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024-07-19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通用12篇)

1.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篇一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所谓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而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甚剧烈并未严重影响思维逻辑的暂时心理不适。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因环境变异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入学后的大学生,心理上呈现“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心理特征。面对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人际关系等变化,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出现多种适应性心理问题。如:生活要自己料理、每天宿舍——教室——饭堂单调的“三点一线”生活,以及大学学习上自主性强的特点等,都易使一些大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心理压力很大,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等反应。

2.恋爱与性方面引起的情感激荡 大学生正处于异性相吸的灼热阶段,对性问题特别敏感,他们喜欢与异性交流,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的风度和才华。但是,由于他们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在如何对待恋爱的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有的同学不懂得如何交异性朋友;有的过早地坠入爱河,而又没有确立正确的恋爱观;有的朝三暮四,出现三角恋、四角恋;还有单恋、失恋、胁迫恋爱在同学中也屡见不鲜。在性心理问题上,许多大学生对于性知识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出现性知识偏差;对自身的性生理、性心理感到困惑、不适应,出现性焦虑、性恐惧;对性欲、性冲动存在不安,感到性压抑。

3.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心理疑惧 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恐惧、自卑,交际能力不够,言辞表达较差,这一切将导致害怕交际,不愿与人沟通。再加上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闭锁心理,把自己真正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伪装起来,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人交往有较强的戒备心理,以至于有些同学干脆独来独往,不和他人接触。由于一方面要求开放自我,还我真实,另一方面却又表现为文饰,这种双重人格,很容易导致孤独感、抑郁症和自卑感。

4.追求自我实现与现实相悖产生的心理冲突 自我意识的增强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这种愿望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强。许多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这种场合、这种活动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希望学校和社会创造更多的条件,使得他们的才能得以实现。然而,大学生毕竟是从学校到学校,不免患有一种“社会经验缺乏症”。有些学生片面追求所谓“自我实现”,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尽人意之事不能正确对待,总感怀才不遇;有些人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只看到别人身上缺点,却不正视自己的不足,一味地用美好的形容词虚饰自己,理想主义地要求别人,现实主义地要求自己,形成了对自己过分美好的主观评价,结果一见到同学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大家的好评,而自己却相形见绌,就埋怨别人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甚至认为老师、同学有自己过不去,因而感到压抑。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既有家庭教育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原因,若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调节或得到外界的帮助,就可能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严重的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所以我们都应关心自己或别人的心理健康,学会分析和洞察自己或别人的内心活动,如果你自己或你身边的人出现学习困难、交往不顺、遭遇挫折、情绪低落等状况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方法:或进行自我调适,或找他人排解,或到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咨询,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2.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篇二

1. 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高职学生年龄一般处在18-24岁, 正值从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 是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多发阶段。

1.1 自我意识、独立人格、价值体系日益形成

要求深入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发展, 以追求自我的完善。自尊心强, 希望得到社会或他人的关注和认可。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不再轻易认同他人的观点。由于自身能力、知识和经验的不足, 有时自我估计过高, 不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刚愎自用, 自命不凡。

1.2 抽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 认知水平发展较成熟

高职学生学习内容不断增多, 涉及面越来越广, 抽象逻辑思维得到更多锻炼。思维活跃而好争辩、个性张扬、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 敢于提出问题, 开始用批评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富有激情, 充满理想, 求知欲更加旺盛, 对各种事物有广泛的兴趣。但在观察、分析事物特别是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时, 常出现过于片面、固执、主观等问题。

1.3 情感和意志尚未完全成熟

情感丰富但稳定性不足, 内心敏感而脆弱, 常陷入理智和情感的矛盾和困惑之中。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调节能力还不强, 遇事处理能力相对较差, 在处理关键问题或重要抉择时常出现优柔寡断或草率武断等心态。由于对社会以及对自身认识不足, 当面临现实困境如学习、交友等问题时, 往往茫然不知所措, 情绪容易产生较大波动, 导致心理平衡失调。

2. 高职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2.1 环境适应问题

环境适应不良主要是指高职学生对所处的校园环境从心理上不能很好地适应, 不能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大部分新生是第一次远离家门, 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朋友, 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时显得力不从心。有些学生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难以适应大学独立自主的生活模式, 不知如何与他人相处, 往往出现想家、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心情郁闷、失眠等现象, 有的甚至会有休学、退学的想法。部分高职学生对大学抱有很高期望, 入学后无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学习生活的热情下降, 产生沮丧、迷茫等消极心理。

2.2 学习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 文化基础较弱, 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中的不顺和高考中的失利而进入高职学校学习, 对所学专业提不起兴趣, 认为将来没啥出路, 缺乏学习动力。有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 甚至得过且过。学习方法不当, 认知水平较低, 学习效率低下, 导致学习困难, 遇到考试时就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有的学生成绩不佳, 因害怕自己不能顺利毕业而整日忧心忡忡。

2.3 人际交往问题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惧、人际冲突、孤立无援、代沟等。与高中相比, 学生来自不同地区, 成长背景和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 增加了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难度, 高职学校中的人际交往更加复杂。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 常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理解和包容他人, 常因小事与同学发生矛盾和摩擦。有一部分学生性格较为内向, 自我封闭、心理敏感、不善交往, 时常感到孤立、无助。还有一些学生将人际关系仅局限于宿舍, 凡事都必须与室友一起行动, 过于依赖室友, 导致人际交往面过于狭窄。

2.4 恋爱交往问题

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 生理发育成熟开始比较关注两性问题。但由于心理发展尚不成熟, 一旦出现情感问题, 往往束手无策。有的学生因不知如何与异性的正常交往而陷入苦恼;有的恋爱动机不纯, 只是为了弥补内心空虚和自我孤独感而通过与异性交往寻求精神慰藉;有的因看到他人纷纷交友结伴而感到自惭形秽;有的陷入单相思或多角关系不能自制等;有的学生由于失恋的痛苦难以自拔, 长期精神萎靡不振, 甚至轻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性心理问题, 沉溺于性幻想等。

