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2024-09-21

试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通用8篇)

1.试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篇一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中公司长远发展的精神支柱和软实力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提升公司的企业文化,对公司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并提高自身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其企业文化的构建有着一定的必然因素,企业文化的成熟有利于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经济潮流的发展,并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思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论文关键词: 企业文化 经济发展 精神 经济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企业的观点看法也有了改观,不再单单从盈利方面来看一个企业,更是从企业文化方面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有活力,能否长时间存活。公司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经济市场下,提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其竞争力,培养其创优创先能力,使其永葆活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三个方面,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思考。

1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1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在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竞争表现为其软实力的竞争,如知识、文化等方面的竞争,国有企业面临国内外两个市场方面的竞争,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构建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提高其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国际化和产业化升级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上国际舞台,如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集团等国有大企业,已经不是当初简单的国内竞争,而是全球经济下的竞争,在企业跨国经营的大环境下,加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成为必要。二是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世界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力量高于其他发展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对人文精神的重视,提升企业文化实力,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创新性和主动性,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

1.2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如人的灵魂一样,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支撑作用,使企业更加具有灵性和发展潜力。对国有企业进行企业文化构建,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1)宏观方面。对国有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有利于提升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竞争力,拉近在跨国合作中的文化距离感,有利于合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2)微观方面。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激励、导向、约束、凝聚作用,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构建,有利于提高其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内部凝聚力,为企业的长远有序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内部环境。

2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文化的建设,过程是比较曲折的,从企业没有自主权下的高度集中的企业文化,改革开放政策下的改革与体制下的企业文化,发展到现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企业文化也随之发展。整体

看来,企业内部更加具有凝聚力,员工之间更加注重合作创新,整体协调性提高,虽说部门间仍有小范围内的竞争,但公司内部的整体合作性却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会只看到局部利益而不顾整体效益。虽说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如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大多确定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得到了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大力推行和饯行,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塑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企业软实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在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的良好发展态势下,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得到企业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思考。在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企业文化认知存在不足

“企业文化”一词,是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逐渐兴起的新名词。我国古时的商业精神被狭隘的认为是企业文化的代言词,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一种精神,是随着企业的发展渐渐形成的,是不需要培养和规划管理的,是一蹴而就的,认为其存在是可有可无的,只要把产品做好就可以了。再有就是过分信赖企业文化,通过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对外国企业有了认识,不考虑自身企业的实际,几乎就是照科全搬,一味相信企业文化能够起死回生,过分夸大了企业文化的作用,对其过分依赖。总的来说,当今国有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比较狭隘,存在着一面倒的倾向,只有在企业面临危机时才会想到这些,对企业文化认知存在不足。

2.2企业文化出现趋同化,缺乏创新精神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文化软实力的源泉之一,应当拥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而当今的国有企业只是注重了形式而没有真正践行到实际工作中去,照搬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框架,换汤不换药,打上自身企业的标签,以此来提高自身知名度,在实际工作中则是反其道而行,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使企业文化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纵观当今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大多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如各类的口号、标语等,只是在早会、晚会等各类会议中才能见到,员工对其背后所预示的企业精神则一无所知,没有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符合自身的企业文化,过重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非其内涵,大多属于“大空假”,没有实际效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无足轻重。

2.3在管理方面,企业文化与管理相分离

在现今管理制度下,企业文化被视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与企业的经济持续发展以及长远有效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但在现今的国有企业的管理中,大多实行的还是建国以来的领导制,没有将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中来。而新时代的企业管理,依托企业文化,发展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企业文化作为现今企业管理的有效依托,与管理相分离,使其失去了应有的效力和作用,没有达到企业文化制定时的目的,企业文化最终成为了摆设,一纸空白。

2.4在执行力方面,“雷声大雨点小”,没有深入理解企业文化

在国有企业文化中,大多都是在制定时高度重视,可在执行的时候却又是可有可无,使企业文化成为纸上谈兵,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如在企业中,大多企业都根据自身的企业文化,选择了合乎自身的口号或标语,以口号或标语代替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在会议上的集体宣读成为理解企业文化的主要甚或是唯一途径。在执行方面,对企业文化的深入人心实行单一化的管理,没有把企业文化的精髓传达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没有使他们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加深对企业的归属感。

3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文化在当今企业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是必须,针对现今国有企业文化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3.1端正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在认识到企业文化于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之外,国有企业应当端正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能实行一刀切的学习方法,理性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价值观以及发展理念方面,是企业内部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员工间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员工的精神方面提供精神食粮和工作动力的一种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应加大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培训工作,如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用以负责本公司的企业文化运作,这样可以保证企业文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建立一定的培训机制,定期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培训指导,使其深入理解企业文化内涵。

3.2制定良好的运行机制,保证企业文化的创新性

社会是运动的,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的制定也应当遵循运动发展的观点。经济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国有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同时要及时的对企业文化进行更新,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做到与时俱进。在企业文化的运行机制,可以动用企业内部的固有资源,建立从上到下的贯彻机制,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等,奉行从企业文化到企业价值观,再由此到员工的行为等的方方面面,确定企业文化的良好运行。如定期对公司内部人员进行考核,以确定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并对提出针对公司文化发展具有针对性建议的员工进行表扬与鼓励,保证企业文化的创新性。

3.3贯彻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企业文化的制定与出台应当有一定的制度做后盾,以保证企业文化的深入人心,有执行力才会有效果,企业文化的建立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应当认真落实企业文化,保证企业文化的深入贯彻,以达到企业文化的目的。在保证执行力方面,可以动用企业内部各方的资源,利用宣传版面、宣传手册、员工交流会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向员工解释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使企业文化深入到员工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如团结协作、创新实验、终身学习等理念,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发挥先进员工或团队的示范带头作用,实行从点到面的覆盖,达到企业文化深入员工的目的,使企业文化的效果得以表现出来。

3.4加强对员工的重视,将其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主体中来

企业文化作为当今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员工作为其体系下的个体,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只有在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相同或相符时,才能使员工在企业中具有归属感以及自豪感,对企业形象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企业良好信誉及口碑的获得,最终提升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建设,归根到底是员工的建设,员工作为决策参与者和行为执行者,树立以员工为本的理念,针对员工需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文化理念,切实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达到其归属感的增强。加强对员工的重视,这是尊重员工的前提,只有重视与尊重,才能够涉及文化的培养与教育工作,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员工才能够心服于企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对企业文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其实,尊重我们的员工,给予员工之所需,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方向。

