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2024-10-07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共15篇)

1.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篇一

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评价的内容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包括对其政治、思想、道德、行为、法纪和心理等方面的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评价。具体为:

⑴政治素质评价政治素质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基本政治立场、观点、态度和行为的价值判断。评价学生政治素质,主要应看对党和国家的情感,看其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理解。例如是否具有爱国之情;是否具有报国之志;是否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等。

⑵思想素质评价思想素质评价是指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思想观念的价值判断。它是关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人生目的意义的问题,它的形成完善会直接引导学生的具体行为和今后的发展。评价学生的思想素质应主要看能否做到尊重、关心他人;是否热爱集体,为集体服务;是否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关系;是否坚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等。

⑶道德素质评价道德素质评价是指对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判断。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素质水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道德水准。评价学生的道德素质主要应评价其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是否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是否具有坚强的道德意志;是否具有崇高的道德信念;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等。

⑷法纪素质评价法纪素质评价是指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社会主义组织纪律等基本知识的认识态度,以及坚持民主,遵守和维护法律,遵守组织纪律的行为品质的价值判断。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应当懂法、知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评价未成年人的法纪素质主要看他们是否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⑸心理素质评价人的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综合体现为心理健康状况。未成年人心理素质评价,主要是指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所进行的判断。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进行评价,主要看其能否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不断开拓进取;生活情趣是否健康,是否人格健全、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是否有坚强意志、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是否善于与人相处,团结友

2.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篇二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推行《小学生数学素质多维评价表》,努力实施对学生的数学素质进行多维评价。所谓“多维评价”,就是要多角度地表现学生个性。美国教育学家桑德就多维评价指出:(1)从课程终结时的考试方式的评价改变为持续地合作展开的评价;(2)从局限于测定狭窄范围能力的评价,改变为广泛综合地测定认知性、情意性、运动技能性等种种能力的评价;(3)从单纯的教师评价改变为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

我们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多维评价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注重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使我们对学生数学素质的评价变得更客观、公正和全面。下面结合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对多维评价的体会。

一、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传统的评价一般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等的评价,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评价的主体是唯一的,学生基本处于被评的地位,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可能在评价时被忽视,甚至会被挫伤,这与评价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多维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的扩展上有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外,受评者(学生)及其同伴、家长等都成为了评价者。这一多元性的评价机制扭转了受评者(学生)被动消极的心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结合家长的评价,可以使评价更客观、公正,从而真正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

在《小学生数学素质多维评价表》上,我们将评价分为“自评”和“他评”两类,而其中的“他评”又分为“教师评”“同学评”“家长评”三种。具体操作时,教师会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大致的评价标准,先由学生对照标准逐项进行自评、打等第(最高5颗“★”),再交由同组的同学(通常是同桌)结合相互的了解进行互评,然后将评价表交给家长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评价时不仅要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往往还会参考前三个评价的意见,尽量与前者保持一致,使各方都能认同评价结果。当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同时也要带有鼓励性。学生及家长也可以就教师的评价发表看法或进行申诉,与教师一起探讨更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评价主体各方能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

二、多重化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与传统相比,多维评价的指标有了较多的改变,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期末一张试卷、一次评价的单一模式,而是呈现出多种内容和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

1.平时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

按传统方法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时,基本都是教师在期末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打个等第,很少会考虑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所以教师一般对学生也不会有专门的平时评价,这就限制了评价的及时检查和促进功能的发挥。现在,我们要求教师加大对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练习的评价比重,做好相应的记录,并能及时与学生沟通,调整教学计划,使各项学习指标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各单元后面的“评价与反思”这一内容,将阶段性评价融入平时的教学,使评价更有针对性,易于被学生接受,也为最后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譬如,我们都知道,一般期末考试时,学生做计算题都会特别细心,再加有时间进行检查,正确率就会较高,以此作为评定学生计算能力的做法就很不客观。现在有了阶段性反思与评价,让学生一起参与平时作业的分析与评定,使学生从中明确教学要求,自找差距,采取有效对策加以改进,发挥了及时评价的作用。

2.课堂观察与书面检测相结合

学生的有些数学素质,如情感体验、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等,是很难从书面检测中体现的,而是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因此,对这些素质的准确评价必须依赖于教师平时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观察,需要做个有心人,有选择地加以记录。

那么,教师平时在课堂上应该如何观察学生的相关数学素质呢?关键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表情、动作、发言中揣摩他们的内心想法,把握他们的学习需要;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作业中发现他们的进步,看到他们的努力程度和不足,才能随时做恰当的指点和评价。而对于书面检测,也不仅仅看学生的得分,更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得失原因,尽可能找到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再结合平时观察,基本就可以评定他的情感态度等第。这样,就不必等到期末才对此项目进行评价,同时可以及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3.注重思维与强调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评价很难涉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试卷上只能看到答案而无法发现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这在一些客观性的检测题(如选择题、判断题)上尤为明显。这样,学生的推理、判断、假设等思维能力的评价也就无从谈起。而多维评价不仅关注问题的结论,更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

