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模式笔记

2024-09-23

免费模式笔记(精选8篇)

1.免费模式笔记 篇一

新东方考研英语笔记 听力

词汇:①复习词汇(找出旧课本,熟识老单词)

②记常用词汇

记单词的方法:(1)重复(七遍或七遍以上)(2)应用,使用

具体方法:同义、反义、对比联想记忆法

乱序法

词根词缀法

结合阅读或背诵

卡片

一词多义

语法:(1)句子结构和固定搭配

(2)动词形式

(3)代词还元

听力的基本技巧:读、猜、听、写、查

Part A的基本解题思路:

1.扫描纵轴

2.判断缺失信息

3.注意回答

4.拼读规律

5.检查答案的格式(要与例句一致)

要做到:

1.扩充词汇:记忆词的搭配

2.纠音(可以读新概念3、4)

3.听写(介绍《Listen to this》)

4.听一边不停,把名词、动词和数词记录下来

不该做:

1.不要泛听

2.不要听英语新闻

3.不要听太难的英语

4.不要超过2个小时,不要少于半个小时

5.不要看原文练听力

6.不要边听边翻译

Part B的基本解题思路:

1.扫描题干,找出中心词,注意空格前后

2.判断缺失信息以及询问信息种类

3.用核心词的同义、反义以及题干的基本结构定位

4.简写形式

5.检查语法、拼写、单复数

6.第二遍查漏补缺

解题武器:

1.否定词(定位词)

2.数词

3.专有名词

4.比较级、最高级

5.副词

6.转折词

7.介词

Part C 的基本解题思路:

1.扫描题干,划出核心词

2.磁带开始后,综合嫂面选项

3.所听及所得,顺序原则,最近答案原则

4.检查,常识原则,诚实原则,同义相斥原则

听力十四种题型

1.段落主旨

2.信息前置

3.同义相斥

4.否定词否定信息的辨析

5.信息修正

6.主旨题

7.并列信息

8.推断

9.褒义词、贬义词

10.去掉两个错误选项

11.不要用自己的思路作题

12.动词信息

13.题干提供信息

14.部分和整体

读题时间

1.Part A之前57~60s的时间去读part C的第二、三篇

2.当听到“part A”时开始看 part A

3.读完part A第一遍后和读完第二遍后均看part B,当听到“part B”时看part B 4.

当part B读完后读part C的第一篇

Part A的错误可能性

1.信息修正(两遍)

2.速度陷阱

3.计算(more ,less ,大小多少的计算,before ,age ,later ,度量衡的运算)

4.没有拼写的地方(常用词,殖民地的地名,耳熟能详的---大写)

Part B 注意:

1.听+写

2.画核心词,两个(大体+具体)

3.四个句型转换:疑问转换成陈述

直接转换成间接

主系表之间的转换

主动与被动之间的转换

4.回到时不要答非所问,填充时要符合要求

Part C 注意:

1.边听边做

2.以题干为主选项为辅

3.翻页综合观察

4.推测题的标志

(1)

表可能:could/would have ,may ,might(2)

表希望:expect ,hope ,longing

#2

写作

写作十大困境及对策

一、滔滔不绝之“意识流”------提纲式最高原则

1.自由分段

2.语言杂乱

二、无话可说真难受

1.热点话题

2.永恒话题,宏观话题

(1)

关于成功,对成功的理解

(2)

关于诚信

(3)

关于团结

(4)

关于住房

(5)

关于交通

(6)

关于环境

(7)

关于卫生

(8)

关于就业

(9)

关于教育

(10)

关于网络

思维突破: <1 >例证突破法

<2 >三项原因思维法

<3 >报刊文章法

<4 >高谈阔论法

三、真情流露没必要(语言第一位,结构第二位,内容第三位)

四、思维跳跃,断层多

五、英语表达憋得慌

六、盲目动笔凑字数

七、低级错误常出现

1.主谓一致

2.时态

3.冠词的使用

4.名词单复数

5.搭配

6.拼写错误

7.中文思维

八、处于与被动危害大

九、语言单调美变化

十、龙飞凤舞笔记乱

写作的题型

1.提纲式作文

2.图表式作文

3.图画式作文

4.情景式作文

5.简单应用文

翻译

一、英、汉语两者之间的区别

英语

汉语 形合意合 聚集

流散 繁复

简短 被动

主动 抽象

具体

二、考研英语的题型

1题材以议论文为主,内容和意思比较抽象

2句子长、结构复杂、从句多

3句子的意思表达与汉语的语序不对等

三、考试内容

1.专有名词、习惯用法、多意词

2.翻译的一般性技巧

(1)

选词用字

(2)

词序调整

(3)

词性转换

(4)

增词

(5)

省词

(6)

正话翻说

(7)

主从句

(8)

拆句

3.具体句型的翻译:定语、并列结构、倒装结构、被动语态

四、评分标准

五、问题与学习策略、准确理解、准确表达

1.加强基本功的积累

(1)

单词,除基本词义外还要记住第一、二层的词义

(2)

语法

2.多做练习

六、考研翻译的基础知识

1.翻译的标准

(1)

准确

(2)

顺通

2.翻译的方法

(1)

直译

(2)

意译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翻译的过程

四步翻译法:

(1)

通读全文,准确理解

(2)

分析成分,划分意群

(3)

选择词意,贴切表达

(4)

世道调整,书写译文

具体实施:

1.通读全句

(1)

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按照英语语法结构拆分句子。拆分的原则是语法沙个相对独立,意义上相对完整的语法单位。

(2)

选找出句子的主干结构(主、谓、宾)在找出各种修饰成分,搞清修饰成份之间的关系。

2.此的处理:在句子关系中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尤其是多义词。

(以上两个步骤是要达到英语理解准确而全面的目的)

3.根据汉语的习惯重新组合句子,以保证汉语表达的通顺和标准,也就是说在句子中所有语法拆份清楚,所有的词语都没有疑义之后才开始汉语翻译,以符合汉语次序习惯为准则,对各个语法单位重新组合。

4.汉语句子的检查:通读全句,一方面要检查各个句子中的药店、难点,另一方面要注意句子的翻译的完整性,不可漏译、少译。最后,句子要在语境中和文章内容一致,防止整个句子翻译错误、意义扭曲。

同位语从句的翻译:

1.解释法

2.可放在先行词前面,类似定于从句的方法

定语从句:

1.如果定语从句结构比较简单,信息负载量不大,并且与先行词的关系比较密切(限定性的定语从句)翻译时,把定语从句放在他所修饰的先行词前面,用“„„的”这样的结构来表达。

常见的翻译技巧:增词法

2.如果定语从句结构比较繁杂,信息负载量比较大,与先行词的关系不太密切,翻译

是我们可以法定语从句放在所修饰的先行词的后面。这样我们通常要重复先行词或代词代替先行词,有时需要加连词。

定语:

(1)

分词做定语

(2)

不定式做定语,一般来说,把定语翻译到定语中心词之前,但是因为分词和不定式有明显的动词特征,所以如果定语与中心词有明显的使动关系时,可以将定语翻译成中心词加谓语的结构。

常见的翻译技巧:词性调整,词性转换。

(3)

介词短语做定语

(4)

形容词短语做定语,向前翻译

比较结构:

1.Less , more

2.As„„as , not as„„as 3.

Rather than ,some than 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成份有明显的连词标记,或标点符号连接,最常见的标记词是and还有其他固定结构or ,but ,both„„and ,nether……nor ,not……but ,as well as ,not only……but also„„,翻译时,比一定都翻译成合,可以根据意思来灵活翻译,但应该明显的表现并列结构,用比较一致的汉语词句来翻译。

状语、状语结构:

一般来说,应语状语、状语从句照顺序来翻译即可,但状语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位置都比较灵活,有时可根据汉语习惯把原因、时间和条件状语从句提前,放在主句之前翻译,状语则翻译在主语之后,动词之前,时间在前,地点在后。

倒装结构:

翻译的要点在于在做好句子结构的分析,恢复其正常句子的顺序之后再进行翻译。

插入结构:

1放在前面(语句子联系不紧密)

2按从句的方式翻译

被动结构:被动变主动

1.英语中被动句使用极为广泛,尤其是科普类议论文,为了强调客观上的事实,不带主观感情,翻译是一般翻译成主动句,如果主语、宾语的主动关系明显,则采用主宾颠倒的方式把英语主动句的宾语作为汉语被动句的主语,有时被动句缺主语,则可以补上泛指的主语。

2.有时主宾关系不明显,也可以按照英语顺序翻译,一般不用被字结构。但有时可以采用如“由„„来,为„„所”等被字结构,仍译成汉语的被字结构。

形式主语可以固定翻译,一般翻译到整句话前面。#3

完型填空

一、出题特点及测试要点:

(一)特点:

1.首段首句不出题

2.做题特点:通过已知信息点寻求未知答案

3.体裁上的特点:议论文和说明文为主,多为议论文

4.结构特点:总分结构

5.完美性

(二)测试要点

1.阅读能力

(1)

主题一定在首段首句

(2)

上下句和上下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分清楚句子的内部结构

2.英语知识运用的能力

(1)语法

20%~30%(2)固定搭配 10%

(3)词义辨析 60%~70%

形近词,同义词,搭配,专有名词

二、发展趋势

1.题量

2.题材

3.难度增加

三、解题步骤:

1.整体通读:2~3分钟

2.按段精度:15分钟

3.通读检查

四、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

2.递进关系

3.让步关系

4.转折关系

5.因果关系

空为:

动词:

1.若动词为谓语可以看主语,注意主谓的搭配一致性

(1)

