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2024-11-05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精选6篇)

1.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篇一

集贤金三角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一、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目的:

矿井地质灾害是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地质灾害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制定此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以便更好地开展矿井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地质灾害普查领导小组 组长:张国富 副组长:李超

成 员:王 玮 塔怀成 李 博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段队技术员负责本段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段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

金三角煤矿位于集贤县集贤镇东南2公里,同江~三亚高等级公路在井田北部通过,距双鸭山矿业集团运煤专用线集贤煤矿火车站3.5公里,其交通方便。根据井田地质、地形条件及煤层的赋存特点,设计确定斜、立井混和开拓方式,井田主提升采用斜井开拓,回风采用立井回风。矿井现有一个采煤工作面,三个掘进工作面面,掘进也采用炮掘,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开采。回采工作面采用

U型通风方式,炮掘面采用局部通风机接风筒压入式通风方式。

四、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内容及相关制度

1、采空区

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②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③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

④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

⑤编写地质预报时要结合相关资料与矿山施工单位负责对矿山内地表塌陷区、错动区进行监测预报。

⑥推广应用在采空区监测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负责研究采空区变化,并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给与技术的论证并采取相关措施。

⑦根据采空区管理小组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

⑧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范围进行现场观测,对塌陷情况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并制定出采空区塌陷超前情况或者老顶空顶面积大未垮落情况的相关技术措施。

我矿针对采空区地面塌陷范围,有专门的地测人员进行观测,针对地表塌陷裂缝也安排有相关段队人员进行回填。工作面采空区已充填,对回采工作影响不大。相邻矿井之间留设有40米的防隔水煤柱,不会对我矿有大的地质灾害影响.2、老窑、废弃井巷的排查制度

①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可能影响本矿的老窑及废弃井巷进行摸底,并在本矿的相关图纸资料上绘制出具体位置,并定期进行观测及排查。

②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观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

③定期了解相邻矿井的回采情况,如有开采完毕的矿井,调查清楚其废弃井巷是否对本矿的回采工作有影响。如有影响及时沟通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3、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制度

①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4、井下隐蔽地质灾害的普查制度

①采煤工作面随时观察工作面的顶板及淋水情况,若发现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征兆,应及时向矿生产指挥中心汇报,并紧急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②炮掘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顶板不好的地方加强支护。做好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并做好现场的观测记录。掘进巷道内及时抽排水,防止巷道内积水。

③各相关科室做好井下的瓦斯排查工作,对可能发生瓦斯聚集的地点重点排查,并组号详细的检查记录,发现有瓦斯超限现象,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采取形影的处理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④相关科室定期对井下各个运输及辅运大巷进行清洗,降低煤尘的浓度,防止煤尘发生爆炸事故。

⑤相关部门做好井下的防灭火工作,对回采过后的采空区及时封闭,并对地面采空区裂缝进行及时回填,防止采空区漏风,导致煤自燃,采空区着火,发生井下火灾事故。

为了能够保证本矿安全生产,减少矿井地质灾害的发生,请相关各部门认真贯彻学习本制度,将工作落实到位。在具体排查过程中,作出详细的排查流程,并做好现场排查记录。

2.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篇二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规模大小不一, 地质体及灾害体复杂多变、隐蔽, 给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监理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同时, 由于监理工程师所掌握的技术及资源可能不完全以及监理工程师在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 客观上注定监理工程师面临着职业疏忽和失误所带来的多种职业风险。

1. 行为风险。

主要是由监理工程师的越权或失职行为带来的风险[1]。由于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具有不确定性,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方案很可能因地质条件变化而呈现不合理性, 因此, 需要对方案进行变更。如果监理工程师忽略由设计人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确认工程中某些涉及变更的内容, 而利用自身的权力单方面指令承包商进行相应的作业, 就是越权, 若因此发生了工程损失, 则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任务重, 监理人员要对工程质量负责, 采取旁站、巡视的方式对工程进行检查, 确保安全施工。如果监理人员遗漏一些项目或疏忽了对一些工程环节的监督, 因此而使工程留下隐患或造成损失, 他就必须为此承担失职的责任。

2. 技术风险。

主要来自于监理人员工作技能和技术资源。一方面, 监理工作是基于专业技能基础上的技术服务, 因此, 尽管监理工程师履行了监理合同中业主委托的工作职责, 但由于其本身专业技能的限制, 可能并不一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三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对监理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地质环境的恶劣性、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监理面临着技术上的困难。对于某些需要专门进行检查、验收的关键环节或部位, 监理工程师虽按规定进行了相应检查, 其程序和方法也符合规定要求, 但可能因工作技能不足并未发现本应该发现的问题或隐患。另一方面, 防灾工程大多是隐蔽工程, 而且工程质量问题的潜伏期很长, 工程上质量隐患的暴露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诱因, 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不可能保证所有问题都能及时发现。这都有可能带来风险。

3. 管理风险。

从组织上说, 明确的管理目标, 合理的组织机构, 细致的职责分工, 有效的约束机制, 是监理组织管理的基本保证, 如果监理机构内部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 则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从人员管理上说, 监理工程师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监理单位必须选派合适的总监和监理人员组成项目监理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项目的监理人员是临时聘请的, 这增加了人员管理的难度和风险。此外, 由于合同管理流程设计不合理、信息传递不畅、监理单位弱势等原因造成的合同管理问题也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二、建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1. 监理单位面临的巨大的赔偿责任风险需要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 监理职业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因为无论监理工程师如何勤奋努力, 小心谨慎, 也无论工程监理单位的管理机制如何高效合理, 仍然存在发生过失的可能。可见, 它虽然是人为原因所致, 但也与自然灾害等风险一样, 有着存在的客观性、发生的偶然性等特征。有风险就有可能要承担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确立的损害赔偿原则及《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提供了监理单位过失责任赔偿的法律依据。《建筑法》第35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不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履行监理义务, 对应当监督检查的项目不检查或者不按照规定检查, 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第10条规定:“委托方或承包方违反合同规定, 造成损失的, 应承担违约责任。”《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第21条规定, “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因过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应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监理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投资巨大, 与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一旦工程失败不仅导致建设资金使用的无效率, 还可能对库区的地质环境造成破坏, 给库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灾难, 其责任涉及到的经济额度往往较大, 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有损失就应该有救济, 对于国家防灾资金的浪费, 对于库区居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都需要得到弥补, 这一资金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因此, 监理单位面临着巨大的赔偿责任风险。