为了能有一个准确把握学生思维的抓手,我们在进行多维评价时增设了面试项目,以达到上述目的。面试中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时的思考过程,即不仅说出怎样做,还要说出为什么那样做,从而促使他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做出合理的分析与推断。同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路,可以反映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过程,反映出他们不同的思维能力与差别,这为教师对他们进行数学思考的评价提供了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特别注意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在面试中会安排一些小型的数学实践活动,可操作性强,思维过程又能得以展现,也符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课程目标要求。

三、多样化的评价结果

在多维评价中,我们对学生数学素质的评价结果也是多样化的,既有定量的等第和定性的评语,也有随机的口头评语和成长记录袋等,不同形式的结论都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发挥着不同的促进作用。

1.质性评定

在以往的评价中,评价的手段和结论一般都是单纯的量化评定,即使是一些结论性评语也大都建立在对一些量化性指标的参考之上。这种评定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化或只评价简单的教育现象,使评价的客观性受到极大影响,往往会违背评价的本意。而多维评价的出现,由质性评定来统领整合,取代了单一的量化评定。这种统领整合并不是对量化评定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更为全面合理的评价。当然,多维评价中也包含了一些量化研究,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景中依然使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定,但评价的结果不再是以量化为主的数据,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鼓励性的语言来评定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2.随机评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结合教学进程,就学生的数学表现如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用简洁的语句进行及时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如有的学生发言声音较小,教师可鼓励他:“其实你讲得很好,但要让每个同学都能清晰地听到你的想法,就应该说得响亮些,再响亮些。”有的学生学习速度较慢,经过一段时间终于基本掌握某些知识,则可说:“××同学在学习上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老师恭喜你,今天终于成功了。”这些简短而带有赞赏性的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评价的目的。在批改作业或测试卷时,也可以有选择性地给部分学生写上一两句有针对性的、带有鼓励性的评语,如“你最近特别认真,每次作业都做对了,继续努力!”“你进步很大,这个单元的难题都被你攻破了,但还要细心些。”等等。这些简短而及时的评语,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给了学生无限的动力和自信。

3.成长记录袋

我们将学生数学学习中能够展示他进步、成长的作品和记录等收集起来,放入为他们每个人单独建立的个人成长记录袋中。记录袋可以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学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如《小学生数学素质多维评价表》),或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如一次数学实践活动)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完整过程及自己的反思等,内容定期进行更新。它能够反映学生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成长记录袋十分重视评价过程中的多主体性,特别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这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尤其是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成长记录袋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合每一学生特点与水平的教学与指导,促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使教、学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随着时代的进步,成长记录袋的材料也由纸质的演变为电子文档形式的,更方便记录和使用。

3.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篇三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小学生往往单纯以智育代替全面发展。在智育中,以单纯的分数决定学生的优劣。传统考试制度下的分数只能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无法测量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个性特长等,无法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做出合理的综合评价。百分制考试制度还人为地导致学生进行不必要的竞争,过于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到考试分数竞争上,造成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与实施方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单纯通过书面测试、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一)思想品德

遵化市第一实验小学,针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问题,为了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每个班特别设立星级管理评价方案,每班教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展示牌。牌子上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立组长和副组长。每个小组可以争夺“文明星、纪律星、礼仪星”等星级。如果哪个学生被评为某种星级,然后班主任就在相应的小组位置贴上一个小星星图标。这样,班主任就可以定期进行总结,看看哪个小组小星星最多,哪组就表现最棒,理所当然地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比如发奖状、发荣誉证书等。这样,学生就会用星级管理方案上的要求做,不断约束、改变和提高自己。这种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方式。

(二)科学文化

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我们在倡导全面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

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我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价从这三个纬度入手进行全面评价。比如:我校打破了原有的考试模式,以前的语文试卷上只有“基础知识、识字写字、阅读理解、习作”四个版块,现在又新增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朗读抽测”等内容。这些重点考查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内容,改变以往学生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只重死记硬背,不重应用;只重动笔,不重动手动口的倾向。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实际操作能力用处更广泛,口语交际这一语文能力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全面考查学生能力的一项空白,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学校开设的其他几门课程,都增设了“英语口语抽测、科学实验抽测、体育达标测试、音乐表演抽测、美术绘画测试”等,与此同时都制订了相应的新的考核评价方案,方案力争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再沿袭以往的考核模式,以全新的手段,在全面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业掌握情况给予客观正确的评价。

(三)身体心理

“身心健康”这一板块充分体现了“人文教育,以学生为本”这一主题思想,这项内容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对学生给予了评价。

身体健康包括身体各项指标是否正常,体育成绩是否达标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内容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我们平时注重采用激励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并让学生自我评价逐步提高,让自我评价起到督导促进的作用。

针对心理健康的评价,我校提出以下评价方式:(1)做事有始有终,坚持不懈;(2)性格活泼、开朗;(3)不任性、不偏激;(4)具有创新精神。针对以上四项内容,班主任对本学期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给予适当的建议,避免直接点破学生心理问题的尴尬,同时为学生的前进指明方向,这是一种较委婉、有效的评价方式。

