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的教育

2024-07-24

无痕的教育(通用12篇)

1.无痕的教育 篇一

关于无痕的规则教育的幼儿教师随笔

在幼儿园我们成天面对的是一群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有着无穷的精力和讲不完的话,好奇、好动、好模仿。他们的世界五彩斑斓,纯真而又美好。怎样让这那群孩子们既学会遵守规则又快乐地生活、游戏?那就要看老师的个人魅力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怎样让那生硬的规矩变得生动活泼让人能够快乐无比的接受呢?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逐步积累经验,将各种规则变得无痕有趣。

一、快乐你我变奏曲

每天的活动都有集体游戏的时间。集体活动前把孩子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安静下来需要颇费周折。有时,就是你大声的训斥,孩子们也把它当成是耳旁风,还是继续谈笑风生。尽管你恼羞成怒,还是无济于事。于是,我改变策略,发挥音乐的指令作用,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听一段轻松的音乐,做做律动游戏;集体游戏前,我们做做手指操。节奏欢快的音乐响起,孩子们马上就安静下来了。我们的各项活动都有着独立的音乐指令。当孩子们听到轻快的《粉刷匠》音乐知道要安静下来了。当孩子们听到温柔的《小星星》音乐知道要休息一会。当孩子们听到节奏明快的《运动员进行曲》知道要排队出去做早操了。当孩子们听到悦耳婉转的《森林狂想曲》时就知道要一组一组搬椅子上课了。音乐,慢慢的在孩子们的心田流淌着,带给孩子们快乐,带给孩子们幸福。这就是快乐你我的变奏曲,让孩子们欣然接受规则的法宝。

二、红五星的力量

在幼儿园有的孩子比较乖巧,有的孩子比较懂事,有的孩子比较机灵,有的孩子比较能干,但是也总是有些孩子是班上的“淘气包”。他们时不时的做些破坏纪律的事情。如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踩一下小朋友的脚,在小朋友画得很美的画纸上涂上几笔,中午别的孩子睡觉了,淘气的孩子会趴在小床上,用手去敲床板玩。这时,我会轻轻走到小床边,摸摸孩子的小手和额头,小声说:“中午睡着了才能长得又高又大。先把眼睛闭上,你睡着了,老师的小星星就会飞到你的额头上哦。”老师轻轻的抚摸让孩子产生了安全感,一会就睡着了。我会在孩子额头上放个红五星贴。老师的五角星有着独特的魅力,那些调皮的孩子在红五星的鼓励下,慢慢的学会了遵守规则。

三、趣味手指游戏

每天的活动中有许多的过渡环节需要等待。让孩子们乖乖地坐着这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孩子们也不乐意接受。于是,在等待的环节中,我每天都变换着花样和孩子们玩各种各样的手指游戏。这样可以避免时间的隐形浪费,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获得了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啊!手指游戏是简单又不需要有任何准备的小游戏,孩子们非常喜欢。大拇指,点点头,食指,弯弯腰,中指,绕一绕;无名指,亲一亲;小指;勾一勾。就是这样简单的游戏,小班的孩子们百玩不厌。每天,他们都期待着老师带给他们新的手指游戏。左手伸出来,右手伸出来。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翻开来是手心,翻过去是手背。手心、手背都是我的好宝贝。让我找找谁是我的好宝贝啊?孩子们马上就全都精神抖擞,像准备检阅的士兵一样。你的活动就可以顺利的进行了。其实,教师无需大声的呵斥,无需太多的讲述,只要尊重孩子的特点,孩子们就会在快乐中接受规则。

四、和故事约会

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优美形象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塑造,生动的故事情节,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老师是孩子们心目中的`故事大王,也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似乎老师的脑海中总有讲不完的故事。老师讲的故事孩子们也是百听不厌,每天,他们都会嚷嚷着让老师讲故事。当下最流行的绘本是孩子们的故事源泉。幼儿园的阅读区域也是孩子们最想去的地方,那里放满了孩子们喜欢的绘本图书,我组织孩子每天与故事来约会。在给孩子们讲述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时,狡猾的狐狸和愚蠢的老虎在我的诠释下变得那样活灵活现。孩子们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小眼睛炯炯有神,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我还和孩子们戴上故事中小动物的头饰饶有兴趣地表演,让孩子们在故事表演中理解故事情节。五彩缤纷的绘本、聚精会神的孩子、生动演绎的“故事大王”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懂得,如何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孩子。于是,我和孩子们有了一个约定,每天都能听到“燕子姐姐”讲故事,这是我与孩子们和故事最快乐的约会。

教师的智慧在班级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能够非常轻松把规则都隐藏在游戏中,孩子们在这样班级中生活、学习是幸福的。这就是无痕的规则教育,它带给孩子们的是无限的智慧,无限的欢乐!

