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

2024-10-04

论文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共8篇)

1.论文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 篇一

文章标题: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积极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

开展党的建设工作,源于制度,重在教育,贵在坚持,而构建长效机制又是决定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关键。经济广播党支部着眼长远,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构建了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通过制定近期整改方案、落实中长期整改目标、加强支部的党建工作等措施,精益求精、务实长效,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广播创新的长效机制,从而增强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加强支部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事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学习长效机制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和前提。新时期里,要使每个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业务操作技能和生产工作业绩始终高于群众,就必须坚持“经常学”、督促“自觉学”、推动“深入学”,最终构建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增强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内驱力。

1、抓好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定党支部全年学习计划,联系工作实际,布置学习内容,定期检查学习情况。同时,对不同时期党员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开展适当的集中学习活动,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的头脑,指导党员的行动,促使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上一个新台阶。

2、坚持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经常检查对照党员岗位先进性要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

3、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及时更新学习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社会经济发展和党员队伍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渗透力。同时,积极创新学习形式,台经济广播党支部组织各类学习活动,如:在七一党的生日赴东兰老区开展主题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团结了每个党员,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大家热爱集体、投身工作的积极性。

4、做好组织发展工作,把培养、发展工作落实到人,把愿意入党并符合党员标准的同志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二、完善建章立制工作,加强管理,调整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增强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外推力。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要靠思想教育和个人自觉,更要靠制度保证和严格管理。构建制度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因此,经济广播党支部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不断健全和创新制度,改进工作作风,建立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解决影响采编播工作的问题,从而增强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外推力。

1、完善了制度,进一步激励采编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达到了奖勤罚懒、提高效率、促进工作的目的。

2、完善了主持人上岗考勤制度和安全播出管理办法,购买上岗登记打卡机,目前已开始使用,确保直播人员提前到岗,安全播出。

3、坚持每周一的监制例会、周二的主持人例会,建立各节目部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新闻部在周五下午召开定期例会,及时总结一周新闻采编的得与失,策划与部署下一周的工作重点和任务;综合部在周二上午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广泛交流节目创优、创收的经验。

4、把提高日常节目质量与精品节目制作结合起来,制定创优计划和选题,并落实到节目组以及个人。最近,经济广播分批组织采编播成员前往广播事业较发达的省份学习取经,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增强广播创新意识。

三、紧扣服务群众目标,按照“三贴近”的原则调整节目,提高了节目质量和收听率,增强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向心力。共产党员只有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特质。广大群众只有在党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下,才能真正长期得实惠。因此,经济广播以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以人为本、致富百姓的长效机制,从而增强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完成新闻节目调整。以关注民生、记录民情、传递民意为宗旨,组织编辑记者深入百姓生活,采访报道百姓所关注的新闻。

2、经济类节目以为百姓服务为宗旨,根据听众和市场的需求调整了节目内容和播出时间。以满足百姓的需求为目的,在为听众服务上狠下功夫。

3、加大了综合、综艺类节目为听众提供咨询、休闲、娱乐服务的力度和质量,推出了帮助听众实现生活梦想的“愿望树”栏目。

4、从听众的听觉需求出发,精心制作节目和改进频率的包装,另外,增加了各个节目的形象宣传,在全天18小时直播中滚动播出,还让听众的声音出现在广播里,开办了听众诉说心声的“精彩人生经济台”,让听众喜闻乐听。

5、加强户外直播活动以及与其他媒体的协作互动,加大经济广播的社会影响。现在有线网的图文电视频道每天都在播出经济广播的宣传;经济广播正在同金中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手机电台”,与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合作栏目。

四、注重党员作用发挥,增强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创造力。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发展的,是靠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构建党员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可以充分展现党员的青春和活力。因此,经济广播把先进性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引导党员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上持久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各种力

量和各方面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完成2007年的创收任务,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创造力。

五、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落实中长期整改目标。按照上级要求和总台部署,经济广播党支部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同志们一致认为,经济广播党支部整改的近期目标已基本实现,中长期目标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之中。今后中长期目标将按照以下措施步步落实:

1、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高素质的经广采编播队伍。

2、充分利用现有的频率资源,开拓节目经营渠道,按市场化的要求经营节目,打造在全区有影响力的频率。

3、创造和谐的、团结奋斗的工作环境,形成有战斗力、凝聚力的坚强集体。内部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如羽毛球俱乐部,气球、排球比赛,还建立了值日考勤制度。

通过建立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经济广播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直播等战役性报道以及日常多项宣传任务,使更多优秀非党同志向党组织靠拢,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积极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来源于,欢迎阅读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积极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

2.论文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 篇二

1 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现状分析

目前, 高校基层党支部人员构成主要是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 特点是青年党员居多, 他们思维敏捷, 容易接受新事物。而大多数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内容简单, 形式单一, 有的计划性不强, 有的实效性不大。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观念思路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 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应该是一个有生命的组织, 党员是党组织的活分子, 党组织应该关心教工党员的思想情绪和需求。大多数党组织发号召多, 但党组织与党员沟通少。党组织安排的组织生活应该适当针对党员的迫切需求开展生活, 这样, 这种党组织生活肯定犹如雪中送炭, 受到党员的欢迎。另一方面, 对于党员自身, 有些教工党员思想觉悟不高, 认为组织生活可有可无, 属于形式主义;还有的教工党员在平日里教学工作繁重, 若遇组织生活时间与个人工作、学习安排发生冲突, 部分党员教工就不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还有少数党员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 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党员责任感、先进性不强。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党员的思想教育没有跟上, 正如雷锋同志说的, 思想教育应该是经常的、长期的, 正如洗脸一样。一天不洗, 脸上的脏东西和灰尘就不掉, 要是长期不洗, 脏东西和灰尘就会在脸上结壳。人的思想也是这样, 如果不经常教育, 不用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 时间长了, 思想就会生病。如果经常对党员重温下入党誓词或学习下党章, 认识上的障碍就可以扫除了。