看主语是人还是物

(2)

看逻辑上的搭配是否合适

2.看宾语

(1)

看宾语是抽象名词还是具体名词还是抽象具体名词

(2)

从动词的及物或不及物上做题

3.从动词后的介词来确定动词,根据介词宾语来判断,介词宾语是人或是物

4.考虑句子中其它能对这个动词形成限制性修饰的成分

形容词:

1.当形容词做表语时,主要看主语,注意主表搭配的一致性。主表关系:对等或修饰关系。

2.当形容词修饰名词时,要注意修饰关系的一致性

(1)

当注意它的同指性

(2)

褒贬色彩的一致性

3.当形容词修饰它后面的名词式。该名词不仅受到所选该形容词的修饰也受到其他成分(其它形容词或定语从句)的修饰,这时答案要从其它形容词和定语从句中找。

4.当形容词在一个总体句时,答案可以通过总结分句得出。

5.当有副词对形容词进行修饰时,副词就是信息点

6.通过关联手段

名词:

1.名词做主语时,看主谓搭配或主系搭配的一致性

2.名词做宾语时,要看动宾搭配的一致性

3.介词前后出现的名词可以通过介词来判断

4.通过已有名词判断所学选名词,依据:褒贬色彩的一致性和语体色彩的一致性。

5.当所选的名词处在先行词的位置上,要看后面从句类型,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

副词:

1.意义和程度上的一致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褒贬意义的一致性,色彩和句子的一致性

(1)

句子对应成份分析法,上下句、上下段

(2)

时间线索解题法

(3)

无关词排除法

主客观一致原则

褒贬色彩一致原则

语题色彩一致原则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一致原则

主谓搭配一致原则

动宾搭配一致原则

主系表搭配一致原则

绝对性相对性原则

与主题和态度倾向性一致原则

与近三年真题一致原则

(4)

如果总数句中考虑到实词,通过分析分句来做题

(5)

用同线关系做题(有相倾向关系的词做题)

#4

阅读:

1.来源:西方的报刊杂志

2.文体: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

3.历年考题:多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4.大纲

key word: 三步走:

1.通读全文,抓住中心

(1)

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文章中有无题到核心概念?

(3)

作者大致态度是什么?

2.仔细审题返回原文

(1)

通常是由题干出发,使用寻找关键词定位原则。大写字母,地名,时间,数字等。

(2)

自然段定位原则:出题顺序与行文的顺序是大体一致的。

3.重叠选项,得出答案。

困难:

1.单词量不大,句型结构复杂

2.作者的观点具有一点的隐蔽性

3.选项的迷惑性

做题误区:

1.做得太快,做题靠印象或直觉

2.先看题后读文章

3.不知如何做记号

标点符号:

1.“。”句号,分隔句子。以“。”为单位,把段分隔成块,而后逐个击破。

2.“,”逗号,两个逗号之间是补充说明成份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跳过去不读。

3.“:”冒号,后面进一步补充说明前面的内容,冒号的前后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4.“;”分号,并列结构,语义上的并列,结构上的并列。

5.“——”破折号,两个“——”之间是补充说明成份,可以先不去读。

6.““”“引号,引用某人的观点,反讽,讽刺。

7.“()”补充说明,解释生词。

例证题:

1.当文中出现example, case, illustration

2.返回原文,找出该例证所在的位置,既给该例子定位。

3.90%向上,10%向下搜索该例证周围区域找出该例证的论点。注意:举例的目的是支持论点。

4.找出该论点,并与4个选项比较,得出选项中与观点最一致的答案。

5.错误题的干扰特征经常是:就事论事。

词汇题:

1.返回原文找出该词会出现的地方

2.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该单词的意思

3.如该词回为简单词汇,则其字面意思必然不是正确答案

4.词汇题的正确答案经常隐藏在干词汇的原文出现的附近

5.注意同位语、特殊标点、定语从句以及前后缀

微观阅读方法:

1.抓主干

2.看标点符号

3.被动变主动

4.消减否定法

5.重新段句

6.对照法----即抓一些重点词

(1)

如in other words 等词组

(2)

转折词

(3)

表结果的词

(4)

表递进的词

起、承、转、合注意引用目的: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引述都是为了说明文章主题或主旨,否则就无意义,引述也就没有必要了。

句子理解题:

1.返回原文找出该句子

2.队原文原句语法和词义进行精确剖析,应该重点抓句子词面含义

3.一般来说,选项中的正确答案与原句子完全相同只不过用其他英语词汇表达而已

4.句子错误选项的干扰特征:推的太远,做题特别应注意把握住推的度

指代题:

1.返回原文,找出出题的指代题

2.向上搜索,找最近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句子

3.将超出的词、词组或句子的意义带入替换该指代词,看其意思是否通顺

4.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与四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答案

错误的形成:

1.(1)正反混淆

(2)无中生有

2.(1)过分绝对

(2)扩大范围

(3)因果倒置

(4)推的过远

(5)就事论事

(6)常识判断

key word:

5层递进阅读法:

1.抓文章的中心

2.抓自然段的大意,争取用一两个词或词组概括整个自然段大意,并把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合在一起,既给文章分段

3.以自然段为单位对文章进行深入剖析,即对单词、词组的记忆和对长句的精确分析和背诵

4.佳句摘入层

5.换位思考层,即考研命题专家为什么选词文章,选此文章的难度在那里,文章的谋篇角度在那里

段落固有模式:

1.中心句(段首句)-----具体论述-----中心句(段尾句)

如果段首句和段尾句是呼应的话,那么它们之间的话是支持话,可能泛着说一下,但最终支持段首或段尾。

例如:P1 ,第二段、P12 , 倒数第二段、P31 ,第三段、P34 ,第二段

2.中心句(段首句)-----具体论述

3.过渡句-----具体论述 例如:P2 ,第二段、P40 ,第一段

4.中心句(段首句)-----具体论述------转折------具体论述

例如:P25 ,第二段

5.具体论述-----中心句(段尾句)

例如:P27 ,第一段、P50 ,第二篇 第一段

6.句句展开式(无明显主题句)

推理题:

1.标志:infer , imply等

2.看可否通过题干返回原文,或依据选项返回原文

3.依据原文的意思进行判断,先不要进行推理,若有一个选项跟原文意思一模一样,则该项为正确答案

4.注意推理题最近答案原则

正确答案的特征:

1.正确答案经常语中心思想有关。

2.位置:段首、段尾处和转折处。

3.运用原则:同义替换,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4.语气:经常含有部肯定语气词和委婉语气词。

5.经常具有概括性和深刻性,不能只见树木只见森林。

判断题:

1.看可否通过四个选项具化到文中一点或者根据自然段原则定位。

2.每个选项都应返回原文,不能只凭主观印象进行判断。

3.重点抓三错一对或三对一错的关系(做题是要看清题目)。

宏观阅读:

1.一般来说任何文章都只有一个主题。

2.注意看清文章时由几个自然段构成。

要注意文章的段与段之间是顺成结构还是转折结构。

3.注意抓两类文体:A议论文抓作者中心观点和作者态度。

B说明文抓说明对象和作者态度。

4.注意文章的一些固有结构

(1)

起承转合型 :注意抓出起、合的前后呼应。

(2)

花开两朵型 :注意抓出两个核心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3)

文体答案型 :一般来说,问题是文章的中心,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答案。

#7 补充一些

新东方考研笔记全公开

新东方考研笔记全公开 完

空1、完形考试的特点和测试点:文章不会太长(240-300);一般来说第一句都是主题句;一般每隔4-15个词会有一个空;Choose the best one and mark...;任何一个空都是整篇文章的一部分;做题时要考虑整篇文章的信息背景而不是一句话的信息背景;完形的文章体裁:基本上都是以议论文和说明文为主,极个别时会有夹叙夹议,极偶尔时会有叙述文完形的特点:一般会有鲜明的主题;有完整的形式;简洁明了;经常采用总分结构;完形考试的测试点:阅读能力: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理解(要读出文章的主题;读出文章的导向或作者态度)

要读懂文章上下段、上下句之间的关系;还要读懂句子内部结构;英语知识运用的能力:语法:(占20%-30%)习惯用语:(占10%)词义的辨析和使用:(占60%-70%)词义的辨析和使用中的几个误区:只知其一,不知其它; 只知大概,不知具体; 只知认词,不知辨词; 只知词义,不知使用。用中文的思维,替代英文词的词义。1、英文的很多词汇都是多意词,而词汇辨析往往就要靠词的多重意义;2、只知道词的大致含义,不知道它具体的解释;3、分辨不出形进次;4、知道词义,不知使用;以往完形题中词性的分布:

1动词(20%);2名词(16%);3形容词和副词(24%)实词——容易出词义辨析

4连词(16%);5介词(10%);6代词(10%)虚词——容易考语法和习惯分配2、今年完形考试变化的规律:

从题量来看:在2000年以前为老题型,10道题,文章长度在150-180字左右;

在2001年以后题量增加到20道题,文章长度在240-300字左右。

分值还是10分;

从题材来看:在96年以前以科普类文章为主;

从97年以后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

按大趋势来说社科类文章会占主流;

科普类文章的一些特点:时态比较简单,一般以现在时为主;

文章结构简单,句子以判断句为主;为什么说新题型比旧题型难是因为阅读量增加了吗?不是是因为新题型大量使用了复杂句(复合句);以94与2001年考题为例为什么说复杂句难?句子内部结构复杂要注意找句子的基本结构,先找道主干,而后逐层向下分析。3、做完形题的程序:做完形题不能只凭感觉做题。错误的做题程序:按照题目顺序,边读边做;正常的做题程序: 1、先做整体通读:通过整体通读应读出:1.读出文章的中心