2. 监理单位有限的赔付能力需要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在我国, 监理单位的赔付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一方面, 我国现行的工程监理取费标准为1992年国家物价局和建设部共同制定的, 其费率为工程概 (预) 算的0.6%—2.5%。这一取费标准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另一方面, 监理市场竞争激烈, 压级压价行为大量存在, 使工程监理单位难有积累, 由建设工程监理责任引起的索赔可能会超出监理单位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2]。而我国监理单位通常并不是进行资本、资产运营的单位, 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小, 万一因监理责任造成重大事故, 巨额索赔可能使监理单位面临破产, 从而业主、投资人及其受害方等的合法权益的保障也无从谈起。

一方面是巨大的职业赔偿风险, 另一方面是有限的赔付能力, 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就成为监理必须考虑的问题。理论上讲, 风险控制无非是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两种方法。风险自留要求损失发生时投资主体以当时可利用的任何资金进行支付, 因而风险越大, 对主体资金的要求越高。由于以上原因, 监理单位自留风险可能性较小, 因此, 通过工程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和分散是对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综上分析, 建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把职业责任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让保险公司对于监理单位的赔偿能力做出保障, 已经成为防范监理职业责任风险, 保证各方损失得到及时的救济, 保障监理单位充分发挥三控两管一协调作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的建构

建设工程监理责任保险是分散业主投资风险和监理单位自身风险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自2002年在上海诞生了中国首份监理责任保险起, 我国的职业责任保险已进行了一些尝试, 这为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推行监理职业责任保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1. 监理职业责任的界定。

监理职业责任保险指的是监理单位对自身的职业责任进行投保, 一旦由于职业责任导致了业主或其他第三方的损失, 其赔偿将由保险公司来承担[1]。能够投保的监理职业责任应是监理单位在从事监理工作的过程中, 由于自身的过失、错误或遗漏未履行或未适当履行委托监理合同所规定的监理义务、或违反监理相关法律法规, 造成合同对方或其他第三方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依法应由提供监理服务的监理单位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3]。

2. 强制性原则。

在西方一些国家, 职业责任保险不仅成为强制推行的法律制度, 同时也是建设主体各方普遍遵循的惯例准则。笔者以为, 在三峡库区强制推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监理职业保险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 从保险原理分析, 责任保险的基本社会目标是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如果监理职业责任保险以自愿保险方式开展, 则工程监理单位有可能不愿投保, 保险人则有可能拒绝承保。这就大大降低了监理职业责任保险的功能和作用。第二,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面临的风险大, 承担的责任也大, 为保证损失得到快速的救济, 对监理单位提出投保职业责任险的要求, 既是保证工程监理的作用得到发挥的需要, 也是满足受损失方的利益得到及时补救的要求。第三, 从现实情况看, 我国对于工程强制保险的规定只见于建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职工意外伤害险, 对于其他工程保险并无强制性规定。而我国监理制度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建筑工程僧多粥少的局面下, 各方为了减小资金的支出, 投保率普遍不高。因此,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防范工程监理风险, 有必要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强制推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可以将“监理责任险”纳入招投标审查条件, 明确要求只有已经投保此险的单位才可以投标, 通过资格预审程序首先排除未投保的单位, 使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得到落实。

3. 被保险人。

国外的职业责任保险多数以职业人士个人的名义购买, 这是因为国外的监理咨询单位多为合伙制或个人所有制, 通常不具备法人资格, 以个人名义购买可增强职业人士的责任感, 提高职业人士的执业信誉。而针对我国实际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的现状, 我们应以监理单位为被保险人, 理由如下:

首先, 监理服务是一种集体的行为, 我国的监理制度虽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 但现行法律又规定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入一个监理单位才可以从事监理服务。而法律法规对总监负责制的相关规定还不太健全, 总监对现场监理机构的责、权、利还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尤其在目前监理工程师的收入还不高的情况下,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风险的保险费对于个人来说很难支付, 个人还不具备投保的能力, 总监事实上还不能成为民事赔偿责任的责任主体, 所以监理职业责任保险应该以监理单位为被保险人。其次, 从合同角度来看,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监理单位都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监理单位是委托监理合同的受托方, 是民事责任的责任主体, 责任主体当然应该成为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第三, 监理单位的人员组成复杂, 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甚至是监理单位临时雇用来的, 流动性很大, 不具有固定性, 以个人作为被保险人, 可能保险的费用、期限、责任都不好界定, 只有以监理单位保险, 才能保证保险的操作性, 更有利于对当事人双方利益的保护。

