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精选14篇)
1.教师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体会
眼见为实,深刻认识
七月底,在xx局长亲自率领下,我区校级领导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魏书生教育思想的诞生地——辽宁省盘锦市参观学习。虽然没有见到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本人,但经过在魏书生老师工作和领导过的学校近一周的访问学习,通过深入到学校、班级、师生、领导中,近距离的看、问、交流,魏书生教育思想逐渐地深入到我们的内心,我们无不深深地被魏书生教育思想所折服,对魏书生教育思想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感悟。下面谈几点主要体会和思考。
一、领悟魏书生教育思想核心,找准办学思想。
魏书生育人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他真正地悟出了教书育人之道,并坚定地践行之。魏书生教育思想核心是民主与科学。
首先,要深刻领悟民主思想,运用好民主思想。
魏书生教育民主思想解决了教育发展的本质问题。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调动师生发展的积极性,而推动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关键点在于调动教育者教的积极性和被教育者学的积极性,魏书生教育民主思想解决了“我想教”和“我想学”的问题,这样就解放了师生,也就解放了教育。此行,我们在盘锦市的学校里看到了一个个的鲜活事实例证。
1、民主思想体现在学校管理上。
校长治校民主。
一所学校能不能做到真正的民主,校长是关键。盘锦实验中学的现任校长谈到他第一次上任做校长时去请教魏书生老师该如何做校长,魏书生老师只送了一句话:“做好自己”。这真是耐人寻味,让我深思,魏书生老师讲的校长“做好自己”包含深意,校长“做好自己”就意味着要率先垂范,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校长希望学校能“民主”起来,校长自己一定得“民主”在先。做好自己还要修炼好自己的人格。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教师的人格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更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的发展;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今天,更影响着学生的明天和未来。魏书生非常重视自身人格的修养,他的人格魅力就是一本最好的教材,他努力地实现人格的提升,用自身的心灵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我们看到魏书生老师是这样,他的追随者也是这样,我们见到的几位盘锦学校的校长在管理上都有这样的特质:事业至上、真诚待人、决策民主、做事光明磊落、做人坦荡大气。可见校长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学生管理民主。
学校的民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上。对学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信任与理解,管理重在管心、重在自我管理。要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要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以及决策过程要懂得与学生商量。魏书生老师说:“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要干”,这种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让班上的事事事有人做,让班上的人人人有事做”这是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念,又何尝不是我们今后班级管理的改革方向呢?
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学校在解决学生早恋、带手机上学、迷恋时尚、严重违纪等的棘手问题时,无不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认为学生出现的一切问题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在理解的前提下学校不是靠简单粗暴的“堵”,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讨论制定解决办法,让学生通过民主、自主、自治的方式实现学生管理民主,管理效果自然理想。我们看到和感受到这样管理所带来的自律、自由、清新的管理文化气息。
2、民主思想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解放学生就要解放学生天天学习的课堂,课堂民主了学生的学习也就解放了。在盘锦我们听了几节课,深深地感受到魏书生教育民主思想在课堂里的体现。盘锦学校的课堂基本的特性是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师生平等交流,同学习惯于小组合作学习、习惯于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有时师生共同探讨、有时学生做起老师、有时围着各自的小黑板激烈辩论…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角和主人,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民主的学习方式。
3、民主思想体现在文化、风气中。
民主思想在学校的最高表现形式应该呈现在学校文化、风气中。通过观察和座谈,我们发现盘锦学校里的师生关系和干群关系都呈现出一种令我们羡慕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决策喜欢在商量中进行,执行在自觉、自动中完成,评价在严格和“正常”中展开,民主思想让学校人际关系简单而纯洁起来,让工作专注而高效起来。可以看出魏书生教育民主思想在盘锦的教育人中已深深扎根。同时,我们还发现这里的老师和领导特别爱“面子”。他们的“面子”是怕竞聘不上班主任、怕表现不好班主任不聘自己;他们的“面子”是唯恐自己的工作会拖了集体的后腿、自己的行为有违集体的荣誉。这种“面子”观就是一种正能量,它利于学校统一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它让学校积极向上的风气和主流文化长盛不衰。
其次,要深刻领悟科学思想,掌握好科学思想。
魏书生老师不仅有一套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还有一套严谨、科学的方法论。魏书生老师提出的教育科学思想解决了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魏书生老师强调科学化分三段,第一段,叫做建立计划系统。第二段,建立监督、检查系统。最后一段叫总结反馈系统。民主的层次越高,制度的规范越细。在盘锦学校实地参观,我们真切地触摸到魏书生老师科学思想的实践与发展。
1、管理形成科学体系。
纵观盘锦的几所学校的管理,在操作层面上都已形成完善的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忠实地践行着魏书生老师提出的“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科学管理理念。精细化的管理让我们在参观的学校里的每个角落几乎发现不了垃圾;让我们在参观学校里的课堂上发现了在落实“每节课都有检查评价”的课堂管理人员;让我们在参观学校大课间时发现各个环节和流程管理的细致与到位。我们感受到盘锦教育高品质的背后支撑着的科学管理。
2、养成教育形成科学体系。
我们发现盘锦教育的窥见了养成教育不仅仅只是大课间搞得好这么简单。我们从师生的文明程度、校园的环境卫生、一日常规、每天七个一分钟、课堂和活动的组织纪律、严格有章法的过程管理中窥见了盘锦养成教育科学体系的端倪。
3、教学改革形成科学体系。
盘锦的课改在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我们在盘锦的课堂里看到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江浙一带的教育风格和国外先进教学的理念。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从他们实施的教学案、教学过程监控、教研教学整体水平中也看得出他们的教学教改组织实施体系也很齐备和成熟。
二、坚定魏书生思想不动摇,创造性地践行魏书生思想。
1、带动师生深入学习魏书生思想。
仅是学校领导领悟了魏书生思想是不够的,校长要积极地通过开专题讲座和带领大家共读有关魏书生思想书籍,及时在实践中总结践行魏书生思想的心得体会,表彰学习实践先进,让魏书生教育思想在小林实验小学的师生心中扎根。
2、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践行魏书生教育思想。
学习践行魏书生教育思想要抓住本质,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抓住本质就是要紧紧抓住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民主和科学两大核心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这样我们的改革就会保持正确的方向。同时,在践行魏书生教育思想的中要注重行动智慧。要虚心地学、创造性地学;要在借鉴中做、改进中立。要以民主科学管理、大课间、课改三个方面为为重点,扎实而创新地开展下学期的践行魏书生教育思想实践活动。让我们起而行,用魏书生教育思想为学校发展注入一股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2.教师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篇二
为什么会产生魏书生现象?我们向魏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是每一位希望迅速自我发展的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魏书生现象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是自我教育!他的自我教育有两条成功的路线:一条是自身的自我教育, 一条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魏书生是自身自我教育的杰出榜样。读了魏书生希望当上教师的申请书, 我们一定会为之感动。他在申请书中这样写道:“进厂6年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中, 我对学校的深深眷恋之情, 是一天也没有中断过, 即使在‘四害’把教师地位压到最低点的时候, 我还是以极其羡慕的心情向往着这个职业。”他在工厂的6年提出了150多次志愿当老师的申请, 平均每半个月写一次!他这种对教师的热爱和追求的精神, 真是感天动地!这是他对教师职业产生了积极的情感自我体验之后, 激励自我决不放弃的现实行动。“他自1966年初三毕业, 从此再也没有进正规学校学习过。但是, 他的学习从未停止过, 不同的是, 他靠的全是自学……”他的自学不是他我教育引导下的一般意义的自学, 而是建立在“自教”基础上的自学, 是自教与自学统一的体现, 他说“为着有一天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时候, 把教师工作做得好一些, 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钻研有关教育的知识, 常学到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地步。即使身患重病, 也还是不愿间断, 为此度过的不眠之夜是难以数计的。”想想看, 他我教育能使魏书生达到这样的境界吗?绝对不可能!只有自我教育才具有这样的魔力!他的人生追求和教育信念, 他的博大精深的知识积累, 他的民主与科学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他的六步教学法体现出来的教育智慧, 以及一份份厚重的科研成果, 都是他长期自我教育的结晶。可以说, 自我教育是他自我发展的秘诀, 是他走向成功的秘诀!
