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法教育培训班的一点建议

2024-10-08

对普法教育培训班的一点建议(共16篇)

1.对普法教育培训班的一点建议 篇一

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点建议

国家教育工作是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不可少、不可不办好,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点建议。一是国家需要各类建设人才,二是爱学习、会学习、肯于苦学习的人愿意为国家做贡献,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国家应该为他们创造好的学习、工作机会,如果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毕业就等于失业,是很大的浪费。

教育工作要改革,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有了高水平的人才,国家才能强大,在国际间才有发言权,说的话才有分量,工作计划《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点建议》。关于这点,我们国家有深刻地体验,用培养航天技术人才的方法,培养各类人员,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是不难超过美国的。在教育工作领域中,还是有严密的计划好,有计划地建校、招生,用人,不要毕业就是失业,否则,为混资格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是培养不出高、精、尖人才的。

各级各类学校要规范化,标准化,不达标的学校不准招生,为商业利益办的学校,或者说为了赚钱办的学校,没有列入国家计划的学校,要坚决取缔。这个建议,不会干扰我国的市场经济,也算是我国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之一吧。

2.对普法教育培训班的一点建议 篇二

自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党、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是近几年来的事。

近年来, 无论各级党委、政府, 还是有关专家、学者, 对解决“三农”问题也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如有的认为是因为农民负担太重, 故建议要给“三农”减负;有的认为是因为农村和城市是二元经济结构, 故建议“要给农民以国民待遇”;有的认为是因为农村人口太多, 故建议要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居民化”;有的认为是因为农民没有资金和技术, 故建议要招商引资, 引进资金和技术, 并列出了一个公式“公司+农户”等等, 毋庸置疑, 这些意见和建议的提出绝对是有理有据的, 也绝对是有的放矢的。

但对这些大都付诸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来一个“回头望”时, 我们就不难发现, 有的能有所成效, 如给“三农”减负的重大举措———农村税费改革;有的则见效很难, 如给农民“国民待遇”的问题, 不然的话, 农民进城务工的“工钱”, 就不需党和政府出面干预了。既然事实如此, 那我们就不得不对“三农”问题作进一步地探讨和思考了。

对此, 我个人认为, 应把重新明确农村发展道路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下面, 我想对自己的这点建议, 从两个方面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第一:对农村发展道路, 我为什么强调“重新明确”四个字?

我之所以强调这四个字, 是因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农村改革在经历了近26年后, 就目前而言, 全国农村发展大致走出了两条路:一条是以家庭经营为主, “各搞各”, 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这在全国是绝大多数;另一条是以集体经济为主, 搞“共同上升、共同富裕”, 家庭经营几乎为零, 有资料显示, 走这样发展之路的村庄在全国有7000多个, 按占全国农村比例来说, 是极少数。

对这两条路, 上到中央, 下至地方各级党委、政府, 从农村改革开始一直到现在,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观点和态度。但我们只要将这二条路下的一个绝大多数和一个极少数稍作对比, 就不难发现:“三农”问题恰好出在绝大多数身上, 而其余的极少数不仅几乎没有, 反而在全国农村和当地农村还十分出类拔萃, 如河南的刘庄和南街、山西的大寨、江苏的华西、北京的韩河等等。

基于此, 我认为, 现在应该是上到中央, 下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重新明确农村发展道路的时候了。这个问题虽然十分敏感, 但不容回避, 也不能回避。小平同志说过, 发展是硬道理。辩证唯物主义也告诉我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各搞各”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发挥一定的作用, 那么我们就应勇敢地认真地面对现实, 大胆地来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这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中, 我们既要反对回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的“一大二公”, 也要反对搞“刮风式”的全国农村“一体化”。在这之中, 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有一点可以明确, 那就是农村还是要走以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为主的发展道路。要明确这是一个总基调和总原则。这样明确后, 一方面可给全国农村的极少数吃“定心丸”, 以让他们放手、放心、放胆地发展得更快更好;另一方面, 也可为那些还在苦苦摸索中的全国绝大多数提供思路, 以让他们早日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要知道这个总基调和总原则, 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对立的, 而是统一的。因为在这个总基调和总原则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样可以搞, 但在搞的过程中, 不是一分了之, 依旧“各搞各”, 而是要让集体成为各家各户的“支撑”和“主心骨”, 以便扶持、引导、带领他们更快更好地发家致富。事实上, 也只有这样, 才能让“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一个最基本的依托和支撑。否则, “三农”问题的解决就会走入“一个问题刚解决, 或者还未解决彻底, 新的问题又冒出”的“怪圈”, 我这样说, 绝非夸大其辞, 很现实的例子:比如针对“三农”减负的税费改革还未结束, 就冒出了“打工经济”中要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第二, 我为什么说应把重新明确农村发展道路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这个问题, 我在前面的论述中有所提及, 在这里我还想毫不谦虚地结合我们洪林的情况说一说。

我们洪林村现有256户, 1281人, 农工商企业19家, 资产总额2.8亿元, 其中自有资产积累户均53.5万元, 人均16.5万元。村民享受着学前及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医疗免费、水电半价、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等十多项福利。1982年以来, 我们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红旗单位、最佳文明单位、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 村党委先后二次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连续三轮被湖北省委评为全省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

我是1970年担任洪林村支书的, 至今已34年了。回首洪林近34年的发展历程, 我觉得我们能在“吃粮靠返销、种田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起点上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除了有党的富民政策的鼓舞和引导, 有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和支持, 有全村父老乡亲的共同努力外, 关键是我们稳健地走出了一条适合村情的发展之路。这条路就是“巩固壮大集体经济, 共同上升、共同富裕”之路。

对洪林发展历程, 我把它概括为3句话:

第一句是“手挽手并肩走”, 即在20世纪70年代, 我们发动贫困的乡亲团结一心, 靠大搞农田基本水利建设, 大搞“三圃生产”和科学种田, 解决了全村人的温饱。

第二句是“放开手大步走”, 即在20世纪80年代, 我们坚持集体经济不解体, 带领村民大搞稳农兴工, 从而使全村经济由农业型转为工业型。同时, 在强大集体经济支撑下, 村民在1985年前实现了自行车、电风扇、沼气池、电视机、将军楼的“五个一”到户, 并享有吃水、用电、理发等“不要钱”。

第三句是“甩开膀子跑步走”, 即在20世纪90年代和进入新世纪, 我们与时俱进地提出“集体济为主, 混合经济为辅”的思路, 继续坚定地走“共同上升、共同富裕”之路。通过依靠强大的集体经济大搞内引外联, 参与国企改制, 收购拥有1200多名职工、纺织规模达4万锭的洪湖市最大国有企业市棉织总厂纺部工场, 全面盘大盘强全村纺织支柱和纺织龙头, 从而集体经济继续快速发展。2003年全村实利税1600多万元, 其中日均上缴国家税金近2万元。