4. 承保方式。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 (下转194页) (上接176页) 监理贯穿于工程各阶段, 从勘查阶段到竣工验收,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但监理错误引起的损失索赔往往会滞后于监理任务的完成期, 因此, 保险事故发生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但这又是不确定的, 有的也许一二年就发生了, 而有的可能十几年也不发生, 因此宜采取索赔式的承保方式[4]。对于监理单位来说, 把保险的有效期提前到保险合同的有效期之前, 适应了防灾工程的特性, 有利于监理风险的转移, 使监理把注意力集中于工程的监督管理上, 而且这种连续投保方式, 可以使监理得到一个基本的保障而又不至于支付太多的保险费, 监理投保费用低。索赔式的保险费用比损失式的保险费用要节省50%左右[5], 符合监理目前收费的现状, 对于个别大型的防灾工程, 上述保险若不能够为其提供足够的保障, 则可以通过项目责任保险追加投保额, 这样可以使监理单位在作投保的选择时, 能够保持足够的灵活性, 对于保险人来说, 设置了一个宽限期, 使其摆脱无期限的承保, 发挥保险机构在化解风险中的作用。

5. 赔偿限额。

国际上通常的职业责任保险, 一般采取限额赔偿, 这也比较适合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的职业责任保险。因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监理单位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 尤其从地质体的不稳定来看, 损失发生的概率极其大, 即使地质体本身稳定, 也可能因为监理单位自身的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害。保险机构是作为风险分担的盈利主体存在的, 如果一味地由其来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会导致保险危机, 这对于保险机构来说是很不利的。而限制其承担责任的数额, 可以督促监理单位更加认真地进行监督管理, 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 并使自然因素造成的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王家远.监理工程师的职业责任保险若干问题[J].建设监理, 2000, (3) .

[2]曹琳剑.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职业责任保险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6.

[3]王家远.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分析[J].建设监理, 2000, (6) .

[4]刘佳.工程监理职业责任保险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7.

3.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制度 篇三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轻我县地质灾害造成的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识灾、防灾、避灾的意识,特制定本制度,加大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力度,防患于未然。

一、目的

让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走进农村每村每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和群测群防水平,减少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发生,努力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现代媒介功效,采取集中培训和定点科学普及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宣传面和知晓率,增强群众地质灾害识灾、辨灾、避灾和防灾的能力和意识,切实保护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贯彻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普及专业防治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综合防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抗、救相结合;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防治地质灾害与防治其他自然灾害相结合;防治地质灾害与流域综合治理以及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防治地质灾害与城

市发展、资源开发以及脱贫工程相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原则是规划、部署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对于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范围

全县19个乡镇区广大群众和正在我县进行工程建设的企业负责人、安全员等均为今年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对象。

四、内容

宣传培训内容以地质灾害识灾、防灾、避灾基本常识为主,在具体的宣传培训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宣传培训对象、不同的宣传培训地区给予分类指导。具体内容主要有五大类:

1、在汛期和地质灾害易发、多发时段,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险情巡查的方式和方法;

2、制定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要点,临灾时启动和实施预案的注意事项;

3、组织建立群测群防体系相关规定和要求,指导群测群防工作的要点和方法;

4、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活动中有效避免产生地质灾害的方式和方法;

5、识灾、避险,山区农村房屋选址、建设中预防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要点(不当选址、切坡建房、修建高位

池塘、乱堆乱放等);

五、组织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宣传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

1、负责制定宣传培训计划;

2、按照计划安排通知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乡镇、村的人员参加宣传培训工作;

3、做好宣传培训技术单位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宣传培训工作顺利完成。

六、方式

1、采取集中授课与点位实地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举办培训班、发放培训资料、宣传讲解和现场宣传等方式进行。

2、根据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特点,邀请新闻媒体单位在县城广场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宣传报道;乡镇人民政府在组织进行宣传时可采取在农村赶集时以横幅、标语、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报道。

3、县矿管办、乡镇人民政府在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工作中,通过不定期不定点的巡回宣讲,对群测群防员、受威胁群众进行宣传培训。

七、工作要求

1、强化宣传培训引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做到“报纸有文章,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县矿管办和涉及重点培训的乡(镇)要通过张贴宣传画,印发宣传单等方式,配合宣讲团做好系列宣传培训工作。

2、强化责任落实

4.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 篇四

一、地质灾害做到汛前排查、汛期巡查和汛后复查监测,实行“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的原则。

二、青木川国土所负责全镇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建设、水利、交通、公路、教育等部门和矿山企业负责所属设施和建设工程场地范围内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工作;青木川镇人民政府为本辖区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工作的责任主体,统一领导本辖区内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

三、地质灾害动态巡查监测,是对地质灾害体变形破坏状况及其宏观前兆随时间变化的监测。一般采取对灾害体变形过程前兆特征(地声、泉水变混、泉水干涸、裂缝扩张、醉汉林出现等)监测结合宏观地面变形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四、汛前(主要指1-5月份雨季来临之前的一段时间),青木川国土所根据本区域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上一地质灾害的发育和预防情况,组织开展全区地质灾害动态排查监测,确定当年全区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明确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为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准备基础资料。

五、汛前排查,要检查已发现地质灾害点防灾预案落实情况,注意发现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险情隐患,指导、督促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方案。

六、汛期(主要指6-9月份强降雨时期,常称主汛期。)巡查,要建立和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执行速报制度;青木川镇人民政府、青木川国土所、村、组及群众组织应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所确定的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和灾害发生前兆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七、发生地质灾害后,青木川国土所要迅速赶赴现场调查灾情,协助青木川镇人民政府抢险救灾;分析判断地质灾害发生变化趋势,提出应急处理方案;编写调查报告,并按速报制度及时上报灾情;编制新发生地质灾害点的防灾预案并及时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点,确定监测、预防责任人,逐级签订责任书,落实监测、预防任务。

八、汛后(主要指10-12月份降雨减少的时段。)青木川国土所要组织开展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复查。搜集、询问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并赶赴现场实地调查,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提出处理方案。监督督促工程建设活动导地质灾害的治里。对全区地质灾害的变化提出应急处理意见,必要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请求专业技术支持。

