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水浒教学设计

2024-09-16

走进水浒教学设计(10篇)

1.走进水浒教学设计 篇一

《走进水浒》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读全书,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明确小说的主题思想,即:《水浒传》它写了一批被逼梁山的英雄,并赞扬了这批敢于反抗的英雄好汉;选择小说中的自己喜欢的三四个人物,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选择喜欢的人物,讲述他的一两个故事。

2.在初读此书的时候能了解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及相关故事; 3.再次去读此书的时候,了解、选择内容;做比较完整的读后感;学习策划或选择主题并开展主题性探究学习活动;写阶段性学习小结。

4.精读自己喜欢的篇章,重点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人物点评、设计人物名片。

5.在大家读完《水浒传》这部图书后,进一步了解《水浒传》的内容和写作手法,并阅读更多古典小说。

二、活动过程 1.开场白

主持人:《水浒传》是一部老少皆宜,雅俗皆爱的名片巨著。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他引人入胜的连环章节塑造了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演绎着一百零八个与众不同的传奇故事。在文学史上首屈一指,一部伟大的著作,具有永恒的魅力,感动着不同时代的广大读者,这与作品人物性格的创造有密切联系。梁山好汉各个以正义和公理于一身,他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嫉恶如仇,除暴安良,保家卫国。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他们“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上梁山”,所作所为,让人们无不拍手称快。今天我们就开展一个《水浒传》读书交流活动咱们哪以分组抢答的方式来检测读书效果,并且评出最佳读书奖。请队长计分,每答出一题得十分,答错倒扣十分。

第一关:人物猜猜猜

施耐庵用他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一百零八位形象,性格大不相同的人物。这一百零八将穿越历史时空,经历时间流的冲刷,依然那么生动,那么鲜活。让我们首先进入第一关——人物猜猜猜。

活动介绍:共设5个小题,通过对人物的描述竞猜,由同学们抢答。先答对的同学,该组得10分,答错倒扣10分。

例题1: 他是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两院节级,他与吴用是旧交,自幼练就一身行走如飞的功夫。人称“神行太保”。宋江浔洋楼题反诗,蔡九曾经派他捉拿,他让宋江披头散发,把屎尿泼在身上,装疯逃过捉拿,他曾今被蔡九派往东京送信,在留宿的酒店里被蒙汗药蒙倒,后被连累入狱,获梁山好汉营救,排梁山好汉第二十位。招安后偶,被封为兖州府都统制,他不接受,在泰安岳庙陪堂了此一生。

答案: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例题2: 此人在梁山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三打祝家庄擒获扈三娘。极力反对招安,在征讨方腊时,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合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答案:豹子头林冲

例题3:北京城里的员外大户,绰号“玉麒麟”,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双。被梁山泊吴用用计骗到梁山,卢俊义与梁山英雄大战,不敌而逃,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

答案: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例题4:他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在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后与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征讨方腊途中病故。

答案:天暗星青面兽杨志

例题5: 他是梁山好汉三十六名天罡星中最后一位,在梁山十名步军头领中排行第六位。他从小死了父母,被卢俊义收养,吹箫唱歌样样能行,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杨之功。曾与李师师拜为姐弟,面见皇帝,传递梁山消息,为宋江招安立了大功。受招安后他预感与卢俊义一起前去受封没有好结果,便独自离去。

答案:天巧星浪子燕青

第二关:英雄绰号知多少

活动介绍:共设20个小题,前十个为必答题,答对的同学,该组得10分,答错不得分。后十个由同学们抢答。先答对的同学,该组得10分,答错倒扣10分。

鼓上蚤—时迁 笑面虎-朱富 小旋风-柴进 行者-武松 智多星-吴用 小李广-花 荣 黑旋风-李逵 拚命三郎-石秀

神算子-蒋敬 病大虫-薛永 活阎罗-阮小七 短命二郎-阮小五

浪里白条-张顺 一枝花-蔡庆 及时雨-宋江 金毛犬-段景住

铁扇子-宋清 白花蛇-杨春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谁?他的绰号是什么? 答:九纹龙——史进

《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谁?她们的绰号分别是什么? 答:A.一丈青——扈三娘 B.母夜叉——孙二娘 C.母大虫——顾大嫂

第三关:积累歇后语

活动介绍:共设20个小题,由同学们抢答。先答对的同学,该组得10分,答错倒扣10分。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

——

士卒 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孙二娘开店—— 谋财害命 石迁偷鸡—— 不打自招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李逵断案——强者有理 李逵敬酒——非喝不可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武大郎攀杠子——够不着潘金莲不在家——没人伺候武大郎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好大的力气武大郎玩夜猫子——啥人玩啥鸟 武大郎趴在桥底下——瞅空李逵的板斧——逢人就砍 杨志卖刀——英雄末路

我们知道了歇后语的一些特点,有的是利用谐音,有的是因为源于典故,有的是根据人物的特点,大家可以再去收集些关于水浒的歇后语,会有更多的发现的。

第四关:故事回忆

活动介绍:设10个小题,内容为各个章回的题目,挖掉几个字,由同学们抢答。设3个故事内容提问,进行抢答。先答对的同学,该组得10分,答错倒扣10分。

A故事章节篇:

例题: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雪夜上梁山 吴用智取生辰纲 施恩三入死囚牢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松醉打蒋门神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宋江赏马步三军

B故事情节篇:

1.宋江最后是怎么死的?死前他用同样的方法弄死了谁?为什么? 答:被高俅等大臣毒死。宋江怕李逵为他报仇,重新造反,坏了他的名声。

2. “那七个贩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倒:‘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个情节?

