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

2024-09-26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共8篇)

1.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 篇一

基础知识练习(上)

基础知识单元复习两节课,这是第一节。蓝色、下划线字为考纲上原文。《考试说明》及详细知识点(1)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2.信息在计算机内使用二进制的形式表达。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

(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3.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按时间顺序为:(1)电子管;(2)晶体管;(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所用)。

5.6.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C,、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电子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超强记忆力、逻辑判断力;(4)实现自动控制;(5)可靠性高。

7.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分类:(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要求能分类;比如:计算卫星轨迹、天气预报属于科学计算;学生成绩管理、预订机票属于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辅助系统;导弹、卫星发射属于过程控制;电脑下棋属于人工智能);

(4)理解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硬件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8.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硬件按功能分为5大类: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

9.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电脑的元件,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摄像头。输出设备:将信息从电脑输出的元件,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10.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为B,为8个二进制位。存储一个英文字符使用一个字节空间;存储一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11.12.存储单位换算:1Byte=8bit(比特,二进制位);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最核心的部件,集成了运算、控制两大功能。我们经常说:pentiumⅣ 2.0Ghz;其中pentiumⅣ(奔四)是CPU的型号;2.0Ghz 是主频。

13.存储器包括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内存主要指内存条,存储速度快,但内容在断电后会丢失。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存储速度慢,但可以长期保存数据。

(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4.15.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写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特征: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

预防病毒的措施:(1)安装防毒软件并及时更新;(2)外来移动存储器先查毒再使用;(3)不从不可靠的渠道下载;(4)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16.注意遵守网络法规、道德,能辨别正确与错误的做法。比如:传播盗版软件是一种违法行为。

2。)C、微生物原体

D、人为编写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

23.当磁盘上的文件感染病毒后,一般采取的措施是()

A、用消毒液清洗

B、用杀毒软件清除该磁盘上的病毒

C、继续使用该磁盘

D、报废该磁盘

24.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网上传播

B、通过电源传播

C、通过光盘传播

D、通过软盘传播

25.下列关于计算机软件版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未经过软件著作权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

B、计算机软件是享有著作保护权的作品

C、盗版软件是一种免费软件

D、使用盗版软件是一种违法行为

26.为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应该做到不要()。

A、使用光盘

B、利用网络交流信息

C、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

D、对硬盘上的文件经常备份

27.下列哪种现象属于正确使用计算机()。

A、利用计算机网络窃取他人信息

B、私自删除他人计算机中的重要数据

C、清除自己计算机中的病毒

D、攻击他人的网络服务器

2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信息的是()A.报纸上有关2008北京奥运的报道

B.电视播放成都市庆“六•一”的节目 C.你与同学通电话的内容

D.同学送你的光盘

29.下列各选项中,能称为计算机的输出设备的是()

A.键盘、显示器、打印机 C.扫描仪、键盘、鼠标

30.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代,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

A.规模

31.利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智能,进行推理和决策的思维过程称为()

A.数据处理 B.自动控制

C.计算机辅助系统

D.人工智能 B.功能

C.性能

D.构成元器件

B.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D.键盘、绘图机、显示器

32.以下行为符合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的是()

A.购买使用盗版软件

B.在互联网上的言行可以不受法律规范所约束

D.擅自改动公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设置 C.在互联网上下载共享软件

33.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病毒主要特征的是()

A.传染性

34.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A.1946年

35.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直接破坏数据信息、占用计算机资源、给使用者造成严重心理压力以及影响计算机()A.与人的关系

36.在计算机中,信息的基本单位是()

A.字节

3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信息的是()

A.5月12日所举行的汶川地震两周年纪念节目; B.有关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电视报道; C.你与同学通电话,确认家庭作业; D.你送好朋友的U盘

38.文件“飞翔.txt”的大小刚好是1KB,如果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2B),则该文件相当于()个汉字

A.1024

39.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的技术,包括:()

A.现代教育技术;

B.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C.现代航空航天技术;

D.现代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

40.保持微型计算机能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输入输出设备是:()

A.键盘和鼠标;

B.显示器和打印机; C.键盘和显示器;

D.鼠标和扫描仪

B.1000

C.512

D.500 B.千字节

C.兆字节

D.位 B.运行速度

C.CPU型号

D.电源 B.1964年

C.1967年

D.1976年 B.潜伏性

C.破坏性

D.免疫性

2.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聚类分析,Clementine,K-Means聚类

0、引言

考试是检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是否实现的重要环节, 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历年来的考试积累了大量的学生考试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对考试进行深入的分析, 可测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及时发现其中问题, 为调整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提供有益参考。但影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成绩的因素较为复杂, 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并存, 传统的对试卷所作的信度、效度、区分度等分析, 通常难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 找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1]。聚类是深层次的数据信息分析方法, 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挖掘方法。基于聚类的考试分析可以将成绩特征相同的考生聚集为一类, 从而更加客观和准确地揭示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可得到传统的试卷分析难以发现的现象和规律, 对于个性化教学和素质教育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2,3]。本文采用Clementine软件中的K-Means聚类模块对学生考试试卷成绩进行分类评价, 提出了采用可视化的数据挖掘工具处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数据的解决方法, 并通过实例验证其有效性。

1、聚类模型与软件

1.1 K-Means聚类算法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领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由聚类生成的簇是一组数据对象的集合, 同一簇中的对象尽可能相似, 而不同簇中的对象尽可能相异, 通过聚类, 人们可以发现数据分布的一些特征[4]。K-Means算法是一种简单的无监督学习算法, 该算法简单、快速、高效, 在处理大数据集时可伸缩性较好, 是一种理论上可靠、应用上高效的聚类算法。其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随机地选择k个对象, 每个对象代表一个簇的初始均值或中心, 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个簇均值的距离将它指派到最相似的簇, 然后计算每个簇的新均值,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 直到准则函数收敛。具体的算法如下:

1) 对于给定大小为n的数据集, 令I=1, 选取k个初始聚类中心Zj (I) , j=1, 2, 3, …, k;

