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精选6篇)
1.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 篇一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鸦片战争
1、虎门硝烟:(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道光帝派他到(广东)禁烟(2)(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
2、鸦片战争:
(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2)经过:(1840)年6月,战争爆发,1841年初,占领(香港岛),结束时间(1842)年(3)结果:清政府向英军(投降)签订《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英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贷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为了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3、列强:(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4、罪行: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5、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2)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美国人(华尔)为统领。
三、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致远舰受重创,管带邓世昌下令冲撞敌舰,不幸被日舰击沉,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3、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马关条约》。
4、中日《马关条约》:(1)时间:1895年;(2)内容:①割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3)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5、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想争夺新疆(2)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并宣布建国
过程(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2)(1876)年,左宗棠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打败()(3)1878年,除(伊梨)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主要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3)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内容: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影响:《辛丑条约》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洋务运动
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代表: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 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建立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人才。评价: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剌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六、戊戌变法
① 公车上书: 1895 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标志维新变法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 的政治运动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② 百日维新: 1898 年 6 月 11 日 —9 月 21 日(资产阶级改革)内容:A.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B.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C.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D.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影响: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进步。(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七、辛亥革命:
1、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
2、同盟会:(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3、革命过程:(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革命的性质),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革命最大的功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最深远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
八、新文化运动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2、内容:(1)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后期(1918年以后):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3、评价: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前期)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十、五四运动
1、概况:(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爆发标志: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游行,(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4)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等,(5)前期:1919年5月4日至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学生;(6)后期:1919年6月初以后,中心:上海;主力:无产阶级;(7)结果:取得初步胜利。(8)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意义: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3、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科学、民主、进步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真理,振兴中华,反帝反封
十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也派代表参加了大会 内容: 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大会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大会还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十二: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1)建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作用: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2)对象:(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三个军阀(3)战场:(湖南)(湖北)是主战场(4)经过:叶挺独立团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成立:(1927)年4月,在(南京)成立,(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十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南昌起义:(1)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秋收起义:(1)爆发:(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2)结果:(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改向(农村)进军,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1)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2)意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十四、红军长征: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开始:(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3)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胜利:(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下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长征意义:红军长征,是历史上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6)长征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精神;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十五、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1、九一八事变
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了(柳条湖事变),炮轰(沈阳)城
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
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
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诚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果: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西安事变(和平解放),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影响: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十六、全民族的抗战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
结果:卢沟桥失陷,平津相继被占。标志: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或者也日本是全面侵华的开始)
2、南京大屠杀:
(1)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制造(大屠杀),危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2)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4)感想: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才能民强;日本近年来抹杀真实历史的企图,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3、重要战役:(1)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2)百团大战:(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十七、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1)时间:(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
(2)内容:a.制定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b.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3)意义:中共“七大”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思想统一和政治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意义:A.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B.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C.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九、重庆谈判和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目的:(1)国民党为了赢得(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2)中共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时间:(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转战陕北:(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撤离(延安)
(2)(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威胁(南京)和武汉,战略反攻开始
战略决战:概况:(1)1948年9月----11月,(林彪)(罗荣桓)率领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2)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3)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华北解放军合力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下令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中共的正确领导
(2)、解放军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4)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违背民意,发动内战,坚持独裁,失去民心。(5)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和民主,得到人民的拥护。
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及科技文化
1、近代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创办著名企业大生纱厂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轮船、火车(便利地区联系)、电报(方便信息传递)、照相和电影(娱乐新时尚)3、1872年在(上海)创办《申报》,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1879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科技:(1)铁路:(詹天佑)设计并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民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化工:(侯德榜)撰写《制碱》一书,发明了(纯碱)
5、思想:(1)魏源: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严复:第一部译著《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胜)(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6、教育: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7、文学: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呐喊》《彷徨》等
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
赵树理:创作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
丁玲:创作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5、艺术:美术:徐悲鸿,代表作《奔马》
音乐: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集锦
1、识图回答问题
⑴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由谁领导的?英国以此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哪一侵略战争? 林则徐 鸦片战争
⑵英国通过这次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什么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关税协定
2、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厦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及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厦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框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请回答:
⑴两则材料反映的时间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⑵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在这一时间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英法联军 中国 帮凶
⑶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3、阅读下列材料: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暴政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个条约? 《辛丑条约》
⑵这个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签订的双方是谁?