洪林村发展到今天, 既没有百万富翁, 也没有贫困户, 普遍存在于农村的“上学难”、“就业难”、“养老难”、“计划生育难”、“社会治安难”等问题, 在洪林均不仅不存在, 而且在有些方面毫不谦虚地说做得还可以。如在就业方面, 在洪林的外来务工人员就达1300人。在养老方面, 全村男60周岁、女50周岁以上退休人员月均可领到350余元的社会统筹养老保险金;在扶贫帮困方面, 我们通过开展以“互联帮带”为主要内容的“双带”活动, 从1987年至今, 已与洪湖市全市108个村支部建立了“互联帮带”关系, 帮助其中24个村脱贫致富, 12个村跨入了省地市先进行列。而在此期间, 我们先后为帮带互联村折借资金270多万元, 代培各类技术管理人员280多人, 捐资30万元帮贫困村建校1所;在村民文化生活方面, 我们有投资达300多万元的洪林文化宫这个基本阵地, 有管乐队、秧歌队、龙灯队、腰鼓队、礼仪队等8支基本文体队伍。

当然, 洪林村相比全国先进兄弟村还有差距, 但从洪林发展历程和洪林所取得的成绩来看, 这些成绩虽然有限, 但我觉得洪林也不失为全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只“麻雀”, 通过解剖洪林这只“麻雀”, 也不能不说明, 解决“三农”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发展道路确立好。正所谓纲举目张, 我相信, 只要我们抓住了“农村发展道路”这个纲, “三农”, 问题就一定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要知道, 从整体来说, 全国农民的绝大多数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朗, 无论是文化素质, 还是技能素质都还无法凭“各搞各”去参与市场竞争, 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只能坚持走集体经济为主的道路, 去扶持、引导、带领也们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同时, 也只有在强大集体经济的支撑下, 才能解决存在于农村的孤、寡、病、残等“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问题。

3.对普法教育培训班的一点建议 篇三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新理念,为此,教师参加了各种培训,更新了教育理念,使新课标充满了活力。多种师资培训模式让教师们受益匪浅,但多种师资培训模式存在不足,这里,作者指出关注教师自省,搞好“自修-反思”这一模式。

【关键词】优化;培训;模式;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22-01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制订的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对象的主体性、教学方式的多元性等等,因而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而进行的师资培训受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师资培训的成功与否。

现在我们师资培训的形式比较丰富:院校培训、国培计划、校本培训、研训结合培训、远程网络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并且一直占据着教师培训的主导地位。

但进入新课程师资培训阶段以后,我们发现,院校培训虽然是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主体,但由于受经费、工学矛盾、传统班级授课制模式的禁锢等问题的制约,被培训者只能是少数人,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培训的需要。“校本培训”虽然是以教师任职学校為基础,以校长意志为中心,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的一种校内集中培训模式,可以弥补“院校培训”之不足。这需要一个高素质的校长,这种培训模式因受培训资源、培训场所等因素的影响,专业引领难以达到相应的高度,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全体教师的个体要求。“研训结合培训”把教育科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在一起,以科研活动来促进教师素质提高,这无疑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旨在使研究型的老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达到较高的比例,培训起点高,往往只能关注少数骨干教师,不可能使所有教师都能够达到培训的目的。网络培训,它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参训教师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由选择课程和教师,广摄知识,有利于妥善解决工学矛盾,从而高效地培训中小学教师。但是,这种培训对于山大人稀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农村地区的老师来说,一是硬件设施跟不上来(如没有电脑),二是居住分散、缺乏必要的学习氛围,加上山区农村教师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教师不会去自觉学习。尤其是老教师,看惯了文字培训资料,在教学中仔细揣摩、应用,对这种网络培训认同度不高。

对于一个成长中的老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一个教师在参加各种培训的同时,手边案头能有一本关于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书闲睱时可拿出来翻阅,对于更新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大有禅益的。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最容易接受这种方式。房县教育局这几年给全县教师发放过几本培训资料,如《洋思经验》,《生本教育》等,使全县教师受益匪浅,教师的教育观念得以转变,树立了正确的教育功能观、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提高教学质量与实现减负相统一,使自己的教研教改的实践活动得以升华。

这种“自修反思”培训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老师的自觉学习,学以致用,在实践的“历练”中培养了能力,在现论与实践的碰撞中产生灵感,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4.对学校管理的一点建议(定稿) 篇四

周伟丽

“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建议”是张校长留给我们的假期作业。假期里,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可是领导们做的非常细致非常全面,让我难以看出还有什么漏洞,这个作业实在不好答。可是不说出点什么,感觉辜负了领导的一片苦心,在这里我就结合假期的思考和新学期的工作感悟,谈一谈在业务方面和评优方面自己的一点想法。因为我只是站在一个普通教师的角度看问题,想法会很片面,如果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多多包涵。

一、关于业务方面

这学期我们新增了“分层布置作业”这一业务,我个人很赞成“分层布置作业”,孩子在校累了一天,回家再做一大堆作业,得不到好的休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所以我赞成少留作业、精留作业、分层留作业。但是我觉得作业该分层,学生不应该分层。作业要分层留,基础题、能力题、提高题我们应该搭配好,让好、中、差生都能各取所需。但是学生分层不够科学。首先,我们人为的把学生分等做不同

果往往是挫伤了大多数没得到“优”的人的工作热情。如果按年龄轮流给优,可能就会避免以上问题。人人都会得到这个优,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减少了大家的矛盾。对于工作特别突出的人,我们可以单项奖励。例如写论文、参加各项教学比赛、考试成绩优异等,可以单独奖励,这样可能就会避免大家因为“轮流给优”而滋生不思进取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合作比竞争更利于提高团体的凝聚力和综合实力。我们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会做的更好。所以我的第二个建议就是能不能综合衡量各因素的基础上按年龄轮流给优。

以上就是我的两点建议,谈的很片面也没有站在一定高度去思考这些问题,难免有失偏颇,再一次请各位领导多多包涵。

5.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篇五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们说:“语文我最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鲁迅文。”文言文被列为“最怕”之首,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和文言文学习的无助可见一斑。

在我们设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文言文存在以下看法:“我想学,可用不上。” “文言文,是应该学习的,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能丢,假如连这都丢了,我们还剩下些什么,可是我曾努力去学过,但最终我放弃了。” “不是我不想学文言文,一是有点难,二是没用”,“我其实很喜欢文言文,也知道对自己有好处,可是我不会花时间去专门研究,老师教一点就学一点,碰到就学,碰不到就算了。”“学了没用,我不想学,但是考试要考。”

从许多的学生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文言文的作用,可是社会发展趋势让这些都变得无用,最多也就是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对于今后走入社会,这并不是一种能力,可学生仍然在学,试想,假如在中考、高考中去掉文言文这一块,还有学生会自愿、自觉的去学习文言文吗?