2) 计算每个数据对象与聚类中心的距离D (xi, Zj (I) ) , 其中i=1, 2, 3, …, k, 如果满足D (xi, Zk (I) ) =min D (xi, Zj (I) , 则wk←wk∪{xi};

3) 计算k个新的聚类中心, ;

4) 判断:若Zj (I+1) ≠Zj (I) , j=1, 2, 3, …, k, 则I=I+1, 返回步骤2, 否则算法结束。

1.2 应用于试卷聚类分析的Clementine软件

对试卷进行聚类分析工作量巨大, 通常借用数据挖掘软件来实现。目前市面在售的数据挖掘软件种类较多, 主流的有SAS公司的Enterprise Mine、IBM公司的Intelligent Miner, Oracle公司的Darwin等, 它们功能完善, 处理能力强, 但通常以编程为主, 非统计专业的人员掌握起来较为困难。SPSS公司的Clementine是一款可视化的数据挖掘软件, 它拥有以下特点[5]:

1) 丰富和有效的模型算法。Clementine包含了数据的可视化、预测、分类、聚类、关联、序列等的数据挖掘方法, 而且提供机器学习和许多相关统计模型, 使数据挖掘的结果更具有可靠性与精确性;

2) 支持数据挖掘建模的全流程。从数据理解、数据准备、建立模型、模型评估到最终结果部署的数据挖掘全过程Clementine均可实现, 此外Clementine还支持数据挖掘的CRISP-DM行业标准;

3) 具有可视化操作界面, 简单易用, 分析结果直观易懂, 图形功能强;

正是由于Clementine这些特性, 使得数据挖掘过程更加直观且具有交互性, 非常适合于初中教师对试卷进行分析, 故本文选用Clementine作为聚类分析的主要工具。

2、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本文结合应用实例介绍基于Clementine的数据挖掘全过程[6]。

2.1 数据预处理

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挖掘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本研究以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J初级中学九年级 (1) 班的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各次阶段性考试成绩作为原始数据。首先, 将各次考试的成绩表从学校的教务系统中导出, 转换为Excel格式。成绩表的含有以下主要字段:No为“学生学号”, x1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科目成绩, x2为“操作系统简介”科目成绩, x3为“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科目成绩, x4为“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科目成绩, x5为“电子表格”科目成绩。对数据进行清理, 主要的工作有:

1) 补充缺失值。对退学、转学、休学、缺考造成的数据确实采用平均值法, 以该科目的平均分数填充。

2) 进行数据转换。数据转换主要是对数据进行规格化操作, 将数据变成统一的格式。由于x1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科目的成绩采用的是定性评价, 采用“优秀”、“良好”等五个等级进行评价, 在进行聚类分析时需将其转换为数值型数据, 即百分制数据。因此, 需将上述五个等级的数据按照以下规则进行转换, 将“优秀”转换为“95”, “良好”转换为“85”, “中等”转换为“75”, “合格”转换为“65”, “不合格”转换为“50”.

3) 规范化数据。运用最小—最大规范化方法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将数据映射到[0, 1]区间,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max{xi}——为该科目的最高分;

mix{xi}——为该科目的最低分;

完成数据预处理步骤后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

2.2 基于Clementine的K-Means聚类

1) 读入数据

选择Clementine的Sources|Excel|Data, 在Data选项页中通过Import File输入框选定Excel格式的“成绩表.xls”文件;在Types选项页中指定各聚类变量进入方向为“In” (即所有变量都参与到聚类中来) 并点击Read Values按钮, 将所有数据读入。

2) K-Means模型设置

选择Clementine的Sources|Modeling|K-Means, 将K-Means模型节点添加进数据流来。双击K-Means图标,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odel选项页, 对该选项页中的参数做以下设置:

Number of clusters框:指定聚类数目, 这里指定为3类;

Generate distance field选项:选中该选项, 表示将输出各样本与所属类中心点的距离;

Show cluster proximity选项:选中该选项, 表示将输出各个类中心点间的距离。

继续选择对话框中的Expert选项页, 对该选项页中的参数做以下设置:

Mode选项:选择Expert模式, 表示将进行高级模式的选择;

Stop on选项:选中custom选项修改迭代终止的条件。其中, 在Maximum iterations框中指定最大迭代次数, 当迭代次数等于该值时停止聚类;或在Change tolerance框中指定一个值, 当最大的类中心偏移量小于该值时停止聚类, 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停止聚类。指定最大迭代次数为20次。

3) 执行和输出

设置完成后, 点击Clementine的Sources|Modeling K-Means选项页中的Execute按钮, 即可得到执行并观察到结果。也可将执行结果添加到数据流中, 方法是选择Clementine的Output|Table, 添加一个Table对象, 执行后可观察到直接的输出结果。

2.3 结果分析

Clementine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将成绩表中的115位学生进行聚类划分, 聚类在Viewer选项卡中以图形矩阵的形式显示出各类各变量的特征, 结果见图1。图1中以饼图显示了各类所包含的样本比例, 以柱形图反映了类内相应变量平均值的大小。图1还显示了有效性检验的情况, 由于聚类的变量均是数值型, Clementine采用F检验方法进行方差分析, 零假设是各类聚类变量的均值无显著差异, 若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小于0.05, 则认为该类相应聚类变量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该变量对识别类有重要意义, 用红色五边形表示出来。

聚类的结果表明:

1) 簇1中的学生都是考试成绩中等的, 簇2中的学生考试成绩较高, 簇3中的学生考试成绩较差。簇1中包含76条记录, 占总数的66.1%;簇2中包含26条记录, 占总数的22.6%;簇3中包含12条记录, 占总数的10.4%。可见大部分的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成绩处于中等水平, 成绩较高的学生偏少, 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比率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该中学的学生大多来源于山区农村, 生源所在地信息基础建设薄弱, 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不普及, 造成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基础较差, 建议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人口, 特别是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的信息技术普及工作。

