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竞赛制

2024-08-22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竞赛制(共12篇)

1.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竞赛制 篇一

摘要:

班级管理不仅要达到维持良好的学习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目的,更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小组合作的管理方式运用与班级管理中,会激发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自觉性,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决心。在实施中,我们在分组,分工,竞争互助,评价等环节加以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互助竞争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是实施学校教育,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平台,也是我们塑造学生性格,培养学生能力的基地,因此值得所有教师用心思考。将小组合作方式应用于班级管理当中,就是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种尝试。

一、运用小组合作式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能够自我管理,具有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能力,具有合作精神的孩子。为此目的,我们不妨引进学科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性,使班级实现自主管理,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小组合作式管理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组——分组一定要采用自愿原则,在此基础上加诸教师的具体要求才能保证分组的成功初中的少年人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点小小的逆反,对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不太愿意全盘接受,对强制的管理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况更应该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教育学生,可能语言是稚嫩的,方式也不为成年人所赞同,教育也未必彻底,但关键是学生的主观意愿上愿意接受,他们在不断磨合探索中,慢慢接近正确的行为规范,虽然过程稍慢,但效果相当明显。所以,小组的分组一定要自愿,这是因为只有学生志同道合,平日关系融洽,才有利于在小组合作中互相督促,互相帮助,互相激发,更真挚的接受同伴的建议意见,实现组内的自我管理和教育,真正实现同声相应,同气相承。但就班级整体看,班主任要想实现班级发展抓住两头,关注全体,促进学生间互相带动的目标,还需在分组时有相应的规定。首先,根据学生平日表现、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由学生选举选出6名组长,为本组一层。并根据以上三点由学生自己将全班化为1——4层,学生自愿组合,规定每组6——7人,要求必须男女搭配,必须有二三四层学生。

2.分工——组内各有职责,明确分工,使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在管理中提高小组管理并非组长一人的事,只有人人参与管理,才会有责任感,荣誉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我们可以在小组中除组长外设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行为规范监督员、安全委员等职位,让每个同学自愿选择,组长协调。使每位学生有自己负责的事情,在被管理的同时也要管理别人,无形中增加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

3.竞争与互助——小组管理应实现组内互助,组间竞争没有互助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因此,小组内可根据能力和成绩,结合各自优势科目,指导学生配成师徒关系,使他们在课堂讨论环节,课后练习环节,甚至回家后都能互相督促,使学困生有疑问时有人讲解,使学优生在讲解中强化基础,获得提升。小组间则要形成竞争,各组一层与一层比,二层与二层比,以此类推,不仅比学习,也比纪律卫生,活动工作。使每名学生有赶超对象,有进步目标。

4.讲评——适时讲评,及时激励,使组间竞争获得长久动力小组间的竞争一定会有先后顺序,这时就应及时对优胜组给予奖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动力,更有凝聚力。初期阶段我们不妨一天一总结,一段时间后可以一周一总结,对优胜组可以采用每周明星组,照片上墙,每学期明星组,家长会奖励展示等激励,还应在日常多见小环节给予优先选择权,比如优先答题权等,时时处处表扬先进,激励后边小组迎头赶上。

三、小组合作式管理方式的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方式虽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教师除了在分组环节,讲评环节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参与和指导。比如,当组间竞争分数悬殊时,或个别组组内因管理、相处方式等产生矛盾时,教师就要充分要发挥指导作用,多关注,多思考,个别谈话,背后支招,要帮助组长解决难题,扶持学生迅速成长。

四、小组合作式管理方式的益处

我们进行班级管理,不仅是为了维持正常的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生在学校的生涯毕竟有限,如果近看眼前效果,班主任强压下进行管理也可以使班级井然有序,使班级氛围良好,但就孩子的终身看,小组管理中孩子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受到激发,与人相处,和谐中求改进求发展的能力得到加强,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劲头得以激发,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加强,这些都是教师一言堂的管理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另外,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一般的班级管理中,那些优秀学生的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但其余同学参与班级管理机会少之又少,时间长了就会变得被动冷漠,容易引发抵触情绪,或丧失信心。小组合作式的班级管理即有利于发挥优秀生的引领作用,并形成优秀生间的良性竞争,又有利于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锻炼,增强每位学生的责任感,迅速形成组内凝聚力,进而形成班级凝聚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实现生生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另外,也有利于将班主任从纷繁的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从更高的角度观察每个学生,思考班级管理方法,以更冷静的视角审视班级管理中的漏洞,从而准确诊脉,高效施治,达到预期效果。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尝试小组合作式管理,益处多多,但在具体实施时也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在以后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2.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竞赛制 篇二

在班级管理中我以学校“德以养正,能以致远”的“全动力”文化为指导,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合理分组

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全班45人,划分为5个小组,调配方法: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学生男女生分别按A、B、C等次排列,又细分为A1,A2,A3,B1,B2,B3,C1,C2,C3,9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具体安排时再兼顾其他。

2 培养组长

“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其最大的特点是发挥各小组组长的管理能力,每个组长就是每个组的领头羊,而且这个组长应该是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担当,组长的人选必须得到他们所在小组成员的认可。我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培训方式来培养组长。集中的培训方式,重点解决具有共性的问题,主要指导组长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的分工、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散的培训方式,主要利用课间、课上的时间进行培训,即主要针对具有小组个性的问题,比如如何鼓励小组中某个上课不爱发言的成员大胆发言,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成员战胜疑难,监督不认真完成作业的成员赶紧完成作业,解决小组中发生的小矛盾等等。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培训方式,既使得各组长能够处理好大方向性的问题,又能够有所针对地处理好本小组内出现的个性问题。

3 明确组员职责

分好小组后,根据能力,明确组内成员的职责。组长负责本组的课堂学习考核(如课前准备、课堂纪律、合作交流、课堂训练等),每一个同学分别是某一个学科的组长,负责本组某一个学科作业的收取,总的原则是: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有参入管理班级和展示才华的机会。每天组长把所负责方面情况作好记录,把本周学生常规考核情况统计汇总,交给班长备案。一天一记录,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评价结果记录在案,最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如最终评出班级的“优秀小组”“文明动力之星”“学习动力之星”等。

4 制定“班规组约”