加上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方法呆板,始终是一种基本模式:先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再读课文读准字音,然后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忙着记笔记,课后再死记硬背,应对考试。连教师都对文言文教学提不起精神,感觉乏趣、乏味、乏力,缺失了现代文教学时的自信和洒脱,学生对文言文又怎能提得起兴趣呢? 白话文无法完全取代文言文,学生能够理性的看待文言文的地位和社会作用,学生害怕或没有兴趣学习文言文,教师教学文言文的积极性不高。这,就是当今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

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呢?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我们自身要有所作为:

1、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言修养,不断的积累有利于教学的材料。由于现在的中学教师工作较繁重,很少有时间重新学习,尤其在文言文这个离生活相对较遥远的科目上,教师在资料的积累上显得相对不足,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连续几年在教案上是只字未改,完全是以前的积累,这样是不利于教学的发展的。

2、教师要把文言文带进生活去感悟,将作品的思想感情尽量的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因为在中学语文文言作品所选篇目中所表现的更多是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可以找到与作品中相似的融合点的,这需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找到了类似的融合点,就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不喜欢文言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与现代不合拍无法引起感情的共鸣。假如教师能很好的把握这一点,可能学生会做得更好。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

3、教师应当重视语言研究和语言积累(针对古汉语)师,要完成教学的任务,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在语言文字方面下功夫,抓紧时间多积累、多学习、多研究。首先要在学习研究中加深自己对语言的热爱,提高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

4、在教学方法上,要真正剖析自我,走出误区,其实,在教学方法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可以普遍运用的,唯一正确的就是要坚持“因材施教”,努力的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6.对普法教育培训班的一点建议 篇六

旅游网店, 算是比较成功了!我们今天以同程“六合一”为例,提出本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不否认六合一框架的搭建可以让网站在短短一个月PR值达到3,我现在百度更新隔天刷新到天天刷新!但是,从地接模版角度上面我实实在在的发现没有多大作用!一点不夸张的说,如果模版设计好了,是的确符合一个旅游网站应该合理设置的模块跟首页块版排列.六合一网站对我相当有吸引力.因为PR值还可以做得更高.但如果这个模版还是老样子,不愿意修改,那六合一就等着死亡吧.

这个并不是因为没内容,没信息!而是模版版块的搭配不合理,各个版块是否适合游客浏览是很大的问题!

1、滚动新闻信息:这里调用的是网店的最新信息,调用是固然可以,但是六合一网站点更多以后进入的居然只是左侧出现一个列表而且只调用前10条,右侧空白一片,从美观上面更不用说了,还得点左侧列表,右侧才显示信息!建议:这一块调用仍然可以存在,但是在首页下方位置应该放置一块像网店一样的资讯调用,可能同程技术要说了,不是有个吃住行游购娱的新闻文章调用吗?那是必须要的,跟这一块完全可以不重复.而且六要素的位置太靠后了,感觉像敷衍了事的,我想这里的资讯信息实际上没有太大作用吧?

2、团队DIY定制:至少目前我是感觉一点用都有,虽然是针对分销商,但是用过六合一的各位同学应该都知道,分销商根本不会登陆的,太麻烦了!建议这一块可以完全缩小成只是一个图标按钮.有需要的再跳转进去,把首页的好位置让出来.

3、线路分类版块:这里的线路分类版块跟酒店模块简直就是偷工减料给人感觉.线路名称比较长的像那样分成二栏,每一栏占用的也小,还不如直接改成像网店那样横栏,长一些.客人阅读出来也比较容易看完线路名称.在整个首页,最上面的幻灯(我用的蓝色的地接模版)还有幻灯下方调用的5个图片行程,完全就抢去所有风头,幻灯图片右侧的热点线路调用基本上跟下方的是重复的,没有太大意义,完全可以取消右侧的线路列表,可以改成新闻资讯类的调用,下方五幅图片线路列表,个人感觉在首页设计上还是应该放在首页最左面那一小块中竖形调用.剩下的图片原有位置应该把线路分类版块提上来,而且这个版块应该设计的更醒目一些,必须是主打产品嘛.

4、酒店模块调用:酒店名称并不长,而在设计时,尽然和线路一样的分成二栏,中间太多空白,不知道技术看到以后是否感觉太空旷了,建议这里调用成图片+酒店名称+价格,设置4-6个推荐的酒店足够了.

5、左侧显示日期的那个小图片不知有什么作用,是不是我还没发现其它用处,那么大的空格只显示一个年月日,不知是不是美工在设计是只是用于占位的?

6、自助服务:简直就是鸡胁,后台有四个分类,我想很多人都不会去更新的,因为除了与六要素有重复,主要存在形式就是新闻列表,文章系统,拿我举例,你还不如直接改成租车,图片+价格更来得有用些.

7、下方的图片调用:经常我们做的广告图片也会存进去调用,其实技术完全可以在后台图片的储存上面分成类别,广告图片根本就不用调用出来.只调用好看的景点图片就行了.

8、最最后面的实用信息,六要素:其实很多客人进来并不是直接输入线路名称进来,我想更多的还是跟实用信息相关的关键词进入,这六要素是肯定要保留,但是位置应该实当的往上提,整体感觉应该在设计模版首页时,应该充分把信息的重要性跟线路的重要性相互容合,合理搭配呈现在页面的显着位置.有些适用性不大的,说白了是摆设的功能往后挪.

9、六要素那个二级页面,调用的信息太少,反倒是边框图片占用空间过多.没有意义!应该设计得紧凑一些.

10、线路行程模板,现在的太单调了,建议可以向网店模版学习,可观性强一点.不要显得太粗糙了.应该更细腻一些.

11、旅游线路的二级页面:散客接待线路我就不提了,团队接待线路实际上就是DIY团队定制线路吧?如果DIY的选项卡不让他显示还好.如果选择了,那不等于就是重复?

最近观察,预订易旅行网推出了网店系统“旅游直销店”,欣欣旅游网推出了“旅行社联盟”;我各自注册了一个帐号,体验一下.旅游直销店相对来说,灵活一些,目前提供了三个风格供选择.频道和二级栏目可以自由添加,LOGO和Banner等广告也可以自行添加.欣欣的目前注册会员多一些,但是模版太过单一,感觉很有网店都是一样.没有特色.很难吸引客人.百度搜索了一下,两家的网店百度搜索都很友好,都是昨日发布的内容.

