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民主管理制度

2024-08-29

学校民主管理制度(11篇)

1.学校民主管理制度 篇一

学校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民主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及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现就加强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校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学校民主建设,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学校民主建设成为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推行校长职级制、教师合同聘任制,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并有效地体现在学校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各个环节,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

加强学校民主建设,是保障教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必然要求。教师是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体。只有让广大教师人人依法享有充分民主,让广大教职工了解学校情况、参与学校决策、监督学校行为,才能调动每一位教师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教职工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加强学校民主建设,是加强学校管理的现实需要。只有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强化民主监督,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到学校改革和管理中来,才能保证学校决策更科学、管理更民主、更高效;才能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学校党群、干群关系;才能确保学校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二、全面落实加强学校民主建设的各项措施

(一)完善教代会制度。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实行民主管理、强化民主监督、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途径。

1、强化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要把听取和审议校长工作报告、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方案、重要规章制度、经费预决算、大型基本建设、教职工福利等重大事项作为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内容。教代会必须广泛征求代表意见,汇集集体智慧,并履行严格的表决程序。凡是未经学校教代会通过的上述事项,校长不得以任何理由施行。

2、严格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程序。(1)向教育局报告有关情况,作出请示;(2)依法民主选举教职工代表,并确定代表(与会人员)资格;制定会议日程。(3)校长做工作报告,提交需大会审议的改革方案、发展规划、重要说明等;收集教职工提案。(4)对校长报告等组织审议,汇集意见,修改完善;对教职工提案进行筛选确定。(5)对校长报告等组织投票表决。(6)经教代会讨论通过的方案,由校长公布实施。

3、严肃会议组织、召开的纪律。学校教代会每三年为一届,每年要召开一至二次会议。遇有重大事项,经学校党政领导研究或有三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可以召开临时教代会。教代会要支持校长行使职权,对校长在其职权范围内决定的事项有不同意见时,可以直接向校长提出建议,在未做出新的决定之前,要执行校长的决定,维护权威。校长对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其职权范围内决定的事项有不同意见时,可提请教职工代表大会复议,复议后仍有不同意见时,要由学校党组织或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教代会闭会期间,教职工代表所提意见或建议,校长无论采纳与否,都要在一周内予以答复,不得敷衍塞责。学校教代会召开的情况纳入对校长的任期考核,作为评定校长职级的重要内容。对严重违背教代会召开的有关规定、肆意侵犯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校长要严肃处理。

(二)坚持做好校务公开。实行校务公开,是深化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扩大教职工知情权,促进校长依法、公正办事。

1、突出校务公开的重点。除法律规定的保密事项外,应重点公开以下内容:学校办学方向、长期发展规划、工作目标、重大改革方案等规划计划类;学校机构设置、职称评定、党员发展等组织人事类;学校重大工程建设投资、基建工程招标等工程建设类;财务预决算以及未列入预算的临时性开支等财务支出类;教师进修培训类;优秀教师(班主任)、教学能手、特级教师以及县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评选表彰类;工资晋升、奖金分配、离退休及困难教职工慰问金发放等福利待遇类;学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以及民主评议校级和中层干部情况等。

在校务公开的同时,还要向社会公开的内容有:学校收费依据、标准及使用情况;学校招生、毕业生升学情况;学校校服、饮水等费用收支情况等。

2、丰富校务公开的形式。要采取多种公开手段,把校务公开工作做实做活,包括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栏、校报等基本形式,新闻媒体以及校情发布会、重要事项通报会,校园网等辅助形式。

3、严肃校务公开的纪律。要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考核监督,保证校务公开内容不漏项、不走过场。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做到“公开从真、内容从全、监督从实”,确保校务公开内容、形式、时间、程序的规范。对涉及教职工群众利益的重大原则事项,不仅要公开项目名称、过程和结果,还要公开政策法规和基本精神,最大限度的满足教职工的知情权。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使校务公开主体到位,内容规范,注重实效,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三)严格对干部实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是学校民主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要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民主评议干部。既要包括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又要突出业绩这个重点,减少主观项目。同时注重干部作风和廉洁自律的评议。评议中要创新机制,引入社会因素。

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每年要组织评议一至二次。要严把参加人员和投票方式等关口,参加投票人员一律由考评小组在考评之前从教职工中随机确定,填票、投票时确保当事人独立自主。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程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力求最大程度地减少偏差和失真,确保评议结果准确、可靠。对信任票达不到三分之二的中层干部,原则上不再聘用。对在评议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者打击迫害持不同意见者,不论涉及什么人,都要严肃处理。

(四)建立教师代表参与的经济审计制度。在对学校经济状况进行审计时,应当积极吸收教师代表参加。学校要在工会组织内建立后备人选库,推选品德高尚、能力较强的教师代表兼任审计员,实行动态管理,每二至三年进行一次轮换。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从后备人员中随机抽取参与审计工作。