合作小组成立后,我就要组织全体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符合全体同学意愿的班级公约即“班规”,要求大家讲诚信,严格遵守,不得违反。各小组也要围绕“班规”并结合小组实际情况制定小组条约以及处罚方案,并张贴在教室的张贴栏里,约束本组成员。这样,整个班级的管理形成了相互约束的规则,各小组在管理中要以规则办事。在处理问题上尽可能做到做到公平,这样,班内的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学生的素质逐步提高。

5 制定评价考核方案

合作小组的考核以量化方式为主,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学业成绩(作业情况、平时测试和检查、期中期末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行为表现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各项检查要有具体内容,标准要统一。

6 进行指导管理

我采用小组自主管理和班主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每组把学习、纪律、卫生等一天一总结,每周一统计,一月一评比,并及时公布到后面黑板上的“小组考核”栏里。对于优胜的小组和表现突出的同学,在表扬栏里写出优胜小组和组员名字。对学生来讲,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更是积极学习的动力。对于实施小组合作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组长以及班干部会向我反映情况,我会征求学生的意见及时解决问题,确保这项工作有序进行。

通过小组合作管理,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第一,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合作小组改变了原来的学生个体形式,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异质成员组成的同质小组,每个小组的组员自己设计个人进步目标,小组设计共同的目标,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使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都为班集体的每一项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二,实行小组合作管理后,学生违纪人数减少了。为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我班在实施这一班级管理方案的过程中,根据本班学生状况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在评比和检查过程中班主任宏观调控,学生微观操作,以激励为主,及时总结、及时反馈,涌现出了一定量的进步合作小组和优秀合作小组。

第三,实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后,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大多数学生学会了管理自己和管理班级,提高了自身素质和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了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增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3.浅谈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研究 篇三

一、小组合理分工,加强组内合作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老师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走人误区。我们经常在听课时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其他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相当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走了个形式。当老师请他们回答时,他们虽然往往也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就造成了两极分化严重,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就违背了我们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哪怕学习困难的同学也能有机会训练自己的思维。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前提,在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留有“空白”,让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想法,做好合作交流的物质与精神的准备。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地真谛。

三、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因此,我注重对各个小组的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在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序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学生对小组任务不清楚时,耐心地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活动偏离主题时,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当小组在讨论中遇到困难时,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四、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增强思维创新的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的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等,这样做能够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也可以通过网上交流,及时了解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使合作得以默契和优化;还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五、评价机制要灵活

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评价可以使学生得到鼓励和精神支持。那么,应该怎样去评价呢?我觉得一是评价的语言要发自内心。二是评价的语言要充满激励。“真能干”“就是与众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这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他们前进的不竭源泉。三是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愉悦,教师那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六、科学管理小组的方法

1.小组的构成

以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好、中、差合理搭配。每个成员按其特长承担一定的职责。学科小助手负责了解学生情况、检查预习的情况、收交作业、课前课后的准备等。

2.课堂学习

小组建成以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严禁乱嚷嚷,当一个人发言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倾听,听明白以后再进行补充。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指定一个人发言其他人边听边补充。当一个小组展示完以后教师根据展示的情况,还可以做一些补充或提一些建议。只有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进行,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主动起来。每一次展示的成果关系到对小组的加分与评价,因而同学们都很认真。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管理

由小组轮流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一个小组值班,其他组做配合,努力管理好班级事务。经过长期的组织和锻炼以后,班级内的所有事务由小组长提方案,班主任只作适当监督和补充就行,课堂教学中每个小组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卫生情况、本周值周情况的汇总信息都会按时反馈到老师那里。

4.班级小组会议

小组管理的关键是上好班会课。班会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各小组的全部成员参加,由值周小组长收集本周班级事务的管理方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提出全面规划并作细微补充。小组管理的另一个关键是让小组成员及全班学生都思考,如何把班级建设得更加美好,启发他们设计出管理的最佳方案,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不可追求表面的现象,使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应使用具体的办法进行具体的落实,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它的功能,这样才能使之成为学生搞好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刘禄元.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及管理方法[J].教研教改前沿,2012,01.

4.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细则 篇四

喻坪学校六、一班

一、学习

1、不提前进教室,不认真学习,违反课堂纪律被老师点名批评两次扣2分。

2、抄别人作业一次扣5分。

3、未完成课堂作业或不交课堂作业一次扣5分。

4、自习课上不按计划有秩序的学习、讲话、睡觉、搞小动作、扰乱他人学习者被值日干部点一次名扣2分。

5、家庭作业,一科一次未完成扣5分,并补上作业。

二、纪律

1、个人行为有损班级声誉者被学校点名批评一次扣10分。

2、无故不参加学校和班内集体活动一次扣2分。参加学校集体活动不按要求统一着装一次扣1分。违反集会纪律一次扣1分。

3、上学和上课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旷课扣5分。

4、饭前饭后、课间在教室、走廊大声喧哗、打闹一次扣5分。

5、认真做好课间操,无故旷操一次扣4分;做操不认真被学校点名批评一次扣2分。眼保健操和午休不认真被教师或值日干部点名批评一次扣1分。

6、一次未刷卡扣2分。

7、一次未戴标志扣2分。

8、一次未穿校服扣2分。

9、发现一次打电子游戏(经调查属实)扣20分。

10、课堂上吃零食发现一次扣3分。

11、早晨或中午到校后,不及时进校,在校外长时间逗留,发现一次扣5分。

三、卫生

1、学校“四无”检查被扣分,该值日小组每人扣2分,组长扣2.5分。

2、随手乱扔垃圾或向别班卫生区扔垃圾废弃物者发现一次扣2分。

3、平时环境卫生保持不好,座位周围有垃圾者发现一次扣1分。

4、打扫卫生时,逃跑一次扣5分。

四、生活、安全

1、顶撞老师、辱骂同学、背后说是非者一次扣10分。

2、带零食进校园吃一次扣10分

5、衣冠不整或穿奇装异服、在教学区穿拖鞋、染发、男生留长发、女生戴首饰等一次扣2分。携带不准带入学校的物品进学校一次扣5分。

6、损坏公物除照价赔偿外另扣2-5分。

7、学生之间发生严重打架事故,一次该生扣10分。

五、奖励

1、学雷锋做好事被老师点名表扬一次奖2分,被学校点名表扬一次奖励5分。

2、平时检测成绩80分以上奖励5分;90分以上奖励8分。100分奖励20分

3、期中考试成绩80分以上奖励10分;90分以上奖励20分;100分奖励30分

4、期末考试成绩达到计划目标,(数学90分以上奖励60分;80分以上奖励40分; 80分以下达到目标奖励30分,进步奖励20分。)其余各科90以上奖励40分,达到目标奖励30分;进步一科奖励20分。