2) 各簇内变量x1 (即“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变量) 的均值偏高, 而变量x2~x5的均值显著偏低, 这表明该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在理论课程教学方面比较重视, 而在诸如“文字处理”等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方面较为薄弱, 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建议该校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教学, 特别是应开放机房, 增加学生上机课时, 鼓励并监督学生上机自主学习。

3) 各变量在各簇中的显著程度均较大, 表明学生对各科目的学习分化程度较高, 差异显著, 建议该校加强对差生的辅导, 或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缩小学生间的成绩差距, 以利于整体水平上的提高。

3、结语

本文采用Clementine软件中的K-Means聚类模块对学生考试试卷成绩进行分类评价, 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将成绩特征相同的考生聚集为一类, 易于客观和准确地揭示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采用方法的整个数据挖掘过程直观, 交互性强, 初中教师易于学习和掌握, 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Clementine数据挖掘工具还提供了关联分析、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决策树等模型、算法, 采用这些模型算法对考试成绩展开分析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吕岚, 林玉连.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以对某中学高中文科综合考试成绩进行聚类分析为例[J].软件导刊, 2008, 7 (10) :106-108.

[2].葛庆龙.SPSS的聚类分析功能在试卷分析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 2008 (1) :53-54.

[3].董萍.聚类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0, 20 (1) :74-77.

[4].陈寿文.基于面向对象思想KMeans算法实现[J].滁州学院学报, 2008, 10 (3) :42-44.

[5].岳小婷.数据挖掘工具Clementine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 16 (4) :103-105.

3.怎样迎接新高考信息技术考试 篇三

因为今年是信息技术课程第一次列入高考,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没有经验可谈,所以我认为踏实的做好一些必要的考试准备以及认真的研究考试的唯一依据(信息技术考试说明)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切实做好这些工作,我觉得可以分以下几部分完成:

一、组织学生填好自己的报考志愿

这次新课改让许多高三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困惑,特别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对到底是否填报三类考试,或者是报了三类应该报信息技术还是通用技术都会犹豫不决。我的原则是:学生自主,教师把关。也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兴趣来填报志愿,然后由我们对一些不切实际或填报有误的学生进行个别引导。

二、强调信息技术考试的重要性

对于填报了第三类考试的学生首先要充分的肯定,然后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考试与其他科目考试是同等重要的。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信息技术考试分数与语文、数学、外语的分数是等价的,一分就是一分,没有

主次之分。

三、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本次考试并做好充分的迎考准备

(一)学习大纲,把握难度

1.利用《信息技术的会考导引》,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考生都参加过浙江省的信息技术会考,因此对信息技术会考要求比较了解,同时结合《考试说明》在会考的要求上提高,这样复习知识更有层次性。但请考生注意,会考是水平考试,而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理解了这一点,对知识点的复习难度就更明确了。在会考的考试中,题目可以直接给出答案,在高考中,有可能要转个弯,题目会更具有灵活性。

2.要通读和精读考试说明,做到考什么心中有数

高考复习的依据就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信息技术考试说明》,应该读懂该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精读考试范围与要求的知识内容表,精读的目的就是把握复习的难度。例如: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中要求Ⅱ说明限于正整数位。这点就说明考生只要掌握正整数就可以了,小数部分的不作要求。但要求Ⅱ不只要求考生掌握转换而且还要求其能进行不同进制的加、减运算。

(二)参照大纲,分块复习

1.复习基础知识,加强理解

我们学校为了迎接这次信息技术考试,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从9月1日开始每个星期就安排了两个下午的课,分别是星期二与星期四的下午。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也因此有了充分准备考试的机会,对一些高一阶段不能够详细学习的知识点也有了充裕的复习时间。一开学,我们备课组就根据大纲要求准备了很多的资料,然后在每次上课的时候基本能做到讲练结合,也就是先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新课内容,然后马上用一节课的时间用已经准备好的练习试卷让学生来做,接着及时的进行讲评。经过两个星期的实践,我们全体备课组成员认为这种上课模式还是很不错的,从学生的试卷完成情况来看,也取得了预期效果。特别是平时一些很难讲清楚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学生也能够掌握得比较好。比如说图片、音频、视频的容量计算问题,通过学习,学生对于这类问题基本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境界;还有就是非常抽象的多媒体制作的步骤及相关知识点,学生通过练习以及及时的复习巩固也基本能够背诵下来。

2.综合题(试卷Ⅱ)的复习,要在电脑上能熟练操作

在高一会考的时候,这部分的题目是原来的操作题,现在转换为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简述题。为了让学生能及时的适应当前的考试,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但有一点我们一致认为,虽然现在上机操作是不需要了,但平时的上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假如你不了解解决某个问题的操作流程,只依靠试卷或书本上纸上谈兵,学生对于这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是非常排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如果考生对这些操作不熟练,那对于这部分题目很容易失分。在平时的操作练习时,要多思考操作流程,在操作练习的时候能在大脑中默写出整个流程及各具体的命令。笔纸答题与上机操作的最大区别在于笔纸答题过程没有尝试,而在上机操作过程可以进行不断尝试操作。对于考试内容表里所提到的操作,在考试前建议考生都要进行实践操作。

(三)做好考前心理辅导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位学生都坚信自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因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信息技术高考,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经验可谈,而且通过高一年级会考检测,我们学校在整个富阳市乃至杭州地区成绩还是不错的。所以尽管我们的其他文化课成绩与其他学校相比不是很理想,但这对于信息技术横向比较是没有任何参考意义的。

2.正确认识高考,确定合理的目标

正确地认识高考,有助于我们进行针对性地复习。高考是一种分层筛选型的考试,其目的就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筛选出来送往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学习。因此,高考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一般而言,基础题30%,中档题50%,高难题20%。有的同学对高考试题难度估计过高,在偏、怪、难等题型上大做文章,结果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考试中小题不会做,大题也做不来。根据高考的特点,高三学生一方面必须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加大练习的容量和难度,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成绩和复习的情况,确立合理的考试目标。一些同学总是希望自己在高考时考出高分,把自己的“理想分数”定得过高,人为地造成自己心理上的紧张。其实考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综合实力,绝不是靠碰巧就能获得成功的,因此在高考中必须确定合理的目标,不能盲目地把自己的考试成绩定得过高。