三、建立确保学校民主建设健康发展的领导机制

加强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强,必须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定期研究解决学校民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定工作方向、目标和原则。每年组织一至二次学校民主管理指数测评,同时公布评估结果,评估结果纳入校长职级管理考核。

学校把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倾听教职工的建议与呼声,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活动制度等,促进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盘山中学 2009年9月

2.学校民主管理制度 篇二

1. 凡事注重商讨

学校是大家的, 因而有关制度的制定, 决策的形成, 都应该依靠教职工“商讨”出来。我校已改变了由管理者制定制度, 被管理者执行的做法, 开始有了创新制度的产生过程, 正确引导着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参与制度的制定、决策的形成。凡涉及全校教职工利益, 且为重大规章制度或重大决策的, 都提交教代会决定;凡涉及部分教职工利益, 一般规章、临时性、突发性事项和一般事项的决策, 由教代会商量通过或主席团办公会通过。我校召开了三次教代会, 商量通过了十几项重要规章制度、评价方案、办学追求、十二五规划等。充分调研、共同商量、分层决策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民主管理文化的重要内涵。

2. 善于倾听意见

学校要倾听广大教职工、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声音, 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对学校的愿望、建议与要求。2012年下学期, 我校拟定开展一项大型互动活动, 主题是“倾听您的声音, 破解您的问题”, 让学生、家长、教职工、社会人士把问题、困惑或困难等写出来, 学校进行详尽的数据分析, 分门归类, 采用个别访谈、电邮沟通、专家报告会等形式, 对问题逐项解决。

3. 讲究沟通对话

沟通对话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以本学期学校准备建立常规对话机制, 有校长与学生间“成长对话”, 校长与教师间“课程对话”, 教师与学生间“问题对话”, 学校与家长间“研讨对话”, 每次主题不同, 参与人员不同, 分部进行, 合理安排。对话将实现倾诉与倾听, 讲解与讨论, 可大大加强了解, 增进理解, 使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更加和谐。

4. 内容详尽公开

教职工对学校的大小事情应该有知情权。我校准备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或新建容量大、功能强、板块齐全的校内公示栏, 将全校师生关注的招生、收费、评先评优、党员发展、物资采购等内容全部详尽地公开出来, 实现阳光操作, 接受阳光监督。为了更好地解决校务公开, 保证及时性、长久性, 学校力争采取文本公示和网络公示两线并行, 充分满足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

5. 监督严格落实

对学校公开的内容进行监督, 其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职工应对所有重要制度的实施、政策的出台、工资的变动、社保金缴纳、门诊药费的缴纳、财务支出、招标项目等实施过程监督。理财真正让大家参与、大家监督、大家论价、共同采购, 使阳光招标和阳光采购制度的落实赢得全体教职工的认可和信任。

6. 服务热情周到

我们各自的岗位都是由服务对象提供的。一线教师主要是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的, 行勤人员主要是为一线教师服务的, 各类人员应寻找自己的服务对象, 倾听服务对象的声音, 努力从服务对象的声音中发现工作中的问题, 确定工作重点, 寻求最满意、最热情周到的服务。

7. 量化科学合理

学校严格遵守制度管理的原则, 用教代会通过的各项积分制度, 对各部、各处室、教师、学生进行积分评价, 各类先进的产生严格从高分到低分。如果某些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确实有矛盾, 当次不能调整, 只能在以后修改制度成型通过后实施, 保证制度的严肃性, 同时力争通过修改制度日趋科学合理, 让学校民主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深入人心, 使师生感到公正、公平, 心服口服。

8. 测评全面深入

正如法律和道德一样, 都有约束人的行为功能。道德可以通过议论的作用, 限制法律还未涵盖的内容。测评实际也就是对有些制度评价中还未涵盖的内容进行评价, 这种满意度, 对行管干部、教职工的工作认定起着重要作用, 为今后的自我改进、沟通、提高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以上八方面勾勒出了我校民主管理的清晰图像, 我们正在或准备着认认真真地描绘。民主与科学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我校党支部、学校行政、学校工会、全体教职工将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3.“三重三轻”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篇三

一、重疏之于前,轻堵之于后

个人意识的觉醒,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飞跃,现代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使个性地位更加突出。多体察民心、倾听民声,才能防患于未然。学校工会充分尊重每一位教职工的民主权利,重疏轻堵,努力畅通民主渠道,真正建立起了充满活力的民主校园。

