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教案

2024-07-31

《渔舟唱晚》教案(共7篇)

1.《渔舟唱晚》教案 篇一

一、设计思路: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那么怎样创造性的开展音乐教学,怎样让我们的孩子们喜欢音乐呢?这个问题一直引导着我不断的尝试和总结,寻找更多孩子们喜欢的音乐,寻找更多适合孩子们发展的音乐。下面我想就《渔舟唱晚》这次活动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渔舟唱晚》是一首经典的古筝曲目,是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欣赏补充教材。幼儿通过音乐欣赏这种艺术表现行式,可以初步了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幼儿对社会的亲和能力,提高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而本班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进行过民乐的欣赏和节奏、律动的训练,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创编律动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经过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认为: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满足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情感的释放和能力不断提高的需要,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及抒情、欢快的情绪,能用划船、捕鱼等动作分别表现乐曲A段的悠扬和B段的欢快;

3、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乐器带轻松和惬意。

以上的活动目标是根据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目标的原则制定的,那就是:“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活动准备:

1、《渔舟唱晚》课件和音乐;

2、实物古筝一台。

选择这些形象直观教具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真实,亲切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创编的积极性。

四、活动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导入课题、

1、让孩子们倾听《渔舟唱晚》的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听前先提出要求:“听到音乐你想到了一些什么?”这样做目的有两点,一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二是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倾听音乐;

2、在倾听结束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3、邀请孩子们观看《渔舟唱晚》课件,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音乐情景(播放课件);

(二)、音乐游戏“快乐的小渔民”。

1、我会邀请一位幼儿配合,随着A段音乐开展双人划船的动作,如两人面对面正步位伸坐于地上,手拉手前后摇动,做划船状,调动幼儿的情绪;

2、接着我会请幼儿两两配合,跟随A段音乐尽情的展示与众不同的划船动作;

3、我会以同样的方式鼓励幼儿跟随B段音乐设计捕鱼的动作;

4、将幼儿分成两组,即划船组和捕鱼组,开展“快乐的小渔民”的游戏。玩法是:播放A段音乐,划船组幼儿自由划船,捕鱼组的幼儿则扮演小鱼,在水中自由的游动;播放B段音乐由捕鱼组活动,而划船组则又扮演小鱼开展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A、B段音乐的不同情绪。

在倾听中感受在感受中表现在表现中创造―――――大班综合音乐活动《渔舟唱晚》

设计以上环节的依据是我知道幼儿艺术活动是在他们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他们快乐的创造和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会根据幼儿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对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三)、出示古筝图片(放课件)和实物古筝,让幼儿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知道《渔舟唱晚》就是用古筝演奏出来的,激发幼儿兴趣,然后利用古筝现场演奏开展音乐游戏“快乐的小渔民”,将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此次活动结束后,我会将古筝和《渔舟唱晚》的音乐投放到音乐区角,让孩子们深入的认识我们的民族乐器,爱上我们的民族音乐。

2.《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篇二

1、欣赏古筝名曲《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通过速度变化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花指技法的模仿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弹拨乐器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体会乐曲表现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古筝、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一、主题导入,弹唱对比,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

师:同学们,我们看一个曲谱。让老师看一看你们的识谱能力有没有提高,大家来唱一唱。(多媒体出示《渔舟唱晚》A段曲谱,学生视唱,教师指导)下面听老师用古筝演奏这段旋律,看看它带给你哪些新感觉?谁来说说?

生:更优美,更有韵味了。

师:正像同学们所感受到的那样,古筝演奏的这段旋律,更富于独有的韵味与意境。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驰的境地。在中国古典音乐当中,由古筝演奏的作品很多,其中最为经典的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配乐介绍)

二、通过哼鸣和速度变化练习。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意境

师:刚视唱的这段旋律就是乐曲《渔舟唱晚》第一段的主题音乐,现在,我们来完整地聆听这段旋律,注意体会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聆听A段)

师:先说说这一段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徐缓地。

师:情绪呢?