以淘宝引导的网店热潮已用到了各个行业.网店的优势是,成本低廉,无需考虑技术升级,同时,有主网站的人气和流量保证了网店的流量.比自己建设网站要容易推广.但是,因为网店太多,就需要很个商家要对自己的网店进行可性化装修,才能吸引更多的客人.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7.对农业科技培训的一点思考 篇七

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如何, 直接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抓好农业科技培训, 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环节。

1.1 农业科技促进了高效农业的稳步发展

农业是基础产业, 受资源限制, 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高效农业, 内涵是“良种、良法”。近几年来, 各地高度重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作物尤其是特种经济作物、优良品种比例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大宗农产品、大路品种比例有所下降。标准化生产、设施栽培、无公害农产品、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等推广面积不断扩大。“良种、良法”使农业的比较效益有了较大的提升。

1.2 农业科技培训加快了农业科技推广步伐

广大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基层农技人员离农民最近、离田头也最近。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 是推广“良种、良法”、发展高效农业的关键所在。近年来, 各地大力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新型农民教育工程”、“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等,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培养了一批有抱负、素质高、懂技术、善钻研的乡土人才、种田能手, 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

1.3 农业规模经营更需要科技和人才的支撑

有规模才有更大的效益, 农业集约化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不断完善, 农村耕地逐渐向种田大户集中, 在不少地方逐步形成了一批专业化农产品基地。相对于农户比较分散、比较粗放的经营方式, 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产品基地等更加重视农业生产效益和投入产出比, 如在品种引进、病虫防治、肥水管理上会更加讲究科学和方法, 需要掌握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 需要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提供更多、更及时的农业技术培训和专业化服务。

2 健全机制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的重要举措

农业科技培训是一项基础性、长效性工作。要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重点围绕协调管理、资金投入、考核奖惩等环节, 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扎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确保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稳步推进。

2.1 健全管理机制

农业科技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面向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培训工作应重点抓好县、乡两级的培训。目前县级的农口部门基础较好, 一般都有专门的培训机构, 根据各自职能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乡镇不平衡性较大, 基础较差, 有的乡镇甚至很少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健全农业科技培训的管理机制, 县级主要是完善提高, 应重点抓好协调管理,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统一管理的角度, 可建立由农口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指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根据各地产业特点, 挂靠在主要产业的主管部门, 主要做好全县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意见的制定和协调指导。县级重点抓好乡镇、村级农技人员以及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的培训。乡镇要打好基础, 可建立由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牵头、农口各站所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挂靠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协调指导全乡镇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主要抓好广大农民的培训教育工作。由于乡镇师资力量不足, 县级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强化对乡镇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农口各业务主管部门及培训机构的科技人员要积极参与到乡镇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中去, 每年承担一定课时的授课任务, 并常态化地坚持下去。

2.2 健全投入机制

要认真落实国家对农业科技培训的各项扶持政策, 对各种培训专项资金一定要确保落实到位, 严禁挪作他用。有些地方, 在农业科技推广上仍然是简单的层层行政推动, 往往到“最后一公里”就推不下去了, 效果甚微。县、乡两级要更新观念, 切实改进工作方法, 减少一般性的会议部署, 把重心放到培训上, 把资金投到培训上, 农民真正地掌握了农业科技知识, 不用“催收催种”, 自然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农业科技培训投入要有制度保障, 不能仅靠哪一任领导重视就多投一点, 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增加投入的民生工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社会各方面都要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形成合力, 积极给予培训设施、场地等物质上的帮助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积极提倡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援农村。县、乡财政要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将农业科技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加投入。各级农口业务主管部门及培训机构, 要认真抓好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包装、立项、实施工作, 对其他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也要安排一定的培训专项经费, 通过农业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培训能力。

2.3 健全激励机制

各级要制定农业科技培训的中长期计划、年度实施方案。要明确责任, 建立考核制度, 把农业科技培训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考核之中, 纳入优质服务部门的考评之中。要建立督查制度, 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同时, 要建立奖惩制度, 把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业绩与农业科技人员的提拔使用、技术职务晋升、各种评优、继续教育等结合起来, 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对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培训工作, 发放一定的补助费, 充分调动其工作热情。加大典型培植力度,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推动农业科技培训的深入开展。对农民参加培训学习, 可以在种苗供应、农产品销售等农业专业化服务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 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农民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培训机会,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不断创新是提高农业科技培训水平的重要保证

农业科技培训有其自身的特点, 区域性、季节性、操作性都很强。提高农业科技培训水平离不开创新, 需要立足各地的实际情况, 以创新的思维、开拓的精神做好培训工作。培训内容要体现新技术的发展动向, 培训方式既要实用有效、切合农村实际, 也要跟上现代教育理念, 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育手段。

3.1 贴近产业特点开展培训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要突出重点、抓出特色。在做好各项常规技术普及的基础上, 要加强调查研究, 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当地产业特点, 紧紧围绕传统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推进培训工作的开展。一个地方的优势产业一般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也较高, 因此不但要抓好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培训, 更要重视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营销技术的培训。要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紧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的进展进行培训, 随着品种结构的变化, 对配套技术的应用也必然提出相应的要求, 农业科技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也要不断充实、不断更新。

3.2 鼓励专业大户现身说法

农民渴望致富, 希望掌握更多的农业科学知识。各类专业大户实际上就是走在最前面的人, 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 也是最有说服力、最有可信度的人。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动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在农业科技培训中, 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现身说法作用。让不同类型的专业大户承担起“土专家”、“土教授”的角色, 在乡镇农业科技培训班上为广大农民传经送宝。同时, 专业大户的“三亩二分地”也是乡镇农业科技培训班最好的“实习工厂”, 乡镇、村要善于做好协调引导工作, 让“农民学员”在“实习打工”中增强信心、取到真经、学到真本领。

3.3 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作用

8.对学生“孝敬”教育的一点见解 篇八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自毫的传统美德。古代流传久远的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孝亲事亲的真挚情感。这种美德应予继承和光大。

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重要意义在于:一个人在家如果能孝顺父母,那么到了社会以后,就会尊敬和关心一切年长的人,在与人相处中,也会讲道德,并能与人为善。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漠不关心,不爱父母,那么,很难指望他将来到社会上去关心别人,去爱祖国。一个人懂得孝敬父母,这是他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而孝敬父母又可以包括子女对父母的亲爱之情、顺从之意、敬爱之心和侍奉供养之行。几年来,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在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方面着重抓了三点。

一、教育学生节用开支,懂得体贴父母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作:“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是说,当子女的自己要节约一些,省俭一点,这样就能有充分的物力来赡养自己的父母。虽然,现在的父母绝大多数都不需要上中学的子女赡养,但需要子女对父母的体贴与理解。

对此,我先布置学生开展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让班级干部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论节俭的警句和名人故事,接着让全班学生搜集父母为子女跟上“时代、潮流”而节衣缩食的事例。并在班会课上交流,同学们听着一个个感人的事例后,都惭愧地流下了眼泪。随后,我向全班学生提出了“生活节俭,不向父母提出过份要求”的倡议,同学们纷纷自觉执行,在全班引起强烈的反响。

