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积极人际关系

2024-06-23

大学生的积极人际关系(精选8篇)

1.大学生的积极人际关系 篇一

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

(安新强)

提起员工关系,很多人往往会联想到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负面关系,如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劳动仲裁和法律诉讼,很少想到员工关系的积极因素。那么,到底什么是积极的员工关系呢?如何在企业中进行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些企业对员工关系管理往往不够重视,一个典型标志是很少有企业在人力资源部设置专门的员工关系管理这一职能部门,也很少安排专职的工作人员处理员工关系问题。当企业出现了员工关系问题时,企业往往会责成人力资源经理和员工的主管共同探讨加以解决;企业有了劳动纠纷,往往由企业的法律部门或者委托外部律师事务所加以应对。这些企业一般没有员工关系管理的专门政策与体系,其对企业内部员工关系问题的处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往往只是被动地应对员工关系方面的挑战。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出台后,员工关系案例呈大幅上升趋势,员工与企业的劳动纠纷也多以员工的“最终胜利”而告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在公司设立员工关系管理这一职能部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处理企业内部的员工关系问题。

然而,企业中的员工关系案例依然层出不穷,企业在与员工的劳动纠纷中似乎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将这种情形归因于法律规定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这种归因,似乎为企业管理者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也为企业在劳动纠纷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找到了答案。但是,这种归因并未解决员工关系中业已存在的问题,也未回答如何建立积极的员工关系的问题。

员工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

有些管理者认为,员工关系是雇主与员工、主管与员工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对立与冲突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伴随着劳资双方在一些劳动问题上观点的迥然不同和双方关系的不和谐,常常以双方关系的破裂而告终。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

是人才的竞争。在这种大的人才观和人才理念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必然从冲突与对立走向和谐与合作,从单赢走向多赢。因此,员工关系应该是雇主与员工、主管与员工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

基于“员工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这一理念,员工关系管理并非只是根据国家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相关劳动政策,被动地处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而是要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员工关系,以积极的方式处理员工关系,引导、构建和谐的劳动环境,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旦企业建立合作型的员工关系,不仅可以同员工建立起稳定和谐的关系,减少冲突,而且还可以提高员工的敬业度和整体素质,有效预防和化解人员管理危机。更重要的是,还能建立与发展基于管理层和员工之间价值共享的企业文化,在达成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积极的员工关系是企业人才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建立在合作关系基础上的员工关系管理具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这种关系必须是劳资双方的一种合作的、和谐的关系,二是这种关系是由企业管理层积极主动的努力构建起来的,需要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辛勤的劳动不断地进行培育和呵护。这种员工关系我们称之为积极的员工关系。

积极的员工关系是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最为有效的手段。按照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吸引人和留住人,其效果未必能长久,而创建和维护积极的员工关系环境则是员工的内在需求。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更大满足,更利于留住优秀员工。

那么,企业该如何来构建积极的员工关系、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环境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沟通管理

沟通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一般来说,先有卓有成效的沟通,后有优良的员工关系。沟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企业与员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可能产生的一切误会,建立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关系,在企业中营

造适合于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内部环境。

下面是员工喜闻乐见且沟通效果良好的几种沟通渠道。

(1)群众大会。该沟通渠道适用于企业发布业务信息、展示工作业绩、沟通企业的业务目标和规章制度、政策、表彰先进等内容。一般来说,企业的群众大会一季度召开一次为宜。

(2)电子邮件。该沟通渠道适用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发布企业的重要信息(如企业战略变化、财务业绩、组织与人事变动等)。一般地说,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每周或者每月通过电子邮件与全体员工沟通一次为宜。

(3)员工手册或内部刊物。该沟通渠道的特点为沟通周期长,适合于那些与法律规定相关的沟通内容,诸如企业的政策与规章制度的沟通、企业中期与长期业务目标的沟通、员工培训与员工活动信息的沟通以及企业业务知识的普及等。一般地说,企业的员工手册或内部刊物以一季度一期为宜。

(4)员工与主管的“一对一”对话。该沟通渠道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沟通渠道之一。通过这种沟通,员工和主管可以就工作问题、个人职业发展等进行充分而细致的沟通。员工与主管的“一对一”对话最好每周进行一次。

其他有效的沟通渠道还有员工热线、员工电子邮箱等。此外,对于员工对企业管理问题的投诉,HR部门应收集、追踪并及时解决。

2.合规管理

合规即企业制订的人力资源政策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合规管理是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的基础。

