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

2024-09-02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精选11篇)

1.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 篇一

生态环境局关于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区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x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不断推进污染防治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多管齐下,推进大气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制定方案,科学实施。印发了并组织实施《x市x区xxxx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x市区xxxx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动方案》《x市x区xxxx年秋冬季污染防控工作方案》。二是强化源头治理。扎实开展扬尘治理一周一执法;持续开展柴油车尾气排放抽检工作,并对全区x家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累计发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标志发放xxxx个;完成全区xx家油气回收装置三指标监测;严查餐饮油烟污染违法行为,强化露天焚烧秸秆常态化管控。三是分行业推进专项治理。在家具、物流、印刷等行业推广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项目,对园区外xxx家企业实施“油改水”执行情况回头看,并同步开展智慧物流产业园生态环境问题、加油站及周边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x家家具企业进行“绿色发展标杆企业”打造,已完成xx家汽车维修企业烤漆房改造水性漆喷涂。四是大力推进科技治霾。强化与“大气管家”合作,提高空气质量预报预测能力。引进室外空气净化示范项目和扬尘智慧管理系统,助力解决辖区扬尘污染问题。五是专项攻坚臭氧防控。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借助走航监测、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对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拉网式巡查。对全区xxx家企业开展有机废气义诊帮扶工作。今年臭氧污染天数xx天,较xxxx年同期减少x天,较xxxx年同期减少xx天,臭氧浓度较去年同期降低x.x%,三年以来臭氧浓度由增加转变为大幅下降,且是今年全市唯一一个臭氧浓度下降的区县,改善幅度最大。六是定期开展大气问题强化督查。发现各类问题点位xxx个,针对问题点位下发督办通知xx期,并按期督办整改。

xxxx年,x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x.xx,全市排名第xx位,实况优良天数为xxx天,同比增加xx天,增加天数排名全市第x名,PMx.x平均浓度为xx.x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xx%,下降率排名全市第xx名。

(二)坚持突出重点,大力提升水环境质量

一是强化管控措施,推进问题整改。深入落实《xxxx年西江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制定专项整治及监管方案,持续推动各行业规范排污。强化督查检查,制定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类问题整改到位。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水质监测网络,推进水质监测全覆盖,同时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对河道污染成因进行分析,做到实时预警,适时调度,实现精准治水。二是实施生态补水,恢复河道功能。通过实施钟家湾沟定向补水工程(修建引水渠、改造闸坝等),保障西江河正常生态基流,同时在西江河重要节点、断面位置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西江河水生态功能进行快速修复,恢复河道修复、自净功能,以促使水质快速得到改善。三是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印发了《关于印发x市x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扎实做好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管”工作,完成我区入河排口相关资料的收集整合工作。

x—xx月,区清白江三邑大桥断面平均水质保持在Ⅱ类水平,其中氨氮浓度为x.xxx毫克/升,同比下降xx.xx%,总磷浓度为x.xxxx毫克/升,同比上升x.xx%;毗河拦河堰断面平均水质为Ⅲ类,其中氨氮浓度为x.xxxx毫克/升,同比下降xx.xx%,总磷浓度为x.xxxx毫克/升,同比下降xx.xx%;西江河梁湾村大桥断面平均水质为Ⅳ类,其中氨氮浓度为x.xxxx毫克/升(Ⅲ类为x毫克/升),同比下降xx.xx%,总磷浓度为x.xxxx毫克/升(Ⅲ类为x.x毫克/升),同比下降xx.xx%。

(三)坚持全面防控,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一是全面开展x区固定污染源清理工作。以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工商、税务、电力等名单形成了全区xxxx家固定污染源基础信息清单,通过清理共计需申领排污许可证企业xxxx家,截止目前全区申领排污许可证发证和登记企业xxxx家,实现了企事业单位发证登记全覆盖,持证排污。二是有序推进土壤“xxx”工程。制定并印发了《x市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与x家新增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督促全区xx家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制定并审核通过监测方案,开展自行监测,截止目前全区xx家企业已经全部完成自行监测工作;加快推进污泥处置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初步初计,正在加快推进主体工程建设;全面推进x工业集中发展区B类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建设工作,已完成方案编制,正在有序建设中,预计xx月底完成建设。

(四)坚持立行立改,严格落实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持续按照“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的工作方式,压紧压实各整改单位责任,督促已发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按要求整改到位。试用x区生态环境管理平台调度系统,运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督查工作逐步从常规方式向信息化方式转变。截至目前,xxxx年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及群众投诉交办件全部整改完成;xxxx年央督“回头看”及沱江流域水污染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涉及我区x件均已整改完成;xxxx年央督“回头看”督察组移交我区群众信访投诉件xx件,已完成整改xx件,正在整改x件(大丰爱尚里垃圾临时中转站生态环境问题);xxxx年省督“回头看”反馈意见中涉及我区x件,完成整改x件,正在整改x件(xxxx年底前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xxxx年底前确保毗河拦河堰、西江河梁湾村大桥出境断面水质达Ⅲ类标准);xxxx年长江经济带省级自查发现问题全部完成整改;xxxx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市级清单问题xxx个,已完成整改xxx个,正在整改x个,省级清单问题x个,正在整改x个。

(五)坚持深化改革,建立执法与服务并重的高效监管模式

一是优化环评手续办理方式,采取免办和承诺制审批方式,提升行政审批效能。xxxx年,共计审批新、扩、改建项目xxx个(其中,承诺制项目xxx个),项目总投资xxxxxx.xx万元、环保投资xxxxx.xx万元。二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建设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相关项目快速建设投产。同时,帮助企业纾困解困,对xx家主动履行了行政处罚且改正了违法行为的企业完成了环境信用修复审核。三是继续推广“环保主任”制度,已对xx家企业进行预验收,逐步构建起环保主管部门、属地政府、网格员、企业环保主任四级工作联动体系。四是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xxxx年,完成双随机执法检查xxx家,现场检查企业xxxx余家,夜查企业xxx余家,对环境违法行为下达处罚决定书xxx件,处罚金额xxx.xxxx万元,移送法院强制执行x件。妥善处理各类环境信访件xxxx件,案件办结率xxx%。

2.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 篇二

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 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现代社会,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199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所谓“生态城市”指社会、经济、环境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构成的复杂系统。三要素的和谐发展, 离不开一系列的管理和制约手段。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 运用法律手段设计的环境保护补偿制度,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对保持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 生态城环境保护基本理论

1.1 生态城概念

自从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生态城市”概念以来, 世界各国掀起了研究的热潮。各国学者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基施认为, 生态城市指, 人与自然的健康和活力。生态城应该是阳光和健康的, 充满活力的。节能环保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聚集地。

1997年, 我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黄光宇老先生提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相关理论, 综合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建设而成的, 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 居民满意, 经济高效, 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1]。”