(四)实践技能

实践技能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的初步掌握情况,创新能力的形成等方面,基于此项内容,我校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劳动课和手工课。在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可对学生作出评价。另外,学校每年寒假和暑假都要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各类手抄报等。期末考核时,教师根据各项纪录给学生作出评价。

4.白涧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篇四

按照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在我县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制定、修改我校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评价目的1、本方案的制定本着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的宗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明确发展方向,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2、通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学生和评价观,运用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指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参与中受到教育。

2、发展性原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评价多元化原则。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共同参与评价。

4、可操作性原则。内容少而精,可操作性强。

5、共同建构原则。共同建构原则是指由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通过沟通、协商,更好的发挥评价结果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作用。

6、激励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最终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三、评价的体系

(一)评价的组织建设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要制定实施方案,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要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班级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由班主任、班干部为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班主任自觉地评价意识是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

(二)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综合素质、或综合素质中的某一个要素作出自我评价,并记入学生自评中。

2、小组评价:小组对每个成员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并记入综合素质评价中。

3、教师评价: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根据平时学生的表现,给与公正的评价,记入教师评语中。

4、学生的各类获奖情况记入获奖情况中。

(三)评价的方法

1、学生自我认识与评价。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不仅可以自我教育也可以相互教育。

2、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素质的评价。

(四)评价的细则

根据评价的五维度指导原则(包括道德素养等级、文学素养等级、健康素养等级、艺术素养等级、社会适应能力等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最后要形成阶段性终结评价,量化评价以A、B、C、D四个等级来呈现。综合评价应为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

1、公民道德素养的等级评定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家庭,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自豪感,能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 ,与人为善,尊敬师长。

A级标准(1)符合以上的维度要素且阶段内无违法乱纪的行为与记录。(2)获得校级以上的相关荣誉称号

B级标准:(1)符合以上的维度要素且阶段内无违纪的行为与记录。C级标准:(1))符合以上的维度要素且阶段内无犯罪、严重违纪行为及记录。

D级标准:(1)阶段内有严重违法行为,有经常性违纪行为,并受到校级以上的纪律处分。

2、文化素养的等级评定

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A级标准:(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主动且各科成绩均突出,总体优秀(80%以上)。

B级标准:(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主动且成绩均突出,总体优良。

C级标准:(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主动且学习成绩总体上能达标。D级标准:(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

3、健康素养等级的评定

认真上好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达到国家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良好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保持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A级标准:(1)自我感觉良好且体育健康、心理素质考查为优秀。B级标准:(1)自我感觉良好且体育健康、心理素质考查为良好。C级标准:(1)自我感觉良好且身心健康考查及格。

D级标准:(1)缺乏良好的身心健康习惯。身心健康考查不合格。

4、艺术素养的等级评定

能够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有艺术特长,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A级标准:(1)音乐美术等艺术表现活跃且测试成绩为优秀。B级标准:(1)音乐美术等艺术表现活跃且测试成绩为良好。C级标准:(1)音乐美术等艺术表现测试为及格。

D级标准:(1)音乐美术等测试不及格.5、社会适应能力的等级评定

了解自己,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做到自尊、自立、自强,对环境有较强或很强的适应力,生活目标切合实际,在集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并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A级标准:(1)完全符合以上的维度要素。

B级标准:(1)基本符合以上的维度要素。

C级标准:(1)能够符合以上的维度要素。

D级标准:(1)维度要素有所欠缺。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1、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总结与修正,并且作为学生评优的参考资料,同时为学生后续学习中有针对性的帮助。

2、作为学生升入我县高中学校提供可参考信息,是高中学校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五

炉桥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过程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一)评价内容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项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有: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家乡、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主动维护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行为习惯。

(2)学习愿望和能力: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交流与合作: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4)个性与情感:能够注重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对生活、学习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积极乐观地对待困难,逐步养成勤奋、自律、宽容、自强的个性品质。

(5)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和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具有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学会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6)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审美与表现:拥有健康的审美世界,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积极参加各项艺术活动,能用适当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或有一项艺术特长。

2、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即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二)评价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指基础性发展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定等级,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

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保护环境、参加公益活动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省、市、县(区)有关部门嘉奖的,将具体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栏中。

2、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级分A、B、C、D四级。

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评定为A;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定为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评定为D。

凡评定为A等级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评定为A: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或者在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学艺术作品;在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方面评定为A:在校内外大型体育、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身体素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秀等级;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相关部门组织被认可的体育比赛的前十名获奖者,音乐、美术等比赛获三等奖以上(含集体项目);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的前六名获奖者和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获得者(含集体项目)。

四、评价方式与方法

(一)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

1、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和单元测试评价

(1)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目标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以及时的肯定、表扬、鼓励或纠正。(2)单元测试评价: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单元学习内容,采用书面、口试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情况。