(focus);

2.读出文章的导向或作者的基本态度;

通读时应注意:不求甚解,重点读首句或首段。

读完首段后可先读尾段再度其它。

除首句外部必读的很细,耗时不能超过3分钟。2、以段为单位,按段精读,按段理解,按段做题;

段本身就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一群。3、尽心最后的通读检查(review);

建议不要做完后立刻review,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进行这一步。完形题的总体规则:通过已有的信息去发掘未知的信息。通过对已知信息归类、分析、最后总结出最有关联的信息。整体的信息(文章中心,导向,作者态度)与所有题目都有关系4、完形题上下段,上下句之间的集中逻辑关系:1、并列:标志词:and;and also;or;neither nor;either or;in the same way;that is to say;similarly;likewise;equally

并列这种逻辑关系在完形中更多的表现为不转折的意思。2、转折:标志词:but;however;on the contrary;by contrast;on the other hand;unfortunately;3、递进:标志词:then;besides;in addition;additionally;futher more;what is more;moreover 4、因果:标志词:because;for;since;as;therefore;consequently;hence;so;accordingly;5、让步:标志词:although;though;even though;even if;nevertheless;despite;in spite of;首先要了解考研英语考试的特点:考研英语考的是真实的英语水平。5、复习完形填空:首先要从语法入手。

1、用一个月时间赵译本好的语法书,仔细看一遍。

2、知道考试之前,语法不能扔,有时间就应复习一下。

3、见依靠张道真的语法书,但要找到一套相应的联系题。其次是词汇的题。考研大纲要求掌握5000-7000个词汇,能用来考完形填空的词汇有1500-1600个,做到:既知其一,也知

其它:既要知大概,有要知具体;既要知认词,又要知辩词;既要知词义,又要知使用。

一定要把基础打牢。掌握了规律和方法,完形填空并不难。

在考前一个月的时间,作综合练习。要注意算准时间,给自己紧迫感。6、关于复现的概念的说明,复现是词汇之间衔接的一种手段.有一些词是以原词重复出现,例如:2001年或不用原词,用另外一个词汇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99年复现的核心是把同样的意义再表现一遍。7、完型题目中科普类文章的一些特点1、事态比较简单,以一般现在时为主;2、文章结构不会太复杂;3、句子结构也比较简单,以简单句为主,以判断句式为主;8、完型题中关于代词的出题点:1、代词指代:注意:代词指代不遵循就近原则。代词指代要根据逻辑关系来判断。2、是特指还是泛指。9、句子结构对应成分分析法:完型文章上下句之间或句子内部常有鲜明的逻辑关系。根据这种逻辑关系可以分析句子内部结构之间或上下句之间的对应成分。必须要找到对于作出未知信息相关的已知信息。找出与题目对应的成分,通过分析已知的成分和它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做出题目。10、有关同线作题法:复线:当文章中某要表达和以前相同的意思是选用与原词意义相近的其它词。同线:用一组具有同倾向的词汇来进行描述。因为完型文章都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作者为了表达这种导向性必然要用同一组具有同倾向概念的词来写。(这种词不一定是形容词)11、完型作题时间,20分钟基本够用。完型填空与阅读理解不同,阅读理解时间越长,作题正确率越高。完型填空不会出现因时间不足,造成文章的信息读不到或读不懂的情况。文章读不懂不是因为时间的问题,而是因为英语基础和读复杂句的能力。

2.免费模式笔记 篇二

关键词:免费商业模式,数字出版,大众出版,互联网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作为数字产品摆脱了物质形态的束缚,在网络上生产和发布,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同时,随着用户规模的增加,分摊在每一个用户身上的成本也趋近于零。我们越来越习惯于不支付任何成本地在互联网上获取音乐、视频、咨询等,免费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正影响着我们的生产与消费。数字化浪潮同时给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众图书出版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进行了免费的尝试,如免费阅读部分章节、免费阅读下载等。但是总体来说,出版免费商业模式的运用还处在探索阶段。

一、免费的实质

免费作为一种营销手段由来已久,从超市的买一送一到食品店的免费试吃,从酒吧的“女士免费”到免费信用卡的发放,在传统商业模式中,免费作为一种吸引顾客的营销方式被大量使用。互联网时代,免费正开启一种全新模式。“免费模式”被定义为“向用户长期提供完全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交叉补贴以盈利的商业模式”,其基本原理即通过免费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吸引规模用户,进而由增值服务用户或广告厂商、关联企业来补贴免费用户,获得比直接收费更大的市场和利润。[1]这里的免费经济带有一种服务性质,盈利的方式已不单纯依靠销售产品,而是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提供全套的服务链条,企业可以在整个互联网服务链条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创利。只要企业对消费者使用服务的行为判断准确,就有机会创造出同等甚至更多的价值,乃至超越以传统经济模式销售产品的本身价值。[2]例如,百度、谷歌、腾讯等都是通过免费来缔造商业传奇。这种免费商业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从卖家到买家的线性交易模式,使整个交易呈现一种开放式的网状复合结构。

从大众数字出版来看,出版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依靠出版销售图书来获取利润的内容提供商了,而是变为了服务的提供商,借助互联网给用户提供整套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免费向读者或者作者提供基础服务和产品,从而形成规模用户,在打通整个出版产业链的基础上,通过增值服务或广告推广、关联企业实现盈利的多元化,从而获得比直接出版销售图书更大的市场和利润。

二、大众数字产品的免费成因

在传统商业中,免费只不过是作为一种诱饵,让商家从消费者中获利。但是在互联网中,免费早已不是一种让人乖乖掏钱的手段,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地获取音乐、同朋友聊天、观看视频,免费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改变着我们的消费行为与习惯。为什么我们可以从互联网获取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大众数字产品的出版为什么有免费的可能性呢?

首先,从数字产品的生产特点来看,其生产结构为研发成本较高,而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特别对于数字图书而言,便捷的复制与传播使得在传统出版物中占成本很大比重的印刷成本和物流成本大大降低。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每一个用户的增加都会使研发的沉没成本分摊得接近零。而且,计算机能力、储存设备、宽带等互联网的主要成本,随着技术的发展,都呈现出性能提升快、价格下降快的特点,符合摩尔定律。并且在数字产品生产中,还有消费者参与到生产过程中的协同生产,如网络论坛和文库等。这基本上是由消费者先上传到网上然后再进行下载的由消费者作为生产者的数字信息产品的生产方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知乎将其平台上用户的问答进行整理出版。这种消费者协同生产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出版中读者与作者分离的状态,读者与作者共享信息资源与平台,利用了数字产品复制便捷和消费无损耗性,从而实现了生产成本接近于零。

从消费者的心理来看,零价格可以使消费者产生毫无决策风险的心理预期,并且会本能地对零价格产生心理趋向。实际生活中,无论多低的收费都有可能形成心智交易的成本。例如,微信提现的交易费用尽管是几毛钱,却让用户在使用微信钱包时产生顾虑,但是免费可以使心智交易的成本减少至为零,促成消费者快速作出决定。正如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一书中所指出的:零价格已不仅仅是另一个价格了……它已成为非理性快乐的源泉。[3]特别是文化消费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则更为特殊而显著。相对日常商品,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购买时,几乎无经验可循。且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人而异,取决于主观审美体验,“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即便是畅销品也同样存在风险。[4]并且,与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这两者出版类型相比较,大众出版的商业属性更强,更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因为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的需求是有一定确定性的,消费者在消费专业出版产品和教育出版产品的时候目的性比较强,对价格的敏感度比较低。而大众出版的读者需求比较多元化,市场上的同质产品也比较多,因此消费者对大众出版读物的价格敏感度比较高。

传统的大众出版只能依靠图书出版销售作为盈利点。首先,图书出版与娱乐产业和大众传媒相比较,相对小众,属于利基产业,每本书都会根据其特定的主题有一定的细分市场,难以获得较大的受众规模,不能成为优质的广告渠道。即使是超级畅销书,长时间保持畅销也极困难。其次,出版企业是单纯的中介性产品生产企业,很难有连接用户和关联行业的多边平台功能,难以发现并转化免费用户中拥有增值服务需求的用户,或者通过经营作者获得其他渠道的收益。[1]

因此,大众出版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仅仅实现技术上的转型是不够的,更要改变其传统的商业模式。免费商业模式可以降低甚至消除消费者对于购买大众出版物的不确定性,通过免费来实现出版传播的最大化,进一步谋求经济价值,实现社会价值。

三、大众数字出版的“免费”之道

大众数字出版的免费商业模式要求我们改变以传统的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打破版权对图书产品的传播和生产限制,使得版权不再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引导”大众的阅读方向。目前,版权是困扰数字出版最大的问题,盗版因为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容易,图书成为免费而易得的“公共品”。对于作者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盗版或者免费,而是不为人知,出版社对书号等稀缺出版资源的掌控,往往造成了大量的作者和作品淹没在市场的洪流中。因此,出版商要转变观念,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构建大众数字出版免费商业模式。笔者将从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费》这本书中总结的直接交叉补贴、三方市场以及免费加收费这三种免费模式来探讨大众数字出版的免费商业模式。

(一)直接交叉补贴

直接交叉补贴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比如IBM和惠普公司在销售硬件的时候会免费赠送Linux的软件产品,许多电信运营商充话费送手机以及亚马逊对于超过25美元的订单免除其邮费……运用在大众数字产品的销售中,就是将产品划分为付费产品和免费产品,用付费产品去补贴免费产品,从而达到促销盈利的目的。例如,京东商城网站经常开展的买印刷图书送电子书的活动;亚马逊购买一定金额的图书就会获得免费的产品或者服务。