魏书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杰出榜样。请看他的教育效果:“魏书生任教和当班主任不到一年, 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突然之间成熟了, 懂事了。过去家长喊破嗓子督促学习也不肯沾书本的孩子, 过去家长恨不能扒着耳根子千叮咛万嘱咐仍不知道自觉管理自己的孩子, 到这个班不久, 忙起来了, 对书本亲了, 时间抓得紧了, 坏习惯开始改了。”请看他的教学效果:“初一时语文24分的学生, 升学考试取得了72.5分的好成绩, 升入了高中。升学考试全县35所中学总成绩超过500分的考生共72名, 魏书生一个班就占了19名。”“1982年魏书生又带了两个新的班。在3年中有314天外出开会, 从未请人代过课, 全凭学生自学, 他回校后也从不用自习或假期补课。在这种情况下, 他的两个班的学生1985年升学考试语文平均成绩比经过选拔的好学生还高出12.5分。全县43所中学超过500分的考生共41名, 魏书生带的班占了9名。”奇迹!是什么帮助魏书生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是自我教育, 是魏书生在教育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结果!想想看, 假如不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他的班级能做到“班级的事, 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 人人有事做”吗?魏书生能做到同时带两个新班, 3年外出开会314天而班级不乱吗?显然不能!万万不能!想想看, 假如不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他的学生在“不教”的情况下, 能取得那么好的学习效果吗?显然不能!万万不能!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可以说是一部成功的“不教之法”, 是教学中的自我教育之法。“魏书生班的学生知道每天干什么, 每月干什么, 每学期干什么, 知道他大脑这部车到哪儿走, 到哪儿停;知道半路哪儿出了毛病, 怎么修;知道自己的“驾驶技术”还有哪儿不行, 怎么提高。所以, 有好多事情, 不用老师教, 不用老师督促, 他自己就主动学、主动干了。而且你想不让干, 或者谁想不让干, 学生都不同意。”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成功学习的境界啊!
既然我们知道了魏书生自我发展的秘诀, 走向成功的秘诀, 既然我们知道了魏书生是自身自我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杰出榜样, 向魏书生学什么就不言而喻了。怎么学呢?机械的模仿甚至照搬是不可能的, 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方法或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受制于教师的素质等多方面的条件。我想, 学习魏书生就是要站在宏观的高度, 方法论的角度, 结合自己的实际, 扎扎实实学习他通过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方略, 扎扎实实学习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方略, 落实到我们的自我发展规划之中, 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3.教师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篇三
中职学生的文化课与普通高中的文化课差别相当大:有培养目标的差别,有学习态度的差别,有深浅度的差别,有教辅资料等等很多差别。这些差别决定中职学校的文化课不能沿袭中学文化课教学方式方法,它需要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文化课特色。
首先,中学教学的课堂是以讲授为核心的课堂。一节课讲三十甚至四十分钟是常事,学生多在课后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因为中学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大且深度深,老师必须考虑课堂容量和深度。显然,这种模式根本无法在中职课堂进行。课上课后学生都不可能参与其中。如果这样进行,老师只能是徒劳无功,还不得学生好评。魏书生老师的课堂理念值得中职文化素养课老师借鉴。他要求“一堂课,老师的纯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把较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这个时间分配运用到中职学校的文化素养课是不错的。老师确定一堂课的目标,20分钟讲解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分配同样时间理解消化。老师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带进课堂活动中,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就避免了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的病态课堂。
学生的20分钟活动些什么?除了跟着老师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之外,可以让学生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再讲一遍,这就可以检查学生的专注程度、理解程度、表达水平等,可以同学之间互讲,懂了的给没懂的讲,懂了的给懂了得讲。学生可做的事很多。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而不要呆坐。在动中使他们的一些能力和习惯得到培养。
这里特别要指明的是“20分钟讲”不是讲到20分钟就不讲了,让学生自学,老师无事在一边玩,而是一堂课老师讲解的总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学生理解消化的时间也不低于20分钟。师生在课堂上是互动的,不是老师的一言堂。也不是前一半归老师,后一半归学生。所以魏书生老师对教师课堂另外的要求里有一条是“每堂课至少有10名学生的发言活动。”中职学生多数在课堂上默然,如何让学生发言,就是需要老师去想办法的问题。
其次,中职文化素养教材不像中学教材那样有很多教辅资料。就一本教材,因此课后练习比较单一,而就是这样单一的一点课后练习还有很多学生是抄袭或者干脆不做。因此魏书生老师对学生课后的要求也很值得借鉴。魏老师要求学生每天课后做到七个一分钟。它们是1、学生每天回家一分钟的家务劳动。2、每天写一分钟的日记。3、每天至少唱一分钟的军歌、好歌、振奋人心的歌。4、每天至少做一分钟的高抬腿、大踏步等体育运动。5、每天做一分钟的注意力、记忆力等集中思想的训练。6、每天做一分钟演讲训练。7每天至少读一分钟的中外名著。我们看这个七个一分钟,学生一天做的时间不多,但天天做,自然就收益颇丰了。这不只是一个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语文教学的课后作业,而是一个教育家着眼于如何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训练。中职学生课后作业没有多少,这些几分钟做完的事可让他们每天做,可以弥补课一下,书本一丢,直到下次上课才打开的现状。
我们可以结合学科要求和特点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规定。我的语文教学按照这个思路做了快一学期了。布置学生每天用12分钟完成语文课后作业:大声读3分钟书——培养读和读好的习惯,5分钟背书——训练记忆的能力和积累素养,3分钟写下触动思绪的事——训练写和想的能力,语文课前1分钟整理课桌,要求桌面简洁,纸笔书到位。还要求每天多次练读自己的座右铭之类的正能量的话。一学期后,学生的改变很大。多数同学每天自觉去做事了,有了自己能做的事他们也真正快乐了许多。学生们把以前学过的名篇名段找出来读读,背背,感觉自己生活充实了许多,还带动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做好这个课后作业,重要的是要发挥小组长的检查作用。起初,需要小组长的提醒甚至督促,也需要同学间的互相提醒和影响,需要老师把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时间转到在教室对各组情况一一的掌握。久之,学生形成了习惯,就自觉地完成。不做的不是主流了。这样安排课后练习,起初是一部分同学做,慢慢地做的人多了,个别不做,也就勉为其难。魏书生老师说:“教育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每天做这些事,也就培养了他们读书的习惯,记忆的习惯,思考的习惯以及爱整洁的习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有了这些好习惯,会为他们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奠定一定的基础。
普通中學以升学为指挥棒,朝着这个指挥棒走去。中职学校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高素质”是一个意义比较模糊抽象的概念。所以我们教师教学的多样性很突出,就我们一个办公室四个语文老师,可我们四个对同一篇教材的目标设定、重难点的设定、深浅度的设定都有一定差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必然的。正如前面所引,魏书生老师说“教育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他倡导学生养成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的教学理想。中职学生学习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学习习惯。魏老师倡导的十二个良好习惯是“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预习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等等。这些习惯,每一条都很好,我们学生可能一条都没有。文化课老师可以结合科目确定学生能养成的习惯。只要我们能使学生养成这些习惯中的三两条也不错。语文英语当然可以着重培养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等等,其实前面每天做的几分钟就是要养成这些习惯。其他学科可以确定自己要培养的习惯,比如数学要推理的习惯,德育要分析的习惯等等。每个学科都规定学生每天自己做几分钟,久而久之习惯了,学生终于有几条习惯了。教师也就有了那么一点欣慰了。
上好中职学校的文化素养课是很艰难的,学生认识不够、基础薄弱、态度不端都令教学举步维艰。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做实实在在的小事”“教育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的困惑。就像魏老师说的那样教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让自己活得迷惘,不让自己的灵魂飘荡”,我们面对的学生,不可能像普通高中的学生那样积极学习、钻研,那我们就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一天做一点小事,这样去培养去进步。
4.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篇四
