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游戏教案

2024-09-24

科学小游戏教案(11篇)

1.科学小游戏教案 篇一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奶牛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奶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知道奶牛的来历及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喜爱、感谢奶牛的情感。

二、活动重点:了解奶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奶牛的来历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激发喜爱、感谢奶牛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挂图28号。

2、奶牛的绒毛玩具或布袋手偶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讨论:奶牛从哪里来?

我们都吃过可口的奶制品,每天都要喝香香的牛奶。小朋友,你们知道制作奶制品的原料和我们喝的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符号记录,并将幼儿的认识进行归类,便于了解幼儿原有的经验)

(二)观察挂图。

1、观察挂图一,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这里养着什么牛?

2、观察挂图二,提问:奶牛长的什么样?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观察挂图三、四,提问:奶牛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达两种挤奶方法的不同)

4、交流分享。

看到奶牛为我们产出有营养的奶,你想对奶牛说什么话?(理解奶牛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幼儿爱护奶牛)

(三)体验活动:亲亲奶牛妈妈

出示奶牛的绒毛玩具或布袋手偶,教师扮奶牛妈妈和幼儿交流:“哞,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喝牛奶吗?你觉得喝牛奶有什么好处?”

教学反思:

奶牛是幼儿在生活中不常见的一种牛的类型,更多时候是在电视的牛奶广告上有看到过奶牛。本次的科学活动就是让幼儿来了解奶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牛奶的来历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喜欢、感谢奶牛的情感。

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通过幼儿平时非常喜欢的牛奶来引出主题,并用电脑上找来的奶牛图片展示,激发幼儿理解奶牛的兴趣。第二个环节就是让幼儿观察挂图,来具体了解奶牛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并理解奶牛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幼儿爱护奶牛。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拿出毛绒玩具来进行游戏。整个活动进行的很顺利,幼儿基本上了解了很多关于奶牛的习性,并感谢奶牛,珍惜牛奶。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有趣的静电

设计意图:“静电”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经常会和小朋友开个玩笑,以各种形式显露一下身影。如在干燥的日子小朋友之间拉手时被静电电到,梳头时根根竖起的头发,脱毛衣时滋滋啦啦的声音和点点火花······孩子们却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于是就产生了探索静电的愿望。

教学内容分析: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用变魔术、让幼儿猜想、实践、验证的形式,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内容上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幼儿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活动目标:

1.感知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2.在活动中感受探索的乐趣,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吸管、碎纸片、气球、饮料瓶。

2、柳枝、穿裙子的布娃娃、芭比娃娃。

活动重点:感知静电现象。

活动难点: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

教师演示:将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没变化;然后将吸管藏到桌子底下边磨擦教师口中边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纸片被吸起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讲述看到的现象)

(活动的开始,用了一个能引起幼儿好奇心的,他们最感兴趣的小魔术导入,使孩子产生好奇的同时也产生疑问。这样的设计更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二、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

(一)引导幼儿尝试摩擦起电。(初次尝试)

1.小纸片为什么会主动跳到了我的吸管上?(鼓励幼儿进行各种想象、猜测)

2.你们现在自己去试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3.你想知道我是怎么变这个魔术的吗?(教师不藏起来地再做一遍)

你看清楚我是怎么变的了吗?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摩擦一词。

4.你们想不想再来变一次?(幼儿再次操作)

5.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吸管经过摩擦后,轻轻靠近碎纸片,碎纸片就会跳上来了。

(这个环节是完成活动重点的一个环节。首先幼儿通过猜测魔术是怎么变的来扩展思路,促进一个多元思维的发展;当幼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老师及时鼓励、支持,让幼儿用自己的猜测来尝试操作;经过实验,幼儿验证自己的假释是否合理,同时又主动地探索着魔术产生的原因。最后老师再当众变一次魔术,将包袱打开,使幼儿理解了这一现象,知道了摩擦生电这一知识点。)

(二)总结物体经过摩擦以后可以产生静电。

教师小结:为什么吸管经过磨擦以后小纸片就会跳到吸管上来?吸管经过磨擦以后,会产生小小的电,这些电叫静电,它们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三、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感知静电现象。

1.师:幼儿分组操作,充分感知静电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一组:让柳条动起来。

第二组:让娃娃裙子动起来。

第三组:让头发飘起来。

老师指导,对个别不成功的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发现不成功的原因,进而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了解了静电,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于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操作,从中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经验。)

2.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用吸管经过摩擦后,就产生了静电,让柳条动了起来、娃娃裙子动了起来、头发飘了起来。

四、引导幼儿联系现实生活,进一步了解静电现象。

(联系生活是对幼儿经验的扩展,利用就在他们身边的静电这种现象,让她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中班科学游戏教案:给蔬果排队领域 科学 活动类型 数学 活动内容 给蔬果排队 活动来源

中班幼儿园课程指导> 实施时间

11月4日周二上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

2、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3、愉快参与活动,体验排序活动中的 活动难点

按ABAB、ABBABB的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重点

按ABAB、ABBABB的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PPT水果排列图、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教学反思

一、教师出示水果排列图,请幼儿找出排列规律。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水果朋友,他们分别是谁,请小朋友们看看。这里有那么多的水果乱七八糟的,它们要排排队,我们看看它们是怎么排的?

1、教师出示图一,说说这些水果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孩子观察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第三个是什么,接下来又是怎么排的?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水果ABAB的排列规律。

2、出示图二,说说这些水果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孩子观察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第三个是什么,接下来又是怎么排的?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水果ABBABB的排列规律。

小结:原来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排队的,第一张图片ABAB的规律,第二张图片是ABBABB的规律。

二、幼儿根据蔬菜的特征,进一步感知排列规律。师:看完水果朋友排的队伍,我们再来给蔬菜朋友排排队伍吧。

1、根据蔬菜的颜色形状进行排队:1个红的,1个紫色的

2、根据菜的颜色形状进行排队:1个绿的,2橙色的

三、请幼儿尝试按照ABAB或ABBABB规律排序、操作。

1、出示表格:我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表格,我们在表格里给蔬菜朋友排排队。

教师将幼儿操作的水果蔬菜操作纸分发给幼儿,幼儿按ABAB或ABBABB的规律排列。

2、讲解操作要求

我为你们都准备了一篮子蔬菜,请你们选出正确的蔬菜朋友,剪下来粘贴在表格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四、将幼儿做的操作进行分析与验证。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以排队的,而且排队的方法也有很多,这些方法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排序,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蔬菜水果进行排序,看看还可以根据其他的规律来进行排序。我们回去再试试看吧!