5、积极参加上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或投稿,参加者每次奖1分;向广播室投稿被采用一次奖2分。

6、拾金不昧及时归还失主或上缴,经调查属实者,根据数额的大小奖励1—20分。

7、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获奖者根据贡献大小分别奖励该生1—20分。

8、举报不良行为一次奖励1分;阻止不良行为发生发展,根据情况奖励2—10分。

9、如果本班一周内学校“四无”中没有扣分,则全班奖励2分,班干部奖励3分。

10、参加本班办黑板报的同学,板报获三等奖加1分;板报获二等奖加3分;板报获一等奖加5分。

11、各科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内容,背诵一课(语文园地)奖励2分。

12、课堂作业批改,荣获等级是“A+”的奖励2分。

13、上课积极发言,表现突出,受到上课教师特别表扬,一次加1分。激励机制:

一、一学月按操行分评选第一名和第二名,第一名为“尖刀组”,每人奖励一张奖状;第二名为优秀组,每人奖励一个本子。

二、对于操行分扣得特最多的学生,一定请家长到校与教师共商良策。

三、期末按学生总评===平时操行总分×40%+期末成绩操行分,进行颁发各种等级的奖。(一等奖、二等奖*******)

5.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 篇五

一、催生“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必要条件

(一)《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21世纪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合作恰是基本的要求之一,是21世纪基本的时代精神,21世纪讲求团队的协作和共赢,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合作的理念和技能,当然教师也包括在内。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执行者,而是决策者,对于班级的管理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使班级管理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无论从教师角度还是学生角度,“合作模式”最能体现民主精神,所以《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师身份的转换,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将最能体现民主意识的结果或建议传达给教师,由教师对“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做出评判,这就是《新课程标准》对班级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二)提高班级管理和课堂效率的需要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即使是有经验的班主任也难得偷闲,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发动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主任就可以从繁杂的.班级事物中挣脱出来以思考班级的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学生的其他发展兴趣。班级的自我管理有利于相关规定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思维模式的习惯,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广泛实施后,学校生源质量难免参差不齐,不少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惯不够理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教育的难度较以往更大。从学校及班级的现状迫使教学者要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借鉴他人的做法,尽快找出一条适合中学班级管理的模式。

二、“小组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究

以某中学为例,高二文理分科后,学校给文理科班级按分数由高到低分了三个层次:培优班、重点班和平行班,其中培优班和重点班文理各一个,平行班四个,四个平行班的男、女生的比例及平均分都几乎一样。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全方位地了解新分到班上的学生情况:在原班担任过什么职位,有什么特长,性格怎么样等。之后按了解的情况进行编排座位。刚开始编排座位时,先根据学生各自的异同点将全班分成八组,分组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女生则侧重形象思维,在日常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可以共同进步;二是学生性格搭配要能够相互补充。尽量将性格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在各个小组中,可以促使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三是偏科问题要注意协调好。在分组时教学者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在同一个小组内,让各科都有带头人,避免小组成员都偏向某一学科,要将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分配。有效精准的分组可以使得学生充分感受到在班集体中的归属感、权利及义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内在潜力。以学生为本,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并且可以与学生之间友好融洽地相处,可以真正体会到做班主任的快乐,学生更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里面也是一片生机和活力,不再是死气沉沉。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了诸多好处,比如,在学习中有了安全、自由的感觉,对于学习的压力和畏惧感消除,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等。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他们有了集体荣辱观,有了协作的精神,他们也会去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学会倾听,这样就为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6.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心得 篇六

石晓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站在这里,有庆幸,有忐忑。庆幸的是我能成为州二民中优秀大家庭的一员。借着校领导全面推行高效课堂改革的英明决策;教研室一次次高水准的课改培训;范秋红、于勤、张桂莲、田俊、向玉凤、黄思思等老师的优秀榜样;初一年级组优秀团体的提点协作的东风,开始了我的班主任生涯。忐忑的是我有负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厚望,学生实在是没有经验可谈。请允许我把这4个多月来学习当班主任的各项繁琐工作,向大家做个汇报。

家庭式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良好班风、学风的必备条件。让教师的每一块墙壁有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精心布置文化乐园。如:教室外的班主任寄语、智慧园、生活万花筒、心愿树、图书角、每小组的展示空间和个性化设计。北墙贴有班训:诚实、守信、团结、奋进,南墙贴有开学以来我们师生用心血共同收获的荣誉,黑板上有课改大舞台、人人展风采的标语。整洁、优雅、温馨的学习氛围是50班全体师生共同的家。

合作、共融、竞争的小组氛围

班级小组的组建,首先选举组长,再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成绩、特长等情况,力求男女配合,和谐搭配,组内成员力争达到互补的效果,以便平等竞争,6-8人为一组。

制定班级小组管理考核制度,依据学校的考核量化细则,由班委会和小组长起草小组量化评分细则,从课堂表现、作业、检测、纪律、卫生、德育、安全及其他荣誉嘉奖等方面设置相关的积分细则。经班主任审批班级全体学生举手表决后决定实行。班级小组竞争,每周一评比(评出冠军组、菜鸟组),每月一奖励。

小组自主管理,由组长组织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自勉格言警句。如:飞翔组—飞跃梦想,超越刘翔。梦翼组—梦翼梦翼,梦想飞翼。小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以后,组长即根据教室课堂合作学习的要求,给小组成员分工。一星期的卫生值日,课堂展示,都排除值日表。并如实登记小组成员参加本课堂的效果,如听课专心度、小组个人表现,课堂检测等方面。小组的课后学习。小组作业互查互督,学习小组对本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检查,组长负责检查全组成员背书情况,每次默写或考试以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默写进行批改。小组卫生和纪律实行小组轮流值日,小组内由组长负责,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班级每天都由纪律委员登记当天的纪律情况,小组由纪律组长负责本组的课堂和课外纪律问

题,做好自我监督和管理,对违反行为,由纪律委员在教师通报栏中公示,对出现问题的组,由班干部对该组组长进行警示和提醒教育。班级每日都由值日班干记录班级纪律情况,以便在小组内开展评比。