1.切实完善教代会制度,让民主治校落地生根。学校高度重视教代会工作,教师代表均由全体教职工普选、直选产生。每年教代会召开前,学校工会都充分了解民意,广泛征集提案,并在教代会上由相关处室当场解释、答复或处理。2014年的教代会就征集提案一百二十多条,内容涉及教学、教研、工会、后勤、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工作。教代会上,校长、工会主席及各处室主任逐条说明并公布处理方案。代表们当面质疑、热烈讨论、逐条通过,充分体现了主人翁精神。

2.依规推进校务公开。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学校工会与党支部、校长室紧密配合,从廉政建设和践行群众路线的高度,扎实推进校务公开。大到基础设施建设、大额资金使用、领导干部选拔、职称晋级与评优,小到岗位调整、进修学习、班级平行分班、班级常规管理考核等,都向全体教职工公示,并接受质询,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工会理财小组定期检查学校财务工作,并向全体教职工公布检查情况。

3.畅通进言献策渠道,确保沟通无障碍。学校不仅设立了校长信箱、工会意见箱,而且设立了校长、工会主席热线,并保持24小时畅通。每一位教职工随时随地都可以和领导沟通想法、交流意见。校长、工会主席每学期与教职工单独交流均达50多人次。

民主渠道的畅通,不仅增强了教职工参与管理的民主意识,激发了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也使学校管理和谐而高效,从源头上消除了不稳定因素。近几年来,学校师生和谐、干群同心,从未发生一起干群对立或个人上访事件。

二、重规章治校,轻人情管理

基层工会承担着建设优质教师队伍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既要充分保障权益,又要致力于队伍的发展。学校坚持以规章治校管校,坚持对事不对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让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学校在上级教育工会的指导下,结合校情,建立并完善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科研学习进修制度、师德规范、绩效工资考核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违背师德、惰于工作、搞有偿家教等影响教师形象的行为,严查深究,按章处理,绝不姑息。对勤于工作、彰显师德、能体现教育正能量的先进个人或事迹,及时表彰,以弘扬优秀师表形象。近三年来,有5名教师因体罚学生、课堂教学事故、高考监考迟到、从事有偿家教等违规行为受到诫勉谈话、纪律处分或待岗转岗处理,有60多名教师因为师德高尚、业务突出受到大丰区级、盐城市级表彰。依规治校,严明赏罚,有力保证了校园风清气正。

当然,重规章绝不意味着不讲情理。工会是职工之家,关心职工精神与日常生活是工会的天职。设有阅览室、乒乓球室、健身房、卡拉OK室的“职工之家”,课余、节假日向全体教职工全程开放。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工会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保证了教职工年度体检的正常进行。对生病的同志,工会及时看望慰问,并与校长室协调,在工作上给予合理照顾。近三年来,工会三次发出倡议,为患重大疾病的三位教师捐助爱心资金超过十五万元,让他们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对接近退休年龄的老同志,学校酌情分派工作,以利其快乐工作,发挥余热。

良好的制度体系,以组织的形式保证了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民主权利的落实;人性化的关心,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意识,使学校工会组织具有了强大的向心力。

三、重活动体验,轻理论灌输

对教职工的学习教育,工会组织摒弃单一的理论灌输,努力探索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提高。

学校工会结合课程改革形势,与教务处联手举办了一系列提升业务能力的活动,如“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队互学,学校跟踪指导,助力青年教师业务成长。再比如年度教学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课件制作竞赛等系列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研,有效锻炼了教师队伍。近三年来,学校三十多名青年教师在大丰区教学竞赛中获奖,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120多篇。针对极少师德不规范现象,学校先后开展了“我与教师法”“我与教育法”“我看有偿家教”“学习先进典型,审视自身形象”等学习心得评比活动,引导教师审视自身,依法从教。为了弘扬师表形象,学校还开展了爱心助学系列活动,包括“大手牵小手”“彩云妈妈”“阳光爸爸”结队帮扶等活动,让教师们在参与中感受奉献的高尚与愉悦。学校还结合各类节日,开展了“巾帼风采”“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撰写教育电影观后感征文,开展教职工春季运动会、冬季三项运动会、教师节文艺汇演、元旦进社区等活动,让教职工在丰富的活动中释放心情,展示自身良好的形象,感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4.学校民主理财制度 篇四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民主管理规范,做好校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等工作,增加学校财务收支的透明度。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特制定财务公示制度如下:

1、建立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学校推荐(学校校长和分管财务负责人回避),教代会通过产生,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任期与教代会同步。人数按学校规模一般由5-7人组成。由学校教职工民主选举产生3-4名的教职工,担任理财小组成员,贯彻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

2、民主理财小组参与学校财务管理活动,参与学校重大财务决策,监督各项计划的实施,督促学校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监督学校各类财务收支情况。

3、民主理财小组参与学校物品采购、大型设施、设备的招标投标、合同价格的审理工作,对于教师提出的意见建议、质疑等及时上传下达,必要时进行财务检查,并将各项活动的执行情况适时向教师传达。