二、引导学生仿效榜样,学会尊敬父母

“敬”是“孝”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大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父母,不仅要“养”,更要“敬”,否则与犬马无异。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多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他们对父母缺乏应有的尊敬和礼貌。家访时,一个因患脑溢血而致半身不遂的家长曾声泪俱下他讲述了她的孩子XXX嫌她在邻居面前丢人现眼,经常在家摔盘子、砸碗,甚至为出窝囊气而对母亲拳打脚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有意识地安排XXX担任“纪念母亲节专刊”的编辑,让他在课外时间搜集一组名人孝亲的故事,这一期班刊摘登了房玄龄为继母尽孝、陈毅亲手为病母洗尿布等古今名人孝亲敬母的故事。在母亲节这一天,我又让全班同学每人讲一个在家“孝”、“敬”父母的实例,再由班干部对他们“孝”、“敬”的言行作出评价。一次次地“旁敲侧击”,对XXX触动很大。与此同时,我还让班上几个思想素质较高的女生星期天轮流到XXX家帮他母亲洗衣裤、床单,打扫卫生。第二学期,我再次家访时,XXX的母亲拉着我的手夸她儿子变了,变得像换了个人似的。

三、激励学生多做家务,学会关心父母

古人云:情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不孝也。现在的父母为了子女更专心于学业上的竞争、包揽了一切家务,以至于大多数中学生“高分低能”,自理能力弱,有些学生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悉心照顾,却很少关心整日为自己操劳的父母。为了促使学生将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转变为关心父母的道德行为,让“孝”与“敬”能真正落后到实处,我设计了一份学生在家操行“一日规”,其中包括每天早起必须自己叠被、自己收拾房间、自己烧早餐。还有必须自己动手刷鞋、洗袜子和内衣裤。又制定了“假期家务劳动安排表”。内容包括帮父母买菜,打扫家庭卫生,并写出感悟,目的在于让学生写自己亲手做的事、亲身经历与感受。新学期开学时,一些家长对我说他们的孩子变得懂事了,在家里没事找事干,有事抢着干。

9.对普法教育培训班的一点建议 篇九

我是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乡渡口村桃花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大家不要笑哦,看到我们学校所在地这么长的名字有何感想???我每天需要从城区坐车走将近两小时才能到学校,多么可怕的数字,在北京也不外乎就是这样吧??日复一日的经过了三年的时间,我也一如既往的走过来了,可是在2014年,我们可爱的巴音陶亥乡政府雇佣了一辆通勤车用于接送政府人员。在此,我想问一句,老师是否也是该政府的事业单位,而且乡政府的通勤车也坐不满人,可是却不让我们这些教师乘坐,说是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我就不明白了,党让我们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可是这基层政府是怎么做的??寒心哦。。

10.对德育教育的一点思考-德育 篇十

从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现阶段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无不把德育放在首位。建国以来到现在,德育教育的效果如何呢?大家都有目共睹,国民的德育品质和国民修养不是在进步,而是停滞不前,甚至是在倒退。那原因何在呢?

第一、德育教育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幼儿园、小学开始,教导孩子“做共产主义或者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等大而空的东西。幼儿园、小学学生能理解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吗?应该教育他们的是“讲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生活中看得到摸得着的感性的东西。而到了高中,反而不讲做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接班人,却天天在讲“要讲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甚至完全倒置,这不令人可笑吗?

第二、德育教育具有太强的政治目的。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满足人的需要,德育教育也应如此。建国以来各个时期无不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那么德育真的是人的首要需要吗?德育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毫无疑问,精神需要不是人的第一需要。人的第一需要一定是生理和物质需要。满足人的生理和物质需要首先应有健康的体魄和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因此体育和智育应先于德育。再退一步说,充其量三者并重或同步,绝不是德育为首。那为什么国家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呢?

我个人认为:第一、国家设定的德育目标是为国家服务的,为统治者服务的。站在国家和统治者角度来看,这可以理解。但现在我们主张教育应以人为本,教育应为人服务的,国家是人们的国家,而非统治者的国家,国家是为人们服务的,统治者也应为人们服务。因此教育应考虑人的需求和需求层次,德育教育也应如此。不应首先就上升到国家层次,不应太早打上政治目的的烙印,使得人们不愿接受或甚至反感。第二、为什么国家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是因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并非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忽视德育或甚至缺失。因为德育不是高考科目,德育也难以或者说无法用分数来量化。

第三、德育教育流于形式,说教重于体验。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探索中,没有教材,没有课时,没有专职的德育教师,更没有检测衡量的标准。充其量就是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而且大多是说教的方式,教育效果不佳。也有强调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当中,事实上也是不太切合实际的。

第四、德育教育和整个社会德育环境不协调。

即便学校德育教育很成功,学生在校表现非常优秀。然而一走出校门,看到其他人甚至自己的父母亲闯红灯,乱扔垃圾等,他们就迷惑了,甚至也走入了他们的队伍而导致学校教育功亏一篑。

11.我对学生教育的一点体会 篇十一

记得刚调入新校时,我半途接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同事提醒我说,我班有个超级宝贝,她初一时就会化妆,上学很会撒谎,也不怎么听老师话,而且会与社会上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每个任课老师对她都感冒,尤其是会与原班主任对着干。我听了以后,真的是整个人都傻了,初一就这样,那以后还了得。对于我这个没有什么经验的班主任来说,这个难题真是太大了。我深深的思索,我该如何面对。我决定不动声色地先进行观察、侧面了解黄瑶,后来发现她很有上进心,学习还行,而且在同学心中比较有威信,还特别喜欢被人表扬。于是我就利用她的这些特点,让她负责管理班级中午的静校工作,她做的很认真,也挺有效的。对她的工作,我及时加以赞赏,并不时地找她交流,有时特意找她征求班级里的一些建议,与她套近乎,可能是被我的诚心和信任感动吧!她也渐渐地把她的一些想法和经历也与我交流,从中我了解到,她初一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与缺乏爱与关注所致,她妈妈是做生意,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很少管她,现在更少,和妈妈一星期也就见一两次面。开学初,她并没有特别的事发生,一些小细节问题,提醒一下,她都能马上改变。在班会课上,我有时也会有意无意地强调这样一句话:“你们的过去有多坏或有多好我都不想了解,那都成为历史了,我在乎的是你们现在。”

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一天下午放学时,我接到政教处的电话,说她被抓到了政教处,原因是她要找人打初三的一个女学生。我听了真的是火冒三丈,想起她以前的“劣迹”,气不打一处来,很想劈头盖脸地骂她,但我强压住怒火,见到她是,问了一句:“是不是真的要打人?”她说:“老师我没有要打人。”我心里真的很复杂,我想相信她,但心里却存在一些疑惑。于是冷静地看着她,让她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而且我想不管她犯多么严重的错误,她终究是个孩子,到学校来的目的就是接受教育,老师有责任去完善他们行为和思想。再者,万一我错怪她的话,一定会伤害她的自尊,也许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洛克在《教育漫谈》中也曾这样说过:“教育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洗刷不掉的。”鲁迅也说:“恶意的批评,如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情,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因此,在教育批评学生时我总是提醒自己要慎而又慎,遵循教育的初衷。后來了解这件事确实不是真的,是她与别人有意见,别人害怕她会打她,才说她要打的。我知道一个思想后进生转化并不是件易事,所以我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对她有偏见,相信她的本性还是善良的,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对待她。我觉得应该与她的妈妈好好沟通。我与她的妈妈面对面交流了很长的时间,与她一起探讨她初一的一些表现及原因和她开学以来的一些良好表现以及她心里的一些真实的想法与看法,劝其妈妈对她的进步要及时表扬,要尽量抽出时间陪她,与她交流。孩子太小,她缺少父爱,可能更需要享受母爱。与她母亲多次交流后,她妈妈对她越来越关心她。她改变了许多,班级工作更加负责、卖力了,也没惹事,反而成为我的得力助手。面对她的变化,我心中涌起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后来我还特意让她先入团,以此激励她,她真的没有让我失望,同学们以及任课老师都觉得她变化很大,越来越好了。