除了把握人和外,还应该注重产品,企业应该对公司产品的质量实行严格把关,保持公司的良好口碑和声誉,使员工具有自豪感,做到企业文化与员工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总结

企业文化作为当代管理的主要手段,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广大企业家的认可和支持,国有企业进行其企业文化的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提高其企业形象,构建和谐良好的公司内部合作机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创新力,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导向、凝聚和约束作用,最终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2.试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篇二

关键词:烟草行业,企业档案,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标准化管理是新时期企业管理的新方向, 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烟草行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推动下, 烟草行业全面开展了标准化管理工作。充分利用企业自有档案和文化资源, 提高企业内部活力与外部竞争力, 也成为企业努力的新方向。随着档案管理设施的全面升级和企业文化建设环境的日益成熟, 烟草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和企业文化工作面貌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 整体来看, 烟草企业档案建设和文化建设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 论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的内在关联

1.1 企业档案的特定文化属性

企业档案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图表、文字、影像等资料。企业档案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历史记录, 它是各种有价值的档案信息的综合体。企业档案中的企业历史、文化影像资料等企业文化建设素材, 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企业档案及档案收集、管理和编目工作也因此而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 (如文化自觉性) , 这些活动的实施和进行, 本身就是企业文化活动在档案管理领域的落实。

1.2 企业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档案元素

企业文化管理的优秀成果, 作为企业文化成长、发展的“印记”, 也会以档案的形式被记录下来, 成为企业档案管理的内容。对于那些有着几十年发展历史的烟草企业来说, 他们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管理思想、管理哲学、管理制度、文化成果等, 都可以档案的形式记录、保存下来, 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凭证和参考资料。

1.3 企业文化对企业档案的影响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重点, 许多企业在创建之初就着手档案记录和积累工作。与此同时, 企业文化还会给企业档案信息工作如鉴定、收集带来影响, 如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收集、鉴定工作中, 有时候要以文化建设为参考来鉴定档案的价值和意义, 这就赋予了企业档案一定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

2 企业档案之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我国许多烟草企业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一些烟草企业起步于民国时期, 历经风雨洗礼。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 许多烟草企业积累了大量的馆藏档案, 囊括了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方面, 记载和反映了烟草企业的技术资质、工艺流程、生产荣誉和专利成果等。这些档案资料, 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他们都有可能变成激励企业职工奋发前进的材料, 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下面本文就企业档案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一展开论述。

2.1 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依据

作为企业的一部分, 企业文化不可能脱离企业发展实际和自身特征而存在, 烟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必须参考企业发展历史、结合企业实际来进行。因此, 企业档案资料上会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企业档案可以折射出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营哲学、管理成果和发展变化。透过企业档案, 我们可以管窥企业发展史, 理清企业发展脉络。借助企业文化, 企业可以宣传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精神。同样, 企业文化工作者也可以企业档案为依据提炼企业精神, 组织各类文化活动, 编撰企业宣传册。总之, 企业档案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可以有力推进企业文化的传承。

2.2 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参考

企业档案涉及的层面和内容都非常广, 不论是有形的企业文书、科研、基建档案, 还是形式多样的企业声像、实物档案, 对于企业来说, 都是宝贵的财富。不同历史时期的企业档案的内容和档案载体都是不同的, 如在新媒体广泛使用前, 企业档案就以纸质、实物档案为主。在新媒体时代, 电子档案在企业馆藏档案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许多经过特殊筛选、加工而成的档案资料, 还带有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档案研究, 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企业的发展特色、认清企业所处环境, 才能从中吸取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才能将企业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衔接起来,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3 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遗存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那么企业档案就是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是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的真实与客观记载。企业在发展进程中, 无论企业文化精神, 还是企业技术成果, 都可以档案的形式记录下来。企业档案作为企业社会实践的直接积累与物化形态, 真实地记录了企业的优良传统, 也是可以完整展现企业历史面貌的宝贵资源。档案除了自身固有的文化特性外, 还具有信息整合性、价值目标导向性, 从档案着手, 我们可以全面了解企业发展建设史, 管窥企业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全过程。

3 企业档案服务企业文化建设的设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文化自觉性不断提高, 烟草企业在档案管理上也与时俱进, 加大了档案中心建设投入力度, 并以信息建设为契机, 更新了一批硬件设备, 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不过,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烟草企业要想在档案管理服务文化建设之路上走得更稳, 要想真正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优势, 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3.1 以档案管理为阵地来传播企业文化

借助烟草企业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大好时机, 烟草企业要制定完善的软文化建设目标, 突出企业档案室及档案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以档案管理为抓手, 宣传和建设企业文化。这就要求烟草企业首先要加强企业档案室建设, 加大档案管理软硬件投入, 建设高规范、高配置的企业档案室, 对档案室进行升级改造, 变企业档案中心为企业文化传播窗口。企业档案部门则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 强化各类文化建设文件的落地应用, 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程度, 加大声像、照片、实物等各类档案的收缴力度, 利用高科技手段做好文书、科研、会计、基建、设备资料等纸质档案的存放管理工作, 构建立体化的档案室, 变档案室为企业历史资料汇聚地、文化中心和文化形象窗口。

3.2 深入挖掘档案资源, 营造文化氛围

企业档案中有许多企业历史文化资料, 这些资料不但是企业发展的记载, 还可以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且, 这种影响在特定的时候还能继续放大、逐步延伸。立足于企业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人员可将档案管理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形成企业文化建设与档案管理良性互动的大环境, 如此一来, 静止的档案就变成了企业文化的活水源头, 企业文化在发展建设中还能积极吸取档案资料的营养, 完成发展与创新。因此, 企业档案部门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文化建设选题, 深挖企业档案资源, 争取在挖掘档案资源的基础上丰富企业文化内容。如企业档案部门可结合不同时期的企业档案资料, 编撰企业大事记和企业设备发展概况、编研企业经营史和企业品牌名目, 以进一步构建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大环境, 增强员工荣誉感, 提高工作积极性。

3.3 提升档案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作用

档案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档案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通过档案建设促进企业无形资产增值, 也成为企业管理中关注的重点。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与企业资产管理尤其是无形资产管理有关的科研、文书、基建、会计、声像、设备、实物如业绩报告、审计资料、质保认证书和经济报表等, 都有可能成为企业今后无形资产评估实践的依据。因此, 烟草企业档案部门要加强与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有关的档案收集, 做好企业表彰材料、生产标准、营销合同、经营协议、客户资料、合同履行等多种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为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切实发挥档案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3.4 利用公开档案增强内部凝聚力