生:宁静地。

师:缓慢的速度使这段旋律听起来非常优美,表现了一种宁静的情绪。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夕阳余辉尽染、碧波涟漪的湖面,沉浸在微风轻拂,渔舟缓缓而行的诗情画意之中。(多媒体出示背景画面)让我们轻声哼唱这段旋律的主题部分,进一步感受乐曲塑造的诗情画意。(指导学生哼鸣演唱,注意放慢速度、投入感情)我想你们已经体会到了其中韵味和意境了。

师: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改变速度,这段宁静地情绪会不会受到影响呢?(生: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我们来体验一下:(打着拍子用中速唱A段主题)情绪有变化吗?(生:听起来不够优美宁静了)好,再加速(提速唱),情绪变得怎么样了?(生:变得活泼跳跃了)再提速。谁来说说?(生:更加欢快了)看来,速度的变化真的会影响到乐曲的情绪和它所表现的意境。再来完整的体验一次由慢到快的过程,注意体会情绪的变化。

师:继续欣赏第二段,注意感受“4”音产生的独特效果。(教师示奏B段音乐)刚才老师演奏的这段旋律是从前一段音乐中发展而来的,在这个乐句出现了“4”音,从全曲来看,“5”是旋律的中心音,“4”音的出现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谁来说说?我们可以用短暂离调来形容它所产生的效果。

三、模仿学习花指的演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体验弹拨乐器的艺术魅力

师:接下来,老师教你们一种古筝的演奏技法。这种技法可以说是最能够体现古筝乐器艺术特色的,对旋律起到了装饰、润色的作用,它的名字叫花指。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制作的古筝道具来跟老师学习花指的演奏:右手自然弯曲,手腕放松,大指小关节凸出来,放在靠近我们身体的这根琴弦上,然后给予一定的力度向前刮奏,别把它们想象成一根根弦,弹奏感觉就像是流水一样,这样弹出来才会有味道。(学生模仿练习)

师:下面我们欣赏的这段旋律就是用花指演奏的,这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欣赏乐曲的第三段。(听C段音乐)

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想象到的情景。(教师总结,多媒体出示背景图片)这一部分速度逐渐加快,与前两段对比,情绪变得欢快了,让我们仿佛看见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划船比赛,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越来越响,渔船越来越近。听到了渔民们开心的笑声,还有同学们刚才说的那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现在,我想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奏响这部快乐的交响曲,好吗?请同学们跟随我的演奏,通过花指动作的模仿,来感受这段旋律营造的热闹欢腾的气氛。(教师弹奏,学生打着节拍模仿花指的动作)

四、完整聆听,通过多种方式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师:下面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乐曲,大家可以用哼唱、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来参与聆听。随着音乐的发展,在一连串刮奏中,乐曲达到了高潮,很快又突然停住,你们听,这时尾声缓缓流出,与A段主题首尾呼应,画面又恢复了平静,耐人寻味。(多媒体出示背景图片)

五、配乐朗诵。教师总结

师:从同学们陶醉的神情中,我看到了你们对这首乐曲的喜爱,老师和你们的感受一样,最后让我们伴随的优美的旋律轻盈的朗诵这首小诗:(配乐朗诵)

鳞波轻拍岸/渔歌伴晚霞/4、舟任荡漾/筝弦唱渔家

3.渔舟唱晚赏析 篇三

娄树华于1938年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依据十三弦古筝的特点发展而成。并引用唐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穷响彭蠡之滨”为标题。近年来,有人认为此曲系山东金灼南根据《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二环套月》改编的,娄树华只是在金谱基础上作了较大发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两种说法尚未定论。

乐曲开头舒缓典雅,描绘夕阳斜照碧波的画面;接着音调逐层递降,反复变化,采用五声音阶回旋环绕技法,表现渔翁唱晚的情趣。接下来的是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递升递降的的旋律多次反复演奏,并且逐渐加快,音乐跌宕起伏,表现了流水的层涌回荡,渔船随波渐远的情景,是一首蕴含诗情画意的优秀筝曲。

