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知识付费

2024-07-19

如何做好知识付费(精选7篇)

1.如何做好知识付费 篇一

在知识付费成为潮流的今天,某知名教授曾说:“能够与金钱和权力交换的知识,大多是三流的,因为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可能继续忠于那种只有一流知识才可表达的重要性感受。一流的知识只能免费,这是因为它只吸引少数能够理解它的人。这些人是最可宝贵的,他们原本不应该付费,他们投入了理解力,并伴随着理解一流知识付出了艰辛,这些价值远远超过了任何付费知识的市场价格。”

也就是说,一流知识自有其一定的、无法降低的甚至不可逾越的知识门槛,这是听懂、理解、习得一流知识的起点。不过,这只是做学问的逻辑,并不是商业的逻辑。在知识付费的语境里,平台内所有的知识都应当是人人皆能歌的“柳词”,起码也应该是有钱即入、可以自嗨的“迷你KTV”。在这里,钱是唯一的门槛。

而专业领域里的专业知识,对大众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这其实也没什么奇怪,学术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本身就有所差别。普通人靠“三流知识”可能就能活得不错,学者却必须以追求“一流知识”为己任。

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费,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听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无不属于为知识付费的范畴。

应当说,知识付费的兴起和现代人的浮躁、焦虑以及速成的心理有很深的关系,在一个以效率为目标、以速度为标准的时代,知识的学习也难免走上了一条“快车道”。无数没入门、没基础的“菜鸟”,一上来就想走捷径,想只通过若干小时的听或读就达到他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水平,想直接获取一流的知识,这是不可能的。只可惜,没有人能单靠第七张饼就吃得饱饱的,也没有人能靠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就成为大师。

不过,这并不是说,知识付费就一无是处。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知识需求在不断升级,而人的时间却被拆解得支离破碎,只能利用这些时间间隙来学习;传统阅读和学校教育已经没办法满足不断升级的知识需求,但碎片式学习反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付费这一门槛,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了有效信息,同时也能让优质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使两方价值达到最大化。

即使知识付费买到的是三流知识,如果有人能将这些知识真正掌握、理解,岂不是一件幸事?这也是让学术通俗化的一种努力和有效的实践。毕竟,有些知识不能只是被关在“象牙塔”内进行自我欣赏,而是需要走向大众。再进一步说,如果有人借付费买到三流知识,并窥得学习门径,进而逐级而上,乃至最后可以听懂或读懂免费的一流知识,那么这也是受益匪浅的。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知识付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按某知名教授的说法来看,“知识付费”买到的大多是三流知识

B.“知识付费”中包含着商业逻辑,而不是做学问的逻辑

C.“知识付费”不可能使人一蹴而就地直接获取一流知识

D.“知识付费”买到三流知识也是幸事,因为这毕竟强于什么都没买到

4.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促使“知识付费”兴起的因素的一项是(2分)

A.心浮气躁 B.焦躁忧虑 C.循序渐进 D.急于求成

5.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知名教授认为一流知识不可能通过付费而获得,因为其知识门槛高

B.专业领域的学者不用追求那些繁琐的日常生活知识就能活得很不错

C.和古代“束脩”向孔子从师相比,现代为知识付费的范畴已经扩大

D.应辩证看待“知识付费”,因为它虽然不是捷径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2.如何做好知识付费 篇二

一、坚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

“用户第一”是图书馆存在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奋斗目标, 无论是传统的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 还是现在的知识服务, 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而进行的。要深化图书馆知识服务, 必须坚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具体要做到:一是充分调查用户的信息知识需求,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整合信息知识资源, 把知识服务真正从以馆藏为基础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二是注重研究用户的具体情况, 深入到用户群中, 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尤其具体到某一个具体的图书情报机构, 一定要全面了解本馆用户的学历、年龄、专业等基本情况, 掌握他们的学习、研究动态, 结合用户的研究方向整合信息知识。三是建立用户反馈制度。一方面, 通过电话、电子信箱和网页BBS等渠道, 让用户随时反映自己对图书馆知识整合和知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 吸收一定的用户代表, 直接参与图书馆的知识整合和知识服务中, 真正体现“用户第一”的服务宗旨。

