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2024-09-07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1篇)

1.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星球地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我国的地理差异 第1课 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划分界线: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青藏地区与其它三地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4、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依据:1月0℃等温线、8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与该线吻合。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在气温、降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在地形、水文、矿产、农业生产、传统文化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5、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常用方法:综合法和比较法。第2课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地形:(图5、5)北方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黄土高原;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2、气候: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00-800mm;南方地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800 mm以上。

3、土壤:北方地区:东北平原为“黑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为“黄土地”;南方地区:东南丘陵为红壤,平原地区为水稻土。

4、农业:北方地区:旱地为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甜菜、棉花、苹果、梨等;南方地区:水田为主,水稻、柑橘、甘蔗、茶叶、荔枝、天然橡胶、蚕丝、椰子等。

5、矿产:北方地区:煤炭、石油为主,山西煤炭、大庆油田等工业基地;南方地区:水能、有色金属为主,宜昌电力、湘中有色金属等工业基地。

6、面积:北方地区占全国20%,南方地区占全国40%。

用心

爱心

专心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7、人口:北方地区占全国40%,南方地区占全国55%。

8、文化:北方地区:四合院、冰雕、滑冰、陕北窑洞、面食;南方地区:划龙舟、傣族竹楼、水上人家、傣族泼水节。

第3课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A、西北地区:

1、地形:(图5、8)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阿尔泰山、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2、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昆仑山脉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内蒙古以及甘肃、宁夏的北部。

3、面积、人口:面积占全国30%,人口占全国4%。

4、自然环境特征:本区地处大陆内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干旱是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

5、植被分布: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为本区自东向西距海渐远,因而自东向西降水量渐少,从东部400 mm下降到西部50 mm以下。

6、水资源:本区水资源匮乏,河湖稀少,多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本区最长的内流河,水资源往往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7、坎儿井:其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主要作用为新疆绿洲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8、生态环境:本区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9、民族:汉族和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B、青藏地区:

1、范围: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2、面积、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不足全国1%。

3、地形:(图5、12)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4、河湖:黄河、长江(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察尔汗盐湖。

5、气候: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冬寒夏凉,气温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烈,日平均日照时间长,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6、民族:汉族、藏族;

7、文化:藏族多信佛教,主要礼节有献哈达,敬青稞酒和酥油茶。

第六单元 首都-北京 第1课 祖国的心脏

1、自然环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东部、南部为平原,北部、西部为山地,东面为天津市,其它各面临河北省,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2、政治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我国首都;中南海是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是我国最重要的新闻机构。文化中心: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众多科研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国家图书馆、亚运村等众多文化体育场所。

3、历史文化名城:50万年人类生活史、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众多的城楼、胡同、坛庙、寺观、王府建筑以及京剧、曲艺等。第2课 现代化大都市

1、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与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首都国际机场是我国最大的国际航空港。

2、、交通运输建设:路网建设:地铁、轻轨铁路、各条环路、放射路、高速公路、立交桥;枢纽站点建设:北京西客站、北京站、首都机场。

3、街区建设: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如新建的平安大街。

4、城市绿地建设。

5、城市水网建设:新开挖的转河。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6、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四合院的存废、历史文化遗存、人口迅猛增长、沙尘暴天气、水资源匮乏、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

7、规划与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建设重点功能区:包括中央商务区(CBD)、国际传媒中心、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科技园区。

8、城市建设目标:建设人与环境和谐的城市环境。第七单元 黄土高原

第1课 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1、位置、范围:太行山脉以西,乌鞘(shāo)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海拔1000-2000米。

2、地理环境的过渡性:地形:从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干湿区:从湿润、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农业:从农区向牧区过渡。

3、地貌:覆盖着深厚的黄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黄土地貌广布。

4、地貌发育:塬、墚、峁分别处于黄土地貌的不同发展阶段。在流水强烈冲刷、切割作用下,黄土层先形成黄土塬,黄土塬进一步发展形成黄土墚,黄土墚再发展演变为黄土峁。

5、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黄土的老家远在蒙古高原、中亚以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表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形成粗细不等的颗粒,在风力的作用下将细小的尘土带来本区,经过百万年堆积,形成今天的黄土高原。

