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16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共12篇)
1.五年级语文上册16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一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型:自学跟踪+合作展示 设计人: 使用人: 一审: 二审: 年级:五年级 班级: 组名: 小主人: 编号: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好词佳句。
3、我能充满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我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学习的小主人要做以下事情哟! 老师与你们同行 我们的目标 我们同进步
知识链接:
1、正确大声的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勾画出文中描写父亲和儿子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大声朗读。
5、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爱的伟大。仔细品读相关段落。
【自主、合作、探究】:☆☆
1、交流生字词自学情况,组内听写生字词。
2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分角色朗读父亲及儿子的对话,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合作、交流、展示】:☆☆☆
1、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父亲和儿子的语言、外貌、动作,勾画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2、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我们来评一评。
3、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5、编排课本剧。
【我来闯关】:
1、填空
洛( )矶 瓦( ) 废( )
( )抖 ( )炸 ( )乱
2、解释词语:
昔日 废墟
疾步 绝望
瓦砾 破烂不堪
我会走到你们的身边听一听哦!
你要是遇到问题,我可以随时到你身边帮助你呀!
请组长先组织组员将所有题目讨论好,再根据抽签的内容进行展示!
自我检测的时刻到了,每一人做对得一分,每组共六分。
我能在组长的带领下大声地朗读课文。
我得到了( )☆
(
自我评价:☆
1、我展示了( )
2、我点评了( )
3、我帮助同学( )
4、我学会新知识( )
我来评一评老师:
非常棒 棒
( ) ( )
加油
( )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 九年级上册语文上册导学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上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 《沁园春雪》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 《致橡树》导学案
★ 蜀道难导学案
★ 导学案心得体会
★ 《杨修之死》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
★ 《秋天》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 《采桑子重阳》 导学案(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2.五年级语文上册16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二
1. 借助自主复习单, 掌握概括说明文要点的一般方法。
2. 通过合作交流, 总结准确分辨说明方法的诀窍。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要点, 梳理阅读方法
1. 从单元导语入手, 回顾学习要求。
(1) 抓住课文的要点。
(2) 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并试着加以运用。
2. 呈现课前学生梳理的课文要点。
3. 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
(1) 逐段概括要点:1呈现课文《鲸》, 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2思考本单元中运用此概括方法的其他课文。
(2) 摘录文中关键句。1呈现课文《松鼠》, 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2找找课文《假如没有灰尘》中的关键句。
二、借助课文范例, 寻找概括诀窍
(一) 呈现自主复习单中的学习困惑。
困惑一: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容易混淆。
困惑二:一个语段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说明方法, 易出现遗漏。
(二) 解决困惑一。
1. 呈现课文中的例子, 说说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 博物馆可以采用, 银行可以采用, 珠宝店可以采用, 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举例子)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 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 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 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 再潜入水中。 (打比方)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 那就是鲸 (。作比较)
2. 合作讨论:如何辨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这三句话用上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 小组汇报。 (判断说明方法的时候, 我们可以做标记)
4. 练习运用。
(1) 独立完成练习一。
(2) 交流并及时完善板书。
举例子——例如、如、比如、又如
打比方——像
作比较——相当于
5.基于学情, 重点区别几个容易写错别字的说明方法。
(1) 交流整理其他说明方法。
(2) 显红易写错的字, 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作假设 打比方
(三) 解决困惑二。
1. 呈现课文段落, 联系上下文, 思考显红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 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 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 约十七米长, 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 人站在它嘴里, 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 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 还显得很宽敞。
——《鲸》
2. 同桌讨论:读一读, 想一想, 判断一个语句或语段中有哪些说明方法时, 怎样才能不遗漏? (随机板书:一遍一遍读, 一个一个找)
3. 尝试运用, 完成练习二, 完善板书。
(1) 独立完成练习二。
(2) 同桌交流。如有分歧, 再读读片段, 看看板书, 轻轻讨论。
(3) 全班交流。
三、通过综合练习, 掌握概括诀窍
1. 回应课前学生的困惑。
2. 运用概括的诀窍, 独立完成练习三。
3. 交流。
四、小结, 布置后续作业
1. 欣赏同学习作中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片段。
2. 回家再次修改习作, 思考能否更好地运用说明方法, 把事物介绍清楚。
【教学反思】
复习的目的不仅要“温故”, 更要“知新”。
1.基于教材及学情, 让教学目标更有效。此课以单元导语为目标, 利用自主复习单, 让学生课前梳理要点、说明方法及困惑。这样, 不仅让学生复习相关内容, 而且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及困惑, 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讲练结合, 迁移运用, 让复习课落到实处。教学中, 紧紧抓住学生自主复习时提出的困惑, 利用课文范例, 概括解决困惑的方法, 再趁热打铁, 尝试运用提炼的方法做练习, 并且在交流中完善发现。整个设计遵循温故知新、梳理回顾提升的思路, 既有方法的提示, 也有实际的练习与讲评, 朴实、高效。
3.五年级语文上册16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三
(一)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能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三、教学准备
PPT、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这落花生啊,其实就是我们常见常吃的花生,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谁来说说?(学生交流)是的,这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同学们请看,花生在地上开花,花败之后形成子房柄,子房柄钻入土里发育成果实,这就叫落花而生。所以,花生又叫“落花生”。明白了吗?