二、加大从文献整合、信息整合转向知识整合的力度

要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整体水平, 就必须建立适应全社会的知识资源保障体系, 逐步使全社会的所有图书馆都具有知识整合的意识和条件, 建立全社会的知识资源保障体系。一是要求国家在政策和法律上对中小型图书馆, 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基层图书馆进行倾斜, 在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给予最大的保证, 使他们尽快实现信息化, 具备知识整合的能力。二是从适应知识整合和知识服务的需要出发, 改变现有的组织体制, 在图书馆中设立以用户任务为中心的知识整合机构, 专门进行非常规性的知识整合。三是突破知识“壁垒”, 加强行业联合, 建立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 加大虚拟图书馆的建设, 用更大范围的知识资源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推动图书馆知识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分为3个不同的发展时期。第一代数字图书馆是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数字图书馆, 它主要是在特定的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数字信息资源系统。它将跨时空检索和传递特定数字化资源作为主要任务。第二代数字图书馆是基于集成信息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它致力于支持分布的数字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和无缝交换以及共享信息资源与服务, 并由此构成一个逻辑的集成信息服务机制。第三代是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的数字图书馆。这种图书馆以支持用户灵活处理信息、提炼知识和交流协作为核心, 围绕用户信息活动和用户信息系统来组织、集成、嵌入数字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 从而更直接、更深入、更有效地支持用户检索、处理、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我们应该看到, 迅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和数字信息资源体系正在造就一个全新的信息服务环境, 信息资源、信息组织和传递工具日益向同一个空间聚合, 信息资源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和用户信息系统日益趋向于同一网络空间相连接, 各种基于网络、知识的信息处理机制也日益成熟。因此, 知识服务也将从新的技术基础出发, 从用户信息利用全过程及其复杂信息活动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并构建新的服务模式, 使知识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的纵深方向发展。

四、加强区域性和行业性图书馆知识共享保障体系的构建

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基于网络化的、多样化的、动态的知识资源系统的服务。它不仅依靠传统的文献资源系统, 而且依赖丰富的网络虚拟资源。从网上联机检索的其他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也可以纳入自己的馆藏体系, 但是, 这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 建立起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的合作关系。各图书馆在面向全国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同时,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知识共享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全国图书馆的共同参与, 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建设本馆的有价值、有特色的数字化知识体系, 共同构筑起知识共享网络体系, 使小资源变为大资源、小系统变为大系统。在建设区域性和行业性知识服务方面, 各图书馆还要进一步树立合作发展的意识, 不仅要建设富有特色和成效的知识保障体系, 而且还要建设功能全面、动态有效的知识服务体系。

五、建立一支适应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专业队伍

由于知识服务是一种高智能化服务, 是图书馆所具有的信息采集、组织、加工、整理、检索和传递等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 它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智力内涵。因此,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队伍是能否提高知识服务水平的关键。新形势下图书馆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一是熟悉图书情报资源体系, 掌握情报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有捕捉信息、挖掘知识的能力。二是具有比较广阔的知识面, 不但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 能熟悉和应用最新技术进行信息及知识处理。三是有创新意识和求索精神, 对各种信息和知识能以新颖独特的视野和创新精神进行激活、巧用, 为现实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最佳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5

3.如何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过渡与衔接 篇三

一:了解初高中过渡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们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些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数学学习挺好的,也挺喜欢数学的。但到了高中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发现有学的不好的,甚至厌学。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是初高中数材内容方面的问题。

初中的内容较为简单一些,主要是直观体现及对课程进行直接模仿。而高中的内容在深度与广度上增加了,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听懂,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是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

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侧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思想方法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而部分高一新生还是局限在模仿与一点点的接受灌输那种方式,从而产生学习的障碍。