今天早上我们进行了科学活动《给蔬果排队》,在这个活动中主要让幼儿按一定的规律给蔬果排队,并能进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活动的重点是感知规律,增强观察力,难点是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已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颜色、形状等,能了解不同物体的属性、发现其明显的差异性,也能感受到有关规律的经验。排序指的是将两个以上物体,按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律排列。它是一种连续的比较,建立在对两个物体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排序可以促进幼儿分析、比较能力的发展。

2.科学小游戏教案 篇二

一、通电的食盐

材料准备:

电池、食盐、带夹子的导线、铜片和铝片、杯子、纯净水、汤匙、小电珠。

游戏玩法:

1. 调试好几杯盐水。

2. 用两根带夹导线一端分别夹住铜片和铝片,同时放进一杯盐水中(铜片和铝片不能靠在一起)。

3. 两根导线的另两个接头连接在小电珠上,就会发现小电珠亮了。

科学原理:

当你把两块小金属片插进装有盐水的杯中, 这两块金属片之间便产生了一个电压,铜片做正极,铝片做负极。当把两块金属片接上电线并在中间连接一个小电珠,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这个电路能不断地传输电荷,从而形成电流,最终点亮了电珠。

二、小电珠亮起来

材料准备:

电线、电珠、电池。

游戏玩法:

用电线一端连接电池负极,另一端绕在电珠底部,然后将电珠 底部放在 电池正极, 就会发现小电珠亮起来了。可以尝试将2节电池正负极相接使小电珠更亮。 (注意 :3节或更多 节电池正 负极相连, 小电珠钨丝承受不了,会损坏的。 )

科学原理:

在电池的两头接上线 ,中间安装小电珠, 就会让小电珠亮起来。

三、蔬果电池

材料准备:

柠檬(土豆)、小刀、剪刀、铜片和铝片、导线、胶带、小电珠。

游戏玩法:

1. 将若干柠 檬 ( 土豆 ) 切缝备用。

2. 铜片与铝片分别插入切开的柠檬中间,并按顺序错开链接。

3. 用导线接上小电珠的底部,你会发现小电珠亮了起来。

科学原理:

柠檬汁是一种电解质,能融化金属。将铜片及铝片插入柠檬中,铝就会溶出带正电的离子,因为铜比铝稳定,所以铝片带负电, 铜片则带正电。此时连上电线,电路就会被接通。但因为柠檬汁中的电流极弱,所以要串联数个柠檬以增强电流。

四、电磁魔术

材料准备:

干电池、小电珠、磁针、开关、50厘米长的导线

游戏玩法:

1.用导线把一节干电池、小电珠和开关串联起来,形成回路,然后把小磁针放在电路附近。

2.改变干电池的位置 (把干电池移动到磁针的上方或左右), 你会发现磁针的方向也随之改变。

3. 将两节或多节干电池串联起来,这时电流增强,磁针的偏转角度也变大。

科学原理:

3.小游戏绽放科学之花 篇三

关键词:幼儿;结构性;科学小游戏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皮亚杰认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的世界。”陈鹤琴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身去探索、去发现,他们自身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身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只有尊重幼儿,以引导者、合作者、鼓励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科学小游戏,调查和挖掘各种有力的教育资源,大量的收集教材资料、游戏内容、各种游戏材料,科学、合理、有计划地加以整理、归类和利用。关注和重视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他们身边易于获得和有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才能不断地激活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的探究热情得以张扬和升华。

一、挖掘有力教育资源,整合归类各种游戏材料

搜集科学小游戏材料是幼儿园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让幼儿有计划地自主选择、操作材料。科学小游戏的质量要提高,就必须提高游戏材料的择取质量,为每一个幼儿提供活动的条件。科学小游戏本身具有开放性,要学会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广泛存在于幼儿园、家庭、社会中的多种资源,将幼儿的科学小游戏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科学现象的体验。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土地资源,在幼儿园开辟科技园地等。如微型植物园,形形色色的植物,各种色彩的鲜花,千姿百态的叶子都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景,而这些都经历了种子变成嫩芽,嫩芽长成苗,苗开出花,花结出果……这就为幼儿提供了多种生动鲜活的科学研究素材。我们还提倡自制教具,很多幼儿的科学小游戏并不需要专门的实验器械,而是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替代,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教具是非常好的办法。利用废旧的饮料瓶、毛线、电池、手电筒、万花筒、纸条等材料,也可以做许许多多的科学小素材,激发了幼儿探索精神,让幼儿发现这些科学材料的内在不同,激发了他们对生活中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皮亚杰提出:“教师应了解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人化,要重视儿童的特点。”材料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活动区进行科学游戏的前提是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分解成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比如,大班的幼儿,进行探索斜面变化的科学小游戏,首先,教师要提供平面、斜面和小球,让幼儿发现平面和斜面的不同。接着,教师提供可以变换角度的斜面,再接着提供长度不同的斜面,这样,幼儿逐步观察,不断比较,很容易发现实验的规律。丰厚的科学素材等着我们去开发,不要让身边唾手可得的科学材料沉睡。泰戈尔说过:“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我们要利用好特有环境,掌控素材。