连接组与组之间的桥梁——参加学校活动

学校布置的任何一项任务及大型活动,我都认真对待,精心准备。因为我知道这是体现班级凝聚力、团结力、竞争意识和荣誉观的最佳时机。也是有特长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最好舞台。体操比赛一等奖;班级月考核一等奖;元旦晚会优秀节目;元旦卫生评比一等奖;庆元旦黑板报一等奖,这一项项荣誉的获得让学生们有了成就感,归宿感,更有一份作为50班一员的自豪感。特别是一些有特长的学生更是在活动中获得了自信,也找到了自己班级中的位置。麻芷君,是我班女生中最调皮但艺体相当拔尖的孩子,开学时频频犯错的她,在学生中的信誉度较低,学习也没有自信。在校广播体操比赛和元旦文艺晚会中,她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由于表现突出,她获得了“优秀指挥员”和“十佳演员”的光荣称号。现在这孩子虽然成绩还不算理想,但比前段时间要自信、开朗、稳重、懂事许多。对这些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学生,小组奖励,班级也奖励,这样参加活动时,各小组推荐人才,积极、踊跃参加,使学习之余的生活更丰富、更活跃、更多彩,一举多得。

让我欢喜让我忧

经历了四个月的学习、体验,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管理让我喜忧参半。让我喜欢的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班的合作小组以学习为主线,融生活、纪律、文体活动为一体,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和竞争,共同进步,不断完善班级管理。让我忧的是,小组合作中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完善,方法单一,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每次奖励分数时小组之间闹矛盾,认为不公平,而且有些小组个人会消极对待,学习竞争氛围不够浓。

7.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探讨 篇七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一) 在全班招募组长、组长竞争上岗条件:

1.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2.组长成绩比较优秀;

3.组长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4.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 对号入座

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发展潜力、综合表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 并分编代号, 如1号为学优生, (组长) 2、3号中等生, 4号为后进生。让学生按4人一组, 每组中必有1、2、3、4号学生来自由组合, 组成合作小组。组内座位编排每一个单独的四人小组按顺时针分别是2、3、1、4。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互促实现整体共同进步, 也就是说, 组内各方面管理的重难点都落在三、四号身上, 所以, 不妨用上面这种座位方式让一、二号对三、四号形成“包围”之势, 从各方面对三、四号组员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分工到位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小组成员内部分工明确, 组长根据组员的特点责任到人, 把班级日常工作细化到小组工作中。如:可以分学习、卫生、纪律、等, 由组长自由安排谁负责哪一块, 一旦某方面出现问题, 找负责那一方面的组员即可。这样做, 既可以减轻班干部、组长的工作负担, 树立班干部、组长威信, 又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小组整体意识。

(四) 班级五维管理:教师———班长———班干部———组长———组员

由班长定期召开各组组长参加的交流培训会, 在会上把各组近段时间出现的各方面问题拿出来讨论、分析并尝试解决。通过这种活动逐步培养班长、组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组长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一) 组内自评

具体做法:每个学生准备自我评价记录本, 学生每节课根据自己的表现给予评分, 如果有小组学习的安排, 除了自评分还有本节课中小组其他成员给予的评分及小组长给予的评分, 每天学校的点评后有组长组织组内成员首先对自己一天的评分进行综合, 根据综合得分在小组中陈述自己得分的理由, 哪些方面做得好需进一步发扬, 哪些地方做得不够需马上改进, 然会组内其他成员根据其陈述相互核实, 最后教师给予总评, 给出鼓励性评语幷将情况向家长汇报, 每一位学生定期给组内对应的学生家长打电话汇报该生在校情况 (如1号组员—2号组员家长;2号组员—3号组员家长;3号组员—4号组员家长;4号组员—1号组员家长) 联系家长一并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而且通过“自评—小组评—教师评, 能够清楚地记录学生每节课的学习状态, 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 看到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更客观地认识自己, 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二) 小组活动的考核方法

小组考核是为了促进开展活动, 使每个组员都有小组意识、为组争光的使命感。考核方法有:

1.只要有个人成绩的项目, 都计小组成绩。

2.小组成绩:可取小组的平均值, 也可抽查同层次组员评定成绩, 或提问哪个学生得到的成绩就为哪个组的成绩。

3.个人的综合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两部分组成。

4.小组成绩由别的小组组长负责登记, 个人成绩由教师登记, 综合成绩由学生代表统计。为了小组竞争公平、公正、彼此监督, 组间互动均采用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的循环链条式进行 (假定全班共12个组) 。

(三) 评比

每节课对各小组进行评比, 具体有下列做法。

1.课堂表现:各小组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和课堂讨论展示参与的积极性, 由任课教师根据课堂表现, 随时在黑板两侧加减分。上课时能积极回答问题、参与活动者得5分。组员能够在组长的安排协调下积极配合活动者得5分。展示时, 能积极展示者得2分。能及时补充纠正者得2分;讲评时, 根据优劣得2—5分。点评时, 能提出一些自己的困惑或见解者每一次得2分。课堂受到表扬的小组加4分。受到批评的小组减4分。

2.分层设问:根据题目的难易, 设定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题, 供相应层次的学生进行抢答。

3.分层评分:一号10分、二号20分、三号30分、四号40分, 鼓励四号组员多答。

4.抽签必答:答对给分, 答错一律扣5分。

根据每节课小组得分情况1-2 2-3 3-4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组长课后把本节得分情况写在黑板后面的pk墙上。

(四) 作业处理

1.自查:上交的作业必须是学生自己已经完成并且更正好的作业才算合格。重视学生的即时反思, 自主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互查:组长对组员之间互查, 了解作业完成情况, 能回答本组作业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醒和互助。

3.:组检查, 根据被查组员的能力, 衡量作业完成的情况和真伪给予评分把被检查组的当天得分写在pk墙的对应位置。通过他查形成互压、互促, 落实即时到位,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

4.师查:有针对性地抽查部分学生的作业, 以点带面, 利于点评。

(五) 期中、期末成绩评定

小组基础分: (本班有12个小组) 第一名+24;第二名+20;第三名+18;……;第十二名+2 (若本班只有11个小组则第一名+22分……第十一名+2)

