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爱国(精选10篇)
1.培养学生爱国 篇一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当代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为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国正在加大高等教育创新的工作力度,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进行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以及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同学们在大学里学习,可以接触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知识和创新经验的专家、学者,他们是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导师和楷模;在大学里学习,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仪器和实验设备,为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逐渐积累起广博的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本领;在大学里学习,可以形成一个个相互砥砺、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科研团队,为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锻炼才干。
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下苦功夫学习,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努力打好创新的思想根底和知识功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寻求突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中提炼研究题目,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从推动国家发展和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出发,不断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内核,行为是体现。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睦,始终是人心所向,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把各民族的兴衰荣辱牢牢地维系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特别强调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对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做出了不懈努力。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奋斗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要贯彻实施《反分裂国家法》,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是不可动摇的。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促进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栋梁之材,要自觉做推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要努力学习掌握党和政府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国家统一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努力增长才干,为全面开创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增强国防观念
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会侵略别国。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
1、国防: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3、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4、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
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
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感性认识。
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强化忧患意识。
2.培养学生爱国 篇二
1 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 属于民族精神的核心部分, 强调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团结意识, 强调激发民族志气, 民族自豪感, 用奋斗目标激励人心, 增强民族凝聚力。
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毛泽东说过:“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 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脉相承、从不间断的, 又是日益发展、不断深化的。在古代,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和外来侵略;创造中华文明, 改造祖国河山;推动社会革新等。在近代, 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为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在当代,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是对当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的精辟概括。“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要求。
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爱国主义精神理所当然的是与整个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一致性的。但是, 在这个大前提下, 亦有着在这一年龄段或这一层面人群中应强调的内涵, 即:国家意识、团结意识、民族自信心与进取心。
2 高职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不足与补充
2.1 高职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不足
高职学生成长于我国社会从传统的向现代的、由计划的向市场的社会转型期他们面临着新与旧、进步与落后、传统与时尚、东方与西方、社会主流价值观与自我的实用价值观多种观念的冲击, 受着形色兼备的网络世界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思想修养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尤其反映在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不足。
如在国家意识和团结意识方面淡漠, 强调和重视个人利益;在民族自信心方面, 总觉得西方发达国家先进, 盲目以为外国的就是好的。还存在本质上具备爱国主义精神, 即承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重视和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必须性, 我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需要代代传承, 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爱国主义精神淡漠。
2.2 高职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补充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几年大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创造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 也是全体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高职学校应认真贯彻讲话精神, 将高级爱国之一旗帜体现于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上。具体做法包括: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源泉, 学校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教育, 离不开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对学校的整体精神品格的形成, 对师生素质的提升, 对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具体环境, 校园文化蕴涵着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大学的精神、校风、教风、行为准则等等, 这些都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加强学校教育主导性的基础上协调和利用社会教育力量。学校要积极开展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容、方式都有一些新的特点, 学校应针对这些新变化、新特点, 注重教育的实效。要倡导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 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 把维护民族利益与拥护社会主义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形势。利用所在地的革命史迹、场馆、人物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旋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学生主动参加到社会实践中, 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建设教育教学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就业实习基地, 实行开放式教育。增加学生的阅历, 开拓视野, 让学校与社会共同推进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抓好“两课”教育, 发挥其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贯穿学生培养教育全过程。比如对学生的入学教育、国防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就业教育等方面, 都能够从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大目标下,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学问、掌握技能。及时解决学生围绕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反映出来的思想和实际问题, 还要搞好特色教育, 如诚信教育、主体意识教育、爱校如家的集体荣誉教育等。高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队伍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以专职学生政工队伍为主体, 由专任“两课”教师、党政机关优秀干部、院系部党政领导、专任教师、班主任、班导师, 并发动其他教职工共同担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 关心学生的学习、关爱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就业, 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包括政府机构、科研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内的, 校内外海内外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和校友构成的教育队伍, 合力培养教育高职学生具备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吴潜涛.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在公民道德建设体系中的地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 (11) .
[2]董重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3) .