其次, 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 针对性不强, 未能严格要求广大教工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特别的, 对于一些流动党员的管理不到位。例如, 有些教工党员出去开会、调研或者出去读博士, 这段期间没有参加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 如何让他们也能及时的学习到组织生活的内容是需要考虑的。另外, 有的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计划性不强, 没有完整的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党支部组织生活应该是有计划的开展, 并在年初有计划, 年末有总结, 这样的学习目标明确, 学习重点突出, 总结能查缺补漏, 下一年的党组织生活能更好的开展。

第三, 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往往是规定动作多, 每月一次组织生活, 两个月一次支部委员会会议, 半年一次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生活的内容大多是学习党的文件或传达中央的精神, 经常是一人讲, 众人听的形式。这样的组织生活内容枯燥、形式单调、质量不高, 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形式化严重, 组织生活形式的单调性是导致支部成员学习积极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另外, 组织生活的实质内容创新不足, 没有紧跟时代潮流, 抓不住师生党员关注的焦点, 吸引力不足。针对上面问题, 应考虑如何改进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形式。

2 加强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性的对策

2.1 组织生活制度的创新

应健全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应做到“四有”, 即有集体学习制度、有业务培训计划, 即每年每个支部至少有一位教师参加培训或实践锻炼、有每个人学习计划、有长效管理办法, 把学习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坚持常抓不懈。对组织生活的时间安排上进行合理安排。在开展组织生活中除了本支部的党员参加, 可增加列席和旁听的入党积极分子、团员青年、非党人士参加。还需要注重党小组的作用, 党支部对党小组要加强指导和督查。

2.2 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大力推进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突出重点, 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静态教育向动态教育的转变, 在教育思路上体现一个“新”字。

2.2.1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

提倡党组织生活向实践学习。生活是个广阔的天地, 社会是个大课堂, 它有着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所以要多从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实践出真知, 实践锻炼人, 以实践体现党的服务性和先进性。如泰山医学院组织成立了“泰山红叶”青年志愿服务队, 定期发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党员到省内欠发达地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给农民举办培训班、进行义诊, 印发科技宣传材料等活动形式, 使学生党员在实践中经受锻炼, 增长才干, 更加了解社情、国情和民情, 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又如2009年, 华南理工大学教工党支部组织教工党员利用寒暑假去山区支教, 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多与学生接触, 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组织生活中, 还可以组织到革命圣地考察、参加社会调研、观看优秀党员视频、开展优秀教师访谈活动, 或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活动, 如开展“优秀党日活动”、开展“个人梦、教育梦、中国梦”主题交流活动、开展“送温暖工程”, 帮助师生人员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活动, 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 真正把组织生活做到生动活泼。

2.2.2 推行“党员轮流主持组织生活, 人人当一次支部书记”。

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关键在于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角色始终处于配角, 如果让党员当主角, 人人当一次支部书记, 这样, 党员的主体意识, 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大大增强, 可以使党组织生活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2.2.3 推行“互动加体验式”学习。

改变“一人讲众人听”的传统党课形式, 利用互动式党课, 使人人参与思考、交流发言, 进行知识的交流共享。例如, 青岛农业大学机关党支部一次准备上“新形势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主题党课, 事先把党课内容布置下去并要求各党小组提供发生在身边的案例, 上党课时, 由各党小组讲各自的案例, 再组织全体党员讨论这些案例。党员们说, 这样的党课生动、深刻。另外, 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特定的环境启发党员认识自我、拓展品格, 在品格训练中, 以游戏、案例、角色演练、互动交流的形式, 重在转变党员的思维方式, 培育优秀品格。

2.2.4 重组党小组形式开展团队学习。

高校党建工作并不是孤立的, 它应与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党组织生活中, 可以试行将党小组与课题研究团队相结合。将党小组建立在教育教学科研团队中, 使党员活动紧密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展开, 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对接, 立足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2.5 联组学习激发思路碰撞。

党组织生活可以多个支部联组学习。开展联组学习, 每次确定一个主题, 突出一个重点, 解决一个问题, 在学习交流中激活思想, 在思想碰撞中产生火花, 在观点融合中达成共识。例如, 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 可以举行教工党支部与服务对象学生党支部联组学习。通过在联组学习活动中多与学生接触, 注重倾听学生心声, 做到思想上尊重学生, 感情上贴近学生, 在本职岗位上, 进一步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2.6 充分发挥网络作用, 创建学习交流平台。

党组织生活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促进活动开展, 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生擅长运用网络的特点, 重点抓网络学习建设。可以建立基层党支部网站, 及时将学习书目、辅导资料等上传到网站共享。在网上及时报导和宣传学院党委及支部开展的学习活动, 网上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 建立网络学习交流平台。还可在网上及时宣传先进事迹、实行发展对象网络公示制度等。另外, 还可以应用QQ、飞信、微信、EMAIL等开展组织生活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

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 高校党建工作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动党的教育事业前进。在党组织生活上, 立足于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实际, 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断扩展新视野, 创新新经验, 增强组织生活的有效性, 创新性, 营造积极向上的党组织生活氛围, 真正做到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为高校党建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钮秀山, 高玮玮.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4) .

[2]管永前.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7) .

[3]龙海平.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现状和途径的思考[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 4 (2) .