小组加分:相对上次考试进步一名+2;退步一名-3

个人基础分: (本班有46人) 第一名+46;第二名+45;……第四十六名+1

个人加分:进步一名+2;退步一名-3

最后由各小组算出对应组的小组总分和小组内个人总分, 然后分别评出优胜四人小组和进步最大的四人小组, 组内评出贡献最大的组员和进步最大的组员。

(六) 行为习惯常规评价

主要从纪律评价、卫生评价等常规检查入手。

1.纪律评价:学生到校后的自觉学习情况、课前准备情况、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两操纪律、集会纪律、考试纪律, 好人好事等。每人次1分、为班级加1分可为小组加5分。好人好事累计五次为小组加5分。优秀班委、组长、课代表期末加10分。为班级扣1分即为小组减5分。

以上各项内容的检查由每天轮换的值日班长记录, 量化到黑板上的常规评价栏中。

2.卫生评价:包括个人卫生、桌面整洁、小组环境、值日卫生如果小组负责的卫生区在学校的检查中每扣1分即为小组减3分。表现好的与表现不好的由卫生委员依据情况加减分, 量化到黑板上。

(七) 量化结果处理

以小组集体的活动效果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竟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创优。

具体做法是:后黑板左侧的pk墙上有每组每天的得分情况。内容包括:小组组长和本组成员的姓名、日成绩、周成绩, 通过学生在每天每节课上的回答问题、作业情况、积极程度、纪律情况等各方面的得分, 由任课教师在日成绩一栏加分、减分, 再由班主任根据该小组在当天德、纪、勤、卫、操给小组加分、减分。同等情况下1、2号学生得分多于3、4号学生得分。

为了使本组分数不断上升, 势必会促进小组内一二号学生对三四号学生的督促、帮助, 每周末累加日成绩, 评比出本周”班级之星”张榜公布并给予表扬。每周把小组评价情况制成课件利用班会展示;每周的量化情况, 通过校讯通及时与家长联系, 每次量化资料作为期末操行评价和开家长会的依据。每月评比出冠军组、季军组、亚军组, 并给家长发喜报。每月按照小组得分的多少, 得分最高的组可以任意挑选本组的位置, 然后依次类推。

这也是我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然后让各小组特别是分数落后的小组进行小组内的反思和互评,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述中, 在热烈而融洽的气氛内, 统一了思想, 事情的是与非显而易见, 问题的解决方案得以确定, 达到了自我教育、团结协作的目的, 大多数学生都受到教师或同伴的鼓励, 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8.浅议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 篇八

【关键词】初中生 ; 班级管理 ; 小组合作

【中圖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29-01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中学新课改强调合作、探究式的管理以及学习形态与方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且被广大班主任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目标是变班主任被动管理为学生主动调控自我,使全体学生共同成长。我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组建科学合理的异质合作小组

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小组,是提高合作效率与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根据班级总人数,组规模五至六人的标准,本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性别、个性特点、思维方式、能力倾向等因素,将学生平时各方面的综合表现划分好、中、差三个等级,把三个等级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这样以来,各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基本持平,且组内成员间具有相互合作的个性基础,有利于鼓励组员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好氛围,促进人人进步。

二、精挑细选小组长

优秀的小组长,是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有力保证。作为管理者,小组长最好是由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都相对突出的同学担任。然在初中生中,这样较为全面的人才毕竟为少数,因此,在推选时,小组成员应从客观实际出发选出最能带领自己成长的人,或许只有一个突出优点,或许各方面比较均衡。这样推选出的小组长,得到了组内成员的信任与支持,便于组长树立威信,有利于管理小组,在组内形成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监督、相互督促的团队精神,在与他组展开竞争时更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启动集体的智慧,使小组立于不败之地。

三、明确小组成员具体分工与角色定位

小组成员明确的分工,清晰的角色定位是小组成功开展合作的必备条件。小组合作就是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着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此,要在小组内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氛围,每位成员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承担不同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激励全体成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本着“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角色定位。小组内部可以设组长、学习指导员、纪律委员、各学科组长等岗位,每位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与实际需要身兼几职,但每位成员至少担任一项职务。因而每位成员既清晰了工作任务,又实现了个人价值,从而有利于成员间的相互配合。组内成员人人管事,人人被管,互相协作,共同成长。

四、发挥集体智慧制定班级公约

初中生,心理上渴望独立。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现象,制定班级公约时,充分放权给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让班规在思想的碰撞中诞生。班规的制定,要求全体学生集体讨论,且要符合全体学生的意愿。这样做,既能调动班级每位同学的自我管理潜能,又能有效地提高其守班级公约的自觉性。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结合小组实际,围绕班级公约制定相应的小组条约,约束小组成员自觉遵守。于是,在班级管理方面,就构成了一张“法”中有“规”,“规”中有“约”,相互约束的“法”网。因此,在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中,做到了有“法”可依,做到了“公正、公平、合理、信服”地处理问题。这样以来,班内的违纪现象才会明显减少,有效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五、制定考核内容与量化细则

为保障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序性,在班级公约的基础上,必须要制定相具体的考核内容与量化细则。在学生的学习、纪律、劳动、卫生、活动等方面确定考核内容,但一定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考核内容制定考核细则,细则一定要全面、细致,既要注重学习,又要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这样以来,小组各岗位上的负责人才会按照考核内容与细则对成员进行督促,使其努力做到最好,力争小组的整体成绩在班内名列第一。考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此,我们可以一节一评比、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评出本节课、本周、本月表现优秀与不够优秀的小组,激励优秀小组更加努力,鼓励不够优秀的小组积极查找原因努力追赶,力争本组在下次的评比中有所进步。

六、紧抓时机与学生交心,有效把控学生思想动态

在小组合作中,由于是捆绑计分,如何保护优秀生的积极性,激励后进生的主动性?如何克服学习、个性等因素,让小组成员比较自然地融入小组的集体中?如何缩小小组长的要求差异,平衡各组发展?……这些都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面对它们,小组长与小组成员束手无策,此时就要借助班主任的力量,由班主任出面来解决。笔者认为,与学生谈话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注意把握时机,使谈话做到“适时、适人、适事、适境、适地”,这样谈话的效果才会达到最好,与此同时,班主任也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班级管理才会做到有效的把控。

七、多活动,丰富与活跃学生学习生活,增强集体向心力

有益的班级活动可以让学生摆脱读死书、死读书的境地,丰富与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效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不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向心力。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开展一切可能开展的班级活动,比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知识竞赛、联欢会、体育比赛等集体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还可以观察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当家作主的感觉,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提升了班级管理水平。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达到了优秀生与后进生捆绑共进的目的。但在实践中,对班主任来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仍是个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娄浩瑾.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制度[J].生物技术世界,2015,02:119-120.