2.5 就业择业问题

近年来毕业生逐年增多, 就业竞争激烈, 许多高职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严峻形势。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着偏见, 认为高职生能力低、素质差, 给高职毕业生增加了就业压力。高职毕业生普遍对就业岗位和薪酬期望值比较高, 过于追求功利, 眼高手低, 盲目选择和自己个性能力不相匹配的职业领域, 就业自主选择性不强。没有经过科学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 毕业离校前没有做好融入社会的心理准备, 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明显不足, 容易产生失望、消沉或自我认识偏差等。

3. 影响高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因素

导致高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 既受高职学生自身不良的人格倾向及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影响, 又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3.1 个体因素

高职学生的生理发育趋于成熟, 但心理发展还并不完全, 面临着独特的心理冲突, 这些往往与他们不良的人格倾向有很密切关系。他们热爱生活又容易因受挫折而悲观失落, 思维活跃而又容易产生偏激, 自我意识强又难以客观自我定位, 常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困惑。除此之外, 高职学生对外貌身材等的过度重视也是影响高心理健康因素之一, 如有的学生由于身材矮小, 长相不够好等, 产生自卑心理。

3.2 社会因素

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不高, 认为高职教育层次低, 毕业生素质和能力不高。企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提出了苛刻的用人标准, 一味追求高学历,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毫无优势, 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找不到好工作又导致学生不愿进入高职学校就读, 许多都是因为高考失利或为混个文凭而迫于无奈才做出选择, 如此恶性循环。再加上就业过程中, 由于制度不完善, 人为因素干扰太多, 社会上的“找熟人、走后门、请客送礼”等现象的存在, 给高职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

3.3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父母关系、教养方式等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父母关系紧张, 经常吵架, 尤其是离异家庭, 往往会使子女形成冷漠、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否定、消极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肯定、积极等教育方式则起了积极的作用。父母 (尤其是父亲) 消极的教育方式, 如常使用惩罚手段、过分的干涉和保护等, 容易使得子女形成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等原因, 也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3.4 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理念导致学校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学习, 常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忽视高职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国家颁布了多项政策促使各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 但大多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 经费投入不足, 软硬件设施不足;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师资队伍人手不足, 专业化水平低, 心理健康教育不够精细化, 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高职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也给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4. 对高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要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高职教育, 增强对学校和自身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 贯彻“预防为主、发展为主”的原则。及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价, 欣赏自己, 悦纳自己, 改善自己。教育学生要正视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 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实现有效的心理和行为调节。

4.2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之中, 选取贴近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 针对不同阶段存在不同问题的学生, 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学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让学生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知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会自我调节、控制情绪。

4.3 完善心理辅导机构建设,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建立完善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宣泄室、团体辅导室等心理辅导机构。对出现异常的学生, 及时主动地开展个别心理辅导。针对普遍存在现象, 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根据学生沟通交流的喜好, 还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微信、QQ、电子邮件等进行咨询服务, 提升咨询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心理咨询的私密性和及时性。做好心理咨询宣传, 帮助学生消除对心理辅导的抵触, 促使学生自主自发前来咨询。针对高职学生“喜欢同陌生人说知心话”的特点, 引导学生向更具权威的社会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通过咨询来疏导、缓解心理压力, 解除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4.4 开展系列活动, 营造健康心理氛围

通过邀请心理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影院、心理趣味运动会、心理影院等深受学生喜爱的系列活动拓宽高职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来源。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论坛、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 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宣传普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营造浓厚的健康心理氛围。

4.5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 健全预警机制

构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 形成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以便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舍长的专业培训, 实施心理问题逐级上报制度, 确保能及时发现、控制和干预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设立学生心理社团, 充分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 互相帮助、互相疏导。

4.6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专业水平

高职学校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 以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为辅, 相对稳定、有较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针对教师不足、技能不高、效果不佳的状况, 定期对心理健康教师和辅导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 使之掌握最新的咨询理论和基本心理咨询技术,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通过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检查制度, 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 短期培训和专业进修相结合, 鼓励更多的辅导员获取心理咨询资格证, 充实队伍。定期组织专兼职心理咨询人员、辅导员开展专题座谈交流, 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适时研判, 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7 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形成教育合力

许多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密不可分, 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能更加了解心理异常学生的成长背景, 从而有的放矢, 更有效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也能进行心理知识的传播, 指导家长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 缩短心理距离, 增进彼此了解。使家校形成合力, 共同做好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之, 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当前高职学校学生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必须掌握高职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 努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对策, 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为现代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顺祥.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0 (4) :395-399.

[2]晁艳.“90后”高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2 (1) :58-61.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职校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篇三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误区表现

1. 人际交往的误区

我们进行了职业学校心理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不少新生不是兴高采烈地来校报到,而是无可奈何、不得不来,自卑感强,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通过访谈也了解到,一些学生觉得空虚,就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网上爱情,也有不少学生网上交友,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更加冷漠,人际情感逐渐萎缩。

2. 厌学情绪加重

很多学生对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学习没有兴趣,加上方法不当,逐渐由学不好发展到厌学、逃学。另外,随着学生进入职校后,学习更加專业化,深度和难度加大,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从而引起焦虑和困惑现象发生。

3. 择业心理问题突出

择业是当前学生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虽然现在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但许多职校学生抱有依赖心理,寄希望于家长或学校,希望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导致很多学生缺乏自主择业和创业的精神,有的学生甚至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所以产生了一定的择业心理焦虑。

二、加强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1. 强化教师的育人、辅导功能

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十六、七岁,仍然是孩子,思想上波动很大,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学习上容易放松,时间一长,对前途会感到渺茫,心灰意冷。有的女生浓装艳抹,有的男生酗酒、打群架,有的违反校规校纪,因此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更加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部分教师的现状实在令人忧虑。他们无论是在教师职业道德,还是专业水平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学生的心智发展,亦或知识增进等方面,才能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即使家长也望尘莫及。只有走近学生,理解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只有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才能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心理发展环境。