二、关注幼儿兴趣焦点,选择最大价值操作材料

科学小游戏应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关键的是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否则,幼儿不感兴趣,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得到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科学小游戏的重要来源;我们应从他们身边选择易于获得的和有教育价值的物品,作为科学小游戏的重要材料。有了兴趣,才会有寻求答案的欲望,才会积极地进行游戏,幼儿充满了好奇,他们会问,树为什么是绿的?花为什么是红的?雪为什么是白的?……对幼儿感兴趣的,我们就可以及时采集材料,进行相对应的科学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明白道理。比如,幼儿问,小草为什么长在土地里面,它长在水中可以吗,长在石头中可以吗?我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采用科学小游戏的形式,为幼儿准备小草、水、花盆、石头等应该有的材料,引导幼儿去做实验,引导幼儿完成实验,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了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三、建构游戏目标体系,丰富科学游戏活动内容

结构性科学小游戏是一种具有“游戏”性这一显著特征的幼儿科学探究学习活动。根据游戏活动进行时的时空特点、教师主导程度等分为以下三种结构性科学小游戏:高结构科学小游戏、低结构科学小游戏、自发性科学小游戏。

1.高结构科学小游戏

这种科学小游戏形式,是指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游戏活动,以游戏化方式来开展。教师对幼儿进行结构性科学小游戏指导,首先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幼儿教师还要对幼儿进行科学小游戏操作技能引导。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进行具体指导,小班幼儿进行科学小游戏往往缺乏目的性行为。所以,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更加具体的指导,让小班幼儿有法可依。而中班幼儿更加关注游戏的成果,应该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一起开发。

2.低结构科学小游戏

这种科学小游戏形式,是把学习的权利归还于幼儿,教师“退位”后,通过环境的创设、物化目标的材料支持、隐性指导的组织策略,引发幼儿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自主发展。低结构科学小游戏要求我们还权力给幼儿。教师用鼓励启发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方法,取得成功,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游戏时,要不断地想办法激起幼儿的需要。教师要给幼儿创造宽松、和谐、温馨的环境,让幼儿很快进入游戏状态,科学环境能启发幼儿在科学环境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积极的探索,在愉悦的科学游戏中解决问题。

3.自发性科学小游戏

这种科学小游戏形式,指在大自然中或日常生活中自发的科学游戏活动,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幼儿感知探索,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自发性的科学小游戏也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科学小游戏中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决定效果能否达成的关键。科学小游戏中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是以材料为中介的间接交往形式。大班幼儿可以进行局部创新也可以进行系统创新,大班幼儿有着丰富的科学小游戏的经验,知道怎样和同伴协商、分工、合作,有效地使用结构材料。

总之,结构性科学小游戏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究智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起到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作用。科学小游戏以幼儿为主体进行活动,放飞了幼儿的心灵。我们相信,只要利用好结构性科学小游戏,不断创设、不断计划、不断践行,一定能让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登上快车道。

参考文献:

马娟.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儿童教育游戏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3.

4.大班科学游戏教案 篇四

1、鼓励幼儿愿意将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用语言表达。

2、幼儿能够根据需要解决问题,选择恰当的工具,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

3、初步尝试记录的方式。

二、教学准备

a) 教学试验材料:

印章、记录图表;大盆6个、小筐4个、夹子4个、漏勺4把、透明托盘12个、花生、小米。

b) 科学术语及词汇:漏眼

c) 可能的难点:工具的使用

d) 学生的课前准备:用手分沙子和石子

e) 实验记录:用表格形式记录结果

f) 时间安排:25分钟

三、教学过程

a) 情景引入:

1、“伙房的叔叔不小心把花生和小米混在了一起,他想请咱们班小朋友帮助他把花生和小米分开”

2、出示各种工具,与幼儿共同认识工具以及简单的功用。

夹子、小筐、漏勺

b) 猜想预测:哪种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净?

c) 问题探讨: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d) 分组实验与记录

(一)第一次实验

1、幼儿自选工具,把花生分拣到托盘里。(停止时,要求幼儿把工具放回原处整齐) 1、讲解认识记录表,进行记录:用自己的印章在所用工具对应的格子内记录。

2、幼儿分别来讲讲用工具分花生和小米的情况。

3、依次看各组使用不同工具后的结果。

4、集体记录分得又快又干净的工具。

(二) 第二次实验

5、提出要求:仔细想一想哪种工具你还没试过,请再换种工具试试。

6、记录再次实验用的工具(记录方式培养:看看这是第几次,在哪个格子里记录)

7、观察记录结果,哪种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净?记录在表格中。

f) 集体总结:

“今天我们发现用小筐分花生和小米又快又干净,为什么小筐能分得那么快?”

幼儿观察小筐并与其他的几种工具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小筐有眼,可以把小米漏下去,把花生留在筐里,所以分得又快又干净;漏勺也有眼,但眼儿太小,小米漏不下去,所以不能把花生和小米分开;夹子能分开,但是一次只能夹一个,太慢了。

四、活动评析

5.科学小游戏教案 篇五

活动背景:

现在的孩子都很喜欢动手动脑,对于不懂的地方,总喜欢问“为什么?”为此我常带领孩子们做些小实验,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有一次,一个孩子问我:“崔老师,纸船为什么刚开始能漂在水上,过会就会沉下去呢?”通过实验,孩子们知道了纸吸了水后便重了,所以就沉下水了,因而他们对纸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大家和纸玩了许多小游戏。

活动目标:

1.纸引发的科学小游戏产生探究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

2.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及结果。

3.学会尊重同伴的观点,养成互相学习、共同学习的学习习惯。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积木、白纸、玩具若干;报纸、空玻璃杯、一盆水;各色纸、剪刀、绳子、灯;各色纸、胶水、已剪好两两拉手的小人若干、大硬板纸、回形针、磁铁。每组都有玩过自己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师谈话引题,激发幼儿活动愿望。

这段时间,小朋友对纸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们还分成了小组和纸玩了许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和大家交流一下,好不好?