6、文化: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农耕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黄河流域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土风情:戴白头巾,以面食为主。第2课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1、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2、水土流失的危害: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剧增、旱涝灾害频繁等,严重制约着本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3、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质地疏松,多孔隙,易受流水侵蚀;黄土层受水侵蚀后,强度降低,极易塌陷;地表缺少植被保护,夏季多暴雨;乱垦滥伐和过度放牧破坏了地表植被;修路、采矿等工程建设对地表的破坏;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等。

4、综合治理:一方面把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筑梯田、修堤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杜绝过度放牧等。

5、煤炭资源丰富,其储量、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是全国的能源基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能源开发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同步进行。

第八单元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第1课 珠江三角洲

1、开放的前沿:优越的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香港、澳门,南临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国家的扶持政策:1980年,我国建立4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珠海均位于珠江三角洲,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著名的侨乡。

2、外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利用紧邻港澳优势,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先进经营管理方式、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本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外贸出口基地。

3、“前店后厂”的地域经济合作模式:“前店”:香港;“后厂”:珠江三角洲。

4、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转移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珠江三角洲逐渐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制造和加工基地。

5、主要工业部门:世界著名的家用电器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

第2课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1、1997年7月1日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分别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用心

爱心

专心 5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2、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我国南海沿岸,珠江口东侧,西与澳门遥遥相对,北与深圳市毗邻,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等组成,陆地总面积1000多平方千米,人口约600多万。

3、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北临珠海市,东面距香港70千米,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等,陆地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44万。

4、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中心,“东方之珠”、“购物者天堂”。

5、澳门:旅游博彩业、“海上花园”。

6、祖国内地对港澳的支持:内地促进了港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港澳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九单元 台湾省

第1课 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1、位置、组成: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全省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组成,总面积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在海洋交通运输和海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山地占三分之二,平原占三分之一,浊水溪是最长的河流。

3、气候:中部、北部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海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6-10月多台风。第2课 台湾省的经济与人口

1、生物资源:森林、樟脑、红桧、兰花、蝴蝶;农作物:水稻、小麦、甘蔗;水果:香蕉、菠萝、柑橘;“森林之海”、“海上米仓”、“东方糖库”。

2、矿产资源:东部山地:金、铜;西部平原:煤、石油;北部火山区:天然硫磺;大陆架:石油、天然气;“东南盐仓”。

3、海洋水产资源:台湾海峡是优良渔场。

4、旅游资源: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

用心

爱心

专心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5、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20世纪60年代前:农产品加工工业、纺织工业为主;20世纪60-70年代:吸收外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20世纪80年代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工业:新竹高科技工业园区。

6、工业分布:西部平原。

7、工业城市:台北、基隆、高雄。

8、交通:环岛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桃园机场时台湾最大机场;海运以高雄、基隆为中心。

9、城市:台北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省第一大城市;高雄为全省最大工业中心和最大港口。

10、人口:2200多万,多分布在西部平原。汉族占98%,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11、文化:汉族祖籍多为福建、广东,闽南语为台湾主要方言,通用语为普通话。第十单元 走进西部 第1课 自然环境

1、西部地区范围:包括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12省区,面积占全国70%,人口约3.6亿。

2、西部自然环境:面积广大,多山地、高原、盆地,地形复杂,又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及高山高原等多种气候,自然环境复杂。

3、自然资源丰富:?水能:西南地区;‚矿产资源:白云鄂博:铁、稀土;宁夏石嘴山:煤炭;甘肃金昌:镍;甘肃玉门:石油、铁;新疆克拉玛依:石油;新疆塔北:石油、天然气;青海察尔汗:钾盐;云南个旧:锡;贵州六盘水:煤炭;四川攀枝花:煤、铁;ƒ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第2课 特色农业

1、草原牧业:新疆(细毛羊)、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

2、高寒牧业:青藏高原: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用心

爱心

专心 7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3、灌溉农业与绿洲农业:西北内陆地区。灌溉农业:内蒙古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新疆利用高山积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农产品有新疆的长绒棉、吐鲁番葡萄、哈密瓜。