2.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成功的决定因素还在于个人的态度、心理的调适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开展班团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心;开展文学艺术活动,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对气质的塑造、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有很大的益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为他们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基础。每年暑期过后,都将迎来一批新同学、送出一批毕业生,我们不失时机地请学生代表发言,让新生感受到职业教育虽不能保证每个新生都是品学兼优,但老师们正在力争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三年职校教育,能够自我生存和发展。

3. 设定特色专业,弱化学生的心理问题

职业学校只有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才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职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

首先,树立的人才观。近几年,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招生步履艰难,导致中职的门是一再敞开,高度一降再降,最终实施“注册制”。这在短期内,确实缓解了中职学校生源矛盾,但长远看,将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因为不合格的原料加工成精品的概率实在是太低,随着这些“不合格产品”持续流入社会,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招生应有一定的标准,即不同专业对学生文化素质应有个基本要求。从心理层面上讲,学生们会认为自己能上职校学习,是得来不易,自己也是可塑之才,对自己的发展前途就增强了信心。

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篇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

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发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实在不必自己吓自己。

3、转移注意。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调整生活规律。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5、不要讳疾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的、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也可寻求专家咨询及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

三、个体维护与增进心理健康的一般原则与措施

1、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2、自尊自爱。

3、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4、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放弃偏见,求助心理医生。

6、积极实践,将上述观念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及时调整心理生活与反应。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具有独特性,其引发原因多种多样,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细致地分析其诱因,以便对症下药,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1、环境、角度的变化引发心理冲突

大学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的能力处理学习、生活、人际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据调

查,80%的学生以前在家没有洗过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生活问题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其次,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已包括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这是入学适应的第一步,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并认识到优、缺点是每个人都有的,应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而不应因为缺点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弃。

2、学习压力造成的焦虑心理

现在的大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严格,若几门课程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甚至退学的危险,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之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理想,因而产生挫折感,伴之而生的紧张不安的情绪就是焦虑。适度的焦虑水平及必要的觉醒和紧张对人的学习、工作是必要的,但持续而重度的焦虑则会使人丧失自信,干扰正常思维,从而妨碍学习。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应建立正确而适度的学习标准,确立适合的抱负水平,避免由于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过度焦虑。另外应提高自学能力,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良好的学习措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如焦虑严重且持续较长,则要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排除。

3、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现代化家电的普及,计划生育带来的城市家庭兄弟、姐妹概念淡化、邻里交往缺乏,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他们不善于交际。另外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步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人际关系不良会导致沟通缺乏,心理紧张,情绪压抑,产生孤独感,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人际关系不良的同学,首先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克服认知偏见。此外要加强个性修养,战胜自卑、羞怯,纠正虚伪自私等不良个性特征。再次要掌握一定的交际原则和技巧,以便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确保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4、爱情引起的情绪困扰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机能已经成熟,逐渐产生了恋爱的要求,但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及学习和生活。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恋爱困扰主要是对两性交往的不适,性冲动的困扰及缺乏处理恋爱中感情纠葛的能力等。

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不宜提倡,但也不可压制,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应生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正确对待自己和恋人,在因恋爱而发生情绪困扰时,应及时进行情绪疏通,使消极情绪得以合理渲泄,以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维护心理健康。

5、就业压力造成的心理压力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个普遍问题,而要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就更难。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工作单位不如意,担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经验而不能胜任工作等),这些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以一些不正当的渠道渲泄出来,如乱砸东西,酗酒打架,消极厌世等。因此,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应进行职业辅导,调整择业心态,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应了解自我,包括对自我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如智力、兴趣、态度、气质、能力等)的认识,这方面可以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验工具,诸如《气质调查量表》等来进行。其次要生了解各种职业的基本情况。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于自己特点的职业。同时还应学习基本的求职技巧,以便在求职过程中能发挥优势,表现出自己的真

才实学来推销自我。最后还应正确面对求职中的挫折,调整心态,不断努力寻找机会。

5.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篇五

现在学生中很多上都有遇到过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是如何摆脱悲观、消极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改变不良情绪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学校是培养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场所。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及时找到问题的原因,及时解决;还要积极地采取措施,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

在这里举出两点学生在学习中较常出现的心理问题。

1、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

2、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对应这些问题,我也想到用到对应的方法帮助同学们去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1、减少对抗或抑郁。学业不良学生由于长期的成绩不良或学业失败,损害了其自尊心与自信心,以致有的学生对学校、教师、家长产生敌视对抗心理,或者出现某种程度的抑郁状况,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这种对抗与抑郁的心理又会进一步造成学习的退步。因此,平时我会经常观察他们,防止和消除学生对抗或抑郁的产生。

2、克服焦虑与恐惧。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考试情境下,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习优、中等生,其中考试焦虑水平比学习焦虑水平更高,差异更大。这往往是由于担心失败而引起的,从而造成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干扰学习所必需的一些能力,如记忆能力、组织技能等的发挥。因此,帮助他们克服焦虑与恐惧情绪显的特别重要。

6.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篇六

一、心理空虚, 就业压力大

就全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来说, 社会参与竞争的人数太多,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虽然不能把高校就业的压力都归结于招生规模的扩大, 但是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却是急骤增加。而另一方面, 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巨量的机关人员需要分流, 企业职工下岗。这样, 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就受到了挤压, 而且我国的劳动力就业还有结构性矛盾, 学生所学的专业未必是社会上所需要的, 日益增多的博士生、研究生也对大四毕业的本科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样, 大四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处在由“卖方”走向“买方”的一种相对比较被动的地位。同时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带来的失落心理和难以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空虚心理, 会促使他们当中很多人在大四阶段谈一场黄昏恋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同时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部分大四学生在求职、求学以及社会交往的过程中, 急功近利心态和虚浮之风盛行, 无心投入真学实干当中。