(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1.课前大家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词语会读吗?(出示词语)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两个小组展示、评价)?全班齐读。
2.大家来看这个字“茅”,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哪个自然段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哪些自然段写了吃花生、议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1
吃花生 议花生2—15
(指着板书中的数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学生能说得有详有略。
预设二:学生说不出。引导:大家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其余的自然段都是写吃花生、议花生的,这就是有详有略。
那文章重点写的是什么?(学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叫详略得当。
(三)品读文本
1.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出示)谁来读?大家看这个词“居然”,什么意思呢?种花生收获了是很平常的事情呀,怎么就意想不到呢?(学生谈理解)透过这个词,你能体会到“我们”心情如何?
大家再看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读一读,平时词语和词语之间一般用顿号隔开,在这里为什么用逗号呢?如果我换成顿号,谁来读一读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再来读一读原来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逗号不用顿号了吧?对啊,这4个词语代表着4个过程,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花生收获了,大家聚在一起吃花生、议花生,他们在议论花生的什么?(学生交流)请大家默读6~15段,画出描写花生好处的句子。(学生读文、交流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可父亲说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10段)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句子中有个词“爱慕之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一见桃子、石榴、苹果就产生爱慕之心呢?生谈理解。(出示图片)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桃子、石榴、苹果吗?那花生呢?(出示花生图片)我们来看文中怎么说的?找到描写花生的句子再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花生的果实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鲜红嫩绿吗?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它并不好看,用一个词形容:朴实无华(板书)。花生不但没有华丽的外表,它还矮矮地长在地上,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默默无闻(板书)花生虽然不好看,但它仍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正如父亲所说(引读: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就是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老师有一个问题,既然要说花生的好处,为什么父亲还要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呢?(生说)这是对比的写法,是为了衬托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3.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生:他在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
师:像花生一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是有用的人。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呢?生说。(出示第13段)
什么叫“体面”?你们看,老师今天特地穿了一件白衬衫,好看吗?这就叫“讲体面”。那什么是“只讲体面”呢?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是啊,我们应该做有用的人,引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正是因为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四)学习写法,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借助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其实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大家请看微视频(借物喻人)。你还从身边的哪些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4.五年级语文上册16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四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学习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 师导案 生学案
自主学习(7分钟)
引入:古诗文《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独学探究】
一、抄写文中圈出的词语。
二、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潺:婀娜:粼:
涸:缀:螃蟹:
1.引导学生读熟课文,理解大意。
2.引导学生探讨并适时点拨。 【群学互助】
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理解句子“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写了几种家乡的景物?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小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学生互相交流,班级展示汇报。 3.“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1)请找出描写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特点的词语,并写下来。
2)“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同桌互批,纠错。
2.集体纠正存在的问题。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潺(cháncǎn)婀(ēā)
粼(línlíng)涸(hégù)
二、填词语。
溪水 ( )流泉
()波纹 灌溉( )
清洗( )点缀( )
5.五年级语文上册16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五
一,预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预习重点: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预习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自主学习.1.计算
(1)2+2+2+2=(2)(-2)+(-2)+(-2)(-2)+(-2)=
2、在水文观测中,常遇到水位上升与下降的问题,请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2)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3)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4)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我们规定水位上升为正,水位下降为负;几天后为正,几天前为负;你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上述问题吗?你算的结果与经验一致吗?