4、每,民主理财小组要对财务的运行状况,资金的使用情况、预算执行和决算编制情况、固定资产账目等进行检查,从而形成学校财务管理情况报告,向教代会汇报。

5、定期召开两次民主理财会议(每学期1-2次),民主理财会议有权否定学校不合理的开支。

5.学校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篇五

一、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二、学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学习教育。通过学习《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有关文件,对党员普遍进行在新形势下坚持党员标准的教育。

2、自我评价。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对照党员标准,总结个人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3、民主评议。一般应召开党小组会或支部党员大会,进行民主评议。评议中,要是非分明,敢于触及矛盾,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还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听取非党群众的意见。

4、组织考察,支委会对党内外评议的意见,进行实事求是分析、综合,形成组织意见,转告本人,并向支部大会报告。

5、表彰和处理。对民主评议肯定的好党员,由党组织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表扬。对模范作用突出的党员,可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委批准,授予优秀共产党称号。对评议中揭露的违法乱纪等问题,要认真查明事实,严肃处理。经评议认为是不合格的党员,支委会要区别不同

情况,按照中央确定的“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提出妥善处置的意见。然后,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规定的手续进行处理。对党员进行组织处理,应当十分慎重,原则要坚持,方法要得当。对被劝退和除名的,党组织要做好思想工作。

三、对不合格党员,要根据情节轻重及时作出限期改正、劝退或除名的处理。处置不合格党员,履行下列程序:

1、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调查核实不合格党员的主要问题,形成调查材料。

2、召开支委会,讨论分析受处置对象的主要问题,提出处置意见,并向上级党委汇报。

3、党支部找受处置对象谈话,调查材料同人见面,并听取本人意见。

4、召开支部大会,报告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理由及处置意见,提请大会讨论表决后作出决议,再由本人在决议上签置意见,报上级党委审批。

5、党委召开党委会议讨论审批。

6、召开支部大会宣布党委的处置批复。

7、找受处置对象谈话,对限期改正的党员提出要求,对出党的要进一步做好思想工作。

6.阳明山学校民主管理制度 篇六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学校应建立和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它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实行科学领导,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现制定如下民主管理制度:

一、校务会议制度。学校校务会成员由党、政、工、团、少先队辅导员等成员组成,作为审议机构,每月对涉及学校重大事情,重要规章制度,重要的活动进行研究,提出意见、建议。

二、教代会制度。根据《教代会条例》要求,保证教代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认真落实教代会的四项职权。充分体现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益。

1、教代会每3-5年为一届,要定期召开,一般每期召开一次教代会。

2、教代会如果不能如期召开,应向教代会代表说明,取得多数代表同意。

3、教代会每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出席。

4、遇有重要问题,需经三分之一代表要求,由工会主席组织召开教代会临时会议。

5、教代会大会表决进行选举时,必须有全体代表半数以上,而不是到会代表人数的半数以上,方为有效。

三、决策过程民主化制度。凡属学校重大问题,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决策过程中都要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可通过各种会议(校务会、支委会、行政会、教代会、专题讨论等)或通过谈话、对话、征询、合理化建议等形式,广泛倾听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民主办学。

四、民主评议干部的制度。定期在教职工中对干部进行民主评议。

1、教代会民主评议学校党政领导干部,是教代会行使评议监督的主要形式。在校党支部领导和统一部署下进行。

2、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应每年进行一次。

3、民主评议干部前,应由工会或评议小组提出评议干部方案,报校党支部批准后实施。

4、民主评议干部时,要向教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和思想动员,以便提高认识,明确目的,认真对待,不走形式。

5、民主评议干部时,要注意做好教代会代表的培训工作。

6、民主评议干部,最好与上级组织部门和考察学校领导工作结合进行。

7.学校民主管理制度 篇七

一、转变管理观念, 保障教师基本权利

笔者理解, 保障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实现, 是推进依法治校, 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扩大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的必然结果。要实现教师对校长负责制的监督, 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没有教师对学校决策和管理工作的知情, 就谈不上参与;没有知情, 教师也无从表达;而没有充分自由的表达, 所谓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都是虚的, 最终监督权也无法实现。所以作为校长, 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 一定不能把校长当做“官”来做。学校管理要以教师为本, 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 形成将教师参与视为目的而非手段的观念。

二、健全组织形式, 规范教师参与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0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 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作为校长, 我充分尊重、信任广大教职员工,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 积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参与热情, 充分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鼓励和引导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学校开辟了校务公开栏, 事先公布重大规章制度的草案及实施细则, 提高工作透明度。学校定期召开教代会, 通过教代会完善、修改、确立事前已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充分协商过了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些程序的实施, 使得学校的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出台都经过了管理者的充分加工和消化, 成为教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竞争的起跑线与终点线。事实上, 我校近几年先后出台的学校改革的重大政策和方案等都经过了充分的民主协商和合法的程序, 不是领导的“一厢情愿”, 而是领导和教师的“两情相悦”。

