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自荐信

2024-10-2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自荐信(精选15篇)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自荐信 篇一

尊敬的贵公司领导:

您好!我是一名即将于XX 年7 月毕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所在学校是xx师范大学、所学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平凡的院校,平凡的我却拥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

目前我的专业课程已基本完成,成绩良好异,有极强的自学能力,曾获二次三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一次特等奖学金。我已466分得成绩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正备考六级;已获国家级计算机三级等级证书。

在校期间,我参加过数次社会实践。丰富的实践经历培养了我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与适应能力。我为人诚信、稳重踏实,对待工作有韧劲,做事注重高效。我思维敏捷,悟性较好。我的专业基础扎实,且实践创新能力强,对数字逻辑电路和vc++程序设计有浓厚兴趣,有一定的电路设计和程序编写能力。

欣闻贵公司正在招聘工作人员,这对于我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遇与挑战。我愿意接受贵公司的挑选。如我有幸被录用,相信凭我的专业能力和激情,定会竭力为贵公司作贡献。

最后,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看完这封信。如蒙约期面谈,请惠告时间、地点,我自当准时拜见。

热忱期待您的回复!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自荐信 篇二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义学科。它以数学为基础,计算机为工具,解决信息和工程计算方面的实际问题。由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数学功底较薄,虽然会编写程序,但对工程计算中的数学公式的意义理解不深刻,不知道自己用计算机算出的结果代表什么;有错误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而计算数学专业的学生尽管懂数学公式,但不会编程序,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较差。所以1998年国家教育部调整、缩减专业目录时,将数学类本科专业整合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专业。国家教育部成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上述两个原有专业的弊病,希望新专业的学生即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又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2 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为毕业设计)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我校于1999年开始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笔者经过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学经历,对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2.1 选题环节中,导师发布的课题不能紧密联系专业特色,有些

是纯数学理论课题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些是纯计算机软件开发课题无法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多数是自拟研究题目,与社会实际联系弱。

2.2 研究设计环节中,由于学生主观不重视、或忙于落实工作分

配等原因,出现了部分导师找不到学生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导师不能充分掌握学生的课题进展情况,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2.3 论文撰写环节中,出现论文学术水平低、格式排版不规范等

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学生由于找工作等原因写作态度不认真,写作时间不充足等。

2.4 毕业答辩环节中,往往根据指导教师专业分成数学和计算

机两组,无法体现专业特色,不能全面的检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融合的程度。

3 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研究内容单一,要么是数学算法等课题研究,要么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课题,没有能将数学知识很好的融入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去。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学生理论研究多,社会实践少,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学生就业竞争力弱等严重后果。所以改革必须首先从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抓起。笔者主要在对该专业在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检查等环节过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具体改革方案如下:

3.1 结合专业特点,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选题时应顾及专业特色,要充分了解社会需求,或与企业联合出题,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提高就业率的目的。

3.2 社会实践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由于毕业设计时间刚好和学生找工作或实习的时间相冲突,校方若与企业合作,使学生能够通过毕业实习的机会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参与企业的课题研究,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让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3.3 与企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指导教师应改变传统毕业设计教学单方指导方法,采用与企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督促学生采取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毕业设计形式。

3.4 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监督检查,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为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对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加以规范,指导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检查毕业设计进展情况,以保证学生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设计,确保论文质量。

4 改革初步实践及效果

笔者对近8年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学工作进行整理调查,指导学生近70人,笔者三年中共指导毕业设计学生22人,经过调查整理,其中鼓励和推荐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有12人,占到了55%,而这12人由于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当年毕业就业率达到了100%,而另外10人中有2人考上研究生,6人就业,但在就业过程中相比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遇到的困难的要多一些,2人毕业时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经过交谈得知,学生说自己的动手能力差,理论无法联系实际,综合应用能力弱,无法得到用人单位青睐。

5 结论

通过对改革初步实践的调查结果来看,虽然优化了选题,但选择校内进行毕业设计与在用人单位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实习的学生相比之下,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动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后者学生明显更强,所以笔者还在对改革方案进行进一步调整及实践,希望最终能完全达到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达到提高就业率的目的。笔者认为该改革思路不仅适应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也适应其他各学科的专业,最终都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木利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自荐信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     问题     途径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状

(一)计算机学科的特点

信息与网络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计算机专业在这种趋势下也显现出宽泛化、大众化的特征。计算机相关专业规模大,在教育部设置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多个分支中一部分,也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随着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发展,市场上对實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趋扩大,而作为核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成为培养社会人才的热门选择。

(二)实践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定位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针对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来说,科学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三大需求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程序设计、算法设计、软件设计、微机实习等相关的10项实践课程,以最终达成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计算机学科的主要学习还是以理论为主,实践课程的设置在课程中占很小的一部分,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操作应用能力上的欠缺。比如,学生在学完程序课程后还不会编程,这其中包括教师对实践课程设置的不重视,也包括学生对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不重视。

(二)实验室利用率不高

学校的实验室是为进行实践教学而建的,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往往只是用于少数的几节实验课程。良好的计算机专业学习氛围应是课上与课外全面重视实践操作,以巩固所学的理论,学校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的重要体现是课外的未开放利用。

(三)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现在的大多数学校为了应对社会需求扩大了计算机的专业设置范围,也增加了招生数额,但是在教学上仍然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这与当前的社会需求是不匹配的,学生即使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基础也很难被用人单位录用。

三、实践课程建设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一)实践教学理念建设

首先应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最终围绕这一中心点,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创新。其次意识到实践教学的理念核心是创新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强化设计与探究课程实验,并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环境,摆脱传统的教条化教学模式。最后学生本身也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创新意识,在实践课程中勇于探讨,不断开拓思维,成为计算机实用型人才。

(二)实践课程的设计与运用

1.实践课程设置

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时间,科学设计实践课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的开展可以选择在学校的实验室由教师指导完成,邀请专家来校交流或者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习。

2.课程实验

大多数的实践课程主要还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完成,因此,教师应提前做好课程的设计,学生也应提前预习,通过互动与解答,优质地完成实践教学,这其中,专业课教师起着指导员的作用,所以实践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优化实践课程内容

老旧、重复的实验应尽量减少,根据最新的科技发展方向增设新的实验内容,实现创新与科研的结合;同时可以有条件地设置兴趣课堂,由学生自主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践项目。

4.校企合作,学生实习项目

学生的大学最后一年是实习时间,学校应及时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学生的需求,个性化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在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时,为学生争取合理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后期实习中能真正参与项目,最终有所收获。

四、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满足了社会的革新需求,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寻找和设计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也是高校在教育创新上必然要走的一段路,只有大胆实践,才能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革新。

【参考文献】

[1]袁志永.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软件,2014(1).