2、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成绩、期末学科测试成绩、总结性评价成绩三者相加,最后形成终结性评价并以等级形式呈现。

(二)评价方法

1、重视日常评价。班主任、学科教师要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状况与发展、学习特点与潜能等情况,对学生达到的学科和学段目标进行随机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的信息等。成长记录要典型、客观、真实。

五、评价结果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注意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

评价等级分为A、B、C、D、E五级,依次对应优秀、良好、中等、一般、不合格,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价为“不合格”时,应极其慎重。

(二)小学生毕业标准由小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组成。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及格以上和综合素质评价一般以上,准予毕业。

小学生升入初中时,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和成长手册应一并装入学生个人档案带到初中。

六、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详细的评价工作方案,指导学校的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查处违规行为。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一般为7-9人,在本校公示后报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每班都要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每个小组成员3-5人,由班主任担任组长。

(二)建立公示制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应向学生及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

(三)建立申诉和举报制度。对评价的结论,如果班级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分歧,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经过广泛和深入调查和讨论后做出决定。

(四)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评价过程中的违纪行为,可向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举报和投诉,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调查和处理。对评价工作委员会答复或处理不满意的,可向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反映。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应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查处过程及结果。

(五)建立诚信制度。对参加评价工作的人员建立信用记录,如果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应在相应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取消其参与评价工作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6.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六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发展、变化过程,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注重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考核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原则。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均参与考核评价工作。

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3、坚持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

三、考核办法

1、成立学校组织机构。学校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李进华任组长,闫宪彬、孙新田为副组长,崔丽萍、翟建博及各班班主任为组员。商讨完善原有评价方法;组织教师、学生、家长的学习工作,听取他们的合理建议,进一步合理化评价方法;指导班级考评小组、父母长辈、社区邻里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工作;在评价结果有争议时,进行裁决;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在校园内选择醒目位置对评价结果进行一周公示;组织学生对整个评价过程、评价方法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参与评价的真实感受;不断总结经验,物化成文字资料,努力把考核评价工作越做越好。

班级成立考核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组织本班的学生开展活动、组织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公布考评结果等工作。

2、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内涵发展的要求。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的作用和意义,自觉配合学校做好考核评价工作。

3、全面开展培训。学校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学生、教师、家长培训,要让每位学生、教师、家长明确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7.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之我见 篇七

一、实施后的成效

1. 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学校德育管理。

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 并为全面了解和检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更好地组织开展德育序列化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具有导向功能和诊断功能。导向功能表现在可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 使学校德育工作有更加明确的工作方向, 也可以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诊断功能表现在它可以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

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有利于学校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进行检验和改进。借助评价, 学校和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行为情况, 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为进一步检验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教育学生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得到了学校的认可, 尤其是班主任都反映很好, 他们说:“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说, 学生听, 学生作为教育客体被动地接收老师教育的局面。形成了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转变为自我教育的良好局面。”有一位教师谈了自己在试验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体会, 她说:“通过系列化评价, 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掌握, 通过合理的引导, 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为了评价时能获得一个好的等级, 他们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上课时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值日情况以及他们在家中的表现, 因为他们知道, 有许多双眼睛在看着他们, 有许多人在督促着他们。”作为现代的青少年来说, 做到以上这些非常不容易, 因为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 平时很难听进别人的批评和教育, 而实施评价方案后, 他们不仅认真地做自我批评而且还认真地帮助别人。这为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了良好的道德基础。

3. 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减轻了学校的控辍工作负担。

基于以上因素, 学生的素质确实提高了, 家长的认识 (尤其是农村家长) 跟上去了, 学生的辍学率急剧降低, 有些乡镇中学甚至出现了连续几年无辍学生的大好形势, 这就大大减轻了学校的控辍工作, 使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研中。

二、素质评价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定弊端

1. 尽管学校为此做了大量的宣传

工作, 一部分家长对这项工作认识还是不够。认为只要学校给发毕业证, 别的都不是什么事, A、B、C、D就算都有也不妨事……

2. 一些学校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另眼相看。

因为怕影响其升学, 所以尽可能地拔高各等次, 而学困生则用C等级来打发———这种好人主义、不公正待遇时有发生。

3.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诚信度打了折扣。

喊了多少年的素质教育改革看起来好像有了新进展。山东省在今年高考招生中, 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 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有人说:“连考生姓名都可以假冒, 凭什么让我们相信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档案就一定真实呢?看来, 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想走出另一种“加分”的质疑, 诚信是必须迈过的门坎。

8.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生素质 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002-02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综合评价的积极作用。尤其注重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对学生教学素质的评价变得更客观、公正和全面。

一、注重课堂观察,客观评定“情感与态度”

要使评价相对客观,就应注意平时的课堂观察,并做相应的记录,使评价有一定的根据。例如,如果学生喜欢数学,那么他会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这从他的课前准备、课堂听讲等方面可以看出。这时,如果教师能给予恰当的肯定与鼓励,那么他对数学必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对那些学习潜能生尤其重要。反之,如果不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观察,就容易给学生空子钻,使他渐渐失去对学生的兴趣。为此,我专门准备了观察记录本并对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情况有所观察和记载。通过观察和记载,促使我更关注和了解学生,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作业分析,准确评定“知识与技能”