2.无痕的教育 篇二

故事一:2009年9月26日

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军训, 短短的几天, 学生们和徐教官就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由于“甲流”爆发, 没等军训结束, 教官们就奉命全部归队了, 临走时徐教官嘱咐每个孩子要遵守规矩, 要好好学习, 又敬了好多个军礼, 孩子们哭的, 那叫一个惨。9月26日, 我听说昨天晚自习有部分学生违规说话, 就利用晨读的时候在班里询问有谁说过话, 有十几个孩子站了起来, 我留下了一句话:“大课间5分钟之内到军训场地等我。”9点30分我准时到达, 他们也都来了, 我把他们叫到一起, 说:“这个地方你们都熟悉吧, 不久之前, 徐教官临别之前跟你们说什么来着?”听到这里, 他们的头低下了, 我接着说:“徐教官临走时嘱咐你们每个人要好好学习、好好听话, 是吧?”我看到有的孩子的眼中晶光闪动 (军训时他们和徐教官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 “你们做到了吗?你们忘了徐教官的嘱托了吗?”我静默了1分钟, 然后就让他们回去了。当天, 我在陈述自习课说话的弊端后又当面表扬了他们:守时、诚实、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对老师尊重等。事后有个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我从没见过一个老师像您的教育方式这么宽容、这么开放, 完全打破什么‘猫和老鼠’的俗套方式。您不像其他老师, 用规律和‘猛批’来约束我们, 您一直用‘我相信你们’或是超前的‘西方’的教育方式开导我们。就像今天在军训场地那一幕, 传统的教育方式应该是让我们去跑圈, 我们也都习惯了这么教育模式, 所以在向那边走的路上, 我们一直在讨论您会罚我们跑几圈, 最后讨论结果是‘最少两圈, 最多10圈’可是没想到……我真的彻底被震撼了。不过您的那番话, 加上那地方、场景, 真是比让我跑20圈还难受 (您也够狠啊哈) , 我真的被感动了, 我在心底默默发誓, 一定一定一定不在自习课上, 尤其是没有老师在的时候讲话了。您和我之前讲的那种很凶很凶的老师管理达到的表面效果一样, 都会让我们变得很听话, 但对您的方式, 我们可以少一道工序, 就是‘一边听话一边在心里咒骂’”。

事后, 不仅这十几个孩子, 也包括其他绝大部分学生在很长时间里真的没有在自习课上说过话了。

故事二:2010年1月

3.教育无痕的心机 篇三

要做到“教育无痕”,我们当老师的必须要有心机。这里的心机,不是算计什么人或者什么事的意思,是指实践运用“教育无痕”的两个关键——“用心”和“时机”。

先说“用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告诫学生要“用心”学习。光告诫、强调要“用心”是没有效果的,或者说是收效甚微的,你必须以无痕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用心”,运用“用心”。比如说记忆吧,记忆和理解是能力的基础,一个学生的学业成就的高低,说到底是他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能牢牢记住与否。常常有老师在课堂说,孩子们,这个数学公式很重要,你们要记住。你以为这么一说他就会去“记住”吗?怎么才能记住呢?必须授学生以记忆方法。我在教学中总结出“重复、及时、用心”六个字,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这六字诀既弄懂又自觉、快乐地践行呢?为此,我在学习方法专题课的课堂上与学生有一段对话:

师:一个客人只来你们家一次,几个月或一年后你在路上遇见他时,你还能认出他吗?

生1:不能认出。

生2:一般不能认出。这是过目不忘呀,只有记忆超常的人做得到。

师:来了三次呢?

生3:一定能认出。

师:一定能?这样,某人每隔五年去你家一次,共去三次,20年后你能认出他吗?

生4:不能。

生5:客人虽然来过三次,但相隔太久,几乎没有印象。

师:所以呀,要“及时”地“重复”,如果他一星期内连续三次来过你家,你们就能认出他了,这才是真正的“一回生,二回熟”。

生6:我知道了,老师你其实是在教我们,对于今天学过的东西,要在近日内多重温几次。

师:很好,悟性高。哪个住楼房的同学告诉我,你们家从一楼地面到家门口共要走多少级台阶?

生:(无语)……

师:你们每天都走这些台阶至少有四次吧?这不是又“及时”又“重复”吗?怎么还答不上来?

生7:老师,我今天放学回家数一数,明天一定能告诉你!

生众:(纷纷举起手来)我也能,我也能!

师:这就叫“用心”!要记住东西,不仅要重复、及时,还要用心,心理学上叫“有意记忆”。现在你们讨论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记忆方法呢?能不能用六个字概括出来。

生众:(学生们议论纷纷,教室里声浪阵阵,我“幸福”地看着、听着。不一会儿,有20多个学生举起了小手。)

师:哪个同学上黑板上写写?

