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说话能力(精选12篇)
1.培养孩子说话能力 篇一
如何培养“内向”的孩子学会说话
围场一小幼儿园徐桂平
伴随着“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幼儿园变得热闹了起来,班上的孩子都很兴奋。特别是当我们从新布置美化教室环境时,有一些会说的孩子,就会争抢着举手说道:“老师我来帮你干吧”。也有的说“我家的电视墙是如何如何装饰的”、“我家的餐厅是怎样布置的”。还有的孩子根据老师贴在墙上的图片内容随口说着学过的儿歌。而有几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则乖乖的做在小椅子上,一句话都不说。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他们对老师粘贴在墙上的图片也很感兴趣,只是想说而不会说或不敢说。对于这些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我们老师往往会有些忽略,不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认为他们能力弱,往往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和他们的愿望。
我通过家访与这些孩子的家长的交流发现,在家里孩子能够正常的讲话,表现很活跃、很调皮,喜欢在家爬上爬下,而且经常唱歌跳舞表演给父母看。但换了环境,孩子变得胆小,不爱说话,跟人很少交流。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中是很常见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大多数孩子在生理指标上区别不大。孩子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语言理解水平,并且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根据所处环境不同,在语言运用方面却有很大差别,在某些场合能讲话,在另一场合则沉默或接近沉默。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心理上情绪上的障碍。
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都会强调要孩子自己说话,充分的表达,或是创造很多的机会,如在集体面前讲话、提问等,但往往孩子还是不能大胆讲话,反而心理会更加恐惧。其实在孩子不愿说话的时候也不用逼她,设法消除其在集体生活环境中紧张、恐惧等心理压力和负担,给他们创设一个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孩子一旦开口说话,哪怕只有一两句,教师都要及时鼓励她说:“你真棒”“小朋友说的真好”。这样亲切地给予鼓励,增强了自信心,慢慢的孩子交往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也就增多了,在交往中就会逐渐学会说话了。
2.培养孩子说话能力 篇二
一、激发欲望, 让学生想说
1. 教学形式新颖, 方法灵活多变
在说话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思维持续保持兴奋状态, 就要不断地变换教学形式,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通过电化教学手段, 做一些“抽拉”“转动”的复合幻灯片, 看完后再让学生说。由于学生对这样的形式有好奇感, 因此, 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如让学生听录音后复述故事、看图说话, 复述动画片故事情节, 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使学生有话可说
课本上提供的话题是有限的, 不能完全达到说话训练的目的, 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说他们耳闻目睹的事和熟悉的人;引导他们观察自然, 观察社会, 体验生活。春天来了, 叫他们寻春, 看谁发现最多;秋天到了, 让他们觅秋, 看谁早发现了秋的踪迹, 对于生活中的现象, 笔者常常叫他们谈看法。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憎感情, 使他们爱思考, 爱评价, 有话可说。
3. 开辟第二课堂, 保证说话训练时间
为了达到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 我除了利用好每周一节说话课外, 还十分注意开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每天利用早读前10分钟让学生说“新闻”, 每周进行一次故事会, 并选出本周的“故事大王”。鼓励学生勤观察、勤思考、勤参与, 使学生体会说话训练活动的兴趣和意义,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二、增强信心, 让学生敢说
信心是最大的动力, 是成功的开始。在已经有了想说的欲望, 又有说的条件和内容的情况下, 有的学生却顾虑重重, 欲言又止, 这是说话教学过程的又一个阻碍。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启发与引导,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激发学生说话的勇气和信心。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鼓励学生不怕说错, “敢”说为佳的原则。不论是观点性的问题, 还是语法、语言习惯上的问题, 说后都让学生互相评价, 直到大家认为满意为止。教师对说的内容要放得开, 还要收得拢, 见学生说得“差不多”时要戛然而止, 要有恰到好处的小结, 使学生认识到怎样才算说得好。其次, 要坚持少批评、不指责, 以表扬为主的原则。对说得好的学生, 给予鼓励, 说得不足之处给予指点。教师可就一事一议作鼓励性的小结, 给学生一种以说为荣之感。最后, 在这方面笔者还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有时对一事一物说反话、错话, 让学生找错, 从而培养学生敢说和能说。
三、提高能力, 让学生善说
敢说不等于乱说, 在敢说的条件下, 学生还应善说。教师要教给学生说的方法, 老舍曾说过, “写文章要有物有序”, 这里的“物”指内容, “序”则为顺序, 或按时间顺序, 或按空间顺序。例如让学生以“我的家”为内容说话, 这个内容对学生来说很容易, 可是, 学生往往不知应从哪说起, 有的介绍家里的摆设, 有的介绍父母的情况。教师可引导他们或按方位介绍家庭的布局, 或按家庭成员介绍父母等每个人的概况, 学生很快就领悟到说话也要按顺序, 并能基本运用这种方法, 这样能使学生说话时能有一定的逻辑性, 想说就说, 说就说清, 善于表情达意。
四、训练思维, 让学生会说
1. 多读
读是说的基础和前提, 是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的第一步, 它既可丰富学生的词汇, 开拓学生的视野, 又能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学到的知识为己所用。为此, 笔者在班级为学生建立了“小小图书角”, 集书百余册, 每周一下午放学后, 让学生到校图书室阅读, 并定期召开故事梗概介绍会, 比一比看谁读的书多, 看谁收获大。这样, 大大调动了学生读的兴趣。
2. 多听
听是提高说的水平的另一途径, 它不仅可以获得读的效果, 还可以收到情感的效应。语音的轻重长短, 句与句间隔的时间多少, 都对学生的说话有极大的帮助。为此, 笔者每周安排两次录音欣赏活动, 并将与语文书配套的两盒磁带, 让学生录回家欣赏, 还要求学生每周听两次新闻节目, 以提高他们的听、说的能力。
3. 多练