笔者认为,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生态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识, 也在不断完善。对生态城概念的把握, 不断的抓住了事物新的本质。现阶段, 生态城的本质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三要素。对“城”的理解也要从广义上把握, 不仅包括传统行政意义上的“城”, 也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聚集区。

1.2 生态补偿概念

对于生态补偿的概念国内现在尚无统一认识。不同专业的学者对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 环境科学领域一般认为生态补偿指, 对资源价值、生态功能进行补偿。社会科学学者一般认为, 生态补偿指, 生态效益补偿、生态环境补偿。笔者认为对生态补偿可以作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狭义的补偿指, 人类社会的发展给环境系统和自然资源等一些不可再生资源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而必须支出的合理费用。而广义的补偿还应包括, 对因环境破坏而遭受损失的居民进行资金的赔偿, 以及对居民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笔者采广义说。

2 生态城环境保护补偿法律思考

生态城环境保护补偿是推动生态城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该政策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法律这一重要手段。因此, 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生态城环境保护补偿法律制度, 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2.1 法律关系主体

从法律的视角考虑,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建立都不能缺少法律关系的主体。生态城环境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根据环保法:“谁受益谁补偿, 谁污染谁治理”的相关理论, 生态城环境保护补偿的相关主体具有相对性, 符合法律关系主体的基本原则, 既有补偿主体又有受偿主体。补偿主体具体包括, 对公共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国家、单位和个人。受偿主体具体包括, 生态城建设中环境的受害者、环保贡献者等等。既包括国家也包括企业和个人[2]。

2.2 生态城环境保护资金来源

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合理的筹集资金, 是生态城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从全局的眼光来看, 主要包括社会补偿和国家补偿。

(1) 生态城环境保护社会补偿指, 在生态城的建设过程中, 由环境的受益者遵循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 通过货币或实物的方式, 支付必要的建设费用。必须指出的是, 生态城环境保护社会补偿的主体还应包括环境的破坏者。他们主要通过承担行政、民事、甚至是刑事责任, 来履行生态城环境保护义务。

(2) 生态城环境保护国家补偿资金主要来源于 (1) 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财政资金主要是通过税收得来的。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资金的转移, 平衡各地区的财政失衡, 最终以财政补偿的形式, 进行生态城环境保护建设。 (2) 通过法律手段征收排污费用。对于普通的排污行为, 不管有没有超出地方和国家规定的排污标准, 都要征收排污费。对于超量排污行为, 环保法和侵权责任法已明确规定, 对于排污造成的环境污染赔偿实行无过错原则。通过举证责任倒置, 加大污染者的责任。通过排污费的收取, 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 运用保险法 (下转第31页) (上接第29页) 的原理, 建立环境保护损害责任保险制度。通过对保险金的收取, 运用全社会的力量治理环境污染。 (4) 征收环保税。目前我国税法尚未将环保税纳入征收范围, 笔者建议增加此种税收, 通过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 进行生态城环境保护。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 建设生态城进行环境保护, 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项环保制度。人们通过法律手段, 建立生态城环境保护补偿制度, 对新时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 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先松.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补偿机制研究[M].2006

3.关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探讨 篇三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现阶段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当脆弱,虽然近几年通过努力,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删,然而立足于整体角度讲,还没有彻底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极大的危害,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所以,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进步的现在,现实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和理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该如何认识、面对,是任何一个林业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1、当前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状态

1.1森林资源结构缺乏合理性,单位面积蓄积量不大,林地利用率不高

首先,林分低龄化情况严重,林龄结构协调不足;其次,通过林业单位面积蓄积量上调查,世界平均量为114m3/hm2,全国为78.06m3/hm2,只占世界的68.5%,单位面积蓄积量非常低;再次,各林种比例现状非常令人失望,与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多种效益的要求大相径庭。具体表现在不断减少的森林资源总量,在分布上极其不平均,而且森林资源质量也不断降低,这些导致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产生,形成了心腹之患:频繁爆发的洪劳灾害,不断加剧的沙漠土地、时常爆发的干旱灾难、严重流失的水土。我国近50年来大涝平均每3a就出现一次。

1.2管理经营林业企业的方式不合理

首先,在灭荒问题上紧紧是在速度及数量上进行片面追求,而对判断和分析林木市场前景及培育目标缺乏应有的重视,出现严重的林种、树种趋同化情况;其次,对林木质量的提高重视不足,尤其没有把种苗及抚育工作列为重点。如今年开展的绿化造林工程,因短缺苗木,在施工过程中对苗木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是有什么就栽什么;再次,林木管理比较滞后,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经济效益不好,生态功能不断退化。

1.3林业基础建设薄弱

林业基础建设比较薄弱,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有了较大进展,然而立足于总体纵观全局,起步晚、底子薄、建设速度缓慢,现实情况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林业科研、教育体系,及林业信息建设体系。

2、保护生态环境德状况及问题

2.1大气污染极其严重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城市环境质量极度下降,并向周边地区不断扩展,最为严重应以人口密集的工业地区。据了解我国1993年约有11.0万亿m3废气排放量,其中还没有涵盖乡镇企业。

2.2部分地区环境不断恶化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一个国家,在治理和保护环境中虽然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然而因我国始终没有有效控制每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农林牧业的生产受到极大影响,导致土地与人口矛盾不断加剧。

3、导致环境恶化的因素

3.1快速增长的人口速度

虽然我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但人口增长速度快且基数大,贫困乡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使用日益紧张,以致农业人口出现无地可种的局面,向森林边缘地带迁移,使林地变为农地成为乡村穷人的生存之道,同样因人口增多使得城市中人们加剧了对各种木材的需求,导致林木持续减少。

3.2大量消耗资源

因具体工作中我们轻视生态效益,重点抓木材生产,没有以林木特点和自然规律为准则办事,加之我国还没有走出工农业经济发展中期,难以充分利用各种林业资源,而需要得各种原材料具有非常大数量,在技术又非常落后,导致现在消耗过量的林业资源,使得森林生产力无法跟上。

3.3轻视林业防护,只顾木材使用

经济和生态同步协调发展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对森林的经营方向任意改变,诸如平原农区,因奇缺烧柴,对林网不加限制的过度疏伐或过度采伐,使林带网出现缺口,农田林网的基本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严重的地方还会出现强度择伐或实行砍伐水源林的毁林行为。

4、发展林业经济紧密结合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4.1合理利用各项资源

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以生态学原理为原则,实施保护性策略建设,调节和维护自然生态关系,合理、科学的经营环境。过去我们以单项经营管理自然资源为主,与整体经营管理方式相脱离,局限性极大。为了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就要坚持生态原则,以其为自然保护对策的根本。

4.2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补偿制度

以现阶段我国所处的历史时期讲,林业发展的根本性手段是林业补偿问题,而林业补偿是以补偿依据、补偿数量、补偿来源为其核心问题,社会是否承认林业补偿,直接决定林业补偿是否到位。林业补偿的效果是受林业补偿的大小所决定,要以“谁受益,谁负担”为原则。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正视目前我国百业待兴、资金不足,而环境资源林是一个耗资巨大的生态工程,如果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补偿机制需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4.3开源节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推动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首先,木材的节约代用和综合利用是其发展方向。加强培育森林资源,推动森林资源增长。开展好荒山荒地造林,对现有森林经营管好。抓好封山育林工作,因地制宜,积使森林面不断扩大。封山育林是与自然发展要求相符合的措施,具有见效快、投资少的特点,既能推动森林资源持续发展,又能有效保护林业资源;其次,挖掘木材潜力,科学调整采伐结构。

参考文献

[1]李长松,刘经纬.浅论中国林业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林业企业,2005.(2).