大四学生处在就业和深造的关键时刻, 是人生的转折。而学校和家长对如今的大四学生就业赋予了过高的期望, 学生也希望自己能转变角色, 步入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被动的地位使得大四学生不能坐以待毙, 只能主动出击, 去争取就业中更多的机会, 由此便出现了逃课的现象。

二、学习动力不足, 没有精力上课

目前,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 大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已基本形成, 但尚不稳定, 最容易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 如今社会上流行的“学 (做) 得好, 不如嫁 (娶) 得好”、“学好专业课, 不如有个好爸爸”的不良心态、“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等都对大四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不良影响, 使其学习动力不足, 同时惟我独尊、肆意妄为, 很多大四学生把绝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拉关系、谈恋爱上面。

除了大四学生的考研、社交等事情占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外, 学生还受到一种象牙塔教育的影响, 认为自己要下硬功夫锻炼自己的“办事能力”, 以便迅速让校园和社会接轨, 适应社会。所以就出现了“今天的一堂课在大四学生的心里都没有今晚和老乡的一顿饭局重要”的尴尬现象, 学生从饭局中更能体会到自己的成长, 而老师的一节课却远远没有这样的效果, 所以学生放弃了课堂。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通过率较高

现如今各高校的课程设置逐渐与国际接轨, 但是我国的资源分配相对不公平, 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达到这样的高水平。很多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交叉重复, 学生没有上课的积极性。再有就是较多课程缺乏实用性, 很多课本上的案例都是十年前的旧东西了, 与今天的时代严重脱轨, 而且与学生就业及工作实际相差十万八千里, 课程的开设只是为了考试的需要, 而学生在考前熬几个晚上就可以顺利通过, 获得学分。

课堂的考核只重视终结性评价, 而忽视过程性评价, 使得学生根本不在乎平常课堂的表现。换句话说学校对大四学生的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也需要好好思考, 换句话说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的要求上课了, 没有逃课, 又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而又会有多大助力于她的就业, 或者她更长远的成长呢。这些都是很多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

课堂气氛不活跃。传统课堂中老师的授课方式单一, 除了讲授就是灌输, 总是感觉老师高高在上, 老师不能平等地和学生形成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的教学共同体。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自我, 很容易疲惫, 课堂效率极低。大四的逃课还严重影响了任课老师上课的积极性, 这样反过来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更畅通

如今, 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遍布全球。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其实上课的方式有很多种, 不一定非得要去教室。现在网络上的一些哈佛等名校公开课, 学生都可以免费在线浏览、听课, 有很多课堂上没有的内容, 相信比一些一般的老师讲的要好很多。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学习还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 很好地满足了大四学生的需要。当然, 也有个别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也成为逃课的重要原因。

鉴于上述原因, 我认为要解决大四学生逃课现象我们可以做以下努力。

1、明确大学生受教育的目的, 是要培养大学生独立的人格。有的高校在招生中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一些地方高校在扩招后投入跟不上, 一些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 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等。如果这样的目标确定了以后, 学校就会有针对性地就需要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达成我们的目标。

2、调整我们的课程, 使其既连接前言又接着底气, 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更为关键的是转变我们的学习方式, 建议大四的课开成实践课。比如职业实习课, 或者是研究生考察课等等。因为书本理论虽然很重要, 但理论的归属是实践, 学校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个能力在课堂上练不出来的, 要创造机会让大四学生到实际工作中去接受锻炼。当然, 在我国, 社会还不能为在校大四学生提供一些这样的机会, 需要全社会转变观念, 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3、开成网络课形式, 使学生可以灵活自由地学习。学校可以对同学们的需求做一项调查, 对症开课, 开设具有大四特色、比较实用的课, 比如面试课、礼仪课等等。另外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加强对学生的考核, 要考查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 注重学生培养和学习的个性化,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找到自我, 学有所成。

4、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高校教师一定要了解本学科的前言, 对学生有一个高位的引领, 要从教育的本质上来从事自己的事业, 从对教师工作的敬畏上来教学生, 要能弯下身子和学生探讨交流, 而不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分裂开来, 更不是上课才来, 上完课走人的一种培养模式。

5、大四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要有迎接挑战的决心, 上课和就业不是一对矛盾, 是可以兼得的, 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要认识到并不是今天看起来没有用的东西就真的没用, 而要把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真才实学结合起来, 是金子总会发光, 否则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也没有能力干好它。所以大四学生要丰富自己, 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含金量。

总之, 大四学生逃课现象虽然存在于各大高校, 且有日趋上升的势头, 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学生逃课不仅仅是学生个人问题, 若要从根本上杜绝这个现象, 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做出努力, 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

摘要:本文从作者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 阐述了大四学生常见的逃课问题, 分析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四学生,逃课,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洪名勇, 周薇.大学生逃课:现状、原因及对策[J].教育文化论坛, 2010 (4) .

[2]韩瑞辉.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决策与管理, 2013.