生8:(在黑板上写出“重复、及时、用心”六个大字)

师:(见学生纷纷拿起笔想记录)同学们,现在不要抄,回去看能不能想起;明天把这六个字互相说出印证一下,看有没有记错;后天用这六个字写一篇周记。

我们小学教师可能说不出许多育人的大道理,但我觉得我这是“用心”在教学生怎么样“用心”,这应该说也是教育无痕。教育无痕心有痕,我这是做了充分酝酿准备的,为了这个“无痕教育”的片断,我想了很久,反反复复琢磨、设计,可以说为此“心痕累累”。

再说“时机”。教育无痕既然这么好,是不是时时处处都可以这样做呢?我的答案是愿望虽好,难以做到。首先,教育无痕是育人的高端艺术,既然是艺术,就要先练好基本功。俗话说“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平时要“用心”学习。什么教育学、心理学呀,等等,那是必须要多读多看的,尤其是据此写出的育人好文章、好心得,比如《江西教育》“育人艺术”栏目的不少文章,虽然它们的角度不一,标题各异,但几乎都可以归到“教育无痕”的门下,我常常被文章中流露的实践和道理所打动、所感动。我在看电视、看报纸时,也留意这些“痕迹”,把它们纳入到我的“无痕库”中。所以我认为“用心”学习与教育无痕相关的理论与经验,是我们谋划教育无痕的先机。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积累,搞作秀式的“无痕”,教育这个“细瓷”可能就会被敲破,倒真是伤痕累累且白费工夫了。

由于教育是人对人的双向活动,你有好的“无痕教育”,还得教育对象领受。旅客不会拒绝宾馆的热情周到,病人不会与郎中作对,而学生尤其是在长大又不大的小学生,却逆反得很。不抓住他的心灵容器渴望某种信息的时机,你这杯“无痕”之水还真是倒不进去。我当班主任时就有这么一位淘气的学生(“恰好”姓陶),在班上那是“无恶不作”,尤其好欺负女同学。我也针对他搞了几次“无痕”,什么指桑“骂”槐啦,“敲山震虎”啦,顾左右而言他啦,可在他身上就是没起作用。我丝毫不怀疑教育无痕的作用,我想我得等待一个时机。

机会终于来啦。一天一个女生交来一张字条:“XX,我喜欢你,我们星期六去看荷花好吗?”(我县莲花村附近有大片荷花田),落款正是这个陶某。于是我约他在校园的树荫下(注意,不能在办公室!)谈话:

师:你喜欢什么?

陶:(说了许多他喜欢的东西,就是没有说到喜欢什么人)

师:就没有喜欢什么人?

陶:(脸红了一下)喜欢老师您,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你喜欢我,我很享受。但你认为老师喜欢你吗?

陶:(迟疑地)喜欢……不喜欢……不知道。

师:是啊,喜欢是相互的才有意思。你喜欢他,他却不喜欢你,你认为这算真正的喜欢吗?有意思吗?

陶:这可能是自作多情吧。

师:还真会用词。老师在中学时喜欢一个男同学,可是我怕他不喜欢我,我就天天在想怎么让他喜欢我,你觉得我这个想法对吗?

陶:当然,你必须有好多优点,好多让别人佩服的地方。别人才喜欢你嘛。

师:谢谢指教。如果你希望班上有女生喜欢你,你怎么做呢?

陶:可以有女生喜欢我吗?

师:喜欢是美好的心境,怎么不可以。不过你必须有许多优点和让人佩服之处,而且是做出来的,不是光说出来的。老师现在不要你说,到期末考试以后,你的评语由你自己来写。

这次谈话以后,我又在班会课上搞了几次针对班集体的“无痕”活动,小陶慢慢好起来了,最明显的是不欺侮女同学了。其实我知道他欺侮女生是一种心理表现,他是在唤取异性的注意。我的谈话使他有了正面行为,他知道如何好好学习、乐于助人、取悦于众了。他的这张字条说明了他的交友渴望,给了我教育无痕的时机。也许有人会担心,小陶这样搞下去,会不会早恋呢?我的回答是,“恋”一下也不怕,反而会给我提供更进一步的教育时机,新的“无痕”在等着他呢。

4.母爱无痕的小学作文 篇四

母亲是个多么亲切的称呼,她对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好比那天上眨眼的繁星。

记得署假的一天,妈妈让我洗衣服,我不会洗,爸爸要帮我洗,妈妈不肯,外婆也要帮我洗,可妈妈怎么也不依,妈妈说:“不管怎么样都让她自己洗!她已经10岁了!”从妈妈斩钉截铁的话语中,我已经知道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我只好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我不知道洗了多长时间,就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身上有一条毯子,衣服也晾在了衣架子上了,到底是谁在帮我呢?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第二天,我又去洗衣服时便假装睡着了,眼睛眯了一条小缝,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过来,啊!是妈妈,原来是妈妈帮我盖上了毯子,也是她帮我洗的衣服,晾的衣服,夜里,我起来小便听见卫生间有声音,原来妈妈在把我白天没洗干净的衣服在重新洗。我的眼睛模糊了,妈妈原来您把对女儿的爱都藏在了心里呀!