3: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方面的问题。

高一新生在学习方法上如果还是象初中那样依赖于老师课堂上大量的训练自已而不进行独立思考,归纳总结,那么就会造成课堂上听得懂,课后不会做老师没有讲到的题型的情况。

二: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方法。

1:加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

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高一初始阶段,适当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有一个从初中到高中过渡的适应阶段。同时,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材内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注意突出知识的本质特点,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进行类比,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例题与练习的讲解上,引导学生去体会问题的数学语言表达,提高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做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

3:加强学法指导,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4.如何做好知识付费 篇四

【发布日期】2006-01-04 【生效日期】2006-01-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做好有线数字付费频道公益广告片播放工作的通知

近年来,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发展迅速。根据总局领导批示精神,为加快培养广大用户的消费意识和收视习惯,促进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的发展,国家广电总局将制作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系列公益广告宣传片。现就有关系列公益广告宣传片的播放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所属电视台认真做好有线付费频道公益广告宣传片的播放工作。?

二、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要在收视率较高的频道中安排播出该系列公益广告宣传片。

三、各数字电视试点地区电视台应当在黄金时间安排播出该系列公益广告宣传片。

5.如何做好知识付费 篇五

一、PPP 项目付费方面的相关问题是客观、普遍地存在的比如约定丌清、觃定丌明、预测丌准、诚意丌足、情冴变化等。合同约定丌尽清晰、清楚、明确、具体,是包括 PPP 在内的几乎所有类型的项目合同都可能存在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就像丐界上没有一部完美的宪法或法徇一样,一般都得随着时间推移和情冴变化丌断修改、补充、完善、变更甚至个别的需要废弃;至亍预测、测算丌准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只能是在一定情冴下的尽力精确、相对精准;PPP 本身就是丌同利益主体的合作,在付费这样的利益相关的大问题上有关各方存在丌一样的主张甚至博弈是正常的,既是问题,也丌是问题,应该是一种常态;项目投融资、建设、运营、人员、政策等情冴发生“变化“也是迟早会发生的问题,变化是绝对的,一成丌变是丌可能的。以上所有问题的发生和解决,主要考验的是合作各方的能力和诚意。比如诚意丌足,问题和困难就多,诚意充沛,办法就多。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首推“坐在一起谈谈”

面对问题,丌回避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合作各方“坐在一起谈谈”是最便捷有效的办法。能力丌足,可以聘请第三方与业机构或人员协助;问题丌清,可以逐个捋捋;如果想解决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但是如果发现一方或双方合作诚意丌足,徆难坐到一起,就应该首先增迚沟通了解,尽量促成和谈,否则实在坐丌到一起或者根本谈丌拢,那么谈谈如何善后也是个办法,总之无论如

何得“谈”。有问题而丌谈的结果,无非是长期搁置或者各行其是,最后导致冲突和司法或行政强制解决。

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为解决付费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机会、机制和方案”

第一,“操作指引”为解决付费等问题提供了“机会”

“指引”第三条“项目实施机构应在项目所属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PPP 项目绩效管理工作,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协助”,其中的“委托第三方机构协助”即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由“第三方机构介入”,把项目有关各方(政府、财政、相关部门、实施机构、社会资本、项目公司等)召集到一起,“坐下来谈谈”的机会。而只要有“谈”的机会,就有解决问题的可能。而丏因绩效管理涉及项目全生命周期主要事项,大多问题都可以谈。所以对待绩效考核评价这个事情,尽量要聘请第三方,原因丌只在其比较与业,还在其同时能为解决问题提供多个大家坐在一起谈谈的、解决问题的“机会”。

第二,“操作指引”为解决付费等问题提供了“机制”

首先,“指引”第十八条“PPP 项目绩效评价应符合以下要求:(一)严格按照觃定程序,遵循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采用定量不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二)结合 PPP 项目实施迚度及按效付费的需要确定绩效评价时点。原则上项目建设期应结合竣工验收开展一次绩效评价,分期建设的项目应当结合各期子项目竣工验收开展绩效评价;项目运营期每应至少开展一次绩效评价,每 3-5 年应结合绩效评价情冴对项目开展中期评估;移交完成后应开展一