以上训练只是基础条件, 还必须加强练习, 在实践中提高说的能力, 体会说的乐趣。要想达到会说的目的, 还需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入手, 训练学生敏锐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快捷的应变能力, 只有多练, 才能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多读、多听、多练是提高说的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抓住了这个环节, “会说”就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了。
3.培养孩子说话能力 篇三
一、创造环境,让学生大胆说话。
由于平时缺少口语锻炼,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比较胆小,怕说话,怕说错了被人笑话。这种心理上的障碍严重地制约了他们口语能力的提高。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大胆说话。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亲和力,富有耐心,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消除胆怯心理。其次,要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说话的愿望,对那些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必要的训练后,可根据其能力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努力发掘其口语能力,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说话的兴趣。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引导,积极鼓励,对他们的口语表达要及时肯定,甚至可以多说些表扬的话,使他们在被肯定后,提高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果遇到学生说得不好或不对的,也不能横加指责、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要尽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有勇气大胆说话。
二、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说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口语交际是学生互动交流表达的过程。所以农村小学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说的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尽情地说。例如在小学语文第一册的第五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该怎么办》,我在上这一课题时,学生的兴趣不高,说的很少,有的学生认为无话可说。课后我认真总结了一下,认为失败原因是:农村一般没有订鲜牛奶的习惯,学生对这一图意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想到的办法单一,就显得无话可说。因此,我就针对这一特点,经常设计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说。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人跃跃欲试,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
三、多种形式,教给学生说话方法
想说爱说是口语交际的前提,会说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想说,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口语表达有困难,有时不知道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开始说,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看到啥说啥,想到哪儿说哪儿。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进行指导,教给说话的方法。
1.看说结合。首先训练学生用眼睛去看世界,去观察周围的生活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有意识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扩大视野,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日常生活中可供观察的内容很多,我力求有步骤、分门类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各种观察为“说”创造取之不尽的素材。
在观察活动中,我耐心地教会孩子们“看”的方法和顺序。如观察植物的花草树木类,让孩子们从花草树木的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去观察,将其特点看仔细、说清楚。在学生表达时,我提示学生适当加上自己的心理活动,流露自己的喜爱之情,启发他们联想古诗佳句以增加表达效果;还鼓励他们将观察所见编成童话。观察动物,也是如此。
4.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篇四
性。然后指导学生用几句连贯的话完整地叙述出来。在此基础上,我又启发学生根据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画面上老师同学上课时的表情动作等内容用几句连贯的话表达出来。这种说话训练方式,既调动了说话兴趣,又渗透了观察方法,从而使说话训练有层有序、活泼有效。
二、听说结合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学习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益智的故事,以增强他们的有意注意。要求他们听清内容,抓住重点,听后,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们听。由于学生对故事特别感兴趣,所以听起来认真,讲起来绘声绘色,生动感人。
三、课内课外结合在训练说话过程中,我有目的、有计划地拓展训练空间,使其由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如举行踢毽子、跳绳、小制作等活动比赛,活动后让说说活动过程或比赛场面。这样练练说说、赛赛说说、做做说说,大范围练习,调动了学生说话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表达能力。
四、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使人人参与说,人人敢说,人人乐说。
宽松和谐的气氛来自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现在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但是有的同学喜欢多说,有的同学不爱说。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会说、敢说才不至于在竞争中失败,所以现在必须好好锻炼自己。语文活动课上,读绕口令,交流积累的精彩片断,讲《小红帽》等栏目的故事等,总是鼓励中下等学生先读先说,或以优秀生带动中下等学生来读来说,老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或目光赞许,或点头示意,或微笑鼓励,或语言点拨......让全体学生都从老师那里得到鼓励,从而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另外,在练说过程中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有感情,进步快的同学,奖一朵小红花,以资鼓励,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使人人乐说。