真诚与尊重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厂务公开则是现代烟草企业建设的根本。烟草企业的档案管理要以厂务公开为基点, 将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情况、发展经验等都涵盖进去, 争取能让职工通过内容全面、形式规范的档案信息吸取经验教训, 看到美好的未来。在加强档案管理的同时, 企业还要加强开放式档案阅览室建设, 完善内部电子档案系统, 提高企业内部档案管理数字化水平, 为职工档案资料查阅、浏览和利用提供便利。需要指出的是, 在重大决策之际, 在与员工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处理上, 烟草企业档案人员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做好档案记录与归类管理, 并辅助其他部门做好内部沟通平台建设, 积极进行上下级意见传达, 以增强内部凝聚力, 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3.5 将档案管理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档案资源中的企业发展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有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涵。要想发挥企业档案在文化建设中的潜在能力, 烟草企业必须要在各类文化档案收集整理的基础上, 加强档案工作管理研究, 并通过各种方式释放档案的价值。具体来说, 烟草企业首先要结合文化建设需要深层次开发各类档案信息资源, 并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侧重点, 挖掘企业不同时期、重大事件中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和人物, 丰富企业文化档案的内容。其次, 烟草企业要结合企业民主管理、文化建设需求, 拓宽档案工作领域, 并将企业档案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以提升企业的文化品位。如在重大节日, 企业可以开展各种档案展览、历史教育、节庆活动, 以提高员工认识, 增强企业活动的文化厚重感。

参考文献

[1]苏洁.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D].四川大学, 2006.

[2]于宏.浅谈企业档案促进企业文化发展[A].国家档案局.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 (下) [C].国家档案局, 2012 (6) .

[3]武玉红, 赵升, 刘海敏.浅谈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关系[A].国家档案局.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 (下) [C].国家档案局, 2012 (5) .

[4]王碧莲.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国家档案局.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 (上) [C].国家档案局, 2012 (5) .

[5]陈秀红, 康艳洁.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助推企业文化建设[A].中共沈阳市委员会, 沈阳市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 [C].中共沈阳市委员会, 沈阳市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2013 (4) .

[6]朱彦玲.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档案管理[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3 (05) .

[7]金仙, 韩春红.发挥企业档案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J].兰台内外, 2013 (06) .

[8]曾芳.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J].档案时空, 2012 (04) .

3.试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篇三

【关键词】 企业文化;创新;建设

一、企业创新文化的内涵

企业创新文化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在创新和创新管理活动中创造和形成的,能够激励员工创新,逐渐使员工养成自觉创新意识,在不断创新,奋发创新,使创新成为企业员工的核心的价值观。通过企业创新文化来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新世纪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创新的核心部分是文化创新,其次才是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二、企业创新文化的功能

1、企业创新文化的资源整合功能

企业创新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还有两方面的独特作用:

(1)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内部创新资源具有整合作用

企业内部存在着多种资源,首先是人力资源。企业创新文化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它有四个基本功能:创新导向功能、创新约束功能、创新凝聚功能和创新激励功能。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整合,最关键的就在于对创新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员工创新精神的重塑。在一个创新文化氛围中工作的员工,在工作中能体现自己的创新性,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职工创新队伍中的一员。创新文化教化出的职工队伍,能够使人和物质之间高效的、完美的结合,才有企业内部各要素、各环节、各方面的协调和互补,才有企业创新系统的高度的整体性、组织性。

(2)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外部创新资源的整合

企业创新文化属于企业的特有的资源。它不仅可以整合内部创新资源,而且能促使内外部创新资源相互作用,实现内外两种创新资源的整合。企业外部的创新资源作为一种客观实在,不具有某一种企业独特的印记,由于创新的不完全性和创新的稀缺性,不同企业在获得创新资源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企业外部创新资源决策的前提是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分析,担负这一使命的便是作为企业特有创新资源的企业创新文化。所以,根据内部创新资源,包括企业创新文化的特点,去寻找、选择、利用外部创新资源,既是对外部创新资源的整合,也是企业核心创新竞争力的体现。更能突出企业的创新竞争优势。

2、企业创新文化的激励功能

企业创新文化的创新激励功能具有其他激励手段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它所激发的企业成员的创新积极性,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无穷动力,推动整个企业在创新上不断前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离不开创新,而作为创新的主体的企业员工,创新文化对其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创新过程对创新者来说就是一个激励的过程,创新者对创新成果享有高度的成就感。而这种创新成果必然也就成为企业的创新竞争优势。

三、企业创新文化的培育

企业核心创新竞争力的培育是通过积累、完善和整合企业各生产要素而达到的,但整个过程必须在创新文化的指导下进行。以创新文化为指导并不断完善和更新而培育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需要的竞争力。

1、营造开放、宽松开放的创新文化氛围

企业创新环境的建设包含硬的与软的两个方面。硬的创新环境建设是创新工作赖以进行的各种物质环境条件,如创新所需的工具、设备、仪器,创新试验的条件、创新资料,信息沟通和管理方式与手段,工作场所及生活环境等。软的创新环境即企业内的创新氛围,这主要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和激发力量。大部分人愿意在有情趣、有事业目标和创新气氛的环境中工作,而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例行公事。创新文化本身是营造这种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它提倡挑战性创新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实状态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虽然企业为此可能承担一定创新风险,但企业这种创新文化氛围和对待风险与失误的态度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并会以此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创新氛围良好应表现为企业员工个个努力创新,争取创新成果,企业领导者言传身教、大力倡导创新管理,并对成功者给予荣誉等创新激励。在对员工的管理中,创新管理将成为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手段。企业要通过基本的制度,借助各种沟通渠道,去倡导某种适合企业特点的文化,即企业创新文化,使这种创新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被大家自觉接受,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

2、实施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

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企业必须真正重视创新人才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的整体效应。而这就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良好的创新激励,不仅仅是物质激励,也不仅仅是给予赞赏和荣誉的传统式激励。而是赋予员工更大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加大对员工教育、培訓的投入力度,对员工实行终身教育,使员工不断获取知识和自学成材,以充分挖掘其潜能,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一个创新型组织。并使这些创新人才保持高昂的斗志,奋发创新,以此来使企业的永远领先于同行业。