3.论文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 篇三

一、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原则,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建设发展的政治核心与战斗堡垒

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培养合格人才是其根本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学校中心工作和建设发展的大局上有所作为。基层党组织要关心和积极参与学校中心工作,并发挥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要发挥党员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不仅政治上先进,也应是业务上的骨干和标兵;要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投入学校中心工作,为学校建设发展作贡献。基层党组织既要关心和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又不能代替行政,包办一切;要正确定位,协调好与行政的工作关系,党政分工不分家,默契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基层工作的开展。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既要防止仅限于学习教育,游离于教学科研工作之外,又要防止以行政工作代替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基层党组织应把加强自身建设和促进事业发展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原则,使党政工作做到目标同心、工作同步、互相促进。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好党员干部队伍、骨干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队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帮助他们过好教学关、科研关、育人关,以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基层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一要主动协助行政负责人做好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的规划;二要努力做好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工作,充分尊重和听取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作用;三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上;四要特别关注个性人才的培养;五要努力营造尊重教师、关爱学生、以人为本,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以和谐校园建设为目标,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建设和谐校园是摆在基层党组织面前的新课题。建设和谐校园,首先要做到党内和谐,尤其是基层党组织要和谐,因为党的基层组织和组织内的党员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组织保证和力量支撑。基层党组织的和谐是党内和谐的基础,是校园和谐的前提和保证。要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促进基层党组织和谐,发挥党内和谐、基层党组织和谐的示范效应,以党内和谐促进学校干群和谐、师生和谐、校园和谐,从而保证和谐校园目标的实现。

在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践中,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建设和谐校园各项工作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建设和谐校园,从学校层面上讲,就是要建立一种结构、规模、速度合理,质量与效益优良,协调发展的教育发展模式,营造校园各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合理,整体优化,协调运转的机制和氛围,形成师生员工和学校全面健康发展的整体效应。完成这一重大任务既是基层党组织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也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渠道。

三、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机制创新

规章制度是实践经验的提高和升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形成基层党

建运行的良好机制。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在以下制度建设方面下大功夫:

1.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制度创新,扩大党内民主,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一是推进党务公开以发展党内民主。党务公开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二是逐步实行党代会常任制,以发展党内民主。高校党组织应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党代会常任制,建立和探索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机制和途径,力争使党代会常任制成为发展党内民主、推行党务公开、完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的有效载体。三是坚持党内“票决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在党内选举、发展党员、党内评议等工作中推行“票决制”,可以进一步发挥组织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拓宽民主监督渠道。

2.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制度创新,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以“思想上的统一”推进“组织上的凝聚”。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一个有持续学习及创新能力、能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学习型党组织就是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引入党组织建设的一种实践。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种新的理念,是引入现代组织理论、系统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来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全新实践,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的一种探讨和尝试。要坚持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自我学习、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能力,使基层党组织永远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

3.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制度创新,全面提高党员综合素质。新时期对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既要认清形势,认真分析党员教育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把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到“关系党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学校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认识。第一,基层党组织要创新党员教育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先进性要求。第二,要根据党员队伍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拓宽党员教育管理的领域,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没有空白点。第三,要创新党员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做到思想教育与业务教育并重,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要针对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高校党员具体标准、党员的先进作用发挥、民主评议党员和考核标准等问题的研究。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要求,创新党员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创造能力,使党员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使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绩效大幅度提升。

4.推进基层党组织的生活制度创新,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严格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积极推进适应新情况的组织生活创新。要按照深化内容、简化形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时间求短、效果求实的思路,推进活动内容方式和制度创新,提高组织生活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坚持组织生活制度不能少,教育党员的内容不能减,但要赋予基层党组织在时间和形式上一定的灵活性,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基层党组织生活与教研室的日常业务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拓宽组织生活关心的领域、丰富讨论内容、参与对单位重大问题的论证和决策,有助于改变那种组织生活只与政治学习挂钩的狭隘倾向,进一步使党的工作结合中心工作,找准党政工作的结合点。

4.论文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 篇四

近年来,xx市从创新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入手,积极采取推进党务公开、开展党内关爱、实施党群鱼水三项措施,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

推进“党务公开”,打造基层党内民主阳光工程。一是公开内容求广。xx市把发展党

员计划、入党条件、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收缴党费情况、党员民主评议情况、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情况、党员评先选优情况、党员致富和扶贫帮困等情况,只要不涉及秘密的,都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监督,全面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公开形式求活。做到公开栏定期公开与会议公开相结合,在公开栏内公开的重要事项,均先在党员大会上进行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后再进行公开;党内会议公开,把应属于党员知道的内容,通过党员会议形式,在党内范围进行公开,对于应该保密的事项按要求保密。三是公开效果求实。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党务公开、民主议事、党委定期检查和市委不定期督察巡查等制度;组织党员群众对支部重大事项决策、执行上级会议文件精神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各村(社区)党组织建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成立了民主监督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全村党员、村民代表、民主议事会、理财小组成员和“两委”干部参加的廉政听证会,对村“两委”班子廉洁自律、民主决策、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议监督。

开展“党内关爱”,构建关心爱护基层党员的温暖工程。xx市坚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构建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温暖工程。xxx市各级党政领导对基层贫困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及时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近三年来,市委累计从留用党费中拿出20多万元,用于贫困党员的慰问。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访谈”活动,党组织不定期对所属支部的党员进行约谈、家访,随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和工作情况,并及时协调解决。目前,xx市各级党组织共约谈贫困党员23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3件,体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交流、真诚帮扶,激发他们对党员身份的强烈荣誉感,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工作的责任心。

5.论文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 篇五

——记中共南天湖镇党委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具体方法

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法是加强党对基层组织领导的需要,是凝聚基层群众力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党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2008年,南天湖镇党委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在县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联系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研究,一年来全镇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诸多实效,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好评,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其具体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如下:

一、创新干部管理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战场在村社,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主体是各村党支部,因此镇党委在推进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伊始,首先考虑的是从对干部的管理和考评机制着手,在保证党员干部思想素质不退色的基本前提下,规避以前那种依条条款款做事、按镇党委意见办事的管理方式,全面放开对村社党员干部的管理,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鼓励、支持他们多学习多借鉴,为本村的发展壮大寻求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来,同时改变以往年终考核模式,从单一的听取汇报和查看文件资料转向看现场、听民意的考核方法上来,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成效显著。南天湖村党支部,是我镇村级党组织班子平均年龄最小,文化程度最高的支部班子,开拓创新意-1-