5.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技巧论文 篇五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依赖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学生;说话能力;技巧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依赖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最佳途径。学生说话能力的高低与否是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之一。我想试就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一、多读,是培养说话能力的基础
多读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基础。我平时很注重让学生朗读或背诵诗歌、散文等美文佳作。具体作法是:
1.熟读课文,背诵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如《有的人》《海燕》《听潮》等。
2.多记,多指导学生阅读。平时课上、课下要求学生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多背诵一些古诗词。如我给学生推荐的`.《唐诗三百首》等。多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这里指古今中外十大名著,在课下让学生广泛阅读,定期规定读一部名著。比如说《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长篇巨著。一般两个月读一本书,读完之后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采用自由谈的形式,可以说从中学到哪些知识,了解了哪些人物,感悟到哪些人生的至理名言,妙词佳句等,不拘一格。
二、多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想让学生多开口,应该以平等、宽容、欣赏的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我开始训练学生说话。有的学生说话语无伦次,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漏洞百出。我都以一颗博大的爱心,微笑着欣赏他们,接纳他们。从来不恶言讽刺挖苦。渐渐地学生放得开,胆子大,我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我利用诵读课、阅读课、口语课等,挖掘学生的潜能。诵读课,我注重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去品味文章的意境,体会其中的情感。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在诵读时我注重张扬学生自己的个性。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少用齐读的方式,而多要求学生个体来朗读。阅读课分两步走:一是课内阅读,二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一般选择学生兴趣浓厚的书籍,篇幅短小精悍,能用两课时完成。比如说一些游记、历险记、名人传记、散文等,易于课上完成。一般我多采用读后感、讲故事等形式。课外阅读,根据篇幅的长短,定期完成,假期也不例外。课外阅读我多选名著推荐给学生,多采用读书报告会等进行读书经验交流,平时我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阅读方法和技艺,使阅读时效果明显。口语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讲普通话,语音清晰,语句连贯,表达准确,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乍一听起来,口语交际好像属于语文工具性的范畴,但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简言之:学生口语表达要适合不同场合,换句话说,因情境生文。所以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口语课,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采取不同形式来训练,比如说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等。
三、多写,多写指写作训练
我们通常的说指口语,文章多指书面语。书面语要求比较严格,逻辑性强,口语一般随意性强,条理性差。口语和书面语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应该说书面语是口语的延伸与发展,是口语的高层次,书面语要雅正一些。举个例子,比如早晨散步碰见熟人,我们就可说:吃了?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书面语就必须有一定语言情境来界定,否则就会笑话百出。口语看似平常,其实说起来并不简单。有时必须需要书面语的帮助,这样才能使说出的话声情并茂。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打个比方,如果说多读、多练是说话能力量变的积累,多写就是说话能力质变的飞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读写关系。多写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说话要合逻辑,才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因此平时应该对学生加强写作训练。这对说话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具体做法是:
1.是仿写。仿写是迅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我在执教《山中访友》一文,我就指导学生学习拜访古桥一段的三层式结构进行仿写,即叙述(记叙)、描写、抒情三层结构。运用三层式结构来描绘家乡的一革一木,一山一水等。除此之外,学《荔枝密》一文时,让学生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来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
2.片段描写、写调查报告、随笔、写读书心得等,也是我平时采用让学生练笔的方式。我认为“梅花香自苦寒来”,由于平时磨励、训练,所以学生作文水平迅猛提高。我的语文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我自感获益菲浅。
6.高职学生语文说话能力培养的论文 篇六
1朗读
朗读是一门艺术,涉及到把握语音、语调、节奏、语气的多种能力和技巧,
正确地朗读不同的文体,不同感情色彩的文体,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而且经常朗读,可提高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要求学生认真朗读,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的教学。每上一课,我先给学生范读,或听朗读磁带,或让朗读水平好的学生领读,至于朗读水平差的学生也给他们提供机会,跟读、自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并对他们的朗读加以评点,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复述