3、构建创新行为的激励机制

在创新文化建设过程中,激励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当通过给员工设定一定的目标,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要来引导员工的创新行为。让员工分享企业的成功,也就是体现出个人与企业共同成长,个人的收入与企业的整体业绩相挂钩的特点。这样的机制可以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为企业的业绩增长会在每个人的收入中得到体现,而每个人每天的的努力又可以推动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企业创新文化是一个企业个性与核心创新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的整合,它强烈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创新行为方式,并通过经营决策过程和行为习惯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如果在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能适应外部创新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就会在企业内形成巨大凝聚力,推动技术管理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如果形成了稳定的以创新价值观为核心的创新文化,企业就会在知识技能、技术体系、管理体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形成有效的创新体制和机制,有效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试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篇四

□ 崔晚英

企业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实力,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适应激烈竞争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这个定义实际上包含三个层次: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首先,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是企业文化中相对稳定的要素,比如企业提倡“博采众长、开拓创新”、“实干进取、勇创一流”都是企业的一种价值观念,也就是企业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长期应该保持不变,除非企业经历了转型、重组等大的变革;其次信念是支撑企业价值观的各种信条、观念,比如人才观、发展观、竞争观、营销观等,必须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市场情况、竞争对手等来动态调整,是企业发展与竞争策略的指导思想;最后,行为方式是企业文化中最真实、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部分,一个企业的真正的文化是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

2、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独特性。企业文化产生于不同企业,每个企业有他独特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因此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有其特点。

2、难交易性。企业文化是为该企业内部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甲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是能被甲企业成员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能极大地促进甲企业的发展,但他出自甲企业,不一定能被乙企业成员认同,也不一定适合乙企业,对乙企业未必能起到促进作用。

3、难模仿性。技术创新可以模仿,但企业文化不能模仿。企业文化有其独特性,是一套非常复杂的价值体系。

3、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哲学,文化哲学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的理论成果,而且中西方许多学者对文化哲学的研究成果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我国也有学者把企业文化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其内容有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目标以及企业文化载体等。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或者正在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改变着市场的游戏规则。在企业发展的诸多生产要素中,知识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因素。企业的知识创新将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一系列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这种企业文化是一种结合时代背景,体现实际需要的创新性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体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以物质和精神为载体的经济文化。

4、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其所具有的四大功能:

1、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

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否则的话,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只能是一种幻想。

2、导向功能。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首要的。

3、激励功能。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潜在的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4、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性,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1、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企业文化虽然是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而积累凝聚形成的,是时间和传统的产物,但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它却是动态发展的,而且它的发展必须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如果企业文化长期停滞不前,滞后于企业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并没有新的血液和活力注入,它就会变得呆板、保守、封闭,并严重阻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所处社会条件以及时代背景的发展变化,对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断地反思并积极地改进。

2、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指导方向,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稳步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把工作的落脚点定位于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为改革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氛围以外,还要主动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开辟道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代表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在企业中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企业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企业管理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对人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要求企业在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指导下,立足于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探索新的企业行为方式,来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融合。

5.试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篇五

论文关键词:和谐文化 企业文化 核心价值 企本文化 领导文化

论文摘要:和谐企业文化应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这四个层面进行整合与构建。其中,核心价值理念体现着当前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一种追求与选择,它对企业文化的生成和重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 引言

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 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单纯依靠制度的硬管理不能有效地指导员工自觉行为,企业文化构建才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众多企业百舸争流、力求实现质的突破、争创国内一流企业的今天,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能否实现长期、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和谐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保持动态张力平衡、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组成。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应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这四个层面入手。提炼核心价值理念

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为人家认同接受的核心价值体系[1]。价值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核心价值是价值文化的根本。核心价值理念在企业特色文化的生成和再塑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源泉和动力。价值观念这种感召依靠义务信念,人们的动力和精力都是围绕它组织起来的[2]。正是人们对基于认识理性核心价值的感召的信奉,使企业中分散的组织和多样化的个人组成了一个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有机整体。对企业而言,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企业在为实现共同远景、完成职能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践行的根本理念引领下所形成的、规约企业文化本质特征和发展走向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和共同规范的体系。共同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理念生成的土壤。

点燃和培育共同价值观,是企业形成团队合力,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文化战略。只有把蕴涵在企业核心团队和共同体成员内心深处的共同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来,才能促进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共同的价值观能使这个组织更加稳定,促使企业新成员的社会化,并强化原有成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认同企业的理想。在企业中,应该确立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为基础的共同价值观准则。

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企业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企业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的先进的、优秀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指导全体师生员工行为、解决企业发展主要矛盾、判断企业发展是非标准的根本信念和准则。所以说, “和谐、发展、责任、创新、多元”,应该成为企业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所应坚持的核心价值准则。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共同体,它的行为和发展都要依靠其中每一个人的积极行动。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萨乔万尼所强调的,领导者的文化角色及象征角色对优异的企业表现很重要,他们担任首长的角色,向他人发出什么是有价值的信号。协调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使团体始终保持团结、和谐、进取,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能。这就必然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实现从技术领导到文化领导的转变。另外,要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以人为

本”[3]。企业领导及其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在激发和建立新型和谐企业文化,传播和实现核心价值观,改变个人或小组的价值观、行为和规范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企业领导的专业角色要相应地进行转变,要从单纯的管理者过渡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建设科研的促进者和文化的传播者,要依据其独特的企业理念和思想,从企业实际出发,规划和描绘企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蓝图,以自我发展和自身的道德领导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其次, 企业领导者应该成为善于倾听团体成员心声,关注成员发展,激励员工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精神导师。通过文化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协作、具有自我管理意识和卓越工作能力的工作团队。这种精心组建而成的工作团队不仅能体现领导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还能集中体现和践行企业的远景、目标和规划。

最后,企业领导在管理中要追求卓越,确立特色化目标,不断整合企业文化形象,使企业特色文化更为鲜明,有力地促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推进。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

实际上,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从企业实际出发,通过企业成员共同参与的方式,不断整合、优化企业文化资源,逐步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独特价值理念、管理理念和组织体系。企本文化是实现企业精神文化的独特性和专有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由于人员素质、领导方式、发展方向等不同,两者之间的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就会存在很大差异,所谓“移形易而移神难”,这就必然要求强调和突显企业自身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主体作用。

以学习型为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企业形成特色文化、打造企业个性化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企本文化既强调企业领导者的作用,也关注发挥企业共同体成员在特色文化形成中的不可替代性作用。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促进两者之间沟通融合的有效桥梁。塑造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全面、深入、系统地思考企业和个人的发展目标,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体的自我超越,从而不断营造出“和谐”企业文化氛围。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将有利于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激发所有成员从事工作和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领导能够带领全体员工坚定不移地向建立一流企业的共同远景迈进。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通过各类组织仪式得以诠释、表达和传播。在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中,核心价值观、信念内化契入组织成员共同的认识和意念中就形成了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实质上依赖于企业组织中的人及其行为。