三、完善沟通渠道, 夯实教师参与基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学校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发展肯定是一种趋势。在扁平化组织中, 每个班组和个人都是整个组织网络的一个节点, 它们独立平行。信息的传递倾向于“全通道式”, 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取学校信息, 为他们的参与提供信息基础。近年来我校实行校务公开, 设立校长电话、校长信箱, 可以说是这方面工作的有益尝试。另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学校在网上设立“校园360度”和“教育博客”, 学校成员全方位地讨论和参与学校事务, 自觉成为学校的主人。

四、引导教师学习, 提高教师参与能力

教师参与学校事务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 但这种参与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基础。为此, 学校应该引导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信息, 以便更有效地参与学校事务。我们着力引导教师进行系统思考, 明确提出“学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地方”, 引导教师深刻理解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 提高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也提高了教师以主人的姿态参与学校学校管理、监督学校事务的积极性。

8.学校民主管理制度 篇八

一、健全的机制是前提和保证

学校的校务公开工作要形成党总支统一领导,行政主抓,工会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监督机制。学校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校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党政工团有关人员为成员。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在学校党党总支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校务公开工作制度和实施意见;研究决定校务公开的重大事项,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检查校务公开工作,研究决定校务公开的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学校成立校务公开工作小组,工会主席任组长,党支部、工会、团委、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德育处等相关部门有关人员为成员。校务公开工作小组在校务公开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校务公开的日常工作,起草校务公开的各项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文件;了解和掌握校务公开工作情况和动态,定期向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负责筹办校务公开工作的有关会议和活动;负责校务公开的宣传、调研和经验总结工作;负责校务公开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完成校务公开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学校还要成立校务公开监督小组,总支书记任组长,工会、教代会、民主党派、退休教师代表为成员。校务公开监督小组的职责是:在校务公开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监督检查校务公开工作,定期对校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考核,提出考核意见;调查了解师生员工和人民群众对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处理校务公开的来信来访,做好师生员工和人民群众意见的反馈;完成校务公开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全面的校务公开是工作的具体内容

规范学校的校务公开,就应把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师生员工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一)向学校教职工公开的事项

1、学校改革发展事项。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重大决策、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改革方案、重要规章制度及实施情况;

2、学校财务收支。包括年度财务预决算、上级拨款、正常收费、社会捐赠和其他收入,以及财务支出、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3、干部人事管理。包括人事任免、教职工调配、教职工聘任、晋职晋级、考核评优、奖惩、学习培训等方面的政策依据、工作纪律、程序及结果;

4、工程建设与大型维修。包括基建工程建设的审批过程、招投标情况、资金来源、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选择、工程总造价、工程竣工后的验收结果和决算结果以及学校大型维修;

5、大宗物品采购。包括采购物品种类、金额、资金来源、招投标等情况;

6、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包括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结果;

7、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包括住房的建设、出售、调整、分配情况,生活福利费、奖金分配、津贴补贴等;

8、其他事项。包括学生的相关信息资料、上级文件和政策规定以及其他应向教职工公开的事项。

(二)向学生和社会公开的事项

1、学校基本情况。包括学校领导班子、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及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概况,办学特色、办学业绩等;

2、教学业务管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规章、考试评价办法等;

3、学生事务管理。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发放、贫困生费用减免及资助的政策、数量、评定程序及结果,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入党入团、转学、休学和评先、处分情况及有关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情和处理结果;

4、学校招生情况。包括政策依据、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招生程序、录取分数、录取结果等;

5、收取学生费用。包括收费依据、项目、标准、范围、程序,其他代收代办的项目等;

6、其他公开事项。包括学校信访接待部门的办公地点、举报电话,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其他需要向学生和社会公开的事項。

三、规范的形式和程序是处理校务公开的具体方式

学校校务公开的形式要因事制宜、灵活多样、便捷实用,多渠道、分层次地公开,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式,在不同范围内公开。会议形式:通过教代会、教职工大会、校情发布会、校务办公会、支委会、党政工联席会、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离退休同志座谈会、学生会、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信息发布会等公布有关事项。通告形式:利用校务公开栏、公示栏、文件、简报、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书面通知等传播媒体公布有关事项。其他形式:通过校领导接待日、公布举报接待电话、设立监督举报信箱等方式公开有关事项。对内公开的基本形式是教代会,同时采用校务公开栏、校情发布会、校园网等其他形式。对外公开主要通过校务公开栏、公示栏、书面通知、家长会、学生会等形式。校务公开的程序原则上应遵循确定内容、审查把关、组织实施等程序,坚持先研究、后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提出、审查、公开、检查、归档的程序进行。