5.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制度 篇五

XX煤矿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制度汇编

制:李泽和

日期:2018.1.2

目录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1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4 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6 地测资料、技术报告等审批制度.....................8 图纸的审批、发放、回收、销毁制度.................9 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保管、提供制度.............12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16 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1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险,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按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单位管理制度:

第一条成立领导机构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X(矿长)副组长:XXX(总工程师)

成员:技术科、调度室、安检科等生产科室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技术科。办公室主任由技术科科长担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领导组职责:

1、对本矿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负责;

2、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3、处理因采矿引起地质灾害的纠纷工作;

4、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三)各科门负责

1、技术科:负责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2、矿长办公室:负责牵头开展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 工作,牵头处理因采矿引起的纠纷工作。

3、调度室:负责接受传递隐患,协调有关各科门的工作。

4、其他科室: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及领导组的分配,配合有关工作。

第二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1、地质隐患排查时间规定:

每年10月至第二年6月(非汛期)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汛期(每年7月至9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每月对回采的地面区进行巡查一次。

2、矿井开始生产时,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拍照留存,一边对比和观测。

3、工作面开始回采后,进行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进行巡查。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

第三条地质灾害隐患预防制度

1、发现地质隐患后,根据技术科划定的危险区,由矿长办公室牵头要书面通知村民,设置警示标志,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

2、矿长办公室要在危险区边缘显著的位置,设置避险明白卡,注明危险区域、可能出现的隐患及引起的后果。

第四条地质灾害隐患值班报告制度

1、矿值班调度员为地质灾害隐患值班员,实行24h值班。

2、值班期间,调度员接到矿区任何地方的地质灾害汇报(出现建筑裂缝、地表崩塌滑坡等),要及时通知技术科长并同时汇报矿长、总工程师,由技术科及时组织有关科门进行核查情况。12h内向有关科门汇报。

3、技术科根据核查的情况,确定是否可能立即发生险情,对于可能发生险情的地区,由调度室协调、通知危险区的所有人员撤离先去,妥善安置,并同时向上级主管科门及政府有关科门汇报。

4、对于日常的巡查及监测,技术科汛期每周将新增隐患、原地质灾害隐患的变化,危险区的警示标志情况、受危险区的人群掌握表现情况等进行总结,书面汇报矿长、总工程师,并发放至安检科。安检科要根据情况组织制定防治措施,并将情况上报至上级有关科门。

第五条地质灾害治理

1、对于因采矿引起的可能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地质灾害,有矿长办公室负责牵头,协调进行立即治理,不得影响群众的生活。

2、技术科要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按照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并按规定向国土科门进行上报。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为了更好地配合安全生产,预测采、掘工程前方的地质、水文地质问题,提前采取措施,确保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配备专职地质人员,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均由地质技术员负责编制,编制前地质人员要根据矿井地质资料,认真分析研究所施工井巷揭露资料,掌握其特点和变化规律,做到内容准确、重点突出,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采、掘地质构造带及地质条件复杂地带时提前向有关职能部室进行通报,各职能部室必须在采、掘前做出相应的措施,经会审后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2、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分为年报、月报和临时性预报,内容要涉及在预报周期内预计采掘范围、工作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构造、煤层及顶底板等情况,采掘工作面涌水量预测、工作面存在何种隐患及防治措施等三个方面。

3、在提交地质说明书的基础上,地质技术员要紧跟采掘工程进度,不断收集、整理、分析新揭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为矿井施工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4、工作面存在强富水区、导水断层或有采空区存在积水、未解放带等隐患时,地质技术员有权建议提前疏放水、加强支护或停掘,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预防突水、瓦 斯等事故,将事故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5、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应对采掘工作面前方存在的夹矸、断层、薄基岩等地质条件均有详细描述。

6、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完成后首先经技术部长审批,然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审批签字后下发执行。

7、地质技术员要全面收集所在矿井勘探以来各阶段的地质报告,并按规程要求建立各种基础台帐,同时经常深入现场,及时观测各类已揭露的地质资料,并将观测的地质资料及时整理并上图。

8、地质技术员要及时与施工方技术人员沟通,了解矿井生产变化情况,分析采掘范围内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9、及时对上次预报做出验证总结,分析预报效果,进一步掌握地质变化规律,提高预报质量。

10、地质技术员要不断学习先进技术理论,与技术负责人共同分析、研究水患等地质问题,进一步提高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1、地测科每月于矿安全办公会议之后次日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议,如遇特殊情况,会议时间顺延一天。

2、地测安全办公会议由科长主持,地测科全体人员参加,特殊情况下如会议研究的事项部门无法解决时,应邀请矿级领导参加。

3、安全办公会议的主要内容:

①传达矿安全办公会议精神和上级管理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要求。

②总结汇报一月地测安全管理情况,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查找当前矿井存在的地测安全隐患问题,确定下月的安全工作重点。

③研究确定下月安全计划、工作重点及完成本月工作所应采取的对策以及需上级帮助解决的困难问题。

④分析研究当前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缺点,提出进一步健全、完善、改进的办法内容。

⑤表彰奖励先进人物,批评教育违章人员,对地测事故责任人和“三违”人员提出处理意见。

4、安全办公会议必须做到:

①会议实行点名考勤制度,凡无故不参加安全办公会议的人员第一次提出警告,写出书面检查,第二次罚款100元,第三次调离本部,凡参会迟到,无正当理由者,每次罚款50元。

②会议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详细的会议记录,并由记录人保管。

③会议记录必须详实、准确,原则上记录完毕后应由发言人审查签字。地测资料、技术报告等审批制度

1、测量成果必须有两人上计算、校对、保证资料准确无误。

2、地测资料提供完毕后,必须经编制,绘图,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核〉、部长签字后再经矿总工程师审阅同意后方能使用。