一、养成少说多于做的好习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治教,身教重与言教是教师必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要少说多干、养成习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教师要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头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二、科学管理班级工作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商量!”他做班主任,凡是和同学们商量,没有一件事是他主观臆断的。他们班上的班规班纪,没有一条是他定的,都是全班开会,然后同学们讨论,最后全体通过,就定下了。联想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班中也有班干部,可为什么他们凡是还都来问我:“老师,这件事该怎么做?那件事该怎么做?”当他们问我的时候,还搞得我心情烦躁,心想呀,你是班长,是班干部,怎么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来问我呢?今天我从魏老师这里学了一召。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把权力还给学生,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的效果。
三、用平常之心追求卓越
魏书生身兼数职,却轻松自如,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松、静、匀、乐这四个字说的太好了,给我的教师之路指明了方向。
5.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篇五
河栏镇麻屯中学
这学期开始以来,按照县局学习魏书生活动安排,我作为学校领导,积极部署我校的学习工作,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我以身作则,积极领导全体教师进行细致的学习和研讨,从中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就魏书生的学校管理,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以身作则,事事为先。
正如魏书生所说“一所学校交给了校长,校长的生命就和老师、和学生绑在了一起。”上级领导赋予了我校长的责任,我就有责任管理好学校。学校管理的好与坏,就在于看校长如何引领。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于学校管理,教师看校长,学生看老师。在工作中,如果校长管理松懈,那么教师工作就消极、不认真,而教师的表现就会直接影响学生。所以,在学校管理中要争取做到事无巨细,以身作则,事事为先,为教师和学生树立榜样,也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教师、带动学生,搞好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工作的良好发展。
二、群策群力,民主治校
魏书生的民主化管理思想就是千方百计使教师们成为学校的主人,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的确,一个学校的成功不单纯在于校长的正确领导,更在于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奉献。作为校长,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们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管理者而不是被管理者,从而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从内心深处,让教师们感到:不是为学校工作,而是为了自己工作。实际上如果每位教师真的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学校工作没有做不好的。当然,校长、教师、学生都把自己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都为学校的发展、进步付出自己的努力,那么这样的学校就会充满活力和生机。在这样的环境中,校长放心、教师热心、学生开心。这样舒适、愉悦、轻松、开心的生活工作环境,是任何一个学校管理者都愿意看到的。
三、树立服务意识
学校不是校长一个人的,是属于大家的。我认为作为一校之长,不能高高在上,与普通教职工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应该树立服务意识,“我是校长,我的工作就是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正如盘锦市实验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对于服务意识内涵的解读:教师心目中可以没有校长,但校长心目中不能没有教师,只有校长发自内心地为教师服务,才会让教师带着愉悦的心情工作,才能使教师舒畅地投入到教学之中。因此,校长应放下自己的身份,把全体教职工视为主人,树立为学校、教师、学生服务的意识,经常深入教师中间,与教师平等交流,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广开言路,广纳良言,更好地促进学校的管理工作。其实,校长只有为教师服务好,才能让教师有精力、放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这样学生将来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这正如盘锦市二高中校长曹洪利所说的“管理就是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没有深入的服务,就不会有好的管理效果。”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校长为教师、为学生服务不好,那么教师就不会信服,从内心不愿意干工作,那样的话,就谈不上学校管理效果,谈不上好的教学效果。
6.教师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篇六
by D.H
9月31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魏书生的教育教学讲座视频,学习了他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被他精彩平和、朴实、幽默、豁达报告所吸引;敬佩他独特的个性,敬佩他独特的教育观念与方法,敬佩他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在这之前,由于管理班级的需要,对魏老师的管理学生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其中也有许多不能理解的地方,甚是苦恼。听了魏老师的讲座,豁然开朗,受益非浅!
一、为学生服务
“教师是公仆,要为学生服务”,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千方百计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这就是魏书生眼里的民主。他说,“我当班主任时提出民主管理的口号是:“同学能管的事,班委不要管;班委能管的事,班长不要管;班长能管的事,老师不管”。从魏书生的民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际的融洽,工作的和谐,权力的下放,人格的尊重。因此平时老师应该多下班,多跟学生谈谈心,多了解学生困难,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我们自己。这样你就会善待学生,才会有一个博大宽容的胸怀。而且由于你与学生接触多了,对学生的脾气有所了解,也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教育。
服务于学生的思想,也可是说是老师思想上的一次革命,中国“师道尊严的作风”延续了上千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老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培养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二、制定责任明确的规章制度
魏书生身兼数职:教育局长、校长、班主任、语文教师,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外讲学,但他能把学校管好,班带好,把课讲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这种奇迹绝对不是靠管、卡、压、勤、严、细创造出来的,靠的是他在民主、科学思想指引下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创造出来的。
魏书生认为,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道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情绪,提高了管理实效。哪么怎么管理最有效呢?最有效就是确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可以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班主任管理学生不是让班主任一人去管理,应依靠学生去管理教育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其次是学生间的互相教育管理,班干部的教育管理,最后才应是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正如魏书生说的那样:“普通同学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
在我管理的班级中我们也制定了较详细的规章制度,如学期目标、奖罚制度、财物管理责任人,对每个班干部的责任的比较明确,但是在落实环节上还有比较大的缺陷,有待完善。魏老师制订的班规以时间和空间分为两个序列。空间序列做到班上的事,事事有人做;班上的人,人人有事做。责任到人。班上的工作、班级用品都有负责人、承包人。这样责任明确,便于管理。以时间为序列的制度分为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这样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所有的人都清楚,一切就按制度有序运行。管理就自动化、规范化了。不用班主任事事去安排。听到这不禁为魏老师的管理方式而感叹:为他的创新,为他的民主和科!。
三、保持静怡平和、朴实无华的简淡心态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困扰着每个人,在报告中,魏书生老师一直在说我们的心态应该摆正,要“守住,守住,再守住”,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反思自己,也曾有过许多不满的情绪,也曾抱怨过自己的收入不够高,也曾抱怨过工作累,也曾抱怨学生难教,听了魏老师对生活、对工作那恢谐幽默的态度,我不禁自问,一个人既然无法改变环境,何不先改变自己呢?就像他说的,我们教师要做的,不是等待条件好了再干,不是等待地位高了再干,不是等待学生爱学习了再干,而是要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从改变自己出发。学生不爱学习,听课的秩序不好,那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们教师的问题。因为我们教师从来没想过要去改变自己,所以我们应该摆正心态,用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学生不爱听课,那我们就想办法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去对待生活和事业,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快乐的吗?