企业管理者不仅要熟知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而且还要对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的可能变化及未来趋势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如可能,应当与国家相关的劳动部门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或者与外部专业的劳动法律师事务所签订相关协议,以便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变化,从而及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人力资源实践作出必要的调整。

在企业具体的人力资源实践中,尤其是对于那些拥有诸多业务部门和跨行业

业务的企业来说,依法制订和调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并非难事。但如何在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尤其是在跨行业的业务部门之间确保人力资源实践的一致性却并非易事。一般来说,企业合规管理最难处理的恰恰就是如何保证企业不同业务部门之间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一致性。

3.企业文化推动

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是否能够在企业顺利推行,取决于企业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大量的实践表明,员工关系问题的背后反映出的往往是员工的直接主管人员的管理问题。如缺乏人员管理经验与技巧、不成熟、处理问题情绪化、简单粗暴、对人不尊重等等。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出现的这些问题,除了对其进行管理培训之外,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在企业之中构建一种尊重人的文化和组织氛围,让每一个管理人员都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符合企业“尊重人”这一理念的正确行为。

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其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塑造企业管理者正确的管理行为。

4.劳动案例剖析与分享

企业以过去及当前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例为基础,深入剖析劳动争议发生的背景及原因,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未来的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当剖析其他企业的劳动案例,举一反三,对企业劳动实践的各个方面作出分析和评价,以自我劳动稽核的方式方法定期对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审计,以规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确保企业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完全合规。

5.新管理者培训

如果一个团队常出现员工关系问题,该团队的主管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问题。因此,如何提高一线主管人员的员工关系管理技能至关重要。一种常见的做法是,企业对每一名新招聘或者新提拔的主管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将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加入其中,使得主管们从走上管理岗位的第一天起,就树立起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的意识,以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的要求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

此外,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还包括提升员工士气的各种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员工文化娱乐活动,陶冶员工的情操,塑造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

2.大学生的积极人际关系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情绪,心理健康

一、积极情绪的含义

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积极情绪与人们心理健康的关系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积极情绪是与人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个人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出现积极的情绪, 相反就会出现消极情绪。一般认为人的积极情绪主要有高兴、喜悦、兴奋、满足等。从积极情绪的表现程度不同可以将积极情绪的激烈程度分为以下几个程度轻松、宁静、快乐、兴奋、惊奇等。根据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显示, 积极情绪与人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尤其是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心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积极情绪与人的心理健康之间有着联系。积极情绪可以促进心理健康, 避免出现心理问题, 积极情绪体验还有助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在心理问题治疗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情绪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人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对于患者而言, 积极的心理情绪可以使患者可以通过对人的身体机能的调整, 促进病情的恢复。

目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式日益严峻, 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在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下,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积极情绪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甚至成为一种奢望。根据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作用, 在大学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的体验, 对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 积极情绪对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

积极的心理情绪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心里负压能力。积极情绪可以拓展当代大学生的知行能力,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个人资源的能力。认知灵活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 积极情绪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惯性, 是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巨大的提高, 是大学的认知水平更加成熟。杜建正通过研究指出大学生积极情绪可以减少大学生在知识识记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几率。

(二) 积极情绪可以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与之并行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压力不断增强, 一方面是来之与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期望值比较高, 另一方面家庭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较高, 除此之外, 加之学业给大学生的压力, 是大学生的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这严重阻碍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及时排解淤积的情绪是大学生长期处于烦躁、种相对安全的环境中产生的, 抑郁的情绪之中。相对于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在一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可以释放当代大学生压抑在心中的消极情绪, 可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 积极情绪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观念, 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 使得当代人一直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 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 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形成严峻挑战。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适应性,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使学生以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周边环境的改变, 及时适应社会环境, 积极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事件。对周围环境适应性的增强必然会提升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性,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生活, 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如何发挥积极情绪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 通过丰富的形式诱发积极情绪

心理教育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就需要发挥积极情绪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情绪的发挥,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并不是只有通过心理专业课程才能进行, 应该将积极情绪的培养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在高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紧密的结合起来。例如,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名人故事的发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如, 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积极情绪,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 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高校进行教学的主体使教师学生是进行学习的主体, 发挥积极情绪在心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在高校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 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应该被充分重视。在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过程中, 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 教师必须要有较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 针对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教师要进行有效调节, 将积极情绪传递给学生而不是消极情绪。其次,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榜样。依据班杜拉的理论, 教师的积极情绪会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传递学生, 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后, 在教师向学生传达积极情绪的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以平等的地位对待学生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三) 通过心理课程培养积极情绪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校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所谓高素质人才不仅体现在拥有丰富的知识, 很强的实践能力, 还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高校教育的中一般开设心里课程,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培养学生积极情绪,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就可以利用心理课程教学课堂这个载体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并推动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结语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 积极情绪在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已被广泛认可, 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 充分积极情绪在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大均, 王鑫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内涵结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大学生的积极人际关系 篇三