答:吴用智取生辰纲

3.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他从门逢中朝外一看,只见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这段出自哪个故事情节?涉及到哪几个主要人物?

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五关:绘声绘色说水浒

这《水浒传》可以说是一部“奇书”。说它“奇”,不仅因为书中的故事有趣、文字优美,而且在于他塑造了性格特点鲜明的人物,108将,将将有特点,不雷同、不重复,这108将穿越历史时空,经历时间流的冲刷,依然那么生动,那么鲜活。所以水浒故事流传千古。你可以选择一个精彩的故事片段,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也可以与同伴合作,将某个故事表演给大家看。活动介绍:每组自选一个章回,进行讲述或表演。从中选出最佳选口才奖1名,最佳表演奖1组。获奖组得20分,其余得10分。

第六关:人物点评

活动介绍:把所有同学的学号放在一个纸箱里,抽取3~5个签(每个签上写明是第几组某某人)。被抽中的同学从已写的读书点评中选出一个最好的,读给大家听。再从纸箱里抽取相同个数的签,给前面同学的发言点评。说得好,评得到位,该组即可得10分。

例题:1.我最喜欢“花和尚“鲁智深。他是一位非常直率,爆烈如火,却侠骨柔情的真汉子,他常常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的样子。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他毫不含糊,挥着六十二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何其壮哉!

2.“母老虎”孙二娘。一个女人,外号竟叫“母老虎”。一听,你就能知道她有多凶。她的名字叫孙二娘。她家里开了一家酒店。这个酒店外面看上去非常正规,卖的是馒头。可你知道,她的馒头里面包的是什么吗?可都是人肉啊!可想而知,她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到她店里来吃饭的人,如果是有钱的人的话,就会被她盯上。然后给这些客人的酒和菜里下了蒙汗药。等客人倒下去了后,她和伙计就把人拖到后院,杀了,肥的肉当牛肉卖,瘦的就做包馒头。人们都说水浒里的108将都是好汉,可我觉得孙二娘不是。她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坏蛋。

第七关:设计英雄名片

活动介绍:活动前,每人设计一张英雄名片,要有英雄图片,也可以自己绘画,图片大小统一,并注明人物名称、性格特征及主要事迹,人物形象鲜明。名片设计美观大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要具有个性化。每小组中评出2位优胜者进行全组评比。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例题:水浒人物卡 人物

“花和尚”鲁智深 得名由来

人们称鲁智深是“花和尚”,虽然他是个和尚,但他依然爱吃荤菜、爱喝酒,所以人们称他为“花和尚”。

性格特点

力大无比、为民除害 主要事迹

鲁智深是一个力大无比的人。就拿“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那个故事来说,他竟然一使劲,就能拔起一棵非常粗壮的垂杨柳。他还打造了一根50多斤重的禅杖,50多斤,不要说使起来了,拎在手里你都觉得沉。

鲁智深还是一个为民除害的人。就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一回来说,他听说了郑屠霸占欺负了金翠莲的事后,十分恼火,只用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一个长期作恶多端的人终于死了,我想周围旁观的老百姓们一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一心匡扶正义,一生除暴安良。心中有“佛”,才是真正的“佛”。鲁智深行侠仗义,他是一个真正的“佛”!

人物

智多星——吴用 性格特点 足智多谋、讲义气 主要事迹

吴用是水泊梁山的军师。他有两个称呼,一个是亮先生,还有一个是智多星。他有一把像诸葛亮的扇子,叫羽扇。吴用是个足智多谋的人。吴用的计谋使用得最精彩的毫无疑问是智取生辰纲的那个故事了。梁中书叫杨志去送生辰纲,一路上,杨志很谨慎,但还是被吴用骗了。吴用的妙计是:让晃盖等七个人扮成卖枣子商人上了黄泥冈山,等着杨志。然后卖酒的人(白胜)就出现了,他挑着两担好酒上冈。杨志不允许士兵们买酒,认为酒里有蒙汗药。于是“卖枣子的商人”们先买了酒喝,还特地到第二桶里舀了一瓢。叫杨志的士兵们看得死心塌地。其实,第二桶里在“卖枣子的商人” 舀了一瓢时已放入一蒙汗药。杨志本事再大,也上了当。这个计策十分高明。要不然的,吴用的的外号怎么叫“智多星”呢?

吴用还特别讲义气。自从宋江被毒死后,他就与花荣去宋江的墓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评出最佳读书奖小组。

三、走出水浒

主持人: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施耐庵用他传神的描写,刻画了108将形象、性格大不相同的人物,写成了我国的古典名著。我们现在看的都是后来的作家改写的,原著是用白话文所写,虽然难,但是,却更令人寻味,有兴趣的同学不防试读。时间过得真快,本次《水浒传》读书交流活动就要结束了!但我们的“《古典小说》之旅”依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课后还能继续欣赏中华民族历史上其他的著作。