3、凡技术部提交本矿使用的图纸、资料,必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能提供。

4、地测图纸资料必须设专人保管,建立借阅、转抄、复制登记。

5、各科摘引资料必须严格检查、校对后方可使用。

6、凡上报的地测资料,包括:图表文件等必须经部长审核同意后,矿总工程师批准方可报出。

7、凡属交换性质的图件,需以旧换新,不交旧的,停发新的,特殊情况经技术部长同意后方可发放,为防止图纸外流,对丢失图纸者追究责任。图纸的审批、发放、回收、销毁制度

矿技术科的各类图纸资料是全体测绘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果,是国家的财富,同时也是我矿各级领导指挥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资料,为使各类图纸资料准确无误,不断完善,防止资料丢失,规范图纸的审批、发放、借阅、回收、移交、销毁等程序,特作如下规定:

1.技术科建立填图、打印、审批、发放、借阅、回收、移交、保管、销毁等台帐,认真记录,规范程序。

2.图纸审核是保障矿图质量的先决条件,各种矿图、各专业成果图成图后,要按照规程、图例的要求,由专业组技术负责人审查,根据不同报送对象和用途,经技术科长、总工程师、矿长签字、盖章后,方能供生产单位使用、对外提供。3.各类图纸资料将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同性质的图纸进行定期审查,不断充实积累完善各类图纸和资料,以提高其使用价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技术科内科所有图纸的打印需经技术科长同意后方可打印,并做图纸打印记录。

5.各单位打印图纸时必须首先向技术科长联系,并写图纸打印申请单,经科长同意后打印,在图纸打印记录上登记图纸打印名称、数量、使用单位等。

6.所有工作人员未经技术科长批准,不得随意答复或将图纸发放、借给他人使用,图纸的发放要建立发放记录。7.各单位(包括矿级领导)索取或借阅图纸资料必须首先和技术科长联系,然后由科长通知资料保管人员或有关业务人员,准备所需相关图纸资料的名称、数量和使用时间,才可提供资料。索取资料人员事先必须本人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后才可带图纸资料出室。

8.外科单位来我矿索取图纸资料时,必须持有正式公函,写明索取调阅抄录名称、范围、用途,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并经技术科长同意签字后,方可借阅,否则一律拒借。9.矿图必须设专人保管,统一编号,分类登记,有目录索引,查找方便,达到档案化管理要求;图纸存放在金属橱柜内保管,防止资料受潮发霉,保管室内配备防火器材,以保证图纸资料的安全。

10.基本矿图、技术报告附图、科研项目附图每年应移交矿档案室管理,并办理移交手续。

11.对经常使用图纸的单位采取以旧换新的方法及时回收图纸,应当收回的图纸一律收回,不能收回的做好登记,注明原因。对公司反馈来的交换图、矿领导退下来的旧图纸,建立登记记录。收回的图纸确实没有利用价值的,经技术科长批准用合理的方法及时销毁。

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地测资料是安全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实践,提出了一些加强地测技术资料的分析、收集、整理、提供和保管的制度。

从地质测量图中可以了解煤炭资源地质状况,分析资源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地质测量图是编制矿井设计、制定生产计划、指导采掘生产及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等的主要依据。从设计图中可以了解煤炭资源合理开发方案、煤炭生产环节及生产工艺,分析煤炭开发方案技术上的可行性及经济上的合理性。矿井设计图是煤炭建设的基础,是指导矿井建设和生产的纲领;从生产管理图中可以了解矿井生产现状、技术装备水平和安全装备水平。矿井生产管理图是科学地管理和指挥生产,合理地安排生产计划,制定灾害防止措施和方案的必备资料。所以,一套完整的矿图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一个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及潜力。矿图也是展示一个煤炭企业形象的窗口,是一个煤炭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资料。做好地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对保证安全生产和使用功能,提高安全生产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搞好地测技术资料管理的一些方法。必须及时做好地测技术资料记录和收集

地测技术资料是对安全生产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 要求各种资料必须按照生产进度及时收集、整理。随时做好经纬仪导线记录及测算,地质水文资料、地质编录台帐的整理,等等。使资料的整理与生产进度同步,做到内容连贯、交圈对口。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做好地测技术资料的灵魂。不真实的资料会把我们引入误区。必须坚决杜绝对原始记录采用“后补”造假的做法,同时也不能为了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歪曲事实。资料的整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技术内业资料必须完整

不完整的技术内业资料将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单位工作的质量状况。做好资料整理、归档

作为兼职档案员的工作标准:⑴在科里负责领导下,负责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业务上接受企业档案部门指导、监督;⑵做好本科室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工作;⑶在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做好文件材料的预立卷和归档工作,并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向档案部门移交;⑷保管好科室应归档的案卷,并编制案卷目录;⑸及时反映科室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档案的意见和要求,向档案部门提供本科室档案利用效果情况;⑹检查本科室档案管理标准的执行情况。5 遵守要害部位保密守则

⑴不该说的秘密,绝对不说;⑵不该问的秘密,绝对不问;⑶不该看的秘密,绝对不看;⑷不该记录的秘密,绝对不记录;⑸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秘密;⑹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秘密;⑺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秘密;⑻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秘密文件、资料;⑼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达机密事项;⑽不携带机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严格执行档案借阅制度

档案是我矿的宝贵财富,档案的借阅对各部门信息沟通起着积极的作用。地测防治水资料是矿井发展的总结,是矿井设计的依据,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为加强资料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特作如下规定:

⑴所有存档资料都必须有编制者、审核、科长、总工程师签字收,存档后要及时登记资料台帐;⑵矿各业务科室借阅资料必须本人签字认可,并写清资料名称、数目、用途、借阅日期,借阅者归还后要及时由档案员签收;⑶矿无关业务科室及矿外人员不准借阅资料,如果矿内人员借阅需经科领导同意,矿外人员借阅需经总工程师同意;⑷资料借阅周期一般为一周,特殊情况可延长至两周,如果需长期借阅要及时办理续借手续,逾期借阅的档案员要及时收回。⑸重要资料原则上不准外借,可以在资料室查看,如果外借需经科 长或总工程师同意;⑹借阅者要保证借阅资料清洁完整,凡造成档案资料污损、丢失,每一页罚款50~100元,并由专业人员及时修复。⑺资料借阅者不准复制资料、转借他人,并严格保密;⑻档案员要遵守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地测技术资料是供今后生产管理、工程设计时查阅的。资料的整理要系统,装订要整齐,保管要加强,使后人能方便查阅。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

2、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 1)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

①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巡查、井田范围内农业引水渠沟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②相关科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2)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排查

1)采空区

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科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科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 档工作。

②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③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

④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

⑤编写地质预报时要结合相关资料与矿山施工单位负责对矿山内地表塌陷区、错动区进行监测预报。

⑥推广应用在采空区监测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负责研究采空区变化,并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给与技术的论证并采取相关措施。

⑦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

⑧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范围进行现场观测,对塌陷情况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并制定出采空区塌陷超前情况或者老顶空顶面积大未垮落情况的相关技术措施。

2)废弃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①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可能影响本矿的老窑及废弃 井巷进行摸底,并在本矿的相关图纸资料上绘制出具体位置,并定期进行观测及排查。

②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观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

③定期了解相邻矿井的回采情况,调查清楚其废弃井巷是否对本矿有采动影响

④井筒、工业广场及附近汇水沟每年雨季前要清理附近杂物,疏通排水通道。

⑤在井下发现下矿水量有变化时或降特大暴雨、地表水体变化等特殊情况,要及时对井筒周边水位进行测量。

⑥在工作面采掘工程接近钻孔之前,必须对钻孔资料进行查阅,全面了解钻孔的封闭情况,编制采掘工程过钻孔设计方案。

⑦对于钻孔资料不详、模糊的钻孔,必须以“封闭不良钻孔”对待,在设计说明中必须明确提出来,要留足防隔水煤柱,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作为视在安全隐患来处理。

⑧在设计中明确告知施工单位,所要揭露的钻孔数量及位置,以及钻孔的封闭情况,让施工单位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3)断层、裂隙、陷落柱、导水裂隙带等地质构造普查 ①建立年预报、月分析的地质构造预报制度,年初按照采掘工程计划,对采掘工程可能遇到的断层、裂隙、陷落柱等地质构造进行预报;每月根据月度采掘工程计划,和井下采掘巷道揭露情况对各掘进头面,进行逐头逐面分析,准确分析巷道层位关系,对可能穿层巷道、或过老空老巷、断层、底鼓等地质构造要提前通知生产区队,提出建议,并督促区队制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②建立钻孔资料分析制度,在巷道超前钻探结束后,要及时根据钻探资料,进行钻场分析,对钻孔中发现的层位变化等情况,分析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构造情况。

③建立井下采掘活动先探后掘制度,对掘进巷道采用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方法,探明前方地质构造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并且保证20m超前探测距离。

④建立井下收集地质资料制度,岩巷工作面每掘进10m收集地质资料一次,收集地质资料包括岩层倾斜角度和巷道正前走向角度,如发现地质层位变化及时分析可能遇到的地质构造。煤巷掘进工作面每掘进20m收集一次,收集煤层倾斜角度和巷道正前走向角度外,还应收集煤层厚度情况和顶底板岩性,煤层破碎情况。

⑤定期对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修改施工巷道附近煤层底板等高线,掘进巷道岩层层位变化情况,若为穿层巷道及时根据第一手资料分析巷道可能出现的提前或延后穿层情况;水文地质方面要及时分析巷道顶底板滴渗水情况及水量变化趋势、充水来源等资料,若物探、钻探显示的地质构造变化区域要及时分析构造变化带附近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情况,对中型以上断层,超过5m³/h以上的新增出水点要及时上报有关相关科门,并申请上级科门进行补充探测和论证。

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生产技术科科长岗位责任制

1、主持技术科的全面工作,负责日常管理及监督检查。

2、明确本科室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并抓好工作的落实情况。

3、负责本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习工作。

4、负责与设计科门进行业务联系,提供设计所需资料,反馈沟通设计思路。

5、参加对设计科门提交资料的会审、对外来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的会审,参加技术交底会和工程例会。

6、负责及时为施工单位提供施工图纸。

7、主持本单位施工作业规程及重大安全技术措施的会审工作。

8、根据公司的规划,负责主持对新开发区域进行资料收集、开发论证和可行性方案的提出。

9、负责在许可的权限内,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工程设计、设计修改。

10、负责召开技术会议。

11、经常深入现场,掌握工程的进展、规程措施的落实情况,配合有关科门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12、完成领导交给的其它工作。

测量技术员岗位责任制

1、负责建立测量井上、下平面高程控制网,按设计要求标定各类工程的几何关系,延挂中腰线和实测各类巷道,及时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