4.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 篇四

尊敬的魏主席、各位领导:

近年来,民权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立足民权资源环境禀赋,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把生态创建作为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深入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现将我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强化农村环保工作职责。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民心工程,关系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事关老百姓的福祉。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县政府成立了农村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主要负责生态创建、农村环境污染防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工作。二是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农村环保突出问题。县政府坚持每年都要召开全县农村环境保护暨生态创建工作会议,表彰先进单位,总结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工作,明确全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工作和推进措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生态民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有效解决了生态创建及农村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建立健全了农村环保工作考核机制。县政府坚持把生态创建 和农村环保工作纳入考核,进一步夯实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全县上下将生态创建和农村环保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为凝聚创建工作合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统筹规划,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我县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县规划中,明确了农村环保的主要工作和考核指标。一是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乡镇、村的创建工作,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加快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不断提高农村垃圾处理水平。三是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发展农村沼气为重点,多种能源互补,建立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加快推广适合农村发展的清洁、环保、节能新型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和污染源产生,确保农村清洁环保。四是全面推广测土施肥,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化肥。教育农民积极回收废旧农膜、肥料包装和农药瓶等。六是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要求,把“两园一廊”(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和沿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工程建设作为全县生态建设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截止目前,生态廊道绿化面积已全部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进入“两园一廊”的两条道路已铺修完工,4个小品绿化正在抓紧施工,县投资1200万元对任庄水库进行了清淤,投资7000万元 完成了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并在湖中修建了两个观鸟台。“两园一廊”正逐步成为人们怡情养生、休闲娱乐、享受自然的人间乐园。(三)抢抓机遇,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我们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分别于2011年争取了龙塘镇申庄、吴堂村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龙塘镇申庄、吴堂村分别建设了日处理生活污水200吨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受益人口达3千余人;于2012年争取了双塔乡祥和社区、胡集乡丁咀社区、伯党乡中心社区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分别建设了日处理1000吨、800吨、800吨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受益人口达7万人。通过实施各类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

(四)防治并举,严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一是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严格环保审批和“三同时”制度,防止借产业升级、调整结构等由头使污染由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全县近年对9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进行了否决。二是调整乡镇工业区布局,实行居民进区、工业入园的原则,实施工业区企业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相结合。

(五)加强监管,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指导和监管,完善各类标示牌、界桩及警示标志,坚决依法关停或搬迁饮用水源区内的污染源,确保饮用水安全。二是开展了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三是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建立健全污水处理的 管理、监督、运营体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确保饮用水安全。

(六)突出重点,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目前,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环境主要污染源,污染投诉较多。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广“生猪养殖—粪污治理—有机肥生产、沼液还田—农作物生产”等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模式,实施绿色环保技术,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作为整治重点,积极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确保污染治理达到相关技术规范。

(七)典型带动,开展生态创建活动。按照《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和《省级生态村申报及管理规定》的要求,我县积极投入到生态创建中,通过生态创建,目前我县辖域内19个乡镇(办事处)其中6个乡镇(人和镇、伯党乡、王桥镇、庄子镇、王庄寨镇、双塔乡)已荣获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白云寺镇、野岗乡已通过省级评审;北关镇王公庄村、胡集乡丁咀村等22个行政村已荣获省级生态村荣誉;北关镇六和村、王桥镇杨官庄村等290个行政村获市级生态村荣誉。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建立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监管机制。细化分解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行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将生态保护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以生态创建为载体,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编制和实施农村生态建设规划。要增强基层环保工作力量,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环保工作网络。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建立常规监测评价体系和信息系统,定期公布区域环境状况,提升监管水平。

(二)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机制。加强管理,整合各部门的生态建设项目资金,优先集中用于重点乡镇的生态建设。设立农村污染防治基金,专门用于农村污染防治科技示范点、示范项目的建设补助。对污染减排、污染源治理、村庄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实行以奖代补,以奖促治。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生态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新机制。

(三)加大农村环境执法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切实加大对现有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三同时”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新上项目,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垃圾“户收、村运、镇处置”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能力。因地制宜加大对大中型沼气池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和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同时制订畜禽养殖小区排污处理办法,确保养殖废水达标排放,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发展生态农业,综合采取技术措施、工程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四)加大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普及宣传。环保、农林、规划、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各县区和镇及各个新闻媒体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的力度,扎实开展生态文化进村活动。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让农村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通过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革除陋俗,树立文明新风,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5.关于生态环境话题作文 篇五

家乡以前就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一样美丽,有五颜六色的野花争奇斗艳,大地就像穿上了一件五彩的衣裳。一座座山连绵不断,像是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者。一棵棵垂柳长在大山上,好像是一位位美丽的少女披着那长长的头发。还有清澈见底的河流,许多鱼儿在水中嬉戏。绿海洋一样的丛林,终年环绕着整个沐川。说不尽的美丽,让人沉浸在这仙境般的沐川中。

可是现在的沐川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沐川了。在大街上可以看见很多白色的垃圾,山上光秃秃的,人们开山采石,花、草、树都枯萎了。河水不像以往那样清澈见底了,小鱼儿也不见了,里面飘着的都是塑料袋、一次性盒子、饮料瓶……

走在大街上,一些垃圾桶内装满了垃圾,人们却还没意识到,在垃圾桶旁继续丢垃圾,这样,一股反感的味道越来越浓。原本美丽的小和尚便被建筑无遮挡,看不到河水原来的美貌。

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大、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然而,环境污染往往是由人类的生产活动引起的,但有时自然活动也会造成环境污。。

生态之美象征着沐川的城市主题。竹子漫山遍野翠绿葱茏,像一片绿色的海。每个沐川人都是一棵竹子。挺拔,我们从来能骄傲的抬头;弯腰,我们一直踏实劳动。君子气质,四季长青。踱步在竹林的小径上,微风习习吹的竹叶“唰唰”的响,仿佛步入仙境般幽静脱俗,远离尘世的喧嚣。我们能目睹新笋悄然的蹿出土地,能饱眼竹海的风光。这绿,绿的出奇,绿的清凉,绿的怡人,绿的动情。不禁会让人想起竹编文化的诞生,富含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大师们精湛的技艺与高超的手法创造了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奇迹,竹子赋予它们生命,或是一条游动的鲤鱼煽动着尾巴,欢快地跃出水面,或是一只打鸣的公鸡,站在树颠唤醒晨昏,迎来一天中的第一缕阳光。竹编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是沐川走向世界的文化大道,一条星光大道。