八国联军侵华 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
⑶结合材料分析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⑷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被外敌欺辱,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4、阅读下列材料: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⑴这是哪个组织的政治纲领?该组织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中国同盟会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⑵这个组织的性质什么?总理是谁?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总理是孙中山
⑶后来,这个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是哪三大主义?作用什么?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作用: 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5、2005年时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中国同盟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为此,2005年3月,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为首的国民党参访团56年来首次组团,对大陆进行了名为“缅怀之旅“、”经贸之旅“的访问。请回答:
⑴1905年,孙中山为发动辛亥革命做了什么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组织上建立了中国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义
⑵1911年,引发辛亥革命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是什么?
武昌起义 ⑶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担任了什么职务?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⑷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共谋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印刷、公共交通、码头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⑴材料一中的“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 工人阶级 ⑵从材料二可知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 ⑶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说明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伟大的力量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和北京各校学生的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材料二:“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请回答: ⑴从材料一中可看出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什么?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⑵材料二中的“外争国权”指什么?“国贼”指谁?
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曹汝霖 等 ⑶这次运动的地点与主力有什么变化?
前期的地点是北京,主力是学生;后期的地点是上海,主力是工人 ⑷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取得了初步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⑸镇压五四运动的是什么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
8、„„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请回答: ⑴材料反映了一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重要大会是哪一年在什么地点召开的?
1921年 上海
⑵有利于这次大会召开的国际条件是什么?大会宣告了哪个政党的成立?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
⑶这次大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选举出来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陈独秀
⑷这次大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 通过了党纲;确立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中央领导机构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马关条约》;危害:该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大大加深了中国半列民地化程度)
(2)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两次分离,这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本质区别:第一次分离是国家主权受破坏(或是帝国主义侵占);第二次分离是中国内政(或国共内部矛盾所致)
(3)材料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外交历史?你有何感想?
屈辱的外交。感想: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
10、【追溯历史屈辱岁月】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意图是要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2)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例: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
②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副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3分)
图____________(填写图片编号)——《____________条约》
图1——中英《南京条约》;图2——中日《马关条约》;图3——《辛丑条约》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6分)
人物:邓世昌。事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或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将士与四艘日舰展开激战,最后壮烈牺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6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12、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不符合;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举出一例)呼吁变法;反对与日本议和;支持公车上书;反对日本割占台湾。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这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
(1)19世纪 90年代,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2)概括出材料中所表达的主张。
改革政治制度,改革科举制,建立新式学校。(3)为实现这些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维新变法运动,说明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14、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5 “师夷长技”
图6 变法图强
图7 孙中山
图8 陈独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一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图7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
三民主义(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正确态度:① 民主、科学 ②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或不能全盘西化,或洋为中用等)
15、阅读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方面的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材料三:见右图。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材料三中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感悟:①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③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
材料三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四
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事件:洋务运动;目的:自强和求富或维护清朝统治(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3)材料四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说他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孙中山成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民主和科学(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
启示:地主阶级、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
(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遵义会议的召开
(3)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指国民党重兵围堵;恶劣的自然条件。(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 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18、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交往”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材料三:
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1)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这一胜利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8分)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2)结合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的领导人,头脑中仍然存在着军国主义思想,他们否认日本所犯下的侵略罪行(3)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中日两国的经济友好往来日益密切。
(4)请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帮小明同学为即将召开的主题班会拟定一个最贴切的题目。牢记历史,继往开来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胡锦涛主体访日,展开“暖春之旅”,全面规划和推进中日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胡锦涛指出“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材料二:中日关系年代尺 请回答:
(1)“牢记历史”——你准备通过哪些方面获得有关中日关系的历史信息?