我向学生提出要加强平时的作业检查与分析,及时了解学生各阶段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使各项学习指标的完成落实到平时的学习中,避免了期末的突击行为,也使得评定的量比分析更准确。例如,在计算教学中,各个阶段对同一个内容有不同的要求。像有些学生,平时计算中由于粗心或马虎等原因,错误不断,而到了考试时,他们思想上重视了,计算也认真了,再加上有时间进行检验,因而正确率大大提高。如果最后计算能力的评定仅靠试卷情况来做出,显然不能及时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渐变过程。为此,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让学生共同参与平时作业的分析和评定,使学生从中感受教学要求,自找差距,采取有效对策。同时,每阶段结束时,我都要求学生互相合作,根据平时作业中有代表性的几次成绩,评定出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也使教师的最终评定有了客观的基础与数据。

三、增设面试环节,便于评定“数学思考”过程

数学思考的过程包括学生数学学生中的思维、观点、推断、猜想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是难以用书面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因此,以前的评定中也缺少这一块内容,教师往往没有一个可靠的抓手来对学生的这一能力进行评定。只能通过个别交谈或从课堂提问中进行评价,当然也就不能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真正水平。而面试则可以很好地提供一个了解学生的思考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就增设了面试这一教学环节对每位学生的思考过程摸底了解并做出相应评价。这样,就促使学生对问题能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推断。同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路,这些思路往往与标准不同,但可以反映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过程,反映出他们不同的思维能力与差别,这为我对他们进行数学思考的评价提供了机会。

四、开展实践活动,综合评定“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这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以前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很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严重脱离。近年来,生活数学化观念已深入人心,即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也就要求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对学生这方面的评定也应在相应的环境中进行。

五、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自尊和自信中学习数学

1.运用激励性语言。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上进心也是人皆有之的。例如:讲授“乘法分配率”一课,我说:“本学期我班各方面表现良好,芝麻开花节节高。为了表彰你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奖品,你们想要吗?”这样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调动了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一石激起千层浪,班中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状态处于最佳状态。

2.实行作业评价制度。评价具有强烈的导向功能。为此,在教学中我把对作业的评价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来做。对于准确率高,书写认真,思路个性化的作业给予上红花奖励,并在全班公布。家庭作业,重在思考题的评价。我每天几乎都要留一道思考题,第二天判后宣布结果,根据综合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现在班中主动完成思考题的人数不断增加,解题能力也有了提高,自信心也不断增强。

9.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篇九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具有我乡特点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指导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共十八个评价要素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而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办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二、基本原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2、激励性原则。评价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之强化,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心,注意激励学生。

3、差异性原则。评价既要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间差异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需求,充分体现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

4、科学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注重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

5、参与性原则。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要尊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评价活动变成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标准

1、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关于“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确定我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目标和个性特长发展目标三个方面。

2、综合素质评价要在小学学生综合表现详实纪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表现详实纪录是指能够表明小学生在学校期间多方面素质及个性发展状况的关键性材料。综合表现详实记录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考试成绩。(2)社会实践活动。(3)个性特长与获奖情况。(4)道德品质。

四、工作程序

1、宣传培训。学校应就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程序、方法、过程、制度等内容,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学习并进行培训,做好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2、组织自评。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确定六个维度的自评等级。所搜集整理的有关材料要求提供完整的原始记录,保证材料的真实性。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参与评价活动的重要主体,所提交关键性材料和自我鉴定过程本身就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3、班级评价小组负责审核学生的个人评价材料。

4、组织班级学生互评。各班分几个小组开展互评。先由学生自我介绍自评意见,出示相关表现材料,然后同学集体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六个评价维度共十八个评价要素分别根据各要素的权重打出得分,得出互评等级建议。A等达6 0%以上的记为A等,A+B达6 O%以上的记为B等,A+B+c达60%以上的记为c等,否则记为D等,对每个学生的互评情况应单独形成评议记录材料,供班级评价小组参考。

5、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对学生每学期和每学年的发展情况进行 评价,撰写描述性评语,并以等级形式呈现评价结果。

6、班级评价小组评审。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意见,以及各项客观佐证材料,班级评价小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初步确定学生的各项评价等级,并将评价结果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议后,对被评定为A等的学生名单应及时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接受监督;B、c、D等级的学生,由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是小学生在校综合表现及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实施要求

1、评定主体要多元化。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学生自评、互评意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建立诚信协议书制度,教师和学生应签定诚信协议,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2、确定等级应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水平,并与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实际分布状况基本相符。

3、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注意以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内容为抓手,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及时将相关数据和评语做好记录,同时应充分参考学生和教师提供的关键表现记录和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状况资料,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把握所评价的等级。