[2]黄勇,刘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

[3]邱美中.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4(9).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荐信 篇四

以下自荐信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提供,为了让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能有优秀而出色的自荐信,本站还相关提供了个人自荐信范文,大学生个人自荐信范文,自荐信范文,自我评价下载与求职信,自荐信等求职参考资料。

尊敬的领导:

首先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求职信,对于一个即将迈出校门的学子而言,将是一份莫大的鼓励。

我是一名即将于20XX年毕业的XXX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向您推荐自己。我是一个农民的女儿,血管里流着的是泥土的芳醇和农民的憨厚,也教了我坚韧不拔的处事准则和方法,家庭的贫困、父母的期望、社会的竟争是我学习的动力。

我十分珍惜大学四年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并没有虚度。踏入北华校门之际,我便决心在“我想做什么”与“我能做什么”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平衡点。经过大学四年的充实与提高,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想做什么,也很自豪自己能做得更多。

学习方面,获得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两学期获一等奖学金,三学期获得二等奖学金,成绩优秀,并在大三时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现已能阅读并翻译一些计算机资料。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和个人努力下,我吸取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并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硬件方面,通过参与单片机设计,组装收音机,网络工程的规划与管理及组建等实践活动,我掌握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校期间曾在中国吉林ACM/ICPC程序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并且在学校举办的各项计算机竞赛中获奖。

自入校以来,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广泛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了基础的课程后一直在学院的ACM实验室里学习和实践。在那里工作的两年里,不但使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升华,也使我的管理、组织和沟通能力得以发挥和进一步的锻炼,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而且,曾在一家网络公司做网站后台开发和维护人员的经历使我具有一定的项目经验。除此之外,在校期间,我还做过家教、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尊敬的领导,如果我能喜获您的赏识,可以致力于贵公司的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或根据公司的需要随时致力于某方面的工作和学习。我一定会尽职尽责地用实际行动向您证明:您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但您的未来,我愿奉献我毕生的心血和汗水!你一刻的斟酌,我一生的选择!

敬候佳音!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XX年XX月XX日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自荐信 篇五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大家逐渐认识到自荐信的重要性,自荐信可以展示出自己的才干和优势。你还在为写自荐信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的自荐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个人求职自荐信!

我现就读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将于20xx年毕业。现向贵单位应聘。

本人自从20xx年进入大学以来,一直刻苦努力,勤学好问,经过四年的不懈奋斗,我顺利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各门课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曾五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四年的学习,使我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结构,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拓展了自己的思维。良好的基础知识功底使我坚信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勇挑重担。

努力学习的同时,我还时刻注重自己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投身于各种实践活动中。大学期间,我积极动脑,刻苦钻研,成功开发了一些管理系统软件,使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参与实践工作的经历也使我认识到做事塌实、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四年的大学教育赋予我更多的是思想和理念,思维与智慧,但我清楚地认识到,这仅仅是个开端。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不多是事实,但我愿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积累经验,做好本职工作。我渴望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贵单位的蓬勃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毛遂自荐诚可贵,预展宏图需孟尝”,在此感谢您的关注,殷切盼望您的回音。

盼面谈!最后祝贵单位蓬勃发展,前程似锦!

此致

敬礼!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自荐信 篇六

序号 1

时间

第7学期 6-7周(08.10.6-08.10.17)

任务

发布题目,学生选题

要求

(1)10.13日前上交选题结果。(2)10.20日前公布选题结果。第7学期8-9周(08.10.17-08.10.31)

指导教师和学生见面,确定题目,布置任务 1.接受任务,毕业设计准备。

2.没选上题目的学生10.19日前找指导教师重新布置题目,10.30日前确定题目。

学生完成:

(1)阅读文献、查找资料、调研(2)学习与设计内容有关的知识1.英文翻译

要求:与所选方向内容相关,翻译的中文字数:5000字;翻译(注明出处)务必于09年1月9日前提交指导教师;

第7学期

10-20周 3

(08.11.3-09.1.16)

第8学期 41-4周(09.2.23-09.3.20)

第8学期第5周

5(09.3.23-09.3.27)

第8学期6-13周(09.3.30-07.5.22)

6第8学期14-15周 7

(09.5.25-09.6.5)

第8学期16周 8

(09.6.8-09.6.12)

第8学期17周 9

(09.6.15-09.6.19)第8学期18周(09.6.22-09.6.26)

(3)完成英文翻译

2.实习单位需具备以下条件:

(4)初步完成毕业设计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1)配备具有高级职称实践指导教师一名。计

(2)具有与论文方向相符的实习条件。(5)完成预开题报告

3.09.1.13日前接受毕业设计任务书

(6)联系、选择与所选设计题目一致的实习单4.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且不包括正式出位

版的书籍,其中论文类外文文献原则上不少于4篇

1.指导学生完成:

(1)学生的实习单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在实习期间,(1)在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应接受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并每两周至少向指导(2)完成毕业设计调研

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一次;

(3)完成毕业设计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2)2.28日前上交实习单位名单。(4)完成开题报告(3)3.12日前上交开题报告。2.开题报告审定

指导学生完成:

(1)09年3月29日前返校;

(1)听毕业设计指导讲座(3次)(2)学生在3.31日前将实习工作总结报告和实习单位鉴定表提(2)完成毕业实习工作总结报告(不少于交给指导老师;