(二)三方市场

这种免费模式是在三方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三方通过付费参与到前两方的免费商品的交换之中。“第三方”指拥有货币资本并愿意获得传播效应的企业,“第二方”指拥有产品或服务并能够提供传播途径的企业,“第一方”是指拥有注意力资源并愿意获得免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第三方付费的实施过程是“第一方”为“第三方”提供注意力等资源,“第二方”为“第三方”提供传播途径,“第三方”为“第一方”免费获得“第二方”的产品付费。[5]这种模式在报纸和期刊早有运用。目前,百度阅读等公司开始试水电子书“免费阅读+广告分成”模式,但图书正文中时不时夹杂着与内容毫不相干的网游、保健品等广告,给本不习惯广告的图书读者带来很差的阅读体验。[6]其实在互联网上,并不只是广告商付费这么简单,大众出版是一个典型的利基产业,有着极强的分众性,在少数的畅销书之外,大量的非畅销图书把图书市场更加细化,有利于广告商精准投放广告。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可以对用户的阅读行为进行数据的搜集分析,运用大数据使广告去大众化而专注于特定用户,将读者需要的购买链接或者广告产品嵌入到图书阅读页面之中,甚至在图书内容中植入广告,实现精准营销。

(三)免费+收费

在互联网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免费加收费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等级,让收费用户来为企业创造效益。例如,360杀毒软件、腾讯等都是对基本产品和服务免费,对升级产品或者会员收费。网站通常遵循5%“定律”,即5%的付费用户是网站的所有收入来源。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够运转下去,原因在于为95%的免费用户提供服务的成本近乎为零。[7]

在这种模式中,大众数字出版商把内容和服务划分为不同层次,对基本的产品和服务实行免费,从而积累用户的注意力、内容资源和用户的行为数据,然后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将用户的个性需求与大众数字出版的优质内容进行匹配,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我们现在所熟悉的豆瓣读书,我们可以对这个平台进行改造,使所有的图书免费,以吸引足够多的用户注意力,形成用户规模,然后根据用户提供的注册信息和浏览互动行为形成的数据库,定制个性化的读书计划、出版服务等其他的增值服务,如针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年龄和身体情况打造旅行攻略,为不同层次的书迷提供不同装帧的按需印刷的版本图书,为商业企业定制管理安排方案,包装作者,打造个性化出版方案等。

目前,国内很多大众文学网站如潇湘书院、红袖添香小说网、起点中文网等都运用了该模式,但是大多是免费为读者提供几个章节,之后需要读者付费才能阅读。这种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其产生消费行为,但是仍然没有开发足商业模式中的“免费”潜力。

其实,“互联网+出版”的重要结果就是商业模式的多元化,对于大众数字出版更是如此。创新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创新,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免费商业模式就是利用充裕的免费信息产品来形成用户规模,将用户有限的注意力销售给第三方,同时为用户提供稀缺的定制化产品,来增加用户的忠诚度并且增加收入,实现盈利的多元化,在互联网开放经济中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于文.出版业免费商业模式探析[J].编辑之友,2016(1):22-26.

[2]谢泗薪,都业富,李荣超.优势竞争环境下破坏式创新的路径与策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78-81.

[3]法帕特丽西雅·法拉.四千年科学史[M].黄欣荣,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53.

[4]于文.出版商的诞生:不确定性与18世纪英国图书生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3-4.

[5]杨晓明,张怡.中国科技十二讲重庆[M].重庆出版社,2008:12-13.

[6]冯宏声.书业破局O2O重在实现融合[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02-27(06).

3.免费模式笔记 篇三

三星最新笔记本都会预装“快速启动栏”,我们可以将它自定义在屏幕顶部和底部的位置上。在这里,汇集了三星笔记本所有的预装特色软件的快捷启动窗口。如果你发现开机后没有启动栏显示,可在程序列表找到该程序,进入设置勾选“启动时运行”选项(图1)。很多用户都不满Windows 8.1没有了开始菜单,而快速启动栏的第一个功能按钮就是开始菜单功能(图2),从而弥补了Windows 8.1系统上的不足。

强大的三星设置中心

在三星应用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三星设置中心”。现在很多三星笔记本都有一个USB接口支持关机充电,但前提是必须进入“电源管理→USB充电”界面下打开相关的充电开关(图3)。而最令人欣喜的是,从三星S5智能手机开始加入的超级节能模式(将屏幕色彩改为黑白两色)功能也被引入到了这里,只需打开“超级省电模式”,你的笔记本也会变成古老的“黑白电视”(图4),最大限度减少来自屏幕的耗电。我们可以将其自动设置在当电池低于10%时自动激活,或选择始终使用该模式。

时刻掌控网络状态

很多公司都提供了多个Wi-Fi热点,在不提供Wi-Fi的环境下,也不乏热心的同事购买360随身Wi-Fi自建热点的情况。问题是,面对N多可用的网络资源,哪个信号最好?通常,我们只能根据无线状态图标占了几格信号,或连接后通过Ping进行鉴别。在三星设置中心的“网络”功能中,我们却可轻松掌握每一个Wi-Fi热点的信号强度、频道和算法等信息(图5),从容选择最佳的热点接入。

如果家里没有无线路由器,很多用户会使用20元左右的随身Wi-Fi,插在PC上获得Wi-Fi分享功能。实际上,绝大多数笔记本的无线网卡都自带分享网络的功能,只是通常还需要我们安装第三方软件并进行设置。而三星设置中心则直接提供了建立Wi-Fi热点的功能,只需输入任意SSID名称和密码后(图6),你的手机或平板就能接入到这个网络,分享笔记本所接入的网络信号了。

给摄像头加把锁

如今很多恶意软件都有控制摄像头的权限,在你不知不觉间偷偷开启摄像头,偷拍你的隐私。遗憾的是,很多笔记本并没有配备摄像头工作状态提示灯,我们也不知道摄像头有没有出现异常。而三星设置中心的安全一项中,就提供了摄像头的白名单功能(图7),只有指定的程序支持开启摄像头权限,从而杜绝了摄像头被控制并恶意偷拍的可能。

隐藏当前显示的窗口

在工作之余,很多用户都喜欢逛逛淘宝,或是打盘网页游戏,此时最尴尬的场景就是被巡视的领导撞见。通常遇到这种突发情况,很多人会选择快速的“Alt+F4”,或“Ctrl+Alt+Del”,难免会露出马脚。而在“安全→私密屏幕”中,我们可以通过“Fn+F10”让当前显示的窗口迅速透明或变暗(图8),从而逃过领导的“一劫”。最关键的是,当确认安全后再按下“Fn+F10”,当前窗口就能恢复正常,不用担心游戏进度消失的问题。

三星手机的最佳搭档

如果你使用的是三星Galaxy系列手机,则可使用SideSync 3.0建立手机和笔记本的连接通道(图9)。简单来说,使用SideSync 3.0可以将Android手机/平板的屏幕在笔记本的屏幕内显示,从而实现多媒体资料的共享,并可以直接通过连接PC的鼠标键盘来控制手机,大幅提高输入效率。

小结

4.免费增值模式 势不可挡 篇四

事实已证明,免费增值模式确实是可行的。无论是是像Zynga、Electronic Arts、Capcom等巨头公司,还是众多小型初创企业,都在通过免费增值模式吸引用户,并试图实现盈利,

虽然目前付费游戏仍有一定市场,但无疑终端数量在不断下降。对想通过游戏赚钱的人来说,免费增值游戏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同时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免费增值模式的关键是获取用户。目前App Store中有约45万应用在竞争有限的用户资源,获取用户的竞争将空前激烈。Zynga的成功得益于Facebook早期病毒式的增长,并将之转化为交叉推广平台。有人称,吸引一位非付费用户的成本约为1至1.5美元。正因为如此高的营销成本,想盈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够也并非不可能。开发者和发行商必须寻找新的途径获取用户、并想方设法留住他们,最终实现盈利。

免费增值模式的春天已经来了,关键是看如何充分利用好这种商业模式,将其效益最大化。

Via Gamasutra

5.常见投融资模式介绍(免费贡献) 篇五

1、BOT及其变种

BOT是“建设—经营—转让”的英文缩写,指的是政府或政府授权项目业主,将拟建设的某个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合同约定并授权另一投资企业来融资、投资、建设、经营、维护该项目,该投资企业在协议规定的时期内通过经营来获取收益,并承担风险。政府或授权项目业主在此期间保留对该项目的监督调控权。协议期满根据协议由授权的投资企业将该项目转交给政府或政府授权项目业主的一种模式。适用于对现在不能盈利而未来却有较好或一定的盈利潜力的项目,其运作结构如下图所示。

BOT模式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BOOT、BOO等相近似的模式,这些一般被看作是BOT的变种,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私人拥有项目产权的完整性程度不同:

BOOT、BOO与BOT的比较

2、BT融资模式

BT(建设—转让)是BOT的一种演化模式,其特点是协议授权的投资者只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即由政府或授权项目业主按合同规定赎回。适用于建设资金来源计划比较明确,而短期资金短缺经营收益小或完全没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

(1)适用范围

根据政府面临的任务目标和项目特点,涉及的适用范围总体上讲是前期工作成熟到位、急需投资建设,建设资金回收有保障,但回收时间较长(一般10年以上),资金筹措中长期较好可行,银行融资当前较困难。使用范围内容包括:土地储备整治及开发(BT);城镇供水项目(BT或BOT);污水处理项目(BT或BOT);水电,特别是小水电开发(BT或BOT);河堤整治开发建设(BT);部分水源建设项目(BT)。