查阅有关书籍,网上搜索,实地参观纪念馆,请教别人等。(2)请将年代尺中①②处正确内容写在答题卷上。
①中日甲午战争;②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3)根据年代尺,以1945年为界,请你概括中日关系前后两个阶段的主要特点。1945年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或以战争为主)
1945年以后: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在曲折中逐步发展正常交往与友好合作关系。(或以和平为主)
20、“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宝库。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反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这段不幸的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深受其害。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请回答:
(1)下列哪些资料能有效佐证材料一中的论点_ A、B、C 填字母代号)
(2)列举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探讨近代中国落伍的主要因素。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落后的原因: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如答清政府的腐朽,闭关锁国政策等具体表现即可);列强的侵略等。
(3)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哪些主要信息?中日人民友好交往,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帮助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敬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
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意义。3年前(2005年)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会谈应是1945年国共两党举行的什么谈判?当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1946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3)现阶段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你能做些什么?
【答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重庆谈判;毛泽东、蒋介石;《双十协定》;中原(或中原解放区)。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只要能结合题意.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即可。
22、『阅读材料
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口号
材料二“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长春讲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外争主权”在当时具体包括哪些内容?(2)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的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3)90年来“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台斗”。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答案】(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坎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外争主权: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答对任意一点即可。)(2)五四运动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3)五四精神:①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③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主义精神;③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等。(民主
进步
爱国
科学)
23、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
请回答:(1)鸦片战争失败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者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什么口号?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3)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西方思想;刨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4)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18年,他连续发表了哪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 篇二
现在“中国银行”的行徽(见左图)是“圆形方孔”图案。有人习惯于将钱戏称为“孔方兄”,典出“圆形方孔钱”。下列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的皇帝是 (A)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我查阅到,中国银行行徽呈古钱形状代表银行,中间“中”字代表中国,外圆表示该银行是面向全球的外汇专业银行,行徽由圆和长方几何图案组成,图案简洁、稳重,容易识别,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行徽曾在国际设计审展中获奖。我认为,该题命制都试图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材料实现“现实”与“历史”之间的沟通,并对教师平时教学产生引领。
如第28题:《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了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见闻,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极大兴趣,结合课本知识填写下表。判断事件的真假或可能性。(表格略)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特有的一种思维方法,“史”是在“证”即客观史实的基础上对历史的阐述与解释。该题命制的出彩之处就是设置具体问题强化这一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本质上是在检测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环节。这样的题型在以往试题中较少见,我认为既体现出新课改的成果,又指明今后教学关注点的明确指向。