《渔舟唱晚》是一首音乐语言简练、意境鲜明的优秀传统古筝曲,关于它的产生情况以及他的作者、改编者究竟是谁,却一直没有一个定论。 有人认为它是近代著名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于30年代中期以古曲《归去来》的片段为素材加以改编而成的; 也有人认为该曲是由山东聊城地区金灼南根据古典《双板》以及变体《流水击石》、《三环套日》改编。该曲的曲名取自初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蟊之滨。” 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下时刻,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场面。饱蘸着水波的音符静静的流淌,雾湿了心绪,一点一滴的浸向深深而无奈的夜。

一片由浅而深的夕霞,一片漫漠而细碎的水波,一叶划向心海深处载满了时光的扁舟,一个精美绝伦的夕阳,在音符流动之时淡淡隐现。

一切在夕阳的辉映下显现出温馨和恬淡。淤积在心中那怅然的忧郁,叹息的无奈……在音乐带着一江春水悄悄流过的同时受到洗涤而随水东去。

一颗疲惫的心,一颗承受过太多伤痛太多感慨的心,在音符的荡漾中渐渐空旷,终于一碧如洗。沉重的头从支撑着的双手中抬起,凝望,目光所触及的地方,月光奔泻。

渔舟唱晚,唱一首渔歌,一首千古绝唱。温情的橹划醉了点点班驳的金色水波,伴一船风月流向那遥远无际的恬静。润泽的渔火,摇弋在一片轻盈的旋律中。水草在水下拓展思想的长势。

宁静,流畅。音符溢过指缝,爬上额头。一江碧水就这样流过我,流过时空;浪花激溅在凝望的双眸里,把守侯成沉默之岸的博宏精深抛给我。

音符回荡的时刻,月光覆盖着伤口,不再疼痛。褪去憔悴,走出阴影。用心去倾听,倾听这充溢了美妙旋律的夜;用生命中最敏柔的部分去感受,感受这流泻的夜之音所辉映出的温柔溢彩的光影。坐在窗前,任音符如潮水般涌来,任那种力量,一次次扣击心房。

4.渔舟唱晚抒情散文 篇四

读峰柏先生的诗;《渔舟唱晚》

秋红蔚接天,海月卧云川。雁景烟霞挽,星沙桨叶船。

遐绪——遐想——!

虞川的黄昏,漫山野的枫红,烟霞伴着雁云共行 ,谧静的江面帆影点点,鱼儿跃滩,鹜鸟低飞,清波卧月时猫着的一颗星星,螺丝湾还有两个慕侣,或隐或明——!

橹声 ,埃吱----埃吱----埃吱,微微的风,水面上一路欢快的船歌,层层的漪涟涌动。已镜天皓月,青山松柏的倒影,一个着粉衣或娉婷婉约的女子、拉长的湖面上倒影,咯咯咯的笑声。一颗颗淘气的小星星,跳,跳出了幽蓝的.夜空,悄然的划落,一道道银白色的的弧光,像织女抛出的丝丝的锦线。此景;谁不会在心湖里涌起层层的漪澜!

谁点燃了;湖面上,忽隐忽明的渔火,闪烁。谁;一声吆喝,芦苇里扑扑的野鸭在飞。船舱小酌,听;鱼儿上钩时一卷卷的水声,又琴川派的筝曲如怨如慕的绵长。眸如秋水,玉颜倾人,双目对视,珠帘里的竹席阵阵的清香。漾着的小船,随风——!

5.渔舟唱晚作文400字 篇五

我和爸爸乘上一艘渔船,开始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一路上,我看到了一座座高大的桥,一个个小岛,一个个大桥,一个个小岛,小岛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奇丽极了!

我和爸爸在这里拍了一张张照片,我还看到了一群群的鱼,还有一些小鱼儿。我又看见了一只只小虾。这些小虾有的长着大嘴巴;有的身子很大;有的身子很小;还有的身子是红色的。这些小鱼儿有的全身上下都有很多斑点,有的还有一些鱼身上有许多斑点,还有的身上都是黑色的,还有一些是黄色的。它们游起路来一摇一晃,真是可爱极了!还有的小鱼在水中快活的游来游去,真可爱!