识走在了全镇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列。在新的管理考核机制下,他们充分发挥敢想敢闯真干的精神,在摸清本地的资源优势、吃透国家的三农政策(特别是产业扶持政策)、找准市场的需求基础上,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生产模式,改变传统的按地域设置行政社的办法,建立按产业设置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新模式,一年来分别建立了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畜牧生产专业合作社、反季节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等三个专业合作社。同时利用市场经营理念,引进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参加到专业合作社的投资建设当中来,仅蔬菜基地今年就投资上千万元,种植规模达到了2500亩,实现产值元,中药材种植规模达300亩,根据现行市场行情,估计来年产值将超过元,畜牧产业也在有序推进当中。在镇党委的支持下,经过全民选举由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分别担任三个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在南天湖镇党委的支持帮助下,优化合作社的管理结构和工作机制,为推进该村农业产业化进程注入了活力,也为我镇其它村的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二、创新组合基层组织干部队伍,提高基层组织干部岗位的“含金量” 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年龄偏大、能力偏弱是长期困扰我镇党委政府的一大难题,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轻人都纷纷选择外出务工赚钱,对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干部岗位根本就不屑一顾。农村流传着这么一些言论:“有出息的外出挣钱,没出息的在家种田,不上不下在村任职”,究其根本原因,是基层组织领导干部岗位的报酬低,而工作又太繁琐。镇党委

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在尊重历史、尊重法规、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决定从村社组织设置着手,每个村只设置2至3个社,并统一由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兼任社长的方法,大幅度提高基层党组织干部的报酬,增强村干部职位的“含金量”和吸引力,从而把大批年富力强的能人吸纳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干部队伍中来。

南天湖镇原有64个行政社,重新组合后还剩下24个,减少了40个,减幅为65%,原有村干部38人,按照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兼职社干部的办法,我镇将减少64名社干部,而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的报酬每人每月将增加到600——800元左右,与事业单位干部的工资基本持平,涨幅达33%——79%,极大调动了现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了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一些青年通过各种途径,纷纷表达下届将积极参加村干部的竟选。

三、创新党员帮带机制,真正实现“一帮一富”的帮带目标

去年镇党委在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终研讨过程中,发现全镇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实施帮带活动中只保证了帮带数量却不重视帮带的质量,帮带党员在帮带过程中不注重对贫困党员个人在素质、能力、技术等脱贫致富核心能力方面的提高,只是从表层上给予支持和帮助,好点的带领贫困党员外出务工赚钱,更多的是以雇佣的方式请贫困党员为自己打工,给予对方报酬的形式来完成自己的帮带任务,还有个别党员能手竟然把帮带活动理解为捐助活动,逢年过节给自己帮带的贫困党员给一些经济上的帮助

就认为是完成了帮带任务。

根据检查出来的这些帮带方面的问题,镇党委予以了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帮带活动工作上,镇党委专门成立了贫困党员帮带活动领导小组,确保全镇贫困党员帮带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完善贫困党员帮带考核机制;改变以往考核机制中以帮带数量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考核办法,转向以帮带质量为主要考核指标。二是开展对党员致富能手在如何帮带贫困党员方面知识的宣讲;要求他们不但要带领他们找钱,还要教他们经营管理、技术技能、市场信息、物品销售等各方面的知识,使贫困党员真正掌握生存本领和脱贫致富的方法。三是加强对帮带工作的监督指导;主要是监督贫困学员帮带人是否按照相关要求在开展帮扶工作,贫困党员经过帮扶是否有所成效,对帮带活动过程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予及时的协调和解决。

经过创新帮带机制,2008年全镇所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部实现了富困党员“一帮一”目标。经了解核查,通过帮扶脱离贫困的党员有5人,其余帮带对象均取得了良好的帮扶效果,其中有1名帮带党员明年有望过上宽裕的生活。

四、创新村务管理制度,全面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民主化进程

在镇党委今年开展的“大下访、大集访”活动中,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反映最为强烈的当以村务不明晰、财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服务不到位为其首要意见,纷纷表示对当前基层党组织所开展的工作不清楚,对基层

党组织具体有无财产不知道,对基层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一言堂”、“家长制”作风普遍存在不满,对在办事过程中遇到基层党组织干部态度不端正、办事效率低下的情况表示愤慨。

针对广大群众提出的这些意见,在广泛征求民意和听取基层组织声音的基础上,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一是完善村务公开栏制度。首先对年久失修的村务公开栏进行一次大检查大整修,保证每个村至少有一块能用的村务公开栏,同时要求各村在每月的1号和15号分别公布一次半月工作情况和财务情况,如没有发生村务或财务事由也要定期在公开栏上注明。二是建立健全村务财务管理约束机制。规定凡是重大事项必须经村委会80%以上人员集体商议决定,一般事项须由村支委成员和20%以上群众代表共同商议决定,基层组织的一些日常工作根据分工情况由村支委具体人员负责完成,所有支委人员的工作接受群众监督和质询,凡涉及到财务上的事情按照规定由支委成员和相应比例的群众代表共同商议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个人利益。三是对基层组织干部加强严格考核。对服务态度差、工作能力弱、群众反映大的村干部,由镇党委指定专人与之戒免谈话并限期予以改进,对谈话无效、不思改进的村干部,在尊重民意的前提下予以罢免。

6.论文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 篇六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论文类一等奖)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当前来凤县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情民意不明了,服务管理不到位,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化解不及时,已成为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困山区社会管理普遍面临的困惑。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推进“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建设步伐、维护全县稳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探索

近年来,来凤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以基层党建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积极探索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加大投入、打牢基础,夯实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2010年以来,通过整合资源,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其中:投入基层组织活动场所阵地建设496万,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5个,维修34个,购买1个,村级办公活动场所难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加大了基层党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力度,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为全县196个村和社区全部建起了规范标准的为民服务室,配备了标准柜台、办公电脑、办公桌椅、饮水设备等一整套服务设施,全县三级为民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得到了省、州充分肯定。投入300多万元,加强了村级其他各项办公配套设施建设,做到了村级办公有阵地、有设备、有保障。县委已经将基层组织基础能力建设纳入城乡统筹大规划,拟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二)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社会管理的力量保证。基层工作面广量大,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紧紧把群众团结、凝聚起来,才能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以“三项工程”为载体,着力建强各类队伍。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对全县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政工干部、乡镇基层党务干部、大学生村官进行集中轮训,使他们进一步熟悉基层党建项目和要求。大力实施“党员队伍结构优化工程”。以“签定一份责任状、壮大一支队伍、严把一个关口、整顿一批后进村”“四个一”措施为重点,大力加强发展党员队伍工作,加大软弱涣散村整顿力度,共撤换村书记26名,帮助后进村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项目,落实发展措施,形成后进村共建合力,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大力实施“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工程”。根据基层党组织发展需要,每个村级党组织分别储备了3名以上的村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和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培养。