四、完善校务公开的相关制度是深化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

做好校务公开工作是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完善相应制度,并狠抓落实,确保校务公开收到实效。

9.青云二联小学校民主管理制度 篇九

一、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要自觉接受党支部和教代会的监督,实行校务公开,建立校务公开栏。

二、凡属涉及到学校重大的改革措施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必须召开教代会进行充分的讨论,集中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三、每学期开展一次评议学校各项工作,评议领导干部的双评工作,将学校的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四、每周召开的教务会议,除布署下周重点工作外,听取组长及教师代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涉及学校重点工作的问题,当场决策,并责成有关职能部门办理。

五、建立校长与教职工对话制度,沟通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促进学校的民主化管理。

六、对教代会讨论通过的决议,必须无条件执行,任何个人不能随意更改。

10.校长权力与学校民主管理 篇十

【摘要】校长负责制是现在学校实行的管理制度,由校长全面负责、党政监督及教职工大会三部分组成,本意为校长全面负责下的民主管理。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校长的权力过于大引起诸多问题。通过健全制度、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实现对学校的民主管理。

【关键词】校长权力学校民主管理

我国中小学的内部领导体制经过数十年的反复实践、探索和研究,终于在198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了《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党组织“保证和监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国家教育计划的实现”。1993年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 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对建国以来中小学实行的领导体制的历史总结,科学地确立了学校内部的领导结构方 式和校长的地位与权限。当前,教育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如何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1]

校长负责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其涵义包括校长的全面负责,党组织的保证监督,教职工的民主管理。在这一体制中,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向国家负责;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即校长对学校各项工作拥有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经权。这是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所在。在这一体制中,党政职能分开,党支部不再领导行政工作,而是转变职能,对学校行政工作起保证监督作用。这一转变不仅符合管理学原理,也顺应了国际潮流。在这一体制中,教职工可以参政议政,对学校的一些重大问题,教职工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能保证校长正确合理地使用权力,避免独断专行的作风出现。

一、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权力

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是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校长由上级政府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任命,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最高领导人,是学校法定代表人,在学校领导关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向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学校的各项行政工作,对教职工、学生和学生家长负责。

根据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为了履行校长的职责,必须赋予校长应有的权力。校长应具有的四大职权是: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经权。/

51、决策权。校长有权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指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校行政工作的重大问题作出决断。校长在决策之前,尤其是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应召开各种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最后由校长拍板决定。校长负责制实际是集体研究、个人决策的制度。学校党组织不再对行政工作行使决策权。

2、指挥权。校长是学校的最高指挥者,学校各部门各层次逐级向上负责,最终向校长负责。校长有权按层次下达任务,可以按管理层次授权、授责、授奖、授罚、审批各部门的工作计划,考核其工作成效,纠正其偏离方针政策和实施方案的行为。校长在执行上述职责的过程中,学校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服从。副校长是校长的助手,协助校长管理学校。学校的行政机构、各处室、年级组和教研组等,都要在校长领导下,完成各种任务。

3、人事权。校长有权为主管部门任免副校长提供意见,有权按规定任免其它行政干部。对教职工的聘任、使用、考核、奖惩,校长有权作出规定。对教职工的重大奖惩要报上级批准。

4、财务权。校长有权按财经制度的规定安排使用学校的经费。对国家拨给学校的办学经费,校长有权决定使用方案;自筹资金部分,校长有权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加以使用;校长有权建立校长基金并对其享有使用权,用于奖勤罚懒,鼓励先进。[2]

除此之外,校长还拥有参加培训权和建议权等。

校长拥有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掌管学校的教学、经济、财物、人事大权,如果没有有力的约束和监督,就会导致校长权力的空前膨胀。这种没有约束没有监督的校长权力带来了严重弊端,有的校长把学校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对学校的财产有绝对的处置权,而任何人对此都无审查权。有的校长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排斥异己、打击报复,成为一校之“家长”,“校长制”变成“家长制”,甚至有人提出“校长负责制”成了“校长专制”。因此我们应时刻牢记,校长负责制绝不是校长的一言堂,而是要建立在党组织监督与民主管理制度基础上的学校管理制度。

二、校长滥用权力的表现及原因

近年来许多学校的校长垄断权力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人事管理权方面,主要存在着任人唯亲、排除异己现象。

(2)在经费使用权方面,存在着两个主要的问题:其一是随意性大,存在着帐外帐(小金库)的问题;其二是借助结构工资等政策克扣教师的正常工资收入,挪作他用,甚至用以提高领导津贴。

(3)在教育教学权方面,主要存在着校长武断干涉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问题,尤其在评价制度方面随意性很大。