二、幼儿交流,可一人也可小组进行各种形式的介绍。

1.某某小朋友,你玩的是哪一组?(桔子组)你来介绍一下。来,我们欢迎某某小朋友介绍。

幼:我们玩的是“有力的纸”。幼儿演示:拿一张白纸放在两个积木的中间架空,上面放一些玩具,纸塌下去了;再拿一张白纸。来回折,放在两个积木的中间架空,上面放一些玩具,纸没有塌下去。幼提问:“你们看哪张纸最有力?(幼回答)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师说:“某某小朋友欢迎你们去桔子组玩,你们要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变得最有力。”

2.谁玩的苹果组呀?好,请某某来介绍。

幼:你们看,我的纸娃娃会跳舞。幼儿演示。你们想不想做个和我一样会跳舞的娃娃?先把剪好的拉手小人用回形针连接成圆,放在大硬板纸上,用一个磁铁在硬板纸下面来回移动,纸娃娃就跳起舞来。师说:苹果组里有跳舞的娃娃,你们想找出里面的小秘密吗?

3.还有什么好玩的游戏,谁来介绍一下?

幼上来:我介绍的是“不湿的报纸”。幼儿演示:把一张报纸揉成团,放在玻璃杯里杯口朝下,垂直放进水里,稍后拿出杯子,拿出报纸,报纸是干的。师说:哎呀!真奇怪,报纸放在水里怎么会不湿呢?等会我们一起去试试。

4.师拿蛇。这是一条纸蛇,但它不会动,上次有个小朋友让它动起来了。好,请他上来。幼儿演示:把刚才老师拿的纸蛇(在纸上画螺旋蛇剪下在蛇的尾巴处系一条细绳),吊在热源处的上方,纸蛇旋转起来了。

5.(师拍手)真不错,原来有这么多好玩的纸游戏,你们想玩吗?(想)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刚才交流中游戏所需要的材料,让大家都来尝试一下吧!玩的时候要多动脑筋,玩出各种好方法,玩好后可以把我们的纸游戏介绍给别的小朋友听。

三、幼儿分组活动

幼儿自主选择进行活动,师巡视幼儿活动,给予必要的帮助。

四、评价活动

你们玩的开心吗?你们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原来“有力的纸”是由于改变了纸的形状,增加了纸的承受力;“会跳舞的娃娃”是由于磁铁的缘故;“不湿的报纸”是因为朝下的空玻璃杯里有空气,水进不去的原因;“旋转的纸蛇”是因为上升的热空气使纸蛇旋转。

6.沙的游戏大班科学教案 篇六

设计背景: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校附属幼儿园地处乡镇,而且学校就在两河的交界处,沙堆、沙滩随处可见,幼儿随时都能利用简单的工具玩沙,因此设计本活动。意在达到两个目的: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认识沙的用途;体验玩沙的快乐,产生参加探索活动的兴趣。此活动在室外进行。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认识沙的用途。

2、体验玩沙的快乐,产生参加探索活动的兴趣。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沙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准备

1、沙盘,音乐

2、沙滩(能容纳下五十个幼儿的安全场地)

3、幼儿玩沙的工具,比如:(小铲、小勺、多只小水桶、筛网、沙漏、各种积木、多个大盆),河边可以取水、毛巾

4、沙的用途的图片数张

活动过程

一、活动基本环节:

1、教师边放音乐,出示沙盘,引导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

师:这是什么?

幼:沙

师: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幼:

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幼:沙滩、水里、车装的、公路、运动场的沙坑

师小结:小朋友知道的真多,你们想玩沙吗?(引出下题―玩沙)

2、幼儿自由的玩沙,感知、认识沙的特征。

(1)教师引导幼儿摸摸沙子,抓抓沙子,感知沙子不仅松散,而且细小。

(2)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鼓励幼儿运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大胆的玩沙,交流自己用沙做了些什么。

幼:老师,我用沙堆了坦克打敌人。

我给小青蛙盖的房子,让它冬天住在里面不冷。

我给汽车修的路,让车子跑得快

我在沙子上画了好多的画

(3)教师小结:小朋友玩得真好。沙可以挖,还可以用手指画画。

(4)我们下面来玩玩干沙和湿沙

师:请小朋友分别玩玩干沙和湿沙,看看有什么感觉?

幼:干沙抓在手中回从手指缝流出来;湿沙会越抓越紧,不会流出来;

师:请小朋友用手或赤脚放在沙盘里,感知干沙和湿沙的感觉,而且用手堆沙堆,干沙堆和湿沙堆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教师把各种积木放进装有沙的`盆子中,让幼儿在沙盆中搭积木。

教幼儿把等量的沙装入口径不同的沙漏中,感受沙子流完的速度是不同的,观察哪个沙漏中的沙先漏完。

(5)教师启发幼儿动脑筋思考

怎样拨离沙中的小石子?

沙子和土有什么区别?沙子和石头有什么区别?

引导幼儿用筛漏开展游戏,并仔细观察。

(6)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张图片上都画的是些什么,

幼:工人在修建房子、养路工人在铺路等

二、活动结束环节

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能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创作出你们想象的物品。而且今天我们还知道了沙是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的,沙能流动;而且我们修房造屋、铺路都离不开它。

三、活动延伸环节

在班级的一角,准备“沙盘”,在室外活动场地准备“沙坑”都是用来提高幼儿玩耍的,我们教师要积极主动的给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并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创新出不同的玩沙方法,进一步感知沙的特点。

教学反思

该活动我设计的是幼儿大班,因我园地处农村,我根据幼儿大班孩子的特点和本土文化设计了众多的幼儿亲自动手来调动幼儿的兴趣,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在活动中我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变换方法,使全体幼儿都参与进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对幼儿是理解、尊重、接纳的,他们都有自己的自由空间:比如:在玩沙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规定怎么玩,怎么玩,而是让幼儿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自由发挥。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已经了解了该班幼儿已经上了一节《奇妙的沙子》,我在他们已有的经验水平上准备了此课,更好的把握了教育内容的核心――以幼儿的年龄特点、水平的发展来促进幼儿体智德能的发展