3.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篇三
一、从历史出发,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自古至今,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展现出了智慧、善良、勤恳、勇敢等优秀品质,我国历史悠久,无论是尧舜禹还是康熙乾隆,每个朝代对于世界的发展而言都有独特的意义。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通过我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经历了多个时代的变迁,如铁器时代、青铜时代、石器时代等,我国的丝绸之路、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是非常伟大的成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这些历史成就,使学生对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有更深的体会,从而提升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爱国热情。
教师可以适当穿插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如在讲解与历史有关的内容时将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介绍给学生,如“大漠狂飙”霍去病,虽然出身寒微,但是自小勤奋好学,精通击刺、射箭、骑马等各种武艺,18岁之前就出征匈奴,经过长途奔波,仅带领八百骑兵,就斩敌两千余人。并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部,歼四万余人。另外还有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在敬佩民族英雄的同时能够激发自身内在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多渠道渗透爱国主义精神
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这些先进的技术被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除了获取资源之外,互联网的作用还包括信息交流、共享等,许多网站和网页中都零散地分布着与初中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精神有关的资源,其形式丰富,包括视频、图片和文字等,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重组、整合与爱国主义精神有关的网络资源,从而更加快捷、方便地运用这些资源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建立“爱国主义精神”的专题网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途径搜索和收集有关资源,另外可以与该地区的有关资源,如曾经发生过的爱国主义事件等加入该网站,整合有关资源,使网站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鼓励学生搜集资源、丰富网站,在此过程中深入了解爱国精神的内涵。
当搜集到足够的资源后,教师可对其进行处理,并结合教学内容制成课件,将色、光、形、声等多媒体的众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网络活动,在学校网站中加入与学生共同监理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专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的学习平台,教师也能够随时对有关的资料进行查阅;增设爱国主义精神论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讨论,增强师生互动;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传与爱国主义精神有关的资源,并组织评比活动,使学生在校园网络这个阵地之中充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与世界接轨,使学生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和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缩小差距”这个目标并不是在短期之内能够完成的,需要经过很多年与几代人的努力,将时代使命感、责任感交付给学生,促进其发奋学习,弘扬我国优秀的道德品质。教师应当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阅读课外知识,或举办国情知识竞赛等,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国情,明白目前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历史校报”进行编辑,向全校学生普及历史知识,在课堂上将历史国情影片的精彩片段向学生播放,并向学生介绍和对比国内外的国情,另外还可以组织历史报告会,追寻历史人物的脚步,以他们的口吻演讲,使学生对于未来的学习道路更加明确,能够制定远大的目标和理想指引他们前行。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共同努力,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迅猛发展,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应向学生介绍我国最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使其体会到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当代学生是否努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通过这些背景介绍,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责任的重大,为了祖国的发展而不断努力。另外,教师应充分发挥榜样作用,通过亲身经历向学生介绍我国最近几年的发展,包括自身的发展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地位的变化,带动其爱国情感,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
4.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篇四
————物理111朱紫洪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当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五四运动的场景变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仿佛看到,北大等十几所高校的3000名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愤怒地向全中国全世界喊出这些口号。
此时,爱国主义油然而生,与五四运动的全体大学生产生共鸣。
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于自己的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及为她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不用我多说,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也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然而,当代的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来实现爱国呢?
曾有无数的人提出过这一问题,这是一个没有答案却明确于每个大学生心中的问题:大学生应当如何爱国?更具体的说就是作为享受着国家提供的高等教育机会的大学生应当如何去热爱、去回报我们的祖国?将当前较为主流的几点意见归纳如下,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同学的共鸣。
意见一:大学生爱国就要落到实处!