6.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 篇六

XX市委、市人民政府:

根据《整改方案》要求,现将我市负责“xx省有色金属资源历史上粗放式开发,导致部分区域及工矿场地、土壤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xx省涉铊企业多,涉铊尾矿库、废弃矿山多,多次发生铊污染事件。”问题的整改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指出问题

xx省有色金属资源历史上粗放式开发,导致部分区域及工矿场地、土壤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xx省涉铊企业多,涉铊尾矿库、废弃矿山多,多次发生铊污染事件。

二、整改措施及整改目标

(一)整改目标

持续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涉铊问题排查整治,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

(二)整改措施

1.严格落实涉镉、砷、镍、铊等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措施。结合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铊超标地块名单等,对农田周边在产或关停涉重企业开展涉镉、涉铊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对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区域,按要求制定方案进行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

2.推进涉铊排查整治。制定涉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完善政策标准,推进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开展涉铊企业和工业园区风险排查,建立涉铊企业和工业园区清单、风险问题清单,推进涉铊环境问题整改。

3.加强监管执法。强化常态化监管执法,将涉铊企业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范围,开展涉铊专项执法和交叉执法,通报曝光一批环境违法典型案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4.加强监测预警。根据XX市要求,制定实施XX市重金属(铊、锑)水质自动监测试点建设方案;持续开展铊关联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断面、重点支流的铊常规监测和涉铊工业企业铊因子执法监测;推动涉铊企业安装除铊设施电力智慧环保监控设施,做到实时监控、提前预警,保障饮用水安全。

5.建立完善政策标准。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制定涉铊工业企业排查整治标准、工业企业铊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工作指导意见和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铊环境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针对性。

三、整改目标达到和整改措施完成情况。

(一)我市湘江流域重点领域涉铊风险源基本查清。

建立健全涉铊工业企业(含园区,以下简称“涉铊企业”)、铊污染场地、含铊危废等重点领域风险源清单。根据危废大调查、重金属大调查大排查、工业企业用地详查等工作,基本查清其他涉铊风险源。

(二)涉铊企业主体责任有效落实。

涉铊企业内部管控机制基本健全,短期能整改到位的问题基本整改到位,整改周期较长的问题严格控制环境风险、持续推进整改。

(三)涉铊企业违法行为杜绝。

按照“全覆盖、全方位、严执法”要求,依法打击湘江流域涉铊企业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监管执法高压态势,企业非法排污、恶意偷排等违法行为杜绝。

(四)涉铊企业监测监管常态化管理机制基本建立。

市政府(管委会)主导、部门监管职责进一步压实,齐抓共管机制基本形成。

(五)流域铊超标风险隐患基本控制。

流域环境风险隐患持续降低,坚决杜绝XX市境内湘江流域出现铊浓度异常事件,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四、初步审核意见与公示情况

(一)初步审核意见:已通过初步审核。

(二)公示情况:已于2021年12月17日XX市政府网公示。

五、后续工作安排或长效监管措施

(一)进一步严格把控环保准入。

对全市拟新建涉重行业企业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相关要求,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产业规划布局、选址不合理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涉重行业企业依法依规严守环保准入关。

(二)进一步加强对涉铊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监管。

进一步加强对涉铊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监管监测频次,督促企业加强环境管理,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7.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 篇七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应用

0 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 居民的生活质量持续提升, 社会经济稳步增长, 社会对城市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 导致城市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资源在超速开发, 环境受到大气污染, 工厂废气、废水、废物的污染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是健康生活, 城市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即是城市绿地系统的营建和构筑, 是城市环境整治和生态重建的治本之道, 是城市环境美化和生态优化的根本策略, 也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中国城市环境保护理念的贯彻, 中国在生态园林的构建上进步神速, 并且在此领域也获得了较稳定、较合理的发展。

1 城市生态园林发展情况综述

1.1 城市生态园林的内涵

对生态园林内涵的准确定位, 是构建生态园林的基础。生态园林是指在城市以及周边郊县范畴内构建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空间, 保护与修护区域生态环境;根据生态学理论, 构建科学的复合型人工植物群落, 保证生物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动物、植物景观、造园等一体化的生态系统。

生态园林是指在互利共存、生态位、物种多元化、竞争化学互感功能等生态理论的引导下, 所构建的园林绿地, 并且恰到好处地安排在统一生态族群内, 形成一套井井有条、稳步发展的生态族群。

1.2 城市生态园林的作用

1.2.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的调配, 构建兼具科学的时空构造以及营养构造的人工植物族群, 为城市民众提供健康的生活空间。生态园林是城市景色中的一大特色, 在绿色环境内提升其构建工艺, 提升旅游观览的美观程度, 提升社会公益效益, 提升休养生息的质量。

1.2.2 调节城市气候

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对改善城市气候具有积极作用。据观测, 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城市的带状绿地, 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 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 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 则可降低风速, 发挥防风作用。

1.3 全国城市园林发展情况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 (如图1所示) , 2013年中国城市绿地率为35.72%, 较2001年提高了11.75个百分点, 达到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的要求 (35%) 。

2 生态园林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 生态园林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应用

生态园林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关键是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上, 构建生态园林可以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调节, 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 让城市民众的生活质量的提升成为可能, 而并非一纸空谈。

2.1.1 应用原理

(1) 生态园林可以吸收有毒气体, 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调查研究数据表明, 诸如白果树、珍珠柏、土杉等等树木自身就兼具吸附有害气体的功能, 有害气体在经过上述树木时能够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人体的威胁。因为城市中工业化进程加快, 由于生产而产生的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这部分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健康来说是无形的“杀手”;透过生态园林对有毒气体的吸附功能就能够将其危害降低, 提高了空气质量。

而污染环境以及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有毒气体品种繁多, 关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气、氨气、汞等等, 在特殊的浓度下, 大部分品种的植被都能够吸附这类有毒气体。

其中, 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 污染源主要由钢铁厂、化工厂及燃煤工厂排放产生。调查数据显示:当二氧化硫经过林木的时候, 浓度能够被稀释, 每平方百米能够吸附720千克二氧化硫。例如在包头市广泛种植的卫矛、丁香、旱柳、新疆杨等树种, 都具有吸硫作用。

(2) 生态园林的灭菌功能在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中有着关键性影响。

在生态园林中有很多植物其自身就兼备灭菌效能, 其可以杀灭城市中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抑或它类原由形成的化学污染, 通过生态园林的构建, 让这部分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病菌转移到植物上, 并透过植物本身超强的净化功能将其转变成无害物质, 为居民以及植物的二次利用提供条件。这类灭菌功能是生态园林在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中的首个应用。