(4)在校舍校产管理权方面,尤其涉及校产的租赁、校舍基本建设招标方面,校长的权

力往往不受限制,容易产生腐败,侵害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也损害国家的利益。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权责并不对等。任何权力的行使,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权和责是永远对等的。赋予一个权力主体以多大的权力,就必须对该主体承担多大的责任做出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校长只行使权力而没有承担责任或承担的责任过小,我们就可以相应地认为校长权力过大。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政府向校长授权后,根据“权责相符原则’,校长亦要向政府承担与其权力范围相对应的责任。从我国1985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实行校长负责制,到以后所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校长负责制的政策文件中,甚至在《教育法》这样严肃性的法律文本中都只有对校长的赋权规定,而很难、甚至根本找不到关于校长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的说明。

2、校长权力空间和教育活动中的其它主体的权利空间反差过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经对校长的权力作过如下归纳: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校长应该享有机构设置权、人事管理权、经费使用权、教育教学权和校舍校产管理权。目前,实行校本管理后,又增加了校长的课程设置权。而在实践中对校长可以行使的每一种权力的范围没有进一步进行清晰的界定,就学校组织而言,校长几乎执掌了所有的关键性权力,且掌握了相当大的自由裁量度。而相关的文件中,对教师、学生、学校非教师工作人员、家长等这些与学校活动密切相关的主体的权利规定和权利体现并没有予以具体的说明和有力的保证。这就在校长负责制下,校长权力空间与教育活动主体的权利体现程度形成强烈的反差,两者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校长大权在握,教师权利、学生和家长以及其它与学校教育相关的社会主体的权利大大受到限制。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在这里实际上讲了两层意思,其一,滥用权力是权力的自然属性;其二,制约权力的方式应该是对等权力主体的相互制衡,也就是权力监督的有效性。我国在推行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赋予了上级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党支部、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家长委员会、新闻媒体等对校长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力,但这些机构的监督效果却很弱。因为首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校长的权力委任者,从权力体系上来看,它应该能很好地发挥上位监督作用,但由于监督成本的限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与校长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校长权力在很多方面可以轻易逃脱上级监督;其次,校党支部和教职工大会的监督职能虽然是与校长负责制一同写入相关的法规文件中,但如果我们放在校长负责制下来考察它们的监督作用,其功能的发挥同样是不容乐观的,多数党支部都已退化成教职工思想教育的工具,其监督作用早已被忽略;再次,由于教职工不是公立学校的产权所有人,校长根本就不需要向教职工代表大会负责,况且从管理学的角来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从来就不可能成功地发挥作用;至于学生家长委员会、新闻媒体等其它校外组织和机构,在现有的体制下,对学校事务的知情程度是十分有限的。[3]

三、校长权力的规约

校长负责制中校长的权力过大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校长的权力滥用和学校寻租行为,严重侵害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其它社会成员的权益,并进而损害了社会利益。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权力进行理性的省思,合理规约校长权力,这既是防止校长权力无限扩张和滥用,也是新公共管理思想和教育民主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加快对学校管理的法律规范。我国实行校长负责制,主要是以行政法规为依据,法律依据明显不足,这种状况使校长负责制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加强对校长负责制的法律认可,进一步从法律上确定校长的责、权、利变得尤为必要。同时还要加快对副校长、党支部书记、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机构职责和权利的法律规范。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社会主体在教育活动和学校管理中应该享受哪些权利都要予以法律确认。

2、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前面已重点分析了校党支部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对校长权力监督上的有限性,因此建构校长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应在学校内部寻找出路,而应更多地从理顺产权关系并完善其治理机制的视角出发,考虑在政府与校长这对“委托-代理关系”中建构富有成效的约束机制。其基本路径是,在赋予校长较为优厚的“剩余索取权”以增强其工作动力的同时,积极创设一种介于政府与校长之间的“中介性监督机构”,如“学校理事会”、“校董会”、“校务监督委员会”等,来约束校长权力的行使过程。其成员可由政府主管人员、社会贤达人士、教师和家长代表以及校长共同组成。

3、决策主体的多重化。在我国现行的校长负责制的学校管理体系中,校长集决策权和执行权于一身,这是校长权力过大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导致校长权力扩张的制度因素。从国外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成功实践来看,校长的决策权和执行权一般都分属于不同的权力主体。在美国,学区教委掌握学校的决策权;法国由校务委员会、英国由校董会、德国和日本由评议会负责学校的决策,校长执行由他们做出的决策。我国民办学校的董事会也是这种性质的机构,因此在民办学校中,校长的决策权和执行权也是分离的。这种分离很好地避免了校长权力的扩张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校园寻租现象,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民主性和学校管理效率。也正因为此教育民营化才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不可抗拒的潮流。