正是有一颗平和,朴实无华的简淡心态,让魏老师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细想自己在平时就是急于求成,因而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过于粗暴,缺乏耐心,从而教育也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令人懊悔。所以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教育失误,推动学生的发展。
7.魏书生教学思想与语文课堂的构建 篇七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育民主观是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讲求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平等和友善, 教学参与和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以及教学内容中民主意识的渗透和民主能力的训练。魏书生认为, 要把学生当作“主人”, 就必须尊重学生, 努力走进学生心灵, 同时把自己的心灵向学生开放。魏书生还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他通过“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达到对学生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发展趋向的全面深入的把握, 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于是, 我对语文课堂做了如下改变:
1、变高高在上的指挥者为真心关心学生的服务者
课堂上, 我走下高高的讲台, 来到学生中间, 了解他们, 适应他们。努力研究学生的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 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在教室内创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民主氛围, 培养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的健康心态和活跃心境。在课外, 我和学生作朋友, 倾听他们的心声,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我始终以平等亲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们, 不但尊重他们含苞怒放的智慧、情感和志趣, 也尊重其各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烂漫的天真;不但尊重他们与己和谐的求同思维, 而且也尊重其新锐有余、成熟不够的求异思维, 将感情的立足点完全转移到学生身上来, 与之同呼吸, 共悲欢。
2、变师道“尊严”为师生“互助”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师道尊严, 但所谓的尊严, 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 我讲你听, 我管你服, 而是有师生之分, 无尊卑之别。师生之间应是互助、平等的关系。教师虽是“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我更明白“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于是, 在课堂上, 我努力激励学生放胆而言, 不苛求成熟与完善, 使其平等地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来。对课文层层设疑, 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舌战”, 在观点的碰撞中, 闪耀智慧的光芒, 让班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切实感到“展览”思想的乐趣和荣耀。尤其倡导对老师观点的合理“反叛”, 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 使学生意识到师未必不可超越。从而消除对教师的盲目崇拜感, 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 进而建立平等参与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讲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 我倾向于全词的中心是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通过讨论, 大多数学生也认可这一观点。然而, 有位学生沉着地提出了自己的异议:“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这几句明显流露出苏东坡对周瑜的羡慕, 对自己壮志未酬的哀叹, 里边有一种浓浓的消极情绪……当即, 这位学生赢得了许多支持和鼓励的掌声, 也让我由衷赞叹。如果说该生的见解值得嘉许, 那么他独立思考、敢于突破既定之见的胆识更该得到褒扬。当然, 并非学生的所有发言都完美无缺, 教师首先应当肯定其思辨的勇气和可取之处, 次则以诚挚的态度疏导、辨析, 令其心悦诚服, 保持继续主动参与教学进程的信心和热情——这, 正是实行教学民主的关键点。
3、变单纯的教师评学评教为师生共同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的裁定权, 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这其实是漠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是高中生, 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很强。于是我把高考中64篇背诵默写篇目交给学生, 让他们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自检互评、取长补短, 效果非常好。高二下学期, 我将百分之七十的作文批阅、讲评交给学生。批阅前, 我在全面掌握学生作文情况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批阅讲评作文的方法, 然后让他们自评、互评。具体做法为:先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拟定该次作文的评级标准,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按标准互评 (教师巡回辅导) ;之后, 组内推荐一定比例的优秀作文, 由作者登台朗读;最后师生一起复评, 决定等级, 选出最佳作文。当热烈、真诚的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中荡漾起来、溢出窗外, 不仅被举荐和褒扬的学生, 其他同学都陶醉在亲切、和谐与喜悦的民主气氛中, 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学的自豪感。此时, 也正处于教学的佳境, 师生同享教学收获的欢乐, 心与心紧密相贴, 情与情融成一体。高三后期复习, 模考频繁, 为了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知识的漏洞, 我就采取当堂同桌互批、重点问题互相讨论的形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另外, 我时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镜子, 时时将询问的目光投向学生。每学期我都采用问卷、座谈会、网上留言等形式, 向学生征求意见。要求每人至少一条, 内容包括对语文教学不足的批评、改进措施等。同时, 每节课后, 及时鼓励学生大胆点评。通过无拘无束的思想交流, 我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意见, 据此, 对自己的教学计划作出相应调整, 大大提高了教学成绩。
二.构建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
魏书生的语文教育科学观主要解决学生会学和教师科学教、学生科学学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 他发现教学效果一小半决定于智力因素, 而多半决定于非智力因素。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实质上就是重视培养人的自我教育能力。他一直注重引导学生研究学习方法, 把学法研究、教法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 使教的规律适应学的规律。由此, 我做了如下方面的尝试:
1、激发兴趣, 使之乐学
瑞士心理学家皮阿杰指出:“青少年是有主动性的人, 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 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原则的, 一切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语文教学的实践也证明,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才能使学生参与其中, 才能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于是我想尽办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如利用各种形式如晨会、班会、座谈会、活动课等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好语文的动机;用自身上课时饱满的精神、和蔼可亲的态度、清晰美观的板书、富有哲理的语言唤起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利用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竞赛、迎新联欢会、记者招待会等, 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语文方面的特长, 享受成功的快乐。
2、教给方法, 使之会学
科学的方法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首先我改变教的方法。在课堂上, 我努力创设快乐教学情境, 调动情感, 激发成就动机。方式如下:
创设极富魅力的视听情境。在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性格时, 适时播放歌曲《枉凝眉》, 创设一种唯美、哀婉的梦幻氛围, 使学生对林黛玉、贾宝玉的坚贞爱情产生同情, 展开联想, 让思维的泉水奔涌而出。
创设情真意切的语言情境。在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 我没有长篇大论地去分析, 而是带领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 反复吟诵,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学生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康河边, 与徐志摩共同领略那康河的魅力。
创设激发思维的问题情境。在讲《故都的秋》一文时, 我提出了几个问题:作者写故都的秋时, 为什么选取“秋槐”、“秋蝉”、“秋雨”、“秋枣”等意象?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有什么区别?作者把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作对比, 有什么作用?在问题的引领下, 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教学目标完成得非常好。在分析的过程中, 我还不时启发学生提问题, 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 多启发、多帮助, 决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使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得以保护, 提问的兴趣得以激发, 成功动机得以增强, 使教学获得成功。
创设施展才能的展示平台。如课前3分钟即兴演讲、名句欣赏、诗歌鉴赏、诗文片段背诵比赛、名人伟人介绍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 人人积极参与, 个个眉飞色舞, 在兴味盎然的活动中, 思维变得灵敏, 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成功动机得到培养, 语文课成了大家的最爱。
其次, 改变学生学的方法。魏书生先生提出的十二个学习习惯,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 是既科学又实用的方法。我指导学生制定计划, 主动预习, 上课之前做好准备, 专心上课, 及时复习, 勤读课外书, 勤做读书笔记, 勤查字典资料, 勤于朗读背诵, 勤于独立思考, 勤于求教探讨, 勤于写日记。在长期的培养中, 学生渐渐适应并喜爱, 在自觉坚持中使科学的方法习惯化, 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三.构建多元整体的课堂
长期以来, 一直困扰语文教学的就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造成此等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 就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很多教师忽略了课文教学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 我认为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课堂结构, 也就是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另一方面是指把所教内容, 就是课文作为一个整体, 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仅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 要想有计划、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就必须注重课文课堂的整体性。
1、课堂结构的整体性。
魏书生语文教育整体观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的多元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和谐有序。他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语文课堂教学办法, 即“六步课堂教学法”, 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我第一次使用这种模式教学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记得那是一节公开课, 讲的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我先和学生制定本节的学习目标, 然后学生分组自学、讨论、答疑,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关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 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 学习目标顺利达成。此节课也受到了好评, 我也从中尝到了甜头, 并把它广泛应用于我的语文课堂, 从此, 我的语文课堂活了, 高考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所学内容 (课文) 的整体性