爱国不是用说的,是实实在在做的,并不是我们每个人每天说几遍爱国,我们就真的爱国了。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大学生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许,有人会问“国是什么?国在哪里?”那么请记住国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国是华夏大地每一处疆土,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爱国就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具体到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利用假期去贫困地区支教,可以投身到服务社区的大潮中去,也可以利用自己所在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去引导社会视点集中到社会弱势群体上去。当然每一个大学生切切实实的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让这份爱国之心一传十、十传百的推广开更是爱国的良好表现。我们大学生每年享受着国家那么多的教育补贴,教育基金,我们有义务积极地为祖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意见二:大学生爱国就应当老老实实的学习
大学生是什么?大学生是社会优秀的人才,是国家每年花大量人财物力着重培养的国家栋梁,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现在我们的前辈们在努力建设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任务在于未来,我们的价值也将在未来得以体现,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过早的就深入到爱国主义的实践中去以至于耽误了学业,只要我们心中有国家,有民族,只要我们有效地利用好国家给与我们的优越的受教育机会,抓紧时间学好真功夫,尽早将自己锻炼成为有用的、能为国家做出切实贡献的人才,那么我们就算是爱国了。而这种爱国才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爱国,真真正正的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的爱国。
意见三:大学生应理性爱国
有的人以“爱国激进者”的面貌出现,专门去挑别人在“爱国”上的毛病,却不省察自己的言行里有多少真诚的爱国元素。譬如:一些“骂娘爱国者”,就专门袭击所谓“丢了国格”的人,就连一对母女在公园处于好奇穿着日本和服照张像,也被骂为“卖国、有损国家形象”。乍一看,他们的言行似乎出于爱国的动机,岂不知,当他们的唾沫星子喷向普通国民或曾为国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知名人士时,已经把爱国主义当成了装饰自己的抽象标签,变成了伤害国人和“有损国家形象”的恶语。理解爱国主义要与当前的国。
从唐朝韩愈的:“以国家之务为己任”,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其忧国、报国、献身之举,感染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历史上,数不清的名人学者、爱国志士,以他们具体的言行,为爱国主义做了生动而具体的注脚。可见,爱国主义决不是仅仅挂在口头上的,而是有着丰富和具体的内容的,是与博大的胸襟和卓越的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5.培养学生爱国 篇五
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 13111103 张阳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国防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国家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从个体来说它是个人安身立业的根基,从整体来说是一个民族、国家存在的基础。通过几周的学习,我了解了国防的基本概念、基本的军事思想,明确了我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学习了一些军事高技术,以及部队的一些条例和规定。军事理论内容是众多的,我深知学习只是浅尝辄止,但对于个人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却有着很大的帮助。当前我国处于和平时期,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全面增强,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然而现在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当中缺乏信仰、危机意识不强,中国人的爱国情感在日益安逸的生活逐渐淡化与消磨。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国防教育对现代的大学生很有必要,这不仅对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重塑中国人的内心、增强爱国意识也十分必要。下面将从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当前军事理论课在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方面的不足、建议和方法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国防教育是指整个国家范围内对公民所进行的国家安全防务教育,也就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在全体公民中灌输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提高保卫祖国的各种素质的活动。在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以及进行军事训练,是全民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军事理论课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行为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仅仅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培养国防意识,至关重要!
高校国防教育可以唤起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国防意识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国防教育内容是有关国家安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和民族荣辱兴衰、生死存亡密切相关,“多难兴国,殷忧启圣”。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变化与国防形势、国家安全系数、国防教育有着最直接的联系。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变化规律可以看出,越是在和平时期,越要重视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励。而要持久地保持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就应从强化大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大学生国防观念入手,坚持不懈地开展国防教育,不断加大教育力度,深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与世界联系愈发紧密的情况下,更要加大国防教育力度,让广大大学生明确我国国防面临的严峻挑战,不断激发我们的忧患意识和殷殷爱国之情、拳拳报国之志。
高校国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居安思危,激发民族危机感。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战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这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聚精会神搞好经济建设。但是,“和平之树”的繁荫也给社会投下“安逸”的影子,容易使人滋生和平麻痹思想,消磨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部分大学生由于有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缺乏艰苦生活的体验,抱有天下太平的思想,对国家前途命运没有一种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或是偶尔想到也认为事不关己。纵观影响世界的安全与稳定的因素,我国国家统一、领土主权完整以及其他重大民族利益问题上仍然面临巨大的现实威胁,特别是在当今美国重返亚洲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居安思危意识,既能搞经济,又能固国防,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可以使