此外, 因为绿地上的粉尘不多, 进而让病菌无法吸附在林木上;而且, 大部分植被都能分解出一类杀菌素, 其杀灭病菌的能力极强。

依照法国的检测, 在购物商场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高达400万个, 林荫道是58万个, 公园为1000个, 而林场仅为60个左右。林场与购物商场的空气含菌量有着70000倍的落差, 草木绿地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可见一斑。

(3) 植物兼备吸取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的功能。

透过城市内部生态园林的构建来提升城市的绿化率, 保持城市内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而且, 生态园林对城市民众的健康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每亩绿地每日可以吸附900千克二氧化碳, 放出600千克氧气;每亩阔叶林能够在成长的阶段日吸附1000千克二氧化碳, 放出750千克氧气, 能够提供近1000人的呼吸需求。

而养护优良的草地, 每亩1h能够吸附二氧化碳215千克, 而每一人1h吐出的二氧化碳仅为38克, 因此在平日假定有25平方米的草地抑或10平米的林木就能够将一人吐出的二氧化碳吸附干净。

能够想见, 常规城市中人平均绿化面积应达到25平米 (草地) 抑或10平米 (林木) , 才可以让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在一个均衡的水准, 让空气质量得以提升。假如权衡到城市中工业生产对二氧化碳以及氧气的比率均衡, 那么绿化地带的指数应作适当增加。

(4) 生态园林降噪作用不容忽视。

城市构建以及城市的进步、生产与建筑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城市的进步历程中, 城市中的建筑施工作业生成的噪声始终困扰着市政工程管理人员, 并危及城市民众的健康;生态园林的构建, 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生态园林的降噪功能再一次受到民众的重视以及支持。

在降噪方面作用较为突出的是林带。根据检测数据显示, 40米宽的林带能够降噪10-15分贝, 30米宽的林带能够降噪6-8分贝, 4.4米宽的绿色篱笆能够降噪6分贝。林木可以降噪, 是由于其可以投射到树叶上而被反射到各个方位, 导致叶子微振声能耗费而降低噪音。

(5) 强化生态保护。

2015年9月1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并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方案强调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强化对生态敏感地域的保护, 让原本的自然动植物生态系统以及环境能够有利于民众身心健康。

唯有运用生态平衡法则构建的生态系统才能够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 加强绿地系统以及自然地理间的联系。

(6) 吸附粉尘。

植被, 尤其是林木, 对粉尘有显著的阻滞、过滤以及吸收功能。但是因为林木拥有茂盛的树冠, 叶子被毛以及粘稠度较高的油脂都让林木能够吸附粉尘。

2.1.2 应用效果

以包头市为例, 从2007到2012年间, 包头市城市绿化面积逐步增多 (详见图2) , 公路绿化带以及城市的绿地逐渐成为该城市的绿色通风廊道, 将城市郊县的自然气流引导进城市内部, 为包头市夏季的通风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冬天, 也有助于降低风速, 使城市环境免受冬季寒冷强风的破坏。

2015年9月11日13时, 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共发布367个监测城市实时数据, 本文从中摘取了包头市的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如表1所示) 。从表中得知, 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 包头市的空气质量在全国367个监测城市中排名从第163位跃居第72位, 击败了全国80%的城市。还是以包头市为例, 2014年8月18日到9月15日期间, 轻微污染天数5天, 空气质量优天数1天, 相比去年, 2015年此期间轻微污染天数0天, 空气质量优天数6天 (如图3) , 这些都与本市坚持进行绿化改造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2.2 生态园林在调节城市气候中的应用

2.2.1 应用原理

气候学中有一种气候叫做小气候, 小气候是指人类和植物所存活的空间的气候, 从常规视角解读, 从地面开始算, 10m到100m这部分空间的气候就是小气候范畴。这个范畴内的气候对居民的生活以及植物的成长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生态园林对该空间的气候有着调节功能, 可以促使该空间的小气候向对居民以及植被有利的方向发展。

而且, 植被兼具蒸腾功能, 这类蒸腾功能在植物的叶子表面尤其能够“发挥所长”, 生态园林可以让植被的这类蒸腾功能汇集程度提升, 并且能够扩充这类蒸腾功能作用的范畴。透过这类蒸腾功能可以科学调节城市内部的温湿度, 降低太阳紫外线照射对人体的直接伤害, 对城市内部的小气候的优化有着极大的助益。

所以, 在城市环境保护中, 生态园林有助于城市小气候的调整, 改善了城市的气候环境———特别是对城市民众以及植物成长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协助和调节, 改良了城市气候的质量, 持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2.2.2 应用效果

笔者还是以包头市为例。调查数据显示, 当夏天包头市温度近28摄氏度的时候, 草地表层温度是20摄氏度到24.5摄氏度, 比地表温度降低6摄氏度到7摄氏度, 比柏油公路降低8摄氏度到20.5摄氏度;在冬天, 体育场的绿化部分温度比体育场表层温度提升4摄氏度上下。

因为绿色植被有着极强的蒸腾功能, 能够源源不绝地向空气中蒸发水蒸气, 可以提升空气湿度。根据观察和测量, 绿化地带的相对湿度要较非绿化地带提升10个百分点到20个百分点;行道树能够提升相对湿度10个百分点到2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 市内的生态园林构建能够极好地管控风速———特别是在起风的季节, 在城市内部绿地的影响下可以管控风速到一个较为理想的速度, 防止风速过大对城市居民造成恶劣影响。

2.3 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2.3.1 应用原则

原则一:以“生态平衡”为导向, 科学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理论中的关键版块, 是指位于极度稳固态势的生态系统, 这时系统内的构造以及功能可以互相调节, 能量输送可以达到平衡的态势, 系统的整体效益能够达到理想的程度。

在生态园林的构建中, 优化绿地系统的构造以及布局模式与地理和河湖水系的协同发展有关, 应重视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 科学布置, 让城市绿地不但保护城市, 并且能够将自然元素带到城市里来, 以保证城市的生态平衡。

原则二:遵循“生态位”准则, 做好植被的布局

城市园林绿化植被的挑选和配备, 其实决定于生态位的布置, 这影响到园林绿地系统生态综合功效的实现。生态位含义是指一类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用和其在时空中的位置, 映射了物种间、物种与生态间的联系。

2.3.2 应用效果

以包头市为例 (如图4) , 从城市整体规划来看城市中心预留面积不足, 故考虑从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以及城市外围大环境寻找突破口, 已达到城乡之间的平衡与协调。[7]例如:

(1) 在建华路西侧原第二热电厂储灰池规划为奥林匹克公园, 该公园已于2015年8月底开放迎客。

(2) 2014年完成城市六大出入口、铁道、国道及高速路的综合整治工作, 提升了城市景观到达了改善城市环境的效果。

(3) 加大了建设路及各主干道路的景观绿化工作, 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休闲绿道更是为城市交通带来了新的变化。

(4) 2012年包头市加大了城市道路绿化及道路节点绿化工作, 进一步稀释抑制对车辆产生的尾气及尘土。

经过监测统计, 发现本市所种植的草木起到了显著的降尘效果, 具体数据详见表2。

3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 生态园林的确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调节城市气候, 并且绿色植物能够大大降低市内粉尘量, 绿化美化城市面貌。因此, 城市园林规划至关重要。园林设计师要着眼于全局, 秉承就地取材、和谐健康发展的准则, 才可以高起点、大眼界、全面地掌握生态园林的构建规律, 最终才能打造一流、舒适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缪姬.浅谈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绿化规划设计在舟山新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建材发展导向, 2013 (12) :19-20.