3.保持平常心,缓解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临考前常见的内心感到紧张的情绪反应。心理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做叶克斯—多得森法则,是心理学家叶克斯和多得森发现的。该定律描述了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即二者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所以,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一般而言,考试焦虑是由各种压力和个人的性格等因素造成的。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应该保持平常心,缓解考试焦虑。

4.保持考前积极状态

在考前一天:考试前一天仍然有许多准备要做,不要认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这天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注意自己的饮食,考前一天应该遵循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可以多加几个菜,适当增加肉蛋类食品,但不要为了补充能量而暴饮暴食,以免消化不良,直接影响第二天的考试;第二,不要参加剧烈的运动,以免体能消耗过大或发生其他的意外,从而影响第二天的考试;第三,熟悉考场,做到心中有数;第四,如果有的同学不看书心里就不踏实,还要临阵磨枪,那就不妨把信息技术课本随意翻阅一遍,但不可太动脑筋。如果有的同学不愿再看书,那就听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以放松一下自己。

综上所述,我觉得学生只要注重以上这些方面的培养,可以说是对这次考试已有了充分的准备了,剩下的就只需要在考场上沉着的应对与尽情的发挥了。

参考文献:

何俊.互动教育周刊(2008.10.13-2008.10.19).浙江在线.教育频道信息技术高考复习解读.浙江日报(2008-10-15)

4.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 篇四

2018年柴门初中信息技术试题

班级 姓名分数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它的名字叫做()。

A、ASCIIB B、UNIX C、ENIAC D、INTEL

2、信息技术(IT)是指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

A、输入、输出B、输入、加工C、传递、存储D、加工、输入

3、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础技术B、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C、信息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覆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 D、信息技术是用于信息处理的技术

4、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

A、操作技术B、资源共享技术C、网络技术D、资源独占技术 5.按照用途来分,我们日常办公所使用的计算机通常属于()。

A、微型计算机B、专用计算机C.小型计算机D.大型计算机 6.机器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断电了,信息会丢失的是()。

A.CD-ROMB.RAMC.ROMD.硬盘 7.计算机中,存储容量最大的是()A.1GBB.10MBC.100KBD.1000B

8、一个标有“160G”的硬盘,“160G”表示它的()。

A、容量大小B、出厂型号C、频率大小D、参考价格 9.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是指()A.检查计算机中有否病毒;有,即把磁盘废掉

B.检查计算机中有否病毒;有,即将病毒清除或隔离被感染文件 C.检查计算机中有否病毒;有,即将之放入回收站 D.检查计算机中有否病毒;有,即将被感染文件删除 10.在windows的“回收站”中,存放的()。

A.可能是优盘上被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B.只能是硬盘上被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C.可以是硬盘或优盘上被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D.可以是所有外存储器中被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11.在Windows中,若系统长时间不响应用户要求,为了结束该任务,应使用2018年柴门初中信息技术试题 的组合键是()。

A.Alt+Shift+DelB.Alt+Ctrl+ShiftC.Shift+Esc+TabD.Alt+Ctrl+Del

12、公式“=sum(C2:E2)”表达式的结果与()相同

A.=C2+E2B.=C2+D2+E2C.=C2+D2*2+E2D.=C2+D2

13、在Excel中,A1单元格设定其数字格式为整数,当输入“33.51”时,显示为()。A.33.51 B.33 C.34 D.ERROR

14、在Excel文档使用的默认扩展名为()。

A.DOC B.TXT C.XLS D.DOT

15、在Excel2003中,编辑栏的名称栏显示为A13,则表示()

A.第1列第13行B.第1列第1行 C.第1行第13列D.第13行第13列

5.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 篇五

1.[1分] 在Windows中,关于对话框的正确说法是(对话框的位置可以移动)。

A.对话框的大小可以改变B.对话框可以最小化为任务栏按钮C.对话框具有窗口的所有功能D.对话框的位置可以移动

2.[1分] 计算机病毒造成的损坏主要是(程序及数据)。

A.磁盘B.磁盘和其中的程序及数据C.程序和数据D.磁盘驱动器 3.[1分] 在Windows中,下面文件名中正确的是(My System32.txt)。

A.A?B.DOCB.My System32.txtC.中国/南京.DOCD.A<>B.C

4.[1分] word中用菜单的方法同样可以进行删除、复制、移动等操作,首先单击(编辑)菜单。A.文件B.编辑C.格式D.视图 5.[1分] 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不会感染)。

A.只会感染,不会致病B.会感染致病C.不会感染D.会有厄运

6.[1分] 在Word中,当前插入点在表格中某行的最后一个单元格内,按Enter键后,其结果是(在插入点下一行增加一行)。

A.在插入点下一行增加一行B.插入点所在的列加宽 C.插入点所在的行加宽D.对表格不起作用 7.[1分] Word中要进行页面设置,在(文件)菜单下执行“页面设置”命令。A.表格B.文件C.编辑D.格式

8.[1分] Word中要删除表格中的单元格、行或列,应先进行(选择)操作。A.选择B.复制C.剪切D.粘贴

9.[1分] 在Word中,若处于插入状态,输入的文本(插入在当前光标前面)。

A.不能确定B.插入在当前光标后面C.插入在当前光标前面D.替换原有文本 10.[1分] 在Word中,要对文档作各种复杂的分栏排版,需要执行(格式菜单中的“分栏”命令)。

A.编辑菜单中的“分栏”命令B.表格菜单中的“分栏”命令C.格式菜单中的“分栏”命令D.工具菜单中的“分栏”命令

11.[1分] 在Windows中,利用未清空的(回收站)可以恢复被删除的文件。A.任务栏B.系统工具C.回收站D.我的公文包

12.[1分] 在进入Word时,下面叙述中(系统自动打开一个空文档)是正确的。

A.系统不能自动打开任何文档B.系统自动打开一个空文档C.系统自动打开最近被Word处理过的文档D.系统自动打开一个已创建的文档 13.[1分] 计算机病毒会造成(程序和数据的破坏)。