10.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反思 篇十

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反思

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反思正文: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反思・  文/熙人    推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改革考试制度的有力举措,其核心思想是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其目的是通过降低选拔作用,重视改进和激励的功能,弱化只注重学习成绩,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不仅关注结果而且更注重过程的有效手段,改变评价方法单一的现状,逐渐健全教师、学校评价制度,促进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反思当前我们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探究和改进。    一、反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   (一)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不健全。1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该通知对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评价体系,对教师、学校评价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目的性很强。特别强调:中小学评价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但由于基层学校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者说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仍旧延续以往的`规定和方法、措施,没有更新旧的制度或建立新的制度,导致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依旧沿袭了过去的方法。学生毕业时,只是“临时抱佛脚”,使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了水上浮萍,随风而动,表面化、形式化,方案、计划成了写在纸上的,给别人看的展品,而不是指导实施的文件。由于制度不健全,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依赖于学生考试分数的成份很大,处理问题求容易、求省时、省事,最后成了水过地皮湿,触动不了根本。由于制度不健全导致学校领导不重视,是综合素质评价表面化,形式化的主要原因。   (二)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需求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阶段。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限制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当前,暴露出的影响、限制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直接的因素是教师的思想素质偏低,道德水准偏低,是非观念淡漠。表现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如: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老师总喜欢用罚站、停止学生上课,批评、命令这些简单的方式体罚学生。对学生在学校的行为只关注学习行动,而忽略品德行为,只重视学习习惯中国大学网()

11.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几个因素 篇十一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

当前,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遇到的障碍首先是思想认识定位、教育观念陈旧、思维单调的问题。特别是现在一些同志,包括不少领导同志,口头上也讲素质教育,但实际工作中还是离不开传统的应试教育那一套。片面追求升学率,有的学校名义上是搞新课程改革,实际上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有的唯恐学生考试成绩差影响了学校的声誉或者因此而丢了“乌纱帽”,信奉的仍然是“不管上级怎么强调,我还是我的那一套,只要学生成绩好,榜上有名,荣誉自然跟上”。这样即使是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也只是流于形式,应付了事。

二、传统招生考试办法的影响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招生考试虽然有很大的改革,但基本上还是沿用过去文化考试的老办法。虽然有些学校改变了初中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探索试行“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升学办法,但只是把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报考重点学校的一种资格或者是参考项,综合素质评价其实还是形同虚设。有些学校和教师仍把课程分为“主课(科)”与“副课(科)”,还有部分学校设“重点班”与“非重点班”或者“快班”、“慢班”。对考试科目,学校、教师、学生都很重视,非考试科目则课程开设不全,或明开实不开,流于形式,教师持应付态度,学生抱蒙混思想。而考题又往往存在偏、难、怪现象,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围绕考试这个指挥棒转,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使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落到实处,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变一张试卷定高低,一次考试定终身的考试办法。

三、评价制度的影响

历年来,上级部门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一般是看有多少学生考上重点校,统考成绩如何;学校评价教师也是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并进行奖惩。这种评价办法严重挫伤了教师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机构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力求做到对学校、教师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四、用人制度的制约

目前,在社会大环境还没有彻底改善的形势下,不少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在就业招工时,一味要求高学历,而不考虑实际能力,致使好多无真才实学但高学历的“高学历、低能力”的人被用上了,一些学历低而有实际工作能力、有技术、有工作经验的人反而用不上。这种不良用人制度导致了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现象越演越烈,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遥相呼应,致使一些人为取得学历而弄虚作假,败坏了学风,这样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改革用人制度,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用人机制,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风气,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确定等级比例不科学、欠合理,降低了评价效能。二是操作不规范、不切合实际。有的学校面对教育行政部门拟定的方案,不知如何入手。有的学校在评价时,加重了家长与学生的负担。三是等级评定单纯与升学挂钩违背评价初衷,随意性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四是等级评定的副作用比较多。根据主观印象人为地把学生分成综合素质优劣的四个等级,对学生的心理和人际关系都会产生消极影响。为此建议:一要建立科学客观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要具体,便于操作。二是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与考试挂钩。三要规范操作,避免综合素质评价走过场。

六、教师素质的问题

12.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篇十二

一、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学生

现在的中学生, 他们大多出生在九十年代, 独生子女多, 家庭条件好。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多方面的影响, 学生的性格各异, 学习兴趣不一。有的家长比较重视学习, 从正面积极引导自己的孩子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严格要求, 成绩突出, 进步很快。但有的事与愿违, 虽然家长很重视自己的孩子, 积极引导他们上进, 努力学习走近道。然而有的学生自制能力差, 不走正轨, 反而背着家长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混在一起, 把家长的叮嘱当作耳边风, 结果害了自己也害了家庭, 更害了社会。

二、看清形势奋发向上

现在各级政府特别重视我们教育教学工作, 从2007年起全国中小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国家免除学杂费, 住宿生免住宿费。这一举措, 对那些学习优秀家庭又比较困难的学生是一个极大帮助。一部分学生, 因家庭困难而面临失学的现状得到改变。既然国家这么重视我们当代中学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应心怀感激之情, 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学好现在所学的每一门基础课程, 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三、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