要求学生把自己感知的语言信息经过理解、加工和储存,根据表达的要求,将记忆的内容转换为口语表述出来。笔者在讲授小说和剧本时就大量地采用这种方法,如在讲授鲁迅的小说《**》时,我就采用复述的方式,要求学生按时间的顺序,生动而形象地描述辫子**的产生、发展、高潮和尾声。实践证明,复述可以培养学生连贯而系统的说话能力。
3讨论
通过讨论获取知识,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放手由学生讨论,通过思索去自己寻求答案。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多种多样的讨论方式,如小组、大组,乃至全班。我在讲授课文《宝玉挨打》时,预先拟定了三个讨论的题材:
1.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关系。
2.归纳《宝玉挨打》主题乃至《红楼梦》的主题。
3.认识作者曹雪芹的艺术才华。针对这三个问题,我提出相应的`要求,然后根据所拟题目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讨论形式,由学生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学讨论,理解课文,寻求答案,再就讨论的问题,由教师指名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教师归纳和指点,这种授课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口语练习的兴趣。
4演讲
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院校,高职的大学语文与之相应的任务即是能说会写。“能说”的演讲训练最能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演讲教学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演讲是一门综合艺术,一次成功的演讲,是技巧密集型的语言艺术,形体角色艺术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高职学生的演讲如何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我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步训练。
4.1壮胆性演讲
第一步进行壮胆性演讲训练。如三分钟自我介绍,谈谈我的家乡等。结合这一训练告诉学生什么是演讲?演讲稿怎么写?演讲的具体要求有哪些?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初步的演讲知识和特点。
4.2有准备演讲
第二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思维训练,即有准备演讲训练。教师可在新课结束后,结合课文命题,也可离开课文命题,但命题应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前途或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如《六十分真的万岁吗?》、《我为北京奥运添光彩》。这样也可促进同学们广泛地阅读收集材料以构思演讲稿,明确写好演讲稿是有准备演讲成功的一个关键。当然,有准备演讲关键仍在临场演讲时的思维训练。尽管学生写了演讲稿,但不是原封不动地背诵讲稿。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演讲事例的选择和应用,命题演讲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同时讲解语言训练中的气息训练,字音训练,技巧训练,注意重音、节奏和停顿。
4.3即兴演讲
第三步进行即兴演讲的训练。如在教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后,让同学们围绕学习内容即兴演讲,这样就能使演讲者有言可发,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在即兴演讲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立论上力避一般化,独辟蹊径,道前人未所道,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即兴演讲还将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大胆表述自己思想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却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
4.4辩论性演讲
第四步进行辩论性演讲训练。由于平时对演讲训练的分步教学,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受到了实际锻炼,演讲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因此教师可安排四人为一组,把全班分成若干组,将水平接近的两组构成对手,现场出题,抽签确定正、反方,一个学期每组学生至少轮一次。在辩论性演讲中,教师着重指导学生以下两点:
(1)辩论中会听不会说的必败,会说不会听的必定乱辩,只有听说俱佳者才有希望取胜。
(2)由于一场辩论中要交锋多次,辩手应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心理素质。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综合语文能力的人才,在诸多的语文能力中,培养说话能力的意义既是基础性的,也是综合性的,因此我们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苏洵.嘉佑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培养学生说话能力之途径 篇七
一、利用听、讲故事的方式练习说话
学生们都喜欢听故事。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 我就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如《小松鼠找花生果》《蘑菇该奖给谁》等, 我在教学中就用讲故事的方式, 把课文的内容讲给他们听, 然后要求他们把老师讲的故事结合他们自己的想法讲述一遍。这样, 既可以培养他们从小就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又能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不断丰富他们的语言。在学生听、讲故事的过程中, 我有意识地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先说, 让语言发展较迟缓的学生后说, 同时, 对说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 对说得较差的学生适时给予鼓励。
二、用表演的方式练习说话
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中有许多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的文章, 而且有些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文, 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性说话。如教学《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 在学生熟读以后, 我就让他们分别戴上蚂蚁和蝈蝈的头饰, 一边表演, 一边说话。在教学《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时, 我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三个小伙伴, 根据课文内容, 进行说话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经常性地表演说话练习, 不但使说的学生感受到表演的乐趣, 而且使听的学生受到感染, 同学们还更加理解了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三、利用多媒体,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说话