4、加强对校长的培训,提高校长的个人素质。诚然,加快学校管理的法律规范,对限制校长权力扩张,遏制校长权力寻租是极其有益的。但由于校长在执行权力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实际上,通过这些法规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即使学校管理中能实现“有法可依”,但在依什么法、如何依等一些具体细节上,校长仍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同时,权力虽然在外在上都表现为一种职位,但任何一种权力的行使都不可能脱离“人”作为权力的主体。因此,权力的行使又必然带有极其强烈的主观性。从这个方面来看,校长

权力中的许多问题只有通过校长自我素质的提高来加以解决。不断对校长加强培训,提高校长对权力的认识,从而使校长科学合理地使用权力、提高权力的效能。总之,校长负责制中校长权力的加强与学校民主化管理的矛盾、学校管理效率增加与校长权力异化的矛盾、校长的权力怎样行使,怎样保障,如何制约、其它社会主体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校长负责制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等都将是长期困扰学校管理领域的问题,有待于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进一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4]

加强对校长权力的规范,促进学校民主监督机构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对教职工大会的建设,有利于发挥民主的作用,使校长成为民主集中的代表。使学校能够更好的发展。但同时,民主监督要配合校长的工作,不能阻碍校长对民主决定的执行。校长的权力与民主管理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作者系上海师大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校长负责制的比较与思考,http://ced、xxjy、cn/RESOURCE/Article/JYLW/2/206/lw018994、htm

[2]杨颖秀 主编,学校管理学,2004年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

[3]李树峰,校长问责制:校长权力的制衡与监督,http:///soft/63888.htm

11.民主治校是管好学校的有效途径 篇十一

民主决策是校长管好学校的前提。学校决策时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民主管理是校长管好学校的关键。民主管理的前提是民主决策,政策要有连续性,不能用搞运动、掀高潮、喊口号的方式管理,更不能朝令夕改。民主监督就是学校各项工作要时时接受群众监督,首先学校领导班子要自检、互检、责任人检查、集体检查,形成一整套民主监督制度。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都要依靠规则来落实。而规则的落实只有通过民主监督才能实施到位,发挥作用。

一、增强校长自我认识,是学校民主决策的基础

首先,校长要对学校的静态管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建立正常的管理秩序。在静态管理的同时,高度重视学校动态管理,对学校的管理体制等进行改革,为学校管理良性循环提供体制保证。其次,校长是学校管理的领导核心。在领导集体中,要广泛发扬民主,为学校管理奠定组织基础。管理的动力来自教职工的参与和支持。校长要把学校管理中的重大决策问题及时提交校务委员会成员商量,然后通报教职工,让教职工出主意、想办法,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找出最好的办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则。

二、民主管理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关键

民主管理是指校长根据学校管理的理论、原则、过程、方法,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科学管理。

(一)实事求是管理

校长要有科学的管理思想,即从学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管理学校。要吸引更多的师生员工参加到各个层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使学校管理充满活力。对学校的其他领导(副校长、教导主任)要推心置腹,大胆放权,分头把关;对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劳动,赏罚分明;对学校环境要进行全面分析,调查研究,把握学校的全局,确立学校长期管理目标,并为这些目标的实现制定阶段性计划,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思想管理

要明确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人”的管理,即对人思想的管理。为此,校长要根据不同人员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去做思想工作;同时还要合理、公正地评估教职工的成绩,做到奖而有理、罚而有据,对错误行为要分清原因,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管理,不能姑息迁就,以免贻误学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三)重视管理效果

要高度重视管理效果,克服无效管理。如何提高管理效果?校长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以教学为主、坚持围绕教学开展管理活动、坚持各项管理工作为教学服务,实现三个结合:教学、教育和管理结合,思想管理、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结合,教学思想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结合,抓好三个环节:制定计划时要突出教学、期中检查时要重点检查教学、期末总结时要认真总结教学。

(四)严格岗位责任制

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校长要把责、权、利落实到每个人,使学校每个人员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各行其权、各负其责、各得其酬。

三、实行民主监督是校长管好学校的有力保证

首先在德育工作思想政治方面,抓党、团、学生会、少先队建设,转变学生思想,经常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净化校园环境,促进校风好转;建立家长委员会,增强民主治校意识;接受社会监督,净化外围环境,增强人民办教育、管教育的参与意识。

其次是正确理解和处理校长负责制与加强党的领导、实行民主治校的关系。首先确立思想政治工作中党的核心地位,在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实行校长负责制、民主集中制的治校原则;坚持民主治校,要让群众有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重点应放在对校领导的监督,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多工作、少得利”,将领导班子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第三,校长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是管理的最终目标,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是管理学校的基础。人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提高人的素质是管理学校的根本任务。

上一篇: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下一篇:买卖合同协议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