3、两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怎样确定?积的绝对值怎样确定?猜想后,总结、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_数:负数乘正数积为_____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___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_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___。
【法则归纳】
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异号得_______,并把________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______.4、直接写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
1)5×(—3);2)(—4)×6;
3)(—7)×(—9);4)0.9×8;
5、计算:
(1)(-3)×9;(2)(-
6.五年级语文上册16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六
细微---细小 认真---仔细 老练---老成 茂密---稠密 栖息---生活 平静---安静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就在遥远的天边,在蓝天与黄沙交界之处,我望见了一汪清粼粼的湖水(缩句) 我望见了湖水。
2、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
改为肯定句: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
改为反问句: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难道不让你更加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吗?
三、课文星空
1、默写古诗《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巩乃斯的马》借助对马群奔跑的场面的描绘,表达了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
3、“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在全文中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4、《浙江潮》这一课中描写浙江潮的句子是:方其出远门,进入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这是由远到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来写的。
5、“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句话的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第三、四单元
一、根据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1、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焕然一新 2、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出其不意
3、用来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天方夜谭 4、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蹑手蹑脚
二、按要求写句子
1、他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缩句) 眼睛望着我
2、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改成反问句)
这么难听的声音怎么可能没有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三、补充句子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6、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生。
四、课文回忆录
1、《这儿,原来是一片村庄》中的“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改革开放给村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我喜欢》一文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我喜欢冬日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
3、《唯一的听众》中,促使“我”每天清晨到树林里去练琴的动力是:老妇人给“我”的鼓励和爱护,是“我”有了信心。
4、《唯一的听众》中“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的理解是:“我”的进步与自信都来自老人美好的心灵和善意的谎言,体现“我”的感激之情。“美好的心灵”指老人宽容的心灵。
5、《唯一的听众》中为什么“我”觉得她慈祥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的理解是:因为“我”从老人的眼睛里读出了对“我”的关心、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的琴技的点滴进步感到欣慰,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我”觉得她慈祥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第五单元
一、写出近义词
滋润---湿润 固执---顽固 奇妙---奇异 照顾---照看
二、补充词语
吐故纳新 质优廉价 焕然一新 奇花异草 惊天动地 翩翩起舞 若隐若现 临危不惧 难以置信
三、默写古诗《过分水岭》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些水的,其中《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是用了一个奇妙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水的作用很大。(改为感叹句) 水的作用真大啊!
2、运输员固执地说:“我不吃,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改为转述句)
运输员固执地说,他不吃,他在路上可以喝凉水。
3、如果没有水时刻警惕守卫,怎能把这些“入侵者”清楚?(改为陈述句)
如果没有水时刻警惕守卫,就不能把这些“入侵者”清楚。
4、同志们,我们能够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改为陈述句)
同志们,我们能够赶走敌人,夺回阵地,我们就能吃掉这个苹果。
4、《一个苹果》怎么把苹果没有吃完是因为:大家舍不得吃,心中都想着身边的战友,都想自己再忍一忍,让战友多吃一点,这是一种高尚的阶级友情,是无私的奉献精神。
5、我对“水是生命的摇篮”的理解是: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没有我们人类,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神圣物质。
6、《水就是生命》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介绍了关于水的常识,水的作用,讲究饮水卫生。说明了人体与水关系非常密切,人类离不开水的道理。
第六、七单元
一、日积月累
挺身而出 举一反三 一箭双雕 气急败坏 一饮而尽 懊悔不已 小心翼翼 删繁就简 见微知著
二、瓦特发明蒸汽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贝尔发明电话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惠特尼发明标准化
三、解释
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止:停 求:找
句子的意思是: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找剑。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已惑乎! 行:走 惑:糊涂
句子的意思是: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3、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履:鞋 度:量
句子的意思是: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量好自己的脚,顺手把良好的尺寸放在座位上。
4、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足:脚 度:尺寸
句子的意思是: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他回答说:“我宁肯相信自己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四、按要求写句子
1、今天已经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学了。(改成疑问句) 今天已经晚了,我还要去上学?