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 极易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小露珠》一课时, 利用课件展示青蛙、蟋蟀、蝴蝶不同的动作及对小露珠的问候、赞美, 使学生体会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及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通过小露珠出现、滚动、变大的动画, 使学生体会小露珠的形成过程, 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在小露珠变大的过程中, 仿照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描述, 看谁观察得仔细认真, 说得形象生动。我说完后, 学生全神贯注地观察起来, 观察完后, 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回答。这样就使学生通过眼观———脑思———口说的多种感官作用进行了一次生动有趣的说话训练, 从而提高了说话能力。
再如, 我利用投影的多种功能, 让学生认真看演示的投影内容, 通过丰富的想象补充故事的开头和结尾, 并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进而提高说话能力。如:我在作文教学时, 设计了四张活动投影片, 第一张是风景优美的公园;第二张是小明一边在公园走一边随手扔香蕉皮;第三张是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姑娘正在弯腰捡香蕉皮;第四张是空白片中画了个大问号。请同学们根据前三张投影片反映的故事内容想象事物的结果。学生联系实际, 展开合理的想象, 推想可能发生的情况。而后进行说话训练, 学生会各有所言, 言之有情, 言之有理。
四、续编课文, 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差, 说话往往缺乏逻辑性, 为此, 我常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这样做,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狼和小羊》一课讲述的是:狼非常想吃小羊, 三次找碴儿最后扑向小羊的故事。我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续编狼向小羊扑去之后的事。童话故事的情节往往是最吸引学生的, 能让他们自己去编, 这可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了, 他们纷纷举手要求续讲故事。我请了一位男同学到讲台上来讲这个故事, “狼龇着牙, 张开血盆大口扑向小羊, 可没想到它用力太猛, 自己一下子掉进了小溪里, 狼不会游泳, 大喊救命, 善良的小羊想去救它……”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 这位学生生动地讲完了这个故事。长期坚持这种训练, 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较好地发展和提高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
8.培养学生说话能力之浅见 篇八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至于学生学富五车却不善言词,或侃侃而谈却漫无边际,特长难以展示。显然,加强学生的说话能力已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一、从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入手
(一)增强学生练习说话的自信心
语文教师应视学生为主体,多鼓励学生发言,允许学生说错,允许学生补充更正,允许师生见解对立,切不可稍有过错就批评指责。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因势利导,增强学生练习的勇气和自信。比如,一次成语训练时,我要求学生用“放”字组成成语或词。学生组成了“放任自流”“放声高唱”等,一位学生情急之中组成了“放屁”,其他学生哄堂大笑。此时指责,势必会造成这位学生以后说话时的心理负担,所以我顺势从词的语言环境入手讲解,使这位学生脱离了窘态。
有时,说话训练也会出现冷场。有一次,我让学生以“我”为题说话,可学生表现不出应有的积极性。于是,我带头先说,讲了我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学生既了解了我,又认识到说话并不难,多少皆宜,说清即可,因此对说话有了信心,说话训练的效率就提高了。
(二)养成说话习惯
我认为,偶尔的、间断的说话训练并不能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反而会使学生误认为说话训练是无关紧要的。所以,语文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制定说话计划,并做好说话记录,使说话成为一种系统的、长久的习惯。例如,教师可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新闻广播员”活动,要求学生口述当天的见闻、体会、风景等内容,或结合语文教材的说话训练进行针对性练习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说话习惯。
(三)培养竞赛意识
在说话训练中,部分学生会展现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的特点,成为学生中的优秀榜样。教师要抓好典型,培养领头雁,并帮助学生制定好“争、比、帮、学、超”的计划,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竞赛,激发学生竞争心理。
二、精心铺设练说途径
农村学生的生活单调乏味,活动范围狭窄,从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造成了说话材料的贫乏。教师要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创造说话环境,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说话铺路搭桥。
(一)朗读、背诵课文
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彩的练说材料,因此,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背诵是丰富说话词汇,增强说话语感的良好途径。教师要根据内容精心设计,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图像,使学生乐意接受。
(二)教学中设疑、争论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一些疑问,教给学生争辩讨论的方法,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得到锻炼。在学生释疑、争论中,常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发出灵感。