5.烟火刹那明媚逝落无痕的作文 篇五

烟火,刹那明媚,逝落无痕。

多久没有看烟火了,脑子里已无多少记忆,果然时光似水,匆匆流过,不会因人停留,更不会因世界灭亡而有所改变,突然觉得有些凄婉。些许感伤了呢。

大概是这样吧。

人生在世,微小如若尘埃。世事变幻,人之七情六欲,酸甜苦辣皆在其中。

漫过一生,走过一世,总有些放不下的.人,留不住的时光,慢慢酝酿成茶或酝酿成酒。闲来无事回饮一杯一盏,心情或好或坏,皆在心境。

生命的长河,兜兜转转。遇之有缘之人,见之有缘之事。过客擦肩,陌人陌路,人生只道是寻常。不必欣喜也不必伤怀。

烟火初绽,妖娆艳魅,记忆回放,冷暖自知。

6.有时教育也无痕 篇六

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学生没有擦黑板。对此,我们一般叫学生擦掉后再上课,可是有的教师别出心裁,采取了下面两种做法。

一、不问清理由,径自在黑板的空隙处继续写新内容,甚至在原来的内容上写,故意导致板书错乱,使学生难以辨认,以此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生。

二、有的教师则不让学生擦,而是说,是哪个粗心的同学忘了擦?还是要考验考验我?给我劳动锻炼的机会?今天我就代劳了。然后老师亲自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

两位教师的目的都达到了,但是两种做法后果一样吗?也许读者和笔者一样,对第二位教师不露痕迹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式赞不绝口。这正是每一位师者所追求的。那么,运用“无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教师要隐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意图,这是实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无痕”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这道出了“无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真谛。第二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未暴露自己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意图,而是用轻松的语言和自然的行动去启发和感染学生,因此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效果很好。而第一位老师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方式建立在对学生的惩罚之上,没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看待学生,虽达到了目的,但往往不被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所接受。

其次,身教是实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无痕”的主要方式。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求学生尊重别人,试问自己能做到吗?采取做法二的教师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以乐观的情绪并配以积极的行动,一下子就让学生受到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相信当这位教师上课的时候,学生都会心甘情愿地争着去擦黑板。

第三,于“小事”中渗透,是实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无痕”的有效途径。

通过“小事”和“小节”渗透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往往是最富影响力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而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又常常是最能入脑入心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采取做法二的教师抓住了教学中的一件“小事”,不露声色地向学生渗透了“奉献”、“要有责任心”等思想就是佐证。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在进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过程中,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极大的影响。

“无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既是一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

7.写意无痕的语言精致顺畅的铺垫 篇七

关键词:把那颗心放飞,伏笔,悬念,语言

这是一篇以“心情”为话题的作文 (括号内为老师的旁批及点评) :

把那颗心放飞

王孝文

天上的太阳像见了生人似的, 怯生生的, 一丝儿光亮也不露。 (这句话的意思往白了说, 就是, “天还没有亮, 四下里一片漆黑”)

我难得起一个大早 (“我”平时为什么不早起?今天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悬念) , 套上棉裤棉袄, 跳下床, 使劲摇姐起来, 一边伴着哭腔, 一边大叫姐的名字:“大丫头, 起来吧, 起吧……” (“套”、“跳”、“摇”、“叫”, 动作连串, 内心急切。“大丫头”, 多大?看似随意的称呼背后是精心设置的年龄铺垫。“起来吧”、“起吧”, 语言嗲, 语气娇, 语态腻!“哭腔”、“大叫”, 制造假相, 虚张声势!为什么这么火急火燎地急着让姐起床?悬念) 姐终于睁眼了, 挣扎着睁眼了 (“终于”和“挣扎着”两个修饰语, “睁眼”两次反复, 姐赖床不起的原因是什么?睏啊) , 那感觉好像睫毛的重量都成了负担 (化轻为重, 化无形为有形。匠心独运, 神来之笔) 。“小孩, 明天你就八岁了, 还不懂事嘛?” (明天八岁, 那今天就是年三十儿啊, 过年啦!怪不得要早起———一揭悬念。但过年为什么就要早起呢?一波刚平, 一波又起, 继续设悬。称妹妹为“小孩”, 说她不“懂事”, 这“姐姐”可能不小了吧。继续铺垫) 我不干, 也不理睬她, 一屁股瘫坐在冰凉的泥地上, 使劲挤眼泪, 死盯着她看 (“瘫坐”, 耍赖!“挤”、“盯”、“使劲”、“死”, 继续“装腔作势”) 。那股新年 (二揭悬念) 仍余的寒气儿从地底一直拱上我的脊梁骨, 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揭示了着急赶集的代价:早起和挨冻。不惜用“自虐”的方式逼姐姐就范, 执着!“寒气”, 再次铺垫) 。

“够了吧, 小祖宗, 你快起来!你起我就起!” (姐还是屈服了。“小祖宗”的称呼, 跟一位慈祥的老太太似的, 姐姐是不是很大?继续铺垫。一个“快”字, 两个“起来”, 看似狠狠训斥, 实则近乎乞求!姐姐终于起了, 那不是我的威力大, 分明是姐姐心太软) 姐姐怕我不听, 又加了一句:“受了寒是要去铜婆那儿吃药的。” (连哄带吓, 扩展点染, 文章的内容越写越丰富。连“铜婆”这名字起的都有味道, 古朴) 我鄙夷地给她一个白眼, 可实在怕真受了寒, 只好极不情愿地扭着身子倚着门框站了起来 (“扭”、“倚”、“站”等, 精致的细节描写。“自虐”也有身体和精神不支的时候, 到底是小孩子) 。