2.走进水浒教学设计 篇二

整节课, 我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 把一节相对枯燥的复习课设计得具有趣味性、思考性, 将知识自然地融合于生活情景中,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的复习课, 主要是综合复习前面学过的方向与路线、生活中数值大的数、有余数除法、混合运算等知识。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且对直观的事物有较强的感知欲, 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 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使其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综合复习前面学过的方向与路线、生活中数值大的数、有余数除法、混合运算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环境与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每年的3月、4月是樱花盛开时期, 今天刚好是4月12日, 你想去看看那些美丽的樱花吗? (生:想) 那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教师播放一段樱花视频, 并板书课题:走进樱花世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 美丽的樱花配上优美的音乐, 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为后面教学做铺垫。

2.合作交流, 解决实际问题

(1) 赏花人数

①读数。

出示一个星期内进入武大赏花的人数统计表:

师生互动, 读懂表格的意思及读法。

思考:读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我们在读数时, 要特别注意零的位置, 不管末尾有多少个零, 我们都不读出来;不管中间有多少个零也都只读一个零。

师:那从这个统计表上你发现了什么呢?

星期_____的赏花人数最多, 有_____人;星期_____的赏花人数最少, 有_____人。

师:要是你去赏花, 你会选择什么时候去呢? (或你有什么建议给去赏花的人们吗?)

②比数。

师:你能把这七天的赏花人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

这里, 借助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 (如下页图1) , 通过师生互动, 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以及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数位的多少, 数位多的数就大;如果数位一样则从最高位开始比, 如此类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更自然的生活场景中, 学会读数和比数。

(2) 方向与路线

师: (课件出示武大的平面图) 仔细观察, 这张地图里面都有些什么?说说这些地方分别在樱园的什么方向?

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在这里, 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方向与路线的实际问题, 培养他们的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樱花地的数学问题

师: (课件播放樱花地) 大家猜一猜:这里到底有多少棵樱花吗?你能准确地算出这里有多少棵樱花吗?

生:这里的樱花每行有10株, 一共10行, 所以一共有100棵樱花。

师:那这里有几个10呢? (生:10个10) 10个10就是100。你的方法真不错。那如果5块这样的地会有多少棵樱花? (生:500棵) 。10块呢? (生:1000棵) 。

设计意图:在樱花地里, 首先估一估樱花的数量, 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条件进行计算, 这样会让孩子在心里有一个想要验证自己想法正确与否, 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感。

(4) 樱花宣传册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将所搜集的樱花知识做成了小册子, 现在要将这些小册子运送到某所小学去, 发给同学们, 那我们要怎么运送才最快捷呢? (如图2)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交流汇报。

预设问题a:一共有多少本手册? 问题b:至少需要几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要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归纳:实际上都是求22里面有几个8?那该如何列式?问题c:一辆车至少几次才能运完?如何列式?

设计意图:在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中, 学生根据有限的条件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 并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它, 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与快乐, 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3.趣味思考, 综合应用

师:我们现在从樱花树下捡到好几根花枝, 现在这些樱花枝摆成一个四位数 (如图3) , 我们来看一下要求:

a.请你任意移动其中的一根小棒, 让它变成另一个 (比它大或小) 的四位数;

b.请你任意移动其中的二根小棒, 让它变成另一个 (比它大或小) 的四位数;

c.请你任意移动小棒, 使其变成三位数。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 使学生在这个游戏中玩中学、学中玩,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4.深化理解, 小结知识

师生互动小结, 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印象中的复习课是枯燥的, 受人冷落的, 这不仅是学生的想法, 甚至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时常会有这样的想法。这节课在备课、上课时期刚好是樱花盛开时期, 我因此结合生活中的实际, 利用欣赏美丽的樱花为主线进行数学学习。本节课成功在于首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成功地实践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这一指导思想,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其次在课堂上能做到敢于放手, 重视学生的说理、上台操作、同桌讨论学习等, 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注意抓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大难点, 从说理答题到倾听, 再到练习, 充分利用了电脑白板的功能, 使得孩子能自己动手在电子白板上画图、移动。

评委点评

在文本打开之前, 我确实没有猜中《走进樱花世界》会是一堂数学课。也正是这份猜不透, 给了我一个启示:小学数学已经不仅仅是几个阿拉伯数字和小明小红两个孩子之间的故事了!我们的数学课上, 已然有了生活的气息, 也有了孩子们自己的经验, 于是, 数学课也逐渐地开始变得有情趣了。

我们可以这样说:当数字遇见了生活, 关于数学的一切便都开始变得美好了起来。

再把目光聚焦到这堂数学课:教材内容源自北师大版的《走进乡村》, 想必设计者也是千思万想下了很大工夫, 才有了从“乡村风光”到“城市樱花”的重大转变。我也相信, 这种转变必然有设计者自己的一番考量, 用她自己的话说, 要把一节相对枯燥的复习课设计得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单从设计流程上看, 我想作者的意图已经基本达到了。

但在反复的审读过程中, 我也有一丝的疑惑:深圳的老师用北师大的教材让孩子们看武大的樱花, 到底为了什么?这种南、北、中三地的“千里大融通”难道仅仅是为了“有趣”?同时, 我还有下面三问:一是“乡村风貌”对城市孩子到底有没有吸引力?二是学校周边有没有樱花?三是“武大樱花”是老师还是孩子们眼中的赏花胜地?