本文采用测验法对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亲社会倾向进行全面的测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亲社会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仁慈、正义、超越自我、勇气、智慧与知识等五个美德都对亲社会倾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共同作用的预测率达到53.7%。

中小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亲社会倾向 多元回归分析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自愿使他人获益的行为,包括助人、分享、谦让、合作、安慰、捐赠、自我牺牲等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内容,培养中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帮助他们养成帮助他人、友善合作以及学会分享等亲社会倾向是他们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的方面,所以心理学者做了大量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潜在力量和美德等积极因素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重点研究三方面的内容——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情感体验以及积极组织环境,目的是帮助个体发现和利用上述三种积极心理资源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生活品质。自从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在2000年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后,积极心理学引起了教育专家、心理学者的普遍重视,成为教育、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有关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介绍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或者只是从理论上探索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实证研究较少,探讨积极心理品质和个体其他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关系研究几乎没有。为了填补空白,本研究试图通过测验法来考察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亲社会倾向之间的关系,拟证实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对其亲社会倾向的出现有促进作用,为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更好地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5289名中小学生参加,其中小学生2257人,初中生2401人,高中生为630人。

2.工具

(1)积极人格特质问卷儿童版(VIA-Youth)

本研究采用积极人格特质问卷儿童版(VIA-Youth,Park和Peterson等人编制)来评定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本问卷包含六个分量表——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正义、自制、超越自我,一共有198个项目,适合用于10~17岁的中小学生。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7。

(2)亲社会倾向问卷

本研究测量中小学生的亲社会倾向是采用寇彧、洪慧芳2005年修订的PTM(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这个量表包括以下六种亲社会倾向:匿名、公开、利他、情绪性、依从和紧急。其中匿名的亲社会倾向指帮助者在受助者不知道他名字的情形下出现的助人倾向;公开的倾向指帮助者在公开的场合或者有他人在场看见的情形下出现的助人倾向;利他的倾向是帮助者为了减轻他人痛苦而对他人实施帮助的助人倾向;情绪性倾向是指帮助者在具有情绪唤醒的情形下产生的助人倾向;依从倾向是指帮助者在别人提出请求的情形下对他人实施帮助的助人倾向;紧急的倾向是指帮助者在他人发生紧急事件的情况下实施帮助的助人倾向。六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匿名的、公开的、利他的、情绪性的、依从的、紧急的分别为0.778、0.708、0.755、0.726、0.738、0.561,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分别为0.758、0.494、0.801、0.789、0.800、0.803,具有良好的心理学测量指标。

3.统计方法

本研究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亲社会倾向的相关分析

表1表明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亲社会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表1 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亲社会倾向的相关分析

注:**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指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

2.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美德与亲社会倾向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2对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美德与亲社会倾向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回归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在逐步回归分析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品质的仁慈美德首先进入回归模型1,说明此美德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最为密切,正义、超越自我、勇气与智慧与知识等美德先后进入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上述积极心理特质对亲社会倾向具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它们综合起来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达到53.7%。

表2 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亲社会倾向的多元回归分析

三、讨论

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亲社会倾向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个体拥有越多的积极心理品质,他对别人实施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大。24个积极心理品质中最能预测个体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是仁慈、正义、超越自我、勇气、智慧与知识这五种美德,共同预测率为53.7%。这告诉我们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其亲社会倾向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下面将详尽讨论为什么这些美德会促进中学生的亲社会倾向出现。

1.积极心理中的仁慈美德对中小学生亲社会倾向有正向预测作用

积极心理中的仁慈美德对中小学生亲社会倾向有正向预测作用,首先可能是因为拥有更多仁慈美德的中小学生常常为别人着想,关心别人,对别人仁慈和宽宏大量,能从帮助别人中得到快乐,所以容易产生亲社会价值取向。以往许多相关研究证实了这点。例如Staub(1991)通过研究发现人格品质中亲社会行为价值取向强的个体,他们的亲社会动机比较容易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被激活,发现别人有痛苦,他们用一种积极的行为方式作出反应。又如,Van Lange(1999)和Van Dijk(2004)的研究表明,那些具有亲社会价值取向的个体更容易做出亲社会行为。其次,拥有较多仁慈美德的个体更了解和理解他人的动机和感受,很容易识别他人心情的变化,容易产生移情。移情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促进因素,是亲社会行为产生的重要动机源之一。许多研究证明移情可以增加个体亲社会倾向。Waxler(1992)对儿童进行研究,发现进行过移情训练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相对于没有进行移情训练的儿童明显增加,而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了。李百珍(1993)发现移情训练显著增强了幼儿的合作、助人、礼貌、分享等亲社会行为。endprint