7.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对策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83

当今大学生多出生在九十年代,有一个特殊的名词“90后”。他们绝大多数拥有衣食无忧的童年和完善的教育。但同时,当他们进入高校后,却发现自己正处于社会各项改革的转型期,甚至可以说是阵痛期。他们比以往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住房、婚姻等压力。这样巨大的落差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更多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自杀、杀人等各种耸人听闻的极端行为。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疏导和消除他们的一些过激想法,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并正确治疗他们由此引发的身心疾病,都是摆在各高校面前刻不容缓的现实。

本文就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和得出相關对策。

1.生活与学习环境的改变。

“90后”大学生自小生活优渥,父母对教育十分重视,加上他们多为独生子女,一直以来都享受着“众星拱月”的待遇,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进入大学后,面对集体生活,并要独立处理生活、学习、人际等问题,一时间很难适应。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各种矛盾,从而引发抑郁、狂躁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害人的念头。

对策:高校在大一学生中,应当专门设立课程,着力培养学生人格的独立与生活的自理。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校的活动,多多与人交流。在班级和宿舍出现各种矛盾的时候,辅导员和班干部要及时知晓、耐心疏导,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2.学习方式的改变。

高中学习是一种灌输式,紧扣题意,学生学习的方式单一,缺少灵活性,以大量做习题和背颂为主。而进入大学后,大学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老师讲课内容多脱离书本,要求学生有一种自学的精神和发散的思维。这使不少学生感到茫然无所适从。于是产生悲观厌学的情绪,甚至逃课、考试作弊。

对策:辅导员和尖子生应指导同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供他们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养成他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特别是自学的方式。

3.社会对学校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多元化,使大学校园不复过去“象牙塔”般的纯净。大学校园中不乏拜金主义、炫富恶穷、玩弄感情等不良习气。大学生从高中单纯的环境中出来,刚接触到比较自由的大学生活,处在良莠不齐的环境中,难免有时候会以是为非。或者受环境影响,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一旦受到这种不良习气的影响,后果非常严重。尤其是在欲望达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轻生、厌世等念头,甚至报复社会。

对策: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人生观,不能被情欲和物欲所左右。校工委和学生会应多安排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担当义工等,让学生形成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人性中善的一面。同时,积极和社会中一些企业联系,安排学生勤工俭学,自食其力。再者,安排读书会、各种展示才艺的活动等,吸引学生的参与和学习。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的古训。

4.网络和数码产品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在对网络熟练运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接受网络带来的副作用。首先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一旦进入,有时候会造成大学生与世脱节的现象。有些高校的大学生整日整夜在宿舍上网,不上课,不与人接触,造成一种自闭心理。还有很多大学生坦承自己有社交障碍。他们人机交流多,人面交流少,网上滔滔不绝,自信活泼。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沉默寡言,甚至与同龄人都鲜有交流。这样的学生走向社会,如何立足职场?还有一些大学生整日沉浸在网游中,甚至把现实生活也当成了游戏。引发心理暴力等令人忧虑的现象。

对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减少学生的上网和用手机时间。在上课时间一律手机关机。并减少学生在宿舍上网的时间。提倡一周有一天的时间,学生关闭手机和网络,走向自然。安排他们各种体育健身运动,锻炼身体,活跃身心。安排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最最重要的是,养成学生纸质读物的习惯。图书馆要多选购一些适应时代生活、情感类、思想、道德类的书籍、漫画等。让大学生爱上纸质读物,从而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5.对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迷茫。

国家法律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这使得从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男女情爱在今天的大学变得光明正大。然而伴随的却是大学生婚恋观的不成熟所引发的悲剧。现在大学生普遍的恋爱观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重过程而不重结果,重外表不重实质。还有一些人在经历了不负责任恋爱后,轻易分手,或者移情别恋,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心理阴影,这种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到他们日后一生的婚姻与感情。

对策:一定要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引入“孝道”教育。父母辛苦培养子女进入大学,是希望他们能够学有所成。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恋爱不是主要的内容。想要报效父母,报效祖国,一定要放下儿女私情。同时,大学生一定要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不要为了情和欲,去做一些破坏家庭、败坏道德的事情。

6.对就业的悲观或者盲目自大。

由于扩招,当今大学生不复过去的“天之娇子”。“毕业即失业”的戏谑成为现实。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平平又没有过硬的社会背景的大学生,特别容易在就业的问题面前悲观,甚至对学习的意义产生质疑。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自认家庭优越,父母手握权利等,同样轻视学习。这两种浮躁的心理都应当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

对策:在大学期间,高校就要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并提供大学生更多地接触职场的机会,让他们提前对职场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和正确的认识。同时,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利用学校的社会资源为他们搭建有利的平台。

8.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篇八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增加对心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心理素质,为学生提供一种发现、思考及解决自身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5月13日,心理学院心理同辈咨询部邀请了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题讲座。

讲座开始,老师解释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含义、以及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他指出,多数人在人生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展性与适应性问题。因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有效控制情绪并保持良好心境、改变人际交往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业余爱好、进行合理的心理调适以及求助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等就成为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随后,他讲到了大学生活中常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大学生活中学习、人际关系、独立生活、个人管理等方面适应不良的现象比较常见,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大家不必沮丧,而应当努力增强个人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提高个人应变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开放自己,寻求支持,并明确个人任务、树立恰当的个人目标。最后,谈到心理咨询,他表示同学们随时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快乐或忧伤、迷茫或受挫之后,都可以和老师谈心,以此来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发展。一位同学告诉工作人员,以前他认为心理健康是个很深奥的问题,即使自己情绪低落时也不会想起找心理健康老师进行聊天、咨询,此次讲座让自己认识到身边还有这样优秀的资源,以后会合理利用,促进心理健康。此次讲座使同学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指引作用,为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提出警示,有利于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

9.大学生求职常见的心理误区分析 篇九

郭秋生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面临着新的挑战。对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而言,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下面列举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几个心理误区,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一、攀比从众、缺乏规划的急功近利心理

每个人的性格、能力和机遇都不尽相同,因而在择业目标、职业选择上不具有可比性。但有的学生虚荣心较强,有很强的攀比心理。在求职过程中,忽视自身特长,盲目攀比,特别是看到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了好的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一定不能比他(她)们差。因而挑来选去,造成许多同学迟迟不愿签约,甚至到毕业离校时工作单位还没能落实的情况。另一方面,不少同学职业规划不够细致,受社会环境和所谓潮流影响,一味追捧热门,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盲目追求高收入工作,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工作,在得到眼前利益和短暂满意的同时,忽视了长远的职业发展。