在此活动中,多数幼儿与教师积极配合,但还有一少部分幼儿自顾玩自己的,根本不听老师说的什么。

这节活动课上的不是很成功,首先没有调动全体幼儿的积极性;其次是在幼儿玩沙的过程中,老师没很好的提示,使有的幼儿盲目的玩沙。

7.运用游戏打造初中科学高效课堂 篇七

关键词:游戏,初中科学,高效课堂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丰富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形成对科学本质的正确认知,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在初中阶段专门开设了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科学教育。由于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所以运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可增强科学学习的趣味性,帮助教师构建科学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做法。

一、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设计游戏活动

初中科学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现实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初中科学课程时,需要立足于具体的学习内容,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打造充满趣味性的科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实验和观察》一节内容时,结合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教师设计了一个趣味性游戏,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首先,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由学生配合完成游戏———“会动的鸡蛋”,先把鸡蛋放入盛有白开水的烧杯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然后让学生往水中分别加入白糖、食盐等不同的物质,观察记录鸡蛋在这些物质的水溶液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们对于这个游戏充满了好奇,也纷纷猜测鸡蛋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状态,最后在亲自动手操作完成实验后,得到了鸡蛋变化的结果:鸡蛋在白开水中下沉、在白糖水中下沉、在食盐水中上浮。这种趣味性游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由上可知,教师作为科学学习的组织者,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形式各异的游戏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创新游戏活动形式,激发参与兴趣

游戏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调动学生参与性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一些教师在应用游戏活动进行初中科学教学时,照搬他人的游戏形式,一成不变地运用同一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失去了新鲜感。因此,教师需要对游戏活动的形式进行创新,变换应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增强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生物与非生物》一节内容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争性的游戏,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设计的抢答题目。首先,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只蜗牛和一个放大镜,让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并且做好记录。然后播放蜗牛的有关视频,让学生认真学习。最后,教师围绕蜗牛提出问题:蜗牛有没有听觉?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的速度大约是多少?蜗牛怎么建自己的家?学生们通过观察、聆听及与小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对问题进行抢答,得分最高的小组胜出。通过这样的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此例可以发现,教师作为初中科学游戏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应创新游戏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探索兴趣下,体验初中科学学习的乐趣,提升初中科学学习的效果。

三、加强游戏过程指导,提升学习效果

在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学习科学课程时,教师需要发挥自身作为指导者、协助者的作用,时刻关注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调控游戏活动的节奏,为学生学习科学课程提供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可以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增强初中科学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表示元素的符号》一节内容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记忆常见的化学元素符号。学生们通过课前自学,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元素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围绕着“元素”这个核心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猜谜语游戏,迷面是:金库被盗(打一化学元素)。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但是由于谜语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没有猜出来。这时,教师给出了提示:“被盗”就是“丢失”,让学生根据提示来写这个字。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学生猜出了是“铁”。通过游戏,学生觉得科学学习很有趣。在游戏活动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提示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总结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游戏化教学的实际效果。

由此例可以看出,运用游戏活动开展科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加强对游戏过程的指导,促成学生在游戏中的分工合作,让学生在游戏中增长见识、锻炼技能。这样寓教于乐,使初中科学学习更高效。

8.游戏为主 科学保教 篇八

多年来我们始终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以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政策要求为导向,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坚持科学保教,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作为一所以游戏和运动为特色的幼儿园,我园开展的区角游戏和户外混班运动游戏,曾经先后接待了我省多地市教育部门、多所省级一类园、优质民办园的观摩学习,充分发挥了省级一类园的示范辐射作用,赢得了同行、幼儿家长和社会的较高的口碑和声誉。

一、开展各项游戏的教研活动

(一)树立游戏化的观念

我园认真、全面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让游戏化的理念深深扎根在老师的心中。教育教学观念先行,而作为一线的教师是最后的执行者,观念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为此,我们通过解读纲领性文件、组织学习各类教育杂志中的先进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帮助教师们形成正确的观念,理清思路,自觉使用游戏化的教育方式,保证以游戏为基本方式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二)开展游戏的教研

为保证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全面有效地开展,我园专门成立了游戏教研小组,由园长亲自领导,所有一线教师全部参加,明确了人员分工,教师们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同时,制定了游戏教研工作制度,保证游戏教研的时间,还制定了后勤保障制度,为游戏活动在材料提供、教研经费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首先确定研究方向,比如如何合理地设置游戏区角、如何投放各种材料、如何进行游戏中的指导等等,制定每学期的专题教研计划,再逐级细化到月计划、周计划中,使教师有明确的行动指南。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首先组织教师进行了游戏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培训,使教师们的思路慢慢清晰起来,在每周的实际操作中,重点观察、记录我们设计的游戏、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合不同班级、不同孩子,是否切合幼儿园实际,教师的指导能否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能力发展。通过不断地现场观摩、教师反思、参加大小教研组的研讨,使每个老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也都得以解决。既提高了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有声有色了,教师们在游戏研讨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孩子的各项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游戏教研将理论与实际拉得更近,更加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也为我们进行科学保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方向。

二、各类游戏活动的开展

(一)区角游戏的开展

在幼儿园区角游戏的教研中,我们在游戏区角的设置、游戏材料的提供、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收获。

首先,在游戏区角的设置上,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相结合、角色游戏与区角活动能够实现功能转换、功能相近的区域进行合并等三个原则。

1.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体现在角色游戏区的设置上,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兴趣,教师们预先设置一些区角,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将不符合本班实际的游戏撤除,将幼儿自动生成的游戏深入挖掘、拓展成新的游戏投放本班,既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又能保证游戏的可玩性,大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2.角色游戏与区角活动能够实现功能转换。

这个原则主要是考虑到区域游戏的灵活性,比如,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各班的巧手坊、加工厂、服装设计室等均能够为相应的角色游戏区如小商店、食品餐饮店、服装店等提供定向的制作服务,孩子们在游戏中也被赋予了设计师、小工人等身份,有了要坚持完成工作的任务意识,对幼儿的角色意识培养有较好的帮助,同时各个区域之间也能相互交往起来。在进行区角游戏时,这些区域又还原成美工角,没有了主题的限制,教师可以大量投放各种材料,幼儿的选择更自由、宽泛,更利于他们创造性使用各种材料,充分展示幼儿的创造性才能。