2000字)。

(3)学生的开题报告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阶段。

(3)完善毕业设计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1)4.10日前上交实习工作总结报告和实习单位鉴定表;(2)每周至少和指导教师见面1次,并认真汇报工作进度(3)12-13周毕业设计期中检查。

指导学生完成:

(1)论文(设计)字数要求:2万字以上

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2)学生将按毕业论文模板格式要求打印的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2份于6.5日前交给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审定。

(1)毕业设计检查、评阅;(1)评阅教师按评阅标准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和评阅论文。(2)学生准备毕业答辩(2)学生准备答辩用演示文稿

(1)学生毕业答辩,并根据答辩中的问题以及指导教师和评阅毕业答辩

教师意见修订毕业设计论文,并于6.18日前将按毕业论文模板格式要求打印的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1份交给指导老师(2)上交毕业设计电子文档(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实习报告、任务书、进度表、译文(英文原文和译文)、毕业设计源程序、可执行程序、使用说明书等)

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自荐信 篇七

1.1 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2004年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问题进行的深入调研, 据此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做了很高的要求, 特别是一些对计算机科学技术营运性比较强的领域, 还对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基础做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专业是一个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它包含了计算机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以及系统能力。[2]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的计算机知识学习过程中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技能,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站在系统的观点上去看待。实践教学环节同样具有系统性, 不同专业在实践方向上有不同的偏重, 所以在创新意识培养、工程意识培养和工程兴趣及其能力的培养上面都应该从社会实践能力出发, 这就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为实践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重要性做出了基础性奠定。

1.2 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的建构

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较为广泛的两项内容, 其中课程实验是指课内试验和独立的实验课, 课内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以此来补充课堂教学所不能传授道德技能知识。独立实验则是针对课堂理论教学而言, 对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有效衔接。一般课程时间教学大纲包括了实验概述、实验目的和要求、主要原理以及实验概念和环境方法等。另外, 课程设计是指和课程的某个环节相对应的实践环节, 它的难度高于课程实验, 应外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多种突发性因素, 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未形成系统的计算机教学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注重理论性, 在技术主干课程的开设上存在概念与方法上的独立性, 但是目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尚且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在计算机教学体系的设置上, 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未能形成系统的计算机教学体系, 特别是在相关课程的传授或者理论知识的研究上, 仅仅停留在验证某个概念或者方法上, 对于计算机的整体认识程度不够深入。另外, 实践教学手段的单一型也是计算机教学缺乏系统性的一大表现, 多数中职学校在计算机课程传授中往往一味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考核体系的设置上也存在诸多缺陷, 这些问题都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的进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一个系统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是学生进行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 因此, 这些问题应该被有关学者专家重视。

2.2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个体在进行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 其中涉及到每个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知识阅历等等不确定的因素,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概念化的教学倾向是最为明显的, 这种现象延续到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就容易导致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现象。[3]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3.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建构的原则

在现代化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的建构过程中, 首先应该加强基础建设, 同时注重素质、突出能力, 优化和重组专业课程体系,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并且使得学生的实践目标更加明确。在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中, 校外与校内的配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实践教学建构的原则性工作上应该注重目标性原则, 因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必须是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上进行, 所以以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目标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建构能够保证其自身的有序和科学进行。[4]

3.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建构的策略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总和作用,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活动中, 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体把握也是教学建设的一大关键点, 这对于推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建构中, 首先要对实训、实习和综合设计以及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五个子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 注重对这些问题的实际分析处理能力, 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潜能。

4.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大企业对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 在进行专业人员的培养上应该加强其实践能力的提高, 因此, 在课程设置中首先应该加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其次是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与此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相关学科的内在交互性, 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将来的计算机课程与实践教学设置中应该朝着实用性和复合性迈进。

摘要:实践教学是我国中职学校教学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 它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尤其注重实践教学, 但是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尚且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以计算机技术及其实践教学的理论为指导, 将当下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多面的剖析, 进而总结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提升的地方, 搭建好一个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促使中职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1], 从单纯的知识性教育到注重创新能力的转变, 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构建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理论探究

参考文献

[1]毛玉萃, 赵植武.校内IT项目实践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 (03)

[2]胡红梅.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J].探索.2011 (01)

[3]张辉宜, 吴光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05)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自荐信 篇八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2006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简称《规范》),面向几十万的在校生,提出了以“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的专业发展战略,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教育分成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并建议分别按照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 4 个方向培养。作为《规范》实施的一个建议,2007 年又发布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将 7 门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公共核心课程。

1核心课程基本内容

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并考虑到“软件工程”的重要性,项目包括“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8 门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研制,探求基于基本的课程教学大纲,如何面向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关注不同的学科形态、不同的问題空

间、不同的根本问题的实际,以知识为载体,瞄准专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形成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要求明确指出相应课程的性质、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重点难点、包含的关键思想和方法、讲授方法、实践活动设计等,形成较系统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同时对相应的教材建设提供一个指导性意见,解决目前课程教学和教材建设中可能存在的趋同性、盲目性、孤立性以及不完

整、不合理交叉等问题,改变过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忽略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的倾向,探索如何提高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更加有效地瞄准基本目标开展教学。另外,8 门课程虽然都是基础性很强的课程,但他们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专业基础理论的、有的是技术基础的、有的是系统基础的。他们的教学实施方案可以作为本专业的教师制定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的参考范例,以此来促进整个专业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2核心课程选取的原则

2.1体现公共要求

《规范》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划分成 4 个专业方向,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问题空间、能力要求、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但还是有共性的部分,这也是作为同一个专业的不同方向所决定的。公共核心课程应该能够将这些公共的要求涵盖进去,实现在课程层面上对公共知识体系、专业培养公共要求和基本特征的体现。