[2]范雪华, 徐高福, 王昌鲜, 等.基于生态园林理念的千岛湖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J].绿色科技, 2013 (5) :98-100.

[3]陈玉红.精选特色树种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园林中长白山植物资源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 2012, 32 (9) ) :128-129.

[4]孟庆凤.将生物学、生态学与人文价值贯通——浅析城市生态性园林配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3) :204.

[5]徐梦龙.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 2015 (4) :398.

[6]吴凤婷, 王兴伟.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绥棱县为例[J].活力, 2014 (12) :110.

8.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 篇八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生态环境;问题;措施

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资金外溢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十分突出,农业发展不容乐观,农业的弱质性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经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的弱质性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农村金融具有交易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的特点。农村金融机构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贫瘠,这种状况下,农业如果没有一些适当的措施进行补贴,其回报率的低下必将导致该行业的资金外溢。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占有相当份额,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必然将资金从农村通过其上级银行贷放,其在农村吸纳的资金也大部分流出于农村经济循环体系外。资金流动的必然规律作用加上有外流的渠道,导致了我国农村资金外溢现象比较严重,农村金融运行的整体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2.农村法制环境欠佳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我国农村金融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现行法律体系中缺乏《农村金融法》等专门法律规范。法律行政化,,执法效率低下、司法执行难、执行周期长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同时,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对逃废债务人无强有力的威慑手段,对欠赖账的个人、企业打击不力,金融债权得不到有力保护。

3.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和服务能力弱化

我国目前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分为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前者主要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后者主要包括民间借贷、和会组织、私人钱庄等。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活跃,但其缺乏规范性,遭到政府的禁止。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推进,出于对成本和收益的考虑,大量撤并在乡镇的营业网点,严重消弱了支农能力,农业发展银行支农职能有限,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由于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等限制了支农作用的发挥,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职能满足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4.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缺失

诚信环境缺失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当前,农村征信系统建设严重滞后,社会信用服务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中介服务极不规范。由于缺乏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对个人贷款所蕴涵的风险不能进行适时监测;同时,由于私营个体企业财务制度极不健全,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加之信用信息开放度较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渠道,信息不对称、使贷前调查、对企业的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等无法正常进行。

农村社会信用意识淡薄,逃、废金融债务现象严重。严重损伤了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而依法收贷工作中,“执行不到位”现象较为普遍,社会缺乏必要的信用意识,企业缺乏必要的信用管理措施,守信者未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得到严厉制裁,给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机。

5.政府行政干预过多,政策不配套

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行政力量介入和干预农村金融的现象,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正常业务的开展。致使金融机构主题缺乏活力,一切听从行政上的安排,扭曲了农村金融生态自然演化的规律。为维护正规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限制非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致使农村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村金融体系结构被扭曲,自我恢复和调节功能得到破坏。

银行业监管部门从政策上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将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用于支农,支农信贷资金同样存在收益和风险的不对称现象,却没有相应的风险补偿政策,这与市场化价值取向不符。

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遏制农村资金外流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讲还得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活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政府部门应加大支农的财政力度,整合支农资金;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素质。

政府应及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改变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的局面。明确对金融机构“三农”信贷投入的激励和补偿机制,以鼓励资金流向农村;改变商业银行吸储上存的储蓄制度,商业银行吸收的农村资金存款应全部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应继续流入城市;改革邮政储蓄制度,形成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继续增加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规模,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2.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构筑农村金融生态的制度基础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的制度基础。加强针对农村经济金融建设特殊需要的立法工作和司法、执法力度。尽快修订完善《破产法》、《刑法》、《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严肃追究恶意逃废债务的自然人和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责任,从根本上加大法律的威慑力。司法部门应从维护法律威严、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保障经济发展大局出发,进一步强化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效率,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是要提高案件执结率,切实增强法律的威慑力。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3.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服务创新

大力推进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理念和制度的创新,支持能够为中小企业、农户和贫穷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中小银行的发展。

重构农村合作性金融,组建由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入股的农村合作银行,优先为入股的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提供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优化农村社会信用环境

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大力培育企业和个人良好的信用意识,推动专业化的社会征信系统的发展,加快建设工商、银行、公安、税务等部门信用信息联网资源。尽快建立覆盖所有农户和农村企业的征信体系,并通过建立“失信惩治”制度,强化市场约束。完善社会舆论监督制度,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曝光,引导企业和个人诚信守法,营造“讲诚信,重信用”的社会风气。

5.减少不当的行政干预,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化建设

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地方政府自觉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大力支持司法公正,保障政府信用,杜绝不应有的行政干预。

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增加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主动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村各级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规范政府信用行为,通过完善地方法律法规、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做好对市场主体的各项社会服务;切实从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将金融视作一种产业来扶持,正确处理银政企三方面利益的均衡关系,防止地方保护行为破坏金融生态,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孟凡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北方经济》,2007年第1期.

[2]王银枝:“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探讨”,《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期.

[3]李红:“优化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农村经济》,2008年第6期.

[4]董岚安文龙:“对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河北金融》,2007年第9期.

[5]胡畔:“关于农村金融生态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年2月(下旬刊).