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教师讲解课文时, 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 使学生“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所学知识又哪会有科学的系统性?因此, 我在教学中一再强调两点:第一, 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书读百遍”, 固然是笨办法, 但说明读书对理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本上所选的美文, 都有很强的可读性, 教师要充分运用阅读教学, 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第二, 理清思路的条理性。每一篇课文, 作者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抓住了这条思路, 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从系统性角度来说, 任何子系统的功能都融汇于母系统之中。所以正确把握每篇课文的具体目标, 都与本册、本套教材的整体目标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教师熟悉大纲, 统览教材体系。教师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并有计划地逐步地实现目标, 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首要一环。
8.教师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篇八
一、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曾谈到:学生是助手。对此他还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班主任其实是专门为学生服务的船工,他们接了一届学生上船,奋力将船划向对岸,学生们上了岸,奔向远大前程了,而班主任老师又把船划回岸边,接送下一届学生。”每一届学生的情况、素质并不由我们决定,对他们,作为老师,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就像船员没有选择顾客的权利一样。我们只有接受,而且还要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教育他们。也正如他所说的: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
我一直认为,作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只有教师认真地教书,学生就可以学的好,这既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好书的唯一途径。尽管在素质教育中也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但是我始终还是认为,作为教师,应尽职尽责地去教书,学生认真地听老师的话,就是无愧于自己的事业。现在,通过学习魏书生的教育理论后,才清楚地认识到,这其实是一个教师角色的问题。教师是“船工”,学生和教师既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是携手互助的关系。因为在渡河的过程中,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如果遇到狂风巨浪、险滩暗礁,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只去发号司令,而应把学生视为助手,并且与他们同心同德,共闯难关。我们教师必须从神坛上走下来,不要把学生和教师看成是矛盾的双方,而是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助手”,而不是下属或附属。
二、转变观念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始终是班委会为核心。每天的日常工作如:擦黑板、打扫卫生、作班务日志等工作都是由值日生去完成。但是,我在学习魏书生是班级管理理论时,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变换,即他多次提到的一个概念:“值日班长”。尽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变换。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因为,“班长”这个词,不同于其他的词,它是核心 的象征。这个词的应用,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了一种微妙的变化:它将一切事情变成了“要求去完成”变成了“我应该去完成”。这种变化,增强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既培养了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能力。他的班级通过让学生充分享受“主人”的权利,最终形成了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氛围。这样的班级管理经验,不正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三、尊重学生从小事做起
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爱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对学生的爱,也要讲究艺术、手段、方法和方式的。魏书生在他的教育理论中提出“以德治教”,要求广大教师时刻牢记:身教重于言教。想想我们自己,在平时对待问题学生时的做法和态度,动辄就让他们写检查,当着学生的面检讨,甚至采取更为过激的方法。这样做了,还有给自己开脱的理由:什么“矫罔必须过正”、让他感觉到痛,他就会改正……岂不知,这样往往会使学生觉得自己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因畏惧批评而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为了减轻老师的处罚而不诚实,说谎等。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魏书生在处理类似事情时,并不是这样,他不是责骂、体罚,而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做好事,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也起到了分散学生犯错误的精力,将其导向真善美的疏导作用,起到了使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的作用。魏老师在书中也谈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了。”作为教师的我也跟所有教育者一样一直热爱自己的学生,但对于如何去爱却未做过深入研究,并且很多时侯学生一犯错,就大声斥责、批评,没真正试过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说服他们,没有冷静下来想想,如何爱才得法,才能让这些需要更多爱的残障学生明白些许道理,懂得怎样做才是最合理、最正确的。
9.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感受 篇九
斗门区实验小学一(8)班罗楠
经常听校长和老师讲“七个一分钟”和“八个学习习惯”,知道了这是一个叫“魏书生”的教育家提出的教育思想。
我严格按照学校提出的“七个一分钟”和“八个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做好。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觉得这些要求对我们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每天坚持预习、复习、读课外书、跳绳、写日记、做家务等。一开始我觉得很麻烦、也挺辛苦,但慢慢坚持下来之后,就发觉学习进步了、轻松了。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说“每天坚持一分钟,学习越来越轻松”。还说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坚持按“七个一”和“八个习惯”去要求,到了三、四年级我们的学习能力肯定会很厉害,学习会更轻松。我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好。
10.魏书生惩罚教育的启示 篇十
一、惩罚要以对学生的尊重为前提, 要让学生感受到信任与理解。
惩罚作为重要的教育方式, 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引领学生积极向上, 健全学生人格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 惩罚却是一把双刃剑, 如若使用不当, 稍有不甚又将走样变味, 升级为体罚, 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惩罚与体罚并不是没有界线, 其实, 决定二者分水岭的就是对于学生的尊重。体罚是无视学生尊严, 摧残学生心灵的非教育方式, 而惩罚则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 让学生完成一定指向性任务的一种教育行为。魏老师面对犯错的学生一没让学生罚站, 二没有让学生罚跑, 三没有让学生写检讨书, 而是通过写心理说明书、唱歌、做好事的方式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学生在完成这三项任务之时, 不仅保住了颜面, 而且得到了教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尊重赢得尊重, 理解换来理解。教师的尊重与理解会化解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关注, 这为改正错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观我们的一些教师, 在面对犯错的学生之时, 首先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 紧接着就是写检讨, 罚站立。犯错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 成了学生们评批与指责的对象, 他们颜面扫地, 人格受辱, 又怎能理性地对待自己的问题, 改正自己的错误?可见, 惩罚的前提应当是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信任与理解, 才能让惩罚春风化雨, 真正融入学生的心灵, 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惩罚的内容应直指学生心灵, 促使学生内心的反思与省悟。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唤起学生实行自我教育, 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惩罚只是教育的手段而非教育的目的, 而通过惩罚的手段促使学生积极内省, 深刻反思, 直面心灵, 认识自我, 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结果。因而, 惩罚的内容应起到引领、激励、启发学生, 促使学生主动反省的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奖励式惩罚之所以能够奏效就在于其唤醒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神经, 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深刻的感触与忏悔。魏书生老师让犯错学生写心理说明书, 写心理病历的方法, 更是直抵学生心灵, 让学生真正地面对自我, 反思内省。心理说明书不同于我们一般的检讨书, 检讨书仅仅是让学生阐述犯了什么错, 而心理说明书则让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会犯错以及犯错的前因后果, 学生要完成五百字的心理说明任务, 就必须将自己的犯错事件过程中的心理历程予以回放, 而这正是剖析自我, 深刻反省的重要形式。正如一位学生对检讨书与心理说明书比较后评价道:“写检讨书, 越写越恨老师;而写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可见, 魏老师通过了这样的一种形式, 达到了学生自我反思与内省的目的, 实现了学生自我的教育, 唤醒了学生的良知。时间一长, 学生们也就习惯于从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保持足够的理智, 抑制自己的不良冲动。魏书生老师在其著作中也称道:“学生犯了错误, 写心理说明书, 写心理病历, 有利于使学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 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
三、惩罚的方式要讲求科学艺术, 要让学生愉悦地接受并改正。
写心理说明书不仅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改掉了自己的毛病, 而且也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唱歌的惩罚方式则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调节了班级的气氛。而做好事则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 分散学生犯错的精力, 将其导向真善美的疏导作用。这样的惩罚方式颇具特色, 也极为有趣, 学生很容易接受, 魏老师的学生犯错之后也常常主动要求接受这样的惩罚。可见, 科学而艺术的惩罚方式, 学生不但不会反对, 而且会热烈赞成, 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积极向善的良好品质, 之所以偶尔犯错, 只是没控制住自己而已。我们的教师也要善于向魏老师学习, 选择能够让学生愉快接受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 事实证明, 只要惩罚的方式方法得当, 就能起到积极的教育效果。
11.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篇十一
2015年9月12日,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在定西市人民政府礼堂进行专题报告。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盛大的报告会。之前曾多次听到魏书生这个人名,却不曾这么近距离的去认识这么一位六十五岁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报告会上,座无虚席,魏老师精彩的报告感动着每一位在场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能受到魏老师教育思想的熏陶,我很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他重点讲了珍爱生命,强身健体,守住心田,守住根本的前提,即“松、静、匀、乐”四个字,也就是“身体放松、心灵宁静、呼吸均匀、情绪快乐”。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少一些牢骚与抱怨,多一些责任与干劲。只有做好说了算的事,不为说了不算伤脑筋,生活中才会多一屡阳光,工作中才会多一份努力,为人处事中才会多一些宽容。
其次,他建议千千万万的老师们要始终做到“三个守住”,即:守住传统,守住经典,守住自己的基本功。教育是一种老老实实的科学,不能玩一点花架子,关键是能够坚持不懈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一句一句说实话,一件一件干实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学而时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的“教”与“学”流传了千年却从未改变过,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升个人的教育教学本领去守住这些传统和常识。