2.2有利于构成优化的课程体系

公共核心课程需要与其他相关课程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计划,所以,这些课程需要易于与相关课程结合,构成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同时我们注意到,近些年来,许多学校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中,采用了设置分级平台的基本框架。例如,要求教学计划由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等组成。考虑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应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这些课程可以适当照顾到学科的要求,构成一个既照顾到学科,又照顾到专业的基础平台,给人们制定有特色的教学计划提供一定的基础,使得人们能够方便地构建完整的、全局优化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2.3充分考虑学时的限制

由于公共核心课程相当于学科、专业平台的基本内容,所以,只能做一个较小集合,而且课程的学时数要尽可能小,目标在于体现专业教育的最基础要求,同时给具有特色的完整的教学计划的制定留有足够的空间。特别是近些年来,不少学校已经将教学的总学时数降到2500 学时以下。所以按照 20%计算,将公共核心课程的总学时控制在 500 学时以内。

3核心知识体系

这里给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力求从不同专业方向的公共需求出发,给出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并不试图包括各个专业方向教育要求的全部知识,每个专业方向都需要在此基础上按照专业方向的教育需要增加所需要的知识,以构成完整的专业方向知识体系,其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规范》。由于是基本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没有包含推荐的选修知识。该知识体系共包括8个知识领域,39 个知识单元,共 342 个核心学时。

4结语

《规范》将“核心知识结构”作为开办相应专业方向必须的要求,可以用不同的课程组合来覆盖,《规范》中给出的“核心课程”只是这种覆盖的一个“示例”,这里给出的是另一个“示例”。事实上,这也是《规范》所鼓励的。这里的“公共核心课程”并不是《规范》中四个“核心课程”集合的简单交集,而是根据对四个方向的理解,对它们公共核心知识单元的一个课程覆盖。是每个专业方向公共的必修课程,而不是任何一个方向完整的必修课程集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自荐信 篇九

中文:基于android微博整合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英文:based on the android clien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ibo integration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微博(英文名为micro-blog),即微型博客,是随着web 2.0而兴起的一类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它允许用户以简短文字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状态,每条信息的长度都在140字以内,支持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出版,每个用户既是微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微内容的传播者和分享者。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具有如下特点:

1) 准入门槛低。

传统博客强调版本的布置与语言的组织,因此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性,也就是说,在blog上写文章的门槛还是很高的;哪怕是一个没有受过严格中文训练的人,只要会发短信,他就能使用微博。闲得无事,更新一下签名,就被记录了。

2) 即时通讯的原创性。

对于每篇微博140个字符的信息量特别适合手机上网用户使用,无论你是在咖啡厅还是在地铁站,都很容易通过手机完成自己的微博。因此,微博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很多微博网站,即便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一些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就能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表,其真实性以及快捷性给人带来的现场感,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3) 更强的互动性。

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 follow(跟随),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既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在web浏览器中实现好友管理是非常方便的,如果你想在手机中进行管理的话同样是非常方便的,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型博客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型博客具有更好的及时性、开放性和随意性,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和发布信息,还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的客户端、桌面客户端、外部api接口等多种途径使用微博功能。对单条信息长度的限制是微博服务形式的核心特征,其信息短、直观、简洁的特点便于迅速阅读和传播。

腾讯微博是一个由腾讯公司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用户目前可以通过网页、手机、qq客户端、qq空间以及电子邮箱等途径使用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新浪可以把微博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用户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一起分享、讨论;还可以关注朋友,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

目前在移动市场来说,腾讯微博手机客户端和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为目前主流的两大微博客户端,拥有大量的用户,用户可以在这两个客户端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事情,并且新浪跟腾讯均向开发者提供了开放平台,开发者可以根据开放平台提供的sdk和api开发出不同的微博客户端。微博用户可能同时拥有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账号,想查看不同的微博只能到不同的微博客户端里去看,这就萌生了一个需求,整合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于一个客户端当中,使得用户可以同时获取两种微博平台的数据,并且可以同一个客户端分享自己的微博。这个选题意义在于为研究社交应用客户端的实现方式,微博sdk的使用方法和开放平台给广大开发者所提供的api接口的使用方法提供一个好的应用实例,并且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整合实现多微博帐号登录客户端实现分享身边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目标、内容(论文提纲)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1、熟悉oauth2.0授权认证机制流程,实现第三方微博客户端的授权。

2、熟练使用开放平台提供的android sdk和api接口。

3、了解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和腾讯微博开放平台的异同点,实现两种微博平台的整合;

4、熟练使用slidingmenu、pulltorefresh等android开源控件。

5、熟练掌握android高级核心技术的应用。

6、了解用户体验要素,设计出有较好用户体验的界面效果。

7、研究移动平台的广告投放的形式,实现基于应用商店sdk嵌入广告。

毕业论文提纲: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 论

1.1 引 言

1.2 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1.3 开发平台与技术介绍

1.3.1 开发平台与运行环境

1.3.2 开发工具eclipse、sdk、adt介绍

1.3.3 开发语言与android系统组件介绍

1.4 论文的结构与工作安排

第二章 android客户端界面分析与设计

2.1 android手机界面的特点

2.2 android微博客户端需求分析

2.3 系统各个界面分析与设计

2.3.1 启动界面

2.3.2 登录界面

2.3.3 主界面

2.3.3.1 首页微博界面

2.3.3.2 消息界面

2.3.3.3 个人资料界面

3.3.3.4 更多界面

2.3.4 发布微博界面

2.3.5 显示微博详细内容界面

2.3.6 显示评论界面

2.3.7 显示收藏界面

2.3.8 帐号管理界面

2.3.9 其他界面

第三章 系统概要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2 系统模块设计

3.2.1 系统模块划分

3.2.2 系统模块功能分析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授权模块

4.2 微博首页模块

4.3 微博详情模块

4.4 个人资料模块

4.5 发布微博模块

4.6 查看评论、收藏模块

4.7 “更多”模块

4.8 广告模块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授权模块测试用例

5.2 浏览微博测试用例

5.3 发布微博模块测试用例

5.4 浏览个人资料测试用例

5.5 浏览评论、收藏测试用例

5.6 广告显示测试用例

5.7 系统评价

第六章 展望与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拟解决关键问题:

1、简洁的ui设计效果,需要具有良好的交互体验。

2、oauth2.0授权认证,实现新浪微博授权和腾讯微博授权。

3、多帐号管理,区分新浪微博帐号和腾讯微博帐号。

4、整合开源控件到客户端中,呈现具体效果。

5、新浪微博sdk与腾讯微博sdk的使用,api接口的数据请求。

6、解析微博数据,将数据以固定展示效果呈现。

7、任务队列操作、多线程管理、异步更新ui等问题。

8、界面优化、代码优化、性能优化等问题。

9、软件实时检测更新版本问题。

10 、 广告平台sdk的使用,展示广告问题。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参考开放平台提供的文档支持和qa解答。

2、研究sdk提供的demo,熟悉api的调用方法。

3、参考市场上成熟的微博客户端,参考微博客户端的设计要素。

4、研读期刊、优秀论文和优秀文章,提供设计灵感。

5、通过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收集有用资料。

6、购买相关书籍、研究技术的实现方法。

技术路线:

1、使用java语言进行编程,开发平台使用eclipse。

2、基于android sdk,调用android api的技术实现。

3、利用轻量级数据库sqlite存储数据。

4、android http通信技术实现数据请求。

5、android复杂界面ui设计技术。

6、json数据格式和json数据解析技术。

四、研究工作基础

1、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自己按照任务书的内容制定工作计划。

2、微博客户端的需求分析和技术调研,收集有用的资料供自己参考。

3、研读相关技术的期刊、论文和优秀文章,参考其撰写论文的表述和格式。

4、经常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撰写。

五、实施计划

起止时间工作项目备注

XX年12月08日-XX学年度第1学期第14周至

XX年1月17日-XX学年度第1学期第20周1、确定论文题目,完成任务书;

2、阅读参考相关文献;

3、学习相关开发技术;

4、完成开题报告。

XX年2月25日-XX学年度第2学期第1周至

XX年3月28日-XX学年度第2学期第7周1、完成开发准备;

2、完成系统需求分析;

3、完成各模块主要功能;

4、完成中期阶段考核表

XX年3月29日-XX学年度第2学期第7周至

XX年5月12日-XX学年度第2学期第12周1、完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完成系统整体测试。

3、完成系统说明书;

4、完成毕业论文撰写。

六、参考文献

[1]庞周. 基于android的微博客户端设计与实现[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0:66-67+130.

[2]黄佳星,王晶,沈奇威. 基于android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框架方案[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08:77-80.

[3]严武军. 基于android腾讯微博客户端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电脑开发与应用,,11:50-51+56.

[4]舒后,刘娇洋.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博客的设计与实现[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06:42-46.

[5]王明超. 基于android系统的新浪微博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33:7933-7935+7944.

[6]姚永明,吕建平. 基于android平台的用户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1:79-83.

[7]武玉坤. 基于android移动学习的平台的设计[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01:20-21+47.

[8]姜海岚. 基于android的多功能手机相册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15:3614-3616.

[9]李刚.疯狂android讲义 [m].电子工业出版社..6

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自荐信 篇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个人简历模版以下文章来源于应届毕业生求职网www.yjbys.com,在写简历的同时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你推荐一篇信息技术专员求职简历模板为模板参考。现在的求职者都不知道怎样写一份求职简历,那么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您提供销售行政专员求职简历模板为写简历模板。注意一切请以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求职简历,请继续详细阅读以下文章。

个人资料:

姓名:XXX 政治面貌:团员

年龄:22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民族:汉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藉贯:甘肃兰州健康状况:良好

知识结构

主修课:C语言,离散数学,JAVA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系统结构,编译原理,

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

专业课程:ORACAL实用数据库,DB2UDB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

选修课:WINDOWSAPI程序设计,组合数学,期货投资与务实,西方经济学

实习:ORACAL上机,图形学上机,汇编实验,接口技术实验

专业技能:

接受过全方位的大学基础教育,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在数据库原理和数据仓库等各个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

外语水平:

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主要社会工作:

大一,大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过代课老师和家教

兴趣与特长:

爱好德国古典哲学,大学期间对屈原有所研究

着迷于期货和证券市场,喜欢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案例,对企业管理也有涉猎

个人荣誉:

热心公益事业,无偿献血200CC

大二获得“新鲜风采新鲜人”大赛优胜奖

主要优点:

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在中学就基本形成,大学里又不断全面发展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底蕴才气

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在同学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人品蛮好

自我评价

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兴趣广泛、适应力强、上手快、勤奋好学、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勇于迎接新挑战。

求职意向

可胜任数据库应用及相关领域的生产、科研工作。也可以从事贸易、营销、管理及活动策划等方面工作。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自荐信 篇十一

摘要: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成的工作组研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个本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性规范。本文介绍了所研究的体系与规范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计算机;实践教学;规范

“十五”期间,教指委发表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其中提出了“专业方向分类”发展的基本思想和三个辅助建议,并根据专业方向分类的思想分别制定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和“信息技术”四个专业方向的规范。这三个辅助建议之一是“加强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规范》认为尽管现在办学的设备条件普遍都有所改善,但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与就业市场的期望差距明显,迫切需要有积极的措施来加以缩小。

在“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确定了要制定一个本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指导性规范的工作,并组成工作组研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个本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性规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研究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质量工程”的支持立项。《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以下简称《实践教学规范》)即为这项工作的成果。

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讨论了在信息社会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特征,指出它是以技术为主的,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结合《规范》中关于培养规格分类的思想,阐述了计算机学科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及其培养基本要求,各种能力都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形成。

3、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等方面描述了计算机专业办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4、分别对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给出了较详细的规范。

5、提出了对实践环境建设的要求。

6、给出了若干核心课程的具体实验大纲,以及若干综合课程设计大纲示例。

在形成《实践教学规范》的过程中,工作组的主要依据是《规范》和成员们多年在教学和教学管理第一线所获得的经验,对各类办学单位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同时,教指委也鼓励各办学单位根据自己人才培养的定位制定出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具体要求。