例如,某单位来学校招聘,第一次应试的学生寥寥无几。同样的单位,招聘同样的岗位人才,同样的福利待遇,第二次来招聘时却门庭若市,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在作祟。存在从众心理的学生缺乏判断力,认为多数人喜欢的工作就一定是好工作,如果大家都不想去的,那就一定是不好的工作。这是一种缺乏主见和自信心的表现,这样的学生对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甚明白。有的即使明了,看到其他人的行动后就会放弃自己的初衷,跟在别人后面跑。这样一来,往往会忽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盲目选择工作,结果自然不会对工作满意。

二、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心理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是与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从事什么样的岗位,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地位的高低。因此,有的大学毕业生理所当然地认为,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以后的生活。这样的求职心理使得部分大学毕业生还幻想着去机关、事业单位等条件优越的单位就业,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特别是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就业,更不想去自主创业。

例如,有的大学生找到一个服务性的工作,对公司的基本情况、工作岗位、待遇都比较满意,但仍迟迟不能决定是否与用人单位签协议。问原因,是考虑到这个岗位是吃“青春饭”的,几年之后,自己年龄大了不适合这个岗位的时候还要找工作,这种想法阻碍了许多学生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虽然现在的学生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就业从过去“包分配”到现在“双向选择”的现实,但在思想上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一次就业决定终身的错误观念。过分看重第一次就业的重要性,总想找到一个稳定的,能工作一辈子的岗位。其实,在现今这个人才流动的社会,有几个人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呢?在每一个岗位上面都有管理岗位,只要努力工作,不断积累工作和管理经验,在吃不了“青春饭”的时候,自然会转向管理岗位。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时候,自然会考虑到更适合自己的平台发展,哪怕原单位让你干一辈子,你可能都不愿意了。

三、一味强调专业对口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专业性的大学教育,尤其是各类高职院校,但本质都是素质教育。部分大学毕业生片面地理解专业涵义,将专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极端看重“专业对口”,认为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就等于白念了,导致与许多就业机会失之交臂。其实,大学教育只是基础教育的延伸,毕业生所掌握的是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内容。加之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在国民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如果还像过去那样过多地强调“专业对口”,不仅会限制自身的发展,还会制约对新的服务领域的开拓。因此,大学毕业生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四、犹豫观望、徘徊不前的患得患失心理

成功的职业选择往往取决于对机遇的把握,错过机遇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用人单位来招聘时,有一些同学总认为前面的就业单位不好,后面还会有比这更好的。因此,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这山望着那山高,该拍板的不敢拍板,患得患失,结果走出校门时工作还没着落。有的学生手握几家就业单位的offer,却占着岗位持续观望,不但容易导致错失良职,还会降低其他求职者的机会。

五、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只顾眼前利益,过分看重单位

目前的效益、工资水平、奖金、假期、工作强度等,而对其发展前景、培训条件、升职空间极少问津,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考虑不够充分。这种急功近利的求职心态,很让用人单位反感。

六、严重的依赖心理

有的大学毕业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是在很多事情上还缺乏正确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求职时对自己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缺乏主见,见异思迁,反复无常。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策,更多地依赖父母、老师、朋友的建议进行取舍,甚至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时带上亲威朋友,将自己的命运交与家长或朋友驾驭。大学毕业生的依赖心理还表现在求职缺乏主动性,不能主动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联系,一味等靠学校、家长推荐工作,从而使自己的就业面过窄,错过了许多就业机会。

七、怯于竞争、听天由命的低就保守心理

还有部分同学缺乏竞争意识,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能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有的坐在家里,等待机会上门;有的同学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甘拜下风,“不战而退”,到了快毕业时草草找个“婆家”把自己“嫁”出去,对单位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对有的用人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糊里糊涂签订,结果产生上当受骗之感,后悔莫及。

10.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篇十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问题 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日益发展,社会竞争激烈,导致人们学习、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要面对学习、就业等各种因素,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因心理或精神疾病引发的各类校园突发事件有增无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1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对新环境的适应障碍

大学生刚到大学,周围的人、环境、教学模式等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对大学生活期望过高,然而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感到失落。其次对新环境、新同学间,师生间关系等不适应,感到迷茫而心理不平衡。

1.2 与人交往问题

大学是大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环节,为大学生提供了较多锻炼的平台,但大学生由于在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同,在人际交往方面也缺乏经验,因此,一部分大学生表现为不知如何与人交流及交往的方式方法,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与人交往,甚至被别的同学排斥和冷落等,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导致人际适应不良而影响心理健康,阻碍学习和生活。①

1.3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生的主要挫折源。很多同学在高中时是佼佼者,但在初入学之后,高中时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大学课程多、节奏快、密度高和灵活性强的特点,学习压力大。另外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自觉失去了高中的优势,产生心理不平衡,心理负担增大。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或缺乏学习目标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如果不会及时释放压力,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有可能出现强迫、焦虑、精神分裂等心理问题。②

1.4 情感问题

中国大学生们大多在17~23岁之间,从生理发育来说,处于青春期中后期,生理发育已成熟,渴望异性,并希望得到生理上的满足。大学生思想复杂,受电视、网络等的影响,在潜意识中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但很多同学不会处理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容易走极端。

1.5 考研、就业、择业带来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学习成绩较好的大学生,想考研去继续学习深造,可是考研竞争也很激烈,很多学生出现考研焦虑现象。对于马上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有些对从事何种职业比较迷茫,没有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工作,有的急功近利,有的对人生态度、出国留学等出现心理困惑,不知何去何从,有的努力争取各种荣誉,考取各种证书,以增加就业时的敲门砖等,总而言之,在考研与就业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2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1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出发点,可通过讲座、报告、主题班会或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或采用门诊、书信、电话和网络咨询等方式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化解或缓减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2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推波助澜和感染熏陶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2.3 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加强自我保健

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更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从而学会自我保健。大学生要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等不定型,情绪和情感往往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容易产生极端情绪,有的激动狂躁,有的抑郁冷淡。因此,大学生要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完善自我人格,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要不断积累经验,树立人生目标,明确事业方向和完善处世态度。对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如运动,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排遣心中的苦恼,避免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

2.4 加大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

班主任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其素质高低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起重要作用,因此应通过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等方式加强校际及同事间的沟通与交流,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2.5 联合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除了学校教育外,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家庭教育、社会风气、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在对学校教育的效果起促进、干扰或抵消作用。多数学生的不良心理是由父母关系不良、父母期望值过高、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等引起的。③

大学生心理素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成果,编号:NJSZ1120

注释

① 王慧,谢飞.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资料,2009(23):177-179.