当然, 提出这样的疑惑并不是为了全盘否定。如果我们仔细看教学设计的结构, 就“数学”而言, 读数、说理、操作、讨论、判断及评价, 每一个环节, 上课老师都是很下了一番工夫的。因此, 孩子们和老师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电子白板之间, 都有很好的关联和互动, 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从更高的要求看, 数学要上得有趣味、有意思、有人文内涵, 其实并不容易。这并不是一个“变”字就能概括的, 变化, 还需要“数学”之外更多的内容作基础。

3.走进《水浒》 畅游梁山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初步了解《水浒》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熟知水浒故事,积累水浒人物歇后语等,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培养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深入阅读文本,提高赏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竞赛、讲故事、成果展示以及教师的提示讲解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感受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及对水浒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激发阅读《水浒》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初步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加深认识《水浒》的英雄形象。

难点:深入阅读文本,提高鉴赏能力。

设计思想

名著阅读亟需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尽可能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而获取阅读名著的实效、高效,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作用。为达到效果,开学初,我便制定了精读《水浒》系列活动的计划,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尽可能提供丰富的资料和范例,如《水浒》英雄故事会、精彩情节赏析讲座、英雄人物评论等。

《水浒》是一部长篇小说,要完全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课堂上只是简单学习这部作品,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阅读效果展示。通过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了解水浒故事,积累有关水浒知识,欣赏品味《水浒》,认识到它的价值,了解它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阅读更多名著的兴趣。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课前,学生利用数字电子图书馆阅读《水浒》及相关资料,了解故事,做一些批注,并选定一个赏析点批注、赏析作为小组学习交流的基础。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环节,运用视频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曲《好汉歌》,充分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依靠信息技术开展多形式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知”的环节借助VCM白板让学生做连线题,互动性强,一目了然。

用电子抽号的方式随机抽学生答题,增加刺激性,调动课堂学习气氛。

在“说”的环节用,用EC-click表决器对台上的说话者投票,提高积极性、营造竞赛气氛。

借助PPT展示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在赏析环节,学生调出在电子图书馆阅读时所做的批注进行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他们在独立阅读及小组学习的心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曲《好汉歌》。(学生听歌猜歌)

师:同学们,听完歌曲以后是否觉得热血沸腾呢?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豪侠之士?

师:众多的水浒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大家已经通过电子图书馆在网上阅读了这部名著,了解了这些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水浒》,畅游梁山,感受英雄吧!

设计意图:开头激趣相当重要,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水浒》主题歌,引入《水浒》,并以行侠仗义的豪侠之士触动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初步感受梁山英雄的侠义精神,再顺势导入主题。

(二) 知《水浒》

师:下面先考考大家对《水浒》这部名著的大概了解情况,以抢答的方式竞赛,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厉害。

1.水浒内容填空(电子随机抽号回答);2.人物绰号(在电子白板上连线);3.人物与情节(在电子白板上连线);4.补全回目(在电子白板上连线);5.猜谜(看题抢答);6.说歇后语(看题抢答);7.据图猜故事(看题抢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各种信息技术,从学生感兴趣的浅层知识入手,以竞赛的形式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水浒》。

(三)说《水浒》

师:《水浒》讲述的是一个个英雄的故事,梁山好汉个个胸襟豁达、光明磊落、敢作敢为。下面要求大家简明扼要地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故事,选其中一些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限时1分钟,再用EC-click表决器对台上的说话者投票,看谁说得最好。

1.请说说你喜欢的水浒人物的故事。

2.请以“XX,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这个人物说一句话。

师:刚才我们大家交流了自己喜欢的人物故事,说得都非常的好。事实上《水浒》这部小说塑造的人物有很多,仅梁山就有108个好汉。这些好汉自然会赢得我们的喜爱。

设计意图:《水浒》实则是一个英雄的传记,阅读《水浒》过程,其实是感受英雄的过程。设计本环节可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和情节,感受英雄。同时提高学生读、说的能力。说后的表决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说的参与性。

(四)赏《水浒》

课前让学生在数字电子图书馆注册,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水浒》及相关资料,要求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赏析点进行研究,可以赏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也可以就小说中的精彩情节或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学生调出在电子图书馆阅读时所做的批注进行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他们在独立阅读及小组学习的心得,老师适当点评。赏析内容如:

1.精彩片断赏析:《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不同人物的比较赏析:武松与林冲。

3.水浒人物绰号赏析。

设计意图:学生受知识水平限制,读名著仅停留于知道人物与情节的层次上,本环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阅读作品,尽可能提高稚嫩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水浒》,畅游了梁山,了解了更多的水浒知识、水浒故事,赏析了水浒写作上的一些精彩之处。《水浒》这部鸿篇巨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愧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当我们再次听到这气势恢弘的旋律,那一个个水浒故事、水浒人物一定会在我们眼前一一浮现。

多媒体再次播放《好汉歌》。

设计意图:再次播放《好汉歌》,使本课首尾呼应,同时也使得学生对歌词有更一步的思考、领会。

教学反思

4.水浒传教学设计 篇四

1、知道《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2、通过对《水浒传》的课外指导,让学生深刻感知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刻画出来的。

3、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导读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浒传》,激发深层的阅读欲望。

导读难点: 探究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纸条。

2、《水浒传》的课件。

指导时间:40分钟

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二、1、出示一组人物图片,说说他们是谁?你知道这些人物出自哪部作品吗?你还能说出其他的人物吗?