[2]付红.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1:21-24.

9.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竞赛制 篇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2012年4月我有幸和几位同事被选派到山东杜郎口,昌乐二中进行了为期15天的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丰富了我们的思想,回到学校后,在校领导尤其是燕助理的带领和帮助下,学校首先从我所在的七年级开始了新模式的探索,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在班级管理和数学学科的教学方面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我将过去一年里我们在班级管理和数学教学方面的尝试和我们存在的困惑原原本本的、不加修饰的向各位老师做个汇报,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管理

凡是对杜郎口中学有所了解的同事都知道,杜郎口有句口号:评比是武器。初中生年龄较小,绝大多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各种管理措施,一旦涉及评比,学生的积极性立刻就被调动起来了,所以我们的班级管理也着力于评比,创造评比的条件,搭建评比的平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就我们实施的较为成型的小组合作模式给各位老师做一介绍。

1.小组的建立我所带的初一5班是一个美术班,有54人,在各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首先将全班同学依据考试成绩,好、中、差搭配,均衡的分配到班级九个小组中去,每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基本相同,实力相当,便于“兵教兵”,也便于竞争。分组以后,同学们感觉非常新鲜,完成布置的任务也非常积极,我们班当时是第一个把座位也分成六人小组形式坐的,每个小组都积极的给自己的小组起组名,定组规,用家里的旧日历做组牌,如今我们班已经有了我们统一的组牌了。

2.培训和分工首先说说培训,包括全员培训和班干部培训。任何一项制度,没有学生的深入了解和积极配合都是行不通的,因此,围绕评比,在燕助理的帮助下我们制定了配套的《学习小组评比办法》和《评比表》,发到小组,利用班会课,逐项学习,逐条讨论、讲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其实,为了时刻提醒同学,将评比办法印在了评比表的背面,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好办法。时间一长,各组同学都能非常熟练地掌握评比的措施。由于此项评比涉及到全班每一个同学,而且每个同学都要从八到十个方面进行考评,依靠班主任或者几个班干部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需要分工协作,分工分为小组内分工和班干部分工。

3.小组的评比各组组长负责执笔填写本组的评比表,(每位同学负责收交一门作业)为了确保评比的公正,我还对所有的班干部专门进行了分工和培训,让每个班干部负责一个评比的项目,比如学习委员负责检查各组对完成作业情况记录的专项检查,纪律委员负责检查各组对课堂纪律情况记录的专项检查,卫生委员负责检查值日和卫生保持,班长负责统计

汇总、排名、填写考评表后上报班主任。这样,只要学生干部培训到位,班主任就可以从中解脱出来,用以抽查评比情况,对在评比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及时找谈心„„对评出来的结果要及时总结,每个星期我们都会根据各小组的成绩评出优秀小组,发放流动奖杯等。期末考试后,并将在三好学生和进步之星评选中优先考虑优秀小组。

4.我们的成果 听课人数变多了,上课思考问题的人多了,回答问题的人也多了,原来的课堂每个人都是自己学自己的,自己不听除了老师没人管,别人不学,只要不影响我,我也不会去管他,而如今大家彼此都相互制约着,大家都希望能给小组多挣些分,同时还得少扣些分,所以大家都争着回答问题,同时原来有些不听课的如今也不敢睡觉,不敢说话了,甚至有些慢慢开始学了,比如说我们班有个同学叫马志远,初一上的时候因为不学习见到我都有些抵触,分小组之后,他本来属于C等生,因为第一次分组,也是看了各种资料后,摸索出来的分组方式,也不太成熟,所以他们组的原本应该是组长的A等生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说话声音开始的时候特别小,我灵机一动点名让马志远当组长,自当组长后积极性特别高,他妈妈见了我都说回家还给他们讲题,准备第二天给全班同学讲呢,而且每天黑板上他们的名人名言他都积极主动的去准备,像这样转变的孩子还是不少的,比如说我们班的邓天,刚入学的时候班级四十多名,几乎每天早晨抄作业,刚开始我也经常找谈话,效果不太明显,后来分小组之后,她也不想拖小组的后腿,主动开始学习,特别明显的就是分小组不久后的一次测试,她的成绩超过了他们组A等级的同学成绩,她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后面的信心就更强了,而且现在的名次可以到班级二十二名。

二、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数学教学

1.为什么使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资源可以达到共享;便于分任务后小课题专题化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际能力;便于学生自主管理;每个人都有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分层次教学的进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一节课不长,只有40分钟,对于数学来说更不够用,如何合理地运用这40分钟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的数学知识,让他们能充分地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呢?我觉得利用好小组合作活动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效果会更好:

1.课前准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提供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依靠学生的原认知,把那些具有开放性,仅凭个人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或者是探究的问题有多种答案,值得争议的地方,能展现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地方进行合作学习。

2.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的学习时间,把想法记下来,然后由小组长安排,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统一”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3.正确处理好组内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我觉得首先应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会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进行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4.教师充当活动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深入到学生中,认真倾听并观察小组的活动,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如:发现学生分工不清、讨论无序或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帮助学生明确分工,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把学生的讨论拖回主题。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注意做好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发现合作学习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进行。

三、我们的困惑

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感到不尽人意,有很多困惑:

1.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比较缺乏.2.讨论与交流的质量有待于提高。小组讨论有时只是表面现象,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说闲话,争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3.展示时学生讲的不透,而且讲解速度过快,不能针对大部分学生的不足点,其他同学的听只是走马观花,虽然我曾多次培训、提示学生展示讲解时注意事项,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

小组合作的模式要发挥其有效性,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思考与摸索,让我们就去做个有心人,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探索,多一份收获。

10.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竞赛制 篇十

庆阳第四中学 赵广利

背景:为了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律意识,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教师工作热情,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8年学校领导带领教师先后到江苏、山东两省的名校考察学习,借鉴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高中一年级大胆探究,大力推行以学生宰课堂为核心,以改变教学评价和改善师生关心为重点的教学方式,进而发展到教育管理方式的改革。