4、立体农业:西南地区地形崎岖,气候湿暖,利用地形变化发展“立体农业”,发展那花卉、水果等特色农业。

5、河谷农业: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省东部湟水谷地发展河谷农业,适宜种植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

6、限制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是水源,限制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是气温。第3课 工业、城市与交通

1、工业:西昌和酒泉的航天工业,西安的飞机制造业,包头和攀枝花的钢铁工业,玉门和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青海的化学工业。

2、城市:著名城市:陕西西安、重庆、四川成都、甘肃兰州;重庆是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位于长江上游,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别名“江城”、“山城”。交通便利,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西安:13朝古都,“丝绸之路”起点,秦始皇兵马俑,碑林,明朝古城墙,大雁塔。

3、交通:青藏公路:西宁-拉萨;新藏公路:乌鲁木齐-拉萨;川藏公路:成都-拉萨;滇藏公路:昆明-拉萨;兰新线:兰州-新疆;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青藏铁路:西宁-拉萨;湘黔线:株洲-贵阳;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南昆线:南宁-昆明;成渝线:成都-重庆;贵昆线:贵阳-昆明;川黔线:重庆-贵阳;黔桂线:贵阳-柳州。

第4课 西部地区的重大工程

1、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西宁-拉萨。其修建的意义: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了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了该地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

用心

爱心

专心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2、西气东输:西起新疆轮南,东至上海,途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省区。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以及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以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3、西电东送:北通道:内蒙古、陕西、山西火电和黄河上游水电,输送到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地区;中通道:四川和金沙江水电,输送到华中、华东、福建地区;南通道: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输送到广东地区。第5课 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

1、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西部地区是全国的生态保护屏障,西部大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2、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

3、自然保护区:35个重点自然保护区,其中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四川卧龙、贵州梵净山和茂兰、新疆博格达峰、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云南西双版纳和四川九寨沟等7处。

4、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乌鲁木齐天山天池,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陕西延安宝塔山、拉萨布达拉宫、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四川乐山大佛、陕西华山绝壁、贵州黄果树瀑布等。

第十一单元 认识家乡-安徽省 第1课 位置、行政区划与人口

1、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面积为13.96万平方千米。安徽省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六省相邻。从纬度位置看,地跨暖温带、亚热带,自然条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从海陆位置看,属于内陆省份,但距海不远,降水较为丰富,利于农林牧渔各业发展;从经济地理位置看,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是其

用心

爱心

专心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重要经济腹地和物流的天然桥梁;我省地跨长江、淮河、钱塘江三大流域,境内有陇海线、京沪线、京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穿过,水陆交通便利。

2、行政区划:安徽省简称“皖”,淮河以北为皖北,淮河与长江之间为皖中,长江以南为皖南。辖17个地级市,105个县区。合肥市与淮南市、滁州市、巢湖市、六安市四市相邻。

3、人口大省:安徽全省6500余万人,居全国第8 位,是全国主要的劳务输出省区之一。第2课 自然条件与农业

1、地形:自北向南依次为淮北平原、江淮低山丘陵、长江沿岸平原、皖南山区。

2、气候:北部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土地资源:淮北平原以旱地为主,长江沿岸平原水田集中分布,江淮丘陵旱地、水田兼有,皖南、皖西山区多为林业用地。

4、由于过渡性的农业自然条件,小麦北多南少,水稻、油菜南多北少;另外茶叶主要分布在皖南与皖西山区,棉花分布在皖江沿岸。

5、河湖:长江、淮河、钱塘江(安徽境内称新安江)。皖江(安徽境内的长江)沿岸平原是安徽省的“鱼米之乡”。淮河沿岸平原为安徽省面积最大的农业区。巢湖“水上四珍”:湖蟹、银鱼、白米虾、珍珠。

6、水旱灾害频繁:旱涝、寒潮、台风。淮河流域以旱涝灾害突出。治理工程:淠史杭灌区、规划中江淮运河。第3课 工业、交通与城市

1、矿产:煤(淮南、淮北)、铁(马鞍山)、铜(铜陵)、硫和明矾石。

2、工业:淮南、淮北煤炭工业基地,铜陵、马鞍山冶金工业中心。目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推进阶段,汽车等工业发展迅速。

