大弊端是师生之间缺乏交互与沟通,学生面对枯燥的课本内容,会产生焦躁、乏味的心理。针对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形式进行创新。③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了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中迅速定位,可以通过跟踪学习者平时网上学习行为,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等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包”,使学生有针对性、多方面地进行学习。

(2)网络教学。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在教学资源平台上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形式包括课程视频库、PPT 课件、测试题库、网上教学辅导、在线评价等。

(3)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环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通过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作品展示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4)实践活动。在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创新实践的内容,将世界设计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将传统设计理论与现代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运用创新理论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5)总结性考核评价。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价分为线上与线下考核。线上考核包括网络教学中的测试题库、网上讨论的表现等,课堂小组讨论表现等。这些数据都会在网络平台上记录,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随时了解教学和学习的情况,为之后的教与学提供参考。线下考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考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以修正、修改后来的教学活动而形成的评价。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是线上与线下成绩之和。

三、主要经验及改革思路

1.教学资源的充分使用。教学资源的使用指教师和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他课件演示工具等,为保证教学效率奠定基础。2.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在线教学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通过在课堂上讨论热门议题,鼓励学生持续在网络上参与和讨论,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等都有重要的意义。3.课程内容重点与难点讲授。4.课堂讨论、交流、答疑。课堂讨论可以是在线讨论的起始,也可以是在线讨论的延续和深化。5.课堂小组协作研究课题并汇报。在网络和课堂上配合进行,在网络上主要是进行讨论、信息检索和处理、过程信息记录和评价,在课堂中则主要是组织小组汇报,在汇报过程中与教师深入交流和讨论得到适当的点拨。6.课堂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本课时的教学计划,或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4.世界现代设计史,总结 篇四

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求新的样式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流线型风格 美20世纪30—40年代

原是指空气动力学上的一个名词,后用来指那种表面光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外形能够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呈现出一种流线型,在运动中能够得到更大的速度。

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可持续设计 :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活动,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以在思考的设计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低碳设计:是指能够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效果的设计构成主义

空间:在深度上由内向外塑造而不是用体积由外向内塑造。造型:应注重立体结构、具有形体的材料,每一根线条都应表现事物的内在力量,同时,应把时间作为一个重要要素引入造型之中样式设计(美)不断改变风格,强调美学外观解构主义:重视个体本身,反对总体统一伯纳德.屈米——巴黎维特公园 美国当代设计特点:

1.主张多元化,反对设计上单一风格的垄断 2.幽默性 3.高度民主性 4.高度商业化 波普风格 起源于英国 60年代

1.含义:具有反叛传统的意义,反对现代主义风格

2.在英国产生波普原因:50年代由于政策失误,造成设计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几乎完全失去了19世纪中期发起“工艺美术”运动时的那种先驱的地位和作用 3.实质:反对1920年以来包豪斯为中心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

思想根源:青少年对物质的崇拜,流行音乐等的心理需求,可概括为美国的大众文化 风格派

风格派运动1928 杜斯伯格 代表作:里特维特的红蓝椅和什罗德房子,蒙德里安20年代画的非对称的绘画 特征: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⒉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或者元素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是,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⒊对于非对称性的深入研究于运用。⒋非常特别地反复运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高科技风格

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点,到了70年代以后,一些设计师和建筑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尖端技术不断进入人类生活空间,应当树立一种与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于是出现了所谓的高科技风格。高科技风格首先从建筑设计开始,在工业产品设计中,高科技风格派喜欢用最新材料,尤其是高强钢,硬铝或合金材料以夸张、暴露的手法塑造产品形象,常常将产品内部部件、机械组织暴露出来,有时又将复杂部件涂上鲜明色彩,以表现高科技时代的“机械美”“时代美”“精确美”。

实质: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因素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形成一种符号效果,赋予工业结构、机械部件一种新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代表作:诺尔曼·弗斯特—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詹姆斯·斯特林—斯图加特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贡献

他对于机械的肯定,对设计原则理论,以及他的设计实践,都使他成为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不仅仅是比利时现代设计的奠基人,也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先驱之一。

他提出:1.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能够真正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质,提出设计中功能第一的原则。2.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反对漠视功能的纯装饰主义和纯艺术主义,他应该可以被称为包豪斯的最早创始人之一,是德国设计协会—工业同盟的创世人之一。3.他提出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严格准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晰,这三个设计的基本原则,以期达到工业与艺术结合的最高目标。工业设计的作用

1.工业设计可以作为企业在决定生产的产品类型,可以开拓的新产品线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因此,工业设计是企业在拟定市场政策时的重要协助手段。

2.工业设计可以通过使工业产品对顾客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来刺激市场容量,开发潜在市场。也就是说,工业设计可以创造新的市场机会。设计师地位

解决的是产品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四个因素,及产品组合,价格组合,促销组合,销售渠道组合中产品组合的主要组成部分。

设计师与工程师的区别:主要在于:工程解决产品的具体部件与部件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工业设计师解决的是产品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设计是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包括技术的,心理的,人体工程学的,市场的各个方面,通过产品来为消费者提供尽量完美的服务。现代主义设计四位奠基人

沃尔特·格罗佩斯(德)包豪斯第一任校长 代表作品:1911年的格斯鞋楦厂房设计 包豪斯第一人校长 可以概括为三个时期

1.战前:他迷恋机械,认为机械能够为人类造福,具有勒.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立场。2.战争期间:目睹战争机械的残忍和可怕,那种对于机械的迷恋在战后立即消失。

3.战后:明显转向同情左翼运动,成为一个具有强烈和鲜明左倾思想,具有(非政治化)社会主义立场的新人。

米斯.凡德罗(德)少即是多,少则多精简就是完美

代表作: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巴塞罗那椅、西格莱姆大厦,芝加哥的湖滨公寓

包豪斯第三任校长,没有任何政治主张 他的设计基本不重视理论,特别是社会理论的背景,他完全是从技术层面来看设计的。

代表作品: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椅,范斯沃斯住宅 勒.科布西耶(瑞士)

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 机器美学:求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产生标准化的模式,其视觉表现一般是以简单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的强调直线、空间、比例、体积等要素,抛弃一切附加装饰