一、实践体系的重要性

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4年全面地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问题对社会进行了调研。了解到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具备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基本学科能力可以归纳为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其中的系统能力是指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开发与应用能力,也就是要站在系统的观点上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追求问题的系统求解,而不是被局部的实现所困扰。要努力树立系统观,培养学生的系统眼光,使他们学会考虑全局、把握全局,能够按照分层模块化的基本思想,站在不同的层面上去把握不同层次上的系统;要多考虑系统的逻辑,强调设计。

实践环节不是零散的一些教学单元,不同专业方向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从培养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兴趣、工程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设计,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把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有机衔接,使实践能力的训练构成一个体系,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为获得好的实践效果,需要追求实验体系的完备、相对稳定和开放,体现循序渐进的要求。既要有基础性的验证实验,还要有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和实践环节;在规模上要有小、中、大,难度上要有低、中、高;在内容要求上,既要有基本的,还要有更高要求,通过更高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体现实验题目的开放性。

计算机专业的实践内容既要包含硬件方面的,又要包含软件方面的;既要包含基本算法方面的,又要包含系统构成方面的;既要包含基本系统的认知、设计与实现,又要包含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既要包含系统构建方面的,又要包含系统维护方面的;既要包含设计新系统方面的,又要包含改造老系统方面的。

从实验类型上来说,需要满足人们认知渐进的要求,要含有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要注意各种类型的实验中含有探讨性的内容。从规模上来说,要从小规模开始,逐渐过渡到中规模、较大规模上。关于规模的度量,就程序来说大体上可以按行计。小规模的以十计,中规模的以百计,较大规模的以千计。包括课外的训练在内,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每年的程序量依次大约为5000行、10000行、10000行、15000行。这样,通过四年的积累,可以达到40000行的程序量。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至少应该达到20000行。

二、实践体系主要内容

总体上,实践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四大类,还有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一个教学计划中(不包括适当的课外自习学时):课程实验至少14学分,按照16个课内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共计224个课内学时;另外综合课程设计4周、专业实习4周、毕业实习和设计16周,共计达到24周,按照每周1学分,折合24学分。

1、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分为课内实验和与课程对应的独立实验课程。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对应于某一门理论课设置。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实验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的密切相关性要求这类实验是围绕着课程进行的。

课内实验主要用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课上所讲的内容。具体的实验也是按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安排的,通常和理论课的内容紧密结合就可以满足此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实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出现。该实验一般是针对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点设置的实践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起到了桥梁和促进作用。

独立实验是直接针对课程理论教学的知识点设计的实验。该实验的实践过程能直接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思考,敢于创新,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按照《规范》和《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选取了属于公共核心课程或者4个专业方向的部分示例性核心课程,在《实践教学规范》中给出了课程实验大纲。它们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原理、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给出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概述、实验目的和要求、主要原理和概念、实验环境、实验内容。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指和课程相关的某项实践环节,更强调综合性、设计性。无论是从综合性、设计性要求,还是从规模上讲,课程设计的复杂度都高于课程实验。特别是课程设计在于引导学生迈出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

课程设计可以是一门课程为主的,也可以是多门课程综合的,统称为综合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是将多门课程所相关的实验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特点的实验内容。综合课程设计一般为单独设置的课程,其中课堂教授内容仅占很少部分的学时,大部分课时用于实验过程。

综合课程设计在密切学科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整合学科课程知识体系,注重系统性、设计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具有比单独课内实验更有效和直接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更有效地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综合课程设计不仅强调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多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强调系统分析、设计和集成能力,以及强化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研素质。

课程设计可以集中地安排在1~2周完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这1~2周的时间分布到一个学期内完成。更大规模的课程设计可以安排更长的时间。

在《实践教学规范》中给出了综合课程设计范例,它们是:数字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计算机原理综合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数据结构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操作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程序设计综合课程设计、软件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网络程序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网络工程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给出的综合课程设计大纲内容主要包括:概述、目的和要求、主要原理、内容。

3、毕业设计

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以适当的课题研究为背景,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相当于走过科学研究的一个全过程,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毕业设计更好地起到使学生实现从学校走向实际工作的良好过渡作用。

毕业设计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无法替代的环节,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它的综合性最强。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作为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项任务,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工作、团队协作、问题表达等能力的任务。同时可以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知识掌握情况、学力水平和运用能力进行检验。

毕业设计要实现12方面的综合训练。具体包括:选题、调研、熟悉问题、查阅资料、需求分析、制定研究计划、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具体实现和调试、撰写文档、问题与方案的文字与口头表述、论文撰写。通过这12个方面的综合训练,培养研究与实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必须完成一项设计与实现任务,这一任务应该是来自科学研究和开发实践的,要有适当的工作量和难度。毕业设计的题目不能重叠。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要加强管理。通常要注意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期末验收、论艾答辩等环节。要注意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每周进行交互,包括辅导、工作报告、问题讨论等。总体上,毕业设计可以和毕业实习合在一起安排,时间总共应有16周左右。

目前毕业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选题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受教师的科研条件和能力的制约带来的指导问题、论文和文档规范的问题、指导学生数量超出教师能力问题、过程管理跟不上的问题等。

4、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可以有多种形式: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研实习等,这些环节都是希望通过实习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它们各有特点,各校实施中也各具特色。

通常实习在于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专业的生产实践活动,真正能够了解、感受未来的实际工作。所以,广义地讲,哪里有专业的实践活动,哪里就可以进行专业实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选择IT企业、大型研究机构等作为专业实习的单位是比较恰当的。

实习可以安排在学习专业课期间,也可以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毕业设计之前。安排在专业课的学习期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从社会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体验需要学什么。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为将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提供机会,以缓解毕业设计时间不足的问题。

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实习,都应该强调其有效性。根据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应该建设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基地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实习基地的建设要纳入学科和专业的有关建设规划,定期组织学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

学校应定期对实习基地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接收学生的数量、提供实习题目的质量、管理学生实践过程的情况、学生的实践效果等。实习基地分为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类,它们应该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承担学生的实习任务。