② 刘浩,熊奕奕.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议[J].青少年心理与健康教育,2008(6):76-79.

11.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篇十一

1 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①

1.1 潜意识的本质

潜意识是人们在内心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常见的例子:人们内心深处一直被压抑而没有被意识到的欲望。

1.2 意识的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部分所组成,这就是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1)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是由人们清楚贯彻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是人们可以直接在大脑当中按照个体的需要随时地提取出来的认知组成部分。(2)前意识: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和前意识二者虽有区别,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的东西可以通过回忆进入意识中来,而意识中的东西当没有被注意时也可以转入前意识中。(3)潜意识:人格的深层部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这个部分主要是由人类原始的冲动与本能、童年时期经历、早期的创伤性经验、被个体压抑的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1.3 潜意识对个体的影响

潜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底层,但又是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其对于人类的一切行为都产生深厚的影响。例如:它影响我们的思维、感知和行为的方式,影响我们的职业发展方向,影响我们婚姻对象的选择,甚至我们的爱好、兴趣和习惯等等,可以说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2.1 集体潜意识的本质

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但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的区别在于,荣格认为这种集体的潜意识是由人类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储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例如,人类都会对太阳感到温暖,对树林感到生机,这种人类种族的共同意识,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组成经验,但是不同的人类种族之间,也会存在不同的遗传痕迹。荣格曾用岛打了个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无意识;而岛的底层是作为基底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2.2 荣格的意识结构

荣格的意识结构大胆地突出心理结构的整体性,提出“集体潜意识”等概念。他也认为人格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自我)、个人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其中个人潜意识(情结)能够有效地描述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

2.3 原型

原型是集体潜意识中一个创新性的论点,是集体潜意识形象的总汇。他是一种本原的模型,其他各种存在都根据这种原型而成形。原型深深地埋在心灵之中,因此当他们不能在意识中表现时,就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原型和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2.4 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是指个体为了让社会群体更好地接纳自己而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其目的在于表现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认可。人格面具能够使人在社会中获益,但过分关注人格面具,必然会忽略了人格结构中的其他部分,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3 运用潜意识理论分析高校中常见的心理咨询案例

笔者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近五年,积累了一定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而且咨询对象以大学生群体为主,笔者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特点,现总结出以下常见类型:新生适应不良、考试焦虑、自卑心理、人际沟通障碍、恋爱问题等。②现结合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分析高校常见心理问题形成的因素。

3.1 家庭环境

前来咨询的高校学生,大部分都存在家庭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来访者,家庭问题更为突出。现把家庭情况分为以下几类:

3.1.1 家庭不完整

该类型学生的家庭从其幼年开始就长期处于不完整状态,或父母离异,或家庭长期处于争吵破裂的状态,还有就是长期寄养在别人家庭。

(1)父母离异:该类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恋爱问题,表现为在恋爱中容易对异性产生不信任感,例如会偷偷翻阅对方的聊天信息,查探对方的行踪等,即使自己明知道不应该这样,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怀疑对方,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很强烈的反应。根据潜意识的理论分析,该类型学生由于从小父母就不在自己身边,所以童年时期渴望被关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缺乏安全感的意识深深地植入潜意识当中,以至于在长大后会表现出对别人的不信任感,在恋爱中要求对方为自己做很多事情才能满足自己的安全感需要。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大学期间开始谈恋爱,所以很多学生在高校首次暴露该心理问题。

(2)家庭长期处于争吵破裂状态:该类学生长期处于家庭的激烈争吵状态,在大学期间多数表现为脾气暴躁,遇到事情总不能平静思考解决,偏向用高亢的语气压倒别人顺从其意愿。根据潜意识的理论分析,该类学生在童年时期就经常目睹家人争吵的场景,潜移默化地把这种行为模式植入自己的潜意识中,同时情绪容易表现出不稳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

(3)长期寄养在别人家庭:该类学生以农村地区的女生尤为多见,由于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所以其父母都更希望生男丁,经常造成超生的现象,很多超生的女童会被寄养在亲戚家里。由于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且感到自己是被父母所遗弃的,该类学生的问题往往最为严重,表现为内向、自卑、情绪容易波动,除了会有极度的不安全感外,还会表现出明显的反社会行为,对舍友同学蛮不讲理,对老师、家长有不满、蔑视等行为,甚至还有毁坏公物、虐待动物等表现。根据潜意识理论的分析,该类学生由于从小父母就不在自己身边,所以童年期间严重缺乏正常的父母关爱,长大后会有内向、自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再加上自己父母为了追生男丁而把自己抛弃,对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充满着怨恨之意。同时该类学生因目睹父母把所有的关爱都投放在自己的弟弟身上,故产生严重的妒忌心理。若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给予及时的安抚与关怀,长大后往往会有反社会的心理,总觉得世界对她不公平。这种被压抑在内心的情绪会随着年龄的长大,到了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里面就会被宣泄出来,该类学生认为幼年得不到满足的欲望,长大后就要向这个社会加倍索取。

3.1.2 家庭教养苛刻

该类型学生家庭完整,但是父母从小对其的教养极其苛刻,在学习上要求拿高分,在生活上要求严谨细致。若孩子做不到就严厉呵斥,甚至还动手打骂,并少有时间与孩子交流,也不允许孩子娱乐玩耍。该类型的学生内向、自卑,说话结巴,做事死板,缺乏灵活性,不善于交流,不懂得与他人协作。