我把姐姐牵出了卧室 (“牵”意蕴及其丰富:我获胜凯旋, 心情舒畅, 喜不自禁, 昂首阔步;姐姐则睡意朦胧, 昏昏沉沉, 步履蹒跚, 败下阵来) , 当她哈欠着抬头看不见一丝光亮时 (时间之早, 再次设悬) , 那股愤恨劲, 火气怕是比现在实验室里的酒精喷灯还厉害。我狡黠的笑容在黑暗里当然是看不见的了 (机灵, 够鬼) 。

我“咯咯” (高兴啊) 地把姐姐扯 (换成“拉”、“拽”等词语看看还有没有味道) 进大堂, 往她的发夹盒前一坐 (姐姐的东西俨然就是妹妹的东西, 想用就用———这是个什么样的姐姐?“纵容”, 体贴) , “姐, 给我扎辫子!” (命令的口吻, 干净利落。不是亲密无间到心无芥蒂的程度, 小妹妹怎么敢在姐姐面前这么蛮横!) 耳朵上是姐姐怨声载道的声音和哈欠声, 可我脑子里想的可都是漂漂亮亮 (“漂漂亮亮”不去修饰人的长相, 而去修饰“赶集”这件事, 小作者胆够大) 地去赶集的事啊! (悬念揭开, 真相大白。原来, 小妹妹折腾来折腾去, 就是想趁早赶个年集看热闹啊!)

心灵手巧的姐在我不长的头发上扎了六个兔子尾巴小鬏鬏, 而只给自己束了一个高高的马尾辫, 发箍都没带 (“六个”和“一个”对比;“兔子尾巴小鬏鬏”和“一个马尾辫”对比。只有用“精致”和“忘我”两个词用来概括姐姐对妹妹的疼爱才恰当) 。于是我就偷偷地拿起来, 小心翼翼地戴在头上 (调皮, 臭美) , 为此, 我还忍痛压下去两个小鬏鬏 (点染, 灵气) 。

天仍是那么黑 (第三次言黒) , 但一地却是莹莹的光, 淡淡的蓝紫色, 分明就是雪啊!对雪的想望已经许久许久了 (围绕中心, 宕开一笔, 写雪, 创造诗一般的意境) !

“下雪天, 雪花飘。雪花小, 雪人姥。雪婆说:秋天走, 雪婆来, 雪婆带雪给你玩, 雪花好玩不好玩?好玩下次婆再来……” (好!歌谣的引用, 习作简直有了古风的味道)

我用读调, 唱调 (还有比“读调”、“唱调”更能表达出对新雪喜爱之情的吗?“调”字用得好, 顽皮) , 反反复复地念叨来念叨去。实在太喜欢了, 就去雪地里滚上一两圈 (“滚”, 野性, 纯净, 简直有人雪合一, 天人合一的味道!世界应该静穆下来, 空旷下来, 为这样的一个孩子———率性的, 纯净的, 敬礼) 。新下的雪, 一点也不脏, 就怕是比我的衣服还干净哩!

天还不是很亮, 但大街上的人已经熙来攘往了 (再次强化“赶集”这件把姐姐折腾得死去活来的小事) 。那时正在东张西望的七岁的我和总禁不住摊摊留步的十二岁大丫头也在里面 (铺垫的设置, 构思的匠心, 豁然呈现。原来这位跟妈妈、奶奶一样疼爱妹妹的姐姐, 才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半大孩子啊) 。

满街的喜气正在向外肆逸着。我在这小小的世界中却觉得:那大世界就怕也被东边映天的红色渲染得一片亮丽, 一片亮丽了!

总评:

我们常常将选材的“新颖”、“独特”作为作文优劣的一个重要尺度。同时强调, 所谓“新颖”就是不落俗套, “独特”就是与众不同。学生不用这个标尺去度量自己的作文倒还罢了, 一旦用上, 立刻就觉得自己的文章陈旧落俗, 一文不值, 似乎每天24小时, 所有的日子都白过了。

其实, 生活的价值完全在于认识和表达。能认识到平常的自己正是这个平淡的世界的价值所在, 并将这个有价值的自己有意味地表达出来, 是作文的真谛。对于一个只有七岁大的孩子来说, 过年逛街看热闹恐怕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 要说选材, 本文决不能说陈旧落俗。

更难得的是, 本文把一般人眼里的这种稀松平常的生活琐事, 写得跌宕起伏, 风姿绰约。虽没有扣人心弦的年事叙写, 没有浓墨重彩的年味渲染, 没有琳琅满目的年景铺排, 但丝毫不削弱文章的味道, 这更得益于文章的独特的构思和精妙的语言。