5、课外和社会实践

将实践教学活动扩展到课外,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研究学习活动。对有条件的学校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参与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鼓励学生提出和参与创新性题目的研究。主要形式包括:高年级学生参与科研;参与ACM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竞赛活动;参与科技俱乐部、兴趣小组、各种社会技术服务等;参与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实践。

教师要注意给学生适当的引导,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提升研究问题的层面,面向未来,使他们打好基础,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反对只注意让学生“实践”而忽视研究,总在同一个水平上重复。课外实践应有统一的组织方式和相应指导教师,其考核可视不同情况依据学生的竞赛成绩、总结报告或与专业有关的设计、开发成果进行。

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与计算机相关的各种信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社会实践具体方式包括: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目前计算机专业在社会上的人才需求、技术需求或某类产品的供求情况;到基层进行计算机知识普及、培训,参与信息系统建设;选择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等。

针对实践环境建设,《实践教学规范》给出了实验环境基本要求、设备配置基本要求、实验环境维护与运行、实验教学要求。

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自荐信 篇十二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 国内外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但由于受美国"'91教学计划"和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影响, 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仍脱离不了原课程体系的框架, 既要兼顾学生具有较完善的理论基础, 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较好的实践能力, 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 而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这样一来, 在教学过程中, 因学生基础知识和兴趣的差异, 一方面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不好, 另一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应用性课程因没有教学计划而学不到。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他们心理阴影和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同时也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 我们提出建立分层次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另外, 基于目前计算机本科专业只有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而计算机研究的领域又比较广, 学生不可能在四年时间内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全部专业知识, 对此, 我们将学生!在高年级分专业方向培养, 即"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培养方案。

二、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来, 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总结历史经验, 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结合我院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该专业的教学改革, 主要研究并实施了以下几方面的解决方案:

1、"分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第一、二学年重点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 奠定学生专业发展的基础。从第三学年开始, 设计两个层次类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层次为研究型人才, 其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中、高层次人才, 着眼于毕业前、后报考硕士研究生, 或从事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研究;第二层次为应用型人才, 其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熟练的软、硬件开发、应用、经营、管理、维护的一般专业技术工程师, 着眼于整个社会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提高, 增强学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 满足学生的就业愿望。

第一层次的学生在第三学年开设理论较强的课程, 并举办外语、高等数学、专业课程的辅导和培训, 为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关知识, 参加研究生考试奠定基础;第二层次的学生在第三学年开设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图形处理、网络应用等课程,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培养方案。

学生入学后, 通过前两个学年的的集中学习, 掌握了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 对计算机领域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从第三学年开始,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我们设置三个专业方向:"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以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为专业特色;"计算机硬件"以单片机技术、硬件开发为专业特色;"计算机网络"以网络安全管理、网络规划为专业特色。我们一方面加强各专业方向课程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各专业方向的实验室建设。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其"亲身经历与感受"的特征,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着其他教学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创新实验和科学研究实验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 我们考虑, 首先, 适当压缩课堂教学时间, 增加实践 (实验) 教学时间, 将有些课程, 如程序设计语言 (C, C++等) 、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的作业, 要求学生上机完成, 老师上机批改, 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其次, 将基本练习型实验向设计型转换, , 有些课程, 除了基本的实验外, 增加课程设计实验内容, 如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等课程安排12个学时课程设计的教学计划,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大型作业, 以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第三, 加强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一方面要求毕业设计课题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另一方面, 严格控制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 (每个教师最多指导8个学生) , 同时, 我们制定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手册, 规范毕业设计过程, 包括选题、开题、指导、检查、论文形式、论文答辩等, 确保毕业设计规范有序的进行。第四, 举办各类培训班、科技竞赛 (如程序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 、科研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等级考试、认证考试和技能考试,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素质, 对于教学计划的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学院根据的自身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 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努力提高职称和学历结构。第二, 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重点。建立青年教师个人提高计划制度, 建立科研项目向青年教师倾斜的制度, 坚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 要通过各种努力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第三, 建立专业学科带头人, 充分发挥专业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

三、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信息化的社会需要多样化的计算机人才。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社会与技术发展的要求。必须不断总结过去、提高认识、探索教学改革,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培养的科学体系, 使学科人才培养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本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有益的探讨, 提出的"分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培养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致琢, 刘椿年, 许满武, 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进展通报批评[J]﹒计算机科学, 2000 (11)

[2].李晓明, 陈平, 张铭, 等﹒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 2004 (8)

1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自荐信格式 篇十三

自荐信范文:

尊敬的贵公司(公司名称)领导:

您好!

据悉贵公司正在招聘工作人员(如果已经知道工作岗位,最好加上),特冒昧写信自荐。

我是一名即将于2012 年7月毕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所在学校是西华师范大学、所学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平凡的院校,平凡的我却拥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

目前我的专业课程已基本完成,成绩良好异,有极强的自学能力,曾获二次三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一次特等奖学金。我已466分得成绩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正备考六级;已获国家级计算机三级等级证书。

在校期间,我参加过数次社会实践,XXXX。丰富的实践经历培养了我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与适应能力。我为人诚信、稳重踏实,对待工作有韧劲,做事注重高效。我思维敏捷,悟性较好。我的专业基础扎实,且实践创新能力强,对数字逻辑电路和VC++程序设计有浓厚兴趣,有一定的电路设计和程序编写能力。

我坚信:有实力,才有能力。

欣闻贵公司正在招聘工作人员,这对于我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遇与挑战。我愿意接受贵公司的挑选。如我有幸被录用,相信凭我的专业能力和激情,定会竭力为贵公司作贡献。

最后,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看完这封信。如蒙约期面谈,请惠告时间、地点,我自当准时拜见。

热忱期待您的回复!

衷心祝愿贵公司发展蒸蒸日上!