当然,综观整份试卷,白璧微瑕。特别是在命制过程中参考人家的试题时尤其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推敲斟酌深思熟虑。我试举几例,与命题者相商榷。
一、全盘拿来,警惕纰漏
如,第17题: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B)。
A.孟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第17题)
该题源自2006某地区(校)期末考试试题,这在网上能搜索到。
常常有人对法家产生望文生义式的误解,认为他们主张法学,其实法家主张的是组织领导极权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法家代表人物更倾向于政客而非法学家。这在《史记》、《资治通鉴》等古籍对商鞅、韩非子、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生平事迹的记载中足可明了。
一般认为在韩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为首,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即“政治权术”。一派以商鞅为首,强调“法”,法律与规章制度。韩非子认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所以,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具有根本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
因此,题中关键词“法制”与“法家”、“韩非子”是命题者生拉硬扯而成,其间缺少必要的史学内涵与逻辑。当然,这样的错误在中考试题中也屡有发生。
例如,2009年浙江省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中考湖州市试卷第12题:图中的“和”包含了“人际和谐、相互关爱”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的古代思想家是(C)。
A.老子B.孙子C.墨子D.韩非子
令我感到奇怪的是, 以老子为例, 谁说他没主张“和”的思想呢?老子认为政治干预是罪恶的渊薮, 如果让百姓任其自然, 天命将与大自然以及彼此之间和谐相处……老子的学说有息事宁人和不因受害而报复的教义 (“有德司契, 无德司彻”) ;主张人与人之间以慈爱为上 (“天将救之, 以慈卫之”) ;提倡平均主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美) 拉尔夫等著.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 (上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200、201]
《孙子兵法》虽为用兵之法,但孙子尤其重视“和”、“非战”:“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二、略作改动, 留心细处
如,第21题唐朝诗人元稹在《连昌宫词》中写道“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这一诗涉及的重大事件是(A)。
A.安史之乱B.澶渊之盟C.七国之乱D.陈桥兵变
该题出处是2002年上海市高考历史第29题。原题如下: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连昌宫词 (节录)
唐·元稹
开元之末姚宋死, 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 虢国门前闹如市。
(1)诗中的“开元”是____(皇帝)的年号,“姚宋”是指______、______,“妃子”是指_____。
(2) 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与后来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陶圣坚, 邢泊.文化素养类试题在历史试卷中的体现.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http://www.chneic.sh.cn/edu/ftp/sucaiku/zonghe/contents/main/lm03/lm0301/lm0301_01.htm.)
命题者在原题基础上删除了部分小题,然后把原题中“后来”一词改成“涉及”,令命题者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改却改出了差错。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
据唐代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记载: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时贵妃太真宠冠六宫,禄山遂请为养儿。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月一曰,是禄山生曰……后三曰,召禄山入内,贵妃以绣绷子绷禄山,令内人以彩舆舁之,欢呼动地。玄宗使人问之,报云:“贵妃与禄山作三曰洗儿,洗了又绷禄山,是以欢笑。”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九日,禄山起兵反,以诛杨国忠为名。可见,诗中“禄山宫里养作儿”时,大致是指公元747至751年,这时安史之乱并未发生。
在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中所述时间与上述材料相同:“(天宝)十载……甲辰,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喧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尽欢而罢。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号二十万,反于范阳。”
经查证,诗中姚崇、宋璟之死,虢国夫人之事也在安史之乱之前。所以我认为还是把“涉及”改成原来的“后来”才不会出错。
三、沿用文句,须明逻辑
如,第29题:近年来,反映封建帝王的电视剧热播荧屏,掀起了一场学习历史的热潮,结合下列影视海报,回答问题:
(1)电视剧《贞观长歌》描述的是哪一位封建帝王统治时出现的繁荣景象?
(2)请问上述三位封建帝王中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的是哪一位?
(3)如果你现在是一位影视工作者,请你在上述三部影片中向观众推荐一部你欣赏的影片,并说明你推荐理由。(友情提示:运用课本知识,从人物主要作为及其政绩方面考虑)
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 篇三
1. pour... into... 把……倒入……
2. a cup of yogurt 一杯酸奶
3. cut up切碎
4. put... into... 把……放入……
5. one more thing 还有一件事
6. a piece of 一片/张/段/首……
7. two spoons of 两勺……
8. turkey slices 火鸡切片
9. at this time 在这时
10. fill... with... 用……把……装满
11. cover... with... 用……覆盖……
12. one by one 一个接一个;逐个;依次
13. a long time 很长时间
14. forget to do sth. 忘记去做某事
15. need to do sth. 需要做某事
16. let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17. be ready to do sth. 准备做某事