现在我们学校有两类学生, 一种是:心怀大志、吃苦耐劳、勤奋努力、扎扎实实学好老师教的每一门课程的学生。他们成绩优秀, 顺利的从初中考入重点高中, 到高中以后又经过自己的主观努力, 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可算是一帆风顺。毕业后去单位应聘有的很顶用, 有的则能力差, 即高分低能没有大出息。另一种是:他们现在学习目的不太明确, 态度不端正。虽然脑子很聪明但成绩不理想, 没有考入重点高中。但上高中后, 有的学生知道努力, 同样考入重点大学;另外有一部分人没进重点大学, 而是上了高职专科, 被人瞧不起;有的自己也看不起自己, 干脆不报专科, 放弃学业, 经商或在社会上游手好闲, 一无所获;而有的学生则不自暴自弃, 顺利上完三年专科学一技之长, 到工厂去应聘得到认可、得到重用、得到优厚待遇。

四、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拼搏

有的同学生活在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里, 吃穿住都不愁。他们认为读书没什么用途。社会上有很多富翁, 许多都没有上过大学, 但他们的收入却比高级知识分子要高得多, 知识和收入不成正比。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无论什么时候, 我们都不能忘本, 都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拼搏, 不要看别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要有自己的主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也有自己的短处, 我们要扬长避短, 这样才能进步。不要一味追求金钱, 同时也要追求精神生活, 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

五、要全面考察每一位学生

实行素质教育, 每位学生各方面都要全面发展。不能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 其他方面也和学习同样重要。社会上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好, 但其他方面素质差。如: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较差, 社会上不需要这样的人才。有的老师就喜欢学习好的同学, 处处偏爱他们, 而对学习差的学生则看成“眼中钉”, 犯点小错误也小题大做, 批评个没完。使这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学生和老师产生对立面, 结果成绩越来越差, 耽误了不少学生, 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我们教师, 要全面考察每一位学生, 无论学习怎样要同样对待, 对学困生教师要耐心指导、关系他们、爱护他们, 使他们鼓起勇气努力学习。

六、多表扬少批评

如今的学生独生子女多, 他们是家长的掌上明珠。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 多数学生比较任性, 不能容忍别人, 我行我素。老师说轻了不上心, 说重了又伤学生自尊, 所以现在教师的工作不好做。要努力找学生的闪光点, 尽量多表扬, 少批评, 使他们认识到老师是喜欢他们的。这样, 他们就能积极配合老师, 懂事、遵守纪律、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同时, 引导他们发扬优点, 改正缺点, 一定能取得显著成效。

13.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十三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指导中职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特制定本方案。

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成长记录册(试行)》(以下简称《成长记录册》)的日常性记录基础上进行。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综合的评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学年评价。在学生毕业时,以各学年评价为基础,再做出学段评价。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8号)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的精神,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中职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作为学生在该学段学业是否合格、准予毕业的依据,也可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或就业时的参考。

二、基本原则

1.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要求,建立和完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全面评价学生,全面反映中职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2.按照《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方案》、《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河北省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河北省中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要求,构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评价学生发展水平。

3.以《成长记录册》为基础,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要反映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综合素质及个性发展的关键指标,各指标的具体评价内容与标准在《成长记录册》上要有详细的评价和记录要求,每学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本学年《成长记录册》上的记录为基础。

三、评价指标

1.河北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方法逐步细化。一级指标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2.“德”的二级指标包括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德育学科学习三个方面。其中,思想品德的三级指标包括热爱祖国、勤奋自强、诚信守法、文明礼貌、团结合作五个方面;社会实践的三级指标包括学农学军、实践活动、劳动表现三个方面;德育学科学习的三级指标包括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三个方面。

3.“智”的二级指标包括学习表现、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四个方面。其中,学习表现的三级指标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两个方面;实践能力的三级指标包括实验操作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学科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学习能力的三级指标包括阅读交流表达、科学探究两个方面;学习成绩的三级指标主要是各学科(德育、体育、美育学科除外)成绩。

4.“体”的二级指标包括健身锻炼、身体健康、体育学科学习三个方面。其中,健身锻炼的三级指标包括锻炼习惯、健身能力两个方面;身体体健康的三级指标包括体质健康、卫生习惯两个方面;体育学科学习的三级指标包括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三个方面。

5.“美”的二级指标包括艺术活动和美育学科学习两个方面。其中,艺术活动的三级指标包括活动表现、审美欣赏两个方面;学科学习的三级指标包括艺术学科的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三个方面。

6.各三级指标的检测要素主要来自《成长记录册》中的记录,记录登载配套软件后,将自动生成各学年、各学段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各指标的评价结果用“优”、“良”、“合格”、“不合格(或须努力)”记载。