自荐书注意事项:

有人认为没必要花太多精力写自荐书(信),求职信,因为根本没人会读它们。的确,人力资源的招聘人员或猎头公司没时间既读履历又读自荐书(信),求职信,所以他们直奔履历。另一些招聘人员对无聊的自荐书(信),求职信不感兴趣,大感头痛,不想再读。然而,许多雇主仍把自荐书(信),求职信看作对求职人员的第一印象。自荐书(信),求职信显示:

1,你的与人沟通能力

2,你的简要经历和资历

3,你的职业化能力 你的性格要素

4,你是否注重细节(自荐书(信),求职信中有无写,印或其他错误)

为了有一个最好的第一印象,你必须了解写好自荐书(信),求职信的要旨,哪些要包括,哪些不要--注意写自荐书(信),求职信的主要规则。

14.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自荐信 篇十四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顾暇我的自荐信,也希望在这有限的交流机会中,我的自荐能给您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本人现就读于XX大学在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即将于2013年6月毕业的我,渴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获悉贵单位正在招录优秀的高校毕业人才,特奉上个人简历敬请斟酌。

大学五年的学习生活,培养了我严谨的思维和良好的自学能力,教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的学习,使我掌握了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通过实验,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了动手能力。大学期间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使我明白了一个人不畏艰辛去奋斗的重要性,任何时候,都要学会与他人密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身处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欲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的我,既感到如履薄冰的战战兢兢,又深深地感受着面对挑战时的兴奋和想要成功的渴望。

因此我在大学里平时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加强自身修养,希望自己能够把握住每一个机会。而我所拥有的顽强的意志和塌实肯干的作风,也将是我奋斗的最有利的武器。本人初步的求职意向是贵单位的客户服务部或市场部。希望能有机会加入贵单位,尽自己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与贵单位同呼吸共命运。我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面对挑战,完成贵单位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再次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的材料,真心的祝愿您和您的家人永远幸福安康!祝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iexiebang

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自荐信 篇十五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 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活动, 而诸多中职学校中都存在着课程设置方面的一些问题, 表现的较为随意, 所具备的章法也不够完善, 难以实现规章的有效遵循。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 就要求学校依据自身的诸多特点, 对具体的课程体系进行设计, 并将具有特色的学习内容与课程知识相结合, 有效促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施。

1.学科前沿的发展现状、特点及规律都能够作为重要依据, 来促使课程体系的良好设计, 同时还要注重学科知识组织结构的层次, 在多种因素综合结合的过程中,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实施进行完善。

2.针对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设置, 进行两个方面内容的选取时, 不仅要贯彻到相关的理论知识, 还要注重与实际过程的联系, 必须注重课堂与课外的共同学习, 有效的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 充分展现学科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内容, 以促使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外, 还拥有足够的课外时间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对于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 并不是专业知识理论的全面灌输, 而是在理论知识具备的同时, 联系实际兼顾技能和知识的全面培养, 才能真正完善课程设置的同时, 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3.对于中职学生而言, 专业课程的完成是必然的,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 还要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 有效指定学生专业发展的方向, 并以此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选择, 包括网络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等, 以便科学合理的促使学生自身特点、能力、兴趣的有效结合, 充分发展学生的更方面优势, 使学生的发展和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够得到共同促进。

二、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

(一) 课程设置基础与活模块方向的转变

实际上讲, 中职学生的知识面并不宽广, 完成学业的他们在日后的就业中也会面临许多的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综合化职业的形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此, 就要促使课程设置的设置应该能够更加宽广的进行专业的全面覆盖, 而加宽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面, 就势必形成了课程设置的有效方案。另外, 现代社会意识的强化使更多的人认识到, 作为现代的就职人员, 不仅要具备语文、数学、政治等传统的基础知识, 还应对包括职业道德、微机、外语、法律、能源等各行各业通用的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和了解。通过长期的实践验证, 人的教养与品格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一个人的教养有所缺失, 对于职业道德的教育就出流于表面。对此, 必须通过多种途径, 对能够激发潜能和提高素质的基础课程进行开设, 包括有演讲、礼仪、文艺、美术等。只有学生获得的基础素质较为宽厚, 才能有利于他们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课程的编排, 以若干中心进行划分, 促使知识模块的多个形成, 并实现模块之间的充分结合和相互促进。

(二) 依据学生从事工作的具体任务对课程进行设置

所谓的典型工作任务, 是基于企业实践而言的, 其对学生职业成长的作用非常重要。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对重要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 必须根据市场的主要变化, 对其具体事项进行实施。当前部分中职学校对计算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都能够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设置, 但部分课程内容的设计并不完善, 犹如大学课程的简化形式, 而中职学生应具备的技能训练和知识培养却有所不足。同时, 一些课程内容并不能紧跟技术的更新、发展进行设计, 专业教育所应具备的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内容也非常的少。这样一来,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并不能良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使得学生问题处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此外, 就职业的技能培养而言, 并没有将维护管理经验、安全性措施、文档规范、职业性法律法规等内容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来;如团队精神、管理技巧、市场观念、应变能力等职业素质的教育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实施。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影响, 使当前中职学生与社会行业的发展需求有所脱节, 在具体的IT行业的工作中, 也很少有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要求。

(三) 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非常的快速,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 就应该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不断的培养, 同时促使自身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 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针对这一方面, 中职教师就应该具备有终身学习的重要理念, 还要激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注重和学习。在学生培养技术专业的过程中, 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除了必须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对自身传统的学习观念进行转变, 要熟知知识虽然重要, 但方法的良好应用更为重要, 同时还要注重对思路、问题、体验的认识, 和结论、答案、接受比起来, 这些方面的内容都要重要的多。另外,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引导, 必须借助多种途径对相关的专业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线索和方式, 促使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逐步拓展, 进而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 不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三、结束语

以计算机为研究对象的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专业性的科学课程, 其所涉及的研究范畴非常的广泛, 且自身的发展也是非常的迅速和全面。为此, 对于中职学生的教育, 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时, 就要以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和特点为重要依据, 实现对课程体系的合理设计。

参考文献

上一篇:师德师风教育随笔下一篇:工程造价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