18. cut... into pieces 切成片
【重难点句子】
1. How much yogurt do we need? 我们需要多少酸奶?
2. Next, put the beef, carrots and potatoes into a pot and add some water. 下一步,把牛肉、胡萝卜和土豆放进罐子,然后再加些水。
3. No, one more thing. Finally, dont forget to add some salt. 不行,还有一件事。最后,不要忘了加点盐。
4. At this time, people also remember the first travelers from England who came to live in America about 400 years ago. 此时,人们也回忆起大约400年前从英国迁来美国生活的首批旅行者。
5. These days, most Americans still celebrate this idea of giving thanks by having a big meal at home with their family. 现在,许多美国人仍然通过和家人吃大餐的方式庆祝感恩的想法。
4.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篇四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能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因此,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故而教学效果很好。
2、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家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我们不能让学生死读书本,指导学生就某个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这样就能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让他们好学、乐学,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3、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5.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 篇五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340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s=v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
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
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荧光作用;(验钞)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 像距(v)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f 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十三、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十四、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两种电荷:
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2、电荷的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0×10-19;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六、摩擦起电
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七、导体和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八、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能够供电的装置叫电源。干电池的碳棒为正极,锌筒为负极;
3、规定: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
3、导线:输送电能的;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十、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处处连同的电路;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
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1、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
线路简其捷、不能出现交叉;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十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μA)1A=1000mA
1mA=1000μA
3、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
十五、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3)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4)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3、电流表的读数(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十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6.八(上)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 篇六
逶迤 磅礴 皑皑 蜷起 愠怒 惶惑 蔫巴 抽噎 泥泞 猝然 愕然 篝火
蓦地 蹊跷 山坳 募集 寥落 矫健 凋谢 贫瘠 瞭望 藩篱 懵懂 绵亘
万水千山 调虎离山 用兵如神 千锤百炼 苛捐杂税 酣然入梦 万籁俱寂
踉踉跄跄 围追堵截 风烛残年 得意门生 据理力争 无言以对 壁垒森严
安居乐业 镜花水月 灰飞烟灭 无与伦比 故弄玄虚 民怨沸腾
二、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1. 万水千山:形容山水很多或者路途遥远而艰难。
2.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3.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4.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5. 花天酒地:比喻生活十分糜烂。
6. 万籁俱寂:形容一片寂静。
7.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
8.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觉得高深莫测。
9. 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
2.《老山界》的作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
3.《草》的作者是现代作家王愿坚。
4.《枣核》的作者是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5.《最后一课》的作者是都德,法国小说家。
6.《春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其人被后代尊称为“诗圣”。
7.《泊秦淮》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时称“小杜”,以区别于杜甫。
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作者是陆游,号放翁,宋朝著名爱国主义诗人。
9.《过零丁洋》的作者是文天祥,南宋忠臣,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10.《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政治家。
四、积累下列文言词句
1.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什么)
(2)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
2.词类活用
齐人固善盗乎(“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善于,擅长)
3.古今异义
(1)楚王闻之
古义:听说;今义:用鼻子嗅
(2)左右对曰
古义:近旁的人;今义:指左右方位
(3)王曰,何坐?
古义:犯罪;今义:坐立
(4)齐人固善盗乎?
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5)其实味不同
古义:它们的果实;今义:事实上
(6)所以然者何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中的结果
(7)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辱;今义:生病,疾病
4.重要虚词
(1)之
①楚王闻之(代词,代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这一消息)
②齐之习辞者也(助词,的)
③吾欲辱之(代词,代晏子)
④婴闻之(代词,代这样的事)
⑤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助词,的)
(2)其
①为其来也(代词,代指晏子)
②其实味不同(代词,代指它们的)
(3)于
①生于淮北则为枳(介词,在)
②今民生长于齐不盗(介词,在)
(4)也
①齐之习辞者也(助词,表判断语气,不译)
②何以也(助词,表疑问语气,呢)
③为其来也(助词,表停顿)
(5)为
①为其来也(相当于“于”)
②何为者也(做)
(6)以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推荐阅读: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09-12
上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1-19
八年级学期历史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09-18
秋季学期八年级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11-09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总结06-29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07-22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10-05
八年级上学期班务计划10-27
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教学计划11-19
2024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总结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