3、对接“长三角”的综合交通体系:?铁路是主体,主要有南北向的京沪线、京九线-阜淮线-淮南线-皖赣线、合九铁

用心

爱心

专心 创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打造人人通自主课堂 信息班专用内部资料

路(合肥-九江),东西向的陇海线、宁铜线、宁西线(南京-西安)。‚公路运输是主要方式,合肥是公路总枢纽,芜湖、蚌埠、阜阳、安庆是区域中心。ƒ内河航运:长江、淮河、巢湖地位重要,芜湖、蚌埠是重要港口,④合肥(骆岗机场、在建新桥机场)、黄山是国家一类空港口岸。

4、“一点两线”的城市格局: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以皖江沿线“马芜铜宜”为重点的城市群,以淮河沿线“两淮以蚌”为重点的城市群。

5、省会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未来将建成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第4课 旅游与生态环境

1、丰富的旅游资源: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寿县、歙(shè)县、安庆;名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琅琊山。

2、环境问题:水污染、酸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生态省”建设:2004年确立“生态省”建设战略。

用心

爱心

专心 11

2.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本文拟对这两本教科书中有待商榷的插图开出相应的“处方”, 供广大同仁商讨。

处方一:立足整体, 再现人物形象

人物插图在所有的插图中占最大的比重, 有作者形象的插图, 也有课文中的人物插图。笔者主要探讨的是课文中的人物插图, 如果插图选择得恰当, 对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若选择不当, 则容易使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时以偏概全。因此, 插图应准确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笔者认为课文中的人物插图应立足整体, 全面而准确地再现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

例如, 七年级下册第10课《木兰诗》的插图。从课文的插图中, 笔者看到的是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 木兰的眼神是那样的坚定执着, 气势是那样的果敢英武, 但是木兰的女儿情态、高洁之姿却没能表现出来。显然, 插图中木兰的形象过于单调, 淡化了木兰的形象。笔者认为编者可以根据文中“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再绘制一幅穿着朴素的平常人家女子织布的图片。如此一来, 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和传统妇女美的形象都跃然纸上。

再如, 七年级下册第30课《狼》的插图。插图表现的是个彪悍挠头并且显得茫然无措的屠户形象。即使屠户心有恐慌, 但立足于课文的整体, 从文中的“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等多处可知屠户是个机智勇猛的人物形象。因此, 笔者认为这幅插图应立足课文的整体, 注重把握屠户的外貌和行动的塑造, 着力表现屠户的机智勇猛。

处方二:抓关键点, 准确把握主题

叶圣陶曾对人教社的编辑说:“书籍里有些图画, 决不是装饰和点缀, 虽然每一幅画都要求它美, 图画跟写在书里的书面语言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因此, 教科书插图的选择和编排工作尤其要严谨, 使所选的图片能够与课文的内容、语言有机配合, 以提供给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如何使插图与课文内容、语言有机配合呢? 笔者认为插图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 应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所以, 插图应紧紧抓住课文内容的关键点,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

例如, 七年级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的插图。课文的插图展现的是学生和镇上的人聚精会神地听课的情景, 从而表达出人们在亡国时对自己母语的无限留恋之情, 但是却忽略了韩麦尔先生这一关键形象。笔者翻阅苏教版《最后一课》课文时, 发现苏教版的这幅插图正是抓住了韩麦尔先生这一关键形象。苏教版的插图选择的是: 韩麦尔先生转身朝着黑板写完了“Vive la France”一行文字, 然后“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 ———你们走吧。”可以说, 这幅插图才真正点出了《最后一课》所要表达的“最后”这一主题。在这幅插图中, 虽然看不到韩麦尔先生的面部表情, 但是此时此景, 越看不到人物的正面形象, 越给读者留出了用心去体会的余地。

再如, 七年级下册第28篇课文《华南虎》的插图。这篇课文向读者传达的是一只被困于囚笼中的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华南虎, 作者正是被这只华南虎深深触动, 从而创作出这首极具象征意义的诗篇。教科书扉页彩色插图中有一幅形象逼真的虎图, 但可惜的是图片中的虎只见其凶猛, 未能使读者联系到文中那只困于笼中的虎, 这幅图自然难以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因此, 笔者认为本文的插图应表现出一只困于囚笼中极为压抑、试图冲破囚笼的虎, 如此才能深深触动学生心灵, 才能深刻体会作者在诗中寄托的主题思想。