(三)复述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为课文复述是以原文中的语言材料为依托,不能照搬原文语句,更不能整篇整段地背诵,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归纳、加工、整理,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课文复述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走出课堂,丰富说话材料
1.多读书,多看报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报纸、杂志和书。在读书看报时,备一支笔、一些卡片纸和一把剪刀,把所见到的好文章或让自己心动的话语划出来,或者剪下来,或摘抄在卡片上。每天坚持做,哪怕一天只记一二句,也是很有意义的。日积月累,也许在你谈话的时候,它们会不经意地从你头脑里冒出来,让你尽情地谈吐,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2.积累警句、谚语
在听别人的演讲或别人的谈话时,随时都可以听到表现人类智慧的警句、谚语。把这些话在心中重复一遍,记在本子上。久而久之,你谈话的题材、资料就越来越多,你的口才就越来越成熟了,说起话来就可以条理清楚,出口成章。
3.积累谈话素材
对于谈话的题材和资料,一方面要认真地去吸收,另一方面要好好地去运用。懂得如何运用,一句普通的话也可以带给你惊人的效果。学习吸收的目的是为了很好地应用,不能应用的吸收是毫无意义的。
4.提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你只要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时有敏锐的眼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就能大大增强想象力和敏感性,就能提高自己的口才。
随着口才的提高,你的生活也将丰富多彩,整个人的个性品质和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提高,从而成为一个社交能手。
三、说话的方法
(一)以“听”促“说”
“听、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为了让学生“说”好,必须让学生“听”好。“听”不好,“说”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以“听”的训练促进“说”,提高“说”的能力。组织学生课外讲故事,要求学生把从父母、邻居、同学处听到的故事讲出来,就是一种以“听”促“说”的好方法。
(二)以“读”促“说”
“读”也是促进“说”的好方法。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故事,开展读故事、读趣话、说话竞赛,指导学生口头朗读、口头复述,在“读”中提高学生的“说话”的能力。
(三)抓“模仿”促“说”的飞跃
模仿是小学生的天赋,而且人的一切活动功能都是在模仿中学习、提高、创新的。所以,教师要狠抓模仿,并针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把握分寸地加以引导。教师还要在模仿训练中扩大语言表达能力的灵活性,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智力。
(四)培养学生说“完整话”
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外边的事物,还不知道如何表述事物形状、结构和本质,不会“说”是自然的。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说”话,如教师说一句,让学生也学说一句,但这句话必须完整,而后让学生模仿操作,试着说话。在日常活动中,学生会说错话,说不完整的话,教师要经常以此为例,加强诱导,用“完整话”与“不完整话”加以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完整话”。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对有误的话“共同诊断”,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是奠定学生写作途径的第一块基石,必须下大力气、大工夫培养和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扎扎实实地把写作的起点工程建设好。在教学实践中,只有真正抓住了这个关键,语文教学才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提高和飞跃。
9.培养孩子说话能力 篇九
学习语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从交际来看,说话显得尤为重要。说话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见,会不会说话的确很重要。
下面从三个方面着手,谈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途径:
一、从教师着手,感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什么东西也不可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教师是汉语言的传授者,想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自己首先得学好汉语言。
1.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因为只有普通话才能表现汉语的美。说者,要做到将语言文字的那种时而奔放、时而委婉、时而含蓄深沉、时而活泼明快的极富神韵的美表达出来,学生自然会沉醉其中,从而达到感染的目的。
2.熟练、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绝不可随心所欲、放任自流。虽不能要求字字珠玑、扣人心弦,但也应该尽量做到生动、形象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惊羡不已的情况下竭力效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反之,如果在授课时无法做到语言通顺、流畅,而是“这个”、“那么”之类的词语层出不穷,不仅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师的魅力也将荡然无存。
二、从教材着手,训练学生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托,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应根据课本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说话训练的内容,变“教师教”为“学生说”。
1.复述。例如,我给学生上《故宫博物院》一课时,就是先让爱好美术的同学课外在小黑板上设计好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然后让学生边听读课文边观察黑板上的平面图,初步受到感染,再让学生读,熟悉文章内容,最后由学生来当故宫博物馆的解说员。
2.辩论。如学习《心声》一文时,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对于主人公的认识出现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李京京指出同学朗读的不足,是因为嫉妒;有的同学认为是满怀真诚,希望同学能读好这篇他特别喜爱的小说;有的同学认为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为了改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有的同学认为他是为了寻求感情上的渲泄。
在这个时候,教者欣然地抓住契机,热情地支持他们组织辩论赛。这时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有针对性才可能抓住要点去击中要害,觉得饶有趣味,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心情,取得了提高说话能力的成效。