首先看别具匠心的伏笔和悬念。

构思之巧在于关键信息的呈现时机把握精准, 当隐则隐, 当现才现。该说话的时候, 一句话不漏说, 不该说话的时候, 一句话不抢说。

“我”为什么这么火急火燎地天还没亮就急着让姐起床?直到“小孩, 明天你就八岁了, 还不懂事嘛”、“那股新年仍余的寒气”、“我脑子里想的可都是漂漂亮亮地去赶集的事啊”才真相大白。原来, 小妹妹折腾来折腾去, 不是要金子也不要银子, 就是想叫姐带我趁早赶个年集看热闹啊!至此, 前面所有沉睡了的铺垫, 一下子全部激活起来。

此外, 这位俨然是妹妹的全部依靠的“妈妈”般的姐姐到底有多大是姐姐这位“人物”的灵魂所在。姐姐若大如成年人, 那本文则兴味全无。可这姐姐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大丫头, 到了集上以后, “摊摊留步”, 又想看, 又想买, 跟才七岁的妹妹“我”完全没有两样!十二岁啊, 一个跟妹妹一样天真贪玩的孩子, 一个娇气冲天的年龄, 一个原本还需要别人关爱、关照的年龄, 但到了更小的、更需要疼爱的妹妹面前, 俨然一位慈母、尊长, 这才是姐姐的可贵之处。把小孩子当成小孩子来, 是这篇文章的生命, 而这些珍贵的信息完全到结尾才全盘托出是本文最大的成功。

其次, 看语言。本文一方面着意于语言的陌生化和距离感, 另一方面于细微处精雕细琢, 意味隽永。

像“天上的太阳像见了生人似的, 怯生生的, 一丝儿光亮也不露”, 拟人手法一用, 那种期盼天亮, 而天又迟迟不亮的焦急情态被极其含蓄蕴藉地表达出来, 多有味道。再如, 费了那么大的劲还喊姐不起, 是姐懒惰无情吗?不是, “睁眼”两次反复, 再加上“终于”和“挣扎着”两个修饰语, “姐”的卧床不起实在是太早, 太困了的缘故。这样的句子在本文中随处可见, 实在是值得一品再品。

与纤小平常的题材相适应, 本文语言细腻平和而不虚张声势。小作者并不因为题材纤小就怠慢语言, 恰恰相反, 许多地方语言质朴却精心雕琢, 看似无意却别具匠心, 平和而绝不平淡。像“套上棉裤棉袄, 跳下床, 使劲摇姐起来, 一边伴着哭腔, 一边大叫姐的名字:‘大丫头, 起来吧, 起吧……’”句, 一连串动作如玉盘落珠, 叮当有声, 心急之状, 一览无余!是谁给了“我”如此“放肆”, 如此“娇”横的自由, 明摆着, 是姐姐, 一定是这位姐姐平时用爱“浇灌” (娇惯) 的结果。

此外像雪景的描写, 民谣的引用充满了浓浓的、自然的、山林的、乡野的味道。看似随意点染, 实则无限地增加了文章的宽度和厚度。在这样一个孩子被教室和网络左右着的、音乐被歌星和舞台僵化着的、自然和社会被阻绝和封锁着的时代里, 到哪儿还能听到这种能给人心灵带来宁静安适的好东西呢?

8.用无痕的教育润泽学生心灵 篇八

然而,有一天我在上课时,也遇到了同样的状况。那天我正在给学生們上“学会行使监督权”这一课的内容,突然发现班级中的一位姓王的男生神情有些异常,我在讲台旁讲得起劲,他在座位上低着头写得起劲。我疾步走过去一看,原来这位男同学正在给班级的一位女同学写信。当时的我,又气又急,恨不得当众把它读一遍,数落数落这个学生。但转念一想,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直接公布他的隐私,会造成他的反感和抵触,这让他情何以堪?也许这会成为以后同学们笑话他的一个话柄。我想到了以前看到过的那个案例,决定改变一下心里的想法,说不定能触动他的“良知”。于是,我拿起了那张纸,煞有其事地说:“同学们,王某同学在学习了这课后,善于动脑,勤于思考,他给我们镇长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建议镇长利用我们妙桥金村古街的深厚文化底蕴,合理开发,使之形成一个集旅游、度假、休闲、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这个建议的提出很好地行使了我们公民的建议权,很有创意,让我们用掌声给他鼓励。”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王同学的脸更红了。但意想不到的是,从此以后,王同学在上政治课时更加认真了,发言也变得更加积极……

通过这个案例,我想到了无痕的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向头脑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不在心中装填谬误。”教育无痕需要以身示教。教室或者走廊的地面脏了,老师主动弯腰捡拾起来,没有训斥,没有指责,没有命令,我相信学生们看到后一定也会自动地加入到文明的行列中,并学会主动地维持教室的清洁卫生。这是无声的教育、最有效的教育,也是最人文的教育。在韩国作为教师必须有这样一种习惯,无论天气多炎热,只要是在工作期间,教师就都要打上领带,穿上西服。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这更是一种对学生无声的教育,一种做什么事情都要力求完美、精益求精的教育艺术,这种教育更能润泽于学生的心灵。