2、成吉思汗的手腕上站着他最喜爱的鹰。(缩写句子) 手腕上站着鹰。
3、气急败坏的成吉思汗用弓箭射死了鹰(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改为把字句:气急败坏的成吉思汗用弓箭把鹰射死了。
改为被字句:鹰被气急败坏的成吉思汗用弓箭射死了。
五、课文回忆录
1、《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故事讽刺了: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发生变化的人。
2、《郑人买履》中的郑人买不到鞋的原因是: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故事讽刺了: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墨守成规。
3、《成吉思汗和鹰》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4、“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的对待错误“这句话的理解是:犯了错误是常事。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没有去改正,任其发展。
5、《迟到》一文中,为什么“我”一看见爸爸,“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的理解是:因为爸爸很厉害,我刚刚挨了打,所以怕看见爸爸。
6、《迟到》一文中,当爸爸给我穿上花夹袄,我接过两个铜板时,我是一种什么心情?“我”会想到什么?的理解是:“我”是一种非常感激的心情,原来爸爸是爱“我”的,他打“我”是为了让“我”按时上学,“我”的确做错了。“我”会想到:“我”决心以后不再迟到,按时到校,好好学习。
第八、九单元
一、写出近义词
毅力---站立 井然有序---井井有条 严密---周密 愧疚---内疚 茫然---惘然 估计---揣测
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一点也不动。 纹丝不动 2、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不堪设想
3、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迫在眉睫 4、形容昏暗的没有一点光彩。 暗淡无光
三、按要求写句子
1、她的丈夫被德军俘虏了。(改为“把”字句) 德军把她的丈夫俘虏了
2、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塑徐徐沉进大海。(缩句) 人们凝视着雕像沉进大海。
3、她难道不是一位英雄吗?(改为陈述句) 她是一位英雄。
四、句子回忆录
1、默写《微笑》一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小节:永远微笑吧!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2、《献你一束花》中,机场女服务员为什么向失败者鲜花?你认为鲜花应该献给什么样的人?的理解是:鲜花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是对失败者的鼓励,是失败者将来成功的动力,无论失败者还是成功者,只要付出了“汗水和力量”都应该得到尊重。我认为鲜花可以送给为国争光的英雄,献给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教师,献给为子女的成长辛苦操劳的家长,献给保卫国家的解放军,献给保持整洁环境的清洁工人……
3、学习了《生死攸关的烛光》,“生死攸关”指的是什么?从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的解释是:“生死攸关”是指关系到生存和死亡。形容非常紧要的关键所在。从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中你感受到:母子三人为保护情报在德军点燃蜡烛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沉着、冷静,用智慧度过了生死关头。
4、我们能从《“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哈尔威船长身上学到些什么?我们会学到:船长的这种沉着、冷静、无私忘我、大无畏的精神。
5、《献你一束花》中,“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的意思是什么?的理解是:她真正失败的原因了,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第十单元
一、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驯服了那匹顽劣的骏马。(改为“被”字句) 那匹顽劣的骏马被爸爸驯服了。
2、我们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去。(改为反问句) 我们难道不应该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去吗?
3、地球上的矿产资源丰富。地球上的矿产资源不会再生。(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虽然地球上的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地球上的矿产资源不会再生。
4、千岛湖是一首与大自然合写的诗。(缩句) 千岛湖是诗。
二、课文精彩回放
1、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变得不可再生的原因有:人类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随意破坏自然资源,再生的速度和数量赶不上使用的速度和数量,生态平衡已经失去。
2、《鸟儿的侦察报告》中的四份报告反映的主题是: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3、“大自然造福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这句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名主题,写出了: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
第一至十单元综合
一、按要求写成语
1、带“马”字的成语:走马观花 单枪匹马 一马平川 招兵买马 汗马功劳 马不停蹄 马到成功
2、含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来龙去脉 千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3、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买椟还珠 守株待兔 开卷有益 杯弓蛇影
二、按要求改句子
1、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缩句) 我看见泪珠。
2、可怕的是错误的对待错误。(改为反问句) 难道可怕的不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吗?