处方三:留有空白, 发展思维想象

不同的文体对插图具有选择性, 说明文体采用实物图, 叙事文体采用重要情节片段或重要场面描写等, 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助于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的。但是就诗歌而言, 它未必适合配上插图。

例如, 七年级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中《天净沙·秋思》的插图, 占据了教科书的整整一页, 然而只是用黑色线条简单地勾勒出几个曲中所出现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等。看似面面俱到, 实则繁芜丛杂, 只是意象的拼凑, 无任何美感而言。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节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想象力, 开发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 他们可以结合曲中所出现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在被枯藤所缠绕着的老树上,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在荒凉的古道上, 一位憔悴的游子骑着一匹孤独的瘦马迎着秋风而来。欣赏文学作品时, 每个人头脑中勾勒的图画不尽相同, 但都是融入了作者和读者的感情的图画, 这样通过想象而印入头脑中的图画才是最真切、最细腻、最具个性化的。因此, 笔者认为编者对古诗词插图的编排时, 可以留有空白,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想象诗中蕴含的意境美。

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三

(二)[导入新课]

上一课了解了俄罗斯地形和矿产,我们说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没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作支撑,俄罗斯的工业就没有现如今的辉煌成就。[讲授新课]

读图9.13,指出俄罗斯主要有哪些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有哪些工业部门?(同学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大屏幕投影)课件:主要有四大工业区

1.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

2.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工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3.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

4.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板书:工业发达 教师:上面我们了解了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区,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还能发现什么?(同学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看自然资源的分布有没有地区性差异?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部分。这里的面积占国土的2/3,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0%,但开采的很少。

教师:可见,俄罗斯的资源分布存在着地区差异,东部多,西部少。板书:资源分布地区不平衡 教师:那么工业分布如何呢?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工业是建立在俄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但其发展又与俄的历史、社会等情况有关。俄罗斯是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所以其工业区大部分聚集于欧洲,而东部广大未开发区工业分布较少。

教师:所以俄罗斯现在很重视东部地区的开发,使本区经济得到发展。活动:读活动题2,俄罗斯工业特点的形成,与其资源条件有没有关系?

同学回答:俄罗斯重工业发达。钢铁、煤炭、原油、发电量、化肥、天然气产量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工业基础雄厚,如果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作后盾,就不可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但是,俄罗斯的轻工业部门是相当薄弱的。

课件:投影图9.14,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教师分析讨论:俄罗斯交通的“发达”体现在哪些方面?(同学讨论,师生共同总结)从图上可以看出:

1.俄罗斯的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水运、航空运输部门齐全,种类多。2.铁路线和管道数量较多。

活动: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莫斯科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线。

(同学回答)课件:闪动这条铁路线。同时教师指出这就是沙皇俄国于19世纪末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即第一座亚欧大陆桥 教师:请同学们对照俄罗斯地形图(课件,重叠),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北部平坦,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着南部山区修建,这是为什么?

(同学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是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较大,且安全系数较低。

教师启发学生:解放前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西藏没有一寸铁路,什么原因?直到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了,社会资源充足了,科技力量雄厚了,我们才开始修建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南段即格尔木—拉萨段。

教师:再读图9.14,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俄罗斯交通运输网欧洲部分密集,亚洲部分稀疏,这又是为什么?

(同学讨论,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前两节课俄罗斯的地形、气候、资源分布、工业分布及概况来回答)教师:俄罗斯虽然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期长,却有较发达的水运。

伏尔加河,全长3600千米,注入里海,是欧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它流量丰富,水流平稳,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通过运河,可沟通白海、波罗的海、亚速海、黑海、里海,称为“五海通航”。

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海港,虽然地处高纬,气候寒冷,但终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不冻,是俄罗斯发达的海上交通的主要港口。教师:这里的路网呈放射状从中心向四周散射开来。这种路网最大的优点是便于国家对各地区的直接管理,各地也可以直接与中央保持联系,最大的弊端在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必须通过中心城市,这样就会将大量的人流、物流引入市中心,给中心城市带来人流物流量大,交通拥挤等沉重的负担。最好的办法是在放射线网上加上环行路线(如下图),这样既方便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又能保持与中央的联系。