12.对儿童早期教育的一点建言 篇十二

说实话,这项专题研究,本身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见仁见智,不必较真儿。不管怎样,每个孩子的人生起点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的确非常重要,谁都不会矫情。至于怎样让孩子从人生起点就能“跑”好,而不“输”掉,倒是大家最为关心的关键所在。眼睁在这个阶段,孩子到底打下什么基础,对于一生都有特殊意义。可能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现代教育提前到了0岁,已成国际趋势。也可能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才有了儿童早期教育这个新概念。

既然如此,可否换一个角度研究这个问题———让孩子在人生起点就能为未来发展,做些必要的准备。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社会的共同愿景,能够通过良好的儿童早期教育,变成美好的现实。其实,很多现成案例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发过大家的讨论,甚至争论。特别是,在讨论和争论中的理性思考,又使人们对于儿童早期教育目标的认识,由“碎片化”逐步转向“系统化”。据说,有人对此还做了简洁的概括:“好身体,好性格,好习惯”。 这个概括虽说很不“理论”,更不“学术”,可是它真的比较实在,也很直白。如果用当下很“潮”的话来评价,那就是“接地气”。

“好身体”作为教育目标,重大意义很好理解。然而,落实却难于到位。这些年,咱们的生活水平怎样, 谁都心里有数儿。远的不说,咱们孩子要是跟韩国、 日本来比,吃的、穿的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尤其是吃的,绝对超过他们。可是,体质、体能又确有不小差距。有人说,“只要一变天,肯定倒一片”。这话玄乎了点儿,可也没太离谱儿。每当看到他们的孩子,冒着寒风,顶着雪花,在户外嬉戏;背着背包,拎着提袋,跟家长旅行……个个结结实实的样子,让人羡慕之情油然而生。显然,咱们的孩子无论耐寒,还是耐累,普遍要差,而且不是一星半点儿。到底原因在哪儿?“吃得好,动得少”,这个老人问题竟也归到孩子身上。要是细想还真这么回事儿。该爬的时候,你抱着他;该走的时候,你扛着他。刚说天要凉,帽子、 围巾就全副武装了;刚说出去玩儿,吃的、喝的都替他背上了……反正就是舍不得孩子受屈。只有充足的营养,没有充分的运动,营养就不会变成肌肉,孩子就很难长得结实。老话儿说,“七分饱暖,三分饥寒”。这是咱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可是好像咱们没能传承下来,反倒成了人家的经验成果。要是总结一下教训,就是“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当然,谁都可以为 “非不能”和“而不为”,找到很多理由。然而,在一定意义上,“好身体”就是孩子未来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在他们的人生起点受到重视,这是其中最大的理由。近来,听说有些家庭的孩子,婴儿阶段就开始“散养”,放手让他们自己翻身、爬行、站立、行走……幼儿阶段也选了“项目”,定期让他们训练乒乓、足球、 体操、舞蹈……孩子精神足了,生病少了。说真的,只要转变观念,肯于坚持,“好身体”的目标真的不难实现。

“好性格”作为教育目标,争议可能不小。“性格”是教育出来的吗?大概这是最大的疑问。因为,到底“性格”属于先天遗传,还是要靠后天培养,确实不便擅下结论。既可以存“议”,更可以存“疑”。可是,假如对“性格”的诠释,少些“经典”,多些“世俗”,可能也容易达成共识。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性格”,早已走出“经典”,进入“世俗”。比如,人们常说的“阳光”“开朗”“积极”“向上”,都是“好性格”的标志,并且得到了公认。当然,“好性格”可能还有更多的要素,包括热心、乐观、厚道、和善、机智、精细、幽默、含蓄、刚强、果断等等,一句两句很难说清。但是,一旦 “好性格”没有先入为主,后面的情况真的令人担忧。 因为,处世的心态基本都是“性格”的表达。所以,在孩子的人生起点,不仅要引导他们把家族遗传的“好性格”继承下来,更要帮助他们把现代社会的“好性格”培育起来。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好性格”就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心理基础,非常需要儿童早期教育阶段,让他们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积累起来,并不断强化,逐步成形。其实,“好性格”的教育,也是咱们的优秀文化传统。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士不可以不弘毅”,“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古训。倡导人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坚韧的意志。教导后学应该大气、豁达,不要狭隘、阴暗。今天重温这些警句,仍能引起共鸣。其实,“弘毅”和“坦荡”都是以“好性格”体现出来的君子“范儿”。今天,咱们这些孩子,不更需要用倍加完美的“好性格”,展示现代社会的君子“范儿”吗?说真的,只要咱们足够重视,正确引导,“好性格”的目标同样不难实现。

“好习惯”这个目标,由于既很好理解,也少有争论。所以,大家已经非常“习惯”。然而,往往越是非常 “习惯”的事儿,越是容易被人忽略。特别是,对于0到6岁的孩子来说,本来应该进行系统的“习惯”培养,反倒很难形成系统的培养“习惯”。而且,这还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人们都知道,“习惯”作为一种生活常态,总是在下意识,甚至无意识的状态中反映出来。人们也知道,不同的“习惯”肯定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无论是属于个人生活的小事,还是涉及社会生活的大事。在一定意义上,“好习惯”可能就是孩子未来发展的能力基础。儿童早期教育阶段必须为他们打好这个基础。由于“好习惯”的基本特征就是规范和自觉。尽管这个阶段都是细微末节的小事儿,也千万“勿以善小而不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试想,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坐得住、有礼貌、守规则、不撒谎、 肯谦让,能合作…… 一定会走向成功,反之则终生被累。当然,还有很多“试想”可想,因为“试想”都是现实。反正不管这些“试想”可以演绎出什么“习惯”, 随着孩子的成长,“好习惯”自然会超越行为的范畴,融入道德的元素,甚至达到情操的境界。曾经有个故事,一直难以释怀。有人问过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异常平静地回答:“幼儿园。”接着,他自豪地告诉对方:“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的决定性意义。 最近,还有一个故事,同样难以释怀。木斋中学要搞校庆,请求于敏校友题词。这位两弹元勋“兼”耄耋老人表示:可以送几本书,写几句话,以表诚敬和祝贺。 但是,时间很紧,快递不能如期送达。于是,专门委派已届花甲的儿子,乘坐高铁专程从北京送到学校。而且放下东西,简单说明,便即刻返回。大人物能够如此认真对待小事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让别人为难,已经成为习惯。毋庸置疑这种生活常态,肯定源于幼年。说真的,只要明确意义,坚持培养,“好习惯”的目标,肯定可以实现。