三、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名著,走进《水浒传》,领略英雄人物的风采。

二、简介作品主要内容

1、有哪位同学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学生介绍主要内容。

3、出示课件

四、了解《水浒传》的重要地位

1、《水浒传》曾是我国解放后印数最大的一部古籍著作,家喻户晓,请看各家各派对水浒的评价。

2、多媒体出示:(1)清代著名小说推理家金圣叹将《水浒传》、《西游记》、庄子》、《离骚》、《史记》及杜甫诗相提并论,合称“六才子书”。

(2)胡适认为:在5000年中,流行最广,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书,并非四书五经,也不是性理语录,乃是几部白话小说《红楼梦》、《水浒传》??(3)日本汉学家仓石武四郎称:《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无前例的杰作。

(4)《苏联大百科全书》的评价是:《水浒传》是14世纪中国文学的纪念碑。是啊,这部小说堪称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特征深深地吸引了广大的读者。下面就让我们聊一聊水浒中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吧!

四、精彩故事,聊一聊

1、同桌互相聊一聊自己喜欢的小故事。

2、学生写便利贴,并贴在黑板上

讲自己喜欢的故事,说明理由。

五、精彩片段,品一品

1、同学们这一个个的小故事我们不可能一一来讲,下面就以《景阳冈武松打虎》为例来指导一下阅读方法。

2、学生自读资料: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 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课件出示:

(1)默读材料找出表现武松动作的词语,用笔圈出来。

(2)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划下来。想一想从中能够看出武松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把你的感受写在段旁,做一下批注。

3、交流反馈。

4、总结方法:请同学们联系平时读书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欣赏一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圈划批注、好词好句摘录、比较、朗读、联想、写读后感??)

六、人物形象,说一说

1、关于武松的故事你还知道什么?

2、了解武松逼上梁山的原因

3、总结人物特点:有勇有谋、打抱不平、嫉恶如仇

3、揭示主题:官逼民反

七、总结: 《水浒传》中108将各个人物性格鲜明,同中见异。如果同学们想更深刻的了解他们,就仔细的读一读这本书吧!但不要忘记用用我们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有方法,相信你会收获更多,期待同

“十一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共庆祖国的生日.节日的大街小巷是热闹的人群,熙熙攘攘,不仅烘托了节日的气氛也展现了繁荣景象.各商家借此长假,人们休闲购物的黄金时间,打出各种促销手段.买与卖之间令人目不暇接.十一国庆节不仅是祖国的生日,大人的休息日,更是小学生的快乐日子.繁忙的父母亲可以从工作中走出,可以陪伴我们,共享天伦之乐.看着大街上大人小孩快乐的笑脸,处处显示了生活的富足与安乐.在这欢乐的日子里,不要忘了辛劳一生的老人.不要因为他们行动不便就失去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我们的爷爷奶奶需要的不是金钱与物质,是儿孙绕膝的温馨与亲情.让我门欢快的笑声驱散他们晚年的孤寂.在此欢乐的日子里,我们衣食无忧的时候.不要忘记在遥远的山区里,仍旧有许许多多衣衫褴褛,食不饱腹,凑不齐学费的孩子们.这一切仍需我们的努力去改变.但愿下一个国庆节,真正的举国欢庆.让中国大地乃至世界没有贫穷与战争!!

我到妈妈上班的地方去玩,看到很多很多蚂蚁在那忙碌着,便激起了观察蚂蚁的兴趣。便拿了一个放大镜,仔细地看着。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还有两个圆圆的东西,那是蚂蚁的眼睛吧!

蚂蚁一共有六只脚,第只肢都是由粗到细。前四只肢长在它的胸两边,后两只长在胸和腹之间。

我很想看看蚂蚁们是怎样把食物搬回家的,所以,我扔了几块饼干屑在它们家门口,等待着它们出现。

这些,一些蚂蚁爬过来了,动着触角,好像在说:“快来看!我们有东西吃了!”

它们有的把饼干屑咬成圆形,给它滚回家;有的力气大,一下子背了两块饼干屑;还有的却在一旁偷懒;得意地看着别人。

我又扔了一块较大的饼干,它们一个搬不动,两个也搬不动。最后,反有的蚂蚁一起出动,终于搬回了那块饼干。

我明白了,不管有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能战胜。

5.名著《水浒》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篇五

发布时间: 2015-06-02 16:49:45 作者: 高国宝 来源: 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中学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 2.梳理情节 3.品味感悟 教学过程: 1.趣味填空,导入课题(课件展示):

(1)我很矛盾,在《三国》纷争的年代,却长了一颗《红楼》的心,本想独自去《西游》,却走不出《 》的世界。

(2)我很纠结,我欣赏为人仗义疏财的黑三郎宋江;我佩服足智多谋、智取生辰纲的();我崇拜侠肝义胆的打虎英雄();我赞叹力大无穷,倒拔垂杨柳的();我叹惋武艺高强、懦弱隐忍的();我慨叹忠厚率直,简单粗暴的()。

由以上两道趣味填空题导入课题:名著《水浒》阅读交流展示 2.交代学习方法:分析人物、梳理情节、品味感悟(课件展示)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栏目专题之一:“《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中第三段指出,《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好汉就有一百零八将,再加上其他陪衬人物,有几百人之多。这些人物大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尤以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李逵、宋江等人最具神采。3.多维探究,编写人物档案

根据导读提示,重点对《水浒》中最具神采的人物——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李逵、宋江进行多维探究,为其编写人物档案。(课件展示)人物档案表格: 姓名 绰号 原工作单位