(放射—环行网)活动:找出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同学回答)教师:读P80这一自然段,了解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座城市。[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俄罗斯“发达”的交通,铁路网的分布状况,水运和管道运输。交通的发达加快了资源的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运用这种方法分析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出谋划策,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

[反馈练习]

1.俄罗斯位于北极圈以北的不冻港是()A.圣彼得堡 B.莫斯科 C.摩尔曼斯克 D.符拉迪沃斯托克 2.俄罗斯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是()A.海洋运输 B.内河运输 C.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3.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海港,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4.俄罗斯东欧平原稠密的铁路网以

为中心,东部有横贯东西的大铁路,在它北面又铺设了新的 铁路。5.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

,它承担着本国2/3的河运量。6.伊尔库茨克位于

湖畔,有铁路从这里通往

(国家)。※板书设计

二、铁路网分布不均

三、发达的水运

4.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 划分的依据和四大区域的界限,知道主要的地形区和阶梯,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理解其工农业生产和文化的不同。

3、知道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业和矿产的区别,西北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教学难点:各地自然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准备】 多媒 体课件 【教学方法】

学生 回忆复习为主,教师点拨补充为辅 【教学过程】 一、四大地理区域。展示中国四大区域划分图 组织学生活动:

(1)讨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气候、地形)

(2)指派代表去黑板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说明分界线的依据。

(3)回忆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和地势划分,指出各个区域主要的地形区和阶梯。(4)讨论秦岭-淮河一些通过了哪些地理分 界线。

强调: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和北方以气温和降水为依据;西北和北方以季风为依据;青藏地区以地势为依据。秦岭-淮河一线有很多分界线通过,如一月 份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

板 书:

一、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气候,地形

2、秦岭-淮河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展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图 列表总结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 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脉以东 面积 20% 25% 人口 40% 55% 地形 东北平原(黑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土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东南丘陵(红壤),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河湖 黑龙江、松花江、黄河 长江,珠江,鄱阳湖,洞庭湖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 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北咸 南甜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图 学生活动:(1)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及主要地形区、河流。(2)分析两地自然环境的特点。(3)了解其人口分布和主要民族。项目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 横断 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阿 尔金山-祁连山以南。面积 30% 25% 人口 4% 1% 地形河 流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塔里木河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长江,雅鲁藏布江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自然环境特点 干旱 高寒

主要民族 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 汉族,藏族

5.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山河相间的地形、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东南亚的地域特色及其旅游业!

2、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的引入,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

3、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2、学法:学生已经学过半年多的地理知识,在知识含量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的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东南亚的相关图片:

1、十字路口的位置:

(1)位置、范围:出示东南亚地图(包括政区图和地形图)。

(2)出示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引领学生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

2、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出示东南亚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相关的地理事物,而后引领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自主学习,并完成教材31页活动和多媒体出示的表格。注意用周围的事例提醒学生思考方向。

3、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出示中南半岛的季风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气候特点的同时,带领学生分析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2)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示意图,带领学生分析这种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并用相关事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简析之与农业的关系。

(3)引领学生分析这样的气候会形成怎样的农业,并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直接看到东南亚主要的农产品,强调这一地区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农产品种类。

4、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1)引领学生阅读教材32页阅读材料和图7.29,理解这里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比较集中的地区,并注意用具体实例,引领学生简单分析华人和华侨的不同。

(2)由“新马泰”旅游引入,出示一组东南亚的图片,让学生简单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5、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知识体系,提醒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从感性上认识椰风海韵东南亚:

明确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结合活动找到东南亚包括的主要国家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在图上认知东南亚多山的地形,并在图上找到这一区域的主要河流,认知这些河流和中国的渊源;在此基础上找到东南亚各国的首都,并分析其与河流的关系,而后综合分析河流与城市的利弊关系。

在图上确定中南半岛的纬度位置,并观察不同时间其风向的区别,分析对气候的影响,并根据你的常识判断其与农业的关系。

从对图的分析上理解热带雨林区多雨的原因——每天都会下雨,几乎每天都会听到雷声,并根据自己的认知分析其与农业的关系。

说出你在图中看到的农作物,从而分析东南亚经济的特征,并依据教材图7.22的提示理解这种经济在世界的意义。

阅读材料,理解华人和 华侨的区别,并根据自己的日常经验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和我国的贡献。

6.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以及台湾省的地形特征。

2.使学生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3.通过阅读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台湾、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三、教学方法 读图、讲授、分析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

播放歌曲《高山青》片断,然后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哪个省?