到了晚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灯光闪烁的舞蹈水手表演了,只见它们有的在比赛水上芭蕾,有的在比赛水上飞盘,还有的在比赛射箭,真是热闹极了!我们都看的眼花缭乱。最后,我们在一起合了影,就离开了。我们还依依不舍的回到了宾馆。

6.古筝演奏渔舟唱晚的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筝演奏课《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句中。在本课中,着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弹奏中来,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识,增进对音乐艺术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听、唱、讨论、联想、感受、演奏等方面来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3、情感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了解中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爱好和弹奏古筝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景和意境。

教学难点:让学生熟悉这首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

二、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来看,高中学生的音乐兴趣取向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其音乐经验和音乐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丰富和提高。因此,他们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也需要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之中。在课堂中,我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实践”的原则。在组织学习活动时,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在教学本课时,我以亲身演奏乐曲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我的教法中体现:

1、音乐中加强群体意识。

2、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形成师生互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四、教学过程:在一部分,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新课: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情绪和情感体验尤为重要。首先我会提出一些问题:20xx春节联欢晚会上和宋祖英一起唱歌的谁?你们还熟悉他其它的歌曲吗?这首歌曲你们听过吗?我将用古筝来演奏《青花瓷》,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介绍新课:引导学生探究古筝的发展史及构造:古筝距今有20xx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器乐的瑰宝。它不仅悦耳动听,而且学弹容易,是一种非常被人们接受的优秀民族乐器。古筝又名“秦筝”,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特色的流派,如: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朝鲜筝、陕西筝等九大派。从早期到近代有过12、13、18、23、25弦等。后来统一规格为:1.63米、21根弦。古筝的定弦法也由当地的筝来决定,但后来更多的还是五声音阶定弦法。再请学生试着拨弄古筝,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直观感受及听辨来了解古筝的构造和音色。

3、基本指法教程:第一部分慢板出来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分句,它不是按小节分,例如:1~10小节演奏时配以左手“上滑音”、“颤音”等技巧,产生的波浪般音响效果顺畅自如,给人以舒展、恬静的美感。(教师示范)第二部分速度欢快,旋律活泼流畅。第36小节以揉技法奏出“4”音,并用明快短促的花指音,丰富乐曲的表现力。从第49小节开始要注意,第一遍演奏时尽量靠右边,就感觉太阳照在湖面微微泛起的水波。第二遍靠左边点演奏,好像水比较深一样。(教师师范)第三部分是乐曲的合段,谱中的三十二分音符节奏实际上是演奏时右手划奏出的一串清澈流丽的琶音。音乐反复后,乐曲速度、力度逐渐加强。音型以后,出现一小节连续的琶音,好像是渔舟过后,在水面上留下的余波。音乐达到高潮时突然切住后,下行落在宫音上。这首弹完后要给人一种回味无穷,听了还想听的感觉。

4、学生参与实践:本课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教师范奏,学生交流,演奏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直观、生动,理性的音乐节奏,技法与意境有机联系起来,既突出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爱好和弹奏古筝的兴趣。

5、总结: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美好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艺术形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7.小学音乐 渔舟唱晚 教学设计 篇七

1教学目标

1.在《渔舟唱晚》欣赏活动中认识古筝的形制和音色,感受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动的动人湖面。

2.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了解乐曲曲式结构,能够选择合适的音乐表情术语描述乐曲三部分的情绪变化。

3.感受音乐,想象音乐,通过模唱和律动等方式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2学情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其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全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用慢板奏出了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并配合左手揉、吟等装饰手法,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湖滨晚景的赞美。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旋律是从第一段上下八度跳进的曲调中发展而来的。从全曲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在这段中用了清角音(fa),出现了暂时的离调。转入下属调,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欢歌、破浪行舟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用快板奏出一连串模进音符,形象地表现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力度加强,运用了古筝独特的演奏方法表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情景。

尾声:音乐在高潮处突然收住,尾声旋律缓缓流出,这是第二段旋律中的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力度减弱,好像最后一个涟漪消失在月色之中,湖边只留下一片幽静,意境深远。《渔舟唱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古曲。被改编成许多不同的演奏形式,如长笛独奏、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管弦乐合奏等,特别是小提琴独奏《渔舟唱晚》,更加突出了音乐的歌唱性,其中的慢板主题优美流畅,成为广为流传的旋律之一。中央电视台在“天气预报”中也运用了这段主题,使它的影响更加广泛。一位外国竖琴演奏家听了这首乐曲之后非常赞赏,称它为一首“富有东方风味的世界名曲”。3重点难点