性格 特长 就业趋向

(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

具体要求:(1)小组长协调组织,保证组员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讨论中,确保人人参与,高效讨论。(2)小组内先一对一讨论,每位组员都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然后小组集中讨论疑难点,组织最佳答案,实现智慧整合。(3)三分钟后,老师安排展示分工,以便各小组有重点的讨论,帮助小组成员展示最佳答案。4.整体把握故事脉络,教给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

《水浒传》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期间的是非成败,悲欢离合,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故事,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人物+动作+名称”(人、地、物)(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5.提供句式,品味感悟,与作品展开对话

阅读《水浒》不只是为了欣赏精彩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还是为了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启迪人生,请同学们与心中的《水浒》展开对话,可按照下面的句式说话:(课件展示):(1)通过阅读,我发现《水浒》的特色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2)走进《水浒》我感悟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交流讨论后展示)

6.以对联形式向同学们推荐名著

《水浒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它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它如一壶老酒,历久弥新,俗话说,好酒不厌百回品,好书不厌百回读,教师以对联的形式再次向大家推荐这部名著。

上联:刻画人物入木三分 下联:组织情节高人一等 横批:真乃经典

6.《水浒传》教学反思 篇六

教学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我没有怎么做过多的讲解,只是由课题导入,作者是怎样读《水浒传》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默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要求勾画词句,写上批注,再做交流。学生先是很快找到了描写“爱读”的段落,我启发他们再细细地读,找出“爱读”的句子和词语,把学生引导到揣摩语言文字上来,抓住“迫不及待”“津津有味”“早上在晨曦中看,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放学回来的路上还坐在草地上看个没完”“不到一星期就读完了”等词句来体会作者的痴迷。学生先交流找到的句子,我再引导他们说出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我”爱读《水浒传》的,然后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进行个性化的朗读,用朗读来再现“我”的痴迷与喜爱,在读中让学生评价,再比赛读,读得好的,给予肯定,再让学生跟着齐读,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快乐。

最后以作者读《水浒传》的收获作总结,让孩子们说说阅读的作用并推荐阅读书目。同学们发言踊跃,纷纷说了自己的阅读收获,有的结合“亲子阅读”谈了自己从中受益匪浅,有的结合自己的写作提高了,以示感谢阅读的好处,有的通过自己读的书籍感觉很实用,而推荐其他同学读的……总之,在整节课上我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学得轻松,表现积极,学习效果好。

7.让开放走进科学教学 篇七

一、构建开放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享受快乐学习

新课改理念下,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积极创造条件, 和学生广泛沟通来营造开放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经常表扬和激励学生, 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尤其在科学课堂上,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灵活多样的师生双边活动, 会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科学真理的自由乐趣, 享受快乐学习。因此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应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 最重要的就是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 争做良师益友。师生之间可以直接对话、广泛讨论、深入交流, 让学生在宽松、平等、积极、热烈的教学氛围中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如:在“小瓶沉浮”活动中, 孩子们积极性高涨, 为了能成功地表演几个小瓶能够“很听话”, 在大瓶中按指令沉浮, 做演示的同学精心选材、潜心设计、细心制作, 真是绞尽脑汁。当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杰作向同学们展示时, 孩子们在下面欢呼雀跃、跃跃欲试。大家屏住呼吸, 每一颗心都随着小瓶在大瓶中的沉浮而跳动。真正感受到思维在流动, 创造在流动。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 引领学生正视实验现象, 结果令人惊喜。学生们专心致志、凝神关注的表情让我惊叹。

二、构建开放的实验教学手段, 让学生亲历探索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要尽力做到“教师充分放手”, 学生大胆动脑, 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在实验活动中, 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亲历科学知识的探索过程, 促使学生不断养成自行探究、主动学习的良好意识。如:在“大气压力”一课的教学中, 学习完“大气有压力, 而且来自四面八方”这两个知识点后, 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做“拿一瓶饮料用吸管吸喝”的实验, 并质疑, 用吸管吸饮料是何道理?于是, 同学们开始讨论, 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答案得不到统一。为了让他们亲身体验, 我就让学生们在吸管上扎一个小孔后, 再用力吸, 结果怎么吸也吸不上来。此刻, 正确答案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了。由此可见, 只有在亲身体验的活动中, 才会极大地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 深化对客观规律的理解,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实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能仅靠传授获得的, 必须通过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 去深刻感悟。

三、构建开放的时空环境, 给学生搭建创造平台

在科学教学中, 构建开放的时空环境, 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实验过程中, 尽可能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 合理引导、适时指导, 组织同学们一步步实施科学实验。也可以将科学实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 去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构建开放的时空环境, 教师千万不要过分否定、横加指责, 要对学生的错误结论、片面见解给予正确引导。激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面对错误, 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激励他们敢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敢于有自己的不同做法, 只有这样, 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与日俱增, 才会形成科学课开放的时空环境, 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 真正地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如:讲“空气在哪里”一课, 以“空气”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 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找空气。一些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到了空气,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 “怎样才知道瓶子里没有空气?空气能从一个瓶子里进入另一个瓶子吗?水里面有空气吗?茫茫的宇宙里有空气吗?”对于这一系列些问题,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 可供学生自主探究,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组讨论, 制定方案, 进行研究, 甚至可以走出教室。对于兴趣浓厚的学生, 还可以让他们把器材带回家, 以便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实验。再如讲“植物”时, 一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经常放在扎紧的塑料袋里的豆种不发芽?”我当时并没有急于抛出正确答案, 而是课后和学生一起找了一些种子, 共同培养, 同时让学生写好观察日记。第二周后, 答案终于揭晓, 长期装在塑料袋中的种子不发芽, 存放在空气流通好的地方种子才会发芽,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了“种子呼吸”的科学道理。这样开放、自由、宽松、和谐的实验教学环境, 确实起到了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的主人, 他们的创新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 开放的教学体系, 不但能适应新课程标准, 更能适应社会要求, 积极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有意识地把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春雨细无声似地渗透在每一节科学课的教学设计中, 让学生在实验探索和感悟创新中感受科学魅力, 让学生本该灿烂的笑容更灿烂, 让我和我的学生同科学课一起成长。