(2)采用BOT、BT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

采用BOT、BT有助于缓解水利建设项目业主一段时间特别是当前资金困难。但具体操作中存在项目确定、招标选代理业主、与中标者谈判、签署与BOT、BT有关的合同、移交项目等多个阶段,涉及政府许可、审批、标的确定等诸多环节。其中BT方式还存在到期必须回购付款的资金压力。这些都需要注意应对,确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A.完善机制,寻求法律支持

项目的谈判中、签订中、履行中以及转让中寻求法律的支持是客观的需要,这对于项目的健康有序运行十分必要。

①在项目的谈判中

当采用BOT、BT方式融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请律师参与商务谈判、起草法律文件、提供法律咨询、提出司法建议等。

如果是通过招标投标方式从优确定投资者。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审查整个招投标过程,特别是对开标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现场公证。

②在协议签订中 BOT、BT项目企业确定后,项目业主应与该项目承包商签订《投资建设合同书》,这个合同书是BOT、BT项目的核心协议,此后的一系列协议,都应依据此合同展开。项目业主应运用法律程序(如公证方式)从形式要件、实质要件上,确保这一合同的真实合法有效。如果项目承包商由多家投资者组成,投资者之间也必须提交联合的法律文书。依照国际惯例,各类法律文书都应办理公证,使BOT、BT项目更趋规范化。

③在项目转让过程中

BOT、BT项目的投资方完成项目工程建设后,提出书面申请,由政府组织交工验收。验收合格后,BT方式的投资方可申请BT移交;BOT方式的项目进入经营,到期后提出移交。在项目转让过程中,应请法律机构或公证机构参与。

B.给予BOT、BT项目承包商比较合理的条件

以BOT、BT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投资者对项目带不走,相比有的投入产出企业,BOT、BT项目企业承担的风险更大。所以应制定对BOT、BT方式投资者比较合理的承包条件,如:价格、融资的财务费用、支付条件等,以消除BOT、BT项目投资者的顾虑。把BOT、BT项目投资者降低工程质量、加大建设费用等方式提前收回投资转移到以确定的合同条件上来。

C.强化对项目的监督 强化对BOT、BT项目的监督。可通过以下途径监督: ①确定指标

要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投资额、工程时间节点及完工日期,并确认投资方投资额等,并明确规定每一指标的上、下限。设立相应的资产、质量状况指标。如施工队伍与承包人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且独立管理或承担某一部分施工的,应视为分包。

②严格监督

负责项目的全过程监督。对项目的设计、项目招投标、施工进度、建设质量等进行监督与管理,有权向投资方提出管理上、组织上、技术上的整改措施。

③强化法律

若发生私自更改或超过规定数量的可诉之法律。实行建设市场准入制度,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如发现承包人有分包嫌疑时有权进行调查核实,承包人应提供有关资料并配合调查。如分包成立则按违约处理。

D.注重风险防范设立相应的资产、质量状况指标。

首先是组建一个专业小组,形成依据完善防范风险的合同条件;其次是充分预见经济、技术、质量、融资等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拟定相应的风险回避对策;再是力求各种审批和法律手续完善,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ABS ABS是(Asset-Backed-Securieization)即“资产证券化”的简称。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其基本形式是以项目资产为基础并以项目资产的未来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成本较低的债券进行筹融资。规范的ABS融资通常需要组建一个特别用途公司(Special Purpose Corpration,SPC);原始权益人(即拥有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所有权的企业)以合同方式将其所拥有的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收入的权利转让给SPC,实现原始权益人本身的风险与项目资产的风险隔断;然后通过信用担保,SPC同其它机构组织债券发行,将发债募集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并以项目的未来收益清偿债券本息。ABS融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与通过在外国发行股票筹资比较,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与国际银行直接 信贷比较,可以降低债券利息率;与国际担保性融资比较,可以避免追索性风险;与国际间双边政府贷款比较,可以减少评估时间和一些附加条件。其运作流程可简要图示如下:

在西方,ABS广泛应用于排污、环保、电力、电信等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4、TOT是“移交-经营-移交(Transfer-Operate-Transfer)”的简称,具体是指中方在与外商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后,把已经投产运行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移交给外商经营,凭借该设施在未来若干年内的收益,一次性地从外商手中融得一笔资金,用于建设新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期满后,外商再把该设施无偿移交给中方。

5、PPP项目融资模式

PPP为“公私合伙制”,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PPP包含BOT、TOT等多种模式,但又不同于后者,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货币价值(value for money)原则。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其典型的结构为: 特许经营类项目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根据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公共部门可能会向特许经营公司收取一定的特许经营费或给予一定的补偿,这就需要公共部门协调好私人部门的利润和项目的公益性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因而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节约整个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6、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即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或非特定投资者发行基金单位设立基金,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基础设施项目上,待所投资项目建成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其收益与风险由投资者共享、共担。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集聚社会上分散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操作模式如下:

7、以“设施使用协议”为载体融资。投资者事先同项目设施使用者签署“设施使用协议”并获付费承诺,然后组建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以使用协议作为融资载体来安排融资。其信用保证主要来自于“设施使用协议”中使用者的无条件付费承诺,在具体的融资结构设计中往往把使用协议做成一个实际上的项目债务融资担保或信用增强途径。此种方式较适合于资本密集、收益较低但相对稳定的基础设施项目,如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港口设施等。

8、民间主动融资(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PFI)即对于公益性的基础设施项目,政府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确定民间投资主体,并授权后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与运行,作为对该民间投资主体的回报,政府在授权期限内每年以财政性资金向其支付一定的使用费或租赁费,授权经营期结束时,民间投资主体无偿转让项目给政府。PFI融资方式与BOT方式有类似之处(两者均涉及项目的“建设——经营——转让”),但在PFI中,最终是由政府支付项目建设、维护费用,相当于是政府购买服务,而BOT属于项目融资方式。由此PFI主要用于一些不收费的项目,如免费的桥梁、隧道等,而BOT适用于具有收费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收费的桥梁等。

9、使用者付费模式(User Reimbursement Model,URM)是指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定合适的基础设施项目民间投资主体,同时,政府制定合理的受益人收费制度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上述费用转移支付给项目的民间投资者,作为购买项目服务的资金。其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URM模式下,与BOT一样,资金的平衡来自于项目的收费,但与BOT不同的是,此种模式中的产品和服务的收费是在政府的中介下完成的。对于一些不适合私人直接进行收费、市场风险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污染治理工程等,比较适合采用URM方式来运作。

10、影子收费融资模式(shadow tolling)是指对于公益性的基础设施项目,政府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确定民间投资主体,并授权后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与运营,作为对该民间主体的回报,政府在授权期限内每年以财政性资金或其他形式基金向其支付一定的补偿费用,补偿其免费为公众提供服务应得的利益;授权经营期结束时,民间投资主体无偿转让项目给政府。

(1)适用范围

BOT、BT模式在一般情况下的确可以有效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但是它有一个不可逾越的条件,就是要对基础设施的使用者直接征收费用(或政府一次性必须给出很大一笔钱来收购该基础设施),对于基础设施项目来说,这种征收可能直接降低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显著的例子就是交通基础设施。

BOT工程较适宜于市场需求大,并且较具经营性价值的公共建设,如收费道路、发电厂等,便于拿营运收入回收投资成本。而对于一些无法向使用者直接收费的城市非经营性公共工程,如一般公路、桥梁等,则采用“影子收费”的方式更加适合,由民间资本先行垫付经费,承担建设期间成本,政府可延后公共建设的财务支出,以纾解短期的财务负担。而政府虽然仍有财政负担,但有最大的负担上限,经营方保证稳定收益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成本规划达成利润极大。这样既可吸引投资,又转移了营运风险,像英国道路建设的主要就是采用了“影子收费”的激励机制。(2)采用影子收费融资模式的给付结构分析 ①组建DBFO公司 对于交通设施项目,采取授予DBFO(Design-Build-Finance-Operate,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特许权的形式,并要求民间投资主体按照要求组建项目公司,通常称为DBFO公司,借此私人部门可以在规定的授权期限内设计、建设、融资和运营该项目,其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影子收费方式下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运作流程

②影子收费融资模式与BOT、BT等融资方式的区别

在影子收费融资模式下,对于使用者并不直接向运营者付费,而是由政府根据设施的交通流量和预先商榷好的费率向运营者支付使用费的方式就是影子收费,也可以说补偿补偿费用的给付结构便是影子收费结构,通常在DBFO合约中设定,之所以称其为“影子”,是针对于真实的,如BOT模式中的显示收费而言的。

与BOT、BT等融资方式的区别在于,实质上它没有真正融得资金,最终还是由政府支付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费用,相当于政府购买服务,只不过政府通过这种方式将支付的时间大大延长了,通常是二十年左右。

③影子收费的给付结构

影子费用的给付是为了对投资商无偿为公众提供服务进行补偿,因此其建立在过往车辆的类型和数量的基础上。影子费用的给付通常从交通设施提供服务那天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投资商尽快完成工程,对公众开放。

表:影子收费的给付结构

(3)影子收费方式的风险分担

6.免费模式笔记 篇六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

(一)准确定位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高技能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范畴,其与知识型、学科型、研发型、创新型人才有本质区别,也与一般技艺型人才有明显不同。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高技能人才在人才范畴中层级较高,是在生产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主要分布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采取措施培养占技能者25%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二)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随着产业的升级和调整,对高技能人才要求更加全面,其内涵不单是体现在岗位能力这一个方面,也体现在迁移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其内涵是尊重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过程,沿着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主线,在上岗能力、岗位的迁移能力和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以培养“上岗能力、迁移能力、个性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职业素质、知识结构、职业能力”为培养要素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合格的社会公民。