他们了解国情,使大学生正视综合国力的现实差距,提高忧国忧民的意识,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不再把振兴中华当作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把它融入日常的学习、工作之中。
国防教育效应可以转化为国家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国防教育实质是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责任感的教育,我们进行的国防教育必然涉及到民族发展史,遭受外来侵略的苦难史,这都将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大学生树立牢固、正确的国防观,形成人人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良好社会风气,这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兴旺发达的重要前提。高等学校开设军事课程,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泛滥、强权政治横行、“台独”势力依然存在,宗教矛盾、恐怖活动有增无减,高技术局部战争接连不断,使我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与挑战。因此,通过军事课程的学习, 进一步使我们懂得国防与国家的关系,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爱军学技、勤奋成才、报效祖国的赤子热忱。
(二)当前军事理论课在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方面的不足
①课堂内容容量过大,难以保证爱国主义的渗透。在当前的军事理论的课程中,面临着学时短任务重的现状。一个老师往往要在二、三节的时间内把一章五六节的内容讲完。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而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十分的不利。何谈对爱国主义的渗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有限的时间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难免打折扣。
②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新意,缺少时代气息,脱离现实。课程的名称虽然为军事理论但是对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还是要结合现实的、新鲜的实例为好。现行的教材修订时间过长,几年内未曾更新,自然无法很好反映当前最新的军事变化和我国战略思维,对学生的爱国教育也只能停留在过去式中。同时这些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说现实意义不大,与生活接触不多,专业性又过强。教材又以理论为主,没有生动的实例为支撑,爱国主义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
③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当前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习时间较短,老师往往教学方法程序化、单一化,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手段缺少创新等问题。虽然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有多媒体设配进行辅助教学,可这是远远不够的,多媒体教学带来是对学生教育的过度平面化。而且传统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的情感特征,不能满足他们不同情感需求,难以激发、调节其情绪机制,很难对其情感产生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达不到情感渗透的效果。
(三)建议与方法
①优化整合课堂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效率。时间紧、任务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精选教学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传授部分知识,同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的爱国主义才会是具体的,对学生的触动也才会是最大的。还要保持教学内容有较高的起点,既要让学生切实掌握有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认清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和自己肩负的责任,培养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当然这样也给学生留下了课下学习探讨的时间跟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行动脑思考以达到进步的效果。
②定期修订课程教材,增添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当前的军事理论课程并没有专门的章节讲述爱国主义,只是通过讲述具体军事理论知识进行情感渗透,只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增添专门章节,从理论和实践具体分析什么是爱国主义,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军事理论课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较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独自的特点,主要是因为他的某些内容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在教材的编写修订的过程中、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追踪和关注教学内容中的新动向,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力求把学生最关心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最新学术动态引入课堂,使教学内
容前卫、鲜活、精干,让军事理论课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最新的实例,以案释情。只有这样在真实的情况,才会有最真实的触动,也才能达到弘扬爱国主义的效果。
③改进教学方法,将情感教学融入高校军事理论课。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学既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军事课教学一定要改革传统的教师教材加粉笔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探索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老师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提倡教学过程中就热点问题,加强师生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如讲授打击“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意义时,可以就台海局势现状,可以利用翔实资料对比分析前苏联解体给人民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危害,介绍在防止“台独”上所作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斗争,让学生互相探讨发言,启发学生深刻认识“台独”分裂祖国的危害性和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从而达到统一思想和统一认识,取得较好的教学和教育效果。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尝试交互式教学法,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宽松的气氛,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是平等的,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6.培养爱国精神演讲稿 篇六
我爱我的祖国,爱她山清水秀的容颜;我爱我的祖国,爱她绰约多姿的风情;我爱我的祖国,爱她风云变幻的气象;我爱我的祖国,爱她四季交替的多彩;我爱我的祖国,爱她神圣庄严的面孔;我爱我的祖国,爱她深厚浓郁的蕴藉;我爱我的祖国,爱她辉煌灿烂的成就!我爱你,中国!