次后评价”。其中“至少每年一次”的觃制性“评价时点”和“严格按照觃定程序,遵循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等觃定,即可理解、利用其为解决付费等有关问题的时间“机制”和程序原则“机制”。其次,“指引”“第二十条项目公司对绩效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应在 5 个工作日内明确提出并提供有效的佐证材料,向项目实施机构解释说明并达成一致意见。无法达成一致的,应组织召开评审会,双方对评审意见无异议的,根据评审意见确定最终评价结果;仍有异议的,按照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机制处理”。此条的实质,就是提供“沟通”、“解释说明”、第三方“评审会”、“仲裁或司法”等可供借鉴的付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机制”。

第三,“操作指引”为解决付费等问题提供了“方案”

6.如何做好知识付费 篇六

1 如何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1.1 疫苗领取后的保存

冻干苗属弱毒苗, 保存需要在-15°以下冷冻保存;灭活苗需要在2~8℃下冷藏保存;灭活苗除严禁冷冻外, 还要注意在运输过程中防止过分颠簸, 以免出现油、乳分层现象而影响免疫效果。

1.2 免疫程序及方法

严格按着辽宁省动物疫病免疫程序来进行免疫。在几大疫病中, 通常散养户是在春、秋两季进行集中免疫, 每月进行补针。规模场因品种不同可按其场自己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也可参考辽宁省动物疫病免疫程度。

1.3 免疫失败的原因

在免疫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免疫失败现象, 这也是村级防疫员纠结之处, 为什么亲自做的免疫有的动物产生抗体有的动物没有产生抗体。其实许多因素都可影响免疫效果, 除动物本身原因外, 更多影响免疫失败的还是人为操作不当而造成。既然是人为就是可避免的, 分析原因, 找到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失败故伎重演。

(1) 母源抗体的干扰:既对初生动物有保护作用, 也会影响初生动物的免疫效果, 是干扰疫苗免疫最常见的因素。当母源抗体高时, 实施免疫接种, 接种的疫苗就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影响后天免疫应答的产生, 导致初生动物的免疫失败。这也正是我们不提倡提前免疫的原因, 严格按免疫程序要求的日龄。

(2) 疫苗保存条件及稀释后使用不当:灭活疫苗保存要符合2~8℃的条件, 高于8℃后能加速疫苗变质, 如冷冻保存则会失效;冻干苗反复冻融后同样也会降低免疫效价。在用苗时也要注意 (如猪瘟稀释后在气温15℃以下要在6h内用完, 15~27℃条件下3h用完;蓝耳病稀释后避免高温, 限在1h内用完。) 要选用规定的稀释液, 不可混用。

(3) 两种或多种疫苗同时接种:随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同时接种, 机体就可能对其中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显著降低, 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 需要间隔7d以上。

(4) 疫苗剂量不准确:要保证按规定的计量注射到机体内, 如未注足剂量 (现场操作时由于大家畜难以保定, 在注射过程中可能会在注射一半时注射器甩掉、或一半注射在肌肉层一半注射在皮下、或是在拔针时顺针眼溢出等情况发生) , 但又没有及时补注, 造成接种剂量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抗体。但剂量过大, 又会抑制机体产生抗体, 甚至出现免疫麻痹或免疫副反应, 导致动物出现临床症状而发病。

(5) 疫苗接种途径不当:如滴鼻、点眼时, 疫苗未能进入鼻腔和眼内。饮水免疫时, 免疫前未限水或饮水器内加水量太多, 使配制的疫苗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饮完而影响剂量。使接种的疫苗起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6) 用药不当:许多药物 (如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等) 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细胞的减少, 以致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7) 注意交叉感染:严格消毒, 要做到一畜一针防止疫病交叉感染。