1.系统化课程体系内涵解析

课程体系是为了完成培养目标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组织结构所搭建起来的支撑框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而系统化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把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归入一定的顺序,并使各个部分有机的关联,构成支撑框架下的一个或几个子系统。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就是构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课程结构,实现职业素质成系统、知识结构成系统、职业能力成系统、教学管理建平台,形成“三系统一平台”系统化课程及支撑体系,如图所示。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图系统化课程体系示意图

2.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1)在课程的目标指向上,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无论是以职业活动、能力训练或能力本位作为导向,还是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发展,亦或是以项目运行为载体,其中心点都在于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这个目标,突出实践、突出能力、突出应用。

(2)在课程设计的理念上,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课程体系的构建理念应强调为学生的职业生涯作准备,为训练职业能力作准备,明确围绕职业岗位工作实践进行课程和组织实施的思路。

(3)课程体系构建应以某个工作岗位为出发点,由岗位扩展到职业或行业,并将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转型作为考虑因素。就岗位内涵而言,由于技术快速发展也常处于变动之中,同时社会人员的利益导向和价值取向也常使个人的职业经常变动,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就业、生存需求也必然对课程目标和内涵产生影响,课程体系构建的初始元素也毕竟更为具体和微观,以工作岗位作为起始点较为可行。(4)课程体系应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发展、综合和创新能力。在系统化课程体系中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满足、符合社会对其基本的要求及趋势:一是具有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适应、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二是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技术发展的综合化特征,首先是技术工作岗位综合程度的提高,必定会在技术应用中体现出来。三是加强创新精神与开拓能力的培养。

(5)系统化课程体系遵循优化衔接、定向选取、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的原则。一是优化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不能离开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应尽量与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相衔接,否则会出现学生个体知识结构的缺失或不完整。二是定向选择。课程内容应按形成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经过调查研究后,再综合分析加以确定。三是有机整合。教学内容确定后,应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整合,这一整合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作为方向的。技术应用能力是由一些知识和技能所共同体现出来的能力要素整合而成的。四是合理排序。为实现整体优化,课程体系还须合理排序,因为知识与技能均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保证其自身体系和逻辑关系完整的前提下,使知识与技能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形成合势,发挥合力。

(6)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上,突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是目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捷径”,它既能促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又能直接为经济建设提供服务。

3.职业素质课程成系统

高技能人才素质可以分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基本素质是普适性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它是职业素质的基础。职业素质是“职业人”所应具有的基本职业素质,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构建系统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职业专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课程体系以“四环节,三阶段”为框架,即将职业素质基本课程、职业素质拓展课程、职业素质实践课程和职场文化课程四个环节,通过在第一学年的职业领域能力学习、第二学年的职业岗位素养训练、第三学年的社会就业能力提升等三个阶段中得以落实与强化,从而使高技能人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修养。首先在第一学年中实施职业素质基本课程,坚持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不断获取知识、完善提高自我的方法。第二学年实施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夯实其人文素质底蕴,同时坚持对学生身心素质的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劳动锻炼和军事训练,积极开展集体活动,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培养学生面对社会、面对困难的正确心态。第三学年开展职业素质实践和职场文化教育,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珍重和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具有很强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工作,扎扎实实为社会做贡献的敬业精神。

构建系统的职业素质课程,使学生自入学伊始就要对其实施系统化的职业素质教育,介绍本职业的发展前景,并与学生个人的思想教育、前途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敬业的职业情操。

4.知识课程成系统

人本性原则是实现系统化知识课程的保证,只有经由人本性原则对知识课程的梳理,反思性思维使其内化,才能使课程内容转化为个体的能力。知识课程体系应符合人类认知心理顺序,重视科学精神和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知识课程体系的完整,直接表现为重视个人的道德精神状况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知识课程体系应从进入高职院校学生的现有特征出发,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结构、经验准备状态和认知发展水平并能促进它们进一步发展的顺序或方式,来制定实施课程,从而保障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但要明确的是,高职院校的知识课程体系也不是完全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而展开的;同时它还通过与知识课程体系配套构建的学生能力课程体系一起,通过行为活动或项目的完成来构建及实施。这些行为活动或项目是从当前经济社会中所需的职业、工种和岗位中凝练、提取出的,再由知识课程对其进行理论的解释和传授。

知识课程体系建设应成为具有多层次、多结构的系统化课程体系:纵向结构是以基础性知识课程、发展性知识课程、高层次知识课程三个不同性质的课程为内容,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习得与传承,完善并形成学生个人的知识结构;横向结构是以课堂为核心向学校教育、企业培训、社会实践、国家认可、国际通行等逐步拓展,构建结构纵横交织,个人知识与个人能力相互渗透,个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互作用、个人知识与个人发展相互协调、促进发展、课内外有机结合的知识课程体系。通过纵向拓展和横向拓展,形成结构互相联系、内容相互递进,互动协调发展的知识课程体系。

知识课程以某一专业为切入点,以围绕、服务该专业所“必需、够用”的知识为主线,突出职业导向,划分类别异同,遵循认知规律,兼顾潜力提升,采用情境、项目、模块等课程结构,对知识内容序化、课程内容的编排按照个人能力的培养过程,呈现一种串行结构的形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利用知识课程与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或是对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即按照专业来组织知识课程内容的编排、序化行动。首先围绕宏观工作任务选择并确立功能性知识;再根据过程中的系统工作任务设立关联性知识,考虑在前后关联、生产技术和劳动组织的系统结构情况下完成的工作任务;最后围绕具体工作任务设置入门和概念性的知识。这样,按照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编排相应的知识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匹配,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每一行动顺序及过程都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过程序列,具有一定的逻辑系统性,以此为主线编排的知识课程也将具备系统性特点,学生认知心理顺序和知识结构也可循序渐进自然形成。

5.职业能力课程成系统

系统化的职业能力课程力求首先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摆脱浓厚的理论色彩,使其变得更加具体化和现实化,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系统化的职业能力课程强调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强化在学习领域中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为增强对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需求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奠定基础。

系统化职业能力课程首先是对复杂的职业进行分析、解构、选择和再重构,根据职业梳理出其具有代表性的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围绕工作过程、结合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建设职业能力课程,这一过程可概括为“统筹安排、分级实施、主体突出、理论引导”。系统化职业能力课程由高职院校与企业分工协作、统筹安排。一是职业能力课程要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开展:企业与职业院校;二是将学生既定位为企业的学徒,又要定位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根据学徒和学生不同的身份特征,制定相适应的能力课程。

系统化职业能力课程应进行分级实施:

第一个层级以学校为主。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专业特点和优势专业,根据学校自身所处的地缘位置,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把以往成功教学经验和教学工作任务放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和具体工艺流程及环节中进行整理,梳理出学校优势可以驾驭的专业领域,将专业延伸至所对应和实用的职业,从理论层面设计出与专业相对应的具体工作流程,并为之安排相应的课程和教学内容。

第二个层级是以企业为主。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技师和熟练的技术工人参与到课程编排当中,以企业的视角提出对新员工、对能力课程的期望和要求,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明确并制定出“企业”性质的职业能力课程。进行专业过程分析并确定工作任务,最后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这个阶段中需要确定的问题如下:由具体的工作任务来串联起工作过程,再由串联起的工作过程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最后确定能够体现出工作性质、完成工作任务的具体工作过程。

第三个层级是企业与院校共同作用。学校内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结合教育、教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根据企业所制定的课程进行补充和完善,根据第二个阶段在企业所列出的专业、过程中的相关任务,在学校范围内根据教育和教学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顺序。围绕典型职业工作过程开发的工作过程导向来科学地针对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选择、组织、安排相关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企业则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价。校企共同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系统化职业能力课程应坚持主体突出、理论引导的原则:

系统化职业能力课程必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的编排和实施。主体性可理解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是在教师的教育下,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地、全面地开展内部认识心理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养成技能。能力课程在编排和实施上,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重视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渗透方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建构系统化职业能力课程还要正确处理好知识课程与能力课程之间的关系,发挥知识理论引导能力养成、能力获得激发对理论知识探究的作用。实施能力课程对知识层面的要求是力求不传授新知识,仅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通过迁移较容易获取的新知识。能力课上所传授的知识必须接近学生的知识层面,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上成为活动的思维主体,激发积极的情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和亲自实践,能力课就能取得实效。通过系统化的职业能力课程能够逐步培养学生与其将来所从事职业相适应的能力、技巧,使他们一开始便对现在正在学习的、将来需要扮演的职业角色从了解到熟识,从概念到抽象,从观摩到操作,从模仿到创新,形成一个完整的与专业及工作过程相协调、一致、科学的成长过程,从而为发展独立的个人自我意识和体现自我社会价值提供可能的前提条件。

6.构架教学管理平台

平台是可以共享的工具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管理平台也是对教学实施的一种支撑。最有效的管理平台是系统化的管理方式。系统化的课程管理体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被管理的对象(课程)有一定程度的组织性;二是存在多种延伸、改革的可能性;三是有控制的手段和方法。课程配套管理系统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在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回路,即从决策开始,通过实施,到最后取得结果,然后再反馈到决策或实施,对原决策、实施进行校正,使课程系统不断完善。