9.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 篇九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增强广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利用自身优势,针对南京市部分中小学和普通高等院校,组织开展了“弘扬生态文明,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活动,以此引导学生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本调查表采取不记名方式,你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选择合适的答案(没有特殊说明的均为单选题)。我们将对调查资料实行严格的保密措施,所有数据均仅用于此次活动的统计研究。祝你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进步,幸福快乐!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3年4月8日

1.你的性别是()

A 男B 女

2.你现在上几年级?()

A.一年级B.二年级C.三年级D四年级E 五年级F六年级

3.你目前就读的学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号?()

A.3月12日 B.6月5日C.4月22日D.6月1日

5.植树节是几月几号?()

A.3月12日 B.6月5日C.4月22日D.6月1日

6.有“国宝”之称的动物是?()

A.金丝猴B.蓝鲸C.白鳍豚D.大熊猫

7.绿色食品是指?()

A.蔬菜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的食品 D.营养价值丰富的食品

8.你认为环境保护对人类重要吗?()

A.很重要B.比较重要C.不重要D.无所谓E.不知道

9.你知道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吗?()

A.知道B.知道一点C.不知道D.不关我事

10.你认为环境保护?()

A.离自己很遥远B.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C.与自己有点关系D.与自己关系密切

11.之前参加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吗?()

A.是的,经常B.是的,但不频繁

C.不是很注重这样的活动D.没有组织过这样的活动

12.经常和父母讨论环境状况?()

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从未讨论过

13.你的环境保护知识主要从哪获得?()

A.广播电视B.报纸杂志C.网络媒体D.学校的普及教育活动E.其他_____

14.你认为学校及周边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吗?()

A.很严重B.严重C.一般D.不严重E.不知道

15.你是怎样处理垃圾的?()

A.扔进垃圾箱B.随手乱扔C.其他

16.当你看到校园内有人乱丢果皮纸屑时,你会怎么做?()

A.上前阻止B.捡起来放进垃圾箱 C.当作没看见

17.你是否会在墙壁上乱涂乱画?()

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从不

18.当你看见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你会怎么做?()

A.立即关掉 B.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 C.不是我弄的,与我无关

19.你的房间没人时是否会及时关灯?()

A.会B.有时会 C.不会

20.用完的废旧电池,你是怎样处理的?()

A.放进专门的回收箱B.扔进垃圾箱C.随便扔掉

21.你和你家人上街购物时是否会自己准备购物袋?()

A.会B.偶尔会C.不会

22.校园内的草坪,你是?()

A.经常走B.偶尔走 C.从不走

23.你是否会重复使用纸张?()

A.经常B.偶尔C.从不

24.在餐桌上,你会拒绝吃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吗?()

A拒绝而且反对其他人吃B拒绝 保证自己不吃C 虽然觉得不应该吃 但是别人吃了自己也吃 D吃,没有想很多。

25.如果学校组织植树活动,你是否会参加?()

A.一定参加B.尽可能参加 C.尽可能不参加 D.不参加

26.你认为随地吐痰会污染环境吗?()

A.会B.会,但影响很小C.不会D.不知道

27.为了校园的整洁,仅靠打扫是不够的,还必然靠同学们自觉维护。你的态度是?()

A.非常赞成 B.赞成 C.无所谓 D.不赞成 E.非常不赞成28.你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讲座吗?()

A.非常有必要B.有必要C.无所谓D.没有必要

29.你是否愿意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A.非常愿意B.愿意C.无所谓D.不愿意 E.非常不愿意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10.关于高淳生态环境的调查 篇十

芮庆庆 电气1班

12312122

综述:南京高淳地处江苏省西南部,总面积为802平方公里,人口43万。是国家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7月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2012年高淳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生态水平得到世界的认可,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在一定程度被破坏,我走访了几个地区实地查看生态情况。计划安排:1。决定调查地点

2.实地调查

3.采访当地居民

4.访问有关部门

5.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

固城湖

工业开发区

城中心

过程:

游子山:先是来到了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她是高淳人民心中的圣山,每年元宵节大家都会去爬山,踏青。由于游子山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所以植被保存还是很完整,十几年几乎没什么变化。只是周围的居民区,乱倒的垃圾还是较多,与青山绿水格格不入。

固城湖:固城湖因为固城湖螃蟹变得很有名,以前的螃蟹是有很多养在固城湖里,但也因为很多人食用固城湖水,为了保护水质,就停止养蟹了,据家里人讲,现在的固城湖只有以前的一半左右,是为了填湖造地。因为近来高淳政府的对环境的大力整治,母亲河固城湖已经逐渐清澈。但在回来的时候,路过高淳的另一条河——胥河(传说伍子胥开凿),因为有很多船在水面上开水上餐厅,垃圾污水都倒入河中,使水很黑,在夏天,我想可能会发臭。

工业开发区:来到在古柏的高淳开发区,这里是高淳企业最多的地方,有高淳的两个明星企业——红太阳和红宝丽,两个都属于高污染企业,但两个企业都只是把总部和研发机构放在高淳,工厂都搬迁到重庆,安徽等地。其它的厂大都数都是服装企业和食品厂,几乎没有大烟囱喷黑烟的化工企业存在,整体环境甩常州的工业区几条街。

城中心:高淳县城城中心是高淳老街,一条古色古香的明清老街,很多电视剧取景于此,在人最多的步行街车辆有序,没有拥挤现象,前几年,还有路边小贩,近来也是越来越少,由于街道办都把街道卫生分配给每个商家,因此路面还算干净,垃圾桶也很方便。但在一些,比较偏的地方。卫生死角,仍然存在,菜市场也是。

居民调查:

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高淳环境是很好的,它们是不愿意离开的。但也有一些老人说,现在的环境和以前相比差了很多,当然这也是,全国的问题,经济发展和环境的矛盾。

官员说:

有关部门调查因为在春节假期,没有调查到,所以,采用一些官员的采访,讲话。高淳县县委书记吴卫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淳的生态是第一竞争力。”“以山传神,以水传韵,以绿传美,这样打造固城湖、游

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国际慢城的生态区。”

高淳县长沈剑荣:先赢不算赢,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指破坏环境涨经济不

算什么)

高淳副县长黄亦武说“高淳原本就是一方净土。

高淳生态环境建设(摘自百度文库)

根据全县生态环境的特色和优势,高淳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定位为:以生态农业为主导,辅为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以水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载体;以水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线,推进工农业的生态化

和培育生态旅游资源。根据这一思路,确定高淳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工作是保护和建设三大生态经济区,即沿湖圩田生态农业、湖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经济区;低山丘陵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复合生态经济区、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主体的城镇型生态经济区。

几年来,高淳本着因地制宜、优化结构、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总要求,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按照《高淳县生态农业建设规划》,重点实施了十大类三十五项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即农田生态建设工程、农渔结合型生态建设工程、农林结合型生态建设工程、农牧结合型生态建设工程、农业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田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和农科教一体化工程。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淳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建设原则,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建成了具有高淳特色的四大项目。

一是生态养殖项目

二是农林特项目

三是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项目

四是开发无公害产品项目

感想

保护环境工作的展开首先就要求所有人都有环境保护意识,当人民有了环保意识,并能自觉遵守各项环境保护条例,我们关于环境保护的讨论才真正存在意义。

我认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首先要保护水资源,保护河流。如我们的母亲河固城河,每年有许多企事业单位被曝光非法将未处理污水及其他污染物直接排入湘江中,造成污水泛滥的情况。水是生态和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河流是自然生态的重要控制要素,河流是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健康、良性循环的基础性环节。自然的河流是由河流源头、湿地、通河湖泊,以及众多不同级别的支流和干流所组成的流动开放的生态系统,它每时每刻都在与气候、环境、资源、社会等各种要素进行着大量和迅速的能量交换,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没有了河流与水资源,抗旱无从谈起,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也无从谈起。所