(三)强化服务、改善民生,找准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就是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促进社会和谐。来凤县委、县政府提出“要让中国最边远山区的群众享受沿海最发达地区的服务”的目标,建立了以县行政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民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并进一步推进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并被省发改委、省质监局确定为全省唯一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全县已有118个村完成便民服务室硬件的规范化建设,在新完成24个村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将重点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达标和村级服务“1+X”模式和村干部坐班制度的落实。两年以来,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共为群众办结各类审批及服务事项累计办56万余件。

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借“五个基本”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务、村务、事务、商务、医务“五务合一”建设,使村级活动场所成为远程教育接收、党员服务点、文体娱乐、医疗卫生、便民服务设施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充分发挥“一所多能”的作用,大力开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致富群众工作,并及时做好各项服务记录,动态跟踪管理服务效果,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党员群众的“议事厅”、教育农民的“大课堂”、面向基层的“服务点”、文娱健身的“主阵地”。目前,全县85%以上的村初步达到了“五务合一”的标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创新载体,多方搭建发挥党员作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平台。

以“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为载体,通过机关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结对帮扶、互联共建,使基层党员形成一种核心影响力,让社区和基层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有效存在,并且有效地与党组织实行互动。一是开展“党员干部亮身份”活动。全县5000多名在职党员上班期间佩戴党员标志牌,亮出党员身份,时刻提醒党员做好工作表率,服务群众。二是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活动。通过党员在工作岗位上的示范作用,树立党员形象,规范服务来实现党的服务宗旨,推动廉洁、公正、高效的党员队伍建设。三是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全县3000名在职党员积极进社区报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政策宣传、义务就诊、就业培训、维修电脑、资金扶贫等服务。四是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活动。以广大党员“认岗承诺亮身份,创先争优办实事”为目标,按照调研访诺、自愿承诺、审核确诺、公开示诺、组织评诺等五大环节,全县629个党组织9867名党员有岗有责有位。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要上访找支书、有困难找组织、有问题找干部”的观念深入党员群众心中。

(五)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 来凤县在解决社会矛盾、研究发展问题上,改变“为民作主”的传统思维,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创造“让民作主”的条件,营造“让民作主”的氛围,强化社会管理功能,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积极探索新型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比如,绿水乡针对乡镇工作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的实际困难,将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承接点”,针对事关民生的大事要事,不再让村干部关门“合计”,替民作主,实行组织定题和村民点题方式,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决策和民主评议、监督等,请民议事,让民作主,搭建起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他们量体裁衣设岗定责,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村社居住人员的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环境卫生、劳动保障、民政等社会事务,将服务工作延伸、拓展到群众家中,达到管理精细化和服务人性化的目的。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来凤各类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社会团体组织达6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达7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累计达到110家,涉及蔬菜、林果、油茶、茶叶、水产、生猪、农机服务、养蜂等12个行业,社员达到1.8万人,带动了4.33万农户共同发家致富。这些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作用进一步凸显,为此探索了多元共生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不断拓宽工作领域,通过党组织带动社会组织,在观念和规制上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这些群团组织、中介组织、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发挥其独特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以夯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共识。全县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建立党支部34个,其中独立建立党组15个,挂靠19个,拥有中共党员137名,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我向企业进一言,我为企业献一计”等系列活动,使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及影响力、号召力通过党员实际行动充分体现出来,引领了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认真总结和回顾探索和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的优势,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合力。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服务中做好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身建设。

二、影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认识还不到位。

有的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抓好经济工作就行,无需顾及社会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于来凤这个贫困落后山区来讲,这种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管理工作理解不够,把社会管理的制约因素主要归因于资金投入有限等经济性因素,对参与组织管理方面归因相对较少。在改善农村社会管理措施方面,被访村民与村干部、高度一致选择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增加村民收入、激发村民参与、加强党政领导、增多农村社会组织等;有的基层党组织虽然认可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在推进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遇到困难绕着走,缺乏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韧劲;一些基层党组织找不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党建和社会管理“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工作结合不紧密。

(二)基层党员干部社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随着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和“尊严性需求”的增长,社会矛盾的复杂化,给当前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群众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保、居住条件、生产条件、生活环境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群众的公共参与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在逐步增强。二是由于对群众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不够,个别群众总认为矛盾问题的处理是“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甚至认为只有上级大部门、大领导才能保证自己实现更多的利益,故而出现层层上访,越级上访。三是与群众的沟通还不够,对群众诉求的反馈不及时、互动还不够,特别是对关系民生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向群众宣传解释说明不够,引起群众的误解。四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干部软弱无力,在群众面前说不起话、抬不起头,工作开展起来处处碰壁,无法处理利益纠纷而导致矛盾升级。这些都要求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应对复杂矛盾、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三)基层党组织进行社会管理的基层力量亟待加强。

1、经费保障比较困难,农村、社区等基层组织财政预算的办公经费与实际支付的需要差距很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落实到位不够,公益性活动场所缺乏,活动难开展;

2、基层党组织资源整合不够,基本处于“单兵作战”状态,整体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城乡之间、社区与单位的“城乡互联、共驻共建”缺乏制度性保障,导致资源的闲臵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3、力量薄弱。翔凤镇4个城市社区12个居民小区,却有6.09万常住人口(每个社区常住人口都超过了1万人,最多的有近1.9万,最少的也有1.3万。按照规定,社区正常管辖人口建制在4千人左右),又只有60名社区干部,社区干部承担着社区的繁杂性工作多达几十项。此外,基层队伍老化问题突出,基层干部待遇偏低,文化层次偏低,专业知识缺乏。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建立一支职业化、规范化,知识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已成为形势所迫。60名社区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0多人,高中以下学历的还有近10人,但都缺乏社区工作系统知识和自治能力,尤其是专业管理人才十分缺乏。