我喜欢绿草茵茵的春天,因为她赐给了我生命的希望;我喜欢艳阳高照的夏天,因为她赋予了我火热的激情;我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因为她带给了我纯洁的理性;然而,我更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因为她寄托了我神圣的祈盼,因为她伴随着祖**亲庄严的呼唤,因为那里有着全中国十几亿人民的殷切希望,我爱您,中国!母亲!
7.培养学生爱国 篇七
一、运用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给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史中所取得的巨大辉煌成就,可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他们产生爱国情怀。例如,在讲述中华民族的统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几个文明古国作比较,学生就会发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中国一直保持着文明的延续、主体统一的状态外,其他几个国家都曾出现过分裂或者因为被别国侵略而中断传统文明的延续,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在公元前先后被波斯帝国灭亡,古印度长时间出现过分裂割据的局面。中国虽然在近代被列强所侵略,但是并没有完全成为他国的殖民地或者附属国。几千年的文明就这样一直延续至今,其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尤其是四大发明,更是为世界文化的传播,科技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保证。这样教学可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出内心的爱国情感。
二、通过教材中正反事例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在这段时期中,也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赤子之心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肺腑的壮歌,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去追寻,他们的情怀值得我们去敬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述这些人和事迹,让学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爱国精神精神。例如,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他所领导的“禁烟运动”表明了人们反对鸦片,反抗英国殖民主义的决心。
除了要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斗争史以外,教师还要举一些反面的教材来教育学生。例如,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侵犯,使中国人饱受凌辱和蹂躏,甚至出现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奇耻大辱。这样的事迹能激发学生的无限愤慨,使学生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确立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三、善用历史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历史活动课是《历史课程标准》推出的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对于活动课教师要认真组织,并且在其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活动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黑板报或者开办小报纸。教师可在其中列举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历史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下通过网络或图书馆去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自己补充。二是演讲或报告。教师可以请一些抗战英雄来学校做演讲和报告,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历史博物馆或者烈士陵园去参观,使学生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感知先辈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立志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壮大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精神教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也应该是历史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中,我们在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仅要让学生对历史上所发生的事迹有所感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还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爱国情感,如让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的重要事件,了解现在我国所处的政治环境和历史环境;利用网络主动搜集、查看我国的科技成果,如“神六”飞天;主动关注国内发生的大事,了解进展情况,如对云南地震情况进行了解,主动向灾区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等等。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警惕国内外的反共宣传,教育学生正视反华组织和个人,不能偏信他们的言论。
8.培养学生爱国 篇八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爱国情感 培养路径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重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从中实现教学发展新目标。针对于此,将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完善,并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渗透过程,对学生爱国情感形成正确激发。与此同时,通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价值性进行广泛传播,以此对学生爱国情感培养路径的创新性因素进行积极探索,满足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全新发展目标。
一、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形成正确导向
针对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爱国情感培养的创新路径探索中,教学方法多样性开发成为重要突破方向。促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中国历史发展所具有的先进性、突破性认知心理有效形成,从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引导性条件。在这里,可以通过对比教学法、探究教学发以及分组讨论教学法进行学生爱国情感的正确引导。对比教学法主要强调中外历史发展成就之间所具有的差异性,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予以有效激发,促使学生改过情感的积极生成。探究式、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则是对学生探索观点形成正确的引导过程,促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心理认知角度积极优化,从而实现爱国情感的正确引导。
二、深层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爱国情感予以激发