A.磁盘的损坏B.CPU的烧毁C.磁盘驱动器的损坏D.程序和数据的破坏 14.[1分] 在中文Windows中,为了实现中文与西文输入方式的切换,应按的键是(Ctrl+空格)。A.Shift+空格B.Shift+TabC.Alt+F6D.Ctrl+空格

15.[1分] 在Windows的“我的电脑”窗口中,若已选定了文件或文件夹,为了设置其属性,打开属性对话框的操作是(用鼠标右键单击该文件或文件夹名,然后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项)。

A.用鼠标右键单击“任务栏”中的空白处,然后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项B.用鼠标右键单击“查看”菜单中“工具栏”下的“属性”图标C.用鼠标右键单击该文件或文件夹名,然后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项D.用鼠标右键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属性”命令 16.[1分] 写字板是Windows的一个程序(附件程序)。

A.系统文件B.工作桌面C.应用窗口D.附件程序 17.[1分] 在Word的编辑状态,进行字体设置操作后,按新设置的字体显示的文字是(文档中被选择的文字)。A.文档的全部文字 B.插入点所在行中的文字 C.文档中被选择的文字 D.插入点所在段落中的文字 18.[1分] 在Word中,用户可以将文档左右两端都充满页面,字符少的则自动加大间距,这种对齐方式被称为(分散对齐)。

A.右对齐B.两端对齐C.分散对齐D.左对齐 19.[1分] 在Word中,设置字体时应使用(格式菜单)。

A.视图菜单B.编辑菜单C.工具菜单D.格式菜单

20.[1分] 在Word中,用鼠标选择某句子时,需按住Ctrl,并(单击)该句子中的文本。A.单击B.双击C.三击D.右击 21.WORD中若要将一些文本内容设置为斜体字,则先要选择这些文字,然后单击格式栏中的(字体)命令。A.段落B.选择C.样式D.字体

22.[1分] 下列关于Windows窗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窗口的位置可以移动,但大小不能改变)。

A.同时打开的多个窗口可以重叠排列B.窗口是应用程序运行后的工作区C.窗口的位置可以移动,但大小不能改变D.窗口的位置和大小都能改变

23.[1分] 在Word中,要移动已选定的文档,正确的操作是(先剪切,再粘贴)。

A.先复制,再粘贴B.先粘贴,再复制C.先剪切,再粘贴D.先粘贴,再剪切 24.[1分]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潜伏性、破坏性)。

A.潜伏性、破坏性、易读性B.传播性、潜伏性、破坏性C.传播性、破坏性、易读性D.传播性、潜伏性、安全性

25.[1分] 当Windows启动后,桌面上会显示“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和(回收站)等几个主要图标。A.附件B.回收站C.资源管理器D.游戏 26.[1分] 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左部窗口中,若显示的文件夹图标前带有加号(+),意味着该文件夹(含有下级文件夹)。

A.是空文件夹B.含有下级文件夹C.不含下级文件夹D.仅含有文件 27.[1分] 在Windows中,可以由用户设置的文件属性为(只读、存档和隐藏)。

A.系统、只读和存档B.只读、存档和隐藏C.存档、系统和隐藏D.只读、系统和隐藏 28.[1分] 下面有关计算机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计算机病毒是一个能够通过自身复制传染,起破坏作用的计算机程序)。

A.计算机病毒是对人体有害的传染病B.计算机病毒是一个能够通过自身复制传染,起破坏作用的计算机程序C.计算机病毒是一个MIS程序D.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程序,但对计算机无害 29.[1分] 在Word中,经常利用(选择->剪切->粘贴)操作相互配合,将一段文本移到另一处。A.选择->粘贴->复制 B.选择->剪切->复制 C.选择->剪切->粘贴 D.选择->复制->粘贴 30.[1分] 在Windows中要播放CD唱盘,可用(多媒体)工具。A.记事本B.书写器C.多媒体D.Office

31.[1分] 计算机联网的主要目的是(数据通讯、资源共享)。

A.数据通讯、资源共享B.便于管理C.提高计算速度D.实时控制 32.[1分]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要实现粘贴操作,可以按(Ctrl+V)。A.Ctrl+XB.Ctrl+PC.Ctrl+CD.Ctrl+V

33.[1分] 在Windows的“我的电脑”窗口中,若已选定硬盘上的文件或文件夹,并按了DEL键和“确定”按钮,第1页(共2页)

则该文件或文件夹将(被删除并放入“回收站”)。

A.被删除并放入“回收站”B.不被删除但放入“回收站”C.不被删除也不放入“回收站”D.被删除但不放入回收站

34.[1分] 在Windows中,为保护文件不被修改,可将它的属性设置为(只读)。A.存档B.隐藏C.系统D.只读

35.[1分] 在Word的编辑状态,要模拟显示打印效果,应当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打印预览”按钮)。A.“打印预览”按钮B.“打印机”按钮C.“格式化”按钮D.“保存”按钮

36.[1分] 删除Windows桌面上某个应用程序的图标,意味着(只删除了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被保留)。A.只删除了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被保留B.该应用程序连同其图标一起被隐藏C.只删除了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图标被隐藏D.该应用程序连同其图标一起被删除 37.[1分] 要改变文件夹内容显示方式,可以使用(查看)菜单命令。A.编辑B.文件C.转到D.查看

38.[1分] 设Windows桌面上已经有某应用程序的图标,要运行该程序,可以(用鼠标左键双击该图标)。A.用鼠标右键双击该图标B.用鼠标左键单击该图标C.用鼠标左键双击该图标 D.用鼠标右键单击该图标