8.《水浒传》导读教学反思 篇八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著的阅读也不例外,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教师应不断探索。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进取精神。《新课标》对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想阅读、爱阅读,在阅读中受益、在阅读中成长。

但是现在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他们学习压力确实很大,因此喜欢阅读校园、青春、网络、游戏、侦探、言情、卡通、武侠等读物,用以在紧张的应试教育压力下获得一种缓解、释放、调节和放松。对于课标要求阅读的名著,他们普遍感到枯燥和乏味。没有主动阅读的欲望,所谓名著,是已经被证明了的我们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它里面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强我们的人文底蕴,健全我们的人格,使我们不至于成为“文明的野蛮人”。名著的内涵博大精深,只有学生真正喜欢上了名著,名著的阅读才会成为其阅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才会成为他们主要的精神食粮,才会真正增加他们的人文底蕴,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人生。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渴望找时间去阅读、去了解、去消化,就成了教师导读名著的重中之重。

一部《水浒传》精彩纷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水浒人物不胜枚举,短短一节导读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其中的精彩全部教授给学生。那么,水浒人物、小说主题、成书背景、艺术成就等等需要讲的好像很多很多,究竟该从哪里入手呢?面面俱到显然不可能,也确实办不到。于是我就把重点定在激发学生对《水浒》的兴趣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采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感受《水浒》的精彩,进而想去读、想去品味,这样就达到了导读的目的。

因此,这一节课我就没有涉及关于写作背景、小说主题等方面的内容,甚至对《水浒》的艺术特色也讲的很少。因为将来如果他们认真的读了,这些肯定会接触到、体会到的。我把这节课分成了“我看我知道”、“我讲我记牢”、、“老师考考我”、“我品我明了”等四个板块,让学生去看、去讲、去品、去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比较、品读、思考、竞争,阅读《水浒》成了他们的阅读目标和阅读需要。

在“我讲我牢记”这个板块,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大胆的讲出自己所了解的水浒故事,不过要注意条理。学生也很积极,讲的也很精彩,课堂掌声不断。原来预设学生通过看视频,再次感受形象的人物、多彩的画面效果、生动可感的语言,全方位的感受了《水浒》的魅力,视频没播放。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电视剧拍的这么好呢?导演的艺术才思来源于哪里呢?很显然来自于原著的精髓,于是带领学生继续品读故事,然后自然地引出学生的思考:看电视剧能够代替阅读名著吗?为什么?让学生自由讨论。讨论后再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最后教师小结,看电视剧确实不能代替阅读名著,但它对阅读名著还是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的,看电视剧成了不愿看书又想要了解一下名著内容的学生的最佳选择,但电视剧是改编者和演员对角色的诠释,它离原著还是有距离的,作为读者来说就会受到限制。在电视画面、色彩、音响等艺术手段背后,留给我们的空间很少。阅读原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看电视剧“一千个观众就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原著可以更好地激发读者去进行思维再创造,所以教师向学生推荐《水浒》原著,提示《水浒》的艺术特色,师生探讨阅读名著的方法及步骤。

最后 激发兴趣是我这一节课最大的目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这一节课的致力追求,尽管我进行了有益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还有少数学生主动性仍然不够,有待于以后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9.《水浒传》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的:

1.交流《水浒传》读书所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2.通过对《拳打镇关西》的片段阅读赏析,让学生学会透过文字品人物性格,了解语言特色。课前准备:

1、《水浒传》的阅读指导课件。

2、准备好《水浒传》。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108位英雄好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相信大家一读就会喜欢。今天,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近这108位英雄!

二、唱《好汉歌》

1、欣赏《好汉歌》

2.这令人荡气回肠的好汉歌,让你想起了哪些英雄好汉?

三、说好汉名

下面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人名接龙,除了说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名字外,还需报出此人的江湖名号,不得重复。(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人名接龙)

关于英雄好汉的名字,看来大家已经了如指掌。那读了《水浒传》这本书后,你们都做了那些积累呢?(以小组形式展示,哪个小组先来。)

四、看外貌描写,近身了解英雄

读ppt上的人物外貌描写,猜人物名,同时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这位英雄的其他故事。

五、英雄人物名字与英雄故事连线

六、读懂细节,感悟人物性格

《水浒传》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作者发扬宋、元以来民间“说话”的优良传统,并进行艺术提炼和加工,形成了通俗而易懂,洗练而明快的语言风格,至今仍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典范。