2 发现疑似疫情怎么处理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 村级防疫员首先要了解一些疫病的临床症状, 在畜禽出现此类症状以及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的情况下做到及时向上级部门逐级报告, 不得擅自处理。

根据我国《动物防疫法》规定, 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有法定的报告义务;不履行动物疫情报告义务的, 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兽医和有关人员及时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所做的有关疫病发生、流行情况报告。县、市 (地级)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确认为疑似疫情的, 应在2h内报告当地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当地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当于24h内经省上报至全国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 应立即派出2名以上具有相关资格的防疫人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 符合典型症状的可确认为疑似病例, 对于疑似病例或不够典型的病例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采集病料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验室进行检验诊断。

3 动物监测采样技术要领有哪些

动物防疫监测工作是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对免疫动物进行抗体监测效果分析评估和疫情的预报预警, 而监测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动物血清样品的采集, 样品的质量同样会影响监测结果。

3.1 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防护服、口罩、手套 (切记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尤其是在进行布病、结核等这类人畜共患病采样时更要注意防护。另外也是防止走街串户而造成的交叉感染。) ;保定工具、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负压真空采血器、75%酒精棉球、记号笔、样品塑封袋、冰袋、保温箱等。

3.2 采血部位及操作方法

动物采血主要是一个熟练的过程, 但首要准确的掌握采血部位, 这也是提高采血技术的关键点。采血时即使看不到明显的血管, 只要掌握准确的位置, 凭借经验和手感同样可以完成。以下是常用的动物采血方法。

(1) 禽:选择翅下静脉, 展开翅膀, 露出腋窝部, 用拇指压倒掉羽毛后便可见明显静脉。

(2) 猪:耳缘静脉采血, 站立保定, 助手用力在耳根捏压静脉的近心端, 手指轻弹后, 用酒精棉球反复涂擦耳静脉使血管怒张, 方可采血。

(3) 牛、羊颈静脉采血:将动物保定, 稍抬头颈, 于颈静脉沟上1/3与中1/3交界部剪毛消毒, 牛颈静脉稍粗, 拇指按压颈静脉沟即可感觉出来, 羊用细绳勒住脖子, 促使颈静脉怒张, 手拇指按压颈静脉沟即可感觉出来。采牛血, 应做了自我保护, 牛属大型动物即不好保定, 经常会有被牛踩踏的事情发生, 所以在采血过程中要随着牛的劲, 牛退我进, 牛进我退的方法, 动作灵活。

3.3 根据抗体产生最佳时间选取采样时间

(1) 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21d后进行采样监测评估免疫效果。弱毒疫苗第二次免疫14d后进行采样监测。

(2) 口蹄疫 (O型、亚I、A型) :猪免疫28d后, 其他畜免疫21d后, 进行采样监测。

(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免疫28d后, 进行采样监测。

(4) 猪瘟:免疫21d后, 进行采样监测。

7.做好整理复习,建构知识体系 篇七

好一个“彻底纳入体系”! 试想一下: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考试, 如果对知识点本身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内化掌握, 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是有困难的。而把所学知识“彻底纳入系统”, 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理想的成绩 , 还会对他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传授给学生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要将所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形成结构, 学生就要学会并能运用整理知识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低中高年级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分阶段传授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

低年级教学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一起画“知识树”, 一起“串珍珠”, 将知识点写在珍珠或苹果上, 然后让学生主动思考将这些苹果挂在大树的什么位置、如何将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说出自己的想法。再通过交流讨论,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并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中年级可以传授给学生列表、画结构图、问答等整理方法, 并尝试帮助学生针对不同的知识选择不同的整理方法,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将零散的知识通过梳理条块化、结构化。

高年级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比较、对照。这样, 原来分散学习时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 就有机会得以沟通, 进而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体系。

二、设计并实施好整理复习课

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形成体系, 仅仅靠上述方法是不够的。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并实施好整理复习课。在知识整理过程中, 重在进行纵向、横向梳理、总结、联系, 使之纵成线、横成面;而后, 将整理后纵成线、横成面的知识链成网。知识复习过程, 绝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做练习, 它是学生对已学内容的一种高层次的再学习, 是经过学习活动, 通过思考交流, 将新知构建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的过程。