(四)党委领导的社会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在健全社会管理的总体架构方面,社会管理主要由两个部门在抓,一个由政法委牵头的社会管理创新,另一个是由民政部门牵头的社会管理创新,如何将二者的力量进行整合,这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设立一个统筹协调和管理的机构,对社会动态进行全面掌握,对社会管理进行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通盘考虑,要结合政府改革,从机构设臵和职能配臵上统筹考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不仅要研究不同层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条与块之间社会管理的职能划分和统筹协调问题,而且还要研究党委系统与政府系统社会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衔接和统筹协调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党委政府如何从体制机制上领导和统筹协调好社会管理,形成党政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有序协调、高效运转的格局。

在理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方面,有几个要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乡镇村和社区的职能不够明晰,村(居)组织还没有从大量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工作重心难以转移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职能发挥得不够好。二是长期以来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条条相互掣肘的问题突出,“矛盾发生在块上、权力配臵却在条上”、“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基层社区里各种社会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不顺,基层社会管理的资源有待整合,难以发挥出最佳效益。

以上问题的存在,从客观环境讲,有当前社会建设普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来凤作为少数民族贫困落后山区面临抓发展、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强大压力,使得重经济、轻社会观念的有一定的社会土壤,基层组织自身拥有的工作资源、服务资源相当有限,投入基层的资源与需求差距大,基层力量薄弱的情况一时难以解决;从主观因素讲,各级党组织的社会管理责任还不够明确,缺乏明晰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使得将外部压力内化的传导机制缺失,造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社会管理的动力不足,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想的不多、做的更少。

三、对策与建议

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面临基础条件差、体制不顺、认识不到位等诸多不利因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紧紧围绕“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发展目标,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功能、完善社会管理体系,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难点热点问题,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努力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优势,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理念先行,促进基层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彻这一理念,必然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更加自觉地关注民生、增进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让人民尽可能多地分享发展的资源和成果。

二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新格局,首先要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但不能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视为社会管理就是党委和政府包办一切。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组织因势利导和择机而动,通过必要的制度化渠道和良性互动,有效激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公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三要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要健全法治体系。依靠法律来规范个人、组织的行为。要借助道德力量。道德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持久性的基础作用。要善于运用道德的软力量,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发挥道德力量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要依靠科技支撑。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的必由之路,要加强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掌握社会动态基础信息。要善于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通过舆情了解社情民意,理顺社会情绪。

(二)转变职能,完善党委领导社会管理的框架体系

1、健全党委领导社会管理的组织架构。顺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需要,在党委增设类似“党委群众工作部”(海南已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群众工作部)的机构,由其在党委领导下统筹安排社会管理事务,研究部署和指导推动群众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协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政策的制定,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信访工作;定期分析社会管理工作,追踪评估社会政策,为党委解决社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2、健全领导体制,严格考核机制。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评体系,把社会管理的责任量化分解到各个部门、岗位和工作人员,确保社会管理上下联动、政令畅通,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奖惩的重要依据,激发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加强社会管理的内在动力。

3、加快基层党组织职能转变。一是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扩大基层民主,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四是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是加强对基层各类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三)建章立制,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围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

1、深化党员领导干部和党代表联系基层制度。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联系点制度,定期开展民情走访、民意征询、驻点办公等活动;结合党代表任期制,完善党代表“一岗双责”联系服务基层制度,搭建党代表为选举单位领办实事的活动平台,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开展“党代表选区巡访接待、履职承诺”等活动,在破解基层问题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基层和谐稳定。

2、完善基层民情沟通和民主决策机制。积极推广党员干部民情联络员、党员议事会(会客厅)、领导干部接待日、民主恳谈会等制度,畅通基层党组织了解民情和党员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反映意见建议。建好社会工作室,积极推广社会公益服务项目,疏导困难人群情绪,搞好社区矫正等,促进社会和谐。

3、建立规范高效的社会动态基础信息采集机制。建立定期联系走访、工作例会、解决问题“挂牌销号”和跟踪督办等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布问题解决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形成涵盖民情收集、分析、解决、反馈、通报等环节的工作运行机制。

(四)创新组织设臵模式,夯实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基础。适应当下农村和城市社区发展的特点,切实推进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的扁平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根据区域集聚、产业布局、就业结构、组织形式和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重点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居民和城乡一体新社区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1、突破传统模式建立党组织。打破按单位建立支部的传统模式,在网格上建立党总支(如: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构建社区“大党委”制),使“党委下沉”,下辖干部服务团队支部和各村党支部,由党总支牵头区域内党组织的活动。凡区域性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都把组织关系放到中心支部,由中心负责人担任总支书记,同时吸纳各村支部书记、区域内具有较高威信的党员为总支委员。

2、立足服务需求建立党组织。建立特色党支部,将服务团队中的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社区责任医生、学校教师、联点民警的党员组织关系纳入特色党支部管理,加强城、乡党员的交流互动,增强服务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服务基层工作重心下移。

3、把“支部建在连上”内涵延伸到把“支部建在社会组织上”,推行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村(社)组建、行业组建、市场组建、协会组建、区域统建等组建模式,切实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等新领域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把党员的教育管理、作用发挥和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产销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全覆盖”。

(五)强化队伍,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能力 一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抓好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把“配强一把手”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把那些致力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引导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把精力集中到服务科学发展、热心为民奉献、兴办实事工程上来,增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创新教育培养使用模式,增强领导社会管理能力。围绕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教育培训,开展党员干部大轮训活动,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大学生“村官”、新党员的社会管理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基层一线锻炼培养、到信访局等直接参与群众工作部门挂职锻炼等制度,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社会管理的实践能力。加大基层普通干部培训力度,激励其争当“民意调研员、综治联络员、纪检监察员、政策宣传员、致富领航员”,把社会管理工作延伸到最基层,把党员干部培养成社会工作的优秀人才,把社会工作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干部。