3.1.3 家庭极度贫穷

该类学生家庭非常贫困,支付每天的吃穿费用都显得困难,甚至大学的学费都是东拼西凑的,此类学生具备强烈的内向、自卑性格,看似温顺,但是一旦触碰到其心理底线,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根据潜意识理论的分析,该类学生从小生活在捉襟见肘的环境里面,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也常常目睹自己父母为生计而尝尽心酸的情景,想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的求胜欲较强,但是为了得到同学的认可,往往给自己打造一副温文儒雅的人格面具,所以情绪不敢表现在外,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3.2 童年经历

每个人都会有着自己的童年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自己的童年经历只会记得很少一部分,但是童年经历却塑造出我们一生的人格。早期的童年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当年的意识沉淀为潜意识,在日后无形地影响着我们一生的行为与思想。③如果在童年遇到一些负面的事件,而且事件对人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影响,待成长后这种影响还会继续延伸。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童年被蛇咬过,这种疼痛感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难以消除,只要见到类似于蛇的物体,被埋藏的潜意识又会被勾起来,而且是不受控制地勾起来,让我们再次回想起被蛇咬的疼痛感,即使知道是草绳,不会对自己有所伤害,但是还是不由自主地敬而远之,运用荣格潜意识的理论描述,这便是形成了情结。典型的案例:童年时期被性侵过的女生,长大后会特别厌恶男人,形成了对男人具有排斥感的情结,该类学生往往容易发展为同性恋,选择女性为自己的恋爱对象。

3.3 地域风俗文化

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都会对个人的人格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因素用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更容易解释。由于每个地区有着各自的风俗习惯,根据荣格的理论,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底层的潜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储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所以每个地区的每个人,其基因里就带有当地的特色。比如沿海的居民大多适应潮湿气候,以吃海鲜为生;内陆的居民大多适应干爽的气候,以畜牧业为主。具体案例:随着政府招生政策对西部内陆的学生的倾斜,每年会有越来越多的西部学生考入广东省内的高校。往往这类学生在大学中都会产生适应不良的问题。很多这类的学生一开始都愿意配合老师的指导,去努力适应南方沿海地区的生活,但是由于地域风俗文化的差异太大,集体潜意识对人的影响深远,故往往怎么努力都较难做出改变。例如每年3 至4 月份,是广东地区最潮湿的时候,这时候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感觉最难受,容易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关节疼痛或者拉肚子的现象。由于身体上的不适应,也让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表现为内向、自卑,时常后悔自己当时选择广东的高校,出现自责、怨恨的心态,同时也对自己在大学的学业与人际交往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如有外省的学生前来咨询的时候,都要了解其在学校的生活情况如何,应尽量安排同乡的同学在平时予以辅助性的安慰与陪同。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心理咨询中通过潜意识理论的运用,能够根据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渗透至学生的成长背景,童年经历与家庭环境当中,从而推断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因素,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把心理咨询做到既治“标”,又治“本”。因为在真正的心理咨询当中,很多来访者并不知道当前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所以他们在与咨询师谈话的时候并不会主动倾诉自己的相关经历,这就需要咨询师根据情景逐步发掘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

摘要:本文讲述了弗洛伊德与荣格的潜意识理论,并结合高校常见的心理咨询案例,剖析出如何运用潜意识理论去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因素,从而扩展咨询技巧,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潜意识,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因素

注释

11郑雪.人格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2 邱鸿钟.咨询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2.学生常见问题 篇十二

1.11年命中原题多少?

答:命中多少,我说了你也不信,你可以问问上届学长学姐他们深有体会,押中的题许多都是一字不差原题,你具体可登陆河南专升本辅导网上面查看押题与真题详细对比。

2011年《高等数学》命中142分,押题冲刺班资料和绝密试卷80分,出自教材和全仿真密押试卷107分。

2011年《公共英语》押中54分原题,一篇作文;改错;一篇完形填空;14道单项选择。2011年《管理学》押中69分原题,简答题有三个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全部押中;案例分析题简直就是我们出的试题。另有3道填空;3道判断。

2011年《大学语文》中理解与分析题和诗词赏析题全部在课堂上讲解过。

最后一根稻草一定要抓好、抓牢;2012年我们豫升转升本尽最大能力作出比2011年更好业绩,相信豫升,就是相信自己,就是相信你的能力。

2、押题班开课时间?

答:郑州学生回答:开四期,第一期定在5月19号,会连续开四期。

地市学生回答:只开一期初步时间初步5月20号以后,因为需要等出题老师走后,我们才能根据命题信息来开押题冲刺班,让学生交的费用不白交。

3、押题班开课地点?

答:郑州地点不定,要结合报名人数才能定教室,大概在文化路农业路附近。地市要结合各个学校报名学生情况,来选择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

4、押题班讲解内容?

答:(1)梳理知识点,指出命题点;

(2)讲解含金量较高的两套试卷;--不能带出、不能拍照

(3)6月3号左右发送考前最新密押卷押题资料。

(4)讲解作题技巧:数学:快速作题、技巧作题,能使你25分钟内作完30个选择题,而且正确率在90以上。英语:特殊查找答案法,只需查找几个词或几个点就是得到正确答案,正确率在80%以上。管理学:如何答题能使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到满分。通过例题分析使你在很短时间内掌握答题技巧。

3.豫升冲刺押题班是你最后、最好、最理想、最明智的选择

5、押题班主讲人?

答:由葛教授领衔的历年命题组专家亲临授课

6、押题班课时?

答:16学时:梳理知识点,指出命题点;讲解含金量较高的两套试卷(此两套试卷不能带出教室、不能拍照、当场老师带领做会);

7、押题班价格?

上一篇:简约的个性签名下一篇: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