1.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正确地描述。

2.体验我国民族乐器──筝丰富的音乐表现力。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渔舟唱晚

播放与《渔舟唱晚》意境相同的视频片段,师:这个小视频的画面里都有什么?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用一句话来形容看到的场景和意境?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的方式,感受到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夕阳山水画。那么这幅画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最合适?现在我们就用听的方式去感受一下。活动2【讲授】渔舟唱晚

1、初听全曲,播放《渔舟唱晚》

①师:乐曲给你的整体印象如何?从音乐中你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你能否用一段话描述音乐中的画面? ②学生静听全曲,想象乐曲描绘的画面。

③学生分享听赏心得,教师适时引导,突出动态画面,如歌声四起,渔夫满载而归等。④师:这首乐曲清雅、欢快、旋律优美。音乐更有想象力,更富有动感。这是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余晖映红,晚霞斑斓,波光闪烁。晚风欢送的归航的渔船,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岸边早已聚集着渔民的亲属,他们翘首伫立。看,船帆,一艘、两艘、三艘…….数不清的渔船进入岸边人们的视线,听,晚风送来了船上渔民欢庆丰收的歌声,岸边的人们心潮激荡,和着船上居民的歌声唱起了丰收渔歌…… ⑤引出课题,介绍《渔舟唱晚》名称的由来。师:这是近代筝演奏家娄树华在1936年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的,并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的诗句。“彭蠡”即指的是鄱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5.欣赏动画,分辨音乐结构。

师:下面我们将音乐与画面相结合,体会乐曲所描绘的夕阳西下,渔夫载歌归舟的优美意境。听一听乐曲是由几部分构成的? 全曲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1)师:现在请大家分段欣赏。先听《渔舟唱晚》第一部分音频。

(2)运用表情术语来描述第一部分的情绪。(温柔的、安静的、优美的、如歌的、悠扬的,也可选择自己的词语表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随琴视唱歌谱。(出示《渔舟唱晚》第一部分主题谱例)(4)师:同学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段旋律呢?学生讨论。(5)师:这段旋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教师总结:这段旋律音乐用舒缓典雅的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湖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湖光晚景的赞美之情,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渐渐西沉的夕阳,轻拂湖面的涟漪,缓缓移动的帆影和轻声歌唱的渔民。(6)哼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录音模仿古筝的音色,用“咚”音哼唱第一部分的旋律。2.欣赏第二部分。(1)聆听第二部分, 师:如第一部分相比,第二部分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用表情术语表述第二段的情绪。(热烈的,活泼的,欢乐的)(3)师:从宁静、优美到热烈、活泼,乐曲是如何变化的?(4)跟琴视唱曲谱,并画旋律线。(感受旋律的大跳和节奏的加快)(5)随乐律动,模仿船夫荡桨归舟的样子,用律动感受八分三连音小分句的音乐形象,如同水波荡漾,跌宕起伏。

(6)教师小结: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和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轻快活泼,描绘了水波荡漾,渔民们摇着桨、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3.欣赏第三部分。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三部分音频并讨论。(出示《渔舟唱晚》第三部分主题谱例)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想,与前两部分比较,第三部分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可以选用哪些表情术语?速度作出了怎样的变化?描绘了什么样的内容?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音乐结束时音量有何变化?你能想到什么?(2)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第三部分是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随音乐仿佛听到了交织在一起的浪花的飞溅声、摇橹的吱吱声、渔民的歌声和收获后的笑声……,随着音乐的渐慢渐弱,渔民收网归航,湖面上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3)这段音乐采用了筝特有的“花音”奏法,使我们感到声音华丽流畅,韵味十足。以声势伴奏的形式参与第三部分的赏听。

伴奏+律动:2/4xxx~~丨xxx~~丨xxx~~‖(音符用拍手伴奏,花音用模仿律动。)

四、完整欣赏

再次欣赏《渔舟唱晚》.课堂小结

上一篇:鲁教版二下全册教案下一篇: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五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