3.造句。想到了雅词应该会运用,学到了佳句、美段应该会模仿。这里所说的造句,就是古代人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直接的阐释,是学生从运用知识发展到培养能力很关键的一步。教师此时要注重学生随机应变、即兴造句能力的培养,从最简单的做法说起,让学生用关键词语造句。或随便给几个词,让他们假设一种情境,把他们组织成一段话;或让他们模仿别人的文章说对称式的句子、说三列式的句子、说排比段……总之,只要是课文中有特点的地方,都应该让学生学着说,这样才能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4.讲故事。这是一个由收集到整理,最后口述出来的过程,它很适合那些浅显易懂的故事性又特强的文章。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时,让学生讲述自己在家遇到的类似课文中的事,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口才。
三、从学生着手,储备能量
1.多读。多读胸中才有本,培养说话能力就是要靠阅读。我们每上一节课,每学一篇文章,都应该给学生留一些读的时间,读才是解决语文问题的根本。老师提问,学生只有读了才可能回答;雅词、佳句,学生只有读了才可能理解,才可能灵活记忆。除了读教材,还要以美文来助读。助读,既是一个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扩大知识面的过程。学生在“读中学,学中读”,兴致勃勃,趣味盎然,自然会使他们在说话的时候有话可说。
2.多记。比如,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了《春》、《济南的冬天》、《桃花源记》等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其中有很多的妙言佳句。教师在教读这类课文时,应加强学生对它们的品析、欣赏、记忆,让一幅幅生动、美丽的自然风景图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让他们面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风景即兴描绘,提高说话的质量。
3.多写。学生勤观察、勤思考、勤练笔,才能使大脑这部机器越转越灵活、越转越会说。教师应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做摘抄笔记、每天坚持写日记,其要求是不需要长篇大论,一句话、两句话即可,天天坚持,天长日久笔下自然生花。
4.多说。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说话机会,只要认为值得一说,学生有话可说,我们都应该让他们说。如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就是让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要让学生在不断训练中提高说话能力。
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然而,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与途径,并不断探索,就一定会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胡燕《应重视中学语文课的听说教学》.《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7期。
10.语文教学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篇十
作者/ 卓秀芳
文/卓秀芳
11.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一些做法 篇十一
一、激發说的兴趣
我认为学生天真烂漫,兴趣性浓厚,对于听故事尤其如此,他们听后还经常讲给别人听。于是,我就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决定从组织学生讲故事入手,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为了打消学生讲故事难的思想,我首先为学生做了示范,用通俗的语言,给学生讲了《雷锋的故事》等故事,从而使学生懂得:讲故事并不难,用通俗的话照样能把故事讲好;老师能讲,我们也能讲。就这样,我的示范打消了他们他们认为讲故事难的思想,引发了他们讲故事的兴趣,所以有些学生一听说要开故事会,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决定举行第一次故事会,为此,我做了充分准备,首先选了几个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先在我面前试讲,学生边讲我边指导。稍后,叫他们课后自己练习。他们有的放学后在教室里以桌子为听众,郑重其事地反复试讲;有的起早站在河边,对着河水试讲;有的站在大堤上,对着田野试讲;有的把故事讲给父母听,讲给弟、妹听。由于准备充分,第一个故事会开得比较成功,几个登台的学生,讲起来声情并茂,非常感人,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使大家深受启发。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讲的机会,这次故事会以后,我发动学生用听、看、记的形式,搜集大量故事素材,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举行故事会,小组故事会上,同学们个个讲,人人练,然后各组选出讲得好的,到班级故事会上讲,这样一次连着一次,经过多次锻炼,他们登上讲台不再心跳,终于敢讲了,并且讲的兴趣也逐渐浓厚了。
二、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词语接龙活动
虽然同学们敢讲了,但有不少同学讲起来口头语过多,大脑向口舌输送的思维信息供不应求,所以讲起来很吃力,为了克服这一点,我就组织同学开展这一活动,以求学生文思敏捷。如果谁连得最长,并且别人不能再连,我就把谁誉为“词语接龙红旗手”,登在教室后面的光荣榜上,给予表扬鼓励,由于这一活动无一格式,无一定向,不可能联的别人不能再联,往往出现高峰就要攀上,“红旗”就要到手时,第一个同学可能从大脑思维网里捕捉出新的字眼,使接龙活动再度增光生色。这样,你联上一部分,我联上一部分,形成了此起彼伏,争艳斗齐,相持不下的蓬勃局面。这项活动牵扯的同学多,同学们的思维范围大,涉猎的成语、词语广泛,所以学生的文思逐渐敏捷起来,口头表达的障碍逐渐减少了。
三、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为了使学生丰富语言,锻炼口才,我注重了对学生复述课文的指导,只要是记人叙事的文章,我都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读熟,然后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复述,组织学生复述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简说法,即用三言两语把课文的内容梗概复述出来,以锻炼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第二种,是缩说法,即有详有略,抓住重点进行复述,课文的非重点部分,只交代文章的脉络,略说梗概即可,而重点部分要复述的详尽细致。第三种,是换说法,即除去课文中的地点、时间、人物、事件外,其他的话尽量做到迁词移句,变成自己的话进行表达,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的灵活程度。
四、组织学生演讲