(1)技术运用是教学管理平台的有效载体

教学管理平台以系统理论为基础,采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数学的逻辑方法,对课程要素进行调查、测量和统计分析,以便准确地决策、控制和协调,使课程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可以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顶岗实训和“教学做”为一体的管理平台:顶岗实习师生互动系统作为过程化的管理平台,它依据教师的发帖量、学生的读帖量等一系列数据,自动对教师进行排序和评价。该系统可解决“柔性化、小批量、不同类别”顶岗实习的需求,达到实训环节“课程化管理”的程度。“教学做一体”课程管理平台依据课程整体,系统中附有教师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以供学生学习参考。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通过平台发布课程要完成的项目或任务及考核要求,学校根据教师发布的项目和任务考核课程完成情况;教师依据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校依据教师发布的项目和任务数量以及对学生成绩评价等指标,对其在实施“教学做”一体课程中的教学质量进行自动评价。

(2)柔性化是教学管理平台的重要内涵

柔性化教学管理系统,可以使自成系统的素质课程、知识课程、能力课程相互兼容,并使三个子系统融合成为具备整体功能和功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课程培养体系。把教学管理从校内延伸到企业中,实现了实训环节的“课程化管理”。对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相应的“模块化管理”,满足了“柔性化、小批量、不同类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在宏观层面上制定课程建设、实训实施、质量监控等制度文件,与之相配合,各个专业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专业建设、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具体可操作、可借鉴的运行制度文件。校院(系)两级管理共同奠定柔性化教学管理建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采用柔性化教学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包括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和顶岗实习师生互动系统,其中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整合了不同专业、不同形式(订单培养、学校组织、个人申请)的顶岗实习情况,并进行相应课程的替代。

(三)课程实施策略强调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着力探索教学做合一的情境教学模式。无论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还是积极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力度,都是在组织策略上的变革。结合学习领域、工作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将岗前培养、岗上训练、岗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技术教育与人文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完整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积极探索“做中教、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在教学策略上,突破过去理论课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多向的交互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突破过去实践课教学中的单一解说式、参观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多种与提高实践能力有关的教学方式方法,包括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诊断式教学、操作指导式教学、演练式教学等。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实训教学、模拟环境教学、情景再现教学等,突出对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与考核力度,达到实践教学内涵深层化、内容特色化、过程个性化和体系规范化。

(四)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要根据实际情况,内外结合,坚持“请进来,送出去,传帮带”的方针,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将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致力于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请进来”指与行业研究机构和企业广泛合作,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进专业和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一是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作客座教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和理论水平较深的课程内容,进行讲学和现场解答,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二是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和管理人员承担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和企业文化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任务;三是请进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送出去”指将高职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送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府进修,提高学术水平,或送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实践经验:一是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到科研机构或重点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深造,攻读学位,其重点是针对从企业引进的实践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相对薄弱的教师。通过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扩大年轻教师眼界,使他们了解外界科研、教学改革信息,及时获得教学改革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经常开展科研、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二是选派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相关企业等)进行挂职,参加生产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促使他们增加工程实践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和积累实践经验。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锻炼,提高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经验,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实现企业岗前零培训目标。

“传帮带”就是要薪火相传、以老帮新、以强带弱。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并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指导中青年教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学术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要加强对新引进年轻教师特别是刚毕业教师的培养。通过实行导师制度,使每位年轻教师都有一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他们负责指导年轻教师学习、听课、辅导、准备与指导学生实验、参加课题研究等工作。对于教学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要及时安排教学任务,并引导他们多参加辅导答疑和实验室建设。

加强对“双师结构”队伍的培养与管理,制度建设是其重要保障: 一是初级层面对应助教级的教师,要求其能够讲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指导学生实训,对所授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有整体的了解。可以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产学研合作企业去锻炼,增加现有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教育能力。

二是中级层面对应讲师级的教师,要求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所授专业相关行业动态,能够独立承担学生实训指导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设计,参与或独立承担技术应用课题研发,能够根据行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对本专业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对部分教师要采取强制性措施,规定专业课教师必须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逐步扩大“双师型”教师的比重。

三是高级层面对应副教授以上的教师,要求其具备较深专业造诣和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主持行业(职业)调查和专业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调整、专业的变化方向及实践教学创新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能主持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创新课程开发课题或技术应用开发项目,从而为高职人才培养作出较大的贡献。这需要从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中选拔1~2名教学和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 “双师型”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鼓励他们到国内外著名企业或国家级实训基地进行培训,通过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设备改造等培养措施,促使他们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其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使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实训基地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

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完成岗位技能的训练,实现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级,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和职业操守的规范。如此,把人才培养模式从课堂上和书本中解放出来,使之回归到真实工作场景中的职业培养与技能训练,从而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培养与企业实践、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遵循“生产性”的原则,为学生在校内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和生产实际相一致,如仿真、模拟、生产工艺模型等;有条件的院校应设置以生产产品为主的企业,注重经营方式的市场化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目前高职院校以项目开发为重点进行实训建设是可借鉴的一种管理模式:

首先是强化项目立项管理。实训基地建设作为项目包,应严格立项审批。立项内容包括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个方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立项中明确提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除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硬件条件外,管理制度建设、监控考核方式、实训大纲制定、职场环境建设等软件建设内容同时进行申报。在项目的立项审批过程中,组织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设备使用及管理人员参与论证,严格项目申请、组织论证、产品遴选、验收把关等环节,增加与培养任务对接、项目开发、对外服务等内容要求,规范教师按照示范校建设任务书要求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其次是强化项目过程管理。项目立项之后,进一步强化项目过程管理,通过项目进度检查、阶段检查推进、过程环节调整等工作,严格掌握项目进度、变化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保证项目正常进行。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以产养学的新模式,多方投资等制度、机制建设环节的过程管理,及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考虑到职场情景建设的实际,重点建设专业按照职业领域与岗位(群)对技能的要求,围绕创造具有企业真实场景、营造真实职业环境、教学做一体实训车间建设等项议题进行研讨,增加项目建设的企业元素和实践内涵。

再次是强化项目绩效管理。考虑到生产实训基地投资效益,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采取教学、生产、培训、证书鉴定与竞赛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产品生产支持教学培训活动。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通常通过各种关系或者是科技服务,唤起企业的合作热情,使他们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让企业得到应有的利益,同时让合作企业优先录用优秀学生,使学校和企业形成一种稳定的互惠互利机制。

二、天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解析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不断探索的改革主线与发展走向,其中天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滨海新区有在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等方面成为国家经济战略发展的重要基地的实际需求,它具有职业教育发展的长久历史,建设了第一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天津工学结合的职教模式,是指在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密切协作、相互促进的机制上,青少年在职业院校接受普通文化知识、职业专业理论和技术以及实训教育的同时,又在企业中通过多种实习方式形成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

(一)天津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创新

1.体制改革为工学结合模式提供保证

天津市坚持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调动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职业教育。1999年,天津市按照中央的部署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使行业主管部门退出政府序列,转制为企业性质的集团总公司。市政府由此提出:“各个学校继续依托行业企业管理的体制不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渠道不变,经费额度不减,由教育部门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譬如,天津二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选派公司总工担任院长,公司党委副书记担任院党委书记,从体制建设上将职业院校与行业融为一体。天津冶金职业教育集团把与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一墙之隔的天津钢丝厂划归学院,作为校办工厂,形成前校后厂的实质性的职教集团。

与此同时,天津市还建立了多元化投资的创新机制。“十五”期间,天津市职业教育经费共投入48亿元,其中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28亿元,行业投入20亿元。民办资金注入3亿多元,引入外资l亿多元。可以说,行业投资已成为天津职教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如天津市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十一五”期间的前三年,在西青区杨柳青镇投入资金4亿人民币,购置600亩职业教育与培训用地,建设15万至20万平方米建筑,形成集团新的教育区域。行业办学为主的管理体制、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改革创新为实践工学结合职教模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工学结合职教模式配套制度的创新

为促进工学结合职教模式的逐步深化,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天津市先后制定了产教结合委员会的制度,加大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的工作力度,形成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实施职业教育学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的实习制度,在政府支持下以多种渠道建设实训基地,保证中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分别不少于一年和半年的岗位实习;建立培养“双师型”教师制度,要求一方面从企业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实施优秀学生保送制度,把专业学习成绩和技能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保送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以保证优秀人才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同时天津市教委又下发了《关于在我市高职院校中全面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试行意见》,强调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各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加强管理和指导,积极推进工作。