7.论文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 篇七

一、领导带头, 率先垂范

一个领导就是一面“旗帜”。市委办室务会成员充分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 以身作则, 从我做起, 认真履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领导责任, 强化示范带动作用, 形成了全办同频共振、上下一心抓学习的良好局面。

(一) 主要领导亲自抓。市委办坚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长期任务来抓, 成立了学习

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 由市委常委、秘书长亲自担任组长, 常务副秘书长等室务会成员任副组长, 明确分管行政后勤的副秘书长牵头抓总, 行政科承担具体工作, 机关党委和政工科予以配合, 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常务副职协助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的学习格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不定期了解全办的学习需求, 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协调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努力实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际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 领导班子带头学。

学习型领导班子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班子成员以加强中心组学习为抓手, 坚持带头学习, 争当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的模范。严格学习制度, 科学制定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 量化学习要求, 明确每年集体学习6次, 不少于12天。要求中心组成员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中央全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等内容, 并深入基层开展理论调研, 联系实际开展交流讨论。扩大学习范围, 将中心组成员的范围由市委办领导班子扩大到副县级干部、各科室负责人, 强化示范带动, 增强辐射影响力。

(三) 领导干部宣讲学。

领导干部走上讲台, 为大家讲形势, 讲理论, 点拨工作思路。市委常委、秘书长等领导定期为办公室干部职工讲党课, 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机关干部修养、办公室人员如何学习等进行专题辅导。办公室室务会成员在集中学习与日常工作中, 积极发挥宣传讲学的作用, 组织分管科室干部职工认真学习, 交流探讨, 以期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创新载体, 丰富形式

市委办公室围绕“重学习、爱学习、善学习”的目标, 大兴学习之风, 认真分析研判时代需求、事业需求、个人需求, 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内在规律着眼, 不断创新形式载体, 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体现时代特点、贴近党员需求、富有实际成效。

(一) 打造便捷多样的学习平台。

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为目标, 打造多方位的学习平台。一是打造主题活动平台。开展了“六个一”活动, 即每个干部职工每天读一小时书, 每月看一本书、每季度听一次学习讲座、每半年参加一次调研、每年发表一篇文章、学习一门技能。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七优” (优秀公文、优秀调研报告、优秀信息、优秀督查督办、优秀公务活动服务、优秀内网业务网站和优秀机要保密服务) 评比等主题活动, 提高了办公室干部职工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营造竞技比武平台。以竞技比武为手段, 激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活力与动力。举办“我为湘潭发展献计策”征文、“改革开放30年秘书理论与实践发展回眸”征文、书画大赛、摄影作品展, 组织开展优质服务竞赛, 真正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提升了办公室的“群体智商”。举行了干部素质考试, 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形成了全员学习的良好风尚。三是完善硬件设施平台。加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腾出专门房间, 购置大量图书, 建立了图书室, 添置图书近4000册;各个科室都订阅了党报党刊和政经类杂志;加强网络建设, 拓展网络学习平台, 购买了中宏数据库、新华社专供信息等数字资源, 为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提供了硬件保障。

(二) 创新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

通过自学、集体培训、专题辅导、专题学习、专题报告会、集体研讨、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 提高干部职工的理论、政策水平, 拓宽知识面。一是开展集中型学习。开展专家讲课、观看电教片、开卷考试、交流座谈等多种集中学习, 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 学习、贯彻上级精神和讨论重大问题。党支部每月召开两次以上支部生活会, 采取领读、通读、精读的方式, 认真系统地学习重要文件, 并组织专题座谈。党小组坚持进行理论学习, 领会上级精神, 讨论交流思想。开办“干部素质学校”, 先后邀请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长沙理工大学的有关领导和专家, 就推进“两型社会”、“三新”建设等重大课题, 举办专题讲座20多场。二是鼓励个性化学习。为满足干部职工的多方面学习需求, 成立了打字学习、检索技法、书法技法、摄影技法、主持演讲、汽车驾驶六个技能学习兴趣小组, 允许每位干部职工参加两个学习小组, 每周开展学习活动。三是创新开放式学习。坚持以开放的思路抓学习, 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考察调研活动, 进行了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等专题调研, 通过到武汉、长沙考察“两型社会”建设, 到株洲学习产业裂变经验, 赴衡阳学习开展优质服务竞赛的经验, 组织全体党员到毛泽东、杨开慧等同志故居参观等, 变封闭式学习为开放式学习, 不断拓宽学习的广度。

(三) 拓展因地制宜的学习阵地。

坚持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一是立足岗位学、钻业务。把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学习业务与推动工作、学习经验与提高水平有机结合起来, 设立“学习日”、“研讨会”、“培训班”, 就实际工作技巧进行培训讲解, 同时将业务科室工作人员旁听市委重大会议作为硬性要求, 要求业务科室人员听会议、学精神、做笔记、提建议, 增强了应对繁杂事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坚持业余学、攻学位。鼓励干部职工在职深造、攻读学位, 在选送干部到市委、省委党校学习的同时, 鼓励办公室干部职工积极参加自学考试、成教函授和在职读研, 很多干部职工先后获得了本科、研究生学历。三是积极参与学、借经验。通过参与工作的方式, 虚心学习上级机关、基层单位以及外地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如大力推荐干部到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跟班学习, 推荐干部到基层单位和上海、新疆、湘西挂职锻炼, 借调干部参与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 并要求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和借调出去的工作人员给办公室同志传授实际工作心得体会, 起到了拓宽视野、更新思路、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作用。

三、学用相长, 全面提升

学习是增强党性、增加知识、增强才干的法宝。市委办公室注重联系办公室工作实际, 结合市委办公室工作职责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 使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 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思想决定方向, 修养决定态度。市委办把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的理论、观点与方法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以理想信念为重点, 抓好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大力开展党性、党风、作风教育, 运用思想教育、集体活动、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一法两条例”, 集体观看反腐倡廉电视片和“一把手勤政廉政访谈节目”, 激励大家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 紧贴理论联系实际。