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4]因此,对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组织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则能使企业中的成员认同和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组织成员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会得到加强,并且愿意承担企业的使命,从而也就有利于企业形成重视人的主动性的企本文化。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确立企业的价值取向,从“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文导向的领导文化、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塑造绩效导向的组织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可以使得企业不仅能建立良好的内部及外部关系,还可以用良好的文化理念引导企业正确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筑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6.试论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 篇六

一、建立企业质量文化的必要性

(一)企业质量文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应首属产品的质量因素。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只有那些质量最优异的公司才能在竞争中兴旺发达,这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产品技术质量的竞争手段已显出其局限性,而建立包含服务和价值观等在内的企业质量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战略选择。

(二)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生命之所在小平同志说过:质量问题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的确,质量对于社会来说,综合体现了经济、技术和科学文化水平;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则反映了管理、技术和企业文化的整体水平。可以说,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的好坏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质量文化素质。

(三)企业质量文化是解决企业质量问题的必然选择

全面质量管理已在我国企业中推行了20年左右,但产品质量却依然存在着严重问题。据有关材料报道,我国产品的抽样合格率一直徘徊在75%左右,市场抽查合格率更低,每年因为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达2000亿元以上,比唐山大地震的经济损失大60多倍。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就应该在企业和社会中建立全民质量文化管理。

(四)企业质量文化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企业质量文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的竞争,是其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确定自己的优势地位,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内部提高员工的质量文化素质,从外部树立以质量为基础的企业信誉和形象,为此,就必须创建企业的质量文化,创建企业的质量文化就是创造一种有利于有形的物质产品的特殊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的形式,企业质量文化具有文化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它能使企业增强凝聚力、竞争力和活力,不断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力。企业质量文化不但影响企业当前的生存,而且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许多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的背后,都有其企业质量文化的支撑和贡献。所以,每一个想要成功的企业都要有自己的质量文化,以质量文化来推动质量的提高。

二、企业质量文化的含义

(一)文化

1871年,英国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把文化作为科学概念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指出,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泰勒的定义虽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奠定了现代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但是它并没有统一人们的认识,很多人不满足于泰勒只从精神方面去界定文化。泰勒之后,人们仍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认识、界定文化概念。文化的各种定义之间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在众多的文化定义中,概括起来,无非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文化概念,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构成包括了三个层面:

(1)物质层面,即人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方式的需要而创造的各种事物。例如,住宅、服饰、工具、器械等等;(2)制度、组织机构、文学艺术和知识作品等;(3)文化心理,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等等,这是文化的核心,是其它两个层面的决定因素,其它两个层面则是它的外在表现。广义的文化概念常常和文明概念相混。一般说,文化人类学家通常是在广义上使用文化概念。狭义的文化概念,指的是与物质文明相对的精神财富。一般来说,哲学家在从事文化研究时,其文化概念多指精神文化,即在狭义上使用文化概念。

(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旋即在西方盛行。泰伦斯.狄尔和爱伦.肯尼迪撰写了第一本以“企业文化”命名的著作,他们对企业文化有许多深刻的见解。在他们看来,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以及大家共同遵守,并不用写在纸上的行为准则,而且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观念的仪式。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认为,共同价值观即文化。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认为,文化与组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指成员所共有的总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界定是见仁见智,和以上对文化的认识一样,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结构大致可分为3个层次,即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或叫器物层)。

(三)企业质量文化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根据以上对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界定,我们认为,企业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与质量意识和质量活动密切相关的企业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企业质量文化通过三个层面来体现:(1)物质行为层表现为与质量工作有关的原材物料、器具、环境、员工素质、质量行为和服务水平等;(2)组织制度层表现为质量组织、质量标准、质量法规和质量体系等;(3)价值观层表现为员工对待质量工作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质量意识、价值取向、思想方式及精神态度和作风等。企业的质量文化从形态上可分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其有形文化指可被人们观察到的实体或行为,它是质量文化的表层、表象形态,无形文化则是企业深层次的、抽象的形态,表现为人们的意识、思维、价值观念等,无形文化对企业质量文化的影响通常要比有形文化更为广泛、强烈和持久。

三、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

(一)企业价值观

价值观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早是在对日美企业管理的对比研究时发现的,日美企业的对比使人们发现,美国企业的管理在许多方面并不比日本落后,若是将管理中一些最重要的因素排列出来,加以对比分析,就会发现关键性的差异在价值观方面。《追求卓越》的作者彼得斯和沃特曼以及《日本的管理艺术》的作者艾索斯和巴斯克作了十分类似的分析。他们认为,共同价值观或最高目标是企业文化最集中的表现,使美国企业大大落后于日本企业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的缺陷造成的。泰伦斯.狄尔和爱伦.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中着重分析了价值观在管理文化中的核心作用,他们强调,价值观是组织的基本观念及信念,它们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公司哲学的本质就是追求成功,而价值观提供员工一致的方向及日常行为的方针。他们还说,对拥有共同价值观的那些公司来说,共同价值观决定了公司的基本特征,使其与众不同。同样地,这些共同价值观创造出公司职工的实质意义,使他们感受到与众不同,价值观是公司上下(不单指高级主管)心目中的真理,就是这样一种齐一的认识,使得共有价值观深具成效。价值观作为一个公司取得成功的哲理、精髓,为全体员工提供了重要的共同意识和他们日常行为的准则,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确定符合时代要求和自身特色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因此,企业价值观不是单个人价值观的简单之和,而是企业全体(或大多数)员工持有的、判定某种行为或事物的好坏、对错以及是否有价值或价值大小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或者说,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作为一个共同体长期形成的一种共识,是人们对企业、企业生产行为、企业产品、企业公众形象、社会声望与资信等总的看法,是企业一种共同的稳定的心理定式或文化积淀,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和独特性。

(二)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的关系

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员工所拥有的共同信念和判断是非的标准以及调节行为及企业内外关系的规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企业质量文化则是一种以企业全体员工追求高质量的工作和高质量的产品或高质量的服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所以,一个企业为了建立科学、规范和独具特色的企业质量文化,也必须以企业价值观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质量文化的质量观念和相关的价值取向,具有导向功能