3、鹰在天空盘旋。(扩句) 雄鹰在蓝蓝的天空中自由的盘旋。
4、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改为“把”字句)
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把我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5、我希望有更多的鸟儿在洁净的天空里欢乐地飞翔!(缩句) 我希望鸟儿飞翔。
6、他屹立在剑桥上。(扩句)他巍然屹立在剑桥上。
7、我们可以犯错误。我们不能重复犯错误。(用恰当的关联) 我们虽然可以犯错误,但是不能重复犯错误。
8、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改为转述句) 他对我说,总理叫我去。
9、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君王和勇士。(缩句)成吉思汗是君王和勇士。
10、爸爸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改成“被”字句) 我被爸爸一下从床上拖起来。
11谁都不能避免失败。(改为反问句) 难道有人能避免失败吗?
12、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用恰当的关联词连起来) 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就别无去处。
三、课文回忆录。
1、《巩乃斯的马》一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是: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无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
2、对“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理解:遇事先不要发怒,要冷静地思考一番,这样才能处理好事情。
3、写出一句有关“马”的古诗: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4、《郑人买履》给我的启发式: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墨守成规。
5、《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把西湖比喻成古代美女西施,其中描写她无论什么时候都很美丽的诗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献你一束花》中,你觉得从中能悟出道理的句子是:怎么?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7、《绿色千岛湖》这一课以“绿色千岛湖”作为题目是因为:千岛湖指湖上有千余个岛,绿色是因为千岛湖水绿、岛翠、山青,因此叫“绿色千岛湖”。
8、《刻舟求剑》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办事情要考虑到这种变化,要懂得变通。
10、《只有一个地球》中“不断再生”指的是:用完了还可以再有,“不断再生”指的资源是: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灾难”指的是:灾难事件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自然灾难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人为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突发性事件。“生态灾难”指的是:生态灾难通常是指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遭到人为破坏所造成的灾难。常见的生态灾难有1.过度砍伐森林2.向空气中排放CO2,等各种有毒气体,形成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3.过度开采石油和煤4.对大量濒危动的灭绝负有直接责任5.污染水源
11、《迟到》爸爸那“一个字的命令”是:起。父亲打“我”的原因是:我因为赖床不起,不去上学。但后来父亲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对“我”既严格又疼爱。
7.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导学案 篇七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
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得自身更加繁盛,才会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的形成过 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24页“导入框”图文,设问:
1、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1、教师演示课件,指出: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交往密切而友好。到了唐朝更是空前繁荣,还出现了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的鉴真和尚。他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历史进步起了重大作用。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的自然特点: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教师设问: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继续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自主学习:
大化改新:
背景:六七世纪时—————————————————————————————----------时间-----------人物----------内容---------------------
意义————————————————————————————————————————————————————————————————————————。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景————————————————————————————————————————————---———。
建立:622年,----------离开麦加,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年,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2、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精讲点拨:
1、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
A.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改革。
B.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
经济得到发展。
C.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指导学生在书上标注伊斯兰教所起的作用。(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达标检测:
1、大和统一日本是在()
A1世纪B2世纪C5世纪D7世纪
2、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
A 明治B孝德C 裕仁D 德仁
3、下列事件是在阿拉伯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 出走麦地那B 确定伊斯兰教历
C 征服麦加D 穆罕默德病逝
4、完成第26页“练一练”: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穆罕默德病逝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5、组织学生完成《世界历史填充图册》第6页各题
6、日本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B商鞅变法
C明治维新D1861年农奴制改革
7、阅读下列材料:
6-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混乱。日本皇室和部分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以振兴国家。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何时进行的什么改革?