2.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正义美德对中小学生亲社会倾向有正向预测作用

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正义美德能够促使中小学生出现更多的亲社会倾向,因为拥有更多正义美德的中小学生更加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善于从大局出发,平等对待团队成员,尊重团队的目标和规范,忠于团队,自觉维护团队利益,为团队建设尽心竭力,所以容易出现亲社会行为。S.H.Schwartz(1977)认为,个体的行为受社会规范影响和支配,利他的社会规范会被内化成个体的社会责任感道德义务感、以及价值观,会促进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出现。另外,拥有正义美德的中小学生相信世界是公平的,是可以预测的。好的行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奖赏,不良行为将会受到惩罚。这种信念使他们相信,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一件好事,施善者会从做好事中获益,所以会出现亲社会倾向。

3.积极心理品质中的超越自我美德对中小学生亲社会倾向有正向预测作用

积极心理品质中的超越自我美德能够促使中小学生出现更多的亲社会倾向,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是拥有超越自我美德中的审美品质的中小学生容易发现周围环境及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件和人物,例如别人的亲社会行为等,根据亲社会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他们会模仿榜样,从而出现亲社会倾向。同时他们更追求完美,感到重要他人为自己设定了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去追求完美,自己需要达到这些他人设定的高标准。例如张兰鸽(2011)发现青少年为了博取老师、家长和同伴等重要他人的认可,维持自尊,也会表现出更多依从的、利他的和公开的亲社会倾向。二是拥有超越自我美德中感恩品质的中小学生意识到美好的事物并心怀感谢,会感谢父母生养抚育之恩,感谢老师辅导教育之恩,感谢别人支持帮助之恩。根据感恩的道德情感理论,感恩具有亲社会的本性,会激励、强化感恩者亲社会倾向的出现。许多研究表明,感恩有利于亲社会倾向出现。例如,Bartlett,DeSteno(2006)的研究表明常常体验到感恩的个体会作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Peterson等人(1996)的研究认为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产生感恩体验的个体更可能对他人做出亲社会行为。

4.积极心理品质中的勇气美德对中小学生亲社会倾向有正向预测作用

拥有更多勇气美德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弹性更好,他们性情真挚诚实、乐观热情、富有感染力,做事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坚持到底,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或面对压力时意志坚定、不退缩、乐观勇敢地面对、冷静果断地应对。张睿(2011)通过研究发现心理弹性高的中学生面临困难时敢于乐观地面对,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当别人有困难时,也会以相同的方式去安慰和帮助他们,出现亲社会行为。也就是说,拥有更多勇气美德的中小学生心理弹性更高,社会适应性更强,容易产生亲社会倾向,具有实施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5.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智慧与知识美德对中小学生亲社会倾向有正向预测作用

首先拥有更多智慧和知识美德的中小学生很有洞察力、充满智慧,能够看清事实、对事物作出准确判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他们更能够觉察他人的需要和意图,从而产生对他人的亲社会倾向。因为根据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亲社会行为的发生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注意到他人的需要、对情境的解释和利他行为意图的确立,其中注意到他人的需要是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起点。其次,拥有更多智慧和知识美德的中小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强,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热爱学习,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观点采择(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把其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区分开来的能力或倾向)和道德判断水平较高,而许多研究表明这两者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高相关。例如,Moore(1998)发现控制被试的年龄因素以后观点采择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高相关。Rushton等人发现,被试的道德判断水平与他们是否参加献血、在超市购物中先让别人付款等行为有显著的相关。

四、结论

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其亲社会倾向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其亲社会倾向的出现有促进作用。中小学教育者可以通过培养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来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

参考文献

[1] Eisenberg N,Miller P.The relation of empathy to prosocial and re-lated behaviors.Psychology of Bulletin,1987(101).

[2] Park N,Peterson C. Moral competence and character strengths among adolescents: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 for Youth. 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6(29).

[3] 寇彧,洪慧芳,谭晨,李磊.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的修订.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

[4] 张兰鸽,张莉,寇彧,田启瑞.中学生完美主义特点及其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4).

[5] 崔杨.医科高职生感恩品质和亲社会倾向的特点及关系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11(3).