企业价值观在企业质量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就是一个企业的质量观念和相关的价值取向,而企业价值观是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和独特性,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已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明智选择,从而也就决定了企业质量文化的质量观念和相关的价值取向。正如国外一位老板所说的,我们的薪水是用户发的,用户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利润是用户发给企业的酬劳,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用户的竞争。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转变质量观念和相关的价值取向。过去对质量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产品质量上,认为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技术标准就是合格产品,忽视了市场上用户对产品的多方面需求,造成产品质量提高却不见效益的怪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成为动态的、发展的、相对的概念,质量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要求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包括设计质量和符合性质量这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前者体现了技术导向,后者体现了用户(市场)导向,设计必须体现适用性要求,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产品质量是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的综合反映。所以,转变质量观念和相关的价值取向就是要从只注重产品的技术性能转变为注重产品的功能和适用性。即从产品自身的功能质量,即狭义质量概念,拓展到包括品种、价格、包装、交货期和售后服务在内的广义质量概念,从评价产品质量要求符合标准的符合性观念,转为更要适合用户要求的适用性观念;从符合和依靠政府组织评奖来树立企业的信誉,转到主动面向国内外市场,创适销对路产品,创名牌产品等等,上述观念的转变是建设企业质量文化的重要内容。

2.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质量文化的质量组织制度和相关的体系文件的形成,具有约束功能

质量组织制度和相关的体系文件是建设企业质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项比较大的系统工程。具体来讲,它包含着目前企业正在推行的ISO9000系列标准,如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体系文件及其相配套的质量管理组织制度等等。在ISO9000系列标准中,质量方针和目标居于核心的位置,有什么样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质量体系文件和质量管理组织制度,而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确立又受着企业价值观的约束。例如,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下,质量方针和目标就必须时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要求作为最高尺度,树立用户的难题就是我的课题、用户的要求就是我的质量标准和用户永远是正确的等质量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指导,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体系文件和质量管理组织制度,而质量体系文件和质量管理组织制度是实现企业价值观,尤其是企业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重要保证。

3.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质量文化的质量行为和质量成果,具有调节功能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将一个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形成的一套系统完善的质量体系文件,通过质量管理机构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植根于日常管理并落脚于具体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价值观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为此,应重视对员工进行企业价值观的教育,将企业的质量价值观变成全体员工的经久不衰的工作精神和作风,使企业好的质量制度和规范变成精神力量,作用于生产实践,化为优秀的物质成果,并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下,树立一套完整的为用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网络,通过售前、售后服务,宣传、介绍本企业的产品,帮助用户选型、培训、维修,走访用户等,把追求内在质量与外在质量高度统一的第一流产品和满足用户的最大需求作为企业的永恒目标。

4.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质量文化的整体素质,具有凝聚功能

企业质量文化是一种崇尚质量、追求卓越,注重管理和对顾客负责的现代意识和文化环境,是以现行的质量系统工程为标志的现代管理方法,它通过文化的渗透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提高人的质量价值观。企业质量文化的建立可以使企业和员工树立科学的质量价值观,把质量放在优先地位,使全体员工在质量和用户第一这个共同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凝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保证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讲究企业质量文化的企业在竞争中就会赢得市场、赢得时间、赢得效益,就会不断发展。反之,质量文化素质差的企业就会失去一切,就将被市场淘汰。有人说,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质量文化,无异于自杀;企业的员工如果不重视质量文化无异于对企业谋杀。企业要面向市场和用户,就必须以企业质量文化为中心来带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在诸多的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有潜力、最急需解决的是企业质量文化素质问题,产品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是要依靠全员质量文化素质的提高。企业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构筑培植好企业的质量文化,企业质量文化要靠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来创建,它既是一个反映物质加工规范化生产过程的硬性文化,又是一个反映质量意识、质量道德的软性文化,前者主要体现了质量文化的标准化特性,后者主要体现了质量文化的价值特性。

(三)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在中外知名企业中的成功实践案例

1.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的核心价值观是:本公司的存在目的是光荣地为社会服务,以公平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不断自我更新;开发我们潜在的创造力;不断改进公司各项工作,包括产品设计、质量和顾客满意程度;尊重每位雇员的个性;诚实,正直,讲究职业道德。

2.宝洁公司

宝洁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一流的产品;不断自我完善;诚实与公正;尊重和关心个人。

3.索尼公司

日本著名企业家盛田昭夫在他写的《日本造》一书中,叙述了他和索尼公司长达四十多年的摸索和奋斗,谈到了他们是为了什么而摸索和奋斗的,用盛田自己的话来回答就是:为了“MADEINJAPAN(日本造)”,从“价格低、质量差的模仿品”的代名词,改变成“高质量、高技术”的代名词,这种摸索和奋斗虽然艰辛而漫长,但确确实实使索尼踏上了一条成功之路。

4.麦当劳

麦当劳快餐公司不是把“质量超群(QUALITY)、服务优良(SERVICE)、清洁卫生(CLEANLINESS)、货真价实(VALUE)写进企业宗旨就算完事,而是广泛宣传教育,认真检查落实。该公司创办人雷.克洛克说:“要是我每重复一遍QSCV就给我一块砖的话,我想我可能已经能用它们在大西洋上盖起一座大桥了”。虽然该公司的快餐并不是人人都爱吃的东西,但是,不论在世界上的哪一个地方,从澳洲到欧洲直到日本和中国,人们对麦当劳公司的每个汉堡包经销点的高标准清洁和处处如一的服务,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象。麦当劳内部讲究质量成风:只要有一点时间宽裕,就擦擦洗洗搞卫生;牛肉煎饼的料,要选最好的上等牛肉;要是小圆面包给手戳了一个洞,法式炸土豆炸老了,就把他们扔掉等等。

5.海尔公司

1985年,海尔公司被查处76台冰箱不合格,张瑞敏就严令直接责任者自己用铁锤当众砸毁它们。这一举措,不仅使在场千余名职工目瞪口呆,而且彻底砸毁了制造伪劣产品的思想意识,激发了职工的人格力量,使海尔的质量价值观上了一个台阶,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海尔“砸不合格冰箱”事件。从此,海尔确立了自己的质量意识和品质意识,并把这种质量意识上升为海尔人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海尔的星级服务的服务意识,不仅把服务看成是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综合研究,而且树立起服务名牌和产品名牌同样重要的观念。目前,海尔已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星级一条龙服务,即售前、售中、售后、回访、开发和制造,把“用户的烦恼减少到零”作为自己的服务目标。