再次,他毫无保留的分享了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关于班级管理,魏老师说一靠民主,二靠科学,要充分调动学生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改正、自我提升的潜力,做到“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要干”。这样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各司其职,才能既使班主任老师真正得到身心上的解放,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
另外,魏老师的报告还有许多非常精彩、精辟的地方,比如: 少说多做的好习惯-----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是每位教师必须牢记心中的。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教师要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做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所应具备的良好习惯:1.记忆习惯;2.演讲习惯;3.读的习惯;4.写的习惯;5.制定计划的习惯;6.预习的习惯;7.适应老师的习惯;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11.出考试题的习惯。其中,“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我深受启发,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懒惰的心理,大事做不来,小事也不想做,这种思想非常不可取。只有做好点点滴滴,才能取得长久的进步。其次,“自己留作业的习惯”也非常有道理,我们总是抱怨学生成绩不理想,老说怎么这么差,总是和自己以前所带学生做比较,其实,作为老师的我们完全可以放手叫学生自己给自己布臵作业,使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准确的起点,让他们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喜悦。而不是全班为统一的作业,这样做只能是徒劳无功,好学生不够“吃”,后进生“吃不了”,长久以往,抑制了学生的发展。
每天做到7个1分钟:
1、学生每天回家做1分钟的家务劳动。
2、每天写1分钟的日记。
3、每天至少唱1分钟的军歌、好歌、振奋人心的歌。
4、每天至少做1分钟的高抬腿、大踏步等体育运动。
5、每天做1分钟的注意力、记忆力等集中思想的训练。
6、每天做1分钟演讲训练。
7、每天至少读1分钟读中外名著。一分钟记忆力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采用多种形式使课堂活起来。
报告之后,我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与班主任工作,感觉自己所欠缺的非常多,以前总是感觉自己所学的一点知识就可以搞好教学,其实这远远不够,自己真正离高效课堂还差了好多。听了魏老师的讲座,我必定将自己在报告中的所听、所思所想应用于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且常常做好反思,多学习、浏览网上优秀的教学资源,保证自己永远拥有一桶“活水”。
12.学习魏书生先生教育思想有感6 篇十二
作者:徐洪时
文章来源:密山市第三中学
更新时间:2011/12/12 17:02:54 听完魏书生先生的报告,有很多感想,感触最深的就是魏书生先生那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魏书生先生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书生先生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
魏书生先生所说的“民主管理班级”的方法,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管理能力等诸多能力,在一个班级里,一个教室,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得到了无限的展示机会。在这个基础上,老师给予了积极的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在班级这个小型社会里,得到了发展和张扬。几十个人组成的一个班级里,居然有“法院”“警察局”等机关。学生在自己创造的最真实的情景中,得到了最真实的社会体验。很早就听说“懒”老师能带出“勤”学生,“勤”老师就只能带出“懒”学生。
魏书生先生所说的“主任能做的校长不做,老师能做的主任不做,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也就是倡导的这个思想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魏先生才有时间与精力身兼数职。把班里的大事小事都分配给不同的同学去负责,负责管理的同学又搅尽脑汁为自己所管理的事情出谋划策,这样一来,使每个同学感觉到自己都是重要的,学生一旦有了被重视的感觉,就会更大地激发他在这一方面的积极性,无形中每个学生为班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听了魏书生先生的讲座后,我同时也感受到我们心态应该摆正,要多改变自己,在“松、静、匀、乐”的心态下工作,少埋怨环境。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想想自己也有不满的情绪,也曾有抱怨的时候,抱怨学生们怎么也学不会,抱怨学生太调皮了,听了魏老师对待工作那恢谐幽默的态度,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既然困难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何不去直面困难,找到解决的方法呢?所以我们应该摆正心态,用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学生不爱听课,那我们就想办法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想,如果我们都能用魏先生的心态去生活,那我们的生活中,烦恼会减少,快乐会多起来,生活会更和谐。总之,正如魏书生先生所说:
13.魏书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体会 篇十三
回味杨主任的讲座,我感觉收获颇丰,特别是魏书生对差生特点的分析及转化差生的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我们所在的农村学校,由于四校合并,学生家庭结构复杂多样,文化差异较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差生特别多。这与魏老师当年所处的情景有得一拼。大家始终被差生所困扰,无法走出这困境,反而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究其原因,大概就是我们无法像魏老师一样做到“找准自己的历史定位,脚踏实地、平心静气地往前走”吧!魏书生老师常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而我们缺乏的就是这种心态,尤其是在差生的转化工作上,确实我们的方法不多,急功近利,甚至是简单而粗暴,但到头来,我们还会无一例外地责怪差生, 怨班上差生多,怨他们成绩差,怨他们不努力,怨他们拖了班级的后腿, 却从未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我们一味 地用好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差生,却没有给予他们同样的尊重与信任,爱心与耐心。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杨一仁老师改编林崇德教授的话:爱好学生是本能,爱差学生是神圣!我们有几人做到了神圣?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优生的学习成绩, 却忘了帮我们提水的总是差生;上课时,我们关注学生听懂了没有,从来都是把目光投向优生,却从未注意差生的眉头正紧紧锁着……这样的“待遇”怎能让差生达到心理平衡,这样的教育怎能不走上两级分化的老路? 听了杨一仁老师的报告,再联系魏书生老师的经验,真的觉得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转变差生,必须从改变自己做起,必须这样对待学生:热爱、尊重、信任、亲近、鼓励!无论他是优生还是差生!“只有善于调整学生的需要,才算是抓到了教育的关键,抓到了根本”,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怎能把差生排除在我们的关怀之外呢?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外化为行为品质,把“育人”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教书”,真正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4.教师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篇十四
学习郭思乐、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最近,我在《人民教育》看了两期专辑,一期是“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专辑,另一期是郭思乐“生本教育”专辑。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有兴趣,慢慢体味,感觉到这两位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是给我县、我校的教育和教学改革指出了一条光明之道,希望之光。这学期我校也正在开展“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改革试验。我认为这两位专家的教育思想与“三位一体”改革试验极为相似。因此,促使我把学习心得写出来跟老师们交流,希望对“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改革试验有所启迪,郭思乐和魏书生专家的教育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仅想把感受最深的几个问题谈一谈。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试验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现在我们先回顾审视一下我国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解放前,我们基本上是沿用孔夫子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进行教育工作,当时的“师道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解放后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教育上基本是照搬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三中心”理论,即“教师为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片面追求升学率盛行。因此,应试教育越搞越猛,造成学生忙于拼命,不少学生抬不起头来,厌学现象加剧,教师加班加点,压力重重,教师“跳槽”现象也加剧。一段时间,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重而自杀,甚至杀害亲生父母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触目惊心。引起了党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后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新的里程碑,重新把“人”的发展放在了核心地位,突出了对教育根本性质和使命的理解,突出了对人的关怀,恢复了教育核心价值地位。这不仅可以保证教育工作更符合教育规律,而且对其他消极社会因素的冲击也形成一种抗击力量。近十多年,广大教育工作者苦苦探索,有失败的悲伤,也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见分”不“见人”,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成功者,紧紧抓住了“人”,切切实实“以人为本”。在这一根本观念指引下,引发了一系列观念的转变。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的新观念。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他把“生本教育”定义为: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施的策略是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此,我们必须实现几个观念的转变:
1、生本教育的学生观。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作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随着对学生认识的深化,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学生观逐渐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教育实践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的,健康的个体来看待,把教育看作是追求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在教育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主动性,认识到学生虽然作为未成年人,仍然有主动应答、选择、发现、思考、策划、行动、反思的可能,强调学生要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关注学生的潜在性,认识到学生存在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既要把握学生的现有状态,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才能真正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生命价值,都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地发展。
新型的学生观与传统的学生观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旧的观念认为儿童是无知的,是接受教育者,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把学生看做是贮藏知识的容器。在教育上教师采取的是高压的强迫的、控制的手段;在教学上采取的是填鸭式、满堂灌,埋怨学生不懂等,就是这种观念的典型表现。
2、生本教育的教师观
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来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教师不仅要做“春蚕”,而且要师生共同发展,师生生命价值共同体现。教师不仅要 “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在“传道”的基础上,借助于课堂环境,自身行为综合渗透“道”的要求;既要“授业”更要“授渔”;既要解学生之“惑”,又要激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的角色也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研究者,要拿起研究的武器,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不再是单一的课程实施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科知识的要求,自身的教学风格等开发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形成适宜的教学方案;不再是教学模式化行为的体现者,而是教学智慧的创造者,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应对各种新的情况,新问题;不再是单一的教学者而是学习者,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襟,把学习力作为教学力的支撑。