以必须改善河流、保护河流,对于河流的开发利用,不要超过警戒线,严禁将污染物直接排入河流或水源地,以充分发挥河流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和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大力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承受能力和涵养、持续能力,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努力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力争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撑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生态是自然界中各种自然资源之间的依存关系。生态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资源系统中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是动态平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应有如下的生态观点:

1、维护生态平衡

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应该维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也要求维护生态平衡。实践证明对于现有生态平衡的强扰动,强冲击,大改变,大破坏,只可以带来暂时的经济利益,而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区域、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和古墨西哥的玛雅文化的衰落或毁灭都极可能是由于经济的过度发展破坏了生态平衡而造成的。

2、生态学及其理论的不完整性

与物理学和化学等传统学科相比,生态学还是一门在本世纪才兴起的,很不完善的学科。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是生态平衡,然而对于一个地区,其生态平衡究竞在何处?各种自然资源的大致分有应该如何?还都是生态学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生态系统属于超复杂巨系统,甚至比市场经济系统更复杂。

3、生态系统变化的不可逆性

生态系统的变化是不可逆的,只要变化了,就不可能逆向恢复,这已经被科学理论和人类实践所证明。因此提出“恢复生态平衡”是不正确的,它不可能恢复。

4.生态动平衡的维护观

显而易见,人类不可能不发展,生态不可能不改变。生态平衡既然不可能恢复,只有树立生态动平衡维护观才是科学的,才能为可持续发展实践服务。所谓生态动平衡的维护观,一是指人类发展要维护现有生态平衡状况,如水资源的利用要考虑供需平衡,保证生态用水等等。二是指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不要过大,不对平衡产生强扰动。大规模改变现有生态状况的工程措施的实施,应经过全面论证,科学选证,周密计划,争取使不利的生态影响减到最小。

活动感想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带给我的是欣喜,是得到成果的喜悦。在实践活动中,我感受到自己的微薄,体会到整个社会强大的凝聚力。

一方面,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充实了自我,增强了口头表述能力,与人交流。真正地走出课堂,使自己陶醉在喜悦之中。有时会很累,但更多的感觉是我在成长,我在有意义地成长,在这之后,我明显地发现自己变开朗了,虽然我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改变一些东西,但如果整个社会共同努力,这才是动力之根本,动力之源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途径,提高国民素质的实践活动。

11.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 篇十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十八大召开以来,突显生态建设与保护日益成为政府施政的重点方向。在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新巴尔虎左旗(以下简称新左旗)草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核心腹地,现有草原面积2000万亩,占呼伦贝尔大草原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有4.2万人口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生存、发展、保护”是这片草原的中心任务。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特别是在如何保护好草原生态的基础上,提高牧民生活水平成为政府的首要追求。本文就保护好草原生态及提高牧民生活水平的关系提出几点思考。

一、新左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新左旗是呼伦贝尔市4个牧业旗之一,草原畜牧业为传统支柱产业、当家产业。1996年新左旗牧业年度牲畜头数历史性地突破百万头(只)大关,达到105.7万头(只),成为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中第一个牲畜过百万的地区。至2000年,这种经济结构仍未有过多的改变,当年地区生产总值3.68亿元,畜牧业占61%,工业仅占3%,财政收入167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1元,牧民人均纯收入3403元;至2005年,新左旗牧业年度牲畜头数达至200.3万头(只),当年地区生产总值8.87亿元,畜牧业占41%,工业仅占6.8%,全口径财政收入3120万元,在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市县区中排在最后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82元,牧民人均纯收入4257元。这两个“五年”发展情况表明,畜牧业确实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牧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但是,由于对畜牧业的过分依赖,不但使草原生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制约了其他经济产业的发展,导致新左旗经济在这十年里发展缓慢,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低,经济发展总体处于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落后水平。

进入“十一五”时期,新左旗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实现突破并得以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迅速攀升,地区经济整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至“十二五”中期的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3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980元,牧民人均纯收入1431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3:50:28.7。

二、新巴尔虎左旗草原生态保护的难点

传统畜牧业经济曾经是新左旗的主体经济和支柱经济,曾经为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业经济已经不堪重负,应该得以减压及休养生息。根据1990年国家农牧业专家对新巴尔虎左旗草原理论载畜量评估结果,新左旗草原总载畜量仅为144万头(只)(含牛、马、骆驼、羊)。而2013年统计数据表明,新左旗牲畜存栏数达到137.5万头(只)。就新左旗目前工业发展不足的情况而言,牧民创收的主要渠道就是单一发展畜牧业,而如果超载的牲畜养殖必会带来草场压力,这就与保护草原生态产生了矛盾。

1.新左旗畜牧业发展已经到了瓶颈,牲畜存栏头数达到了理论载畜量边缘,已经没有更多的草原为牧民增收而发展畜牧业。如果牧民繼续增收,不改变目前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方式,继续扩大饲养规模,必将造成草原生态的破坏。

2.国家近些年来不断实施禁牧、休牧、退牧还草等工程,也在不断减少畜牧业发展赖以生存的空间,牧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和提高,必将影响牧民的幸福指数。

3.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传统畜牧业的量的发展,传统的畜牧业经济已经无力承担经济社会发展和牧民收入提高的压力,必须对经济发展调整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发展载体来承担这一社会功能。

三、对新左旗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思考

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让国民致富奔小康,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国家始终没有忘记,在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倡导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十八大以来,更是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在这种历史环境下,既要保护好草原,又要不断发展经济,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为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就需要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一项系统的综合的发展规划。其中,尤其要注重以下几点: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新左旗目前的主题。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史上,原市委曹征海书记曾提出“我们需要的是美丽与发展共赢,在科学发展中崛起”。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新左旗具有丰富的地下矿藏资源,要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以资源的科学有序开发为主,实现资源深度开发、循环利用,从而适度发展工业经济,以工业经济拉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力反哺畜牧业。促进畜牧业生产中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促进牧民增收。

2.深度实施畜牧业转型升级工程。2013年末,呼伦贝尔市政府提出畜牧业转型升级工程,新左旗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迅速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牧民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方式粗放、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等问题,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新左旗草原畜牧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设施化”方向稳步发展,从而尽快实现自治区规划的“8337”发展思路中“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目标。

3.充分发展旅游业。新左旗具有森林、草原、湖泊、动植物、宗教、二战历史等丰富资源,如蒙古族长调之乡、诺门罕战役遗址、甘珠尔庙宗教资源、纯天然草原生态、世界知名淡水湖、底蕴深厚的蒙古族民俗等,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业发展特色。在这种潜力的基础上,发展草原牧户生态游、历史宗教观光游等特色旅游,将草原、宗教及战争题材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引导牧民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之中,可快速带动牧民增收。

上一篇:好习惯班会案例下一篇:电工特种作业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