这项活动我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是“课前3分钟的演讲”,即每在授课前,针对班级课间10分钟里所发生的一件小事或一种不良现象,让学生运用两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议论,分析它的原因,谈出它的危害。第二,是我间周组织一次演讲竞赛,比赛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举行演讲比赛时,我出题目,各小组学生举手抢说,我根据说的质量给以打分,然后按照分数确定小组名次和学生名次,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演讲命题尽量使学生所理解,有话说。我要求学生演讲要力争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并表达出自己爱什么,恨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例如,我们演讲的题目有《我们应该自觉搞好卫生》《我们应该自觉维护好班级秩序》等,有时还针对前一个同学的演讲,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评论前一个同学的演说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条理、得力。这样的演讲很有意思,有点“争鸣”,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认识能力,也有效地锻炼了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五、引导学生口头扩展文章章节
为了深化说的效果,我还引导学生就课文某些章节进行短段长叙,结尾补叙的练习。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我首先强调不管是“扩展”还是“补叙”都要紧扣原文,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要与自己说的那个人同呼吸共命运,要摩其声表其情。另外,我还为大家做了扩展和补叙的表演示范。我的示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受到很大启发,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扩展”和“补叙”的实践,把预先选好的题目、题材先交给学生,让他们捉摸出口头表达的线索,考虑好所要加说的情节。于是,就以小组为单位举行活动,即每个小组而每个成员,在小组内轮流发言,然后各组按发言的优劣排队,选出代表,再到讲台上进行发言,也有时在各小组活动之后,我专门抽一组到讲台表演,这样就造成“小组里人人说,讲台上可能人人说”的情势,使每个人都能受到锻炼,结果这项活动收效很大,为学生作文进行合理的虚构描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篇十二
一、消除恐惧感, 主动试讲
多年来, 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 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由于面对的是农村的孩子, 基础比较薄弱, 他们当中相当的一部分不善于回答问题。让他们回答问题不是摸头就是摸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多是怕这怕那, 怕把话说错了, 别人笑, 怕把问题回答错了受到老师的批评。针对这些情况我第一个要做的是消除学生心中的恐惧感, 鼓励他们放开说, 让他们亲自上讲台试一试, 说一说。
首先我主动的接触、亲近他们, 让他们觉得我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严肃难以接近, 而是他们中间一个完全可信的朋友。这样师生间的这一层隔膜就冲破了。如我有一个学生每次碰到我都要躲开, 但是, 自从我和同学们常在一起聊时, 他也加入了我们的谈话圈, 这样我就主动和他谈。首先从家庭情况谈起, 刚开始结结巴巴的, 经过几次的交谈就好多了。他见了我还懂得打招呼了。经过多次这样的谈话, 我和学生的心贴近了, 他们就主动地跟我谈话了, 而且话题也越来越多。其次, 我就可以把他们带入新的境界, 让他们自己到讲台上谈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东西, 家里有什么人, 自己最喜欢的是谁。这时候, 他们更觉得老师是可以信赖的人, 学校是温暖大家庭。
同时, 我还常带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如植树节和学习雷锋周的活动。在没有参加活动前, 我先布置他们注意自己干得怎么样, 而其他同学呢?在活动结束时把他们集中起来, 描述各自的情况、收获、感受。同时, 想方设法让他们在发言中不知不觉的消除畏难情绪, 大胆主动地说话。
二、根据兴趣, 加以引导
我们学过心理学, 也知道儿童时期最希望的是得到老师的表扬。
小学生大多数如此, 他们各有各的特长, 各有各的兴趣, 所以我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入手。
首先, 我在班里设立兴趣小组,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兴趣小组。如有一些同学对音乐有兴趣的就报音乐组, 对美术有兴趣的就报美术组, 同时我还结合实际情况开设了一个环保组。由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在这一方面我还加以引导, 定期把各小组集中起来汇报本小组的实践情况。汇报情况时是把全体组员各自的见解集中并加以整理才形成一个总结。
如环保兴趣小组对提出的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近段时间校园内出现同学们不爱护花草乱丢纸屑的问题开展讨论。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给全班同学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环保课。然后, 我抓准时机加以讲评, 给他们组的成绩加以肯定, 对于他们组的成员进行表扬。这样, 他们的干劲就更大了。对于其他各组的成员所作的精彩发言也要加以肯定, 还建议他们各组在以后的小组汇报课时都要轮流发言, 这样, 就可以照顾到每一位组员。通过这样的训练, 我们班的学生整体上都能主动发言, 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结合课堂重点加以引导
有些同学说话急匆匆, 不加以思索, 不善于把要说的意思组织成完整的话, 就把自己天真的想法和直接感受表达出来。因而说的话、回答的问题不明白不清楚。我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加以指引, 让他们说话回答问题一定要讲得完整明白、清楚。如《惊弓之鸟》一课, 我问大雁为什么会掉下来?大多数学生说:“因为它怕才掉下来。”我说你们这样回答是对了, 可是人家一听不知为什么害怕才掉下来。最好把意思说得更清楚一些。再说说大雁为什么害怕才掉下来, 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回答:“这是一只受过箭伤, 伤口还未愈合的大雁, 听到弓弦声心里害怕, 用力往上飞, 伤口裂开所以掉下来。”
【培养孩子说话能力】推荐阅读:
培养孩子自学能力08-23
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10-19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11-03
如何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06-20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论文10-29
培养兴趣关于孩子兴趣的培养07-28
培养孩子成天才07-07
培养孩子奉献精神08-14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08-27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