(二)新课教学: 1.地理位置:

(1)读图说出台湾省位置: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四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2)台湾省的范围: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周围众多岛屿组成 2.地形与气候

(1)读《台湾地形图》,思考以下问题: ①台湾岛有哪几种主要地形? ②台湾山脉的分布、走向及台湾平原的分布如何? ③台湾河流有何特征?主要分布在哪里?

(2)归纳台湾省的地形特征。

(3)分组活动:完成课本58页读图练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亚(4)台湾省的气候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热热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

3.结合史实材料,举例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三)课堂练习:(另发)(四)小结:(结合板书进行)(五)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第1课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1.位置:

2.范围:

二、地形与气候

1.地形:以山地为主

2.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7.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七

襄垣一中 孙会敏

不知不觉,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告一段落。在刚过去的学期中,我担任七年级二班的英语教学。由于教学经验颇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

一、基本情况

1、备课

课前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教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上课

上课讲解要有条理、清晰、准确、生动。使每堂课学生有所获,努力使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3、学生情况

通过多次测试,发现学生对于句型转换、完型理解及词汇题型掌握不是很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专门利用几节课来学习如何做此类题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本班人数较多,难以开展教学活动,特别是新课改,要求学生的活动比较多,但学生的人数较多,老师无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

2.本班有部分英语较差的学生,影响了班级的学习。他们 不闹课堂,但他们听不懂,课后也不会去想办法努力补习,作业不能按要求完成,考试成绩平平。这是本班最头痛的问题。他们基本不配合老师,这是我们老师下一步要攻克的堡垒。

三、改进措施: 1.多与学生沟通。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技巧性不强,难免会有学生听不懂,多些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非常重要,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沟通、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班级的不同问题。另外,有些学生基础较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就能更好地引导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

2.注重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这些学生已经形成了厌学的习惯,顶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算了,有些甚至是抄袭的,对于容易掌握的内容他们也不敢沾染,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由于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所以上课时间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时间,教师应善于组织、调动学生进行学习,更充分地利用好上课时间。3.注重打基础。由于英语是七年级学生初次深度接触的一门课程,上课时多以简单的口语知识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更易接受,从熟悉的内容转到新内容的学习,做到过渡自然。对于学过的内容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则可以花时间较完整地复习学过内容,然后才学习新知识。作业的布置也以基础题为 主。

4.运用多种技巧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课程,大部分学生开始学习兴趣都很高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利用学生热情好奇的这一特点,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出发,尝试用英语与学生对话,或用趣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并且,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意听力与口语的训练。

四、工作反思

8.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八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2个班(208,209)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3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高要求,自己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 教与学中的优势因素,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可能会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不利因素和未知困难,应该是教师提前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四、学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了解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达到对地理事物描述能力的培养。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会学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气候类型的简单的天气图。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地球上有着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国家,掌握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和发展差异。

五、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地球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第二单元地图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认识,地图的方向,怎样区别方向,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等知识。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本单元主要包括海陆分布,海陆的面貌,海陆的变迁。“海陆分布”一课,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海陆的面貌”一课,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海陆变迁”一课,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人类活动与气候五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

本单元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本单元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