四、建立中国企业质量文化的几点设想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世界上成功的企业无不是以其优秀的质量文化取决的,在以平等竞争为原则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名优产品不断涌现,一些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但是,产品质量问题还相当严重,不容忽视。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近几年产品抽查结果来看,质量差、产品结构不合理、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企业内部质量严重欠缺,领导和职工的质量意识淡薄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效益增长的关键,严重削减了我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因此,吸收国外成功企业的优秀质量文化成果,总结我国先进企业建设质量文化的典型经验,创造出符合我国企业实际的开拓型企业质量文化,已显得非常迫切。

(一)树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价值观相适应的质量价值观念

由于我国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及高度集中管理模式的影响,作为观念形态的企业价值观表现特征是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企业价值观,客观上需要从培育企业的质量价值观念入手,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质量文化。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偏重于企业质量文化的标准性特性,非常强调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质量管理,这固然是必要的,然而质量水平低和服务水平差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种种事实启示着我们也需要重视质量文化的价值观特性,尤其是与市场经济价值观相适应的质量价值观念必须尽快确立。对企业质量文化进行价值评价是高层次质量管理发展需要的必然,从我国企业自身缺陷考察,建设企业质量文化是彻底摒弃数量扩张型企业文化的需要。

(二)贯彻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ISO9000系列标准

建设企业质量文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市场经济,对质量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认真修炼内功,加强外延能力,快速向国际惯例靠拢,结合自身实际,建设与国外优秀企业相媲美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质量文化,从企业生产过程中技术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紧密结合的关系来看,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文化,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技术体系,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同时,也对与生产技术体系紧密结合并决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及效益形成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创建企业质量文化就必须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这是打好质量基础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需要,更是深化和发展全员质量管理的需要。

(三)全面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质量文化素质

7.试论我国民营企业品牌文化建设 篇七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各行各业繁衍生息, 经历着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经过30年的发展与壮大, 如今的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中一支力量雄厚的生力军:私营企业在中国法人企业中占60%以上, 创造了GDP增量的60%;同时, 它还解决了80%以上的社会新增的非农人员的就业问题, 更创立了不少家喻户晓的卓越品牌。然而谈到品牌文化, 虽然不乏有民营企业在品牌文化的建设上有所成效, 但就民营企业总体现状而言却不容乐观, 与发达国家本土企业的品牌文化水平及其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上都有很大差距。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焦点的今天,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企业加强自身品牌文化建设, 是提高民营企业战略水平, 保障中国经济稳步提高、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2 品牌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品牌文化 (Brand Culture) , 是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 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 创造品牌信仰, 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品牌文化是品牌在经营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积淀, 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 是品牌与传统文化以及企业个性形象的总和。

优秀的品牌文化倡导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信条, 渗透着对亲情、友情、爱情和真情的深情赞颂;优秀的品牌文化历久而弥新, 它可以改变亿万人的生活方式, 甚至塑造几代人的价值观;优秀的品牌文化可以超越民族, 超越国界, 可以深入人心, 吸引全世界人民共同向往, 共同消费;优秀的品牌文化还可以使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消费成为一种文化的自觉, 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3 民营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不可否认, 在品牌文化的建设上, 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在其创立及发展的过程中, 确立了正确的品牌战略和文化导向, 不仅引导着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也在社会上及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了自己稳固而美好的形象和地位。但即便如此, 其品牌价值还是无法与国际大牌相比拟。就整个民营企业庞大的群体而言, 在品牌文化的建设上尚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品牌文化意识模糊

许多民营企业由于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以在市场上拼搏求生存为首要目标, 销售渠道和稳定的回报才是其经营的前提, 至于品牌文化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模糊而遥不可及的概念, 短期之内无暇顾及。

3.2 缺乏底蕴, 空洞雷同

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 品牌易创, 文化难寻。注册一个品牌并不难, 但这些品牌空洞雷同, 缺乏文化底蕴。没有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品牌就是一个空洞的符号而已。

3.3 虚假品牌文化 (俗称“山寨”)

众所周知, 民营企业面临着来自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多重竞争压力, 要想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 民营企业会想出一些较为极端的办法应对, 例如, 通过对竞争者生硬的模仿, 去营造一种虚假的品牌文化, 或者“乔装”成外资品牌来吸引顾客, 从而从竞争对手手中夺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4 影响民营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因素

4.1 历史社会背景的影响

我国民营企业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传统体制的缝隙中逐渐孕育成长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它们面临着来自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双重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品牌文化建设上的意识还处于被动而模糊的状态。

4.2 竞争对手的影响

外商投资的进入, 给国内民营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强劲的竞争, 更是参照的榜样。其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无不让国内民营企业眼前一亮, 纷纷学习、汲取经验。然而外商投资企业的品牌文化却是国内民营企业无法快速效仿的。于是, 民营企业自己的品牌意识开始萌芽。

4.3 市场导向及消费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国外品牌在品质上的一贯优势长期以来在我国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定式效应。人们普遍认为外来品牌品质上优于国内品牌。为了抢夺市场份额, 国内民营企业纷纷“乔装”成外来品牌, 起的名字从英文到日文, 五花八门, 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 尽力营造着一种来自遥远异国的文化氛围, 从而使国内消费者盲目追随。当企业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 有的会选择与外资合营, 也有的会去掉“假面”, 回归“本真”, 还有一些却被消费者识破, 丧失信誉。

4.4 企业战略定位的影响

企业战略定位即企业试图通过确立一套独特的运营活动, 去创立一个价值独特的定位。战略定位与品牌文化互为补充。只有基于正确合理的战略定位, 才能创造出独具一格的品牌文化, 从而在经营活动中产生效益。由此可见, 企业战略定位是影响企业品牌文化的重要因素。

4.5 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影响

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多是由手工业者甚至农民转化而来的, 他们靠吃苦耐劳经营的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很少将着眼点放在品牌文化的建设上。与品牌文化相比, 他们更相信机遇和劳动的价值回报。

5 民营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策略

5.1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我国民营企业应改变家族式、家长制、作坊式的管理模式, 积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倡导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决策模式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也是做好企业战略规划和品牌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经营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水平, 我国民营企业的品牌文化才能步入新台阶。

5.2 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是品牌文化的基础

消费者之所以喜欢追随名牌, 是因为他们很清楚在优秀的品牌文化背后, 必然有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做保障。“爱国者”作为国内电子产品的领军品牌, 其战略思维及品牌文化的成功固然重要, 但其产品品质的保障更是消费者信任和拥戴的根本原因。而创立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 多年来一直在国人心目中享有很高的美誉度, 却因一款“紫砂煲”的品质问题受到重创。由此可见, 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才是企业生存立命之本。如果没有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 其他的一切皆为空谈。