7.中等职业学校各段综合素质评价设置各年级,各专业水平考试成绩记载栏。各专业学生水平考试成绩既反映学生学科学业水平的状况,是学生是否合格、毕业的依据,同时也是高一级学校录取各就业的基础性信息依据之一。

8.综合评价另设“突出表现”或“特长”记录栏,概述性表述学生思想品德突出表现和兴趣特长突出表现,总字数控制在50字以内,若无突出表现或特长则不记录。

四、实施要求和办法

1.在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实施中,要特别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坚持发展性评价,检测评价时,要以《成长记录册》为基础,既要重视结果评价,更要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进步和发展状况;坚持学生自我评价原则,重视体现学生对自己成长发展的自我评价,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诊断、自我反思;坚持多主体评价,学生本人、同学和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重视调动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的主动性,同时,吸纳家长、社会的评价意见。

2.重视同学互评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作用。学生互评应采取班级互评、小组(队)互评等形式,小组互评的学生数在10人左右。

3.评价由班级评价小组负责。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本班主要学科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成员组成,人数为5人左右。班级评价小组成员中的学生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本班级学习、授课时间不少于1年。每一个学科教师和班主任都要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心态、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科学、综合地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做到有日常记录积累,有个案分析指导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评价结果的运用

1.每学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依据。

2.各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是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也可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和就业的依据之一。

3.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七、管理保障

1.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综合素质评价试行工作的研究、宣传、试点与推广工作。市教委组织力量在“管理通”平台基础上,研制《河北省中等职业学生成长记录册(试行)》配套软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化操作。

2.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订本区县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明确校长、教师、班主任等人员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职责要求,切实做好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培训和管理以及《成长记录册(试行)》配套软件的推广、培训工作。

3.试点学校要成立由学校校长任组长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制订本校《成长记录册》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和工作规范程序,组织开展《成长记录册》的文字版本记录和配套软件数据填写,在此基础上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校要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记录和评价工作的培训和指导。要加强评价实施过程中的诚信教育,坚持实事求是和诚信原则,加强民主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4.市、区(县)德研、教研和科研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职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研究,要对本方案试行、推广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总结经验,提出对评价方案及实施操作要求的修订意见。

14.小学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方案 篇十四

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小学生素质,认真贯彻落实“两全”精神,根据《小学管理章程》、《小学生德育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培养目标,特制定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方案。

一、等级确定

1、品德等级的确定

品德共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级。

优秀等级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A、认真参加升、降旗仪式,会唱国歌,认识国旗、国徽;

B、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集体活动。

(2)热爱劳动

A、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珍惜劳动成果;

B、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

(3)遵规守纪

A、遵守交通规则,不损坏公物;

B、遵守公共秩序;

C、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智育等级的确定

智育等级共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每学期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成绩均在80分以上者为优秀;其中有一门成绩在70--80分的为良好;60--70分的为及格;60分以下的不及格。

3、特长等级的确定

特长共分为有突出特长、有特长两个等级。

(1)有特长等级由学校组织认定。凡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多种形式的特长培训活动,取得一定效果的学生,可认定为有特长等级。

(2)有突出特长等级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认定,凡是在县(区)级以上竞赛或特长展示活动中获奖的,可以认定为有突出特长等级。

二、等级确定的方法

1、品德等级的确定应充分调动学生、班委会、任课教师、班主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作用。班主任在品德评价中应 1

居主导地位。

2、智育等级的确定以《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手册》中“品德行为项目评估”为主要评估依据。

3、体育等级的确定可分为两类:一、二、三年级小学生的体育成绩为体育课和两操一活动成绩之和;四、五、六年级小学生的体育成绩为体育课、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两操一活动成绩之和。

4、特长等级中有特长等级的确定可采取学生申报、学校认定的方法;有突出特长等级的确定可从两个方面予以确定:一是以学生获奖证书为依据确定,二是学校确定。

三、等级评价

15.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十五

一、政治课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人的素质内容丰富,它包含了人本身物质的和精神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一切方面。具体可划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美学素质、科学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等。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一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决定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并成为其他素质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课既是一门社会科学教育课,同时又是一门德育课。这就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核心地位,是其他任何课程无法取代的。这既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目的、内容和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我国学校教育与资本主义学校自由发展的本质区别。

中学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有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任务,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决定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美学素质,坚实的科学文化素质等,并且由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和激励其他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通俗的说法就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是要教育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只有牢固树立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才能有信心和毅力去学习兢兢业业做事的本领。通过兢兢业业做事,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增砖添瓦,才能体现出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在教师,特别是教师自身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变革。

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要按照中央有关通知精神改革教学思想,根据其指导思想及基本任务的要求,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克服单纯的智育观念和片面追求升学的观念,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

只有克服了片面的升学教育观,确立了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观,我们才能真正地进行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以及考试等方面的改革,即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考虑到育人,在运用教学方法时注意到育人,在拟定试题时也想着育人,从而把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从升学指挥棒的高压下解放出来,完成中学阶段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任务。

上一篇:“卫生防疫站计划”卫生工作计划下一篇:航海专业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