一、小组自主互助式学习的的内涵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激趣为主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夯实基础、发展特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口、动手,全程投入,并在相互交流帮助下,独立学习、实践、思考、质疑,使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和智慧。我们把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小组自主互助式学习”。

二、合理组建小组

目前我们学校有两类分组方法:一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组员的年龄、性别、智力、学习成绩、兼顾家庭、性格等差异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合作小组,每小组6—8人。组内差异为互助合作提供了可能,组间均衡保证了组际之间的公平竞争。二是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主要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的变化和分化,分成内容深浅不同或进度各异的若干小组进行教学。每小组6人,一般三个层次九个小组A(A1、A2、A3)、B(B1、B2、B3)、C(C1、C2、C3)。组内成员实力基本相当,综合实力基本平衡,组内公平竞争,组际承包互助。

三、小组建设

6-8人的小组要设组长、科代表、记录员、报告员等。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自主互助了,就会自主互助了。要使小组自主互助式学习能够正常进行,且富有成效,小组建设就是关键。小组长是小组的灵魂,是班主任的帮手,首先要选好组长,组长不一定学习成绩最好,但必须富有爱心、责任心,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且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并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小组长牵头,集思广义,共同磋商起好组名、排好座位、明确帮扶对子、按照黑板布置规范布置好黑板、制订小组目标、口号和组规、指导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点自愿选择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同时定期要对小组长集中培训,提高小组长的领导力和领导水平。对小组成员也要进行集体培训,使各成员掌握自主互助式学习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明确各自的责任,因为小组内各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管理任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一般采用参与式培训中的会议法、小组培训法,观摩法、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

四、小组自主互助式学习的一般步骤

点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展示探究——拓展深化——小结评价

明确目标:目标问题化,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形成预习作业

自主学习:认真研读、查阅资料、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学生组内交流,对子帮扶,各组提出各自组内未能解决的疑点难点问题,交由其他小组再进行讨论探究,巩固深化预习成果,发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作用。

教学展示交流:小组展示,教师点拨、追问,学生补充、纠错,师生共同质疑、评价,使组组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达到充分交流,资源共享,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展示。

拓展深化: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进行训练,促使知识的拓展、深化,思维的扩展、提升。

小结评价:师生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梳理、总结,并对各组学生的预习、展示情况进行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标事实上并不限于课堂教学程序的范畴之内,它源于课程整体及教学内容,是课堂的统帅。一堂课确立怎样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课程问题。一般来说,现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我们都是围绕新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实施教学的。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基本能力即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知识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方法包括基本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砚,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以上文字清晰地解说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强调了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和同一性。‘

小组自主互助式学习课堂框架中,第一个步骤就是明确目标,其内容就是要求教师在深刻理解三维目标的基础上,研究教材、琢磨学生,在具体操作上要将目标分为层次有序的目标(基础性目标、核心目标、拓展性目标和附着性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能激起学生兴趣和探究欲的问题,以预习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目标,进入自主学习,即预习,同时明确要求不同层次学生重点预习对自己适当的作业。并注意预习作业要尽可能全面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课堂展示做一些准备工作。也就是要将预习视为学生独立地完成某个教学任务,而课堂展示,则是对独立学习效

果的检测、修正与提升。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究,充分证明学生不但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有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潜力。预习是学生唯一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可以体现在预习的水平上。预习也恰恰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的最好途径。基于这样一种理解和认识,在小组自主互助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框架中,明确目标和自主学习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

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初步完成个人对“问题——知识”,包括预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和思考的初步理解和认识之后,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就开始了解,而紧张的脑力劳动、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正是课堂本质所在。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步骤中,师生围绕着“问题——知识——文本”,展开一段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旅程。这段旅程,充满怀疑、困惑、争论、挑战,也不能完全没有机械记忆、挫败感、羞辱感,但是它的核心永远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是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而涌现出惊奇与喜悦,是对复杂问题形成新的理解时的豁然与顿悟。同时也为师生“构造得宜的头脑”。——(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他认为:与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相比,一个构造得宜头脑重要得多。而构造这样的头脑,关键是:第一提出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二一些能够连接知识和给予它们以意义的组织原则。(陈状飞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 北大出版社 2004年9月版。第一次9页)

与此同时,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自己的

对话也真正地开始了,而不会停留在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依据建构主义教育学观点,我们可以把学习视为一个同时展开的三重对话。

人与知识(世界、社会、文本)的对话 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 人与自己的话(反思的、历史的、生长中的)

对话的课堂(倾听与应对)就是倡导相互理解,并通过对方的异议,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共同体成员之间息息相关的共鸣。对话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课堂如果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没有参与学生与知识的对话,学生的学习都有可能停留于肤法浅的层次,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认为,在教室里,在学生中间,在知识面前,教师的形象应该是一个真诚的探索者、一个智慧的求知者、一个引导者、一个合作者,虽然他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自己并不是全晓全知,他有足够耐心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但是,他确实应该把学生带向一个至少他领略过的理想境地。

五、评价导向

评价不是甄别,而是检查,更是一种导向,要指导评价对象朝着自主互助学习的目标努力,提高学习效率;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在小组自主互助式学习过程中,我们认为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让学生了解自主互助学习的评价要素,二是评价过程的公开比评价结果更重要。目前我们一般有三种评价方式,一是小

组整体评价,二是各小组分类评价,三是各小组成员个体评价。评价的一般方法是根据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加分,实行周公示、月小结、期汇总,评出优秀小组、优胜小组、星级学生进行奖励,并将评比结果按一定比例计入学分。同时对于连续两周同项评比落后的小组要求小组长在班会做出说明,连续三周在同项评比落后的小组要指定帮扶学生,教师要加强指导。

对以上这个不避简化之嫌的学习步骤的阐述,也许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从中明显的看到,每一个步骤的实施都必须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亦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

我校课程改革发展到目前取得的这些成果,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是分不开的。周强市长教师节前夕到校慰问教师,关心;指导学校工作。刘市长多次亲临学校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市教育局卢局长、韩局长多次到校指导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市教研室基教科负责同志多次到学校听课、评课。区政府冯区长经常深入学校调研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多次亲临现场,审订学校的布局规划、校舍建设规划,解决学校图书、仪器、实验、电教设备短缺的困难工。区政府张区长定期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亲自解决学校在拆建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区教育局秦局长、高局长、王局长以及教研室李主任多次深入课堂、备课组,与教师共同研课、备课、并一起参加我们的参与式培训。