3.功能相近的区域进行合并。

有些区角的功能相近,为了节省一些场地,我们将功能相近的区域进行合并,如数学角和科学角同属科学领域,合并为“玩吧”;音乐角与语言角都能进行表演,合并为“小舞台”,根据观众点播进行表演等。

其次,在材料的提供方面,我园体现了自制材料丰富、多种材质结合教学内容投放以及投放层次明显的特点。材料分层投放有不同年龄段的材料分层投放,而同年龄段同一个区角里,也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了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能在相应的区角内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项目。

在游戏的指导方面,教师们每天都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指导(指导重点在学期计划、周计划和备课本上都有体现),对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纠纷给予适时地帮助,并在每次游戏开始前和结束后组织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教师在指导中遇到了难题,也会提交到教研组进行研讨,这样全园师生共同努力,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二)混班运动游戏的开展

近年来,为了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我园除了在区角游戏上不断研究,同时更加注重户外混班运动游戏的开发与研究。通过理论指导、外出学习、教研活动、观摩研讨形式等,深入研究。目前,创立了富有我园特色的一系列户外混班运动游戏项目。多次接受相关专家和其他幼儿园的观摩学习与指导。

混班运动游戏是通过把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集中在一个或若干个空间内,通过相互交流、互助、示范、模仿、学习等形式,自主地进行各种体育运动游戏。为此,我园专门成立了混班运动游戏研究小组,由园长亲自领导,一线骨干教师全部参与,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促进幼儿积极运动、健康成长的方法。

nlc202309040327

1.充分发挥混班运动游戏的优势。

(1)自主选择。幼儿可按自己的意愿、爱好选择游戏,自己调节活动项目、活动次数,自由结伴,充分体现活动的自主性。

(2)自由交往。开放式混班运动游戏打破了班级界限,扩大了平行班幼儿交往的范围,为幼儿提供了自主交往、主动合作、差异互补的机会,有利于形成活泼、自信、大胆、主动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3)丰富内容。在同年龄段幼儿身体发育相近、年龄特点相同的前提下,根据场地、设施、体育器械玩具等条件,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戏,且资源共享,避免了单个班级运动游戏项目少、内容单一、幼儿选择性小的缺陷,满足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层次的锻炼需要,适应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

2.因地制宜的运用游戏场地。

将幼儿园内环境、场地、设施有效结合,所有活动区域同时向幼儿开放,不受空间、项目的限制,因地制宜的划分游戏场地,充分合理的运用每块地方,最大程度发挥幼儿园活动场地、条件的作用。

3.充分挖掘游戏材料。

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除了运用购买的现成器械外,我们还发现:有的现有成品体育器械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幼儿的运动需要,在市场上又不易购买得到的情况下,我园组织教师进行体育游戏器械的自主开发设计与制作。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经过精工细作,我们制作了大量的幼儿喜爱的运动器械,比如将旧轮胎排列起来供孩子们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利用大的纸箱、旧的席子制作的“坦克车”,幼儿身体躺在里面进行滚动或是钻在里面快速向前爬行,即简单又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活动;利用报纸可以做成报纸球,安全又环保;利用旧饮水瓶、PVC水管制作的坐式拉力器、水桶拉力器等各种健身器械,孩子们模仿成人玩得乐此不疲;用PVC水管、防水布制作的担架、跨栏;还有用易拉罐、奶粉罐做的梅花桩;用鞋盒做的大脚;用旺仔牛奶罐做的高跷;用牛奶盒做的花砖;用孩子们的旧手套、旧袜子、碎海绵制作的流星球等等,都变成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废旧物品,只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变废为宝,既满足了幼儿的锻炼需求,提高他们参与运动的兴趣,也发挥了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重新的认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4.重视游戏中的指导及游戏后的评价。

当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遇到动作技能的困难、产生消极情绪、合作产生矛盾时等等情况,教师及时给予幼儿适宜的鼓励,让幼儿积极面对体育游戏中的困难。

游戏结束后是游戏高潮的时候,这时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让幼儿讲述自己游戏的经历,既发展了幼儿口语发达能力,又从中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幼儿共同想办法,促进游戏内容不断发展,游戏质量不断提高。

(三)集体教学游戏化和自由游戏

集体教学活动一直是很多幼儿园的主要学习形式,为了使教学真正的游戏化,我园一方面改变了以往的幼儿桌椅占据活动室大部分场地的座位方式,将大桌子全部换掉,自行设计了能自由组合、不占较多空间且非常实用的小桌子,并将桌子移进区角,把活动室的中间场地全部留给幼儿,为教学游戏化提供了空间场地;另一方面减少一日活动中的集体教学时间,以前我园中大班上午均为两个教学活动内容,现在改为一个教学活动内容,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各类游戏和自主性活动;同时改变单一的集体教学模式,创新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集体教学,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增长智慧、发展能力、学习知识。

自由游戏也是我园的一个特色,幼儿最爱自由,不喜欢受约束,自由游戏就满足了他们的这一特点。在自由活动时间里,他们自由选择玩伴、自选游戏内容和场地,教师只是进行安全上的关注,这种全自由游戏方式,让我园的孩子们特别的开心。

三、在游戏中处处渗透科学保教

在幼儿园,保育与教育同等重要。为了更好地做好游戏中的保育工作,我们细致地为每个孩子配备了四套毛巾:冬天户外运动时塞在幼儿后背里的毛巾、擦嘴毛巾、擦手、擦汗毛巾;夏天户外活动的驱蚊水;及时穿脱取放衣物的大筐子等。老师们在孩子活动时能根据天气、幼儿身体状况,及时为孩子穿脱衣服,及时发现活动中需要帮助的孩子,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我园各个班级的各类游戏的选择和设计都非常注重考虑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另外,我们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安排了不同的游戏时间。比如,在开展户外混班体育游戏时,小班的体育时间为25分钟,中大班为35分钟左右,其中根据天气和季节的不同,再做适当的调整。在体育游戏中,我们会根据孩子的生理运动特点,结束活动后一定会做一些放松活动,而不是让孩子立刻坐下来休息。在安全方面,特别是体育游戏和户外混班游戏时,负责游戏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站位,让孩子始终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保障幼儿的安全。游戏结束后,及时进行安全保育等内容的讲评,不断的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我们通过晨间游戏、户外民间游戏、户外混班运动游戏、餐后散步等活动等,充分保证幼儿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游戏时间。通过开展各类游戏活动以来,我们发现孩子们更加活泼开朗,缺勤率明显减少,饭量增加明显,幼儿的血色素100%达标。所有的这些都得益于我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得益于我们高质量的科学保教工作。