3.工学结合模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各职业院校普遍建立了校企结合的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在工学结合实践中聘请企业、行业部门的高级管理、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教育专家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紧盯经济发展走向,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充实新门类、新工艺、新技术,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把产业优势转变为专业优势,把专业优势通过教学环节具体实施转变为教学优势,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进行订单培养,增强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确立了“双环”效应:一是市场环:产业—专业—职业—就业—立业。即产业决定专业、专业服从职业、职业服务就业、就业促成立业。二是创新环:岗位能力标准—教学主导—课程改革—能力本位—创新创业。即根据岗位能力的新标准、新变化确立教学主导内容和课程改革的主题,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据有关资料显示,天津市高职学院开设的专业有557个,对应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是1∶4∶5;工程技术类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50%以上,基本满足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以能力为本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制定工学结合教学计划时,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主导思想;充分发挥和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寻求企业对专业教学在资金、设备、场地、师资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支持,坚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施;各个实践环节结合不同教学阶段的专业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有条件的还建立企业冠名的特色班。实施工学结合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设专人负责教学督导,及时反馈信息,解决专业教学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学校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内容和方案,专人负责现场管理、指导和服务;企业积极配合,协调安排学生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保障;把考取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每阶段都要紧跟企业生产实际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根据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及时修订和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内容和环节。确定课程设置时,首先要对社会及行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分析,由于行业企业是职业院校的办学主体,不少专业都实行了“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入学的学生本身就是招录的员工,企业提供的设备和设置的课程,进一步增强了这一培养方式的实效性。课程结构淡化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强调知识的实用性,课程设置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能力为本位,更多安排技能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使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训比例达到1∶1至1∶1.5,加强实践教学,保证学生学有所长,具有较强动手能力,促进“双证书”制度的落实和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以技能为中心,加强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工学结合职教模式以技能为中心,强化了职业教育的实训环节,既突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又突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实践教学变传统的模拟教学环境为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强调教学的工作真实性和综合性,强调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养成职业能力。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大量与专业对口的、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已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利用社会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每年培养中、高职毕业生10万人以上,在岗培训达到50万人次,使工学结合职教模式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更适应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培养规律。师资建设方面,天津市委、市政府通过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多方筹资,形成了立足天津、辐射全国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网络;同时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和实习车间,又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践,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队伍,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职业师资培训基地为主体,其他高等院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互结合,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师资教育体系。在教师聘用机制方面,凡新任教的研究生,要先到企业培训一年,才能应聘上岗。同时拓宽师资渠道,广泛吸纳非学校、外省市及国际优秀职教人才,尤其是实习实训教师可以从工厂、公司的高级职员中选聘,采取专兼职结合策略,促进人才自由流动,使职业教育与社会、科技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以及与其他类型教育之间以工学结合为纽带建立起有效的衔接与沟通机制。天津市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开展了衔接与沟通的试点工作,对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以及招生考试制度等一系列要素按工学结合的要求进行调整,建立了多种衔接与沟通的模式。例如订单培养式、以工助学式、半工半读式、课程改革式、多证书制度以及其他的方式等。

(二)天津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特色

与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相比较,工学结合职教模式在管理体制、服务方向、能力标准、培养目标等方面,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突出体现为“四个为主”。

一是以行业办学为主举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依托行业、产教结合、紧贴经济、融入社会。工学结合职教模式为行业参与办学提供了平台,行业与院校共同确立教育理念、办学定位、管理体制和发展规划;行业为院校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和保障,院校为行业服务,努力实现行业提出的目标。

二是以企业需要为主确定培养目标。工学结合职教模式以企业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追求校企互利共赢,强调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服务功能。三是以实践能力为主调整课程体系。工学结合职教模式的实施,对原有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破旧立新。一个根据职业标准而建立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注重技能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正在形成。同时一批理论与实训相融合的一体化教材,作为教学改革思想的载体,也正在进入课程体系。

四是以实训基地为主培养专业技能。校内外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场所,工学结合职教模式的推行,既有力地促进了职业院校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又有效地将企业文化、企业资源整合为教育力量,促使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进而带动学生专业技能的大幅提高。

三、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五个部分:一是培养目标;二是支撑这个目标的课程体系;三是保证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四是实施教学的师资队伍;五是质量评价体系。这五个部分必须集中体现在培养方案中,并且实现学校、企业和政府联动,才能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此,根据示范校建设的经历,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高技能人才需求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政府应该把人才需求规划作为经济建设项目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项目启动的同时,提供企业用工和技能要求的职业标准,为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实现前馈控制。

(二)对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体现,只有实现了利益互补,才能真正地使学校和企业从握手到牵手。因此,按照国家改革实验区先行先试的原则,建议天津对2007年1月实施的《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进行修改补充,规定对提供实习实训岗位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补偿或税率减免(如减免教育附加税等)等优惠政策,以实现校企的双赢。

(三)对区域经济主要技术工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基本出发点是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适应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效益,保护消费者利益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滨海新区支柱产业的主要技术工种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可以促进职业院校的课程融合,改变学生的素质结构,提高专业水平。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劳动者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促进劳动者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达到使劳动者尽快就业和稳定就业的目的。

(四)改革职业院校的录取方式

要改进按照“类型”来管理高职院校的做法,就必须从高职院校的“入口”进行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变职业院校的录取方式。建议高职院校招生既可以单独组织考试,也可以与全国高考同步,单独填报志愿,根据考生的志愿进行单独录取,与本科院校录取工作同时进行。形成和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机制,真正从层次走向类别教育。

(五)改变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的办法 考虑到职业教育的定位,建议改革职业院校教师评聘条件。参照普通高校的评聘办法,把教师的企业经历和对企业科研服务能力作为评聘的主要考评内容,并在政策上加以积极的引导。

7.免费模式笔记 篇七

在谷歌、苹果软件免费化的逼迫下, 纳德拉执掌下的微软公司, 先后宣布了Windows、Offi ce等软件的部分免费化政策, 软件收入是微软的重头, 未来微软如何获得收入?日前, 微软一名高管证实了微软未来的软件业务营收战略——免费增值模式。

所谓“免费增值”模式, 即向普通功能的用户提供免费使用, 面向付费用户推出高端、附加的功能。免费增值模式在游戏行业最为普遍,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越来越多的公司和APP采取了免费增值模式。

传统上, 微软主要的两项收入来源是Windows和Offi ce的软件销售 (包括光盘销售和企业授权证销售) 。不过在纳德拉时代, 微软进入了软件免费化时代。

微软之前宣布了Windows8 (包括WP8) 的两种免费政策, 另外宣布Windows10发布一年内, 将提供免费升级。在Offi ce板块内, 微软面向安卓和i OS的移动设备, 推出了免费版客户端。

与此同时, 微软在近期陆续收购了一批移动端软件开发商, 绝大部分属于免费软件。

软件免费化的谷歌和苹果, 分别有搜索引擎和硬件设备做支撑, 不少投资人担心, 微软未来的营收怎么办?

日前在微软举行的“融合” (Convergence) 大会上, 微软负责营销的高管卡塞拉 (Chris Caposella) , 证实微软软件未来将走向免费增值模式。她也对免费增值模式进行了详述。

她介绍, 微软的免费增值模式包括四个阶段:获取、交互、认可、创收。

通过“获取”阶段, 微软将会鼓励更多的用户使用免费软件产品, 比如i Pad版本的Offi ce。而在“交互”阶段, 微软将会让免费软件抓住用户的心, 并让他的兴趣扩展到微软其他产品上。

在“认可”阶段, 微软的免费软件将获得一大批忠实粉丝, 他们已经离不开微软软件, 而在最后的“创收”阶段, 微软将会推出收费版或者高端功能, 鼓励一些粉丝用户转移到收费产品上。

在免费增值模式上, 苹果和谷歌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比如谷歌的网络搜索完全免费, 而谷歌作为回报, 获得了重要的广告受众信息, 另外在谷歌云存储、在线办公软件等产品中, 普通用户均可免费使用, 高端功能则需要付费。

8.“免费”的盈利模式 篇八

比起20世纪初人们的一个模糊逻辑—认为互联网企业不需要靠盈利就可以保持住自己的业务,当今的“免费”背后隐藏了更深的金融理论。这是因为随着人们认识的日益加深,“免费”事实上意味着借由其他物品补助成本及盈利。正如《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所说:“人们正通过‘免费’大赚其钱。”

以AVG技术公司为例。20世纪初期,这家捷克私有企业开发了一款自动抗病毒程序并开始销售。但是当时,这家公司在产品销售上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因此,该公司后来决定将产品价格降下来,但结果是价格一路下降。

AVG当时是怎样的想法?“这项业务并没有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想,不如干脆把它放开,免费,看看会怎样。”AVG的CEO史密斯(J.R. Smith)回忆说。

采取了零收费策略后,自动抗病毒程序的应用率开始上升。该公司后来停止了要求用户注册的步骤,也避免了讨价还价的客户发送过来的邮件和弹出窗口,这些做法大大提升了流量。随着AVG自动抗病毒产品免费的消息传开,大家争先恐后涌过来,比起昂贵的名牌抗病毒软件产品,AVG的产品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此后这款产品的用户增长曲线惊人地增长。

如今,AVG在150个国家拥有8500万用户,而且“大部分产品”为零收费。该公司投资了数百万美元用以支持它的免费用户基础以及迎合用户的需要。比如,许多用户免费下载了一个产品,只用一天,就是为了扫描自己的电脑,用完之后就把程序删除了,主要是顾及它将占用太多的计算机资源。AVG正在考虑开发一种“通断”(On-Off)切换功能,以便保持住这些客户资源。

当时AVG的免费产品属于高价值的产品线,史密斯说,免费产品策略的成功实施,意味着人们对AVG品牌的信赖。“这不只是关乎品牌,这是一种企业信誉。我们拥有一批真正支持企业的追随者,他们也在向其他人宣传AVG的产品。”

其中,将免费用户转换为付费用户的确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技巧,但它却不是容易实现的。转换率不到10%,史密斯说,但它“足够让企业有着良好的增长率和利润”。

的确,AVG在2006年的盈利突破了5000万美元大关,之后以平均每年80%的速度增长,净利润也高出同行平均利润很多。AVG的收入来源,不仅仅依靠付费的安全系统,还有其免费用户基础通过其他方式带来的可观盈利。比如,一个雅虎工具栏的收费搜索便能带来数百万美元的收入;而其他公司也向AVG付费,以便得到AVG在恶意程序和网站上收集的特定信息,以此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

但现在,免费抗病毒程序市场竞争很激烈,史密斯承认,甚至微软也基于服务消费者推出了一款免费程序。当然,对于免费模式也有争议,但同时,它的拥护者也在尽最大的努力推动免费模式迅速发展。AVG正在考虑开发其他上百个零收费的产品—从在线备份服务、个人身份保护到无线移动装置等。

上一篇:游记作文500字五年级 绍兴游--滑雪下一篇:于都实验中学