[6] 张睿.中学生亲社会倾向与社会适应性关系的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作者:李燕燕(1976-),女,广西博白人,广西教育学院教管系副教授;李玲玲(1979-),女,广西博白人,广西玉林市南江一中中学一级教师。]

4.大学生的积极人际关系 篇四

一、消极经济管理

所谓消极经济管理主要是指政府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通过对经济制度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改变经济主体中的行为方式。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现实的经济发展理论违背了市场经济假设、价格弹性假设。

二、积极经济管理

积极经济管理主要是指政府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改变财产权及人身权的权利体系,改变经济模型中的参数,对经济发展形成诱导,引导其向政府偏好的方向发展,促使现实经济发展实现政府偏好的最大化。政府在采用各种手段方法来改变经济体系参数,以实行积极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以消极经济管理作为基础。

三、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分析

1.成因、目的方面的关系

消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现实经济发展不符合古典经济模型假设,由此导致现实经济难以达到一定财产权及人身权的权利基础上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积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则主要是由于政府追求的不仅包括对于起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包括对企业社会目标实现的考虑,其经济发展的路径也并不一定是要实现政府偏向的最大化。而导致政府偏向无法实现最大化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现实经济与市场经济假设、价格弹性假设及完善市场经济假设具有差异性,不够相符。由此可见,积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消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

政府实行消极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尽量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但这一状态并不一定是我们所想要的理想型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对财产权及人身权的权利体系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以促使经济自发的达到另一个更理想化的状态,同时也更好的实行经济发展的人权性目标。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平等的经济身份进入到市场中,对市场供需产生影响,以对市场的价格及经济结构产生影响,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政府以公众利益代表的`身份进入市场并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管理和控制,能够确保经济发展的安全性,并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在此过程中,要以消极经济管理作为基础,确保政府身份的平等性,从而逐步实现积极经济管理的目标。

2.管理手段方面的关系

无论是消极经济管理还是积极经济管理,都是由经济决策、经济计划、经济监管、经济调控、经济指挥与协调等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的划分都是相对的,只有相对于具体的经济管理活动才能够划分出这些经济要素。一个大的经济管理主要是由一个个小的经济管理要素所构成的,对于各种经济管理认知来说可能是经济决策,但对于另外一个经济管理认知来说则可能是经济的协调与指挥,如中央政府拟征收25%的企业税,对此,地方政府要制定出相应的具体政策,而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则只是对企业的经济协调与组织。

经济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手段则也是由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及经济手段组成的,但消极经济管理尤其自身独特的行政、经济、法律管理手段,积极经济管理也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行政、经济、法律管理手段,但有的时候两者还是不能够区分开来的。一个具体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既可以是消极经济管理的手段,同时也可以使积极经济的管理手段。

结束语: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都是由于经济决策、经济计划、经济监管、经济调控、经济行为等要素所构成的,而且两者也都是应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来进行管理的,特定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既能够满足消极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积极经济管理的需要,通过对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理解,可以确保政府在进行经济调控的过程中不越位、不错位,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祁永忠,栾福茂.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生产力研究.(09).

[2]程宝良.案例教学促进基础理论课教学效果作用的研究――以初级宏观经济学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2(S1).

[3]陈有禄,罗秋兰.基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本土化的教学改革探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9).

5.大学生的积极人际关系 篇五

从1997年10月国务院命名“XX110”为“人民的110”到2007年5月XX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捧回国务院授予的“模范戒毒所”殊荣,十载开拓再铸辉煌,XX市公安局成为全国唯一两个局直属单位获国务院命名的设区市公安局,公安事业的发展和队伍建设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作为一名基层公安宣传干部和警察公共关系的积极探索者、实践者,笔者深深感到:典型培育在警方公共关系建设和发展中有重要地位,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推进公安事业全面发展有特殊意义。

一、充分认识典型培育在警方公共关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一)典型塑造过程是警方品牌形成过程。

典型就是形象,就是品牌,是警察群体优秀精神品质的浓缩和集中体现,典型从发育到成熟的过程,正是警方品牌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典型宣传是警察公共关系的重要传播手段。

典型的发展道路同时伴随着宣传推广力度由小到大的扩张过程,典型离不开宣传,成熟有效的宣传运作是成功塑造典型的基本方法和基础工程,典型的成功塑造反过来又为警方公共关系的传播注入强大的活力。总结任何培育典型成功的经验,都必须认真审视其中宣传运作的强大效益。一个典型在成功树立之后便成为警方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

(三)典型的美誉度是公众认知的重要标尺。

典型集体或个人在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直接影响公众对警察群体的理解和信任。特别是直接影响公众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影响着