代表作: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朗香教堂 弗兰克·赖特(美)

代表作品:流水别墅、“靴子腿”屋子 主张把环境因素融入到建筑中去以及强调现代材料、新技术 他提出有机建筑的六个原则: 1.简练应该是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2.建筑设计应该风格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3.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

4.建筑的颜色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从环境中采取建筑色彩因素 5.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

6.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现代主义设计之后的风格--走向多元化 a后现代风格=反现代主义风格

代表作:穆尔——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孟菲斯集团——家居设计

b解构主义、c高科技风格、d绿色设计、e可持续设计、f低碳设计 美国工业设计的奠基人 雷蒙.罗维(法)

设计原则: 1.简练 2.易维修和保养 3.典雅美观4.使用方便5.经济的6.耐用的7.产品设计通过产品形状表达其使用功能世界

代表作品:“灰狗“巴士 可口可乐的瓶子等

沃尔特·提格 班腾相机 个人特点与技术人员密切合作 包豪斯 成立于1919年关闭于1933年

1928年格罗佩斯辞职,同年汉斯·迈耶任第二任校长,1930年米斯·凡德洛任第三任校长,1931年迪索校舍遭关闭,1933年迁到柏林的包豪斯在希特勒上台彻底关闭 魏玛——格罗佩斯——“理想主义”1919-1928 早期包豪斯强调手工业,艰难

战前:迷恋机械,非政治化人物 战后:反感机械,左倾思想 代表作品:1911年的格斯鞋楦厂房设计

1923年:第一次包豪斯学生的公开作品展览名称为“艺术与设计,一个新的统一”具有比较大的影响。迪索——汉斯.迈耶——“共产主义”1928-1930 1.新含义:包豪斯新校舍 整个建筑成为20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最佳杰作,同样具有高等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特点

2.赫伯特:字体的改变

汉斯.迈耶:他积极参与过柏林的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组织,并且参与德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左倾思想严重。柏林——米斯.凡德罗——“实用主义”1930-1933 整改学校:学生必须重新注册,教学体系缩小,成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以建筑为核心的立场,始终贯穿在米斯的3年校长任期中形式和功能主义同等注重 1931年,纳粹认为学校宣传国际主义(共产主义)包豪斯的影响

1.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使视觉教育第一次比较牢固的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2.开始了采用现代材料的、以批量生产为目地的、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3.平面设计的功能化探索和现代主义设计面貌的教育,也依然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主要的和重要的根源4.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5.建立与企业界、工业界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第一章。包豪斯的长远思想影响

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把观念为中心的设计体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比较完整地奠定起来,与美国为中心的仅仅重视改变外型、强调商业效益的所谓“改型设计”对立。新教员的组成:

1.约翰.伊顿(瑞士人)积极影响:促进教学发展 消极>积极 消极影响:浓烈的宗教信仰使得其干预教学的发展

强调对色彩、材料、肌理深入的了解

2.杰哈特.马科斯(版画)(雕塑)主要教学期间陶瓷方面他是德国工业同盟的成员之一

3.里昂.费宁格(版画家)绘画具有强烈的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绘画具有强烈的立体主义表现主义、黑白分明、线条刚毅、形式感强 4.瓦西里康定斯基提出未来的艺术一定是多种媒介的综合,不会是单一媒体的表现 5.保罗。克利 杜斯柏格主张理性表现,主张严格的结构秩序。明确放弃战后初期他的乌托邦思想和手工艺倾向,明确地提出应该从工业化的立场来建立教学体系。实验性的教学必须为实际的设计目标服务,而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无痛呻吟,或者个人探索。他要求学院的体系立即进行改革,以理性的秩序的方式取代从前的个人表现的方式

7.莫霍里·纳吉:相信简单结构的力量,追求较抽象的效果

日本设计

1.借鉴+自身消化

5.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总结 篇五

一、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风格、意义及其影响

二、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与“水晶宫”

三、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

一、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概念、意义及其影响

1、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设计产品的工业化批量生产,造成了设计水准的下降,设计上艺术与技术分离的局面。这场运动的契机是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运动的主要奠基人是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这场运动的风格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2、“工艺美术”运动风格

(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功能。

(三)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

(四)主张诚实的、诚恳的设计,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

3、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及其影响

(一)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开始,范围扩展到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其设计风格涉及到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品设计等方方面面。

(二)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情调协作精神,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工艺美术运动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使它不可能成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同时,它又过分注重装饰,增加了生产费用,使它的设计不可能真正为平民大众所享有。因此,它只是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三)工艺美术运动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设计改良运动,成为西方现代设计艺术蓬勃发展的良好开端。在“工艺美术运动”感召下,欧洲大陆终于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设计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

二、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与“水晶宫”1.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英国伦敦1851年举行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会上展示的工业产品外形相当粗陋,显示了机械化工业生产的弊端及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从反面刺激了现代工业设计思想的出现。“水晶宫”是1851年世博会的展厅建筑,由英国建筑师约瑟夫·伯克斯顿(Joseph Paxton)设计。它是一座用钢铁和玻璃建造的圆拱形大厦,材料特殊,造型奇特,采光良好,在博览会上深受各国来宾赞赏,会后被完整的拆迁到赛登汉(Sydensam,伦敦南部),1936年毁于大火。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开创了钢铁和玻璃两种新材料的应用。1.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的设计思想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著名的设计改革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①希望重新振兴工艺美术的民族传统,反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中世纪的、哥特式的、自然主义风格。②进一步提出设计的民主思想,主张设计为大众服务,提倡中世纪行会的协作精神。③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否定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希望回到中世纪设计讲究手工艺精湛的局面。④开设了世界第一家设计事务所,通过自己的设计实践,促进了英国和世界的设计发展。风格 清新自然,简洁,以功能为主。3.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的代表作品——“红屋”