11.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建设 篇十一

班级小组建设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途径之一,班级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主要方式。小组是班级学生学习群体的基本单位,小组建设得好,整个班级集体自然呈现良好的班风。我在班级管理中以小组建设为突破点,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一、科学组建小组并通过竞选产生小组长

要使班级中组建的小组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用科学的方法组建小组并选出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小组长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班共有52人,分成了九个小组。组内人员的搭配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学习情况要优、中、差结合;(2)学生个人性格外向与内向结合。这样的搭配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习互补,以优促弱;二是有利于纪律的相互约束,互相提醒;三是性格的相互影响。外向型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学习态度可以影响内向型学生,这样就逐渐地使内向的学生也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小组长通过竞选产生,采取学生自愿报名、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了九名小组长,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参与小组长竞选,在参选前我做了大量宣传:一是小组长纳入班干部考核评优的范围,二是小组长可以按一定条件自己选择组员,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终投票选出的小组长能力普遍较强。

二、小组建设中推行小组自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模式

小组建设适宜推行小组治理模式。管理强调等级与控制,而治理则强调民主与协商。在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权参与制度的制定与修改,并通过协商落实组内每个成员的责任,每个成员都会承担小组的一些具体事务。组长和每个成员都是管理者,又都在被管理之中。每个成员分工明确,有过失就会被问责,每个学生都明确各个角色的责任,分工经常变化,促成他们在角色中学会换位思考,增强管理自我与他人的意识及能力,形成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意识。在小组自治模式下,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全局观念教育,努力培养团队精神,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懂得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你追我赶,力求共赢,小组的利益与全班的利益是一致的,不能为了小组的局部利益去搞不公平竞争,损害其他小组和全局的利益,要有全局观念,树立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

三、充分利用量化分考核加强小组良性竞争,促进小组发展

管好班级必须制定详尽的班规班纪,以制度为保障,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为此,我一贯坚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治班理念。通过召开班委会,班级制定了比较详细的量化分考核方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给学生分析规定的背景、原因,让学生对规范、规定有深刻的认识和认可度。量化分分为小组积分和个人积分,个人积分之和为小组总积分。量化分的应用是在多个方面的,与学生切身利益挂钩。例如每周的位置由学生按每周积分多少自己选择,积分最多的两个小组可以带着2分奖励分进入下一周评比,积分最低的两个小组做当周的大扫除;如果积分过低,班主任会进行诫勉谈话,在入团入党、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等方面都与量化分挂钩。班上设立了记分员一职,由班长兼任,将每周的情况都做好记录以方便了解小组动态。 在对小组评比考核中我还设立了红、黄牌制度,对寝室纪律扣分、抄袭作业等较大违纪情况给予红牌警告,对多次清洁扣分、多次不佩戴校牌等行为给予黄牌警告,通过这种方式让违纪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量化分在小组评价中是多元化的,可以分为纪律评价、卫生评价、学习(发言、展示、作业等方面)评价。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可以有表扬、有鼓励、有建议。每周的班会时间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小组,对表现欠佳的小组进行谈话了解情况,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整改。

四、小组为单位,活动为平台,提升小组的凝聚力、荣誉感

新课改倡导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班有计划的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1.开展小组文化建设活动:各组成员通力合作,形成各组的组名、组训、小组精神、小组格言,各个成员展示自己的个性宣言,小组奋斗目标、小组成员的集体照等,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制作小组展示牌展示在班级文化墙上。

2.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篮球比赛、五子棋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在小组凝聚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倡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树立知识就是力量及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每位学生每周与小组成员分享一篇好的文章,然后小组内选出一篇在小组间进行分享交流。班级设立班级书橱,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营造书香班级。

五、班主任在班级小组建设中要发挥协调者、指导者的角色

班主任要制订一套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评价机制,并且要向所有任课老师说明白操作的具体方法,告诉他们如何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因为任课老师通常要教几个班,所以要求他们做的评价要尽量方便、简单且易于操作。班主任对各小组每周表现情况的总结要具体细致,及时准确。例如本周哪些组得到的分数高?为什么那么高?是在哪些课上表现好?哪些组本周出了问题?问题在哪?只要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班主任还要指导本班各小组长的工作,让他们敢管、会管。要让小组长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组织学习、检查督促、评价操作等方面的作用。总之,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在班级小组合作学习中勇挑重担,承担责任,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科任教师,服务于班级,只有这样才能让班级小组建设结出丰硕的果实。

12.小组合作学习班级评价方案 篇十二

小组内自评由小组长安排本小组人员对本小组成员行为进行评价。

课前

课前准备能备齐课本,笔,教辅,练习本,作图工具,为标准,不好的—1,(一节一查)

没完成预习任务的—2

课中

做小动作一次—2。

被老师点名批评一次—2。

被老师表扬一次+2。

回答问题正确的一次+2,回答答案有独到见解受到老师表扬的一次+3。不回答的一次—2。

每次展示正确的+3,答案有独到见解受到老师表扬的一次+5.不展示的一次—3。

能完成当堂训练任务的+4。

二、小组合作学习班级评价方案

(一)评价表

组别

预习

自学

合作

展示

互动

训练

倾听

合计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二)评分标准

1.课前预习情况评价小组内有一人完不成预习务的扣二分。

2.自学要认真,不做小动作,不抄袭他人,按时完成任务的记满分,有违反规定的酌情扣分。3.小组合作交流果好,加分。其具体操作全权由上课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加分。所有小组组员全员参与积极、主动,不讲讨论与内容无关的话,效果好,满分。

3.讨论其间违纪,减分。有组员参与不够积极、主动,讲讨论内容无关的话,减1分。

4.课堂展示评价。此项评价在各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后进行。具体操作办法是:各小组选派代表将本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结果按顺序依次进行展示,各小组展示完后,先由同伴小组选派代表(其他组员可作补充)纠正。(1、姿态自然大方;2、语言通顺、流畅;3、板书工整、清晰;)

5.倾听听情况评价。其具体操作由上课教师全权根据要求(1、注意力高度集中;2、组员间不得窃窃私语;3、认真做好课堂笔记等)进行,对每个小组凡按违反“倾听要求”1人次扣1分。

上一篇:书包的自述300字作文下一篇:放弃才能收获成功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