2、负责编制重大工程和施工技术措施,并经科长签字,报技术负责人审批后,负责实施,并做好贯通后的总结工作。

3、负责填绘基本矿图和日常用图,保证图纸精度和图面的整洁美观。

4、根据生产安排和采掘进度,将有关测量工作方面和不安全因素,用书面形式提前通知有关单位。

5、负责测量原始资料的编录、整理工作,做到成册、成图,便于保管使用。

6、按照生产计划和长远规划,及时提供测量资料和图纸。

7、负责仪器定期检验、校对工作,经常检查仪器,工具使用保管工作,保证完好。

8、认真学习业务,积极推广先进技术经验,不断提高技术业务水平。

地质技术员岗位责任制

1、在科长领导下,负责地质技术工作,掌握地质构造变化规律,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地质问题。

2、严格执行国家矿井地质工作等有关技术政策和上级有关规定,充分利用和开发煤炭资源,努力提高资源回收率。

3、按规程要求及时提供生产单位所需的掘进、回采地质说明书。经科长审核签字后,方可发到生产单位。

4、深入现场及时收集现场地质资料,准确填绘和修改各种地质图纸,正确反应地质构造现象,并进行地质预报工作。

5、按规定编制和提供各种地质资料和图纸。

6、因地质构造影响回采,掘进须变更的工作面,要及时提出更改建议,提出前进方向,以促进安全生产。

7、努力学习技术,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推广应用各种先进新技术,协技术负责人做好地质工作。

采掘技术员岗位责任制

1、认真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及煤炭企业技术政策。

2、做好矿井计划的施工安排,及工作面接替工作。

3、严格按照《煤炭工业设计规范》及《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搞好工作面设计。

4、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掌握生产动态,搞好采掘管理。对特殊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

5、加强工作面技术管理,严格按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对不符合标准的工程及时汇报。

6、负责搞好组内材料档案器材管理。

7、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8、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一切任务。

探放水队队长岗位责任制

1、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学习党的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防治水原则。

2、负责全矿采掘工作面探放水的安全工作,合理安排探水队员的探放水作业程序,及时快速保质保量完成物探、钻探及各项工作任务。负责对探放水设备及配套的排水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具体负责井下各巷道超前探放水钻孔施工的安全工作,是探放水队安全第一责任者。

3、应做到熟悉现场,认真组织检查作业地点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组织施工,制止违章作业,杜绝违章指挥。

4、负责探水工、钻机司机等特殊工种的技术培训,抓好职工的班前学习和安全教育。

5、负责落实本队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实施,负责探放水设计、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的执行和兑现。

6、负责设备的检查、检修、保养的现场管理工作,保持探放水设备正常运行的良好状态。

7、负责组织对探放水事故的追查、处理工作。

8、负责与其他科门联系、沟通,预防探放水事故发 生。

9、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临时任务。

钻探工岗位责任制

1、熟悉本岗位危险源、不安全行为,懂得管控措施,会辨识新危险源。

2、知钻机结构、知钻机性能、知钻机安全设施的作用原理;会操作钻机、会维修钻机、会排除钻机故障。

3、严禁消极怠工,脱岗,井下睡岗。

4、班长操作钻机、指挥施工,负责本班员工安全,严禁违章指挥,钻机工服从班长领导,完成班长交代的工作任务。

5、严格执行井下现场交接班制度,做到手拉手交接班,并且交接清楚上班存在的问题及下班的注意事项。

6、设备点检到位,定期进行注油、检修、维护,严禁钻机带病运行,检修记录填写准确,字迹工整。

7、必须配备工具套、活口扳手、克丝钳、螺丝刀等常用工具。

8、登高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

9、顶杠、加长杆支撑竖直稳固,使用保险链将顶杠、加长链连接到顶板可靠。

10、移钻机时,钻机操作司机必须站在防护栏内,钻机前后10m严禁有人,禁止挤压电缆、损坏设备、碰坏设施或撞坏帮锚、帮网。

11、操作司机离开钻机必须停电;钻机、照明综保等不 使用时,必须停电上锁。

12、钻孔施工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技术措施执行,工程质量必须达到规定要求,施工记录填写真实,不得涂改,字迹工整,并按规定及时报送。

13、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的要求搞好每班工程质量和文明卫生。

14、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安全隐患、工程事故等应立即汇报钻探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5、封孔质量由班长或专人进行监督,并将有关事项、问题及时汇报钻探队。

6.浅析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篇六

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有两方面: (1) 自然因素; (2) 人为因素。而现阶段, 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是两种因素综合的情况居多。因此, 相关科研人员不仅要注重降低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方面的研究, 还要对当前的地质环境进行可持续性发展利用的研究, 以便将人为和自然因素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 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所谓的地质灾害就是因为在自然地壳运动或者人为不合理作用下, 使土地出现移动的事件, 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人的生命以及财产的损失。现如今, 地质灾害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课题, 也是社会公共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减灾, 不只是要解决灾害危险的问题, 还得实现地质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 以便于从根本上缓解地质方面的问题。到目前为止, 现在大家提出的普遍是如何防治的问题, 当然, 这种想法也是很受大家认同的, 但是, 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如何促进地质环境的安全性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所以说真正正确的想法应该是, 不只要讨论研究如何防治地质灾害, 如何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 还要深入研究与地质相关的减灾问题。从不同的两个方面, 如何将防治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结合起来, 将保护与防治两个问题并列在一起,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防治地质灾害的目的。

3 我国地质灾害基本状况

中国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暴发规模、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等方面的数据均居世界前列。特别是山地丘陵区突发性的滑坡泥石流等常常摧毁淤埋城镇、危害村寨、冲毁道路桥梁、破坏水电工程和通信设施、淹没农田、堵塞江河、劣化生态环境、危及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严重制约我国山地丘陵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据统计, 1995~2011年17年中, 全国因突发性地质灾害累计死亡或失踪17578人, 平均每年1034人, 估计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20~150亿元。特别是2010年, 全国因地质灾害造成2915人死亡或失踪534人受伤, 其中仅甘肃舟曲县城“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就造成1765人死亡或失踪。