39.[1分] 在Windows的工作桌面中,单击“开始”按钮,屏幕上将弹出的是(开始菜单)。A.一组提示B.一个对话框C.开始菜单D.快捷菜单

40.[1分] 在Word中输入文本时,要将插入点移到当前行行首,应该按(Home)键。A.Ctrl+EndB.HomeC.EndD.Ctrl+Home

41.[1分] 使用菜单进行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需要经过(选择、剪切和粘贴)。A.剪切和粘贴B.选择和粘贴C.选择和剪切D.选择、剪切和粘贴

42.在Word中,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编号”按钮后,可以在每个新增段落前(自动加上连续的编号)。A.手动加上连续编号B.自动加上连续的编号C.自动加上间断的编号D.手动加上间断的编号 43.[1分] 下列创建新文件夹的操作中,错误的是(在“资源管理器”的“文件”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A.在“开始”菜单中,用“运行”命令执行MD命令B.在MS-DOS方式下用MD命令C.用“我的电脑”确定磁盘或上级文件夹,并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D.在“资源管理器”的“文件”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

44.[1分] 在Windows中,用“创建快捷方式”创建的图标(可以是任何文件或文件夹)。

A.只能是程序文件和文档文件B.只能是单个文件C.可以是任何文件或文件夹D.只能是可执行程序或程序组

45.[1分] 对Windows对话框的描述,正确的是(对话框中没有状态栏)。

A.对话框的大小是可以调整的B.对话框含有菜单栏、工具栏C.对话框的标题栏中含有关闭、最大化、最小化这三个按钮D.对话框中没有状态栏

46.[1分] 使用菜单栏的“编辑”菜单复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是(单击文件夹->单击“复制”->单击“粘贴”)。A.单击文件夹->单击“粘贴”->单击“剪切”B.单击文件夹->单击“剪切”->单击“复制”C.单击文件夹->单击“剪切”->单击“粘贴”D.单击文件夹->单击“复制”->单击“粘贴” 47.[1分] 在Windows“开始”菜单下的“文档”菜单中存放的是(最近打开过的文档)。

A.最近运行过的程序B.最近建立的文档C.最近打开过的文件夹D.最近打开过的文档 48.[1分] 在Word中,通过(“文件”下的“属性”)命令可以查看某篇文档的字数、行数、段落数、文档编辑所花的时间等信息。A.“视图”下的“主控文档” B.“工具”下的“选项”C.“编辑”下的“定位”D.“文件”下的“属性” 49.[1分] 在启动程序或打开文档时,如果记不清某个文件或文件夹位于何处,则可以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查找)功能。

A.浏览B.帮助C.查找D.设置

50.[1分] 说Windows是多任务操作系统,是指(Windows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

A.Windows可以同时管理多种资源B.Windows可以共多个用户同时使用C.Windows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D.Windows可以运行多种应用程序

二、判断题,以下各题只有对错两个选项(本大题满分30分,每小题1分)

1在打字的基准键位中,左手的食指在“F”键上,右手的食指在“J”键上。√ 2 文件夹删除后就不能恢复了。× 3 关闭窗口只能通过关闭按钮【×】 × 4 Caps Lock是大小写字母锁定键。√按ctrl键可以将选中的文件在不同目录间进行复制。√ 6 鼠标只有左右两个键子,不存在三键鼠标。()× 7 音箱是一种常用的输出设备。()√任务栏可以放在桌面的上、下、左、右的任意位置。()√ 9 所有微机上都可以使用的软件称为应用软件。()× 10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是广泛存在的。√计算机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位于键盘右侧,有数字键的区,我们称之为功能键区。× 13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硬件设施。×

14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5一份电视广告属于信息。√word中的“右缩进”用来设置段落右端的终止位置。√只有按键盘上的CAPS LOCK键才能打出大写的ABCD。()× 18 暂存被删除文件、文件夹的是回收站。()√ 19段落间距包括段前、段后和段中(行距)三种间距。√

20删除文件或文件夹时系统一般会先把文件或文件夹放在回收站中。√

21电子邮件地址的书写格式应为“XXXXX@yyyy.yyyyyy.yyy”。“@”之前是用户邮箱名,“@”之后是邮件服务器名。√

22在word中不但可以编辑文字,还可以插入图形,编辑表格,直到打印出文稿。√ 23聋哑人通过手势来交流思想,这不属于信息的传播。×

24Word中规定,文档的纸张大小统一为A4纸的大小,不能随意更改。×

25用IE浏览网页时,如果想把当前网页保存起来,可以选择“文件”、“另存为”,在对话框中设置保存后的位置和文件名。√

26电子计算机如果按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27信息技术就是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及开发和利用信息的所有的技术。√ 28段落的首行缩进就是指段落的第一行向里缩进一定的距离。√

29凡是利用软件手段可以触及到计算机资源的地方,都可能受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30删除插入点当前位置前的一个字符可以按一次Delete键。×

6.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 篇六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本配置

一、学校可用于考试的计算机数量与当次参加考试的学生数之比不小于1:15。

二、每个考点部署考点服务器1台,用于安装考点管理系统。

最低硬件配置:

P41.7G以上CPU;512M以上内存;80G以上硬盘剩余空间; 推荐硬件配置:

P42.66G以上CPU;1G以上内存;80G以上硬盘剩余空间; 软件配置:

操作系统:win2003SP2或win2000ServerSP4+IE6.0(推荐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支撑软件:office2003完全安装

三、每个机房设置监考教师用计算机1台,用于安装监考管理系统。

最低硬件配置:

P41.7G以上CPU;512M以上内存;40G以上硬盘剩余空间; 推荐硬件配置:

P42.66G以上CPU;1G以上内存;40G以上硬盘剩余空间; 软件配置:

操作系统:win2003SP2或win2000ServerSP4+IE6.0(推荐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支撑软件:office2003完全安装

四、学生端考试用计算机

最低硬件配置:

P3 800以上CPU;256M以上内存;4G以上硬盘剩余空间; 推荐硬件配置:

P41.7G以上CPU;512M以上内存;4G以上硬盘剩余空间; 软件配置:

操作系统:win98/2000/xp/2003+IE6.0(推荐使用windows XP)支撑软件:office2003完全安装、其它考试用软件

五、其他要求

(一)学校须在4月20日前在管理系统中申请考点资格,并上报机房数目和每个机房的计算机台数,主管部门必须在4月30日前验收完毕。机房的计算机台数不包括考点服务器和监考机,不需要预留备用机,考场安排时系统会自动从每个机房计算机台数中预留2台做备用机。

7.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 篇七

1 信息技术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思想

本系统采用B/S三层结构, 使用SQL Server 2000作为网络数据库, 服务器端采用IIS结合ASP.NET技术设计, 客户端只需使用IE浏览器访问服务器资源。由于采用了B/S三层结构, 简化了客户端的工作, 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在逻辑上是独立的, 客户访问服务器, 系统在服务器端进行用户鉴别, 并利用SQL Server 2000的安全机制, 对不同用户应用和数据的存储权限进行分层设定, 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安全, 为网络考试提供更快和更稳定的运行环境[1]。

2 信息技术网络考试系统的模块结构和功能

网络考试系统应实现将考试系统移植到Internet的功能, 最大限度地简化教师的考试管理工作, 达到出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以后教师只需不定时地向题库添加题目, 在考试时采用自动组卷或手动组卷模式即可快速生成试卷, 能够较好地控制学生作弊的行为, 并且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同时, 要确保考试过程中数据的完整和网络传输安全, 具有开放性、方便性和灵活性。本系统划分为系统管理、题库管理、考试管理和评卷分析等四个模块, 如图1所示。

1) 系统管理模块

包括考场设置、用户管理和系统安全等子模块, 实现系统后台设置维护。

本系统设置考生、管理员和教师三种用户角色, 并分别赋予他们不同的使用权限。其中考生是通过系统来参加考试, 获得考试结果;管理员是对系统配置、数据库等进行管理;而教师主要是对学生、题库、考试评价等信息进行管理。

2) 题库管理模块

包括题库创建、题库维护、题库检索和题库安全等子模块。参照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2]要求, 建立适合网络考试使用的标准题库。题库内容要全面准确地反映本门课程的知识点, 题型尽可能选用标准化题型, 并注明每个题目的难度系数。题库可支持多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文字录入题、Word操作题和Excel操作题等。题库设计要考虑当前技术条件, 也要适当考虑将来的发展[2]。能够完成一般的日常管理功能, 由教师和系统管理员管理题库, 并根据其权限的不同, 拥有对题库和题库中的试题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试题查询等不同操作。

3) 考试管理模块

包括试卷生成、试卷分发、在线考试、试卷提交和恢复系统等子模块。实现网上考试的相关管理, 如管理员在考试时可以锁定学生用户, 限制是否可以登陆、是否可以参加考试。

学生通过身份验证后, 就可以开始考试, 这时系统要自动生成该学生的考卷, 考卷是根据考前科任老师指定的试题要求从题库中抽取生成的, 即可以是规定的统一试题, 也可以是自动从题库抽取组卷的;

考试进行时, 需要时间监控, 超时则不允许学生再答题并强制交卷;学生提交答案后系统可以自动保存, 不会因为各种以外而丢失;学生考试后, 可以获得评价。

在考试期间, 系统会对每个考生的操作进行监控, 每个考生对于同一场考试只有一次登录和交卷的机会, 当发生意外情况, 如死机等, 需要重新登录考试时, 由监考老师恢复该生的状态, 使其进行“二次登录”, 继续进行考试。

至于考试中试题的组卷, 可由管理员设置参数, 由计算机按指定算法灵活抽取试题库中的各类试题组成各种形式的试卷, 其内容会随着库中试题的改变而改变, 而且不同的考生生成的试题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由管理员手动组卷, 使得所有考生使用同一份试卷。

4) 评卷分析模块

包括阅卷、自动评卷、质量分析、成绩统计和用户查询等子模块。实现自动改卷、统计成绩、分析考试质量和查询成绩等功能。

3 信息技术网络考试系统的应用技术框架和原理

本网络考试系统是一个实现在线考试及相关考试资源管理的开放式平台。要求有一个稳定的能随时为各类用户提供界面和服务的服务器, 要求用户拥有一个能够连到互联网络的终端, 为了管理资源和满足对资源大量复杂的数据操作, 要求有一个管理及操作数据便利的数据库, 同时能有效地减少网络流量、防止客户端肥大、易于数据更新、易于实现系统间的连接和软件的维护和升级。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系统的设计采用了B/S三层体系结构, 形成基于Web数据库应用下的网络考试环境。B/S三层结构分为三部分: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其结构如图2所示:

表示层:客户端IE浏览器。IE是用户与应用服务器的接口部分, 负责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 为客户端提供了一个界面友好、风格统一、易于使用的通用界面。

应用层——Web服务器。它是介于Web浏览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 负责用户输入信息的接受和动态网页的形成, 完成网络考试的应用功能。

数据层:数据层包含关系数据库、HTML文档、XML文档或其它异构数据源。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取、修改、查询及访问的安全性、完整性、一致性, 以及联机事务处理 (OLTP) 等功能。

在B/S三层结构中, 客户端接受用户的请求, 客户端向应用服务器提出请求, 应用服务器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获得数据, 将数据进行计算后并将结果提交给客户端, 客户端将结果呈现给用户。在这种结构中用户无法直接从数据库读取数据, 而是通过了一个应用层, 这就使得系统的数据具有了很高的安全性, 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很好的保证。

4 开发工具及运行的环境

开发工具:ASP.NET, XML, Visual Studio, SQL Server2000, Web页面制作工具用Dreamweaver CS3。

该应用程序可广泛运行于国际互联网即Internet, 其运行要求和逻辑结构分别如下:

客户端:Windows2000/XP, Internet Explorer (IE) 6.0及其以上版本等;

服务器端:Windows 2003,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IIS) 6.0, IE6.0及其以上版本等。