一、“新艺术 概念1.新艺术运动是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时间大约在1895—1910年,长达10余年,涉及欧美十余个国家,后来逐步被“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所取代。它是设计上一次非常重要、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形式主义运动。2.新艺术运动设计范围十分广泛,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绘画,在现代设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20世纪初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3.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等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也是对工业化风格的一种强烈反应,重视传统手工艺,放弃传统装饰风格,从自然中寻找灵感,获得装饰动机。4.新艺术运动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多用曲线和有机形态。5.新艺术运动首先在法国发展起来,这与法国家具设计家萨穆尔·宾在1895年开办的设计事务所的名字——“新艺术之家”有关,评论家取其中的“新艺术”为名来称呼这个席卷欧美的设计运动。6.新艺术运动影响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五国、中欧及俄罗斯和美国。在各国产生的背景相似,但各个地方的风格和名称却不尽相同,在奥地利为“分离派”,德国叫“青年风格”等。

(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及其影响1.虽然“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在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这点上,所有卷入这个设计运动的国家都是相同的,它的装饰性的、手工艺的方法依然是陈旧的。2.它所采用的方式,比如装饰、自然主义的风格等等,使这场运动依然是为豪华、奢侈的设计服务的,是为少数权贵服务的。3.对于曲线的重视和强调,使这场运动具有强烈的平面特征,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东方艺术影响痕迹,特别是日本的浮世绘风格的痕迹。这场运动风格细腻,装饰性强,因此常常被成为女性风格。4.“新艺术”运动是世纪之交的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它承继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和设计探索,希望在设计矫揉造作风气泛滥的时期、在工业化风格浮现的时期,重新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复兴设计的优秀传统。5.这场运动处在两个时代的交叉时期,旧的、手工艺时代接近尾声,新的时代、工业化的、现代化的时代即将出现,因此从意识形态上看,它的兴起预示了旧时代的接近结束和一个新的时代——现代主义时代的即将来临。它是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的过渡阶段。

二、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和安东尼·高蒂的贡献1.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是最为极端、最具有宗教气氛的,最著名的设计代表人物是建筑家安东尼·高蒂。他的风格具有有机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不少装饰图案都有强烈的象征2.安东尼·高蒂的设计作品(1)文森公寓(2)居里公园(3)巴特罗公寓(4)米拉公寓(5)高蒂最重要的作品是“圣家族大教堂”——他为之投入了43年之久,并且至今仍然没有完成三、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和察尔斯·马金托什以及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 1.格拉斯哥设计风格形成,主要奠基人有察尔斯·马金托什、赫伯特·马克奈、麦当那姐妹,他们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主要首脑人物是察尔斯·马金托什,他们的风格注重各种植物纹样的装饰。2.察尔斯·马金托什的设计风格和代表作品(1)设计风格主张直线、主张简单几何造型,主张黑白色等中性色计划。他的探索为机械化、批量化、工业化的形式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马金托什是一个联系“新艺术”运动之类的手工艺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关键过渡性人物。(2)代表作品高背椅子

四、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1.奥地利“分离派”运动和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都是从“新艺术”运动中发展出来的设计运动,但是这两个运动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性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从简单的几何造型,从直线的运用上寻找新的设计发展方向,因此它们应该被视为界于“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的设计运动。1.装饰艺术运动的背景 20世纪初,在大工业迅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的形式下,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了解到适应时代的必然性,他们不再回避机械形式,也不回避新材料(如钢铁、玻璃等),采用大量新的装饰动机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华贵,力求在维护机械化生产的前提下,使工业产品更加美化。这场新的设计探索活动被称为“装饰艺术”运动。2.“装饰艺术”运动风格(1)注重材料的质感和光泽(2)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3)色彩设计中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造成强烈、华美的视觉印象。

二、“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异同(1)形式特征上的“同”:时间上都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都肯定机械化生产,采用新材料、新技术;都在设计中注重简单几何外形的运用(2)意识形态上的“异”:装饰艺术运动发轫于法国,强调装饰,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为权贵的设计,其对象是资产阶级;“现代主义”运动发轫于德国,否定装饰,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它是左倾的、小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

一、现代主义设计概念、思想特征、设计风格1.现代主义设计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二战以后美国的发展,最后影响到世界各国。它是20世纪设计的核心,不但深刻影响到20世纪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同时对整个世纪的各种艺术、设计活动都有决定性的冲击作用。对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设计运动,包括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等的了解都应建立在对现代主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2.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特点:(1)民主主义 主张设计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希望通过设计来改变社会的状况。(2)精英主义不是为精英服务的,但却是强调精英领导的新精英主义。(3)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 现代主义在共产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大起大落的动荡时期,希望通过设计建立良好社会,改变大众生活,所以他们的设计探索具有强烈的知识分子理想主义成分和乌托邦主义成分。3.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点(1)功能主义特征(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3)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4)注重设计的实用、经济性目的 1.勒·科布西耶——马赛公寓、朗香教堂2.沃尔特·格洛佩斯——包豪斯校舍、法古斯鞋楦工厂3.密斯·凡德罗——西格莱姆大厦、巴塞罗那椅子4.佛兰克·赖特——流水别墅

三、德国工业同盟和现代设计运动1.德国工业同盟成立1907年,穆特休斯、贝伦斯等人成立了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国工业同盟。这个组织的形成,标志着德国现代主义的发轫。2.德国工业同盟的宗旨(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3)强调走非官方的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6)主张标准化的批量化

(一)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定义 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于20世纪初期年代。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注重简单几何结构。

(二)构成主义的代表设计师及其作品 1.埃尔·李西斯基——海报,《红契子攻打白色》2.塔特林——第三国际塔 塔特林在1919-1920年完成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是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作

(一)风格派简介 “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和设计家建筑师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组成的松散设计团体,其中主要的促进者和组织者是凡·杜斯伯格,维系这个组织的中心是《风格》杂志,其主编也是凡·杜斯伯格。

(二)风格派设计特点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和绘画等的特征完全拨除,变成最基本的几何元素单体2.把这些几何单体重新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在新的结构组织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可3.注重非对称式的研究和运用4.特别注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三)风格派的思想主张1.坚持艺术、建筑、设计的社会作用,努力将它们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2.认为普遍化和特殊化,机体和个人之间有一种平衡,强调联合基础上的个人发展3.对于改变机械主义、新技术风格含有一种浪漫的、理想主义的乌托邦精神4.坚信艺术与设计具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具有改变个人生活和生活方式的力量