虽说“好身体、好性格、好习惯”是儿童早期教育的目标,但是,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是一以贯之。0到6岁能够抓住,当然最好。假如这个阶段出现疏漏,一不留神孩子大了,也不必灰心。只要想抓,总也不晚。不久前,天津电视台报道了津英中学的事儿,就给人以新的启示。他们的“成人———成才教育”,面对升学的巨大压力,仍然坚持“性格”引导和“习惯”改善。那些曾经被“边缘”甚至被“遗忘” 的孩子,迸发出来的后发动力,助推了他们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包括社会特别关注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结果。能做到这样,不仅是气魄,真的是韬略。但是, 毕竟“好身体、好性格、好习惯”在儿童早期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绝对不可替代。不管怎样阐述“亡羊补牢”的积极意义,后期怎么弥补也不如前期做得扎实。所以,在孩子的人生起点,就不要因“放任”而“放羊”。而且,成人一定要做孩子的榜样,无论家庭、学校和社会。

13.我对孩子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篇十三

贵校征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得体会的举措非常好,这对于全方位了解孩子,使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非常有益。家庭教育的成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如何走进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个家长必须注重和深究的课题。现借此机会谈几点我对孩子的教育心得。

一、重视孩子的管理教育。在孩子的管理教育上,我曾走入过误区,只是单纯地向孩子灌输,一味训诫,实践证明,这样教育的效果很差,而且使孩子产生反感,往往以懈怠的方式相对抗,从孩子哪儿了解的实际情况越来越少,沟通困难。意识到以后,我及时转变了方式,每当他犯了错误,有了缺点,一般不做严厉批评,而是帮他分析原因,站在他的角度指导如何去改正。有了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但不轻易许愿。我还帮他确定切实可行的努力目标,时时督促。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生活的辛劳,理解家长对他严格要求的良苦用心。支持孩子的社会交际,让孩子多和人接触,特别是和同龄的孩子多交往,锻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现在我的孩子已有很大的进步,我和孩子的沟通也顺畅多了。

二、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教育孩子并不是靠哪一个单方面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融为一体,密切配合,经过多方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的效能。教育孩子,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保持信息上互通,方法上互鉴,教育上互补,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的孩子反应快,但不踏实,概括分析能力较差,还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时常犯错。鉴于此,我除了在学习上对他督促指导外,尽量抽时间向老师和熟识的学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经常以各种方式与老师联系,将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告知老师,求得老师的支持和配合,同时了解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以积极配合。另外,关注孩子接触的生活中的人和事及电视中的戏剧冲突,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已取得显著效果。

三、淡化维权意识,指导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委屈和不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样样顺心的,总会碰到各种挫折、委屈、不公正,增强忍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孩子的综合素质之一。当孩子遇到委屈和不公时,我尽量不越俎代庖去干涉,让他从自身多找原因,同时站在对方角度反向分析思考,确定对方的目的和出发点,并适当地指导他自己去处理,以提高他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对待老师的一些过重的批评和指责及处理方式,我首先让孩子明确老师的出发点是让他深知错误的危害性,是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只有坚决改正,才能进步,然后反省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努力做一个宽容、诚实的人。

以上是我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几点心得,希望能与贵校和广大家长们交流,共同为孩子的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园地。

14.对普法教育培训班的一点建议 篇十四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浪潮。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观念、理论、手段、工具深入到教育、教学中的各个领域,潜移默化的把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推向了改革的前沿。当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为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开拓出一幅全新的现代化发展前景。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前景展望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教育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学习和知识获取的重要手段。今天的教育技术备受社会关注。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达成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人才创新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

教育技术已经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发展,在这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历史,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影响教育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现代教育技术学在电子技术、传播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影响下,已成为正在崛起的现代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教育技术学是在长期的教育积淀中,不断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和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无可怀疑的科学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正在影响着教育的各个领域,传统的教育观念、理论、内容、模式、管理和体制正在发生着变革。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发展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应用,我们在教育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大,教育技术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技术、流媒体以及网络技术使我们的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利用技术,我们可以把浩瀚的宇宙、微小的分子、原子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技术,学生不用走出教室,就可以遨游五洲,跨越四海。我们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来进行外语教学;我们可以创建虚拟现实的会话界面来锻炼口语;我们可以录制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件,然后可以重播。可以说,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拥有的数字资源几乎覆盖了所有相关的领域。然而面对丰富的资源,我们的心灵似乎已经麻木,变得无所适从,更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拥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而我们学习和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历史的教训使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这种热潮。

此外,伴随着先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发生了什么?很多教育研究者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原则,创造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教育技术应用模式,但是我们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实验来验证他们在学习方面的效果,所以目前我们还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在各种教学设施中使用特殊的技术就能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当然抱怨、发牢骚不是解决之道,一个学科缺乏思考只能说明这个学科还十分幼稚。对于我等教育技术专业的小鱼小虾,静下心来看看书、做点实事才是求学、为人之根本。

利用技术提高教育。很多人已经盲从这样一种观点:“技术能够使教育更美好”。诚然,技术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环境建设与改善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技术并不是学习的全部,学习本质是“变化”。我不记得这句话是出自哪位学者的口中,但是,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学习包括态度、信仰、能力、知识结构以及技能等多方面的变化。当这些变化相对稳定,并可以观测时,我们就说学习发生了。而这个状态只是一种相对的稳定,会继续发生变化。技术引进到教育中,是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因素的影响来改变学习。所以技术引入教育,就有两种可能,既可以促进学习,也可以防碍学习。

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而技术的贬值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所以当高新技术引入教育中时

15.关于对全南县教育扶贫的一点思考 篇十五

一、关于“学得起”问题

让贫困学生上得起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也可以说是教育扶贫的底线。因此,要在全面贯彻国家各项教育惠民助学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募集助学资金,着力健全完善贫困学生全覆盖助学体系,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得起学。

(一)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认真落实好国家资助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 “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阶段就读期间,全部纳入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范围,优先享受资助政策。积极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及以上院校录取及在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帮扶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确保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子女不受影响。

(二)逐步提高资助标准。由于县级财力有限,目前全南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标准还不高,学前教育贫困学生资助标准及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每年每生最高为1250元。但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调整资助标准,不断加大资助力度,扩大资助覆盖面,让贫困家庭学生不仅上得起学,而且逐步上得好学,确保教育公平。