1.整理课要有整理味道

案例: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整理复习

背景: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周长和面积的定义, 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教材的呈现上并没有安排周长与面积的整理复习, 但周长与面积是刻画平面图形属性的重要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常常出现单位选择、公式计算混淆的情况。因此, 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后, 利用两课时安排了整理复习。第一课时解决整理问题, 第二课时在探索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的基础上, 复习相应知识点, 并做到综合运用。

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 分四个环节进行: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独立整理—归纳反思。

教师提出问题: 你打算怎样整理有关长方形周长与面积这部分知识?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达成共识:要从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常用单位及单位间进率、计算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整理, 呈现方式自己根据情况灵活选择。学生借助手中资料结合自身思考, 独立整理。分享阶段实录如下:

教师特意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展示。

(1) 分部分逐一汇报。

生1:在整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时, 我写出了文字描述的概念, 还画出了两个图, 区分两个概念的不同。

(该生用更直观的方式再现两个概念 , 表象的建立是对意义的深入理解)

生2:我对这部分内容的整理是用数学符号连接的。

生3:简洁清晰, 也把关系表达得更全面。

生4:我在整理计算方法时, 先整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怎么求, 又整理了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求法。

生5:我也介绍一下这部分的整理, 我借助了表格 (投影仪显示) 。大家看:同一列是不同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计算方法, 同一行是同一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求法。

同学们认为表格的整理清晰全面, 还便于比较。

(2) 展示学生整体整理情况。

(3) 学生反思自己的整理 , 并根据整理查找自己的知识漏洞。

有的学生借助树状图, 有的学生借助知识树将知识进行整理, 建立起关于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知识网。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漏洞, 进行“一度”补缺, 在将“知识链”串成“知识网”的过程中, 不仅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活动, 促进自主思考、自我反思、主动建构, 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2.复习课要采取多种形式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 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用的形式如头脑风暴会、学习心得会、数学手抄报、数学竞猜会、辩论会等, 或设计一些蕴含需要复习内容精髓的信息或问题为引子, 激发学生思考。当然, 这些形式的选择都是要为复习的内容服务, 要能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错误起到帮助作用。

在实践探索中, 我发现中高年级学生很喜欢一种复习游戏。这个游戏简便易行,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 (或更大范围内) 的易错题写成一张张单个纸条, 纸条下方写好出题人;而后学生随机结组 (3~4人) , 打乱纸条, 随机分配抽到哪道题就做哪道, 做对了说出是用什么知识解决的得到组内同学认可后将解题人名字写在纸条下面, 再把纸条贴到教室里固定的一面墙上。期末复习时, 按出题人进行合并、分类、整理, 每个同学既积累了自己一学期的重点错例, 上面又有其他同学写的解决过程。若出题人发现自己依然不能解决, 可以请教解题人。

复习时,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特点、复习内容特点采取相应复习形式。不管采用哪种形式,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先进入复习内容, 对复习内容有个再认识。不过无论哪种形式, 我们需要做到的是:不要总是选一种。

三、在问题解决中完善知识体系

在一个单元或几个相关联单元学完之后,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探索数学、运用数学的好的问题情境。问题要兼顾开放性和综合性, 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能够让学生表现个性、激励创新, 让学生感受到与新授课不同的另外一种风景。

上述案例中的第二课时, 以探索“长方形周长一定时, 面积会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为主线, 将这部分的小知识点涵盖其中, 既达到复习基础知识的目的, 又引导学生在解决大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 产生认知冲突

课始, 教师出示一红 (20厘米) 一黄 (24厘米) 两根铁丝, 问同学:谁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 大部分学生说:24厘米长铁丝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教师不动声色, 有学生说:不见得周长越长, 围成的面积就越大。还有学生说:20厘米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更大也是有可能的。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议论纷纷:老师, 还有其他限制没有, 长和宽我们自由确定吗?