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0, 运行于服务器端。

5 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由于本系统的特殊性, 数据的安全与保密显得尤为重要。保密性是指用户在网上的所有信息应有一定的保密度, 不同类型的用户之间的内容是互相保密的。安全性是指用户参加一次活动是一个安全的过程, 对于所有用户的动作, 服务器都加以跟踪。为了确保其安全与保密性, 一要确保考生不能联网作弊。二要在试卷上实时加以监控, 禁止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使用同一用户名同时登陆系统;对于特殊的断线情况, 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够处理。三要在时间上加以严格的控制等。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予以实现[3]。

(1) 对于Windows2000, SQL Server 2000服务器使用Kerberos和安全性授权来支持完整的认证和SQL服务器注册。

(1) 认证阶段 (Authentication) ;SQL Server或Windows2000系统对用户登录进行认证, 如果认证通过, 用户就可以连接到SQL Server服务器, 否则, 服务器拒绝用户登录, 从而保证系统安全。

(2) 许可确认阶段 (Permission Validation) :凡进入网络考试的用户, 都要通过用户身份验证才能进入。而且, 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支持按权限进行操作, 确保数据的公共性与私有性。不允许用户执行非法的操作, 防止用户无意或有意的破坏。

(2) 禁止用户查看所有试卷的源文件及拷贝功能。方法有二: (1) 禁止使用鼠标右键等功能; (2) 试卷库中的试卷以无下拉菜单及工具栏等的页面方式呈现在浏览者面前。

6 结束语

本网络考试系统是采用ASP.NET、XML技术和SQL Server2000相结合, 所开发的一套基于B/S三层结构的网络考试平台, 此系统具有试题录入、修改、查询, 自动组卷以及在线考试、自动评卷和统计分析考试成绩等重要功能。同时, 确保了考试过程中数据的完整和网络传输安全, 具有开放性、方便性和灵活性。此平台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考试, 最大限度地简化教师的考试管理工作, 学生也能进行自评自测, 更快、更好地熟悉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本系统在应用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将随日后的运用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功能。

摘要:该文从信息技术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思想出发, 详细讨论了基于B/S三层结构的网络考试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结构、开发环境以及数据的安全与保密方法。

关键词:网络考试系统,B/S三层结构

参考文献

[1]林洁璇.基于XML技术的网络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广东工业大学, 2007.

[2]朱培民, 孙仰华, 俞国柱, 等.一个多媒体试题库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 2003, 21 (9) :75-77.

8.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 篇八

【关键词】学习习惯 学困生辅导 复习策略

信息技术是高中的一门必修科目,但每年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并不令人满意。与其他学科相比,重点中学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合格率和优秀率相对偏低。其中优秀率只占10%左右,不合格率每年维持在7%~10%之间,C级比例很大。如何提高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Flash动画这一模块,主要学习的是关键帧动画。学生学会了简单动画之后,如果此时仍停留在简单动画制作上,他们就会厌倦了。这时我就去挖掘Flash动画中美的因素,设计了《春天在哪里》这节课。让整个动画充满歌声,让花园里百花齐放,莺歌燕舞。整个动画一播放,立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一节课他们认真思考,畅所欲言,大胆动手实践,自由练习的时候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做。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动画,学生学会了如何将复杂动画分解成一个个简单动画。还将本章节的知识全面兼顾到了,学会了插入声音、背景、元件的使用等。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关键。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仔细研读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新教材涉及的知识点更多,但具体的操作步骤却被简化了。例如excel一节,新教材寥寥几句话就将所有的操作一笔带过,而老教材则将每一步操作用文字和图片详细介绍。新教材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上课认真听讲,同时鼓励学生勤记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并不是学生机械地将老师的每句话或者每步操作演示记录下来,而是学生通过思考,记录下的心得,这些经过学生自己消化过的笔记方便了学生课后复习。

二、采取科学有效的复习策略

1.分块复习。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涉及两大模块:必修模块的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模块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对提高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非常有效的。我将这两大部分知识细分成五个模块,分别是理论知识,EXCEL图表处理、Photoshop和Flash动画制作。并且仔细阅读和研究新一年的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导引,具体分析哪些是知识重点,学生应掌握的程度,哪些是难点,以及难度的层次,与往年比较,今年添加了哪些新知识点等等。同时细心研究往年的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和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和模块复习进度需要,重新编写练习题,练习题做到重难点体现到位,针对性强。系统复习有助于知识的连贯性,有针对性的习题避免了题海战术,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2.个性化复习。第一轮分块复习结束后,进行个性化的第二轮复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良好教育,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好”。根据这一目的,我进行了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差异,以及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将练习设置为A、B、C三个级别。这三个级别主要体现在题目类型和题目数量上的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每个模块的题目都提供自动改卷功能,学生自测自评,并将最后的检测成绩以电子档案的形式记录,及时分析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指导他们“扬短避长”,即安排更多的时间对自己还没有很好掌握的知识多练习。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发展过程。防止“大锅饭”式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吃好“知识饭”。

3.做好考前实战演练。经过两轮的复习,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试题,对考试形式和试题题目做好了充分准备,熟悉掌握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操作方法。因此,这时进行有目的的考前模拟适应性检测非常重要。让学生多次“亲密接触”学业水平考试测评系统,如果当学生考试时见到的是自己陌生的考试环境,他们会感到紧张,这样不利于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新的考试环境,当他们考试时见到的考试环境和自己平常练习的差不多,他们会很快适应新环境,并且操作得得心应手。让学生多接触往年的学业水平考试系统,有利于消除学生考试时紧张不安的情绪,有利于学生从容应对考试时应计算机故障等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突发事件。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考试时间,让每个学生最后都取得好成绩。

三、加强对学困生辅导。全面提高成绩

要想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尽量降低不合格率。对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觉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这类学生有很多共同特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爱玩游戏,所以在教学中做到“四个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上台演示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课堂辅导优先。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考前指导和强化练习。每个课堂上只有一个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建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分成一组,这种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强”、“弱”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强”带“弱”,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总之,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摸索、多思考,做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心人,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吴爱红.让“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例谈信息技术试题分析中的有效提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6).

上一篇:常用急救药品药理知识下一篇:对税收检查规范化问题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