游戏是动态的,是需要不断更新与发展的,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无论是幼儿园还是教师或是孩子,我们都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匪浅,我们将更加科学有效地研究实施各类游戏活动,注重科学保教的办园理念,使我们的孩子能在幼儿园里快乐健康的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9.中班科学游戏纸桥教案 篇九

记录并比较实验结果,体验探索过程的乐趣。

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改变纸的承受力。

活动准备

人手4~5张长方形纸(A4纸二分之一大小),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木质积木和塑料积木(或其他物品),每人两张记录纸,牛皮纸、卡纸、图画纸等各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第4册第10~11页“神奇的纸桥”。

视频“神奇的纸桥”。

活动过程

一、用纸造桥

——探索造纸桥的方法。

教师:你能不能用纸来造桥?用什么方法可以造出一座稳固的纸桥? ——幼儿自由探索,并进行交流和演示。

二、神奇的纸桥

——教师出示由不同折叠次数的纸搭建的纸桥,幼儿在纸桥上分别放塑料积木、木质积木进行实验探索。 教师:这几种不同纸桥上能承受住的积木一样多吗? ——幼儿交流、记录实验结果,并将记录纸张贴在展示板上。

——找出承受塑料积木、木质积木数量最多的纸桥,并在集体面前分享小组探索的结果。

——提供幼儿操作材料第4册第10~11页“神奇的纸桥”,幼儿根据画面自主“搭建”不同的纸桥,并试一试哪种方法搭建的纸桥的承受力最大。

——播放视频“神奇的纸桥”,师幼共同观看。

三、神奇的弯曲

——寻找日常生活中弯曲后变牢固的东西。

活动建议

10.小班科学《小兔采蘑菇》游戏教案 篇十

2、能将点数不同的蘑菇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进行排序。

3、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2、蘑菇点卡,兔子四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看一看兔妈妈今天干了什么事情?”(出示PPT)

二、兔妈妈采蘑菇

(1)师:“兔妈妈去采蘑菇了,看一看,兔妈妈采了几个蘑菇?”“兔妈妈采了几个蘑菇?”(出示PPT,引导幼儿数并带领幼儿验证)“你们仔细的看一看,这四个小蘑菇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身上的点点不一样)“

(2)请个别幼儿回答四个蘑菇上分别有几个点点并带领全部幼儿一起点数小蘑菇上的点点。

三、给小蘑菇排排队

(1)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这些都是兔妈妈采的小蘑菇,可是这些蘑菇需要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好队,兔妈妈才可以带回家,谁来帮助兔妈妈?“

(2)请一位幼儿上来操作,教师带领全部幼儿验证

四、给小兔子送蘑菇

(1)师:”兔妈妈采了这么多的蘑菇,带回家给兔宝宝吃,这里有几只兔宝宝?(出示PPT,引导幼儿数并带领幼儿验证)“兔妈妈的宝宝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身上的点点不一样)“

(2)请个别幼儿回答四只兔宝宝上分别有几个点点并带领全部幼儿一起点数兔宝宝上的点点。

(3)师:”兔妈妈想把蘑菇送给兔宝宝,你觉得这些蘑菇分别送给谁最合适呢?(出示PPT-6)请幼儿上台帮助兔妈妈分一分。

小结:原来他们身上的点点是一样多的。(请幼儿示范,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五、游戏:分享小蘑菇

(1)师:“兔妈妈谢谢小朋友帮助她把蘑菇分给宝宝!可是兔妈妈这里还有好多剩下的小蘑菇,想分享给别人家的小兔子,小朋友可以帮帮忙吗?(出示小兔子)(请一位幼儿上来操作,教师并验证)”看,你们的小椅子下面,有兔妈妈采好的蘑菇。你们看一看,你们手上的蘑菇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蘑菇上的点点不一样)”谁来说一说,你的小蘑菇上面,有几个点点?(点个别孩子说一说自己手中的蘑菇有几个点点)请你手上蘑菇上面有一个点点的小朋友举起来给我看一看(依次举起点点2-4)小朋友都认识了自己的小蘑菇,现在呀,请你的蘑菇上有一个点点的小朋友,把你的小蘑菇送上来。(依次送2-4)

11.小学科学教学的“游戏移植” 篇十一

小学科学课程的创建及改革无疑是异军突起,《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何谓探究?探究就是充分让学生自主地玩、做、想、试,真正参与到问题的发生与解决中,通过“做(玩)科学来学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那么游戏是什么?荷兰学者胡伊青加说“游戏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一种自愿的活动。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伴随着紧张与愉快,来源于生活又有别于生活。”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科学教学的探究活动与游戏之间具有本质的特征,第一两者都强调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自觉自愿的活动;第二两者都以活泼、愉快为活动的情感基点,以生活实际为原点,强调以人为本。如今,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游戏的因素也越来越显著,小学科学教学也正渐渐走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再抽象、遥不可及,不再深奥、束之高阁,变得可亲可近了。

二、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怎样的价值

人都有好乐的天性,在玩中学、乐中学,学得东西特别容易接受。一些发达国家对儿童的科学教育远不像我们看得那样严肃,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的科学教育大多數活动多多,游戏多多,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席勒告诉我们: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人在游戏时,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大脑才处于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还了学习的庐山真面目,才更富有人性,更具有价值。那么,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怎样的价值呢?