全南中学举行美莲人才爱心基金颁奖仪式

(三)制定助学捐款指南。要积极引导社会扶贫,将相对贫困家庭信息向社会公布,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县教育局要研究制定助学捐款指南,让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清楚了解捐款程序,受援学校及贫困家庭等信息,防止助学过程中出现“盲区”或重复资助。

(四)大力开展职业教育。要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以及县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就业优势, 使广大群众和学生对职业教育有正确认识,引导初中毕业后未考入高中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就读,掌握实用技能。同时,要认真落实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财政补贴政策, 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

二、关于“学得好”问题

在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学生能入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助学工作形式, 通过采取结对帮扶、助学助教、远程教学等多种有效途径,切实做好贫困家庭学生学习、生活帮扶工作,确保贫困学生都能学得好。

(一)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要积极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全面了解帮扶对象的学习和家庭生产、生活等情况,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贫困家庭助学措施,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

(二)实施教育对口支援。全南中学要积极与市中学或广东周边市县中学建立教育对口合作关系,县城学校要与乡镇学校建立教育对口支援关系。支援学校每年可以向受援学校赠送图书资料、学习用品和衣物等,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对口支援学校每年可互派一些骨干教师赴对方学校指导或学习,短期内快速为受援学校“传经送宝”,跟上主流教学。

(三)给予充分心理关注。对于贫困学生的帮助,除了物质帮助外, 还应该从精神上给予关心,让他们在接受平等教育权利的时候,使其人格也得到正常的发展。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对班级里的贫困学生尤其要多关注、 鼓励和帮助,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能及时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四)逐步实现远程教学。通过远程教学,支教教师可以在所属学校或者在家里给受助学生上课,从而解决了路途遥远、成本过高、影响自身教学等问题。远程教学还可以突破班级授课的限制,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担任数个学校的支教教师,扩大助教面。 因此,县财政与教育局可从扶贫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设立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现代教育技术所学的经费,为贫困地区学校的远程教学系统提供硬件保证。

三、关于“学得出”问题

“学得起”、“学得好”后,就是要解决“学得出”问题,也就是就业的问题。在这方面,要通过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政策体系,确保学有所成的贫困学生都能实现创业或就业,从而实现教育扶贫工作目标。

(一)实施定向委培计划。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可选拔一批被二本以上院校农林、水利、城市建设、教育、医疗、公共事务管理等专业录取的大学新生进行定向委培,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由县财政解决其所读学费,同时每年补助一定生活费,毕业后直接分配至本县基层事业单位工作。

(二)加大创业政策支持。进一步健全完善大中专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优惠政策,重点完善大中专学生创业项目资金扶持、行业准入、税费减免、 创业和再就业培训等相关政策,建立大中专学生创业基地,确保贫困大中专学生创业有渠道,就业有保障。

(三)高位嫁接省内院校。县职校要积极与省内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对接高职院校现有优势专业, 推行“2+3”等培养模式,前2年为中职教育性质,学习成绩合格者即可获中职毕业证书并免试直升高职院校, 后3年为高职教育性质,按高职教育有关规定进行教学管理,学习成绩合格者即可获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 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16.对现代教育中教师素质的一点认识 篇十六

【关键词】 教师素质 慈母性情 怀疑态度 现代科技 团结协作

【中图分类号】 G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4-027-01

教育是生活的改造,是社会的改造,而教师就是这种改造的领导者,他起着教化人的作用,同时他也为人所化。因此,教师手里操着学生的命运,操着民族和未来的命运。首先应充分肯定教师在现代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得人则学校活”。可见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基于这种对教师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这样一些素质:

一、为人师表,具有献身精神

教师的优良品格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手段,无形中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模仿心理,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显著。教师如果其他方面做得很好,但如果不能以身作则,示范学生、感化学生,也很难收到教学上的成效。现实中有许多教师往往只拿完美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不求自己的反省,这样不能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表现为什么样的人,教师不能只站在旁观者、教导者的立场上,只对学生讲解、说教、批评,而是要到学生中间去,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把对学生的品德要求首先体现在自己身上。己立而后能立人,己达而后能达人。作为教师应具备虚心的品质,要跟自己所教的学生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说:“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教育工作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的事,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把一切利己之念摒除,一切利己之事抛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工作者若能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那么就能开辟一个新的教育新天地。“我自为牛为马,任人呼龙呼虎”的献身精神,永远是我们衡量优秀教师的一条重要标准。

二、具备母亲般的性情和“爱满天下”的精神

教师要用自己爱的力量去感化学生,去温暖学生。师爱是师生心灵间的一条通道,教师一定要有慈母的态度、热情的心肠对待学生如子女、兄妹一样,那么教师与学生间自然会产生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奠定情感基础。相反,一个对学生严厉而缺乏爱心、表现冷漠的教师,不仅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学生还可能因他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此外,因为我们爱学生,所以我们要去认识学生,了解掌握不同学生的能力、性情以及家庭状况,用妥善的方法去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

三、具备怀疑的态度和研究的精神

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的内容、教材教法、教育手段等各方面都随社会的变迁而改进。因此,对教师来讲,必须具有怀疑的态度和研究的精神,应努力克服以往教学中形成的习惯,避免因循不变、墨守成规,以适应教育随社会发展而变革的事实,尤其对于年轻教师来讲,对新事物、新教法的接受、应用能力更快,更应注重将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破旧,不断创新。录音机、电视机、投影机、计算机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多媒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尤为突出。这些教学手段的出现,为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教学时空、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加快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提供了条件。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手段,充分利用这些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创新。但这并不是说对旧教法、旧观念的全盘否定,而是结合科学的研究分析慎重择取。

四、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各人有各人的岗位,各人应该站在各人的岗位上,坚守岗位,努力把本岗位的工作做得最好。作为教师尤其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必须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做好份内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名站好岗位,忠于职守的教师。任何一名教师必须擅长一门文化知识,按照自己的兴趣、才能和需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一个教师如果不能有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不是称职的教师。当今社会,科学知识飞速发展,相关学科相互渗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既要有厚实的专业基础,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俗话说:你要想给你的学生一碗水,首先你自己要有一缸水。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钻研,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自己去研究之后有所得,随即授之于学生,这样学生受益较多,而对于教师自己也会觉得有无穷的乐趣。

五、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生是在教师集体的培养下成长的,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有赖于集体的力量和教师间的相互协作。一名教师仅凭一腔热情来教书育人是不够的,必须加强与同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听课、集体教研等方式,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的提高自己,才能进入优秀教师队伍的行列之中。竞争激烈的时代,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协作精神显得非常重要。教师本人不仅要重视并善于与他人合作,而且要引导学生重视集体合力,学会合作,并善于协调。教师应该热爱学校,热爱集体。教师与教师组成的教师集体,教师间团结和协作,教师集体的形成对学生德育工作开展有着重大意义。

总的说来,现代教育是以发挥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科学教育,以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这一特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者只有不断地努力提高各种必要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这种新的变化需要。

上一篇:医院护理cip持续改进下一篇:杜牧《长安秋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