始终紧贴湘潭实际, 围绕“促进大开放建设新湘潭”的工作重点与实践要求, 把建设学习型组织与推动本地区和本部门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建言献策、调查研究、互动交流、岗位练兵等形式, 组织干部职工围绕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出主意、献计策, 围绕工作岗位比技能、展风采, 把加强学习与促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起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良好效果。

(三) 服务跨越发展大局。

全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最终目的, 是助推湘潭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市委办组织干部学习, 引导干部在学习中总结思考, 强化创新理念, 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为党委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提供高质量的参谋服务。其中总结的“湘潭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经验被《人民日报》内参采用, 进入中央领导决策视野;提出的“构建政府举债融资平台、拓宽政府举债融资渠道”等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 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采纳、推广;提出的“创新公司治理结构, 实施扁平化管理”等推进国企改革的对策建议, 得到省委副书记的高度肯定, 并批示要求在全省推广。

四、健全机制, 科学管理

市委办树立长期建设的思想, 把制度建设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环节, 在建立制度、完善制度、执行制度上下功夫, 做到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 确保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 形成了长效学习机制。

(一) 健全保障机制。

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摆在重要位置, 做到“三个纳入”、“四个统一”, 即纳入办公室总体发展规划、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纳入领导决策议题, 统一规划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考核和统一表彰奖励, 确保了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实现了“三有”, 即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

(二) 健全管理机制。

切实完善学习制度, 加强学习管理, 狠抓学习质量, 努力在办公室系统内部形成持之以恒坚持学、紧贴实际扎实学、创新形式灵活学的浓厚氛围。制定了市委办公室干部职工学习计划, 出台了办公室全员信息调研办法, 同时各科室将建立学习型科室纳入科室发展规划, 科室负责人向市委常委、秘书长递交了责任书, 明确了全年学习的目标责任, 通过任务分解、责任传导, 在市委办公室掀起了全员学习、比学赶帮的学习热潮, 达到了“联系实际学理论、找准问题谋对策、动手写作强素质”的目标。

(三) 健全激励机制。

8.论文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 篇八

一、推行“上墙公开”,使党务公开栏成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透明墙”

公司党委共为各基层党总支制作党务公开栏30余个,使党务公开栏成为了党员了解、参与党内工作的重要方式。

(一)抓好组织机构和职能公开

我们为每个党总支设置的公开栏,都由“固定栏目”和“可替换栏目”两部分构成。通过党务公开栏,党员不仅能对党组织的一些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对领导班子的工作目标、思路也有更为深入的认识,通过上下互通、协调配合,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班子兢兢业业、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党员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抓好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公开

每年初,公司党委会、工作会议结束后,各党总支均结合公司的总体工作部署,研究确定了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实施计划、保证措施,在党务公开栏进行公开,让党员干部及时了解本单位的工作部署,并对照目标和计划及时梳理部门和个人工作。这不仅使党总支的日常工作时时处于党员的监督之下,也使各部门的工作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计划性,促进了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抓好党内活动经费使用情况公开

推行党务公开后,公司党委便明确提出,党总支活动经费的管理、使用必须通过党务公开栏予以公布,接受全体党员的监督。为此,各党总支专门研究制定了党内活动经费管理规定,由财务部门建立专项账目,专项核算,专款专用,相关部门联合管理监督,每年在党员代表大会上通报情况,通过党务公开栏进行公开。活动经费的公开,使党员对每一分钱的使用都做到心中有数,确保了经费使用的科学、规范。

二、推行“上网公开”,使党务公开网成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沟通网”

公司党委统一建立了党务公开网,并为各党总支设立了党务公开专栏、配发了权限,要求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和对上网信息的监督管理,实现了党务公开信息化、网络化,拓宽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保证了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公开党内工作制度

一是对党务公开相关制度进行公开。按照公司党委《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党务公开工作检查考核细则》等文件要求,编制了党务公开相关制度,在形成征求意见稿后,通过网络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再通过党务公开网进行公开。二是对党组织基本工作制度进行公开。将“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通过党务公开网进行公开,不仅促进了党总支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而且强化了党员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

(二)公开党内重大事项

在业绩考核政策制定、组织机构调整、干部选拔任免等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各党总支在坚持原有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决策前、决策后”公开环节。重大事项决策时,将班子研究形成的初步意见上网进行一次公开,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形成最终决策意见后,再利用党务公开网进行二次公开,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监督,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三、推行“上报公开”,使党务公开简报成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知情报”

为方便上下沟通,公司党委要求各党总支拓宽公开渠道,利用简报的形式,把服务党员、反腐倡廉、党员教育等信息及时传达到每个施工现场、每名党员。

(一)做好联系和服务党员情况公开

各党总支把党务公开作为促进创先争优、党建“三联”示范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模式,将总支委员联系基层党支部情况、党支部委员联系班组情况、党员联系岗位情况以及所有联系点、联系人和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等内容以简报形式予以公开。采取专项检查、定期抽查、重点跟踪等方式,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情况的跟踪指导,及时掌握活动进展,总结交流经验,保证了创先争优及党建“三联”示范点的工作实效,得到了党员群众的支持与帮助。

(二)做好党员教育情况公开

各党总支将政治理论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公开,促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引导各党总支着眼于党员的现实需求,确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通过人性化的教育、亲情化的关怀,让党员在和谐的环境中不断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推行“上线公开”,使党务公开服务热线成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连心线”

针对部分党员无法通过党务公开网、党务公开栏及时了解党内事务信息的情况,公司党委要求各党总支开设党务公开服务热线,确保每个党员只需拨打热线电话,就可了解到相关信息。

(一)对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公开

有关组织机构调整、干部选拔聘任、职工子女就业等项事务,直接关系到每个党员的切身利益,对于远在外部市场和野外施工生产一线的党员,各党总支及时通过党务公开服务热线通知到每名党员,做到应知尽知,不挂空档,不留死角,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二)对党员关心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

上一篇:不妨看轻自己的美文下一篇:关于感动中国中国女排心得体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