六、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期

单元课题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8月31日至 9月6日

教师集中

学前动员

第二周

9月7日至 9月13日

第一单元 地球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师节、中秋节

第三周

9月14日至 9月20日

第二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第三课:地球的自转

第四周

9月21日至 9月27日

第四课:地球的公转

机动

第五周

9月28日至 10月4日

第二单元 地图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 1

国庆节

第六周

10月5日至 10月11日

国庆节

第二课:地形图的判读

第七周

10月12日至 10月18日

第三课:地图的应用

机动

第八周

10月19日至 10月25日

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

第一课:海陆的分布

第二课:陆地的面貌

第九周

10月26日至 11月1日

第三课:海陆变迁

机动

第十周

11月2日至 11月8日

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11月9日至 11月15日

第一课:天气与生活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十二周

11月16日至 11月22日

第三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四课:世界气候类型

第十三周

11月23日至 11月29日

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第五课;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六课:人类活动与气候

第十四周

11月30日至 12月6日 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

第一课:世界的人口

第二课: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第十五周

12月7日至 12月13日

第六单元

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

第三课:人类的居住地

机动

第十六周

12月14日至 12月20日

第一课:地区发展差异 1

第二课: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

第十七周

12月21日至 12月27日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地球

第二单元地图

第十八周

12月28日至 1月3日

期末复习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元旦

第十九周

1月4日至 1月10日

期末复习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第二十周

1月11日至 1月17日期

期末复习

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

第六单元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

第二十一周

1月18日至 1月24日

期末考试

9.粤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篇九

1、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的地理问题。

2、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道理知识。

预习重点:

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的关系

预习任务:

1、从日常生活出发,提出地理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2、列举一些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归纳各地风土人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预习珍断

一、选择:

1、下列体育活动与开展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冲浪 内陆地区

B 冬季运动会 广州

C 登山运动平原地区

D 滑雪运动 东北地区

2、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二、综合题

学校所在地和你的家乡群众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与当地的道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预习质疑

探讨如何解开道理之“迷”的方法。

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总二第课时)

第二课时

预习目标:

调查家乡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预习重点:

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预习任务:

调查访问收集有关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预习诊断:

10.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学反思 篇十

七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起始年级,基础打的牢不牢固,会影响到今后两年乃至高中、大学的英语学习。因此我认为七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最关键的一年,今年我为了能让学生在接触英语这门学科上产生兴趣,取得好的成绩,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开学的时候就满怀信心,充满的激情。但是从第一节课接触到了学生之后,就让我心中充满了焦虑,学生连26个字母的读写和最基本的日常用语都不会用。Oh,my God,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了,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效果不错,作一下教学反思。

一、从头再来。七年级新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原来中心小学的学生接触过英语,我询问后才知道,其实小学只学过单词,只要求读单词,不要求写,更不用说进行对话。原来村小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26个字母都不会,这给初中英语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从新安排了教学计划,从26个字母开始学,听说读写默,全部过关了才学习日常用语。

二、会读才要求会写。上课的时候往往花在对话操练上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最后动笔练习的时间变少了。为此,我再对课堂进行了定位,一节课45分钟,花在听说读这些方面要用35分钟,花在课堂练习上用10分钟,这样学生能够在掌握了知识点之后,做起练习作业就容易,压力也不大。

三、慢慢调整学生写的质量。要知道初中生写的字,比较潦草,难看。从学生交上了的作业可以看的出来。所以平时上课多叫学生上黑板上写,有时间进行英语书法比赛,先把英语写好,然后逐步要求工整,提高速度。

四、慢慢规范发音。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基础参差不齐,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因为新鲜,所以产生的极大的兴趣。在学生的操练过程中时不时改正一下,学生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如I am和I’m,thank you,there,mouth等等。

11.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教案 篇十一

1、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面积500万平方千米。

2、雄厚的经济实力:

(1)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是经济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

(2)欧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约居各大洲之首

(3)瑞士——“钟表王国”;丹麦——“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瑞典——制造业盛名;挪威——人均水产品产量居世界之首;荷兰——花卉种植业发达,的有“郁金香”。

3、繁荣的旅游业:

(1)欧洲西部三大旅游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

(2)丰富的旅游资源:

①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

②艺术之都——巴黎(法国)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凯旋门;

③湖光山色“钟表王国”——瑞士;

④罗马古迹、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⑤地中海沿岸沙滩阳光,看斗牛比赛——西班牙;

⑥观赏花卉风车,参观围海造田工程——荷兰;

⑦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太阳——挪威;

⑧千年古都,斗兽场——罗马;

上一篇:2009年高中化学教学计划下一篇:全国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