3、生本教育的教学观。
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到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式。
我们需要的课堂的强调人的发展的课堂。短期指标课堂得到了短期效应,但却失去了人。而人的发展的课堂,却保持着人的活力,它不像我们的指标设想那样是匀速的,它是依着人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是非匀速的。生本课堂指标几乎是空的,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学生的生命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生生活中,心灵中和联想中产生和发展基本知识的丰富资源和活动联系被激活,而“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
所谓短期指标,是指隐性或显性的被分解到课堂完成的分数指标(表现为题型和知识点系列)本本指标(表现为课本内容的僵化处理),教者意志规定的任务指标(表现为细密的追随教者意志的教学环节设计)。其要害是离开了学习的主体,缺失了以学是教的活的灵魂。生本教育的研究发现:
(1)指标的刚性与人的发展的活动性和无限性存在巨大矛盾,就指标论指标,连指标也达不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拔苗助长。
(2)教育教学存在超越这些指标的因素,这就是人的生命自然因素,这是本质的因素。找到并发挥人的因素的结果,将大大超越相关的指标,这就是所谓“素质好,何愁考”。
(3)人的这种因素是内在的,先前具有的,可培养的,可发展的。生本教育认为,培养和发展人的积极因素的办法,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把核心学习交还给学习者,犹如把土地交给农民一样。
(4)最大限度地把核心学习交还给学习者的障碍,恰好就是课堂短期指标化。例如周周清,堂堂清,这也如市场经济的前提是改变计划经济一样。
课堂生成的观念是近年来在基础教育界风靡开来的,是课堂观念的深层次变革。他把课堂看做是师生积极交往的场所,而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反对课堂上由教师完全主宰,也反对课堂完全由学生来掌控,主张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边,双向乃至多向的沟通;把课堂看做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而不是一味管理学生的场所,反对师生之间有明确的上下之分,尊卑之别,主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文化特征,生成境遇,认知水平,实现在此基础上的引导,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把课堂看做是知识探究的场所,而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的场所,反对把知识当做固是的结论灌输给学生,主张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分析知识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借此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学会学习的本领;把课堂看做是教师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而不是模式化执行教案的场所,反对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支配所有课堂,认为课堂在师生相互作用下,是变动不居的,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远远比预先设定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需要用自己的全部教学智慧来应对。
4、生本教育的评价观
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消减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生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或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教育彻底改变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传统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教师的“表演”,好课堂就几乎等同于教师的才艺展,台下的学生仅仅是“捧场”的角色这种观念,远离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生本课堂以学生是否学得积极,学得高效,学得快乐为主要评价标准。一堂成功的生本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班级发言等,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真正意思上的好课,是教师以不见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学生潜能迸发的自主学习,教师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语言开启学生智慧闸门,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生长。
生本教育也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传统方式,建立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厌学问题。生本教育采用评研模式,使学生在自评、互评、全班评的过程中优化了学习效果,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避免了习惯性评价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如惧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丧,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不良心态等。
生本教育的基石,就是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认识。在这里,学生不再被看做一个需要管教,需要告诉的被教育者,而是有强烈学习本能的生命,他们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如果不从心底里敬畏生命,不打算依靠生命那么任何活动与讨论,任何高科技手段,都只能成为花样摆设,任何教育教学改革,都不能彻底。
二、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组织。
1、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上面所讲到的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等都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扬生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使学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信心高涨,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和运用,从而形成了高质、高效、生动、快乐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机制。
2、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教学过程一般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采用个人先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多种方式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教学的前提。所谓“先学”,就是“前置性学习”(即过去说的预习)。怎样做好前置性学习呢?这里介绍几位教师的成功经验,以供参考。广州市四中的数学老师周伟峰,他说:我们提倡让学生“做”数学,让他们在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中提高能力,而不是让他们 “看”数学,“听”数学。他备课时考虑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内容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思考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构,突出知识的主干,大量消减可以不由教师讲而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感悟的内容”。他认为“教学的核心是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故而数学学习中最有“价值”的应是“过程的学习”。他把课本里的例题都改为“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老师讲解之前先去思考,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之处。他认为:“只有在老师讲之前学生已经深入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练在讲之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学科求知的无穷乐趣。我们要用学科的内在魅力去打动学生。学生学习数学最兴奋的时候就是他们通过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时候。
广州市番禹区洛溪新城中学语文教师叶z,他认为:设计教学活动,不在于活动本身想得如何尽善尽美。相反,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是,这个活动能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方便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生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理念:“低入”。所谓“低入”,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从而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做”的机会,也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有能力“多做”。“低入”不等于“不设难度”。真正的“低入”,一定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抓住知识中最关键,最本质的东西后,再从中选择出最适合学生的起点,用最直接的方式交给学生。他认为在选择切入点,设计问题的时候,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切入点的选择上,要避免传统教学的细致和琐碎,要根据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抓住最根本,最精华,最能代表文章特色的某个方面进行设计。
其次,在设计问题,交代任务的时候,应当注意“低入”的技巧,处理好“直接”与“含蓄”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直接”,指的是在提出问题,交代任务时,教师要简单明了,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们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1、《皇帝的新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情节引人入胜,文章里还有不少细节,不仅诙谐,而且蕴含着许多别样的意味。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发现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在你心有触动的地方做好圈画,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把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记录下来,准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2、这个故事说起来妙趣横生,同学们好好回家“演练“一下,准备在课堂上比一比,看谁说起来更完整,更生动。
3、童话是儿童的专利,除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和我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故事,都是大家熟悉的作品,你读过哪些?又有哪些是让你难以忘怀的?找些来在班里和同学交流一下,可以在班里举行一次“童话故事大王“交流会哦!
最后,“低入“还应当把握一个原则,即我们所选择的入口,所设置的问题,都必须是适合学生群体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也是他们容易完成的。
作者认为,学习语文有一条最简捷,最根本的思路:就是“大阅读”,“大写作”。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思想,在写作中表达思想,在讨论中交流思想。
广东省佛山市渝石中学英语教师邓小春,她把精彩的教学环节变成“毛估估”式的语言活动。她说现在很多老师仍然习惯于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冗长的“引入”。开展细技末节的语法分析。其实,这些老师只是关注到了课堂中的“我”即教师本人;“我”的教学计划,“我”的教学进度,“我”的教学文本,“我”的教学目的,等等,却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她彻底摆脱这一束缚,把精致的教学环节变为“毛估估”式的学习语言活动。
她的做法是,开展“有声作业”活动。每天学生都在“四人小组”内完成一定量的口语交流,包括音标识读,一句话练胆,对话秀以及各种背诵,复述等活动。初始年级,我们主要关注学生的拼读单词能力,建立学生音标档案,在“有声作业”时段,不断刺激学生对音标和音节的认识与表述,最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拼读生词关。在此基础上,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便开始出现在“有声作业”里。每天,他们向小组同伴描述自己熟悉或喜爱的人和事:从家庭成员到学习伙伴,从城市到家园,从动物到植物等。从一开始的三五句到后来的大段描述。许多时候,开展朗读和背诵。课后几分钟里,小组成员围拢在一起朗读、背诵。不少经典文段就是在这“毛估估”式的背诵中变成了学生丰厚的语言积累。除了口语和阅读外记忆也是天天必修的活动功课。每天,在课内或课外的某个时段,小组成员聚在一起,听写或默写。没有达到目标的,继续补测,直到完成任务。
如何落实这些活动的开展呢?我想告诉大家,学生中间蕴藏着何等丰富的课堂组织资源!我的课堂一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生资源的开发,即得益于科代表队伍的建设和“四人小组”的科学管理。具体说,科代表们承担了以下工作:
1、组织、管理学生的朗读。朗读是英语学习的第一关,也是语言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