(2)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这次改革为什么要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试概述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在改革的过程中,曾留学中国的日本士大夫发挥了重要作用。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日本留学生,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1.C 2.B3C4C5见图册6A
7(1)七世纪中期大化改新(2)见课本(3)原因: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繁盛阶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日本大批留学生回国后,深感日本的落后和中国的繁盛,从而产生改革变法的要求,充当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史实: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日本多次派遣唐使.遣隋使来中国等。(4)提示: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回国后,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等。
拓展提升:
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哪些习俗?(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课外作业:
必做题:课本上的动脑筋.练一练.选做题:回忆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内容,再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回来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完成活动与探究。
知识梳理: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古代日本
1、五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
3、七世纪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阿拉伯国家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8.五年级语文上册16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八
1、资料链接:
谈迁:
《国榷》:
我还要补充:
2、自学生字词语。
(1)我会读:读一读下面的字词,给划线的字词注音。
崎岖( ) 坎 坷 ( ) 逸闻( ) 撰写( )
博览群书( ) 夜难安寝( )锁( ) 挣脱( )
我补充:
(2)我会写:课文中“博”“锁”“诞”等生字很难写,你也来写写吧。
我补充易错字:
(3)我能完成书后作业2。(解释划线字,再说说整个词的意思)
博览群书:
家徒四壁:
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
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还能用下面的几个成语概括谈迁编写《国榷》的故事。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家徒四壁 鸿篇巨制
一袭破衫 化为乌有
奋笔疾书 下落不明
名垂青史 流传千古
(提示:纵向看,左边一组是写 的,右边一组是写 的)
(学习建议: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文章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4、我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明白
【小组预习】:
互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质疑探究: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
1、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温馨提示:从课题以及课文中的时间、人物、事情等方面概括】
2、小组内朗读课文,体会谈迁的精神品质。
3、通过小组讨论我已经知道了的问题及其答案(标好序号)
4、我还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明白?
【课堂交流】
1、全班交流问题(有价值的已解决或还未解决的),筛选价值提问。
合作探究(完成得又快又好且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小组每人加3颗星)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品读“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体会《国榷》的来之不易。
(学习建议:这句话中有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用了一组数据。你用心读一读,看看从这组数据中你读懂了什么?)
(2)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大雪纷飞包含了谈迁多少辛酸苦辣,想象过程中的种种情景。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书上也写了一些谈迁为了完善书稿,是如何做的?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用心感受。
②小组内交流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到谈迁是一个怎样的史学家?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谈迁的信念是什么?谈迁遭受了什么厄运,从而下定决心重新撰写《国榷》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2)的心血指的是什么?结合上文说说这部《国榷》是他20年的心血
(3)用自己话说说“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意思,对谈迁来说这“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文章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致命,体现他的痛苦?
(4)如此大的打击,不少人会一蹶不振,我们的谈迁在痛苦之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一起朗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文章结尾给我们揭示了故事中的启示,自由的读读,你怎么理解“希望之光”“绝望之云”的?
(3)学习了这篇文章,今后你遇到“厄运”会怎样面对呢?
9.五年级语文上册16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九
大家好!我是小小推销员。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米菲牌圆珠笔。
米菲牌圆珠笔,外观新颖,有女生喜欢的桃花;男生喜欢的青色;还有优雅的紫色,笔芯写出来是深蓝色的,笔上写了米菲的英文miffy还画了可爱的小雪花,顶部有个小米菲的橡皮头像,米菲牌圆珠笔长约18厘米,是圆柱形的,拿起来很轻巧,而且写起字来又快又好看,它用起来很方便,只要一按米菲的橡皮头像,笔芯就会弹出来。米菲牌圆珠笔,不仅方便,轻巧,好写,而且耐用。这支笔我天天用已经两个月了,写出来仍然很清晰,并且还可以看到里面还有多少蓝墨。
10.五年级语文上册16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十
【教学目标】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知识链接】
.题目解读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一生中惟一珍爱的东西——结婚蜡烛,献给了一个苏联青年。这一幕将永远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
2.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1915-1980),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西蒙诺夫的作品大多描写二战时期的苏联,在战时有很大影响。他曾多次在苏联的各项文学奖项中获奖,可以堪称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3.文体介绍
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自主学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瓦lì
精疲力jié(竭)
fú(拂)晓
地窖(jiào)
揣(chuāi)在怀里 颤(chàn)巍巍
鞠躬(jū)
2.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的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1)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
表现了战争间歇时短暂的寂静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2)老妇人想了半天,……从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想”表现了老妇人内心的矛盾,“摸”“揣”“爬”突出了老妇人动作的迟缓,年龄的衰老。这几个动词的使用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妇人身上特殊的勇气,使人产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合作探究】
.文中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找一找,分析一下为何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反复的描写?