1.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价值渗透力度,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途径的探索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作为全新培养路径,能够对学生爱国情感形成深层激发作用。其主要的路径在于两个方面,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将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对世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层分析,使得学生能够从文化角度对中国历史文化成就形成心理震撼,以此对学生内心自豪感有效培养。其次则是针对中国历史文化中所能够表达出的民族精神进行深层渗透,以此对学生内心民族精神的感知形成正确带动,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爱国情感产生正确的培养过程。在这样的培养路径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祖国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从无形中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产生正确的激发、引导作用。
2.宣扬中国历史发展的辉煌成就,有效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从初中历史发展方向以及教学目标角度出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成为当今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的主体方向,对初中学生情感意识、能力的全面培养产生积极地影响。针对于此,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就成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辉煌成就,将初中生对中国历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认知角度进行正确引导,同时对学生正确看待中国历史发展心态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感知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并且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从而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能够得到有效抒发,对学生社会价值观念形成正向积极引导作用。这是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现的关键,并且学生爱国情感培养方向能够保持高度准确,为学生客观认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形成正确影响。
三、以历史教学内容的价值性,引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正确生成
1.注重教学内容心灵体验过程,引导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正确形成
针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进行正确的引导,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心灵体验过程能够进行有效强化。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知识感受到中国历史社会中的“大国气息”,以此来构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外拓展,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给予正确强化
初中历史教学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路径探索中,通过教学内容的课外拓展,对学生中国历史了解范围形成全面拓宽。在这样的发展条件下,学生对于中国历史知识的了解范围更为全面,并且对于知识的感受视角也能够形成全面引导过程。通常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只是将考试内容进行针对性强化,因此选修内容并不能成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里,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全面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爱国情感的生成也产生了相应的抑制作用。针对于此,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针对选修内容进行具体性介绍,从中对学生历史知识面形成积极延伸,以此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强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并能够成为重要培养路径。
四、结语
通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路径探索中,强调对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完善,促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中能够对中国历史发展所具有的先进性形成正确认知过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对学生民族自豪感能够得以深层激发,并针对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内在价值进行广泛传播,进而有助于学生爱国情感的全面形成,成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创新路径,满足当今教育发展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全新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胡金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D]. 西南大学,2010.
[2] 贠喜红.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D]. 华东师范大学,2009.
9.关于培养爱国情操的教案优选 篇九
情操是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构成爱国情操 的三大要素。学会用构成爱国情操的三大要素来认识自己在爱国情操方面的状况和存在差距。
教学重点:构成爱国情操的三大要素
教学难点:爱国情操是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尚的道 德情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语:通过第八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人要在丰富多彩的社会中,自觉地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只有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才能使我们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道德情操。今天告诉同学们的是,爱国情操是一种高的道德情操,而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爱国情操的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什么是爱国情操?爱国情操的表现有哪些?怎样培养爱国情操?这将是我们第九课要学习的内容。今天先来学第九课:
第一框、爱国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 (板书)
1、情操是人们情感的升华(板书)
教师:先来看屏幕,这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在《致留美学生公开信》中的一部分内容,他这们写道:(幻灯)“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提问:这是我国那一位数学家的豪言壮语?谁能说说有关他的爱国事迹?
教师:(幻灯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华罗庚教授的生平。
总结: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不愧是中华儿女的一员,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骄傲。同学们再认真阅读一下他的事迹,然后想一想:
讨论:(幻灯)当欣闻祖国大陆解放的消息,华罗庚教授为什么不惜放弃在美国的优裕条件,毅然带领全家人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即他的行为是建立在什么认识的基础之上,而这种认识又具有什么特点?)