虽然离开中学课堂已经好多年了,但如果问起我自己在中学时代,哪一件事会让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我想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一幕场景:一次刚刚测验后的数学课,老师当众表扬了我某一题的解题思路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下课后,当我拿着订正好的试卷去给老师批阅时,老师微笑着轻轻用手在我头上拍了拍,并在我的试卷上写上了“Very good!”这几个字。这个简单的动作、这么简单的几个英文字母,却让我幸福了好久。从此我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郁,数学也慢慢成为了我中学时代的优势学科。时至今日,我都能想起老师对我由衷地爱抚、充满爱意的目光、意味深长的一笑,这些都在我心中荡起层层涟漪,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润泽于学生心灵的无痕教育,这不仅是一种向往,也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规律,更是一种原则,更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技巧。大象无形,润物无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握这个规律,坚持这项原则,掌握这种方法,运用这种技巧。

9.徐斌 无痕教育 心得体会 篇九

——参加“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推进课堂深刻转型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板泉潘庄小学

聂磊

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有一个学习与提高数学教学专业素质的机会。2017年3月4日,我有幸去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教育名家教学观摩活动”。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黄爱华、余颖等著名教师的展示课以及最后各位老师做的报告。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稳儒雅的黄爱华老师,设计新颖、思路清晰、教法灵活;徐斌老师语言亲切,情感愉悦、轻松的课堂。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新的教师,我珍惜每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因为每一次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更何况特级老师的课,能够让我学习不少教学经验。认真倾听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目标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高度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深度学习的思考。

徐斌老师的这一节课真正是给了学生充分发展的天空,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完全看不出这一节课的教育意图与教育目,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教育,这样的数学课堂,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学生学习经历是充实快乐的,学习结果是充分有效地,学习过程是充满智慧的。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无声无息,无缝无形,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就如同朱熹的一首诗那样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学习无痕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

泗洪县临淮实验小学 张荣海

此次到第一实验学校学习,让我认识了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我听了他一节课,一节讲座,一些评课。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最新编写的著作——《追寻无痕教育》,还有他旺盛的精力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从早上8点上课开始一直到中午12点互动评课结束,一直那么专注和用心!

徐斌老师说,数学教学就是把“科学形态的数学”转化为“学科形态的数学”,而这种转化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对教材的处理。如何合理地使用教材,有效地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徐老师说他的课一般有百分之八十是完全来源于教材的,其余百分之二十则是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稍加改编而成。但是,这百分之八十,恰恰是体现了他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抓住了本质和核心的东西;而这百分之二十,又恰恰体现了他对教材的创造,这种创造细小、平实,却透着徐教师独特的教育智慧。

走进徐老师的课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你会发现他的数学课充满了童趣,他善于把孩子带进数学乐园,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观察、发现、交流、分享,让他们的数学思维得以发展和提升。教学二年级《认识乘法》一课开始,徐老师出示了教材上的情景图,要求学生观察一共有几台电脑,有的学生一个一个数,发现有8个;有的学生2个2个数,也得到了8个;还

有的学生用2+2+2+2来计算,得到8个。教师随即告诉学生,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

接着,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学生认识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然后,电脑出示了8个2,教师要求学生求出现在电脑室里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学生出现了加法列式和乘法列式两种方法。教师没有特别指出一定要用乘法列式。紧接着,多媒体上8组电脑变成了100组电脑。徐教师问学生:“现在有几个2,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刚开始还兴致十足地说着:可以用2+2+2+2„„,但说着说着,很多学生终于停了下来,他们发现要写很长时间,算式太长了,黑板不够写了„„有的学生终于想到此时应该用乘法100×2或者2×100就快多了。是呀,倘若教师直接给予引导,给予方法,给予策略,学生此时的感悟不会那么深刻:“太麻烦了”“写不下了”“黑板太短了”“应该用乘法计算简单”。徐老师采用小步子、低起点、巧设计、融思想,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具体情景,让学生实际列式数一数,写一写,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本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

纵观徐老师的数学课堂,他善于整体把握数学教学内容。精彩的童话故事,亲切的师生对话,充满挑战的游戏活动„„他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创设有效情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巧妙链接旧知与新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先易后难,逐层递进,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进发,不知不觉中开启学生愉快的数学思维之旅。徐斌老师站在学科教学的新高度,让数学变得“好玩”“好看”“有趣”起来。引