不断对炮火(11)、老妇人的黑色围巾(4)、老妇人的动作“跪”、“爬”(各3)、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6)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写。
①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为而感动。
②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③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④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2.文中有没有对老妇人进行语言描写?(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进行人物刻画的呢?(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同学生们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并说说通过这些片段你觉得文中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所畏惧,不怕艰难,安葬烈士,并把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首先作者着力描写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不顾个人生死;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异常吃力,烈士牺牲的精神是老妇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对待烈士如亲人,表现出母子亲情;四是老妇人献出一生中的最爱,悼念红军战士。
其次,突出蜡烛,突出烛光,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结尾“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像抒情诗,赞美烛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精读精练】
阅读“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回答问题。
.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作补充说明?
表明蜡烛是老妇人的心爱之物,突出她对战士的爱。
2.这里的“黑色围巾”有何特殊意味?
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显得庄严肃穆。
3.这几段文字描写了老妇人的哪些细节?
插蜡烛、点蜡烛、做屏障。
4.试揣摩文中描写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老妇人的心理:对战士的哀痛,对敌人的仇恨。
11.五年级语文上册16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十一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过程,自主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摘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回顾与反思,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二、复习旧知
王老师步行到学校,每小时走4.5千米,0.6小时到学校。王老师家离学校有多少千米?如果王老师改骑自行车去学校,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4.6千米每小时,他0.2小时能到学校吗?
三、自学探究
1、读一读,思考:
(1)题目中知道了:
(2)“3千米以内7元”的意思是:
(3)“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的意思是:
2、自主尝试
(1)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是分两段计费的,3km以内是一个收费标准,为一段;超过3km又是一个收费标准,又为一段。
(2)超过3km部分,不足1km要按1km计算,也就是要用“进一法”取整千米数。
3、思考:根据提示自主解答?
(1)、3千米以内的部分应付:
(2)、超过3千米的部分应付:
(3)、总的应付:
4、列式计算
四、巩固测评
1、练习四第6题。
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
(1)小云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1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2)小可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7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2、练习四第7题。
3、练习四第8题
某地打固定电话每次前3分钟内收费0.22元,超过3分钟每分钟收费0.1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妈妈一次通话时间是8分29秒,她这一次通话的费用是多少?
五、学习收获
12.五年级语文上册16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十二
年 级 课型 新课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正确、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 利用知识的迁移,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具准备:
预习准备
(3) 我学过,我会做:
计算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15-1610÷2×516-7×2
129+(74-52)÷27×[25+(36÷3-7)]
上面几个题的运算顺序怎样?(小组内说一说。填一填)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同级运算,应从()往()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法,再算()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新课自学尝试
(6) 探究新知:(学习课本P74)
1、刘老师为给9月份的“文明之星”发奖品。用20元买三支钢笔和一个笔计本,每支钢笔3.5元,每个笔计本7.4元。还剩多少元?
自学提示: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可以先算买3支钢笔后剩多少元,再算买笔计本后还剩多少元。列式:
计算时先算()法,再算()法
还可以先算买两种商品一共用了多少元,再算剩下多少元。列式:
计算时先算()里面的。
2、试一试:
7-0.5×14+0.833.6÷0.4-1.2×5
20.9+10.5÷(5.2-3.5)9.4×[1.28-(1.54-0.31)] 借助生活情景,引入新知
探讨运算顺序
尝试计算
概括计算方法
展示研讨
(5) 课堂总结
议一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
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达标检测拓展 练习十六第3题、第5题(书上) 巩固新知
课堂收获与不足 这节课我学会了:
不明白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16课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学案10-12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0-04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日积月累练习10-08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到四单元知识点08-1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6.桥教学设计07-05
六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导学案07-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07-24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