和谐警民关系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人民群众的保护神”,“拯救灵魂的天使”等等美誉在公众心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树立了公安机关高大的正面形象,同时在弥补工作过失,减少工作失误带来的负面影响,成功处理形象危机等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价值。

(四)典型的恒久生命力是警方宝贵的精神财富。

典型对外的形象代言人作用和对内的榜样标杆作用决定了它是警方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优秀警察文化特质的重要内核。理解典型,保护典型,促进典型的发展是保持典型旺盛生命力的必备条件。当一个群体英雄辈出的时候,其事业必然进入良性发展的颠峰时期。

二、高度重视典型培育发展的基本要素。

(一)决策者的认知度和决断力。

任何品牌都不会无缘无顾地产生,在很多情况下,决策者对品牌塑造的价值认知、精力的投入以及所下的决心、坚持和毅力对品牌培育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无为而治的领导者能够具有超凡的品牌意识和塑造出优秀的品牌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品牌的成功是领导者的成功,典型培育和发展是领导者优秀特质的外在表现和诠释。

(二)公众认可和接受心理的广泛性。

品牌运作成功的第二大要素在于公众认可和接受程度。任何警方典型的推出都有其广泛的群众基础,群众的理解和爱戴成为其营养丰富的成长土壤,从“XX之鹰”到享誉神州的“人民的110”,“XX110”以其赤诚为民、快速反应的独特精神品质赢得广大民众的信赖与爱护,其独具魅力的品

牌形象深深根植于民众心中,使之永葆青春,十数年红旗不倒,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模范戒毒所”之所以堪称模范,关键在于建所之初便确立了这么一个理念,那就是戒毒所既是特殊监管场所,更是特殊的学校和医院,戒毒人员是特殊的学员和病人。十年来,该所民警真情救治,呵护心灵,关爱生命,促进和谐,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所以说任何典型都不是强加给大众的,他必须来自大众又服务于大众,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因子。

(三)强大持续有效的宣传运作过程。

创造性的宣传运作可以加速典型的成熟,缩短其成长的过程,可以强化与大众联系的纽带,培植理解和支持,可以更好地服务警民关系建设,为警方形象增色。所谓宣传运作一要讲究双向沟通与交流

互动,二要讲究创新和独到之处,三要多种手段并用。可以说,十多年来,XX警方正是充分运用典型宣传、警察公共关系、警营文化建设等多种传播手段,有效地向社会公众宣讲和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公仆心、忠诚情,并根据巡警和监所两个警种的不同特点,坚持不懈地跟踪宣传、培植推广、策划运作,从而成功塑造了“人民的110”和“模范戒毒所”这两个时代精英。

(四)特殊公众的心理接受和支持程度。

任何一个群体面临的各层面、各类型的公众对其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所谓特殊公众是指对群体发展具有决策性、政策性影响的部门,对特殊公众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是典型培育成功的重要条件,它与广泛的社会普遍民意基础相辅相成,共同构造典型培育的良性环境。

(五)拓展的效应和影响力。

6.大学生的积极人际关系 篇六

一、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加快发展的关系 依法行政的根本目的就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靠发展来解决,在发展中解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是推进依法行政提供坚实的基础;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是加快发展的前提,发展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按法律程序办事,不讲政策法规、不依法办事,不仅不能促进发展,反而会影响发展。一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工业强区、旅游名区、财政富区、生态城区”的发展目标,创新策略,完善机制,优化环境,积极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的要求,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落实政策、简化程序、优化服务、强化法制,营造政策“洼地”,构筑环境“磁场”,切实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打造以苏仙区科技工业园为龙头的工业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经济走廊,以城东新区为龙头的城镇经济走廊,以飞天山风景区为龙头的旅游经济走廊,以朗坤生态养殖、海华竹木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经济走廊,开辟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二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持以人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重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抓好生态工程建设。依托区位优势,呼应郴资桂一体化战略,大力发展城郊型生态观光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实施旅游兴区战略,紧贴苏仙“生态”、“科普”、“城郊”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景区人文景点建设,建设生态旅游走廊,做优生态旅游文章;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营造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三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抓好农民增收、扩大社会就业等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农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强化农民工培训,积极发展劳务输出,扩大劳动力就业渠道。

二、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执政为民的关系 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良好的动机,采取违法的手段,必须背离执政为民的理念,必然导致好心办坏事。一是领导率先垂范。“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关键在于领导重视,抓好落实。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努力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认真吸取滥用行政权力侵害群众利益的深刻教训,在企业改革、改制,农村土地流转和城市征地拆迁等工作中严格按程序办事,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行政执法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益密切联系相关,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行政的效果,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执法为民的观念;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坚决纠正在执法中以权谋私等各种不正之风。三是增强民本意识。要把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人民的愿望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把诚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尺。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努力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坚决纠正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深入基础、深入群众,摸准民情,要抓住群众普遍反映的关键性问题,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要善于见微知著,捕捉群众的情绪,并以此作为我们作决策、办事情的第一信号。