5.3 政府和国民的鼓励和支持, 为民营企业品牌文化建设铺路

民营企业品牌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政府政策的鼓励, 更离不开普通民众的支持。如果一个国家从政府采购到普通国民消费都优先选择国外品牌, 而歧视国内品牌, 那对于国内品牌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国家政策应当给予国内民营企业适当的政策鼓励, 保护尚处在襁褓中的民营企业健康地成长。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 也不应盲目追随国际大品牌, 应当给予国内品牌应有的信任。现如今国内化妆品市场刮起一股国货风, 物美价廉的国货在网上及各大超市, 受到年青一代的疯狂追捧。可见, 民营企业的品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5.4 企业应进行准确的品牌文化定位, 从而赢得市场份额

可口可乐可谓是最正宗、最经典的可乐, 其他品牌鲜有与之对抗者。然而百事可乐面对这一强大对手, 顺势出击将其重新定位为传统、老土、落伍的可乐, 而将自己定位为“年轻人的可乐”, 这一战略定位将百事可乐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由此可见, 准确的市场定位及品牌文化的诠释, 是赢得市场份额的最佳法宝。

5.5 品牌文化的可持续性——修正与完善

众所周知, 品牌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持久经营的过程。频繁的切换品牌文化定位, 不仅不利于品牌文化建设, 而且企业所付出的成本也极高。但如果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市场选择之后, 一些企业偏离了原有的强势定位, 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如小天鹅洗衣机、长虹彩电、乐百氏纯净水等, 企业必须进行一次品牌文化的重新定位与修正。可见, 企业最初的品牌文化定位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最初的定位最好具备可持续性的特点, 这样在经历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后, 才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发展, 而不是全盘推翻。

5.6 品牌文化应与社会责任感相统一

成功的品牌文化应使企业与社会双赢。企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缩影,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使因企业发展而带来的负效应最小化, 正效应最大化。成功的企业品牌文化会渗透到社会中, 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当企业品牌文化渗透着社会人文关怀, 体现着社会责任感时, 企业与社会就有可能达到共赢。比如, 蒙牛集团在“每天一斤奶, 强壮中国人”的公益活动中, 投入1.2亿元, 走进井冈山、大别山等贫困地区为近300所学校的所有学生每人每天免费供应牛奶。在中国奥运会期间, 蒙牛更是在各大媒体喊出“中国人, 牛!”, 喊出了国人的心声。类似的品牌文化必然使得企业与社会和谐统一。而那些只重视企业自身利益, 毫无社会责任担当, 甚至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企业, 必将被社会所淘汰。“三鹿奶粉”本是在中国消费者中广受赞誉, 并拥有着稳定消费群体的本土奶制品企业。然而, 当人们得知该品牌奶粉中掺有过量三聚氰胺时, 这个多年来成功经营的品牌便遭到了市场无情的抛弃。

6 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 拟定长远发展规划, 寻找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契合点, 积极推进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品牌文化建设。

摘要:中国加入WTO以后,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融合、互相渗透。中国民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要想提高竞争力, 必须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加强自身品牌文化建设。本文强调了品牌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国内民营企业品牌文化的现状, 提出品牌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及策略。

8.试论金融企业和谐文化建设 篇八

【关键词】 和谐文化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金融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1. 金融企业文化的内涵及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金融企业文化的内涵

金融企业文化是金融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通过自身经营管理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遵循的金融精神、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创新能力的总和,是金融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提升金融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1.2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金融企业文化是表现为“以人为本”的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又是现代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金融企业素质水平和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对金融企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金融企业文化是提高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保证。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能够充分体现金融行业的固有特征和本企业的价值观念,对本企业职工具有极高亲和力和凝聚力,内化于经营活动过程之中,为竞争对手难以学习和模仿,进而使本企业能够长期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能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一个企业对文化管理模式的选择,往往决定着该企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制约并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 金融企业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建设企业和谐文化

2.1从社会发展、民族发展的层面来认识企业和谐文化建设问题。纵观世界各民族发展史,民族培育了文化,文化凝聚了民族,文化的毁灭是一个民族致命的毁灭,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标志。

2.2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中外企业的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建设企业和谐文化,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现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建设和谐文化,处理好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创造和谐的环境氛围,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有利于增强广大职工搞好企业的信心决心,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3. 金融企业应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3.1人本文化

人才是企业生存之本。加速培养和吸纳知识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成为具有行业特点、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基因。人本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负责;要树立“对人才培训的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培训资源既投向全体员工,又突出对核心人才的重点培养;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加强后备干部的培训。

3.2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优良美德,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3服务文化

服务文化的核心是对客户负责,即从客户需要出发,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以最专业、最便利、最规范的流程和无可挑剔的服务态度满足广大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未来期望。在所有服务行业尤其是金融企业,应统一对外标识,统一服装,统一服务用语,统一服务举止。

3.4竞争文化

员工在工作中应尽职尽责,圆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衡量每位员工职业操守的基本要求。因此,竞争文化的核心是员工对企业负责。只有全体员工开展互相竞争,方能使企业所创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应充分利用竞争机制、激励机智、淘汰机制、培训机制等,加强企业竞争机制建设,实现企业价值和职工人生价值的和谐与统一。

面对金融危机对各国众多金融行业造成的冲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全方位构建金融企业文化,对金融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重视员工思想道德建设甚至把它当做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这样的观点。要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及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金融企业价值的重新准确定位,不断凝练自己的文化特色。金融企业要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以诚信立行,以服务取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金融企业要想不断创新,增强自身的生命活力,是否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最终取决于创新能力。企业文化是人的本质和文化的本质的统一。人本性特征是企业文化的本质要求和首要特征。人是活的资源,是能不断升值的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文化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性,就是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发挥人的才能,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的自觉修炼和维护,不断发展。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系统。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观念、社会行为准则、社会文化心理、社会道德规范,等等,都对银行有重要影响。现代金融

企业文化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包含着对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依赖性。金融行业的企业文化也会对社会文化发生更强烈的影响,纳入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邱伟,古少伟;企业文化与我国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管窥[J];南方金融;2002年01期.

[2] 纪文;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07期.

[3] 倪安青;关于建设金融企业文化的思考[J];青海金融;1995年03期.

[4] 魏普;浅论金融企业文化构建[J];经济师;1996年01期.

上一篇:【教学设计】中国古代陶器欣赏_美术_初中下一篇:小学美术课课堂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