(四)风格派的设计代表作品1.盖里·里特维特的红蓝椅子2.蒙德里安的非对称式绘画3.凡·杜斯伯格轴线确定式建筑预想图!包 豪 斯

一、包豪斯成立1919年4月,包豪斯(Bauhaus)成立,沃尔特·格洛佩斯出任第一任校长。包豪斯专门培养新型工业日用品和建筑设计人才。1933年停办。

二、包豪斯的变迁(1)第一个校址在魏玛(1919——1924),校长格罗皮厄斯1919-1928(理想主义),1928离开包豪斯(2)第二个校址在迪索(1925——1932),1928年汉斯·迈耶1928-1930(共产主义)任校长(1927年,建筑系开始招生,汉斯·迈耶主持这个系的工作)(3)第三个校址在柏林(1932——1933),校长密斯·凡·德罗1930-1933(实用主义)(4)1933年,希特勒上台,包豪斯被迫封闭

三、包豪斯的设计风格(1)注重满足实用要求(2)注重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和,提倡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向抽象派绘画和雕刻艺术学习。(4)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5)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6.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资料 篇六

新艺术与工艺美术相同点:1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2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3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4也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构思,比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5也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不同:英国和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充分运用了植物,昆虫,女人体和象征主义;把感性因素引入了设计,并经常运用明显的性感形象

新艺术运动派别B直线派;主张—与机械生产相适应的简洁直线几何形态。代表—英国格拉斯哥学派,维也纳分离派。特点—直线为主,形态,色彩简洁

吉玛德;代表作;巴黎地下铁道系统的一系列入口

乔尔斯,查尔特-现代招贴广告之父设计成就-图形,招贴设计特征-罗可可线条,亮色块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曲线派)代表人物:亨利,凡德,威尔德维克多,霍塔 :设计-建筑及室内设计设计特征-注重植物的“鞭绳”装饰 暴露式钢铁结构和玻璃面,设计以曲线为主,装饰上保持了功能与装饰的关系,他也是最早把钢铁与玻璃引入住宅装饰的设计师之一,塔塞尔公寓巅峰之作 霍塔旅馆

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具有相当的民主色彩,要求艺术与设计为广大民众服务。塔赛勒饭店1892-1893

西班牙新艺术运动(曲线派)安东尼,高迪设计风格 仿生,哥特式,曲线风格,其幻彩绘瓷砖+混凝土 设计理念:每一个独立的建筑元素都可以更符合逻辑,更有表情,更丰满,更有装饰效果,并少一点平庸

巴特罗公寓1904-1906古尔公园1900米拉公寓1906-1910有机形态波浪线,是新艺术运动有机形态,曲线风格发展到极端的代表圣家族教堂1882至今

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直线派)马金托什、马克奈、麦当娜姐妹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

主张直线,简单的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中性色彩计划,和新艺术运动的设计主张相反 为机械化、批量化形式奠定了可能的基础,这种探索在德国青年风格和奥地利分离派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麦金托什 英国建筑设计师,他发掘他称之为“旧的精神”而设计出具有新风格独特的建筑受日本浮世绘 工艺美术 新艺术运动 现代主义前奏影响是工艺美术时期与现代主义时期重要环节式人物

德国工业同盟组织与设计主张

1创建背景:穆特修斯是德国工业同盟的开创者,他通过对英国设计发展状况的考察,发现工艺美术运动存在对工业化否定的局限性.认为机械化与新技术是提高德国设计的前提,宣传功能主义设计原则,并提出对传统的美术教育进行彻底改革

2德国工业同盟和现代设计运动的发生:

A德国工业现状和设计的落后。引起德国政府的重视,并进行改革

1886年戴慕尔发明了四轮汽车,和卡尔。本茨合作成立了本茨汽车公司,是“奔驰”的汽车缘起

但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设计存在外观设计丑陋的问题1896年,举办博览会,众多工业品五花八门,导致“青年风格”

威尔德

现代主义的定义:实质上是相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

广义:各种文学、艺术流派的总称。19世纪80—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反传统的美学、文学思潮,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狭义:20世纪初到二战之间取代象征主义而出现的几个特定文学艺术流派,如表现主义(对普遍的人性的宣扬)、构成主义等。

现代主义的形式特征:宗旨,面向大众的设计、理性

1突出的功能主义特征,讲究设计的科学性。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摒弃装饰来降低成本为大众服务。3在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强调整体设计,提出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规划4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经济问题,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优点:使产品生产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缺点:存在造型单一化倾向。

米斯凡德罗

1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提出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理论2少就是多3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一副主任 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校长 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建筑系主任 5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巴塞罗那椅 威森霍夫椅

勒·柯布西耶 创办综合性杂志《新精神》《走向新建筑》·机器美学-住房是居住的机器《朗香教堂》

最早的工业设计师彼得·贝伦斯 代表作:德国通用电气公司

俄国构成主义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构成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所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最早在1913年就随着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而在俄国产生了.设计主张: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设计原则:构成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技术性、肌理性、构成.其中,技术性代表了社会实用性的运用;肌理代表了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了解和认识;构成象征了组织视觉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

构成主义风格来源

1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 毕加索 对构影响:雕塑领域,艺术的重点是空间里的动感,而不是量

感;对材料的重新组合.2速度之美的展现-未来主义 影响 抽象的,动感的表现形式

3至上派 吗列维奇

构成主义代表人物李西斯基:板式设计 招贴 1919《用红色楔形打败白色》

弗拉基米尔 ·塔特林:雕塑 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 ‘绘画浮雕’ 《第三国际纪念碑 》 第八届苏维埃代表大会展出 未建成佩夫斯纳 罗钦柯 司登伯兄弟

荷兰风格派强调艺术表现的纯粹性,用纯原色、简单的纵横交错的几何空间交错形成新的设计和艺术风格

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师,建筑家在1917-1928之间组织的松散集体,最主要的促进者及组织者:杜斯·伯格.这个集体的的中心是《风格》,是杜斯伯格设计的.主张:以数学式达到艺术的抽象简化.设计元素:直线、矩形、方块(斜线构图原理)