1、创造激扬科学活力的情境

生活中的孩子,个个活力四射,总是会有那么多千奇百怪的“为什么”,总是

会想方设法的动手探究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但为什么一到学校,孩子们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在课堂上常常打不起精神。究其深层原因,小学科学被挂上“副科”的标签深入人心,每周两课的课时设置(经常还被各种因由挤占或冲掉上不成)也让孩子们把科学课当成了可有可无的科目,此外,科学课长期无专职教师任课,造成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简单粗暴”的死记硬背本来理性、深刻的知识,导致科学课堂上学生缺乏最起码的生命活力,更谈不上科学的探究精神。

而游戏,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最科学的创造学生科学活力的情境的方法。让我们先来看一个课堂实例。

用右手工整写下自己的名字记录时间,再用左手工整写下自己的名字记录时间,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育教学中,游戏的魅力无限。游戏中的人,才是真正鲜活的个体。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我们何不多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游戏”经历,快乐的将创新能力的培养、独立探求的科学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呢!

2、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关注的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游戏需要的就是游戏者以主人翁的身份全身心参与,是真正的以人文本的活动。而加入游戏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过程,学生的情感、个性、智能等都将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在教学《植物和我们》一课时,围绕“识别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哪个部分”这个内容的教学,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植物的各部分的认识,并将食物与植物建立对应关系,我通过两个游戏探究活动达成我的目标:1、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大菜场。让学生自带近日所吃植物,认一认哪些植物的哪部分被我们食用了。2、借助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大厨房的场景,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辨一辨我们吃的是植物的哪个部分。这两个活动,内容上由易到难,形式上从讨论、交流到分组竞赛,逐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哪个部分,而且根据已有经验将食物与植物建立了对应关系,为感受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埋下伏笔。

这种游戏方式的学习,学生特别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课前就积极准备日常生活中食用的植物,平时不爱学习的孩子也变得异乎寻常的积极。比赛过程中,各个争前恐后发言,学生的能力、情感、智力、态度都得到充分展露和发展。在中国,长期以来,凡家里的事,都有父母包办,在学校,凡学习的事,都由老师盘磨。而游戏中的教学就不同了,因为游戏者始终是学生,教师不可能替代。在游戏中,学生必须全员参与,可以在尽情的娱乐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个性、丰富心灵,真正获得全面发展。

三、游戏与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有效结合

1、理念上创新

教师首先需抱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将教学视为一件可以愉悦人心,促进成长的事。倘若一拿起教材,一想到学生,就如临大敌或一本正经,时刻想着自己要做的是一件影响人的一生的事业,这样的心态,责任心不可谓不强,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科学教师,但教学效果却可能不尽人意。相反,倘若以游戏的态度视之,情形可能就大不相同,处理教材、设计教学可能更具有创造性。在教学的方法方式上,就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浓厚的人性色彩。在教学目的的达成上,有效性更强。

例如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的李祥老师在《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环形山的特征,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各种材料,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大作坊,学生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材料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造环形山,然后每个小组展示成果介绍一种自己组最有创意的造环形山的方法。学生兴趣盎然动手制作,在玩乐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对环形山的特点有了实质的感受。 这样的课堂,远比我们传统的一板一眼的讲授效果好的多。

从实际出发,面对客观现实和生活实际,首先要转变观念,将科学科教学的严肃化、抽象化的观念逐步转变到教学即游戏的观念上来。当今世界,科学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新的理念、新的手段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各个国家都将科学教育定位于培养人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必须将眼光放大、放远点,既要看到学生的科学品质的成长,又要看到世界科学教育的大发展、大潮流。

2、教材上创新

我们的教材是什么?传统观念下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伴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出台,现在小学科学教材越来越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了。《标准》提出这样的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科学》教材的主编路培琦老师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科学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给老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要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你就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念。”所以,我们不能拘泥于科学教材上提供的、规定的教学内容,要知道孩子们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宿迁实验小学的朱阿娜老师在上《认

识磁铁》一课时就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恰当的调整、改动,对磁铁的性质这部分内容,不再追究知识点的梳理、记忆,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概念。掌握常识。朱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材料,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积极动手做一些磁力玩具,如“磁力小汽车”“小猫钓鱼”“冰上舞蹈家”等,这样,教材就活了,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

3、方法上创新

生动、科学的传授方法,即便是一般的浅显的教材内容,也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再好的教材内容,粗疏、生硬的传授,其效果也是不会令人称道的。这就是我们目前通用的这套小学科学教材,有的老师教学效果好,有的老师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小学科学教材中的一些看似枯燥或难操作的教学内容,也都可以用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在国外,有很多的学习内容都是老师想方设法将教学内容变成游戏的形式。例如,我在教《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时,教学“人体导电”这个知识点,我把教学内容改成了游戏的形式。我让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先用5节5号电池串联成的一个简单的电路玩双手分别连接电路两端观察灯泡是否会亮,再松开一个手观察灯泡的变化。然后再用万能电表让学生双手抓住导线两端和松开一端的情况下观察指针的变化,最后用验电球让学生分小组上台手拉手成一圈玩验电球。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组非常有趣游戏,既让学生对原有的模糊知识有了清楚的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的意识。

著名教育家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其选择一个的话,我宁愿要寻找真理的能力。”的确,我们的学生在一张试卷定成长的“应试教育”下,完全死磕书本,只为考试取得所谓的好成绩,这无形中遏制了学生的科学潜能和科学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敢想、敢做、敢说,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日本教育家多湖辉有一本书《游戏总动员:启动孩子一生的学习计划》。这个书名就已经醒目告诉我们:游戏在孩子的成长中无论怎么强调它的意义都不过分。小学科学教学,不一定要那么看得那么深不可測,“一个深奥的科学真理往往包含游戏的因素。”换种眼光看小学科学教学,教学中多一些玩乐,多一点游戏,学习就拥有了可亲可近的面容,科学也就也就会拥有更多的超级“粉丝”,自然不用再感慨我们的教育为何培养不出科学的人才这样的尴尬质疑。

上一篇:学习高中物理的心得下一篇:行政采购员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