三、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科学政绩观的关系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需要,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扎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切实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一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看领导干部的政绩时,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加,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改进政绩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健全和完善奖惩制度,褒奖和重用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教育和惩戒无所作为、好大喜功的干部,引导和促进各级领导团结干事、扎实为广大群众谋利益。二要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真正的政绩要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坚决克服“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的不良现象,绝不能用“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思路和方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家园法创造政绩,搞谋划、做决策、上项目,应当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发展规律,而不能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同时,在科学论证、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环境和人才优势,放开手脚,大胆发展。三要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领导干部干大事、创大业,不能忘记天下大事必先作于细。要切实履行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要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创造出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的政绩。

7.大学生的积极人际关系 篇七

1 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抽取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4所大学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为被试,如男女高水平篮球队、校队、体育专业篮球队等。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其中男生180人,女生120人;一年级81人,二年级76人,三年级73人,四年级70人;理科129人,文科82人,艺体89人;城市生源136人,农村164人。

1 . 2 研究材料

Kammnn和Flett(1983年 ) 编制、辛自 强等人 ( 辛自强 ,池丽萍 ,2001年 )修改而成的情感量表和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

2 研究结果

2 . 1 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分别对积极情绪总分和人际信任的各维度及总分做描述性统计,所有被试在积极情绪总分和人际信任的各维度及总分量表上的得分情况见表1。

本研究所使用的心理量表是采用1~5的5级计分的方式,中值为3。结果显示,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在积极情绪总分和普通信任、特殊信任两个维度及总分量表都高于中值。这说明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在普通信任维度上得分最高,可看出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对无直接关系者的信任度高,其次是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得分为3.5,说明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能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

2 .2 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的人口学变量差异

2.2.1 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的性别、生源地差异

表2数据表明,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总分和人际信任总分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女生的积极情绪总分和人际信任总分都高于男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普通信任和特殊信任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

表3数据表明,从生源地上看,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总分和人际信任各维度及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生源地对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没有影响。

2.2.2 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的年级差异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四个年级有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总分和人际信任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进行检验,从表4可知,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总分、普通信任维度得分、人际信任总分存在显著年级差异。进一步事后比较,显示出在积极情绪总分上,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四;在普通信任维度和人际信任总量表上,大一学生均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

2.2.3 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的学科差异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个学科有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总分和人际信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检验。表5显示 ,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总分、人际信任的维度普通信任及人际信任总分存在显著学科差异。在积极情绪总分和人际信任总分上,艺体生均高于理科生和文科生,理科生高于文科生;在人际信任的维度普通信任上,艺体生高于文科生。

3 讨论

3 . 1 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的现状,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水平处于中等偏上。这说明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能营造积极的氛围,也说明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能体验到较多的普通信任、特殊信任、人际信任,能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

3 . 2 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的人口学变量差异 分 析

(1)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分析据表2显示:从性别上看,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具有显著差异。研究显示女生的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均高于男生的原因是,女生的性格较为乖巧,得到家长和老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而男生较为调皮,受到更多的批评与指责,故积极情绪体验产生差异。且男生在学习成绩的整体状况普遍不如女生,常因学习而感受到较多的挫折感,因此内心的消极体验也就更多。故女生积极情绪比男生高。

(2)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的生源地差异分析,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在生源地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该结论与罗敏(2011年)的研究结果相同,即军校大学生积极情绪在生源地上无差异。其研究对象虽不同,但研究对象均参加体育训练和运动。现高校均有资助政策,其对偏远山区生源地的贫困学生给予更多支持及补助政策,确保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生活上均有保障,以尽量避免不同生源地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异常。故大学生积极情绪及人际信任在生源地上不存在差异。

(3)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的年级差异分析,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人际信任、普通信任维度在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差异原因之一为学校自学生入学起就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各种社团活动锻炼,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大一新生入学参加活动的机会较多,其积极性也较高。而高年级学生随着年级增长,认知逐渐成熟,且有了个人想法及目标,需承受升学及就业压力。故参加篮球运动的大学生中,大一新生居多,随着就业及升学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及人际信任度也趋于减少。