教师:华罗庚教授回国的壮举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他是在强烈的爱国情感支持下做出来的。而爱国情感不是一般的情感,是建立在深刻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的人的一种高级情感。华罗庚教授爱自己的祖国,爱新生的社会主义,他以这种炽烈的情感来主宰自己的行动,来报达祖国的养育之恩。因而成为人们永远尊敬和敬养的伟大科学家。从此看来:
【深刻的思想认识产生炽烈的情感】
情感上升为情操 (板书)第51页第1自然段
【炽烈的情感主宰行为 】
10.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演讲稿 篇十
弘扬民族精神
同学们好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 “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作为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精神。民族精神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既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德,也包涵着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如:长征精神、抗洪精神以及奥运顽强拼搏,永攀高峰的精神等等,十分具体而又无所不在。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能决定人的发展高度,能给人以一种崇高感,能促使人奋发和自强不息,失去了民族精神,无异于失去了民族存在的根本。
说到民族英雄林则徐,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是有所了解的,虎门销烟的壮举就是在他的领导下完成的。有一句话叫做“自古英雄出少年”,林则徐4岁入私塾读书,10岁时就做过这么一副对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足见他的英雄气概。
1839年,鸦片给中国的危害非常地严重,人一旦沾染之后就很难戒掉,如同一个废人、早早地失去性命。林则徐很早就意识到鸦片给人民、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多次上奏皇帝,要求禁烟。在这样的严竣形势下,道光皇帝决心禁烟,并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雷励风行,在官府外贴了这么一张告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以表示他禁烟的决心,在他的执着努力下,最后迫使英、美的鸦片贩子,总共缴出了237万多斤的鸦片,用现在四吨的卡车足足要装297辆。如此之多的鸦片如何处置呢?林则徐上奏道光帝,被批示“就地销毁”,这样子就有了中外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
林则徐也一举成为了世界名人,在美国纽约就有一个以林则徐名字命名的广场。耸立着林则徐的铜像,纪念这位伟大、爱国的缉毒英雄。同学们,讲到爱国,一个人首先要做到爱自己的父母、老师、我们的家乡。我们要从小做起,一点一滴培养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辉革命历程的自豪感;对祖国巨大成就的喜悦感以及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尊严感和责任感,并把这种精神融合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培养成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今天国旗下讲话就到这里,祝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篇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同学们: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再一次在我们的国歌声中升起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一周的学习和生活。
同学们,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民族,我们更应该自豪于我们的民族,因为我们有那么多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积淀。我们有公正无私、诚实守信、戒骄戒躁、三省悟身的修身之道;我们有于谦“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浩然正气;我们有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英雄气概;我们还有秋瑾“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正气??时至今日,我们忘不了“抗震救灾”时无数个可爱的人勇于奉献的身影,忘不了杨利伟在太空遨游的时刻,更忘不了2008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力克欧美选手勇夺奥运金牌的瞬间。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们相信: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伟大的!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民族而感到无比地骄傲和自豪!今天,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更应该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和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这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新的使命。但是,在我们同学当中还有不少人对民族精神是非常忽视的。有很多同学不愿意再听那些“老掉牙”的革命故事,认为那是浪费时间;有的在家什么也不干,缺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别提勤劳勇敢的品质;为了分数,什么诚信、求实,他们不屑一顾;过分狂热地追求外国节日,外国文化,而对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文化却视而不见;而互相攀比,铺张浪费,不尊重他人的成果,漠视父母对自己的养育等等的现象在我们学生中也时常会出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似乎离他们越来越遥远!不行,新一代的我们不能这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民魂是最重要的,有了它中国才有希望。”同学们,你们是中国的希望,民族的精神不应该在你们这一代人丢失,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知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精神来传承,来发扬,来创新,让历史为我们而感到自豪!
作为学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要体现在我们学习的方方面面,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需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刻苦探索,勤奋努力,不断进取的精神;我们需要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我们需要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体验艰辛,感恩生活;我们需要在小我与大我的平衡中懂得奉献,懂得付出;我们更需要在寻找自身价值的前进道路上树立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立志报效祖国,为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奋斗?? 亲爱的同学们,当新一轮红日从东方喷薄而出时,让我们在祖国的这片沃土上放飞新的理想,收获新的希望!
当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今天,让我们“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身份投身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中去,只有亲身经历,才有切身体会。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自己各方面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素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使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奋勇拼搏,愈挫愈勇,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同学们身上发扬光大。我相信同学们会努力的,也一定会努力的!篇三: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二(3)班熊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就在前几天,我们迎来了新中国的六十四华诞,展望这六十四周年,铭记在我们中华儿女心中的一句话“中华民族,自强不息”。1921年,梁启超先生在为清华大学作演讲时,援引了《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志士为了理想而奋斗。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而爱国情怀,更是一个神圣的字眼,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浓厚的感情”。的确,这种爱国情怀是任何人也无法割舍的,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者。
【培养学生爱国】推荐阅读:
培养学生精神文化08-26
学生能力培养总结09-05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10-29
学生会干事培养方面-干事培养方案08-10
中学生公民教育培养学生什么09-16
如何培养学生意志品质07-23
浅谈培养学生科学08-08
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08-1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论文08-24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