(1)课件出示鲁达拳打镇关西的片段,师生从人物的言行、作者的描写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2)讨论: 作者对鲁达的“三拳”,不是简笔勾勒,而是淋漓尽致地详细描写,让人读来感觉怎么样?从中你能看出鲁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并板书:读故事 品性格 看文风

七、评英雄好汉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检测,可以看出你们读《水浒传》读得很认真。那,读完《水浒传》这本书,书中的108个好汉一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快来说说你的心声吧。(请六人小组先交流。)请小组代表发言。找(5---6人)发言

八、畅谈收获 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有机会读读《水浒传》原版,体会《水浒传》语言特色。在唱《好汉歌》歌声中结束。

板书设计:

《水浒传》

读故事

品性格

10.走进数学实验挖掘教学亮点 篇十

数学实验课的教学, 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改变一种教学模式,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使学生更乐于研究探索问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和探索精神, 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于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 进行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一、通过数学实验中的探索与猜想, 突出课堂中的教学重点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做出检验, 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或推翻猜想.”观察是数学思考的起点, 猜想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数学学习中大量的问题开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 然后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 数学实验往往是检验这些猜想正确性的有效方法.

例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SAS的探求.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刻度尺、量角器、纸板、剪刀等, 课堂上先告诉学生今天要研究三角形全等的一种判定方法, 然后请学生按以下程序操作并思考.

(1) 任意画一个△ABC, 然后再画一个△DEF, 使∠A=∠D, AB=DE, AC=DF.画好后将△DEF剪下, 放在△ABC上.

(2) 调整放置角度, 观察二者能否完全重合 (全等) , 并分析全等的条件.

(3) 猜想结论: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4) 你猜想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达成一致意见.

因为学生们已学过SSS公理, 所以在猜想出结论后, 可由SSS公理验证猜想是否成立.数学实验中的探索与猜想首先要对图形的直观进行仔细观察, 提出猜想, 然后借助于实物或课件加以检验, 这类实验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检验猜想的办法, 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猜想进行评价、批判, 发现猜想的不足, 对猜想进行调整.由于验证的结果就发生在眼前, 会让猜想变得更加真实, 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结论学生会深信不疑, 印象深刻.同时通过这些实验操作, 一方面使学生能更深入、更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 也使他们在思维方式上不会犯浮夸和刻板的毛病, 又能准确抓住事物的本质, 提出符合实际的有创新的看法.

二、通过数学实验中的类比与联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是根据事物之间某些特征的相似性产生联想, 由此及彼得出相似结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敏锐地捕捉问题间的相似性, 将可类比的素材呈现给学生, 触发他们的联想, 从而探求新的数学规律与知识.

例如, 在进行“等式的性质”教学时, 在平衡的天平两边都加、减 (或乘、除) 同样的量, 天平还保持平衡.等式与平衡的天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通过类比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等式的性质.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思考”中要求学生“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上面例子中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等式性质, 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我们发现数学实验中的类比与联想是培养学生转化数学思想以及发散思维的有效方式, 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势,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通过数学实验, 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通过数学教学, 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实验环境, 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 否则强调应用意识就成为一句空话.

例如, 学校每年要举行运动会, 运动会场地可组织学生来画.跑道的线宽、道宽的尺寸一般都有规定的标准, 当100m、200m、400m、800m等跑步项目终点位置确定时, 其起点位置如何确定?相应的每跑道的前伸数怎样确定?标枪、铅球、铁饼场地怎样画?相应的角度怎样确定?这些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虽简单,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简单.通过教师的指导, 使学生领悟到跑道上也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又如, 在学了一些相关知识后, 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些作图工具或测量仪器, 如制作丁字尺找圆心、制作勾股计算尺等;或让学生制作一些数学模型, 如长方体、正三棱柱 (锥) 等模型;或让学生设计方案并解决“不过河测河宽”、“测操场上旗杆的高度”等问题.这样, 通过学生的全体参与, 使学生亲自体验到了思维加工的过程, 强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励学生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四、通过数学实验, 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实践的学科, 其本身就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而数学实验为学生认识唯物论和辩证法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材料, 学生每经过一次实验操作, 其思维过程必然经历“感知———表象———抽象———反馈———再感知———丰富表象———发展思维———问题解决”这一螺旋上升的阶段.再者, 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培养, 就是数学理论知识反作用于实践的有力体现.因此, 在数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 是完全可行的.

数学实验教学需要在课堂的时间和课堂的空间能够达到数学实验教学的各要素的教学环境下才能进行, 否则实验后就得不到其应有的效果了.

数学实验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的活动, 一切结论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得出.因此, 在数学实验中给学生提供答案是不必的甚至是有害的.

当然, 知识是发现的对象, 是实验的基础、方法的载体, 我们绝不是不要知识, 不要演绎证明.学生在实验情境中的“做”中学, 对知识形成过程, 对问题发现、解决、引申、变换等过程的实验模拟和探索, 可激发学习动机, 有助于深刻理解知识, 有助于形成证明的基础平台和对逻辑演绎证明的本质把握.而且, 这种实验式的教和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 使他们的思维更有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 它不仅仅关心学习者“知道了多少”, 更关心学习者“知道了什么”、“怎样知道的”.它追求的不仅仅是证明, 更重要的是理解、发现和创造, 是解决问题的数学精神和乐趣.这是一种新的求实精神, 因而它更多的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矫正, 至少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上一篇:绿色大讨论发言稿下一篇:直系亲属车辆过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