(4)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的学科差异分析,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普通信任维度、人际信任总量表在学科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5)。艺体生性格都比较开朗外向,情绪较容易被调动。心理学家弗瑞克森在特定功能与作用中提出身体行为和艺术行为的观点,亦与艺体生息息相关;而对文科生及理科生而言文科是以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学生学习以记忆为主,多数循规蹈矩,导致其参与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相对略差于艺体和理科类,从而博得信任程度相对较低。理科生特有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决定着其可通过参与篮球运动博得队友的信任。

注 :*P<0.05;**P<0.01;***P<0.001

注 :*P<0.05;**P<0.01;***P<0.001

4 结论

(1)从参与篮球运动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看 ,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处于较高水平。

(2)从人口学变量上看,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普通信任、人际信任存在显著年级差异。进一步比较,在积极情绪上,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四;在普通信任和人际信任上,大一学生均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普通信任以及人际信任存在显著学科差异。在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上,艺体生均高于理科生和文科生,理科生高于文科生;在普通信任上,艺体生高于文科生。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厦门市有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的现状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能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与人际信任;参与篮球运动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人际信任在性别、年级、学科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上无显著差异。

8.大学生的积极人际关系 篇八

在与青少年学生的交往中,常听学生说“我很爱老师,但有时也害怕老师。”“我有许多话想和老师说,又不知从何说起。”“我希望能和老师成为朋友,又觉得与老师之间有段距离。”是什么使他们处在这样一种矛盾的状态?长期以来,学生把老师看作权威,而自己更多的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了师生之间的隔阂,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事实上,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人格平等的关系中,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此外,老师还是我们的友伴,和老师的交往体现在娱乐、生活和思想交流等各个方面。

青少年学生要化解与老师的矛盾、误解,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应从主动沟通开始。当我们有不能解决的难题时,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当我们埋怨老师处理不公时,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当我们埋怨老师不能听进我们的意见时,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当我们觉得被老师误解时,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沟通是一门艺术,沟通需要方法。

接受老师是进行积极主动沟通的前提。在看待老师时,不能有完美主义,老师也是普通人。他有自己的情感,也会喜欢一个人,讨厌一个人,也有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也有自己的家庭负担,有自己的父母、爱人和孩子,也有紧张的工作,也需要生活,需要物质的东西,也有他自己的个性,有优点和缺点。只有接受了老师,你才可能接纳他的意见和建议,才可以用心去与他沟通。

改变对老师角色的认识,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尊重老师。最基本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几乎把他所有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学生,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才对得起老师辛勤的劳动。尊敬老师还表现在课堂之外,课下见到老师礼貌地打声招呼。课余时间或是节假日,有选择的对老师做访问和问候,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感情建立之后,私事或公事都可以谈了。但要注意,每次谈话都要认真倾听,不要抢话,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当然在老师有空暇的情况下,可根据老师的爱好,共同参与一些体育活动、科研活动或者去郊游、参观展览等。到这时,师生之间就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还必然会发展为朋友关系。

其次,虚心向老师求教。做学生时,经常感慨“那个老师并不怎么样”,“他的水平太低了”,等长大以后才知道这种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老师在学问、阅历等方面都高于学生,尤其在自己的专业课方面更是修养深厚,因此我们学生应该从而师之。此外,向老师虚心求教可以把你对这门课的喜爱、重视传达给老师。对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多向老师请教,这样不仅直接使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其实,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间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课老师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学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会加深师生间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再次,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尤其是批评。我们都知道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却不一定能理解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有的学生挨过老师一次批评心里就特别怕那个老师,认为他是对自己有成见,这是没必要的。老师不会因为谁有一次没有完成作业,有一次违反了纪律就认为他是坏学生,就对他有成见。要相信老师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此外,被表扬时我们体验成功,被批评时我们体验挫折。成功和挫折都是人生的财富。表扬好比加油站,要再接再厉:批评好比防疫站,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最后,要原谅老师的错误。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其实根本不存在没有缺点的人。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观点不正确,或误解了某个同学,甚至有的老师“架子”比较大,或是太严厉,这都是可能的。发现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委婉,时机要适当。如果老师冤枉了你,你会当面和老师顶起来吗?不行,这样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恶化师生的关系。暂且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气和再说。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作学生的应该把他们置于长者的位置,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作为普通人,老师希望你原谅他的错误,正如你希望他原谅你的错误一样。

通过积极的沟通,与老师建立融洽的关系,既可以促进学习,又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会使我们一生受益无穷。只要我们能主动、恰当的和老师沟通,就能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乐的学习,迅速的进步,健康的成长。

上一篇:考研线性代数基础讲义下一篇:土壤学名词解释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