《海堤与海·构成十号》荷兰奥杜罗1915

《红黄蓝的构成》45乘45厘米苏黎世私人收藏1932

里特维德设计作品:功能性的建筑和家具 设计元素:简洁的基本形式、三原色代表作:什罗特住宅 红蓝椅

代表人物特奥·凡·杜斯伯格皮耶特·蒙德里安格里特·利特维尔德

包豪斯的出现对现代设计艺术理论,现代主义涉及教育和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919-1933

产生背景

1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的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

2大工业的发展急需建立新型的设计艺术教育机构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面临重建的任务

三次迁址

魏玛时期1919-1925 创业时期 格洛佩斯

迪索或者德绍时期1925-1932 成熟时期 汉斯·迈耶

柏林时期1933 最后岁月 米斯·凡·德·罗

柏林时期的包豪斯包豪斯的最后阶段 第三任校长:密斯,凡,德罗

迈耶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密斯,凡,德罗继任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占据德绍后,被迫迁往柏林,包豪斯被迫关闭。教育体制” 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制.教学模式形式导师+工作指导教授

工艺导师:工艺,技术,材料。

形式导师:绘画,色彩,创造。

教学计划分三个阶段 见笔记

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局限

1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形式机械,呆板。2包豪斯手平击旧的艺术形式,排斥各名族的历史,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3产品设计还停步在传统产品设计,对富含技术的现代汽车,家电等相关设计的产品少有探究。

4未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直接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

念趋向抽象的美学追求,很少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影响见笔记”

环境保护与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未出现的一股设计潮流.强调生产与消费需要一种对环境影响最小的设计,绿色设计实际上是一般工作方法的调整,是一种设计策略的大变动,一种关系到人类社会的今天与未来的文化反省

绿色设计的目的,是要克服传统的产业设计与产品设计的不足,使所创造的产品既能满足传统产品的要求,又能满足适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要求

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减轻由于人类的消费而给环境增加的生态负荷.为此提出了三个RE原则-REDUCE减少,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即”少量化,再利用,资源再生”的物尽其能三原则

装饰艺术与现代主义的系与区别

联系:与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和发展受现代主义运动影响很大(材料使用,设计形式)

装饰艺术在美国的表现

背景装饰艺术风格迎合了一战后美国新兴富裕阶层的口味

特征 外来文化和新兴文化得到充分发展,本土的设计风格急需设计艺术理念的支撑。1 建筑设计克莱斯勒大厦(威廉·凡·阿伦)

2芝加哥学派产生背景美国伊利诺伊州城市芝加哥早期的房屋是用木结构搭建起来的,很容易着火。1871大火袭击 把市区8平方千米统统烧毁,伤亡惨重,这就是。。

流线型设计风格是美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以圆滑流畅的流线体为主要形式。最初主要运用在汽车 火车 交通工具上,后来广泛流行,几乎波及到所有的产品外形。

有计划废止的内容

是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在其公司的巨大贡献,创造了汽车设计的新模式。其主张为:在设计新汽车式样之时,必须有计划的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的更换部分设计,基本形成一种制度,使汽车式样最少每2年有一次小的变化,没3到4年有一次大的变化,造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

雷蒙德·罗维设计原则:高度商业化,实用主义简练,容易维护和保养,方便使用,雅典,美观大方,经济,耐用,功能完善

设计哲学 市场需要,个人喜好

设计方式:非革命的,循序渐进的公司模式:严苛,专制的雇员制度

罗维奇迹:对公共关系的高度重视第一位被《时代》周刊作为封面人物采用的设计师 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

美国埃罗·沙丽宁作品:圣路易市杰弗逊纪念碑

耶鲁大学冰球馆

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华盛顿杜勒斯机场候机楼

7.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教学大纲 篇七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08试本1、2班)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通过对《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的讲授,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学生系统掌握工业革命之后,传统手工业与机械化工业生产矛盾中诞生的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结合艺术与技术以及艺术与生产之间关系的研究,探索工业革命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艺术设计发展的规律,以及时代和技术的变化对设计艺术理念和风格的影响。

通过对现代设计作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品味,增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现代艺术设计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论讲授按照课题作业的进度,结合具体的课题分段讲授。突出艺术设计史理论重点,易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并指导学生的实践。

2、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比例,理论讲授一般占教学总学时数的70%-80%,设计史经典案例分析一般占教学课时总数的20%-30%,符合艺术设计史教学的要求,课时的比例分配较为合理。

3、运用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相关会展及市场考察等教学手段,深化学生对艺术设计史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4、运用幻灯,VCD/DVD光盘赏析课件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审美水平,进而借鉴并运用于实际的艺术设计中。

5、对课题练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教师及时发现并答疑,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把设计史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保证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现代艺术设计史研究方向进行学习。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讲授

共设“设计史的研究对象”、“工业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工艺美术运动——工业设计的萌芽”、“新艺术运动——工业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峰”、“装饰艺术运动——多元文化因素作用下的设计风格”、“美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1945年以前)”、“战后美国设计艺术的发展(1945年以后)”、“战后西方各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等共11章内容。系统讲述现代设计艺术史的产生发展的历时性过程,深刻剖析艺术设计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史论结合的形式将多种风格的艺术设计流派进行客观而明晰的表述,确保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二)幻灯、录像及VCD播放

结合艺术设计学科本身的特点,在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授课中,一方面注重不断改进和充实多媒体教学设备,一方面注重培养授课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不断开发符合学术规范的基础性教学课件,并且结合学术研究动态进行创新性课件设计,从而建立健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专业课件库;课程设计过程中,采用教师讲授与经典的录像和VCD播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注重引导学生有计划、分阶段地掌握较为全面的现代艺术设计史,培养学生具备基于直观影像分析的欣赏能力与自学能力。

(三)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

课程中间可以结合实际参观美术馆,各类展览等。

四、课程特色与教学效果

(一)课程特色

此项现代艺术设计史教学理论与实例相结合,通过西方现代设计史经典实例的解析,图文并茂的论述艺术设计史的知识,改变了从理论到理论的泛泛讲授,增强了理论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突出了设计史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