师:看来, 同学们关于长方形面积受谁影响有想法了。

众生:长和宽!

2.聚焦问题 , 借助已有知识展开探索

师:好, 我们把问题聚到:“当周长20厘米时, 怎样围出的长方形面积最大? ”同学们想一想, 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1) 学生独立思考 , 规划问题解决思路。

生1:我想应该把周长20厘米的都有哪些长方形列出来, 再比。

生2:列不完的, 太多了。

(虽说学生还没正式学习小数 , 但很明显 , 生活先于课本让学生接触了)

师:的确, 我们设定长和宽都取整厘米数。

生:我想举例子不能想到什么举什 么 , 要按一定 的顺序。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 按一定顺序举出长方形。大家想想, 如何确定这个顺序呢?

教师请大家先在小组里交流方法, 之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位同学的回答是:就是要反着想,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与宽的和乘2, 现在知道周长, 不知道长和宽, 就用20除以2得10, 然后想谁和谁相加得10, 就是长和宽。

“学习的最好方式是给别人讲。”教师用心读懂学生 , 教学中既关注那些学习优秀、富有余力的学生, 更关注那些学有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 尽可能为他们创造“给别人讲”的机会, 使他们在给别人讲的过程中, 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个人的成功,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 自由选择学具 , 探索发现规律。

学生独立探索, 教师提供了一些学具 (表格、点子图) 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完成后, 教师请一位中等水平同学汇报, 他借助表格找到了规律。

生:我是这样想的 (出示表格) , 长方形的长是9厘米, 宽是1厘米, 面积是9平方厘米;长是8厘米, 宽是……照这样下去, 宽逐渐变大, 长逐渐变小, 面积也越来越大。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长和宽越接近, 面积就越大。当长和宽相等时面积最大。

师:表格使我们很方便就发现了规律。他这样填的顺序是什么呢?

生:他填的顺序是:长从大到小排列, 宽从小到大排列, 面积一个比一个大。

师:解释得比较清楚。那为什么只写到5和5呢?

众生:后面再写就重复了, 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请一位在点子图上画长方形的同学展示, 大家又从直观图形上进一步验证了刚才发现的规律。

(3) 基本练习与变式练习结合 , 突破思维定势。

教师让学生借助规律做了两道基本练习后, 出示这样一个问题:靠墙围篱笆, 篱笆长12米, 怎么围面积大?

生:12÷4=3 (米) , 3×3=9 (平方米) 。

众生反对:有一面靠墙。

生:应该用12÷3=4 (米) , 4×4=16 (平方米) 。

众生同意。

师:还能围成更大的吗? 试试看。

学生独立尝试。很快, 有同学发现:面积可以是18平方米, 围成一个长6米, 宽3米的长方形。

学生经过验证发现的确如此。 黑板上出 现这样两幅图:

生 (质疑) :刚刚咱们发现的规律是:当周长不变时, 长与宽相等, 则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难道发现的规律出错了吗?

师:对啊, 问题出在哪儿了?

生1:这里有一面靠墙了。

生2:我发现, 面积大的这个长方形长是宽的2倍。

学生安静, 陷入沉思, 但没有进一步突破。此时教师将黑板上的图修改如下:

学生豁然开朗:老师, 还是那个规律, 这两个图形周长相等, 当长与宽相等时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被墙从中间分出一半, 也是正方形的一半面积大……

学生的求知热情被点燃了。

师:同学们, 今天咱们研究了周长一定的情况下, 长方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如果面积一定, 周长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请大家下课后继续探索。

在这节课上, 学生运用关于长方形周长和面积中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变式、单位等知识点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复习的过程, 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的过程。

上面两个案例都是围绕相关内容主线, 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对学生来说, 他们在数学概念、运算方法、问题解决中, 不会一次就认识知识的本质, 需要多次、多角度逐步认识, 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长期下去, 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上一篇: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下一篇:信心伴我成长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