2、组织、评价学生的口语活动(有声作业)。
3、组织、检查、评价学生的作业。通过组织“四人小组“,科代表去批改、评价同学的作业。建立学生的课外阅读档案,科代表去检查同学的课外阅读情况。
4、组织、设计和评价学生的复习情况。
充分发挥“四人小组”的作用,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四人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一号当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二号当纪律员,负责维持合作时的纪律;三号当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学习情况;四号当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汇报。
这里我引用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你只是喊要自学,预习,这样不行,只是认识到自学,预习重要,这样不行,只有感觉到自学、预习很好,也不行,一定要真的去自学、去预习。自学预习一两次或三四次也不能养成习惯,要持之以恒。行动的次数越多,习惯就越坚固,越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
三、生本教育管理。
从开展了“生本教育”实验的学校校长和老师的亲身体验中,综合起来我提出几点建议:
1、下大力气,切切实实抓好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凡是生本教育取得成功的学校或是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如果带着旧的眼光审视教育,带着应对考试是急功近利心态,就无法跳出这个“圈”,无法彻底地真正生本。因此,校长要亲自挂帅,一定要直接参与研究探讨,校长的直接参与即表明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给老师以鼓励和鞭策,以身作则,让老师心服口服。开始阶段要集中一段时间动员和组织全体师生和家长认真学习和宣传生本教育理论。深入了解生本教育理念的内容,深刻理解和掌握其内涵及本质。真正认识传统的“师本”、“考本”、“本本”的弊端,痛下决心摒弃旧的违背教学规律的观念。旧的观念不从我们的脑海中赶走,新的观念就进不了我们的心中。学校的教研室、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就是用来学生本,用生本,其他的都要为“生本”让路。以此同时,争取县领导的支持,拨给一定的活动经费,组织老师分期分批到广东去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或请专家来校传经。正如谭宇协校长说的:“学校开支大一点有什么关系呢?况且这些开支是值得的,因为老师们学到了有用的东西。”
2、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先试验后普开的办法。是否考虑先在初、高一年级作为试验班级,其余班级由科任教师自主决定。“试验”班级一律按“生本”理论管理,并制定一套管理制度,教研室的老师和教研组组长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生本”试验上。成立学校的“生本”试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副教导主任、教研室人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组员。在实验基础上,先总结经验,为全面普开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骨干力量。
3、建立生本教育的教研活动制度。教师是生本教育的实验者,如果不把教师很好地组织起来,教研活动与生本教育教学脱节,或只流于形式,生本教育就无法有效地实施。为此,在教师之间营造一种群体性的探究、学习、交流、实践、反思、研究、合作的生本文化氛围。学校为教师学习、研究生本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积极搭建平台,老师们经常在一起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并把这一过程看作是相互学习,共同探究、分享经验,不断创造的过程。
四、魏书生老师的民主科学治教思想。
魏书生同志是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他从教34年,任了22年班主任,做了23年校长,当了市教育局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朱小曼同志说:“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呢?我反复体会,提炼出这样8个字:民主、科学、服务、共享。”他又说: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有三方面的启示。
第一,关爱人,关怀人的成长。
魏书生就是这样的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把人推向真、善、美的方向。他通过学科知识的传递,为人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建立了科学的基础。他用自己的全部情和爱践行着“要让中华民族的人,每个人都释放出自己的能量”的人生追求。他对今天中国教育的最大启示就是以爱为源头,以学为基础,以尊重为过程,以鼓励促进为基本方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把教育变成自娱,把教书变成自学为主,把育人变成自娱,自修自我成长。
第二,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能够真正体会到教书和育人是一体化的事情。
教师就是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魏书生给我的启示有两点。(1)只有能正确处理教书和育人关系的教师,才能既教好书,又育好人。这样的教师必须学问高、品行好,真正懂得生命意义、学科的价值,并且能焕发它、唤醒它。(2)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人性化,和谐化的关系。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承担着各种社会角色,每一种角色都含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如关怀者、照顾者、提问者、咨询者、引导者、合作者,也可以是伙伴、长辈、长者。魏书生把这些角色的作用融入到他的六步教学中,通过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实现了教学相长。
第三,也是最本质最核心的一点,他的教育管理以道德为基础。
他把全体师生引向具有社会价值的善意的目标,通过日复一日的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的努力,达成这一目标。他启示我们,今天的教育管理注重隐性目标,要有耐心,有韧劲儿。再者,他把教育看成一个共同体,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是互助互爱的关系,用科学计划管理共享互惠,用赋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做法:
1、学校管理的三个系统,(一)计划执行系统。(二)监督检查系统,有自检、互检、责任人检、集体检、管理者抽检。(三)总结反馈系统。有学生反馈、教师反馈、校长反馈、家长反馈、社会反馈。
2、课堂教学十条要求:
(1)教务处严格查课,不得出现漏课现象;严把备课关,备课本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签字,签字后方可上课。要求一课一签,要有提前一周的备课量。
(2)教学目标(包括作业)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课堂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每堂课学生发言不少于10次。
(4)课堂上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0分钟。
(5)教师讲课不得超过全课堂的二分之一的时间(小学不得超过15分钟)。
(6)学生课堂违纪,要求课后处理,课堂上批评违纪学生不得超过20分钟,避免矛盾激化,不能因此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7)下课前,对授课内容(围绕重点)要有总结(师生均可)。
(8)针对学生实际,留不同质量的作业,不增加学生负担,杜绝惩罚性作业(力求作业最佳质量)。
(9)下课后10分钟,和学生一起活动,听取学生意见,及时反馈。
(10)每节课后,在教案上总结一句话(成功或者失败之处)。
3、培养学生“八大学习习惯”:(1)定计划的习惯。(2)预习的习惯。(3)适应老师的习惯。(4)自己留作业的习惯。(5)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6)整理错题集的习惯。(7)筛选资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4、承包“责任田”。在班级里,每名同学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把班级所有的事情都承包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承包一块“责任田”是魏书生管理班级最有效的一种策略。通过让学生充分行使“主人”的权利,最终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氛围。
5、最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盘锦,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深入开展了以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计划、自我鞭策为内容的自我教育实践。
(1)每天一格言。具体做法:抄录格言是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而且全班同学轮流做,每个人都有机会。每天早晨,由值日班长在教室黑板的一角,摘录一则格言,并写明格言的出处,由哪个学生摘录的。
(2)人人都有座右铭。在盘锦市每位中小学生的书桌的右上角,都摆放着自己的座右铭,座右铭上有三部分内容: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自己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针对自己的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
(3)读名著。每人手中都有一本英雄、伟人的故事书。很多学校,教师将读名著与“一分钟演讲”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在阅读中受到了精神的陶冶。
(4)写说明书。学生总免不了要犯错误,犯了错误,不是批评责骂,更不是写检讨书,而是写说明书。例如:盘锦市二中某班一位学生的说明书:
老师,我不会再欺骗您了。
自习课已经开始了,我和其他同学们仍在闲聊,等班主任进教室,我们赶紧装作一副努力读书的样子,在老师巡视了一番,笑着离开了。
晚上回家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今天的自习课上,我不仅违反了课堂纪律,而且欺骗了老师。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维护班级的荣誉。在自习课时讲闲话,不仅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还给班级造成了不良影响。
现在,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的心情写下这篇说明书,我深深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自我教育,我要把这件事铭记在心,以后坚决不在课堂上说闲话,努力学习。
(5)“新我”战胜“旧我”。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自我比较,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有何进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自觉约束自己,以便找到“新我战胜旧我”的成功,从而享受到无尽的乐趣。
(6)写日记。盘锦市的每名学生天天都要写日记。日记,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一次次感悟和思索,更是对自身修养的培植和训练。循序渐进,贵在有恒,这就像是道德的长跑一样。
例如,盘锦市一完中一位学生的日记: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把日记称之为“道德长跑”,是因为它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体现。我以前不爱写日记,把它视为负担,久而久之自己也变得懒惰,老师都不嫌麻烦,一遍一遍地督促我写日记。现在,一天不写日记就不习惯了。因为那是我情感和价值观的真实流露,而且坚持记日记的习惯让我的品格逐渐独立和坚韧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持之以恒的毅力。凡事坚持终可贵,不做半途而废人。
6、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对于转化后进生,魏书生有着丰富的智慧。
(1)互助“结对子”。互助“结对子”就是学校领导、老师、优秀生都要与“后进生”结对子两人互助、有计划、有办法、有监督、有总结、有表彰。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中携手并肩,共同进步。
(2)帮“后进生”找长处,压担子。
(3)走进家门,叩开心门。
7、六步教学,让课堂更为精彩。
魏书生老师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1)定向:确定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每节课的学习重点既从本节课的角度看,更重要的是从单元,从整册书,以至从学科总体知识的角度看,从期末复习的角度看。
(2)自学:目标明确,学生可以驾驶着自己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
(3)讨论: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可解决,不能解决,自己记下来。前后左右4个人为讨论组,研究自学过程中各自遇到的疑难问题。
(4)答疑:分组讨论,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同学,学生如果会,则由学生解答,学生不会,则由教师解答。在答疑时,可提出教学重点所列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读书时发现的疑难问题。
(5)自测:自我测验。测验方式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重点自己出题,自己答自己出的题;也可以请一名同学出题,大家答;也可以教师出一组试题,或做教材后面的练习题。
(6)自结:学生自己回忆总结这节课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
胡祥云
【教师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学习魏书生先生教育思想有感07-09
教师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学习心得体会专题08-31
教师党员思想汇报:党史学习心得07-18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学习心得07-27
学法心得体会:教师法制教育学习10-02
教师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学习心得体会11-09
2024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9-21
新疆教育教师工作会议学习心得11-09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