1、史论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课题设置结构合理,目的明确,符合设计史专业和设计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现代艺术设计史的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与课题训练系统合理,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基本内容,而且从中学到了艺术设计的规律与方法,弥补了学生过于重视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弱以及重技术轻能力的状况,培养了学生概括、分析、抽象客观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3、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分析、表现、创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过程中课题的选择与训练,教师提出明确的目的,指点路径,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设计史案例进行尝试性分析研究,从而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与创造潜能,形成教师宏观控制教学进程的教与学互动机制,使学生的潜能得以释放。

(二)教学效果

1、该课程教学实践证明,完全符合艺术设计史学科专业训练的目标和教学规律。在与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等院校的相关交流中,得到了同行的充分肯定。

2、更新的现代艺术设计史教学内容,富有启发性的史论课题研究,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思考的乐趣。

五、参考教材

1.《世界现代设计史》 王受之 著 中国青年出版 2.《外国工艺美术史》 张夫也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8.学习团章、团史心得体会 篇八

通过对团的章程系统深入学习后,我对共青团及她肩负的光荣使命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作为党领导下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分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她以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奋斗目标,通过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不断造就“四有”新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

作为入团多年的“老”团员,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她的内涵和活力,不断改造自己充实自己,努力达到一名优秀团员的要求。首先,应该加强理论修养。任何实际行动都首先必须有坚实的理论支柱,而理论知识的丰富充实反过来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有效地开展。共青团的一切活动首先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因此,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应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掌握改造世界的先进的思想武器,从而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具体的说,对上述三大理论,应深刻认识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理论精髓和理论主题、科学体系和革命风格,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维护和运用。其次,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任何优秀理论首先一定来自于社会实践,从实践活动中抽象得出,而最终也需要在实际活动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充实、发展、完善。不仅是要学会理论,更应学“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运用,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前人理论的深刻性和前瞻性,从而成为前进的动力。通过实践,我们也能发现前人理论的不足,有许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大胆创新突破,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最后,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在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的前提下,更应该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牢记“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的科大校训,在研究工作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实践活动中锐意创新,科学严谨。

在最近一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时刻告诫自己,严格要求,尽力履行团员的义务,不仅锻炼了自己,也充实、提高了自己。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克服。比如没有足够重视社会实践、考察活动,参加的活动太少。与其他团员之间交流不多等。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一定尽量改进,努力使自己全面发展。当然,贯彻团的章程行动中,我也发现了很多不好的社会现象:许多同学迷恋网吧,通宵玩游戏,严重影响学习生活,我们应加强监督、经常开展批评教育活动,使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坐标。

9.汉语史学习心得 篇九

学了一学期汉语史这门课程,说实话,我本人对语言类的课程有些恐惧,感觉语言类的课程太难了,但通过这一学期对汉语史的学习,虽然没有学的十分好,但我对语言的反感不是那么的强烈了,也对我们汉语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汉语史这门课程给我的感觉是语言特别是汉语言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不断地增加音节,减少音节或者音节永远的消失。通过学汉语史我对一些语言学学家有了比在古代汉语课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比如古代的学者段玉裁,近代的学者王力、吕叔湘、蒋绍豫、向熹等人,外国的学者太田辰夫。

通过这一学期的上课,我了解了汉语史这门学科的创立的标志是1958年王力先生《汉语史稿》的出版,对于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文字学有了比以前跟深刻的理解,虽然这种理解是较浅层的,但是我还是很高兴。而且接触到了《切韵》这本韵书,知道了“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等36字母,知道了用反切上字、反切下字来了解声母类别和韵母类比的方法。

10.学习新疆三史心得体会 篇十

在我们新疆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什么时候民族团结搞好了,什么时候社会就安定,经济就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就改善。反之,就会出现社会混乱,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动新疆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连续不断的,不能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认识,增强免疫力。反分裂斗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反分裂斗争形势,树立坚强的政治意识、坚定的阵地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牢固的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分裂恐怖势力在不放弃搞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利用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广播电台、书刊、音像制品、文艺演出以及其他方式,持续不断地进行非暴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以公开或隐蔽的形式鼓吹和宣扬极端宗教意识和分裂主义思想,歪曲、篡改、编造新疆历史,恶毒攻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经济政策,攻击现实社会,进行渗透和分裂破坏活动。这种活动手段更加隐蔽,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危害也更大,所以我们更要小心,守住我们的阵地,将分裂分子的丑恶阴谋彻底粉碎。特别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反分裂斗争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而且将会因敌人策略的改变而更加突出、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只有稳定才能有和谐,才能有经济的腾飞,才能有人民的安宁幸福、安居乐业,才能建设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和谐的社会”。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从大局、全局的高度来充分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自觉地、主动地站到反分裂斗争第一线,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反分裂斗争的重任。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我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紧密联系反分裂斗争的现实,始终牢记和实践党的宗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讲民族团结的话,做民族团结的事,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我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增强新优势,赢得新发展。意识形态领域是反分裂斗争的重要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严肃的政治斗争,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新疆的长治久安。我们应做到政治上合格。我们应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强政治坚定性和政治敏锐性。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加强阵地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增强责任意识。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即使在腐朽的清王朝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新疆也没有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今天的中国,有

强大的经济实力,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已被举世公认。我们正告那些妄图制造谣言、搞分裂破坏活动、进行各种恐怖活动的人:今天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团结进步是当代的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闹独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并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11.四史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短句) 篇十一

1、“四史”教育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鉴。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应当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担当。

2、疫情中,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科研工作者的辛苦钻研,这些勇敢的逆行者们让我们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时刻,也为未来者指明方向!