导学生在无痕中学习数学,发展能力,获得丰富的情智体验,追寻教育的“真、善、美”。而非常惭愧的是,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建立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引导新课,而忽视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新旧知识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后休息10分钟后,徐斌老师做了报告《追寻无痕教育》。可以说没有听徐斌老师介绍他的无痕的教育思想时,我很傻的在心理琢磨:教育怎么会无痕呢?连无声都不行,还无痕?俗话说:雁过留声,踏雪有痕。每天我都声嘶力竭的在讲台上讲个不停,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当徐斌老师的讲座开始没多久,我就知道自己错的好可笑。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方式。而实施的策略是:不知不觉中开始,潜移默化中理解,循序渐进中掌握,春风化雨中提升。最后徐斌老师也说,无痕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教育,他也在不懈努力的追寻它: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做孩子喜爱的老师,创造孩子喜欢的课堂,享受教育成长的快乐!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的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同时深深的觉得自己渺小和惭愧,自己在教育岗位上怎么说也有十几个年头了,可对每天熟悉的教育事业是显得如此柔弱和苍白无力,天天一成不变的备课、上课,改作业,安于现状,有的只是倦怠与埋怨。在徐斌老师身上我却感受到了大师教学的无穷魅力:趣味中引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在对比中理解,引导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学习;准确发问,使学生深刻思考,让学生构建知识;具有灵动的启迪,开放学生的思维。大师的“无痕教育”给我深刻触动,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教学需更加努力,在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11.无痕的教育 篇十一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在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落实“活动引领教学”的理念,恰当地组织一些活动,创设一些情境,设计一些问题,重视教育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验和感悟,这样就会达到“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觉得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如:在教学“珍爱生命”教材内容的过程中,若我们直接谈生命多么可贵、我们要怎样珍惜爱护生命等等,学生可能会觉得很茫然。应组织学生对怎样珍惜爱护生命进行讨论,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假如你能活到一百岁,你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剩下来的时间,你打算干什么?这样学生在思考、讨论或者交流的过程中对珍爱生命的感悟就会更深刻。又如,在学习《我爱我的家》时,可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吉祥三宝》导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的情绪会不断高涨,听得很投入,甚至还会不由自主地跟在后面轻声哼起来。这时,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家的感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家的体会更深刻。再如,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课程知识理论性要强一些,我们可通过列举事实,让学生体验感悟。如在学习《走向世界的中国》时,可结合时政热点,运用典型事例(2008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等一些时政新闻)让学生体验感悟,省去了我们费尽口舌去说教——效果甚微的劳动。这样通过事实说话,学生就会在交流中体验、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因此,我们在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直白的说教,而是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悟,从而从内心深处得到教育。

二、以身示教,让学生在教师言行中受到感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真实的诠译。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思品课老师,更应该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以身示教。如:我们偶尔弯腰捡起地面上的碎纸或掉在地上的粉笔,或者拿起拖把把学生没有扫干净的地方再拖一下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其实就是我们不露痕迹的“无痕”的教育,学生看在眼里,就会记在心里,进而体现在行动中,比对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爱护环境的说教更有力、更有效。又如:中小学生在毕业前一段时间,教师都会给学生印发一些复习资料,很多学生不懂得整理和保存,上课要用的时候,要么直接丢了,要么在一堆书本中乱翻乱找,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影响自己学习的情绪。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嘱咐学生,要求学生按学科、按顺序整理资料,以便使用。但通过几次嘱咐起色仍不大,怎么办呢?可对资料整理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提倡同学们参观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亲自动手,用订书机给没整理好资料的学生进行整理。学生见此情景,那些没整理好资料的学生就不好意思了,也立马自己整理起资料来。有了好的开头,后边丢失资料的现象也就很少了。这样做,确是一件小事,但是,它渗透了德育“无痕”的有效作用,也证明了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轻轻的一句鼓励、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巧妙的一个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12.无痕的教育 篇十二

我们常把孩子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班主任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也许夸张了些,却实实在在地告诫我们,对待后进生切不可疏忽大意。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教育好这些后进学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那么,在课改背景下怎样为后进生营造一方良好的“精神家园”,让他们实现质的飞跃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更新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信息社会,青少年的独立性,自主性大大增强,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赢得后进生的信任,增加心理相容性,帮助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态度。理解、信任和友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温暖后进生灰冷的心灵,促使他们从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简言之,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发展出发,不是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这就需要教师将感情的立足点完全转移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与之同呼吸,共悲欢,再度品味求知的艰辛和幸福。学生感受到教师平等待人的民主风气,更激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这样师生之间的所谓尊卑之别自然冰消雪融,作为教师之天敌的感情疏离与心理对峙就失去了产生的土壤,后进生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不再有自卑感和孤独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转变角色,关心爱护,正确引导。

正确对待后进生,是做好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的基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转变角色,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后进生。不要总以为后进生已是“朽木”不可雕,不要对后进生失去信心。只有坚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认识和看待后进生:既要看到他们相对落后的一面,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相信后进生身上蕴藏着可以成功发展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可以赶上先进的行列。面对后进生,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作为他们可以“倾诉”的对象。在理解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真正站在关心后进生成长进步的立场上,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增加认同感,使得后进生放下包袱,倾吐真言,从而全面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情况,找出原委,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1、充满爱心————转化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

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 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尊重人格——转化的起点。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

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 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赏识优点——转化的核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4、激发兴趣——转化的钥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后进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5、树立信心——转化的法宝。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

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6、耐心期待——转化的关键。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结合,共同为后进生做好后盾工作。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同时,后进生思想觉悟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依靠一、二次的谈心、说服教育,就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冷静分析,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反复,不能一看到后进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的反复就斥之为屡教不改、不堪造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上一篇: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督导汇报材料[杨强强]下一篇:数学教案-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