随着我国山地丘陵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 区域经济存量、人口密度、社会财富将大幅度增长, 地质灾害风险程度和危害数量也将显著增加。人类减轻灾难是有成效的, 但也会出现逆流 (2010年, 图1) 。

对图1进行分析不难得知, 长期趋势过程反映出3个方面要素的积累效应:

(1) 地球表层内外动力作用过程的累积效应, 包括持续作用的程度与松散体的积累。

(2) 多重外动力引发因素的耦合激发, 如太阳11年的周期活动 (主要表现为磁场极性倒转及太阳耀斑、太阳黑子活动异常而影响地球) 、月球引潮力的迭加作用、局地降雨的激发作用等。如陕西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塬黄土斜坡的自然休止角约为30°, 20世纪90年代人为取土形成70°的高陡边坡, 2011年9月上旬降雨渗透的累积效应和17日42mm局地降雨激发作用终于酿成滑坡灾难, 造成32人死亡。

(3)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包括地质灾害防治行动的正负效应。2010年的重灾事件频频出现, 虽然存在局地降雨引发作用的异常, 也明显存在建设者无知、不懂地质风险的积累效应, 不知避开“河 (沟) 道、河 (沟) 漫滩”地质环境的悲憾, 而绝非技术层面的监测预警或工程防范问题。同样地, 2011年全国只有277人死亡或失踪也不代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很到位, 而是与中国大陆全年的降雨量创自1951年以来60年来最少 (年均值556.8mm) 、局地强降雨事件显著低于2010年、外部激发动力显著弱化相关。从更大视野看问题, 由于2011年总降雨量不足, 造成或衍生的旱灾、火灾、污染、农业和生态环境退化等损失明显高于常年, 或者说财富的生产量也明显降低。

4 地质灾害的防治要点

我国深受地质灾害的侵扰,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倍受众人所关注。我国的地质防治工作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探索, 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上级到下级都有较为合理有效的安排, 形成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我国通过对国民普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常识以及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工作等方式, 强化国民意识, 避免因慌乱使地质灾害中人员伤亡率上升。我国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心放置在“预防”上面, 有利于对地质灾害做出及时有效的整治方案, 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4.1 区划调查

地质灾害发生会给当地的地质环境造成影响。有关人员调查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地质环境情况, 并做好记录整理归档, 作为评价地质灾害潜在危险系数的资料依据, 然后对评估风险并做区划。统计各地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 做好区划调查工作, 有利于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监测警报

监测指的是监测地质环境的变化, 并对环境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掌握可能诱发灾害的隐患资料。警报是构建灾害报警系统, 依据监测的结果, 向居民发出防灾预警信号。监测警报对技术和行政有较高的要求。监测警报系统的完善支撑着后续防治工作。

4.3 搬迁整治

上述两个系统为搬迁治理系统奠定了基础。搬迁是指对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 采用搬迁避让的方式, 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将该地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治理是运用工程治理措施, 从根本上治理地质环境, 清除灾害隐患。二者主要以调查监测地质灾害的数据为根据, 评价地质勘测的结果, 分析诱发地质灾害的隐患, 确定灾害隐患地点。

4.4 相关的应急处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对于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灾后处理和重建工作内容, 要建立其相关的应急处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 能在灾难发生后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迅速做出回应。把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程度降到最低, 同时还为灾后的重建提供了一定的物力和人力方面的资源。

5 地质环境的利用要点

5.1 工程地质环境的安全建设

工程地质环境的建设: (1) 要对工程所处环境的地质信息和周边区域的地质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只有在充分了解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出现的类型后, 才能实现对其的安全建设。由此可以看出, 对工程地质环境的安全性评价能够在最大限度上, 避免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地质灾害发生。 (2) 工程的建设人员要树立起地质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念, 这也是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风险性重要内容。就目前来说, 人为因素的影响已经成为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 对于工程地质环境的利用就要注重人与自然资源的有效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 使得人们在进行的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降低了与生态环境的利用冲突。 (3) 在构建工程地质利用体系的过程中, 不能仅限于对工程方面和地质方面进行安全评估, 还要以可持续利用的长远发展眼光来提高地质环境的利用效果。工程建设者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后, 还要提炼出工程进行地质安全建设的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

5.2 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

对于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的评价过程, 要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的自身特点: (1) 要做的是分析和判断工程建设地质环境的安全情况, 并通过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评价体系充分的了解所监测区域的地质环境。这样一来, 工程建设就可以按区域且具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分类建设。 (2) 在充分了解地质资源的前提下, 就可以将其他的地质环境进行科学利用。事实证明, 细化地质环境的利用能够使自然资源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 对于地质环境容易发生灾害的区域就可以进行区别建设,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质灾害的波及范围和存在的危害程度。由此可见, 区域性地质环境的开发建设方法, 具有操作可行性、实用性。 (3) 在完成了地质环境利用的灾害危险性调查后, 就要着手进行当地地质环境的可持续性建设。这一过程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价值思维和研究视野, 要勇于探究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思路。在分区域进行地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 可对工程地质环境的质量问题、工程地质区域的功能性划分以及地质环境工程的建设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6 结语

总而言之,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长远的规划和建设发展。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利用作为未来地质研究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 揭示两者的关系和内在联系,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实现灾害防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平, 张帆一.粗煤泥分选和选煤工艺[J].选煤技术, 2011 (5) :46~49.

[3]李宇.探究粗煤泥分选及对选煤工艺的影响[J].能源与节约, 2014 (5) :101~103.

上一篇:文法院公寓管理制度下一篇:走,到另一个地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