3、疫情当前,党员先上。面对疫情的突发,共产党员们挺身在前,肩负责任和使命的他们成了疫情中一面鲜亮的旗帜。作为学生党员,学会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4、我看到很多优秀党员同志在这次应对新冠疫情中都勇于担当、奋战在第一线,就像之前我们党史中革命先辈勇于承担起复兴中国的伟大使命,英勇无畏始终忠于党的领导,我们也应当积极承担自己的职责,不断前行。

5、在这次疫情攻坚战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些冲在抗疫一线的党员们,他们真正的做到了把“党员先行”落实到行动中。将国之重担扛在肩上,这是我们每一名党员需要做的,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6、疫情期间,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夜以继日,以身为盾,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作为预备党员,我也要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深化“四史”学习教育。

7、疫情是我们国家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困难面前,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了无数的逆行者。正是因为党的领导,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每一名党员都应该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8、在许多历史的重大事件中,党员们奋不顾身的背影曾无数次出现,在这次疫情中也不例外。正是这些最美的逆行者书写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过往。他们不断的摸索奋斗让历史照进了光。

9、今天的我们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我们的挑战仍然是艰巨的,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有利于下一步发展的有益的启示。从抗疫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克难关,齐心协力加油干,我们党和一定会夺取最终的胜利!

10、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四史”教育就是为我们每一位党员积蓄能量,推动所有党员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11、疫情开始,是党员冲在最前面。和平年代,党员似乎没存在感,有人说党员变了。而这次疫情恰恰证明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没变,中国人的凝聚力没变。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中华民族继续前进!

12、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党员干部来说,历史更是好的营养剂,多一次重温我党的历史,心中就多增添一份信念。常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13、“四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学习“四史”也是守护初心勇担使命、应对需求与挑战的保证。为此,我们要从“四史”教育中汲取信仰之力,把稳思想之舵、从“四史”教育中汲取党性之力,让初心薪火相传、从“四史”教育中汲取发展之力,把使命勇担在肩。作为历史,它们也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需要、是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需要。

14、透过短剧,我感受到周总理为了民族和平民主统一,不顾个人安危、不屈不挠地奋斗。周公馆的存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政治影响,壮大了爱国民主力量,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先辈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历史意识,从历史中汲取历史经验,在思想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统一,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2.现代城市设计史课程论文 篇十二

----------城市设计的意义

摘要 城市形态指的是城市的空间、建筑、环境与人所共同形成的整体的构成关系,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结构形式和类型特点;反映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历史图式;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征。而城市设计是一种通过过程控制,协调各种关系,有计划的干预城市空间的演化进程的社会实践活动。长期以来,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城市的形态何以存在?它的发展演化的内在规律为何?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秩序化了的城市空间发展控制行为,又是如何作用于城市形态的呢?本文主要研究城市形态和城市设计的关系。在对两者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形态完整”的城市设计理论,并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设计

文脉环境

城市意象

形态完整

有机体 一 城市形态

尊重自然的城市形态

城市设计的历史告诉我们,原始的.古代的城市,常常是人类创造的与大自然取得平衡的作品,它的外貌和功能是一致的,它本身的布局是为了居住者的方便。从聚集点、村落发展到城市,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的理想追求扩大到了空间范畴,这一点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中反应明显。

希腊城市形态的和谐美表现在城市结构本身的合理性上。它们使希腊城市具有如下几个美好特性,因而为实现人类共同生活的理想状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1)城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2)城市内部的开放性;(3)城市与自然的平衡;(4)自觉控制城市的发展。【1】。雅典城就是这种美学思考的典型代表。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形态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古希腊人完善的城市规划布局思想体系上的,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城市选址、分区布局、街道与建筑的定位和宗教神学思想上。刘易斯·芒福德曾指出:“罗马人从希腊化城镇中学到了基于实践基础的美学形式;,而且对米利都规划形式中的各项重要内容——形式上封闭的广场,广场四周连续的建筑,宽敞的通衢大街,两侧成排的建筑物,还有剧场——罗马人都依照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变换,比原来的形式更华丽更雄伟。【2】”罗马城的设计与建设反映了古罗马对自然界的美学认识模式。2 美在和谐的城市形态

欧洲中世纪的城镇是〝和谐美〞的典范。这种和谐美首先体现在城市设计对大自然的尊重上,沙立宁在评价中世纪城市与自然地协调时曾说:“中世纪城市像人类艺术的一种装饰图案,它贴切的镶嵌在大自然的壮丽的环境之中。【3】”所有城镇所在地的天然景色是中世纪城市设计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比起我们现代人愿意在城市中搞一些间接的人造天然来说,中世纪的建设者更喜欢利用那些直接的天然景色。

中世纪城市的和谐美还表现在它的设计手法上,因为中世纪的城市设计基本上是空间的设计,建筑物本身只不过是城市形态构成的一个基本元素,它的发展和建造只能服从于城市空间的整体需要。中世纪的街道和广场都是在这种空间概念的指导下自然而然的产生,而不是刻意制造出来的。可以说,中世纪建筑的外部形态在形成城市空间时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但这并不是说它的内部形态就不重要。

和谐美也体现在中世纪城市在建筑文脉的协调、延续上。中世纪的城市是一个逐步建造的过程,有些甚至是相当漫长。在这个相对漫长的时间内,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推敲它的形式、特征。人们每建造一个新的建筑,都要设法使它同原先的空间环境相协调本能的去考虑比例、韵律、形式协调等问题。3 现代主义的城市形态

现代建筑登上历史舞台,它所寻求的是要突破传统的城市形态。首先是那些在美化和完善〝后资本主义〞城市面貌的行动中有所作为的艺术家们最先感到了传统城市的〝丑陋〞。他们开始致力于发展其独特的新风格。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开始落伍,城市居民也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更新周围的环境形态。

现代建筑解决环境形态问题的方法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可或缺,它所追求的新的创造性,部分地被现代社会所接受。但是,由于现代建筑在分析城市功能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居住的功能,而对城市的美学形态过于漠视,最后导致了人们对机械功能主义的厌恶和对传统城市人文美学的回忆和向往。

真的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指的是城市的空间、建筑、环境与人所共同形成的整体的构成关系,它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结构形式和类型特点。总结一些城市形态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真的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真的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的,碎片式的渐变,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在城市形态的图底关系中,虚体形态往往比实体形态更重要;组成城市实体形态的两大建筑类型是不同的〝事实〞和〝纪念物〞,前者量大面广,被人们设计、建造、使用、然后被拆除,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后者由于它的特定品质,能够经历时间的磨蚀而成为人们据以回忆城市的依据,这些〝纪念物〞超越了自身实体及视觉的存在,赋予城市以意义,是城市记忆的轨迹;实体的形态特征与虚体的空间形态共同组成了城市的综合形象,向人们提供着城市的文化信息。

二 城市设计中的形态完整

对于城市来说,如果我们把形态理解为内在结构与外在形式的统一,空间及其形成空间之实体之组合,而且在一定的历史、地域环境中,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等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发挥特定功能、处于某种状态的系统整体。那么,与之相应,〝形态完整〞可以描述为:特定条件下,城市空间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构稳定、功能正常、组织有机、系统开放的一种相对景气状态。表征为各种元素之间的不可或缺与相互和谐,体现出一种互存共生、相互联系、整体有机的形态构成原则。它是时间、空间和活动的综合,自然、社会和人工环境的统一。通过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创造适合地方物理环境和资源条件的舒适空间;通过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建构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的联系,并使现实的需求与未来的发展相关联;通过对地域文脉的关注,塑造人性化的、丰富多样、具有个性特征、反映地方特点的城市生活空间。

对城市形态来说,自然发展的城市其形态的形成是自组织演化的结果,具有生命有机体的特征,体现出形态完整的特点。然而,由于众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对于现代城市来说,这导致了城市形态的自组织特性面临着空前的危机。这种危机使城市形态的构成不再是整体有机,空间组织不再是完整有序。为了恢复城市.形态构成的有机性和空间组织的完整性,诞生了现代意义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大致有三种倾向:注重空间效果的城市设计;强调过程的城市设计;注重关系的城市设计。在所有的概念中,城市设计历来把城市空间的组织和城市形态的表现作为其核心的内容,并将其根本目标定位于改善城市空间质量,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促成空间形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组织化了的空间发展的控制行为,其主要作用就是为城市空间系统的自组织运行提供技术上的支撑,从而使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体现出其特有的内在秩序性,恢复城市所固有的形态完整。恢复和强化城市空间的自组织机能,追求形态完整,这就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意义。

在自然、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市形态基于对人类的深切关怀,追求着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此过程中,形态完整作为城市设计的一种原则,建构着城市形态的理想,诠释着城市形态的现状。作为城市设计的一种原则,城市形态完整包含了很多方面,主要有城市文脉环境和城市认知意象。1 善的城市环境

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主要指的是城市的文脉环境。

城市的文脉,是城市赖以存在的背景,是与城市的内在本质相关联、想影响的那些背景。一切决定城市的产生、发展及城市形态的显性的、隐性的东西,都可以列入城市文脉的范畴。城市文脉观念的主要依据为:城市是渐进式演变的,城市与建筑在这种渐变过程中相互构成,在相互构成中完成渐变。因此,城市文脉观念就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个体设计要以总体为背景;二是插入的建筑要与周围环境相衔接。也就是说,建筑的设计要注意周围文脉,使个体建筑与城市形态特别是邻近的建筑有某种衔接关系,体现出延续性与创新性的结合。“当设计师被束缚于一种明显敌对于传统,并把传统文脉的密切联系看做是对创造性的直接威胁的这样一种审美观时,这种连续性是难以达到的。„„建立视觉上的连续性并不意味着不要变化、不要创造性、不要新奇,要求新奇的愿望是正常的心理,但是尊重一种建筑文脉并不排除把新奇,甚至怪念头引入到城市的建筑生活中来。【4】”

善的城市环境除了要在文脉环境上为人们创造连续的,可以使人感受到历史变迁和生活场景变化的文化背景之外,还要为人们创造一个可以从容应对生活的功能背景。城市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也就无法体现城市环境美的合目的性,因而也就无法满足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欲求。2 美的城市意象

美的城市意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设计师对审美意象的建构。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意象世界,决定于设计师的审美意向,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同时也存在着无数的假丑恶。好的城市形态塑造,应该是能够激发起人们对真善美的审美快感,设计师的审美意象直接和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相联系,而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处于审美心理结构的中心,对审美意象的经营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以探索创造活动的秘密而著称的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甚至把意象看做是人的创造力的第一因素,说它是一种创造、一种新的形成、一种超越力量。阿恩海姆则说:“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5】。

在艺术构思中,意与象如何结合为意象,是创作者要解决的最基本的矛盾。象是客体对像的映像,无论是直接感知的映像,回忆过去而来的表象,还是由联想而来的印象,尽管各自的清晰度不一样,但都要求符合客体对象,要按照客体的外在尺度来再现对象,要求真实。意则是艺术家、设计者主体自身的意象。主题依照自己的意象来感知、改造客体对象,把客体的外在尺度和主体内在尺度统一起来,按照美的规律把意与象结合为审美意象。

结论 C·亚历山大等人一直强调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过程对于城市整体性的作用,他认为“城市设计是最适合于负责城市整体性的学科。„„但是真正起作用的是过程,而不是形式。如果我们能够创造一种合适的过程,城市就有希望重新恢复往日的完整。【6】”

形态完整,反映着生命有机体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生命形态的自然演化过程。生命现象的自组织特性是生物有机体形态完整的直接促成者。对城市形态来说自然发展的城市形态是自组织互动的结果,具有着生命有机体的特征,其特征构成也就具有了形态完整的特点。但对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来说,自组织的危机使其形态构成不再整体有机,在更高层次上恢复和强化城市形态的自组织机能,建构城市空间的联动模式与机制,追求形态完整,这就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意义【7】。

【1】 [意] L·贝纳沃罗著.世界城市史.薛钟灵,余靖芝,葛明义等译.科学出版社,2000:96 【2】 [美] L·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倪文彦,宋俊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58 【3】 [美] E·沙立宁著.城市 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顾启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55 【4】 [美] B·C·布罗林著.建筑与文脉.翁致祥,叶伟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128 【5】 [美] R·阿恩海姆著.视觉思维.滕守尧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37 【6】 [美] C·亚历山大著.常钟隽译.城市并非树形.建筑师(24)

【7】 王福臣著.形态完整——城市设计的意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现代城市设计史课程论文

上一篇:中建五局试题下一篇:中学教师年终思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